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选择有意义的研究方向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有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贡献、实践意义、方法改进与创新,有其中一个就可以。有理论贡献理论贡献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衡量标准。理论贡献是从哪里来?实际上是对文献中理论的修正、扩展或者新建一个理论。但就目前我的水平来说新建一个理论是比较困难的,比较现实的是理论的修正、扩展以及中国化。中国化其实本身也是一种修正。怎么样实现文献中理论的扩展与修正?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去看顶尖的期刊,要用批评的眼光看顶尖期刊上的论文。什么叫批评的眼光呢?就是站在审稿的角度。我们看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是学习,然后是找到研究机会。找到研究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论意义。所以第一点要找到反例,比如说你认为理论不对,能找出反例。这样的话,你就有了机会来做一些理论的扩充。举一个例子:在某天下午的讨论上,谈到了电子商务。网络减少了人们的搜索时间,提高了效率。有人提出来一个问题,有了网络之后有时候买东西反而更费时间了。上了一晚上的网,都没有买到一件衣服。这就是一个反例。还有另一个反例就是有时候我们用网络(如QQ、微信等)进行联系反而降低了效率。第二点是一定要做笔记,写读书报告。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个的研究目标是什么,他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写开题报告,或者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是一样的。作者在introction里面会介绍他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和意义,这个逻辑有必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写下来。你积攒多了这种写法,自己就知道怎么写了。这些都是密切关联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写这个论文的背景和意义,他的目标是什么?他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他是研究了一个算法还是研究了一个理论?研究方法是什么?他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实际上我们答辩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写申请书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把这五个重要的方面说明白,还要把重要的句子、观点摘录下来。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比如:反例、你质疑的地方、可以扩展的地方。说到发表高水平论文。高水平论文一定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就是在学术界、企业界,对于社会的促进,高水平论文是有贡献的,是有人看的。而那些决策者、那些大家是会看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关于理论贡献,如果有太多人研究的理论,就别研究了,比如说技术接受模型。总结一下,理论贡献这一块你一定要找到理论的缺陷,可以扩展的地方。一定不能太经典,因为有太多的人做了,你发表的机会就小了。有实践意义实践意义是我们拿国家社科基金的关键。你要拿国家自然基金,一定要有理论意义,拿国家社科基金一定要有实践意义。我说的实践意义是一定要有政策的含义,在后面我会举例子给大家说。在现实中有政策含义,有现实的启发和启示,那么这个怎么来判断呢?第一点是热点的问题,或者是说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是过去的一个事,就不要去研究它了。第二点是中国特色,也是我们一个入手的地方。所以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某教授有一个国家社科的重点项目: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正式非正式双重治理分析。他其实研究的是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治理,正式指的是法律法规的惩罚,非正式指的是你这样做了后你的信誉就不好了,因为有道德的约束,人际关系的约束。这个项目就很有意义,很重要的事。人家的研究方法不是泛泛论述的,而是有非常规范的研究方法。我们的困惑往往在于非常有实践意义的一个事,不知道理论上怎么研究,要向人家学习。人家既是社科基金,又能发表论文,因为人家的论文是很规范严谨的,用很规范的方法去研究的。有方法创新达不到理论创新,也没有那么大的实践意义,但是可以有方法创新。我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工科专业主要是这样,比如说计算机的、数据挖掘的、电器的、材料的、机械的,他们都是工艺和方法的创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数据挖掘算法,比如说个性化推荐的算法,协同过滤啊,社团划分啊,聚类啊,分类啊,关联分析啊,通过改进这些算法,来提高应用效果。管理类的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语言非常重要,结果的讨论非常重要。
读MBA最近似乎成了一股潮流,我们会发现身边无论是混迹职场多年的“老油条”,还是初出象牙塔的毕业生,都开始热衷于读MBA。不得不说,MBA近些年确实成为了很多职场人士的晋升之梯。但是不同的MBA院校是有不同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那么读MBA选什么专业和研究方向比较好呢?在上世纪80年代MBA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引进我国后,30年的时间里MBA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个MBA院校都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不同的MBA院校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连国内MBA院校都如此,更遑论比国内MBA院校成立要早得多的国际MBA院校了。那么在多如过江之鲫的MBA专业和研究方向中,选什么专业和研究方向比较好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一下吧。虽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总体来说MBA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这是MBA最初设立的主旨之一,就是为了给企业或单位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研究方向也是绝大多数MBA院校的主流专业之一。企业管理研究方向又包括创业、公司兼并和收购、国际管理和组织行为管理等小方向。市场营销:这也是很多MBA院校的特色专业和研究方向,其主要倾向于企业运作当中的营销环节。包括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研究等等。金融管理:金融学和管理学是MBA的两大支柱课程,也是大多数MBA院校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因此金融管理研究方向深受很多MBA院校的青睐,大多数学资源都会倾斜到这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一样,也是涉及到企业运作管理中细化的一个小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企业员工管理、员工绩效与薪资设计管理等和人力资源挂钩的几个方面。以上就是读MBA时常见的几种主流专业和研究方向,因此对于“读MBA选什么专业和研究方向比较好?”之类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参考小编列举的这四个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一所名校,其在职研究生自然是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那么,中国人民大学可以在职读的管理类专业有哪些呢?中国人民大学可以在职读的管理类专业有很多,有工商管理(MBA)、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等管理方面专业。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工商管理(MBA):本院校工商管理(MBA)专业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和中外合办的方式招生,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企业管理:选择企业管理的人员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报名,本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如:项目管理、财务金融、财务管理与金融等。人力资源管理:此专业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报考,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以上这些专业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热门专业,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并且这些专业都是可以免试入学的,后期参加申硕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是值得同学们报考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获得的结业证书,有什么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考试考什么?
最近田然MBA回复留言时发现有很多考生认为MBA项目仅仅限于管理方面的专业,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除管理外,许多院校MBA项目还会开设很多特色专业,不同院校MBA项目的课程侧重点和行业倾向性有所不同。因此,在择校过程中,大家也需要找到自己所在行业和院校MBA项目的契合点。今天田然MBA就带大家来看看各个院校开设的特色MBA专业方向吧!01互联网金融领域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MBA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及SSCI源期刊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中英文学术论文3000余篇;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人丛书”多部;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百余项。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与商学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成为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中国大陆的第四所高校。根据2017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进入A类学科行列,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并列排名第8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MBA2012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启动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以独特教学模式,汇集全球顶尖师资,依照国际标准和严格的管理体制,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金融领域管理人才以及企业中精通金融财务的管理人才,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前瞻的管理思维、有效的管理技能。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MBA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FMBA项目是中国首个金融专业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高金FMBA整合全球顶级教育资源,课程广泛参考了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全球顶尖商学院金融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实际,形成欧美与中国两大金融市场联动。FMBA涵盖金融基础课程、金融专业课程和管理课程,在金融教育体系的完善性和前瞻性上拥有无可比拟的领先优势,全方位助建学生的金融知识体系、能力架构以及全球视野。上海财经大学MBA加设金融方向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拓展管理广度同时专注金融深度;由行业领袖组成实践导师团队,关注学员职业发展;以金融创新学习为主导的海外学习模块配备,掌握金融实务操作的精髓。共享“创新创业+财经金融”特色校友网络,成就奋斗价值;丰富俱乐部活动,聚力企业发展及企业家精神塑造;整合体验式培养模式,集课堂教学、企业参访、实战操练、行动教学为一体,提高实践能力。02互联网技术领域中央财经大学MBAMBA项目分为金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金融与大数据营销四个专业方向,针对这四个方向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并组织了大量的专题讲座和论坛与之配套,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MBA品牌声誉和口碑越来越好。学校是教育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46所高校之一和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首批10所高校之一。自2007年以来,共选拔派出293名优秀研究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是国家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校。2011年我校MBA项目获AMBA国际认证,是北京地区首家获得此项国际认证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课程特色:打造以管理知识为宽度,以金融知识为深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经济学模块,逐步建立“金融模块”、“经济学模块”、和“创业模块”三大选修课程模块,跨界融合,打造互金班项目模块化、立体化课程体系。借助人大商学院国际合作平台,人大MBA学生可以选修全球高端管理联盟中全球最顶尖商学院的网络课程,参与国际学术和学生社团活动,并赴海外一流商学院进行学习和企业考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案例教学:对标国际一流,以案例教学为基础、以案例比赛为延伸、以案例论文改革为 突破点,提升案例开发能力,开设案例课程28门,5篇案例分别由世界最知名哈佛和毅伟案例库收录。实验教学:国内领先的实验教学平台,“平台-内容-师资-方法”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培 养体系。18门MBA实验课程,含有实验单元的课程占比达到42%,学院共评审立项42个实验教学项目,覆盖了工商管理各领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融入MBA培养的全生命周期:课程教学有实践内容、师资队伍有 实战专家、过程培养有实践环节、论文考核有实践应用。03自然资源领域中国地质大学MBA地大(北京)MBA项目总体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优秀,特色优势突出,有气概担当中国企业重任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包含四大分目标:通用目标——培养人力资源、营销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投资融资等方向的优秀职业经理人;特色目标——培养珠宝商务、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方向的经营与投资高手;高端目标——企业家与商业领袖;国际目标——高端国际商务人才。项目特色:含珠宝企业经营管理、珠宝收藏与投资04法学领域中国政法大学MBA法商管理MBA项目,首创培养法商管理复合型MBA人才,“精商明法、敏思善行”的办学理念。法商结合的强大师资队伍,创新MBA法商管理特色课程设置,中国高水平的法商结合师资队伍。国际知名教授讲座授课,并设以美国知名教授命名的MBA专向奖学金。国际AACSB机构会员,加拿大毅伟商学院合作法商案例开发。美国底特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等国际双学位MBA培养项目。每年举办美国、欧洲及港澳台等国际国内MBA法商访学团项目。中国法商管理高端论坛、学术年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拓展法商跨界人脉资源。05文化传媒领域中国传媒大学MBA本方向主要面向各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培养懂传媒的管理者。在进一步拓展其管理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强化文化传媒理论体系及应用,谙熟现代传播规律、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既培养普适性管理精英,面向全行业就业,又满足文化传媒业人才需求,是您进入文化传媒业最佳通途。06时尚创新领域东华大学MBA东华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纺织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多次入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教授出任评选委员会主席的“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前20名。并于2017年正式通过全球商学院三大权威国际认证之一的AMBA认证。东华大学MBA开创了多项目运作、差异化培养的特色教育之路,创立了“理论+案例+模拟+实践+分享”五位一体知行合一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累计培养超过5000名毕业生。07项目管理与房地产领域同济大学MBA同济大学在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专业领域全国领先,MBA项目以此为基石,并依托学院在工程管理、服务运营管理和城市发展与管理学科的优势,逐渐形成了MBA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特别是项目管理与房地产,服务与运营管理和金融方向。08创新创业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在培养方式上,分为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二个部分。课程学习方案是根据创业需要以及MBA课程要求所做的总体设计,包括5个模块:创业者能力和素质、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计划与资源需求、企业成长和讲座,并将和我院联想学院的部分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学习以互动式课程教学为主,以案例讨论、讲座沙龙、实地考察、实战操作以及交流学习为辅,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MBA中心以“培养熟练掌握工商管理知识和定量分析工具、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与领导能力以及良好道德和责任意识的现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己任。09医疗健康领域浙江大学MBA浙江大学MBA项目所依托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覆盖MBA教育的所有领域。课程内容围绕着医疗健康行业国家未来政策走向、行业发展趋势、新型商业模式、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经典和前沿管理理论展开,能够让学员扩展思路、开阔眼界,提高经营前瞻力、创新力和管理系统性、先进性。除了考虑专业和方向,田然MBA建议大家还需考虑:地理位置报考MBA的学员多为在职人员,积累了一定资源、人脉,报考工作地学校,对个人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其次就是考虑通勤,MBA一般都是周末或者集中上课,离家近会有很多便利性。职业规划报考MBA,一定要根据自身职业、综合能力理性选择,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带来的回报率高,但也不可否认其历年报考人数之多,申请材料通过率仅为个位数,其学费也是较高的。除了考虑名气之外,更多要考虑的是学校开设专业和自身的职业规划是否契合,跟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道理。另外有的学校会公布每年录取考生的平均年龄、工作年限、行业、学历、平均年薪、管理人员等等,是考生报考的重要参考依据。不知道该报哪所院校的同学,田然MBA可帮你做择校评估,不收钱,专业量化衡量匹配度,用科学数据给你比较明确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很多外地学员想要上课。但是不方便来北京,那么,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在哪上课呢?上课地区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除了在北京上课,在南京、南昌地区也开设了外地班。更加方便了当地以及周边学员上课。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招生方向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各个地区的招生方向略有不同。北京:企业行政管理方向、项目管理方向、财务金融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市场营销方向、企业管理方向。南京:项目管理方向、财务金融方向、企业管理方向。南昌:企业管理专业方向。 学制学费学制为2那俺,学费在2-5万之间。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招生地区和招生方向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费是多少北京地区,有很多院校有在职研究生吗?
01专业介绍企业管理系是工商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主要支撑之一,也是企业管理博士点和硕士点的重要依托单位。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掌握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通晓企业战略与创新创业实践,具备管理企业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富有创造力、决断力及组织力,素质、知识、能力、体格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强化学生基本素质为前提,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确定了“拔尖型”、“创业型”、“卓越型”的本科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研究项目、创业平台、实训基地,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02教师 队伍经过过去几年的师资更迭,企业管理系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轻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2名,助理教授7名。本系学科聚焦于战略管理和创新创业两个研究方向。本系教授有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名、上海市曙光学者1名,学校讲席教授2名,学校创新团队1个、商学院创新团队1个。03科研成果目前企业管理系两个学科方向的研究能力逐渐增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过去5年,企业管理系共承担国家课题7项,在SSCI/SCI期刊共发表论文21篇,其中包含在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论文3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90篇,其中包含在国内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管理科学学报》发表论文11篇。科研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04主要专业课程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公司治理,现代企业理论,跨国公司管理,创业管理,创业与风险投资,创业机会与选择。现有国家精品在线示范课程《创业管理》1门,教育部就业中心精品立项课程《创业机会与选择》1门,《创业管理》入选教育部工商教指委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05学生毕业去向近三年来,近半数的学生选择升学,进入到芝加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深造。选择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四大会计事务所、摩根大通、中国银行等大型企事业单位。黄林青(2017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2019届商学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班硕士)“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份乐趣随着我进入大学。在观察细致入微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之余,工商管理的课程为我提供了另一个中观视角:为什么生活中存在大大小小的组织?这些组织有何共性,如何运转?组织管理者的本质是什么?以企业管理的主题为入口,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以组织为主体的世界。在课程内容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企业管理系的老师。对我而言,他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是可以一起讨论人生选择的朋友,一起肝论文的战友。十分感谢他们曾经认真倾听我天马行空的想法、鼓励我、帮助我实现它。就像企业管理对各种流派的理论兼收并蓄一样,我们系的老师对学生个性十分包容,相信每一个独特的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最理解你的“伯乐”!严景宜(2019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2015年有幸加入财大商学院的本科学习生涯,2018年参加J.P.Morgan的实习项目,并成功在毕业后拿到return offer。在商学院的四年学习中,参与风格迥异的老师们的学术课堂,学习了解管理学严谨的架构体系,并能结实到一群组队升级刷馆的同学。除了丰富优质的学术资源,学院还提供了大量且及时的留学、就业等信息,为以后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大三有幸成为企管系的小助管,在和不同可爱的老师们对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处理各种事情的习惯,从杂乱无章到专业规范,亦或是从忙慌应对到从容不迫,事无巨细,一点一滴都是为以后的专业素养打牢着基础财大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战略管理更是一个丰富而有趣的学科,坚定自己的选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责编 | 王丽审编 | 蔺楠 沈梦雪【来源:上财商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新网12月17日电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创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发凸显。20世纪80年代后期,彼时的中国在科技管理方面尚是一片空白。自美留学回来的许庆瑞被委以重任,在浙江大学建立中国首个科技管理系。这便是如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前身。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技术创新研究的学院,创新“基因”在“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从技术创新开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下称“浙大管院”)的学者们开启并引领了此后长达三十多年的创新领域研究,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体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创业课堂扎根中国大地的理论创新在40年发展历程中,浙大管院的学者们不断在现实中寻找突破口,致力于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凝练出一套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即管理学“浙大学派”。众所周知,技术创新的理论储备源自西方。然而,浙大管院的学者们更为关注中国的技术创新现实。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对创新尚不知为何物,他们便将关注点放在了国家正在进行的技术引进上。1986年,许庆瑞和他的研究生们对位于沪、杭、甬地区及厦门的31个工厂走访调研,了解和分析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状况。基于对大量一手资料和数据的研究,许庆瑞提出“引进技术国产化、阻挡进口技术与积极出口并举”的政策建议并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所接纳。此后,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长期调研,许庆瑞团队又提出“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理论,总结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似乎揭示了管理学中国学派与企业实践的渊源:与企业共成长的学者,在总结提炼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长”出更符合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而这样的理论也在影响中国企业的成长。2002年,在常驻海尔内部调研10年之后,许庆瑞和他的团队帮助企业建立了全面创新管理体系,搭建了技术创新平台,使得海尔有了一年1000多项的技术创新成果。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肯定:“海尔未来发展的资本就是全方位创新体系。”从实践中“长”出的理论又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理念和做法一直在浙大管院的学者中传承并发扬光大。吴晓波是许庆瑞的弟子,在许的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二次创新”概念并进一步构建“二次创新动态过程模型”。该模型指出有效把握“机会窗口”对于后发企业发挥“优势”实现追赶的重要意义。海康威视便是抓住“机会窗口”实现后来居上的典型案例。在某次浙大的活动上,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颇有感慨,创业时他尚在浙大管院攻读博士,从创业前9个月开始,导师吴晓波就开始指导企业的发展。此后,每逢海康威视关键时刻,陈宗年都会与导师商量。作为许庆瑞的另一个弟子,魏江基于中国企业创新全球化提出的“非对称创新战略”,同样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现在和未来。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沃尔沃的全资收购。在最初几乎没人看好这桩“蛇吞象”的生意时,李书福在“非对称创新战略”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论依据。从中获益的还有万向集团。近年来,万向集团运用“非对称创新战略”,先后并购舍勒、AI等30多家美国公司,并初步形成全球资源整合创新、产业链互动创新、企业全面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扎根中国大地,自下而上“长”出符合中国情景的管理理论;与企业共成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难题。这是管理学“浙大学派”的特点,也是浙大管院始终坚持的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管理项目学生聆听创业者分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浙大管院的使命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类贡献管理思想与智慧。这无意中指明了管理学浙大学派的研究方向和现实作用: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支撑。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大管院的学者就准确地察觉到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方向问题。是引进为主还是自主开发为主?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摆脱技术引进过多的困境?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前沿且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20世纪90年代初,许庆瑞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设立和启动做了许多前期研究、咨询和建议工作,特别是他和团队提出的“二次创新”理论对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框架和举措的制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40年来,从服务国家战略到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再到帮助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浙大管院以“顶天立地”的实践,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贡献力量。民营企业和创业公司云集的浙江,为创新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海康、吉利、华为、万向、诺贝尔(瓷砖)、浙江医药、杭州起重机股份公司……多年来,浙大管院创新研究团队用基于企业实践发展出来的理论来指导企业实践,帮助浙江省内100多家企业搭建技术中心或创新平台。近几年,团队又与华为展开合作。纵观企业发展,从模拟到数字,从2G到5G,不难发现“二次创新”“全面创新”的理论体系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追溯历史,从许庆瑞起,创新“基因”便融入了浙大管院的“血脉”中。从建成中国首个科技管理领域的学系,到发展成由院士领衔、汇聚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的梯形化研究团队;从最早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到提出中国原创性创新管理理论体系;从编写并出版中国首部领域内著作《技术创新管理》,到形成管理学“浙大学派”并出版相关著作70余部;从20世纪80年代招收第一个本科生,到培养人才遍及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创新研究团队;浙大管院以“顶天立地”实践书写的40年,正映射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当年播下的种子正在开枝散叶,根植于中国情景的创新实践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与认可。2018年10月30日上午8点,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Robert Burgelman在其课堂上引导MBA学生对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的案例进行讨论,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分享和热议。该案例由浙大管院郑刚教授团队开发,描述了小米从崛起到开拓国际市场,再到成为“创新领跑者”的过程。与此同时,基于理论总结,浙大管院的创新研究团队又编写了首部融入中国本土创新管理实践的《管理学》教材。第一版获得了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版被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成为中国管理学方面的高级教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全球创业计划学生独创案例研究方法论浙大管院的创新研究成果,离不开特有的“案例研究”方法论。为了总结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这支创新研究团队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长期扎实的调研。他们与企业人员深度交流,受访者从高层领导到各职能部门经理,从关键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深入企业实际,广泛收集意见,只为全面客观地总结出中国企业的成功经验。除了访谈,他们还进行调查问卷,搜集大量的二手资料。这套“到企业蹲点,从实地调查出发”的方法是许庆瑞在进行研究时的特色和风格。为了更好地促进“从实践中产出真知,将真知上升为理论”的良性循环,他常常指导学生不带“框框”到企业调研,产出对研究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与此同时学习相关理论并思考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在以建模为时髦的20世纪90年代实属少见。然而,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不仅让学术成果有了真实数据做支撑,也对调研企业本身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些做法被传承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与一流企业同行”的良好研究传统。“我们企业研究为什么做得好,就是翻企业档案翻出来的。”在吴晓波看来,这样做研究很扎实,保留调研企业的原始笔记和资料,也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数十年坚持不懈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练就了学生们对中国问题的洞察力。“这种行动思维太重要了,所以你才可以到企业里面发现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你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规划,对国家提出政策建议。”魏江认为,正是这种长期扎根实践的积淀,让他了解创新、懂得创新,从而自然地厚积薄发。这些都不约而同地阐明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只有先“立地”,才会真“顶天”。从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浙大管院的学者在中国情境下思考西方的理论和观点,发现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议题,凝练出原创的理论和思想,探索出中国模式。正是这种根植于中国实践的深厚“功底”让管理学浙大学派拥有“与企业对话”的底气,在得到越来越多国际认可的同时,指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向上发展。
来源:欧联华文网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企业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客户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由此看来,优质的企业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科技的背景下,以信息化为技术基础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能够为企业搭起战略和执行之间的桥梁,实现管理从艺术到科学的进化,让管理变得简单而有效。在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起步晚却发展快,这离不开千千万万投入这一领域的信息化工作者,更离不开为中国创造了这一片企业管理新天地的第一批开拓者,周传刚,就是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毕业于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周传刚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很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等软件的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具有成熟的计算机软件研究、设计、开发等技能。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相关研究工作以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专业理论,始终保持着在这一领域内的先进性。以此为资本,他决心以信息化引领中国企业管理的新征程。2009年,周传刚创立了北京合力鑫睿有限公司(以下称:合力鑫睿),并担任总经理一职。身为公司最高领导人,周传刚全权负责公司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并确定了合力鑫睿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他深知科学技术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于整个行业的重要性,决心将公司发展成为一个符合中国企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和现状的技术型创新公司。多年来,他不断加大科研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建立了一个具有科研实力和决心的鑫睿团队,而他本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突出能力,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助力。在高端制造业仓储、物流、供应链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合力鑫睿独占鳌头,在业内拥有无可比拟的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周传刚已带领团队研发了HollyRise仓储管理系统、HollyRise商业智能(BI)管理系统、制造业生产及合作生产仓储物流配套管理系统、飞机制造业生产及合作生产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15年合力鑫睿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等联合颁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进一步促进了合力鑫睿的科技转型,提升了品牌形象,提高了合力鑫睿的市场价值和资本价值。2015年,周传刚受邀担任中航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业务财务一体化之信息化规划项目”评标专家。中航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作为注册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提供包括海、陆、空在内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和仓储服务的专业公司,其客户有波音、空客等世界级大型飞机制造企业,对于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有着强烈需求,只有通过业务财务一体化才能统一业务与财务的口径,用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倒逼业务过程规范、数据精准达到精细化。评审过程中,周传刚以专业的评判标准和多年的技术研发经验对这一项目进行了严格的甄选和评价,保证了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目标的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顺利建设和实施。基于周传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以及他为中航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2016年1月,周传刚被正式聘任为中航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在长时间内对该公司有关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评标项目进行评审与把关,引领着该公司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道路。周传刚针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提出的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所持有的前瞻性观点,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有益借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公方式通过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了工具化,以事务和项目为中心,帮助企业建立了通畅的信息交流体系、有效的协作执行体系、精准的决策支撑体系。面对发展愈渐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周传刚不断探寻着其中新的研究方向和方式,为合力鑫睿带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文/邓璐)
2020年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研究中心(MPOE)承办的“首届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论坛暨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哲学·科学·实践”为主题,致力于构建企业家、管理学家和哲学家跨界协作、共创共赢的跨界协作系统。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李占祥教授弟子代表沈炳熙校友、宝茂集团CEO张释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邓子梁教授、MPOE主任王凤彬教授和副主任秦志华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等专家学者。本次论坛得到了《管理世界》、《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管理学报》、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海尔集团和宝茂集团的大力支持。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50多名学者和企业家现场莅临中国人民大学会场展开面对面讨论,另有一批科研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以线上方式参与论坛。开幕式与颁奖9月26日上午9:00,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宣布开幕。他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研究中心(MPOE)2019年9月成立以来的工作状况,说明研究中心立足管理前沿范式和物联网时代特征,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组织演化规律,从哲学层面总结、提炼和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理论,促进“矛盾管理”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助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他指出,第一届论坛是一年来工作成果的展示和检验,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管理哲学的代表性学者深度参与,而且邀请了管理一线具有哲学造诣的企业家演讲。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话,能够聚焦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激荡思想、启迪智慧,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理论提炼和哲学反思,推动中国企业管理哲学以顶天立地的方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为论坛和颁奖仪式致辞。他指出,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中国本土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李占祥教授作为我国管理理论的先驱,所创建的矛盾管理理论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形成相当共识,得到有效运用。本论坛和优秀论文奖的设立,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管理学家的学术传统,促进管理经验的理论概括和哲学反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推动企业管理哲学的学科发展和实践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邓子梁教授,对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的获奖标准和评奖方式做了介绍。他指出关于优秀论文“既要又要”的评价标准,本身就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既要扎根中国管理实践,又要衔接国际前沿研究;既要面对管理现实问题,又要体现哲学思辨高度;既要掌握可信资料数据,又要具有理论分析深度;既要基本概念规范严谨,又要能够通过学科对话提供启发”。这四个“既要又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企业管理哲学论文的特征,对于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着邓子梁教授宣读了第一届论文奖的获奖论文名单,提出将按此方向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哲学研究、提高获奖论文质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李占祥教授弟子代表沈炳熙校友、宝茂集团CEO张释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邓子梁教授、MPOE主任王凤彬教授、副主任秦志华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等,作为颁奖嘉宾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并合影留念。主题发言9月26日上午9:40,在中国人民大学MPOE副主任秦志华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黎红雷教授、苏州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学院周可真教授、宝茂集团CEO张释元分别做了专题演讲,向社会发布了企业管理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著名管理学家和企业家导师陈春花教授首先演讲,题目为“重新定义企业价值——共生管理哲学研究范式的缘起”。她指出数字技术时代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工业经济时代,部分之和为整体,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整体不是部分之和,而是各部分互为主体,万物互联。她还指出了企业经营理论的三个假设:组织环境假设、组织使命假设、核心能力假设。数字经济时代,战略认知框架从竞争逻辑演变为共生逻辑,组织价值重构实现了从分到合的演进。共生型组织的四重境界是共生信仰、顾客主义、技术穿透和“无我”领导,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意义。著名哲学家和管理哲学的学科带头人黎红雷教授,从哲学角度阐述中国企业的历史传承与当前发展,演讲题目为“儒商型企业对西方经典企业理论的超越”。他指出相比西方企业,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多依赖文化资本,其中儒家商道哲学发挥重要影响力。依循儒家商道哲学发展的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韧性。他分别介绍了“拟家庭化”对企业组织理论的超越,“拟书院化”对企业教育理论的超越,“拟身股制”对企业股份理论的超越。长期从事管理哲学研究的周可真教授以“追寻中国管理之道”为题,在梳理我国管理哲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通过比较国内外著名管理哲学研究者的主张和代表作,对中国管理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与阐释。他指出西方管理长于企业管理,而中国管理长于国家治理,其中儒家注重组织管理,墨家注重目标管理,兵家注重管理决策,道家注重领导艺术,法家注重管理控制。来自企业实践一线的宝茂集团张释元作为年轻的集团公司CEO,以“创新型社会企业修行之路:宝茂平台化十年心得”为题,介绍了自己对于企业的哲学思考和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他认为企业围绕“人”展开,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最终要为人服务。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生存的意义高于生存本身;在企业的生存意义中,善恶高于对错、对错高于成败。归根结底,企业要追求有益于社会的长期发展。在此基础上,他介绍了宝茂集团往创新型社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组织演进,包括共享化战略、智能化战略、生态化战略、普世化战略,提出在国运大势下中小企业要通过汇聚资源实现共创共享。主持人秦志华教授对演讲做了简短的概括,指出来自企业实践的呼唤已经得到了企业管理哲学的呼应。陈春花教授关于企业价值的界定和共生管理哲学的探讨,与张释元首席执行官的体会和追求高度一致;黎红雷教授关于儒商型企业的模式提炼和周可真教授关于传统管理特征的梳理,为立足中国企业管理实践进行哲学提炼提供了具体对象和实现途径。9月26日下午,第一届企业管理哲学论坛进入论文介绍和交流沟通阶段,通过“优秀论文报告与点评”、“企业家论坛”、“学者论坛”三个平行论坛展开活动。优秀论文报告与点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研究员主持“优秀论文报告与点评”论坛。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琳老师首先报告获奖论文《组织印记触发的集团公司构建及动态演化——组织张力和生态位视角》。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杜运周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树文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疫情影响下的企业应对能力为背景,运用国际通用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实践问题:国有大型集团公司的集权式管理如何把环境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论文选择海信集团为对象,通过企业发展历程的纵向考察,发现领导特征、经营结构和制度环境等因素作为组织印记,通过组织生态设计者的有意识努力促进企业发展。这一探讨在因素分析基础上,强调集团管理者的自觉能动性,体现了管理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和管理实践的主动性特征。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明超报告获奖论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促进数据化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的案例研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李蕾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互联网高度发展这一时代特征为背景,探讨了一个事关中国崛起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制造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能力。论文选择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对象,通过对于数据、资源、能力、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通过组织、结构和场域三个层次的赋能,促进数据化商业生态系统的演进。这是一个管理主客体之间自发现与反发现的匹配过程,通过适应性互动实现。这一探讨把因素分析推进到关系与层次分析,体现了管理学研究的辨证思维方法。北京大学尹俊老师报告获奖论文《二元走向共生的管理哲学——研究范式的新探析》。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黎红雷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的中国企业成功典型为对象,在实践反思、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式的高度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进行思考,提出了共生管理哲学的主张。论文回顾了中外哲学史的相关思想脉络和学术观点,认为抓主要矛盾的管理方法属于二元论,归根结底来源于哲学上的还原论,难以解释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分享计划”、“活水计划”等重大创新,需要从中庸思想和整体主义的角度提倡“共生管理哲学”。这一主张从认识论高度提出了管理研究范式问题,具有哲学启发意义。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王天娇报告获奖论文《由“唯利是图”到“义利并重”: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基于晋商乔家字号的案例研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苏州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学院周可真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晋商为对象,考察作为晋商根本特征的“身股制”,分析中国古典企业的内部关系结构。论文发现,中国传统社会的“义利关系”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和行为方式,并在微观效益组织中得到了贯彻。这一研究不仅涉及到了企业组织的研究范式,深化了关于企业契约理论的对话,而且涉及到了“义”和“利”这一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方式,与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文化土壤相关,与企业管理的实践基础相关,具有本体论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张雪报告了获奖论文《The Dialectic Motor as Endogenous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 Evolution--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Thunderobot》,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东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田洁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王汝曦老师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关注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内生动力问题,并以雷神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历时性案例研究。论文结合东方阴阳五行思想和西方辩证法和过程理论,分析了雷神生态系统演化的五个阶段,对生态系统演化的结构、内生动力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和内生机制提供了一个融合东西方思想的综合解释,推动了东西方过程理论、辩证理论的学术对话。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秦志华教授对五个优秀论文的宣讲和点评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获奖论文的总体特点,是面向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不仅具有管理学的规范性,而且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与启发性,其中有的论文已经自觉地对管理学研究范式进行哲学思考与比较,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管理哲学建议。企业家论坛企业家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MPOE专家李晓光主持,三位嘉宾分享了企业实践与管理哲学结合的典型范例。新奥集团常务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张瑾以“新奥集团 ‘合德归心 ’文化实践”为题首先进行了发言。说明新奥集团作为一家年营业收入1645亿的集团公司,从1989年创业启程“做生意”到互联网时代“做事业”,正在对企业使命进行重新思考与改变。执守良知是新奥事业的起点,是新奥价值观的核心。通过演绎和具象化良知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海尔作为经历了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的典型企业,其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是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焦点。海尔人单合一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胡国栋首先介绍了海尔从传统家电企业到智能家电企业再到物联网生态企业的转型过程。其中,“人”的基本含义是员工,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拥有“三权”的创业者/动态合伙人。“单”的基本含义是用户价值,不是上级分配的。人单合一就是要员工的价值实现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在物联网时代组织创新方面,海尔正在将传统的线性管理模式转向与用户融合的生态圈的非线性管理模式。而人单合一记分卡、共赢增指标是海尔转型实现的工具。最后,胡国栋强调当下是探索和迎接新的管理时代,管理没有终极答案只有永恒的探索。东卓教育董事长张杨作为本环节第三位嘉宾,以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引出其演讲主题:打造组织平台,协调利益矛盾, 促进教育创业。教育培训行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教培行业目前面临公司小、机构多、机制差、教培市场师资攻击严重不足等发展瓶颈。东卓集团试图通过“平台组织机制建设”来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该平台组织机制强调以下几点:首先,以人为本,优势互补。其次,利益衔接,提升合作者价值认可度。再次,系统设计,提升平台组织粘性。最后,通过数据支持,打造价值实现生态圈。此外,张扬还介绍了包括“以人为本的项目负责制,吸引创业人才”、“打造共创共赢的合作模式,实现资金合作者、项目合作者和个人合作者的互利共赢”、“打造陪伴式的成长机制”等几点东卓集团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考。针对三位嘉宾的发言,国际EMBA 联合会理事长徐殿龙进行了如下点评: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的本次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在管理领域将管理、哲学、生态融合在一起是非常好的尝试,组织生态是最高境界。本次平台有前瞻性、有创造性。通过本次论坛,什么是企业、什么是管理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明晰。如何处理“员工、股东、客户”之间的关系、“做强、做大、做久”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之间的关系,在几位嘉宾的演讲中得到了很好的答案。第二,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推动手是企业。减少走错路和弯路的要求推动企业家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面。中国需要有真正愿意花精力的人进行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入手,助力中国企业更健康地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MPOE 理事郭全中指出,三位嘉宾演讲的管理哲学与组织动态的调整契合本届论坛的主题。新的技术出现使得组织处于动态调整中。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转型更加困难。实现转型最大的难点在于领导,需要领导具有信念以及转型的魄力。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进行迭代式创新,迭代创新不仅发生在管理哲学领域,更发生在组织模式层面。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分别就三位嘉宾的演讲内容进行了简要提问并进行了小范围讨论。学者论坛企业家论坛之后是学者论坛,环节随即展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前院长,MPOE 学术委员会主席徐二明教授主持。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参加本次学者论坛的国内外演讲嘉宾无法现场到会,仍然以高水平的线上发言推动了学术探讨和社会关注。来自Adam Smith Business School, Glasgow University 的Robert Chia 教授,作了题为“East-West Philosophical Difference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Theory & Practice”的主题演讲。演讲围绕东西方哲学差异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展开。Robert教授从17年的商业实践经验总结出两个认识:第一,西方管理理论、概念、工具存在局限性。第二,不加批判地依赖表征和建立的理论/模型来处理实际商业情况的会带来意外后果。与此同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为什么管理理论/模型在实践中经常失败?另一方面,在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如何将意外后果降到最低?针对Robert的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评价道,在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领域,某些假设与方法都存在局限性,但东方经典理论也面临很大挑战。什么是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是需要回答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原理博士也认为,西方思想有宝贵价值,但要做出适应性改变以运用于当今环境。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经济与管理系的李鑫博士,做了题为“‘全心’心学:试解华人本土社会科学的‘黄光国难题’”的报告。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但中国实践具有世界意义,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为此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 ,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属性或旨趣做出总体性判断。第二步,需要对第一步所辨析出的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诠释。“全心心学”的主张为此而提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燕认为,寻求中国特殊现象的理论解释与构建具有特殊意义的。如果在科学哲学层面探讨中西方差异,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要首加探讨。来自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的李达三首席教授,演讲题目是“企业管理情境下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方向”。 认为数字化与生态组织三台架构可以解决分工协作平衡问题,数字化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但依然不够,还需分布式组织架构发挥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融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创新转化学院院长,MPOE 学术委员陈志军进行了针对性点评,认为平台认知是多维度的。李平认为,平台在国外主要指技术平台。中国组织模式的做法给全球提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