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读回顾我国流程管理 20 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很多大型企业对于流程管理侧重的多为技术应用。20 年前火热的、基于 Lotus 的大型 OA 系统解决了办公流程自动化的问题,10 年前一些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制造分销等大型集团公司,由于创新和应对市场变化需要快速支撑企业业务的压力和需求,提出了“小核心,大外围”,以及“Surround ERP”等概念,并开始大规模应用 BPM 和 SOA 技术。在技术层面,通过 SOA 技术基本解决了企业大量原有 IT 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问题,实现了系统接口服务化,并形成可共享复用的企业服务资产库,供 BPM编排使用;在业务层面,通过 BPM 技术实现了基础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自动化,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提升了最终用户体验。但这种扁平化的流程建设思路仍不清晰,并没有开展详细的流程梳理,未建立分类分级的流程框架,没有自上而下的导入流程。这些直接从基础操作层面的流程开发,导致了流程之间相互孤立,业务不连贯,无法共享,无法融合公司的制度体系管理,业务人员与 IT 人员无法协同工作,无法进行全局的流程绩效分析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新基建下企业数字化建设加快,一直平稳发展的 BPM 需求出现快速增长趋势。一方面,大型的 500 强公司更加关注企业级业务流程架构体系以及流程绩效分析的建设,另一方面,BPM 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独一无二的重要业务支撑,可以连接上下游产业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支撑企业战略的全面执行,实现企业的业务创新。同时,新基建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对于 BPM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 iBPM(Intelligent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在 BPM 的基础上增强了复杂事件处理(CEP)、智能机器人(RPA)、云服务、OCR、 移动化、社交化、物联网集成、业务活动监控(BAM)等功能。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关注的仅仅是 BPM 环节中的流程自动化问题,而本文更侧重 iBPM 完整生命周期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主体为年收入超过 100 亿的大型集团公司。注意啦:本报告共有14106字,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示完整内容啦~想要完整报告的读者请搜索“计算机世界”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在该文章评论区留言:iBPM+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将完整的报告发送至您的邮箱哦(请放心,我们不会把含有邮箱地址的留言外放出来)
调研初衷:焦炭第8轮提降的落地,可能已到达本轮降价的一个谷底,另外山西作为中国焦煤、焦炭资源的主要产区,2020 年煤焦期现市场行情起伏多变,2021年更是变幻莫测,尤其清明节前后这场焦钢博弈,钢厂的第9轮提降以及焦企的第1轮提涨,大家各抒己见,山西后续的政策如何变动?最近蒙古突发疫情,焦煤进口骤降,山西“倒查”风声四起,炼焦煤大省供给是否面临同质问题?期货强势拉涨,双焦现货拐点何时出现?在此背景下,Mysteel煤焦团队于3月31日开始,组织了一场山西煤焦企业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煤焦企业当前生产节奏、库存订单及运输情况、当前盈利水平、后市预判以及对焦企产能淘汰、置换进展等相关情况开展了实地探访和调研。1.需求分析:下游需求情况,Mysteel调研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77.47%,环比上周下降2.08%,同比去年下降6.25%;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86.92%,环比下降1.38%,同比增加2.46%;日均铁水产量231.37万吨,环比下降3.68万吨,同比增加6.54万吨。近期高炉限产趋严,唐山发布《钢铁行业企业限产减排措施的通知》草案,文件要求3月20日至6月30日,唐山日均减少焦炭约4.6万吨;7月1日至12月31日,日均减少焦炭量约4.01万吨。Mysteel煤焦团队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环保限产将成为常态。如果钢厂严格执行限产政策,焦炭的消耗无疑会大幅减少。2.供给分析:2021年焦炭去产能将会告一段落,焦炭供给将有一定幅度的改善空间,目前焦炭产能呈现扩张态势,根据Mysteel调研统计2021年全年淘汰2775万吨,新增6548.5万吨,净新增3773.5万吨。而2020年全国已淘汰焦化产能6154.6万吨,新增3637.5万吨,净淘汰2517.1万吨。产能扩张直接推动了焦炭产量的增加,从统计局公布焦炭数据,1-2月焦炭累计产量为7911万吨,同比去年增加10.3%,较2019年增7%。从全样本独立焦化日均产量数据来看,当前焦炭产量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焦炭供应处于相对偏宽松状态,焦企自身在受到高利润驱动下,焦炉开工持续在高位,销售积极,但库存累积。3.一季度回顾:一季度,焦炭现货供应增加,焦炭产量1-2月同比增加10%以上,需求端,年初工信部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钢铁年度产量负增长,环保部限产政策严格落实,特别是河北唐山地区,焦炭需求被大幅压缩。焦炭库存大幅回升,现货连续8轮提降落地,市场悲观情绪严重。港口准一价格从年初的2950上方高位回落,目前报价为2100,降幅超过850,贸易商囤货意愿较低。4.二季度展望:焦企开工率虽然短期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预计二季度焦炭产量维持高增速的概率较大。需求方面,环保限产或成为常态,二季度的钢产量被压缩的概率较大,焦炭需求前景不佳。库存方面,焦炭行业库存一季度已经拐头向上,二季度供需宽松,库存继续向上概率较大。二季度,整体看焦炭基本面向好发展,但唐山钢厂限产依旧,焦炭刚需持续被抑制,短期难以实质性扭转局面,后期仍需关注产地环保限产执行力度以及需求持续性。以下是本次调研调研企业部分纪要:焦化厂A:企业情况:长协定价主要参考日钢、合钢、mysteel;出口量占比不大,但随着国外高炉复产,出口需求逐步增加;主焦无进口,因为自身身处产地,且距离港口较远;焦炭无余量给贸易商,计划全产全销。企业观点:对焦煤看法偏乐观。供应端,产地煤源产量区域性受限,左权再发生安全事故、山西对超越界开采的检查叠加进口蒙煤通关减量,优质煤种供应紧张;需求端,焦企去库,加之新增焦化产能较多,原料煤采购力度加大,支撑二季度煤价或将继续探涨。对焦炭看法,认为会反弹2-3轮。焦炭价格经过前期大幅回落,焦企出现一定抵触情绪,现阶段钢焦博弈为主,部分焦企库存开始不同程度消化,同时考虑价格基本筑底,下游部分低库存钢厂有加大锁单量的情况,目前看市场供需稍有好转,焦炭短期内稳中偏强,预计能上涨2-3轮。焦化厂B:企业情况:认为新旧产能接替是大概率事件,需要煤气去烘新炉。目前太原淘汰的产能多,新投的少,但太原的淘汰新增的进程是最快的。企业观点:认为4月焦炭情况不乐观。因为3月唐山环保限产,焦钢厂库存高位。唐山高炉目前恢复60%左右,首先应当消库存,其次是新产能再投产。目前焦炭情况供大于求,若想稳定,需钢厂复产或焦化限产。焦炭在九轮十轮时会有博弈。焦煤:在4月暂无大幅上涨的可能,预计6月随着设备的大幅投产,对焦煤需求量会大幅增加。焦化厂C:企业情况:听说产能置换还有补偿,但是不确定。完全置换之后山西产能还会微增,所以现在的问题还是供需错配;企业观点:认为4月焦炭价格稳或反弹,六月看法悲观。因为焦化产能陆续增加,加之政府有可能效仿唐山。目前焦炭情况供大于求,若想稳定,需钢厂复产或焦化限产。煤矿D:企业情况:煤矿核定产能660万吨/年,洗煤厂500万吨/年,主要产1/3主焦煤。目前厂内精煤库存几乎没有,都是产完即销。企业观点:焦炭整体来看,短期市场需求好转,持续性有待考验,钢厂库存普遍高位,不应盲目乐观,焦企要珍惜短期的供需错配行情。焦企炼焦煤库存也经历了连续下降,未来焦企进一步通过降库来打压原料煤价格的力量将会减弱;海运煤和蒙煤进口均不同程度受阻;国内炼焦煤增长有限;主焦煤供需关系较好,预计炼焦煤价格支撑力度较逐步增强。煤矿E:企业情况:自有露天矿和井工矿。露天矿由于山西安委办发布煤矿重组安全整治行动,目前在停产整顿,预计五、六月才可恢复。井工矿受到晋中左权石港煤业和环保督查的影响,目前在验收中。灵石地区现有43座煤矿,在产27-28座左右。全县产能3000多万吨。企业观点:认为随着焦化厂复工复产,及环保检查严格,认为焦煤价格会上涨。认为焦炭价格在九轮十轮提降后会反弹。煤矿F企业情况:由于发运一般,情绪略显悲观;主焦煤月7-8万吨,价格较为稳定。四月价格将上调,原煤回收率30%左右。企业观点:认为焦煤价格会上涨。由于山西能源局严格查超产能现象、澳煤蒙煤进口受限、焦化厂产能提升。山西即将开始的环保督查是否会对焦化生产造成明显影响。中长期来看,对焦煤继续维持看好,主要理由是随着新建焦化产能陆续投产,后期炼焦煤需求总体将会呈增长态势。焦化G企业情况:煤矿19年开始查超采,目前情况已得到大幅控制。目前定价参考日钢、河钢。化产咱不可抵消生产成本。等焦化厂无利润且化产赔钱时,会考虑主动限产。企业观点:焦煤价格四月将上调30-50元/吨,主要关注焦化厂能否稳住。长期蒙煤进口量会逐步回升,但澳煤问题迟迟看不到解决,后期进口优质主焦煤资源总体可能还将面临减少,国内炼焦煤尤其是主焦煤整体供需仍会相对较好。焦化H企业情况:零利润时会考虑主动限产。由于运费以及掉指标问题,尚未采购进口煤。企业观点:认为目前焦炭供需情况虽不乐观,但库存清空情况向好,止跌有望。若焦化厂环保检查或钢厂放宽政策,会有涨的可能。国内新增炼焦煤产能尤其是主焦煤产能较少,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后续看好焦煤行情。煤矿I企业情况:每月15号调价。自家属于地方国企,不担心环保检查,无限产。厂内暂无库存,目前市场普遍缺煤。企业观点:近期煤矿出货好转,精煤库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用户打款拉煤热情上升,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出现区域性偏紧。山西忻州、兴县等地气煤也小幅探涨了20-30元/吨。山西优质主焦资源供应稍紧,有小幅探涨的需求。在澳煤进口受限的情况下,南方焦煤需求明显提升,整体看好二季度焦煤价格。
又到一年毕业季,企业希望通过引进蓬勃朝气的优秀应届生,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工作活力。怎样打造适合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吸引优秀毕业生、设计毕业生的薪酬体系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企业应届生相关政策又该如何调整?01疫情下应届生的招聘 疫情对春季应届生招聘的影响: 无应届生春招计划的主要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受本次疫情影响,三成企业决定取消今年春季应届生招聘工作,62.3%的企业仍会进行应届生招聘,7.6%的企业原定今年无应届生招聘计划。整体来看,春季应届生招聘热度较往年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对于无应届生春招计划的企业来说,应届生培养成本高、周期长、不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战略是主要原因,稳定性或招聘满意度较差也是部分企业不进行春招的原因之一。 受疫情影响,取消招聘的主要原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对于受疫情影响,取消今年春季应届生招聘的企业来说,“人员编制减少,无应届生编制”是主要原因,占比过半,41.8%的企业表示自身业务对应届生需求不大,出于防控疫情、降低风险等方面考虑,决定取消招聘,另有部分企业表示,无法进行大规模线下招聘,或企业经济情况不足以支持应届生招聘,占比分别问17.9%和11.9%。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在此 情况下,人员编制减少不可避免,对于此类企业,减少或取消应届生招聘,也在预料之中。 企业准备采取的措施:调研结果显示,为了解决受疫情影响,暂停应届生春招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加大内部培养力度或社招力度,是多数企业准备采取的方式。前者通过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其工作能力技术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所交代的工作任务,以弥补暂停招聘所带来的人员储备不足,后者则是以社招代替校招,社招员工较校招相比,通常有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成熟的工作态度,能够更快的适应本职工作。同时有29.9%的企业尝试通过内推机制来解决此问题。17.9%的企业准备加大后续校园招聘力度,以期通过加大下半年秋招力度,来弥补春招的不足,13.4%的企业准备开发实习生招聘或扩大招聘规模,来解决在某些特定时间点的人员不足问题。另有23.9%的企业对这一问题尚未有明确结论。02应届生招聘概况 应届生招聘满意度:参调企业对应届生的整体满意度平均值为6.8,高于平均值的企业占比为61.0%,可见多数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情况比较满意。对于企业而言,最有价值的人才不一定是在某方面能力表现极为突出的人才,而是最适合的人才。所以想要招聘到匹配程度高且优秀的人才,需要企业制定恰当、清晰的人才标准及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助力HR找到合适的高潜人才。 应届生的招聘方式:调研结果显示,超半数参调企业在制定应届生招聘方案时,选择结合业务部门需求和公司文化理念,由HR和业务部门领导共同制定该部 门应届生的招聘方案,以期制定更贴合部门人才特质和企业文化理念的高度匹配招聘方案。企业在校园招聘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高效、准确的找到匹配度高、足量的候选人。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瞄准企业的优势院校和利用互联网平台。03企业面试情况 面试轮次: 面试内容:调研结果显示,超八成企业线上面试轮次在1-2轮,而线下面试通常以2-3轮为主,部分选择线上、线下面试相结合的企业,仅安排一轮线下终面。对于面试的主要内容,线上面试更侧重于逻辑测试、性格测试等测试类内容,而线下面试更看重员工的临场反应能力,故除专业笔试外,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面试更受青睐。04招聘群体的选择 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类型: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类型前三名依旧是技术研发类、职能管理类和市场营销类,招聘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8.3%、59.0%和56.8%。其中技术研发类岗位是作为企业新产品、新系统的核心创造力来源,各行各业优秀的研发人才都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对人才的竞争越发激烈。 企业不同岗位的应届生招聘来源: 企业应届生重点招聘专业及满意度:根据2020年应届生重点招聘专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学、工学、理学、经济学专业仍是企业招聘专业选择的热门。从企业选择的热门专业满意度来看,理工科应届生的能力素质等比较让企业满意,所以很多HR在很多岗位的招聘条件上都会注明“理工科专业优先”。而其他专业因为专业学习的内容通识度较低,所以重点招聘的企业较少。企业在意的应届生品质及满意度:企业认为应届生最需要具备的品质前三项分别为沟通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为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跨部门沟通,甚至直接与客户沟通,所以积极主动的、有一定技巧的沟通方式通常会让工作的进展更为顺利。除此之外,应届生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强度,抗压能力较弱等管理问题,仍是团队中指导新人适应职场节奏的一大难题。 05应届生起薪情况不同职能方向的应届生起薪:根据调研分析不同岗位类型应届生起薪可得,技术研发类应届生起薪平均为7500元/月,在各个岗位序列中应届生起薪最高。上述薪酬 转换为系数形式可得,职能管理类:研发技术类:市场营销类:生产管理类:支持辅助类:一线员工类=1:1.23:0.95:0.85:0.74:0.62。 不同院校的应届生起薪: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应届生是多数企业的应届生招聘主要群体,2020年的调研数据分析显示,重点大学应届生起薪平均值为7100元/月 ,比一般本科高36.5%。其中,传统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应届生起薪为8200元/月,新一线城市的应届生起薪为6500元/月。整体来看, 受疫情影响,今年应届生起薪与去年并无明显变化。不同专业的应届生起薪:调研结果显示,由于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生供不应求,理学和工学专业的应届生起薪较高,平均值分别为7200元/月和7000元/月。根据不同城市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一线城市企业的法学、理学、工学、医学专业的应届生起薪均超过7000元/月;新一线城市企业的理学、工学、医学专业的应届生起薪均超过6000元/月。 不同行业的应届生起薪:调研结果显示,金融行业本科生起薪最高,平均值为7400元/月;综合服务行业最低,平均值为4700元/月。另外,从研究生的起薪分析可以看出,高科技行业的研究生起薪最高,平均值为9200元/月;传媒行业的研究生起薪最低,平均值为6300元/月。各行业应届生随着学历的提升,薪酬增幅不尽相同,高科技行业本科至研究生薪酬增幅明显,高达48.4%;综合医疗行业研究生至博士 生薪酬增幅明显,高达88.7%。06应届生管理政策 应届生转正情况: 应届生离职原因: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越年轻的员工越看重工作的成长性、挑战性、自主权。在互联网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员工,他们更看重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有自我成长性的职业发展会。根据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应届生的离职原因主要包括对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满。另外,生活与工作平衡也是应届生考虑的原因之一,现在年轻人的工作观早已有了很大转变,要想留住合适的优质人才,不仅需 要提高薪酬竞争力等硬性指标,还要从融洽的团队文化建设、对员工的认可和激励等“软指标”提高保留员工的效果。 应届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企业在应届生管理中普遍遇到应届生“工作期望过高,导致工作满意度较低”、“抗压能力不强”、“忠诚度较低、容易跳槽”三项问题。其中容易跳槽这一问题是多数企业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太和顾问建议企业可以根据部门职责及规划,精确设立岗位职责,征求青年员工的意见及建议,为青年员工提供可以发挥能力的空间,提供人才与组织共同发展的优势与潜能。其次,还可以通过差异化赋能,根据员工的优势及特长,定制化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应届生转正后平均晋升时间:超七成企业应届生转正后的平均晋升时间在一年到三年。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断推移,应届生转正后平均晋升时间有所增加。根据不同企业性质的分析显示,近半数的国企和合资企业应届生晋升时间在两年以上,时间较长。而民营企业则比较明显敢于大胆启用新人,赋能新员工的成长,激发其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潜能。
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5日)上午,《2017—2018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在“第七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上发布,调研显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超过80%的企业采取尽职审查措施防范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是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和律商联讯发起的年度报告,今年的报告是第三份。报告主笔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原IBM高级法律顾问唐功远律师介绍,三年间,中国企业在外投资行业发生了变化。在前两年的调查中,投资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能源、房地产等。今年的报告显示,这些方面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上升的主要是金融、保险、证券,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及TMT行业等。律商联讯中国区内容总监徐方分析说,有三成以上的企业认为外汇进出受限及信息收集困难是企业在投资中遇到的较为困难的因素,东道国对境外投资者差别对待仅被9%的企业视为造成困难的原因。此外,有28%的受访者认为法治和商务环境的不健全、行政效率低、政府腐败以及无法获得有效救济,是投资“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困难。唐功远进一步分析称,东道国政府审查在加强,特别是在环保、反垄断方面,今年的报告显示,东道国法治不健全给中国企业带来的风险在加大,营商环境当中外汇的管制风险在上升,原材料的波动、利率的调整风险比重是在降低。企业如何防范风险?徐方分析,从面对困难和风险的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来看,对投资做尽职调查是企业普遍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有超过80%的企业已采取这个措施,还有近五成的企业采取了购买保险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超过四成的企业从合同源头把关,设立了标准的合同流程以及专职的合同审查人员,利用合同条款来防范这些风险。在建立财务和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上,有超过40%的企业是通过金融风险预判机制以防范贿赂风险的,并且也采取了财务预警机制、加快资金回收等风险防范措施。从2017年度企业“走出去”的情况看,六成以上受访企业在涉外合同中遇到适用法律问题和争议解决问题,其中适用法律问题尤其突出。在最佳实践案例库中,报告重点撰写了中国建筑有限公司、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尔集团、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的经验。
来源 | 银河钢铁事业部调研对象:孝义鹏飞焦化、孝义东义焦化、柳林首钢福山资源、柳林凌志集团、古交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太原钢铁一、鹏飞焦化基本情况孝义市鹏飞实业集团公司组建于1993年,属于有煤矿资源的焦化厂,目前煤炭年产能1200万吨,有6座洗煤厂,洗煤能力1500万吨/年,焦炭年产能约400万吨,目前三座焦化厂分别为:鹏飞焦化(目前4座焦炉投产了3座,现年产能195万吨)、新禹焦化(2014年11月份收购,年产能130万吨)、常源焦化(2015年收购,年产能80万吨)。鹏飞1号基地共3组6.25M设备,每组设备产能为65万吨,三组设备分别投产于2013、2014与2015年。副产品设计产能煤焦油25万吨、粗苯6万吨、硫酸铵6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60万吨、4亿立方LNG。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90%左右,焦炭基本处于零库存状态,当前焦煤库存维持3-5天用量,同时了解到公司在焦煤涨价趋势保持约10天库存,跌价趋势保持约3天库存,公司有煤矿资源,目前煤矿供给方面没有影响。焦炭主要销往唐山地区大型钢厂,目前运费230-240元/吨,当前焦炭利润200元/吨左右,副产品能冲抵80-100元/吨成本。公司除尘、脱硫与脱硝等设备齐全,反映近期环保一直有检查,但对目前生产基本没有影响。同时了解到:孝义地区目前有10座焦化厂(包括鹏飞实业在孝义的鹏飞焦化、新禹焦化),东义集团年产能120万吨、金辉年产能120万吨,其他都是年产能60万吨小焦炉,孝义地区焦炭年产能约1000万吨。周边介休地区目前7座焦化厂,年产能600万吨左右,汾阳地区3座焦化厂。二、孝义东义焦化基本情况东义集团目前煤炭年产能500万吨,焦炭年产能约120万吨,现有年产能160万吨的焦化厂在建,预计后年投产,目前焦化厂与本集团的煤矿合作是独立核算,市场价格合适也会外采煤炭。目前处于满负荷生产,产品主要为二级焦,也有一级焦;反映目前市场销售状况很好,从半个月前有贸易商开始购买,当前主动留2万吨焦炭库存,公司于7月26日涨价20元。目前焦煤库存充足,同时反映近期山西地区煤企发货速度有所减慢,处于惜售状态。当前焦炭利润200元/吨左右,副产品能冲抵120-130元/吨成本。公司环保设备齐全,环保检查目前生产基本没有影响。焦炭合约一直有参与交割,交割量5000-1.5万吨之间。同时了解到,附近有三座焦化厂共300万吨产能在近两个月预计要开始复产。三、柳林首钢福山资源集团基本情况首钢福山资源集团目前原煤年产能525万吨,洗煤能力600万吨/年,80%以上原煤用于生产精煤共大钢厂,主要销往首钢、唐钢、鞍钢、太钢,少部分原煤供本地有洗煤的焦化厂,产品主要是主焦煤,一种灰分9.5,硫分0.7,一种灰分9.5,硫分0.3。近期处于满负荷生产,近两日山西大降雨煤矿停产组织抗洪,雨后恢复生产;反映目前市场销售状况很好,近期订单增多,目前处于零库存状态与钢厂以商定8月1号开始有30元提价。目前钢厂自提以汽运为主,公司发货以火运为主,当前到唐山汽运290元/吨。了解到6月份开始环保检查趋严,要求原煤不落地精煤不露天,但是限期10月完成再复查,目前环保影响不大。近期降雨,处于安全考虑,对生产有一定影响。四、凌志集团基本情况凌志集团目前4座煤矿原煤年产能420万吨,4座洗煤厂洗煤能力2000万吨/年, 焦煤销往钢厂、独立焦化厂量各一半左右,采用预付款销售,客户自提。目前洗煤厂处于满负荷生产,反映焦煤供不应求,目前处于零库存状态,8月初可能有20-30涨价。洗煤厂均已上大棚,环保检查目前对洗煤厂没有影响。五、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基本情况西焦煤集团屯兰矿目前原煤设计年产能450万吨,洗煤能力500万吨/年, ,由于属于高瓦斯矿井有限产,目前原煤满足不了入洗,现在每年产300万吨原煤。公司主要生产主焦煤,目前有两种产品,一种灰分小于4硫分1-1.1,一种灰分小于11硫分1-1.1。精煤基本长协销往鞍钢、本钢、河北钢铁、太钢、宝钢等大钢厂,很少有销往当地独立焦化厂。公司精煤库存容量1.3万吨,目前库存8000吨。反映由于产品基本以长协销售,发货较为稳定。安全方面基本都达标,目前安全检查影响不大。六、太原钢铁基本情况太原钢铁目前有三座焦炉,每座设计年产能110万吨,合计年产能330万吨,三座高炉,一个1800立方,两个4350立方,高炉产能利用率高时需要外购一部分焦炭,目前高炉还没有满产。焦化厂生产一级或者准一级焦炭,灰分12左右,硫分小于0.7,焦炭不外供。焦化厂目前产能利用率90%左右,现在每月炼焦煤需求量38-40万吨,屯兰矿来源百分之十几,首钢福山每月供给2-3万吨,柳林地区每月炼焦煤采购量在8-10万吨, 焦炭生产好的时候每月27-28万吨/月,现在24-25万吨/月。4-5月份环保检查开始趋严时开始外采焦炭,环保限产还可能降低产能利用率10%以上。总结:从孝义地区两家焦化厂看目前都处于高负荷生产,环保检查最近影响不大,且焦炭基本都处于低库存状态,短期内供应量难有大幅提升,同时反映销售很好,近期有贸易商拿货现象,考虑到目前钢厂高利润下对焦炭需求较为稳定,短期预计焦炭仍有上升空间。同时了解到孝义地区焦化厂未来几个月有焦化产能复产,对焦炭供需影响有待关注。煤炭方面,从调研煤企看,除了少量因山西目前降雨生产受影响外基本处于满产状态,目前安全检查、环保检查影响不大,库存处于低位,销售状况良好,同时下游焦企反映前期已有补库存,短期预期焦煤仍有上行动力。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执行概要2020 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总体上看,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受访企业的经营仍然挣扎,我国的“疫后 重建”仍然任重道远。不论从产能恢复、营收利润、现金流,还是雇员和投资 计划看,受访小微企业的表现要远弱于大中企业。教育、文娱体育、住宿餐饮 为综合经营压力最大的三个行业(表 1)。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 “五六七八九”的特征,这一方面表明小微企业仍需政策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则 指向若仅“抓大放小”片面钉住某些宏观指标(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 显著高估当前我国经济修复的程度。从当前受访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出发,扩 大内需是当前“稳增长”“保就业”的关键所在。一、样本关键词:小微企业、第三产业、经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在受访企业中占据绝对比重。受访企业中,87.9%员工数量小于 50 人,93.7%员工数量小于 100 人(图 1);70.5%营收规模小于 500 万, 80.9%营收规模小于 1,000 万(图 2)。在后文的分析中,我们以员工数量为 标准区分了小微企业(小于 50 人)和大中企业(大于 100 人),以对比不同 规模企业的经营现状及预期。样本结构使得全样本的统计指标非常接近小微 企业子样本。尽管受访企业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 20 个大类行业, 但在后文中关于行业的讨论中,我们未考虑受访企业数量少于 100 的行业,包 括农林牧渔(66家)、电热燃水(64家)、公共管理(55家)、采矿(16家) 以及国际组织(8 家)。从行业分布看,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占比达 85.6%。其中批发 零售、租赁商服、信息软件、科研技术的企业数量在样本中合计占比达 71.1%。 第二产业占比 14.1%,主要为制造和建筑行业企业(合计占比 13.8%)。第一 产业占比 2.7%(图 3)。从区域分布看,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东、北 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合计达 15,774 家,占比 67.1%)(图 4)。 值得一提的是,样本中湖北地区企业数量(1,399 家)相较前次调研(387 家) 大幅上升,指向湖北地区复工状况相较 2 月显著改善(只有在问卷发布期间登 录的用户才能参与调研)。类似地,尽管样本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全部 31 个省市自治区,但在后文关 于区域的讨论中,我们也未考虑观测值少于100的省份,包括内蒙古(99家)、 广西(85 家)、贵州(83 家)、宁夏(54 家)、青海(34 家)和西藏(4 家)。二、复产程度:大小企业“冰火两重天”当前小微企业的复产达产程度显著落后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中,58.7% 产能恢复程度低于 50%,28.5%产能恢复程度低于 10%,仅有 15.3%产能恢 复程度超过 90%;大中企业中,产能恢复程度低于 50%的占比为 18.9%,产 能恢复程度超过 90%/75%的占比分别达到 39.8%/62.7%。全样本的产能恢复 程度仅略好于小微企业(图 5)。由于小微企业产能利用率更低,对未来的预期也更为悲观。在被问及何时 产能可恢复至 75%以上时,仅有 61.6%的小微企业表示三季度前可恢复,有 24.4%的小微企业表示年内恢复无望。而在大企业中,80.1%的企业表示三季 度前可恢复,认为年内无法恢复的不到一成(9.4%)(图 6)。若假设企业在每个选项上服从均匀/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平均复 产程度/产能利用率:全样本的产能利用率约 45.7%,其中大中/小微企业产能 利用率分别为 73.3%/42.5%,可谓天壤之别。 此外,企业对未来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经营现状正相关,即复工程度较低 的企业预期产能恢复也较慢。当前仍未复工/产能利用率低于 10%的企业中, 认为年内无法复工的占比接近六成/超过四成(图 7)。从行业分布看,除样本数量较少的行业外,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主要行业包 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 25%的企业占比):教育(78.0%)、 文娱体育(61.5%)、居民服务(47.9%)、租赁商服(47.8%)、住宿餐饮 (46.2%)、科研技术(39.7%)和建筑(38.2%)。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主要行业包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 75%的企业占比):金融 (49.7%)、制造(45.2%)、地产(42.6%),但即便这些行业产能利用率 超过 75%的企业数量也未过半(图 8)。各行业对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现状高度相关(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预期年 内产能利用率难达 75%的企业占比)。教育(37.4%)、文娱体育(37.5%)、 住宿餐饮(30.1%)、租赁商服(28.9%)、居民服务(28.6%)、交运仓储 (24.8%)行业的预期最为悲观(图 9)。从区域分布看,防疫措施最为严格或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省份产能恢复程 度最低(括号中数字为该区域产能利用率低于 25%的企业占比):北京 (52.6%)、黑龙江(47.9%)、湖北(46.5%)(图 10)。各区域对于产能 恢复的预期与现状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部分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 的不确定。令人担忧的是,除湖北外,对复工前景最悲观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的地区:认为年内产能难达 75%的企业占比最高的省份/直辖市是北京 (30.0%)、广东(23.6%)、上海(23.5%)(图 11)。三、疫情冲击:供需、经营、融资(一)供需和物流 整体上看,受访企业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括号内数字为 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 外,小微企业对国内供需变化更为敏感。66.7%的企业国内市场订单减少,远 高于国内供给不足/受限的企业占比(31.1%);16%的企业表示物流不畅。有 16.8%/9.3%的企业表示受到了海外需求/供给的负面影响。仅有 10.3%的企业 表示未受疫情负面影响(图 12)。从行业分布看,需求方面,所有行业中受国内需求冲击企业占比均超过 45%,受冲击企业占比超过 70%的行业包括住宿餐饮(78.4%)、文娱体育 (73.9%)、教育(72.3%)、居民服务(70.2%)、租赁商服(70.1%); 受海外需求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制造(38.0%)、交运仓储 (36.1%)、批发零售(22.3%)、租赁商服 ( 12.0%)、信息软 件 (11.8%)。供给方面,受国内供给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文娱体育(39.2%)、 建筑(36.4%)、科研技术(33.5%)、租赁商服(32.7%)、信息软件 (32.1%);受海外供给冲击企业占比接近或超过 10%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 (17.2%)、制造(13.7%)、批发零售(11.5%)、住宿餐饮(9.6%)。物流方面,受影响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37.1%)、批发零 售(21.3%)、制造(19.9%)、水利环境(19.6%)。表示供需“免疫”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为金融(32.5%)、地产(20.3%)、 建筑(17.0%)、水利环境(15.2%)。综合来看,交运仓储、制造、批发零售行业中的企业受到海内外供需和物 流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最高(图 13)。(二)收入和成本 受访企业在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 占比,此题为多选)。收入端的困难主要来自营收减少(71.2%)和回款变慢 (41.7%),支出端的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 (51.7%)。在这三个方面受影响的小微企业占比显著高于大中企业。大中企业受防疫政策的影响要大于小微企业:一方面大中企业的防疫压力 (33.1%)要高于小微企业(25.5%);另一方面,大中企业在用工和原材料 方面的困难相对小企业更普遍(约有两成企业表示遭受融资能力下降、用工难 和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的困难)(图 14)。从行业分布看,水利环境(47.3%)、批发零售(46.6%)、制造 (45.9%)行业反映客户回款变慢的企业最多;教育(61.3%)、住宿餐饮 (59.6%)、文娱体育(59.3%)、信息软件(55.4%)行业的刚性支出压力最大;卫生社服(46.7%)、住宿餐饮(36.3%)、教育(33.5%)行业的防 疫压力最大;信息软件(25.0%)、建筑(23.1%)、批发零售(22.6%)行 业的融资压力最大;建筑(39.8%)、房地产(33.6%)、水利环境(29.5%) 行业中面临用工难的企业最多;制造(32.1%)、住宿餐饮(27.2%)、批发 零售(25.6%)、建筑(25.4%)等行业中不少企业反映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 企业营收我们将在后文展开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图 15)。(三)融资 在融资方面,受访企业最主要的困难是及时还款压力大(49.8%)和融资 成本高(39.6%)(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其 中,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51.4%)面临还款压力,比例远高于大中企业 (35.5%);而大中企业则反映融资的最大困难是融资成本高(46.9%)。对 于金融机构的服务,均有超过两成企业表示面临授信门槛高、效率低、额度不 足等困难。此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被抽贷断贷的压力相对较小,小 微/大中企业中仅有 9.7%/6.6%的企业面临这一风险(图 16)。从行业分布看,住宿餐饮(61.4%)、居民服务(58.6%)、建筑 (55.%)、文娱体育(55.2%)行业的及时还款压力最大;水利环境 (47.3%)、教育(47.1%)、金融(45.4%)、制造(43.3%)等行业反映 融资成本高的企业较多;信息软件(30.3%)、文娱体育(27.4%)不少企业 表示融资门槛高;建筑(24.7%)、教育(23.2%)、信息软件(23.1%)行 业部分企业表示融资额度不足;卫生社服(26.7%)、制造(26.3%)、信息 软件(23.7%)行业不少企业反映金融机构授信效率低(图 17)。四、经营预期:亏损、裁员、收缩(一)营收及利润 近 3/4 受访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一季度营 收同比下滑超过 25%的企业占比达 74.2%,超过三成(34.3%)企业营收锐减 75%以上,仅有 6.6%的企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总体上企业认为上半年营 收状况相较一季度仅有微幅改善:预期下滑 75%的企业占比减少了 6 个百分 点,但预期营收负增长 25-75%的企业占比增加了近 5 个百分点(图 18)。企 业对营收的预期与其当前的复产状况正相关(图 19)。与复产情况类似,小微企业的营收现状和预期也要显著弱于大中企业。小 微企业/大中企业中,预期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 25%的占比分别为 75.6%/47.5%,预期营收下滑超过 75%的占比分别为 30.9%/7.1%。但即便对 于大中企业而言,预期上半年营收实现正增长的占比也很小(13.4%),正增 长的小企业更是屈指可数(6.4%)(图 20、21)。从行业分布看,各行业均超半数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显著下滑超过 25%:其中住宿餐饮(89.7%)、教育(89.0%)、文娱体育(85.0%)预计营收显 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将近九成。同时,这些行业中亦有较大部分企业对上半年预 期极度悲观(括号中数字为预计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75%的企业占比):教育 (58.7%)、文娱体育(50.2%)、住宿餐饮 ( 40.4%)、租赁商 服 (38.0%)、居民服务(37.9%)。相比之下,金融(14.1%)、信息软件 (9.9%)、制造(9.5%)、科研技术(9.4%)等行业对上半年盈利较为乐观 (括号中数字为预期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企业占比),均有10%左右的企业认为 上半年仍能实现营收正增长(图 22)。此外,除卫生行业外,其他多数行业预期上半年营收较一季度仅有微幅改 善,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变化均小于 3%。其中水利环境、交运仓储行业 中显著亏损的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将进一步恶化(图 23)。从区域分布看,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产能恢复最慢的地区的企业对上半年 营收最为悲观,北京、湖北、海南、黑龙江等省份预计营收锐减75%以上的企 业占比最高,分别达到41.%、36.0%、35.9%和34.5%。小部分企业预期上半 年营收可实现正增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括号中数字为该地区预计上半年 营收正增长的企业占比):浙江(9.4%)、福建(8.8%)、江苏(8.6%)、 重庆(8.5%)、上海(8.0%)(图 24)。受访企业对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预期显著正相关,对利润增长预期相对更悲 观,并认为上半年相较一季度无明显改善(图 25)。假设企业在每个选项上 服从均匀/正态分布,一季度/上半年全样本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8.4%/45.9%, 大中企业为-30.3%/-27.2%,小微企业为-50.4%/-48.0%;上半年全样 本的利润同比增速为-47.9%,大中企业为-29.6%,小微企业为-49.8%。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对上半年营收和利润的预期出现分化:预期上半 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中,认为“营增利减”的企业占比超过 1/4(27.6%),表明这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成本上升(图 26)。这一情况在卫生社服、文娱体 育、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更为明显(图 27)。(二)现金流 在疫情带来的极端冲击下,企业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现金流。 与 2 月调研结果相比,当前企业现金流边际好转。两次调研的受访企业大部分 并不相同,但对现金流可维持企业经营时间判断的分布形态高度一致。认为现 金流支撑生存时长在 3 个月内的企业占比下降了 9.9 个百分点,生存时长在 3 个月以上的企业占比相应上升(图 28)。但整体上看,即便综合考虑供求修复和政策支持,受访企业的现金流仍然 十分紧张。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现金流可支撑生存时长平 均为 4.1 个月,小微/大中企业分别为 4.0/5.7 个月。小微企业/大中企业中表示 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的占比分别为 58.9%/41.2%,现金流仅能维持生存 1个月 的占比分别为 18.1%/6.1%。大中企业生存时长超过半年的占比(35.6%)显 著高于小微企业(6.2%)(图 29)。从行业分布看,几乎所有非金融行业都有超过半数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 力。其中压力最大的集中在部分服务业及建筑业(括号中数字为撑不过 3 个月 的企业占比):住宿餐饮(69.0%)、教育(66.4%)、文娱体育(62.5%)、 建筑(61.0%)、居民服务(59.0%)、租赁商服(58.1%)、信息软件 (57.8%)(图 30)。这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对现金回款依赖度较高,另一方 面也与复产进程高度相关:复产程度较低的企业/行业现金流更为紧张(图 31)。相比之下,地产、制造、交运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恢复程度 较高,也有更高比例的企业表示当前现金流能坚持半年以上(占比分别为 25.7%、24.5%、22.8%和 20.2%)。值得关注的是,约两成企业短期内面临生存困境:有 4,634 家企业(在全 样本中占比 19.7%)认为当前现金流情况已难以维持生存到 6 月末,但届时产 能仍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的 75%(图 32)。从区域分布看,除北京(57.1%)、天津(54.9%)外,其他产能恢复程 度较低的地区,现金流紧张给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更为明显(括号中数字为该 地区撑不过 3 个月的企业占比):包括湖北(63.8%)、新疆(63.6%)、山 西(63.0%)、海南(62.4%)、黑龙江(62.2%)(图 33)。(三)雇员及薪酬 由于营收和利润遭受显著冲击,且预期无显著改善,超过九成(91.5%) 的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根据均匀/正 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平均裁员幅度为 22.8%,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 均裁员幅度分别为 24.1%/11.5%。预期上半年将裁员 25%以上的小微企业/大 中企业占比分别为 35.5%/14.7%。随着裁员幅度的上升,小微/大中企业的分 化愈发显著。预期雇员数增加的大中企业有 14.3%,而小微企业则只有 7.7% (图 34)。从行业分布看,住宿餐饮(61.7%)、文娱体育(57.1%)和教育 (53.5%)行业计划裁员超过 10%的企业比例位居前三,这也是营收预期最悲 观、现金流最紧张的三个行业。雇员计划增加超10%的企业占比最高的三个行 业是水利环境(12.5%),信息软件(12.1%)和制造(10.8%)(图 35)。除裁员外,企业也可通过削减员工薪酬降低人力成本。根据均匀/正态分 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平均减薪幅度为 18.5%,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减 薪幅度分别为19.4%/10.5%。四成企业(39.6%)表示上半年将降薪10%以上。其中,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中,降薪超过 25%的占比分别为 13.7%/28.1%,上 半年员工薪酬有所上升的占比分别为 15.2%/9.6%(图 36)。从全样本观察,在“裁员”和 “降薪”之间,企业似乎更倾向前者。这也是 企业为维持劳动生产率的合理选择(图 37)。 从行业分布看,与裁员情况类似,教育(58%)、文化娱乐(56%)、住 宿和餐饮(54%)三大行业中降薪超过 10%的企业占比最高(图 38)。各行 业对于裁员和降薪的倾向性存在差异:如在疫情冲击下,卫生社服和金融行业 更倾向于降薪而非裁员,而建筑行业则更倾向于裁员而非降薪。此外,仍有少 数企业在疫情中雇员和薪酬均有所上升,主要是制造(6.2%)、信息软件 (6.0%)、水利环保(5.4%)、科学技术(5.2%)等行业(图 39)。从区域分布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裁员/降薪的企业占比更高(括号 数字为裁员/降薪超过 10%的企业占比):海南(53.8%/48.7%)、云南 (50.7%/41.5%)、湖北(50.6%/48.4%)、北京(50.4%/46.6%)、黑龙江 (49.6%/46.2%)均有近半数企业预计裁员10%以上。也有部分地区的部分企 业表示将增员/加薪(括号数字为增员/加薪的企业占比),包括四川 (12.7%/12.9%)、安徽(12.5%/15.8%)、浙江(10.7%/12.8%)、江西 (10.6%/12.1%)、江苏(10.6%/13.5%)。(四)投资计划 受访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 投资。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投资计划平均收缩幅度达 32.3%,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投资收缩幅度分别为 34.1%/16.6%。投资 大幅缩减 25%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为 50.7%/23.0%;投资活动基本停滞 (同比下滑超过 3/4 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 23%/8%(图 40)。复工复产是企业投资的前提和基础。产能利用率低于 25%的企业中,超 过七成(70.9%)选择大幅收缩投资 25%以上,仅有 3.8%选择扩张;相比之 下,在复产程度超过90%的企业中,仅有21.0%的企业大幅收缩,投资扩张的 企业占比为 14.4%。企业投资计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预期收益:在预期上半年仍能盈利的企 业中,38.2%的受访样本投资同比扩张,投资大幅缩减超 25%的企业占比为 9.2%;而在亏损 25%以上的企业中,扩张和大幅收缩的占比分别为 4.6%、 61.5%(图 41)。从行业分布看,投资大幅收缩的主要是复产进度慢、营收预期悲观的行业 (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下滑超过 25%的企业占比):教育(67.1%)、文娱体育(62.2%)、住宿餐饮(62.0%)、居民服务(55.3%)、租赁商服 (54.9%)。各行业上半年投资增加的企业均占比较低(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 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其中制造(11.4%)、科研技术(9.0%)、地产 (8.8%)、信息软件(8.4%)、批发零售(7.6%)排名靠前(图 42)。从区域分布看,除甘肃省(58.3%)外,复产进度较慢的地区投资收缩更 为明显(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下滑超过 25%的企业占比):黑龙江(56.3%)、 北京(55.3%)、湖北(54.0%)、海南(52.1%)等均有超过半数企业投资 大幅下滑。而投资扩张企业占比较高的地区更多为内陆地区(括号中为上半年 投资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江西(11.6%)、陕西(10.7%)、河北 (10.0%)、四川(10.0%)等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图 43)。五、小结:艰难的修复据调研结果估算,4月末我国小微企业(雇员人数小于50)产能仅恢复四 成,大中企业(雇员人数超过 100)产能恢复约七成。受产能恢复缓慢影响, 小微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更为悲观。令人担忧的是,除湖北外,对复工前景最 悲观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京、广东、上海。当前企业仍临着供需、经营、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供需方面,受访企业 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外。 经营方面,受访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其中收入端困难主要来自 营收减少、回款变慢,支出端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 支出。更多大中企业受到了防疫政策、用工和原材料价格的负面影响。融资方 面,半数受访企业的压力主要源自及时还款和融资成本。3/4 受访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超过五成企 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将下滑50%以上。对上半年营收预期最悲观的是住宿餐饮、 教育和文娱体育行业,预计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将近九成。受访企业的利润和营收整体上高度相关,但对上半年利润的预期相对更为 悲观,近 3/4 的企业预期上半年利润同比下滑超过 25%。值得关注的是,即便 在预期上半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中,仍有超过 1/4 的企业反映“营增利减”,表 明其受疫情影响经营成本上升。面临疫情的“生死大考”,近六成企业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综合考虑供求 修复和政策支持,当前企业的现金流与 2 月调研结果相比边际好转。但整体上 看,企业生存压力仍然巨大,约两成企业正挣扎在“生死线”:预期上半年现金 流将耗尽但产能难达 75%。由于营收利润下滑、现金流吃紧,受访企业普遍选择收缩。一方面,超过 九成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和薪酬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另一 方面,受访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 加投资。小微企业的投资收缩幅度远大于大中企业。……(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招商银行)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当前企业信息化迈入大数据阶段,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和数据问题的暴露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即BI),期待从数据金矿中采炼更多,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型。然而知易行难,企业数字化转型绝非一蹴而就,数据分析和BI带给企业的也不仅仅只有机遇和收益,还有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数据成为生产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那么我国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究竟如何,企业因何而喜又为何而忧?针对上述疑问,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对2019帆软第二届数据生产力大赛的参赛企业进行了调研,形成本次调研报告。我们从价值定位、工作状态、专业能力和价值体现四个方面入手,对参赛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和获奖企业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绝大多数企业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较为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在领导层的应用普及还不够,数据应用成熟度仍有待提升;在企业投入、定位等要素固定的情况下,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应用效果的好坏。 一、数据应用现状我们从价值定位、工作状态、专业能力和价值体现四个方面来分析参赛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其中,价值体现即为最终的应用效果,其他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1. 价值定位价值定位聚焦于企业对IT部门的定位以及企业资源倾的斜程度等方面。(1)企业的技术运维工作主要由IT部门支撑。尽管目前BI市场已经在向业务人员自助分析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的技术运维工作仍然由IT部门来支撑。如图1所示,超过66%的被调研企业将IT部门定位为技术运维,并且能以IT手段增强企业的业务管理和运作能力,从而支撑企业业务;30%左右的企业认为IT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合作伙伴关系,IT技术能够帮助实现业务发展和新业务开拓;仅3.49%的企业将IT部门定位为产品运维,主要的技术性工作交由IT厂商来完成。企业对IT部门的定位(2)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投入了较为充足的预算。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绝大多数企业对BI前景持看好的态度,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有较高的重视程度。调研数据显示,将近75%的被调研企业在数据分析和BI项目上有着不小的投入,如图2所示。其中超25%的企业其领导非常重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给予了充足的预算;近一半的企业表示部分高管很重视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预算较为充足。也有约20%的企业表示高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预算有限。企业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预算投入2. 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层面主要涉及到企业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工作与配合,包括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驱动来源、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方式及效果等。(1)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主要由业务部门驱动。从理论上来说,BI建设的需求最先应该是来源于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因为数据分析和BI的目的就在于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为企业提供业务决策支持。实际的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图3所示,在被调研企业中,数据分析和BI项目由管理层驱动和由业务部门驱动的企业合计占比近70%,其中由业务部门驱动的企业最多,占比37.21%;其次是管理层驱动,占比32.56%。由IT部门自我驱动的企业占比最低,为25.58%。因此,大部分被调研企业BI项目的建设方向和策略都是来源于业务决策的需求,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比较重视,能够主动推进项目的建设。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建设方向与策略来源(2)绝大多数企业的业务部门存在较多的数据需求,其中又以业务取数需求居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数据需求激增,而企业之所以应用BI,无外乎是因为现有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其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如图4,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5%的被调研企业,其业务部门拥有大量的数据需求,其中以业务取数需求和深度业务分析需求为主,合计占比约达75.8%;报表需求仅占19.77%。仅有4.65%的企业只存在少量的数据需求,其业务部门几乎不提数据需求。这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从数据中获取知识,洞察业务见解。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3)IT部门主导仍是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最主要的配合方式。当前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仍然以IT部门为主导。在被调研企业中,采用IT完全主导和IT强主导这两种配合方式的企业合计占比近78%,如图5所示。这一结果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了当前的BI市场现状,目前自助式BI分析并未完全成熟,IT部门仍然需要从技术层面,来实现业务部门的大部分报表和分析需求。一旦未来几年自助式BI分析发展成熟,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将开始向业务主导的方式迅速倾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自助,即IT人员建设底层的数据仓库,数据处理和BI分析均由业务人员通过BI工具实现。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方式(4)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效果较好。对于IT主导的配合方式,目前来看最终的配合效果也很不错。图6显示,将近84%的被调研企业认为IT与业务配合的较好,其中24.42%的企业更是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IT与业务的配合关系。当然,也有约16%的企业不满业务与IT的配合,认为IT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误会甚至是质疑。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效果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支撑团队上,团队的规模、开发能力,以及能力短板等是较为关键的衡量指标。(1)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团队规模较小,不够成熟。总体上来看,目前企业用以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团队仍然不够成熟。图7中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0%左右的被调研企业拥有5人以上的成熟数据团队,能够有力地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以3~5人的团队来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20%左右的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团队仅为2人及以下;甚至有近7%的企业没有专门的建设支撑团队,采用的是个别员工兼职的方式。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支撑团队的规模(2)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图8中的调研数据来看,被调研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的成员都具备基本的开发能力。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表示其团队成员有一定的开发经验,常规的报表开发不是问题;26.74%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其团队成员具备从数据底层到前端可视化的完善能力体系;更有9.3%的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团队成员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手。当然,也有部分企业的团队成员仅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开发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项目需求。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3)业务理解能力是团队成员最大的能力短板。针对团队成员能力短板的分析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前文关于团队成员开发能力的结论,即团队中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手并不多。如图9所示,41.86%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成员的最大短板在于搭建企业各业务模块分析体系的能力。这也是IT部门主导BI项目的一个缺点,企业的IT部门主要以技术运维为主,在业务方面则缺乏较深的理解。另外,有17.44%的企业认为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成员在数据分析思维、方法和技巧上需要进一步提高,19.77%的企业不太认可团队成员的项目价值传播能力。团队成员的能力短板4. 价值体现最后是价值体现,也就是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项目运行状况、应用普及率以及扩大价值的挑战等方面。(1)绝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取得了成功,运行状况良好。图10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从运行状况来看,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还是非常成功的,仅5.81%企业表示项目访问量较低,业务部门基本不会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项目访问量相对稳定或较高,甚至有8%左右的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受到了全公司的关注,很好地支撑了领导层决策。已上线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运行状况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不同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2)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整体应用普及率一般,在IT部门的应用最为深入,在领导层的普及率仍有待提升。当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某一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达到60%以上,我们就认为项目在该部门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根据调研数据,66.74%的被调研企业至少在领导层、业务管理层、业务执行层、IT部门中的某一部门层级得到了较深的应用,因此整体来看,项目的应用普及率只能算是合格。另外,如图11所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应用普及率随着领导层-业务管理层-业务执行层-IT部门的顺序上升。大部分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IT部门应用得比较深;仅36.05%的被调研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领导层得到了较深的应用。也就是说,越偏向于执行层级,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应用普及率就越高。结合前面的结论,虽然管理层级对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较为重视,但是最终能普及到他们的应用却仍然不够。而如何让企业的管理层更好地应用BI,发挥出BI的最大价值——决策支持,是企业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3)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集中在业务洞察阶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如图12所示,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表明,大部分已上线BI的企业处于“数据间接产生价值”的阶段,即通过数据来驱动企业决策和运营。其中,超过半数企业的数据应用处于业务洞察阶段,他们通常使用统计分析、预测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来提示重大、相关的业绩改善建议;31.4%的企业仍处于业务监测阶段,他们通常应用传统的DW和报表方式,监测现有企业业务的运行状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上来看,企业数据应用成熟度并不高,但是也有近12.8%的企业处于“数据直接产生价值”的阶段,他们往往通过业务重塑发现新的商业模式,产生新的盈利手段,而且这一比例较去年是有所提高的。按照这一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业务重塑和数据盈利阶段,数据将真正成为企业的生产力。企业数据应用成熟度(4)企业在进一步扩大BI产出价值上存在不小的挑战。面对当前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应用效果,企业要想进一步扩大BI项目的产出价值,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图13中的词云图表明,被调研企业认为最大的四项挑战分别是数据人才的培养、数据的整合与治理、与管理层及业务部门的配合、以及IT部门自身的能力提升。具体地,被这四个问题困扰的企业均超过50%。另外,衡量数据分析的价值产出、公司重视程度或预算投入这两项挑战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占比均超出40%。另外,有20.93%的被调研企业在数据分析工具的选择上存在困扰,而BI工具选型的确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还有13.9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项目风险的控制也是BI价值产出的一道阻碍,风险控制不善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企业扩大BI价值产出存在的挑战二、获奖企业优势在前文中,我们对参赛企业数据应用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各项影响因素和应用效果,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判断出哪些因素对应用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将数据生产力大赛的获奖企业筛选出来,对他们的优势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效果优于未获奖企业从价值体现,也就是最终应用效果的角度来看,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这一结论也从证明了帆软数据生产力大赛的专业性和公平性。(1)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普及率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调研数据显示,获奖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整体应用普及率达到了78.26%,明显高于所有企业综合得到的数据66.74%。并且如图14所示,除了领导层应用普及率的企业占比类似,获奖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其他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均高于未获奖企业。尤其是在业务管理层,应用较深的获奖企业占比达到了56.52%。这一结果表明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获奖企业的管理层级中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普及率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2)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要高于未获奖企业从数据应用成熟度来看,获奖企业的表现也比未获奖企业要好。具体表现在处于业务监测阶段的企业占比有所下降,从整体的31.4%减少到了21.74%,如图15所示。如果将未获奖企业筛选出来,数据差将会更大。相应地,处于业务洞察以上阶段的企业占比则有所增加。2. 影响企业数据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人通过对获奖企业的价值定位,工作状态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获奖企业与未获奖企业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人的层面,包括工作状态方面的部门配合效果、专业能力方面的团队规模和成员开发能力。(1)获奖企业的团队配合效果要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图16中的调研数据表明,获奖企业中,业务部门与IT部门配合效果一般的企业减少了很多,所以最终配合效果在顺畅以上的企业占比高达91.3%,较整体情况有了不小的提升。获奖企业的业务部门与IT部门配合效果(2)获奖企业数据团队的专业能力要高于未获奖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不论是团队规模还是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获奖企业的表现均高于未获奖企业。在团队规模上,获奖企业不存在个别同事兼职运维的情况,5人以上成熟数据团队的企业占比也有小幅的提升,如图17所示;在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上,仅会简单操作的企业占比从整体的12.79%下降到了4.35%,相应地,数据团队拥有完善能力体系成员的企业占比、拥有高手成员的企业占比均有所提高,如图18所示。获奖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支撑团队的规模获奖企业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三、结语BI已经成为企业精细化运营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其价值无需多言。除了资源投入、基础设施等要素,数字化转型同样离不开人的支持。图13中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为企业后续的项目实施提供了指导方向。数据人才的培养、团队配合效果的改善将是企业在下一阶段的行动关键。期待BI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发挥价值,让数据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调研时间:2021年3月18日-2021年3月22日调研地点:西安调研方式:实地走访调研目的:了解西安钢管市场现状调研对象:西安市场钢管贸易企业调研背景:2021年一季度已然过去,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下,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对国计民生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小。新的一年,在期货、提前预期以及限产消息频出的带动之下,西安市场钢管现货价格一路往上,并创近年内新高。具体表现在:截至4月16日西安市场108*4.5mm无缝管汇总价格月环比上涨480元/吨,年同比上涨1080元/吨;4寸*3.75焊管汇总价格月环比上调420元/吨,年同比涨1920元/吨。价格上涨幅度、速度如此迅速,高价资源在市场上销售情况是否如预期?市场心态如何?在当前环境下,笔者实地调研西安市场钢管贸易商,了解当前市场状况。走访情况介绍:A企业:无缝管商家,目前在西安市场现货库存量最大,常备库存5000吨,是磐金钢管西安市场代理,兼做山东管厂资源。较往年相比,今年库存略有减少,日均出货量200吨左右。B企业:无缝管商家,包钢代理,现货储备量5000吨,兼营螺旋管。正常走货日均150吨左右,商家心态由前期的谨慎乐观转变为谨慎观望,采购积极性转差,为规避风险,对库存方面进行小幅压缩。C企业:无缝管商家,德晟代理,该品牌在价格方面略有优势,贸易商现货库存量3000吨,直供终端为主,垫款周期较长,资金方面压力较大,对今年过高的价格有一定担忧。D企业:无缝管商家,包钢代理,该企业主要针对市场为主,垫资项目较少,多为现款现货销售模式。目前无缝管价格之高,出货情况受影响较大,同时近期对库存有一定缩减。E企业:无缝管商家,主营山东资源,受出厂价格以及运距影响,山东资源在西安市场优势并不明显,常备库存量稍差,约1500吨,日均出货情况一般。F企业:焊管商家,天津利达在西安市场设立的分销点,长年常备库存6000吨,市场认可度较高,报价基本随厂价涨跌,日均出货量200-300吨;在市场占有份额尚可,跟其他品牌亦有竞争存在。G企业:焊管商家,陕西友发一级代理。现货储备量维持在5000吨,市场批发、零售与终端配送同时进行,有固定客户群体,兼营热卷、型材的销售,日均出货200吨。商家表示对于后期行情比较看好,虽未有降库操作,但也不敢做多库存,维持常量即可。H企业:焊管商家,同时代理友发、利达,成材常规仓储量为3000吨,该企业节前大胆做了冬储,节后行情大涨,商家跟涨幅度略缓,出货量尚可,好过去年同期水平。I企业:焊管商家,代理友发,常备库存2500吨。除做焊管以外,型材、板材也是该企业主要经营产品,商家主要针对下游终端客户,厂家直发为主,现货库存量用来对冲风险。J企业:焊管商家,君诚代理,常备库存2000吨,月销量在1500-2000吨,君诚在西安市场占有体量较小,竞争力稍弱。K企业:焊管商家,华岐代理,该品牌市场投放量较小,商家常备1000吨的库存,据了解,出货情况较为一般。L企业:钢塑管商家,天津友发代理。该商户专营衬塑管,现货常备2000吨,市场销售与工程配送同步进行,每天订单情况尚可。M企业:螺旋管商家,主要发河北普阳、邯郸友发以及本地管厂的资源,兼营正大焊管,现货常备2500吨,该企业扎根于市场多年,客户群体稳定,销货情况良好。调研小结:西安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钢材流通的体量在西北区域占比第一,无缝管资源主要来自山东、内蒙古地区,焊管资源有本地(陕西友发)以及天津、河北等地,市场流通品牌较多,因运距较短,陕西友发资源在市场占有份额较大。今年西安全运会的召开,钢材市场重新规划,现相对而言比较集中,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一季度以来,价格持续走高,终端及次终端谨慎备货,供应端和需求端之间矛盾较为明显,管厂受制于生产成本增加频繁调整出厂价格,终端因资金压力导致采购积极性较差,一季度整体市场成交弱势,远未及预期;现阶段由于环保限产的力度并未放松,国家对于压缩粗钢产量的方针政策也在持续,短期供给端端受到制约,供需双方博弈。在这种环境下,市场贸易商需要谨慎决策,实时调整营销策略,才能在行情出现大幅动荡之时有效规避风险。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的钢铁】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是党委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篇好的基层调研报告,有助于领导机关了解基层情况、收集意见建议,也有助于领导科学决策、推动工作。一篇好的基层调研报告的基本要素什么样的基层调研报告才是一篇好的报告呢?立意要高。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地方中心工作,落到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把情况和问题反映上来。切口要小。城乡发展中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不计其数,在一篇调研报告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领导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或者新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调研。情况要真。客观真实是调研报告的生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路线,深入了解实情,敢于讲真话,如实反映城乡发展的真实情况,讲成绩不夸大,讲问题不回避,杜绝掺水分、想当然、搞粉饰。内容要实。调研报告要充分、具体、翔实,做到见人、见事、见物、见数据、见对比,让人读了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分析要透。对调研所得要进行认真甄别、深入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阐释,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究其然也要究其所以然,触及问题根源、症结要害,从一定理论高度来提炼观点、总结规律、表达感悟。对策要准。调研报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策建议上,要紧紧围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做到“语当其时,谏当其用”。基层调研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在经过深入扎实的实地调研、掌握充足的一手材料并进行系统梳理思考后,就可以着手起草报告了。当然,起草过程中如发现调研不充分、材料不够用,仍需及时搜集和补充。精心提炼观点。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是报告成败的关键。在撰写报告时,必须深入思考、反复琢磨,常用的提炼观点的方法有:求同提炼法,即从不同案例反映的共同问题、众多群众表达的一致感受中提炼观点;对标提炼法,即对照中央要求提炼当地做法;比较提炼法,从与其他地区的横向对比或与本地区在时间线上的纵向对比中提炼观点等。就标题而言,作为观点的集中体现,可提炼规范式标题,如《关于×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直述式标题,如《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贯彻落实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结论式标题,如《×地大数据产业助力疫情防控》;提问式标题,如《如何破解×地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复式标题,如《燃气入户千家暖,烟尘消散万里晴——管窥×地“煤改气”现状》;等等。合理安排结构。报告的结构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一般可分为总分式、纵式、横式、纵横式4种。总分式是总论和分论相结合,如一篇《关于××县基层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先总述近几年的主要变化和特点,再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分述。纵式结构是按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或者论证逻辑的先后顺序来写,各层次之间是递进、由浅入深的关系,如一篇《××区民营经济状况调研》,从民营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有关建议等一层层深入展开。横式结构是按照事物内在逻辑关系,把主体部分分为并列的几个层次来写,如一篇《×地乡村污染的治理措施》,从生活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等多个角度依次呈现。纵横式结构则是将上述两种结构综合起来,如全文用纵式结构,文中各部分内部用横式结构,或者全文用横式结构,文中各部分内部用纵式结构,既条理清晰又步步深入。科学取舍材料。调研过程中获得的档案资料、图表数据、访谈记录等,都是报告的原始素材,但这些材料不可能也不必都写入报告,应科学取舍、粗中选精,不断加工筛选、优化提升。要选关联度高的,即与主题联系紧密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否则不论材料多么生动也要忍痛割爱。要选典型性强的,即最能支持和佐证观点的材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要选新鲜度好的,即所调研地区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思想、新经验、新数据、新典型、新问题等,避免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如一篇调研报告聚焦三农问题,选择小麦种植面积测量“从卷尺量地到卫星巡天”、村两委和村民活动站“从借地办公到筑巢引凤”、新农合“从试点医保到全面普及”3个事例,以小见大,较好地反映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幸福的深刻变迁。紧扣主题行文。提笔撰写调研报告之前,经过提炼观点、谋篇布局、取舍材料,思虑周全后方可落笔行文。调研报告文字不能过于华美绚丽,也不能过于平淡无奇,更不能官话套话连篇,而要结合调研主题、突出地方特色,多使用基层群众话语,做到既准确、鲜明,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逻辑深度,又生动朴实、深入浅出,让人看得懂、愿意看、看了有收获。千锤百炼修改。报告完成后要反复修改,既要看逻辑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匀称,次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呼应,又要看内容是否完整,论证是否有力,表达是否得体,语句是否顺畅。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撰写基层调研报告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抓住主流。调研报告最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贫困户的特殊困难而否定整村脱贫的成绩,也不能因为一条公路修得宽阔气派而忽视全县还有十几个村交通不畅。二是处理好敏感事项和个人隐私。调研过程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敏感事项或者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回避,以免造成不良影响。三是适当控制篇幅。调研报告宜开门见山、摆出材料、讲清观点、作出结论,做到短小精悍。四是结论应产生于调研之后。要杜绝未调研先下结论,不能背鞋找脚、先射箭再画靶。凭着主观臆造、凭空想象写出来的报告,难以令人信服,甚至会贻笑大方。五是注意时效性。调研报告所写的内容、所用的数据都是为了反映当前状况、提供决策参考,时过境迁便如明日黄花,失去参考价值,甚至误导决策,必须抓住时机、及时提交。(作者单位:中央办公厅人事局)(来源:“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 《秘书工作》2021年第1期)
随着社会发展、政策的加持以及新冠疫情的催化,传统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当下,传统产业效率低、成本高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亟需转型。传统产业运用前沿技术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将大大降低能耗与成本。政府重视新基建发展,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技术保障,推动产业智能化往纵深发展。2020年伊始,全球疫情的爆发,加速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的融合,为产业智能化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数据中台企业等带来了天然优势。从总的发展方向来看,产业智能化一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直接动因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层面来看,产业智能化发展涉及到众多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传统产业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的途径是利用IT系统与新技术破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升级难题,重新定义和整合设计、生产、流通销售、服务全链路,实现业务创新和增长。从人工智能落地发展策略来看,第一、二产业智能化进程中,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技术、行业等),产业智能化新格局也会逐渐形成。从人工智能落地发展基本面来看,“平台化”建设将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数据运营等关键服务于一体,且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核心数字技术及第三方服务平台是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中间角色。坤湛科技能够为传统行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实施的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2020年6月9日,坤湛科技宣布完成超2,000万美元首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投后估值近2亿美元。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为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2019年,产业智能化系统服务提供商坤湛科技应运而生,其主要核心团队成员由全球范围专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精英组成,且吸纳了来自BAT的技术专家。创始团队成员曾服务8大行业客户,成功交付100+转型项目,为客户增收数十亿元,拥有丰富的产业创新经验和技术方法论,聚焦传统产业(工业、农业、零售、物流、医疗等),提供沉浸式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服务。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数字化运营等关键服务于一体,且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服务商相对较少。另外,数字鸿沟明显,产业协同水平较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平台针对用户信息、行业数据等资源的开放程度普遍不高。基于此,集产业智能方法论和产业智能操作系统于一体的服务商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产业智能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未来,坤湛科技将深入到产业,做“技术+产业”的专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附加和增值服务,打造更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随着科技进步及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传统产业智能化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那么,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坤湛科技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赋能传统产业的呢?以下为《为传统行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实施的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36Kr-坤湛科技企业调研报告全文,点击报告链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9BMAmZDrr833X6YwxBMbPQ)下载报告全文。提取码:qx49注: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参考资料:1. 新华网,瞭望东方周刊,《新基建,是什么?》,2020-04-262. 《为什么产业智能化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IT人刘俊明3. 坤湛科技调研,闵万里、王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