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氢能+燃料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氢能+燃料电池用于交通领域环堵之室

氢能+燃料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氢能+燃料电池用于交通领域

氢能+燃料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氢能+燃料电池用于交通领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1、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市场前景广阔(1)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各项应用。其中储运氢技术主要包括气态储运、低温液态储运、固体储运、有机液态储运。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2)国家和地方均出台氢燃料汽车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有序推进氢燃料电池供给体系建设,包括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和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统筹加氢技术和接口、车用储氢装置。示范应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9月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指出示范期暂定为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随着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逐步突破积累、相关配套产业的逐步完善,氢燃料电池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地抢抓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已有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山东等30余个省市级的氢能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政策各地出台的氢燃料电池政策(3)氢燃料电池产业进入商业化初期,前景广阔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商业化初期,截止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加氢站建设进度逐步加快,截止2020年底,加氢站建成128座。同时,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二十余家大型央企纷纷跨界发展氢能产业。央企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2016-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分析2016-2020年加氢站数量分析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届时将成为与汽油、柴油并列的终端能源体系消费主体。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交通领域将是氢能消费的重要突破口,在商用车领域,2030年燃料电池商用车销量将达到36万辆,占商用车总销量的7%(乐观情景将达到72万辆,占商用车总销量13%);2050年销量有望达到160万辆,占比37%(乐观情景下销量300万辆,占比70%以上)。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总体目标2、氢燃料电池产业需大幅降低成本氢燃料电池车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舒适等优点。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可达0.5-1.0kWh/kg,特别适合重载车。电堆与氢罐是分开的,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电堆不易产生爆炸。氢燃料电池车在续驶里程、加氢时间、驾驶舒适性均可与燃油车接近。目前,氢燃料电池车必须解决购置和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经济性是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关键。a)目前燃料电池发动机贵,导致一辆车售价是燃油车的三倍左右,锂电池车的1.5-2.0倍;b)加氢站的建设费用高达1200-1500万元。c)在加氢站的加氢费用每公斤高达60-80元,只有降到40元以下才具备与燃油车竞争的基础。因此,要实现无补贴的燃料电池车商业化,必须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成本和氢气的成本,同时降低加氢站的建设费用。根据德勤的分析,中国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总成本(TCO,购买成本和运营成本)在2019年为178美元/百公里,预计到2029年TCO将下降至55美元/百公里,将低于纯电动公交和燃油公交车的成本。氢燃料电池车与汽油车、电动车经济性对比国内燃料电池车的总成本发展趋势(美元/百公里)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产业方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氢能路线图,加快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但是目前氢气主要来自灰氢(化石燃料),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生产绿氢,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问题。第一章总论1.1氢能+燃料电池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氢能+燃料电池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关联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氢能+燃料电池项目申请报告氢能+燃料电池项目建议书氢能+燃料电池项目商业计划书氢能+燃料电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氢能+燃料电池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氢能+燃料电池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氢能+燃料电池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氢能+燃料电池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氢能+燃料电池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氢能+燃料电池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盖娜

氢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重要选择

氢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能源。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氢能路线图,加快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2019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1805亿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氢能投资金额仍有1600亿元,市场对于氢能产业依旧充满信心。我国氢气生产以西北、华北为主,主要来自化石能源:2020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已突破2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氢大国。从区域分布看,氢能生产主要产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产量超过400万吨的省份有内蒙和山东,产量超过300万吨的省份有新疆、陕西和山西。氢能源按生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灰氢。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制绿氢将成为发展趋势。副产气制氢在技术经济环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氢气生产方式较多,有氯碱副产气、干气、焦炉煤气、乙烷裂解副产气、甲烷、煤炭、天然气、电解水等多种制氢方式。其中,副产气制氢在能源效率、污染排放、碳排放、成本方面占据优势。比如丙烷脱氢成本约13元/kg,水电解制氢成本约30元/kg。各地区发展氢能产业链时,应充分结合区域能源结构,优先使用副产氢气和富余能源进行利用。氢能冶金领域处于研究示范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从生产工艺来看,钢铁行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焦炭。国内外钢铁企业均有尝试使用氢气替代焦炭冶炼,按照2020年生产10.5亿吨粗钢,估算需要3.5万亿kWh电生产氢气,大约占2020年电力生产的47%。氢能用于交通领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商业化初期,截止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预计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投资建议: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随着氢能逐步用于汽车、钢铁等行业,氢能的利用量将逐步增长,焦化、氯碱、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等产业受益副产氢气应用.一、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能(氢的能源利用)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产业方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氢能路线图,加快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当前,我国氢气生产利用主要在以石化化工行业为主的工业领域,以“原料”利用为主,“燃料”利用为辅。我国发展氢能具有良好基础,也面临诸多挑战。绿氢供应、氢储运路径和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装备、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装备等均待逐一攻破,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冷静、积极创新,争取少走弯路,开创氢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新局面。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2020年,氢能被纳入《能源法》(征求意见稿)。2021年,氢能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产业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初期,依托现有氢气产能、就近提供便捷廉价氢源,支持氢能中下游产业发展,降低氢能产业起步难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绿氢在“碳中和”中可以用在绿电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实现互补,如氢冶金、化工、重卡交通燃料、供热等。面向未来,当绿氢成为稳定足量的低价氢源时,绿氢促进工业脱碳将更好地发挥氢能价值。氢能替代主要领域疫情未改变氢能产业投资积极局面。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2019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1805亿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氢能产业整体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在投资方面,投资金额1600亿元,仅有11%左右的降幅,显示了市场对于氢能产业依旧充满信心。氢能投资呈现增长趋势(亿元)二、当前中国氢气生产分布和来源2.1氢能分布在西部2019年以来,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对氢能产业发展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项规划和发展目标,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开展技术攻关。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已突破2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氢大国。从区域分布看,氢能生产主要产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根据2019年数据,产量超过400万吨的省份有内蒙和山东,产量超过300万吨的省份有新疆、陕西和山西,产量超过200万吨的省份有宁夏、河南和河北,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江苏、安徽、四川、辽宁和湖北。从区域分布看,氢能生产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万吨)2.2氢气来源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氢能源按生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灰氢”是指利用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制取氢气,制氢成本较低但碳排放量大;“蓝氢”是指使用化石燃料制氢的同时,配合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但捕集成本较高;“绿氢”是利用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但成本较高。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灰氢。从来源看,我国的氢源结构目前仍是以煤为主,来自煤制氢的氢气占比约62%、天然气制氢占19%,电解水制氢仅占1%,工业副产占18%。就消费情况看,目前的氢能基本全部用于工业领域,其中,生产合成氨用氢占比为37%、甲醇用氢占比为19%、炼油用氢占比为10%、直接燃烧占比为15%、其他领域占比为19%。从氢的来源看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2020年我国氢气主要来源占比2020年我国氢气主要消费途径占比当前中国氢气生产和消费主要工艺(1)以煤为原料制氢煤制氢的本质是以煤中碳取代水中的氢,最终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这里,碳起到还原作用并为置换反应提供热。以煤为原料制取含氢气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煤的焦化(或称高温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在900-1000℃制取焦炭,副产品为焦炉煤气。焦炉煤气组份中含氢气55%-60%(体积)、甲烷23%-27%、一氧化碳5%-8%等。每吨煤可得煤气300-350m3,作为城市煤气,亦是制取氢气的原料。二是煤的气化,使煤在高温常压或加压下,与水蒸汽或氧气(空气)等反应转化成气体产物。气体产物中氢气的含量随不同气化方法而异。(2)天然气制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本身就含有氢。和煤制氢相比,用天然气制氢产量高、加工成本较低,排放的温室气体少,因此天然气成为国外制造氢气的主要原料。其中天然气蒸汽转化是较普遍的制造氢气方法。(3)重油部分氧化制造氢气重油是炼油过程中的残余物,可用来制造氢气。重油部分氧化过程中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该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可以采用催化剂,这取决于所选原料与过程。(4)水电解制造氢气水电解制得的氢气纯度高,操作简便,但需耗电。水电解制氢的效率一般在75%-85%,一般生产1m3氢气和0.5m3氧气的电耗为4-5kWh。根据热力学原理,电解水制得1m3氢气和0.5m3氧气的最低电耗要2.95度电。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统计,我国电解水制氢装置约1500-2000套,产量约10-20万吨。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制氢装置正在进行小规模示范。(5)生物质制造氢气家庭、农业、林业等产生的生物质可用于生产氢气。原料包括杨树、柳树和柳枝,以及来自厌氧消化或垃圾填埋所产生的沼气等。生物质可以使用成熟的技术进行气化,甚至在气化过程中与煤或废塑料共同反应,如果与碳捕获技术结合,就有可能生产出负碳氢。沼气有额外的净化要求,可以通过类似于蒸汽甲烷重整(SMR)的过程进行改造以产生氢气。(6)工业副产氢气净化焦炉气、氯碱、丙烷脱氢制丙烯和乙烷裂解制烯烃副产的粗氢气可以经过脱硫、变压吸附和深冷分离等精制工序后作为燃料电池车用氢源,成本远低于化工燃料制氢、甲醇重整制氢和水电解制氢等路线。三、不同技术制氢的技术经济环境性分析氢气生产方式较多,氯碱副产气、干气、焦炉煤气、乙烷裂解副产气、甲烷、煤炭、天然气、电解水等多种制氢方式。其中,氯碱副产气、干气、焦炉煤气、乙烷裂解副产气等副产气制氢在能源效率、污染排放、碳排放、成本方面占据优势。各地区发展氢能产业链时,应充分结合区域能源结构,优先使用副产氢气和富余能源进行利用。副产气制氢在经济性、碳排放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从能源效率来看,氯碱副产气制氢、干气制氢、焦炉煤气提取制氢能源效率均在80%以上,天然气制氢、乙烷裂解副产气制氢、PDH副产气制氢、甲醇制氢、焦炉煤气转化制氢能源效率60%-80%,煤制氢能源效率在50%-60%,电解水制氢能源效率在50%以下。副产气制氢能源效率最高从污染物排放来看,排污强度由小到大分别为: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副产气制氢<煤制氢。从碳排放来看,副产气制氢<天然气制氢<干气制氢<甲醇制氢<煤制氢电解<电解水制氢(基于现有电网电力结构),如果考虑清洁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电解水碳排放接近为零。以现状电力结构看,电解水制氢碳排放最高从成本来看,制氢成本与原料价格关系最大,控制氢能价格需要控制原料价格;根据设定的价格范围,从平均成本看,焦炉煤气制氢<煤制氢<其他副产气制氢<甲醇制氢<天然气制氢<水电解制氢。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原料制氢,氢气出厂价格可低于15元/kg,可与煤制氢成本相当。工业副产氢成本最低第一章总论1.1氢能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氢能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关联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氢能项目申请报告氢能项目建议书氢能项目商业计划书氢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氢能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氢能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氢能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氢能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氢能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氢能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麻妹子

2019年中国氢能小镇规划及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氢能小镇是以氢能产业为核心,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的特色小镇。氢能小镇围绕着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以及下游应用中氢燃料电池、加氢站配套服务等环节进行产业布局。同时,氢能小镇还配套有金融、环境、服务、政策等产业要素,形成氢能产业聚集的发展平台。氢能源是国家积极布局、扶持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无论是国家层面或是地方都陆续推出利好政策助力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小镇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一种载体,在此背景下也将迎来发展契机。目前,我国主要的氢能小镇包括江苏如皋氢能小镇、广东云浮氢能小镇、浙江台州氢能小镇等。

声侔鬼神

2019年中国氢能小镇规划及前景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氢能小镇是以氢能产业为核心,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的特色小镇。氢能小镇围绕着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以及下游应用中氢燃料电池、加氢站配套服务等环节进行产业布局。同时,氢能小镇还配套有金融、环境、服务、政策等产业要素,形成氢能产业聚集的发展平台。氢能源是国家积极布局、扶持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无论是国家层面或是地方都陆续推出利好政策助力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小镇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一种载体,在此背景下也将迎来发展契机。目前,我国主要的氢能小镇包括江苏如皋氢能小镇、广东云浮氢能小镇、浙江台州氢能小镇等。

坐佛

2019年中国氢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氢能汽车是以氢为主要能量作为移动的汽车。氢能被视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并被不少国家、车企及学者认为是“终极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伴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以及氢能源汽车技术的完善和普及,氢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终南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来源:人民网氢能具有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可储能等优点。11日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到,我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氢源基础;到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达10%,广泛应用于交通、化工原料、工业、建筑等领域,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日举行的2018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上,不少专家谈到,氢气燃烧生成水,可循环利用;来源广泛,既可借助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低碳化技术制取,也可以通过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制备;此外,中国市场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尽管如此,我国氢能发展在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氢能产业装备制造、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瓶颈。加氢站数量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便是其中之一。“我国已建成正式运营的加氢站大概15座,其中约10座为固定式,且大部分的加氢能力在200公斤以下。”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大钊认为,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核心设备技术指标落后、现阶段氢气需求量小、投资成本高等。分领域看,交通领域是氢能和燃料电池初期应用的主要市场。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介绍,未来氢能将在小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物流系统、矿用车等领域广泛应用。以乘用车为例,到2030年,将发展100万辆燃料电池车,在建加氢站1000座;到2050年,氢燃料电池车和发电均实现大规模应用。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是重点任务之一。论坛上,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和潍柴控股集团等还启动了200吨级以上氢能重载矿用卡车研发合作。继客运公交专线之后,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在交通领域又迈出新步伐。(记者 丁怡婷)

仲雍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到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00万辆,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全球进入氢能社会。(21世纪经济报道)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火柴盒

《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50%

7月29日,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在京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氢能联盟与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联合发布中文版《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50%。中文版《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分氢能产业发展驱动力与挑战、氢能成本竞争力分析、发展建议以及中国氢能联盟研究工作4个方面。研究报告表明,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氢气的成本下降幅度和速度将远超预期,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50%。在政策和金融支持下,2030年之前可在约占全球能源消耗量的15%的22种氢能应用领域实现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低碳解决方案,其中有9个案例不逊于化石能源。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氢能源有望作为清洁能源载体发挥重要作用。报告提出了6项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举措,分别是制定国家战略、发挥政府协调作用、用法规消除障碍、进行标准化建设、部署基础设施、采取激励措施。《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的发布得到了国际氢能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秘书长Pierre-Etienne Franc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研究报告基本涵盖了40项氢能关键应用,覆盖全球60%的碳排放,并通过考察分析了这些应用在未来十年的竞争力。规模和技术因素将驱动氢能的平价成为现实,这方面中国大有可为。新任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刘国跃在致辞中表示,实现氢能平价是业界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氢能联盟的重要使命。氢能已被公认为是清洁、安全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报告的发布再次坚定了氢能产业化发展的信心。中国氢能联盟与国际氢能委员会此次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是一次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有益探索。双方将秉持同一初心,加强在项目示范、标准协同以及安全管理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为扩大氢能的全球影响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努力。会上,中国氢能联盟提出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倡议》。倡议指出,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国加速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之际,氢能产业界应团结携手、勠力同心,发挥氢能的清洁优势、激活燃料电池的泛在联通作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联盟倡议,坚决贯彻“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加大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氢能产业安全发展理念;推动氢能“新基建”稳健发力;开展高水平国际氢能合作;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联盟成员高效协同创新;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毕磊)

两部分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基本情况(1)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地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内容概述:本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86,924.3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68,342.26万元(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52,300.00万元)。项目计划在36个月内建设完成,通过6个月时间完成建筑装修工程;设备采购分两批进行投入,在T+1年的下半年完成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同时进行生产招聘培训;T+2年开始正式生产;第二批设备T+3年上半年完成购置、安装、调试,T+3年下半年开始正式生产;T+4年开始产能完全释放。(2)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地点:深圳市大鹏新区项目内容概述:本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90,406.30万元,其中工程费66,401.78万元(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38,000.00万元)。项目计划在36个月内建设完成,通过6个月时间完成建筑装修工程;设备采购分两批进行投入,在T+1年的下半年完成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同时进行生产招聘培训;T+2年开始正式生产;第二批设备T+3年上半年完成购置、安装、调试,T+3年下半年开始生产;T+4年开始产能完全释放。项目实施必要性分析(1)上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公司整体产业链布局,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近年来公司依托在密封铅酸、锂离子电池产品上的研发、制造优势,努力开拓对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在关键的制氢、储氢领域,公司目前已经掌握了部分关键的核心技术,部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型号已具备量产条件,但产品结构仍有待完善,公司仍需在新产品的研发、市场推广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以提升产销规模,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2)上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抓住行业机遇,抢占市场先机公司依靠产品和技术优势,抓住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契机,整合原有产业资源,开拓创新,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未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空间日益扩大。未来伴随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和普及,燃料电池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上述项目有助于公司把握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抢占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先机。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1)上述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结构匹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公司产品涵盖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三大品类。氢燃料电池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公司通过股权投资与合资办厂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在氢能产业链上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旨在打造氢能产业平台,整合和拓展氢能产业链的相关资源。本项目的建设是公司氢燃料电池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氢能燃料电池的研发与营销力度,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提高氢燃料电池及相关产业在公司业务、收益中的比重。(2)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研发创新能力,为上述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注重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投入,力求掌握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并且一贯重视对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研究和积累,鼓励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创新,以及试验检测能力的提升。公司积极推动新技术的运用,并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为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公司雄厚的研发实力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及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3)公司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稳定的管理团队为本项目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公司具备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流程体系。公司注重对生产现场的管理,生产环节的重要工序都制定了完整、规范的作业指导书、维护保养制度、点检表单等一系列规范人员、机台、物料与物流、环境的管理制度,以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以及改善生产环境。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具有长期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及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的变化有着前瞻性的把握能力。除经营管理团队外,公司还培养了一批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稳定的管理团队、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明确的发展思路为本项目的稳定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经济效益预测(1)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增加公司年均收入199,189.70万元,增加公司年均净利润33,285.06万元,项目税前内部收益率32.42%,税后内部收益率20.57%,税前动态投资回收期5.30年(含建设期),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7.12年。(2)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增加公司年均收入183,195.45万元,增加公司年均净利润27,594.44万元,项目税前内部收益率23.44%,税后内部收益率18.54%,税前动态投资回收期6.87年(含建设期),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8.35年。项目相关审批程序(1)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已于2019年7月30日,取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发展和改革局颁发的《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登记备案项目代码:2019-420113-41-03-031318);于2019年8月5日,取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行政审批局颁发的《关于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武经开审批【2019】115号)。(2)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涉及的项目该项目已于2019年4月30日,取得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颁发的《深圳市社会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编号:深大鹏发财备案[2019]0024号);于2019年8月9日,取得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颁发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深环鹏评【2019】006号)。(二)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项目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实施单位: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地点:深圳市大鹏新区项目内容概述:本项目总投资20,013.04万元,主要投资内容包括场地投资、设备投资以及研发费用,其中工程费用9,238.05万元(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9,000万元)。本项目实施后,将优化公司现有的产品结构,助力公司产业升级,建设环境友好型新能源企业,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主营产品上的竞争力,加速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渗透,符合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2、项目实施必要性分析(1)积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巩固公司行业地位,实现公司快速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造,随着氢燃料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公司迅速提高研发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可进一步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扩大公司的营收规模,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2)进一步完善研发条件,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产品与应用的研发工作,为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及新型、高端、高质产品的研发和检测需求,公司决定加大研发力度,配套先进的研发和检测设备,提高公司研发的产出率,紧抓汽车能源清洁化的发展趋势。3、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公司一直注重投入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具备高端氢燃料电池工艺技术实力、高质量的产品设计能力和高水平的技术研究能力。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已累积了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建立了研发项目立项制度与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由以核心管理层、内部专家为主的核心人员对研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核算和监督,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提出创新性的方案,形成完整的针对新能源市场趋势发展的创新模式。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为本次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项目经济效益预测本项目属于研发项目,并不涉及生产具体的工业化产品,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打下夯实的基础,增强公司电池生产的研发能力,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发展。5、项目相关审批程序该项目已于2019年4月27日,取得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颁发的《深圳市社会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编号:深大鹏发财备案[2019]0021号);于2019年7月16日,取得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颁发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告知性备案回执》(深环鹏备〔2019〕011号)。补充流动资金1、项目基本情况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中的42,000.00万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的29.68%。2、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016至2018年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0,085.59万元、265,642.54万元及295,616.48万元,营业收入持续增长。随着公司对于氢燃料电池布局的深入和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营运资金需求也相应增加。公司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以保证公司原材料采购、人工费用支付、技术研发等重要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满足业务增长与业务战略布局所带来的流动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本次非公开发行的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符合公司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利于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满足公司经营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符合证监会、交易所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具备可行性。本次募集资金投资对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的影响(一)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本次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的实施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本次非公开募集资将用于公司的主营业务,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提升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抢占行业技术前沿,并大幅提升生产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巩固并扩大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二)本次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本次非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1,500.00万元,本次非公开发行能够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公司股本总额、净资产、总资产将有所增加,使得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公司偿债能力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降低。

商州

《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50%

7月29日,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在京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氢能联盟与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联合发布中文版《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50%。中文版《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分氢能产业发展驱动力与挑战、氢能成本竞争力分析、发展建议以及中国氢能联盟研究工作4个方面。研究报告表明,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氢气的成本下降幅度和速度将远超预期,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50%。在政策和金融支持下,2030年之前可在约占全球能源消耗量的15%的22种氢能应用领域实现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低碳解决方案,其中有9个案例不逊于化石能源。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氢能源有望作为清洁能源载体发挥重要作用。报告提出了6项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举措,分别是制定国家战略、发挥政府协调作用、用法规消除障碍、进行标准化建设、部署基础设施、采取激励措施。《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的发布得到了国际氢能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秘书长Pierre-Etienne Franc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研究报告基本涵盖了40项氢能关键应用,覆盖全球60%的碳排放,并通过考察分析了这些应用在未来十年的竞争力。规模和技术因素将驱动氢能的平价成为现实,这方面中国大有可为。新任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刘国跃在致辞中表示,实现氢能平价是业界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氢能联盟的重要使命。氢能已被公认为是清洁、安全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报告的发布再次坚定了氢能产业化发展的信心。中国氢能联盟与国际氢能委员会此次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是一次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有益探索。双方将秉持同一初心,加强在项目示范、标准协同以及安全管理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为扩大氢能的全球影响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努力。会上,中国氢能联盟提出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倡议》。倡议指出,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国加速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之际,氢能产业界应团结携手、勠力同心,发挥氢能的清洁优势、激活燃料电池的泛在联通作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联盟倡议,坚决贯彻“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加大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氢能产业安全发展理念;推动氢能“新基建”稳健发力;开展高水平国际氢能合作;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联盟成员高效协同创新;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毕磊)(责编:毕磊、乔雪峰)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