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品种“救命药”如何保供应、降价格?“药联体”出手了或使莫为

小品种“救命药”如何保供应、降价格?“药联体”出手了

助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重获新生的青霉胺、心脏用药鱼精蛋白……这些经典普药甚至是“救命药”慢慢变成了市场难觅的小品种药。如何破解“一药难求”、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上药信谊发起组织的国内首个“药联体”即国家小品种药供应保障联合体正试图破解这一难题。截至目前,上药信谊已投资2亿元用于绿色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保障了包括地高辛片、青霉胺片、氯丙嗪片、别嘌醇片等一大批小品种药(短缺药)的生产和供应。小品种药是指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不稳定、易出现临床短缺的药品。“短缺药的成因复杂,工艺、成本、市场等各种因素都有,保供也是世界性难题。”信谊董事长顾浩亮表示,要解决小品种药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顾浩亮介绍,几年前,由于原料药缺乏,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青霉胺片断货,不少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之恐慌。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原料的短缺问题,与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彻底解决了青霉胺片的短缺问题。同时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另外,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必须用药,也属于典型的易短缺药品。“出现暂时性药品短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无法解决问题。企业从患者用药需求出发,提升生产供应量,与国家卫健委商议撮合药品价格,减轻患者治疗负担。”顾浩亮认为,市场撮合这种政府“搭平台”“促对接”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需求量、价格等信息,保障短缺药品稳定供应。“铜娃娃”(肝豆状核变性)、“熊猫宝宝”(戈谢病)、“蓝嘴唇”(肺动脉高压)、“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这些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也是上药的关注重点。“上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顾浩亮介绍,上药从2019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建设,目前已恢复了维A酸片等4个产品的生产。未来,上海医药将进一步发挥“药联体”平台作用,通过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政府参与指导,最终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通过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形成集中生产的成本优势;加强短缺药研发,发挥自主配套作用,进 一步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据海岸君了解,目前全国有6家重点企业开展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小品种药规模化生产,保障短缺药供应从“救火式”迈向常态化、系统化。金海岸工作室作 者 | 叶 薇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编 辑 | 陆佳慧

采色不定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 “药联体”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药联体”发挥作用了  小品种药也被称之为“短缺药”,它是部分患者甚至是罕见病患者的“救命药”,临床必需,但由于其用量小,或定价低,市场供应不稳定,时常出现短缺、停产的情况。  如今,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上海医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亿建立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这一联合体也被简称为“药联体”,目前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药联体”建设,解决“铜娃娃”短缺药原料药供应  早在2017年初,由于原料药缺乏,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在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断货停产,有病友公开发微博求助,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也常被称为“铜娃娃”,他们自身不能代谢铜元素,需要按时服用药物“青霉胺片”辅助排铜,而一旦失去药物治疗,会出现肢体变形、不能说话和行动等症状。  当时,上海医药旗下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简称“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  “我们找到了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与他签订了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药物的原料短缺问题 。”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告诉记者。  顾浩亮表示,“青霉胺片”这一小品种药短缺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企业牵头建立的“药联体”,这一平台是在国家工信部倡导,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药监局的支持下,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成立的,也是国内首个“药联体”平台。  “要解决小品种药(短缺药) 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顾浩亮进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即简称“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 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  “‘青霉胺片’短缺问题的解决,我们依靠的就是原料药企业建厂来保障药物供应,此外我们还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顾浩亮说,“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  投资2亿,开展短缺药保障生产基地建设  “青霉胺片”并非短缺药的个案。近年来,治疗小儿白血病的药物“巯嘌呤片”、心脏手术要用的鱼精蛋白以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等诸多药品都曾出现过断货或短缺现象。  针对这一民生问题,国家相关部委作出一系列举措。  2017年6月,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  而在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2019年1月,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单位名单正式发布。牵头单位为三家,分别为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上述政策如何促进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顾浩亮指出,当前,上药集团已投资2亿元,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产业投资扩大了产能,形成了小品种药规模化,为全国短缺药及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我们承诺的保供品种有32个。”  顾浩亮进一步指出:“我们同时也会要求我们的‘药联体’单位,解决药品短缺,不以量小而不为,不以利小而不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我们也承担了社会责任,这也能保障我们企业长足发展。”。  短缺药中,不乏一些罕见病药物。目前,上海医药也将罕见病药物作为企业四大创新发展板块之一,确保供应。  201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目录共纳入121种罕见病。  “上海医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自2019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以来,目前已恢复了维A酸片等4个产品的生产。”顾浩亮表示。   顾浩亮呼吁,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其“药联体”成员单位,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同时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进一步加强短缺药研发,同时还会不断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药,低价药。来源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编辑 王小婷编审 杨仪 王琳

木戒指

上药探索短缺药保供新机制 “药联体”破解用药“急难愁”问题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必须用药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助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重获新生的青霉胺……这些经典普药甚至是“救命药”慢慢变成了市场难觅的小品种药。如何破解“一药难求”、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上海医药发起组织的国内首个“药联体”即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正试图破解这一难题。截至目前,上海医药旗下子公司上药信谊已投资2亿元用于绿色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保障了包括青霉胺片等一大批小品种药(短缺药)的生产和供应。小品种药是指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不稳定、易出现临床短缺的药品。“短缺药的成因复杂,工艺、成本、市场等各种因素都有,保供也是世界性难题。”上海医药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表示,要解决小品种药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顾浩亮介绍,几年前,由于原料药缺乏,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青霉胺片断货,不少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之恐慌。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原料的短缺问题,与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 1000 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彻底解决了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同时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难题。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必须用药,也属于典型的易短缺药品。“出现暂时性药品短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无法解决问题。企业从患者用药需求出发,提升生产供应量,与国家卫健委商议撮合药品价格,减轻患者治疗负担。”顾浩亮认为,市场撮合这种政府“搭平台”“促对接”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需求量、价格等信息,保障短缺药品稳定供应。“铜娃娃”(肝豆状核变性)、“熊猫宝宝”(戈谢病)、“蓝嘴唇”(肺动脉高压)、“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这些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也是上药的关注重点。“上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顾浩亮介绍,上药从2019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建设,目前已恢复了维A酸片等4个产品的生产。未来,上海医药将进一步发挥药联体平台作用,通过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政府参与指导,最终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通过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形成集中生产的成本优势;加强短缺药研发,发挥自主配套作用,进一步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有6家重点企业开展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小品种药规模化生产,保障短缺药供应从“救火式”迈向常态化、系统化。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大地震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药联体”发挥作用了

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小品种药也被称之为“短缺药”,它是部分患者甚至是罕见病患者的“救命药”,临床必需,但由于其用量小,或定价低,市场供应不稳定,时常出现短缺、停产的情况。如今,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上海医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亿建立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这一联合体也被简称为“药联体”,目前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在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展出的经典普药、短缺药等。“药联体”建设,解决“铜娃娃”短缺药原料药供应早在2017年初,由于原料药缺乏,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在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断货停产,有病友公开发微博求助,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也常被称为“铜娃娃”,他们自身不能代谢铜元素,需要按时服用药物“青霉胺片”辅助排铜,而一旦失去药物治疗,会出现肢体变形、不能说话和行动等症状。当时,上海医药旗下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简称“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我们找到了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与他签订了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药物的原料短缺问题。”上海医药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顾浩亮表示,“青霉胺片”这一小品种药短缺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企业牵头建立的“药联体”,这一平台是在国家工信部倡导,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药监局的支持下,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成立的,也是国内首个“药联体”平台。“要解决小品种药(短缺药)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顾浩亮进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即简称“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 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青霉胺片’短缺问题的解决,我们依靠的就是原料药企业建厂来保障药物供应,此外我们还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顾浩亮说,“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投资2亿,开展短缺药保障生产基地建设“青霉胺片”并非短缺药的个案。近年来,治疗小儿白血病的药物“巯嘌呤片”、心脏手术要用的鱼精蛋白以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等诸多药品都曾出现过断货或短缺现象。针对这一民生问题,国家相关部委作出一系列举措。2017年6月,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而在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2019年1月,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单位名单正式发布。牵头单位为三家,分别为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上述政策如何促进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顾浩亮指出,当前,上海医药已投资2亿元,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产业投资扩大了产能,形成了小品种药规模化,为全国短缺药及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我们承诺的保供品种有32个。”顾浩亮进一步指出:“我们同时也会要求我们的‘药联体’单位,解决药品短缺,不以量小而不为,不以利小而不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我们也承担了社会责任,这也能保障我们企业长足发展。”。短缺药中,不乏一些罕见病药物。目前,上海医药也将罕见病药物作为企业四大创新发展板块之一,确保供应。2018 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目录共纳入121种罕见病。“上海医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自 2019 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以来,目前已恢复了维 A 酸片等 4 个产品的生产。”顾浩亮表示。顾浩亮呼吁,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其“药联体”成员单位,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同时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进一步加强短缺药研发,同时还会不断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药,低价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韩魏为铗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药联体”发挥作用了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小品种药也被称之为“短缺药”,它是部分患者甚至是罕见病患者的“救命药”,临床必需,但由于其用量小,或定价低,市场供应不稳定,时常出现短缺、停产的情况。 如今,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上海医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亿建立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这一联合体也被简称为“药联体”,目前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 在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展出的经典普药、短缺药等。 “药联体”建设,解决“铜娃娃”短缺药原料药供应早在2017年初,由于原料药缺乏,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在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断货停产,有病友公开发微博求助,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也常被称为“铜娃娃”,他们自身不能代谢铜元素,需要按时服用药物“青霉胺片”辅助排铜,而一旦失去药物治疗,会出现肢体变形、不能说话和行动等症状。 当时,上海医药旗下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简称“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 “我们找到了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与他签订了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药物的原料短缺问题 。”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 顾浩亮表示,“青霉胺片”这一小品种药短缺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企业牵头建立的“药联体”,这一平台是在国家工信部倡导,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药监局的支持下,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成立的,也是国内首个“药联体”平台。 “要解决小品种药(短缺药) 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顾浩亮进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即简称“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 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 “‘青霉胺片’短缺问题的解决,我们依靠的就是原料药企业建厂来保障药物供应,此外我们还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顾浩亮说,“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 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 投资2亿,开展短缺药保障生产基地建设“青霉胺片”并非短缺药的个案。近年来,治疗小儿白血病的药物“巯嘌呤片”、心脏手术要用的鱼精蛋白以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等诸多药品都曾出现过断货或短缺现象。 针对这一民生问题,国家相关部委作出一系列举措。 2017年6月,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 而在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2019年1月,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单位名单正式发布。牵头单位为三家,分别为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上述政策如何促进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顾浩亮指出,当前,上药集团已投资2亿元,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产业投资扩大了产能,形成了小品种药规模化,为全国短缺药及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我们承诺的保供品种有32个。” 顾浩亮进一步指出:“我们同时也会要求我们的‘药联体’单位,解决药品短缺,不以量小而不为,不以利小而不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我们也承担了社会责任,这也能保障我们企业长足发展。”。 短缺药中,不乏一些罕见病药物。目前,上海医药也将罕见病药物作为企业四大创新发展板块之一,确保供应。 2018 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目录共纳入121种罕见病。 “上海医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自 2019 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以来,目前已恢复了维 A 酸片等 4 个产品的生产。”顾浩亮表示。 顾浩亮呼吁,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其“药联体”成员单位,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同时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进一步加强短缺药研发,同时还会不断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药,低价药。

扶桑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药联体”发挥作用了

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小品种药也被称之为“短缺药”,它是部分患者甚至是罕见病患者的“救命药”,临床必需,但由于其用量小,或定价低,市场供应不稳定,时常出现短缺、停产的情况。如今,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上海医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亿建立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这一联合体也被简称为“药联体”,目前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在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展出的经典普药、短缺药等。“药联体”建设,解决“铜娃娃”短缺药原料药供应早在2017年初,由于原料药缺乏,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在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断货停产,有病友公开发微博求助,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也常被称为“铜娃娃”,他们自身不能代谢铜元素,需要按时服用药物“青霉胺片”辅助排铜,而一旦失去药物治疗,会出现肢体变形、不能说话和行动等症状。当时,上海医药旗下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简称“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我们找到了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与他签订了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药物的原料短缺问题 。”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顾浩亮表示,“青霉胺片”这一小品种药短缺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企业牵头建立的“药联体”,这一平台是在国家工信部倡导,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药监局的支持下,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成立的,也是国内首个“药联体”平台。“要解决小品种药(短缺药) 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顾浩亮进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即简称“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 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青霉胺片’短缺问题的解决,我们依靠的就是原料药企业建厂来保障药物供应,此外我们还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顾浩亮说,“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 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投资2亿,开展短缺药保障生产基地建设“青霉胺片”并非短缺药的个案。近年来,治疗小儿白血病的药物“巯嘌呤片”、心脏手术要用的鱼精蛋白以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等诸多药品都曾出现过断货或短缺现象。针对这一民生问题,国家相关部委作出一系列举措。2017年6月,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而在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2019年1月,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单位名单正式发布。牵头单位为三家,分别为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上述政策如何促进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顾浩亮指出,当前,上药集团已投资2亿元,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产业投资扩大了产能,形成了小品种药规模化,为全国短缺药及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我们承诺的保供品种有32个。”顾浩亮进一步指出:“我们同时也会要求我们的‘药联体’单位,解决药品短缺,不以量小而不为,不以利小而不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我们也承担了社会责任,这也能保障我们企业长足发展。”。短缺药中,不乏一些罕见病药物。目前,上海医药也将罕见病药物作为企业四大创新发展板块之一,确保供应。2018 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目录共纳入121种罕见病。“上海医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自 2019 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以来,目前已恢复了维 A 酸片等 4 个产品的生产。”顾浩亮表示。顾浩亮呼吁,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其“药联体”成员单位,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同时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进一步加强短缺药研发,同时还会不断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药,低价药。来源:澎湃新闻

摇摇欲坠

小品种“救命药”如何保供应、降价格?“药联体”出手了

助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重获新生的青霉胺、心脏用药鱼精蛋白……这些经典普药甚至是“救命药”慢慢变成了市场难觅的小品种药。如何破解“一药难求”、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上药信谊发起组织的国内首个“药联体”即国家小品种药供应保障联合体正试图破解这一难题。截至目前,上药信谊已投资2亿元用于绿色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保障了包括地高辛片、青霉胺片、氯丙嗪片、别嘌醇片等一大批小品种药(短缺药)的生产和供应。小品种药是指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不稳定、易出现临床短缺的药品。“短缺药的成因复杂,工艺、成本、市场等各种因素都有,保供也是世界性难题。”信谊董事长顾浩亮表示,要解决小品种药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顾浩亮介绍,几年前,由于原料药缺乏,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青霉胺片断货,不少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之恐慌。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原料的短缺问题,与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彻底解决了青霉胺片的短缺问题。同时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另外,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必须用药,也属于典型的易短缺药品。“出现暂时性药品短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无法解决问题。企业从患者用药需求出发,提升生产供应量,与国家卫健委商议撮合药品价格,减轻患者治疗负担。”顾浩亮认为,市场撮合这种政府“搭平台”“促对接”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需求量、价格等信息,保障短缺药品稳定供应。“铜娃娃”(肝豆状核变性)、“熊猫宝宝”(戈谢病)、“蓝嘴唇”(肺动脉高压)、“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这些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也是上药的关注重点。“上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顾浩亮介绍,上药从2019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建设,目前已恢复了维A酸片等4个产品的生产。未来,上海医药将进一步发挥“药联体”平台作用,通过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政府参与指导,最终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通过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形成集中生产的成本优势;加强短缺药研发,发挥自主配套作用,进 一步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据海岸君了解,目前全国有6家重点企业开展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小品种药规模化生产,保障短缺药供应从“救火式”迈向常态化、系统化。金海岸工作室作 者 | 叶 薇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编 辑 | 陆佳慧

抢银行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 “药联体”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药联体”发挥作用了  小品种药也被称之为“短缺药”,它是部分患者甚至是罕见病患者的“救命药”,临床必需,但由于其用量小,或定价低,市场供应不稳定,时常出现短缺、停产的情况。  如今,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上海医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亿建立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这一联合体也被简称为“药联体”,目前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药联体”建设,解决“铜娃娃”短缺药原料药供应  早在2017年初,由于原料药缺乏,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在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断货停产,有病友公开发微博求助,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也常被称为“铜娃娃”,他们自身不能代谢铜元素,需要按时服用药物“青霉胺片”辅助排铜,而一旦失去药物治疗,会出现肢体变形、不能说话和行动等症状。  当时,上海医药旗下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简称“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  “我们找到了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与他签订了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药物的原料短缺问题 。”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告诉记者。  顾浩亮表示,“青霉胺片”这一小品种药短缺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企业牵头建立的“药联体”,这一平台是在国家工信部倡导,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药监局的支持下,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成立的,也是国内首个“药联体”平台。  “要解决小品种药(短缺药) 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顾浩亮进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即简称“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 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  “‘青霉胺片’短缺问题的解决,我们依靠的就是原料药企业建厂来保障药物供应,此外我们还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顾浩亮说,“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  投资2亿,开展短缺药保障生产基地建设  “青霉胺片”并非短缺药的个案。近年来,治疗小儿白血病的药物“巯嘌呤片”、心脏手术要用的鱼精蛋白以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等诸多药品都曾出现过断货或短缺现象。  针对这一民生问题,国家相关部委作出一系列举措。  2017年6月,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  而在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2019年1月,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单位名单正式发布。牵头单位为三家,分别为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上述政策如何促进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顾浩亮指出,当前,上药集团已投资2亿元,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产业投资扩大了产能,形成了小品种药规模化,为全国短缺药及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我们承诺的保供品种有32个。”  顾浩亮进一步指出:“我们同时也会要求我们的‘药联体’单位,解决药品短缺,不以量小而不为,不以利小而不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我们也承担了社会责任,这也能保障我们企业长足发展。”。  短缺药中,不乏一些罕见病药物。目前,上海医药也将罕见病药物作为企业四大创新发展板块之一,确保供应。  201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目录共纳入121种罕见病。  “上海医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自2019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以来,目前已恢复了维A酸片等4个产品的生产。”顾浩亮表示。   顾浩亮呼吁,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其“药联体”成员单位,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同时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进一步加强短缺药研发,同时还会不断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药,低价药。来源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编辑 王小婷编审 杨仪 王琳

其大如彀

上药探索短缺药保供新机制 “药联体”破解用药“急难愁”问题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必须用药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助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重获新生的青霉胺……这些经典普药甚至是“救命药”慢慢变成了市场难觅的小品种药。如何破解“一药难求”、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上海医药发起组织的国内首个“药联体”即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正试图破解这一难题。截至目前,上海医药旗下子公司上药信谊已投资2亿元用于绿色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保障了包括青霉胺片等一大批小品种药(短缺药)的生产和供应。小品种药是指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不稳定、易出现临床短缺的药品。“短缺药的成因复杂,工艺、成本、市场等各种因素都有,保供也是世界性难题。”上海医药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表示,要解决小品种药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顾浩亮介绍,几年前,由于原料药缺乏,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青霉胺片断货,不少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之恐慌。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原料的短缺问题,与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 1000 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彻底解决了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同时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难题。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必须用药,也属于典型的易短缺药品。“出现暂时性药品短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无法解决问题。企业从患者用药需求出发,提升生产供应量,与国家卫健委商议撮合药品价格,减轻患者治疗负担。”顾浩亮认为,市场撮合这种政府“搭平台”“促对接”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需求量、价格等信息,保障短缺药品稳定供应。“铜娃娃”(肝豆状核变性)、“熊猫宝宝”(戈谢病)、“蓝嘴唇”(肺动脉高压)、“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这些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也是上药的关注重点。“上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顾浩亮介绍,上药从2019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建设,目前已恢复了维A酸片等4个产品的生产。未来,上海医药将进一步发挥药联体平台作用,通过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政府参与指导,最终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通过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形成集中生产的成本优势;加强短缺药研发,发挥自主配套作用,进一步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有6家重点企业开展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小品种药规模化生产,保障短缺药供应从“救火式”迈向常态化、系统化。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乃至委蛇

让短缺药不再短缺,“药联体”发挥作用了

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小品种药也被称之为“短缺药”,它是部分患者甚至是罕见病患者的“救命药”,临床必需,但由于其用量小,或定价低,市场供应不稳定,时常出现短缺、停产的情况。如今,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上海医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亿建立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供应保障联合体,这一联合体也被简称为“药联体”,目前保供短缺药品种达32个。在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展出的经典普药、短缺药等。“药联体”建设,解决“铜娃娃”短缺药原料药供应早在2017年初,由于原料药缺乏,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在全国范围出现大面积断货停产,有病友公开发微博求助,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也常被称为“铜娃娃”,他们自身不能代谢铜元素,需要按时服用药物“青霉胺片”辅助排铜,而一旦失去药物治疗,会出现肢体变形、不能说话和行动等症状。当时,上海医药旗下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简称“上药信谊”)着手解决“青霉胺片”的原料短缺问题。“我们找到了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与他签订了十年协议,由江西东风投资1000万新建原料药独立车间,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药物的原料短缺问题。”上海医药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顾浩亮表示,“青霉胺片”这一小品种药短缺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企业牵头建立的“药联体”,这一平台是在国家工信部倡导,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药监局的支持下,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成立的,也是国内首个“药联体”平台。“要解决小品种药(短缺药)的供应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原料药和其他原材料的配套供应问题。”顾浩亮进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医药联合全国 26 家企业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即简称“药联体”,成员单位覆盖贸易、原料、辅 料、包材、制剂、研发等生产企业。“所有成员单位达成共识,构建长期、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原料制剂产业链一体化。”“‘青霉胺片’短缺问题的解决,我们依靠的就是原料药企业建厂来保障药物供应,此外我们还通过国际原料药的引进,解决了某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原料药的情况。”顾浩亮说,“药联体”成员中有一家专门做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的保供和制剂的生产工艺问题。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青霉胺片”。投资2亿,开展短缺药保障生产基地建设“青霉胺片”并非短缺药的个案。近年来,治疗小儿白血病的药物“巯嘌呤片”、心脏手术要用的鱼精蛋白以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等诸多药品都曾出现过断货或短缺现象。针对这一民生问题,国家相关部委作出一系列举措。2017年6月,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而在2018年,针对小品种药(短缺药)市场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组织开展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2019年1月,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单位名单正式发布。牵头单位为三家,分别为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上述政策如何促进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顾浩亮指出,当前,上海医药已投资2亿元,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产业投资扩大了产能,形成了小品种药规模化,为全国短缺药及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作为国家首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我们承诺的保供品种有32个。”顾浩亮进一步指出:“我们同时也会要求我们的‘药联体’单位,解决药品短缺,不以量小而不为,不以利小而不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我们也承担了社会责任,这也能保障我们企业长足发展。”。短缺药中,不乏一些罕见病药物。目前,上海医药也将罕见病药物作为企业四大创新发展板块之一,确保供应。2018 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目录共纳入121种罕见病。“上海医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目前现有产品中,被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共有17个品种,涉及18个适应症。自 2019 年下半年推进罕见病业务平台以来,目前已恢复了维 A 酸片等 4 个产品的生产。”顾浩亮表示。顾浩亮呼吁,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其“药联体”成员单位,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促成市场化的保供机制,同时丰富基地保供产品范围,进一步加强短缺药研发,同时还会不断探索短缺药、罕见病用药国家医保和商保政策的结合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药,低价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