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深圳揭牌空瓶子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深圳揭牌

中国日报4月2日电(记者 赵欣莹) 作为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日前在深圳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市与清华大学的市校合作进一步升级。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携手成立,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创新动力。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副市长王立新,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出席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揭牌仪式。当天先期举行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院长、执行院长、副院长人选。理事会设两位共同理事长,分别由陈如桂和邱勇担任;理事会共19 名成员,双方各派出8位理事,另设社会理事3名。理事会任命杨斌兼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高虹任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张林任副院长。陈如桂主持理事会并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向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深圳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深圳等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这次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落地深圳,为深圳这座城市增添了新光彩,为深圳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他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与清华大学一道,大力支持学院打造一流的学科、引进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成果,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研究生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他希望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创新的办学机制、产学研资用的深度融合,相信未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定能够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邱勇表示,清华与深圳是最紧密的伙伴关系,双方长期以来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清华第一个、也将是国内唯一一个异地办学机构,清华有信心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真正体现出清华的办学定位和深圳的新高地的引领作用。邱勇说,深圳是最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清华也是最有变革精神的大学,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永远不缺少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于深圳市、清华大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深度参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希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发扬“深圳速度”,不断将工作推进落实;将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有机结合;保持定力,坚守标准,集中力量做深做实做细。希望深圳市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吸引世界一流的学者、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清华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和服务深圳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杨斌在仪式上宣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启动。作为清华大学首个面向国家重点区域开设的工程博士培养项目,将面向服务于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项目招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三个领域,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学生为非脱产定向培养,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课程学习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完成。在培养模式上,项目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培养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创新模块、工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导力及职业素养等课程模块。在论文研究方面,工程博士生将结合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选题,做出推动重大工程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果。同时,将结合国际化培养特色,增加海外调研学习环节,包括海外短期访问、海外知名企业考察调研等。据悉,该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将于4月份启动招生,首批学生将于今年9月入学。来源:中国日报网

刻之络之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围绕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新华社深圳3月30日电(陈宇轩、葛靓)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29日共同发布消息称,双方共建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围绕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消息显示,此次挂牌成立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原有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的,将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根据规划,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面向地区及产业需求,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围绕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智慧城市、海洋工程、环境生态、创新管理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当天还发布了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该项目将于2019年4月启动招生,面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行业与创新型企业,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3个领域,培养方式为非脱产定向培养。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有着多年的合作办学经历。2001年,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这是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完)

爱恨调

深圳与清华大学人才合作“加强版”来了!

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先行示范城市深圳双方优势叠加将会打造怎样的人才培养高地?今年3月,迎来108岁生日的清华大学,在深圳拥有了一份生日大礼——“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这也是清华在国内唯一一个异地办学机构。今天(10月29日),在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圳与清华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签署了人才合作协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与深圳的结缘无疑让双方都获益颇丰,那么这次知名学府与深圳的“加强版”人才合作,又将有哪些亮点?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将通过学校推荐,以选调生、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深圳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同时,深圳还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招收清华大学博士生进入深圳市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以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经双方协商,不仅是优秀学生,清华大学也将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深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根据深圳市产业发展需求,定制化培养工程博士和工程硕士。此前,今年4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就已开设了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面向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大湾区建设高端创新领军人才。未来,将针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通过“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方式为深圳输送高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深圳鼓励和支持两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与深圳市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清华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带项目、科研成果来深圳创业或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双方还在组织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组织专场人才招聘会等方面达成了合作。记者在会上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已开展了多项深度融合、服务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亮眼工作。今年5月19日,国际研究生院“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启用。此外,还与中科院深海所联合组建了深圳深海技术研究中心,更好地服务深圳市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海洋工程技术是清华的优势学科定位,聚焦学科定位优势,同时也契合了深圳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双方合作的优势之一。 “当前深圳承担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全新使命,清华大学国际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双方启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恰逢其时。”邱勇表示。 此外,在校企合作方面,国际研究生院与腾讯合作共建互动媒体中心,培养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了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国际研究生院还参与共建了一批重要机构研究平台,包括深圳湾实验室、鹏程实验室、环境高等研究中心。 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介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级计划招生1500人,将比2109级增加375人,未来招生规模将不断扩大,朝着2025年达到5000人规模的目标努力。深圳一直被誉为创新活力的人才高地,如今,不仅仅是吸引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深圳近年来也在持续发力。 深圳与清华大学进一步推动市校战略合作,共同加速人才培养,可以预见,未来深圳高等教育将跑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加速度”,将涌现源源不断的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会上表示,深圳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研究生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实实在在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IID项目师生参观调研优必选科技

9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级Open FIESTA互联网+创新设计(IID)项目的50多位师生应邀来到IID项目教学合作企业——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必选科技”)参观调研,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展状况。优必选科技首席科学家、IID硕士培养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黄东延博士与我院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首先,我院师生一行来到优必选科技展厅,了解了优必选科技机器人家族在商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以及室内外场景的实际应用。服务机器人Cruzr(克鲁泽)、Alpha Ebot、Walker 分别演示了语音互动、舞蹈、绘画等功能,引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大家对机器人在教育、巡检等细分领域上应用的认识。图为师生一行参观优必选科技展厅参观结束后,黄东延详细介绍了优必选科技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她介绍道,作为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技企业,优必选科技致力于以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内容与服务构建人工智能机器人生态圈;从企业产品亮相春晚到参加国际论坛,优必选科技以智能机器人作为新基建的新载体,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提供一站式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她还以智慧医疗、智慧展览、智慧政务等领域为例,详细解说了如何通过智能机器人在相应场所的应用,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黄东延表示,优必选科技会进一步开发先进的、有情感的人机交互系统,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并欢迎同学们日后到公司实习。图为黄东延介绍优必选科技我院IID师生与黄东延展开了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IID项目首席教授黄维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一流企业的课题研发中去,把学问做到产业里,在校内外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密切跟踪人工智能研发的前沿领域,努力探究与掌握科学原理,寻求核心技术的突破,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推进产业发展,展现清华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图为座谈会现场来自人文、管理和社科研究方向的李平、刘广灵、倪士光老师分别就科学技术如何与社会场景相结合,如何让企业管理真正帮助公司在生产、销售和管理上提高效率,以及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缓解底层开发客体疏离感等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来自智能制造研究方向的曾龙、弥胜利老师则从技术的角度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如何在某一具体服务领域重点发力,并期待开展校企项目合作; 来自艺术设计学科的黄维、陈燕琳老师则从美学的角度分享了在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如何通过设计精致展现机器人的情感和人性特征等方面的思考; 来自信息技术研究方向的吴志勇老师则强调通过计算机方法进行情感计算的重要性。图为师生们在座谈会中互动交流在座谈研讨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与老师们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Open FIESTA中心主任谭春燕表示,Open FIESTA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交叉、开放、创新。她鼓励师生们多走进企业,虚心学习,积极交流,成为情怀高尚、知识渊博、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此次是IID项目2020级新生入学以来第一次走进企业开展阳光课堂活动,近距离接触智能机器人。 同学们表示 , 在多学科交叉碰撞中,详细地 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以及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社 会需求,明确 了方向 ,这将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图为黄东延与IID项目师生合影留念文案|陈曦图片|崔馨予、陈曦编辑|柴头【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始有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现国家重点研发海洋专项双突破

央广网深圳6月24日消息(记者 大为)自2016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取代了之前的863、973和部委公益基金,在海洋领域设置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两个专项。今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牵头申报的项目《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 》(经费6828万)和《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经费558万)获批,这两个项目分别属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将在深圳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实用化和产业化,以及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获批863、973、部委公益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获批建设1个国家级海上试验平台、4个深圳市级科研平台,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近2亿元,为海洋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自重点研发深海专项和海洋安全专项于2016年启动以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批的两个项目既在我校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在深圳市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该校海洋学科建设进入了健康、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熙熙攘攘

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获批设立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孙颖)记者22日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日前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这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据悉,深圳市与清华大学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设立,标志着市校双方合作开启新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由来已久。从1996年市校合作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2001年共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再到2014年建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部最新正式批准设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涵盖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所谓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体制机制新,学院设立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的治理架构,形成学术导向、民主决策的治理机制。其次是学科专业新,面向学术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再者是办学思路新,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据悉,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厚植高等教育发展根基,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有利于深圳市面向世界科技与产业前沿,对接世界一流智力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市与清华大学以全新模式深化合作,必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放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莫神于天

深圳密集披露高校建设信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获批

深圳近期密集发布高校建设信息。据11月23日出版的《深圳商报》报道,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这也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该院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报道归纳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几个亮点。例如,体制机制新,学院设立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的治理架构,形成学术导向、民主决策的治理机制;学科专业新,面向学术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办学思路新,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另外,报道还透露,今年5月7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工程在深圳大学城奠基。该项目建设面积15.6万平方米,预算12.6亿元,将包括教学实验室、科研用房、教学产学研用地等,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事实上,深圳市与清华大学此前已有了长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清华大学和深圳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这是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2014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立,这是清华第一次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创办的教育科研机构。上述《深圳商报》的报道表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设立,标志着市校双方合作开启新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就在十天之前的11月13日,深圳市教育局刚刚发布的《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透露,深圳将加快深圳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筹建进度。此外,还将加快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此外,深圳市教育局方面还透露,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圳还启动筹建深圳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学院、深圳音乐学院。转自澎湃新闻

苟有其实

清华大学2020级深圳籍新生入学座谈会举办

8月29日,清华大学2020级深圳籍新生入学座谈会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下简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主办。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深圳清华校友会会长、清华校友总会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分会会长武晓峰,党委副书记、清华校友总会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招生组组长关添,后勤办主任、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高朝阳,研工办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分会办公室主任詹多彦,精仪系08级硕士校友、深圳市向日葵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部副总裁孟家富,法学院09级硕士校友、深汕特别合作区组织人事局副局长徐勃,环境学院12级硕士校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白志强以及2020级本科生新生代表、新生家长代表、国际研究生院学生干部代表等50余人参加了活动。图为活动现场上午9时许,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9位深圳的清华大学2020级新生和10多位新生家长先后参观了位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能源环境大楼的材料与器件检测中心、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实验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详细而热情地介绍了实验室的成立发展情况以及部分重要的仪器设备。图为新生代表、家长代表参观实验室随后,在能源环境大楼504会议室,深圳校友代表孟家富、徐勃、白志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干部代表郝治翰、李尧、段宏达、陈静福、曾晓婕、曾祥天与2020级新生开展了热烈的小组交流。2020级新生与家长们踊跃发言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校友代表和学生干部代表就大家关心的方面一一进行了解答。图为新生代表、家长代表同国际 研究生院代表座谈会上,关添首先对参加本次活动的新生与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深圳招生组的招生情况、强基计划等。他勉励同学们努力读书、不忘初心,并再次祝贺他们成为清华园的新主人。图为关添致辞2020级新生代表马飞扬同学回忆了自己打开清华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那一刻,他表示,清华为每位新生搭起了一座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自己以后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铭记于心,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清华人。家长代表李守荣表示,清华大学既是学生们的梦想,也是每一位家长的梦想。清华不只是一所大学,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灯塔和标杆。作为家长、作为一名父亲,希望新生们能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谦虚谨慎、努力奋斗,为清华的辉煌贡献一份力量。图为学生代表马飞扬、家长代表李守荣发言武晓峰在致辞中首先对今年考入清华的深圳学子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祝贺。他说,清华拥有着近110年的历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清华师生、校友中不断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清华毕业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他们成就了现在的清华。武老师寄语深圳籍新生:珍惜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时光,勤奋努力,自强不息,在清华提供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图 为武晓峰致 辞最后,武晓峰、关添向2020级新生赠送了清华纪念品,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珍贵而难忘的时刻。图为集体合影留念【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六识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袁博:慕课能做的事情应该更多

7月15日,袁博老师从深圳赶来北京参加第二届在线工程教育国际论坛。这是一个面向高校老师、讨论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的会议,正好碰上北京一年中短暂的雨季,闷热难耐和磅礴大雨交替着来,不少要来参会的老师都被耽搁在了路上。不过,很多学生却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电脑屏幕里的“男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袁博老师的风采。  会议过后,袁老师也抽空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聊慕课,也谈最近刚刚推出的清华大学在线认证证书项目。袁博老师在学堂在线开设了两门慕课,《数据科学导论》和《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近六万人选课学习,还有一万多人通过edX的平台选修袁老师的课。平时只是隔着屏幕和学生隔空互动的袁博老师,在线下却能一眼认出自己的学生,“他们手里拿着相关的资料,远远扫一眼,就知道是我的学生,我对自己的东西还是很敏感的。”  袁老师本人和很多人心中的“理工宅男”的形象相去甚远。头发整整齐齐地二八分,着一身平整的西装,后背笔挺,西装后摆的褶子恰好贴合腰身。不管是讨论严肃话题还是生活小事,袁老师脸上永远带着朝气和活力,自信大方,温文尔雅。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负美人”,有学生在网上这样评价袁博老师。说实话,百年清华,大师辈出,好像还没有人用“美人”来形容一个工科老师。  不过,袁老师的魅力绝不仅是外表,而是课堂上一开口就能炒热气氛的语调,处处埋伏表情包的课件,还有出其不意的犀利吐槽。  做老师,做大学老师,做清华的计算机老师,是出身教师家庭的袁博老师儿时立下的志向。“我从五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要去国外学计算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到清华教书育人。”袁博老师露出一脸少年骄傲的表情说道,“真的,我真的都做到了,虽然没有完完全全按照这个规划。我当初发计划是去美国,后来去了澳洲,回国到了南国清华,没在计算机系而在自动化系,不过还是在这个范畴之内,没有偏离预设的人生轨迹。”  朝着“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价值观前进,袁老师自然把教学这件事看得非常重。“教学不是拍脑袋,不是在清华大学当老师、有博士学位就可以把课讲好。我的幻灯片上的蓝天白云不是放着玩的,那指的是情怀。教学非常需要情怀,因为这是投入很大,短期回报很小的一项工作。”袁博老师在会议报告的开场白中这样说。袁老师说,在线教育是一件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事情,同时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促进线下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线上的近7万名学生,袁博老师在慕课的制作中投入了极大精力,在内容上下足功夫。在已经上线和即将上线以及规划中的慕课中,知识的呈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全动画版本的《数据科学导论》课程,让人耳目一新。  “深圳经常有台风过境,容易停工、停业、停课。2016年第一门慕课刚上线,强台风来袭,连清华深研院都第一次停课,理论上整个深圳乃至广东珠三角地区,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所有人都不会去上课,所有的教室都是空荡荡的。但我突然想到我可能是深圳地区唯一坚持上课的老师,这就是在线教育带来的非常直接的影响。”  同时,袁博老师也是慕课平台中少有的专门讲授研究生课程的老师。现有的慕课课程中本科和通识类的课程比较多,而现有的慕课形式,也更适合相对入门级别的知识传授。但研究生课程就不同了,不仅知识点多,更新速度快,而且更加抽象。  对于这一挑战,袁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对研究生来说,知识点的讲授并不那么重要,但教会学生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可迁移的技能,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都会用到的,也体现出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本质区别。”  教了几年慕课,袁老师一直认为,慕课能做的应该更多。“我们其实有清华最优秀的老师和助教,我们有各种高水平的实验室课题、企业课题,能不能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效能?”  今年六月,清华大学推出首批在线认证证书项目,其中数据科学认证项目的六门课中,袁老师亲自操刀了三门,并参与了整体项目的设计与运营。  为什么选择这六门课,袁老师解释说:“知识需要有体系,从开始的认知类课程,过渡到算法类的专业课,再到系统类的课程,进而延伸到属于计算机和艺术的交叉学科的数据可视化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职业素质课程。不仅讲授基础概念、核心算法,还为学员系统阐述数据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在专业实践环节中设置了三种类型,既可以与教师所在实验室合作做课题,也可以参与企业课题或者自拟题目,充分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诉求。”  与传统的慕课相比,证书项目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类似于VIP小班;二是线上线下结合,包括专业实践环节。“有的东西光看不行,得动手做。”作为工科系的老师,袁博老师非常看重实践操作,“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完整架构。”  数据科学认证证书项目六门课程的四位授课老师都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但又有各自的方向。袁老师介绍道:“有的老师后来学了法律专业,从事数据伦理和知识产权。因为数据科学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只是写算法和编程序。数据和人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变革是同等重要的研究层面,而且我们希望在教育中做到文理交相辉映。”  同时,看似是四位老师在台前授课,其实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支持团队。以助教团队为例,所有助教都是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生,有的连续获得过学堂在线的“优秀助教”称号,还有清华大学数据科学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以及清华大学的校级优秀毕业生等。  数据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袁老师也着重提到了数据科学认证项目特有的企业合作模式。“我们的合作企业会设计一些课题,如果学员完成得很好,很有可能会得到企业的青睐。如果是在职的学生,实际工作岗位中可能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正好可以拿过来作为实践课题。同时,我们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包含教师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委员会在内的管理机制,通过培养过程的系统化和正规化,确保最终的培养质量。”  袁博老师是天生的演说家,聊起课程项目侃侃而谈,想提问都得见缝插针,很多问题还没来得及提,就已经被回答了。说着说着,袁博老师还不忘打趣一下笔者:“怎么样,你也来报个名体验一下数据科学吧?”说到不少学生把认证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看得比课程学习自身更重时,袁老师这才露出一个“过来人”的神情说,“我理解学生们会很在意这些,但是最后他们都会意识到,无论你学什么方向,做什么内容的研究,都会对将来有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非要看到现实的收益才肯付出努力,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作为周围人眼中的“神童”和当年的少年大学生,正如袁老师所说,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从小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一条道走到底。大部分的人在发展中都会面临很多选择、很多机遇,这时候我们需要具备的应该是那些可以迁移的技能和能够为自己打开更广阔职业发展前景的知识。  如今,数据无所不在,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利用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虽然数据科学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它的普适性很广,对于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适用,也为想进入其他行业的人打通了道路。  “数据科学是可以嫁接很多行业的,而且不像普通的程序员,不用怕被年轻人淘汰。对于做数据分析的人而言,经验很重要,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的职业。而且有了数据科学的基础,可以拓宽你的职业发展空间,给你增加很多选择,例如你可以去金融领域发展,也可以涉足健康行业等。”  “乔布斯说过,人生中有很多点,事先并没办法把它们连上,也不知道将来有没有用,但是回过头看往往就发现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点让我的生活与众不同。因此,我们要相信每件事情、每份工作、每一次学习都有它的价值,要善于发掘自己的天赋,永远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每一件事,不要过早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探索并改造未知世界的勇气。我希望自己能够做点燃学生心中火焰的那位老师,虽然我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必将燎原!”这是袁博老师在大会报告上的结束语,也是对他十多年来在清华教书育人工作最好的注释与总结。

夺壶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碑揭幕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17日讯(记者 候智 通讯员 李华山)5月11日,清华大学深圳院区为庆祝清华108周年校庆,用奔跑献礼校庆,用艺术点亮校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当日上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碑隆重揭幕。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王立新,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等领导嘉宾率师生代表和校友代表共同为院碑揭幕。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主持仪式。工作和生活在粤港澳地区的清华大学校友、国际研究生院师生,以及在清华与深圳高等教育合作中付出智慧与汗水的老领导、老教师相聚在一起,一同见证国际研究生院院碑的启用,共同记录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王立新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科技创新楷模的深圳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典范的清华大学,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和深厚的情谊,无数清华人为助力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奉献青春;希望国际研究生院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办学优势和深圳市的科技、产业创新优势,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人才,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贡献。韩景阳在致辞中表示,深圳研究生院18年来的异地办学探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4年来高层次的国际化合作,体现了清华“行胜于言”校风与深圳“敢为天下先”精神相融合,市校合作硕果累累。国际研究生院院碑的揭幕,代表国际研究生院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深圳大学城管理办主任刘颖等深圳市方面领导,清华大学原教务长、深圳研究生院原院长、福州大学原校长吴敏生等深圳研究生院老领导,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等国际研究生院领导出席了仪式并共同为院碑揭幕。据悉,国际研究生院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建立。2001年,深圳研究生院成立,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2014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立,在高水平深度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为国际研究生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2016年11月4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18年11月6日,教育部批复同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建立。2018年12月1日,市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新篇章。2019年3月29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成立。据了解,未来,国际研究生院将建设一支规模约400人的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其中国际教师比例占1/3。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2025年预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5000人,2030年达到8000人,其中1/3左右为国际学生。2019年4月,国际研究生院首个专业博士学位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已启动招生, 2019年秋季学期将入学。(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