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部分专业扩招达65人希运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部分专业扩招达65人

新京报讯(记者 樊朔)4月22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2020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部分招生项目统考名额进行扩招,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物流工程与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均在扩招之列。根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考名额调整通知》和《清华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记者注意到,本次扩招名额为65人。其中,电子信息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招生名额由36人增加至51人;电子信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由53人扩招至68人;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方向由32人扩招至37人;能源动力专业电气工程方向由23人扩招至28人;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由27人扩招至37人;公共管理专业医院管理方向由32人扩招至38人。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宣布,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在专业上,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生规模。3月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宣布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在2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此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4月14日,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在其官网发布文章称,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新京报记者 樊朔 校对 薛京宁

爱寻迷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建设工程(二期)

项目位于深圳南山西丽大学城主轴线西侧,身处南山高新科技发展轴上,是校园新科研试验区的起点。建筑集教育、研究、产学研结合及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身,是BIM与装配式两大新兴技术完美结合应用的典范,致力于打造开放活跃、鼓励学科交流共享的第三代实验室建筑。在产品研究的指引下,建筑切分为办公与实验两大功能形体,既不打破现有空间尺度,又合理划分平面功能。塔楼进一步高低分区,低区临宜人湖滨景观,高区90°旋转将景观面向南,以获得开阔视野。东南与西北角的两处退让设计,削弱了高层建筑带来的压迫感,让建筑更好融入校园。在空间设置上,简约有序、开放多元的设计体系贯穿始终。设计引入中部共享空间系统,贯穿起所有科研空间,每三层一单元被赋予不同主题,形成最具活力的社交场所。此外,简洁形体中,立面元素巧妙提取自清华大学百年来的红砖白墙,又与南方气候相适应,具有标识性的建筑语言成为学子记忆。分析图为满足科研工作的多变性需求,实现建筑的高度灵活性,设计自方案阶段便结合建造效果一并思考,引入模数化设计体系与全新装配式技术。零标准层,54个预制构件连接点,构件设计图5倍于常规项目,无数次模型预演、材料甄选、施工现场沟通,每一处细节的执着打磨,都致力于重塑秩序之美。建筑探索性地借助 BIM 正向设计,实现结构体系、机电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创新设计,最大程度为科研空间创造适应性,最终实现高品质建造下,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相逢,成就深圳首个应用PC技术的实验室建筑,这也是第一个实现全生命周期 BIM 设计与应用的高层教育建筑。建筑师:华阳国际设计集团面积:51485 m项目年份:2019摄影师:邵峰主创建筑师:李伟设计团队:李伟、田晓秋、余东霖、孙鼎原、吴昱、李文渊、曾德晓、陈倩蓉、邓珂、卫可沁、梁桐玮委托方: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结构设计:华阳国际景观设计:深圳市翰博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灵域

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获批设立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孙颖)记者22日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日前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这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据悉,深圳市与清华大学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设立,标志着市校双方合作开启新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由来已久。从1996年市校合作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2001年共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再到2014年建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部最新正式批准设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涵盖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所谓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体制机制新,学院设立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的治理架构,形成学术导向、民主决策的治理机制。其次是学科专业新,面向学术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再者是办学思路新,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据悉,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厚植高等教育发展根基,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有利于深圳市面向世界科技与产业前沿,对接世界一流智力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市与清华大学以全新模式深化合作,必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放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惫也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本部区别在哪,为什么以前都愿意去本部?

自从清华、北大和哈工大在深圳开设研究生院系以来,很多保研和考研的同学都在选择的时候,多了一份犹豫不决。这份犹豫,很明显在清华大学的身上被讨论得特别多。为什么呢?这要从历年考研两个热门专业说起,一个是金融,一个是计算机。而清华大学的金融和计算机专业又都是全国所有高校里面的翘楚,恰巧这两个热门考研专业又都在深圳研究生院开设了相同的专业。清华深圳和本部在2012年前后,报考清华大学金融专业的考生,在复试的时候,老师会对复试排名靠后的同学说深圳研究生院也招,一样的专业。但是,考研的同学认准了北京本部。当时,深圳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心里有一道坎:深圳虽然经济发达,但是人文环境和北京没法比,并且,金融专业最看资源了,北京好歹是金融公司的聚集地,而深圳呢?深圳最好的只有腾讯是做互联网的。所以,这时候即便清华给出了深圳校区的名额,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甚至一些保研清华的同学,在没有保研本部的情况下,宁愿舍弃清华深圳的机会,直接去参加复旦大学的夏令营。这样的情况,导致好几年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的生源不足,每年都寄托于从报考别的学院调剂过来的同学。后来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甚至不得不单独作出说明:清华深圳的毕业文凭是正规的,另外毕业证和学位证和北京本部是一模一样的。但是,这些年,随着网络上盛传的北京生活成本太高,毕业生出走,同时,也正是这家年互联网就业太好,一度已经逼近甚至在AI就业薪水上面已经超过了金融。所以基于这些肉眼可见的原因,从2014年开始,陆续有同学主动选择清华深圳校区了,因为看到了深圳的创新环境,另外,深圳也相对比北京的竞争压力要小很多。这里,特别要提到2014年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生院的设立,是清华在深圳地区最大的一个亮点。和以往清华象征性地将一些专业放在深圳,而老师却由北京地区兼职上课,清华伯克利研究生院老师独立聘任,全职工作——这点给了考生很大的惊喜。清华伯克利是由清华大学和美国伯克利大学合作的典范,要知道,目前中国地区和外国合作办学的几个学校,国际排名最高的也只有加州伯克利大学,在交大版本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加州伯克利大学排在世界前五的位置,另外加州伯克利大学的CS计算机专业,也是全球第一梯队,目前第一梯队的学校是MIT、CMU、斯坦福,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说到的加州伯克利了。所以,清华伯克利能拉来美国排名前五的大学合作,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另外,2019年清华新闻上发布说将在未来设立清华国际研究生院,它的权利和地位和北部大院是一个性质。从这些层面上来说,清华开始在深圳动真格的了。

殆哉圾乎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深圳揭牌

中国日报4月2日电(记者 赵欣莹) 作为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日前在深圳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市与清华大学的市校合作进一步升级。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携手成立,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创新动力。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副市长王立新,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出席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揭牌仪式。当天先期举行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院长、执行院长、副院长人选。理事会设两位共同理事长,分别由陈如桂和邱勇担任;理事会共19 名成员,双方各派出8位理事,另设社会理事3名。理事会任命杨斌兼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高虹任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张林任副院长。陈如桂主持理事会并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向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深圳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深圳等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这次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落地深圳,为深圳这座城市增添了新光彩,为深圳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他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与清华大学一道,大力支持学院打造一流的学科、引进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成果,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研究生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他希望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创新的办学机制、产学研资用的深度融合,相信未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定能够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邱勇表示,清华与深圳是最紧密的伙伴关系,双方长期以来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清华第一个、也将是国内唯一一个异地办学机构,清华有信心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真正体现出清华的办学定位和深圳的新高地的引领作用。邱勇说,深圳是最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清华也是最有变革精神的大学,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永远不缺少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于深圳市、清华大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深度参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希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发扬“深圳速度”,不断将工作推进落实;将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有机结合;保持定力,坚守标准,集中力量做深做实做细。希望深圳市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吸引世界一流的学者、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清华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和服务深圳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杨斌在仪式上宣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启动。作为清华大学首个面向国家重点区域开设的工程博士培养项目,将面向服务于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项目招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三个领域,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学生为非脱产定向培养,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课程学习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完成。在培养模式上,项目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培养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创新模块、工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导力及职业素养等课程模块。在论文研究方面,工程博士生将结合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选题,做出推动重大工程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果。同时,将结合国际化培养特色,增加海外调研学习环节,包括海外短期访问、海外知名企业考察调研等。据悉,该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将于4月份启动招生,首批学生将于今年9月入学。来源:中国日报网

其指一也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揭牌 首个博士培养项目4月份启动招生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陈梦谣)29日,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同时审议和确定了理事会成员名单、章程、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2019-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携手成立,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创新动力。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希望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服务提升深圳创新形象,成为连接深圳与国际的桥梁。作为清华大学深度参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要持续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国际合作办学的新高度。邱勇表示,清华愿与深圳一起,以时不我待的“深圳速度”扎实推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在注重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有机结合的同时,保持定力,坚守标准,集聚一流师资,深度融合交叉。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仪式上宣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启动。作为清华大学首个面向国家重点区域开设的工程博士培养项目,将面向服务于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据悉,该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将于4月份启动招生,首批学生将于今年9月入学。项目招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三个领域,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学生为非脱产定向培养,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课程学习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完成。在培养模式上,项目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培养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创新模块、工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导力及职业素养等课程模块。在论文研究方面,工程博士生将结合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选题,做出推动重大工程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果。同时,将结合国际化培养特色,增加海外调研学习环节,包括海外短期访问、海外知名企业考察调研等。新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围绕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智慧城市、海洋工程、环境生态、创新管理七个主题领域,展开面向地区及产业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研究生培养,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打造新型专业学位项目,吸引全球优秀生源,培养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管理人才。

卡米诺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批设立

中青在线深圳11月2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芳)记者今天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备受瞩目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该研究院将成为涵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目前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据悉,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由来已久。从1996年市校合作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2001年共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再到2014年建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双方的合作连结硕果。在长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设立,标志着市校双方合作开启新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记者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涵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学院设立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的治理架构,以形成学术导向、民主决策的治理机制。同时,面向学术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在办学上,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厚植高等教育发展根基,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有利于深圳市面向世界科技与产业前沿,对接世界一流智力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市与清华大学以全新模式深化合作,必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放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归故里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现国家重点研发海洋专项双突破

央广网深圳6月24日消息(记者 大为)自2016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取代了之前的863、973和部委公益基金,在海洋领域设置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两个专项。今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牵头申报的项目《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 》(经费6828万)和《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经费558万)获批,这两个项目分别属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将在深圳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实用化和产业化,以及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获批863、973、部委公益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获批建设1个国家级海上试验平台、4个深圳市级科研平台,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近2亿元,为海洋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自重点研发深海专项和海洋安全专项于2016年启动以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批的两个项目既在我校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在深圳市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该校海洋学科建设进入了健康、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傅奕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袁博:慕课能做的事情应该更多

7月15日,袁博老师从深圳赶来北京参加第二届在线工程教育国际论坛。这是一个面向高校老师、讨论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的会议,正好碰上北京一年中短暂的雨季,闷热难耐和磅礴大雨交替着来,不少要来参会的老师都被耽搁在了路上。不过,很多学生却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电脑屏幕里的“男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袁博老师的风采。  会议过后,袁老师也抽空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聊慕课,也谈最近刚刚推出的清华大学在线认证证书项目。袁博老师在学堂在线开设了两门慕课,《数据科学导论》和《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近六万人选课学习,还有一万多人通过edX的平台选修袁老师的课。平时只是隔着屏幕和学生隔空互动的袁博老师,在线下却能一眼认出自己的学生,“他们手里拿着相关的资料,远远扫一眼,就知道是我的学生,我对自己的东西还是很敏感的。”  袁老师本人和很多人心中的“理工宅男”的形象相去甚远。头发整整齐齐地二八分,着一身平整的西装,后背笔挺,西装后摆的褶子恰好贴合腰身。不管是讨论严肃话题还是生活小事,袁老师脸上永远带着朝气和活力,自信大方,温文尔雅。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负美人”,有学生在网上这样评价袁博老师。说实话,百年清华,大师辈出,好像还没有人用“美人”来形容一个工科老师。  不过,袁老师的魅力绝不仅是外表,而是课堂上一开口就能炒热气氛的语调,处处埋伏表情包的课件,还有出其不意的犀利吐槽。  做老师,做大学老师,做清华的计算机老师,是出身教师家庭的袁博老师儿时立下的志向。“我从五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要去国外学计算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到清华教书育人。”袁博老师露出一脸少年骄傲的表情说道,“真的,我真的都做到了,虽然没有完完全全按照这个规划。我当初发计划是去美国,后来去了澳洲,回国到了南国清华,没在计算机系而在自动化系,不过还是在这个范畴之内,没有偏离预设的人生轨迹。”  朝着“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价值观前进,袁老师自然把教学这件事看得非常重。“教学不是拍脑袋,不是在清华大学当老师、有博士学位就可以把课讲好。我的幻灯片上的蓝天白云不是放着玩的,那指的是情怀。教学非常需要情怀,因为这是投入很大,短期回报很小的一项工作。”袁博老师在会议报告的开场白中这样说。袁老师说,在线教育是一件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事情,同时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促进线下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线上的近7万名学生,袁博老师在慕课的制作中投入了极大精力,在内容上下足功夫。在已经上线和即将上线以及规划中的慕课中,知识的呈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全动画版本的《数据科学导论》课程,让人耳目一新。  “深圳经常有台风过境,容易停工、停业、停课。2016年第一门慕课刚上线,强台风来袭,连清华深研院都第一次停课,理论上整个深圳乃至广东珠三角地区,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所有人都不会去上课,所有的教室都是空荡荡的。但我突然想到我可能是深圳地区唯一坚持上课的老师,这就是在线教育带来的非常直接的影响。”  同时,袁博老师也是慕课平台中少有的专门讲授研究生课程的老师。现有的慕课课程中本科和通识类的课程比较多,而现有的慕课形式,也更适合相对入门级别的知识传授。但研究生课程就不同了,不仅知识点多,更新速度快,而且更加抽象。  对于这一挑战,袁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对研究生来说,知识点的讲授并不那么重要,但教会学生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可迁移的技能,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都会用到的,也体现出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本质区别。”  教了几年慕课,袁老师一直认为,慕课能做的应该更多。“我们其实有清华最优秀的老师和助教,我们有各种高水平的实验室课题、企业课题,能不能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效能?”  今年六月,清华大学推出首批在线认证证书项目,其中数据科学认证项目的六门课中,袁老师亲自操刀了三门,并参与了整体项目的设计与运营。  为什么选择这六门课,袁老师解释说:“知识需要有体系,从开始的认知类课程,过渡到算法类的专业课,再到系统类的课程,进而延伸到属于计算机和艺术的交叉学科的数据可视化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职业素质课程。不仅讲授基础概念、核心算法,还为学员系统阐述数据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在专业实践环节中设置了三种类型,既可以与教师所在实验室合作做课题,也可以参与企业课题或者自拟题目,充分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诉求。”  与传统的慕课相比,证书项目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类似于VIP小班;二是线上线下结合,包括专业实践环节。“有的东西光看不行,得动手做。”作为工科系的老师,袁博老师非常看重实践操作,“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完整架构。”  数据科学认证证书项目六门课程的四位授课老师都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但又有各自的方向。袁老师介绍道:“有的老师后来学了法律专业,从事数据伦理和知识产权。因为数据科学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只是写算法和编程序。数据和人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变革是同等重要的研究层面,而且我们希望在教育中做到文理交相辉映。”  同时,看似是四位老师在台前授课,其实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支持团队。以助教团队为例,所有助教都是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生,有的连续获得过学堂在线的“优秀助教”称号,还有清华大学数据科学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以及清华大学的校级优秀毕业生等。  数据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袁老师也着重提到了数据科学认证项目特有的企业合作模式。“我们的合作企业会设计一些课题,如果学员完成得很好,很有可能会得到企业的青睐。如果是在职的学生,实际工作岗位中可能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正好可以拿过来作为实践课题。同时,我们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包含教师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委员会在内的管理机制,通过培养过程的系统化和正规化,确保最终的培养质量。”  袁博老师是天生的演说家,聊起课程项目侃侃而谈,想提问都得见缝插针,很多问题还没来得及提,就已经被回答了。说着说着,袁博老师还不忘打趣一下笔者:“怎么样,你也来报个名体验一下数据科学吧?”说到不少学生把认证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看得比课程学习自身更重时,袁老师这才露出一个“过来人”的神情说,“我理解学生们会很在意这些,但是最后他们都会意识到,无论你学什么方向,做什么内容的研究,都会对将来有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非要看到现实的收益才肯付出努力,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作为周围人眼中的“神童”和当年的少年大学生,正如袁老师所说,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从小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一条道走到底。大部分的人在发展中都会面临很多选择、很多机遇,这时候我们需要具备的应该是那些可以迁移的技能和能够为自己打开更广阔职业发展前景的知识。  如今,数据无所不在,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利用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虽然数据科学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它的普适性很广,对于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适用,也为想进入其他行业的人打通了道路。  “数据科学是可以嫁接很多行业的,而且不像普通的程序员,不用怕被年轻人淘汰。对于做数据分析的人而言,经验很重要,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的职业。而且有了数据科学的基础,可以拓宽你的职业发展空间,给你增加很多选择,例如你可以去金融领域发展,也可以涉足健康行业等。”  “乔布斯说过,人生中有很多点,事先并没办法把它们连上,也不知道将来有没有用,但是回过头看往往就发现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点让我的生活与众不同。因此,我们要相信每件事情、每份工作、每一次学习都有它的价值,要善于发掘自己的天赋,永远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每一件事,不要过早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探索并改造未知世界的勇气。我希望自己能够做点燃学生心中火焰的那位老师,虽然我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必将燎原!”这是袁博老师在大会报告上的结束语,也是对他十多年来在清华教书育人工作最好的注释与总结。

其色憔然

“顶天”又“立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揭牌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吴吉通讯员 周建华 张洁 刘乐/文 丁超/图11月12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下简称“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iMR)举行成立大会并正式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周济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院长成会明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杨志刚教授,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党委书记武晓峰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材料研究院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南策文教授,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段文晖教授远程出席。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康飞宇教授主持大会和揭牌仪式。在成立大会上,成会明回顾了国际研究生院材料学科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材料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和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低维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材料设计与计算研究中心的概况。成会明强调了材料研究院的发展愿景,既要“顶天”,在前沿新材料方向有所引领,又要“立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做出重要贡献,进而支撑清华大学材料学科群建成世界领先的材料学科。成会明还分享了“创新、创业、育才、强国”的培养理念和“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有用”的材料发展观。高虹、杨志刚、周济、南策文、段文晖分别致辞,祝贺材料研究院的成立,并祝愿材料研究院早日建成国际一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作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学科培养的第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毕业生代表、科创板上市公司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鹏伟材料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和心得。刘沅明、罗雨婷两位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在国际研究生院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成立大会后,周济、成会明、高虹、武晓峰、康飞宇、杨志刚共同为材料研究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