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现国家重点研发海洋专项双突破宿于逆旅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现国家重点研发海洋专项双突破

央广网深圳6月24日消息(记者 大为)自2016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取代了之前的863、973和部委公益基金,在海洋领域设置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两个专项。今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牵头申报的项目《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 》(经费6828万)和《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经费558万)获批,这两个项目分别属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将在深圳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实用化和产业化,以及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获批863、973、部委公益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获批建设1个国家级海上试验平台、4个深圳市级科研平台,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近2亿元,为海洋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自重点研发深海专项和海洋安全专项于2016年启动以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批的两个项目既在我校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在深圳市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该校海洋学科建设进入了健康、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余眛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推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发布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外发布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直硕生拟录取名单。学术之路第一时间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经统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直硕生共计401人。接收只推免生的专业方向有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大数据工程)、电子信息(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互联网+创新设计)、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机械(智能制造)、材料与化工(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与化工(制药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能源动力(电气工程)、海洋技术与工程、公共管理(医院管理)、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BIO3生命技术)、建筑学(未来人居设计)、化学生物学(制药)。当我们看到公布的文件时,先是吃了一惊,因为专业有点多,公示的文件多达20个。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仅为清华大学的一个招生单位,那么清华大学的招生所有推免生的招生文件将会更多。后来经过一个又一个统计,我们逐渐发现了如下有用的参考信息。一是考生来自全国的104所高校,可谓来源广泛,人人都有机会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其中来源最多的14所高校与对应的人数分别为:清华大学74人、四川大学13人、华中科技大学12人、中山大学11人、大连理工大学10人、东北大学10人、中南大学1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人、华南理工大学9人、山东大学9人、天津大学9人、北京邮电大学8人、哈尔滨工业大学8人、武汉大学8人。以上来源最多的院校均为知名院校。二是不少学科的推免生集中来源于同一所院校。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部分学科的学生除了清华大学本校的主要来源于一所或者2所院校,呈现出扎堆现象。这可能与当前的招生宣传以及师兄师姐在清华大学读书,因此很多师弟师妹追随考取有关。三是清华大学本校的人数较多,本校保研率高。虽然74人占据401人的比重并不算特别高,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清华大学每年只招收本科生3300多人,该比重还是非常高的。另外除了直硕,清华大学还有直博,我们发现相当比例的直博生来源于清华大学本校。这样我们在统计清华大学的保研率时就不能局限于直硕,而是应该两者都算上。而根据相关规则,直博是不占用推免研究生名额的,那么清华大学的保研率将远高于网上预估的50%。以上是我们对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直硕生拟录取名单的简单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用。

笛卡尔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本部区别在哪,为什么以前都愿意去本部?

自从清华、北大和哈工大在深圳开设研究生院系以来,很多保研和考研的同学都在选择的时候,多了一份犹豫不决。这份犹豫,很明显在清华大学的身上被讨论得特别多。为什么呢?这要从历年考研两个热门专业说起,一个是金融,一个是计算机。而清华大学的金融和计算机专业又都是全国所有高校里面的翘楚,恰巧这两个热门考研专业又都在深圳研究生院开设了相同的专业。清华深圳和本部在2012年前后,报考清华大学金融专业的考生,在复试的时候,老师会对复试排名靠后的同学说深圳研究生院也招,一样的专业。但是,考研的同学认准了北京本部。当时,深圳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心里有一道坎:深圳虽然经济发达,但是人文环境和北京没法比,并且,金融专业最看资源了,北京好歹是金融公司的聚集地,而深圳呢?深圳最好的只有腾讯是做互联网的。所以,这时候即便清华给出了深圳校区的名额,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甚至一些保研清华的同学,在没有保研本部的情况下,宁愿舍弃清华深圳的机会,直接去参加复旦大学的夏令营。这样的情况,导致好几年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的生源不足,每年都寄托于从报考别的学院调剂过来的同学。后来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甚至不得不单独作出说明:清华深圳的毕业文凭是正规的,另外毕业证和学位证和北京本部是一模一样的。但是,这些年,随着网络上盛传的北京生活成本太高,毕业生出走,同时,也正是这家年互联网就业太好,一度已经逼近甚至在AI就业薪水上面已经超过了金融。所以基于这些肉眼可见的原因,从2014年开始,陆续有同学主动选择清华深圳校区了,因为看到了深圳的创新环境,另外,深圳也相对比北京的竞争压力要小很多。这里,特别要提到2014年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生院的设立,是清华在深圳地区最大的一个亮点。和以往清华象征性地将一些专业放在深圳,而老师却由北京地区兼职上课,清华伯克利研究生院老师独立聘任,全职工作——这点给了考生很大的惊喜。清华伯克利是由清华大学和美国伯克利大学合作的典范,要知道,目前中国地区和外国合作办学的几个学校,国际排名最高的也只有加州伯克利大学,在交大版本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加州伯克利大学排在世界前五的位置,另外加州伯克利大学的CS计算机专业,也是全球第一梯队,目前第一梯队的学校是MIT、CMU、斯坦福,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说到的加州伯克利了。所以,清华伯克利能拉来美国排名前五的大学合作,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另外,2019年清华新闻上发布说将在未来设立清华国际研究生院,它的权利和地位和北部大院是一个性质。从这些层面上来说,清华开始在深圳动真格的了。

不死鸟

26门课程如期开课!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今日线上开学

2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按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以在线教学的形式正式全面开课。开学首日,研究生院26门次课程全部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或“雨课堂+Zoom”的模式顺利开课,600多名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及多种互动手段,按照校历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据悉,2020年春季学期,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开设192门次课程,授课教师181人,选课学生4176人次,课程涉及电子、计算机、材料、艺术设计、金融、医院管理等十多个学科。为将如期开课落到实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采取“日结日清”原则,从教师端、学生端、网络端三方面落实在线教学各项保障举措,全力护航春季学期教学工作。除授课教师外,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还为每门课程按照“课程助教+课堂助理+教务人员+信息技术支持人员”模式进行人员配备,全力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选修“信道编码”课程的刘沛东同学说:“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选修的夏树涛老师主讲的‘信道编码’课程安排在第一节课。虽然是第一次线上直播上课,但夏老师轻松有趣的授课方式让我很快进入状态,特别是手写板的使用让听课效率大大提升。”授课老师夏树涛则表示,授课前几天,他便和助教、家人以及同学进行了多次演练测试,熟练掌握雨课堂和腾讯会议操作方法,确保当天上课屏幕共享无误、声音清楚、手写清晰。除了正式选课的同学,还有多位将要加入夏树涛老师课题组的大四推免生也旁听了课程,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增加了相关知识储备。参加旁听的朱明彦同学表示:“这是我第一次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听课,相比之前的传统课堂,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内涵相同。整个网络授课的过程非常稳定,在课堂上我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等形式与老师进行互动,整堂课听下来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理解也可以达到传统课堂达到效果。”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在线教学工作保障推进会上强调,在线教学中要发挥好院系和班集体的作用,保证在线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少,一个不掉队”。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也将继续推进学风建设,发扬良好的清华学风,关心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明确课堂纪律,确保教学质量,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文章来源:深圳新闻网)

落经山

潜入海底4300米!清华教师圆满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务

探索深海世界海底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下潜到4300米深的海底是什么体验?你见到过鲸落吗?载人潜水器如何工作?3月10日-4月2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马辉教授、廖然副研究员参加“探索一号”TS16航次并分别完成下潜4月3日顺利返回深圳这二十多天来两位教师第一时间传回科考日记从这宝贵的资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科考专家们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更可一窥神秘丰富的海底世界南海科考日志(节选) Day1:因为晕船我只能爱上喝汤 3月10日 星期二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我们一起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出海,参与TS16航次。上午,我们对所有仪器进行了防滑、加固,避免海况复杂时船的颠簸把仪器摔坏。下午和晚上进行了多次培训,有人身、仪器安全培训,逃生演练,潜器培训等。我还参与了采样篮固定的培训,感慨颇深,很多“微创新”其实也是黑科技,匠心独有。船上的伙食为四菜一汤,量大味美。汤是我最喜欢的,有营养而不腻。其实在陆上我从不喝汤,现在都是晕船给害的。今天是第一天,一切都才开始。马辉(左)、廖然(右)在“深海勇士”合影Day2:首次目击“深海勇士”下潜 3月11日 星期三今天上午“深海勇士”第一次下潜,没看到驾驶员入舱,只看到潜器吊装入海。“深海勇士”准备下潜接近17时,我们等候“深海勇士”上浮。在驾驶室观察“深海勇士”上浮以及整个回收过程,场面大气、震撼。采样篮中,昨晚绑定的观测仪器已经不见了,赫然摆着两个去年布放的沉积物采样器,标志着此次布放和回收工作已经完成。回到机电舱,大家一拥而上,回收自己的采样器材,“瓜分”样品。晚上,水下灯光实验结果出来了。潜航员送来新的灯具命名图表,我对下潜计划中灯的设置有了大致主意。同时,我们重新商量了测量窗口应力/压力偏振特性测量的方案。这几天找机会试试,心里充满期待。正准备收工,突然一个船员拎着一条鱼从门口走过。追上去一问,居然是在船边用网捞上来的!据航次领队丁老师说,这是斧头鱼,在南海很少见。好兆头!Day3:海底1800米以下形成的垃圾山 3月12日星期四今天起了个大早,完整见证了潜器准备和下水环节。“深海勇士”的潜航员队伍非常精干、高效、专业,人不多,但每个人都独当一面,他们不仅负责潜器水下操作,还负责潜器的维护、保养、升级,在机械、电子、软件、系统集成以及操作的各个环节都无所不精。下午的科学例会上,杜老师介绍了昨天的下潜情况。杜老师关注的是该海域海底1800米以下自然形成的垃圾山以及周边生态。垃圾山堆积了非常多的塑料袋、编织袋、渔网,形成长达几百米的带状,周边分散着海葵、白铠虾、海星等生物,还有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生物。在一块木头周边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木头底部的黑色沉积物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那块木头后来被潜器带了回来,后续研究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谜团。Day8:看似荒凉实则热闹的海底世界 3月18日星期三今天忙了一上午,昨晚潜器回收后,我们忙着拍生物样品,调试偏振相机,到12点才收拾好回房间。下午科学例会,深海所的叶行同学、杜梦然老师和我们的马辉老师分别讲述下潜的经历,精彩纷呈。叶行和杜老师从海洋沉积、生态角度分析了视频和照片,展示了看似荒凉实则热闹的水下世界。马辉老师第一次下潜,感触多而真切,他总体的感觉是“没想到”——没想到海底世界那么热闹那么多门道,没想到潜器操作那么复杂潜航员那么忙,没想到偏振相机的功能那么有限,没想到陆上设计的事在海底不那么容易做到。马老师总结了一条经验——“依靠不依赖”,潜器操作、水声通信、偏振相机、数据备份都如此。马辉下潜时拍摄的海底一景谢伟老师带回不少大生物,用偏振相机给它们拍照给我带来很多乐趣。Day12:下潜海底4000米是何体验 3月22日 星期天今天对我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天——我的第一次深海深潜。入舱下潜时长一般9小时左右,要保证这段时间内状态最佳。8点整,准时下潜。下潜过程简单、安静。潜器灯全关,据说是为了避免大型动物的碰撞(按科学家要求也可以开)。周围慢慢变黑、变冷,窗外有发光的点或线状微小动物、水母从窗口向上划过,有些还会随着潜器运动一段距离。潜航员有两名——主驾和副驾,伴随着潜航员与控制台之间的通信,我们下潜到4300米深的A点,比计划提前了20分钟,后来我们分别又到达了B、C、D点,完成相关任务。15点15分,准时抛载上浮。我继续开着偏振相机,观察窗外颗粒物随深度的变化。16点45分,潜器准时露出水面。我在后甲板出舱,据说这是很高的礼遇,这让我有点诚惶诚恐。我接受了泼水礼,围观的队友欢呼起来。总的来说,第一次深潜时间紧张,体验丰富,既要照顾仪器正常工作,又想看尽海底风景,幸好两位潜航员鼎力相助。结束后盘点,收获3只海参、6管底泥、2瓶水,带给杜老师和我自己一批数据。另外,我亲眼见到了很多海底、海水的现象,对潜器的光学组件有了更多了解。这些都够我咀嚼一阵子,不虚此行。(完整航海日记见清华大学微博话题#南海科考日志#)圆满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务 在本航次中,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号”船带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南海海域针对海底垃圾、冷水珊瑚、海山生态、沉积物和岩石等有关科学问题展开实地考察和样本收集。航次科学家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深海所、自然资源部第二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在科学例会上热烈讨论本航次的总目标是以南海海山及峡谷区生态、地质及环境污染情况为调查对象,开展塑料污染、海山生态系统的深潜调查及取样工作,取得相应的深潜科学研究成果;完成深海智能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的相关装备海试等。马辉、廖然利用自制穆勒显微镜测量了海底沉积物(包括硅藻壳、有孔虫等)、深海微生物的偏振特性;利用自制偏振相机记录了海底目标(包括海底悬浮颗粒物、海底沉积物、大生物和岩石等)的偏振图像,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下潜,最深到达4300米;通过实地考察,亲眼目睹了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大生物等景象。马辉在作下潜准备廖然进潜器作下潜准备马辉、廖然下潜时拍摄的海底景观左:岩石(黑),珊瑚(红、白扇状)、海绵(白柱状);中:海底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白色发散型);右:海底漂浮的水母(疑似)马辉、廖然下潜时拍摄的海底景观左上:珊瑚和附着的海蛇尾;右上,一支海绵;左下:一片珊瑚和下方的蟹(红脚白背);右下:海绵和虾(白色)在本次科考过程中,马辉、廖然还与船上其他科考人员一起见证了“鲸落(Whale Fall)”的发现。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鲸落”是非常罕见的海底奇观,迄今全球只发现50余处。这次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也是在南海第一次发现“鲸落”。作为责任专家,马辉还主持了科技部 “深海专项”某项目一个课题的海试现场验收。科考人员合影此次南海科考是近年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此前为深圳研究生院,2019年在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参加的第6次大洋科考活动。海洋工程是深圳国际研究生院“6+1”主题领域之一,该领域紧密结合海洋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深海工程、深海技术、滨海工程与技术、海洋生态环境4个学科方向。▎互动话题你是否也热爱海洋,请分享你与大海的科学探索和故事吧~大学担当社会责任:步履不停,灯塔长明王小云院士获“最具时间价值奖”和“真实世界密码学奖”两个国际奖项线上期中考那天,我家的网突然断了!图文 |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封面图设计 | 崔云涛图片设计 | 唐慧雯编辑 | 苑洁 李华山 程曦 赵姝婧 感谢提供航海日记的老师们!

精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围绕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新华社深圳3月30日电(陈宇轩、葛靓)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29日共同发布消息称,双方共建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围绕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消息显示,此次挂牌成立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原有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的,将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根据规划,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面向地区及产业需求,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围绕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智慧城市、海洋工程、环境生态、创新管理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当天还发布了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该项目将于2019年4月启动招生,面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行业与创新型企业,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3个领域,培养方式为非脱产定向培养。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有着多年的合作办学经历。2001年,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这是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完)

名誉之观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部分专业扩招达65人

新京报讯(记者 樊朔)4月22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2020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部分招生项目统考名额进行扩招,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物流工程与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均在扩招之列。根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考名额调整通知》和《清华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记者注意到,本次扩招名额为65人。其中,电子信息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招生名额由36人增加至51人;电子信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由53人扩招至68人;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方向由32人扩招至37人;能源动力专业电气工程方向由23人扩招至28人;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由27人扩招至37人;公共管理专业医院管理方向由32人扩招至38人。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宣布,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在专业上,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生规模。3月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宣布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在2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此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4月14日,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在其官网发布文章称,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新京报记者 樊朔 校对 薛京宁

坏女人

产学研深度融合 超星未来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建联合培养基地

为深化落实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培养智能驾驶产业优秀人才,11月20日上午,超星未来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暨课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左剑恶、信息学部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廖庆敏教授等一行来到北京,超星未来CEO张剑博士,CTO梁爽博士等公司成员共同出席。左剑恶教授和张剑博士分别代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超星未来共同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双方就如何深入产教融合、精准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与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左剑恶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生的培养需要企业的支持与配合,初创企业需要与学校合作,因为学校是创新思维的起源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于学生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希望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获得三赢。超星未来CEO张剑博士也发表了致辞,他提到,此次联合培养基地的达成要感谢学校对超星未来现有成绩的肯定和认可。智能网联汽车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点产业,超星未来源自清华,也将继承清华人对“创新”矢志不渝的追求,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他表示,自成立以来,超星未来已经和“清华大学纳米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高能效计算组”、“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自动驾驶汽车实验室”等多个课题组合作,在CVPR国际低功耗视觉竞赛、冬奥会首钢智慧园区自动驾驶示范等多个重点项目上取得显著成果,为后续的学院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悉,在此次合作中,超星未来推荐了多名清华背景的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导师,同时也将提供完备的软硬件开发环境支持及仿真、实车验证平台,共同助力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校企双方代表在研讨会上的留影这是超星未来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首次战略合作, 也是超星未来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的体现。正如超星未来CTO梁爽在研讨会上提出的,“我们是一家年轻有活力的创业公司,人才是团队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破解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难题的保障。”他提到,作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和电子工程系跨院系学术成果孵化的企业,超星未来将结合行业所需与学术前沿,为清华学子提供优质的培养条件,希望本次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的合作能够成为清华与创业公司联合培养的典范,建立起人才交流和学术转化的桥梁,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

野哉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iBHE联合东京大学举办博士生在线研讨会

11月11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与东京大学联合开展博士生在线研讨会。来自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在线研讨会。21名优秀的博士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带来了一场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领域的思想交流盛宴。我院副院长、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马岚,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邢新会、院长助理戈钧,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系主任廖洪恩,东京大学生物工程系Hitoshi TABATA、Yasuyuki SAKAI等老师参加了在线研讨会。图为博士生在线研讨会本次在线研讨会围绕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领域,分为四个部分进行。会议涵盖了生物医药、测序数据分析、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研究领域,展示了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此次研讨会,东京大学和iBHE的师生了解了双方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后期开展科研交流合作、学生选择联合培养导师等。双方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在科研交流、博士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并在2021年切实推动第一批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开展。图为东京大学和iBHE博士生作学术报告图为东京大学和iBHE老师讨论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言则齐

深圳与清华大学人才合作“加强版”来了!

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先行示范城市深圳双方优势叠加将会打造怎样的人才培养高地?今年3月,迎来108岁生日的清华大学,在深圳拥有了一份生日大礼——“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这也是清华在国内唯一一个异地办学机构。今天(10月29日),在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圳与清华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签署了人才合作协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与深圳的结缘无疑让双方都获益颇丰,那么这次知名学府与深圳的“加强版”人才合作,又将有哪些亮点?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将通过学校推荐,以选调生、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深圳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同时,深圳还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招收清华大学博士生进入深圳市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以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经双方协商,不仅是优秀学生,清华大学也将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深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根据深圳市产业发展需求,定制化培养工程博士和工程硕士。此前,今年4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就已开设了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面向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大湾区建设高端创新领军人才。未来,将针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通过“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方式为深圳输送高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深圳鼓励和支持两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与深圳市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清华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带项目、科研成果来深圳创业或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双方还在组织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组织专场人才招聘会等方面达成了合作。记者在会上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已开展了多项深度融合、服务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亮眼工作。今年5月19日,国际研究生院“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启用。此外,还与中科院深海所联合组建了深圳深海技术研究中心,更好地服务深圳市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海洋工程技术是清华的优势学科定位,聚焦学科定位优势,同时也契合了深圳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双方合作的优势之一。 “当前深圳承担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全新使命,清华大学国际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双方启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恰逢其时。”邱勇表示。 此外,在校企合作方面,国际研究生院与腾讯合作共建互动媒体中心,培养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了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国际研究生院还参与共建了一批重要机构研究平台,包括深圳湾实验室、鹏程实验室、环境高等研究中心。 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介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级计划招生1500人,将比2109级增加375人,未来招生规模将不断扩大,朝着2025年达到5000人规模的目标努力。深圳一直被誉为创新活力的人才高地,如今,不仅仅是吸引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深圳近年来也在持续发力。 深圳与清华大学进一步推动市校战略合作,共同加速人才培养,可以预见,未来深圳高等教育将跑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加速度”,将涌现源源不断的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会上表示,深圳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研究生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