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藏族女孩拉木卓玛,在这个夏天成了青海师范大学的一名准大学生。和录取通知书同时送到的,还有一份特殊资助。近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19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在拉木卓玛的家乡——“三区三州”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发布。包括拉木卓玛在内,来自全国各地贫困家庭的两万名大学新生,将获得由中国青基会、茅台集团联合提供的总额一亿元资助,有望走出“考上大学人更愁”的窘境。覆盖面广,打造教育扶贫品牌“加入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你们就加入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也将见证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美好。”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现场表达对受助学子的期待。据介绍,今年茅台集团以“三区三州”为重点,资助全国2万名青年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目前已实现对海北藏族自治州考入大学的建档立卡贫困生全覆盖。凉山、延安、西柏坡、红安、北京、贵阳、遵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届毕业生李旭光、廊坊师范学院2013届毕业生李敏、烟台大学2012届毕业生李文超……从2012年起,茅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每年向中国青基会捐款一亿元人民币,资助当年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截至目前累计捐款8亿多元,受助地区覆盖全国各省区市,16万名贫困学子得以顺利走进大学殿堂。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茅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是目前国内爱心助学活动中捐款金额较大、受资助人数较多、覆盖面较广、影响力深远的公益项目,已经成为公益和教育扶贫的标志性品牌。精准帮扶,向“三区三州”重点推进拉木卓玛至今难忘2005年那场车祸带来的巨大打击。“爸爸是残疾人,家里就靠母亲打工维持生计,车祸又让妈妈的腿折断了,上完学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奢望。”像拉木卓玛一样的贫困家庭,在“三区三州”地区有很多。幸运的是通过建档立卡,他们成为政府精准脱贫的对象,同时进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项目资助名单,重新获得学业深造的机会。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化,茅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重点也在不断调整:2016年起,每年拿出一半资助金投入扶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2018年,这项行动深化为“脱贫攻坚三年公益计划”,向“三区三州”地区倾斜,强化对云南镇雄县赤水河源头地的支持与帮助;2019年,继续聚焦“三区三州”及国家重点扶持的深度贫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向“三区三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团中央扶贫点以及赤水河源头镇雄县等地区倾斜。“茅台与青基会通过帮助贫困学生圆梦大学、改变命运,为扶贫攻坚构建起一个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之间高效互动、深入合作的公益平台。”李保芳表示。践行责任,持续发挥公益影响力虽然还是一位准大学生,拉木卓玛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已确定,那就是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实现属于他们的梦想。“圆梦行动给我精神上的鼓舞远大于金钱上的支持,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更加坚定了自己献身航空、报效祖国的决心。”即将就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的李旭光,是一名受助学生,也是2019年度“栋梁奖学金”的获得者。在校期间获过多种荣誉的他,早就给自己定下目标:画好每一张图纸、做好每一次实验,让中国飞机早日装上强劲的“中国心”。从资金帮扶助学、社会技能平台提供到精神鼓舞和引导,每一笔茅台助学金的背后,都是社会正能量的不断传播放大。李保芳说,茅台希望通过公益活动的持续影响,带动更多有志有为的年轻人,成为国家最需要的建设者。201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在李保芳看来,受助学子身上迸发的坚忍不拔、努力进取、接力奉献的意志与热情,正是社会最需要的精神财富。“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希望的力量在茁壮生长”,李保芳说。
对于历届考研学生来说,考研择校择专业,一直都是考研头等难题。每个考研er都希望能考一个难度小、就业好、并且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是由于专业院校选择的复杂性,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来衡量。对于已经确定学科英语考研的人来说,择校也是让大家都非常头疼的事。大家都想选择一所的好的院校报考,但又怕名校竞争太大,考不上,浪费自己一年的时间,所以很长时间一直确定不了自己报考的院校。今天优加考研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青海师范大学学科英语考研的考试情况,衡量一下它是否是你心中的理想院校。一、院校介绍青海师范大学建于1956年。学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已成为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教师教育、高原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单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入选单位、教育部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总之,青海师范大学是青海省省属重点大学,而且青海师范大学的学科英语是不排斥跨考的,非英语专业的同学也可以报考青海师范大学。二、历年招生情况大家应该会比较关注招生的情况,那这里我给大家详细列一下!1、招生方向及计划招生人数青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招生单位是外国语学院,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只招全日制,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拟招生人数为15人(含推免生5人),具体的招生目录如下:2、历年分数线及录取情况 三、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考试科目1)初试科目青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3】教育综合;【915】英语教学论。2)复试科目青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的复试科目为英语教学法和英语写作,参考书目为:《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2、专业课参考书单四、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政策1、学制及学费青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硕全日制学制为2年,学费10000元/年。2、奖助体系青海师范大学奖助学金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学业助学金、硕士研究生专项奖励等等。1)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2)学业奖学金:具体奖励标准如下:3)硕士研究生专项奖励:A、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校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金额为1000元(其中硕士生500元,指导教师500元);获评为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金额为2000元(其中硕士生1000元,指导教师1000元)。B、硕士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每篇奖励1500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每篇奖励800元;出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专著奖励2000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每项奖励2000元。C、优秀硕士研究生干部奖:500元/人D、优秀硕士研究生奖:500元/人E、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奖: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奖按学年评选。评选比例按在校全日制毕业研究生总数的25%评定。 五、其他说明报考青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硕的考生应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春节前,23岁的华旦班玛接到一个电话,自己的棒球启蒙教练韩国人田昌吉将结束在中国青海省推广了近20年棒球的工作,接力棒可能将交到他手中。华旦班玛(以下简称“班玛”)刚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作为第一位被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亚太区发展中心选中并获得6年全额奖学金的藏族学生,毕业后留在MLB就业本是“梦寐以求”的选项。即便离开棒球领域,手持法学学士学位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也让他在大城市能有方寸就业成长的空间,可在他看来,“回到家乡、回归棒球,才是最好的选择”。最早把棒球“掷”进班玛等一群藏族少年生活的就是田昌吉。2001年,他成了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名研究生,在校期间,他组建了青海师范大学业余棒球队,20多名成员中一半是藏族学生。队友告诉田昌吉,藏族有一种传统,牧羊人放羊的时候会通过扔石头来控制头羊走路的方向,所以藏族孩子的肩膀、胳膊还有手腕的力量从小就强。田昌吉看到了希望,2006年毕业后,他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在时任校长扎西的支持下,同年成立了海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棒球队。班玛就来自共和县恰卜恰镇,棒球队来学校选人时,操场上站满围观的孩子,凑热闹的班玛主动问教练:“我能不能扔一下?”将小白球抛出后,他看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到纸上,“刚开始选了七八十个人,后来只留下17人,因为大家都坚持不了,太累了”。“一开始特别没意思。”班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每天训练前第一件事就是把操场上的石头捡干净,地上几乎没有草,一滑垒,沙土腾腾,手皮破了又破。装备也是别人用过的,遇到球缝脱线,孩子们就自己上手缝。他几次三番找母亲“打退堂鼓”,但妈妈告诉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像你爸爸一样,有始有终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对班玛而言,父亲是陌生又熟悉的,在他7岁那年,父亲为了救一只小羊而不幸遇难,他成了“没有靠山”的孩子,但渐渐他发现,父亲早就住在他心里,引导和督促着他的一言一行,见证和鼓励着他的每次迈步。“虽然我是队长,但说心里话,我的水平是全队最差的。”班玛自知没多少打棒球的天赋,便把时间拆分成几段,早上5点起床先练一个小时;中午午休时间练两个小时;每晚9点30分结束自习后加练到11点,技术一点点追上来,“装样子、臭显摆”的闲话也多了起来。他委屈,但他心里更清楚,自己不够喜欢棒球,但足够努力“纯粹是觉得自己不能混日子”。回报兑现时,班玛13岁,他与同队的4名藏族同学入选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棒球发展中心,在球队当右外野手。初来乍到,蹩脚的汉语和完全陌生的英语让他举步维艰。球队为他们提供了一位英语老师,班玛从零起步,把下课到上校车的1个小时空档全部用来背单词,到了高一,凭借《The Blessing of Life》的主题演讲,初一英文仅考6分的他在演讲比赛中夺冠。重新认识自己后,班玛也重新认识了棒球,“棒球的魅力不是激情,而是智慧”。他常对着棒球场陷入思考,“外场是扇形,内场是方形,所以对外要圆润,对己要方正。”有时是一根棒球棍,“要成就一根球棒,一棵树就得作出牺牲,我会珍惜球棒不是因为它能帮我得到好成绩,而是它背后曾经有一个生命”。就像当初父亲选择救一只小羊,“所有生命都值得尊重。”从棒球中获得感悟,这个过程让班玛彻底喜欢上这项运动,尤其当他身处喧嚣的城市中,带着烟火气息的焦虑让他格格不入,他习惯性地需要一个自己和自己相处的空间,同时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处于正常社交秩序,棒球就是这根他攥在手中的稻草。独处曾是一件可怖的事情。班玛8岁时,家人还瞒着他父亲过世的消息,妈妈是一名教师,工作的地方要绕过雪山,只能骑马或步行,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他寄住在舅舅家帮着放羊,冬天的山,一片荒芜,到了夜里,风能把草揪得发出颤栗的声音,“太可怕了,晚上根本不敢睡”。班玛窝在一间“厕所那么大”、只挂了条门帘的土坯房里,紧紧抱着家里的藏獒,眼泪鼻涕映着一抹烛火闪闪发亮。5天后,他适应了黑暗,不再怕独处,心里的声音也更加坚定。后来,为离班玛近一些,母亲工作调动到镇里,但儿子已经被选到常州训练,“还是没能生活在一起。”班玛回想,母亲不在身边的十几年,他几乎每天和棒球相伴。2013年,教练给了班玛一份《纽约时报》外刊,说“有好消息”,看着封面是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照片,班玛纳闷儿“自己的好消息”从何而来,再翻一页,版面上出现了自己的照片,他成为首位被《纽约时报》刊登的藏族棒球运动员。他坦言自己“迷失了一点”,又想起妈妈得知消息后云淡风轻的一句“嗯”,他有些惭愧:“还是她很聪明,害怕我变得骄傲。”在班玛的精神世界里,反省和思考时刻发生。第一次坐飞机去参赛,他看着地面的物体在舷窗外变小、消失,不由得想起人的渺小,想到父亲过世后自己堕入的困境,“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放弃进入专业棒球队,我要上大学,一定要找到这些答案”。班玛没有选择大多数同学都报考的民族类大学,而是选择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他成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第一位考进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藏族高水平棒球运动员。当年,田昌吉似乎已经预见命运的筛选会将这些孩子分往什么方向,那时,当地的藏族学生仅有不到一半的人可以考上大学,很多人高中毕业后要么继续养牛羊,要么挖虫草或在旅游季给游客开车,“棒球或许能给他们一条不一样的路,出去打比赛、增长见识,进专业队,甚至上大学。”趟过这条路后,班玛反而更明白田昌吉“为什么留下”“放不下什么”,于是,他选择回家,“我走过,所以想回来拓宽这条路,让更多孩子也能出去走一走。”去年秋天,以班玛为故事原型的电影《9号传奇》已经杀青,在《棒!少年》中打动无数观众的马虎将成为班玛的扮演者。班玛不愿预测电影上映后自己生活的变化,只希望观影者不会囿于他的童年经历,感动落泪,更多能体会到棒球的智慧以及人们面对无常的积极态度。活得勤奋的人常自诩一块“海绵”,博采众长,“但我不仅为了丰富自己,也希望当别人渴时,我能帮上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辑:王禹】 【来源:中新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医科大学算是录取分数较高的一个专业,也是报考竞争很激烈的一个专业。在大家印象里,似乎中国的医学类高校挺多的。甚至于有的城市医学院校都不止一所,不仅有医学本科院校还有医学专科院校。但是,这一个省,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都没,连本科院校也只有4所。很多人会觉得是西藏,或者宁夏,还真不是。西藏有西藏藏医药大学,宁夏有宁夏医科大学。它就是青海省,一共有12所学校,其中本科4所,高职高专8所。四所本科里面三所公办,一所民办。我们来看看都是哪四所本科院校:1.青海大学(唯一的211,现在的一流学科院校)青海大学(Qinghai university),简称青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理事单位,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西部计算机教育提升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口支援高校。虽然青海大学是211,但是实力一般。不过,毕竟是211,会比非211多一些保研名额。青大对口支援的学校有清华、华理和西北农林。近些年和一些国外以及港澳台学校开展合作交流,每年会有几个保研清华的名额(医学院自己还有另外名额)。2.青海师范青海师范大学(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作为青海唯一一所师范大学,承担了整个地区教师培养的任务。最近国家出台文件,以后师范类学生可以免考拿教师资格证。如果立志当老师,不想出青海,那这个学校是个好的选择。3.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这个学校是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支援对口院校,强烈的民族特色院校。你可以体验不同民族风情,感受别样文化。4.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民办)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青海大学按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一所独立学院,也是青海省一所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秉承青海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青大、规范办学、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青海省作为我国陆地面积第四大的省区,有4/5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山地。因为其地理原因,经济没有内陆发展快,这也限制了它的教育发展。不过在国家的支持下,青海的经济也在持续稳定发展,不就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院校建立。不久前,青海省也已经提出筹建西宁大学。
前几天,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发布,我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摩拳擦掌等着最后一决,攀登更高的象牙塔。还有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出国留学心仪已久。本报记者走访了省城多家留学机构,采访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后了解到,我省高校有考研意向的学生逐年增多,也有不少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省出国留学人数在500人左右。我省在职人员更喜欢考研有网友这样调侃到,“初中上了4年,高中上了4年,研究生考了两年,博士再考个几年,感觉博士一毕业,就能直接领退休金了”。在100份问卷调查中,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次整理统计后发现,省城有近七成以上的在职工作人员想考研或者已经在考研的路上。有近40%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在读研或者准备考研,尤其是高校、医院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研的意愿更加强烈。一名大龄在职考生,家里刚添了娃,在医院上班,除了白班,还有夜班,都是挤时间学习,“去年没有考上,总结了经验,加强了弱项的学习,今年,我想我一定可以考中。”在省城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小楠说。“我考研的时候还怀着宝宝,在西安疯狂学习了一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准备了一年,我考上了西安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如今,孩子都已经三岁,我在单位的职称也更进一步。”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婷婷还建议所有在职的妈妈们,不应放弃变得更加优秀的机会。“就业压力及就业门槛逐渐上升、知名公司对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大,让许多获得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想依靠读研、读博来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并实现就业目标。”从事多年人事管理工作专员李庆说。我省大学生热衷出国留学“从这两年机构咨询服务来看,青海出国留学热情是空前的。从就业趋势来看,国内读研对进入行政单位有优势;出国留学的优势在于,一些专业事业单位和企业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政策。”西宁市一家留学机构负责人介绍。在考研和留学之间,有近30%的家庭认为出国留学具备时间成本低、录取制度灵活、就业技能提升等优势,也可以开拓视野,接触多元文化,了解行业前沿资讯。也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因留学的花费却步。“英国和美国的学费相对较高,每年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但也有奖学金和平价的留学国家可以选择。”留学机构负责人说。出路不多,如果回西宁最好的选择就是去考老师,如果留在外地,就得考研学习翻译,难度很大。我对酒店和旅游比较感兴趣,国内当时考研的酒店管理专业选择比较少,所以就选择出国。”选择出国留学的小迪说,她今年已经研究生毕业,在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的两年时间,她觉得收获很多。“在国外的大学,迫使自己去问别的学得好的同学,学期考核也是各种方式,能够多角度考察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酒店和目的地战略营销这门课,一个学期一共有3次考核分别占比是30%、30%和40%。第一次布置任务去实践完成,由老师命题写论文,第二次是老师给课题团体合作做PPT展示,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据了解,我省出国留学规模的持续扩大,留学地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还有日本,韩国也有一部分学生。“另外,‘一带一路’国家正成为新的增长点,我省也有小部分学生选择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机构负责人说。我省“海归”创业人员占多数2014年,从乌克兰留学回来的青海留学生小秦,已经创业五年了。“在乌克兰的时候,我就想回家乡做环保事业。没想到五年来,也有了不大不小的成绩,创办了企业,吸纳了青海本地十余名大学毕业生就业。如今,从国家到省上都非常重视环保,企业也走上正轨,迎来了新的春天。”小秦说,和他一起留学的朋友和同学们都已经回国了,基本青海留学乌克兰的学生都回到了西宁市,创业的有一半,还有一半在国家电网或者是行政单位工作。他表示,创业三年,已经收回留学经济成本。他说:“海外留学,如果只算经济账,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划算的,但我想说的是,留学改变了我的一生,即便从经济角度有亏损,我却收获了更加宝贵的财富。出国留学的最大意义,并不只是用得到多少金钱和成就来衡量,我觉得我能够经历这些,并且懂得了感恩和珍惜,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和小秦一样,尖措留学英国后,也回到家乡玉树藏族自治州创业。“受到国外的艺术熏陶,我对家乡的艺术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立志要把青海,把家乡的艺术魅力展现给全世界。”回来后,尖措成立了一家民族艺术工作室,和几名伙伴开始做民族工艺品营销。“我们的民族文创产品远销至俄罗斯了。”尖措说。据调查统计,60%留学生经过留学生活的洗礼变得更独立,并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工作中更容易得到提升和成功。(西海都市报记者 莫青 报道)
高考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分数上总会有些同学的成绩和理想中的不一样。那么,在学校选择上没有分数的帮忙,自然志愿的选择最显得特别重要了。而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几所院校,都是在目前就业就好的计算机专业类方面最为强势的。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杭电。它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入选国防科工委的信息技术类院校,学校创办至今,共划分了下沙,东岳等五个校区,设有20多个学院。而其中,计算机学院取得成就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军事电子预研基金等等。另外在全国高校的实力当中,杭电也有不俗的实力,全国排名在120位左右!二、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简称重邮。学校是同重庆市委和国家信息部门共同建立的重点院校,不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校之一,而且还拥有国家奖学金授予资格。而对于计算机学院,它的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主要面向本科招生,而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却是研究生级别的,所以说分类比较细,针对性强。三、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建于1952年,简称青海师大。学校招生对象分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建议专业类别有法学,理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10多个类别,而在办学规模上,不但分有城西,城北和成都三个独立校区,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专门设产了计算机二级学院,是省内第一个拥有计算机类专业硕士学位权力的院校,并且学院内还设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了博士点。四、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1956年建于四川成都市。它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学校在建设上不但有国土资源部门,成都市委和四川省政府共同支持,而且还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学校建校至今面积已达到了3000多亩,大教学方面所投入的共计6亿元左右,共开设了92个本科专业.。以上4所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都具有不错的实力,非常适合压线生报考,大家不妨做一个参考哦!
西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青海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西宁市共有普通高校10所,在校学生7.77万人。01青海大学青海大学(Qinghai university),简称青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理事单位,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西部计算机教育提升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口支援高校。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整建制划归,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截至2020年1月, 学校占地3000余亩;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0个,本科专业69个;有15个学院、26个系(部);有教职工4615人,在校生27000余人。02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入选单位 [2]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单位、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城西和城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设有19个学院;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60个本科专业;教职工1290人;专科生1852人、本科生10755人、硕士研究生1917人、博士研究生147人,留学生40人,函授生3333人。03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创建于1949年12月,历经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青海民族学院等办学阶段。2002年、2005年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先后并入青海民族学院。2009年4月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教育部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分东序、西昆、南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50.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17亿元,设有24个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720名,有来自31个民族的13918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本科生9400名,硕士研究生1609名。04青海大学昆仑学院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青海大学按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一所独立学院,也是青海省一所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27.8万余册。学院秉承青海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青大、规范办学、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城乡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21个本科专业,涉及经、管、理、工四大学科。200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本科学生3900余人。西宁10所高等院校列表:
#青海#1、青海大学青海大学(简称:青大),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4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之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重点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学科2个、省内一流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设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涉及50个领域,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本科专业67个。2、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学校现有24个学院(含青海干部网络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九大门类。3、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建于1956年,学校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完备的教育体系,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学校设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地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0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以上就是2020青海排名前3的大学,全省仅一所“211大学”,那就是排名第一青海大学,是你的母校吗?
本文作者卢文发,1959年春出生,湖北省江陵县人。1975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教书。1977年参加高考,被华中师范学院荆州分院江陵高师班录取。毕业后任中学老师。1985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物理系读研,毕业后任教青海大学物理系。1991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读博。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原标题:我参加一九七七年高考作者:卢文发来自科学网作者博客人到四十而不惑,事过四秩意义明。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我国当年将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招生的国家决定和决策。就在是日一个多月后的12月份,全国各省市高考陆续举行,全国四面八方的570多万考生相继从车间农田部队庄严地走进肃静的考场,顺利参加了久违的神圣高考,接受了国家的挑选。翌年春季,27万多中榜青年,先后进入全国本专科院校或中专学校,成为一九七七级大学生。我,当年是一个父母可能仅认识各自姓名的乡下懵懂孩子,作为一个扩招录取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七七级学生现已退休或接近退休。如今,对于恢复高考招生这一伟大事件的价值、影响和意义,无论从国家进步、民族存亡、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等层面,还是从个人命运前途,从任何一个角度,给以无论怎样高和怎样大的评价都不够!就我个人而言,现今看来,1977年高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大力士扳道工,使得1977年成为我人生轨迹90度大拐弯的拐点。进入2017年12月以来,我内心里一直有个念头,觉得应把我参加1977年高考的前前后后的事情系统地写下来。然而,当时恢复高考的国家行动,虽然举国欢呼雀跃、万众激动不已,但在我心中并未引起多大波浪,仅被当作自己可以响应号召去做一下的一件不大的事儿而已。加上四十年过去了,时间久远,好多细节记不得了。不过,正如我的一位失去联系二十多年的大学好同学前些年找到我了后与我相聚回忆时注意到的,我的记忆力真强。关于我参加1977年高考的事,我还是记得一些的。遂作如下个人散忆,以志纪念,以谢国恩,以释心怀。下面将分别以若干个标题为线索,先简介我的与读书有关的背景,然后回忆我参加高考和被录取的一些事情,最后简单谈一下我个人对高考招生的看法。我相信,我这个普通人的这些事看似简单平凡,乏味无趣,却或许也引人深思,或对高考招生、或对人生命运、或对社会发展、或对国家政策的深思。我的人生原本将属于湖北荆州乡下1959年春,我出身于湖北省荆州地区江陵县观音垱公社锣场片锣场大队六小队(按1977年的行政区划)即叫做卢家坮的村子里的一个下中农家庭,东距三国时的荆州古城约三十华里。因难产,我出生在当时的沙市市第一人民医院,即出生在荆州古城东偏南七华里的沙市市。沙市市距锣场西偏南十几华里,据说当时我母亲躺在临时用竹床做的简易担架上,被坮上的叔叔哥哥们(在坮子里我家辈分高)连夜抬到沙市市第一人民医院,途中需乘船过湖划桨五华里水路。虽然我一出生就在城市里生活了几天,但是,当时看来,我注定应该是与城市生活无缘的。我自幼生活在锣场六队。舅舅家在北3华里,姑姑家在东3华里,东8华里有几十亩锣场六队的农田,东南30多华里有岑河中学(我在那儿读高中两年,撤区并社前管辖锣场的是岑河区),这些差不多就是我1975年8月前徒步到过的地方(基本上很少有机会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我从小身材瘦弱,性格内向,禀性倔强,生性不活跃、怯弱、怯场、怕见生人,基本上不主动与人交往,接触的人不多,一句话,是个闷不作声的老实孩子。这样,中学老师、大队里不多的在外面上班的国家干部和职员(包括我的舅舅和一个邻居远房大哥),还有在沙市生活的姨母,等,对他们不多的了解或与他们不多的接触,还有高中毕业后一年的农民生活,自然地就在我心里种下了对吃商品粮人的生活或城市生活的羡慕种子。当然,当时我们那里人们都羡慕和向往吃商品粮,想方设法成为非农业人口。好像能吃商品粮就高人一等!有的人,为了能吃商品粮,恨不得“削尖了脑袋钻”。在我们那里,解放初期不是这样子,因为是鱼米之乡,农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自由自在,在单位上班不自在,所以,都愿当农民,还有人自动放弃在国家单位的工作而回家务农。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那里人们的想法完全不同了。(现在,这方面好像又回到了解放初期的那种局面。当然,现在城乡差别仍然存在。)然而,当时的我,心里很明白,自己的生活在锣场,我的人生属于乡下。一个农村孩子成为国家职工或到城市生活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考学读中专大学。这对于我是不可能的。据资料介绍,1966年,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因而,新中国高校停止了开始于1949年的年复一年的高考招生。印象中我始于1964年接受的小学教育至多中断了半年,可高校招生一停就是6年。到1972年高校招生恢复时,统一招生考试仍然没有恢复,虽然是在工农兵中招生,但招生执行的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十六字政策办法。这个办法看起来很好,体现了选拔、公平、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好像每个工农兵子女都有上大学的可能。但是,在当时,基层群众和领导大多连字都认识不了几个(我记得当时我们大队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任,现在称作村支书村长,就是没有读过书的贫雇农出身的),何以有能力推荐和批准?而要命的就是“领导批准”这四个字。在我高中毕业前,我就不知道推荐工农兵上大学这回事。1975年7月高中毕业回乡当农民后,我才听说这回事。听说在我们那儿,就是大队的几个干部同意了,就给推荐表填,填好后由大队开始逐级上报,被推荐者就等学校通知。压根儿就没有群众推荐一说。我父母是踏踏实实的农民,母亲在我十岁那年就去世了,父亲多病,靠着大我9岁的姐姐和姐夫硬撑着这个家,家境并不宽裕,能供我读完高中已经不错了,没有能力也压根儿没想过要请大队干部吃吃喝喝拉关系送礼弄个工农兵大学生推荐表。不过,我高中毕业后,我填过一份工农兵学员申请表及推荐表!因为都知道我学习成绩好,让我替被推荐者填表,以便被推荐者能够被录取和录取到好一点的学校。当时,除了推荐上大学外,还有顶父母的班成为吃商品粮的人。顶班也是国家规定的事儿,即本身是国家干部或职工的父母退休,而其子女因之作为国家职工去上班工作。我们卢家坮就有我的一个初中高中同学,顶她父亲的班去很远的地方上班去了,后来又调回沙市工作了。另外,参军也是令人羡慕的事。当时,我们大队就有好几个我的高中或初中同学,戴着大红花,参军去了。我是独儿子,不符招兵政策,加之体弱,体检也不一定能过。后来知道,当时参军去了的中学同学在部队大都成了军官,后来转业到沙市市里工作去了。当然,即或是我去当兵了,不善言辞不善交往的我恐怕最终也就只是个复员回村的结局。在我高中毕业后的一年里,眼看着我的中学同学一个个中学毕业回乡后都离开了,想着我自己一年来的情况,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您看,高中毕业一年来,我先是暑期在沙市市与锣场之间名叫白水滩的湖(也就是送我母亲到沙市一医途中经过的那个湖,后来已被改造成良田,现已成为新兴工业园区)的边上,用身体挡水护堤20多天;然后冬天参加水利建设,在离家几十华里的长江堤边住了近两月,每天整天来回挖土挑土走百余米加固堤坡,那个累呀真是没法形容,上午下午大家都总是盼着干部喊休息一会儿,另外,上午下午大家不管有没有内急总是分别至少要去上趟厕所,这样可借机休息会儿。接着第二年春天农忙开始后,用水车车水也是个令我尴尬和难受的事。我总是担心派我去做这个工。车水时,四个人并排站在一起,各自两个胳膊肘子落在支起固定的同一横杆上,脚踏在等间隔地固定于可转车轴表面一个横截圆上的几个(也许有5个)水车拐中的一个拐子上,像在跑步器上跑步一样两脚交替踏在转到脚下的那个拐子上。这要求四人踏拐频率一致,谁赶不上趟就会滑下去并可能落水。这样一天塌下来,脚肿肘痛。还有,瓢泼大雨中仍得要不断地挑着重重的一担秧苗在易滑倒的泥泞田埂上小心地走着,前后叉开的两只赤脚站在刀耙的两根横杆上让前面的牛拉着耙在水田里来回转着耙地,一不小心滑倒时,全身落入水田是小事,如果脚滑入两杆之间脚就可能被固定在耙上的刀划着那就麻烦了,用钎担(就是两头套有尖尖的铁套的木制担杆)挑谷时那个费力与肩头被碾压的针刺样疼痛,以及在稻场打场脱粒的熬夜。当时一方面为他们高兴,一方面也难免心里难受和失落。不过,这一年也有一些快乐,如被安排设计布置生产队的文化室、队里做拱形猪屋的师傅们让我做一些相关计算、给社员们讲解和领颂毛泽东主席新发表的1965年旧作《重上井冈山》,也被安排做生产队里的会计,等等。羡慕归羡慕,失落归失落,现实归现实,实际上我并没有半点要不做农民的动机。可能潜意识里感到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锣场吧,当时许多事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太往心里去和太多想,并没有引起我关于自己的人生和前途等等一些深邃的问题进行思考,毕竟当时自己就是个懵懵懂懂的农村孩子。到了1976年8月底,队里一位比较活跃和对我一直很好近三十岁的老哥笑着对我说,过几天我就不用在队里这么辛辛苦苦地干农活了。我当作是老哥在跟我开玩笑,并未将老哥的话当回事。不过,不几天,我突然接到大队通知,让我到大队学校当校长。原来,大队学校总共八九个老师,其中有几个老师年年矛盾不断,总是彼此斗来斗去,主要为领导权争来争去,在大队干部中各有自己的支持者。上述安排可能与刚好是年被安排到锣场片文教组管教育的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彭济福老师有关。我不想干,但碍于情面,我最终勉强同意干起来了。我一直是个踏踏实实闷不作声做实事的人,实在不会玩猫捉老鼠的心理游戏,实在不会花言巧语,乔装粉饰,更不会弄虚作假,所以,干了半年,恰逢锣场大队与我舅舅家所在的红阳大队合并(红阳大队很小),于是我就以宁愿回原来的小队里种田的话硬是要求不做校长了,最后只得答应做教导主任,配合原红阳大队学校校长工作。半年后,又换了校长,我就要求只是教书,我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张家俭老师做上了教导主任。当时的锣场大队学校是戴帽小学,即有初中一年级的小学。我在学校里教初中语文、小学语文和算术、政治,还蛮喜欢的。这不,在1978年我上大学前,我收到了江陵县教育局的民办教师任用证书,请见附图(当时,江陵县政府就在荆州古城)。这样看来,我基本上可以在锣场小学一直干下去了。我不假思索地报名参加高考而不是中考没想到,1977年10月,静寂的深秋,平地一声原子弹爆炸似的惊雷,响彻在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教育部决定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1977年举行考试,1978年春季入学!这不只是一个恢复高考的教育事件!这是我国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破冰巨响!当时的我,一个读书不多(没书籍看)、孤陋寡闻、也不曾深思过人生问题、年方十八的农村孩子,并没有处于后来自己要主动把握住自己人生命运的状态,任凭自己的生命之船在人生的小湖中自由地逛荡游弋。我当时并未能意识到恢复高考的意义,对恢复高考这件事并未能有多少想法,心情并没有什么激动不激动的,心里平静得像舅舅家附近无风时的长湖水面一样,一平如镜。其实,对恢复高考这件事还是有人持怀疑态度的。下面这件事,我现在都还记得蛮清楚。在后来我高考报名后,一个星期六中午,我在家里复习,我姑父来我家。那天天气晴好。他是邻近的花台大队六小队队长。当他看见我在看书时,问我在干什么。我说看到高考通知后我报名了,在复习。我姑父马上接着话说“撞到鬼哒,那都是骗人的,这样的好事怎么会落到你头上,都是那些当官的孩子们的,是让你们陪陪玩玩的。”不过,既然是国家的号召,还见了报,我的反应行动倒是蛮积极的。记得知道消息后(应该是10月底11月初的事),不知道何时报名和考试,我也拿不准是真是假,但心里想着还是准备利用教余时间复习参加高考。到11月中旬知道具体报名程序后,细细地看了报纸,我很快就写好了报考申请书,并且不加思索地报名参加高考而不是参加中考。现在记不得申请书具体是怎么写的了,但记得大致有下面的意思: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加高考,保证不耽误所任教学工作,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如果考不取,仍将努力工作,如果考取了,就一定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又红又专的红色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记得申请书是交给校长的。原先我还担心学校和大队领导不批准,可没想到很快就被批准了,说我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站出来接受国家挑选,领导坚决支持。拿到批准的申请书,我就赶紧到锣场片文教组找张体辉老师报名填表了。记得填表时,我心里生怕被认为没说实情,所以,如体检表中的既往病史之类的,我把自己曾患血吸虫病及住院等都在表中填得清清楚楚。记得当年湖北省是中考与高考分开举行的,因此,每个考生在报名时都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锣场片有八个大队,到1977年为止,我记得回乡高中毕业生只有74届至76届的,人数倒是不多,加上一部分参军去了,够报名条件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更是不多了,但由于有不少散布在各个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并且锣场片另有一个单独的有几十号人的下乡知识青年点,这样,够报名条件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就不少了。在我们那里,当时把城里人都高看,因而就自然认为下乡知青学习都比我们农村人强很多的。所以,大家大多权衡利弊而报名参加中考了。记得邻近的高阳大队有一个高我两届的73届高中毕业生,数学成绩很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也很强,当时在该大队担任水利工程员,消息很灵的,他报名参加的就是中考,当年中考后被原江陵县师范学校录取,据说后来还在我毕业和曾工作过的岑河中学当过书记兼校长。我想都没想就报名参加高考,有多种因素。从道理上说,中专学校与高中学校是同一级学校(当然,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很不同),既然我已读了高中,再考学当然应该考大学。这是原因之一。其二,虽然农村人向往城市生活是当时的普遍现象,但或许因为我知道这对我是铁树开花的事因而愿望并不强烈。因此,在潜意识里,我考学并不是为了离开农村,还真是如申请书写的那样,想成为知识分子,考不取也无所谓。还有,在我的潜意识里,可能就没有相信这次招生真的会按照公布的办法实施。在骨子里,我就不是个思前想后、权衡利弊的人,就是个跟着自己内心走的人。当时压根儿就没思忖和权衡此事,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参加高考,就这么简单。不过,潜意识里,可能,最直接最自然的原因就是我读小学、初中和高中时成绩很好。按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学霸。虽然由于文革和国家领导看法使我读小学初中时的学制、内容(特别是语文内容)、学习风气等受到较大影响,但我们那里学校照样在上课,老师们都是在认真负责地教书育人,所以,我由于性格内向还是顺其自然地在学校里扎实地学到了不少课本知识的。即或是按要求花了不少时间搞大批判,写批走资派、批右派、批封资修、批林批孔文章,客观上也顺手牵羊地学到了一些哲学、历史、文学和语文等许多方面的零散知识。1964年开始上的小学是国家公办的锣场小学,整个锣场公社(1977年时已改名为锣场片了)就这么一所小学,校舍就是在锣场街边的关帝庙,校长是张永成老师,是一位以抓智育闻名的地方教育家。读小学开始我的成绩就好,很快就入了少先队。我现在还记得戴上红领巾的那天被小朋友同学追赶着嬉闹而扑倒在庙中天井里的情景。后因文革短暂中断再复课时,就是各大队都办起了自己的小学,我就在我们锣场大队办的锣场小学上学到五年级毕业,学习成绩一直好,语文、算术都很好,其它课也不错,就是体育弱一些,在班上总是不是任班长就是任学习委员。校长是教语文的张家俭老师,一位要求很严和很敬业的老师。记得教五年级算术的王常仪老师上课常常出几个题让我们做,看谁做得既快又对,全班二三十个同学,每次总是我和另一个女生在前两名,有时我第一,有时她第一。读初中时,成绩照样好,数学尤其好。有同学把我做的数学作业抄上背记下来以应付考试(结果往往难奏效)。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后,教数学的徐明精老师在班里总结时说,“有些同学自不量力,他们还做最后一道题!他们哪里做得到呢,我是专门给卢文法出的,只有他做得到!”(“做得到”是荆州沙市一带的口语,意思是能够正确解答)。常常因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好,班主任让我在全班或全校交流学习经验。其实,我没有经验可说,就是平时认认真真听听课,踏踏实实做做作业,复习时都不太用劲的。加之我平时话语不多,不大爱讲话,更不愿抛头露面,所以,我不愿在班里或全校大会上讲。老师就给我做工作,往往逼我去介绍,现在都还记得1971年时有一次班主任为逼我在全校介绍学习经验在教室的窗户边把我逼哭了的情景呢。到了初中二年级,由于学年要改文革复课后的春季始业为秋季始业及学制要改三年为二年,这样,原有的三年级与我们二年级合并为一个二年级而有四个班共有200多学生,原二年级部分文科好的进入原三年级的一班,叫初二(1)班,原二年级部分理科好的进入原三年级的二班,叫初二(2)班。在这样的一个原三、二年级的合并二年级里,我的学习成绩仍然名列前茅。附图就是我读并合二年级的一个学期的成绩单。当时,我们那里只要愿意读,每个小孩都可以读到初中毕业。但是,高中就不是这样了,全岑河区(可能有十几个公社)仅有岑河中学有高中部,那几年高中招生与高校招生类似,由基层革委会领导推荐读高中。因此,当然只有各大队的干部及其亲属、朋友的子女才可能有读高中的机会。不过,巧的是,到我升高中的那年,已不反对走白专道路并已提倡教育要抓智育了,被打成走资派的张永成老师被安排到岑河中学当校长,1973年招生时的办法是基层革委会和初中学校联合推荐,要求被推荐的学生学习成绩要好。据说,正因为如此,当时我的毕业班主任语文老师彭济福老师,一个正直敢说话有血性的老师,才能够以我的成绩好为由,与当时的初中学校校长拍桌子据理力争,我才得以升入岑河中学高中部读书。高中阶段生活蛮辛苦的。岑河中学在岑河镇南边,与锣场相隔30多华里,我每周星期天带点菜和钱,扛个七八斤重的米袋子徒步走去上学,每周六下午再回家,周六往往是同我们锣场公社的部分同学一道边走边听他们说笑着回家的。当时几分钱就能吃顿午饭,但学校有那么多学生,伙食不好,自己又没钱像有些同学那样隔三岔五地到镇上去吃,更糟糕的是睡的高低木床,床上木板缝里有很多吸血的香姑娘(一种臭爬虫),晚上睡觉时它们就在人身上吸血而引起许多小疙瘩,奇痒,折磨得人夜里睡不好觉。高中阶段虽在思考能力、眼界、认识、社会知识、独立过集体生活的能力等多方面有长进,但基础科学知识学得不多。印象中,到岑河中学后,头半年多好像还是在正儿八倍地正常学习,后来就办什么专业班学工学农学医和文体等,我因为矮小体弱,估计是高一班主任语文老师杨崇德老师(也是一位很高尚敬业的老师)的考虑和作用,我被分在学医班,还到医院实过习,到临近毕业的半年多好像又没办专业班而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过,在高中阶段,但凡讲学习成绩的时候,我就是在班上和年级里引起同学们注意的人(当然,那段时间,真正红的是那些当年级、学校干部和文艺体育好的同学们),各门基础课程成绩都不错,还有同学因为我数学成绩好而称我为小华罗庚呢。可以推想,如果学校教学理念和秩序不是受政治影响,我的高中学习也会给我打下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我想,我也就是上课知识接受快、成绩好而已,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一直以来学习成绩好自然就在我心中养成了我学习很行的高傲心理。因此,报名参加高考而不是参加中考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记得好像当时报名时就填志愿,高考报名申请表中就有志愿栏,好像是可填三个志愿。记得我的志愿填的都是些好的综合型大学,有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是否填北大忘记了(应该是没填,不张扬的我内心还是不会太不靠谱的),专业是数学和金属物理等,记得对是否填服从分配较纠结,还是张体辉老师建议我填上服从分配。办好报名手续后,出来碰巧邂逅几位老师和同学,就在一起稍聊了几句。中间谈到高考,教我初中数学的徐明精老师说到:“卢文法考取好大学我说不好,但考个华师荆州分院应该问题不大。”听到后,我心里还立即就有了点不服气的味道。我的高考准考证上姓名有两个字写错了父母没有读过书,不识字,我出生后,上学前只有乳名,学名是上学时起的。我们那里许多人家都是如此。1964年我被领着去关帝庙锣场小学报名上学时,一个苗条女教师问我叫什么名字,父亲笑着对老师说,他还没有名字,请老师帮忙取一个。那位女教师向我父亲问了姓和辈分字,看着我,稍想了片刻,说,“就叫卢文法吧?”我父亲高兴地说“好,麻烦老师了,谢谢老师了。”就这样,我的姓名卢文法就被写在报名册上了。从此,我就叫卢文法了。您看,前面那份初二成绩单上我填写的姓名就是这样。可是,我高考报名后,后来取到准考证时,其上的姓名与前面的民办教师任用证书上的姓名一样,错了两个字,请看附件。不过,当年没有身份证,农村应该也没有户口簿,各家有多少口人、有哪些人,住在队里的人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一般家庭、一般人都把姓名特别是小孩的姓名不太当回事。事实上,虽然后来进高考考场很严格,但拿着姓名有错的准考证,考试三天里我数次顺利走进考场,没有遇到任何问题,把准考证放在桌面左上角后,并没有监考老师注意到或问我准考证姓名与我填写在试题答卷和草稿纸上的姓名不符的问题。有一点是肯定的,监考老师只是特别注意比对我与准考证上的照片和考生的实际脸相,相同就行了,这就不会引起差错了。后来报到时并没有像准考证上注意事项里所说要求出示准考证,只需要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了。说到我的姓名问题,顺便说一下,当年应该是自己说自己姓名是什么就是什么,想改就改,很随意。记得后来转入荆州师专学习后,有位英语老师把英语语法说成英语文法,我们习惯说语法,觉得说文法别扭,另外,当时英语教学比较重视语法,这对于英语基础不好且年龄大的学生是合适的,课堂里分析句子、中译英时老师常说到文法错误,班里有位同学常与我开玩笑说文法错误。于是毕业后,我到观音垱中学教书时或是一年半后被调到岑河中学教书时我就用“卢文发”这个名字了,我在岑河中学的工作证就已经是“卢文发”这个姓名了。自此,我就一直用“卢文发”这个姓名了。不过,我现在翻箱倒柜时发现我的初中毕业证书上的姓名也是“卢文发”。曾经有一次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中把我的姓名打印成“卢文法”了,我知道后说我原来就是这个名字,在场的人还诧异。另外,应该是在1985年实行了身份证制度后,姓名就不能随意更改了。1987年我到青海师范大学的报到证上的姓名就被写成“卢文华”了,后来在西宁上不了户口,只得邮寄回到四川大学更改。社会变化真快。发生在我的姓名方面的事,要是在现在,我可能就要摊上好多事了。领导给了我9天假期复习和参加高考高考报名后,我就真正正式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但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了。从报名到考试结束应该就只有20多天的时间吧,每周我还要完成2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加之我一向做事认真,不偷奸耍滑,要对得起学生,要就不做,做就要认真做,所以,每天讲课和备课要花时间,我基本上每天就只有晚上有点时间复习了,再就是星期六下午到星期天有点整块时间。为了节省时间,那期间我穿脏的衣服就是我姐姐帮忙洗了。很幸运,学校另有一位刚来的女同事也参加当年的高考,我因而意外获得了几天复习时间。她是沙市市刚来的下乡知青,是我们锣场小学当时校长的侄女。她大概较早就知道了要恢复高考的事,应该早早就在复习,1977年下半年那学期就没给她安排教学任务,可能只是安排她干些杂务,我就没见过她几次,我差不多就不认识她,基本上不知道她的情况。大概在恢复高考的通知正式见报后,学校领导们就商量同意,正式明确地给了她假期进行高考复习。这个安排,领导们和我们老师们也都理解、支持和认同的,因为城市里来的下乡知青到农村来生活不容易,又不在父母身边生活,加之还是个小姑娘,太难为她了,能通过高考离开农村最好,何况,这样的安排也符合国家要求各单位支持考生复习备考的政策精神。后来,应该在11月底,学校通知我,学校安排老师顶替我的课,包括高考考试三天时间在内,给我九天时间进行高考复习考试。原来,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张家俭老师曾给校长说,给他侄女一个多月的假期复习,不给我假期,都是参加高考,不公平,以后要是说出去别人要说话的。于是,学校领导们就商量作出了上述决定。据说,当时老师们也蛮支持,顶替我所任课的事学校很快就安排妥当。于是,我就没有推辞,内心里蛮感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参加高考除了时间少之外,还有就是不知考试范围和没有复习资料。虽然1978年高考是全国命题统一考试,在高考招生报名前教育部已组织编写好全国高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但是,1977年高考,由各省市自治区命题,国家和各省都没有公布高考具体范围和要求,没有考试大纲。从后来有关文献资料知道,当时,全国各地城市乡村各级单位和学校都积极主动组织老师给考生上复习辅导课,城市高校也组织老师送辅导下乡、下农村知青点。我很少主动与人联系,在寻求帮助和获得信息方面,我不大积极主动,表现出了农民的蛮干精神。锣场中学当时刚已办高中,离我家很近,我没有请锣场中学的老师们帮忙复习指导,也没有找他们弄点复习资料,更没有请他们帮忙介绍到沙市市的某个复习点去复习复习。在观音垱公社整个范围内,有不少大城市的下乡知青,有若干个知青点,也有些从大城市比如武汉被政治冲击来改造的知识分子,因而可能办有高考复习班或时不时从武汉的大学里请来老师举办高考复习讲座。但我不知道相关辅导信息。记得有次有人告诉我,在观音垱公社有次讲座,但我没去打听具体信息,并觉得不是为我们回乡考生办的,羞于去参加。当时,我并没有把参加高考和自己的人生命运相联系,一些事只是顺其自然而已,只是自己抓紧时间自己个人学习而已。在复习资料方面,至今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就是,锣场二队即原红阳三队的王义洪朋友把他的数学复习资料给我用。他是1976年高中毕业的。他的一个叔叔在沙市一中教书,大概在当年8月底为他弄到了沙市一中老师编的中学数学复习资料。他说他压根儿看不懂,觉得他高考根本没希望,考前一周左右在锣场小学几个考生在一起聊时,他就把他的数学复习资料硬是塞给我了。我读高中时学校因办专业实用班而中断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的教学,断断续续的时间合起来大概也就正常学习了一年左右吧。数学大概学了点代数和三角方面的基本内容,物理大概学了点力学,电学没学多少,化学学了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大概就学了烃类物质(烷、烯、炔、芳香)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所以,我采取的方法不是复习,而是自己学习读高中时中学数学、物理和化学教材中老师没有讲的内容及当时从学校同事借的初等代数中没学的内容。当时,我在学校里教初中语文及小学政治、算术等课程,我就基本上没怎么花时间去复习语文和政治。显然,即或这样,由于要学的数理化东西太多,若一点一点弄懂地学,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于是,我只是看看教材和书中的正文讲解部分,看看例题,读中学时学过的内容一翻而过,习题基本上就没时间做,遇到有些看不懂的内容,我也不能细细钻研,就只是走马观花地瞄一下,这样,到从家里出发去高考时,就基本上把数理化按手头有的教材和书都过了一遍。1977年12月6日、7日我十分平静地参加了高考岑河区撤销后,原岑河区北部的锣场、观音垱、宜阳、四场和丫角等四个公社分别改称为相应的片,如叫做锣场片、观音垱片等,它们组成一个公社,叫做观音垱公社。观音垱公社文教组组长和书记就是张永成老师。整个观音垱公社1977年高考好像就设了一个考点,在观音垱中学,离我舅舅的工作单位观音垱公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远。临近高考前,我就与我舅舅联系好,考试期间住到他老人家的寝室。他那几天刚好要作为公社派的干部驻到观音垱片一个生产队驻队考察几天,说他5日上午去生产队,届时会把寝室钥匙就放在门框上边的缝槽里,会把饭菜票放在桌子右边抽屉里,让我自己到斜对面的信用社厨房吃饭即可。记得高考前一天,即12月5日,午饭后,父亲、姐姐和姐夫他们各自像平常一样,到生产队的田里干活去了。我独自一人,斜挎个装了点日常生活简单用品和一个复习总结笔记本的黄色仿军用挎包,从锣场家中出发,徒步走到了离家东10华里左右的观音垱信用社舅舅的寝室。取下钥匙进去放下东西后,我就立即出门,不时边问着路边往考场赶,去看看具体的考场。往北走个几百米,穿过汉沙公路,沿着一条观音垱老街往东走一会儿,到了端头再往北走几步翻过一道湖堤,就看到北面百把米外的观音垱中学了。学校坐落在一个清晰可见对岸的小湖的东南边,校园里的树还没长大,看得出应该是新搬到这儿没几年。校园周边没有居民住户,很安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新盖的几栋南北并排着的平房就是教室,其中的五六个教室就被选着考场,我的考位在最南一排房子的一个教室里。如果路熟,从信用社到考场大概15分钟左右就够了。观音垱中学当时是一所完中学校,我后来在荆州师专毕业后就是被分配到该校工作了一年半,据说再后来只办初中,办得很有特色,因而曾得到教育部表扬,国家教育部的相关司的领导还到那儿视察过呢。到考场踩完点,回到信用社后,我就去吃晚饭。厨房不大,就1个师傅,去吃饭的人很少,那晚差不多就我一人。吃饭期间与食堂师傅客套地多少聊了几句。说来也巧,那个师傅姓万,竟然恰好是我叔母的亲弟弟,我也应称呼他万舅爷呢。本来我舅舅为我来住吃就跟这位食堂师傅万舅爷打过招呼,现在又知道与我还有这层联系,万舅爷待我很好,吩咐我吃完饭后回房把热水瓶拿去打点热水,晚上泡泡脚,说这样容易入睡,并鼓励我好好考。万舅爷家在观音垱西两三华里的玉壶大队(属观音垱片,前面说到的我们锣场六队在远处的几十亩田就是在那儿),他原本是当地有名的为人家办喜事酒席掌勺的局长师傅,做的饭菜确实好吃。说来我还是蛮有口福的,我后来从荆州师专毕业分配到观音垱中学教书时,万舅爷也已被请到该中学专门为老师做饭了。虽第二天是高考,但我并没有太当回事,就按从前上学时的习惯,考试前就基本上不怎么复习了,免得弄成头昏脑胀的。吃罢晚饭,去厨房打回开水,休息了会儿,简单地翻翻第二天要考的科目语文和理化的总结笔记,就泡了泡脚,准备睡觉。我当时没有手表(后来到观音垱中学工作了半年后才买了一块宝石花机械表),联系住房时就给舅舅说过闹钟的事,所以,舅舅去生产队前就给我准备好了对准了的小闹钟。給钟上好发条,定好闹钟后,我就上床睡觉了,很快就入睡了。高考第一天起床到食堂吃了早饭,就去考场了。好家伙,翻过堤,我就看到在用作考场的那几排教室外熙熙攘攘围着好多人。当我在围着的人们的目光里往考场教室走时,眼睛余光里仿佛见到有持枪的民兵守护着考场。尽管这样,我没有半点紧张。我不慌不忙地走进考场,在靠门窗一排的第三或许第四张考桌旁即我的考位上坐下,将准考证放在桌面左上角上,静静地等着监考老师检查核对、发卷子和考试铃声,这时我注意到我的那位同事坐在第二排斜前面的一个座位上。铃声一响,我就开始答卷了。我参加的一九七七年高考就这样开始了。连着考了两天,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理化,第二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政治,各科都考试两个半小时,每天两科考试间隔两个半小时。我每天每顿饭都在信用社厨房吃,每天在考场和信用社之间徒步往返两趟。考试期间基本上就不怎么复习了,只是先一天晚上翻一下次日要考的两科的总结笔记,中午就不看笔记了,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我进出考场教室和考试答题都按要求和规定做,我当过农民的身体也很好,不需要为内急中断考试去厕所,考试期间没有发生什么不寻常的情况。不过,与以前我上学时参加各次期中期末考试不同,这回每考完一科,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不知道做对了还是做错了,考后也基本上不记得考了些什么。数学只记得有道三角推导题,我整了好一会,好像是整出来了,数学参考题我也是整了整的。语文我差不多就记得作文的事,题目是学雷锋的故事,我当时认为是写个相关的故事,就临时凭空编了个自己学雷锋的故事写出来作答,喔,对了,好像古文翻译我还能做一做,我这样的人参加活动不多经事不多,写作乏源,但语文基本功如语法文字等还是不错的,政治考题好像是一些叙述政论题,有点每题都要以长篇大论来作答似的,理化是完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在那几天的整个活动范围内,我就只认识刚认识的万舅爷,只有在吃三顿饭和晚上打水的时候有机会与他讲话,没有机会当然也不需要机会与人交流我的考试情况。就这样,两天的一九七七年高考,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地参加完了,没有兴奋,没有激动,没有懊恼后悔,也没有痛苦失望。1977年12月7日考完后,我离开考场,一身轻松地走回到观音垱公社信用社我舅舅的寝室,收拾好黄色仿军用挎包,斜挎着,走出寝室,锁好门,把钥匙放回门框上边的缝槽里,迈步回到了我在锣场的家。接着,我就恢复了高考前的工作状态。对于家里人、学校同事和队里同乡关于考试情况的关心询问,我说自己说不上考得怎样,应该是没戏,不做指望。我在一九七七年高考扩大招生中被录取翻过年,到了1978年春的某一天,我们锣场片负责招生工作的张老师通知我去高考体检,也就是说,我的高考成绩过了初选分数线即过了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当时,观音垱公社文教组应该张榜公布了初选上的名单(太远,也不顺路,没去看),但也许没有,因为上线人数太少,全公社至少300多位考生,仅3人上线,两个女生,一个男生,其中一个女生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据说后来被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录取,另一位是位初中毕业生,当时在离观音垱南数华里的江陵县畜牧良种场的中学教初中语文,报考的是文科。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各地区行政公署提出的初选人数之和应为各高校在所在省招生人数总和的两倍或稍多(我个人觉得,当时初选人数为什么规定这么多,这说明高考录取在政策规定上还是为某些情况留了余地的,或者,用上海这边的话来说就是,还是有些猫腻的,当然,即或果真如此,那也是瑕不掩玉,不必计较)。湖北省1977年高考理科考生的初选分数线即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165分,仅恩施、宜昌和郧阳三个地处山区的地区稍低。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各科满分均为100分,如此来看,湖北省1977年高考招生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各科均分不足42分,是低得不能再低了。究竟我考了多少分,现在我仍然不知道(当然,工作单位保管着的我的档案中应该有)。不过,1977年高考试题的范围和难度也就与我上中学时实际所学差不多,所以,我想,我的考分应该不会只是刚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但我心里明白,我的考分不会高。虽然当时同事、熟人和家里人都为我高兴,但我对我初选上的事反应平淡,并不是太高兴,因为我心里清楚,我填的志愿都是好学校,基本上不会被录取。出乎我的预料,大概在三月中下旬吧,我收到了江陵县师范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学校的全称是:华中师范学院荆州分院江陵高师班。哈哈,被我的初中数学老师言中了。2017年我才注意到,我应该是在1977年高校招生考试中被扩招录取的。最近,我查到了相关的报道,以这些报道或记载以及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可以推知这一点。湖北日报1978年4月4日第三版,在题为“我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全部结束全省扩大招生五千七百多人”的报道文章倒数第二段尾部提到:“全省各地、市的农、医、师范分院也都积极扩大招生,增加名额,有的增办了高师班,培养急需的中学师资。”。江陵县教育局以寇正甲先生为组长的有关编写组于1984年11月编写出版的《江陵县教育志(1877---1981)》一书,在第156页有段如下记载江陵高师班的文字:“1978年江陵县师范学校经上级指定,附设物理科高师班,学生31人,由全国高等考试统一招生录取。该班设有数学、物理、英语、政治等课程,专职教师只有2人。这是江陵县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所办的高等教育。后来由于各县师范附设高师班困难很多,于是荆州行政公署于1979年1月5日发出通知,将各县师范附设的物理高师班都转入荆州师范专科学校,其学生的档案、党团组织关系、户口、粮油关系及公费医疗关系一并转入该校。”根据有关资料介绍,1977年全国57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共录取27万多人,录取率为4.8%,湖北省共约207000多考生,共录取18000多人,录取率约为9%。据《江陵县教育志(1877---1981)》第330页记载,1977年高考全国各本专院校录取江陵县考生193人。看来,农村高考的录取率应该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录取率。收到了这份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我将成为一名大学生,将成为一名公办老师,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这是当时我们那里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好事。同事、熟人和家里人都为我高兴,也为我自豪。这么大个公社,那么多人参加考试,就考取了3个人呀。然而,我并没有因之高兴。过了几天,锣场片管招生的那位张老师找到我,告诉我,张校长(就是公社文教组长张永成老师)说,为应对1978年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观音垱中学将开办高考文科、理科复习班,我可以到观音垱中学复习班复习,学杂费全免,还可适当给我点生活补助费,让我考虑考虑。根据我的家庭情况,我考虑了几天,我决定,我还是去江陵高师班报到吧。我脑子里回想起了坮上一位远房嫂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样,我就准备去上学了。这毕竟是好事。上学前,请锣场中学的老师们到家里吃了顿饭,算是谢师宴吧。一个叔伯哥哥虽只读过小学,很聪明,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许多技术,如会木工活等,虽是春耕农忙季节,但他硬是挤出时间,为我做了个上学的很实用很合适的木箱子,漆得好好的。在报到的当日,亲戚们都来家里送行。江陵县师范学校在荆州古城南门外约三华里处。记得报到那日天下着蒙蒙细雨,姐夫和大舅表哥各自骑着自行车,一人带着我,一人替我托着那个箱子,沿着汉沙公路,一路西行,把我送到离家西30多华里的荆州古城边的学校报到上学了。高考招生的录取办法应该仅凭考分录取自到江陵县师范学校报到后,我就离开生我养我19年的家和锣场,出来独立生活了。在江陵县师范学校和荆州师专的三年里,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1981年元月毕业时,我被分配到离家东约10华里的观音垱中学。现在回头看来,如果当时不是恢复高考,我可能就是一辈子在锣场小学埋头踏实教书了,并且,根据我的一些高中同学的现在状态,我还可能在锣场小学转为正式的国家公办老师呢,当然,也可能从大队学校回到小队务农,那样的话,我说不定也可能成为管理大队或村的干部呢。报到前回到锣场家中时,见到我的父亲正重病躺在家里。一年后,一直把我当心肝宝贝一直担心把我抚不大一直放心不下我一直多病的勤劳踏实不懈努力为着生计忙碌的约67岁的父亲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姐弟俩。再过半年,我被调到了离家东南30多华里的我的高中母校岑河中学,舅舅还因此买了个脸盆和毛巾等为我送行。1985年9月我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生班学习两年。在青海师大物理系工作四年后,以量子场论的高分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1994年,在攻博期间获得了很多高等级研究生奖学金和荣誉后,进入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7月,被引进上海交大应用物理系工作至今,其间,曾获韩国教育部BK21计划资助在Yonsei(延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本可在那儿工作N年,可全家过去,但我考虑诸多因素,觉得自己的生活应该在国内,实际干了两年就回国了。2000年底,学校按计划分配给物理系1个教授名额,最终系里又另争取了个名额,我和一位将于次年退休的老教师一起获得教授资格。自那时起,我受聘教授至今。显然,1977年恢复高考,倏地一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正是1977年恢复高考,我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正是1977年恢复高考,在我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我要读书的种子;正是1977年恢复高考,唤起了我对高尚纯洁美好的追求向往;当然,正是1977年恢复高考,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独立把握自己人生命运的希望和途径!因此,我才能不弃不馁,持续踏实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坚持不懈地在求学路上走到了现在,成为已沦为名利场的高校中一个不管名利、与世无争、身心洁净、恪尽职守和有血性的普通教授。感谢1977年高考!2018年2月13日 于上海来源:新三届
青海新闻网讯 “一带一路”实施五年以来,我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教育潮流。以服务“一带一路”为根本,以让中国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为目标,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繁荣向上,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增强了青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交流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稳步推进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培养积极助力留学生教育,提升来青留学质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积极推进,青海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也得到快速发展。在合作共赢、互助互学的基础上,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中国传统,以留学生交流为主要方式,有序与沿线国家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五年来,我省3所高校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努力改善来青留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2018年,我省制定并印发了《青海省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广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来我省学习,互学互鉴。2017年,教育部与青海省政府签署了“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通过省部共建方式,加大了对我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工作倾斜和支持。来青留学生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增加,在学历层次、生源质量、专业学科分布等方面也更趋向合理。设立的“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不仅为沿线国家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而且还弘扬中国文化,展示了青海特色、时代精神和青海形象。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并重。截至目前,省内高校通过“支持地方政府奖学金项目”、“丝路奖学金-省部合作项目”及“高校研究生项目”等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招收来自南亚、中亚和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来青留学生80多人,包括攻读作物育种博士学位,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等硕士学位人才。稳步推进与土库曼斯坦教育合作2016年9月28日上午,土库曼斯坦大学生足球队与青海省大学生联队进行了热身赛,下午和青海民族大学足球队进行了正式比赛。比赛中,土库曼斯坦大学生足球队的球员展现出了细腻的脚法、默契的配合、缜密的队形部署,给对手造成很大压力;青海民族大学足球队凭借主场之利,在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中,发扬顽强奋战的拼搏精神,发挥出了自己的技战术特点,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友谊。最终,双方以2:2握手言和。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齐娜尔·鲁斯捷莫娃说,运动是友谊的大使,也是友好合作的开始。希望通过这个共同举办的友谊比赛,中土两国的年轻人能建立起更加密切、更加常态化的交流关系。2015年,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省内高校赴土库曼斯坦、土耳其进行教育访问,在促进相互交流的同时,就教育领域交流合作达成初步意见。2016年,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教育部副部长一行到我省访问,期间举办了“青海——土库曼斯坦大学生足球友谊赛”;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在青海民族大学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导下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的合作”的主题演讲;土库曼斯坦教育部与省教育厅签署了《教育合作备忘录》,双方确定在互派留学生、举办青少年夏令营、开展教育部门和高校互访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交流。目前已有10多名土库曼斯坦学生在我省高校攻读本科学历,我方10名学生在土库曼斯坦高校攻读土库曼语和俄语本科专业,为“一带一路”储备国际语言人才。着力加强沿线国家国际性交流交往2017年4月,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参赞孙浩、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等一行5人来我省访问,并在青海大学作了题为《印度尼西亚、东盟与中国: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主题演讲。此次访问也开启了我省与东南亚地区国家教育交流合作的新领域。2017年7月,青海大学选派专家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合作论坛,7个国家45个科教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围绕“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联盟的深化合作事宜展开共同讨论。2018年6月,斯里兰卡西北省省长卡拉猜裴乃·罗杰斯瓦伦在参加“2018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期间,拜会青海省教育厅,就教育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换意见,为促进下一步的教育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广泛开展沿线国家教育领域合作高校联盟,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一带一路”实施以来,省内高校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拓展与国外高校的合作联盟建设,发挥联盟优势,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教育科研合作。青海师范大学于2017年10月参加了由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和四川大学等共同举办的2017喜马拉雅大学联盟年会,并签署喜马拉雅大学联盟章程,成为喜马拉雅大学联盟的正式成员,为进一步拓宽与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青海民族大学积极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和博克拉大学沟通协商,就双方合作互派教师执教、学生交换学习等事宜达成初步共识。随着我省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层次交流,有力推动省属高校与国外高校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有效促进省内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科研合作,实现双方共同发展。长期以来,青海大学与以色列相关农业组织通过农业培训项目和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方式进行交流,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中国—以色列农业培训项目,青海大学农科院蔬菜、土肥以及管理专业的20余人先后赴以色列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管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和蔬菜生产相关技术。邀请以色列专家来我省高校访问,并针对甜椒、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种植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和培训指导。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支持下,以色列组织设施农业专家和蔬菜植保专家来我省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并针对蔬菜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举办“设施蔬菜植物保护技术”培训班,受益面扩展到蔬菜生产县农业技术人员近70多人。青海大学培育的杂交油菜与蒙古国东方省和相关集团开展合作,已经在蒙古国推广种植30万亩,并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开始试种。青海大学培育的蚕豆因其品质好,已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加快推进海外教育文化基地发展2016年,以服务“一带一路”为目标,吸引、汇聚国内外智力资源,在青海师范大学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开展多学科合作,立足青海,面向亚洲和全球,致力于建设研究性、创新型、开放型研究院,力争成为具有一流水准和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及重要智库和思想库。2015年,我省在青海民族大学成立了“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于2017年申报设立了《基于RCA视角下青海—土库曼斯坦经贸互补性研究》等3项研究课题。并于2017年4月举办“首届土库曼斯坦国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40余名中外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究中心以专门人物研究为主线,开展了土库曼斯坦诗人马赫图姆库里作品研究,各项工作取得了多方面进展。同时,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12月青海民族大学设立“华文教育基地”,计划面向中亚、西亚和环喜马拉雅国家招收华侨华裔子弟来青学习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交流是与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主要方式,我省将一如既往,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加强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积极行动、加强磋商,探索新模式、追求高质量,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突出青海特色,共创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