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最近几年,考研与读研,不但对于在校大学生是热点话题,是毕业之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且,即便对于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上班族而言,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前者而言,本科毕业,是否顺势接下来读研,自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对于后者,则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要不要辞职考研,回炉再造的问题。因为以本科毕业后开始工作,很多人发现,在工作中并不很顺溜,学历和知识、能力似乎都不够,还有进一步读研深造的必要。实际上,这几年,不但在校大学生参与考研的越来越多,而且,不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回炉再造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这正是考研大军迅速膨胀,人数不断创新高的主要原因。参加2019年考研的人数已经创纪录地达到了290万人,不出意外的话,2020年考研大军人数会超过300万。那么,考研与不考研,到底有哪些差异呢?在当前的形势下,从总体来看,它们之间确实会有不少差异。考研,备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很难得的磨砺经历。考研不像高考,往往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无论是信息搜集,资料使用,以及最重要的备考,都往往是个人比较独立地完成。考研备考的过程,就能看出个体之间的很大差异,这不但涉及对考研及读研本身的认知,也包含学习习惯的检验,学习能力的检验,特别是对于自律的检验。有些考研学子能比较迅速地搞清楚,考研需要做些什么,如何才能一步步做好,并真正地一步步去执行自己的计划,比较高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一点点地积累实力,直到最后。这样的考生,无疑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良多。有些考研学子,刚开始备考,可能动力不太足,认知不太清晰,备考做得不太好,但能逐步地调整自己,逐渐走上正轨,逐渐提高效率。这样的考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多方面的进步,使得自己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获得有效提升。这样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对于真正的考研学子而言,考研是一个很好的磨砺过程,难得的一次磨砺自己的机会。但如果不考研,就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考研的经历,其实是一份宝贵的经历,当然,也可以获得成功的希望,只要你愿意付出,愿意努力,愿意坚持。“梅花香自苦寒来”,能经历考研的磨砺,并且获得成功,是人生一次有价值的体验,一次克服心魔、战胜自我的经历,而读研,则是可以获得质变的很有价值的提升。愿所有考研学子,都能坚定自己的考研梦,能坚持自己的考研路,你的努力和坚持,终将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在考研中,很多人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跨专业,也就是大家经常简称的“跨考”,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虽然找不到统计数据作为佐证,但作为一名经历过两次考研的人,小编在考研期间,遇到了很多跨考的学子。后面读研,发现班上除了保研的同学大多数是本专业,而考研进来的,跨考的几乎占了一半。那么,跨专业考研难度如何?该如何选择跨考的学校和专业?通常来说,跨考相对于本专业考研,难度会大一些,因为没有专业课基础,也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学科思维。跨考有“大跨考”和“小跨考”之分。所谓大跨考,就是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之间跨考,比如工科跨考经济类,理科跨考管理类,农学跨考医学类等。而小跨考就是同一个门类学科之间的不同专业之间跨开,比如同属工科的材料专业跨考车辆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总体而言,跨考往往是冷门往热门跨,就业较难的专业往好就业的专业跨(当然也有少数人跨考是兴趣需要或者个人规划需要)。一般来说,大跨考难度会大一些,小跨考相对容易一点。根据考研的规律,考研的难度大小,一要看学校层次,二要看目标学校的专业实力,三要看专业冷热情况。学校层次越高,学科实力越强,专业越热门,考研难度自然越大,因为竞争越大。按照这个思路来看,本来跨考的难度就相对较大,所以在跨考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应适当回避那些学科实力很强,专业很热门的名校。要么选择报考学校层次不太高的热门专业,要么选择名校的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这样,考研难度才会有所下降,不至于因为难度太大而成功率太低。毕竟,胜算太低的考研,甚至白白充当“炮灰”的考研,并不是理性的选择。对于跨考,你怎么看呢?你跨考了吗?怎么选择专业的呢?说说你的故事。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考研:2019年初试成绩即将公布,考生心里很慌,最好可以这样做2019年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公布,很多考生都没准备好。虽然之前早就知道成绩公布的时间,但即将事到临头,依然觉得没有从心理上准备好,感觉慌张、焦虑、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小编是考研过来人,对于这种感觉很不陌生,很能体会此时考研学子们等待成绩时的心情。当年小编考研了两次。第一次因为对考研认识不够,比较盲目自信,也没太大压力,在成绩公布之前,倒是很盼望着赶快出成绩。第二次考研,则压力较大,在成绩公布之前的几天,晚上就有点睡不着觉了。说不担忧,那是假的;说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当时对公布成绩又担心、又期盼。后来,临到公布成绩前的几个小时,坐立不安。当时也就是不断深呼吸几次,等一会,又深呼吸几次,想做点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也很难。还是一边默默静等,一边心里默默地宽慰自己:没事,一定好成绩的;一旦因为心里怀疑会不会分数很低,而忐忑不安,就想: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查了成绩,分数比预期的还高一点,顿时轻松多了。很多考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估计和小编当时差不多。别想太多,可以像小编那样,做几次深呼吸,心里默默宽慰一下自己,反正最多不过是“伸头、缩头都一刀”嘛,放松心情,说不定就会有惊喜。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这里有一个考研人的小故事,所有打算考研的人都该看看。我考研那会儿,遇到一个研友,是一个初中教师,就是边工作边考研的。当时认识的时候,他已经考研两次了,次次失利,还在继续考,但都考得不太好。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师,他的工作压力并不大,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就想通过考研走出那片他自己觉得比较窒息的天地。但他似乎对考研的认知比较浅,以为只要努力就行,两次不行,多考几次就能成功,所以从一开始就是打算边工作边考,而且报考的是一所985热门专业,目标不低。最初,他给自己定下了三年考研成功的目标,但是三年后并没有成功,后面继续考,也不想更改目标。把大量时间用在考研上,工作自然做得不太好,据说考核年年垫底,没少挨校领导批评。最终,他陷入了困境中。因为考研,他之前的工作状态不好,时间长了,让他在那所中学有点待不下去了,但考研又很没把握,几次没考上,就失去了考研的好时机。一方面,他刚开始考研那会儿,考研还远没这两年这么热,难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那会儿年龄也相对较小,学习能力较强,考研读研年龄也不是问题,但几年下来,年龄就大了。还考吗?不考不甘心;继续考那所985?把握太小;继续考但降低目标报考一所普通院校?年龄大了又花了那么多年,即便成功,结果考个普通学校,价值在哪里?更不甘心。其实,这一切来源于两点:1、对考研决心不够,不能破釜沉舟;2、对考研难度认知不足。就因为考研的决心不够,所以他觉得边工作边考没问题,以为可以两手抓,其实很难;就因为他对考研难度的认知不够,所以他可能觉得边工作边考也可以考上,而且目标不低。考研,为什么有些人能很快考上,有些人经历多次,依然很难成功呢?如果你是有心人,而你身边又有亲戚或者朋友是考研成功者,尤其是考上的学校还不错的话,你可以问问他们考研为什么能成功,十之八九你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因为下了大决心。我自己对此感受非常明显,我觉得自己能考研成功,除了形而下的学习方法之类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是形而上的“决心”——大决心!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对于当前打算考研的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考研本来就难度不小,这两年更难,可以预计,2021年难度依然会很大,对于多数考生而言,要考上,必须全力以赴。如何才能全力以赴?必须下大决心!如果你要考研,请你下大决心!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普通一本类大学,里面具备较强实力的其实挺多的。毕竟当年的211工程评选,一方面是优选,一方面是照顾。优选好大学,那些985大学自然入列,还有部分强势的专业性院校,比如财经类的两财一贸,电子信息类的西安电子科大、北京邮电大学等,理工类的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师范类的华中师大、华南师大、陕西师大等也当然入列;照顾性大学,则是行业及地域原因给予政策性照顾,比如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等,也入选了。211的名额是有限的,最终也仅仅112所,这还包括其中的39所985。僧多粥少,自然“遗珠”胜多。从发展传承的角度来说,有两所当年影响力很大、实力很强的专业性大学落选211,甚是可惜,那就是财经行业的东北财经大学和政法领域的西南政法大学。这两所大学,在各自的领域里面,一度光满四射。特别是西南政法大学,被誉为政法界的黄甫军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光芒四射,影响力之大,据说当时的高考录取线与国内一流的北大清华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相差不远,甚至有人为了读西南政法大学,而放弃了这些一流名校。这样的两所大学,当然有资格进入211行列,只是名额有限,遗憾落选而已,这样的一本大学,当然很值得推荐。当然,除此之外,其他领域的大学,也有很多虽然实力很强,但也没有进入211行列的一本大学。比如理工类的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综合性的河南大学、江苏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青岛大学等。按照大学排名来看,以下22所大学一本大学,都排名在内地大学百强的行列,虽然都不是211,但实力都是很不错的,也都有自己较强的优势领域和学科,这些大学,也是值得推荐的。对于考生来说,如果打算选择这些较强的一本来大学,建议重点考虑专业、地域,再考虑学校,这样可以比较容易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院校。你觉得这些大学如何?你知道还有哪些大学虽然不是211,实力也很强吗?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保险硕士与金融硕士谁更值得报考?哪个更热门难度更大?保险硕士和金融硕士都属于专业硕士,前者与保险学挂钩,后者与金融学挂钩,虽然都属于“金融”的范畴,但实际只是相近专业。从专业冷热情况来看,金融学要更加热门。而且,从二者的关系来看,金融学具有综合性,勉强算是囊括了保险这一块。目前,全国只有西南财经大学拥有一个专业的二级保险学院,其他大学,一般都是在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甚至管理学院之类的二级学院开设保险专业,并没有独立的保险学院。而全国拥有二级金融类专业学院的大学则并不少,主要集中在财经类专业院校,比如上财、西财等,以及综合性的经济类强校里,比如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等。因而,从学科发展情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金融学的发展情况要强于保险学。正因如此,通常来说,考研难度通常是金融硕士更大,保险硕士要相对好考一点;题主说到的末流985的保险硕士考研难度大致与普通211相当,或许,后者还要稍微难一点。而从就业角度看,金融硕士不但可以进入银行、券商、基金、资产评估及管理机构,也可以进入保险行业,但保险硕士要进入非保险类金融机构,似乎有一定难度。所以,考取金融硕士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就业面更宽一些。小编认识一些学保险专业的朋友,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他们毕业时,就业选择进入保险行业的并不多,更多的进入了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其他行业。总结一下,保险硕士与金融硕士相比较,金融学科的发展更好,专业更热门,金融硕士就业的面更宽,个人认为,金融硕士更值得报考,当然,考研难度会更大一点。如果在这两个专业中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保研和考研,是在内地大学读研的两大通常途径。一般来说,保研优先,因为保研需要的是大学前三年的持续努力,但过程并不困难,只要拿到本校的保研名额,保研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还有机会通过保研进入比本科学校好很多的大学读研。年年都有不少双非院校的学生通过保研进入985高校,甚至少数人能进入北大清华及“华五人”这样的顶尖名校。比如,2020年,北大共接收保研生1935名,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虽然保研生大部分来自985、211院校,但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来自双非院校,比如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其中,大连医科大学获得了15个保研北大的名额,超过很多985、211高校。这些获得保研北大成功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双非院校的那些保研生,他们一定比考研北大成功的学生优秀吗?其实并不是的。不能否认,很多保研生,尤其是来自985的那些保研生,整体确实很优秀,但除了985,还有很多普通院校具有保研资格,虽然整体保研率不高。当然,对于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而言,因为学校整体保研率较低(很多学校都不到5%),要走通保研的路子,竞争也不小;更重要的是,因为学校整体实力及学科实力的原因,即便是拿到了本校的保研名额,往往也比较受“歧视”,要保研成功名校往往很难。其实,名校接受保研生,不但会“歧视”普通大学,连那些相应的学科实力不强的211甚至985大学都会“歧视”,简单说,就是直接明确不接受某些学校某些专业的保研生。比如,我本科母校是一所实力不错的财经211大学,财经类专业自然不错,年年都有几十名学生能保研进入北大清华的财经类专业,但法学类专业则实力相对较差,北大、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原“五院四系”的名校就根本不接受母校的法学类保研生。所以,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放弃保研资格而自己走考研的路子,往往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放弃保研而走考研的路子,其中不少人确实通过考研进入了北大、武大等名校,实现了保研之路无法达成的目标,他们的自信、勇气和拼搏精神,让人敬重。他们当然是优秀的,甚至,比很多保研生更优秀。其实,年年都有不少本来可以保研的学生,放弃了保研资格而考研,就为了进入更好的大学,获更好的结果。能放弃保研而走考研之路的,往往都是很自信而且很优秀的学生,他们通常比身边保研成功的同学更优秀!你以为保研生就一定就是最优秀的吗?其实,某些考研生更优秀!你觉得呢?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在考研中,哪一科会是最难的?对于多数专业而言,考研初试都是考3+1的模式,也就是政治、英语、数学,再加上一门专业课。比如考研理工科专业,一般是政治、英语、数学一或二,再加上专业课;考研经济类,一般是政治、英语、数学三,再加上专业课。由于政治、英语、数学都是统一出题,每年难度虽然有变化,但基本保持稳定,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会有不同的感受。通常而言,理工科学生往往英语会相对较差,往往感觉英语最难。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大多数是学硕,考英语一,难度本来也比较大,所以往往更难考好。所以,理工科专业的国家线中的英语单科线,一般都不高,甚至不到40分。比如,2018年学术型硕士的英语一国家线,理学是38分,工学是34分,就这分数,有些理工科学子还过不了线。而人文社科类学子通常英语基础较好,但很多人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会觉得数学是最难的科目。比如考经管类专业,一般是考数学三,其实数三相对于数一,已经是比较简单的了,但每年依然有不少考生考不好。由于经管类专业往往国家线和复试线都较高,很多学校复试线都在350分以上,甚至某些学校达到400+,所以往往要求数学要考高分,才有希望考研成功。对于人文社科类学子而言,如果报考的专业需要考数学,最难的是必须尽量考高分。因为专业课往往由报考学校自己出题,对于多数院校而言,出题一般不会很难,某些学校专业课甚至会明显比较简单;但名校专业课往往会比较难,特别是北大清华及华东五校这样的顶尖名校,往往专业课最难,阅卷也往往比较严格,这使得很多即便备考比较充分的人,也很难考好。比如,小编是金融本科出身,当年考研top2学校金融专业,当时自我感觉专业课已经复习得很好了,但考场上还是感觉比较难,最终也考得不太好。我就感觉就是,专业课试卷是所有科目中最难的。当然,以上只是泛泛而论,不同的人,有不同情况,感觉最难的科目会有差异;报考不同专业和学校,也会有差异。但以过来人的经验看,对于多数人而言,要考研成功,需要做到,英语至少不算差,数学则往往需要考高分,专业课学校不同,难度差异较大,但也需要相对高分才行。你考研了吗?你觉得哪一科最难?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当12月23日17:00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后,意味着2019年的考研初试结束了。可能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于考完后,都有各种规划和设想,特别是在备考后期,感觉身心特别疲惫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畅想,考完之后,要如何去疯玩,如何补偿自己,也会想象自己那时候会多么放松,多么惬意,那时候的日子多么美好。然而,在真正等到初试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以至于接下来的几天,很多考研人的心情却并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美好,而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粗略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郁闷型郁闷型的考研人比较多,主要因为考试没太考好而郁闷。一位考研人说:考完后,我很郁闷,一直在想,今年政治大题有几个大题就是肖秀荣模拟试卷的原题,但是我当时因为忙于复习专业课,没有用心去背得滚瓜烂熟,结果答得不好。二、后悔型因为感觉自己备考努力不够,或者没有抓住复习重点而后悔。一位考研人说:没想到今年的考研数学真的比较简单,但是我做题不多,不熟练,结果有一个大题没有时间写,真后悔没有在平时多下功夫多刷题。三、失落型考完之后,有些教研人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感觉很失落,因为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孜孜不倦地准备的考试,一下子就过去了,心理感觉空落落的。四、迷茫型有些考研人虽然也在备考,但因为不够认真,考试很不理想,甚至有些人中途就弃考了。现在考试结束了,自知考研基本没有希望,下一步,是该再次考研还是直接就业?不知道。感觉很迷茫。当然,也会有很多考得不错的同学,考完之后,很高兴、很放松的。但也不能否认,以上四种心情的同学很多,而且很多人往往是几种心情兼而有之,真正的五味杂陈,一言难尽。那么,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考研失利,甚至考研第二次,冲击目标院校依然失利,这样的同学,每年都不少,遇到这种情况,确实很闹心,要不要再考的纠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里有一个坚持考研北大的故事。去年4、5月,我在校外偶然认识了一个考研的学子,是个男生,考经济类专业,当时已经是第3次考研了,没能进复试。去年北大经济类专业的校线是380分,他考了378,连基本线都没过,郁闷吗?那是肯定的。他考研的3年,堪称“血泪史”。为了考研成功,他在大三时就早早准备,拼命努力了一年,第1次考得很不错,超过北大复试线10分,但因为复试太过紧张了,发挥不佳,加上考研北大又能进入复试的,就没有庸手,最终复试中被淘汰出局。这种情况,他自然会坚持二战。再次努力了接近一年,自我感觉准备挺好,但有可能是“一鼓作气,再鼓而衰”吧,第2次本来感觉不错,结果考得很不好,距离复试线差了20多分,他自己都感觉很不可思议。两次失利,依然痴心不改,继续坚持,也就是去年考的第3次,结果还差校线2分,院校就更不用提了。当时遇到他,他很沮丧,内心非常想继续考,但又不知道该不该还坚持。我问他为何不调剂,以他的分数,第1年就可以调剂一个还不错的211学校,比如B区的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如果不计较地域的话,调剂到兰州大学这样的985都是完全有机会的。他回答,压根没考虑过调剂,心仪的就是北大,北大就是他唯一的目标院校;何况,除了第1次考研有相对较好的调剂机会,后面两次,因为考研大热,虽然也可以调剂,但已经很难调剂到相对还不错的学校了,能调剂的学校他无法接受。我就没话可说了,只是告诉他,那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继续坚持就行了,当然,一定要全面彻底地总结经验及教训,特别是,不但要总结,而且要总结正确的经验及教训。说了这位考生的考研故事,我相信,那些考研失利,甚至一再失利的考生,纠结于要不要继续坚持的考生,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具体说来就是,如果对于自己心仪的学校从不想放弃,也愿意为之继续奋斗,我觉得,考研失利两次也不是多大个事儿,就该放手再博,人生难得几回搏,现在年轻就该搏,当然,需要自己好好捋一下,总结失利原因,并在接下来的备考中走出一条更正确也更有效率的路子。如果内心“还想考”,但其实自己内心都对于是否需要坚持犹豫不决,对于自己的目标学校并不是那么矢志不渝,那么,能i走调剂的路子就走调剂的路子吧,当然,调剂的学校一般都不会很好,比较大的可能是调剂到普通本科院校或者地域较偏的照顾性211大学,比如新疆大学、宁夏大学之类。文章的最后,说一下上面谈到的那位坚持考北大的考生的情况。今年是他第4次冲击北大,2月份已经知道了初试成绩,考得很好,400+,而北大今年的经济类校线是360,按照这个分数,他能以超出院校较多的分数进入复试,并很有希望被录取。祝福他,同时,也祝福还想坚持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