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天杰最近三个月跨境电商火爆异常!这种火爆的背后,其实充满了痛苦与无奈。对不少企业而言,产品跨境了,但品牌还在境内。商品能出去,品牌出不去,即便到了2021年,依然是老大难问题,是中国制造最痛的地方。当然,再难做的生意,也有做成的案例。比如亚马逊当红品牌,做充电宝蹿红的安克创新。妻子“逼出”的土豪公司 发钱到手软!年终奖发1亿现金,应届生3年收入可达100万!印象中这么壕的中国公司,要不是做直销的,要不就是干煤矿的,卖充电宝和数据线的竟然也能这么壕,真是让人惊掉下巴。壕,有壕的道理。安克创始人,前谷歌工程师阳萌创业时,就抱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初衷:自创业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去卖便宜货。把好产品卖贵,让贵有贵的道理,这是一等一的顶层思维和战略设计。在某东上,输入充电宝,知名品牌不要太多,倍思、品胜、绿联、羽博、海陆通和罗马仕……对了,还有万物皆可小米的米家生态链。有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些人明知山有虎,选择在另一个山头当大王。安科创新的创始人阳萌就是这么想的,眼看国内充电宝市场杀得血肉模糊,掉头主攻海外市场才是聪明之选。阳萌的海外之选,不是自己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妻子“逼出来”的。据公开资料,阳萌选择在美国做充电宝源于“帮助妻子卖笔记本电池”的经历。不在美国生活,你绝对想象不到美国人的苦。2011年,美国品牌笔记本电池价格高达100美元,而同一时间,网上的低价替代品只要20美元。80美元的利差,我的天,中间商赚差价的时候到了。看到利润如此丰厚,阳萌第一时间想到,利用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优秀产品,降维满足美国人的需求。阳萌敏锐的发现了,国内代理商做了远高于业界平均的好电池,发现亚马逊上即使卖50美元也有很多人愿意买,这段经历也成就了Anker最早的一款拳头产品。国内现在流行好货不贵,安科创新在美国的理念是,好货可以贵,应该贵。从创业到拳头产品的推出只能算企业入门,公司真正上轨道,必须得有爆款。阳萌在和国内工厂接洽之后发现,中国工厂的工艺水平很高,采取模仿加自研的方式,是最能做出爆款的方式。2014年,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口红充电宝,就是安科创新这么做出来的第一个爆款产品。口红充电宝主打女性用户,看似小众的产品形态,很快就卖到了100万件,随后更连续三年在亚马逊上连续畅销。安克创新选择了海外市场,和早期小米一样,擅长口碑积累和社交传播,做了大量国际化前期准备工作,雇佣境外人才,从产品设计到营销都十分接地气。针对手机数据线不耐用的痛点,安克2017年将一款新品寄给博主测评,视频里博主用卡车、杠铃、引体向上等方式测试坚韧度,这款产品后来因此得名:拉~车~线。研发人员测试了上百种材料,最后从防弹衣上找到了一种纤维,它的抗拉抗弯折能力非常强,最后用在充电线上,产品能经受上万次弯折,性能全面领先于竞争对手。安克质量过硬的产品成功在亚马逊上立足,获得一片好评。随后一步步,从充电类产品拓展到智能家居,包括无线耳机、扫地机器人、蓝牙音响、摄像头和智能投影仪等等。质量过硬、价格贵但不过分,安科创新就这样成了海外知名品牌,和大疆齐名。市场研究公司Kantar发布的2020年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显示,Anker排名第11,排在第一到第十的都是全球化超级大品牌,比如华为、字节、小米、一加和青岛啤酒等等。不是卖充电宝的是卖高端产品和高端充电宝的仔细梳理安克的产品升级路径,会发现这是一家市场感觉敏锐的公司。为什么这么说?阳萌早年在美国卖笔记本电池是2011年,距今已经过去10年,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迅速被“淘汰”出个人电子消费市场。手机、智能家电走上前台,传统PC厂商也逐渐没落,想要生存,拓展品类是唯一选择。更重要的是,手机也变得越来越同质化。曾经的大厂联盟“中、华、酷、联”只有华为成功晋级,小米、OV、一加成功上位,随后又陷入了拼性能、比屏幕、不服跑个分的无限死循环里,缺少真正的创新。(2020年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排名来源:研究机构Omdia)安克的基本盘,是一切电子产品的充电需求。因为几乎所有消费电子产品,都被电池能量密度这个技术难题困住了。如果你是一位苹果MacBook资深玩家,拆开过笔记本底部后盖,会发现硕大的空间里,除了挤在一块儿的CPU、内存和硬盘,大部分空间都被排列整齐的数块巨大电池所占据。(MacBook Air 背部拆解 图片来自于网络)手机厂也是如此,目前小米、OV、一加等厂商主流解决方案是双电芯,相当于在有限的空间里缩小其他元器件的尺寸大小,尽量增加电池容量,缺点是会增加手机厚度。充电宝成了长期用手机、玩手机人士必备的一个选项,看似不起眼,却成了安克必不可少的基本盘。正是如此,安克才得以继续在消费电子细分领域挖掘。从移动电源、充电器和充电线这些产品,拓展到了声学产品和当下最火爆的智能家居领域。安克顺着“拉车线”的思路,研发出了一次充电可以续航365天的无线摄像头、可乐罐大小的投影仪,既风骚又实用。往回看100年,工业产品的发展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永远站在浪潮之巅,我们所熟知的made in Germany、made in Japan,到2021年的今天基本都已经逐渐“祛魅”。即是强如德国西门子、日本索尼,它们也不是天生带有王者光环,在制造消费领域大杀四方的,也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不过很少被提及而已。我们不必美化这些品牌,更不应该贬低自家产品。安克从创立之初就定位高端、高品质,并且把这个策略长期坚持了下去,主打海外市场,采用深圳供应链和亚马逊销售渠道,成功跻身中国一流出海品牌。它没有选择像小米一样,一头扎进手机市场红海,用性价比占领消费者心智,而是在“浅滩”的数据线、充电宝、投影仪、扫地机器人等一个又一个风口,不断试做并且也坚持研发,做出一系列产品微创新,获得用户的好评与认可。这绝对是未来中国品牌出海的一条可复制道路。从0到1,阳萌选择了电池和充电产品,从1到100,安克继承了一以贯之的创业精神,将模式复制到后续的各类硬件产品中去,最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相比之下,安克也不会有小米雷军“反复冲击高端化受阻”的憋屈感受。雷军在最新的一次和许知远的对话里说: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老做大众产品,人家就给你贴了一个标签。雷总只说了前半句,小米早年的标签只有一个,就是性价比。在当时的市场环境里这等同于“低价低质”的代名词,绝大部分消费者不认为手机市场便宜有好货。小米新推出的高折叠手机MIX FOLD系列,起售价高达9999元。阳萌可能没有冲击“高端化”的烦恼,但不意味着没烦恼,他在接受《界面》采访时,两次提高音量说:我们不是一家卖充电宝的公司。被贴上标签,是一把双刃剑。有标签就有强辨识度,从市场里脱颖而出,长期无节制地滥用标签,导致企业被困其中无法自拔,这是每一代新旧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案是,用新标签盖掉旧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是个大问题!安克崛起是中美合作的产物。中国出供给,美国出需求,中国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美国有亚马逊这条世界级销售渠道。安克创新上市之前,阳萌一度苦于该怎么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安克当时海外营收占比高达97%,最大风险是中美贸易摩擦。另外,消费电子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船大难掉头,做大的安科创新本质上,还没有太硬核的护城河。安克上市已经半年多了,也发布了第一份年度财报。结果怎么样?(来源:安克2020年财报)财报显示,安克2020年营收93.526亿,同比增加40.54%,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18.7%,有明显放缓的趋势,远不及营收增速。科创板企业估值一般都比较高,在利润放缓的情况下,4月14日安克的最新市值为657.60亿,动态市盈率76.83倍,这个估值应对稀缺性和高成长。跨境电商友商越来越多,增长又有放缓的迹象,给安科创新稀缺性和高成长的时间不多了。从毛利率来看,安克的消费电子、充电、智能创新、无线音频都维持在45%左右,业界领先。智能创新类产品(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营收和营业成本都维持100%以上增速,这部分是未来的主力方向,说明各类广告投放和运营策略奏效,带动了营收高速增长,同时也压缩了毛利率。上市不到一年,安克创新最大风险有缓解么?年报显示,海外地区业务的占比,从97%上升到了98.48%。(来源:安克2020年财报)安克一直希望撕掉充电宝公司的标签,2020年的年报显示,安克充电业务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各条业务线里最大的。44.31%的占比,比智能创新和无线音频分别高出12%、22%左右。尽管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安克出海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更多可能。跨境电商的空间很大,17万亿的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不是终点,机会还会从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乔布斯曾经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平心而论,我们不缺少优质产业链、上下游和销售企业,也不缺少优秀设计师、工程师和程序员。缺少的是会营销,如何真正将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融入到自己的品牌里去的企业。寻找、发掘、接受优质本土品牌,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了。没背景、没资源的普通人该如何应对2021极端变化?又该如何抓住机遇?答案尽在《檀谈之牛熊交易所2021》总策划/总监制/主讲人:叶檀点击下方卡片,马上报名
1月27日上午,市委书记王清宪来到市北区、崂山区、即墨区,调研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华通集团、特锐德、酷特智能、人工智能国际客厅、檬豆科技,一上午的时间,王清宪先后走访了5家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单位,也透露出青岛发力工业互联网的新风向。编辑/张慧审校/博雅密集调研,王清宪提出新要求此次王清宪调研的主题非常明确——行业工业互联网,相较于卡奥斯这种综合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此次调研单位所搭建起来的,均是聚焦于某一垂直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例如,华通集团搭建的是汽车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特锐德搭建的充电桩网络是智能充电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酷特智能是服装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檬豆科技则是工业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而青岛市人工智能国际客厅本身便是一个集聚了人工智能领域优质资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此,王清宪强调,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期间,他也对这些不同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赋予了新的责任与使命。在华通集团,王清宪要求平台主动对接创投风投机构,加快引进社会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平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赋能作用;在特锐德,他又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努力在人才、技术和市场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塑造工业互联网竞争新优势;来到酷特智能后,他又提出要加强酷特智能模式的宣传推介,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位于市北区纺织谷内的青岛工业互联网会展中心暨青岛市人工智能国际客厅,王清宪说道,要把老城区更新改造与新产业导入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引入“四新”经济,发挥好国内外商协会作用,让多方资源要素通过国际客厅在青岛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最后,王清宪一行来到檬豆科技,在详细了解柠檬豆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情况后,他指出,工业互联网的独特优势是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价值,叮嘱区市和部门负责同志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让越来越多像檬豆一样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青岛快速成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系统整体协同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王清宪如是说。打造一批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以来,不断整合工业基础优势、引进新兴产业力量,“工业互联网”俨然成为青岛重点布局的领域,陆续出现在全市的各大规划和会议文件中。2021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赛轮集团加强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推广应用”,“加快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节能环保、智能检测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2020年底举办的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明确了青岛在新一年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着力方向:把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抓手和发展“四新”经济的爆破点,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显然,青岛早已意识到工业互联网没有普适性,不同行业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除了卡奥斯之外,青岛也需要培育其他产业互联网平台。当城市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目标的同时,青岛也在通过对更多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探索,实现具体的思维模式突破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毕竟,青岛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本身就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巩固青岛制造业优势,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二是通过卡奥斯、柠檬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同时提高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而王清宪此次密集调研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也透露出青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决心。与此同时,这些垂直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需要与卡奥斯这样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联,以工业互联网串联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脉络,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发展强势。为此,王清宪坚定地说道,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与卡奥斯共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全面开放产业应用场景,不断释放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功能。更多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在这不断优化的城市环境支持下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3月17日上午,谭旭光带队到青岛市调研中国重汽集团旗下青岛重工公司和雷沃重工青岛工程机械集团公司。上午8:20,谭旭光来到中国重汽集团旗下青岛重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产品和市场情况。谭旭光要求企业全力满足出口订单需求,在青岛市复工复产中走在前列。谭旭光说,青岛重工要走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发展路子,在改装车细分市场做出特色、叫响品牌。上午10:00,谭旭光到青岛雷沃工程机械集团调研,详细了解潍柴产品配套情况。谭旭光说,当前山东省正在围绕振兴全省装备制造业、打造万亿级企业集团的规划目标,推动汽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行业整合。潍柴和雷沃有很强的战略协同性,双方要全面提高省内产业协同能力、产品配套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共同抓住机遇推动山东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甜甜 青岛报道3月17日,青岛市科技局副巡视员管崇亮带领多家创投机构走进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以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对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创企业发展。里程碑、青松资本、高创资本、科创母基金等青岛多家深耕新材料领域投资的创投机构受邀来到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详细了解了研究院重点孵化和引进的项目,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了对接,并建立了进一步合作交流机制。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围绕青岛市重点产业领域,以四川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为基础,重点开展高分子新材料、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生物制药与健康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涉海技术及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关成果的转移转化。采取“研究院+企业”和“多学科交叉”的实验室(中心)建设模式在实践中放大政府平台建设资金的投入效益,提升研发竞争力,凸显模式创新优势。经过4年的发展,已孵化、引进科技和服务型企业17家,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16个,创造直接间接产值近2亿元,并实现以产业反哺技术创新的闭环。目前已孵化的项目中不乏像与青啤联合开发的啤酒包装产业化项目,成功打破啤酒瓶盖密封垫粒材料完全依靠德国进口,研制出国产替代品,掌握产业生产主动权,销售收入已实现1100余万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齐春赞 通讯员 邢双德2月26日,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这是青岛市“高企上市”行动开展以来的第9家上市高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家高新技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作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海泰新光在产业研发和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公司承建了复合内窥镜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医用光学设备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内窥镜专家工作站和青岛市精密光学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参与了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近年来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研发投入等奖励资金逾300万元。其自主研发的高清荧光内窥镜器械,采用行业领先的光学成像设计等技术,能够实时示踪胆囊管淋巴系统、组织血流灌注和精确定位肿瘤边界,是精准微创外科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应用。伴随着融资渠道的扩宽,海泰新光将进一步增强在业务领域内经营能力,发挥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和资本的融合,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持续发展。此次海泰新光发行上市,从首发辅导备案到辅导结束用时不到五个月,体现了青岛企业上市的“高新速度”。近年来,青岛市科技局围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推动工作,通过建立高企上市服务联盟、设立高企上市培育库等“一揽子”措施,高企上市工作全面起势,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尚已有4家高企过会待发,27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辅导和排队,另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加快上市步伐,储备力量充实,高企上市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下一步,青岛市科技局将深化市场化服务改革,通过揭榜制组织各上市服务机构,组建科创企业上市俱乐部或(拟)上市企业董秘俱乐部,联合区科技局、行业协会共同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平台、项目、基金等各类创新要素流向高企,为高企上市进行资源赋能。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重点支持各领域头部企业、上市培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营造更加优渥的创新创业生态。通过推动高企上市,让全社会看到投资科技可以暴富,吸引全社会的资本都投资到科技上来,在带动青岛产业走向高端的同时,也为创业者带来财富增长的机会。
传统模式不能放,互联网平台不便宜 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的90%、贡献全国80%就业,但如此重要的市场主体,其平均生存年限只有3年左右。小微企业在市场拓展环节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样尴尬的数字反差。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在企业常规经营链条中,销售往往是小微企业最难跨域的高山。青岛自然也不例外。缺钱、缺团队、缺资源,这是绝大多数青岛小微企业市场起步时的状况。企业各施各法,尝试在市场上拓出一条自己的路。“笨”办法起步刚启动市场推广约1个月就洽谈成功了1家合作伙伴,在青岛小微企业中,青岛交错物联的市场开头还算不错。作为一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初创企业。交错物联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命名为CaSe。简单说,利用该技术,多种物联网设备间能组成一个无线局域网,实现彼此间的互联互通。交错物联的团队只有3人,且无一人是营销出身。他们谈下的首个客户是一家智慧停车企业,“主要是朋友介绍,上门联系才谈成的这个项目。”公司创始人张西乐告诉记者,他们的营销方式完全依靠传统“笨办法”,一是通过企查查等工具查询青岛物联网设备相关企业联系方式,通过微信、电话或上门拜访等形式争取客户;二是团队3位合伙人过去积累的人脉推介产品。交错物联的情况在青岛并非个例。很多面向企业客户的小微企业都选择采取这些最传统的销售推广方式。一家工业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立营销团队的费用对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容小觑的开支。他以自家企业为例,如果建立销售队伍,一年至少要增加100-200万元开支,企业很难承担。这家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的产品分拣环节,客户主要是食品、医药等行业设备制造商。这位负责人的营销方式更“传统”,通过查询公开信息获取客户联系方式,然后直接打电话联系,再上门拜访。而这位负责人也坦承,这种方式的成功率较低。前不久在青岛一家投资机构召开的闭门会上,几十家被投企业创始人讨论的焦点之一,就是产品营销。一家生产新材料的初创企业负责人很着急地问:“我的产品都研发出来了,怎么才能找到客户?你们当初没有销售人员的时候都怎么办的?”与会企业家的回答大同小异,初创阶段只能是创始团队身兼营销人员,大家从方法论很快讨论到谁有资源可以对接。这位高校出来的创始人感叹:创业没有客户资源积累的话,营销太难了。融入行业圈子作为本地一家区块链企业海创链的创始人,张弢每个月只有约1/3的时间在青岛,其他时间均往返于全国各地,北上杭深等地自不必说,其他则以南方城市居多。一方面他要找寻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他尽可能多地参加各地举办的区块链相关论坛、沙龙、创客展示等活动,拓展行业朋友圈,提升自己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奔走于全国在行业平台上找寻机会,虽是海创链拓展市场的必经之路,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张弢告诉记者,青岛本地并不是一个吸引行业资源聚拢的地方。“举个例子,做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人,想找市场、找资源,都会去深圳、杭州这些城市,大家都聚到那儿去,互相聊一聊、加个微信,自然就能衍生出很多新可能。”他解释说。通过论坛、展会等行业平台融入行业圈子,结识更多潜在客户,这不仅是张弢和海创链这样信息技术产业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所需要的,而是很多行业小微企业共同的诉求。青岛天迪曼服饰是岛城一家自主品牌童装企业,批发是其主要销售途径之一。企业负责人杨超告诉记者,通过参加全国性童装展会结识的客户,是其批发客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据介绍,每年春天,天迪曼都会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童装相关展会,此外,还会依据朋友推荐等,有选择性地参加其他地区举办的展会。在展会上结识潜在采购商,后续通过微信等形式定期向采购商发送产品图片或邀请客户到门店和工厂实地考察等,以此促成合作。目前,天迪曼服饰在即墨中纺服装城内开设了2家实体店面。后者作为即墨童装的销售集合地,也能为企业吸引一些采购商。天迪曼的部分批发客户,就源于到服装城集中采购的采购商。但有一个问题也显而易见,并非所有小微企业都有能力走出去参加论坛、展会等。上文提到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也表示参加展会是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但参展费用却是个问题。而杨超则告诉记者,天迪曼服饰之所以每年都定期参加上海展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即墨区为企业参展提供了不小的支持。“政府带领即墨童装企业集体参展,场地、装修等费用政府承担大部分,企业只需掏小部分钱。”杨超说,以这种形式参展,其约9平方米的中等规模普通装修展位,参展费用约为3万元。他也坦承,如果没有这种形式的政府支持,参展费用对企业来说不算轻松,也许未必会坚持参加。新零售不是捷径探讨小微企业市场推广现状,自然也少不了电商和新零售。天猫、淘宝、京东、抖音……各种各样的平台已经成为小微企业的基本工具。天迪曼服饰在批发之外,也有零售业务。杨超告诉记者,其零售渠道主要为淘宝店和抖音。淘宝店由企业自己的3人小团队运营,抖音平台的视频传播则是与相关运营方合作,中间还包括摄影团队、模特公司等多方。二者之中,企业更偏向于抖音渠道的打造和运营。之所以选择网络渠道,原因不外乎其与实体零售门店相比较低的成本。杨超说,若开设品牌门店,至少需要60-70万元启动资金,多则可能要上百万,而企业要面临的负担还不止于资金压力,要满足门店的展示需求,还需要有更多可供展示的产品款式。在他看来,产品款式至少需要在当前基础上翻一番,才能起到较好效果。而这无疑也将给设计部门带来更大压力。但即便是在网络渠道,小微企业的处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互联网流量红利已不复存在,网络流量的获取和转化路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层出不穷的新平台、新模式,互联网也已并非小微企业开拓市场的捷径。青岛云匠智能科技是一家游戏健身智能硬件企业。去年底,其一代产品正式问世,以网络渠道为主,在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进行产品推广销售。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负责人廖赟发现,电商平台已进入一个“强者恒强”的时代。“根据现在电商规则,销量越好的企业,越容易获得流量,从而又会进一步促进产品销售。”廖赟说。这对万事从零起步的初创企业来说,可并不是好事儿。不仅如此,现在获取流量的成本也在升高。廖赟说,以健身器材类产品为例,通过淘宝直通车测试,一个点击大概要5-10元,成交转化也并不稳定。而在直播、新媒体电商等方面,由于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成本也很高。与云匠智能相似,青岛乐办公模块化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永龙,也在为不断上涨的流量费用犯愁,“我们在今日头条投放广告,效果还不错,但现在获取一条有效信息的成本已经从几十块钱涨到200块钱了。”由于经费有限,他基本放弃了在其他渠道的投放,只投放头条一个平台。同时,他也在考虑,是否能找到成本更低的营销渠道,头条再涨价的话,他也撑不住了。(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 欣)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4日讯 “企业年前生产到最后一天,节后初七就开始正常生产。目前来看,一季度应该都是满产状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而位于即墨科技创新园的青岛海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却表现不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较往年同期增长172.86%。2018年正式投产,年销售额一千余万元;2019年,年销售额达三千余万元;2020年,年销售额超过一个亿。一组数据显示,三年时间,公司销售额实现了近10倍递增。“随着企业研发成果地不断推进,最新研制出的DHA、OPO等配方原料,得到蒙牛、飞鹤、汤臣倍健、云南白药、杭州衡美等知名企业的青睐,公司订单节节攀升。”青岛海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赵明说。海智源是一家科研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海洋新食品与新医药原料、功能食品、膳食补充剂的研发与生产经营。近年来,青岛科技创新园以“经略海洋”战略为目标,大力支持海洋新食品和新医药原料产业发展,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全方位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海洋攻略方向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园区发展海洋攻势的“瞪羚”企业,海智源雄厚的科研实力让其在短时间内建立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公司长期与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持产学研合作,并拥有市级海洋新食品及医药原料研发中心、市级功能脂质加工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级功能脂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其中,与中科院院士朱蓓薇及江南大学王兴国老师团队共同研发的藻油DHA、鱼油等功能性脂质及母乳替代脂等结构脂质产品,成为企业主要增长点。海智源成立至今,团队不断壮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大关键技术技术,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方面,公司以金枪鱼油、鳀鱼油及藻油等为攻关方向,开发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配料产品。另一方面,公司集中科研攻关人乳替代脂OPO结构脂,同时建立乳脂数据库并搭建相似性评价体系,为全面精准模拟母乳脂肪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我们是一家科研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科研攻关和产品革新,同时也离不开园区的政策扶持。”青岛海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白长军坦言,由于公司下游客户多为婴配、食品级医药企业,产品需要长达2年的验证期,验证初期,面临流动性资金掣肘。在青岛科技创新园积极协调下,最终通过青岛市、即墨区以及科创园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扶持计划,获得了2000万元的扶持启动资金,有效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下一步,企业还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二期项目,将建成产能万吨级的功能性脂质制备及结构脂质制备示范生产线,依托技术优势建成国内最大的海洋功能脂质工厂。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积极引导海洋生物食品与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邹佳文/图)【来源:青岛日报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新平台,8月3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入驻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揭牌仪式成功举行,这是上期所全国首家实体投资者教育基地。仪式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姜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伟伟分别致辞。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姜岩,青岛证监局局长张文鑫,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伟伟,市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阎石共同为上期所(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揭牌。同时,上期所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订合作备忘录。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及各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相关负责同志应邀参加,青岛市20余家上市公司,10余家期货机构也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揭牌仪式之后,“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论坛”随即举行。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鹏、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三位老师分别围绕“宏观经济解读”、“能源与经济”、“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主旨演讲。随后,上期所相关负责人参观了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并与青岛港、赛轮股份、汉缆股份等上市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共同探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凝聚社会各方对发展期货市场的共识。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血脉相连,在金融市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期货市场更是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冲锋者,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助推产业转型、优化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上期所入驻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标志着青岛市与上期所的合作进入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新阶段,双方将在期货市场培训、人才交流、业务模式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青岛本土实体企业深入了解、充分利用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扩大服务实体经济效应,构建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新平台。随着上期所入驻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基地入驻机构已有32家,除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外,还有普华永道、安永、锦天城、金杜、国泰君安等知名中介机构。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成立以来,着力发挥金融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作用,通过上市培训、融资推介、辅导咨询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活动,先后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服务企业2300余家,成为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基地之一。下一步,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将继续发挥整合资源、综合服务的能力,为环青岛都市圈、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企业提供产业转型升级、创业投资、上市培育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为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供金融新动能。 信网首席记者 于晓[编辑:芃芃]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青企的升级打法:科研助力 新品口罩不断亮相文/半岛记者 李兵 刘丹阳中国的口罩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在疫情期间,全国众多企业纷纷加码、入局口罩生产,青岛企业概莫能外。受此影响,今年前5个月,不少口罩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随着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口罩市场不再紧俏。随着供应格局的改变,舆论场上一度盛行“风口转大坑”的说法。半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众多口罩生产企业认为,后疫情时代,口罩需求下滑是必然的,但无论如何下滑,也会高于疫情之前的市场需求,“基本盘”变大,对口罩企业就是利好。海藻纤维关键技术已被攻克疫情期间,用于生产口罩的无纺布供不应求,口罩厂家库存告急,不少企业开始寻求其他材料作为替代品来生产口罩。从正月初六开始,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源海”)总裁王海宁陆续接到了来自江苏、陕西、山东等多家医用口罩生产厂商打来的电话,希望能尽快提供海藻纤维给他们,用于生产新型无纺布,制成海藻纤维抑菌口罩,支援疫情防控。作为一种新型高科技材料,海藻纤维的开发利用历史并不长,真正进入规模化、产业化阶段更是近几年的事情,而这种源自海洋的神奇纤维,是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夏延致教授与其带领的科研团队历经十五年研发的。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研发攻关,夏延致团队攻克了海藻纤维工业化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的自动化规模化生产。事实上,海藻纤维的制备技术开发已有几十年,然而,国际上多家专业厂商的产品因强度低、产能低、未能解决在盐溶液和碱性洗涤剂中的溶解和降解现象,只能用作医用敷料,无法用于纺织,更不必说在服装纺织品领域实现产业化。而夏延致团队研发的新型海藻纤维产品解决了上述问题,将海藻纤维的平均强度提升至≥2.6cN/dtex,具有抑菌防霉、护肤抗过敏、阻燃、止血、耐盐水、耐洗涤、天然可降解等特性,还能够做到类羊绒一般的舒适。这些优势给海藻纤维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使之不仅可以应用于纺织服装,在卫生护理、生物医用、阻燃工程等领域也可大有作为。基于夏延致教授的研究成果,2018年1月,海藻纤维的成果转化公司——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致力于海藻纤维的规模化产业化推广和应用研发。海藻纤维销量同比增两成随着疫情的蔓延,用于生产口罩的无纺布变得十分紧俏,不少厂家开始四处寻求其他替代材料。海藻纤维因其特殊的抑菌防霉性能也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众多口罩生产厂家希望能提供海藻纤维给他们,制造新型无纺布,制作舒适型功能性口罩。王海宁与研发人员敏锐地意识到,海藻纤维可能是无纺布的绝佳替代。相比于普通的无纺布,海藻纤维材料抑菌防霉、亲肤抗过敏,而且能够做到生物可降解,无论从抗菌效果、佩戴体验还是从环保角度,都优于无纺布。因此,青岛源海与相关的口罩制造厂家合作,推出了使用海藻纤维材料制作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通常,医用口罩由三层组成,最外层是无纺布,中间是过滤层,通常使用熔喷布,第三层一般是丙纶纺粘无纺布。海藻纤维口罩则是将直接接触皮肤的第三层替换成含海藻纤维的水刺非织造布材料。“其实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尝试用海藻纤维制作防霾口罩,而今年的疫情真正让海藻纤维口罩得到了推广。”夏延致说。由于海藻纤维价格比普通丙纶贵,所以口罩内层一般采用含量20%的海藻纤维做成的非织造布或针织面料,抑菌率达95%以上,每个口罩的原料成本仅增加5~8分钱。2月份,青岛源海生产的海藻纤维从为服装厂提供原料,迅速转变成为口罩生产厂提供原料,此外,还助力了许多青岛企业转产口罩,支援疫情防控。王海宁透露,疫情期间,海藻纤维的销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未来要建一个“海上棉仓”“海藻纤维在疫情期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夏延致表示,尽管带来的推动作用并不像口罩生产企业、口罩供应链企业那样显著,但从长远的发展前景来看,海藻纤维作为一种海洋新材料,其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未来它的发展潜力无限,后劲也更足,绝非疫情风口下的“昙花一现”。“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阶段,口罩作为一种稀缺物资,原本是供不应求的,消费者能买到口罩已经很不容易;现在口罩的产能上来了,疫情也得到了控制,口罩的需求量虽然会下降,但经此一疫,口罩的需求量还是会高于疫情之前。这时候,消费者就会更多地关注口罩的品质,比如它的抗菌过滤效果是否好,是否亲肤不刺激、是否透气等等。最终,只有那些高品质的产品会赢得未来的市场。”夏延致说,他预测,未来人们会更加关注大健康领域,而海藻纤维在该领域应用广泛。谈及下一步海藻纤维的研发与转化目标,王海宁表示,2019年3月,青岛源海的千吨级海藻纤维生产线已通过验收,今年已正式投产。夏延致说:“我们要向海洋要资源,要开发建设一个‘海上棉仓’。”这是对中央“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落实,可在缓解土地与石油紧缺矛盾的同时,凭借海洋生物基纤维有不同于传统纤维的优异性能,对传统纺织业的升级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链接乳胶口罩: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原本从事进口乳胶寝具研发生产的青岛凯尼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疫情期间,由于线下实体店无法营业,原有乳胶制品的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冲击。2月中旬,企业复工复产,凯尼森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果断转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投入到了口罩的生产中。目前,凯尼森引进了4条KN95口罩生产线,日产能达到10万只。4月份,凯尼森向国外出口了60万只口罩,销售总额达到200多万元。而在生产口罩使用的常规材料熔喷布紧张的情况下,凯尼森还利用自己现有的乳胶材料,自主研发了乳胶口罩。目前乳胶口罩已经可以达到KN95口罩的过滤效果和呼吸阻力效果,而且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也取得了相关认证,国外的检测认证也在进行中。阿童木口罩:IP赋能,淘金日本因为做了20多年对日服装、纺织品出口生意,李先生在4月份投资100万元自己组建了一条生产线。他透露,自从自己的服装工厂转型生产口罩之后,高峰时期每天的产量在200万只左右,现在每天的产量也有50万~100万只。转产口罩的这一个月以来,公司已经获得5000万元的销售额,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去年一年生产服装的销售额。而为了能在疫情之后继续深耕日本口罩市场,李先生与日本的手冢制作公司联手,推出充满浓浓铁臂阿童木元素的趣味儿童口罩。并且,他们还开发了冷感面料口罩和热感面料口罩,消费者可根据季节、气温自行选择适合的口罩,这些新设计已经得到了日本零售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来源:半岛都市报编辑:芃芃]
9月16日,中怡康发布了8月份空调市场零售监测报告。分城市数据显示,在青岛,海尔空调8月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并且从8月份到目前,海尔空调青岛地区累计份额排名第一。在海尔“智家云”战略下,海尔空调持续领跑行业智能、健康趋势。海尔空调数据领先的背后,体现在高端、健康、智慧等方面“多点开花”。从今年上半年空调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市场整体下滑使得不少企业纷纷开打“价格战”。市场规模下降、产品均价下降,导致行业库存升高、企业竞争升温。而海尔从空调转型空气,再到健康空气生态的做法,为行业产业升级指出了一条新路径。海尔迭代智慧健康网器以及推出智慧卧室等健康空气方案,带动了青岛市场份额快速跃居第一。8月数据显示,分价位段看,在1.5P的5000元-5999元以及6000元以上价位段,2P的9000元-9999元以及12000元以上的不同价位段,海尔空调在高端领域市场份额占比均位居第一,其中,具有“空新一体”功能的海尔新风空调柜机和挂机产品,以新风自清洁优势引领行业健康趋势。空气体验店的全场景体验也是用户购买海尔空调的主要原因。青岛150家门店落地健康空气场景,青岛市民可同步体验同步购买智慧空气成套方案。中秋节期间,用户段先生在利群门店体验了智能语音交互以及换新风功能后,现场购买了一柜三挂共4台海尔新风空调,以及包括海尔冰箱、洗衣机、电视、净水设备在内的全套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将智慧生活搬回家。此外,青岛胶州用户王女士在体验过健康空气后,一次性购买了9台海尔新风空调,主要是看中了在家里不开窗也能换新风的功能。在青岛城阳丹山小区,海尔健康空气体验间已经进驻小区用户家中,截至目前,丹山小区已安装的空调中,海尔占比30%,是小区中占比最高的品牌。在物联网时代,海尔为用户提供的不再是单个产品,而是场景生态,海尔空调在智慧生活领域结出了硕果。在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北路的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海尔创新推出智慧卧室等健康空气方案,加速落地进入用户家庭中。目前,海尔空调构建全球最大的空气网,为用户提供便捷、健康的场景体验,引领行业向“健康空气”时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