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青岛科技大学喜迎2020级研究生!开学季献上暖心大礼包德之至也

青岛科技大学喜迎2020级研究生!开学季献上暖心大礼包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张雅新 青岛报道盛夏已去,金秋已至,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校园内横幅高挂,秩序井然。1940名2020级研究生跨入青岛科技大学的校门,迎来研究生学习阶段。此次研究生新生入学是是落实“六稳”、“六保”方针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实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采用以学校党委行政、研究生院统筹谋划,各部门协同,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办法,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生迎新工作。迎新现场,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林、李志波在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一线,前往各学院迎新接待点,共同迎接2020级研究生新同学入校。研究生院联合校团委研究生会在崂山、四方校区设置5个迎新服务志愿站,150名志愿者参与到迎新工作中,志愿者为学生发放学校地图、致研究生新生的一封信、学校纪念贴纸等迎新礼包,帮助新同学指引路线、搬运行李,并通过学校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开学攻略、新生指南等温馨提示,帮助研究生新生全方位了解学校、适应新生活。各学院迎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机电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结合即将到来的70周年校庆,将思想引领融入迎新,激发学子与祖国同呼吸、与母校共奋进,激发爱国爱校情愫;高分子学院、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自动化学院以党建引领为主线,设置党员先锋岗,将思政教育融入迎新工作;化工学院、化学院创新形式,结合新媒体平台,通过手机平台直播、公众号推文等方式“云进校园”多方位生动地向2020级新生们展示迎新景象;经管学院、环境学院、传媒学院凸出“温馨服务”、“以心迎新”,提供温馨大礼包,为新生送上暖心开学季;法学院、数理学院精心设计别具一格的主题,印制专属礼物,表达对新同学的美好祝愿,激励学子们乐学勤思以经世致用,解难纾困以成人达己;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学院、体育学院充分发挥迎新志愿者的作用,缩短报到时间,耐心解答疑惑,顺利完成研究生迎新工作。据悉,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共录取硕士新生1877人,博士新生63人,一志愿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均创历史新高,一志愿报考人数增长率达38.5%,拟录取硕士生人数增长率达28.12%,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率达38.40%。

百日咳

青岛科技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规模青岛科技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900余名(其中包括非全日研究生300名),具体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数为准。我校各学科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生,欢迎兄弟院校积极向我校推荐。学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0人,该计划招生由学校自主确定复试合格线,欢迎符合条件者报考。2021年我校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山东省高等技术研究院继续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其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预计招生计划为30人,具体招生专业如下:070702海洋化学;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70100数学;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山东省高等技术研究院预计招生15人,具体招生专业为: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5500机械;085600材料与化工。报名条件(一)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1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进修过与报考专业相近的5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考生须在复试报到时提交成绩单原件);(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之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之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3.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125600)的考生应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三)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不能跨专业报考;②通过进修、自学考试或函授进行过与报考专业相对应的5门(含5门)以上本科课程的学习,或在公开出版的省级(含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或1篇以上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参加复试时须提交成绩单或论文原件及复印件)。报名凡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条件、符合我校各专业特别要求、身体健康的考生均可报考我校研究生。报名分为两个阶段:(一)网上报名阶段:1.网上报名日期:2020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2.网报程序:考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按要求如实提交有关报名信息。凡不按网报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网报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3.注意事项:网报选择考试科目时,凡考试科目中有任选的(即“┅或┅”),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时正确选择选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否则,由我校指定考试科目。报考我校业务课二951人物素描、868设计基础科目的考生、同等学力考生网报时,报名点必须选择我校,并到我校进行现场确认及考试。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复试时要求携带权威机构认证报告,未携带或校验不通过的取消复试资格。个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档案单位等网上提交资料与复试、调剂、调档、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具体事宜密切相关,考生务必据实认真填写,相关信息须在2021年9月前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校概不负责。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报考我校的本科毕业生可以跨专业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阶段:今年部分报考点可能采取网上确认,请及时关注报考点的确认说明,根据自己网上报名时选择的报考点要求,进行网上(现场)确认。实行网上确认的报考点,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研招网提交相关材料的扫描件或照片;实行现场确认的,须在规定时间内携带本人身份证件、相关证书等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验、和相片采集。考试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考生在12月19日—28日期间自行从网上报名系统中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白纸双面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准考证及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一)初试1.日期、时间: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2. 初试成绩公布初试成绩将在我校校园网上公布,考生届时可凭个人有效信息在网上查询各科成绩。学校不再发送考生成绩通知单,需要者(如调剂考生)可在查询成绩时直接打印出来,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盖章确认。(二)复试1.资格审查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仅限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2.时间、地点、内容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复试,我校复试时间大约安排在2021年4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点为青岛科技大学。复试内容参照我校当年复试规定,具体包括:外语听力口语、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含外语口语)等。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前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见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不合格,不得参加复试。复试人员名单和拟录取人员名单均在我校校园网上公布。调剂我校将根据报考情况对招生专业作出是否调剂的说明。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策,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待初试结束后按教育部要求执行。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体检体检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凡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录取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我校将对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工作及学习状况等方面的表现。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在报考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约为2021年6月中旬,具体时间见网上通知。注意事项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报考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学习方式及年限(一)学费1、我校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内学费均为8000元/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内学费均为10000元/年;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生简章栏目。(二)助学金1、国家助学金:6000元/生年;2、学校助学金:2000—4000元/生年。以上两项助学金全日制研究生的覆盖面为100%。学校还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及山东省财政厅、教育厅调整资助标准情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三)奖学金1、国家奖学金:20000元;2、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7000元;二等奖学金4000元;三等奖学金2000元。以上三项合计覆盖面新生奖学金为一志愿考生的80%,学业奖学金为70%,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四)学校和学院还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设立了企业奖学金,欢迎有报考意向的同学来电咨询。其他问题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的各专业招生人数是预计人数,具体人数视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及报考情况而定。附件

戒也

逐梦前行!1940名2020级研究生跨入青岛科技大学校门

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1940名2020级研究生跨入校门,迎来研究生学习阶段。迎新现场,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林、李志波前往各学院迎新接待点,共同迎接2020级研究生新同学入校。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学校团委研究生会在崂山、四方校区设置5个迎新服务志愿站,150名志愿者参与到迎新工作中,志愿者为学生发放学校地图、致研究生新生的一封信、学校纪念贴纸等迎新礼包,帮助新同学指引路线、搬运行李,并通过学校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开学攻略、新生指南等温馨提示,帮助研究生新生全方位了解学校、适应新生活。各学院迎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机电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结合即将到来的70周年校庆,将思想引领融入迎新,激发学子与祖国同呼吸、与母校共奋进,激发爱国爱校情愫;高分子学院、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自动化学院以党建引领为主线,设置党员先锋岗,将思政教育融入迎新工作;化工学院、化学院创新形式,结合新媒体平台,通过手机平台直播、公众号推文等方式“云进校园”多方位生动地向2020级新生们展示迎新景象;经管学院、环境学院、传媒学院凸出“温馨服务”、“以心迎新”,提供温馨大礼包,为新生送上暖心开学季;法学院、数理学院精心设计别具一格的主题,印制专属礼物,表达对新同学的美好祝愿,激励学子们乐学勤思以经世致用,解难纾困以成人达己;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学院、体育学院充分发挥迎新志愿者的作用,缩短报到时间,耐心解答疑惑,顺利完成研究生迎新工作。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共录取硕士新生1877人,博士新生63人,一志愿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均创历史新高,一志愿报考人数增长率达38.5%,拟录取硕士生人数增长率达28.12%,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率达38.40%。(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李鲲鹏 报道)

务农

青岛科技大学获批两个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青岛科技大学获批两个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2020-10-07 11:49:0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确定立项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6个,其中青岛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大数据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两个基地获批。“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大数据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由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大有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联合共建。两个基地的建成,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培养质量的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立项建设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青岛科技大学获批的两个基地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李鲲鹏 徐怡然 报道)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来源:大众报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假道于仁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入学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9月15日,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胜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胜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战略性重大胜利,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要将抗疫精神与马院建设相结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抗疫精神,弘扬马院精神,促进马院更好发展。各二级学科负责人简单介绍各学科的情况。刘宝福老师、潘妍妍副教授、陈乐副教授对各方向学科发展历程和学科本身特色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学习要求和建议,提醒同学们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自觉将抗疫精神与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在研究生生活中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导师代表赵联副教授以“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为主题与2020级新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提醒同学们要回归初心,培养奋斗的态度、精神、品质,做个用心的人、培养问题意识,养成思考的习惯,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弘扬抗疫精神和马院精神,勇作时代新人。在校生代表18级李萌萌同学分享了在马院学习生活的感悟并对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她表示要树立大课程观,统筹学科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要素;要勤于思考,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要作出战疫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考,坚定马院精神。2020级新生代表郑亚坤对全体老师的密切关注和学长学姐们的无私帮助表示感谢,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怀揣着不同的目标和理想,在学校和学院的带领下,发扬抗疫精神,凝聚马院力量,坚守初心担使命,奋楫扬帆再出发。开学典礼结束后,学院副院长张运君对2020级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张运君指出,同学们要牢记校训和院训,认真研读研究生手册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增强青年学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担当意识。同时希望同学们可以尽快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融入到青科大马院这个大集体中来。(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数日不出

滨州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1月21日,滨州学院人文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签约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举行。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姚锋,滨州学院党委书记刘春华,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伟年,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吴昌富出席相关活动。揭牌仪式上,李伟年与姚锋代表两校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两校相关负责人签署了《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滨州学院人文学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分别为两校教师颁发兼职硕士生导师聘书和兼职教授聘书。据悉,两校利用各自专业、学科等优势,近年来在社会工作、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红灯笼

滨州学院人文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1月21日,滨州学院人文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签约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滨州学院办公楼南楼210会议室举行。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姚锋,滨州学院党委书记刘春华,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伟年,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吴昌富出席相关活动。李伟年对姚锋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青岛科技大学多年来给予滨州学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深入落实合作项目,促进共同发展。姚锋对滨州学院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拓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互惠共赢。仪式上,李伟年与姚锋代表两校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负责人和滨州学院人文学院负责人签署《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滨州学院人文学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分别为滨州学院教师颁发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聘书,为青岛科技大学教师颁发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聘书。双方就下一步联合培养研究生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滨州学院科研处、人文学院负责人与相关人员参加了仪式。据悉,在滨州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不断推进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下,滨州学院人文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利用各自专业、学科等优势,近年来在社会工作、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等领域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合作。图文来自:滨州学院官网

恒转

青岛科技大学补齐补强工业互联网人才链

赛轮集团是青岛科技大学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7家上市公司之一。2020年6月11日,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正式对外发布。这个平台,由赛轮集团联合软控股份、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电信、阿里达摩院等共同打造。此平台通过橡胶行业丰富的机理模型、大数据平台、物联集成,满足橡胶行业复杂的制造模式,可以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专业、丰富的软件服务和APP应用。目前平台现已入驻800余家供应商、1200余家经销商,以及5000多家门店。中德合作办学,奠定工业互联网赛道基础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工业基础”雄厚的青岛科技大学,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布局,为其提前加入工业互联网赛道奠定了基础。2001年创办的中德科技学院,是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组建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彼时,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全国尚算“稀罕”,该学院的创办更是填补了青岛市、山东省的空白。事实证明,举办中德科技学院有力地推动了青岛、山东与德国的合作。中德科技学院现有中方在职员工56人,23人具有留德经历。同时还聘有德籍院士1人。2014年以来,各专业先后有240余名德籍教授及助手来学院授课,为师生们带来先进的德国理念和课程。目前,该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本、硕、博等合作项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中德科技学院院长李庆党说:“中德科技学院的目标是培养中西融通、符合德国标准的国际高水平工程师,他们有能力在德国企业或与德国工业有关的人文交流及科学技术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以满足中德工业界密切合作需求。”中德科技学院此前的人才培养采用3+1的模式,在国内学3年,在德国学1年。自去年起,培养模式改为2+1+1,这种模式也被业内认为是培养中西融通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最佳途径。此外,中德科技学院先后与德国巴斯夫、拜耳、博世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关企业除设立奖学金外,还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带薪实习岗位。培养高层次精英,反哺工业互联网发展近几年来,国家正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青岛也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而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大批精通“德国工业4.0”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起来,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底气。青岛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着重这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截止目前,中德科技学院先后有1300余名学生赴德学习,已毕业的学生中90%以上继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等多所德国精英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读、毕业博士已达46人。海外优秀学子层出不穷,目前仅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的学生就达100余人。在青岛,中德科技学院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有着工业互联网的基因,以培养对接德国工业4.0人才为目标之一,迄今,已为德国工业4.0、青岛工业互联网培养了大批人才,众多工业互联网及相关领域“掌门人”均毕业于此。像官祥臻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官祥臻原为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2001级学生,通过中德科技学院对德教育合作的平台,她于2004年成功踏上前往德国留学之路,在德国帕德博恩大学顺利读完本科并拿到学位。留学德国的她,选择继续在德国攻读硕士学位,最终被卡尔斯鲁厄大学录取。2009年,硕士毕业后的她曾就职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任中国杭州代理办公室首席客户经理及项目工程师,之后来到海尔集团,继续实现她的工业互联网梦想,成为海尔卡奥斯的工业互联网领军人物之一。中德科技学院的毕业生也有一些虽然没有回国就业创业,但他们依然在反哺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去年9月,中德科技学院与德国CLAAS(科乐收)集团联合收割机业务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开展产学研和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等。这项合作的牵头人正是CLAAS集团执行高级副总裁袁绍青,他也是中德科技学院2001级校友。还有青岛科莱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禚明强、副总经理焦明魁,他们都是中德科技学院机械专业2001级学生,后又留学德国。2015年,两人创立了青岛科莱尔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不同行业的工厂自动化,例如汽车零部件行业、家电行业以及工程机械行业,其中便涉及工业互联网。禚明强说:“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都离不开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当时提前接触和学习了工业4.0理念,并在为期半年的德国企业实习中,将该理念融会贯通。”聚焦人才链,打造工业互联网“黄埔军校”青岛是工业互联网赛道上的黑马,一个丰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而青岛科技大学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助力青岛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环境“草木兴发”。自2015年以来,中德科技学院凭借其自身的德国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并不断为青岛市每年一届的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提供中德专家智囊团。中德科技学院作为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咨询服务机构,一直积极服务于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导企业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方面进行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政策解读等。为更好地服务于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补齐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需要的“四链合一”中的人才链,青科大牵头与青岛市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工信局、崂山区政府联合共建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致力于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黄埔军校”。学院以培养全球行业急需一流人才,培训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引领者、掌门人为目标,为1-2年之后在青岛投资的新兴互联网行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乃至吸引资本注入,尤其是聚焦100个细分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垂直产业平台,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已举办两期总裁班,培训了来自青岛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的160余名董事长和银行家。此外,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已经与北京东方国信达成协议,专门开设工业互联网课程模块,预计2021年学生规模500人左右,5年内学生总数达3000人,连同相关专业学生总数达10000人。互联网浪潮奔腾而至,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其中的“主赛道”。前不久,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首套自编教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首套翻译教材《全球背景下的工业4.0》发布,吹响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向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进军新号角,开启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阶段。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教授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一书作序。陈克正在序中指出,该书既是一部工业互联网的科普专著,又是一部有着鲜明青岛特色的理论集成创新之作;既是工业互联网产业振兴和人才培养的鲜活教材,也是青岛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读物,无疑会对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主编、主译这两本书的正是李庆党。“我们希望通过这两本书,让大家全面了解工业互联网的前世今生和发展愿景,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直接对接德国工业4.0,畅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积极作用。”李庆党说。以文育人方得悠远深厚,润物无声始终并肩前行。助力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速崛起,一所高校与一座城市、一个产业的同频共振,使“四链合一”的互动聚合激发出了更大的裂变效应。(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受命于地

青岛科技大学获批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

日前,山东省工信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0年度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的通知》,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建设的“山东省大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发展创新实验室”获批建设。山东省大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发展创新实验室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优化技术应用成果为基础,整合大数据智能采集与传输、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服务资源和体系,围绕卫星大数据、海洋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和医养健康大数据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攻关,旨在建立合作共赢的运行模式,形成大数据应用的新业态。目前该实验室已掌握以工业、医疗、海洋等为主要应用领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承担多项医疗健康信息化体系建设项目,具有深厚的科研和产业化能力。山东省大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发展创新实验室的获批,对建立大数据理论模型、推动我国海洋、工业、医疗、农业以及生态保护等行业的智慧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深入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发〔2020〕67号)、《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鲁政办字〔2020〕160号)等文件要求,构建大数据产业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申报工作。经单位申报、市局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了青岛科技大学等15家单位申报的创新实验室为2020年度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今后,青岛科技大学将继续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科研平台围绕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结合学校优势特色,统筹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催生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着力提升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李鲲鹏 报道)

美国佬

青岛科技大学:补齐工业互联网人才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李鲲鹏 郭菁荔 唐雯 记者 董鲁皖龙)2020年6月11日,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正式对外发布。平台通过橡胶行业丰富的机理模型、大数据平台、物联集成,满足橡胶行业复杂的制造模式,可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专业、丰富的软件服务和APP应用。平台现已入驻800余家供应商、1200余家经销商,以及5000多家门店。该平台是由赛轮集团联合软控股份、青岛科技大学等共同打造的,而赛轮集团则是青岛科技大学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之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青岛也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而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大批精通“德国工业4.0”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起来,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底气。事实上,早在2001年,青岛科技大学就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组建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德科技学院。“中德科技学院的目标是培养中西融通、符合德国标准的国际高水平工程师,他们有能力在德国企业或与德国工业有关的人文交流及科学技术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以满足中德工业界密切合作需求。”中德科技学院院长李庆党教授说。截至目前,中德科技学院先后有1300余名学生赴德学习,已毕业的学生中90%以上继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多所德国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更好地服务于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补齐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需要的“四链合一”中的人才链,青科大牵头与青岛市科技局、教育局等联合共建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学院以培养全球行业急需一流人才,培训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引领者、掌门人为目标,为1-2年之后在青岛投资的新兴互联网行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乃至吸引资本注入,尤其是聚焦100个细分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垂直产业平台,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已举办两期总裁班,培训了来自青岛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的160余名董事长和银行家。此外,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已经与北京东方国信达成协议,专门开设工业互联网课程模块,预计2021年学生规模500人左右,5年内学生总数达3000人,连同相关专业学生总数达10000人。打造高质量课程体系,前不久,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首套自编教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首套翻译教材《全球背景下的工业4.0》发布,开启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阶段。“助力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速崛起,实现一所高校与一座城市、一个产业的同频共振。”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说。作者:董鲁皖龙 李鲲鹏 郭菁荔 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