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发布,最新SCI期刊影响因子出炉说说笑笑

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发布,最新SCI期刊影响因子出炉

2020年6月29日,科睿唯安正式发布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报告涵盖五大洲8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000种期刊,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236个研究领域。报告最受人关注的影响因子(IF)、学科排名等关键指标也随之公布,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以292.278的影响因子,高居首位。NATURE、SCIENCE、CELL 三大国际顶刊影响因子分别为42.778、41.845、38.637。国产期刊中,CELL RESEARCH 影响因子20.507,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影响因子16.693,FUNGAL DIVERSITY 影响因子15.386,分列三甲。微信搜索“爱思德学术”,回复“影响因子”,获取完整SCI/SSCI期刊影响因子Excel表。

胞有重阆

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发布,让我们随着专家透过数据看门道

摘 要2020年6月29日, 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了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新版《JCR》)。新版《JCR》受到全国期刊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回应业界关切,让更多期刊业界和学界同仁深入了解新版《JCR》和指标数字背后的趋势,小福团将刘谦、任艳青、任延刚、张莹四位专家对于新版《JCR》看法摘录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刘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肺癌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医学出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新版《JCR》出来科技期刊编辑该注意到的几点?北京时间6月29日,业界最为关注的新版《JCR》发布,微信朋友圈马上刷屏。众多作者,特别是学生发出不同慨叹,如同股市一样,“我投中的期刊影响因子涨了!”“我发表的期刊进1区了”……但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我们应该看到哪些和普通大众不一样的东西?1.总体SCI期刊数量角度JCR报告SCI期刊数是在缓慢增长的(图1),在2007~2011年期间收录期刊数明显增加,其他时间增幅稳定。SCI期刊数增加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全球学科的发展,学术成果的增加,新兴及交叉学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期刊创办。图1 JCR各版本SCI期刊数变化2.中国大陆期刊量角度JCR报告中国SCI期刊数稳定增加(图2),增幅远超国际总体JCR中SCI期刊总数,这是与中国科研投入,特别是近年国家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的。图2 JCR报告中国大陆SCI期刊变化3.学科角度2019年度《JCR》中可以发现,按照期刊数排名,数学SCI期刊数是最多的(324本,图3),载文量最多的是综合材料科学129406篇(图4),各学科按照中位影响因子期刊分数最高的是细胞生物学(图5)。因此,各学科由于期刊数,载文量等众多原因,单纯从影响因子,不顾及学科差异来进行简单算分评价是很不合理的。例如数学的中位影响因子是0.797,期刊数有324,也就是说到影响因子第162名St Petersburg Mathematical Journal位置,其影响因子是0.8,而类似期刊数(314)的综合材料学科,同样中间位置(第157位)的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影响因子是2.553。类似情况在各学科是很常见的。单纯追逐影响因子会驱使作者去做交叉学科工作时,倾向于选择中位影响因子高的学科里面去选择期刊,或者投综合科学类期刊。图3 各学科按照期刊数排名图4 各学科按照载文量排序图5 各学科按照中位影响因子排序4.期刊载文量角度载文量是期刊很重要的指标,显示传载知识的容量,可以说与影响因子一样是评价期刊的主要指标。从载文量(论著+综述)排序,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Springer-Nature出版社的Scientific Reports,发文量19873,考虑到其为OA期刊,每篇文章收取1870美元发表费,所以商业上可以算很成功的期刊。不过不能否认Scientific Reports和PLos One作为经典的巨型期刊(Mega-Journal)的代表,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否则也很难保持在影响因子2-4分的水平(考虑其文章各学科差异等因素),运营管理也是非常复杂的工程,非常值得中国期刊借鉴。在榜单第9名还有一本更不可思议的期刊,Springer-Nature出版社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载文量去年5469篇,影响因子达到12.121,近年稳定在10以上。要知道国内有些人(编辑?作者?)把载文量多的期刊叫“水刊”,那么能办一本每年发表5000多篇文章,而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期刊,难度真的无法想象,可以说NC是依托Nature家族声誉与Springer良好管理运营机制合体的成功科技期刊,笔者特别推荐中国期刊虚心向其学习。图6 期刊按照载文量排序5.中国期刊高IF期刊很多,1,2区期刊很多(图7),网络信息已有较多涉及。此处笔者略去一万字表扬内容。主要存在问题:1.缺少国际化出版平台,不仅仅是技术平台,技术平台可以拿来主义,更缺的是品牌平台。细分学科出版市场也是当前学术出版的重要趋势。2.过度重视影响因子会让多数办刊人失去增加载文量的动力。图7 中国影响因子排名前10期刊图8 美国医学会JAMA系列期刊6.小结从JCR期刊收录变化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几点,巨型OA期刊由于完全online,载文量大,周期相对比传统纸刊快,作者保留版权等优势,所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作者群体的需求,值得我国科技期刊学习其优点;学术出版商细分学术市场一直在进行,结合品牌期刊的“瀑布评审”,可以从高中低端一定程度“垄断”学术出版资源,如果再结合集约化优势,更是值得中国期刊学习借鉴;我国学术期刊“小、散、弱”局面正在逐步改善,在各主管主办单位强有力措施的支持下,应该很快成为国际学术出版强国,让更多的我国作者优秀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任艳青:“小编讲堂”核心成员,“小编基金”首期PI中国SCI期刊指标非常亮眼2019JCR,中国SCI期刊指标非常亮眼,比较具有2018IF和2019IF的224本大陆期刊,有31本期刊做到了可被引文献量、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因子百分排位数同步增长。最大提升奖2019JCR中,有27本中国期刊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些期刊表现不凡,其中14本期刊位于本学科的Q1区,9本期刊位于本学科的Q2区。最佳新人奖(Q1区期刊)另有,两本刊Bone Research、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8年IF被镇压,2019 JCR,Bone Research以Q1区强势回归。数据若有不妥,请指正。任延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慢性疾病与转化医学(英文)》编辑部主任未来如何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大家期待的新版《JCR》影响因子发布,我们对标世界一流期刊,都在思考。我的学科背景使我非常关注医学综合和临床医学的国内外杂志,对比其影响力:在世界的SCI期刊总排名前列,至少有一半期刊是医学综合和临床医学类期刊;而我们国家的SCI期刊总排名,医学综合和临床医学相对数量少,大部分在排名中游。我个人认为,这和我们国家大学和医疗机构医学方面的影响力、世界排名地位是相符的。未来如何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第一、还是要依托科学家办刊。举例我曾经参与创办的《Endoscopic Ultrasound》杂志,本次影响因子4.489分,属于消化类Q2,比排名Q1区的期刊差2名,内镜类杂志世界排名第四。他的创刊单位是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内镜学科创始人孙思予教授,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人),在亚洲、亚太、及世界消化内镜领域有很好的影响力。未来这个杂志还有前景,因为报导范围包括整个内镜学科,现在大部分稿件还是消化和消化内镜方面,未来需要广泛宣传和推广,积极吸纳其他医学领域高水平内镜超声文章,吸引世界级高水平各医学专业内镜超声专家加盟编委会,未来杂志影响因子超过5分,Q1区杂志只是时间问题。第二、对编辑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作为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科协指导的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三次青年编辑大赛一、二等奖获奖部分青年编辑来自本次JCR收录期刊,而且这些期刊也属于我国领军和各专业代表性英文刊。他们代表了我们国家新一代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领军人才。还有一部分获奖者是我们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杂志的编辑,他们的特点是外语好、学科背景强、有思想、敢挑战。这说明我们的年轻一代青年编辑已经融入到我们对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追赶行列里,他们是最有希望成就梦想的一代后浪。人才是我们事业最宝贵的财富。第三还是要多和世界一流期刊编辑对话。国际化视角和战略决定我们期刊未来的高度。这个世界看似浑然一体,实际却可以分为不同维度。不同维度的世界,就像一条条平行线,下一个维度的人只能是上一个维度人的意识投射。期刊的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期刊,第二维度是平台,第三维度是数据库。当高维空间挑战低维空间时,具有碾压的优势。比如我们对国际出版商依赖,或者说他们对我们国家期刊的创办、运营和数据库收录的支撑,具有碾压作用。我本人今年当选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董事,总部在美国,代表美国先进的办刊理念。还当选国际同行评议周执委会委员,这个组织在英国发起。每月都有至少两次机会和核心成员进行电话和视频会议,推进学会的各项工作。这两个国际组织是有很好编辑实践指导、出版伦理和各种培训以及跨学科、跨专业多样性探索的编辑组织。我希望熟悉和了解后,把他们好的编辑实践和编辑理念推广到国内同行,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编辑。我们只有多接触、多了解、多探索,我们才能提升我们国际一流期刊出版的维度和层级,才能真正掌握出版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软硬件资源。基于此,让我们以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韧劲,吹响攻坚克难冲锋号,继续奋进!张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Light学术出版中心副主任提高期刊影响力并不是过分追求影响因子6月29日,来自科睿唯安的新版《JCR》新鲜出炉。期刊界同仁纷纷晒出成绩单,学术界纷纷转发、评论,一度刷爆朋友圈!作为期刊界一员,我也聊一聊影响因子那些事!从新版《JCR》榜单可以看出,影响因子达到292.278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依然稳坐武林第一宝座;世界三大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最新影响因子分别为42.778、41.854、38.637。影响因子超过10的期刊有285种,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再看看中国大陆期刊在新版《JCR》的表现如何。在中国大陆主办的SCI期刊中,有9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0,其中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首次突破20,在JCR中国大陆期刊影响因子位居榜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响因子16.693,在全球综合性学术期刊中位列Nature和Science之后,排名第三。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影响因子13.714,位列97种光学期刊前三位,连续六年稳居世界光学期刊榜三甲。近些年来,JCR中国大陆期刊数量增长较为明显,从2014年的185种增至2019年的253种,增长率超过36%。从期刊学术影响力来看,2014年中国大陆Q1、Q2区期刊数量占比约36%,到2019年Q1、Q2区期刊数量占比已经超过50%。除此之外,2014-2019年,JCR中国大陆期刊平均年总被引、平均年影响因子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平均年载文量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由2014年的158篇下降到2019年的121篇。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科技期刊稿源竞争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部分期刊为追求高影响因子,减少发文量。这种做法短期内也许有效,但不利于长期提高影响力。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破除“过分强调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的不合理导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文件出台的背景下,我们看待影响因子要有理性的思考。一方面,影响因子只是评价期刊的一个指标,不能等同于影响力,要把期刊做到强而大,还要均衡发展总被引、发文量等学术指标;另一方面,提高期刊影响力并不是过分追求影响因子,要挖掘影响因子背后的价值,即超越论文本身,服务科研发展,注重品牌建设与推广,提供多元化知识服务,努力打造学术界公认的高水平、高影响力学术期刊。近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不断加大对学术期刊发展的资金支持。在国家政策及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在国际舞台绽放光芒。可以说,中国具备了办好世界一流期刊的基本条件,相信在国家相关部门、学术界和期刊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国产品牌期刊将逐步跨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来源 | 期刊强国版权保护声明: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夫三子者

中国发布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彭韵佳、沐铁城)为探索更为科学、全面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发布“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通过多元遴选统计源期刊、复合构建评价指数、全新设置学科分类等工作,旨在构建开放多元的世界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价中心与中国知网科技文献评价中心联合研发。该报告为中国科协委托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潘云涛介绍,长期以来,国际主流期刊数据库以收录英文科技期刊为主,对中国以及许多非英语国家的科技期刊选取数量有限,既局限非英语母语国家研究人员检索阅读,也使得研究人员对本土性、区域性科学问题缺乏足够关注。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及期刊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机构专业人员,围绕统计源期刊遴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期刊学科分类、《世界引文库》建设等四方面开展工作。为更加公平、全面、科学地反映世界各国科技发展与科技期刊发展的真实状况,课题组共遴选38种语言、9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覆盖国际知名数据库中的绝大部分英文期刊,也补充了中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母语期刊,使得来源期刊出版地和语种更加多元。为避免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该报告在评价指数设计上对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主流指标进行复合处理,并引入替代计量学指标数据,探索评价方法的创新。在充分参考国际主流数据库学科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课题组综合考虑学科发展现状、各学科期刊规模等因素,全新编制286个学科的分类体系。潘云涛表示,目前课题组正在基于该项研究方法,编制各学科高影响力期刊索引,计划于今年年底向社会公开发布。

月咏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11月9日,在“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知网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了“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该报告为中国科协委托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旨在探索更为科学、全面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世界科技期刊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国际主流期刊数据库以收录英文科技期刊为主,对中国以及许多非英语国家的科技期刊选取数量有限,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难以全景展现全球创新进程。同时,单纯以引用情况评价学术影响力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科技界对改进评价体系多有呼吁,许多专业机构也在不断尝试推出新的评价指标。”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潘云涛介绍,此次课题组在中国科协支持下,以现有的评价指标为基础,探索研制新的评价方法,既希望能够与国际主流评价体系有良好的衔接,也力求做出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为世界学术评价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据了解,课题组以国内富有科技文献评价经验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知网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为主,联合了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专业机构,邀请了国内文献评价、期刊出版方面的专家和各学科领域的高级科研人员等近百人参与,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为参照,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合作,采集全球期刊基础大数据,力求研究结果科学、可靠,并体现中国特色创新。多元遴选统计源期刊。课题组在调研多个国际大型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指标初选和专家同行评议,遴选38种语言、9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既覆盖了国际知名数据库WOS、Scopus收录的绝大部分英文期刊,又择优补充了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巴西等国家的母语期刊,使得来源期刊出版地和语种更加多元。复合构建评价指数。为更加综合、全面评估期刊的影响力,在评价指数设计上对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主流指标进行了复合处理,并引入替代计量学指标数据,对现有以“影响因子”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重要补充。全新设置学科分类。在充分参考国际主流数据库学科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科发展现状、各学科期刊规模等因素,兼顾中国国情和学者的习惯,全新编制286个学科的分类体系。潘云涛表示,目前课题组正在基于该项研究方法,编制各学科高影响力期刊索引,计划于年底向社会公开发布。鉴于评价工作专业性强,科技界、出版界高度关注,课题组将于报告发布后,多方听取反馈意见,并在定量指标基础上引入同行专家评议,以尽可能对期刊学术影响力实现综合、客观评价。后续,课题组也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拓展评价维度,使评价体系更加成熟。来源:中国科协学会部 供稿

好心人

2018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5个期刊被剔除!

11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权威发布了《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017年总被引频次为1381次,影响因子为0.648,从2001年到2017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都是在逐步上升的。从去年一年的国内论文数量以及被引用次数来看,临床医学学科遥遥领先,并且进入前十的学科中,医学方面的学科也是数目最多的。相比于2017年,《201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新增了23个期刊,并剔除了25个期刊,具体期刊名称如下:新增期刊:北方水稻大数据导航定位与授时电力工程技术发育医学电子杂志供用电护士进修杂志内燃机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首都公共卫生西安工程大学学报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信息安全学报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中国CT和MRI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被剔除期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锻压技术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贵州医药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交通科学与工程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陆地震齐鲁医学杂志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上海护理现代仪器与医疗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妇幼保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民航大学学报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铸造技术此外有7个期刊名称有变化,如下:

声侔鬼神

期刊引证报告(JCR)的前世今生

导 读今晚(北京时间6月29日),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就要公布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引发对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简称 JIF)的升降、其含义、价值和局限性的热议。其实,影响因子只是JCR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加入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讨论前,不妨和小福团一起回顾一下JCR的前世与今生,了解JCR的创造者加菲尔德博士和他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的同事的初衷和一些重要想法吧!1955年,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Science上发文提出了引文索引这一概念[1],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想法。1963年,加菲尔德博士与Irving H. Sher一起创造了期刊影响因子[2],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引文索引进行选刊,他们希望SCI能够涵盖一组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这种测度期刊影响力的方法非常新颖却又简单易行,同时解决了如何客观地衡量大型综合型期刊(如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等那一时代的“超级期刊”)和文章数量相对较少的专业型期刊(如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之间影响力的难题。1972年,这种利用引文分析期刊影响力的方法得以更大规模的测试,并引起了期刊编辑的广泛关注[3]。1975年,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正在准备第11期科学引文索引的发布。加菲尔德博士意识到,这些引文数据的年度汇编不仅可以作为信息检索的工具,而且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去考察期刊的特征。1975年发布的SCI增加了一卷《期刊引证报告》,也就是第一期JCR, 这一年的JCR是ISI首次大规模发布期刊级别的详细数据。基于1974年SCI收录的2400余种期刊的40多万篇论文,JCR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期刊间引用关系,同时也首次发布了完整的期刊影响因子(JIF)列表[4]。“期刊引证报告是历经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加菲尔德博士于1975年第一期JCR的卷首语影响因子的计算影响因子是如何被计算的?影响因子即为期刊在当前JCR年获得的总引用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比值。例如,期刊在2017年的影响因子,首先收集2017年发表的所有论文,这些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包含了每种期刊在2015和2016年发表的论文,使用某期刊在2017年获得的引文数除以其2015年和2016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从而实现对期刊规模的标准化。划重点:所有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引文都会被用来计算影响因子的分子,但只有被Web of Science中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期刊才出具影响因子。分子与分母分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总和。任何文献类型的论文获得的引用次数都会被考虑在内,此外,JCR的专门算法还会收集由于原始参考文献中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元数据而无法链接到特定期刊的引用[5]。引文来源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包括SCIE、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会议论文引文索引(CPCI)、图书引文索引(BKCI)和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分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通常不被引用的文献类型,如通信(Correspondence)或编辑材料(Editorial material)则不计入影响因子分母。期刊中被索引为“研究论文”和“综述”的文章都具有原始研究报告或综述内容的书目特征,例如:包含摘要、具有一定的篇幅、报告了原始的数据以及包含参考文献[6]。科睿唯安之前的分析也表明期刊获得的引用(影响因子的分子)中超过97%都来自那些被识别为“研究论文”和“综述”的文章获得的引用[6]。图片来源:原文文章JCR中收录的期刊只有被SCIE或SSCI索引的期刊才能够出现在JCR中,我们使用28条考察依据评估期刊。其中包括24项质量评估标准,可供遴选人员在期刊层面根据编辑严谨度及最佳实践做出选择,以及4项影响力评估标准,旨在利用引证活动作为衡量影响力的主要指标,选出各领域内影响最为深广的期刊。请参考以下链接获得更多选刊过程的细节:https://clarivate.com/webofsciencegroup/solutions/editor/过去的40多年间,JCR不断发展完善,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更加丰富的计量指标。例如: 2004年,去除自引的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Without Self Cites)2009年,五年影响因子(5 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特征影响因子(Eigenfactor Score)和论文影响力(Article Influence Score)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The JIF Percentile)同时,按照一贯的政策,科睿唯安持续监控着期刊的发展情况,对有可能影响公平的一些信息保持敏感,自2005年起每年对那些自引数据较高或互引数据较高的期刊都会不公布其影响因子,以示警告,并明确给出相关数据。2018年,科睿唯安对JCR进行了重要升级。此次升级,为用户全面了解期刊表现,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和更加丰富而详尽的信息,显著加强了对期刊影响因子和其他指标的揭示度, 增加了论文层面的分析和解读。这些新的分析角度更好地利用了引文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指标,能帮助研究人员、出版商、期刊编辑、图书馆员和基金资助者更好地了解期刊对各种用户的核心价值。图片来源:原文文章“Every journal has a story to tell” 2020年4月,科睿唯安宣布在JCR期刊介绍页面引入开放获取数据,以提高学术出版中开放获取模式的透明度。新引入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数据将显示每篇期刊论文的获取模式。这将为基金资助机构、出版机构、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提供透明而中立的必要信息,以了解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金色开放获取)下免费阅读和重复使用的文章对期刊整体内容和引证表现的相对贡献。图片来源:原文文章“这是科睿唯安为支持开放研究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中的最新举措。当尤金·加菲尔德博士1975年发布第一份《期刊引证报告》时,所有入选期刊都是印刷出版,根本不存在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和获取方式已经改变,但期刊引证报告的宗旨依然不变:提供全面丰富的数据,帮助科研共同体更好地了解期刊对文献的贡献和对学术话语的影响。”——Web of Science总编辑Nandita Quaderi博士我们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期刊引证报告》的前世今生,正是为了澄清影响因子和JCR的一些事实,因为它们也反映了建立引文索引的一些基本原则。虽然加菲尔德博士对利用JCR理解学术交流机制的可能性抱有持续的热情,但他并不建议将JCR或引文数据作为评价期刊的唯一维度。加菲尔德博士认为,在一个合理的决策制定和假设检验的整体框架内,并在综合考虑其他主客观因素的情况下,JCR可以发挥其参考价值。他还强调,在对期刊进行比较时要特别小心,尤其是当期刊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时,因为不同学科的引用存在差别。而ISI在2019年的《全面画像,而非简单指标》报告中,也提出期刊影响因子经常被误用,主要因为JIF是关乎期刊管理,而非评估某期刊发表论文的学术价值的替代方法,更不能用于评估科研人员、机构和院系。如果JIF的使用场景是将单点值设置为画像或更为广泛的科研活动,那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将能够看到JIF可在文章层面提供极为多样性的绩效信息。JIF可能是一个指南,但是如果我们要想获取真实信息,就需要先获得超越图书馆和出版机构的完整背景[7]。JCR一开始就被定位为一项长期的研究项目和供学者进行引文研究的资源如果认为JCR就是影响因子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JCR的精髓图片来源:原文文章参考文献1.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 -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 Science 1955, 122 (3159), 108-111. 2.Garfield, E.; Sher, I. H., New Factors i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rough Citation Indexing. American Documentation 1963, 14 (3), 195-&. 3.Garfield, E., 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 Journal Evaluation - Journals Can be Ranked by Frequency and Impact of Cit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Studies. Science 1972, 178 (4060), 471-479.4.Garfield, E., Preface and Introction to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Vol. 9 of the SCI 1975. 5.Hubbard, S. C.; McVeigh, M. E., Casting a Wide Net: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Numerator. Learned Publishing 2011, 24 (2), 133-137.6.McVeigh, M. E.; Mann, S. J.,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Denominator Defining Citable (Counted) Items. 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9, 302 (10), 1107-1109.7.Adams, J.; McVeigh, M.; Pendlebury, D.; Szomszor, M., Profiles, not Metrics. 2019.来源 | 科睿唯安版权保护声明: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儒墨皆起

一份研究报告结果出炉,美国超1/3新冠治愈者,出现同种类型疾病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持续存在,使得各界专家最担心的,莫过于治愈者后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其他症状,以及有可能受到的一切影响。毕竟不管怎么说,解决新冠病毒造成的危机,各国已经耗费了巨大的心力。如果治愈之后还将产生更多的危机,这着实叫人难以接受。而事实说明,专家们的担心并非真的没有道理,一项研究报告结果出炉,美国部分患者新出现的疾病,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进一步高度重视的程度了。美大量新冠治愈者被指出现同种类型疾病据环球网报道消息指出,近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已经被治愈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员,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部疾病,这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分糟糕的情况当中,被确定大部分的患病人员都是来自于美国的新冠患者。按照美媒报道的内容所指,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当下有34%的新冠患者,在治愈之后的六个月时间之内,被诊断出患有神经或者是心理疾病。其中,17%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症,近15%的患者被确定患有情绪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五十个患者当中,就会有一个出现影响大脑的疾病。专家指出,随着新冠疫情危机的持续上升,关于这部分的情况,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专家强调,关于患者患有脑部疾病的情况,更多的会体现在新冠肺炎的治愈者身上。相比于其他的病毒,新冠病毒后期造成的风险性会更大。所以关于新冠肺炎的治愈患者,专家建议,在恢复之后的六个月阶段之内,这些患者的所有情况,仍然还需要保持密切的重视,以免糟糕结果的出现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新冠治愈患者感染类似疾病比例更高为了确定最为真实的研究结果,英国牛津大学专家联合另外的几名学者迅速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据了解,相关研究通过覆盖超23万的新冠治愈患者进行开展,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美国。最终确定,凡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患者,之后出现精神疾病的概率以及风险都会变得更大。另外,关于新冠肺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多少受到明确的影响。不过,这样的研究因为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研究过程就不存在数据疏漏的地方。总而言之,相比之下,各界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视程度应该要更大一些。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专家希望,各界对于精神疾病所需要用药的医疗资源,都应该做到更好地配置,也不至于等到危机真的出现的时候,很多医疗机构都无法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新冠疫情或给医疗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当然,这样的一份结果,可以非常明确的强调,关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工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迅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但是真正意义上来看,还需要保留更长的观察期限。按照专家所说的,新冠疫情给医疗系统带来的,将会是非常长期的影响。短时间的治愈,并不能让长期的问题被进一步的忽视。诺丁汉大学精神病学专家萨米表示,在接下来的过程当中,关于新冠肺炎到底是如果做到,去影响人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问题,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肯定的是,新冠肺炎或将造成的后果,很多都会是处于慢性的阶段,因此有必要通过更多的视角来保持全面关注。只有完全做到各方面的资源实现积极配合,才能够更好的解决这方面所造成的莫大影响!

蹙之乎颐

实力出众!一项研究报告出炉,这所高校主办权威期刊跻身全国前5%

近日,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6版)发布。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林学类A+(权威期刊),《林业工程学报》为林学类A(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人文科学综合类A-(扩展版核心期刊)。RCCSE评价体系包括中文学术期刊的认定和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价两个部分。学术期刊按影响力水平、得分排序结果在同一学科下被划分为A+(权威期刊)、A(核心期刊)、A-(扩展版核心期刊)、B+(准核心期刊)、B(一般期刊)、C(较差期刊)6个等级,其中A+取所有期刊的前5%。该指标体系评价报告于2009年正式推出第1版,2020年第6版中共认定中文学术期刊6390种,评价得到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366种,核心期刊(A和A-)1693种。另外,根据最新发布的《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版)》入选农林领域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等级(国际知名期刊),《林业工程学报》进入T3等级(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为推动同等水平的国内外期刊等效使用,体现应用实践类科研成果的应有价值,引导国内科技工作者将更多优秀成果在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首发,2019年7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遴选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形成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每个学科领域的期刊分为T1级、T2级和T3级三个级别:T1类表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流期刊,T2类是指国际知名期刊,T3类指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其中,入选农林领域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等级27种,T2等级34种,T3等级50种。南京林业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以及以双一流学科为支撑的英文刊《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ts》(JB&B)等。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和SCD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英文刊被多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来源刊)"。长期以来,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银杏产业"等10个国家级创新联盟、 "江苏省观赏主题木本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50余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66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数据截止2020年3月)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72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累计31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授权发明专利2000余项,有38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9项;部、省级奖励300余项。未来,学校将继续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逐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林业大学的远景发展目标。素材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黄震

史上“最硬核”参考文献惊呆网友,其实钱伟长超重视文献使用

近日,一篇题为《论文敢标注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看到作者,网友:失敬了……》的网文引发网友和社会舆论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官微纷纷予以转载。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走红的网文内容其实源于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因“参考文献”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引发网友热议。这篇被网友称为“最霸气”“最硬核”的参考文献,来自于一代力学宗师钱伟长院士的论文《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按照部分网友的说法,钱伟长院士的这篇参考文献不仅“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让后辈学人惊讶,其实通篇都有着“宗师风范”。钱伟长写道:“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文中有关小挠度的理论在一般的材料力学书中都能见到,有关非线性大挠度梁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及其近似解法,亦是首次在本文中提出。本人未见过宁波甬江大桥的设计,但曾到现场参观过,只是未曾听见有关技术人员具体解说过,有些江宽、高差和两端接不上的数据,只是目测估计的,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谅解。”上述钱伟长院士的论文《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发表于专业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年第五期,文章可以在中国知网上公开查询下载。据宁波当地媒体介绍,甬江大桥,1989年12月19日开工,1992年6月30日竣工,是连接江东(现鄞州)、江北两区的第一条陆上通道,分别与人民路、中马路、外马路和江东北路立体相交。该桥梁由主桥、引桥和接坡三部分组成,全长588米,其中主桥长202米,主桥为单塔预应力混凝土双箱双索面斜拉桥。甬江大桥桥面宽26米,其中车行道宽15米,为四车道,人行道宽各3米。大桥最大设计荷载为汽车30吨、挂车100吨。大桥揽系两边共88根斜拉索的门型钢筋混凝土塔柱,高达60.2米。两岸引桥采用空心板简支梁结构,总长386米,共有17个桥孔,桥面宽21.5米。除中马路外,3条立交道路旁边分设3对人行上桥踏步。与一般网友感叹于钱伟长院士学术功底深厚不同,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学术界人士在讨论上述“最霸气”“最硬核”参考文献之时注重于该如何使用参考文献。事实上钱伟长院士有着求真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对于文献的使用有着钱伟长院士自己的方法。对此,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期刊《党的文献》曾于2013年刊文《钱伟长是如何利用文献资料的》介绍:文献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如何搜集资料,找到资料后又如何整理并为自己所用,是重要的科研方法问题。钱伟长在搜集文献资料时对学术报告和期刊高度重视,在梳理文献资料中通过分析矛盾探寻研究方向,在利用文献资料时具有宏观视野的研读方法等等。这些既遵循科学的思维方式,又符合科学的研究原则,值得包括党史研究者在内的科研工作者学习与借鉴。根据文章引述自钱伟长撰写的文章《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钱伟长认为,治学一定要得法,学术科研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前进的,要创新就要先参考别人的东西,因此“第一是会找资料,你需要的资料”。而哪些是科研工作者需要的资料呢?钱伟长认为,“查资料要抓两头,一头是所关注的课题的经典著述,另一头是最新文献,这样就容易追本溯源,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在这里,钱伟长所指的科研工作者查资料要查的“经典著述”,主要是指“根据工作的专业,读一些有关的专著”,其目的“不一定是针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主要是把知识面扩大一点”。科研工作者查资料要查的“最新文献”,主要是指“与科研工作有关的学术报告和期刊”,而与专著相比,钱伟长更看重学术报告和期刊的价值,因为他认为“学术报告和期刊是第一线的工作成果,科研工作者可以据此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的最新进展”。为什么钱伟长更看重学术报告和期刊的价值呢?对此他分析说:“比如有创见性的文章今年出来,今年有人写教科书参考它,把它收进去。可这本书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写出来的,尤其是外国人,他写完了还得讲一遍才敢出版。这一来就三年过去了。拿去投稿,交涉,签合同,等印书又一年,已经四年了,我们辗转买来就五年了。那么我们得到的是五年前的东西,不知道近五年产生的新东西。要知道最近的东西就要看杂志,否则信息封闭,最后发现你正在关注的问题是人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或者是根本不值得研究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利用文献资料呢?钱伟长有自己的方法。上述《钱伟长是如何利用文献资料的》一文介绍,钱伟长认为,关键在于掌握浏览文献的基本方法。针对科研论文的文本结构,钱伟长总结出一种“要点快读法”。哪些可以称得上要点?他认为一篇论文有三个东西一定要读:一个是摘要,一个是引言,一个是结论,剩下的可以不看。之所以提倡这样一种浏览文献的方法,他归因于“摘要是讲这个问题的主要脉络——过去这个问题研究得怎么样了,现在作者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新的结果。看完摘要,这篇论文有多大的分量就基本清楚了。比如有的是用旧理论、旧方法、旧工具处理了一个旧问题,取得了一个很小的成果,这篇文章就不必看了。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新思想,或者有新方法,或者使用了新工具,或者处理了新问题,那么这篇文章应该往下看——再看引言和结论。引言会告诉我们该问题的来龙去脉,看完引言,对于这个问题大体上就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了。最后再看一看结论就行了。结论会告诉我们作者达到了什么目的,还遗留下什么问题”。对于文献阅读,钱伟长也分享了自己的研读技巧:“一是要有宏观视野,科研论文都是第一线的问题,有的部分看不懂,因为过去没有了解过这一方面的东西,那么跳过去。大的东西理解了,小的东西自然会解决,不要一字一句都去抠,要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一是要善于学习,化为己有。读文章要记笔记,要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我们不懂的,产生疑问的东西。当我们看到其他文章又谈这个问题,就可以检验我们关于这个的想法是否正确。错了,想想为什么,懂了,就把这一条划掉。本子上划掉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懂得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通过这种学习,我们才能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前进。”可见,虽然写下了“最霸气”“最硬核”的参考文献,不过钱伟长其实对于文献使用极为重视,能够写下“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也源自于其深厚的学术积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不贱佞谄

2021过去了1/4,核心期刊热点选题都有哪些?

2021年1月-3月,核心期刊发文众多,可以说,这些论文的选题关键词代表了这段时间内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3个月里,我们一直持续关注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的发文主题,根据18个学科(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思政、民族学、社会学、体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分别筛选出相应的论文主题词即——热点选题,并对这些选题生成了研究态势分析报告(报告生成于2021年4月,最新数据!),包括其研究脉络、主要作者、相关课题、关联研究主题等,文件共计1.8个G!获取报告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关注选题宝私信“712”即可!下面按学科分别呈现这些选题关键词。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思政民族学社会学体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文学宗教学以上,共计712个选题关键词,我们生成了712份研究态势发展报告(报告生成于2021年4月,最新数据!),共计1.8个G!包括其研究脉络、主要作者、相关课题、关联研究主题等,获取这712份报告也非常简单——关注选题宝私信“712”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