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汽车电子销售额上涨「组图」今者阙然

2020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汽车电子销售额上涨「组图」

汽车电子销售额逐年上涨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汽车电子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汽车电子可分为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底盘与安全控制、车身电子等。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的汽车电子零部件系统开始进入中国,国内企业生产的汽车电子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如音箱等,竞争力明显不足。汽车电子资金投入大,开发难度大,国内厂家缺少自主研发能力。汽车电子超前性、配套性的产业特点,要求产品研发、设计与整车制造相互协调,整车制造商和电子制造商密切配合,目前,汽车制造商与汽车电子互相分离。2011-2018年,我国汽车电子销售额逐年上涨,增速呈波动性变化。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也会逐渐变缓。另外,国内汽车电子市场目前还主要依赖于前装市场,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车载汽车电子的发展空间还很大。2018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5800亿元,前瞻推算,2019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6446亿元左右。形成了四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长春及天津环渤海区域、以重庆和武汉为中心的中西部区域等四大汽车电子产业。目前中国汽车电子后装市场迅速成长,智能化、数字网络化、总线化以及节能环保成为产品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汽车电子非混合动力市场趋向饱和,混合动力增长强劲,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电子快速发展,软件成为汽车竞争的关键优势,汽车开放系统架构影响深远,车载通讯及车载娱乐系统升级。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酸模

2021年中国汽车电子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汽车电子是指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到汽车所形成的产品,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如今,越来越多的车型将机械化仪表升级为全液晶显示屏,以满足车载娱乐及信息显示系统的升级,软硬件系统升级的同时,智能座舱系统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汽车也从单纯的机械结构演变为机械与电子产品的结合,并开始向智能化演变。目前,汽车座舱电子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市场规模2018年以前,我国汽车产量增速趋稳,整体增长速度高于全球汽车产量增速,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我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1年产量可以达到2674.9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能源汽车作为车载液晶显示屏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其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将使得车载液晶屏幕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0%。2020年1-8月,受疫情影响,整体延续了下滑趋势,但预计2021年随着疫情的好转,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将达到约129.0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行业上下游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本行业的上游产业为液晶屏等器件制造业,为公司提供液晶屏、触摸屏及其他电子器件产品。以液晶屏为例,我国车载液晶面板制造业处于寡头竞争的格局。随着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持续加大,境内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在与境外企业的竞争中开始展现自身优势,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及产能支撑。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本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汽车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属于汽车一级供应商,是指直接向整车厂供应系统级零部件的供应商。由于目前整车厂为控制集成化系统的质量,对系统集成商提出了开放式物料单(Open-BOM)的要求,即向整车厂开放并锁定其系统产品所有零部件的选型信息。因而在产业链中,系统集成商贡献的价值主要为座舱电子系统的开发及生产制造。未来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扶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进一步推动汽车、汽车电子以及产品技术的发展。2.汽车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成熟产业,已成为社会日常运行的必需品。首先,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高价车占比逐渐提高,而高价车在座舱电子上的投入普遍高于普通车;其次,我国自主品牌车占比已整体达到40%并趋于稳定;第三,新能源汽车天然需要完善的汽车电子系统。中国汽车行业庞大的存量市场、稳定的增速及汽车产品结构升级调整为汽车电子产品带来了稳定需求。3.电子产品技术进步及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广泛推广及应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偏好于集成更多功能的电子产品,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使汽车电子产品增加了互联互通的内容。未来,汽车电子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引领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4.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带来稳定的改善需求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以及城市圈及基础交通设施的持续建设,汽车人均保有量将持续增长,在满足了基础代步的需求后,未来,汽车将更专注于智能化的改造,以期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驾驶体验。5.专业服务商逐步取得产业上下游的认可随着项目的推进全流程跟踪,第三方服务商的存在使得系统集成商及硬件制造商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弥补了特定领域的技术缺陷、节省了对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因而,上下游愿意引入第三方服务商配合项目整体的研发进程。汽车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趋势将会为服务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侵暴诸侯

2018年全球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电子引领全球电子系统市场增长「组图」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汽车电子种类较多,按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发动机电子系统、底盘电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身电子电器、安全舒适系统和信息娱乐和网联系统。汽车电子是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石上世纪70年,汽车电子刚刚萌芽,汽车电子设备开始应用于汽车上。随后,便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汽车电子产业也飞速进步,历经了集成电路、多种电子辅助系统等多个阶段,发展至今。如今,数字技术普遍应用,汽车智能化进一步提升。汽车电子技术的提升则恰恰标志着汽车综合性能水平的提高;正是因为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提升,促就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汽车电子引领电子系统市场增长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攀升。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2017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长至1420亿美元,2018年增长至1520亿美元,在全球电子市场中占比9.4%,高于2017年0.3个百分点。预计至2019年,其市场规模可增长至1620亿美元,到2021年,汽车电子占整体电子市场的百分比将会达到9.9%。此外,根据IC insights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汽车电子2017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将达到6.4%,再次超过全球电子产业中其他所有终端应用类别。海外汽车电子市场格局稳定,集中度高由于汽车电子供应链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高,造成产业链格局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比如国际ADAS领导者Mobileye前装认证周期长达七年,而其市场占有率超过80%(基于摄像头的ADAS订单)。汽车电子产业内部,产品前三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均过半,其中汽车电子控制装置MCU(top 3 share>70%)市场集中度要比车载电子装置(top 3 share<45%)更高,图像传感器 top 3 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90%以上。汽车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目前汽车电子后装市场迅速成长,智能化、数字网络化、总线化以及节能环保成为产品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未来汽车电子应用有以下五大发展趋势。其一,汽车电子非混合动力市场趋向饱和,混合动力增长强劲。非混合动力汽车的平均电子部件和软件成本可能将维持在整车成本的20%至25%不再增加,因此这类零件市场的增长只能靠车辆数量和轻型车平均零售价格的增长。其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电子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电子技术是更重要的核心。汽车电子产品在此类车辆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部分电动汽车车型中电子产品占成本比例可能比同级别传统汽车高出一倍左右,并且还会继续增加。其三,软件成为汽车竞争的关键优势。软件作为汽车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正在蓬勃发展,单在发动机控制器中,软件内容每年就翻一番。电动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定制软件是核心技术的体现,软件开发可以用更少的工程师实现更加新颖和改善功能的产品,并保持较低的保修成本,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其四,汽车开放系统架构影响深远。实践表明,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标准可在多平台软件和多种车型重复使用,一个合适的应用程序软件每次在一个新的应用中将无需重新设计和定制,这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提高其质量并节省开发时间。其五,车载通讯及车载娱乐系统升级。无线连结和车载通讯越来越成为新车型的热门卖点,通过移动通讯装置,内容可以实现同步。汽车内建蓝牙无线连结现在已成为基本功能,而车内中控屏幕显示车主智能手机屏幕,以及车用手机充电等功能,很快将成为许多新车款的标准配备。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陈三两

2020汽车电子研究报告

一、汽车电子整体市场状况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据产业信息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为14,568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1,399亿元。我国汽车电子市场2017年规模为5214.91亿元, 2018年市场规模增长至5584.50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持续增加,未来汽车电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逼近9000亿元,2022年可达到9783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就细分市场而言,2018年我国车身控制系统市场规模为4378.8亿元(其中发动机控制系统1348.5亿元、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1777.9亿元、车身电子控制系统1252.4亿元)(见图1),2018我国车载电子装置市场规模达到1205.7亿元。单位:亿元图1 2018年我国车身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占比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随着全球汽车电子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现今混动汽车电子化率接近 50%,纯电动车电子化率接近 70%。2007年-2017年,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从约20%上升至40%左右,2020年达到50%,预计到2030年汽车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将达到75%以上。据统计,2019年推出的全新车型中,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自动空调系统/ESC(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安全系统/主动降噪渗透率分别达95%/70%/55%/35%/5%,汽车电子渗透率提升明显(见图2)。单位:%图2 2019年我国全新车型汽车电子系统渗透率占比资料来源:立木信息咨询然而对于三大核心(EPS/ESC/IBS)技术领域,我国渗透率仍然较低。其中EPS(电子助力转向)领域里,国内渗透率约在 66%,未来渗透率有望达到 80%以上;在ESC(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方面,国内的 ESC 渗透率在 55%左右,未来有望提升至 70%左右;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IBS(智能刹车系统)技术 ,新能源乘用车搭载率 15%,传统燃油车 1%,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传统燃油车搭载率分别有望提升至 30%、10%;而EPB(电子驻车)市场目前渗透率约 44%,未来有望提升至 60%以上。预计到 2023 年国内 EPS(电子助力转向)、 ESC(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IBS(智能刹车系统)、EPB(电子驻车)市场规模分别为 398、78、57、40 亿元。而受政策驱动和客户需求影响,车联网和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ADAS)成为未来发展的两大热点。“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25年,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HA(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0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70%,H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0%,并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HA级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2019年全球联网车辆已经达到9000万辆,到2020年预计将增加至3亿辆左右,2025年则将突破10亿辆。2016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为77亿美元,2019年将近1800亿元,到2020年将超2000亿元;2022年或将近3000亿元。在市场方面,2020年预计全球ADAS(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8.09%。2020 年中国 ADAS 市场规模预期达到 963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52%。2020 年汽车电子技术智能驾驶系统整车渗透率有望达到 61%。在车载导航领域,在以前前装仅占市场的5%-10%,如今增长到60%-70%甚至更多。2018年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规模达到42.02亿元。到2020年高精度地图市场为12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600亿元。无人驾驶系统同样发展迅猛,以平均每辆车的无人驾驶系统为5万元估算,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空间将达6000亿,国内市场空间接近1500亿。车载信息娱乐系统2018年国内渗透率为60%,其余40%仍停留在CD/DCD阶段。2018年全球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含显示屏)市场空间为196亿美元,折合约1300亿元。预计至2023年全球市场空间可达242亿美元,折合约1600亿元。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迅速发展,汽车半导体需求也大幅上涨,预计2020年全球车用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430亿美元。功能芯片MCU市场规模有望从2017年66亿美元稳步提升至2020年72亿美元。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475亿美元,而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还不到150亿元,占比小于4.5%。目前自主汽车芯片多用于车身电子等简单系统,进口芯片的市场份额高达95%。2019年,单车汽车芯片的成本均值约为400美元/车,到2022年有望达到600美元/车。假设2022年我国新车销量约2500万辆,那么汽车芯片市场可达1500亿美元。2019年,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中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之一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仍有90%以上依赖进口。二、汽车电子市场外资、自主企业市场及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中,德、日、美企业垄断超70%,博世、电装、大陆是国际三大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超50%。国内的汽车电子市场70%左右的份额被外国企业所占有,占总数80%以上的本土企业只能占30%。2018年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国产化率仅约5%,进口替代提升空间巨大。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前装市场,后装市场的车载电子产品占有市场份额较低。目前国内汽车电子前装车载电子市场几乎被如德尔福、伟世通、富士通天、松下、阿尔派等外资公司垄断。做前装业务的自主厂商较少,仅包括东软集团、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等少数车机公司。未来,前装车机市场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的前装市场渗透率不足 20%,市场保持稳定增速25%以上,按照一台设备 2000 元的价格来计算,仅前装车载导航的每年市场规模就在 100 亿元以上。据统计,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中,动力控制系统市场份额最大,占到28%;其次是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到27%;车身电子市场份额占23%,市场份额最低的是车载电子,为22%(见图3)。单位:%图3 2019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份额分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电子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也叫车身电子装置),另一类是车载电子装置。其中车身电子装置和车上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即“机电结合 ”。车身电子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而车载电子装置则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包括汽车信息系统、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等。在车身电子各个细分领域中:国内EPS 市场国际零部件厂商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据 2017 年数据统计,国内 EPS 市场博世华域转向、捷太格特、NSK 合计市场份额超过 60%,其中博世华域转向市场占比超过35%。中国自主EPS品牌易力达、 恒隆、中汽系统、豫北等企业EPS 产品销售规模较小。 国内 ABS 市场仍由博世、大陆、天合、德尔福等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其中博世占比30%以上。国内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有限,目前代表企业有亚太股份、伯特利等。我国EPS系统外资或合资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主要有:德国采埃孚、日本捷太格特、日本精工、美国天合等。至2018年,EPS电机的进口比例含合资仍达79.70%。国产EPS的代表厂商包括宁波德昌科技、福州泰全工业、株洲易力达机电、阜新德尔、安徽广博等。在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领域,供应商主要是德国博世、美国天合、德国大陆特维斯、日本电装、日本爱信、美国德尔福。博世ESP 的性能最好,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而在电喷系统领域,博世的电喷系统占有中国国内市场60%以上。在车载电子系统各领域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领域,合资和自主供应商瓜分国内市场空间。伟世通、大陆、歌乐等外资企业在国内建有合资公司,深度绑定国内主机厂,占据较大份额。从事前装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业务的自主前三大供应商分别是华阳集团、航盛电子与德赛西威三家公司, 2018年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对应市场市占率分别为7.6%、10.7%。国内电子地图领域,占据份额较多的企业分别是:四维图新、高德软件、凯立德、易图通、灵图、瑞图万方、城际高科等。国内液晶仪表盘供应商则以德赛西威等公司为代表,在前装市场主要配套自主品牌,同时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带动了自主供应商液晶仪表盘产品增长。大陆、伟世通等合资品牌在国内传统车市场占据主要份额。在芯片领域,2019年全球IGBT芯片与模组市场规模达到6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其中英飞凌独占28.6%市场份额。从全球的IGBT芯片市场来看,95%以上的市场由跨国公司占据,飞思卡尔、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锐萨、博世、美国德州仪器等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近年来消费电子芯片巨头也开始“集体跨界”进入汽车产业,高通、英伟达、东芝等跨国芯片巨头占据了汽车芯片市场的绝对优势,国产IGBT产品占有率不到5%,近几年伴随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加大投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芯片逐渐浮出水面,逐步填补国内汽车芯片的空白。三、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明确指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规划》明确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汽车电子技术在未来汽车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1、汽车电子产品是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系统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娱乐性以及智能化。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子控制系统。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汽车控制单元的增加,汽车电子技术正向电子化、集中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2、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汽车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渐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演变,尤其是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在关注汽车质量和性能的同时,对产品的健康、即时服务等智能化、数字化的需求显著提升。汽车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潮流和趋势,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智能汽车中的“智能”主要取决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3、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以华为为首的通信企业将成为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主力。随着汽车电子,以及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步履缓慢,这种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的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引发较高关注。4、随着汽车电子架构的发展和迭代,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目前整车厂越来越强调自己对软件平台的开发能力。未来,底层软件平台的主导权将逐步掌握在整车厂手中,这样才能不断突破瓶颈做到灵活转型。5、在涉及到安全问题的汽车电子领域,自主品牌将奋起直追。对于汽车电子来讲,自主企业大都从车载电子开始切入。得益于我国在通讯领域、互联网领域的机遇,车载电子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在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方面跟国际一流车企的差距并不大,甚至还走在了前面。但在汽车电子安全性(车身电子)技术方面,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所以,自主品牌企业在接下来将更加注重汽车电子在安全性方面的研发,破除核心技术壁垒势在必行。四、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2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提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疫情暴发伊始,部分整车企业就做出供应链产能不足的预警,随着疫情的发展,供应链环节的问题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影响愈加明显。2020年2月26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月第一周至第二周的汽车零售同比下滑92%,开局十分不利;2月第三周的汽车零售达到日均5411辆,同比增速下降83%,第三周环比第二周的零售增长32%。对国内部分汽车制造商的相关调查显示,约15%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全球蔓延对其供应链影响很大,几乎遭遇断供;约64%的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在可控范围内;约18%的企业反馈影响较小。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全球持续蔓延对于国内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稳定或造成较大影响,关键零部件面临断供风险。如变速器、发动机及车身附件等零部件进口金额较大,对外进口依赖度高。在疫情冲击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基地,对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在核心配件环节和共性技术领域的短板也被不断放大。自主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应牢牢把握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重构的产业机遇,加大产业重组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取消生产资质买卖、限制政府财政托底、刺激企业战略重组,全面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和“卡脖子”技术领域积极探索整合重组模式,通过行业联合,在自动变速器、电驱动系统等领域打造多家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先进企业,以应对海外供应链的断裂风险。同时,自主品牌车企也应进一步加大同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力度,持续优化整零协同关系,构建其产业资源生态网络,保障供应链体系的稳健。汽车电子供应链的建设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正常情况下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要考虑“黑天鹅”突发事件出现后如何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具体来看,首先,要考虑供应链体系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根据风险应对的措施选择相应的供应商。其次,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特别重要的上游原材料、芯片以及高端制造设备等,企业不仅要投入研发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备份。经此一“疫”,国家产业政策应该在产业链安全方面提前谋划,确保系统供应链更加安全,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会受到某一个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和自主车企都在强化供应链灵活性与安全性,逐步将本土优质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加速关键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在产业链合作中,企业和企业家们需要诚信和契约精神,要按照约定的条件和需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才能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发挥作用,切实保供应链的稳定。要打造安全可靠的汽车供应链,整车厂和供应商应分工协作共同承担以分散风险。从国家和产业层面来讲,我国自主车企应把基础打好、把技术搞好,当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抱成一团相互协作以抗击风险。对于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国家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产业政策支持;二是整车厂要有长远可控打造自身产业链的想法;三是汽车电子企业要真正有所作为,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等等,一旦机会来了就能抓住,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加快补齐产业链的短板。五、对汽车电子发展中的问题思考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市场前景广阔。国内汽车电子面临起步较晚,市场占有率低的现状,如何抢占技术制高点,如何增强整体竞争力和市场覆盖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大部分领域被跨国或合资企业所占据,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国产化率比较低,自主企业替代进口和提升的空间巨大,在部分领域例如车载导航、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自主品牌有自身的优势,并且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自主汽车电子企业如何应对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挑战,如何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摆脱目前的“有市场无份额”尴尬局面,值得重视和思考。对于当下汽车电子发展的大趋势,自主企业在未来面临的机会要大于挑战。像芯片等核心技术,需要自主企业从战略的角度去考虑,不能被“卡脖子”。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越是朝着“深水区”前进,越是要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里。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经营决策、供应链管理、生产组织、销售售后、人力后勤等方面查漏补缺。同时,疫情来袭,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在车辆空调系统、车门系统、车窗系统以及智能化的乘员健康监测等方面,企业要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现在很多自主车企特别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车企,已经在原本的车身电子架构上实现了“超车”。虽然我们在车载电子方面取得了优势,但当下依旧有两个痛点需要解决:第一,对汽车电子架构底层的认知不够深刻,缺少自研芯片的能力;第二,对车身电子尤其是车身安全相关架构的理解还需要更加深入。从整车厂的角度来讲,要和供应商联合起来,抱团进步,共同前进。供应商要理解整车厂的用心,真心实意投入,双方联合起来一起成长,作为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同甘共苦。此外,人才是关键,尤其要重视软件人才的培养。自主车企一定要把汽车行业的基础技术做好。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宏大而辟

「干货」中国汽车电子行业报告

背景(驱动因素):当前,世界面临的能源、环境和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汽车需要满足更节能、更清洁、更安全的出行要求,未来低碳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将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1. 低碳化、电动化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制订了汽车行业的减排目标,中国政府计划到2025 年汽车排放目标为95gCO2/km。提高燃油效率、发展电动汽车是实现低排放的目标的重要手段,而汽车电子技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转向系统中,采用电动转向系统(EPS)比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可节省燃油0.3L/100km。图1:各国制定的碳减排目标2. 智能网联化发展:交通安全一直是汽车行业关注的重大问题,从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到主动安全系统,再到汽车智能网联化,汽车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交通安全形势将不断得到改善。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驾驶的实现,我们将迎来一个零交通事故社会。图2:汽车智能安全系统的进程综上,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是提高汽车低碳节能、安全和智能水平的重要手段,这给汽车电子行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汽车电子技术承载着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电子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标志。图3:汽车电子趋势产业现状:汽车电子是主要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用以感知、计算、执行汽车的各个状态、功能的系统。第一个晶体管是在1947年由威廉肖克利发明的,而后电子技术在1970 年代引入汽车工业首先在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应用,极大提高了燃油效率。从这以后,汽车工业的创新开始被高效的微处理器、半导体开关和传感器驱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电子提高了汽车的舒适程度,一些安全系统如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离开了电子技术根本无法实现。汽车电子逐渐替代机械发挥作用,汽车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现代汽车是一个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物。图4:汽车电子的创新历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汽车各个领域,从刚开始的发动机燃油电子控制、电子点火技术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汽车电子的成本占到整车成本比例逐渐升高,可占到整车成本的40%,且随着汽车智能网联、电动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将会继续提高。汽车电子种类较多,按应用领域(如下图)可分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电子、底盘电子、驾驶辅助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电器(安全舒适、娱乐通讯)等;按用途可分为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三类。图5:汽车电子的应用分类图6:典型的汽车控制系统结构相对于其它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零部件市场规模保持较高速增长,目前是汽车电子行业的重大机遇期。据估算,2015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850 亿美元;亚太区市场规模达到730 亿美元,预测到2023 年达到1450 亿美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汽车电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图7:亚太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十亿美元)从汽车电子细分市场来看,安全系统(ADAS & Safety Systems)市场增速较快,且占比较高,主要是汽车安全法规越来越严格,促使安全系统装载率提高;通信娱乐系统(Entertainment)上升较快,消费者对舒适娱乐的需求提高是驱动因素。全球汽车电子行业市场主要被欧美日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占据市场份额最高的是博世和大陆,达到20%。其余主要市场领先者还有有电装、德尔福、日立汽车、ZF TRW、法雷奥、松下等汽车零部件巨头。同时这些企业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排名也比较靠前。图8:全球汽车电子市场格局(占比%)国内汽车电子市场规模2015年达到4000亿RMB左右,市场基本被外资或合资企业垄断,国内企业竞争力较弱。在动力系统、安全系统领域的高附加值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几乎很难看到国内企业的影子;国内企业在车载影音娱乐系统有一定的话语权。图9:国内汽车电子市场格局(占比%)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基本上都涉及汽车电子业务,Top15 企业中,有8 家企业以汽车电子为主营业务,6 家涉及汽车电子业务。其中博世、大陆、电装等跨国零部件企业汽车电子产品线较广,产品涵盖动力系统、底盘电子、车身电子、安全系统、车载娱乐系统、ADAS 产品,占据了产品中高端产品市场,附加值较大。根据统计,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结构:36% 为汽车电子、28% 汽车底盘、18% 为车身及内外饰、18% 为发动机及组件。图10:2016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top15)国内汽车电子领先企业主要有航盛电子、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等,但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整体看,国内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电子发展趋势:(1)技术趋势: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完善的过程,朝着协同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如由最初独立的稳定控制功能(如ABS),发展到协同融合的辅助功能(如AEB),再到未来基于路径、车联网的自动驾驶。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电子的内涵外延将不断拓宽。图11:汽车电子的集成化演进(2)产业发展趋势:汽车电动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将使汽车电子领域的创新将成为汽车的主领域,以往汽车产品相对缓慢的更新换代周期(一般5 年全新换代3 年中改款)势必受到汽车电子领域创新周期(摩尔定律)的影响,汽车技术创新的速度将会更快,汽车产品也将更快地迭代更新。同时汽车电子零部件将更小更集成化,功能更多更完善。在xEV、connectivity 产业变革趋势下,价值链重塑,不断有互联网企业、消费电子企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汽车供应链体系将更开放,新的商业形态、竞争形态也不断出现。同时汽车电子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图12:汽车重要的发展趋势

袁崇焕

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图 汽车电子产业链图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现代汽车电子涵盖领域极广,主要可分为发动机电子控制、自动变速控制、ABS、汽车空调、防盗系统、安全气囊、电子组合仪表、汽车音响、导航系统等细分领域。汽车电子应用状况1) 电子控制喷油装置。在现代汽车上,机械式或机电混合式燃油喷射系统已趋于淘汰,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因其性能优越而得到了日益普及。电子喷油装置可以自动地保证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使其在输出一定功率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油和净化空气。2) 电子点火(ESA)。它由微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机构等几部分构成。该装置可根据传感器送来的发动机各种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进行点火时刻的调节,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空气污染。3) 电子转向助力系统。电子转向助力系统是用一部直流电机代替传统的液压助力缸、用蓄电池和电动机提供动力。4) 自动控制系统(CCS)。在高速长途行驶时,可采用常速巡行自动控制系统,恒速行驶装置将根据行车阻力自动调整节气门开度,驾驶员不必经常踏油门以调整车速。5) 自适应悬挂系统。自适应悬挂系统能根据悬挂装置的瞬时负荷,自动地适时调节悬架弹簧的刚度和减震器的阻尼特性,以适应当时的负荷,保持悬挂的既定高度。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改进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操纵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汽车电子特点1) 汽车工业正处于科技创新时代,传统机电产品成为高新技术产品,汽车产业已成为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产业;2) 法规和市场推动着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能源、排放、噪声、安全法规日趋严格,客户对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着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3) 汽车和发动机系统微处理器的规模越来越大;4) 将普及电控电喷系统,提高动力系统效率,发动机已采用了电子技术,厂商也正在普及和提高;5) 线控或驱动系统迅速发展,线控转向、线控制动正加紧研究,线控将取代机械系统,汽车底盘将发生革命性变化;6) ITS正迅速兴起,包括汽车的智能化、公路的自动化和导航系统等;7) 综合控制成为汽车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底盘与安全系统、车身与防盗系统等,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将使蓝牙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汽车智能化将不断升级。图 汽车电子产业链相关标的汽车电子类别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图 汽车电子分类无论是市场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还是技术重心向电子技术倾斜,都将势必影响到汽车电子发展的方向。而且,其技术本身也将面临着来自性能、安全以及环保法规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今后10年,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很大的作用。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汽车电子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芯片和元器件的制造;中游为主要设备和主要网架结构,网架结构主要分为三类:传输网、承载网和核心网;下游为网络运营、终端设备和一些应用场景如VR、AR、物联网、车联网等等。图 汽车电子上中下游产业链产业链上游分析上游包括Tier2和Tier3,其中Tier2厂商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器件,主要包括如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瑞萨半导体等IC设计厂商以及如车载大功率二极管厂商分立元器件厂商,Tier3后段厂为Tier2厂商提供代工及封测服务,包括TSMC、GlobalFoudries等。产业链中游分析中游为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Tier1),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及销售,Tier1 系统集成商行业集中度高,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例如博世、大陆、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产业链下游分析下游整车厂(OEM)及维修厂(AM)。汽车电子对于安全性要求高,行业具有TS16969、ISO26262、AECQ100等多种认证标准,认证周期较长,厂商进入整车厂配套体系大概需要2~3年的认证周期。目前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掌握在国外几个大厂手中,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信息技术与消费电子等应用逐步渗透其中,传统汽车行业或将面临来自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行业等新型行业的冲击。2.1.2 商业模式从全球整体变革进程上来看,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国开放了更多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企业研发活动以及人工智能和出行领域的风险投资均有增长。这些都为新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发展条件,推动行业向共享出行、无人驾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等四大趋势加速迈进。图 汽车电子系统产业链在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制造的利润占15%,零部件占22%、销售占5%、维修占17%、汽车金融占24%、二手车占13%、汽车租赁占4%。传统汽车产业采用经销商模式,制造和服务分开,汽车销售和后服务由经销商承担,整车厂仅赚取制造环节的利润。终端消费者未必需要拥有汽车,行业商业模式转变为以每次出行服务的里程数,以及在途·中所使用的服务项目来计费。·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是要在既有的软件服务平台上不断优化内容、最大化提升用户出行的服务体验,围绕用户全旅程的体验来设计和改善服务内容,形成动态的、可持续的业务闭环。整车销售模式它源于西方人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初思考,即每家都有电,每家都有车库,只要晚上找到电源充电,就可以实现自由出行;但是这种模式除了过于理想化情景判断,还面临着充电标准化管理的问题,其全球商业化运营并不容易实现,同时由于电池价格的高昂,导致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销售价格并不亲民,它不得不首先主打豪华车市场,特斯拉构建了完整封闭的生态:包括电池工厂、整车工厂、直营店、服务中心、超级充电站、二手车,以及无人驾驶租赁服务等;汽车销售完成后,车主仍将持续为特斯拉贡献利润:联网/云服务、软件升级、维修服务、超级充电站、二手车认证、无人驾驶租赁等;特斯拉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量可能达到制造环节的3—4倍。整车租赁模式这种模式典型代表是比亚迪电动汽车,它由传统燃油车汽车租赁商业模式演变而来,其最初是进入公共交通领域,它服务于机构融资和个人用车两端,即服务于机构融资的直租和售后回租等形式的融资租赁,以及个人用车的以租代购、合约租赁、短租及分时租赁等用车租赁方式;这种模式获得整车企业的认可,同时也规避了政策及技术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是电动汽车进入民用市场的捷径。裸车销售及电池租赁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分拆电动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销售,以实现电动汽车销售价格下降,解决电池充换兼容问题,同时可以协调车企、电池技术企业、国家电网及充电桩布点的利益,因此得到了国内学者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支持,深圳市公交系统首先采用这个模式,江苏省也在极力推广这种模式。2.2 技术发展对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的各个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排名前十的做汽车电子线管业务的公司依次为海康威视、东软集团、德赛西威、星宇股份、和而泰、信维通信、兆易创新、欧菲光、亚太股份、日海智能等。图 汽车电子行业主要专利数量统计1) 传感器交叉融合,ADAS应用日渐丰富自动驾驶的冗余度和容错性特性,要求越是高阶的自动驾驶需要越多的传感器。L2-L3标志着汽车的操作权正式由人类驾驶者移交给无人驾驶系统,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冗余度和容错性的要求均有着质的提高。从传感器数量来看,毫米波雷达的数量将从L2的3个左右提升到6个以上,摄像头也从1个大幅提升至4个以上,甚至会开始装配激光雷达。进入到L4/L5层级,传感器的数量也将水涨船高,毫米波雷达届时有望达到10个以上,摄像头也会翻番,达到8个以上,激光雷达或会随着成本的快速下降而有所新增。总之,高阶自动驾驶对传感器的数量要求会越来越多,以尽可能地保证行驶的安全性。图 高阶自动驾驶2) 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舱是对传统座舱的数字化、液晶化与集成化。智能驾驶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合而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HUD、全液晶仪表及车联网模块等。与传统座舱相比,智能驾驶舱对中控、后视镜及仪表盘等硬件进行数字化、液晶化,并纳入抬头显示器HUD、后座显示屏等HMI多屏,且底层嵌入操作系统、车联网服务、内容软件、ADAS系统等应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机交互需求。图 智能驾驶舱的液晶化3) 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分为近距离探测(SRR)和远距离探测(LRR),通常车企会在车的前部装配一个毫米波雷达,用于在行车过程中探测前方障碍物,一般探测距离在150米以上,在高速驾驶中,自适应巡航系统(ACC)是最受驾驶员欢迎的ADAS系统,大幅减轻了司机的驾驶强度。4)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第四代综合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已经能实现三维导航、实时路况、网络电视、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在内的一系列应用,集中体现了汽车智能化、电子化、互联化水平。屏幕从无到有,尺寸从小到大;与外界的连接方式日趋多样化;人机交互越来越智能。图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全球市场竞争格局5) HUD 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HUD是智能座舱后端落地环节,当前渗透率还较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爱信精机、德国大陆、日本电装、美国伟世通、德国博世等企业早有布局,并几乎瓜分全球市场份额,其中市占率分别为55%、18%、16%、3%与3%。此外现代摩比斯等巨头也收到了中国整车厂的HUD订单,预计中控屏、液晶仪表盘等主要玩家都将纷纷涌入该市场,未来竞争激烈程度将加剧。表 HUD分类6) 车联网通信网络架构的角度看,车联网主要包括云---管---端三个层次。云端有中心系统,管侧是通信网络,端侧为车载单元OBU和路侧单元RSU。随着国内T-BOX的技术的不断成熟,国产车载T-BOX产品的质量、性能也将逐渐提升,目前已经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未来有望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打入国际市场。2.3 政策监管1) 汽车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汽车电子行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行业的产业政策,拟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调整行业结构,引导行业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2) 行业自律组织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要职责有:收集、整理并分析行业统计资料,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提供依据;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和修订行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经济标准和管理标准,组织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行业检查与评定;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规范行业自我管理行为;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提供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和国内外技术经济情报和市场信息;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贸易争端调查与调解,开展国际交流与会展服务等。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 综合财务分析图 行业估值与市场比较汽车电子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表 境外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估值对比表 中国上市汽车电子概念公司估值对比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产业增速加快,逐渐成为各大整车厂商差异化竞争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电子技术主导着汽车技术进步的方向,未来汽车技术的竞争将越来越多表现为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本身是一个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朝着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演变,在此过程中,汽车电子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从全球市场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主要的传统汽车市场,也是汽车电子产业的技术领先者,掌握着国际汽车电子行业的核心技术,并孕育了包括大陆、电装、德尔福等在内的一批全球汽车电子巨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且高于整车市场。图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格局汽车电子将成为国内进行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汽车电子具有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和产品附加值多的特点,对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提高安全性、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有重要影响。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向更加节能、安全、环保和智能的方向发展,使汽车电子在汽车领域中的使用逐渐增加。根据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在过去十多年中,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使世界汽车工业安全性提高了10倍,总体排放物减少了70%,油耗减少了40%。我国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主导下,为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在政策层面对汽车电子产业给予了持续有力的支持。电子电器架构当前的汽车里,基本上每个功能都对应一个独立的ECU,其结构会很复杂。逐渐地,将一些功能合到一个ECU里去运行,即上图中描述的功能集成,减少控制器节点,降低复杂度和成本。慢慢地,控制器要往“域”方向发展,目前车辆上主要有动力域、车身域、自动驾驶域、底盘域、信息娱乐域,这些域控制器可以去完成各自域内协调的工作,可以实现中央化软件集成平台,便于软件管理和车辆变形(比如说,当车辆动力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域内节点增加或减少,可通过更新域控制器软件就可以实现变形)。再往后,就会朝向跨域和车辆与云端进行交互,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图 电子电器架构发展趋势图 对域控制器的主要影响和需求驱动因素1) 从汽车发展历史上来看,汽车电子已经成为汽车控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支撑基础,汽车电气化成为汽车产业革命的标志,随着新能源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未来汽车产业将沿着智能化、网络化以及深度电子化方向发展。2) 当前汽车电子已经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汽车电子渗透率及单车价值量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超万亿;国内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引擎,保有量迅速增长。国内市场将在新一轮汽车电子化技术革命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并助力国内产业链相关公司快速成长。3) 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单车电子系统价值性不断提升,汽车电子市场量价齐升,一些细分领域如ADAS,Telematics将会实现超高速成长;5G时代,针对V2X的特殊场景,新型的通信技术需要被提出,商用规划逐步明确,云、管、端三层架构,运营商、设备商、整车厂多方参与。4) 高阶自动驾驶需要催生越多传感器需求,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数量摄像头陡升,激光雷达逐步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镜头、马达、柔性电路板等主要器件再度升级行业集中度仍较高,门槛较高,验证周期长,国内厂商已在细分行业逐步突破,能够构建更稳定的竞争格局。图 推升汽车电子需求的三大核心要素5) 安全与舒适需求不断推升智能化需求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度、节能和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而这种需求满足绝大部分需要相应的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 对安全的追求催生了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的快速发展,对舒适的需求催生了车载娱乐和车载通讯等系统的迅速成长。从全球来看,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整体上是一个由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渗透,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地区逐步渗透的进程。6) 节能环保需求推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技术替代产业化正在实现。汽车电子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价值占比高达47%,远高于传统汽车20%左右的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将推升汽车电子产业的景气度。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1) 政策风险汽车电子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享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同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主要企业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未来国家产业政策的改变或者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取消都将对行业内的企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 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直接表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整合与分化将会频繁发生,利润也会在不同企业间不均匀地分配。在一些企业依然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另一些企业则会陷入经营困境,会被并购或被淘汰。3) 技术更新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技术的创新、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行业内的企业不能及时准确把握行业、产品的发展趋势,将削弱企业已有的竞争优势。4) 资金不足风险本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本行业不仅初始投资量和需要持续投入的资金较大,而且对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工艺水平、检测水平、开发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新进入者往往难以拥有如此雄厚的资金支持。汽车整车制造属于大批量生产,整车厂商对零部件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供货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只有具备较大生产规模与较强质量保证能力的制动系统厂家才具有为大中型整车厂商按时、按质、按量供货的能力,而新进入者往往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相应的规模。3.3 竞争分析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且细分市场格局不一,高端产品领域目前供应商主要为欧美、日本等国的汽车零部件厂商。由于技术水平领先、先发优势明显、品牌实力突出,全球前十大知名零部件厂商如伟世通、大陆、德尔福等在汽车电子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占率,且较早纷纷进入中国布局。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亦主要集中于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图 全球主要汽车电子厂商及进入中国情况图 汽车电子厂商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强于算法和系统集成,但是底层基础软硬件仍是短板。硬件方面,Tier1(一级供应商)进入门槛较高,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高,产业格局相对稳定。伟世通、大陆集团、德尔福等厂商由于技术水平领先,优势明显品牌实力突出,较早进入中国布局,占据了我国中高端汽车电子市场。而我国 Tier1起步相对较晚作为产业后来者,面临较大的切入压力,关键技术及制造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软件方面,国内既在汽车操作系统、车控软件等方面积累薄弱,缺少类似标准,不利于培育成熟产品,又缺乏类似 Adaptive AUTOSAR的统一软件架构标准,国内企业主要活跃于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自动驾驶和生态体系。总体看来软硬件方面仍有短领域,而在传统汽车电子自动驾驶核心算法与系统集成型升级的窗口期,弥补短板。图 全球十大知名Tier1厂商市场占比汽车电子行业进入门槛高汽车电子从属于汽车零配件产业,上游为原材料与部分零部件,下游为汽车行业。与消费电子行业相比,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门槛更高,认证周期更长,行业壁垒更大。技术壁垒高。由于与安全性直接相关,汽车电子对元器件的要求苛刻。汽车电子要求在承受高温、高压、震动和有水等环境条件下仍能保证高精度和准度,技术门槛高。行业内严格的汽车召回制度也逼迫厂商提高汽车电子产品质量的门槛。3.4 国内竞争情况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高端产品基本被海外汽车电子巨头所垄断,在相对低端产品领域,由于门槛相对较低,成为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突破口,但是竞争相对激烈。图 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竞争态势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中国主要企业有华域汽车[600741.SH]、德赛西威[002920.SZ]、科博达[603786.SH]、均胜电子[600699.SH]、威孚高科[000581.SZ]、万向钱潮[000559.SZ]、旭升股份[603305.SH]、岱美股份[603730.SH]、富奥股份[000030.SZ]、华阳集团[002906.SZ]、英恒科技[1760.HK]、华众车载[6830.HK]、元征科技[2488.HK]、正道集团[1188.HK]、浙江世宝[1057.HK]、瑞丰动力[2025.HK]、协众国际控股[3663.HK]、新晨动力[1148.HK]、新焦点[0360.HK]、京西国际[2339.HK]等。图 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1) 德赛西威[002920.SZ] 是国际领先的汽车电子企业之一,是智能网联技术积极推动者。德赛西威专注于人、机器和生活方式的无缝整合,为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以及车联网技术提供创新、智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德赛西威多年来在开发设计、质量管理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能力,确保公司能够满足汽车制造厂商的多元需求,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与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 科博达[603786.SH]是汽车智能、节能电子部件的系统方案提供商,立足全球汽车产业平台并全面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专注汽车电子及相关产品在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致力成为全球汽车电子高端产业链中富于创新和竞争力的卓越企业,公司是少数几家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厂商全球配套体系,同步开发汽车电子部件的中国本土公司。公司终端用户主要包括大众集团(包括其下属子公司奥迪公司、保时捷汽车、宾利汽车和兰博基尼汽车)、戴姆勒、捷豹路虎、一汽集团及上汽大众等数十家全球知名整车厂商,且部分新产品已进入福特汽车、宝马汽车、雷诺汽车的供应商体系,在全球汽车电子尤其是汽车照明电子领域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3) 均胜电子[600699.SH] 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顶级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与制造。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智能车联领域的德国TS。通过企业创新产品升级和多次国际并购,公司实现了全球化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凭靠领先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品质管理及优秀服务,公司成为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和福特等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并屡获保时捷、大众、通用等汽车制造商优秀供应商奖。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全球非中国主要企业有安波福(APTIV)[APTV.N]、曼格纳国际[MGA.N]、李尔[LEA.N]、博格华纳(BORGWARNER)[BWA.N]、真泰克[GNTX.O]、德国大陆[CON.DF]、HELLA[HLE.DF]、舍弗勒[SHA.DF]、ELRINGKLINGER[ZIL2.DF]、SAF-HOLLAND[SFQ.DF]、CONTINENTAL[0LQ1.L]、VALEO[0RH5.L]、AUTOLIV INC DEPOSITORY RECEIPT[0MI0.L]、FAURECIA[0MGR.L]、日本电装[6902.T]、BRIDGESTONE[5108.T]、住友电气工业[5802.T]、MAGNA INTERNATIONAL[MG.TO]、HYUNDAI MOBIS[012330.KS]、HANON SYSTEMS[018880.KS]等。图 国外上市企业1) 伟世通[VC.O]是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商,位居美国财富500强。其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制造工厂、技术中心、销售中心和合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伟世通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汽车生产厂商设计和制造创新的空调系统,汽车内饰,以及包括照明在内的电子系统,并提供多种产品以满足汽车售后市场的需求。伟世通在汽车电子领域提供的主要产品包括音响、信息娱乐、驾驶信息、动力总成控制和照明。2) 安波福(APTIV)[APTV.N](原名:德尔福汽车公司)是一个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为全球汽车和商用汽车市场提供电子/电器架构、动力总成系统,保险装置和热工艺解决方案。公司设有四个部门:电子/电气架构;动力总成系统;电子与保险装置以及热处理系统。电子/电气架构部门提供完整的车辆的电子结构设计。动力总成系统部门提供完整的系统集成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电子产品和保险装置部门提供关键零部件、系统和先进的软件,保证旅客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娱乐性。热处理系统部门提供动力系统的冷却和加热以及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3) 博世集团是德国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产业,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位于世界500强第76名。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2012年销售额达到674亿美元,其中在中国销售额达到274亿人民币。博世的业务范围涵盖了汽油系统、柴油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驱动、起动机与发电机、电动工具、家用电器、传动与控制技术、热力技术和安防系统等。博世在全球雇员约275,000名,其中在中国雇员约21,200名。博世汽车技术正在大举进入中国,从而投身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第四章 未来展望未来汽车将面向“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共享化,网联化主要包括车内信息娱乐、V2X通信、云端服务、OTA更新及远程车辆诊断;智能化主要包括兼容不同类型传感器、支持复杂算法、信息融合等,以支持自动驾驶;电动化主要是车辆传动系统电气化,如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动力系统的应用;共享化方面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以下为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的五个趋势:1. 汽车将在云端结合车内及车外信息虽然非车企以外的企业参与程度仍取决于监管法规,非敏感数据(即非隐私或安全相关数据)仍然有望更多地在云端进行处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大数据分析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据处理,并将基于数据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基于数据的自动驾驶的应用及其他各项数字化创新将依赖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当然现在仍然不清楚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将如何实现、由谁实现,但主要的传统供应商和技术企业已经开始建立有能力处理此种海量数据的集成化平台。2. 汽车将应用双向通信的可更新部件通过车载测试系统,汽车可以实现自动检查功能和集成更新,从而推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增强或解锁产品的售后功能。所有ECU都会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换数据,并检索数据包来支持创新性用例,如基于车辆参数的路线计算。车辆将在全寿命周期内获取功能性及安全性升级。监管部门可能强制要求软件维护,来确保车辆设计的安全完整性。更新和维护软件的责任将在车辆维护与运行领域催生新业务模式。3. “汽车以太网”势不可挡,将成为整车支柱数据量的提升、HAD的冗余要求、互联环境下的安全保障,以及跨行业标准协议的需求很有可能催生汽车以太网,并使其成为冗余中央数据总线的关键助推因素。以太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跨域通信,并通过添加以太网扩展,例如音-视频桥接(AVB)和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来满足实时性要求。本地互联网络、控制器区域网络等传统网络将继续在车辆上运用,但仅用于封闭式的低级网络,如传感器和执行器等。FlexRay和MOST等技术有可能被汽车以太网及其扩展(如AVB、TSN等)取代。4. 电子技术比重逐渐上升电子技术的比重将大于机械技术的比重,并将进一步向集控方向发展。发动机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称为PCM;将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集成为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总线对动力传动、制动、转向灯控制系统进行连接,由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控制。5. 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成为电控单元控制策略开发的主流它的出现伴随着集中控制系统的出现,或者说中央控制系统的出现,也是伴随着汽车电子模块化设计的要求而出现的。除了中央控制单元,每一个电控单元的控制软件将对应一个操作系统下的驱动程序而运行,就像Windows XP下的打印机、MODEM、光驱等。Cover 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金丝笼

2019年汽车电子市场不乐观,沪电股份选择逆市布局汽车板

2019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并不乐观,这是沪电股份(002463)5月27日披露机构调研纪录时透露的消息。在汽车消费走下坡之际,逆市布局成为沪电股份战略选择。沪电股份表示,该公司对高端、安全性汽车板领域的供需保持稳定依然持有信心,并将持续聚焦此领域,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为后续汽车电子市场增长恢复后的需求做准备。考虑到贸易战的巨大不确定性,沪电股份认为,目前公司主要还是依靠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应对并密切关注其进展状况。事实上,5月以来PCB行业多家公司被机构贸易战影响。5月20日,PCB龙头深南电路(002916)披露机构调研中表示,当前暂未对公司形成大的影响,但贸易战广度和深度仍存在不确定性,该公司也在密切关注进展。今年汽车电子市场不乐观2010年,沪电股份正式登陆A股,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单、双面机多层电路板、高密度互连基层板(HDI)等产品,其主要客户包括华为、中兴、爱立信和诺基亚等通信设备终端企业。汽车印刷电路板是沪电股份近年不断开拓的板块。2018年,沪电股份的主营业务结构中,主要是印刷电路板业务,并分为企业通讯板、汽车板、办公及工业控制板和消费电子四个板块。2018年,沪电股份实现总营业收入54.97亿元,其中印刷电路板业务收入53.14亿元,企业通讯板、汽车板、办公及工业控制板和消费电子分别为34.85、12.82、5.15和0.22亿元,分别贡献了印刷电路板业务总收入的65.59%、24.12%、9.69%和0.42%在最新披露的机构调研中,沪电股份表示,该公司已参与到全球各地多处5G试验网的建设,但5G具体进展需要参考各国发牌时间及推进进度。由于2018年青淞厂的节能节水、循环利用等技术改善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单位新鲜水资源的消耗,有效降低了单位废水产生量;同时,由于青淞厂中端产品转移到黄石一厂有序顺利开展,青淞厂获得更多的提升空间,沪电股份将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以提升高端产品产能。汽车板方面,沪电股份对今年行业走势看淡,直言2019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并不乐观。调研记录显示,沪电股份对高端、安全性汽车板领域的供需保持稳定依然持有信心,并将持续聚焦此领域。同时,沪电股份规划在2019年底完成对黄石二厂的建设,为后续汽车电子市场增长恢复后的需求做准备。贸易战对行业影响存不确定性5月以来,除沪电股份外,PCB行业的深南电路、兴森科技(002436)和崇达技术(002815)均在机构调研中被问及贸易战的影响。考虑到贸易战的巨大不确定性,沪电股份在最新机构调研中表示,目前该公司主要还是依靠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应对并密切关注其进展状况。深南电路则表示,当前暂未对上市公司形成大的影响,但贸易战广度和深度仍存在不确定性,该公司也在密切关注进展。5月20日机构调研时,崇达技术表示,该公司目前70%多产品出口到海外,美国客户占比约20%,实际交付至美国的货物收入占比预计低于对美国的出口收入占比。崇达技术出口产品90%以上采用FOB方式在香港交货,故贸易战的征税主体为客户。如果未来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会增加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将对崇达技术的对美出口业务发展间接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崇达技术将采取积极拓展国内及其他政治稳定地区市场、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积极维持与客户合作关系等措施,来分散贸易争端升级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兴森科技则在5月21日披露,2018年海外销售收入19.49亿元,占其营收总额的56.1%,其客户主要在欧洲、俄罗斯、亚洲等区域。原材料方面,兴森科技生产经营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干膜、银盐片、阳极铜及铜箔等,主要为国内供应商,部分进口原材料从中国台湾地区等地采购,因此对该公司的影响不大。行业一季度利润增速超过营收纵观印刷电路板(PCB)行业,2018年中国PCB行业上市公司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有所下滑。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PCB行业上市公司总体营收同比增长22.0%达到674.65亿元;2019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2%,达到163.41亿元。利润方面,行业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3%达到58.59亿元;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2.9%达到13.05亿元。数据显示,虽然营收增速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而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厂商盈利显著提升。目前,东山精密(002384)和胜宏科技(300476)已披露2019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均为预增。东山精密预计,2019年1到6月,该公司净利润将为3.90亿元到4.42亿元,同比增长50%到70%。东山精密指出,业绩增长来自当期新增Multek以及盐城项目的贡献;此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东山精密通讯业务同比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东山精密在5G通信板方面已提前布局,2018年8月东山精密完成对Multek的收购,有效填补其在硬性印刷电路板领域的业务空白。作为全球印制电路板制造百强企业,胜宏科技则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2亿元到2.6亿元,同比增长10%到30%。业绩增长原因系胜宏科技扩产项目投产,产能增加助力营业收入持续提升。

仅免刑焉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十年持续渗透,全面爆发可期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张若海、徐涛、尹欣驰)一、电动化+智能化,汽车贡献电子行业重要增量汽车的单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增高。随着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电动化等不断 渗透,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提升。根据智研咨询统计,电子产品成本占整车比例 已经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 4%,成长到 2020 年的 30%左右,预计到 2030 年汽车电子价值 量占整车价值量比例将达约 50%。汽车贡献电子行业未来重要增量。根据 IC insights 的数据,2019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 场规模约 1620 亿美元,占整体电子市场的百分比约 9.6%,从市场规模来看仍低于通信、 计算机、消费电子等,但从 2017-2021 年复合增速来看,汽车电子 CAGR 为 6.4%,超过 全球电子产业中其他所有终端应用类别。汽车电子产品覆盖汽车各个主要系统,其中自动驾驶、信息娱乐、动力系统未来增量 最大。汽车电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与车载电子电器系统的总称,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 的交叉领域。汽车电子产品覆盖汽车各个主要系统,包括较为成熟的底盘系统、安全系统、 车身电子等,也有智能电动化浪潮下带动的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动力控制系统 等。本篇报告聚焦于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系统两个部分,从数据角度出发,更加客观 地观测汽车上电子零部件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对各类电子零部件的出货量给予客观、高频 和及时有效的测算。具体地说,基于我们构建的汽车数据库,本篇报告分析了近 10 年来 的汽车功能模块的变化情况,客观、定量地呈现了汽车功能的发展趋势,量化了单车所用 各类电子零部件数量的变化;此外,我们根据出货量指标客观地展现了各细分赛道的发展 情况,进而发现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并量化了各品牌的电子化程度进而从汽车品牌角度 精准指明细分赛道的供应链投资机会。二、智能化需求侧:电动智能化占领用户心智“女性崛起”与“昔日少年”,汽车消费重要两极“女性崛起”与“昔日少年”将成为中期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影响力量。根据微车大数据研究院报告,2018 年在不同消费档次下,女性车主占比均在 20%左右,预计未来 5 年女性车主对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存量占比有望提升至 32%。对于年轻人,结合入 门、中端和高端的不同定位,90 后的消费占比分别为 39%、30%与 9%,而随着年龄与经 济实力的提升,90 后在未来高端车型消费占比将增加。对于 Z 世代的具体消费人数,参考《汽车之家&德勤咨询:2020 中国 Z 世代汽车消费 洞察》报告,截至 2019 年底,全国汽车驾驶人数量 3.97 亿,18-25 岁占比 12%,以此估 算有约 4800 万 95 后已有驾照;按照 80%有购车意愿,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将有近 4000 万 的潜在购车需求。同时,Z 世代花费占家庭支出比例大,借助金融产品深入消费的意愿更 强。这进一步说明了 Z 世代的汽车消费需求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电动智能化占领 Z 世代用户心智B 站目前是 Z 世代主流的流量聚集地,其内容与流量的变化能敏锐地反映年轻人的消 费需求偏好,而年轻人作为未来购车的主力军,其对汽车的偏好则反映了汽车的未来变化 方向。据此,我们通过对用户浏览行为的统计形成了关注度指标,以分析用户对汽车的关 注视角,从而判断购车人的需求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也成为被关注的主流,其关注度基本与速度齐平;智能也是 当前购车者对汽车的重点需求,用户对智能的需求主要在于智能驾驶方面。总地来说,除 了速度、性能等购车者对汽车的传统需求外,新能源及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成为 Z 世代用户 的重点需求。我们也对当前 Z 世代所关注的汽车品牌及型号进行了整理,可以发现以 BBA 为代表 的传统厂商仍然在年轻人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化的渗透,特斯拉 已经成为关注度前 10 的品牌之一。在车型方面,领克 03、特斯拉 Model 3 及比亚迪汉作 为面世时间相对较短的车型但进入了关注度前十的车型中,这也充分说明 Z 世代对汽车的 电动化及智能化方向的认同。三、智能化供给侧:十年持续渗透,全面爆发可期感知系统:自动驾驶推进感知系统升级,推荐车载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汽车的电动化及智能化使得汽车可以提供愈加丰富的辅助驾驶功能,而愈加丰富的功 能模块则意味着其需要更多的电子硬件支持。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需要汽车对外界环境信 息具有更强的采集能力。因而,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将拉动单车对车载摄像头、毫米波超 声波、超声波雷达及激光雷达等硬件的需求,进而带动相关市场的规模。车载摄像头:单车配备数量上升促使行业规模增长车载摄像头应用广泛,驻车影像、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及疲劳提醒等功能模 块均需要车载摄像头的支持。不同功能模块对应着不同安装部位的摄像头,同时,各部位 的摄像头由于其所需要实现的功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类型。 当前,车载摄像头应用于驻车影像系统、ACC 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及车道偏离预警 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我们观察了在中国销售的 33946 款乘用车车型的车辆配置信息,进而分析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标配率情况,可以看到驻车影像系统的标配率随时间逐渐攀升, 但近年来增速较慢,2020 年车型标配率已经达到 68.97%。驻车影像系统可以分为 360 全景摄像及后方影像两类。在驻车影像系统标配率缓慢提升的同时, 标配为 360 全景摄像的占比在逐年提升。由于后方影像仅需要 1 个广角摄像头而 360 全景 摄像通常需要 4-8 个广角摄像头,标配为 360 全景摄像的占比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驻车影 像系统对广角摄像头的需求量。碰撞报警/主动刹车、ACC 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车道 偏离及疲劳提醒这些功能模块的标配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 2020 年标配率分别为 29.42%、21.82%、17.66%、25.08%及 25.25%。这些功能模块相对驻车影像系统而言仍 然具有很大的市场增量空间,随着这些功能模块的进一步渗透,单车所需的摄像头数量将 会进一步提升。根据各个功能模块与摄像头的对应关系,我们将每个车型的功能模块标配情况转化成 为该车型标配情况需要安装的摄像头数量。通过我们所构建的汽车数据库,我们可以高频地跟踪中国汽车整车厂的摄像头使用量。 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 年全球摄像头的出货量 为 1.77 亿颗,同比增加 43.90%;其 2016 到 2020 年的 CAGR 为 27.97%。中期预判, 车载摄像头的 CAGR 有望保持在相似水平。毫米波雷达:标配率上升及单车配备数量增长共振毫米波雷达穿透能力强,被广泛应用于车载距离探测。毫米波雷达发射毫米波波段的 电磁波,利用障碍物反射波的时间差确定障碍物距离,利用反射波的频率偏移确定相对速 度。与红外、激光、摄像头等传感器相比,毫米波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 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进行物体颜色识别;视场角较小,一般 需要多个雷达组合使用;行人的反射波较弱,难以识别。毫米波雷达广泛应用于车载距离 探测,如自适应巡航、碰撞预警、盲区探测等。超声波雷达:单车配备数量上升促使行业规模增长超声波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到通过接收器接收到 发送过来超声波时的时间差来测算距离。目前,常用探头的工作频率有 40kHz、48kHz 和 58kHz 三种。一般来说,频率越高,灵敏度越高,但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探测角度就越小, 故一般采用 40kHz 的探头。超声波雷达防水、防尘,即使有少量的泥沙遮挡也不影响。 探测范围在 0.1-3 米之间,而且精度较高,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泊车。 后倒车雷达标配率较高, 2020 年已经达到 78.68%,因而当前标配率上升速度较慢;前倒车雷达在 2014 到 2017 年期间发展速度较快而之后便保持较为稳定的标配率;车侧预警的标配率仍较低,2020 年仅为 11.20%,但该功能模块的标配率自 2018 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各年发布的车型中,单车需要的超声波雷达数量的分布情况,我们可 以发现使用超声波雷达的车型占比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慢,但使用超声波雷 达的车型的雷达使用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 年,使用超声波雷达的车型占比为 78.91%; 其中,标配用量为 4、8 及 12 个的车型占比分别为 43.47%、26.15%及 9.29%。我们对中国整车厂各月使用的超声波雷达的数量的测算,我们可以发现 中国整车厂对超声波雷达的使用量在2016年到2019年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度较 慢;忽略由于春节叠加疫情影像的 2020 年 2 月,我们可以发现 2020 年起,超声波雷达 的月度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有显著提升。根据我们测算,超声波 2020 年全球出货量为 3.39 亿副,同比增长 30.89%。虽然 2016-2019 年超声波雷达的全球出货量没有明显增长的趋 势,但我们认为随着智能驾驶级别的提高将会拉动倒车预警系统,尤其是车侧预警及前倒 车雷达的渗透。未来单车所需的超声波雷达数量将会向 8 个乃至 12 个转移,进而拉动超 声波雷达的需求。红外探测器:在中高端车型初步渗透红外探测器用于汽车的夜视系统,夜视系统可帮助驾驶员减少因夜间视线不良导致发 生交通事故的风险。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由红外吸收 材料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引起敏感元件温度上升。敏感元件的物理参数随之发生变 化,再通过所设计的转换机制转换为电信号或可见光信号,以实现对物体的探测。我们发现其标配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020 年仅为 0.32%。目前单车红外夜视仪价值量约 8000 元,其中红外探测器价值量约 4000 元,我们认为其价值较高导致其目前标配率仍然较低。我们可以发现 80 万以上的车型所占比例逐渐向 40-80 万乃至 20-40 万的车型转移,这说明了夜视系统在中高端车型已经初步渗透。我们认为随着汽车安全和 ADAS 的关注度提升,以及红外探测器价格的降低,未来红外探测器市场规模有望扩增。智能座舱:人车交互带动智能座舱渗透,推荐 HUD 及手机无线充电智能座舱推动人车交互,硬件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座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合成 完整的体系,可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智能化的人车交互方式,未来有可能将人工智 能、AR、ADAS、VR 等技术融入其中。智能座舱硬件主要分为中控屏(包括车载信息娱 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 HUD、全液晶仪表等四大部分,同时搭载语 音控制系统等。近年来,随着人车交互需求逐渐增加,智能座舱渗透率得到快速提升。车载屏幕:单车配备数量增长,中控屏大屏化车辆上最常见的屏幕包括了中控屏及液晶仪表盘,部分车型配备了一至两块后排屏幕 用于车载娱乐系统。近些年来,车辆也开始配备了流媒体中央后视镜,该设备就是将通过 车载摄像头采集到的车辆周边的环境信息实时、无损地呈现给驾驶者,从而实现超广的可 视视野、有效消除视野盲区的效果。因而,单车配备的屏幕数量有 0-5 块不等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控屏幕出现较早,随着逐年标 配率的提升,2020 年标配率已经提升至较高水平(78.70%)。此外,在标配率提升的同时, 屏幕类型也由普通液晶屏向触摸式液晶屏变化,进而贡献了单车使用屏幕价值的增量。由 中控屏尺寸我们也可以发现,屏幕有大屏化发展的趋势。10-12.3 寸的屏幕逐渐替代 10 寸 以下的屏幕,在 2020 年占比已经达到 39.20%且占比仍在进一步提升。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均从 2016 年开始 出现且标配率逐年提升。其中,液晶仪表盘标配率提升速度较快,2020 年已经达到 28.61%; 流媒体中央后视镜发展较为缓慢,2020 年标配率仅为 1.54%。对于后排液晶屏而言,其 标配呈现先逐渐渗透后逐渐减少的趋势,结合后排液晶屏为标配的车型的价格情况,我们 认为后排液晶屏的热度降低且向中高端车型转移。我们可以发现在无屏幕的车型占比逐年下 降的同时,单车使用屏幕数正由一块向多块发展。2020 年,单车标配 1 块及 2 块屏幕的 车型占比分别为 50.25%及 27.30%。根据对中国整车厂月度屏幕使用量的测算,我们发现2017年相对2016年有明显增长, 2017-2019 年平稳波动。在不考虑 2020 年 2 月这一特殊时点的情况下,2020 年相对 2019 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我们测算 2020 年全球车载屏幕出货 7.60 千万块,同比增长 36.45%。HUD:车辆标配率逐年上升抬头显示简称 HUD,又被叫做平行显示系统,是指以驾驶员为中心的多功能仪表盘。 它的作用是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风挡玻璃上,让驾驶员 尽量做到不低头、不转头就能看到重要的驾驶信息,从而减少驾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块标配率呈现稳 定上升的趋势,2020 年达到 5.93%。从我们对中国整车厂对 HUD 设备的月度使用量的测 算来看,HUD 设备的使用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从全球出货量来看, 我们测算其 2020 出货量为 251.20 万套,同比增长 51.06%;其从2016-2020 年的 CAGR 为 123.87%。考虑到 HUD 整体较为快速的增长势头,中期看,随着标配的渗透率超过 5%, 增速可能稍微放缓,我们判断行业的增速有望保持在 50%左右的水平。手机无线充电:车辆标配率逐年上升随着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也提供无线充电配置, 省去了使用线充的麻烦,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便利性配置。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块标配 率自 2017 年以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20 年达到 14.33%。从我们对中国整车厂对手 机无线充电设备的月度使用量的测算来看,手机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从 2016 年下半年开 始呈现稳定快速增长,从 2020 年初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全球出货量来看,我们测算 其 2020 出货量为 815.43 万套,同比增长 143.79%;其 2016-2020 年的 CAGR 为 99.87%。 中期看,考虑到标配的渗透率快速达到 14.33%的水平,我们判断行业的增速可能小幅趋 缓,估计中期的行业增速会保持在 70%左右的水平。供给端智能化持续,未来可期智能驾驶在过去十年不断升级,智能座舱理念也在占领用户心智,这拉动了相关零部 件的渗透,带动了赛道的发展。面向 2022 年的首发车型,我们梳理了部分具有一定热度 的车型的零部件配备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车厂,还是造车新势力等,均在深化汽车 智能化程度。智能化必将会继续渗透并可能提速,这将带动各个零部件赛道的发展。考虑 到渗透情况并结合 2018-2020 年同比增速,我们预测感知系统中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中期出货量同比增速区间中位数可达 20%、30%;HUD、手机无线充电设备中短期出货量 同比增速区间中位数可达 50%、69%。四、国际品牌与国货自强共享渗透率盛宴从 2020 年的国内汽车产量数据看,在中国生产的近 166 个品牌,33946 款车型中, 综合 ABB+大众与比亚迪等,整体产量占比超过 25%。传统国际大牌跟进智能化趋势静态地看,传统大牌 ABB 与特斯拉、造车新势力等在智能化上仍有差距。我们测算 了 ABB、比亚迪、特斯拉、造车新势力等品牌在中国进行整车生产对车载摄像头、车载屏 幕及手机无线充电设备三种零部件的使用量以及各个品牌对三种零部件的车均配备数量。 我们可以发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引领了智能化趋势,其在车载摄像头、车载屏 幕及手机无线充电设备的车均使用量上均为领先态势。比如,在车载摄像头方面,特斯拉 及造车新势力的车均配备数量为以 ABB 为代表的传统车厂及比亚迪的 2-3 倍;尤其在手机 无线充电设备方面,特斯拉及造车新势力在 2019 年便将手机无线充电作为了各个车型的 标配。从 2020 年的国内汽车产量数据看,在中国生产的近 166 个品牌,33946 款车型中, 综合 ABB+大众与比亚迪等,整体产量占比超过 25%。而同期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的产量 显著低于传统的国内和国际大厂。动态地看,传统大牌 ABB 持续跟进汽车智能化趋势。车载摄像头方面,宝马及奥迪 车均配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 年同比增长分别为 4.4%及 8.8%;手机无线充电设备 上,宝马及奥迪从无到有,2020 年两个品牌所售出整车中 26%配备该模块。汽车智能化 时代下,ABB 等传统国际大牌也在紧跟趋势,带动了上游产业的发展。国货自强,引领汽车智能化提速根据汽车之家数据显示,年轻用户对国产车的偏好也仅次于德系及日系,大幅领先于 其他车系。此外,我们梳理了 B 站用户对特斯拉、比亚迪及造车新势力各个品牌的浏览情 况并形成品牌关注率指标,可以发现 Z 世代对特斯拉关注程度处于以上品牌平均水平,而 对比亚迪及理想的关注分别在 2020Q2 及 2020Q1 显著高于其他品牌。这些说明了国人对 国有汽车品牌自信心提升,国有汽车品牌开始培育 Z 世代心智。在智能化进程上,造车新势力及 WEY 作为国有品牌,与特斯拉一同引领汽车智能化 趋势;哈弗领先拥抱智能化;比亚迪智能化提速显著。从车载摄像头、车载屏幕及手机无 线充电的车均配备数量来看,造车新势力、WEY 与特斯拉均显著领先于 ABB;尤其在手 机无线充电这类较为新颖的零部件上,2019 年造车新势力及特斯拉更早地进行了标配, 在 2020 年相关赛道充分引爆,这些都说明了造车新势力及 WEY 这些国有品牌对汽车智 能化具有一定引领能力。哈弗作为传统车厂,其拥抱智能化更为明显,其 2019 年的摄像 头车均配备数量已达 5.36,显著领先于 ABB 等传统车厂。基于易车网、汽车之家及懂车 帝等汽车论坛及 MarkLines 数据,我们预计比亚迪在 2020 年的车载摄像头、车载屏幕及 手机无线充电设备的车均配备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13%、23%及 1159%,显著高于 ABB。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陌生人

展望未来,汽车电子呈现的五大趋势

随着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融入到汽车当中,使汽车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大大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现代汽车电子涵盖领域极广,主要可分为发动机电子控制、自动变速控制、ABS、汽车空调、防盗系统、安全气囊、电子组合仪表、汽车音响、导航系统等细分领域。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汽车电子将呈现五大趋势:趋势一:电子技术的比重将大于机械技术的比重,并将进一步向集控方向发展。发动机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称为PCM;将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集成为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总线对动力传动、制动、转向灯控制系统进行连接,由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控制。趋势二:电控单元和汽车电器之间的通讯方式将由现在的多方式通讯,发展成为CAN总线和常规信号线的连接,再到两线制,即所有的数据都通过总线交流,并最终发展成为无线通讯,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统一的概念。趋势三:传感器和执行器都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应的,与之相关的ECU的体积也将因此缩小;传感器的功能将更细致、更强;一方面,功能不一的传感器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传感器也向集成方向发展,已经有很多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两个以上的信号。无论是传感器还是执行器,都将是一个具备信号收发装置的单片机最小系统。趋势四: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成为电控单元控制策略开发的主流;它的出现,是伴随着集中控制系统的出现,或者说中央控制系统的出现,也是伴随着汽车电子模块化设计的要求而出现的。除了中央控制单元,每一个电控单元的控制软件将对应一个操作系统下的驱动程序而运行,就像WindowsXP下的打印机、MODEM、光驱等。趋势五:模块化技术将形成统一的标准。汽车电子产品的模块化,已经不是一个口号,德尔福、博世等汽车电子巨头已经发现了标准统一的重要性,因为技术发展到今天,由某一家来独占市场已不可能,只有对所有的模块制定统一的标准,才能联起手来占领更广阔的市场。汽车电子的发展有着很大潜力,会给汽车带来更大的进步。

守望者

TOP10!赛迪发布《2020中国汽车行业数字营销领域市场调研报告》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波动的“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经济及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震荡,当前在我国汽车市场整体仍陷低迷的情况下,如何切实利用数字经济新业态带动汽车消费、助力销量增长,成为2020年汽车行业数字营销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数字营销俨然成为当前汽车市场的关键胜负手。日前,隶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0中国汽车行业数字营销领域市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连续五年推出中国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竞争力榜单,对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进行全面、综合性地评价,以期更客观地反映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的竞争力情况,对于汽车行业数字营销领域参与者有所帮助。全景扫描:整体竞争格局稳定,营销业态多元化发展随着中国数字营销的发展,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市场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整体数字营销业态也向多元化发展。头部数字营销企业大多已拥有较为稳定的汽车厂商客户资源,并且凭借先发优势与规模优势同步推进业务纵深与广泛布局。互联网企业在数字营销领域持续渗透,BAT均建立了数字营销管理平台,数据服务、监测分析、平台投放等营销服务多样化、细分化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市场全景图市场预判:车企数字营销投入态势仍较为理想,整体市场前景乐观中谨慎赛迪顾问对汽车厂商的调研数据显示,有53.9%的受访者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数字营销投入,这一比例较2019年增长了16.4个百分点,而认为数字营销投入将下降的受访者较2019年减少近八成,汽车厂商对于数字营销投入前景较为理想。有69.3%的汽车厂商受访者认可或一定程度上认可数字营销对于汽车销量的拉动作用,与2019年比例基本持平,但其中有23.1%的受访者持更为确定的积极态度,较2019年增长了一倍以上。表明在当前汽车市场低增长、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受消费者活动线上迁移的影响,汽车厂商对数字营销的带动作用普遍看好。在对数字营销企业的调查中,有57%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市场规模仍将呈现上升态势,但持不确定态度的受访者大幅增加至28%,较2019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在当前行业发展背景下,虽有超过一半的数字营销领域从业者对未来市场持乐观态度,但面临部分汽车厂商整体广告宣传费用可能缩减的情况,部分从业者态度比以往更加谨慎。▲数字营销从业者对未来数字营销市场前景预测榜单分析:头部企业基本确定,技术实力成为核心优势随着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科学评价数字营销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数字营销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赛迪顾问共选取了经营实力、技术实力、推广运营能力、品牌影响力、客户服务能力五大指标,并细化了14项细分指标,对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进行全面、综合性地评价。赛迪顾问遴选了近20家汽车行业数字营销领域企业,根据竞争力评价模型进行评分,最终形成2020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竞争力TOP10。头部企业基本确定,强者愈强格局初现。从榜单名次来看,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头部企业已基本确定,TOP3企业连续三年被新意互动、华扬联众、蓝色光标占据,其中新意互动凭借多年在汽车行业的资源积累,稳居榜首,引领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发展。此外,TOP3企业竞争力得分均在85分以上,与后续企业得分差距较大,表明三大头部企业在汽车营销领域发展水平大幅领先。此外,TOP10企业中,共有8家入榜企业与2019年相同(排名略有变化),后发企业冲击榜单难度增大,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强者愈强态势。技术实力成为头部企业重要优势。从技术实力、推广运营能力两项最核心的指标得分来看,TOP 1-5与TOP 6-10企业分化明显,TOP 6-10企业技术实力得分均低于推广运营能力,而TOP5企业在技术实力得分普遍相对较高,表明头部企业在技术水平及应用方面较为领先,技术实力正成为其重要优势。▲ TOP10企业技术实力与推广运营能力得分情况重点企业解读新意互动——在2020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竞争力排行榜中,新意互动排名第1位,连续五年蝉联榜首。从整体得分来看,在企业规模方面新意互动与其他综合类上市企业差距较大,综合实力指标低于平均值,但在技术实力、推广运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品牌影响力四方面均高出平均分10分以上。新意互动虽在体量上略逊于综合性上市营销企业,但持续深耕汽车垂直领域,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与资源积累,已成为汽车行业数字营销领域的隐形冠军。华扬联众——在2020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华扬联众排名第2位。从整体得分来看,华扬联众作为老牌营销企业,在经营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指标得分较高,在资源积累及整合方面具有强劲优势,拥有稳定的头部客户群体与业内口碑,并持续在全球进行广泛业务布局。目前,华扬联众在国内数字营销领域已稳居头部位置,并通过创新能力优势、数据及媒体资源优势引领行业发展。蓝色光标——在2020汽车行业数字营销企业竞争力排行榜中,蓝色光标排名第3位。蓝色光标作为国内营销领域龙头企业,拥有优秀的经营实力与品牌影响力,2019年,蓝色光标营业收入达281亿元,位居TOP10企业榜首,2020年前三季度,其营收达115亿元,同比增长45%。此外,蓝色光标客户服务能力也处于领先地位,累计拥有3000多个国内外客户,其中数十个客户的服务年限超过10年,在业内已拥有良好用户粘性与业界口碑。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cci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