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被录取后,“强基计划”还能不能转专业?周文

被录取后,“强基计划”还能不能转专业?

近两年来,强基计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尤其在今年,强基计划成为了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面对各种政策改革的进步,我们不得不时刻准备着接收越来越多的关于强基计划的信息,今天,我们要知道的是:强基计划能否转专业、招生的专业是否是冷门专业、强基计划的优势以及是否是提前批次招生。首先,强基计划能否转专业呢?原则上是不允许的,武汉大学在宣讲中,就这一问题作出了回应:如果转专业则退出强基计划,考生需要以裸考成绩进行竞争,分数不够时,有退档风险,具体还是要以各高校的政策为准。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是冷门专业?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来看,“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都是基础学科,毕竟基础学科才是其他专业能更好发展的基础,我们所说的基础学科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等7个专业。基础学科,目前在考生和家长眼里都是“冷门专业”的存在,可以说目前还不太相信学习了这些“基础学科”之后,就能有好的前途,现在很热门的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能专业,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那都是科学家才能接触的事情。在当下这个时代,除非是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否则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待遇很低,要想吸引到大批的优秀毕业生从事基础研究,很难!但这也只是以前和目前的情况,也正是因为现状不好,才有了国家“强基计划”的出台不是吗?“强基计划”的提出自然也是因为意识到在基础学科教育上存在的不足,改革的决心从“强基”二字就可以看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先从基础学科抓起,相信基础学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会逐渐变成广大考生和家长心中的“热门”专业,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优秀高中生绝对值得报考,其优惠政策和扶持也是前所未有的。强基计划有哪些优势?1.有不设立硬性指标的报名条件:有高考资格的考生都可以报名,成绩在一本线以上的可能会有机会进校考;2.分省招生,每个省份投放名额,避免了各个省份互抢的问题,各省份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都有机会竞争;3.当前的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基本上与双一流A类大学,也就是985大学范围重合,综合评价的重点院校增加了,未来更多的双一流院校也面向全国做综合评价了;4.竞赛成绩突出的考生,初审条件和录取条件都将放宽,优惠幅度甚至比以往的自主招生更大,强基计划要求“原则上要过一本线”,也就是说对于竞赛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不排除不够一本线也能被高校破格录取的可能,这对竞赛特别优异的考生是非常有利的。5.强基计划采用精英式小学,小班教育、配备最好的师资,从本科就开始配备导师,追求本硕博连读模式。但这毕竟不是小数目,也没有把握给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审批足够可以单独编班的数量。强基计划是否是提前批录取?强基计划不属于提前批次录取,按照相关规定和录取流程,强基计划应该在提前批录取开始之前就完成录取备案。强基计划是单独的招生批次,录取时间也在所有批次之前,因此如果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滑档,没有被报考大学录取,对考生报名后续批次没有任何影响。考生还是可以按照正常的高考报名,在后续批次报考自己心仪的大学。

德力

“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是硬伤,高分不想去,低分去不了

目前大多数拥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院校入围复试线都陆续公布,但是目前存在一个尴尬的现象,由于“强基计划”是第一年实行,所以报考热度还是很高的,各校基本上都处于满员状态。所以根据复试比例制定的分数线都非常高,甚至多所高校出现了比一本批次分数线(根据往年为此预估)还要高的局面。强基计划顾名思义,主要是基础学科,数理化生史哲等,除了清华北大等少数基础学科顶尖的高校,入围的考生基本上都能在本省通过一本批次随便挑专业了。所以强基计划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由于是在高考前报名,又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所以今年的分数线真的都不低。“强基计划”实行首先便略显鸡肋,高分的不愿意屈就基础学科,而低分段考生想去却去不了。拥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均为国内一流名校,但是在专业设置上其实挺“坑”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转专业,且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基本上就是奔着博士去了。一下子被限定在基础学科七八年,要是没有极大的兴趣和科研心态,那么坚持下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当然这不能怪强基计划,基础学科目前就是这个状态,而不少高校也都在就业率及科研产出(论文)等数据上绞尽了脑汁。先说就业,工科最香的计算机专业各大高校开展了几十年依然有着强大的需求市场,名校计算机本科毕业就拥有大多数同档次高校硕士的薪资起点,就算你是一所普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那毕业也要强出其它专业不少。一些高校在冷门专业更冷的情况下,为了学科评估各种排名指数,不得不每年裁撤专业,甚至有高校撤销了被誉为最“坑”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将其重心挪到研究生阶段培养。整个社会是浮躁的,某些名校在人才引进上与国际接轨实行“非升即走”,但是在行政干预之下已经变味,华中某名校实行的所谓的“3+3”聘期制教师,第一个3年119人只有4人通过评审入编,淘汰率高达97%。青年教师的出路在哪?想搞基础学科研究?要么给学校贡献论文要么带来项目,让你扎根基础学科研究数十年没结果?对不起,走人!国内某TOP2高校,在状元纷纷报考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之下,为了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姑且这么理解),推出了计算机+金融双学位,此模式一出状元收割机没跑了。本来“强基计划”的初衷很好,可以在本科四年基础学科学习之后根据学生兴趣及需要再进行第二次专业选择,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一个不能转专业确实是吓到了不少人。因为大学专业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旦入错行那么想改是很难的,连一些高考状元都为了换个热门专业走向了复读,可想而知普通学生转专业何其难。至于某些学校说的“零门槛转专业”,只是说任何人都有申请转专业的资格,具体能不能转成功看转入学院考试结果。不知道今年“强基”之后,这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的设定会不会做出让步!

强基计划本科毕业后能跨专业考研吗?弄懂强基内核,明了取舍之道

强基计划本科毕业后,不喜欢这个专业能否跨专业考研?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归于学校了而在于自身,你想去跨专业考研,是谁也无法阻拦的,就比如一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谁也无法强留。可是我有一个疑问?既然你不喜欢这个专业,为何当初要报考这个专业呢?报考了为何还能学到本科毕业呢?中间有很多的机会,你却浪费在这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估计不是,而是为了投机罢。强基计划的专业选择一般高考,学生都有很多选择专业的机会,比如传统高考一所学校对应有6个专业的机会,而新高考地区,则可以对应更多的专业了,比如山东96个专业,如果某个高校有刚好96个专业的招生计划,那么你可以只填这一所学校,填完它的96个专业,哈哈,够极端的吧!强基计划已经全部出炉,只允许填报一个专业的学校有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8所高校,其它除没有公布这一数据的学校外,基本上是支持多个专业兼报的,如华中科技大学支持填报所有7个专业,厦门大学支持最多报6个,另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多可以填6个,清华大学也可以填报5个。从上述数据来看,考生还是有比较大的专业选择空间的,如果个人不喜欢某个专业,建议一开始就慎报,而不是要进去后再来后悔。重庆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强基计划的分流形式我以重庆大学的强基计划为例来进行说明,学生被录取后前面三年是属于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是数学和物理学科,估计可能有学生在之前对此兴致满满,冲了进去,可是在进入学习期间后,对于数学或物理的兴趣发生了改变,可能有不想再从事这样的学习或者研究的苗头存在,这个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学习三年以后是会进行分流的,不一定完全是固定在一个专业方向上,大家看重庆大学的分流计划,数学科目对应的是软件芯片、先进制造、智能科技和本专业;物理科目对应的是先进制造、智能科技、国家安全、新材料和本专业。也就是说,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本科学习完成以后,并不一定非要沿着已有的专业去读研,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之对应的研究方向来进行分流,可能我读研期间不再喜欢数学类专业,那么我可以分流到软件芯片或者智能科技专业方向上去啊,这其实就是一种考研时的专业转换。当然,也有学校或者部分专业,你想要转换专业的难度或者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你本科学的是医学类专业,考研时你不想学医了,你要考管理类相关的专业,这种转换在强基计划下估计是不可能被允许的,对于自己来说,这种转换的成本太大了,几乎是推倒了重来的意思,一句老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其实,很多高校的强基计划培养方式是非常灵活的,可进可出,是一种动态的培养方式。比如重庆大学规定,进入计划的学生,每年有一考核,对表现不佳、无法完成计划的学生,很可能就被调整到计划外的普通同专业班学习;而计划外的同专业学生,如果在学校表现优异,也可以申请进入强基计划内的对应专业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全动态的培养过程。那么,如果计划内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我想在计划内的班级里,很难跟上培养进度,何以能达到毕业的标准?这一类,个人以为大概率情况会被考核调整出来。当考生被调整到计划外的同专业学习后,毕业时的跨专业考研,不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吗?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总结考生是否选择强基计划,个人一定要考虑清楚,强基计划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你进去学习后的未来规划,其实是已经非常明确了的,否则建议慎报。强基计划的目的,两句话: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注意,基础科学字样,也就是说,你的未来目标就是国内顶尖的基础学科研究型人才。再一个,为什么强基计划会实行本硕,甚至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这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扎根该领域,重点培养,让学生毕业时能达到、甚至突破该领域国内、甚至国际知识领域圈边沿的创新型人才。造就一些甘于奉献、肯于钻研、乐于基础研究的资深专业型人才。强基计划,绝不只是为了选拔一些成绩分数高、能夺国际五大学科竞赛冠亚军的学霸型人才,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乐于奉献自己给基础科学研究的精神,才是强基计划的真正核心所在。

荷兰人

“强基计划”青睐什么样的学生?报考后为何不允许转专业?解答来了

今年,教育部在取消高校自主招生的同时,首次在全国36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如今,首批被“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已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学习。“强基计划”究竟招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报考有哪些要求,对未来的学校教育会产生影响吗?资料图,和冠欣 摄解读一“强基计划”青睐什么样的学生?今年首次实施“强基计划”,很多考生和家长对这项招生改革还不是很清楚,大家想知道,高校通过“强基”想招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报考?竞赛在“强基计划”招生中有作用吗?新招生方式带来多项改革创新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今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围绕“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人才选拔培养定位,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包括实行书院制培养、理-工双学士学位、科教协同以及本-硕-博衔接等创新型培养模式,打通评价、选拔、培养和后续发展多个关键环节等。经过科学、公平、公正的考核环节,最终选拔出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子。在招生专业设计上,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三类:包括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其中,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是清华大学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针对国家关键领域所设立的创新特色专业。该专业设计了21个理工双学士学位,力图培养一批兼具基础科学厚度和面向前沿问题的拔尖创新人才,既突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科专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又与当前国家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前沿领域的迫切需求紧密相连。在人才培养环节上,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加强选育衔接,专门设立了致理、未央、探微、行健、日新5个书院,并聘请了5位在校内备受尊敬、教学科研有深厚造诣、富于管理经验和育人情怀的知名学者担任书院院长。这些书院突破一般专业院系束缚,配置全校资源,让最合适的老师教最合适的课程,同时,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融合的教育体系,强化“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理念,持续探索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书院还实行小班制、导师制,营造师生互动氛围,建立更加紧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五个书院没有自己的学科和专任任课教师,书院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使得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获得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大的成长幅度,为将来成才报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共有939名优秀学子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被录取的学生分布于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等11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其中不乏诸多传统意义的高分考生、在基础学科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天赋的学生,很多人都是放弃了热门选择,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比如,毕业于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的刘志成曾经在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金牌,具有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资格。在高考中他发挥稳定,取得了715分的高分。在分数远高于清华大学在河北理科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他报考了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毕业于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刘洋在今年5月就坚定地选择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高考成绩为716分的他最终被清华大学致理书院录取。“作为在中国发展上升期出生长大的新一代青年,我肩负着‘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和担当,我必须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做出自己的努力。”问及他的选择,刘洋这样回答:“我是前人奋斗成果的享受者,也应该是前人奋斗经验的继承者,更应该是未来事业的开拓者。我一定不负青春,做‘强基一代’,努力建功新时代!”解读二报考后为何不允许转专业?一些考生反映,报考“强基计划”只能报考某高校的某一专业,而且录取后不允许转专业。对此,很多人认为这是国家为了照顾某些冷门专业而对其进行的“捆绑式”录取与培养。再加上对将来能否保持对所选专业的兴趣不确定等因素,一些考生对报考“强基计划”产生了顾虑。有利于保持连续学习和研究兴趣北京十八中校长 管杰产生这种报考顾虑,是因为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国家“强基计划”政策的理解有误,对考生个人将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缺少深入的理解。“强基计划”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国家对优秀基础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不是对某些所谓冷门专业的照顾。国家的繁荣和强大需要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和大师级人才的支撑和推进。但是,我国当前的这些人才储备与现有的经济、科技、教育的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还不相称。所以,国家提出“强基计划”,旨在大力培养关键领域和紧缺的基础学科人才,为我国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而不是用“捆绑”的方式照顾所谓的冷专业。国家进行巨大投资、重点培养的人才,一定会让其发挥重大作用。明确了这点,考生和家长也就没必要担心“强基计划”考生将来的出口问题了。参与“强基计划”试点的36所高校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他们集中力量对“强基计划”考生进行重点培养。至于不允许考生转专业,是因为教育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基础专业,更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陶冶和持续的科学训练,这也体现出“强基计划”选拔和培养人才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从以往的经验看,高校开设的很多专业,高中生大多没有接触过,所以客观上存在着高中生对高校开设的专业认知肤浅的问题,学生进入高校后难免会出现专业兴趣转移,从而出现学生中途要求转专业的现象。而“强基计划”专业与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的学科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学生对其拥有较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在全面权衡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更容易保持连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实际上,“强基计划”考生在本科阶段不允许转专业,但在硕士、博士阶段既可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也可转到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基础专业相对宽泛的特点,会使“强基计划”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而且也更有利于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的产出。总之,“强基计划”为有志于从事基础专业学习的学生开通了绿色通道,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鲜明时代价值的制度创新。解读三高中阶段应该做哪些准备?“强基计划”的实施,不仅是高校招生的变化,也会对未来高中教育产生影响。高中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与高校招生顺利衔接呢?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创新与发展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 陆云泉从表面上看,“强基计划”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选择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但实际上却引发我们对于高中教育的思考,即如何通过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培养创新人才。秉承这一理念,我们学校构建了“三层八维”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层面、拓展层面和拔尖层面,通过若干组织架构保障实施。比如,我们成立了翔宇学院,下设两个书院,其中,四宜书院通过在职业体验基地、志愿者实践基地的项目学习,加强学生与社会、企业的对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浩然书院通过学生讲坛、教师论坛、名家讲堂,培养学生担当品格、公民意识、家国情怀、人文修养。在课程教学方面,我们成立了英才学院,下设4个书院。一知书院,对接五大联赛;学森书院,主抓科学探究;圆明书院,主抓人文艺术;六韬书院,培养领军人才。英才学院构建了一些特色的课程,比如大师引领课程、科考活动、实践课程、航天特色课程等,并向全教育集团的学生开放。英才学院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某些课程或者跨年级学习,打通了学段和校区,实现混龄学习,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有本质的变化,具有一体化培养的优势。目前,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军事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支持下,部分国内高水平专家和院士领衔在英才学院创建了实验室,并亲自指导。我们和国科大合作,在圆明园校区试点开办了“国科大科技创新实验班”,在其他校区开展“2+4贯通培养”项目实践。我们设立了院士、科学家和博士工作站,零距离辅导项目班的学生,协助学校推进科技教育项目落地。此外,我们还和清华大学开设了生命科学实验室、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和同济大学合作实施“苗圃计划”,成立了同济实验班、未来影像工作坊、全球数字工坊,让学生接受不同风格的教育;和军事科学院创新学院合作,建立智能操控与对抗实验室、纳米卫星实验室;和北京理工大学进行合作,建立了先进与智能车辆技术创新实验基地,大数据与金融工程实验基地;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建设机器人实验室……总之,“强基计划”背景下仅看高考成绩是不够的,高中教育要搭建起多元平台,配套相应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分析与对策如何科学看待“强基计划”中国教科院研究员 储朝晖新学年,实施“强基计划”的第一批学生走进36所试点高校校园。与130余万人报名的火爆相比,录取时则有部分高校没有招满,这一反差显现出招生高校与考生和家长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考生和家长对这项年初公布实施的项目了解不够,社会认识不够充分,各项目实施高校也在探索的路上。报考的“热”与录取的“冷”之间的差是怎样形成的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作为取消自主招生之后首个可能带来“降分录取效应”的国家计划,降分的幅度比自主招生小,被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照顾不够;二是招生的专业主要是显得相对冷门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有更大的奉献精神和意愿,需要有“坐冷板凳”的准备;三是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未能充分转换为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双方对未来的期望未能充分合一;四是自主招生报名的门槛虽比“强基计划”高,但进入自主招生后学生比“强基计划”有更多灵活变动的通道;五是大量报名者有较强的进“强基计划”项目实施大学意愿,却未必想进入“强基计划”的实施过程。上述因素导致一些考生与家长在报名之后产生摇摆,当看到自己的裸分出来后发现有自认为更好更灵活的选择就放弃进入“强基计划”的后续招生进程,各项目高校都出现一些学生弃考的情况。“强基计划”的“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强基计划”怎样做强,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实施高校无疑需要在对第一年实施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优化。依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基本原则,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招生和培养机制。同时,需要社会各方,尤其是考生对这个项目与自身成长发展及未来生涯的内在关联有更加充分的认识。首先,考生需要善于将自己的“强志”与“强基计划”结合。考生需要对自己的优势潜能与社会需求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确立更加明确的志向。高校则可考虑对有充足证据证明志愿比较强的考生适当放低考试分数线,挑选真正有志者。其次,考生要善于在“强基计划”展示的国家战略需要中找到自己成长发展需要的对应关系。“强基计划”所展示的国家战略需求已经过各方面广泛筛选,是真实的、稳定的、长期的。而不少考生凭自己所获得信息判定的未来社会需求常因信息不充足而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至少减少了因自己的判断不准确而付出的机会成本。第三,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是当下“强基计划”的基本状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校与考生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考生或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及时获取或咨询相关信息,使自己的选择以充足的信息为依据,遇到变化也能灵活处理。最后,基础专业的广普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厚的基础。这点不少考生与家长未有充足的认识。在本科阶段从基础学科起步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宽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学习兴趣。当然,让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孩子被选拔出来,不仅是大学的事,也是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过程,还应该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揽子计划。名词解释强基计划今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称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然后根据考生志愿,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以破格录取,其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原标题:“强基一代”折射出高招新趋势)来源:北京日报流程编辑:u006

赛末点

你知道吗?强基计划也会只面向部分省份招生,还能专业调剂

近日,虽然高校还没有开学,很多高校开始进行线上高招政策宣讲会,一些强基计划高校也在宣讲会中大致介绍了各自的强基计划政策,虽然这一政策还没有经过教育部的批准,但是可以预测到的是即使有改动也不会太大,也就是说每个高校的强基计划政策的雏形已现,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星星点点的信息来判断强基计划的大致情况。今天,我综合分析了中科大、武大、北航等多所高校强基计划信息,得出如下的一些结论,供大家参考!当然,一切以教育部审批版本为准!!!从目前各高校透漏的信息上来看上:1、时间延迟:随着高考时间的延迟,强基计划整体时间流程上顺延一个月,现在高校招生简章仍在审核中,预计4-5月报名。2、招生简章发布:汇总目前高校宣讲信息,招生简章最早要到4月中旬公布。3、招生范围:强基计划面向全国招生,但从中科大、南大透露信息来看,会有部分院校只面向部分省市招生。4、招生对象:高考成绩优秀;数理化生信五大学科奥赛较高奖项(目前信息均为银牌(二等奖)及以上)。但从目前发布的消息看即使是有奥赛金银牌的考生也只能是破格入围校考,而不是破格录取,所以竞赛生也要继续努力,毕竟入围后的考生也会有66%-75%被刷掉的可能。所以强基计划中竞赛生并没有多大的优势。5、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分省设置,考生分省竞争。这一点是与之前的自主招生不同的,自招是不分省份的,谁强谁上。6、招生专业:从院校申报招生专业看,除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学科外,还包括计算机、医学等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专业。但从我的经验看,即使是有医学类专业,应该是不包含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医学或公共卫生类的专业可能性非常大。7、报名:考生统一平台报名。报名应该还是在阳光高考网,这个与之前的自主招生是一致的。8、院校专业限报:强基计划有限报,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均明确限报1所。多数院校可报多个专业,但最终只能参加一个专业的考核。9、入围比例:入围校考比例大多为1:3和1:4。也就是说如果最后确定要通过强基计划招生100名学生,那么入围校考的人数是300或400人,从这里看,校考后淘汰率还是相当高的。10、破格录取:根据教育部政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指定破格入围和破格录取的办法。但从目前的政策看只有金银牌才能够破格入围校考,而不是破格录取。11、校测内容:校测形式仍以笔试、面试、体测为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测试,因为笔试和面试大家都知道要准备,那么对于体能不好的考生平时多锻炼,但也不必过于担心,从去年的自主招生体测结果看,体测只是一个合格性考试。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及格和优秀的结果是一样的,不会累加到最终的成绩中,但是也不排除高校会给那些在体能测试中表现非常好的考生额外加分,但这个加分也不会多。12、综合成绩计算:录取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办法各校政策不同。从各校政策看, 综合成绩的计算方式也不同,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总分百分制方式二:分数加权求和考核成绩 = (综合能力测试成绩*10% + 综合素质档案评价*5%)/100*考生高考成绩 + 考生高考成绩*85%计分方式不同,但是结果相同。无论哪一种计分方式,考生都需要关注面试。13、录取时间:录取在提前批前完成,一经录取不能参与后续批次录取,没有录取不会影响后续批次录取。所以强基计划没有录取不怕,就怕录取后再后悔专业的问题,报考前一定要考虑好。14、专业调剂:强基计划以综合成绩为依据来决定是否录取和专业。综合成绩达不到所填报专业的考生,应服从专业调剂,否则不予录取。高校给出了强基计划专业调剂的政策,但这里也是我要提醒各位考生的,如果你只是把强基当做一个机会,那么可以不服从调剂。因为你可能在普通一批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还是想上一个层次高的院校,那么就可以服从调剂。15、转专业:通过强基计划入读的考生,大学期间不能转专业,但研究生期间不受限制。曹老师的自我介绍:本人为先锋生涯工作室核心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升学规划和志愿填报的服务,了解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对于自主招生(目前的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的申请有丰富的经验。

善否相非

注意!强基计划或许只能报一校一专业!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今年宣布取消自主招生后推出的新举措。由36所大学开始招生。那么,最被广大考生所关心的、强基计划能报几所学校?几所专业?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3月31日武汉大学招办老师对这个问题以及有关填报强基计划的介绍。具体有十点如下,1:强基计划四月报考,各院校简章会陆续公布。2:强基计划专业以基础学科为主,大家之前比较关注的计算机专业也包含在内,同时各个学校直接会有差异,例如南京大学把天文学专业纳入强基计划。3:今年高考生均可以报名强基计划,有兴趣即可申请(能不能过就是另一回事,要看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4:原则上不能转专业 ,转专业会退出强基计划,并且,如果你之前享受到了强基计划的优惠分数(高考分数低于武汉大学提档线),你转专业很可能要退学。5:武汉大学限报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其他学校也可能会限制报考数量(即报考武汉大学强基计划就不能再报考北京大学强基计划)。6:关于破格,金银牌仅有破格入围资格,仍然要参加校测,和其他考生竞争。7:没有提到省一等奖报考强基计划有无优惠,也未提及其他文科、科创竞赛。8:招生对象有三类,一是有志向有理想,二是高考成绩优秀,三是竞赛金银牌(主要是高考成绩)。9:强基计划考核科目视专业而定,会有笔试面试(有些专业会有实验操作),不会仅仅考查高考所学内容,重点考查是否具有所申报学科的潜力。10:校测有三项,体测、综合能力测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试,一票否决制(体测不过关不能参加后续测试)。总体而言,今年强基计划对高考生利好,只要对该学校该专业感兴趣就可以报名,根据高考分数确定校测入围名单;但对竞赛生很不友好,甚至金银牌同学也只能拿到强基计划校测的入场券,后续仍要和其他考生一起竞争,仅此而已。

望夫石

深度解读|强基计划三大坑,想报的考生千万谨慎!(文末有福利)

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上,基于强基计划的特性,我们为家长和考生准备了最全“强基计划避坑指南”,需要的考生家长快来私信或者留言!五一假期后,各高校开始陆续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截止目前,全国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发布了2020年招生简章。综合各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来看,相比于过去的自主招生,2020年的强基计划可太难了……限报1所院校,入学后孩子不喜欢还不能转专业。选学校,定专业难!高考20天后就是校考,笔试、面试、体测齐上阵,时间太紧!院校普遍要求第二类破格入围竞赛生在学科竞赛中最低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竞赛生很尴尬。选学校、定专业、填志愿,一套流程下来,哪儿哪儿都有坑,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避坑?接着往下看……2020年强基计划梳理总结*已经了解各高校2020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的家长可以跳过这一小节,往下滑。仔细研读各高校发布的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现,相比于过去自主招生的选拔方式、条件、招考模式和培养方案等,都有非常大的、本质上的区别,几乎算得上颠覆以往所有的高校选拔考试模式。针对36所试点高校陆续发布的内容,我们整理了一份简版信息,供大家参考:报名时间:中山大学最早,从5月9日起开始报名,其余学校5月10日起陆续报名。报名平台:统一在阳光高考特殊招生平台招生名额:从目前已发布简章来看,高校招生名额30-210不等。招生专业:依据强基计划指导方针,大部分院校招生聚焦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古文字、历史、哲学等领域,同时也包括计算机、基础医学等。限报要求:几乎所有学校都有限报要求,不同院校之间又有些许差别。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采取的限报要求均为“限报1所高校 + X个专业”的方式;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则较为特殊:——武汉大学:高考入围者和破格入围者可报考多个专业,但仅可入围唯一专业;——南京大学:高考分数入围考生可报3专业,破格入围只可报1专业。入围规则:根据目前已发布信息来看,入围条件基本分为两类:1.凭高考成绩;2.凭学科竞赛奖项。第一类条件通常为:考生高考成绩需高于本省一本线(一段线/特殊类招生控制线),或需高于一本线一定分数;第二类条件基本为:在数、理、化、生、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及以上奖项,且高考成绩高于本省一本线(一段线/特殊类招生控制线)。入围比例: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要求5:1外,其他院校为3:1或4:1校考模式:以笔试、面试、体测为主。其中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仅有面试+体测。针对没有竞赛基础的学生而言,仅有面试的学校是一项重大福利。综合成绩算法:基本依据85%高考成绩+15%校考成绩,但各高校成绩算法略有不同。其中,南开大学比较特殊,高考成绩占90%,校测占10%。强基计划避“坑”指南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市面上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再加上这几天各高校招生简章井喷式地发布,海量陌生信息让众多家长和考生更加茫然、焦躁。在这种背景下,平台老师通力合作,仔细研读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对比过去高校选拔招生方式,整理出了一份2020年强基计划避“坑”指南,需要的家长赶紧收藏!避坑关键1——科学选校、定专业从各校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内容来看,所有高校都限报1所,而且一旦被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录取,大部分学校原则上是不允许转专业,还有部分学校是不接受专业调剂的,没录上就是进不了。这里就有一个坑:限报1所院校,意味着让考生和家长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怎么找到这个篮子?很关键,也很难。能被目标高校录取,那当然是皆大欢喜,但万一选错了,能被录取的院校/专业,考生没有报,又或者考生报名的专业太火爆,竞争太大,没录上,等等,最后都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大部分高校会在高考后,7月下旬公布考生入围结果,8月初确定录取名单,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完成前完成录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所在省(市、区)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这里也有一个坑:高考结束到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出来之前,中间只有20多天的时间。如果家长、考生没有规划好高考志愿填报,把重心都扑在强基计划,万一滑档,代价可就大了——“高分低就”,孩子去不了心仪的学校,或者随便选了一个学校、专业,都可能浪费考生4年时间,耽误一辈子。所以,考生考完必须估分,根据分数推算自己能否入围目标院校。如果不能入围,就专心准备高考志愿填报,正常走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等等考试招生录取批次;如果能入围,准备的东西更多了。除了要准备强基计划校测的笔试、面试、体测项目外,还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规划志愿填报。在20天的时间内,一边准备校测,一边准备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十几个志愿,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所以,现在有报考意向的家长最好抓紧时间,联系专业老师做好志愿规划,把志愿规划里面的弯弯绕绕了解清楚。这样两手都抓,两手都硬。避坑关键2——合理规划时间第一个坑:强基计划报考的周期实在是太长了。大部分高校报名时间是从5月10日开始,截止到5月30日或31日。校考时间都定在7月下旬或8月初。录取时间大部分会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完成前完成录取。这样一算下来,整个强基计划持续的时间大概在3个多月。而这3个月正好也是考生备考冲刺、参加高考的关键时期。所以,无论是抱着试一试心态报名强基计划的家长,还是将强基计划视为重要出路的家长,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也必须规划好时间。第二个坑:同样的时间周期,决定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家长需要做更多决策上的考量。基于今年是强基计划施行的第一年,以及受疫情影响,高考延期的问题,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可能会有调整,但考生和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对于计划报考强基计划的家庭来说,在相同时间内,你们需要做更多决策上的考量。一方面要为报考强基计划筛选目标院校、心仪专业;另一方面,就像在上文中提到的,还要考虑一旦强基计划报考滑档,考生后续各批次的高考志愿录取该怎么填?这又是一大堆需要思考、决策的事情。所以现在的时间也很紧张了,提前了解规划,之后真正报考的时候才不会慌张,没了方向,避免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失误。第三个坑:从高考结束到校测时间仅有20天左右的时间,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大部分学校以笔试、面试、体测为主,所以在这20天时间内,考生需要大量补充竞赛知识、超纲知识提升面试技巧,提升体能等等,这个也很难。就拿体测来说,武汉大学体育测试考中长跑(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和立定跳远两项,标准如下:假如一个跑1000米需要5分钟的男生,你要求他在20天时间内,每天学大量课外知识的同时,还要把自己的速度提升到4'35''以上,最好能达到优秀3'30'',似乎也不太可能。*武汉大学要求凡是有一项测试不合格者即失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的资格,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大部分也是如此所以,现在有报考意向的家长最好抓紧时间了解心仪院校的报考规则,提前做准备。避坑指南3—提升成绩,习得面试技巧根据目前已发布信息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入围条件基本分为两类: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政策);凭学科竞赛奖项(大部分需要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入围后还要参加校测。大部分高校依据考生85%高考成绩+15%校考成绩合成的成绩进行录取,分数优先。这类似于“二八定律”分配机制的招生模式意味着,决定入场的因素在“八”(高考成绩),决定命运(录取与否)的在“二”(校测环节)。第一个坑:所有强基计划试点院校对高考成绩都有要求,综合成绩折算基本上是依据85%高考成绩+15%校考成绩,择优录取。*南开大学甚至要求高考成绩占90%,校测占10%。所以,对于竞赛生来说,就算拿了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高考成绩拖了后腿,最后录取的环节,也没有太大竞争优势。当然,如果竞赛生的高考成绩没有达到生源省的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连申请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因此,竞赛生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在高考中考一个高分,提升优势!第二个坑:以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在校测环节,相对而言,需要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表面上看,高考分数占据了85%的权重,但折合成百分制后,它们的分数级差却被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对于名校而言。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竞争北大的考生,有可能是680分和660分的,但绝对不会是680分的和600分的。传统高考模式下,660分比680分低20分,可能相差了数千个排名;但在新模式折合成百分制后,仅仅是70.4分和72.5分的区别。剩下的15%,就是凭高考成绩和凭学科竞赛入围的考生拉开差距的地方。顶尖高校可能会在校考环节通过大量的竞赛知识和超纲知识来增加选才区分度。学校考察形式也可能会非常灵活多元,对学生课外知识广度和创新性思维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对于以成绩入围的考生而言,即使通过初审,也有可能在决定命运的“二”环节败下阵来。所以,现在有报考意向的家长和考生在稳住成绩的同时,最好抓紧时间,多学习掌握面试技巧,拓展思维,在最容易突破的面试环节弥补和竞赛生的差距。最后打个总结:今年是强基计划施行的第一年,各高校的录取规则也是新鲜出炉,目前没有任何考生、家长参与过整个流程。如果你已经考虑报名强基计划了,在漫长的报考周期中,考生和家长必须做好两手准备:要是能入围,针对校测,考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专业知识,面试技巧。这个最好由有经验的专业老师来指导,仅靠考生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太现实的!要是遗憾不能入围,高校公布入围名单后,紧接着就是后续各批次的高考志愿录取,考生和家长要在这个间隙,做多项关于孩子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仅靠个人的努力,得出的结果很可能不够全面!因此,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上,基于强基计划的特性,我们为家长和考生准备了最全“强基计划避坑指南”,需要的考生家长快来私信或者留言!来源:高校强基计划招考信息综合整理自网络其余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金与木也

“强基计划”基础专业大揭秘 冷门专业变成了“香饽饽”?

2020年,教育部“强基计划”开始实施,表明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以上7个专业(类)作为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那么,这些基础专业你了解多少呢,各专业的优势高校有哪些?No.1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 ——华罗庚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现代生活中数学更是无处不在,从指纹识别到CT技术,从数据处理到信息安全,从大气科学到火箭飞行器的设计,从地质勘探到施工建筑,形形色色的技术革命的背后,数学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据统计,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不仅就业面广,而且毕业后收入较高、工作相关度高。目前,全国本科阶段开设数学类专业的院校有很多,考生可选择的余地较大。考生如果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数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有所建树,首先要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钻研精神,其次最好有一定的数学天赋。数学专业优势高校推荐:No.2物理物理学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另外,随着经济、科技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像应用物理这样基础性专业的人才,由于其可塑性强,基础知识扎实,反而越来越能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就业方向: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或是到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 到企业中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工作。No.3化学化学专业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就业方向:可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No.4生物从本质上说,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社会上有一种误解——“生物专业不好就业”,认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岗位不好找,就业面窄。可据阳光高考网统计,生物科学近几年的全国就业率在85%-90%,属于较高水平。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另外,生物科学专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以后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很有必要。No.5历史历史是以人类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力图发现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更接近,有些领域几乎是全覆盖,历史学给这些学科提供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国内历史学本科阶段主干学科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我国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几乎都设有历史学专业,喜欢阅读各种历史读物,对历史感兴趣,善于思辨并且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适宜报考该专业。No.6哲学哲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据悉,需求哲学专业最多的方向是教育/培训/院校,占29%;需求哲学专业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占23%。No.7古文字学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与一般学科相比,古文字学人才成长周期更长,培养难度也更大。 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虽然成就突出、涌现出多位学术大师和一批学术骨干,但是总体上看研究力量不足、后备人才匮乏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是被加入“强基计划”的原因之一。推荐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目前与国家战略需求下,“高精尖”人才的缺口,让基础学科的重要支撑作用得到了体现。国家需要大量的基础学科拔尖的人才。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只有有足够的基础类高精尖人才,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其他类的项目,因为其他学科基本上都是从这些基础学科中衍生出来的。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强基计划”的专业指向性更强,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家长和考生对以上专业要尤为重视。声明:本文素材来自阳光高考网、青塔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神

强基计划一本有机会?专业很差?1个专业可能会遇冷,其它都不弱

#加油吧考生#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取代了原来的自主招生,所以备受今年的高考生关注。同时随着试点高校的招生简章发布,考生们也对强基计划的特点、报考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有了了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考生也对强基计划产生了误解,比如低分考生也有机会,强基计划的专业都很差等等。然而事实真的就这样吗?低分考生有机会?强基计划的报考不再以各种学科竞赛获奖为前置条件,大多数各大试点高校的招生简章也明确说明高考成绩只要达到一本线便能报考,首批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也都是清一色的名校。所以各大高校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发布以后,就有不少人在宣传低分进名校的机会来了。低分进名校迎合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需求,面对这样的宣传自然就有一些低分考生和家长心动了,甚至还有不少耗费巨资。低分考生或者说分数刚达一本线,又或者超一本线不多的考生有机会吗?除去竞赛生,其它考生是没有机会的。为什么说没有机会呢?一方面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打通了本硕博的衔接,尽管在大学期间要分流,但总的来说,在保研上,通过强基计划入口的学生有着比其它学生更多的保研机会。另一方面,在我们的高考中,名校收分出现断档虽然是常有的事,但是强基计划的招生规模非常小,具体到每个省份,一些专业就只有1-2个招生名额。控制了招生规模,除去竞赛生,其它的高考成绩相对较低的考生还有机会吗?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但机会非常渺茫。即便是入围了校考,还有面试。综合强基计划的各项特点来说,它并不像一些人宣传的那样低分高报的机会来了。对于一些成绩不是特别出色的考生而言,更应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高考成绩,而不是分心强基计划,甚至为了强基计划耗费巨资。专业都很差?强基计划取代了原来的自主招生,招生的专业也更强调基础学科。从各大试点高校发布的招生专业来看,强基计划招生的算不上热门,但也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都很差,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都不好就业。上面的数据为中山大学2019在河南省的各专业收分统计,从这份统计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强基计划计划的试点专业,它们的收分不仅不低,而且有的专业还有着很高的收分。通过这些专业的收分,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像一些人说的那样都很差吗?显然不能。其实985高校的一些基础专业它们的收分都不低,为什么不低?考生并不傻,一些专业虽然为基础学科,但是扎实的基本功,未来才可能走得更远、更好,到了研究生阶段也有着更多的选择面。遇冷专业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收分不会低,它所对应的专业也不差,但是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专业和其它专业相比却可能会遇冷。尽管强基计划有本硕博衔接的通道,但是上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就业,而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专业不管是从就业前景,还是就业面来说,它相比其它专业都会有所限制。当一个专业在就业上可能遇到问题时,即便是985这样的名校,它的录取分数都不会太高。每年名校招生断档的专业,也多见于一些就业困难的冷门专业当中。总的来说,强基计划还是高分考生以及竞赛生的舞台,选择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需要更加慎重一点,其它的专业都不弱。

巧虎

强基计划的“七大专业”都是“冷门专业”吗?值得报考吗?

从2020年起,自护招生全面取消,实施强基计划。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七个专业招生。就这七个专业来说,都是基础学科,是其它专业得以发展的基础。现在很热门的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专业,都需要基础学科作支撑。从国家战略来说,只有基础学科发展起来,才能破解国家被人“卡脖子”的难题,中兴、华为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基础学科也是目前人们心中的“冷专业”。学习基础学科,很难出研究成果,“一将成名万骨枯”是人们对基础学科的客观评价;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辞职改行的学生大有人在;目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待遇很低,很难吸引到大批优秀毕业生从事基础研究(任正非、李兰娟院士都曾经呼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但是,现在国家提出了“强基计划”,自然已经认识到了在基础学科教育上存在的不足,相信基础学科会逐渐变成人们心中的“热门”专业,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优秀高中学子绝对值得报考。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被称为“万科之母”,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分为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统计数学三个方向,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的大学有三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物理物理学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自然学科的带头学科,公认为是“最实用的学科”。这门学科运用数学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国内目前这个专业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学化学,未来的就业方向可以说很有限,也可是说无穷尽。”所谓很有限,毕竟化学是基础理学学科,以理论研究为主,本科很难有所大成;所谓无穷尽,这个世界万物都与化学连接,材料研发、药物加工、石油冶金、日用化工都有化学的身影。目前这个专业被评为A+学科的大学有三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这是学生出国深造的机会最大的专业之一,施一公、颜宁都是生物学专业的杰出代表。国内做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历史是以人类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力图发现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可以在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任职。这个专业重在思维的训练,要想有所造诣,必须深造。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历史学专业被评为A+学科。哲学哲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的学习非常枯燥,要求学生对哲学有坚定的爱好兴趣。国内最好的院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古文字学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与一般学科相比,古文字学人才成长周期更长,培养难度也更大。国学泰斗季羡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类专业一般只有顶尖大学才能开设,比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今年,国家推出强基计划,更加重视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相信国家随后会陆续推出提高基础学科科研待遇的相关举措,很快就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浓厚社会氛围。从此以后,强基计划的“七大专业”不会再是人们心中的“冷专业”,而是会逐步变成人人追捧的“香饽饽”。你对“强基计划”的七个专业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