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1岁考入中科大,有望夺取诺贝尔奖的谢彦波,为何骤然陨落木棉

11岁考入中科大,有望夺取诺贝尔奖的谢彦波,为何骤然陨落

上个世纪恢复高考以后,涌现出几个神童,谢彦波便是其中之一,谢彦波的名声,在八十年代十分响亮,几乎成为全国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十一岁考入中科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风光无限,中科大少年班,更是人们心中天才的代名词,谢彦波十一岁上大学,这个年纪大部分孩子连小学都还毕业,四年大学生活以后,谢彦波以十五之龄研读硕士,硕士毕业后再读博士,就这样年纪不到二十岁的谢彦波,已经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同龄人成为了博士生。谢彦波前半段人生可以说一直在开挂,而他的后半生呢?其实用一句古话可以很好描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有好的开头,却难有好的结尾,耀眼了十几年的谢彦波,最后却淡出人们视线,他又经历了什么呢?抛开谢彦波十一岁之后的风光,在此前他应算是一个木讷的孩子,他出生于湖南益阳一户高知家庭中,父亲是体面的大学老师,母亲则是医生,父母皆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完全符合中国人心中对完美家庭的想象。小时候的谢彦波性格内敛,沉默不爱说话,六岁时还不能够熟练说话,平时用词表达也不准确,甚至不会以我表达,而是说彦波要如何。谢父对儿子的木讷也感到头疼,但谢彦波的才华,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展露,小学二年级,就可以自己做高等数学,小学五年级的知识,几乎看一遍就会了,这惊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着实惊到了父母,诚如人们常说的,上帝给你关了一道门,那么势必会打开一扇窗,谢彦波就是如此。十一岁谢彦波考入了人人艳羡的中科大,成为口口相传的神童,然而谢彦波的人生,却没有一直开挂下去,谢彦波未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只能去美国留学,他成功获得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入学通知,那时谢彦波天才的热度还未散去,他投身于安德森门下学习,安德森是个经验老道的学者,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获得了诺贝尔奖,谢彦波能得到他的指教,也真是万分有幸,以至于国内有不少人认为,谢彦波可以冲击诺贝尔奖。谢彦波在美国苦读十年,没有多大的成果,后被召回国内,好在有个硕士毕业证,于是一直在中科大任职到了现在,谢彦波是神童陨落的典范,曾经有很多人以为他可以一飞冲天,创造出一个神话,但幻想最终还是破灭了,那么谢彦波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网络上有不少人分析原因,说来说去都绕不开几个点,首先是从小被冠以神童的身份,导致不知道如此与人相处,当初谢彦波十一岁进入中科大校园,以小学生的年龄进入成人世界,无论他如何聪明,但在人际关系相处上,他只是个小孩子而已,他最需要弥补的东西,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个人的交际能力,个人社会综合能力,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学到的,他必须要经过时间的验证。很多人好奇当年谢彦波为什么拿不到博士毕业证,身为少年班辅导员的汪惠迪说出真相,其实是谢彦波没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才导致出现这个问题,原本以为谢彦波出国后,能聪明一些,懂得些许人情世故,可谢彦波就是不懂,长达十年的苦读,谢彦波最终没有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当时谢彦波之所以申请普林斯顿,完全是冲着安德森这个人去的,可在分配导师时,学校却给谢彦波分配了另一个女导师,谢彦波为此感到不满。其实这其中是个误会,谢彦波申请的时候,安德森还没有进入普林斯顿,直到谢彦波提交博士论文时,安德森才出现,谢彦波为了追随偶像,立马转投安德森门下,还费尽心思写了论文上交,可谢彦波的学术方向,却和安德森相悖,安德森只能婉拒了他。一般人被拒绝,基本上都会识趣的放弃,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更何况是做研究,然而谢彦波固执的一面就展现出来了,安德森拒绝他是以谢彦波英语不好为由,于是谢彦波专门花了两年时间来学习英语,还获得了文学硕士的学位,安德森再次拒绝他,并表示两人的学派不同,可谢彦波执意要追随,安德森拗不过他,只能无奈答应了,谢彦波一直在和自己较劲,结果浪费了好几年,甚至都没有拿到博士学位。那时谢彦波与安德森产生了些矛盾,中科大才将其召回,在寻常人眼中简单的事情,到了谢彦波这里却变得难以处理,以至于一直到钻牛角尖,生生把自己身上耀眼的那一部分给消磨没了,实在是令人可惜,他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几乎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其次第二点,便是舆论的关注,谢彦波成名之后,很多人都在关注他,这也让他变得束手束脚,明明还是个孩子,却无法展示自己天真烂漫的一面,铺天盖地的赞美,也给谢彦波带来了无限的压力,在舆论的关注下,谢彦波只能压抑自己的个性,努力活成别人眼中优秀的人,却忘记如何做自己。最后一点,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谢彦波小小年纪踏入校园,说白了就是个小孩子,学校过分追求知识,却忽略了性格和身心的引导养育,去除他们身上天才的标签,有可能还不如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有时神童并不能塑造一个人,反而还会害了他,网上有人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可见那些成功人士,心里素质有多么的强大。如果我们给孩子的仅仅是学习上的督促,让他在少年时期因为学习而沾沾自喜,甚至一门心思钻进学习之中,双耳不听窗外事,不懂得如何和意见相悖的人相处,不知道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那么即便是高智商的神童,也会有陨落的一天。所以,知识是一种工具,是用来处理生活问题的工具,而并非是生活全部。比如,我们学习数学,是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以数学思维来衡量这个世界,而并非是为学而学。得到一道数学题的答案,并不能影响人的一生,但有了严密的数学思维,可以受用一生。今天,木木就为大家推荐一套数学丛书,这本书的编纂者是著名东京大学教授永野裕之,他少年时期在班级排名倒数,后来自我总结学习方法,最终进入东大宇宙科学研究所。而这套书就是永野裕之教授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如何唤醒数学脑》这本书为孩子们总结了数学高手们常用的7种数学思维,包括归纳整理、顺序概念、等价和因果转换、抽象思考、逆向思考、具象思考以及数学美感等等。如果孩子们熟练地使用这7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轻松解决数学题之中的问题,也能解决很多生活之中的问题。《数学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数学逻辑能力,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年人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以理性的观点分析和看待问题。这本书以简单的数学问题入手,以幽默的漫画吸引孩子们深入学习,让孩子们锻炼数学思维的同时轻松享受学习乐趣。《东大教授教我的学习方法》数学能力是任何人都具备的能力,提升数学成绩的秘诀并非是背诵,而是思考“为什么”,这是孩子学习数学的起点。《写给全人类的数学魔法书》将数学思维潜移默化的“植入”孩子的脑海里,也许运用有趣的数学“游戏”更能达到目的。这本书更加强调和孩子们的互动性,让孩子们以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数学,以快乐的心情解决数学问题。2019年即将结束,2020年,孩子的学习生活不如从这套有趣的数学书开始吧!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购买。

马莹

3个月考取普林斯顿计算机博士!他打破了华人在IBM的潜规则!

虽然华人在西方世界一直表现优秀,但很少有华人能够走进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但有一位华人在三十多年前就因为带队研发出了SQL(关系型数据库)语言,而成为IBM的高管。他就是现任群硕集团总裁,原台湾宏碁电脑总裁、台湾日月光集团总裁、IBM史上最高职位华人——刘英武。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对于年轻的IT人士来说,刘英武这个名字可能并不熟悉。但打开他的履历,你会惊叹不已:他30多岁就在IBM直接对董事长和执行长负责;他带队发明了世界数据库标准SQL(结构查询语言),在世界软件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致力推动的IBM软件市场化成为整个IBM转型和成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他还曾是宏碁集团和日月光集团的总裁,为宏碁走向世界,日月光问鼎全球立下过卓越功勋。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这开挂的简历,简直是无数IT从业者心中的梦想人生。超常人生,必有超常之付出。这位传奇华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坛的呢?1943年,刘英武出生在湖南衡山,少年时跟随父母来到台湾。从读书时代开始,刘英武就像个不断换马驰骋的骑士,从土木到机电,从机电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电脑,一口气转了四个系,在决定要报考计算机博士生的时候,离考试只有3个月了。在此之前,刘英武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而且他要考的是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其他的报考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计算机精英。他靠着强大的意志,和过人的天赋,每天早上3:30分开始学习,晚上11:30分睡觉。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连续高强度的学习,早上实在不好起来,于是他就放了三个闹钟,一个闹钟放在床边上桌子上,手可以伸得到,另外一个放到床到壁柜中间的地上。在壁柜里面再放一个闹钟,把壁柜的门关起来,这样非得起来才能把壁柜里面的闹钟给关了。就这样,刘英武顺利考上了普林斯顿的计算机专业,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让他顺利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并成功到另一所知名大学——密歇根大学执教。在美国大学做老师,是很多华人学生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刘英武却在半年之后辞去了这份工作。原因是,他觉得做研究不是只是为了做研究,是要把研究出来的东西能够运用上,能够让社会受益。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1969年,他进入了世界知名的IBM公司,在纽约总部的研究院工作,那年他刚好26岁。刚进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最普通的研究员。在他之前,整个研究院只有一名华裔高管,做了15 年才做到了二级经理人。当时很多人告诉刘英武,华人在IBM研究院里最多只能做到二级经理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核心领导层,然而他并没有理会。“我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刘英武一进入IBM,便每天都和那些美国员工一起吃午饭,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由于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是很地道,他更是下班之余苦练口语。慢慢地,那些美国人都开始把他当成"美国人"了。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由于他在电脑方面的独特天赋,1971年,不到30岁的他被派到硅谷创立西部电脑研究部门,组建了一个几乎全由名校博士组成的60余人团队。他们将EdgarCodd的理论和自己对软件要适应人和企业需要的思维结合起来:“当时要去资料库里面拿资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要用资料库的人都是会计、人事工厂里面的人,我就决心要发明一个比较高层的资料库的语言,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直接到资料库里面去拿东西。”经过五年的研发,他带领的团队项目,直接导致SQL(关系型数据库)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来全球计算机软件应用影响深远。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可是当时IBM部门拒绝他将SQL产品化的建议,而且研究院的领导也不赞同这个方案。有一次,他上班去洗手间的时候,刚好碰见一位贵人,那就是IBM的老板卡里。由于初次在公司遇见大人物,他显得很紧张,除了一句简单的礼貌性问候外,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回去之后,他开始观察卡里的时间安排。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他发现卡里每天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会错开员工下午茶时间去趟洗手间。他觉得他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和老板沟通一下。后来的很多天,在那个时间他都装作无意中去洗手间,终于无意中碰见了老板卡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之前的紧张了,而是主动向老板自我介绍,并且将他预见到关系数据库的美好前景和卡里分享。经过几次洗手间的谈话后,老板开始注意到这个小伙子不一般。通过董事会及高层的分析,他们决定破例同意了SQL产品化的建议。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随着SQL产品的大获成功,也让这位华人技术小伙走上了IBM的管理层,随后他开始主管通讯软件业务,他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软件重要性的时候,预见到软件的光辉未来。并推动改变IBM过去将软件作为硬件附带赠送品的商业模式,开创了销售IBM通讯软件的先河,不但为IBM创下很可观的营业收入,也间接加速了软件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刘英武也因此一路从一名研发人员上升为IBM全球副总裁。刘英武曾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我这个人喜欢冲大浪,喜欢开拓新的疆域,其实我的作风也是这样的。我一生过来相当有规律,我不太浪费我的精力,我把我的精力都投资在我要做的事情上。”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很多同学都有野心和抱负,想要干一番事业,想要出人头地。那么,当我们在面对每一天的人生时,是否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毅力和勇气呢?

布兰妮

普林斯顿一年,“女神”颜宁:最大惊喜是招到很多优质博士后

自去年秋季,颜宁赴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以来,已过去一年。10月29日,正在北京参加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的颜宁,以一头俏丽的短发亮相,风风火火地接受记者专访。她表示,清华和普林斯顿都是她最熟悉的环境,两所学校对她来说是一样亲切。在美国工作比较欣喜的地方在于,是招收到很多优质博士后。这个暑假,她带领的研究组短短70天内在《科学》杂志发表3篇论文,颜宁否认高产之说,她将之归因于厚积薄发。“跳槽” 不是因为经费问题颜宁于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之后去往美国普林斯顿留学,2007年,30岁那年,颜宁受回归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入职十年后,去年秋季,她“跳槽”到普林斯顿,对于离开原因,她当时解释,“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今年9月,在悉尼开会时,仍有人问她离开清华是不是因为在中国拿不到经费。对此,她在微博辟谣否认,她说自己在清华入选了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北京结构生物学高精尖中心,资助和考核体系都比较国际化,不要需要依赖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经费。反而是去普林斯顿的第一年,不少时间都在写经费申请,“外加做饭!”从清华到普林斯顿,她说个人微环境上变化不大,但在普林斯顿的一大优势是能收到很多特别好的博士后申请,这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国内高校招人时大多要求青年应聘者有国外留学经历、普林斯顿作为世界名校对人才来说吸引力比较强等。目前,她在普林斯顿的教学科研都在顺利地推进,她带了1个学生和8个博士后,其中有5人从清华带过去。她还认为,在普林斯顿,行政管理比较有效,井井有条,在入职、申请签证、租购住房、报销等环节都会有人定时发邮件提醒。那边一位科研秘书服务三四个教授,在入职前都会接受专门培训。而国内很多地方科研辅助人员流动性比较高,不是很有经验,让科研人员不得不自己面临这些事情。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颜宁与同行交流学术问题并合影70天内连发三篇《科学》过去一年,新的环境中,科研成果如何?今年暑假,短短70天内,颜宁已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3篇论文。具体包括,6月29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Patched1蛋白识别Sonic Hedgehog的结构基础》;7月26日,在《科学》(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动物毒素调节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结构基础》的研究长文;9月6日,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4与β1复合物的结构》的研究长文,揭示了首个人源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4与它的特异性调节亚基β1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怎么做到如此高产?颜宁今天解释说,这三篇论文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只是碰巧在发表时间上比较接近,这里面有不少是学生们努力的成果。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出成果,她认为是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培养出来了,学生有经验也很有动力干科研。她比较欣赏的是9月这篇首个人源钠通道结构的路论文,还曾经将它称之为做出来就“可以退休”的一篇。“那您会退休吗?”现场有记者开玩笑。“不可能!”颜宁机智地应答,“做科研就是一山望着一山高。”颜宁接受记者们采访写微博是为换脑子放松做科研的动力来自何处?颜宁开玩笑说,自己不是刘翔李娜,也不是李白杜甫,没办法在体育或文学做到出类拔萃。在做科研方面,可能运气比较好,也可能是有一点点天赋,“我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来这种东西,那种感觉,挺踏实,挺有成就感。”熟悉颜宁的人还知道,她是微博达人,她在网上频繁分享刷剧读小说的感受,不时也表达对公共事件的观点,最近还频频关注演员朱一龙。颜宁说,这些微博大多是在零碎时间发的,写论文的时候发的最多,“打开很多窗口,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了,啪啪啪上微博写点东西,换换脑子!”别看颜宁是活跃的“娱乐博主”,她坦言,小说和电影都是舒缓心情的调节剂,或者只是生活中的噪音,主旋律一定是科研。做科研其实蛮费脑子,有时候会不自觉地积聚起压力。大家看不到她通宵工作、与学生讨论问题时的头大、以及科研做不出来的焦虑,看电视剧读小说都是自己放松的方式。颜宁小传:颜宁,1996至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攻读本科,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施一公。2005年,获得由《科学》杂志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纵观颜宁的清华岁月,7可谓幸运数字。在2017年3月的“世界因你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上,清华党委书记陈旭曾如此评价颜宁:“她是1977年出生,她在大学读本科宿舍是117房间,她2007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是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回国任教满十年,培养了7名博士生;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7篇高水平的论文,每周上7节课。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RB011

关连长

11岁上科大,15读研,科大读博失败,赴美10年却成危险对象

读博却在科大和美国均失败他是实打实的天才,出生书香世家,11岁便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5岁的时候,别人还在中学,他已经是研究生。然而到了读博的时候,情商低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导师意见听不进去,一味的坚持己见,在国内读博待不下去,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却成为潜在威胁对象,再次被接回了科大。他叫谢彦波。智商惊人,年少成名上学之前,谢彦波因为是在乡下成长,所以并未凸显出多么高的智商。上学之后,老师发现他,点名回答问题时不说话,但是做作业都对,就告知谢彦波父亲,孩子的相关情况。谢彦波父亲是一名物理老师,有一次在检查儿子作业的时候,发现他作业本上一道五年级的题目,居然做对了,而那个时候的谢彦波刚上二年级。一番询问才知道,儿子听了一遍五年级的课堂,所以就会做了。惊讶于孩子的高智商,父亲决心好好的培养这个孩子。此后,父亲开始亲自指导儿子的学习,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之余,也会适当的安排孩子喜欢的游戏。坚持了一年的时间,他已经可以把初中的数学都学完了。第二年,又完成了高中的数理化课程。第三年,谢彦波开始钻研大学微积分课程。后来,参加高二数学竞赛,拿到了第二名。之后参加长沙市的高中数理化竞赛,也名列前茅。就这样,还没有念完小学的谢彦波,几战之后,快速成名,也被中国科技大学所注意到。中科大少年班的负责人,几次测试之后,决定录取这个优秀的少年,此时的谢彦波刚刚11岁的年纪。高智商,却没有高情商在学业上,谢彦波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进入科大之前,他更多的是和家里人相处,而到了科大少年班,因为谢彦波年纪太小,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同学,他不知道如何相处。谢彦波虽然是城里孩子,但是在1岁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被送到了乡下奶奶家。一直到快上学的年纪,才被接回去。他性格内向,不怎么说话,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提问从来不回答。起初的时候,母亲也非常忧虑,想要慢慢引导他改变。但是父亲觉得,到了一定的年纪,自然会“开窍”,加上后来儿子的智商展现,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多的是放在一路超车。在科大虽然磕磕绊绊,并未影响他到的学习,15岁这年,高智商的他考上了科大研究生。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谢彦波的情商并未开窍,一度和导师的关系不太和睦。兜兜转转,10年博士未毕业研究生阶段,谢彦波虽然和导师不睦,但是因为爱才之心,导师还是让他毕业了。刚开始读博的时候,谢彦波是跟着周光召院士学习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年轻气盛的谢彦波,对导师提出的一些意见不接受,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到一年的时间,导师对这个博士失望至极。后来谢彦波远赴美国,攻读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本来是冲着安德森教授去的,但阴差阳错的,跟着另外一位女教授学的,到了提交论文的阶段,安德森教授的通知书到了,他二话不说,立马转头安德森教授门下。可是跟着安德森教授做研究的时候,他的理论站在了安德森教授理论的对立面。因为立场的不同,安德森曾经委婉的拒绝了他,但是,谢彦波不相信安德森会有门派之见,执念的跟随。兜兜转转,折腾了9年的时间。后来,美国发生了一件枪击事件,一个北大留美学生因为和导师关系不好,便拿着枪杀了自己的导师还有同学,最后又自杀。一时间,谢彦波因为和导师不睦也成了美国潜在的危险,就这样,彻底结束了谢彦波的留学生涯。中科大的领导,决定将谢彦波带回来。之后,天才谢彦波转身做了他曾就读的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的老师。从第三视角来看,谢彦波就是执着于学术追求,并没有错。但是从与人相处上,他却是失败的。从硕士,到博士,十几年的时光,他多走了许多弯路。原本,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却因为他的低情商,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不知道,他可曾后悔过。

白玉京

李飞飞普林斯顿和加州理工读博的高考故事,起点越低越能度过艰难

说出你的高考故事,全国的中学生都想聆听。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一个高考故事。李飞飞,出生于北京,1995 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物理学,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士,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与视觉实验室负责人、谷歌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2015年12月1日,入选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2018年3月,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1976年我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印象中父母提的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梦想,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什么叫追梦。他们拥有知识分子的睿智但没有知识分子的通病——优柔寡断,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有梦就勇敢去追,斩断后路逼着自己前行。在我16岁那一年,父母带着我移民到美国新泽西州,开启了崭新的人生。现实很残酷,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我们一家子都不会说英文。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去做相机修理工作,母亲做了一名收银员,这些工作的要求是少说多做,刚好可以缓冲一下语言沟通障碍带来的困境。我则一边求学一边打工。那个时候,打工与学习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端盘子、清洁工、收银员·····为了学业,为了在异国他乡生存下去,我咬牙坚持。我就读的帕西帕尼高中在新泽西州属于中等学校,尽管我不会说英文,不过我的理科和数学不错,加上我的勤学好问,老师们对我不仅没有偏见,反而关爱有加。我慢慢明白了一点:一个人对命运的不妥协,努力拼搏的精神可以感化任何人,让周围的人都愿意来帮你。我知道以我们现在的家境,是付不起美国大学高昂学费的。要接受更好的大学教育,必须拿到奖学金。这就需要具备出色的英语水平,及相当优秀的成绩单。我决定一搏。为此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打工计划。在这个自由的国度,没人来管你,我必须学会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去实现梦想。上苍从来不会辜负努力拼搏的人。高中毕业我以班级第6名的成绩收获了一大堆名校的offer。最终,我选择了能为我提供全额奖学金的普林斯顿大学,因为成绩太出众,我还上了美国当地的报纸。到了大学,我成为同学老师眼里的拼命三郎,去中国餐馆打工,给人打扫房间……周一到周五,我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下课后,我就开始工作,通过电话帮父母经营店里生意,到了周末,我又到Parsippany的干洗店工作。1999年我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那时的华尔街赶上了大牛市,一片辉煌。我得到了麦肯锡、高盛等多家华尔街机构的邀请,年薪十万美元起。接受这份工作,可以极大地缓解父母的窘境,可那不是我想要过的生活,最后在父母的理解下拒绝了。我去了西藏,在那儿做了一年的藏药研究。西藏归来之后我还是没有选择去华尔街赚钱,我有了自己的使命。我选择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士,读的是当时非常冷门的专业,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神经科学。在这所世界顶级的理工科名校里践行自己探寻知识和真理的梦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起点越低,越能支撑你勇敢而坚定地度过每一次艰难的时刻,这是我的人生信条。它帮我闯过了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让我在荆棘密布的道路上谱写了一篇锦绣华章。说出你的高考故事,给学弟学妹们传递正能量。如果你有高考故事要说,请关注我。权哥邀请你来做《说出你的高考故事》节目嘉宾,让你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让你的声音给他人带去希望。本高考故事素材来自于网络,真实人物,小编用第一人称叙述,只为传递正能量。如有侵权请告之可以修改或删除。

不削于人

清华最年轻女博导颜宁:37岁破解世界级难题,为何会去美国大学?

2009年4月30号,42岁的颜宁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而当时她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职,担任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几何时,颜宁是中国清华大学的最年轻博士生导师,但之后颜宁却不知为何远走美国?1977年,颜宁出生于山东省莱芜。6岁时,她和父母一起搬到北京定居,颜宁从小就爱学习,喜欢琢磨,喜欢一切好玩有趣的东西。她兴趣广泛,爱好武侠小说,喜欢唐诗宋词,文科一直是年级第一。小时候的目标是北大中文系。高中时,本来想读文科的她,硬是被班主任塞到理科班去了,原因是成绩太好,总是第一。原本文理科颜宁都喜欢,理科就理科,既来之则安之。高考之后,颜宁的成绩可以上中国任意一所大学,但在高考报志愿时,因为不想解剖小动物的原因,颜宁第一次拒绝了父母提议的“学医”。那时她就一直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或许这是个不错的方向。所以她就对父亲说:“学生物跟学医差不多,没准我以后的研究能为医学提供帮助呢”。1996年,颜宁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习,在清华,个个都是天之骄子,颜宁在残酷的竞争中也曾怀疑过自己,甚至还差点挂科。大三时,颜宁被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选入了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颜宁也首次体会到,做实验带来的幸福感。就像现在,颜宁也最讨厌别人问她,一个女孩子整天泡在实验室,不觉得辛苦吗?因为在她看来,“所谓苦,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她就是喜欢做实验、写论文。大四时,闻名世界的生物学家施一公到清华讲座,颜宁因为生病错过了听讲座的机会。但那时,她就算真正了解了施一公。当时的施一公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之后,颜宁给施一公写了一封自荐信,信中这样写道: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如此狂妄自大的自荐信,在施一公看来与众不同。他决定要亲自面试,很快,颜宁便获得了普林斯顿的录取通知,师从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首批中国研究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颜宁感受到了浓厚的科研氛围。2004年12月,颜宁顺利通过博士答辩,并获得2005年度《科学》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评选的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2005年,颜宁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学业有成的颜宁收到了多所大学的邀请。这其中普林斯顿大学就给她丰厚的待遇,请求她留在学校继续搞科研。颜宁的爱国情怀催促着她必须回国,报效祖国。所以她跟随着施一公的步伐回到清华大学。30岁的颜宁被评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女博导。颜宁从2007年回到清华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共发表过学术论文59篇。2009年,颜宁团队的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37岁的颜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2016年9月,颜宁作为演讲者嘉宾,参加央视《开讲了》节目。她身穿红色短袖,踩着高跟鞋出场,让观众大为惊讶。撒贝宁也直接说:“这颠覆了自己对女科学家的想象,你应该叫颜值。”2017年3月31号,颜宁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十年来,她早已从清华最年轻教授到影响世界的华人。颜宁如此优秀,她更值得荣誉加身。从2015年开始,颜宁就被提名为中科院院士。但是从2015年到2017年,颜宁连续三次落选,她没能有幸成为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也许在国内资历才更重要吧。对于落选中科院院士,颜宁曾特意发微博回应道:至于中科院,两年一次是提名而不是申请,被提名人有年龄上限。所以屠奶奶能得诺贝尔奖,就不可能再入选中科院院士。我做什么一向都比较随心所欲,别人看重的,与我可能还比不上一顿美食,一场酣睡。对当年落选中科院院士,有很多师长替我不平,但我当成一件好玩的事全程旁观,除此并无感。2017年5月7号,颜宁已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从毅然回国到远走美国,颜宁在国内呆了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事业巅峰时远走美国,也的确让不少人看不懂,引来骂声也实属正常。对于为什么出走,颜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过去10年,我在清华大学获得了极好的支持,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超过了自己回清华之初的预期。人们常说居安思危,我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在新的环境中激发新的灵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而在远赴美国后,她的学术之路继续“开挂”。2019年4月30号,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如今,颜宁依旧在美国探索着自己的科研梦,每天差不多能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但43岁的美女教授颜宁至今未婚。谈起婚姻,颜宁这样回应:“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看来,颜宁是要将她的一生奉献给科学了。当然,颜宁一直都是中国人,她从来没有加入美国国籍的想法。

天之苍苍

落选中科院赴美任教的清华女博士,最后却入选美科院,到底为何?

有一回,一条学术新闻长期占据热门搜索列表的榜首。那是一位清华的女博士生导师,她落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一度引发热议。最后她选择去美国教书,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她就是颜宁。故事还要从主人公的背景说起。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虽然他的家庭很普通,但颜宁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这个小女孩在文科方面成绩优异,对文科也很感兴趣。她从小的愿望是能去北大中文系读书,因为那里的文学气息最浓。 然而,事与愿违,当高中分班,分文科和理科时,她的老师极力推荐她学习理科。当时,国家正处于建设的爆发期,科学和工程人才非常短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当时很流行,现实也确实是这样的。就这样,她迷迷糊糊地读了理科。尽管她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科,但她还是在高考中发挥得很好,并被清华大学录取。在填写志愿者表格时,她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这就是她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也为她未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上清华读书后,她的学习成绩一如既往的好,也就是学霸中的学霸。此外,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外,她还常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曾担任学生会主席,要知道,能在清华担任这个角色需要多大的能力。2000年,颜宁大学毕业。之后,她就出国了,去了美国的著名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她只用了四年时间就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从2005年到2007年,她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光发热。正当一切都发着光亮的时候,当时颜宁就做出了一个她的同事们都不太理解的举动。她决定回到中国,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她的母校清华。当她回到中国时,颜宁只有30岁。由于她在医学领域的成就,他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也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在清华工作了十多年后,颜宁不仅在教学方面努力工作,而且在科研方面也没有落下。她发表了3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多奖项。2014年,她带领她的研究团队破解了国际生物学界50年没有破解的大难题。她第一次分析了GLUT1的三维结构,世界各地的生物学家在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内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被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征服了它。然而,2017年,颜宁面临着自己最大的挑战。她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院院士是我们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挑战是极其困难的,只有少数科学家能够入选。但是颜宁在评选两院院士的最终选拔中失败了。同年,颜宁选择离开清华大学,前往美国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还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2019年,颜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于此,一些人猜测她离开是因为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选拔中没成功,彻底感到失望。有的人猜测她是无法忍受中国的学术环境,还有人猜测她是追求更好的科研条件和更高的薪资水平而出国。对于种种猜测,颜宁曾在微博上澄清,她只是希望促进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更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取得研究突破,她希望自己能在科学上走得更远。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和支持也逐渐增加。许多城市也启动了人才落户和人才扶持计划,其实,很多人希望像颜宁这样的人才在国外取得成就后能回国发展,让祖国更强大。近些年,人才流失很严重。因此,给予这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一些肯定与支持是必要的,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和繁荣,使科学技术更加先进。

义存

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回国时被嘲笑,如今用行动证明一切!

相信今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西湖大学成立的新闻刷屏了。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所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支点,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它不仅吸引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齐聚一堂,也吸引了张磊、马化腾、王健林等知名投资人、企业家作为该校创办时的校董。他的校长是清华大学前副校长施一公,是全球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施一公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然而在2008年他回国时,很多人都对他各种嘲笑:说这个人肯定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会回国,骗中国人经费,在美国也没拿几个奖项。然而,施一公对这些嘲笑并没有回应,而是埋头搞科研。后来,施一公完美在这场科学界几十年的赛跑中完美撞线。所有的讥讽和谣言都不攻自破。如今,他任西湖大学校长,他在今天的成立大会上说道:西湖大学希望成为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学校坚持发展有限学科,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突破。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或许依旧默默无闻,而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为教育、科研事业奉献一切!

梦宝谷

三位女博士让清华自豪,留学回国的颜宁成为院士,而她追随施一公

大学的精英人才培养能力,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大学培养优秀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所以在大学精英的深造过程中,优秀的学生群体都重视“师门”的效应。尤其是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顶尖学府之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清华大学的三位女博士,颜宁、万蕊雪和白蕊,先后师从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如今已经成为知名的女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就让母校清华大学骄傲。在求学经历上,颜宁是典型的清华精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并在本科阶段开始师从施一公教授。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颜宁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并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之后,快速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而后在清华大学专职任教10年。现在的颜宁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反而变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并且还入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如今的颜宁有实力成为国外的院士,但是至今都没有进入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至于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相比之下,万蕊雪和白蕊是后来者居上的清华大学精英。万蕊雪在本科阶段,就读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后来才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在本科毕业之后,万蕊雪就凭借第一作者的科研身份,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5篇SCI论文,揭示了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重要科学问题。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万蕊雪已经入选了全国仅5人的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在科学奖项当中,万蕊雪还登上了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而她的师妹白蕊虽然不是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但是从武汉大学保研来到清华大学之后,很快就成为施一公团队的学术骨干成员,而且有刻苦钻研的执着精神,能够三天三夜熬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如今只有27岁的白蕊博士,已经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已经达到了大学教授的影响力层次。从清华大学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业之后,白蕊追随施一公教授,在西湖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并且像她的师姐万蕊雪一样,入选了“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的全国5人名单,展现出了强劲的科研实力。作为一名年轻的女博士,白蕊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就,已经让许多从国外顶尖大学留学回来的学生望尘莫及。在今年年初,27岁的西湖大学博士后白蕊获得“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进一步奠定了女科学家的成长基础。

惊天破

他从小在奥数屡次获奖,保送北大,成普林斯顿博士、耶鲁大学教授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提及数学,第一感觉就是被支配的恐惧。而且数学这门学科,非常考验学生的理科思维。所以能够将这门学科运用自如的人,可以算学霸了,因为真的很少。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被北大学子看作是“学神”的恽之玮,而且在北京大学里关于他的传说,也是流传至今,甚至有人尊称他为“恽神”,他就是恽之玮。屡获奖项,除了天赋还需良好的学习习惯恽之玮从小在数学方面就非常有天赋,所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数学老师就有意培养他在数学竞赛方面的能力。当然,他自己对数学也是非常热爱,甚至做数学题可以让他静下心来,从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他从四年级起,就开始参加奥数竞赛,并且获得过《小学生数学报》竞赛和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一等奖。然而这些奖项,仅仅是他数学竞赛之路的开始。此后,他在初中期间,先后得到国家、省级数学竞赛的六个一等奖。而这些实打实的奖项,让他的天才之名更为其他人所熟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除了恽之玮的数学天赋之外,还有他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就是遇到解不出的题,就与同学一起研究探讨。恽之玮说过,“数学的问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解释,不能满足于书本上的或者权威给出的已经成形的东西,要敢于质疑,从质疑当中你可以开启自己的新的想法。”保送北大,每学年皆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恽之玮仍然延续着自己的数学传奇。在1998年,他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的资格。次年,他更是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获得保送北大的资格。要知道,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质生源,而有天才之名的也不在少数。但他的“学神”之名并未因此而黯淡,而是让北大流传起他的传说。毕竟恽之玮在本科四年期间,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位列2000级本科生第一,并且每学年皆被评为三好学生。荣获科学突破奖的“新视野奖”后来,恽之玮走出国门,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深造,拜在数学大师麦克珀森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博士阶段,依旧加满了“学神”的技能点,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建立了整体斯普林格理论,为朗兰兹纲领提供了新的视角。等到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跑去麻省理工学院工作。2016年,他成为了美国耶鲁大学数学系最年轻的教授,次年荣获科学突破奖的“新视野奖”。恽之玮曾回到母校,传授数学学习的经验。他认为只有擅长思考才能走得更远,而检验数学是否学好的标准则是做题。并且对于数学这类学科,当你遇到难题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就得换思路或者换时间去思考。讲述完这位学神级人物的传奇故事,除了感叹天才的厉害之外,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毕竟,天才级的人物都这么努力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没有道理可以停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