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PhD的学习、申请与美国区别很大,但是在说清楚二者的区别之前,彼小洋就先为大家澄清几点误区。误区1美国学校肯定比欧洲好?这个误区的核心问题是,学校的资源分布问题。Stanford,Harvard,MIT,Yale,Princeton等top20学校,绝大部分人是去不了的。所以所谓的美国学术比欧洲好很多,必须要落实到美国学校的某个专业比欧洲好很多,那才算是真正的好。我们来理性思考一下,去北京读大学,不代表去的就是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所以去美国读书也不代表去的就是哈弗,斯坦福。相反,欧洲人的学术资源分布较为平均,比如有句话:"德国大学无弱旅"。德国不仅无弱旅,遍地都是雄狮劲旅!那为什么包括德国在内整个欧洲(除英国)大学世界排名不高呢?受语言影响!学校排名在QS、泰晤士排名中并不靠前,但是人均科研产量还是世界前茅,诺贝尔奖近几年也不少,Nature,Science,Cell之类的文章也数不胜数。误区2硬性门槛欧洲低于美国吗?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硬性要求GRE,但是本科就可以开始申请了。而欧洲虽然英语要求无GRE,但是硬性要求research master学位,所以欧洲门槛并不低,光一个硕士学位,就扼杀了一大批想走捷径的学生,甚至很多院系还有雅思、托福的要求。误区3欧洲难毕业,尤其是德国?事实的情况是,欧洲的博士往往可以在3-4年左右毕业,很少出5-7年的情况,美国PhD虽然本科毕业可以直接申请,但是5-7年的博士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热门的专业,何况在当下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来找我们的硕士很少是愿意再熬5-7年的。欧洲PhD和美国PhD的区别澄清了几点误区的基础上,说下欧洲PhD不同于美国的特点,这也是很多学生选择欧洲的原因:区别1 培养方式是师带徒(最大区别)欧洲比较喜欢一对一制,只要你找到愿意带你的导师就行(这个实际就是科研方向是否吻合,能否用自己的研究经历征服导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评估一个学生时候往往要问他硕士课题,开通报告,发表文章,掌握哪些实验技能的原因)。没有固定开学时间,随到随学。区别2 直接进行科研(非授课型)欧洲尤其德国的博士不需要进行课程培训,直接进入科研,大量的节省时间,由教授再在科研中指导,所以也就没有qualify考试。而美国不管有没有硕士学位,除了极少数学校(比如本校master)可以免掉课程之外,大部分地方还要上1年课,这是对于国内硕士来说,美国PhD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别3 毕业压力小work-life balance是欧洲的特点,欧洲PhD完全受法律保护,教授无法支配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时间。美国PhD比欧洲PhD确实是要勤奋拼命的,所以paper多一些,很多时候这是由于美国教授Tenure制度造成的(在Tenure Track的期间内,年轻人必须在学术界充分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然后才能获得Tenure。这正是为什么在美国学术界年轻人基本上都在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积累自己在学术界获得终身职位的资格),老师压力大,学生也就跟着大了。不过话说回来,欧洲PhD虽然下班回家了,并不代表不干活,很多自律强的PhD都是在家也工作学习的
【欧洲时报凯文编译】法国国民议会9月23日完成投票,将博士后(post-doctorat)的就读年限初步限定为最长4年、最短1年。 法新社报道,国民议会正在一读审议“多年研究计划法案”(LPPR),在最初版本草案中规定,博士后最长就读年限为6年(起步3年,可延长一次),但在政府方面的支持下,议员们采纳了一项修正案,将最长年限缩减至4年(起步两年,可延长一次)。某些议员—例如共和国前进党的图海纳(Jean-Louis Touraine),以及从共和国前进党退出的著名数学家维拉尼(Cédric Villani)此前希望将最长年限规定为3年,但后来转而同意修正案所提出的4年。投票后,维拉尼表示,他本人对此的反应是“积极的”,因为6年实在不合理,“安排合理的博士后阶段,是一段很好的自主研究经历,但毕竟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不应该持续太久。”与此同时,政府方面提出另一项修正案规定,博士后的最短时限为一年。 在法国,博士后是面向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研究者的一种短期合同(CDD),但它经常受到学生工会和就读者的批评,因为其“不稳定性”,使得年轻研究者处于前景不确定的状态。
西班牙本科、硕士、博士需要读几年?西班牙大学什么时候放假?假期多不多?西班牙大学课多吗?累吗?西班牙的申请季在什么时候,有春季申请吗?这篇文章将解答你关于板鸭大学的学制与假期的各种问题西班牙的本科、硕士、博士一般需要读几年?目前西班牙的学制遵循欧洲高等教育标准模式,一般是本科四年(240学分),硕士一至两年(60-120学分),博士4年左右(1年课程+3年论文撰写)。当然,这个学制仅供参考,因为西班牙实行的是学分制,通过足够的课程,拿到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因此偶尔也会有提前修完学分毕业,或者因为学分不够延迟毕业的情况。延迟毕业多见于本科和博士阶段。西班牙本科学分多,学习内容比较难,博士阶段毕业要看你能不能做出论文,因此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按时毕业,而硕士大多数只有一年时间,难度也不会很大,一般都是可以按时毕业的。西班牙的大学什么时候开学?有春季入学吗?秋季是九月开学吗?我国的学校一般都是9月1日开学,但西班牙大学的开学时间并没有这么“标准”,不同大学的开学时间不一样,不同专业的开学时间不一样,甚至一个专业每年的开学时间都可能不一样,如果你要一个统一的开学时间,这个真没有……并且,去年的开学时间只能作为参考,下一年的开学时间很可能会有改动。一般来说,西班牙大学的本科、硕士开学时间都在九月到十月的某一个周一,不一定是1号,一般你的录取通知书上会写大概课程开始的时间。绝大多数的公立大学是没有春季入学的,极少数公立理工类大学的春季入学,入学的同学是插班到九月开学的同学班里上课,牛学姐不太建议这样做,最好跟着大家一起九月开学。至于私立大学,的确是会有一些春季开学的项目的,而且私立大学一般都可以全年滚动申请。西班牙大学假期多吗?西班牙大学什么时候放假?哈哈,在西班牙,最爽的就是大学生了,大学生的假期不仅比上班族多,比中小学生也多……下面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西班牙大学的几个比较大的假期吧!(注:此处只列出了西班牙的全国性假日,西班牙每个城市会有自己的节日,也会放假,这里没有列出来哦!也就是说,你实际上要放的假,会比这个更多~)此外,西班牙还有一个神奇的放假方式,就是puente(桥假)简而言之就是如果周四有个节日,那周五可能就会放桥假,自动凑一个小长假,真的是很爽9月:基本没什么节日,刚开学,大家还是好好学习吧!10月:10月12日,西班牙国庆节,如果跟周六日接起来,可能会有3天左右的假期11月:11月1日,万圣节,如果跟周六日接起来,可能会有3天左右的假期12月:12月6日,西班牙宪法日12月9日,圣母受孕日12月25日,圣诞节1月:1月1日,元旦 1月7日,三王节西班牙的大学一般会从圣诞节前开始放假,一月中下旬,这个时间就可以理解为西班牙的寒假啦,一般也是三周到一个月左右。跟国内不同的是,有的学校是先放假,然后考试或者交论文,大家可以在寒假期间复习、写论文,然后休息几天直接开始下一学期的课程。当然啦,也有学校是先考试再放假的,这个没有统一的规定。2月:2月没什么节日,但是第二学期刚开学,又是要开始好好学习的时间啦3月:3月也没有节日,但是,一个长假正在路上哦!4月:4月最著名的节日就是圣周,一般是4月的第三周,板鸭的上班族、中小学生只放圣周四和圣周五,跟周六日连起来,有四天假期。而大学生就不一样了!!圣周整整一周都会放假,加上前一周的周六日,又是将近一周半的长假!!这个时间西班牙正值春天,一般都是大学生旅行踏青的时候,计划一个欧洲各国旅行也是可以的哦~5月:5月1日,劳动节一般西班牙大学的第二学期会在5月中下旬,甚至五月初就结课,但考试时间可能会到六月,还是为了给大家留出充足的复习、写论文的时间。如果是毕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的情况,自由选择在7-8月第一批答辩、9月开学后答辩或者来年二月再答辩,当然,你的导师也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你答辩时间上的建议。期末考结束后,这一学年的课程自然就结束啦,还要接着读书的同学就是9-10月等待再次开学,会有一个很长的暑假,毕业了的同学,也就可以着手办理毕业手续啦~这么一梳理,是不是感觉一个学年也没有那么长那么痛苦了?牛学姐感觉西班牙的学期时间安排还是挺合理的,假期少的月份都是刚开学,这时候大家学习热情比较足,也都是才刚放完假,每个学期末需要复习考试、写论文,就会有充足的假期时间给你。西班牙最热的八月九月,大家可以回国避暑,这个设计真的是很贴心了啊!!!西班牙大学什么时候申请?西班牙本科申请时间:第一批6-7月,第二批8-9月(高考分数转换一般是2月开放系统,加分考试一般在5月,总体来说,第一批的分数线比第二批要低,建议大家尽量早换分,第一批申请)西班牙硕士申请时间:每年的年底(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到第二年9月开学前硕士申请同样是赶早不赶晚,因为越早申请,可选的专业越多,名额也越多。以上就是西班牙大学的学制与假期介绍啦,综合来说呢,西班牙的各种假期肯定是比我们要多,当然这也不代表所有的假期你都能放飞自我自由玩耍,毕竟大家都是要用一门外语去学习,而且假期嘛,也是可能会有作业滴~假期时间也别忘了学习,劳逸结合,去欧洲各国走走看看增长见识,这才是最佳选择呀!西班牙语言学校|硕士申请|本科申请|学生保险选择牛学地带*版权声明:本文为牛学地带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压栗山大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读博,向来是压力山大的活动,博士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不过现在,读博过程中你的苦你的累,Nature都知道。是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开展了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6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生,借机大吐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统计一下,这次调查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36%的博士生都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寻求过帮助;21%的博士生都遭遇过骚扰、歧视和霸凌行为;将近八成的博士认为,当前的学术圈风气不正,充斥着各种关系、特权和官僚主义,过于压榨博士生,文化落后亟待改进。而对于最现实的毕业求职问题,七成博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工作,甚至,还有超过30%的博士生觉得自己正在读的项目根本就对找工作没有用。一个全世界学术圈人士都期望能发论文的顶级期刊,公布了这样惊人的数据,简直是“官方劝退科研”啊!怪不得,连房东老太太都说“不要读博,不要写代码”(不要赌博,不要吸大麻)了。近四成博士生都是出国党,在职博士也不少其实这已是Nature的第五次博士生调查,共有超过6320份有效数据。除了英文版,问卷还被翻译成了中葡西法四种文字,因此获得了全球博士生们的广泛参与。其中36%的问卷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和印度人),27%来自北美和中美洲,非洲、南美和大洋洲的博士生各自只有3%。这6000位博士生,性别基本上男女各一半,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25岁到34岁之间,另外还有12%的博士生不到25岁,11%的博士生超过了35岁,甚至还有五六十岁的老博士生。其中22%的人都处在或上有老、或下有小的状态,需要照顾家庭。已经当妈妈了的博士生Fonseca-Hernández,就对边读博边带娃这件事感到十分焦虑,因为学校里没有幼儿园,她把5岁的女儿送到了收费很贵的校外日托中心,她感叹,想要同时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和优秀的父母,实在是太难了。37%的博士生是出国读的,大部分去了欧洲和美国,出国的原因集中在体验异国文化、本国的资金和博士项目不足以及方便找工作方面。不过,有不少出国党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学气象的古巴女生去了墨西哥读海洋物理博士,发现换一个国家已经很难了,读一个新领域则是难上加难,甚至患上了焦虑症。19%的博士生是边读博边工作的,他们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少数人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刷简历刷人脉。考虑到年龄和家庭环境的因素,35岁以上的大龄博士生、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博士们基本上都有工作。欧美博士生担心“德不配位”,亚非拉博士生最愁求职赚钱读博过程中,人们普遍最头疼的事情是对前途的迷茫,79%的博士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不确定,70%的博士生时刻都在关心着除了当博士后之外哪里还有坑可以去谋个教职。另外他们的学术压力也很大,78%的博士生都觉得难以维持工作生活的平衡,74%的博士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钱,也是一个难题。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经费的问题,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第二个方面,一半的博士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第三个方面则是日后生涯的收入问题,67%的博士生都在担忧毕业之后过日子、买房子、养孩子和退休养老的钱要从哪儿来。看到博士生也哭穷,渣本心理平衡了。不过,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有地域性的:非洲博士生最愁没钱;大洋洲博士生最愁没教职;南美的博士生除了担心找工作的问题,还要操着卖白粉的心,时刻担心政局;欧洲博士生担心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工作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问题;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士生担心自己“德不配位”,专业名词叫“冒名顶替症候群”——总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是靠运气获得的,生怕有一天被人发现自己一无所长,被当成骗子,然后身败名裂。当然,同样富(chi)有(bao)而(le)优(cheng)越(de)的欧洲人有时候也担心这个问题;苦哈哈的亚洲博士生,发愁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挣不到钱怎么办、博士学位通货膨胀怎么办、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怎么办……注意,这里不是贩卖焦虑,是nature的报告白底黑字写的。唉,在座的亚洲读者们,你们都生活在hard模式里啊。不后悔,但满足感越来越低在美国读博学兽医的Radhakrishnan说,现在的博士项目很适合自己,并不觉得孤单。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还有很深的兴趣,想找到一种能在自己的母国印度抑制狂犬病传播的方法。所以,就算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点闲暇都没有,他还是没有后悔读博。其实,这项调查中,有有74%的博士生和他一样,对当初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 (下图两个绿色柱) :有75%的博士生,对自己做研究的独立程度表示满意。有67%对自己和导师的关系表示满意。然而,就算说着满意,也依然有挫折和抱怨的情绪。有45%的博士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行,满意程度下降了。相比之下,42%的人认为满意度提升了。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项目的状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40%的博士生说,他们读的项目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只有10%表示超出了最初的期待。10%这个数字,比起2017年有了严重的下滑,那时还有23%的人认为超出期待。麦吉尔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Anna Sverdlik说,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帮学生们建立起更现实的认知:如果知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有冒名顶替症候群;如果知道,自己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减退,至少还可以提前做些心理准备。当然,有关学术的挑战只是一部分。Zhou Yang是从中国去到美国加州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读化学博士的,他说:我原以为只有科研的事情需要担心,但发现还要想着怎样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相处,还要想着怎样把自己的项目解释给别人听。除了做实验,还有很多很多要考虑的事。Yang也和许多人一样,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发够论文才能毕业的压力,还要担心签证问题。回一次家就要重新签证,签证至少也要一个月,又不能请一个月假。所以,Yang一次都没回过家,不然只会再增加一份压力。这也是大部分在美国读博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骚扰和歧视随处可见,又不敢说调查发现,带有伤害性的行为,时有发生。△左是骚扰/歧视,右是霸凌有21%的博士生说,他们受到过骚扰或者歧视;表示受到霸凌 (Bullying) 的也有21%。超过五分之一。分性别看,有25%的女博士生说,自己遭受过骚扰或歧视。男生则有16%表示自己受到过骚扰或歧视。分国家看,最严重的是北美 (24%) ,最轻微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 (18%) 。有些博士生,还在问卷的评论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遭遇或感受。比如,一位在印度的女生提到,就像性骚扰会有“Me too”运动爆发的瞬间一样,研究生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骚扰也需要得到关注。比如,一位在比利时的女生说,看到过并且自身也有过被导师霸凌和恐吓的经历。学术界顶尖教授,做了错事也不受罚的现象让人震惊,对年轻的学者构成很大的威胁 (包括心理健康受损) 。在表示受到过霸凌的博士生当中,又有57%害怕报复,没有办法自在地讨论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工作时长也是博士生们受到的不公对待之一。6000位博士生里,大约一半都认同:我读博的大学里就是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包括通宵。那么,博士生平均每周工时多少?76%的博士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其中,41-50小时的比例26%,也就是说6000位博士生中有接近50%,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而在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的人当中,有85%都表示对这个时长不满意。三成博士生认为当前项目对求职无益更加令人忧心的是,长时间的工作,也不是都能得到回报。只有26%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正在为将来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做着很有力 (Very Well) 的准备。相比之下,有超过30%的博士生,都认为自己在读的项目没带来什么职业准备 (Very Badly)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博士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提升,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做学术演讲、设计实验等等。可即便如此,依然有67%的博士生相信,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大大改善工作前景。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高校提供的岗位都很稀少,但仍然有高达56%的博士生把学术界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相比之下,只有28%的博士生把工业界作为首选。而当被问到博士毕业后立刻就能找到怎样的工作,几乎一半人都回答了学界的博士后 (46%) ,排名第二的是工业界的科学家 (10%) ,排名第三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9%) :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Matt Murray是耶鲁大学在读的分子医学博士生,他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努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还是怀疑自己读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有些日子里,感觉一切都很讨厌,只想回家。调查中有36%的博士生表示,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寻求过帮助。八成博士生不满学术圈现状最后,关于整个学术圈的现状,博士们也有话要说。Nature统计了博士们对于当前学术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博士都认为,学术圈真乱。只有23%的博士觉得当前的学术体系还不错,在他们之外,更多人觉得这个体系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靠关系,很多事儿不公平,给博士们发的钱太少而压力太大,环境官僚化,整个文化是落后过时的,需要得到改进。甚至有8%的人觉得早知如此,就不读博了;还有24%的人觉得要是重新开始的话一定要换个老板。因此,在Nature的调查中,一些人表达了博士生涯中的痛苦纠结:I cannot emphasize enough the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when obtaining a PhD. I wish I were alone in making that statement; however, students in my programme struggled with suicid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读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我希望我是唯一讨论这个话题的,但我项目里的同学们一直在沮丧焦虑甚至想自杀的情绪中挣扎。不过,终究也有很多人认为博士生涯依然是充满荣光与希望的:99% of the time it fails. But that one time it works makes up for all of it.99%的时候都失败了,但是成功的那次能弥补过往的全部。希望大家都有那1%的幸运吧。传送门原始报告及数据:figshare点com斜杠s斜杠74a5ea79d76ad66a8af8— 完 —
最近,随着申请季的到来,小编在后台收到的询问中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烤鸭开始对海外博士报考感兴趣——对此我想表示:你们是都老了吗?哈哈开个玩笑~进入了新的时代,我们的眼界更加宽阔,大家对学术的兴趣也愈发高涨。海外深造率越来越高,这也正在成为新的趋势,作为除就业外的另一条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烤鸭们的关注。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上,各式各类关于博士留学的项目层出不穷——而涉及英语申请的国家和学校,拥有6.5分的雅思成绩就可以获得国家推荐的名额:因此,随着深造机会的扩大,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聊聊海外博士申报的这些事,希望能够对感兴趣的烤鸭有所帮助哦~基本攻略不论是海外读博,还是国内读博,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这是件什么样的事情。Q. 博士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术、科研人才,而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为找工作加一个砝码,给简历多添一笔。因此,从这点出发,如果你对科研和学术并不感兴趣,建议一定慎重考虑,不然不仅会度过无趣的几年,而且说不定也会为了毕业而伤脑筋。而若你已经打定了读博这条路,并希望尝试出国深造,就可以继续读下去啦~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申请海外博士成绩方面的硬性指标。 · 语言成绩· 简单说,在语言成绩的作用方面,海外博士申请和硕士申请区别不大。它都是申请时的“准入门槛”,目的是为了向学校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足够应付接下来的海外学习。如今,雅思已经得到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0所院校机构的认可,可以用于博士申请,并对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有去海外攻读博士的打算,那么你的雅思成绩需要至少达到6.5分以上,单项不低于6。而具体专业具体分析,还是建议同学们去官网查看哦~以及还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雅思成绩的有效期为两年。如果有海外博士申请意向,一定要注意语言考试准备时间~· 学术成绩 · 1. GPA作为深造的基础,符合要求的GPA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有申请读博的需要,GPA需要至少达到3.5/4.0以上,或平均分80以上。当然这只是最低标准,由于博士深造需要十分强壮的学术背景,很多时候,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各种论文、参与的课题也是录取标准中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2. 研究计划书即RP(Research proposal),一般情况下,博士申请必须提交一份研究计划书,包含摘要、研究背景、假设、研究方法、实验步骤、参考文献等……,是体现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材料。此外,个别博士项目还需要提供作品集。以上几项为博士申请的必备材料和硬性指标,说完了这些,很多烤鸭可能会好奇博士申请的时间线。如果有了海外深造的打算,那么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申请比较合适呢?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尽早!原因如下↓海外博士申请时间小Tips:① 维持分数在整个读研期间,你都要保证和维护好自己的分数,为日后读博冲击名校做好打算;② 语言成绩建议尽早开始备考雅思,一方面多给自己几次试错的机会,另一方面提前进入英文环境也会对日后的博士阶段有所帮助,同时,也可以在后期的申请季减轻一部分负担,增强自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文已经提到过,现阶段雅思成绩的有效期是两年,各位烤鸭们一定要安排好备考时间哦~③ 申请准备小编建议,最迟,我们也要从研三初期开始做海外申博准备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查找国外各大院校的专业、导师信息,然后根据兴趣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具体择校。俗话说得好,早做打算方能坐怀不乱,各位有海外深造打算的烤鸭们,可千万记得提前准备哦~④ 研究计划书一般情况下,需要留出至少2~3个月的时间来撰写研究计划书。注意,研究计划书在博士申请过程中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重视起来,可以在写之前多读文献和多咨询导师或高年级在读博士的意见。准备工作已经聊完,下面小编就来简单以热门博士留学的国家进行分类,盘点一下这些在世界都颇负盛名的好学校以及雅思申请要求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高学历烤鸭们有帮助哦~ 作为留学大国,美国自然是许多烤鸭们的深造目的地,毕竟这里占据了75%的世界顶尖高等教育院校,而据统计,美国在读博士生人数可能占到全世界在读博士生总人数的1/2。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博士学位分为三大类:-研究型博士(哲学博士学位);-专业型博士(文科、理科博士、医学博士等;文理相关的专业博士,如工程博士,心理学博士等);-跨学科博士(生物工程博士,天体物理学博士等)博士教育大体在5年左右(部分专业申请者申请时若已具备与美国大学硕士生水平相当的学历,完成博士需要至少3年,而文科类需要6年时间),主要由课程学习、博士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工作这三部分构成。博士热门申请专业:CS, 法律、医学、药理学、物理治疗、工程、物理科学、牙科成绩要求:- 语言成绩:TOP 50的高校中,雅思6.5+或7.0+,单项不低于6。当然,这只是最低门槛。如果有冲击名校的打算,语言成绩自然是越高越好。同时,许多专业由于术语很多,学术性较强,也会要求申请者拥有更高的语言成绩——(乔治华盛顿大学 生物科学专业Phd)(耶鲁大学 艺术科学学院Phd)- 其他考试:依据专业,选择相应的GRE/GMAT/LSAT/MCAT/SUB考试。GM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的商学院,LS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法学院的J.D.学位,MC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的医学院,SUB用于某一学科领域或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能力测试,每所学院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各不相同。P.S. 美国大学对博士的申请者除了考察申请者的标准化成绩、GPA、PersonalStatement、References、CV以及Interview之外,同时还会非常看重申请者的发展潜力、研究项目经历、学术背景以及个性发展等。(图片来自网络)申请Deadline:美国博士申请截止日期也有两大类。一种是传统的固定截止日期(Rolling application),另一种是采用分轮次式申请(round application),常用于商学院的申请。最早一批的截止日期在11月,比如华盛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一些TOP20中很牛的学校和专业,如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也会在12月内截止申请;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学校的申请日期则一般会在1月。12月和1月过后,各大名校纷纷关闭了院校的申请,但TOP 100学校中仍又很多专业的申请的截止日期晚至3月份,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校和专业的申请截止时间在5、6月份。不过话是这样说,但小编还是建议大家提早申请哦~名校数量仅次于美国的,自然是大英,因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充满历史感的校园环境,这里也是许多学者选择深造的目的地。(图片来自网络)与美国相比,英国博士的特点就是自由度高,灵活性强;时间短,效率高。(图片来自网络)英国博士入学,大部分学校是不强制要求硕士学位的,即本科毕业均可申请,但是很多导师还是希望你有一定的硕士研究经历。同时,英语能力强也会是申请英国博士时的一大优势。硕士学位是英国内被认为课程学习的最高学位,因此博士阶段基本上没有课程学习,以研究为主。学制上,英国的博士学制大多为3-4年,最后一年需要提交研究成果和撰写博士论文。(图片来自网络)热门申请专业:财务&金融、管理学、电气工程、语言教育、传媒、艺术设计、市场营销成绩要求:- 学业成绩:国内本硕成绩需在GPA3.3(对应80分)以上,申请G5院校一般GPA需在3.5(对应85分)以上(且成绩排名年级前10%);如果是英国本科毕业生,需本科阶段取得second class以上的学位,硕士毕业生在硕士阶段成绩需达到Merit (G5需Distinction)。(图片来自网络)- 语言考试: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申请者,雅思成绩是申请英国学校的必须。博士申请阶段,雅思 6.5及以上是理工科一般化的要求,7分及以上是文科一般要求;小分要求理工科每项不低于6,文科小分每项不低于6.5。部分专业的phD要求更高,比如法律专业一般在7.5。(曼彻斯特大学 会计金融Phd)(伦敦大学学院 化学工程Phd)(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法律项目Phd)- 其它考试:另外,如果你选择了商学院的相关专业,也需要提供GRE和GMAT其中之一的考试成绩。其它专业一般不作要求~申请时间线:英国博士入学时间一般分为7月、10月、1月、4月,也就是说,每三个月都会有博士入学时间,因此申请时间也不太固定。作为以“严谨教育“著称的加拿大,除了美国之外,这里也是许多烤鸭们海外深造的选择之一~(图片来自网络)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一般需要5年左右。全日制高校学制不完全一样,有的大学一年设有两个学期:9月至 12月为秋季学期,1月至 4月为春季学期,有的大学设有春夏学期5月至8月,博士学位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图片来自网络)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师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但提供的奖学金比英国的博士生项目更多。热门申请专业:MBA、教育学金融学成绩要求:- 学业成绩:持有认可大学之硕士学位及具有优秀的学术成绩,一般需要GPA 3.0 甚至更高的才能进入加拿大的博士课程。- 语言成绩:加拿大的所有高校均认可雅思成绩,平均博士申请要求为7.0以上。几个热门申请的加拿大院校雅思要求截图如下,大家可以按需取用哦~(UBC某专业Phd)(多伦多大学Phd申请雅思平均分)(麦吉尔大学Phd雅思要求)申请准备时间线:一般情况下,按秋季入学计算,前年的12月1日为加拿大高校的普遍网申截止时间。而由于博士申请过程总学校需要的资料非常多,所以需要至少预备3个月的材料准备时间,网申费用也约为100加币。为什么选择在澳大利亚读博?诚然,这里是世界上一些顶尖大学的所在地,有6所学校常年跻身全球百强,但同时,从大堡礁的海洋生物学到艾尔斯岩的人类学,很多自然科学、能源学的博士研究只能在澳大利亚完成。(图片来自网络)在澳洲读博,顺利毕业后,你的博士学位可以让你在该国生活和工作至少4年,而他们的答辩也相对轻松灵活,压力较小。(图片来自网络)许多方面,澳大利亚的博士阶段与英国类似,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和独立的博士论文,为领域知识做出原创贡献。在这里,全日制博士学位通常需要3~4年时间。热门申请专业:海洋科学,环境,地质学,生物医学,天文学等成绩要求:-学业成绩:澳洲没有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资格考试,申请者要具有硕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并且硕士在校成绩平均分在80以上。-语言成绩:澳洲全部认可雅思作为语言成绩申请凭证,资料显示,博士申请的雅思平均分为6.5,但众所周知,如果你希望进入8所名校就读,提交的成绩自然需要超过平均值——(墨尔本大学自然科学Phd雅思要求)(悉尼大学雅思要求)(昆士兰大学雅思要求)申请时间线:澳大利亚的博士学位可以在学年的任何时候开始,一般澳洲每年的博士申请有2次round,在每年的2月和4月,这意味着通常没有严格的申请截止日期。但如果你有申请奖学金等其它打算,则应该准备至少4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有些人说欧洲是博士的天堂——学制短、学术资源丰富、学费相对较低、学术环境开放自由……最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不同的魅力,而你仅需要凭借一张简单的申根签证就可以自由出入各个国家,体味城市风貌~同时,许多欧洲国家高校的申请条件、资料需求相似,而雅思考试在欧洲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这也为我们前往欧洲深造提供了方便~(图片来自网络)一般来说,欧洲的博士学制为3-4年,大多以在意向学校官网上寻找PHD招聘职位、投递简历、面试的方式进行录取和入学~(图例:瑞典的karolinskainstitute)整体情况说到这里,下面,小编简单以目前申请比较热门的德国和荷兰举例,希望可以对想去欧洲深造的烤鸭们提供帮助~(图片来自网络)德国德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其“零学费”、高就业、学制灵活”等特点大受留学生欢迎。这里的高校有许多类型,而作为博士生,你要考虑申请的是研究、技术大学或研究所。(图片来自网络)博士学位的类型有两种,“传统的博士学位”通常为4年,旨在独立完成研究,进入大学或公司,对德语水平有一定要求;而另一种“非结构化博士课程”则通常为3年,面向国际,通常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进行。(图片来自网络)一般来说,申请德国的博士项目不需要入学考试,也没有统一标准,学生们需要自行寻找适合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培养方式也以个人导师培养为主——导师以个人名义招生、指导。通常德国的教授们会对学生的专业背景非常看重,比如本科、硕士阶段做过哪些研究或发表过那些论文,成绩如何等,以及与专业的匹配程度。(图片来自网络)德国的研究条件相当好,经费和学校数量也很可观。同时有灵活的学制,可以选择在大学或研究所读博,含金量很高,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得到世界公认。(图片来源于网络)成绩要求:-语言成绩:结构化博士和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如自然科学专业和部分工程专业等,都是用英语做研究的,需要提交一定的雅思成绩,具体可参照院校官网——(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传统的博士学位则需要你通过TestDAF或DSH对德语水平进行认证。-学业水平: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通常需要在博士学位之前完成至少八个学期的学术研究。你获得的最终资格必须相当于德国硕士学位。申请时间线:有些学校的博士申请deadline在7、8月,而更多的学校则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根据导师的录取时间入学。德国的学年通常包括两个学期:冬季学期——从10月1日到3月31日,圣诞节和复活节有两周的假期。夏季学期——从4月1日到9月30日,七月到九月的放假时间。(图片来自网络)荷兰荷兰是具有雄厚的创新基础和创新实力的国家之一,其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欧洲领先地位,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12所研究类大学入列“2010年全球高校学术排名”500强,且大部分博士候选人都拥有带薪雇佣合同。(图片来自网络)与大部分欧洲国家一样,传统上,荷兰的博士学位也是仅研究项目。不过近年来,有一些大学开办了博士学院,也有很多课程可以供留学生修读。荷兰博士的任期至少为四年,与大学没有正式联系的博士研究人员(即外聘博士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学业。(图片来自网络)大部分荷兰学术界的通用语言是英语,绝大多数会用英语发表论文,并用英语进行所有学术报告,考试要求:-学业成绩:在荷兰,博士入学的标准要求是在相关学科领域持有硕士学位。-语言成绩:荷兰的大多数博士课程都是英语授课的,因此必须提交雅思成绩。一般情况下,申请者提供的雅思成绩需要在6.5以上,不过依旧是具体学校具体分析——(阿姆斯特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化工产品设计Phd雅思)申请时间线:荷兰学年是从9月到8月,大多数学习课程的申请截止日期为4月1日或5月1日。而由于博士课程对课程和考试的依赖性较小,申请截止日期通常也很灵活的,应该与院校及时确认~怎么样,干货都GET了不?还是那句话,不论你去哪里,不论你是18-的鸭宝,还是准备申博的成熟鸭,一份全球认可的雅思成绩,都是你坚强的后盾。朝着梦想的方向,冲鸭!
一项对来自欧洲各地的近9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低工资、长时间工作和获得外部工作的合同障碍可能会危及或阻碍科学家未来的就业能力。这项由葡萄牙科因布拉的欧洲博士后协会网络开展的研究还显示,在薪酬和机构支持方面,地区差异很大。结果于1月23日在bioRxiv server1上作为预印本发表。调查发现,博士后的年薪范围从大约5000欧元(约人民币3.8万元)到70000欧元(约人民币53.2万元),或者超过70000欧元不等,中位数为32000欧元(约人民币24.3万元)。这一结果与去年11月公布的一项针对在美国工作的博士后的调查结果相呼应。在美国,不同地区的博士后薪酬也存在很大差异,平均薪酬略高,约为4.75万美元(约人民币30.5万元)。欧洲报告发现,博士后的最低工资主要集中在东欧国家,如捷克共和国和波兰;在这个地区,每年的工资中位数是15600欧元。南欧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博士后工资中位数为18000欧元 --远低于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近40500欧元的中位数。“欧洲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方,”“欧洲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方,”科英布拉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该报告的主要作者Maria Ribeiro说。“我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够揭示整个欧洲博士后的不同工作条件。”Ribeiro说,只有36份受访者(占总数的4%)来自东欧,但有限的数据足以引起警觉。“我对这么低的薪水感到非常惊讶。”起初,她认为报告中的一些工资可能是错误或误解,但她能够证实,东欧的一些全职博士后实际上每月只挣几百欧元。她希望未来的调查能更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的工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民众对于“博士后”这一身份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博士后就是博士继续深造的下一个目标,能够如博士一样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但事情恰恰相反。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这样看来一个博士后如果每月只能获得几百欧元的微薄收入,确实令人唏嘘。欧洲博士后钱少、事多、还签订“霸王条款”另一个主要的差异是,超过一半的西欧受访者说他们的机构有一个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办公室,而只有不到20%的南欧受访者和不到3%的东欧受访者说他们能够获得这样的好处。Ribeiro说,南欧相对缺乏职业支持,使得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很难摆脱博士后的怪圈,转而从事长期职业。接受调查的南欧博士后平均工作时间为48个月,比西欧的平均工作时间长了整整一年。挪威研究委员会(一家位于利萨克的政府资助机构)的顾问Berit Hyllseth说,调查结果强调了博士后需要更多的职业指导。她说:“研究机构应该负责发展职业体系,包括职业发展规划。”资助机构也可以在其资助的项目中要求此类计划。”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资助机构协会“欧洲科学”(Science Europe)于2016年10月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呼吁为欧洲大陆的博士后提供更多的资助和支持。调查结果还显示,全职和兼职项目的博士后报告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时间。近40%的全职合同工说他们每周工作50个小时以上,11%的人说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合同还禁止全欧洲60%的博士后从事额外工作。在南欧,83%的博士后合同都包含这一限制。该报告的作者警告说,这一要求可能会减少初级科学家的职业选择,因为它阻止他们积累学术以外的工作经验。报告称:“它们对潜在雇主的吸引力将下降。”Ribeiro说,为了公平竞争,南欧和东欧的研究机构必须重新考虑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新规则,而是文化上的改变,”她说。在欧洲许多博士后都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个人生活苦苦挣扎时,我国的博士后情况乐观吗?国内博士后“钱途”看好?人才越来越贵,中国的情况大抵也是如此。据《知识分子》报道,中国博士后的薪水也一路水涨船高。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他们的日常经费每人每年8万元,而且在经费用途方面,逐步变为资助基本用于生活费。此外,只针对博士后申请的专属科研资助,也增长为一等资助为8万元、二等资助为5万元。大学和企业的博士后站点,有的也为博士后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住房优惠或落户便利。不仅如此,在国家基本规定之外,不同的招聘单位开出的博后薪酬条件实际差异很大。厦门大学生命科学方向的一位博士后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周末无休,他的收入为每年16万元,没有加班费,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每个月拿到手里的为7400元左右,“够花,基本没有结余”。在北京某高校做博士后研究(化学领域)的另一位博士后收入略高一些,每个月8600元左右,其中包括2000元的住房补贴。而其所在学校附近最便宜的单间租金每月2330元,面积不到9平方米。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给予博士后待遇略高。如果是国外知名院校(毕业)及国内毕业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人,年薪在15—25万元之间,而且地方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据从公开渠道查询,国家的“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3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博士后站工作,国家会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日常经费40万元为生活费, 20万元为科研补助经费。一份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某实验室的信息显示,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博士后年收入至少可以达到25万元。另外,发表科研论文或申请到国家科研项目,还有奖励或经费配套。在上海某高校在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就此表示,“深圳的博后待遇在国内属于较高水平,但是很难全部拿到”。从总体来看,目前待遇优渥的博士后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博士后的收入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而且,由于海外经历对于后续科研晋升的重要性,出国做博士后仍然是不少优秀毕业生的选择。
9月22日,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上海交大1992届博士校友梅宏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由英国皇家学会等代表欧洲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组织共同发起的“欧洲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欧洲科学院分为20个学部,学科领域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是跨地域和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国际科学组织之一。现有3800余位院士,主要来自欧洲国家,其中百余位曾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夫奖和图灵奖,外籍院士不足5%。目前,欧洲科学院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梅宏博士简介: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1963年5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0年梅宏17岁时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89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199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8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国氏”博士后奖;1999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2003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所所长;2005年获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软件所所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2016年7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宏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孟杰博士简介:孟杰 北京大学教授,199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经历:1966年生于贵州省大方县;199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著作及论文:孟杰教授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SCI引用(包括自引)2800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大会主席或顾问委员数十次,先后应邀在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台湾、瑞典、俄罗斯、越南、克罗地亚、南非和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所访问和讲学八十多次。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校上讲授《原子核结构理论》。 应国际科学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邀请,为《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撰写94页的综述文章《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 Bogoliubov Theory for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of Exotic Nuclei》。1993年获国家教育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职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放射性束核物理与天体物理》(2000-2005年)理论课题负责人、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联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资助。兼任北京大学-兰州重粒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全国核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客座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与原子核理论开放课题负责人、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委、担任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评价专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物理学科审查委员、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 Nuclear Physics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刊物审稿人。国际《INTERNATIONAL SPRING SEMINAR ON NUCLEAR PHYSICS》、《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uclear Structure and Related Topics》等系列学术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日本和德国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举办的系列《北京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创办人和中方主席。主要成就:孟杰教授的研究工作涉及核物理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代表着国际核物理的许多研究领域。在放射性束核物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奇特原子核性质、磁转动、相对论连续谱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与合作者一道,于1997年预言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并建议在有三轴形变、质量数为130的转动原子核中寻找。这一预言于2001年被实验所证实,并被《Science》等专文报道,被认为“在核物理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1994年提出的原子核的“磁转动”模式??被美国国家能源部编写的《核物理长期规划》列为振动转动研究的新成就;建立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并给出实验上发现的首例晕核11Li的微观自洽描述,证明了连续谱对晕的贡献;预言的滴线核中新的奇特现象——巨晕,已成为德国GSI,日本RIKEN和中国CSR等国际上主要放射性核束装置的主要物理研究目标。孟杰教授在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晕现象、赝自旋对称性、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原创性贡献,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原子核质量的高精度测量和手性原子核的寻找等前沿实验研究。孟杰教授在原子核结构、核天体物理、放射性束物理等方面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论文总引用1万多次,H因子为53,其中19篇论文引用超过100次。孟杰教授为教育部首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曾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2000年和2013年)、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2007年)、伊朗花拉子模国际奖(2008年)、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2009年)、德国金科(GENCO)奖(2010年)等荣誉,2012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来源:天下贵州人
提起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我们不管了解多少都肯定不会陌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欧洲中世纪的圣师,托马斯·阿奎纳,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去世后,托马斯·阿奎纳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和“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为天主教长期研究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根据。他撰写的著作是《神学大全》,天主教教会把他当作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三十三位教会圣师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许多现代的伦理学家,包括天主教徒或非天主教徒在内,开始主张阿奎纳的美德伦理概念可能可以用作取代康德的功利主义学派。透过许多20世纪的哲学家,例如伊利莎白·安司孔等人的著作,阿奎纳在有关行为意图的理论上也变的相当具影响力。在阿奎纳来看,人类存在的目标是要与天主结合并且建立永恒的连结。更具体的说,这个目标可以透过“乐福直观”达成,乐福直观代表的是当人了解到天主的本质,因而获得了完美、无止尽的幸福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在死后才能达成的,是由天主给予那些在世时透过耶稣基督教诲而获得了救赎和赎罪的人的礼物。值得注意的是阿奎纳的美学理论,尤其是“明白”的概念,极大的影响了现代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学风格,乔伊斯赞美阿奎纳是西方哲学里排名第二的哲学家,仅次于亚里士多德。阿奎纳的美学概念的影响也可以在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可的作品里观察到,埃可也写了一篇有关阿奎纳的美学概念的论文。
导语:中国博士让欧洲人谈之色变,怕了100多年,却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一部名为《傅满洲博士之迷》的书在上个世纪的欧洲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就是由于这部书的广泛传阅,让西方人很害怕书中一个名为傅满洲的中国人。书中的这个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博士,在欧洲人的印象里,他是薄嘴唇,长了一双狡黠的细长眼睛,形象很是奸诈。而且据书中描述,傅满洲可谓是“无所不能”的厉害角色。他有着三个国家顶尖学校的学位,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人物。我们经常会说,天才和疯子,总在一线之间,恰好书中的傅满洲就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天才。这样一个天才,并没有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去造福社会,而是想着怎么去杀害欧洲人。由于书中的描述太过夸张,这让当时的欧洲人谈之色变,害怕了100多年。其实,讲述傅满洲这个人物故事的这部小说,并不是中国人撰写的,而是英国的一个推理小说家在1913年创作的,可以说傅满洲在书中是一个反派形象。由于当时的东西方交流比较闭塞,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比较缓慢,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对于黄种人,或者说是对于中国人的了解和认知,大部分来自于传说和一些书籍当中。傅满洲相关的这本书发行之后,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一样,傅满洲这个中国人在西方的文化中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个人聪明却很阴暗,极具语言天赋却被大多数欧洲人厌恶和惧怕。小说中描述的傅满洲,把刀架在了欧洲人的脖子上,然而相对于清朝末期真实的历史而言,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由于这本小说的一些言论一直都在煽动欧洲人,激起大部分人对于黄种人的害怕情绪,可以说极有可能是在黑化黄种人,导致很多外国人一度认为中国人就是书中描写的那样。那个年代,由于交通不便,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闭塞,大部分西方人是没有见过中国人的,他们对于中国人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心目中的黄种人形象,很容易被人所误导。其实原著的作者也曾说过,傅满洲这个人物所代表的只是满清时期一些奸诈小人的形象,他们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让人害怕。但其实这并不是所有黄种人的现状,可是由于受到了这部小说的很大影响,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不这么认为,似乎傅满洲的形象,已经深刻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甚至在建国之后,他们还如此的认为。久而久之,中国的这位博士就成了让欧洲人谈之色变的人物,很多西方人怕了他100多年,但却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人相信小说中这个虚构人物的存在,但其实大部分中国人都是热情开朗的,并不像此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01我是一名毕业三年的博士。现在在某一线城市研究所做助研,32岁,有个小房子,背着房贷。现在准备离开一线城市回家或者东部沿海高校或者国外发展,手里有青年基金,已经结题,自己研究方向也发表了几篇顶级期刊。自认为科研实力一般,在现在的研究所,职称也上不去,待遇万年不变,生活压力较大。目前有小孩,年龄较小,和老婆商量,准备回老家或者江浙一带的高校发展,或者出国读博后再回国。最终思来想去,还是是想找个压力不大,生活和工作能平衡一点的高校,985学校就不妄想了,以我目前的资质,没有海外经历,基本很难。现在我的合同马上就要到期,手里有两个选择,万分纠结,希望同行们能给给意见。02一是去三线城市某二本学校,给安家费50万,据说是一次性到账,不会分批,这点比较厚道。但不好的地方是服务期限至少十年,给的是讲师职称,享受副教授待遇,后期需要评职称,每个月的工资不高,只有5000多,如果有科研奖励,那就另算。当然这个学校的平台也很一般,做实验基本不可能,只能去借其它平台做。不过离老家也近,各方面都有熟人,以后有问题了可以互相照顾,生活的压力比较小。另一个选择是去欧洲某国做博士后,已经在面试阶段,没有意外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可能还要等几个月。也是以前的博导帮忙联系的资源,博导给我的建议是等欧洲博后的消息,国内的高校暂时先别联系。博导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建议我出国待一段时间,念完博后,然后回国找个压力不那么大的高校做科研。目前的第一个选择,我还没有告诉博导,因为是在找博导帮忙之前我自己联系的,权当是个保底。现在面临的这两个选择,让我非常纠结。不同的选择,可能后续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就是不一样的风景了。03我现在所在的研究所单位,合同下个月就要到期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可能续签或是再多留几个月。老婆是全职家庭主妇,没有收入来源。如果我等国外的博后消息,离职后的这段时间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如果国外的博后黄了,第一个选择也不可能等我那么久,到时候压力会更大,可能面临长期失业的状态,无法养家糊口。现在非常纠结,是安心等国外的博后消息,还是再多找找国内其它高校,但这又违背了博导的意愿,所以没有付诸行动。假如选择入职三线城市的二本学校,服务期总共十年,如果出国,学校规定需要工作三年后才能出去,而且十年内离职,需要赔所有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还要赔违约金。这是我万万不能承受的。我问了以前的同学,按照我目前的条件,去某省属二本,在本学科的话,他们学校有可能给副教授职称,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联系那所高校,还是听从了博导的建议。04面对这面博士的人生转折点,同行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同行A:二本一定要慎重,就是纯上课了,高中老师那样的讲课,大部分基本一辈子讲师,最多到个副教授,能接受的话,放平心态,问题也不大。同行B:欧洲博后没钱,没点家底,养活三口人估计困难,二本那个5000多,可能就是一直这样子,如果可以接受,估计三年后也能找到。反正我们这里省属二本5000多的老师都活纷纷辞职或者兼职中,进这样的高校很容易。同行C:只要还是在学术界,肯定得抱你博导大腿,以后在地方高校混,别人也是看你导师是谁,建议选择欧洲博后。同行D:选择可以直接给副教授职称的高校,这个很重要,如果不行,那就选择去做博后。最终,这名博后还是选择了继续等待欧洲博后的信息,推掉了二本学校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