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我行我素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美好无双

女学生跟男导师混才能更成功?研究发表一个月,就被光速撤稿

图片来源:pexels“女性导师带出来的女学生未来学术成就要更差,因此,女学生更应该跟着男导师成长。”这种观点听起来非常莫名其妙,但确实出现在了上个月《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文章出现后,立即遭到科学界广泛批评,这篇文章也仅仅上线一个月就被撤稿。一个月前,《自然·通讯》刊登了一篇描述导师-学生关系是如何影响学生科研生涯的文章,不到一天,这篇文章就在外网上掀起了批评狂潮,不少学者直接抗议这篇论文具有严重性别歧视和误导行为,要求期刊撤下该稿件。该文章现在已经被撤稿在期刊编辑提出将对该论文进行优先审核之后,网上批评声仍层出不穷,近日,期刊终于以“实验方法存在严重错误”为由撤下了该稿件。究竟这篇论文得出了什么结论让众多学者义愤填膺呢?简单来说,论文的核心观点认为,年轻的女性科学家不应该跟着女导师做研究,因为这会影响她们的学术生涯,降低她们学术成功的可能。甚至论文作者还在文章中直接写道,“现行一些想法认为导师和学生同性别能支持女性在学术界立足,但我们认为,对女学生来说,最好是选择男导师,这样她们才能在科研生涯中获得影响力。”是的,这一段话就直接出现在了论文结论中,论文在线发表后推特上就炸开了锅,大家都对这一结论感到莫名其妙,各路大神也是开始间接嘲讽起了某些做统计学的研究者。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学家Daniela Witten在其推特中写道:我看这篇文章根本就没什么有关性别和导师关系的新认知,但它确实告诉我们,统计学界有义务教一下这些科学家什么叫相关性,什么叫因果性,什么叫你搞混了两者的关系。推特上的各路批评和一些争论结论从何而来?那么这一惊人结论到底从何而来?首先这是一项由美国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计算机科学系领导的研究,其本身出发点是没问题的,作者认为师生关系会对科研人员的生涯产生影响,这一点的确有以前的文献支持,毕竟跟着大牛做实验的确会更容易发文章,并且别人也更愿意引用这些文章。但他们觉得之前很多结论都是建立在导师能够管辖学生的时候得出的,这不足以说明这些学生脱离了这个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于是作者就干脆将过去100多年来差不多2亿多篇科学论文数据集打包进行了算法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论文ru涉及大约300万对导师和学生,其中分析的一个标准就是找到导师和学生共同署名的文章,以及学生离开导师后发表的文章。到这里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作者比较过后发现,从引用率来看,如果年轻科学家和大牛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引用率肯定是要高于平均水准的。不过,等他们成长为“高级科学家”之后发的文章就会出现分水岭了。不过一开始,作者就给这个所谓的“高级科学家”下了一个很不科学的定义——将第一篇论文发表于至少7年前的研究人员全部算到这个群体。然后,他们发现那些有着更多女导师的年轻科学家们成长为“高级科学家”之后,再发表的文章影响力会更低,而如果用引用率来当作评价标准时,女学生的受影响程度会更高,文章特意指出,受到女导师指导发表的文章通常引用率要减少18%。因此研究认为,现在推行女导师带女学生,这样反而会影响女学生未来的科研生涯。图片来源:pixabay但是,这种结论是否完全靠的住又是另一回事了,毕竟除了上面所说的高级科学家分类纯属自行定义以外,很多分析方法都经不起推敲,例如研究直接将文章共同署名等同于师生关系,引用率等同于学术成功,这些都是只存在于该研究的主观推测,而并非客观事实。算上自定义的“高级科学家”,这就像是用了三个靠不住的论点支撑了一个结论一样。就论文署名上来说,当两个人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章上时,并不代表他们俩就一定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许两个人基本上没有交流也说不定。而用引用率代表学术成功也过于单一,仿佛变相支撑了论文至上的观点。而往更深层次来说,大家可能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相较于女性,男性本身就会更喜欢引用自己的文章。《自然》新闻早在2016年就给出了这一结论,从1779年至2011年发表的150万篇文章来看,男性平均自引率要比女性高56%,最近20年,这一数值甚至上升到了70%。因此,如果将引用率作为判断学术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在得出结论之前就已经将性别偏差代入到了整个分析中。单单用引用率来判断,甚至不用作者分析,也能想象得到女性的学术成就会要更低。作者在撤稿回应中也承认,单独将女性拉出来评判是不合适也不应该的,研究原本应该更着眼于整个科学共同体。存在歧视的文章当然,无论该研究的分析方法是否靠谱,其得出的结论才是众矢之的。在众多科学家看来,就在大家都推崇性别平等,拒绝性别歧视的时候,这篇研究认为解决性别歧视的最好办法是让女学生不要跟女导师深造。类似于带有性别歧视、人种歧视的科研文章总是不经意地就会有一两篇意外发表出来,例如201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深色皮肤和人类侵略性有关,同年还有文章指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的女性会更有吸引力。这些文章都在最近被挖掘出来,并且相继撤稿。这也是科学界长期以来一直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一些研究结论在科学层面看似没问题但是会带来负面影响,伤害某一群体时,这种文章应该要被发表吗?就这些年来科学界一些人士不断深挖这类文章并要求撤稿的行动来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应该发表。对许多科学家来说,他们并不惊讶会存在这些容易引起许多人不满的研究,但是他们很好奇这些文章究竟是如何发表的。作为审核的杂志编辑为何会让充满攻击性的文章上线呢?在撤稿观察网给出的分析文章中其实能得出一定的启示,文章指出出版刊物会带有一定的双重标准,他们也许会为了发表一些带有导向的文章而忽略其不科学的部分。而我们从这篇《自然·通讯》文章的撤稿理由中就可以看出研究者和出版界完全不同的想法,在撤稿声明中,编辑表示并不是因为大家不喜欢这篇文章而撤稿的,单纯是因为里面的研究方法不靠谱、经不起推敲才决定撤回稿件。“如果结论有效并且证据坚实,即使争议性很大,我们也会将其分享到研究群体中,这样大家可以互相争论并且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这篇文章的分析方法很靠谱,撤稿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撤稿声明指出,如果只是有读者对结论感到不适是不会撤稿的。期刊的评判标准可能会长期存在这种问题,因此科研界或许难以完全避免出现类似的歧视性文章。但这种做法,对期刊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很长远的,这篇论文出现后,已经有研究者表示不会再审阅《自然·通讯》的文章。就像撤稿观察网分析的一样,期刊希望科学家相信他们发表的内容,但每一次其中出现严重错误时,读者对这本期刊的信任度都会削弱,而一旦它们选择不撤回这类文章,这份信任就可能会消失殆尽。#木木西里#内容来源:环球科学令英国“大惊失色”的新冠病毒变异,是怎么回事?F5000、F1000傻傻分不清:看这里这篇Nature Chemistry一旦临床使用,将彻底改变癌症治疗的方式!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麻雀侠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

来源 | 大木虫综合整理编辑 | 学术君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本文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伯夷叔齐

相比于女研究生,为什么导师更喜欢男研究生?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每日更新!”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能够感受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增长好像身边的男生越来越少了,确实是,有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会慢慢减少,这是为什么呢?男生比女生爱玩,思维更加的活跃,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可能不会那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更多的是想着自己以后的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很多男生去创业的有很多,有的是真的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很差,也不想学,于是辍学去工作;有的是在大学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现有的教育体制也更加的适合女生,现在的应试教育,需要同学们踏踏实实的学习,女生相比较于男生更能坐得住;现在的教育需要同学们认真仔细的做题,才能拿到高分,女生相比较男生来讲更加的细致。家长们也更加放心男生出去打拼,家长们的经验和社会的事实告诉我们男生出去遇到危险的可能性要低于女生,恐怕家长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出去打拼的。男生在找工作和创业等方面存在优势,在就业上也有很多选择,他们可以从事长期出差、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但是女生往往就受限制,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会被问道结婚了没?有小孩没?能出差吗?等等。所以女生不得不自己自立自强,好好努力,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提高竞争力,所以女生更加的能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他们的动力更足,更渴望高学历。研究生导师更喜欢男生,因为男生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上相互讨论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男生的体力好,能帮助导师做很多事情;和男生交流不用想太多,有时候可能都不用太注意说话的方式;男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在做项目的时候能给导师很多帮助。很多行业都是不分男女的,都在说男女平等,但是大家的心里还是不一样的,当然了这只是对大多数人来讲,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别人总会看到的。

菊丸

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男生赞同第5点,女生却觉得很冤!

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男生赞同第5点,女生却觉得很冤!考研的学子想被录取,不仅要熬过初试,还得在研究生复试中崭露头角,才能最终获得导师们的青睐,被录取成为正式的研究生。而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考生就是导师们待选的对象,那么导师们喜欢哪种学生呢?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考研复试:符合这6点的考研党更容易获得研究生导师们的青睐!小水坦言,大部分的考生在选择考研的时候都是比较盲目的,很多人并没有提前了解导师。而有一些立志于在某方面有研究的考生在考研时就已经决定了想报考的专业方向,以及自己想选的导师。当然,如果你也想让导师选择你,小水觉得,以下6点是导师最看重学生的地方,考生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要注意!01、专业课成绩很高专业课成绩的高低就可反映出一个考生的学术水平的高低,无论初试还是复试,试卷都是导师批阅的,他们心中对那些专业课成绩很高的考生另眼相看。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在考研复试的面试中,导师们会根据考生薄弱的知识点提问。所以考生要结合初试和复试中的错题进行准备,一般来说,专业课成绩很高的考生更易被录取。02、英语水平很高英语的作用在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非英语专业的导师会特别看重考生的英语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文学类研究生,对英语的要求更高。所以,初试的时候英语分数高的同学更有优势,导师还会在复试中额外给你加分的。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03、读研决心很大研究生导师更愿意选择读研决心很大的考生。很大考生本身就喜欢报考的专业,而且立志于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很多考生会被问到要不要读博,而那些计划考博的考生更容易打动导师,最终被录取。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04、性格沉稳、细致搞学术研究就得需要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研究生导师偏爱那些性格沉稳,做事专注、细致的考生。在面试的时候,导师会在你的言谈举止中摸透你的性格。如果你刚好是比较稳重的学生,是比较适合读研的性格,就算你复试表现的差一些,导师也会优先考虑你的。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05、暂不考虑感情的男生对于很多研究生专业,导师偏向于招收男生。这使得很多女生都觉得自己委屈,很多女生考研的时候以高分进入复试,但是因为性别的缘故被刷,岂不是很让人很冤?但是,男生却不以为然,很赞同这点。因为专业的缘故,有的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女生并不适合。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而女生因为年龄的缘故,很多都在研究生阶段结婚生子,从而中断学术研究,考博的又少之又少,导师自然也不愿录取。如果男生暂时不考虑感情的话,导师更容录取他,因为没了感情的羁绊,做起学术研究来心无旁骛,最容易出成绩。06、个人能力很强如果你本科就很优秀,获得过很多奖项,导师自然会高看你一眼。这个个人能力除了在学业上有能力,还有一部分是生活上。很多时候导师更看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学术研究的能力,导师只是做一个引路人的作用。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在研究生复试阶段,以上6点是研究生导师最看重的,正在考研的你占到了几条呢?有人说,女生读研完全不会弱于男生,为何很多导师喜欢男生而不喜欢女生呢?你如果是研究生导师,你会如何选择呢

淳君

轩然大波,Nature子刊:女学生更喜欢男导师!Nature宣布优先调查

图源:Pixabay导师制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并提供组织的连续性。通过指导新手,资深成员传授组织文化、最佳实践和专业的内部运作方式。这样,导师-学生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社会粘合剂,将一个领域内的几代人联系起来。导师制还可以通过提供榜样、获得非正式网络和文化资本来减轻代表性不足的少数群体的进入障碍,从而起到均衡力量的作用。2020年11月17日,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三位学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arly career informal mentorship in academic collaborations and junior author performance"的研究,该研究强调从事科学领域的女性与男性导师的关系要好于女性导师。该研究确定了300万对导师与门生之间的关系,并随机抽样调查,以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涉及某种形式的导师制。研究表明,增加女性导师的比例不仅与减少女性门徒在导师后的影响有关,而且与女性导师的收获减少有关。尽管当前的多样性政策鼓励同性导师制将女性留在学术界,但我们的发现增加了异性导师制实际上可能增加从事科学职业的女性的影响的可能性。这些发现为有关如何最好地提高妇女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政策辩论增添了新的视角。该研究一发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自然》杂志宣布,正在对一篇新论文进行“优先”调查,该论文称从事科学领域的女性与男性导师的关系要好于女性导师。众多学者在Twitter上的评论:阿尔伯塔大学的约书亚·米勒(Joshua Miller)等评论者:对研究和期刊感到愤怒和失望。卡耐基梅隆大学的Oana Carja写道:谢谢!@NatureComms提醒我们性别歧视仍然在学术界盛行,并激励我今天继续尽最大努力使STEM变得更好,我很感激。洛克菲勒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莱斯利·沃斯哈尔(Leslie Vosshall)发布了一封指向该杂志公开信的链接,该信称《自然通讯》有“道德义务”撤回该文章。11月1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按照期刊标准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快速回应:我们知道有关发布本文的反馈,感谢那些就此问题与我们联系过的人,我们正在将其作为优先事项进行调查,@NatureComms坚信并支持研究中的平等和多样性。但是,四位审稿人之一宣布:这是一篇做得很好的论文。这些发现并不令人惊讶,分析异常详尽…截止本文发布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官网上仍有明显提醒:“提醒读者,本文受到编辑们正在考虑的批评。我们正在调查所提出的问题,并将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作出编辑回应。”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723-8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0/11/19/nature-communications-looking-into-paper-on-mentorship-after-strong-negative-reaction/医诺维-让科研更简单!评审指导 | 语言服务 | 格式化处理 | 选刊指导基础实验方案设计 | 进阶定制化实验方案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 定制化设计(RCT、RWE) 项目设计指导 | 项目调整优化 | 项目设计评审

蕃息畜藏

《自然—通讯》发表一项新研究:鼓励男导师指导女研究生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新研究鼓励男导师指导女学生?数百学者强烈要求撤稿》,说的是《自然—通讯》发表新研究:鼓励男导师指导女研究生。这一研究论文发表以后,受到科学界的质疑,有质疑论文数据不可靠的,有质疑论文依据和结论太过草率的,还有质疑这种论文即使数据正确,但是冒犯和歧视了很多女导师,就应该被撤稿,引起了国际上科学界的广泛讨论。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有2个女导师,一个副教授,一个正教授,也刚好分别都带了一个女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时候,都是各自发表了一篇3区SCI论文,没有做出太多出色的科研成果。毕业之后,一个去了三本大学当基础课老师,科研和论文算是彻底放弃了,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再发表过一篇论文,职称依然停在讲师职称。另外一个女研究生,毕业去了公司当销售,更是与科研工作无关了,做了几年还是一个普通销售员。而这两个女研究生的另外一个同寝室的女同学,相反,跟了一个男导师,教授职称,也不是什么学者,但是毕业答辩的时候,发了两篇二区SCI论文和两篇三区SCI论文,也拿到了各种研究生该拿的奖学金,毕业之后进入一所二本大学当实验员,两年时间又发表了几篇SCI论文,又拿到了省级科研项目,很快就评上了副高级实验师。这三个女研究生本科都是同一所211大学毕业的,学术基础和背景来说,应该都相似。要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导师性别不同。当然,这和科研界女性科学家本身偏少是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女导师,并没有把科研当作毕生的追求,而是看成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自然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这自然也会导致她们所带的女研究生做科研的时候,很难快速触及科学界的前沿,做出优秀科研成果的概率和日后学术生涯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反,男导师多数都有把科研当作毕生追求的想法,会更加愿意去参加学术会议,结交各种学术界同行,亲自了解科学前沿课题,他们所带的研究生,不管男研究生,还是女研究生,都能获得更好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生涯发展,这也符合“有付出,才有回报”的自然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间接说明了“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收获”的基本人生哲理。

玫瑰城

研究生为何“女多男少”?导师一语道破,背后原因真实又复杂

“女人负责貌美如花,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在古代社会,没有适合女子的工作,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而男子则需在外谋生。过去女性社会地位低,是因为男性劳动生产效率高,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女性地位也在逐步提高,现在已经很少会有人会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愚昧无知的话了。研究生为何“女多男少”?导师一语道破,背后原因真实又复杂教育部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女研究生“逆袭”了!在近几年的研究生占比中,女生人数达到了60%多。不少研究生导师抱怨:想招个男研究生太少了!女生考研比例高于男生原因大揭秘——▲现代社会对女性越来越尊重过去关于女性,谈论的最多的话题便是: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教育的大门从未向女性敞开。步入新时代后,女性的地位逐步提升,从此男女便享有相同的教育权利,使得女生可以迈向更广阔的未来。而选择文科类专业女生比较多,女生从事的工作类型要求学历,比如教师这一行业,大多学校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女性的自我认知提高如今女性已经处于思想独立的环境中,绝大部分女生,不会受到“女性的重心是家庭”这种落后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里也不再依附男性,对自己的认知也逐渐提高,认知越高级,就会想要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男女的经济压力不同对于读研来说,经济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女生花费3年读研,很少会受制于金钱;但家庭条件一般的男生,读完本科就应该步入社会赚钱养家,为自己日后结婚生子做打算了。考研不能“说说而已”,需要落到实处,掌握方法一次上岸无论是男生女生,在考研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考研是一段很辛苦的旅程,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得英语者得天下英语复习分为3个部分:单词篇、阅读篇、作文篇。单词part:首先要掌握英语大纲词汇——5500词。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不要一味地背单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计划。例如:3月份着手背单词每天20个,在考研之前单词会复习2——3遍。阅读part:做阅读做主要的是练习大量的真题,了解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作文part:吃透一本作文书,作文在10月份开始准备,用真题作文当练习,按照给出的范围,找到属于自己的框架。政治不要轻视政治课要取得好成绩还需要扎实的基础,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高中生的文科就会有优势。短期突破不理想,只能过线而不是高分。政治的学习还要关注社会热点知识,做到知识与热点相结合。考研政治选择题分值大,选择题想要得高分全凭基础知识。遇到模糊的知识点就很容易做错。重中之重:专业课专业课的复习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基础阶段:在复习知识点时要采取“地毯式”学习方法,做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不要加以背诵,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强化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结合真题,有题目找出所考的知识点,并加以背诵。冲刺阶段:在考前一个月时间,复习自己做过的真题,找到遗漏的知识点,保持状态,调整心态,积极应考。不要把考研当成一句口号,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唯有十足的把握,才能够一举成名。留言板话题:你如何看待研究生“女多男少”这一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搜查

研究生同学变成了师母是怎样的体验?该如何看待导师和学生结婚?

本文为募格学术 作者:喵呜学姐在大家纷纷剁手的“双十一”当天,教育部发布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其中有一条,“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看到这条,我就想起了以前和同学一起吃到的一个“惊天大瓜”。简单来说,就是曾经的硕士同班同学,女生,毕业典礼过后一个月内,火速和大自己七八岁、她在读期间的硕士生导师领了证,办了婚礼,顺利的在新学期开学后,作为家属,直接入职母校做了辅导员。这个女生,简称为小H吧。她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她的婚礼没有通知我们任何一个同学,连送红包的机会都没有,在她的朋友圈里,也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这个“惊天大瓜”,是我们在小H结婚很久后才吃到的。当时有位同学因为工作原因到母校所在的城市出差,趁此机会就去了母校,和自己的导师聊聊天,恰巧她的导师是学院的领导,结果就把这个“瓜”聊出来了。正如一句老话,“纸里包不住火”。一直以为小H是单身,谁都没想到,她就这么不声不响的结婚了。更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会和自己的硕士生导师结婚!毕竟,同窗三年,我们没少听她吐槽甚至嫌弃她的硕导。小H的导师是作为专业紧缺人才引进学院的,入职就有了硕士生导师的资格,小H是他带的第一个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小H就向我们吐槽过,为什么要让一个没经验的新手来做她的导师。三年来,槽点不断扩大,什么长得不够帅,不会带学生,要求太多,事儿也特别多等等,还曾经“幸灾乐祸”的说她导师“怪不得找不到对象”。基本上,只要小H去一次她导师的办公室,回来的时候就会吐槽。小H还被她的导师吵哭过好几次,顶着红肿的眼睛,一度发狠到要退学。不过,这么看来,似乎颇有偶像剧的套路——女主和男主机缘巧合之下遇到,成了欢喜冤家,女主在被男主虐哭N次后竟然产生了感情,然后,喜结连理,成为了家庭的女主人......大家在知道这件事儿后,都非常默契的没有去问小H,不过私下里也讨论了许久,还八卦之心爆棚、福尔摩斯附体的回忆着以前的事儿,希望能从细节中抽丝剥茧,还原事情的全过程。但是,小H结婚的事情实在是保密的太好,最后想来想去,大家只搞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小H能够留校工作。学校的辅导员招考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个就是作为引进人才的“福利”——如果家属是硕士毕业,就可以安排辅导员的工作。在那一年的招录名单里,并没有出现小H的名字。可想而知,只有“家属”这一条路了。小H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婚姻与工作,不仅获得了一个高知老公,还顺利的通过婚姻获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对于这件事儿,大家也都议论纷纷。有人说,可能就是纯粹的爱情,俗话说的好,感情来了挡也挡不住。有人简单粗暴地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小H的导师怎么下得去手!有人用“各取所需”来评价这件事——一个未娶,一个未嫁,一个因为毕业后需要工作,一个因为年龄大需要婚姻,于是俩人一拍即合,一举两得。一场婚姻,既解决了小H的工作,也解决了她导师的个人问题,可谓“双赢”!有人说,以后小H评职称算是不用愁了,起码家里有个硕导老公,代写代发代报课题一条龙服务,而且还是不收钱,保质保量的那种。(小募温馨提示:学术不端要不得,纯粹调侃,请勿模仿)还有人开玩笑说,以后回校聚会,见到小H,那就得叫一声“师母”了。如何看待导师和学生结婚?记得以前有部电视剧《大丈夫》,剧中的男女主就是师生关系,在经历了重重关卡后,终于结为夫妇。“导师+研究生、老夫+少妻”的组合着实让这个电视剧火了一阵。在现实中,导师和研究生结婚的事儿,虽然不至于像电视剧这般充满了戏剧化与重重矛盾,但绝不缺乏话题性,而且很容易被添油加醋成为“桃色新闻”,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再扣上诸如“老牛吃嫩草、动机不纯”之类的帽子。无论是过去的师德“七条红线”,还是今天的“行为准则”,导师和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都是明令禁止的。但是,导师和学生结婚这事儿,仿佛是一片灰色地带,既可以一脚踏进“正当”的圈子里,也可以一脚踏进“不正当”的圈子里。就拿小H这件事儿来说,真的很难判断出是“正当”还是“不正当”。小H和她的导师都是单身,两人都没有和其他人有任何情感纠葛,男未娶,女未嫁,毕业后感情迅速升温,结为夫妇,这么看来,似乎是“正当”的。都2020年了,只要两情相悦,不是在上学期间结的婚,没有影响到他人,那么,婚姻自由啊!只要毕业了,结婚当然没问题。况且,两人都是成年人,也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两人毕竟是师生关系,而毕业后的“火速结婚”,也许是在学期间就产生了感情,这么看来,多多少少就有些“不正当”的意味。如果是在学期间就产生了感情,不仅触碰到了“红线”,也必然会影响导师对学生的判断,毕竟,“情”字当头啊!如果在学期间导师和学生发展了恋人关系,师生关系和恋人关系并存,那么,导师就很难以单纯的“学生”标准去要求对方,当恋人关系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时,就有可能会为了哄另一半开心,做出一些有违学术道德的事。小H这件事的个中细节,我们虽然无从得知,但是,从当事人的一些表现上来看,他们很明显也不愿让太多人知道“我娶了自己的学生”或者“我嫁给了自己的导师”。据说,当小H曾经的硕导、现在的老公在婚礼后,向学院领导提出要“安排家属工作”时,领导在震惊之余,特意交代了此事“不可声张”。基本上,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放羊管理型,无情压榨型,学生push型,受益匪浅型”,但是,如果加上“终成眷属型”,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最起码在上学期间,的确也必须有界限,有“红线”。导师需要做的,是身为一个导师所应该做的事儿,学生需要做的,则是身为一名学生所应该做的事儿。但是,不管怎样,恋人关系,哪怕只是暧昧关系,都应该是在学期间导师和学生之间绝对不可逾越的界限与“红线”。如果真的对对方有好感,不妨等到毕业后,给自己一段长时间的沉淀,好好的思考一下。毕竟,所谓的“好感”,很有可能只是一时的崇拜与欣赏,一旦毕了业,脱离了学校的环境,这种感觉很有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不是吗?

蝴蝶鱼

研究生“坑”导师4大现场,把导师下半生“骗到手”是什么体验?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之间可谓是“相爱又相杀”。由于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大多数导师对自己带的学生都非常关心,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层面,都能给予细心的指导。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佛系的导师,学生可能半年都见不到导师一面。对于研究生来说,最大的难题无疑就是毕业论文,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都与导师的业绩考核、招生名额甚至是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因此,导师一般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科研工作,并尽可能帮助学生顺利毕业。谈到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很多经历过研究生阶段的人都众说纷纭,不同导师有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相看生厌恨不得永不相见的,有相亲相爱宛如家人的,有势同水火非要让对方不舒服的……但是,你见过学生“坑”导师的吗?一般来说,导师能被学生“坑”,不仅说明这个学生令人无奈,还代表导师性格很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研究生花式“坑”导师现场!研究生“坑”导师4大现场,把导师下半生“骗到手”是什么体验?现场1: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导师亲自上手写论文这个花式“坑”导师的故事来自于一位网友的分享。根据这位网友透露,他曾有一位研究生学姐,男导师很年轻,学姐是这位男导师带的第一位学生。但有意思的是,这位学姐刚考上研究生就结婚生孩子去了,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术研究上面。等刀导师打电话给学生的时候,这位学姐还总拿孩子当挡箭牌:“孩子太小不方便,导师要多多体谅”。可能是担心自己第一年当硕导就导致学生无法毕业很没面子,这位导师一气之下亲自帮学姐写论文,最终学姐成功毕业。现场2:直接把导师下半辈子“坑”到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日久生情的例子并不多见,但这并非说一定不存在。这位网友分享的“坑”导师方式,可谓是独树一帜。他自己读硕士时选中了一个博士刚毕业的年轻女硕导,这两人都对本专业某个冷门领域的研究高度感兴趣。在兴趣相投、学习方向一致、天天“相依为命”搞学术的情况下,两人一来二去便诞生了情愫,后来还顺利步入了婚姻殿堂。其他人“坑”导师估计只有一次两次,这位网友坑导师,那可是一不小心就“坑”了一辈子呀!现场3:读研时不带脑子,导师只能高频率收烂摊子这位分享自己“坑”导师实例的网友,是一所不怎么出名的双非院校研究生,而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是出了名的只要能考上,以当初考研的意志力一定可以撑到毕业。也许,这也是为何这位研究生敢“不带脑子去读研”。但是,这位学生总是在各方面犯错出问题,但他的导师却依旧“不离不弃”,不断给他收拾烂摊子。现场4:一心想浪迹天涯,却硬生生被导师拉回正途这位成功考研的学生,考上研后就忍不住“浪迹天涯、吃喝玩乐”了。由于学习态度不太端正,这位研究生进实验室、每周例会总结的时候硬是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憋不出来。但是,这位被学生“坑”的导师并没有生气或放任不管,而是耐心引导、一点点告诉学生怎么做课题、任务要怎样完成。最后,这位“水货”研究生虽然依旧没做出什么好东西,但却收获了很多比做课题还重要的东西。考研阶段,要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01先判断自身条件自身条件很好判断,大家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1、读研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还是真的想搞科研?2、自己的学习自驱力怎么样,是否可以做到无监督情况下依旧安心搞学术?3、自己的自控能力如何?在搞清楚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导师群体的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导师的各种类型。02导师群体的分类导师一共可以分为6大类型:1、年纪大且资质高的行业大牛;2、年纪大但资质一般的佛系老师;3、年纪中等但资质很高的后起之秀;4、年纪中等且资质中等的“平庸”导师;5、年纪很小却资质很高的奋斗者;6、年纪很小资质也低的“菜鸟”。03适合学生的导师类型根据上述分类,第一类导师最抢手,也最难报。年龄大、资质高代表见多识广,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少帮助。而第二类导师一定要谨慎选择,这种导师一般自己都打酱油,要么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要么给一大堆活儿给学生干。第三类导师的未来发展很大,做事的动力也很足。如果你想读研时轻松点,最好不要选这类。但如果你对未来也有充足的动力,选这类型导师也很不错。第四类导师和第二种差不多,但稍微好一点,适合普通学生。第五类导师也稍微火一点,尤其是刚刚当硕导的导师,为了面子过得去,一般都会让开门大弟子毕业。第六类导师基本无法判断是否适合报,因为这类导师太年轻了,资质低是很正常的表现。考研到底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联系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01考研一定要联系导师有的导师极其看重公平性,很不喜欢学生提前联系自己。但有这种特征的导师,往往很出名,学生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导师的这个特性。除了具备特性之外的导师,学生都可以提前联系。联系的时间最好定在成绩出来之后,如果你估分觉得可以进面试,就该第一时间联系导师了。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和导师攀关系的,最好干脆在复试之前约导师出来见一面、叙叙旧。02导师联系方式获取渠道及常见问题解答导师的联系方式很好找,直接去学校官网“师资力量”一栏中去找自己心仪导师的介绍即可。建议在联系导师的时候,优先使用邮件的方式来和导师打招呼。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多联系学长学姐,打听导师品德。有的学生可能会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提前去导师工作室打招呼,针对这个问题这里给的解答是:如果有搞科研的打算,就提前去。如果没有搞科研的打算,和导师线上打过招呼即可,没必要再去工作室看看。总结不同导师性格,有的同学能与导师打成一片、相处得其乐融融,也有导师被学生坑得不想说话,气得不行!但从整体来说,学生最好不要轻易得罪导师,毕竟自己毕业的“生杀大权”那可是被导师卡得死死的。今日话题:你读研的时候,和导师关系怎样?有坑过导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