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女生考研,想考法硕,上出来都快30了,再投入到社会,会不会比自己更小的人相比,更没有优势了?如果那个时候再没有结婚生孩子。。。刚投入社会,没工作经验,没结婚没孩子,会不会感觉什么都比别人晚了一步?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看到这个问题,很想跟题主交流一下。我也26岁,同想考法硕。只不过我是男的,我们有相同的年龄,相同的目标,也有相同的担忧。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境遇相近的人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认为下决心考研之前要考虑清楚的问题:一、读研与工作,是否已经权衡好了利弊?经济下行的年代,就业愈发不容乐观,所以一份好工作份外值得珍惜。作为我自己来说,毕业几年来混得一塌糊涂,完完全全的失败者。某211大学毕业,之后啃过老,进过工厂,做过代练,发过传单,当过协警,现在在亲戚的厂子里打杂,工资水平不高,依然要啃老。这一切的经历有阴差阳错,更多还是咎由自取。不论如何,我只知道现在的我想找一份靠谱工作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且至少到现在为止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但反过来说,现在的我等于一无所有,所以做出选择也很容易,不需要考虑得太多,所以我想主动寻求一个改变自我的机会。不过,我这样的废物特例应该也是万中无一,不具备代表性。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你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规划未来,再决定走什么样的路。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二、任何事情都有风险,考研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是否准备好自己承担风险?我自知欠债太多,远非一个硕士文凭可以弥补,所以我从没指望过靠硕士文凭翻身。但是我依然选择考研,一是想重塑自我;二来这是我未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所以我甘愿承受所有的风险,并做好了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坦白说,现在父母不是很支持我考研,我的心理压力很大。但我始终在努力说服他们,同时正想办法找一个不太忙的工作以便复习。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一旦认准了一条路,不要想太多,一直走下去吧。关于年龄,我认为26岁还算年轻(对女生也是如此),现代人的观念是在变化和发展的,在发达国家和国内的大城市30岁以后结婚生子并不鲜见。退一步说,真要结婚生子未必非得等到30岁毕业,在学校里也完全可以的。关于大龄毕业生的工作去向,据我了解,法硕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一般是考公/投行/律师/法务等等。我们可以把公务员视为一个保底选择,有个法硕再加上本科专业最起码考公的选择面变宽了。在此基础上视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其他职业,具体就看自己的规划和在校的表现了。未来的事没人说的准,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如果你最终选择了考研,很高兴能多一个战友。关于法硕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互相探讨。我虽然也不是过来人,但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你以为你不读研三年后就不是30岁吗?你以为不读研到那个时候再没有结婚生孩子就不会觉得什么都比别人晚了一步。研究生实力回答:除了备考的时候辛苦点,其他时间该谈恋爱谈恋爱,别耽误。知识和风情,两样都别拉下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本人26岁,虚2 7岁,也正有考法学硕士打算。某211院校本科毕业,毕业工作一般,可能因为本人工作换的多了,突然就迷失了。去过广州、西藏工作,本科工商管理,万金油专业,现在深圳一家集团公司下的创业小公司做品牌与战略规划工作,税前8K,感觉工作一般,不是很想继续从事,因为更像领导助理,觉得成长不大。自认为对法律有兴趣,本科时就有想转院的想法,可惜错过了转院时机。家族中皆是教师、工程师、医生等职业,自己对法律比较有兴趣。故现在想要考法学硕士。已经预计到若能正常考取,毕业的时候已是30岁,事业需要重新开始,且工资较低,但是一切都说不好,你们觉得呢?也许研究生期间会去考取CPA证书,现在自己已经有会计从业和基金从业、证券从业证,计划回自己所在省,不再深漂。我觉得考研不能仅仅只为了文凭,应该这个还有其他的作用。如果有兴趣,能看到自己未来是否喜欢,是否能坚持,想通了,就去做。再说,考研还不一定能考上啊。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今年27岁,刚刚考上报考的学校,复试前跟ex分手。这都不算什么,好在我熬过来了。综合考虑就业婚恋问题,结合你要报考的学校,好好思考一下,想就去做,我考试前从不问别人应不应该考,如果你想你先考上再决定去不去也来得及。准备的时候很累,坚持住。加油~26岁读研并不算大龄,我的一个师兄(30多岁)就是成家立业以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过来读全日制的研究生的,这绝对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等你读上研就会发现,比你岁数大的在读研究生比比皆是,同时大城市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30岁之后才结婚生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所谓的岁数问题本就不是问题。但是这却是一个选择问题,看你是否真的需要读研。读研之后就业和马上就业,两者差异有多大,这需要你和老师、学长、同学、朋友、亲戚等沟通了解之后,才能分辨清楚。不管如何选择,都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心里要有计划,有目的。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最后,如果自己确定好了目标,就不必在乎其他无关人的眼光和看法,做自己想做和需要做的,努力达到自己当初的预期,更好的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方方面面。26岁的年纪,不大不小,还有足够时间去学习、工作、恋爱,勇往直前吧!主要看心态,不要什么都和别人比。也许考研能带来的东西超过本科的东西,也许研究生就是一纸文凭,(如果只是证明就算发个博士又有什么用呢?)另外考研是否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研究生一般两年半毕业。想提前半年也行,就是两年,26+2=28.事业还能起步,不算晚年龄不是问题,我的同学还有八九年的女生呢。一定要想啊好,规划好自己的路,要读就好好读,真的学到对以后职业有用的能力,不要只是混文凭。现在开办法硕的学校太多了,但是最好还是考传统的名校,这样资源和机会会很多,读普通的学校真的没法给你带来什么,除非你自己真的很优秀。一个双非学校的法硕毕业的路过。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
在逛论坛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网友提问“我今年快30了,考研还来得及吗?”其实在我看来,考研跟年龄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关注新闻的就会发现每年都会有一些年龄很多的人在考研,甚至有人还考上了!有个老奶奶每年都会考研,不为别的就只为实现年轻时候的梦想。还有一个报道是母亲陪儿子考研,最后母子二人都考研成功。其实,新闻报道里的这些例子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我自己也是26岁了还在考研,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你的决心才是!1、努力没有早晚我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个非常有耐心的人,她经常给我们说一句话“同学们,落后不可怕,只要你从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还来得及,努力没有早晚”!是的,正是这句话,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努力没有早晚,从现在开始努力,未来充满了变数,你不努力肯定会一无所成。与其等到将来后悔,还不如把握好当下。2、年龄不是问题或许你觉得26岁考研会不会太晚了,等毕业的时候都快30岁了。其实人生不是比赛,没有人规定你在哪个年龄必须做到什么成就或者成为什么样子。不用去盲目的跟别人去比较,做好你自己,你的人生是把握在你自己手中的,想要怎么活也是你做主。如果你26岁了没有考研,那么你早晚都是要30岁的,等你30岁的时候是否会想,倘若我26考研了,现在岂不是研究生了?3、不要给自己留遗憾我记得有份调查问大家年轻时候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排名第一的选项是没有好好学习。对于考研来说,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定因素。我们的人生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有的人拖来拖去犹豫不决,最终耽误的还是自己。如果你一直有考研梦,那么就趁着还年轻赶快拼一把,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多大读的研究生,等你读研毕业出来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上的研究生学历会成为你最新的标签!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等你30岁的时候,你回头来看,你会感谢当初的自己!考上研那一年我26岁,读研毕业的时候我29,同龄的小伙伴已经娶妻生子,我的人生却刚刚开始,我从来都不后悔我的决定,因为正是这个决定改写了我的人生!
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以下为网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曝光的事件背后情况及其与导师的部分聊天记录。今天上午,该学生导师发声称逝者为大,但事实不能隐瞒!自杀研究生的导师表示扛不住了,在自己公众号发声。本想着逝者为大,不便说什么,但是却遭受到人身攻击。他把自杀女研究生的截图爆出来,说让大家看到事实的真相。聊天中说自杀研究生在向老师吐槽自己在家的情况。导师称:几近崩溃的我还是决定把当天完整的聊天记录公布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客观地了解事情真相。我恳请大家以理性态度看待这一切。希望小黄的父母节哀,我知道你们太不容易了。以下是2020年3月11日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微信聊天全部内容,出于对其家庭的隐私保护,他打上了一些马赛克。导师相信通过这些内容,大家基本可以了解事情真相了。(1)(2-图1种小图的放大版)(3)(4)(5)(6)(7)(8)(9)(10)(11)(12)有网友说:看聊天记录,可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孩子跳楼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论文相关的问题。之前家长发声说静怡论文一次次送审,但是导师欺压。现在导师却说因为家里的事情。各方的一面之词,都不具有百分之百的可靠性,还要等更多细节。你怎么看?来自微信公众号:材料基(ID:cailiaoji)综合报道
26岁女研究生坠楼,读研究竟多难,才让他们走向这一步?之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一名年仅26岁的女研究生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其实这件事也反映了现在研究生的生活是越来越不好过的这一社会现象。其实你去网上不难发现,对于研究生的生活有多么难,经历过的人都表示那是一段十分难过的日子。而且据相关媒体所报道出来的资料,有该学生与研究生导师的聊天记录。其中在聊天记录中多次出现崩溃和救救我的字样,从一些图片资料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本女生在当时是有多么的绝望。其实大家去网络上搜索一些新闻便可以发现,现在大学生因受不了导师给予的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例子有很多。这样一看,好像研究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那么现在的研究生,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怎样的挫折呢?1、导师们会把任务交给那些比较认真的同学其实并不是说所有的研究生导师都会存在一些这样的现象。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有很多的导师会把自己的一些任务安排给工作比较认真的同学,这点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一个同学他工作的认真就证明他对待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很好,所以说老师才会愿意将一些研究课题交给他。但是呢,在最后评优的时候,老师却选择把一些荣誉赋予给那些跟老师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其实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多人都反映研究生生活很黑暗的一个比较严重的一点。2、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其实研究生的学习和大学本科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差距。因为大学本科生的学习最多的是一些对于课本上知识的学习。而研究生如果要写论文的话,需要参考一些各种各样的文献,文献的阅读量与论文质量有着一定的关系。虽然说小编并没有体现过这种生活。但是想一想,你每天都要看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其实也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让人觉得特别的不开心,也会让人觉得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就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觉得晦涩难懂的文字就越不想看,越不想看心情越不好,心情越不好就会越不想去学习。3、在某些导师的眼中,研究生只是一个帮助自己研究课题的一个工具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研究生觉得求学期间生活不好过的原因就是导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且有些导师就觉得研究生就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完成任务的廉价劳动力。如果说你遇到一个十分不喜欢的研究生导师,那么或许你在读研的日子里就会觉得十分的痛苦。他有可能会不停地压榨你,奴役你让你觉得压力非常的大。那么你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你会开心快乐吗?不知道小编和大家说了一些这么多的难处,是不是大家都会对研究生的生活很害怕?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好的导师当然要比坏的老师多,而且你遇到一个好的导师的概率要比遇到一个坏的导师的概率大得多。所以说大家也不要十分的担心和害怕。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也会遇到一些不一样的困难。所以说有困难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就好啦,没有必要产生一些畏惧的心理,更不能有轻生的念头,因为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26岁的女生毕业三年辞职考研,但父母劝她考编,应该怎样取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这条路,其中有不少是在职的考生。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考研梦,增加考研录取率,这些人不惜辞职考研。不过,辞职考研之后,面对的却是父母的责难,大部分的父母觉得考研不如考编。那么,在父母的建议面前,该不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呢?考研和考编之间应该如何取舍?考研和考编选哪个好?26岁的女生毕业三年才辞职考研,晚吗?有同学小芹给小水留言,倾诉了自己和父母的一些关于考研和考编的纠纷。这位女生小芹今年26岁,大学毕业三年多了,自己在工作之余攒了一些钱。所以她打算年底辞职回家考研,踏踏实实备考一年,一来为换个好工作,二来也为提升学历。由于手里有积蓄,所以她觉得辞职考研对她没啥影响,也不会拖累父母。对于考研院校的选择,她没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能考上211大学更好,但是一般的双非一本也可以接受。就是后来只能调剂读研,也走,不再继续考了。对于考研这件事,父母还算开明,不过他们的意思中,反对大于支持。父母的想法更是倾向于让她在家中考个编制类的工作,比如教师编制、事业编制或者是公务员,这些选择都很不错。尤其是现在疫情还没结束,就业很难,她父母是编制,所以从不担心失业的问题,就算不能出去上班,也不耽误每个月按时拿工资。而考研人数逐年激增,小芹去考研的话,要是考不上就是白白浪费了一年时间。早在去年年初,小芹的父母就曾劝说她考家里的事业编制。他们的同学有一个快退休了,在同学群里发了话,意思是他们的工作单位下半年招人,可以帮忙让同学的子女进来。当时小芹的父母特别激动,联系她让她备考这个事业编制,但是她以不愿换工作为由拒绝了。这下就得罪了父母,不少人研究生毕业之后还想考这个编制,而小芹就这样拒绝了,父母很生气。所以到小芹告知父母自己年底要辞职考研的时候,父母是不支持的。而对于小芹这种情况,辞职考研也是可以的,毕竟她已经想清楚了自己的道路。而她父母的想法也没有错,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她如果想考研顺利,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尝试和父母沟通,先考研后考编小芹考研目的很明确,如果让她直接放弃考研,显然不可能。她可以给父母沟通一下,先给她一年的时间考研,考研失败再去考编也不迟。毕竟她才26岁,大部分的编制岗位年龄限制在30岁,有的放宽到35岁,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但是此时不考研,未来想考研的机会就非常少了。研究生备考可以在家里,也可以租房看书对于研究生备考的问题,小芹是打算辞职后全力备考。这样的话,她没有了工作压力,本身也攒了一些钱,平时花费也不是问题。那么就要看看她有没有在家里复习的条件。若是父母支持她考,努力营造考研复习的环境,可以在家里安心备考。但是备考条件不足,小芹就得想办法租房看书了,但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注意防护。最好的情况是在家里住着,复习的时候去一个安静的处所看书,比如学校、图书馆、自习室等。即使如此,对于考研院校的选择上,小水建议她尽量去选一些容易一些的专业,争取一次成功。往届生辞职考研,最怕的是一战不成功,还要耗时间再考,所以在择校上要慎重对待。不过,和小芹的经历类似,大多数父母都会反对已经毕业很多年的子女突然辞职去考研,他们觉得丢掉稳定的工作很可惜,而且浪费时间。也有一些人觉得年龄大了考研是个问题,特别是女生。就算她们自己觉得没什么,来自父母的压力也让她们喘不过气,比如婚嫁。但考研与否在于考生个人选择,而且读研也并不耽误考生结婚生子。现在大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结婚生子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而且也有许多大龄青年考研成功。因此,在这方面的心理压力考生要平和心态,只要朝着梦想努力就行了!如果你今年超过24岁了,你觉得年龄还小,想考研提升学历,但父母却逼你找对象嫁人,反对你考研,你会如何选择?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理学类的同学,数学基础太差,考研可以不考数学吗?有哪些方法?出身三本的往届生,工作三年,无法辞职考研,应该如何备考?2021研究生初试成绩何时公布?考研成绩过了国家线就能读研吗?
#中国传媒大学#首先,个人对中国传媒大学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和惋惜。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我国算是高学历人才,所以该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家长、指导老师和学校都有重大影响。此前,多数报道矛头指向研究生导师,个人认为有些片面,被众多网友指责说偏向导师。个人也是学生群体,同样面临毕业。所以对黄静怡同学的心情具备些许同感。如果前期论文准备工作不及时、不全面,确实存在较大压力。但是,究竟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未被导师同意答辩导致学生轻生,需要全面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对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当看到学生家属发出因为毕业论文未被签字是原因时候,我也非常气愤,在导师与学生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我们偏向弱势群体是天性。但是,客观公正的给指导老师一个讲述机会这是理性。我想指导老师肯定也在后悔没有多关心一下黄静怡同学,舆论的压力又接踵而至。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肯定会对该老师进行询问,多重压力下,指导老师最终有了回应,结局出人意料。以下为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聊天记录。目前,微信等聊天记录可被当作证据。(1)(2)(3)(4)(5)(6)(7)(8)(9)(10)从上述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自杀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较好,要不然也不会跟老师说家里情况,指导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然后再跟老师具体聊。此外。指导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这些聊天记录,可见是想着逝者为大,涉及家庭隐私,不方便说什么,上述是2020年3月11日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微信聊天全部内容,出于对其家庭的隐私保护,他打上了一些马赛克。遇到这样的导师,真的很幸运,只是老师在多重压力压力下,心态崩溃了。导师称:几近崩溃的我还是决定把当天完整的聊天记录公布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客观地了解事情真相。我恳请大家以理性态度看待这一切。希望小黄的父母节哀,我知道你们太不容易了。导师相信通过这些内容,大家基本可以了解事情真相了。个人认为,导师不同意黄静怡同学答辩或只是单纯的学术见解不同。在没有正式官方通报之前,个人不妄加断论。相信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此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各高校能够积极进行心理测试,尽早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只是美好年华的研究生再也回不来了,这样一个导师今后或都将活在阴影下。愿逝者安息,生者振作,相关者警醒。
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放弃考研?或者说在决定是否考研时,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很多考研学生都曾或多或少想过的,有的是最担心自己的年龄问题,有的是最担心自己的读研费用问题,有的是最担心自己能否毕业的问题。其中,有不少的学生都在想自己的年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极为现实的问题,或许当我们硕士研究生毕业已经28岁或者是更大,因此有很多学生是难以接受的。那么,26岁研究生毕业的话,是晚了还是早了呢?先说一下我自己吧,24岁考上的硕士研究生,当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我已经27岁,这样的一个年龄和儿时的小伙伴相比很忏愧,因为他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而我还是一个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研究生。但是我自认为这并不是很晚,毕竟读研期间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家所公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范围是在24岁到26岁之间,这也就是说只要毕业是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段时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是最为理想的。所以说,2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真的不晚。同时,每年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年龄根本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很多年龄超级比较大的学生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或许真的很在乎年龄,例如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年龄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只要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那么年龄或许并不重要虽然年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所追求的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这个踏板时,那么或许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关于年龄的担忧了。同时,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层次有高有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指明,在哪一个年龄段毕业是属于正常年龄,在哪一个年龄段毕业便意味着很晚了,只要在读研期间能够实现自己所追求的那边足够了。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年龄比较大会影响到自己的就业,当然却是是会有一些行业年龄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读研之前有必要衡量一下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总之,硕士研究生26岁毕业时,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不是很晚,或者可以说刚刚好,同时对于那些因年龄问题而犹豫是否要考研的学生,或许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年龄真的不是决定你是否读研的根本原因。
今年的考研人数高达341万,比去年增加了40多万,一下子从290万增长到341万,考生的压力大很多,特别是心理压力。今年相关的政策,研究生招录人数扩招了,但是只针对某一些专业,其他专业竞争力只会更大。我同学本科是普通二本出身,教育类专业,从大三就准备研究生的考试,她打电话跟我说,天天一下课就泡在图书馆,看和背诵专业课的书。几乎娱乐的时间都没有过,时时刻刻都很紧张。今年三战还是失败了,她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感觉人生一片迷茫。她过年跟我见面时,倾述自己的考研历程,一路走过来不容易,自己也经历过考研,能够理解她的感受,自己当时复习发烧几天都不知道,生病也无人问津,特别是复习到考前两周身体累垮了,连续发烧感冒两周,考前一天生理期才结束,但是为了坚持到最后,自己还是硬撑着在图书馆背书。但是首战还是失败了,没有勇气二战。她二战的成绩出来之后,仅仅与国家线相差一分,内心是十分地不甘,老思考:“为什么别的同学佛系考研,考的分数都特别高,自己付出的比别人多很多倍,到底是自己笨还是选择错了”。她自己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最终选择再来一次。二战的时候,她自己暑假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单间,每天跑去学校的图书馆复习,跟之前的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差不多,报考的院校改变了,换了一所自己比较想去的学校,华南师范大学,一战考的北京师范大学,备考期间避开了自己的社交,但是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大了,每天就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二战因为复试被刷,三战笔试也没有过国家线,她无数次怀疑自己,其实我还是很佩服她的,起码她有这个勇气,而我就连二战的勇气都没有。而现在这个时期,朋友圈都是在晒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我同学直接把朋友圈都关闭了,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她,没有人能够理解,夜里,她捂住被子,偷偷流了无数次泪,一直不敢正面回应家人、朋友、同学的拷问,她心里感觉自己很失败的样子。我经常跟她打电话鼓励她,今年还是准备今年的事业单位的考试。希望现在的你,无论做怎么样的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起码自己曾经努力过,没有留下遗憾就好。听完她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努力追梦的自己,不顾一切,你看到了吗?
一切都刚刚好,请继续努力1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心情有点小小的复杂。26岁,大多数同学读研早已毕业,而我还只是开始,我有些担心。虽然由一所二本学校考入了211/985的大学,但是跨专业的我其实相当于重新开始。这意味着过去四年的本科学习、三年的工作经历都不作数了,往后我就像是刚踏入大学的新生一样,一片空白。读完研究生出来,我就29岁了,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反而年龄是劣势。我好像是努力的通过考研换了一个行业,我不知道这条路会把我带到哪里,我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但是我想既然我做出了选择,那么我就应该好好的往前走,不管未来是什么在等着我,我都要在我选择的路上走出光明。2早上的时候,决定出门把家附近的图书馆的读者证退掉。往后就在学校了,学校自然有图书馆,看书学习什么的就方便多了。从学校出来已经四年了,也不知道我是否能够适应校园生活,不知道我能否和小我3、4岁的同学们相处好。虽然一直认为自己年纪到了26岁,但是心里始终认为自己还没有长大。也是,毕业后一直待着妈妈的身边,有妈妈的庇护,我总觉得我还是个小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这次从家里搬到学校,我有一种感觉,好像我再也不会搬回来了。其实我一直就想出去自己住,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以后毕业了,到了略显尴尬的年纪,我想现实也会逼着我成长,逼着我独立,逼着我自己一个人生活。3研究生的同学从复试的时候就开始建群聊天,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彼此都已经聊得很熟悉了。我挺羡慕从大学毕业就立马读研究生的那些同学,他们聊天散发出来的都是对未来满满的期待以及流露出来的深切的喜悦,未来才刚刚在他们的面前铺展开来,他们比我多拥有几年的时间从容应对。我一直在想,我应该要比他们多努力,应该要比他们更好的规划生活,我的时间容不得浪费,我已经耗不起了。所以我的研究生生活也不会那样的轻松,我并非是逃离了繁琐劳累的工作,选择了一条轻松好走的道路,我只是选择了一条我相对来说比较喜欢、而且让我有干劲的事情。4明天就要在家里收拾和整理去学校的物品了,因为目前住在读研究生学校的这个城市,所以比外省要来这里的同学显得更加从容不迫。学校大概距离我租房子的地方10公里的样子,如果我体力好,是个运动能手,这十公里也可以轻松的跑过去了。当然这只是开玩笑,我还是喜欢住在学校的,好不容易能出去,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以后要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开始往后三年的生活啦,也可能还会增加几年。不管有怎样的担忧,路还是得一步一步往前走。
经过暑期的复习和考研大纲的发布,很多考生都更加有了复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但是由于很多考生是第一次参考考研,并没有什么经验,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候。有不少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年龄大,还能考研吗?导师会收年龄大的学生吗?有个知友这样调侃到,”初中上了4年,高中上了4年,研究生考了2年,博士再考个几年,感觉博士一毕业,就能直接领退休金了“。年龄小当然好,时间富余、精力旺盛。年龄大当然也不差,努力起来连自己都怕!况且考研根本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想考,什么时候都能开始!还记得那位50多岁陪女儿一起考研的妈妈,没想到自己先一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今年55岁硕士妈妈毕业。对于毕业后的去向,这位妈妈说,在武汉求学的这3年,不仅让她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更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攻读声乐专业的博士。看吧,只要想去追梦,年龄不是问题。哪怕现在已经二十六七,读完研都奔三了又怎样,那也是有硕士学历的30岁,不考研照样要奔三,与按现状走到30岁的你有本质上的区别。不管做什么决定,改变了什么,都有30岁的那一天,不如活成你想要的30岁!大龄考研,有时难免会被人取笑,“这么大人了不务正业,还在考研……”他们愿意笑话那就让他们笑话去吧,谁都有权利去证明自己。每个人都会老去,根本没必要为了年龄而自卑,等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工作几年后,谁还能记得你是几岁读的研,哪年毕的业,只会记得你是xx大学的研究生。网友一:我27岁开始考研的,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考了三年,今年终于成功上岸。成功只是时间问题,没有年龄问题。网友二:我93年生人,也26了呢,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年,毅然决然决定辞职准备考研,年轻不再,但我知道了什么是我要的,决定义无反顾地去追梦,因为:迟到总比不到好!网友三:85年大龄在职考生,刚添了娃,医院上班,除了白班,还有夜班,都是挤时间学习,早起学习,上夜班学习,最后请假一个月,在外租房子突击学习。学习紧张了,时间长了,就会休息不好,长时间和颈椎病、腰疼作斗争!靠按摩理疗坚持考完最后一门!我觉得自己尽力了!英语50政治72西综185总分307。虽然西综离目标分数差15分。但是觉得这个总分已经对得起自己和家人的付出了!自己努力了,也奋斗了,无怨无悔!网友四:我是一名在职妈妈,已经毕业十年了,和大多数一战二战的考生相比,我年龄成了硬伤,记忆力也绝不能和年轻的90后相比,而且家里还有个不满两岁的宝宝,我必须分出时间来照顾孩子。决定考研只是一时间冲动,坚持到底着实不易。因为学习时间不多,所以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跑步,打两趟太极拳,开始艰难地背单词做阅读背专业课,最后考上郑大的汉硕,感谢自己能够坚持到底!网友五:90年的,初中四年,高中六年,大专三年,专升本三年,今年应届专业型医学硕士,硕士毕业32岁,博士毕业之前35。知道要啥才最重要,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大家可能一方面会担心时间精力不够,一方面也会担心导师会不会介意年龄问题?一般来说,导师是不会介意的。不过年龄过大(30岁以上)可能就要多考虑考虑了,毕竟年龄也要有个上下限。年龄大并不全是劣势,大龄学生性格会更沉稳,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如果不是探索性很强,比较前沿的方向和课题,有些导师会对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更为青睐。如果一心想考研,年龄根本不是问题好不好!信不信,只要你敢拼,考研就敢让你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