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四季度生猪生产有望止跌企稳——访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故行有求

四季度生猪生产有望止跌企稳——访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

猪肉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百姓菜篮子的品类和餐桌菜肴的成色。近期多重因素导致生猪产能供给下降,猪肉价格出现较快上涨。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如何?猪肉产能如何尽快恢复?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季度生猪生产有望止跌企稳,预计明年下半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目前猪肉供给相对偏紧,但总体有保障,老百姓碗里不会缺肉。猪肉供给相对偏紧 总体有保障今年8月以来,很多买菜的大妈大叔们明显感到猪肉价格涨得有点“猛”。“近来猪肉价格上涨较快,主要是阶段性供给偏紧所致,是猪价下行周期和非洲猪瘟叠加影响的结果。”朱增勇说。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自去年10月份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基础产能大幅下降,导致从今年6、7月份开始生猪市场供应明显减少、价格加快上涨。“虽然目前猪肉供给相对偏紧,但考虑到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进口增加、猪肉消费下降等因素,今年动物产品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朱增勇说。在朱增勇看来,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多个省份出台了保障供给措施,包括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平价猪肉等,也会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明年下半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朱增勇说,从几个方面判断,四季度生猪生产有望止跌企稳,明年下半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他表示,一是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大程度上免去了养殖场户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二是目前猪肉盈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也会激发养殖场户主动补栏扩产。三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许多大型企业陆续启动了扩张计划。四是从季节上看,一般4月到7月是疫情高发期,9月后疫情会进入相对平稳期。这些因素都会为生猪产能恢复创造条件。“生猪生产周期较长,所以要给生猪产能恢复一些时间和耐心。”他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各省区市都在积极行动,预计明年下半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国庆节,猪肉价格会如何变动?朱增勇判断,国庆节前猪肉价格会出现稳中略涨态势。菜篮子拎在自己手里对于平抑猪肉价格,有不少网友支招,能不能通过大量进口猪肉补足猪肉缺口?“中国猪肉产量占全球近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满足中国老百姓对猪肉的消费需求,群众吃猪肉要立足依靠我国自己的生猪养殖业。”朱增勇说。他表示,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在全球都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从稳定生产方面着手,建立起科学的生猪市场机制。”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5404万吨,进口仅119万吨。“猪肉进口只能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朱增勇说,猪肉的菜篮子,还是要拎在我们自己手里。“小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要改变。”在朱增勇看来,要加快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是龙头企业或专业化养殖合作社带着小农户推动规模家庭农场发展,不仅效率高,而且对疫病、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都会提高。朱增勇认为,生猪产业还需在生产服务业方面获得提高,包括养殖技术、疫病防控、品种改良、金融保险等服务,这是从根本上提升生猪养殖产业水平的方向。新华社记者周文林、于文静

报告称未来10年种业翻身仗将取得重大突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在今天举行的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以下称报告),其中提到,未来10年,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我国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得以进一步强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种业翻身仗将取得重大突破,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提高明显,玉米、大豆单产水平预计提高21.2%和14.9%;玉米、猪肉、奶类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在2.0%以上。该报告由农业农村部市场分析师预警团队分工协作撰写,是农业展望专家组在前7年展望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人口、汇率等方面的新变化,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农业政策、气候条件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及国际市场等因素,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研制的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对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做出的基线预测,与基于专家判断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报告共12章,涵盖粮、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18种重要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许世卫表示,发布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加强产品供需趋势分析及关键问题的研讨交流,发挥信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2014年开创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以来,中国每年定期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并发布农业展望报告,大会日益成为国内外了解农情、分享信息的重要公共平台。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学会等协办。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卡拉鹰

十年后农业什么样?《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发布

“未来10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取得重要进展,粮、油、棉、糖、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稻米产量稳定增长,消费稳中有增,小麦产量稳中有增。”4月20日上午,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报告》预测了小麦、稻米、玉米、猪肉等18种农产品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8年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发布《农业展望报告》。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口粮稳定,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小麦和稻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报告》显示,未来十年中,两大口粮产量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将有所增长。在未来,稻谷播种面积将逆转缩减趋势,在种子技术突破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撑下,单产呈提高趋势,产量稳步增长,预计2030年稻谷产量达到22248万吨,以2018年-2020年3年平均数为基期,未来年均增速0.5%。稻米消费也将有所增长,预计2030年消费量达到15504万吨,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速0.2%。在未来,国内外稻米价格倒挂现象依然存在,大米贸易将保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趋势,预计2030年进口量450万吨,出口量150万吨。未来10年,小麦播种面积可能会出现先增后稳的局面,单产水平继续提高,预计2030年小麦总产量将达到13579万吨,较基期增长2.0%。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保持增长态势,2030年将达到14120万吨,较基期增长6.7%。小麦进口量将从展望初期的高位持续回落,预计2030年降至528万吨。“中国人的饭碗,仍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在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大豆进口,未来增速放缓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接近1.43亿吨,其中大豆是最大宗的进口种类,进口量超过1亿吨。《报告》显示,未来10年,我国大豆生产基本稳定,消费和进口增速或将放缓。在大豆振兴计划等政策支持下,大豆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4亿亩左右。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1.48亿亩,产量达到1961万吨,为历年最高。在未来,随着育种等技术的更新,大豆单产将稳步提高,总产量以0.7%的年均速度增长,2030年达到2087万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和豆制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对饲用、食品用大豆的需求也在提升,《报告》显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保持对大豆的旺盛需求,预计2030年大豆消费量达到1.27亿吨,年均增速0.9%。饲料用大豆保持以进口为主的格局,2030年进口量预计达1.1亿吨,年均增速1.0%,明显低于过去10年中7.4%的年均增速。猪肉价格,或在年中恢复正常最长的“猪周期”仍未完全结束,今年两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消息显示,非洲猪瘟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事实上,市场上的猪肉供应,确实在逐渐恢复正常,且价格也有所回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生猪供应恢复到2017年的92%,超过预期12%。在今年,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恢复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供应量或可在年中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未来10年,猪肉供应或将经历控制疫情、恢复产能到产量回落的过程。《报告》显示,未来10年的前期,生猪产业主要任务仍是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提升生猪产能。预计2021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到6.13亿头和4927万吨,未来10年的中后期,猪肉产量增速将明显回落,2030年,生猪供应预计为7.13亿头、5998万吨。在消费方面,到2030年,猪肉人均占有量将达到42.13千克,总体消费量将达到6098万吨。玉米缺口,产需差距将逐渐缩小2020年,玉米价格攀上高位,农业农村部20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当前,东北玉米收购价维持在每斤1.35元-1.4元,华北地区价格则维持在每斤1.45元-1.5元。《报告》显示,未来玉米产需缺口将逐步缩小,国内玉米供求关系由趋紧逐步向基本平衡格局转变。10年中,玉米播种面积预计将增加3854万亩左右。同时,单产水平随着农田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种业创新及技术推广应用等逐渐增长,预计年均增长1.8%。2030年,全国玉米产量预计达到3.32亿吨,年均增长2.4%。在消费方面,生猪产能的恢复、畜牧业的增长,对玉米供给的要求更高。《报告》预测,2030年,全国玉米总消费量将达到3.32亿吨,年均增长1.4%。进口短期增加并将突破配额数量,之后将有所回落,预计2030年,进口量为650万吨左右。蔬菜水果,消费增长未来更快蔬菜水果关系着居民的膳食健康,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蔬菜产量约7.22亿吨,同比增0.2%,商品产量5.50亿吨,基本可满足城乡居民健康膳食需求。水果总产量估计达到2.79亿吨,消费量继续增加,估计达到2.70亿吨。《报告》显示,未来10年,蔬菜生产增速放缓,价格波动呈上涨态势。预计2021年生产量达7.38亿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7.67亿吨和7.98亿吨。其中,绿色生产新技术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成为推动蔬菜产量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10年,蔬菜生产增速放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在消费和出口方面,2021年、2025年和2030年,蔬菜消费将分别达到5.43亿吨、5.73亿吨和6.02亿吨,蔬菜出口将分别达到1281万吨、1301万吨和1392万吨。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水果生产和消费国,尤其是柑橘、苹果和梨等大宗水果品种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报告》预测,未来10年,水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生产布局不断向优势区调整,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水果总产量将达到3.47亿吨,产量增速平均为2.5%,较过去10年33%有所回落。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提高及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果销售渠道多样化,水果消费将持续增长,直接消费量年均增2.8%,加工消费量年均增长3.3%,国内总消费量年均增长3.0%。水果消费增速高于产量增速,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上涨,水果价格将有所上升,但水果总体呈供大于求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价格上涨动力。未来10年,水果产业将朝着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未来10年,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报告》预计,此后10年中,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取得重要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于康震也表示,保供应是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在“十四五”期间,既要保障粮食生产总量稳中有升,也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提高农产品效益。数量和质量协同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报告》预计,未来1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油、棉、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绿色、健康、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得以进一步强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将达到10亿亩左右;种业翻身仗将取得重大突破,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提高明显,单产增长成为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发展时代,中国参与和管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报告》预计,我国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将会显著增强,双循环格局下的农产品贸易更加活跃,贸易伙伴更趋多元。新京报记者周怀宗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铭

琴乃

农业农村部: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应保障更加有力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0日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对未来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报告预测,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去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超14.7亿亩报告分析:2020年我国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在14.7亿亩以上,主要是南方的双季稻和玉米有较大的增长。2020年,我国稻谷产量连续10年维持在2亿吨以上;小麦产量1.34亿吨,比上年增长0.5%;玉米产量2.61亿吨,比上年持平略降。报告预计:在中央明确提出了今年要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背景下,有利于稳定和扩大稻谷面积。同时,随着生猪产能逐步恢复,饲料消费预计进一步增加,带动小麦和玉米总消费量增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许世卫:据我们预测,2021年全国的三大主粮的产量都会出现增长。其中我们的小麦会达到1.35亿吨,比上年要增长0.6%;水稻总产量会达到2.14亿吨,要比上年会增长1.3%;特别是玉米2021年的产量可以达到2.7亿吨左右。口粮是绝对安全的。未来10年 我国粮食供应保障更加有力报告预测: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特别是在国家稳口粮、稳大豆、增玉米等政策措施引导下,未来10年,稻谷播种面积将逆转缩减趋势,单产将呈提高趋势,产量稳步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持续改善,种业加快发展以及大批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内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总产量也将呈增长态势。来源:央视网

飞呀飞

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 预测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应保障更加有力

未来10年 我国粮食供应保障更加有力02:09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20日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对未来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报告分析:2020年我国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在14.7亿亩以上,主要是南方的双季稻和玉米有较大的增长。2020年,我国稻谷产量连续10年维持在2亿吨以上。小麦产量1.34亿吨,比上年增长0.5%。玉米产量2.61亿吨,比上年持平略降。报告预计:在中央明确提出了今年要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背景下,有利于稳定和扩大稻谷面积。同时,随着生猪产能逐步恢复,饲料消费预计进一步增加,带动小麦和玉米总消费量增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许世卫:据我们预测,2021年全国的三大主粮的产量都会出现增长,其中我们的小麦会达到1.35亿吨,比上年要增长0.6%,水稻总产量会达到2.14亿吨,要比上年会增长1.3%,特别是玉米2021年的产量可以达到2.7亿吨,口粮是绝对安全的。报告预测,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特别是在国家稳口粮、稳大豆、增玉米等政策措施引导下,未来10年,稻谷播种面积将逆转缩减趋势,单产将呈提高趋势,产量稳步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持续改善,种业加快发展以及大批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内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总产量也将呈增长态势。未来10年 大豆生产基本稳定单产稳步提高今年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报告预测,未来1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预计稳定在1.4亿亩左右,单产稳步提高。 01:27报告分析:2020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1.48亿亩,总产量196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5年增加,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到1.4亿亩,总产量降至1865万吨。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殷瑞锋:从2020年的种植效益来看,玉米的种植效益要高于大豆。农民他有种植玉米的倾向。今年国家对粮食生产有很大的重视,那么玉米它是高产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玉米有突出的作用,所以今年对玉米的重视程度要更高一些。所以预计今年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要下降,这也是连续5年增加之后的第一年下降。报告预测,未来10年,在大豆振兴计划等政策支持下,大豆播种面积预计稳定在1.4亿亩左右,单产稳步提高,总产量以0.7%的年均速度增长。预计总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979万吨和2087万吨。未来10年 棉花单产总体稳定品质稳步提升 报告还预测,未来10年,我国棉花单产总体稳定,品质继续提升。01:36报告分析: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影响,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纺织行业需求走弱,全年棉花消费需求下滑明显。2020年中国植棉面积下降,产量591万吨。预计今年新疆植棉面积是调增1.5%左右的趋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原瑞玲:2021年,我们的棉花是一个稳中略降的趋势,其中新疆是保持一个增长的趋势,因为一个是去年棉花的价格比较高,植棉的效益比较好,另外我们现在新疆的目标价格政策是比较稳定的,稳定了植棉农户的预期,这些因素导致新的2021年度,新疆的棉花预计是一个增长的趋势。内地是因为机械化推广程度比较难,然后另外劳动力成本比较高,所以还是继续保持一个下降的趋势。报告预测,未来10年,受比较效益下降、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棉花单产总体稳定,品质继续提升。中长期内,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保政策收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宏观条件制约,棉花消费量将呈下降趋势。(总台央视记者 周伟)(编辑 刘立江)

是非先也

中农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来院交流

3月3日,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钱万强一行9人到访我院,就“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共建方案进行交流讨论。我院副院长易干军率院属有关单位、院科研管理部负责人等接待了钱万强一行。会上,双方就“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的共建模式、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申报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并初步达成共识。易干军指出,国家、省、市对种业的高度重视,为双方共建“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提供了良好契机,双方应站在新的高度看待现代生物育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优补短,为我省种业做大做强搭建桥梁,提供平台。钱万强认为,双方应抓住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这一机遇,抓紧完善建设方案,尽快启动“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建设。【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良能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欢迎您关注--农业环境科学】调剂信息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已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全国硕士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公布,考生可申请调剂的时间有限。招收调剂专业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三个学硕专业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一个专业学位领域。联系人:李佳佳咨询电话:022-23616890责任编辑:郑庆祥校对和审核:潘淑君 王农农业环境科学用科学的力量 保护农业环境研究|观点|专访|资讯

内热溲膏

关注|重庆获批全国首个农业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据重庆市科技局消息,近日,科技部批复同意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中心总部位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这是全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据了解,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由重庆市科技局组织,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并聚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等19家优势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协同建设。“中心将着力于生猪技术领域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将利用荣昌猪等中国优质地方猪种质资源,培育符合中国消费需求与现代化养殖的新品种,并开展医学领域所需的试验动物。在绿色高效养殖方面,开展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和生猪大数据技术攻关。还将重点开展猪场生物防御、重大疫病早期快速精准诊断技术研究,创制精准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及新型中兽药产品。同时,中心还将建设生猪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猪营养与饲料、生猪疫病防控、生猪养殖环境与工程、生猪大数据五大科研条件平台,并培育创新团队,创制华系猪、荣昌猪等本土化优质生猪品种,推动重庆加快打造生猪产业集群。市畜牧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中心计划育成优质、节粮、抗病生猪品种3至5个,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增长30%以上,饲养成本下降10%左右,生产性能与国外优良品种相当;研发出饲用抗菌肽等抗生素替代品、非洲猪瘟疫苗等生猪产业高科技产品50个以上。”“近年来,市政府持续深化与科技部建立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不断争取将我市优势技术创新平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围绕我国生猪生产安全稳定的重大需求,结合荣昌区生猪领域产业基础和市畜牧科学院科技创新优势,选取生猪技术创新作为重点方向,由市科技局联合重庆市畜科院、荣昌区政府共同设立“荣昌农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专项”支持先期建设,聚资源、建平台、引人才,为成功创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旨在围绕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部署,开展生猪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为行业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创新中心的落地,对于重庆市集聚生猪领域优势创新要素、开展生猪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着重要意义。【来源:七一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盗光者

让更多农业科研成果在寿光转化

4月9日,我市召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寿光设施农业研究中心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方运霆等专家进行学术研讨交流,并到寨里实地参观考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曹建国参加。会议肯定了寿光设施农业研究中心这几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对2021年中心工作进行了具体、全面部署,并通过了2021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安排。曹建国强调,经过30年的创新发展,寿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下步,一定要把创新提升“寿光模式”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号工程来抓,高标准打造寿光蔬菜硅谷和品牌提升,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了解政府安排布局,利用有利的政策做好各项工作。这次农业研究中心理事会的召开,将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定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把更多的科研成果放到寿光转化。【来源:寿光市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好医生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到我院粮油所调研交流

4月15-16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科研党支部书记汪宝卿博士、组织委员张海燕博士及优秀党员代表等一行4人,以“学史力行、服务三农”为主题,来我院粮油所开展党支部联建调研活动,粮油所行政党支部书记胡阿丽、科研一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活动。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一行先后参观了粮油所党员活动室、科技成果展室、荣誉室等,交流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党支部共建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实地参观考察了我院甘薯品牌基地——甘薯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元氏),重点就横插式移栽机、指夹式移栽机及甘薯脱毒苗繁育、传统甘薯产区甘薯提质升级增效开展研讨交流。双方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交流学习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双方党支部共建和甘薯相关研究的深入合作。【来源:粮油作物研究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