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部分地方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中明确,黑龙江省建设任务由693万亩调整为709.5万亩;山东省建设任务由509万亩调整为524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任务由130万亩调整为104万亩;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任务由150万亩调整为144.5万亩。2020年8月31日前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山东省已发布《关于下达新增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覆盖范围为济南、东营、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思路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粮食生产在"三农"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怎样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200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此后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近10年来,通过各种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各个项目区内农业的灌排、田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得以配套完善,农业和农村生产能力相应提高,为粮食产量连年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原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些规划设计已不再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急需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1.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的成效1.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1.1田间灌排系统趋于完善随着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沟渠连贯互通,田间固定输水管道长度可达6.37-7.33米/亩,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配套泵站、变压器、机井等水利设施,有效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在水利用系数方面,衬砌渠道灌溉达到0.8、管道灌溉水利用率达0.85,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0-20%,比土渠输水节约25%;项目区均全部达到节水灌溉标准。1.1.2农业生产道路得到升级和改造现有项目规划和设计都有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对原有生产路进行升级改造,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即为机耕路宽不低于4米、生产路不低于3米,以满足当前农业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同时,在此基础上配套相应过路桥、涵,使田间道路互通,方便农机进出田间和农产品运输,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求。1.1.3完善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在建成的项目区内,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生产小气候,涵养了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了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提高、灌溉水渗漏减少,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1.2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后,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使灌溉用水量、耗油量、用电量降低20%;田间道路、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提高,减少了耗能,节约了劳动力,每亩可省工1.5个。1.3粮食产量增加项目区内设施齐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耕地力得到提升,农业灌排条件成熟,人工、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对减少,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减少,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统防统治及农业高产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亩均增产50-100吨。2.制约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因素2.1农田配套设施标准相对较低在当前实施的项目中,部分实施方案设计不规范、标准不高、后期养护跟不上,加上个别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损毁,部分农田配套设施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某些田间砂石路或碎石路使用寿命只有3-5年不等。2.2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种类较多,有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这一类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标准不一、各为其政,在项目实施上衔接难度大、形不成合力,造成许多项目建设标准偏低,工程整体功能被削弱、项目效益难以完整发挥。2.3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随着各级政府对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视,多年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已经大有改观;很多项目实施后也会及时将工程产权移交到相关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但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项目产权移交后,"怎样管护、谁来管护?"、管护经费来源以及因此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久而久之,项目设施损毁,甚至弃置不用,难以发挥项目应有效益。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展方向和几点建议3.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管护措施3.1.1落实项目管护责任项目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的项目管护办公室,对项目设施和项目管护单位的工作进行巡查管理,要严厉查处各种损毁项目设施及阻碍项目工程建设的不良行为,对因项目管理、管护不力,发生人为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发生重大非自然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3.1.2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3.1.3增强农民管护意识项目工程建成后,要多形式引导农民正确使用项目设施,让农民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效益;通过讲解项目管护制度和责任书,提高农民群众对工程的保护力度,增加工程使用年限;并可以雇佣农民参与项目工程的使用监督管理,全面营造农民"会使用、会爱护、会维修"工程设施的良好氛围。3.2加快推进同类项目整合抓住"涉水涉地项目资金整合试点"有利机遇,统筹协调同类农田项目实施工作,在发改部门的牵引下,将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在一起,将各项设计细化、优化,增加项目设计深度,提高项目工程设计标准,增加项目整体效能和使用年限,实现建设高标准良田的目标和任务。3.3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将农田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田项目建设与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平台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等惠农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农业农村的新发展。3.3.1发展精致农业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项目设计深度,与乡镇规划相结合,搞好农田设施的改造、完善,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品牌农业,从中取得收益和分红。3.3.2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机构调整。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农业基础生产设施,推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结合统防统治,走粮食生产统一作业的服务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入社,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 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2.2 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2 场址条件4.3 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 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 质量控制第九章 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11.1 评价概述11.2 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 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主要用途】 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 键 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关联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1.1.2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3 项目单位XXXX有限公司1.1.4 项目建设地点XXXX村1.1.5 项目建设周期项目总建设周期为2016.8——2020.7,共4年。1.1.6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约2.43亿元,其中由建设单位自筹1.43亿元,银行贷款1亿元。1.2 项目介绍园区规划项目有:农业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项目。该示范园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基础,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为宗旨,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度假之路。在项目选择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在休闲活动安排上,生态农业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项目安排有采摘、酿酒(果酒/葡萄酒)、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体味“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乐趣的理想度假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是对高科技与农业、现代企业与传统农户经营相结合之路的有益探索,公司将秉承“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战略,生态园的建设上以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展高科技农业产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争把新县绿康源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1.4 项目提出的理由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植业的5至10倍。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1)市场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人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3)一体化: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而新县丰富的山川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5 建设规划项目总占地约500亩,计划新建冬暖式日光温室10栋(包括畜牧养殖大棚)占地约20亩,高标准观光展示温室5栋、高标准智能联动温室2000平方米;特色种植示范园10000平方米;精品花卉、苗木种植、展示区5000平方米;休闲绿地5000平方米;停车场、园区、文化宣传区5000平方米;综合办公培训区2000平方米;生态酒店3000平方米。表1-1 建设规划表:序号项目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备注1冬暖式日光温室 建筑面积 8000㎡10栋(包括畜牧养殖大棚)2高标准观光展示温室 建筑面积3000㎡5栋3高标准智能联动温室 建筑面积2000㎡4特色种植示范园 建筑面积10000㎡5休闲绿地10亩6蓄水池25亩7停车场15亩8文化宣传区5亩9综合办公培训区5亩2000㎡10生态酒店20亩3000㎡11其他配套建设147亩2000㎡包括园区观景台、道路、休闲亭、变压站、水泵房、沼气池、垃圾回收站、岗楼、门卫等合计500亩27000㎡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山东省《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的通知》,已于2020年6月20日结束。通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2020年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以上(其中稻渔综合种养类不多于3个);山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以上;完成对到期示范场的复查;创建1-2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关于报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有关材料的通知》中明确,各省级主管部分组织择优报送本辖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验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初验和第一、二、十批示范场复查有关资料。水产养殖现状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水产品养殖产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同时,由于养殖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水产养殖的产出销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至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将取得明显进展。1、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小幅微增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有所下降。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80.20万吨,同比微增0.35%;人均占有量约46.29千克,较2018年减少0.01千克。2015-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变化趋势图(单位:万吨、KG)2、水产养殖业类型水产品产量一方面来自于捕捞,一方面来自于养殖。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水产养殖业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可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目前,我国每年的水产品养殖产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水产养殖业类型3、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淡水养殖产量双双增长海水养殖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2065.33万吨,同比增长1.68%;海水养殖产量占比水产品总产量比重约32%。海水养殖产量分品种来看,贝类产品的养殖产量最多,为1438.52万吨,占比海水养殖产量的70%;其次是藻类产品,产量为253.84万吨,占比12%。2015-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及占水产总产量比重变化趋势图(单位:万吨、%)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单位:万吨、%)淡水养殖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为3013.59万吨,同比增长1.82%;淡水养殖产量占比水产品总产量比重约46.50%。淡水养殖产量分品种来看,鱼类产品的养殖产量最多,为2548.03万吨,占比淡水养殖产量的84%;其次是甲壳类产品,产量为392.89万吨,占比13%。2015-2019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及占水产总产量比重变化趋势图(单位:万吨、%)2019年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单位:万吨、%)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水产品养殖产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同时,由于养殖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水产养殖的产出销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至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将取得明显进展。4、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总产值稳定增长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和淡水养殖产业总产值分别保持了5%和2%左右的年均增长率。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总产值为9391.63亿元。其中,海水养殖总产值为3542.03亿元,淡水养殖总产值为5849.6亿元。5、海水、淡水养殖面积双双下降在我国海水、淡水养殖产量和产值总体提升的情形下,海水、淡水养殖面积却双双下降,说明我国的养殖技术在逐年优化、养殖产出效率逐年提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为201.37万公顷,同比减少1.44%;淡水养殖面积为511.67万公顷,同比减少0.58%。海水养殖面积分水域来看,2019年,海水养殖面积中占比最大的是海上水域,养殖面积约112.43万公顷,占海水养殖面积的56%;其次是滩涂,养殖面积58.78万公顷,占比29%。淡水养殖面积分水面类型来看,2019年,淡水养殖面积中占比最大的是池塘,养殖面积约264.44万公顷,占淡水养殖面积的52%;其次是水库,养殖面积为141.72万公顷,占比28%。6、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养殖”是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自2013年以来,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9%以上。市场例行监测合格率也由2013年的94.4%提高到2018年的97.1%,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分8个部分、26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目标是: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 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2.2 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2 场址条件4.3 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 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 质量控制第九章 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11.1 评价概述11.2 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 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主要用途】 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 键 词】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关联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申请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建议书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商业计划书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1.1.4 项目建设内容公司根据实际战略规划,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25,066.67 平方米(约37.6亩),主要构建物总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容积率0.24(根据国土资发[2008]24号《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单层建筑高度>8米的按两层面积计容),绿化率15%。主要建设内容有:1、钢架厂房,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一层,层高8.5米以上;2、仓库,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一层,层高8.5米以上;3、职工宿舍及食堂,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二层;4、其他辅助建筑:平整土地20000平方米,地坪硬化4000平方米,绿化3760平方米,停车场1250平方米。1.1.5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满负荷达产后,可实现每年生产15.65万吨秸秆和糖料蔗尾叶综合利用加工饲料产品(供应融水县域3.65万吨/年,供应国内其他地区12万吨/年)。预计项目建成后十年总收入将达到5.46亿元,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462.88万元规模(十年平均),每年平均给政府带来税收约365.84万元,具体核算指标参见附件:项目十年期营业收入一览表。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概况及市场分析(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3)建设条件与选址(4)工艺、设备及工程方案(5)公用辅助工程(6)节能、节水与环境影响评价(7)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经济效益分析(10)项目的结论及建议项目背景(1)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永乐镇、和睦镇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三个平原乡镇,三个乡镇长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甘蔗生长。椐融水县糖办统计数椐显示,以上三个乡镇种蔗面积共有八万多亩,年产原料甘蔗40多万吨,产废弃尾叶12万吨以上。历来,蔗区农户家家户户都养三五头牛来耕田犁地,也为蔗农拉车,从地里拉出原料蔗到达路边售给糖厂榨糖。正是家家户户都养有肉役两用水牛和黄牛,所以自家地里产生的废弃蔗尾蔗料也就成为自家劳役牛的良好饲料。而如今,机械利用已走进千家万户,机械已取代耕牛,耕牛的身影在蔗区已是难寻觅踪影。随之砍完甘蔗后剩下来的废弃尾销蔗叶也就遍地皆是,没有牛来食用,也没有回收的去处,蔗农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掉。焚烧地里的甘蔗废弃物,不仅破坏空气质量,因为蔗尾烧不尽产生的蔗杵,也不利于蔗农第二年的生产。农业产业大多都是循环经济链,没有牛,甘蔗尾稍无处使用。无草料产出,养牛产业也是寸步难行,鉴于此,秸秆和糖料蔗尾叶综合利用加工饲料项目建设利国利民,有利于改善柳州市甘蔗产业链发展现状,建立良性循环经济体系。(2)养殖香牛存在的困难:根据老根公司统计的数据,全县目前养牛存栏有10000头左右,养殖以融水融江片最多,融江片乡镇又以拱洞乡最多,全乡存档量有3000多头。规模养殖场以老根公司的庆林山、杆洞乡的摩天岭、安太乡的上坎、和睦的七里为示范带动,其它都是小规模分散养殖户。因土地改革分地到户,家家户户都在自家地上种上了经济林,分地到户,种植业获得的巨大发展机遇,却制约了大件的养牛业,因为担心自己的牛破坏别人的经济作物,养牛农户只好从以前的放牧转入了圈养。牛的食量很大,圈养后饲料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养殖规模小则人工不划算,养殖规模加大则草料难供应。特别是冬季,山区冬季一般都会结霜下雪,地上草叶枯黄,加上现在山区稻田撂荒太多,备冬的草料就难收得上来,以致冬季所养的香牛无草料供养,有的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并带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放弃。在城市周边圈养的养殖户,没有半点放养条件,每天只能依靠备用饲料喂养,仓库里更不能断料。综合以上情况,目前困扰我县香牛养殖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草料供应问题。从外地运送草料回来,物流运输成本过高;而租地种草需要不低的土地租金,还有种草和收割的人工费用等等,开支成本还是过高不划算。在本地除开存储一点稻草,已经没有其它办法。(3)养牛的产业链极长,除开牛肉可以食用外,牛粪还是一大宝贝。牛粪可以生产成有机肥,用于瓜果及其它农作物的种植。现今国家已出台政策,疏菜、茶叶、水果禁用化肥、农药,提倡有机肥种植产业发展,牛粪可以返粪肥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牛粪还可以发酵用于蚯蚓养殖,养殖出来的蚯蚓用于养鸡、养鸭、养鱼等等养殖肉食动物。图表6-1 项目主要构建物一览表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增效升级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作为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战略任务,正在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养殖是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是低碳健康型生活方式,是农业领域对生态文明的具体落实。畜牧业承前而启后,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畜牧业在大农业当中的分量非常重要,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普遍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在我国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畜牧业都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都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建设秸秆和糖料蔗尾叶综合利用加工饲料项目,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减少家畜对粮食和牧草的消耗、同时调节青绿饲料的余缺、解决牛羊饲草季节性短缺,对发展牛羊养殖,增加养殖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全面加强我县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资源利用节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为我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2.2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融水县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一家技术领先、规模一流、效益优良的秸秆和糖料蔗尾叶综合利用饲料加工企业。随着公司规模化运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项目在GDP、税收、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将不断加大。同时,本项目可带动畜牧业、物流运输、循环经济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其辐射效应、集群效应及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整体的繁荣与增长都将起到广泛和深远的推动作用。
***发电山东分公司山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东***县***河200MW光伏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一六年八月本项目重点研究“山东***县***河200MW光伏农业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太阳能的节能效益主要体现在电站运行时不需要消耗其他常规能源,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和不消耗水资源。太阳能和火电相比,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不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本次山东***县***河200MW光伏农业项目的建设可增加就业,带动工业增加值和相应的税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能源结构向多样化和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因此,该项目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客观需求,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设施,大力发展现代种殖业,形成高科技现代化农业设施发展项目,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光电产业正以每年30%速度增长,城市化建设随着扩大内需政策不断推进,未来5年能源下降20%的硬指标,这些给光伏农业大棚项目提供了空前的商机,加之国家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已经施行,在如此难得的产业基础下,本次项目的提出显得恰合时宜,因此可以说项目实施非常可行且十分必要。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1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 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41.6综合评价 5第二章 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2.1 顺应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72.2.2实现农业生产与光伏发电相得益彰的需要 82.2.3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的需要 82.2.4降低大棚维护成本,提升生态种植经济收益的的需要 92.2.5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益的需要 9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02.3.1政策可行性 102.3.2技术可行性 152.3.3选址可行性 162.3.4管理可行性 162.4分析结论 16第三章 市场分析 173.1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73.2我国农光互补产业发展意义分析 183.3我国农光互补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3.4我国太阳能资源状况分析 213.5山东省太阳能资源情况分析 223.6***县太阳能资源情况分析 243.7全国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情况分析 253.8项目主要生态有机种植产品市场需求前景 263.9市场小结 29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304.1地理位置选择 304.2区域投资环境 304.2.1区域位置概况 304.2.2区域地形地貌 314.2.3区域气候条件 314.2.4区域自然资源条件 314.2.5区位交通条件 324.2.6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24.2.7建设条件评价 33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345.1工程设计原则 345.2建设规模 345.3总平面布置 345.4总体建设方案 365.5电站装机容量及安装计划 385.6年实际发电量计算 385.7接入方式及电能质量控制方案 405.8电气部分设备控制方案 415.9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425.10项目农业大棚种植方案 425.11主要设备选择 42第六章 技术示范方案 446.1技术示范内容 446.1.1太阳能光伏系统的选型 446.1.2光伏组件布置 646.1.3发电计量系统配置方案 716.2 技术指标 736.3技术步骤 73第七章 节约能源方案 74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747.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747.2.1能源消耗种类 747.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757.3能措施分析 757.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757.3.2水资源节约措施 757.3.3企业节能管理 767.4节能效果评价 76第八章 环境保护方案 778.1设计依据及原则 778.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778.1.2设计原则 778.2建设地环境条件 778.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78.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88.5环境影响结论 80第九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19.1组织机构 819.2激励和约束机制 819.3劳动定员 829.4福利待遇 82第十章 项目实施规划 83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8310.2 建设工期 8310.3实施进度安排 83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411.1投资估算依据 8411.2建设投资估算 8411.3流动资金估算 8511.4资金筹措 8511.5项目投资总额 85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88第十二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89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89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912.1.2产品成本 9012.1.3平均产品利润 9112.2财务评价 91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91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9112.2.3不确定性分析 9212.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9212.4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9312.4.1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9312.4.2社会效益 94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9513.1项目风险因素 95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9513.1.2技术风险 9513.1.3资金管理风险 9513.2风险规避对策 95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613.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613.2.3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96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 9714.1招标管理 9714.2招标依据 9714.3招标范围 9714.4招标方式 9814.5招标程序 9814.6评标程序 9914.7发放中标通知书 9914.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914.9合同备案 99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0015.1结论 10015.2建议 100附 表 10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01附表2 总成本表 102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0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0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0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07附表8无形资产递延及摊销表 10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10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11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12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14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16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址选择在山东省***县翁***河镇光伏产业园1.1.5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金额为30000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项目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的建设的建筑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其他资产费用以及充实企业流动资金等。1.1.7项目建设规模本次山东***县***河200MW光伏农业项目属于大型地面电站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8000亩,共建设农业生态日光温室光伏大棚2000座(主要用于种植有机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农作物等);单座大棚向阳侧屋面安装透光250Wp太阳能光伏组件800块,200MW共计安装透光250Wp光伏组件1600000块。项目年总发电量24709.51万度。 项目总占地面积8000亩,农业种植光伏区7800亩,主要建设光伏生态农业大棚2000座(单个大棚2400平方米,共计4800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区及配套区占地200亩,主要建设加工厂、办公生活区等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如下表: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3000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210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90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工程建设期自2016年10月开工至2019年10月全面完成,建设工期共计3年,分六期完成。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略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3)《关于征求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意见的函》;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5)《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6)《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24号文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 号文件;8)《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9)《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11)《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2)《现代财务会计》;13)《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5)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装置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施工质量。(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项目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建设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报告来源:中投信德杨刚工程师
三台县***发展有限公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台)麦冬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XX年八月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三台县是“中国麦冬之乡”,生产的“涪城麦冬”居全国麦冬之上品。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以麦冬现成的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动力强劲。麦冬大健康产业作为新时代下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是三台县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产业,更是农民征收致富的金牌产业。麦冬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农民征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台致力于以科技为支撑,通过整合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多种力量,加强产业前瞻性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2013年以来,“四川省三台县涪城麦冬集成技术推广与应用科技惠民工程”成功获得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立项支持。通过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将麦冬推向了更高的平台建设,有效的加强了麦冬规范化种植、标准化技术的推广,提升了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带动农户走上科学致富之路。此外,麦冬的药用价值极大,已知含麦冬成分的药品已达300多种,但麦冬的食用价值由于“药食同源”一直局限。三台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院所进行合作,从麦冬成分分析、卫生学检验、毒理学评价、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进行长期性、科学性研究,为打破产品发展瓶颈,突破“药食同源”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6月26日,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授牌,组建运行。产研院的成立为麦冬产业发展真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通过针对一二三产业的研究,特别是麦冬新药、保健品、食品产品的新食品新药品的研发,致力于将麦冬大健康产业带入更加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鉴于以上背景,项目立足三台县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非常丰富的麦冬中药材资源优势,从事麦冬种植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和产品加工、销售,着力构建“三园四中心一体系”,实施麦冬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涪城麦冬”品牌影响力,为产区提供一条集麦冬种植、品种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项目实施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立项要求,能够快速形成区域规模,带动三台县麦冬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收入。该项目基础条件好,资源有保障,服务体系完备,预测市场前景良好。由此可见,本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建成后市场前景与发展前景均十分广阔。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公司基本情况 2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2.2.1顺应我国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92.2.2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2.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112.2.4促进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需要 122.2.5满足麦冬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区域麦冬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需要 122.2.6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3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2.3.1政策可行性 132.3.2市场可行性 182.3.3技术可行性 182.3.4管理可行性 192.4可行性分析结论 19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203.1我国健康养生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3.2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意义及目标分析 203.3我国中药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23.4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233.5三台县麦冬产业发展优势及前景分析 263.6市场分析结论 29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304.1项目地理位置选择 304.2区域投资环境 304.2.1区域地理位置 304.2.2区域地形地貌 314.2.3区域气候条件 31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 31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1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335.1项目建设原则 335.2项目建设目标 335.3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345.3.1总体规划方案 345.3.2土建工程方案 345.4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355.5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65.5.1给排水 365.4.2供电 385.5道路设计 405.6总图运输方案 405.7土地利用情况 40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0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1第六章 产品及技术方案 426.1主要产品及规模 426.2产品标准 426.3麦冬种植技术方案 426.4麦冬加工技术方案 44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5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57.2主要设备选型 45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 47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7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78.2.1能源消耗种类 47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8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8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8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98.5.1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498.5.2电力系统节能措施 498.5.3节水措施 498.5.4建筑节能 508.5.5企业节能管理 518.6结论 51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2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2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29.1.2设计原则 52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3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3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3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4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4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4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69.5绿化方案 579.6消防措施 579.6.1设计依据 57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9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6010.1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力 61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6110.4劳动卫生 6210.4.1防暑降温 6210.4.2卫生 6210.4.3照明 6210.4.4防烫伤 6210.4.5噪声 6210.4.6个人防护 6210.4.7安全教育及防护 63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411.1组织机构 6411.2劳动定员 6411.3职工来源 6411.4职工培训 6511.5福利待遇 65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 66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612.2 建设工期 6612.3实施进度安排 66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13.1投资估算依据 6813.2建设投资估算 6813.3流动资金估算 6913.4资金筹措 6913.5项目投资总额 69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2第十四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73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3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314.1.2产品成本 7414.1.3平均产品利润 7514.2财务评价 75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5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614.2.3不确定性分析 76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77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7815.1项目风险因素 78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815.1.2技术风险 7815.1.3市场风险 7815.1.4资金管理风险 7915.2风险规避对策 79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9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79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9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0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 8116.1招标管理 8116.2招标依据 8116.3招标范围 8116.4招标方式 8216.5招标程序 8216.6评标程序 83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3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316.9合同备案 83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8417.1结论 8417.2建议 84附 表 85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85附表2 总成本表 86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87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88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89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0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1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2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3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94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95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6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98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0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台)麦冬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三台县***发展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四川省三台县老马、花园、永明1.1.5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133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114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89650.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16165.00万元,土地费用17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641.69万元,预备费3243.31万元),建设期利息为980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20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150500.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95772.73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0226.60万元,年均净利润22669.95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718.14万元,年增值税为7181.42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69%,投资利税率28.62%,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5.77%,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70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台)麦冬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将建设10万亩生态麦冬基地,配套建设大田数据监控系统;建设麦冬绿色加工中心;建设万吨麦冬现代气调仓储物流中心,电子交易中心和后端产品深度开发;建设600亩麦冬观光体验园;建设3万平方米道地麦冬种质资源中心,建设道地麦冬有效成分提取中心等内容。项目将立足三台县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非常丰富的麦冬中药材资源优势,从事麦冬种植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和产品加工、销售,着力构建“三园四中心一体系”,实施麦冬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涪城麦冬”品牌影响力,为产区提供一条集麦冬种植、品种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1332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产业基金投资332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0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7年3月—2020年3月,建设工期共计3年。1.2项目公司基本情况经营范围:主要从事麦冬种植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和产品加工、销售,着力构建“三园四中心一体系”,实施麦冬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涪城麦冬”品牌影响力,为产区提供一条集品种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对国家政策允许的项目进行投资、土地整理、房地产开发、公路工程建设、市政道路工程建筑、市政管网工程建筑、桥梁工程建设、园林工程建设、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单位后勤管理服务等。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6.《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8.《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10.《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11.《三台县麦冬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1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1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4.《现代财务会计》;1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6.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7.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报告有 中投信德杨刚工程师原创,请勿复制。更多案例模板参考或报告的定做详询本人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的示范作用,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国家计委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开发大西部”等重要指示而安排的专项示范工程。各地计委要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对示范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抓紧抓好。第二章目标与要求第三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目的是探索我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趋势,组织方式。第四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必须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示范项目目要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生产手段先进、管理水平高,在各地处于领先地位。第五条示范项目要形成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格局,探索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各地农业现代化提供引导、示范作用。第三章项目选择原则、类型和建设内容第六条为真正发挥引导、示范作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具备以下条件:1、示范项目要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综合建设,发挥综合效益。2、示范项目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规模适度,设施先进,技术领先。3、示范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密切结合,兼有超前性和实用性。4、示范项日日原则上在原有的示范基地基础上完善提高,突出重点,选择本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进行试点,便于普遍推广。第七条项口类型和建设内容1、农业可持续发展型示范项目。围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铁持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品生产基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2、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型示范项。主要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对农业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新品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加快农业技术进步。3农业结构调整型示范项目。因地制宣宜、发挥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经营的原则,改善生产条件,引导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结构升级。4、外向型农业示范项目。促进农业扩大对外开放和出口,主要以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探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项型农业发展道路。第四章示范项目建设与管理第八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国家计委扶持各地计委组织实施的一项综合性示范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带有超前性。各地计委要全面负责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报告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积极探索项目组织和运行机制,及时,做好总结经验,推广示范成果等工作。示范项目要有专人负责实施和管理。第九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有关地方计委要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宄报告。可行性研宄报告中要明确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限额以下项目可研报告经专家评审论证后由省计委负责审批。国家计委将根据前期工作情况和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安排原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第十条经审查同意纳入年度计划的示范项目,要按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做调整,都要上报国家计委,未经批准,各项目实施单位不能自行变动项目实施方案。第十一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等非经营方面。各项目地区应按1:1以上的比例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其中省本级应安排一定比例预算内投资或机动财力与国家补助资金配套。积极吸引其它渠道的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探索建立项目资金积累发展机制。同时,各地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设立专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第十二条各地要结合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对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的研究。同时要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经验认真进行研究和总结。第五章项目验收及后评估第十三条项目竣工后,必须严格组织验收。项目验收分为省验收和国家验收。省级验收由各省级计委组织验收,并写出验收报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验收在省级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抽验。验收内容主要包括:1、项目投资是否按批复的计划完成;2、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设计规模3、示范项目运行机制和保证体系,服务体系如何;4、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第十四条凡验收合格的项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确认为示范点;初次验收没有通过的项目,限期修正、完善,至验收合格为止。第十五条项目建成运行一年后,各地计委要组织项目后评估。项目后评估的主要内容为:1、是否达到项目规划与示范要求;2、对项目的运行机制,运行情况和效果的评估;3、示范推广价值等。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各地计委可依据本办法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施细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长期以来,西南大学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扶贫作为践行社会服务职能、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方面,服务农业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得到充分彰显。2019年9月,根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相关文件部署和安排,西南大学拉开了定点扶贫云南省昌宁县的工作序幕。学校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迅速行动,举全校之力,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精准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工程”,助力昌宁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探索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学校选派两位干部赴昌宁,分别担任副县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务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从党委书记、校长到二级部门负责人;从承担扶贫项目的专家教授到科技支农、顶岗支教的青年学生;从普通一线教师到云集全国的校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据统计,目前已有师生270余名(人次)奔赴昌宁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校园课堂、乡村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利用农业科技、基础教育、文化资源等优势,从昌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高原特色农业和基础教育)、产业升级壮大、技术人才培训、教育骨干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全力助推昌宁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各项规定帮扶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特色帮扶行动有声有色,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大大提升了帮扶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共建创新创业基地 供图针对昌宁县2018年已经脱贫摘帽、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基础教育水平不高、人才极度缺乏等实际县情,西南大学以“精准为帆”,精准制定工作计划、精准整合校内资源、精准把握帮扶节奏、精准谋划未来发展;以“优势为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基础教育优势,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工程”,以产业发展为着重点、以教育提升为着力点、以人才培养为着眼点,为接续推进昌宁县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西南大学专家调研昌宁肉牛养殖 供图遴选帮扶项目,精准施策战脱贫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和昌宁县交流对接,精准落实了一批帮扶项目,并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超额完成“6个200”任务。一是投入帮扶资金390万元,资助昌宁县初级中学智慧校园平台、新城社区路灯亮化建设等5个定点帮扶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高原特色农业和教育发展等专项规划,为编制《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引进帮扶资金450万元,资助魔芋、茶叶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改造湾甸民族中学塑胶运动场和饮水管道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民族中学发展的硬件短板;设置“昌宁县西大含弘奖学金”,引导“扶贫先扶智”的先进理念和长效机制。三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骨干1430人次。四是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等消费扶贫700余万元。五是大力开展文化帮扶,深度挖掘昌宁哀牢文化、湾甸傣族文化、耇街苗族文化等民族文化,助力昌宁乡村旅游和文化振兴。昌宁县田园镇新城社区路灯民生项目 供图聚焦特色产业,科技助力提档升级根据学校制定的昌宁茶叶、核桃、蔬菜、水果、畜牧等优势主导农业产业帮扶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科技助力产业提升。一是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规划》和《昌宁县优质柑桔产业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乡村产业振兴开好头、起好步。二是引领示范,促进标准化生产,为带动全县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学校茶叶公司与昌宁县福兴茶厂和郁泰茶厂共建茶叶产学研合作基地,目前基地已正式揭牌启用;帮助引进龙头企业投资注册成立“昌宁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利用“昌宁魔芋专家工作站”,举办魔芋种植技术专题培训1500多人次,并在田园镇建立魔芋种植示范基地20亩,为昌宁魔芋产业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引进学校枇杷新品种4个,并在卡斯镇建立示范园50亩;肉牛养殖专家团队为湾甸傣族乡规划建设20万吨青贮饲料厂方案正在推进中。三是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滇西四季豆”等有机蔬菜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相关工作顺利推进,赋能昌宁蔬菜品牌化营销。此外,以博士研究生导师领衔的五个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昌宁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环保、畜牧养殖、果蔬营养等调研,并对相关生产企业和种植养殖等技术人员等开展专业指导和培训。茶叶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 供图深化教育帮扶,夯实基础筑未来当前,昌宁县教育整体水平偏低,高考一本上线率仅在10%左右。扶贫先扶智,为做好全县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学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投入帮扶资金225万元,用于全县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改造湾甸民族中学塑胶运动场和饮水管道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民族中学发展的硬件短板。设置“昌宁县西大含弘奖学金”4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贫困高中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先后向10余所农村中小学捐赠价值30余万元的图书;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骨干750多人次;选派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7人已经到岗;与昌宁县签署了共建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协议;举办2场文艺演出,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学生“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进,“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项目组织百名优秀大学生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小学生结对子,学校组织百名“西小兰”志愿者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学生开展“一对一”线上爱心家教活动,提供课业辅导、学业规划、心理关爱等服务;“西小兰”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堂,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分别结对帮扶昌宁县第一中学和示范小学,派出7位优秀高中教师送教上门,指导2020年高考应试技巧和课堂观摩点评,开展全方位帮扶行动。西南大学爱心支教活动 供图挖掘民族文化,助力昌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学院田阡教授率领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专家学者28人组成的团队,扎根昌宁湾甸傣族自治乡,深入挖掘傣族历史文化,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顶层设计和技术路径设计。国家治理学院王斌教授率领专家团队深入到昌宁田园镇新城社区,就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开展专题调研,并与新城社区及德馨扶贫安置区的党组织主要干部、普通党员、致富带头人、安置农户等进行座谈交流,为昌宁乡村组织振兴准备一手资料。此外,西南大学39人组成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为田园镇新城社区和卡斯镇邑等社区百姓献上“青春绽放新时代——西南大学青春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汇演”,宣传党和国家的发展蓝图,传递和践行新时代文明,让村民享受到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图书捐赠现场 供图西南大学坚持“大扶贫”理念,聚焦贫困地区,统筹“定点扶贫”和“面上扶贫”,为昌宁农业产业和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路径,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受到昌宁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昌宁县委县政府专门致函学校表示衷心感谢,中国新闻网、云南网、云南民族网、云南电视台、保山日报网、昌宁新闻网等省内外媒体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改善民生,提升民众获得感民生项目是解决群众当前急需,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学校资助定点扶贫经费近60万元,实施的田园镇新城社区村庄路灯亮化工程,完成了130盏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一盏盏路灯犹如夜空中的星星,照亮了社区居民回家的道路,保障了新城社区8个村民小组居民的出行安全,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施的湾甸民族初级中学师生饮水管道安装项目,新建自来水管道1.2公里,新修50立方米蓄水池1口,彻底结束了农村民族中学580余名师生长期饮用大肠杆菌超标井水的历史。西南大学专家调研昌宁柑橘产业 供图产业扶贫,注入脱贫新动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现代“三农”工作的终极目标,现代产业是群众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在开展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学校结合昌宁现有的产业特点,将核桃、茶叶、蔬菜、水果、畜牧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又适时引进学校的最新科技成果,培育柑橘、魔芋、枇杷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西大魔芋公司来昌宁投资成立“昌宁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枇杷新品种4个,努力推动昌宁农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布局。柑桔研究所、食品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等专家团队先后到昌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助力产业提升。人才培养,接续乡村振兴新动力脱贫攻坚,重在当前,乡村振兴,立足长远,关键在人。学校通过送教上门、线上线下、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培训一批中小学校长、教师骨干和基层干部,提升了昌宁干部整体素养,为昌宁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贮备了一批新型实用型人才,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帮扶,注重乡村振兴新内涵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对新时期“三农”工作和农村居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根据昌宁现有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特点,重点对湾甸傣族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策划包装,提出了“五个一”工程,聚力将湾甸傣族自治乡帕旭傣族村打造成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引进种植魔芋示范基地 供图主要经验(一)行动迅速,步调一致。接到帮扶任务以后,西南大学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主动与昌宁县联系沟通,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举措。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克服疫情的影响,学校李旭锋书记、张卫国校长等8位校领导带队到昌宁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专家270余人次到昌宁开展帮扶工作。全校师生和社会各方精诚合作,按时超额完成“6个200”帮扶任务,各项帮扶工作整体推进顺利,受到昌宁县干部群众的好评。6月下旬昌宁县委政府专门致信学校,向西南大学为昌宁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二)帮扶精准,措施得当。精准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关键。只有精准了解情况、精准制定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提供地方想要的,解决地方急需的,把高校的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在谭志友、李德谋两位挂职干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科学研判,认真分析,结合西南大学优势和昌宁县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的思路。学校立足自身的办学特色,把产业发展、教育提升、人才培训、文化挖掘等作为帮扶重点,整合全校资源,强化各个层级的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落实,一批项目在昌宁落地见效,为昌宁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三)着眼急需,注重长远。在努力完成规定任务、积极协助昌宁解决当前发展短板、助力昌宁脱贫攻坚的同时,西南大学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的农业、教育、文化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组织实施了“乡村振兴助推工程”,围绕十四五昌宁发展,在战略咨询、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文化提升、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昌宁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提供全方位的帮扶,为昌宁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四五”定点扶贫工作思考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西南大学将切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昌宁县脱贫攻坚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遗余力扎实做好“十四五”定点扶贫工作。(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倾情倾力做好扶贫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准确把握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要求,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调动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帮扶工作强大合力,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加强对扶贫干部工作督导,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舆论引导,为服务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二)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助力昌宁“十四五”发展要立足昌宁县“十四五”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调研,为昌宁编制高水平产业规划和教育规划。立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思维,继续把产业帮扶、教育帮扶、人才帮扶和文化帮扶作为重点,持之以恒实施好帮扶项目,彰显西南大学的帮扶特色。要结合昌宁乡村振兴所需,主动作为,创新帮扶方式方法,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扶贫措施,为昌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帮扶有序有效进行要不断总结帮扶工作经验,围绕帮扶工作发展需要,加强校内的协同,强化与地方的互动,在信息交流、工作对接、项目组织、督促检查等方面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遴选一批特色产业、特殊群体(如贫困中小学生)进行帮扶。同时,我们将在人才培养培训上下足功夫,在基层管理干部、农村技术骨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中小学教师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理念新、懂管理的基层领导干部,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技巧的中小学教师,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壮大昌宁核桃、茶叶、畜牧、蚕桑、蔬菜、柑橘、花椒、魔芋等高原特色农业和基础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力争定点扶贫工作出成果、出经验、出影响,为昌宁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资料提供者:西南大、学派驻保山市昌宁县副县长谭志友、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社区第一书记毕蕾)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法的通知》(浙财农发[2017]9号)等有关精神,近期,绍兴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委托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抹茶特色园项目(三期)开展独立竣工验收工作,现将验收和拟报财政补助资金等情况公示如下。一、项目验收情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富盛镇,实施单位为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本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171.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556万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140.8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包装车间洁净化改造952.5平方米,完成计划的95.25%;抹茶车间洁净化改造492.5平方米,完成计划的98.50%;购置烘干机8套、蒸汽发生器6套、蒸机头改造6套、生叶流量计1套、检测仪1套、热风炉8套、切断机4套、增绿机3套、焙茶机1套、摊青机2套、石磨系列2套、过筛系统1套、包装机2套、罐装机2套、喷码机塑封机等外包设备1套、电动叉车1台、制茶机械工艺模型2组,全部为完成计划的100%。经验收组验收,在前期准备方面,项目单位严格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评审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后依据审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施方案,并对备案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查,且按规定要求进行公示。在建设任务完成方面,项目单位基本按照批复计划完成任务。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维护记录及现场设备盘点情况,设备运行正常。项目于2020年8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至10月才申请验收,延期2个月,且包装车间改造工程未铺设PVC卷材234.8平方米,与工程内容略有偏差。抹茶、包装车间的冷库隔墙未按图纸要求施工。扣2.6分。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方面,参考调整后计划投资额,实际支出内容与计划任务基本相符。但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因疫情影响,尚未全部支付,且也未按照合同约定,按进度支付相应款项。发票方面,激光喷码机发票未备注项目名称。扣3.3分。在项目效益预期方面,项目按预期正式投入生产并运营良好,但项目实施后当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情况较上年都有所下降,未达到预期目标。根据验收指标,项目单位新增就业岗位16个,未达实施计划预期。酌情扣5.1分。验收组认为2018年绍兴市越城区抹茶特色园建设项目(第三期)的前期准备、建设任务完成、资金管理使用以及项目效益基本符合浙财农发〔2017〕9号等文件的要求。根据验收评分表标准评分,验收综合得分89分,验收合格。二、财政补助资金报账意见拟按抹茶特色园项目(三期)总投资完成比例同比例扣减该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合计补助财政资金541.65万元。现向社会公示以上内容,公示期7天,如有意见建议,请与我中心联系,联系人:沈国军,联系电话:88610656。绍兴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2021年1月15日【来源: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国家农发办2019年农业产业化财政补助及贴息项目申报指南一、项目介绍: 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农发办每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工作;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补助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二、申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涉农企业与单位等。三、申报范围: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建设、防护林营造;牧区草场改良;优良品种及先进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和厂房建设;农产品储运保鲜、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四、申报部门:国家农发办,各地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五、申报时间:财政补助项目一般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贷款贴息项目于当年12月31日前上报,六、扶持资金额度:单个贴息额度不高于5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每个省针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扶持资金各不相同;具体以各省为准;以山东省举例:单个贴息项目扶持资金额度不低于50万元,不高于300万元。 财政补助资金额度,涉农企业:100-300万元之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农业经营主体项:50-100万元之间;河北省:单个贴息项目扶持资金额度:20万-500万元之间。财政补助资金额度:涉农企业:140-560万元之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农业经营主体项:70-280万元之间;提示:从2017年开始,国家农发办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的扶持力度,逐步减少对涉农企业的直接财政补助;也就是说,贷款贴息将逐步成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的主要扶持方式,财政补助将逐步减少,像2018年河南省,辽宁省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就只有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具体以各省为准;七、申报项目条件:(1)财政补助项目①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②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③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预期效益好。④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⑤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⑥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⑦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2)贷款贴息项目①优先支持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产业。对于未列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但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其他产业,也可列入扶持范围。②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③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④贷款项目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和就业带动作用明显。⑤申报材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八、申报单位条件:①龙头企业。 具有法人资格; 企业资产优良,持续经营一年以上,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财务管理规范,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②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法人资格;持续经营一年以上,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产权明晰,章程规范,运行机制合理;财务管理比较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③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④不予受理的项目。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的、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黑名单的、未按规定申报的、已申请当年度中央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的、九、申报程序:①申报要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原则。越级上报、逾期上报等视为无效。②具备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相关要求,直接向所在地农发机构提交申报材料,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向所在地农发机构推荐申报。十、申报材料:(1)财政补助项目①涉农企业申报的项目须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及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②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须提供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及上年度财务报表;③对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的项目,可参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编制参考大纲。④同时须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申报书的电子文档(PDF格式)及附件资料的扫描件⑤申报单位基本资料:包括:营业执照、合作社章程、龙头企业或示范社认定文件等;(2)贷款贴息项目①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材料;贷款意向报告等;②贷款贴息项目结算时应提供:贷款银行批复文件、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到位凭证;银行贷款卡复印件;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利息支付原始凭证、还款凭证等;上述材料须提供复印件或扫描件电子版。十一、申报注意事项:①同一项目单位在同一年度内(以资金安排年度为准)只能获得一种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扶持方式。②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提交项目申请材料为项目申报书;涉农企业提交项目申请材料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不再另行编制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实施方案。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审批权,逐步下放到地方省份,按照地方审批,国家备案实行;④从2017年开始,国家农发办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扶持力度,逐步减少对涉农企业的直接财政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