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正式揭牌彼何罪焉

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正式揭牌

(记者 张伯阳)3月4日,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蒲城县孙镇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副市长杨武民揭牌并出席座谈会。 任步学祝贺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并向长期以来为“三农”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农业科研工作者表示敬意和慰问。他要求,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能力提升,实现渭南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要以扎实的举措,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在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助推渭南乃至全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农业科研部门要聚焦自身定位、特色产业、主责主业、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为有位,当好桥梁纽带,提供人才支撑,搞好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杨武民表示,将以此次揭牌为新的起点,深刻认识和把握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市,围绕“解放思想、凝聚士气、打破‘围墙’、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发展创业”的要求,加强科研攻关,力争在科研创新上有新探索、科技服务上有新突破、“三农”工作上有新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市农科院旱地小麦育种,设施番茄栽培,瑞雪、瑞阳标准化示范园,设施西甜瓜育种等试验基地。【来源:渭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茨冈人

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

3月4日上午,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孙镇试验站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市政府副市长杨武民出席仪式并揭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飞主持揭牌仪式。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市农科院旱地小麦育种,设施番茄栽培,瑞雪、瑞阳标准化示范园,设施西甜瓜育种等试验基地。杨武民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加强能力提升,服务产业振兴”座谈会。会上,市农科院负责人张盈科介绍了市农科院的基本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设想。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编办、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以及蒲城县、孙镇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就如何支持农科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意见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飞针对农科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人才引进,调动人才活力;加大项目支撑,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创新动力等方面谈了发展建议。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首先对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挂牌成立表示祝贺,并就市农科院发展提出“五个聚焦”工作要求,即聚焦自身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特色产业,做到有为有位;聚焦主责主业,当好桥梁纽带;聚焦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聚焦职业农民,搞好技术服务。强调要以科技为先导,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能力提升,促进渭南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杨武民副市长在总结讲话时强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市农科院要围绕“解放思想、凝聚士气、打破‘围墙’、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发展创业”的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农业科研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建设农业强市、服务产业振兴,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科研攻关,力争在科研创新上有新探索、科技服务上有新突破、“三农”工作上有新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来源: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惑易性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七个研究中心揭牌

新天水讯【记者 李欣桐】4月1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薯类、油料、小麦、蔬菜、中药材、绿色农业、农业经济信息等七个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市政协副主席唐宏伟出席仪式并揭牌。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要是开展冬小麦、马铃薯、油料、蔬菜、中药材、牧草、杂粮等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及科技服务等工作。在学科建设、品种选育、技术示范、成果转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确定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天水分中心”和“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天水试验站”。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农业产业的需求,在保持原有优势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科研方向、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国家大政方针和产业需求,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当天,参加揭牌的代表还参观了市农科所的科研基地。【来源:新天水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处势不便

权威!中国农业科研竞争力全球排第几?哪些学科和机构全球领先?

《2019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农业科研整体发展水平位于全球第一梯队,农业科技论文总体竞争力指数仅落后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见下表)。2014-2018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科技论文产出国,发文量以平均每年15.91%的高增长率逐年増加,中国在科研生产力上第一,发文量超过美国,且不断加快领跑速度;同时总被引频次数也超越美国,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值)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在全球主要农业国家22国(中国、美国、德国、印度、英国、澳大利亚、巴西、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波兰、荷兰、比利时、墨西哥、丹麦、瑞士、瑞典、挪威和以色列)CNCI排名较为靠后(排名第十六),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已经具备了总量较高的国际影响力,但平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表现论文高质量的科研卓越力上,中国的高被引论文数进入全球第三,但高被引论文数对国家发文总量的占比排名中,中国在22国中位列第十八,表现略差。中国Q1期刊论文数全球第一,全球占比达五分之一且呈现增长趋势;中国发表CNS期刊文章的机构数量较多,但是仅中国科学院进入机构发文量Top10榜单。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研究的论文总数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但是国际合作论文量占比相对较低(位列第五),国际合作研究逐年增加,与中国合作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德国。因为发文总量高基数大,虽然中国高被引论文量和国际合作发文量都进入全球前三,但是低水平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更高,整体科研实力有待提高。中国农业科技研究的主体机构逐步提升研究水平,进入农业科技论文机构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球TOP100的机构有15家,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36家)。中国上榜机构数量多,科研生产力和影响力占据优势。进入前十的中国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四)、中国农业大学(第五)、南京农业大学(第十)。中国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在众多学科中表现突出,但仍存在短板。我国农业16大学科领域(农艺学、环境科学、园艺学、兽医学、农业乳品与动物科学、渔业学、林业学、基因与遗传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农业交叉学科、农业经济政策学和农业信息技术)的整体科技论文竞争力,在全球22个主要农业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且16个学科均进入科技论文竞争力前十。在16个学科中,中国排名第一的学科有6个,分别为兽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和农业信息技术;排名第二的学科有4个,分别是农艺学、园艺学、基因与遗传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排名第三的学科有3个,分别是环境科学、渔业学和农业交叉学科。农业乳品与动物科学、林业学两个学科排名第四。农业经济政策学排名第八。从16个学科来看,中国整体存在论文竞争力较高,卓越力较好,但是科研影响力和国际合作力较弱的情况。中国科研机构在学科层面上,进入各学科全球科技论文机构竞争力Top10的130个机构中,中国有23家,数量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位,学科覆盖农业16大学科领域中的14个。在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领域,中国实力最强,包了全部竞争力Top5机构。从16个学科中国机构竞争力来看,中国科学院在全部16个学科上均进入中国机构竞争力Top10,机构竞争力排名第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分列二、三、四位,均有15个学科进入Top10。中国科学院在农艺学、环境科学、渔业学、林业学、生物学、农业工程、农业交叉学科和农业信息技术领域共8个学科领域上竞争力第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园艺学、兽医学、基因与遗传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领域共5个学科领域争力第一。中国农业大学在其余3个学科(农业乳品与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政策学领域)上竞争力第一。这3家机构是中国农业领域研究机构的重要领跑者。本文内容选编自《新时代“三农“”战略思考》,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2020年5月第1次印刷,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组织编写,责任编徐定娜、周丽丽。选题:刘家益 审校:王伟红、朱妍婕 设计:侯丹丹 核定:刘家益

吹煦呼吸

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来水稻所参观交流

为增进院地交流合作,3月5日上午,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火兴带领下属各所所长及中层干部等一行,在湛江分院办公室主任任德珠研究员的陪同下,到水稻所参观交流。院科技合作部副主任邵卓、水稻所所长何秀英、副所长潘俊峰副及推广中心和部分研究室负责同志等参加了座谈交流。陈火兴一行先后参观了所院士广场、黄耀祥院士纪念馆和所科技成果展厅,何秀英介绍了所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水稻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随后,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入深入交流,并就进一步加强院地合作、项目申报及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赤胆情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揭牌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揭牌助力打好国家种业翻身仗本报讯(记者 傅人意 黄媛艳)近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首家海南省本土农业科研单位进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助力打好国家种业翻身仗。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理事长周燕华表示,为落实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聚焦国家南繁硅谷的“一城两地三园”建设,借助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南繁硅谷建设机遇和崖州湾实验室创建机遇,充分利用崖州湾科技城的政策优势以及省农科院的科研、人才和平台优势,经省政府批准,省农科院在崖州湾科技城成立一个新型科研机构,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接下来,省农科院三亚研究院将按照“国家南繁硅谷战略海南担当、热带农业科技海南转化纽带、自贸港农业农村振兴科技引擎”的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南北呼应的两大创新服务强核,构建“一网两核N基地”,全面升级、全面助推、全面承载起8大功能体系。省农科院三亚研究院将重点开展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乡村振兴规划,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活动;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突出特色,努力将省农科院打造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擎,推动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据了解,三亚研究院和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将采用项目加团队的发展模式,初步进驻九个重点科研方向团队,全部设立团队首席负责制,旨在创新机制、加快科研能力建设,力争覆盖农林水全领域、全产业链科研工作,助力海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来源:海南自由贸易港】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非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研究员陈萌山一行到黄梅县调研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为促进黄梅现代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4月6-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研究员陈萌山率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一行到黄梅县调研水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该县大河镇、苦竹乡、五祖镇、停前镇果树基地,实地了解弥猴桃,渡河雪梨,火龙果等水果生产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听取了黄梅县当前水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黄梅县相关乡镇、县直单位负责人及部分市场主体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交流发言。专家们结合考察情况,对黄梅县水果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黄梅县副县长费军广代表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高维鹏,副县长费军广陪同调研。【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而果然乎

强长板、补短板 中国农业科学院打好蔬菜种业翻身仗

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必需农产品,保障其周年均衡供应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4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科技创新引领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表示,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在服务三农、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蔬菜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年播种面积达3亿亩,总产量约8亿吨,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整个种植业近40% 的产值。张友军介绍,“十三五”期间,蔬菜花卉研究所在蔬菜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组学大数据、育种技术与新品种、配套栽培与植保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育成蔬菜新品种近200个,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0篇以上,在Cell, Science, Nature Genetic, PNAS, Plant 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4项。此外,国家蔬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资源3.8万份;对1000余份重要蔬菜核心种质开展了基因型精准鉴定,向社会共享和开放蔬菜种质资源3000余份,极大满足了国内科研与育种需求;相继解析黄瓜苦味、番茄风味、白菜叶球性状、黄瓜性别等多种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率先建立蔬菜高稳定性靶向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在番茄和黄瓜品质性状精准改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张友军强调,“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精准鉴定、加强蔬菜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加强蔬菜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加强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一、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精准鉴定。针对重要农艺性状开展多年、多点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建立基于表型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集成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构建国家级蔬菜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共享利用顺畅,为优异种质创新和精准育种做好材料保障。二、 加强蔬菜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加大基础前沿科技的原始创新,在蔬菜作物遗传多样性形成、产品器官发育、重要品质性状形成机理、蔬菜作物与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响应机理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三、开展种源“卡脖子”育种技术攻关。突破和完善基因编辑、数字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前沿技术,建立和完善新一代测序技术、标记高通量分型、种子繁育与加工技术,全面推动蔬菜育种技术转型升级。四、加强蔬菜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全面推进种业革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优质蔬菜安全保供和服务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新要求,加快培育优质多抗、营养独特、商品性高,适合机械化栽培等优良新品种。五、加强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推动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建设,完善和扩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展示平台。(李楠)【来源:新华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爱很怪

强长板、补短板 中国农业科学院打好蔬菜种业翻身仗

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必需农产品,保障其周年均衡供应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4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科技创新引领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表示,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在服务三农、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蔬菜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年播种面积达3亿亩,总产量约8亿吨,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整个种植业近40%的产值。张友军介绍,“十三五”期间,蔬菜花卉研究所在蔬菜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组学大数据、育种技术与新品种、配套栽培与植保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育成蔬菜新品种近200个,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0篇以上,在Cell, Science, Nature Genetic, PNAS, Plant 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4项。此外,国家蔬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资源3.8万份;对1000余份重要蔬菜核心种质开展了基因型精准鉴定,向社会共享和开放蔬菜种质资源3000余份,极大满足了国内科研与育种需求;相继解析黄瓜苦味、番茄风味、白菜叶球性状、黄瓜性别等多种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率先建立蔬菜高稳定性靶向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在番茄和黄瓜品质性状精准改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张友军强调,“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精准鉴定、加强蔬菜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加强蔬菜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加强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一、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精准鉴定。针对重要农艺性状开展多年、多点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建立基于表型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集成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构建国家级蔬菜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共享利用顺畅,为优异种质创新和精准育种做好材料保障。二、 加强蔬菜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加大基础前沿科技的原始创新,在蔬菜作物遗传多样性形成、产品器官发育、重要品质性状形成机理、蔬菜作物与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响应机理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三、开展种源“卡脖子”育种技术攻关。突破和完善基因编辑、数字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前沿技术,建立和完善新一代测序技术、标记高通量分型、种子繁育与加工技术,全面推动蔬菜育种技术转型升级。四、加强蔬菜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全面推进种业革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优质蔬菜安全保供和服务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新要求,加快培育优质多抗、营养独特、商品性高,适合机械化栽培等优良新品种。五、加强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推动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建设,完善和扩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展示平台。(李楠)

五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在普通菜豆光周期基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Current Biology(IF:9.601)在线发表了关于普通菜豆光周期基因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广州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西班牙Misión Biológica de Galicia-CSIC四家科研单位科学家合作完成。普通菜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非常敏感。但是,随着普通菜豆在全球的驯化传播,也出现了新的变异类型,对光照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或者丧失,在较长的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例如,普通菜豆传播到中国后,在东北地区也能够正常开花结实。因此,深入了解光周期变异的遗传基础有助于研究普通菜豆的传播、驯化等,并且能够指导普通菜豆育种生产。图 COL2和PHYA3 基因单倍型分析研究人员首先克隆了一个新的光周期基因PvCOL2。然后,对800多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其中,683份种质资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完成多年多点表型和基因型鉴定,Wu et al., 2020, Nature Genetics)中光周期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OL 2和PHYA3单倍型的分布和频率说明普通菜豆的光周期适应性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COL 2功能缺失导致敏感度降低,随后通过PHYA3完全丧失敏感性。通过对近等基因系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COL 2在PHYA 3基因下游发挥作用,抑制FT基因的表达,可能与PvE1平行发挥作用。这些结果阐明了物候适应性的分子基础,并揭示了自然进化过程中的趋同效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武晶研究员,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James L. Weller教授和西班牙Misión Biológica de Galicia-CSIC的Marta Santalla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广州大学孔凡江教授团队也参与了该项工作。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