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十七连丰”,贫困县“清零”,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2020年我国农业经济表现抢眼,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显著改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农业新型业态涌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2020年第四季度,新疆、云南、宁夏、四川、广西、甘肃6个省份贫困县相继“清零”。11月23日,贵州省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行列,标志着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我国实现551万贫困人口脱贫,52个贫困县摘帽,其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323万人,中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181万人,东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47万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43万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地消除了。↑3月25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思艾村村民利用农机设备收获田间优质马铃薯,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何华文摄(中经视觉)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1.8个百分点,其中实行挂牌督战的7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29.2%,比全国农民收入增速快20个百分点,内生发展动能稳步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东西协作、央地帮扶等一系列精准扶贫的举措,通过“扶智”与“扶志”,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各项优势,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以教育扶贫为例,改造贫困地区学校10.8万所,帮助800多万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70多万人,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就读,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对于老弱病残则进行兜底保障,全国共有近2000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农村低保标准大幅提高,从2015年的3177.6元提高到2020年的5841.7元。相较于2010年,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一倍增长,达到了32189元,完成了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速为负,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采取多项保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终于在四季度实现实际增速转正。其中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是2010年的2.73倍。2020年实际增长3.8%,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到2.56,比上年缩小0.08。将居民收入五等分后可以发现,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达9.8%。从收入结构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6974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最高,约为40.7%,较上年名义增长5.9%;人均经营净收入次之,达6077元,占比35.5%;人均转移净收入3661元,占比21.4%,转移净收入的较快增长也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人均财产净收入419元,占比最低,约为2.4%。保就业的政策促进了工资性收入的回升,也使得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2.8%。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及各种不利条件,我国积极应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986亿元,实际增长率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增长3.0%,近年来第一次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同时,第一产业投资额达13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农业的稳定增长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主要体现在良种科技攻关、现代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2020年,我国选育出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同时,农业应用技术不断更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高于2019年的59.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生产托管服务正在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桥梁。纵向来看,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在2020年又创新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国家有效应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抓好农业生产。各地也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使得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粮食单产有所提高,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2020年,全国夏粮产量2857亿斤,比上年增加25亿斤,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增加21亿斤,增长3.9%;秋粮产量9987亿斤,增加67亿斤,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小麦、大豆产量均增加,玉米产量略有减少。2020年,全国稻谷产量4237亿斤,比上年增加45亿斤,增长1.1%;小麦产量2685亿斤,增加13亿斤,增长0.5%;大豆产量392亿斤,增加30亿斤,增长8.3%;玉米产量5213亿斤,减少2亿斤。此次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立足国内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丰产和库存,有效应对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畜禽生产稳中有升2020年,各地积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新建、扩建养殖场陆续建成投产,有力促进生猪产能持续回升。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9610万头,同比增长31.0%,恢复到2017年末的92.1%。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猪肉产量4113万吨,比上年减少142万吨,下降3.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4个百分点。生猪价格也备受关注,2020年上涨55.7%。不过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市场供应逐步改善,生猪价格涨幅逐季回落,四季度生猪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3%。牛羊生产稳中略增。2020年末全国牛存栏9562万头,比上年末增加424万头,增长4.6%。2020年,全国肉牛出栏4565万头,比上年增加32万头,增长0.7%;牛肉产量67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0.8%。2020年末全国羊存栏30655万只,比上年末增加583万只,增长1.9%。2020年,全国羊出栏31941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1.0%。牛羊市场需求相对旺盛,活牛和活羊价格分别上涨10.5%和10.4%。家禽生产稳定增长。2020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8亿只,比上年末增加2.6亿只,增长4.0%。2020年,全国家禽出栏155.7亿只,比上年增加9.3亿只,增长6.3%;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加159万吨,增长4.8%。相比生猪和牛羊,活家禽和禽蛋价格反向变动,分别下降7.1%和14.1%。畜牧产业回暖带动了饲料粮价格总体上涨。202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5.0%,主要受生猪价格上涨较快拉动,15%的涨幅里有14.3%为生猪价格推动。但随着生猪价格涨幅回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一季度上涨39.0%,二季度上涨21.1%,三季度上涨14.8%,四季度上涨1.9%。分品种看,2020年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7.6%和5.5%,稻谷、小麦价格分别上涨0.8%和0.5%。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贸易额创历史新高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肆虐不断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积极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与强有力的宏观政策措施,力保对外贸易安全,生产与社会消费快速恢复,农产品贸易整体稳中有进。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2468.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进口额1708亿美元,增长14%;出口额760.3亿美元,下降3.2%;贸易逆差扩大32.9%。农产品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进口额增长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分品种看,谷物、畜产品、食用油籽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增长幅度很大,仅水产品进口显著减少。谷物进口3579.1万吨,大幅增长99.8%,进口额95.2亿美元,增长80.9%;其中,小麦进口837.6万吨,同比增140.2%;玉米进口1129.6万吨,同比增135.7%;大米进口294.3万吨,同比增15.6%;大麦进口807.9万吨,同比增36.3%;高粱进口481.3万吨,同比增478.6%。畜产品进口475.7亿美元,增31.3%;其中,猪肉进口430.4万吨,同比增1.2倍;牛肉进口211.8万吨,同比增27.6%。食用油籽进口1.1亿吨,同比增13.8%,进口额432.7亿美元,增12.7%;其中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达到10032.7万吨,比2019年的8851.3万吨增长13.3%,进口额395亿美元,数量数额均为新高;食用植物油进口1169.5万吨,同比增1.5%,进口额87.2亿美元,增17.6%。水产品进口155.6亿美元,减16.8%。主要由于疫情原因,水产品管控从紧,抑制了水产品进口增长。农产品出口普遍遇冷,仅水果出口优势依旧。2020年水果出口83.5亿美元,增12.1%。近年来我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不断优化贸易结构。2020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进口产品为食用油籽、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水果;主要出口产品为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畜产品。农产品前五大进口市场依次为巴西、美国、东盟、欧盟、澳大利亚。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进口来源的地位日益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我国的农业规模经营在现阶段呈现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齐头并进的态势。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达到90万个,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7000万户。2020年农业生产托管财政专项资金达到45亿元,在29个省份实施。生产托管的试点地区,粮食全程托管亩均增产10%至20%,节约成本150元至300元。通过促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绿色技术的使用,有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深入人心。农业新业态也多点开花,农村电子商务和智慧农业表现最为亮眼。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不断上涨,2020年达1.79万亿元。疫情冲击加速电商下沉。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全国共出现5425个淘宝村,1756个淘宝镇,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商务的平台整体上提振了农村的消费市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要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智慧农业是集新兴的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一体的一种高效、低耗、优质、高产的精准生产模式。2020年,智慧农业在各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大数据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当前已经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激光雷达、物联网等手段构建全覆盖的多元信息监测体系,通过数据融合,为农业保险、期货、农业信贷等金融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农业数据的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智慧农业多功能场景。2020年量产的农业无人车平台,将农村的无人驾驶设备和无人化智慧农业生态又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当前的相关项目测试中,已经实现了全部农业场景无人化作业。农机智能化智慧农业应用及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巩固农业发展态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及国内外其他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呈现逆势增长,尤其是农业再次凸显“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这些年总体形势不错,实现了“十七连丰”,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粮食供给仍然处在紧平衡状态,大豆和玉米产需缺口将长期存在。生猪在2020年下半年扭转颓势,按照当前生猪存栏的增长情况,产能恢复指日可待,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玉米库存低而加工需求大的条件下,饲料粮的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疫情对2020年农民工就业影响较大,全年农民工数量比上年下降1.8%,外出务工下降了2.7%。因此2021年需要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恢复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数量,提升工资性收入。同时还需要高度关注农业企业,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全球疫情状况的缓解,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会进一步快速增长,生猪产能在完全恢复之前,预计肉类仍将维持较高进口量,水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具有出口优势。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进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就长期的基本面来看,第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将在保证三大主粮产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农产品供求总体仍将平稳,价格的波动更多源于季节性或者短期因素,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追求将越来越大,我国需要更有效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第二,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总体收入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在较长时间内还会显著存在。城乡收入差距也会继续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及城镇化提供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超过60%,这个过程还在加快。“十四五”将见证城镇化对农业生产、劳动力就业以及居民消费产生的深远影响。(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各地各部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扎实推进“三农”工作。这一年,我国农业总体增长态势良好,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内外部市场运行环境总体平稳,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宏观形势稳中向好,农民增收势头不减2019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0467亿元,比2018年实际增长3.1%。按当年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2018年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至四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当季值)分别为8769亿元、14438亿元、19798亿元和27462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7%、3.3%、2.7%和3.4%,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3.4%、4.1%和5.7%。中国农业的稳定增长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高于2018年的57.5%。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这是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取得的显著成效,是我国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的结果。同时,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绿色发展取得实效,产地环境逐步改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得到有力推进。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3元,较2018年增加2505元,实际增长5.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实际增长6.2%,比城镇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8年的2.69:1缩小至2019年的2.64:1。从收入结构看,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583元,占总收入比重为41.09%;人均经营净收入5762元,占比35.97%;人均财产净收入377元,占比2.35%;人均转移净收入3298元,占比20.59%。2019年,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共实现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4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即“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6%,较2018年底下降1.1个百分点。“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2019年末已减至43万,贫困发生率降至2%。目前,全国尚未摘帽的国定贫困县只剩52个。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迅速。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67元,比2018年增长8.0%,增速高于全国农村1.8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82元,转移净收入3163元,财产净收入159元,此三项收入的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营净收入4163元,增速高于2018年同期水平。从贡献率看,工资、经营、财产、转移各项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38.0%、23.0%、1.9%和37.1%。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43元,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总的来看,当前中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陆续落地见效,东西协作、央地帮扶等扶贫机制有效开展,切实减轻了贫困地区的负担,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质量安全稳定提升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十六连丰”,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277亿斤,比上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比历史最高的2017年增加45亿斤。从品种看,除稻谷产量有所减少外,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均有所增加。2019年,全国谷物产量12274亿斤,比上年增加73亿斤,增长0.6%。其中,稻谷产量4192亿斤,比上年减少50亿斤,下降1.2%;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2672亿斤和5215亿斤,比上年分别增加43亿斤和72亿斤,分别增长1.6%和1.4%。豆类产量426亿斤,比上年增加42亿斤,增长11.0%。其中大豆产量362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13.3%。薯类产量577亿斤,比上年增加3.6亿斤,增长0.6%。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其中三大主粮(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4.38亿亩,低质低效水稻、小麦种植面积适当调减。同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每亩762斤,每亩产量比上年增长1.8%。经济作物生产总体稳定。近年来,棉花生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平稳发展。但由于受到灾害性气候的影响,2019年全国棉花总产量588.9万吨,比2018年减少21.3万吨,下降3.5%;种植面积5008.8万亩,比2018年减少22.8万亩,下降0.5%;单位面积产量117.6公斤/亩,比2018年下降3.1%。从地区来看,棉花种植进一步向新疆棉区集中,产量占全国的84.9%,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近年来,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农业产业更加追求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农业经营的收益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8年底,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12.2万个。2019年中国又新认证绿色食品13487个,有机产品2499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5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中国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问题,新颁布实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152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2019年“双随机”抽检力度加大,增加产地、“三前”环节抽检比例,监测指标由2017年的94项增加到2019年的130项,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4%。农业绿色品牌快速发展。2019年已初步构建起农业品牌政策体系,建立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入选300家目录品牌,品牌覆盖面广,品类多样化,展现出品牌的带动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牛羊禽蛋供给充足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2019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54419万头,比上年减少14963万头,下降21.6%;猪肉产量4255万吨,减少1148万吨,下降21.3%。2019年全国牛羊生产稳定增长,产量有所增加。其中,肉牛出栏4534万头,比上年增长3.1%;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加127万吨,增长4.1%;羊出栏31699万只,增长2.2%;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2019年家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日益向好,家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家禽出栏146.41亿只,增长11.9%;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为恢复生猪产能,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狠抓政策落实积极恢复生产。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四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尽管同比减少11776万头,下降了27.5%,但同三季度末相比增加了366万头,环比增长1.2%,存栏开始止跌回升。由于2018年和2019年是非洲猪瘟暴发的特殊时期,生猪供给大幅减少是2019年的基本面。由于中国对生猪的习惯性消费,叠加季节性和春节需求,市场情绪相对旺盛,从生产和销售来看,价格上涨势头均比较强劲。2019年生猪生产价格涨幅明显,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一季度生猪生产价格指数同比降低8.8%,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28.1%、49.3%和109.5%。2019年二元能繁母猪价格一季度同比降低12.7%,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10.5%、32.5%和101.4%;2019年22个省份仔猪平均价一季度同比降低1.7%,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93.7%、132.9%和289.9%;22个省份生猪平均价一季度同比降低0.8%,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46.1%、71.6%和164.0%;22个省份猪肉平均价一季度同比降低2.5%,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36.3%、60.3%和136.0%;22个省份猪粮比价一季度同比降低1.6%,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45.5%、65.2%和158.4%。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牛羊禽肉、鸡蛋等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但市场生产供给比较充足,上涨幅度显著低于猪肉。从2019年各季度数据对比来看,牛羊肉三季度和四季度出现环比上涨态势,肉禽和禽蛋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均出现环比上涨。2019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抓粮食生产,落实生猪保供稳价政策措施。根据不同农产品的供需情况和产品属性,市场价格分别表现为“基本稳定、稳步上涨、季节性波动”等特征。市场资源互利互促,贸易总量快速增长2019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积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农产品贸易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额1509.7亿美元,增长10.0%;出口额791.0亿美元,下降1.7%;贸易逆差718.7亿美元,增长26.5%。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和贸易逆差均创同期历史新高。除谷物外,几乎所有产品进口增长强劲。其中,畜产品进口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0%;棉花进口193.7万吨,同比增长19.0%,进口额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6%;食糖进口339.0万吨,同比增长21.3%,进口额11.2亿美元,同比增长9.0%;食用油籽进口9330.8万吨,进口量同比下降1.3%,进口额384.0亿美元,同比减少8.0%,主要是油菜籽进口量大幅下降了42.5%,但食用植物油进口1152.7万吨,同比增长42.5%,进口额74.1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值得注意的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出口产品的进口增长迅速。出口相对乏力,优势出口产品顺差大幅收窄。2019年蔬菜出口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7%;水果出口7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水产品出口206.6亿美元,同比减少8.0%。水果从2018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2019年贸易逆差达到29.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3倍,尽管水产品保持贸易顺差19.6亿美元,但比上年大幅减少74.1%。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自美国进口农产品由2018年的162.3亿美元回落至141.6亿美元,下降12.8%,对美国出口额下降22.1%。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效,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60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高出我国农产品总体贸易增速10.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608.8亿美元,增长23.3%,出口额270.1亿美元,增长9.1%,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总体增速13.1和9.8个百分点。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进口增长将主导整个农产品贸易增长,净进口产品种类将不断增加。新型主体蓬勃发展,“三产”融合不断深化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府扶持和社会推动下蓬勃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高速发展。首先,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显著扩大。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9.3万家,包括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4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8000家,突破100亿元的超大型企业达到70家。其次,全国农业产业化促进了扶贫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已培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1.4万家,全国新认定了29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扎根贫困地区的企业占23%。尤为突出的是,这些企业中,通过互联网方式销售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平均每家企业带动了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已成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家庭农场、合作社取得高质量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已有60万个家庭农场进入到家庭农场名录。家庭农场在提升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方面都收效显著。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划,到2022年全国家庭农场数量将有望达到100万家。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0.3万家,辐射带动了全国近一半农户。农民合作社中的普通农户占成员总数的80.7%,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农民合作社开展仓储、加工、物流等增值服务,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占比达53%,平均为每个成员统一购销1.56万元、二次盈余返还1402元。加工服务型合作社增速较快,3.5万家合作社创办加工企业等经济实体,8.7万家拥有注册商标,4.6万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2019年,全国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大力开展各类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各地区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的乡村产业逐渐成长起来。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1.9%,行业估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5万亿元。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29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851个,小宗类、多样化的“土字号”“乡字号”知名品牌10万个,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比例达到55%,带动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在“一村一品”建设的基础上,各地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2019年共接待游客32亿人次,较上年增加2亿人次,增幅6.7%,共创收8500亿元,较上年增加500亿元,增幅6.25%。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975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5倍。产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人,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人,87%的创业实体在乡镇以下。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延长了产业链,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了农民增收模式。2020年农业生产展望2020年一季度各项农业经济指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程度下降。2020年一季度,以现值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186.2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3.2%,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39.0,其中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88.6,生猪生产价格指数为233.2,畜产品价格拉高了整个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071亿元,同比下降12.1%,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农林水财政支出4031亿元,同比下降3.6%。2020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41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4.7%,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0.7%。粮食生产受疫情影响不会太大,预计2020年仍将是一个丰收年。从粮食生产来看,冬小麦在疫情暴发之前已经播种,春小麦播种时疫情形势已经开始好转,加之政府部门及时出台政策恢复农产品以及生产资料的物流运输,春耕生产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针对这几年早稻播种面积连续下降的趋势,2020年国家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对种稻积极性有一定激励,早稻播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稻谷产量预期将会增加。秋粮玉米在东北主产区已经播种,如果没有大的灾情,产量应该能够保证。另外由于连续几年去库存,玉米临储库存已大幅下降,随着生猪养殖的逐步恢复,玉米产需缺口明显,价格将保持高位,这也将刺激北方其他地区的种植积极性。生猪产能恢复比原来预期推迟,回归到常年水平尚需时日。随着促进生猪生产恢复政策密集出台,2019年四季度生猪产能开始回升,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建养殖场停工、饲料和人工获取困难、屠宰企业开工不足以及生猪运输流通不畅等原因使得生猪生产恢复受阻。许多养殖企业认为,本应在2020年底基本恢复的生猪生产将会被推迟6个月,生猪出栏量要恢复到常年水平大约要等到2021年上半年。2020年一季度,由于消费端低迷,企业、学校、工地等集团性消费减少,加上国家存储肉的投放和进口调节,猪肉价格从高点有所回落,但在全面复工复产、餐饮和集团性消费恢复后,猪肉供需矛盾仍会突出,预期后期猪肉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农户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受疫情冲击明显,农民增收压力巨大。此外,疫情期间整个旅游行业受到巨大打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这些为农户带来经营性收入的产业市场低迷,农民经营性收益减少。总的来看,有必要调低2020年上半年农户收入增长的预期,未来需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花大力气保证农民收入不降低。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我国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但在中央一系列政策调控下,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农产品供求平稳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脱贫攻坚取得最终胜利的结果不会改变,有理由对下半年的农业发展有一个较为乐观的预期。(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项目主持人:孙世芳、辛贤项目组成员:刘溟、吕之望、秦悦、蔡海龙、马铃
2020年四季度,在各项稳产保供、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农业经济保持持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2020年全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7758.0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三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逐步趋向于疫情前水平。具体来看,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农产品价格进入温和上涨区间,农业投资加速增长,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经模型预测,2021年上半年农经景气指数有望进一步提升。景气指数持续回升 终端需求相对较弱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20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100.0,比三季度回升0.5点,且比上年同期水平高0.5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96.7,比三季度上升13.4点,回升至“绿灯区”中心线附近。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农业生产、务农收入、农业投资、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均继续回升,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长有所放缓,而农产品出口降幅有所扩大。以上数据表明,随着一系列稳粮食生产,保产品供应政策措施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对农业景气水平的回升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四季度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猪料比;位于“黄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位于“绿灯区”的有5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分别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农产品出口额。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有5项指标灯号级别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均从“浅蓝灯区”回升至“绿灯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从“蓝灯区”回升至“浅蓝灯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从“绿灯区”上升至“黄灯区”;1项指标灯号级别下降,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从“黄灯区”回落至“绿灯区”;其余4项指标灯号未发生变动。从预警指数结果看出,农业生产、投资已回升至正常增长区间,农产品价格也回归至温和上涨区间,农业经济状况持续向好。需注意的是,终端需求相对较弱,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消费需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产能快速恢复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7754.1亿元,同比增长3.0%,比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上升0.7个百分点,与2019年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分季度看,一季度为同比下降3.2%,二季度至四季度均实现同比增长且增速逐季上升,增速分别为3.3%、3.9%和4.1%。四季度4.1%的增速为近年来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连年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0.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产量2857亿斤,同比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同比增长3.9%;秋粮产量9987亿斤,同比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产量4237亿斤,同比增长1.1%;小麦产量2685亿斤,同比增长0.5%;玉米产量5213亿斤,持平略减;大豆产量392亿斤,同比增长8.3%。粮食产量的增加一方面在于播种面积的扩大,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比2019年增加1056万亩,同比增长0.6%;另一方面在于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2020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2019年增加0.9公斤/亩,同比增长0.2%。畜牧业产能逐步恢复,畜产品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0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生猪产能呈恢复性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加大对生猪产能恢复的支持力度,生猪产能快速恢复。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9610万头,同比增长31.0%,连续5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全年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出栏同比增速转正后,四季度进一步加快,四季度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2.9%;全国猪肉产量4113万吨,比上年减少142万吨,下降3.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4个百分点。牛羊生产实现小幅增长。2020年末全国牛存栏9562万头,比上年末增加424万头,增长4.6%;全年肉牛出栏4565万头,比上年增加32万头,增长0.7%;牛肉产量67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加239万吨,增长7.5%。2020年末全国羊存栏30655万只,比上年末增加583万只,增长1.9%;全年羊出栏31941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1.0%。家禽生产呈较快增长态势。2020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8亿只,比上年末增加2.6亿只,增长4.0%;全年家禽出栏155.7亿只,比上年增加9.3亿只,增长6.3%;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加159万吨,增长4.8%。优势农产品出口向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20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760.3亿美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三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冲击,我国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加速跨境电商发展等方式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持续向好。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8.0%,比前三季度累计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降幅连续3个季度收窄;鲜或冷藏蔬菜实现同比增长4.1%;鲜、干水果及坚果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4.7%。国内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带动粮食进口大幅增长。2020年我国谷物及制品进口额为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8%,增速比三季度上升21.1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个季度大幅上升。其中,小麦、玉米、高粱全年进口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小麦进口838万吨,进口额2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0.2%和134.0%;玉米进口1130万吨,进口额2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5.7%和134.5%;高粱进口481万吨,进口额1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8.6%和501.2%。大麦、稻谷、大豆进口也呈相对较快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大麦、稻谷及大米、大豆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36.3%、15.6%和13.3%,进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0.4%、15.3%和11.8%。谷物及制品进口的大幅增长主要与国内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的快速恢复带动饲料用粮需求增加有关。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三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涨幅连续3个季度大幅回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的回落主要与生猪出栏持续增加、猪肉价格涨幅回落有关。从农产品构成来看,农林牧渔四大类别呈现农林渔业价格上涨,牧业价格下跌的“三涨一降”格局。具体来看,四季度,农业(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三季度上升5.1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由三季度同比下跌3.0%转为同比上涨1.7%;渔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三季度微升0.1个百分点。而畜牧业产品价格由三季度同比上涨32.4%转为同比下跌3.3%。从主要农产品来看,随着生猪供给形势的好转,生猪价格开始回落;受之影响,牛、羊价格涨幅也呈不同程度回落。四季度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下跌2.3%,扭转了连续6个季度同比上涨的局面;活牛生产价格上涨5.3%,涨幅比三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活羊价格上涨9.7%,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蔬菜价格仍呈较快上涨态势。四季度蔬菜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虽比三季度低0.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三大主粮看,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小麦、稻谷价格也呈不同程度上涨。数据显示,四季度玉米价格同比上涨17.3%,涨幅比三季度上升8.8个百分点;稻谷价格上涨6.0%,涨幅上升3.7个百分点;小麦价格上涨2.9%,而上季度为下跌1.2%。饲料用粮需求的增加也带动大豆价格快速上涨,四季度大豆价格同比上涨17.1%,涨幅上升12.7个百分点。生猪价格波动回落,猪料比继续下行。四季度,猪料比为10.83∶1,在三季度小幅回升后继续下行。分月来看,四季度生猪价格呈先跌后涨走势。10月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生猪市场供求相对宽松,生猪价格持续回落,10月第一周为每公斤34.16元,第四周降至每公斤30.08元。之后,由于养殖户惜售抗价情绪上升,生猪价格止降趋稳。进入12月,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终端需求持续好转,加之疫情多点散发导致商贸流通受限,生猪价格再次回升,12月第五周生猪价格上涨至每公斤35.06元。虽然生猪价格有所反弹,但总体来看,生猪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四季度价格整体水平比三季度下降4.75元。由于生猪价格水平仍处高位,生猪产能仍处扩张阶段,导致饲料价格波动上行。10月第一周饲料价格为每公斤2.83元,12月最后一周升至每公斤3.09元。受此影响,养殖生猪的盈利水平继续下降。农业投资进一步提速劳动生产率增速趋近疫情前水平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居民外出就餐消费稳步回升,居家消费逐步减少,粮油、食品零售有所回落,但基本接近疫情前平均水平。2020年全年,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5283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务农收入增速进一步回升。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6077元,同比名义增长5.5%,增速比三季度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上升。务农收入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粮食生产的丰收,生猪供给的恢复,以及玉米、猪牛羊等部分农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3.4个和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生猪养殖投资持续发力带动农业投资进一步提速。202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三季度上升3.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3个季度加快。其中,生猪养殖投资持续发力带动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提速,畜牧业全年投资增长92.1%,比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上升12.1个百分点;农业(种植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改善,全年投资同比下降4.7%,降幅呈逐月收窄态势;林业和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全年同比下降3.3%和17.9%,同比降幅年内呈先收窄后平稳走势,分别于8月和9月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财政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支持力度。2020年财政农林水支出23904亿元,同比增长4.4%,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高1.6个百分点。2020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7758.0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三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增速进一步提升,逐步趋近疫情前水平。总体来看,四季度,在各项稳产保供、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农业经济增长持续加快,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农产品价格进入温和上涨区间,农业投资加速增长,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从未来预期看,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将进一步升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短期来看,生猪等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饲料用粮价格上涨,加之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农业生产内在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来看,2021年上半年农经景气指数有望进一步提升。经模型测算,2021年一、二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102.1和101.6,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96.7和100.0,预警灯号有望继续在正常的“绿灯区”运行。虽然农业经济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但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不足。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农业发展短板弱项,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2020年二季度,我国农业经济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8.4,比一季度明显回升4.7点。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农业生产由降转增,财政农林水支出、务农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由负转正,劳动生产率有所回升,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二季度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已接近疫情前水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更需要全力以赴保障农产品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毫不动摇推进绿色发展。2020年二季度,我国农业经济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98.4,比一季度明显回升4.7点,接近疫情前水平。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 (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80.0,与一季度持平,继续在“浅蓝灯区”运行。景气指数明显回升与一季度相比,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农业生产由降转增,财政农林水支出、务农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由负转正,劳动生产率有所回升,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农经景气指数比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明显高4.2点,这表明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不断加大农业领域逆周期调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有效促进了农经景气指数的回升。农经预警指数与一季度持平,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2项指标,分别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猪料比;位于“绿灯区”的有2项指标,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和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4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农产品出口额。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2项指标灯号发生了变动,农林水财政支出从“浅蓝灯区”回升至“绿灯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从“绿灯区”回落至“浅蓝灯区”,其他8项指标灯号未发生变动。生猪生产好于预期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053亿元,同比增加0.9%,而一季度为同比下降3.2%。二季度单季增速达3.3%,已恢复至疫情前平均水平。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2634亿斤,增加15.1亿斤,增长0.6%。在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加重的特殊时期,夏粮的丰收提高了我国粮食综合供应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种植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夏粮单产不断提高,蔬菜、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夏粮播种面积适当减少,2020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亿亩,同比下降0.7%,其中小麦3.4亿亩,同比下降1.2%;2020年全国夏粮每亩产量363.8公斤,同比增长1.6%,其中小麦每亩产量386.5公斤,同比增长1.8%。畜牧业产能正在加速恢复。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489万吨,同比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禽蛋和牛奶产量增加。生猪生产好于预期,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收窄,存栏连续3个季度环比增长。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25103万头,同比下降19.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4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998万吨,同比下降19.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各地和有关部门细致落实各项生猪扶持政策,及时打通产销堵点,促进生猪复产扩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快速恢复。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3996万头,环比增长5.8%,连续3个季度环比增长;能繁母猪存栏3629万头,同比首次由负转正。牛羊生产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国肉牛出栏1879万头,同比下降2.1%;牛肉产量278万吨,同比下降3.4%。二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481万头,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3.0%。上半年全国羊出栏12935万只,同比下降3.2%;羊肉产量197万吨,同比下降2.5%。二季度末全国羊存栏31624万只,同比增长0.2%,环比增长3.4%。家禽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65.9亿只,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上升5.8个百分点。粮食进口由降转增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315.5亿美元,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39.1亿美元,同比增加2.9%,结束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降态势。其中,小麦进口9.6亿美元,同比增长84.2%,增速扩大66.3个百分点;大麦进口5.9亿美元,同比下降31.8%,降幅收窄22.6个百分点;玉米进口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增速下降8.8个百分点;稻谷和大米进口6.8亿美元,同比增长2.8%,而一季度为同比下降10.5%;大豆进口17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而一季度为同比下降1.1%。疫情对农产品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二季度以大豆为代表的主要进口农产品供需相对宽松,客观上有利于我国进口谷物的增加。但也要看到,受疫情和病虫灾害等多重影响,多国农产品产量萎缩,巴西、阿根廷、越南等农产品出口大国表示将限制农产品出口,未来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或有所上涨。农产品价格“两涨两跌”二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1.1%,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7.9个百分点,结束连续多个季度涨幅扩大态势,这主要与二季度畜牧业尤其是猪肉价格的明显回落有关。分类别来看,农产品价格呈“两涨两跌”特点,其中畜牧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0.3%,但涨幅比一季度大幅回落38.3个百分点;农业产品略涨0.5%;林业和渔业产品分别下跌2.7%和3.5%。从主要产品看,生猪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89.3%,活牛上涨12.6%,活羊上涨10.2%,与一季度相比涨幅分别回落43.9、5.0和0.5个百分点;活家禽生产者价格下跌10.5%,禽蛋下跌14.1%;蔬菜和水果生产者价格分别下跌3.2%和10.0%。从三大主粮看,二季度小麦和稻谷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和1.2%,而一季度均为同比下跌;受生猪产能持续提升带动需求增加影响,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8%,涨幅扩大4.5个百分点。二季度猪料比为12.5∶1,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居历史较高水平。受生猪供应持续改善影响,二季度前两个月生猪价格明显回落,从4月初的35.2元/公斤回落至5月末的29.4元/公斤。近期受消费拉动影响,生猪价格有所回升,6月末回升至33.8元/公斤。从后期走势来看,我国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持续增长,下半年出栏将会明显增加,市场供应将进一步改善。但下半年猪肉消费将进入常规旺季,叠加疫情之后消费恢复性增长,生猪价格仍面临阶段性上涨压力。终端需求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7453.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一季度高0.3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384元,同比名义上升1.8%,而一季度为同比下降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69元,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1.0%,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0个百分点。农业投资显著回升。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5.5%,而一季度为同比下降12.1%。其中,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上升至48.1%,农业、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增。财政农林水支出由降转增。为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强投入保障,扩大财政支农投入。上半年财政农林水支出10194亿元,同比上升7.9%,而一季度为同比下降3.6%。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12181.4元(可比价),同比上升4.2%,恢复同比增长态势。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二季度农业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多数指标呈恢复性增长态势,有效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从未来预期看,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已基本全面恢复,农业生产有望继续平稳运行;乡村产业正在加快复苏,农民增收将明显好转;农产品供给充足,农产品市场价格有望保持稳定;受国际疫情和粮食危机影响,农产品贸易或将继续面临较大压力。经模型测算,2020年三季度、四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99.6和99.8,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3.3和86.7,回升至正常的“绿灯区”运行。我国农业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经济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农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更需要全力以赴保障农产品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毫不动摇推进绿色发展。一要找准痛点,全力以赴保障重点农产品供给。畅通产销堵点,开展“点对点”产销对接,动员大型电商、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开展应急保障,充分发挥新型流通业态和“互联网+”优势,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同时,要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调控体系,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有序。二要积极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逐步复苏和农民务工务农的有序恢复,农民创新就业机会将不断增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要通过创新经营方式来提高农业经营收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同时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各类资源资产活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条件。三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制度,科学耕作合理施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探索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原标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十七连丰”,贫困县“清零”,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2020年我国农业经济表现抢眼,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显著改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农业新型业态涌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目标实现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2020年第四季度,新疆、云南、宁夏、四川、广西、甘肃6个省份贫困县相继“清零”。11月23日,贵州省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行列,标志着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我国实现551万贫困人口脱贫,52个贫困县摘帽,其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323万人,中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181万人,东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47万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43万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地消除了。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1.8个百分点,其中实行挂牌督战的7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29.2%,比全国农民收入增速快20个百分点,内生发展动能稳步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东西协作、央地帮扶等一系列精准扶贫的举措,通过“扶智”与“扶志”,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各项优势,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以教育扶贫为例,改造贫困地区学校10.8万所,帮助800多万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70多万人,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就读,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对于老弱病残则进行兜底保障,全国共有近2000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农村低保标准大幅提高,从2015年的3177.6元提高到2020年的5841.7元。相较于2010年,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一倍增长,达到了32189元,完成了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速为负,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采取多项保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终于在四季度实现实际增速转正。其中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是2010年的2.73倍。2020年实际增长3.8%,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到2.56,比上年缩小0.08。将居民收入五等分后可以发现,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达9.8%。从收入结构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6974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最高,约为40.7%,较上年名义增长5.9%;人均经营净收入次之,达6077元,占比35.5%;人均转移净收入3661元,占比21.4%,转移净收入的较快增长也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人均财产净收入419元,占比最低,约为2.4%。保就业的政策促进了工资性收入的回升,也使得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2.8%。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及各种不利条件,我国积极应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986亿元,实际增长率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增长3.0%,近年来第一次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同时,第一产业投资额达13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农业的稳定增长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主要体现在良种科技攻关、现代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2020年,我国选育出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同时,农业应用技术不断更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高于2019年的59.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生产托管服务正在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桥梁。纵向来看,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在2020年又创新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国家有效应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抓好农业生产。各地也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使得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粮食单产有所提高,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2020年,全国夏粮产量2857亿斤,比上年增加25亿斤,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增加21亿斤,增长3.9%;秋粮产量9987亿斤,增加67亿斤,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小麦、大豆产量均增加,玉米产量略有减少。2020年,全国稻谷产量4237亿斤,比上年增加45亿斤,增长1.1%;小麦产量2685亿斤,增加13亿斤,增长0.5%;大豆产量392亿斤,增加30亿斤,增长8.3%;玉米产量5213亿斤,减少2亿斤。此次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立足国内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丰产和库存,有效应对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畜禽生产稳中有升2020年,各地积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新建、扩建养殖场陆续建成投产,有力促进生猪产能持续回升。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9610万头,同比增长31.0%,恢复到2017年末的92.1%。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猪肉产量4113万吨,比上年减少142万吨,下降3.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4个百分点。生猪价格也备受关注,2020年上涨55.7%。不过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市场供应逐步改善,生猪价格涨幅逐季回落,四季度生猪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3%。牛羊生产稳中略增。2020年末全国牛存栏9562万头,比上年末增加424万头,增长4.6%。2020年,全国肉牛出栏4565万头,比上年增加32万头,增长0.7%;牛肉产量67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0.8%。2020年末全国羊存栏30655万只,比上年末增加583万只,增长1.9%。2020年,全国羊出栏31941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1.0%。牛羊市场需求相对旺盛,活牛和活羊价格分别上涨10.5%和10.4%。家禽生产稳定增长。2020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8亿只,比上年末增加2.6亿只,增长4.0%。2020年,全国家禽出栏155.7亿只,比上年增加9.3亿只,增长6.3%;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加159万吨,增长4.8%。相比生猪和牛羊,活家禽和禽蛋价格反向变动,分别下降7.1%和14.1%。畜牧产业回暖带动了饲料粮价格总体上涨。202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5.0%,主要受生猪价格上涨较快拉动,15%的涨幅里有14.3%为生猪价格推动。但随着生猪价格涨幅回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一季度上涨39.0%,二季度上涨21.1%,三季度上涨14.8%,四季度上涨1.9%。分品种看,2020年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7.6%和5.5%,稻谷、小麦价格分别上涨0.8%和0.5%。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农产品贸易额创历史新高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肆虐不断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积极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与强有力的宏观政策措施,力保对外贸易安全,生产与社会消费快速恢复,农产品贸易整体稳中有进。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2468.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进口额1708亿美元,增长14%;出口额760.3亿美元,下降3.2%;贸易逆差扩大32.9%。农产品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进口额增长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分品种看,谷物、畜产品、食用油籽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增长幅度很大,仅水产品进口显著减少。谷物进口3579.1万吨,大幅增长99.8%,进口额95.2亿美元,增长80.9%;其中,小麦进口837.6万吨,同比增140.2%;玉米进口1129.6万吨,同比增135.7%;大米进口294.3万吨,同比增15.6%;大麦进口807.9万吨,同比增36.3%;高粱进口481.3万吨,同比增478.6%。畜产品进口475.7亿美元,增31.3%;其中,猪肉进口430.4万吨,同比增1.2倍;牛肉进口211.8万吨,同比增27.6%。食用油籽进口1.1亿吨,同比增13.8%,进口额432.7亿美元,增12.7%;其中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达到10032.7万吨,比2019年的8851.3万吨增长13.3%,进口额395亿美元,数量数额均为新高;食用植物油进口1169.5万吨,同比增1.5%,进口额87.2亿美元,增17.6%。水产品进口155.6亿美元,减16.8%。主要由于疫情原因,水产品管控从紧,抑制了水产品进口增长。农产品出口普遍遇冷,仅水果出口优势依旧。2020年水果出口83.5亿美元,增12.1%。近年来我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不断优化贸易结构。2020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进口产品为食用油籽、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水果;主要出口产品为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畜产品。农产品前五大进口市场依次为巴西、美国、东盟、欧盟、澳大利亚。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进口来源的地位日益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我国的农业规模经营在现阶段呈现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齐头并进的态势。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达到90万个,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7000万户。2020年农业生产托管财政专项资金达到45亿元,在29个省份实施。生产托管的试点地区,粮食全程托管亩均增产10%至20%,节约成本150元至300元。通过促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绿色技术的使用,有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深入人心。农业新业态也多点开花,农村电子商务和智慧农业表现最为亮眼。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不断上涨,2020年达1.79万亿元。疫情冲击加速电商下沉。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全国共出现5425个淘宝村,1756个淘宝镇,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商务的平台整体上提振了农村的消费市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要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智慧农业是集新兴的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一体的一种高效、低耗、优质、高产的精准生产模式。2020年,智慧农业在各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大数据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当前已经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激光雷达、物联网等手段构建全覆盖的多元信息监测体系,通过数据融合,为农业保险、期货、农业信贷等金融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农业数据的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智慧农业多功能场景。2020年量产的农业无人车平台,将农村的无人驾驶设备和无人化智慧农业生态又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当前的相关项目测试中,已经实现了全部农业场景无人化作业。农机智能化智慧农业应用及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巩固农业发展态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及国内外其他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呈现逆势增长,尤其是农业再次凸显“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这些年总体形势不错,实现了“十七连丰”,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粮食供给仍然处在紧平衡状态,大豆和玉米产需缺口将长期存在。生猪在2020年下半年扭转颓势,按照当前生猪存栏的增长情况,产能恢复指日可待,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玉米库存低而加工需求大的条件下,饲料粮的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疫情对2020年农民工就业影响较大,全年农民工数量比上年下降1.8%,外出务工下降了2.7%。因此2021年需要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恢复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数量,提升工资性收入。同时还需要高度关注农业企业,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全球疫情状况的缓解,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会进一步快速增长,生猪产能在完全恢复之前,预计肉类仍将维持较高进口量,水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具有出口优势。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进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就长期的基本面来看,第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将在保证三大主粮产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农产品供求总体仍将平稳,价格的波动更多源于季节性或者短期因素,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追求将越来越大,我国需要更有效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第二,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总体收入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在较长时间内还会显著存在。城乡收入差距也会继续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及城镇化提供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超过60%,这个过程还在加快。“十四五”将见证城镇化对农业生产、劳动力就业以及居民消费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0年三季度,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投资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从未来预期看,四季度农业景气有望延续回升态势;明年一季度,由于疫情造成同比基数较低的影响,景气指数会有明显回升。2020年三季度,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99.5,比二季度回升1.1点,且比上年同期水平高0.6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80.0,与二季度持平,继续在“浅蓝灯区”运行。农经景气指数持续回升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均不同程度回升:农业生产、财政农林水支出、务农收入和农业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农产品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好转。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比农经景气指数低2.0点。以上数据表明,面对疫情冲击以及洪涝灾害、重大病虫害的不利影响,国家及时出台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保粮食生产、促农业稳定,对农业景气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80.0,连续三个季度持平,继续在“浅蓝灯区”运行。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猪料比;位于“黄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位于“绿灯区”的有2项指标,分别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3项指标,分别为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和粮油食品零售;位于“蓝灯区”的有3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农产品出口。从预警指数结果看出,虽然农经景气指数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但部分指标依然偏低,农业经济的恢复态势仍需进一步巩固。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122.5亿元,同比增加2.3%,比上半年累计增速上升1.4个百分点。粮食生产丰收在望。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其中三季度增长3.9%。夏粮早稻实现增产增收。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3402亿斤,其中全国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加24.2亿斤,同比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增加20.6亿斤,同比增长3.9%,扭转了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秋粮丰收在即。今年我国加大双季稻种植补贴支持力度,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主要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较好,秋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粮食种植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优质小麦、优质稻谷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据农业农村部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将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产能正在加速恢复。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5251万吨,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今年各地采取增加资金补贴、保障生产用地等措施推进生猪复产扩能,生猪存栏连续回升。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7039万头,比二季度末增长9.0%,自上年四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环比增加;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36186万头,同比下降11.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出栏同比由负转正,增长15.1%;前三季度猪肉产量为2838万吨,同比下降10.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3个百分点。牛羊生产也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肉牛出栏3093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43万头,下降1.4%;牛肉产量450万吨,减少8万吨,下降1.7%;牛奶产量2329万吨,增加175万吨,增长8.1%。三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572万头,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4.0%。前三季度全国羊出栏21049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733万只,下降3.4%;羊肉产量324万吨,减少6万吨,下降1.8%。三季度末全国羊存栏31217万只,同比下降0.1%,环比增长2.1%。家禽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国家禽出栏107.9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5.9亿只,增长5.8%;禽肉产量1639万吨,增加100万吨,增长6.5%;禽蛋产量2493万吨,增加121万吨,增长5.1%。三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7.2亿只,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7.1%。农产品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544.4亿美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连续2个季度收窄。我国优势农产品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出口状况逐步好转。前三季度,水海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0.8%,分别比1月至3月、1月至6月累计降幅收窄7.2个和5.7个百分点;鲜、干水果及坚果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2.7%。前三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68.7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增速比上半年上升24.4个百分点,呈大幅上升态势。其中,小麦、玉米、高粱进口呈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小麦进口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3%,增速比上半年上升73.1个百分点;玉米进口14.3亿美元,同比增长68.8%,增速上升52.9个百分点;高粱进口8.2亿美元,同比增长481.2%,增速虽不及上半年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大麦的进口也呈快速回升态势,前三季度大麦进口10.8亿美元,同比下降12.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1个百分点。稻谷及大米进口需求总体平稳,前三季度进口8.8亿美元,同比下降1.3%,而上半年为同比增长2.8%。谷物及其制品进口的快速攀升主要在于国内养殖业快速回升,玉米等饲料用粮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进而带动粮食进口需求的增加。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4.8%,涨幅比二季度回落6.3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两个季度回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的回落主要与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价格涨幅回落有关。从主要农产品来看,猪、牛价格涨幅均不同程度回落,活羊价格涨幅基本持平。三季度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上涨59.0%,涨幅回落30.3个百分点;活牛生产价格上涨8.9%,涨幅回落3.7个百分点;活羊价格上涨10.3%,涨幅基本持平(微升0.1个百分点)。蔬菜价格上涨较快。三季度蔬菜价格上涨9.1%,而二季度为同比下降3.2%。从三大主粮看,玉米价格快速上涨,稻谷价格温和上涨,小麦价格有所回落。数据显示,三季度玉米价格同比上涨8.5%,涨幅比二季度上升3.7个百分点;稻谷上涨2.3%,涨幅上升1.1个百分点;小麦价格下跌1.2%,而上季度为上涨1.8%。生猪价格冲高回落,猪料比总体高于二季度。三季度,猪料比为13.41∶1,比二季度有所回升,但低于此轮“猪周期”的最高水平。分月来看,生猪价格呈现先涨后跌走势。7月由于生猪出栏大幅收窄,市场供应趋紧,加之上涨的价格激发养殖户惜售情绪,进一步推高市场价格,6月第4周生猪价格为每公斤33.77元,8月第1周升至37.44元。之后,随着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供求紧张局面有所缓和,生猪价格逐步回落,9月第4周降至每公斤35.15元。虽然生猪产能的恢复平抑了生猪价格上涨态势,但对饲料需求的增加导致饲料价格持续攀升。7月第1周饲料价格为每公斤2.61元,9月最后一周升至每公斤2.82元。总体来看,生猪养殖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从后期走势来看,我国通过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以及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加快生猪产能的恢复,生猪供给形势持续改善,预计生猪价格或将稳步下行。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餐饮等行业的防疫限制措施逐步放宽,居民外出就餐消费回升,居家消费减少,粮油、食品零售额增速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前三季度,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1109.7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二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但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零售终端食品需求接近疫情前水平。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788元,同比名义上升4.5%,比上半年增速上升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而上半年为同比下降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3.0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养殖业带动农业投资持续加速。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上升9.8个百分点。其中,受生猪养殖投资需求的带动,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速,前三季度达80.0%,比上半年累计增速上升31.9个百分点;农业(种植业)、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不同程度好转,前三季度投资同比分别下降6.6%和17.8%,比上半年降幅分别收窄4.3个和10.2个百分点;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由增转降。财政加大支农力度。政府加大“三农”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发展短板,支农财政资金增速持续加快。前三季度,财政农林水支出15916亿元,同比增长9.9%,比上半年上升2.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22886.7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6%,增速比二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趋近疫情前增长水平。总体来看,三季度,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农业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投资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从未来预期看,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稳定市场预期、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的积极落实,猪肉供求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农产品价格涨幅有望继续回落。然而,疫情在全球多地反弹,产业链供应链再次受阻,加之多国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国际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综合来看,四季度农业景气有望延续回升态势,明年一季度由于疫情造成同比基数较低的影响,景气指数会有明显回升。经模型测算,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99.8和101.2,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3.3和86.7,预警灯号有望回升至正常的“绿灯区”运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为确保我国农业稳步发展,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夯实农业稳产保供能力,打牢农业发展基础。(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2019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9.6,比三季度上升0.6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3.3,比三季度上升3.3点。与前三季度相比,四季度农业景气指数的大部分构成指标呈现向好态势:农业生产有所上升,务农收入增速小幅加快,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从未来预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特别是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府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构建完善,预计未来农业景气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9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99.6,比三季度上升0.6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93.3,比三季度上升3.3点,连续3个季度在“绿灯”区运行。景气指标呈向好态势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与前三季度相比,大部分指标呈现向好态势:农业生产有所上升,务农收入增速小幅加快,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农经景气指数比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农经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高0.8点,表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兴农政策有力支撑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2项指标: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猪料比指标;位于“绿灯区”的有4项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谷物及制品进口额、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农产品出口额、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从“黄灯”升至“红灯”,其他9项指标灯号均未发生变动。农业生产增速加快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其中,夏粮和秋粮增产,早稻减产。2019年夏粮产量2832亿斤,比上年增加56亿斤,增长2.0%;秋粮产量9919亿斤,比上年增加110亿斤,增长1.1%;早稻产量525亿斤,比上年减少46亿斤,下降8.1%。全年粮食产量提高主要是受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带动。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长1.8%。但也要看到,受比较收益低和生产劳动投入强度大等因素制约,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呈稳中略降格局,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2019年各地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全国粮、经、饲结构调整明显: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实施大豆振兴计划,2019年大豆播种面积1.4亿亩,增长10.9%,大豆产量362亿斤,增长13.3%。此外,粮食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例提高,优质稻谷面积扩大。牛羊家禽持续增长猪肉产量下降,牛羊禽蛋产量均有所增长。2019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全国猪肉产量的下降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出栏虽有所下降,但存栏止跌回升。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54419万头,比上年下降21.6%;四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比上年下降27.5%,但比三季度末增加366万头,环比增长1.2%。牛羊肉产量和存栏均有所增加。2019年全国肉牛出栏4534万头,比上年增加136万头,增长3.1%;牛肉产量667万吨,增加23万吨,增长3.6%;四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138万头,同比增加223万头,增长2.5%。全国羊出栏31699万只,比上年增加688万只,增长2.2%;羊肉产量488万吨,增加12万吨,增长2.6%;四季度末全国羊存栏30072万只,同比增加359万只,增长1.2%。家禽产量和存栏大幅增长。2019年全国家禽出栏146.4亿只,比上年增加15.5亿只,增长11.9%;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加245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加181万吨,增长5.8%。四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5.2亿只,同比增加4.9亿只,增长8.0%。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201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785.7亿美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降幅连续3个季度有所收窄。其中,占比重较高的蔬菜出口额为125.7亿美元,同比下降0.4%,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粮食进口同比降幅连续两个季度收窄。2019年,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64.2亿美元,同比下降8.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9.5个百分点。小麦进口10.0亿美元,同比上升16.9%,而前三季度为同比下降4.0%;大豆进口353.4亿美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5个百分点;稻谷和大米进口13.0亿美元,同比下降2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4个百分点;玉米进口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涨幅扩大2.2个百分点。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8.5%,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4.6个百分点,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受畜产品尤其是生猪价格带动。其中,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69.7%,涨幅比三季度扩大37.7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8%,而三季度为下跌1.8%;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下跌1.5%,而三季度为上涨1.1%;渔业产品价格为同比下跌0.3%,而三季度为同比上涨1.2%。四季度三大主粮价格涨跌互现。其中,玉米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2个百分点;稻谷价格同比下跌2.0%,跌幅扩大0.7个百分点;小麦价格同比下跌0.2%,跌幅收窄1.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2019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6%,涨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持续扩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主要由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上涨导致。2019年,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同比上涨45.8%,涨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8.2个百分点;同时,饲料价格上涨1.3%,涨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其余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均延续了回落格局。猪料比持续走高。四季度,猪料比为13.82∶1,连续6个季度保持持续上升态势。集贸市场价格调查显示,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受生猪存栏和补栏不足影响,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未来走势看,2020年上半年猪肉供给仍保持偏紧状态,猪肉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但从中长期看,随着国家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猪肉价格或将有所回落。终端食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45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虽比前三季度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但仍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2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由降转升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762元,同比名义增速为7.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8年的2.69缩小至2019年的2.6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带来的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相关。2019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7863亿元,同比增长0.7%,而前三季度为同比下降2.1%,实现了由降转升。政府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提高涉农资金贷款需求的保障力度。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速有所回落。2019年,财政农林水支出2242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且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个百分点。政府应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兴农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领域,促进农业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稳中有升。2019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2717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9%,增速比前三季度快0.2个百分点。农业景气延续平稳从未来预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面临农产品、生产资料、种畜禽运输受阻、产销不畅以及农业相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短期内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要说明的是,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改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特别是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府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构建完善,农业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有序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农业景气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模型测算,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99.0和99.5,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6.7和90.0,呈总体平稳态势。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质量兴农,促进农业高效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对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要大力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尽快建立健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健全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加快与国外先进标准全面接轨;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要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二要加大政策扶持,持续加大支农、兴农、惠农投入。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对政策的依赖力度相对较大,应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要建立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进一步下沉,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确保农业综合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偏弱,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业综合供应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当前我国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综合供应能力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受突发因素影响较大。要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简化并且加快养殖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的审批流程;开展养殖标准化试点,创建一批可复制的高质量标准化养殖场,并将成功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促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2020年四季度,在各项稳产保供、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农业经济保持持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2020年全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7758.0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三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逐步趋向于疫情前水平。具体来看,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农产品价格进入温和上涨区间,农业投资加速增长,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经模型预测,2021年上半年农经景气指数有望进一步提升。景气指数持续回升 终端需求相对较弱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20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100.0,比三季度回升0.5点,且比上年同期水平高0.5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96.7,比三季度上升13.4点,回升至“绿灯区”中心线附近。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农业生产、务农收入、农业投资、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均继续回升,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长有所放缓,而农产品出口降幅有所扩大。以上数据表明,随着一系列稳粮食生产,保产品供应政策措施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对农业景气水平的回升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四季度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猪料比;位于“黄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位于“绿灯区”的有5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分别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农产品出口额。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有5项指标灯号级别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均从“浅蓝灯区”回升至“绿灯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从“蓝灯区”回升至“浅蓝灯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从“绿灯区”上升至“黄灯区”;1项指标灯号级别下降,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从“黄灯区”回落至“绿灯区”;其余4项指标灯号未发生变动。从预警指数结果看出,农业生产、投资已回升至正常增长区间,农产品价格也回归至温和上涨区间,农业经济状况持续向好。需注意的是,终端需求相对较弱,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消费需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产能快速恢复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7754.1亿元,同比增长3.0%,比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上升0.7个百分点,与2019年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分季度看,一季度为同比下降3.2%,二季度至四季度均实现同比增长且增速逐季上升,增速分别为3.3%、3.9%和4.1%。四季度4.1%的增速为近年来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连年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0.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产量2857亿斤,同比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同比增长3.9%;秋粮产量9987亿斤,同比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产量4237亿斤,同比增长1.1%;小麦产量2685亿斤,同比增长0.5%;玉米产量5213亿斤,持平略减;大豆产量392亿斤,同比增长8.3%。粮食产量的增加一方面在于播种面积的扩大,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比2019年增加1056万亩,同比增长0.6%;另一方面在于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2020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2019年增加0.9公斤/亩,同比增长0.2%。畜牧业产能逐步恢复,畜产品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0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生猪产能呈恢复性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加大对生猪产能恢复的支持力度,生猪产能快速恢复。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9610万头,同比增长31.0%,连续5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全年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出栏同比增速转正后,四季度进一步加快,四季度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2.9%;全国猪肉产量4113万吨,比上年减少142万吨,下降3.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4个百分点。牛羊生产实现小幅增长。2020年末全国牛存栏9562万头,比上年末增加424万头,增长4.6%;全年肉牛出栏4565万头,比上年增加32万头,增长0.7%;牛肉产量67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加239万吨,增长7.5%。2020年末全国羊存栏30655万只,比上年末增加583万只,增长1.9%;全年羊出栏31941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1.0%。家禽生产呈较快增长态势。2020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8亿只,比上年末增加2.6亿只,增长4.0%;全年家禽出栏155.7亿只,比上年增加9.3亿只,增长6.3%;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加159万吨,增长4.8%。优势农产品出口向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20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760.3亿美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三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冲击,我国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加速跨境电商发展等方式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持续向好。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8.0%,比前三季度累计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降幅连续3个季度收窄;鲜或冷藏蔬菜实现同比增长4.1%;鲜、干水果及坚果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4.7%。国内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带动粮食进口大幅增长。2020年我国谷物及制品进口额为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8%,增速比三季度上升21.1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个季度大幅上升。其中,小麦、玉米、高粱全年进口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小麦进口838万吨,进口额2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0.2%和134.0%;玉米进口1130万吨,进口额2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5.7%和134.5%;高粱进口481万吨,进口额1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8.6%和501.2%。大麦、稻谷、大豆进口也呈相对较快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大麦、稻谷及大米、大豆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36.3%、15.6%和13.3%,进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0.4%、15.3%和11.8%。谷物及制品进口的大幅增长主要与国内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的快速恢复带动饲料用粮需求增加有关。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三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涨幅连续3个季度大幅回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的回落主要与生猪出栏持续增加、猪肉价格涨幅回落有关。从农产品构成来看,农林牧渔四大类别呈现农林渔业价格上涨,牧业价格下跌的“三涨一降”格局。具体来看,四季度,农业(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三季度上升5.1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由三季度同比下跌3.0%转为同比上涨1.7%;渔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三季度微升0.1个百分点。而畜牧业产品价格由三季度同比上涨32.4%转为同比下跌3.3%。从主要农产品来看,随着生猪供给形势的好转,生猪价格开始回落;受之影响,牛、羊价格涨幅也呈不同程度回落。四季度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下跌2.3%,扭转了连续6个季度同比上涨的局面;活牛生产价格上涨5.3%,涨幅比三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活羊价格上涨9.7%,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蔬菜价格仍呈较快上涨态势。四季度蔬菜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虽比三季度低0.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三大主粮看,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小麦、稻谷价格也呈不同程度上涨。数据显示,四季度玉米价格同比上涨17.3%,涨幅比三季度上升8.8个百分点;稻谷价格上涨6.0%,涨幅上升3.7个百分点;小麦价格上涨2.9%,而上季度为下跌1.2%。饲料用粮需求的增加也带动大豆价格快速上涨,四季度大豆价格同比上涨17.1%,涨幅上升12.7个百分点。生猪价格波动回落,猪料比继续下行。四季度,猪料比为10.83∶1,在三季度小幅回升后继续下行。分月来看,四季度生猪价格呈先跌后涨走势。10月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生猪市场供求相对宽松,生猪价格持续回落,10月第一周为每公斤34.16元,第四周降至每公斤30.08元。之后,由于养殖户惜售抗价情绪上升,生猪价格止降趋稳。进入12月,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终端需求持续好转,加之疫情多点散发导致商贸流通受限,生猪价格再次回升,12月第五周生猪价格上涨至每公斤35.06元。虽然生猪价格有所反弹,但总体来看,生猪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四季度价格整体水平比三季度下降4.75元。由于生猪价格水平仍处高位,生猪产能仍处扩张阶段,导致饲料价格波动上行。10月第一周饲料价格为每公斤2.83元,12月最后一周升至每公斤3.09元。受此影响,养殖生猪的盈利水平继续下降。农业投资进一步提速劳动生产率增速趋近疫情前水平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居民外出就餐消费稳步回升,居家消费逐步减少,粮油、食品零售有所回落,但基本接近疫情前平均水平。2020年全年,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5283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务农收入增速进一步回升。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6077元,同比名义增长5.5%,增速比三季度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上升。务农收入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粮食生产的丰收,生猪供给的恢复,以及玉米、猪牛羊等部分农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3.4个和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生猪养殖投资持续发力带动农业投资进一步提速。202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三季度上升3.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3个季度加快。其中,生猪养殖投资持续发力带动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提速,畜牧业全年投资增长92.1%,比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上升12.1个百分点;农业(种植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改善,全年投资同比下降4.7%,降幅呈逐月收窄态势;林业和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全年同比下降3.3%和17.9%,同比降幅年内呈先收窄后平稳走势,分别于8月和9月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财政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支持力度。2020年财政农林水支出23904亿元,同比增长4.4%,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高1.6个百分点。2020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7758.0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三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增速进一步提升,逐步趋近疫情前水平。总体来看,四季度,在各项稳产保供、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农业经济增长持续加快,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农产品价格进入温和上涨区间,农业投资加速增长,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从未来预期看,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将进一步升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短期来看,生猪等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饲料用粮价格上涨,加之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农业生产内在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来看,2021年上半年农经景气指数有望进一步提升。经模型测算,2021年一、二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102.1和101.6,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96.7和100.0,预警灯号有望继续在正常的“绿灯区”运行。虽然农业经济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但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不足。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农业发展短板弱项,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首先说下,找各行各业的行业报告的用途是什么?如果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或者产品方向,或者市场策略,或者产品设计,或者广告定价,或者投资,或者任何方向,不同的部分不同的人对行业报告的深浅度需求不一致。所以会需要不同层次的行业报告。另外,行业报告良莠不齐,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来判断,而且不同行业报告的口径不一致,可能导致结论对接不上,所以在行业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解读和判断上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否则引用臆断的行业报告结论来做出判断,危害巨大。最后,行业报告的材料都是偏行业性质的,比较大范围和大规模,不一定适用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在获得大概的了解后,最好结合案头研究(行业报告),定性和定量的的研究来辅助定位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权威发布 |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包括零食,羊毛衫,服饰,奶粉,皮包等各种消费品的月度,年度,全年详细数据和报告,看着很过瘾哈)东方财富研报中心,pdf直接下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行业报告)一,国内咨询机构网站数据报告列表艾瑞研究-艾瑞网(互联网行业报告)艾瑞APP指数-艾瑞网(移动App TOP 1000 月度活跃和日活跃)艾瑞PC指数-艾瑞网(PC TOP 1000-月度活跃和日活跃)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所有行业报告,内容繁多,支持搜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可以当做互联网人口普查基础表来看数据新知 - 易观(易观智库)-仅参考【友盟+】数据报告-(被阿里收购)仅参考http://www.dcci.com.cn/report/index.html (DCCI)-仅参考北京赛诺市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赛诺数据,智能机出货量的专业统计数据报告-移动观象台-TalkingData(Talkingdata报告)-行业报告可看艾媒网-全球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发布平台/iiMedia Research出品-行业报告可看DataEye大数据移动营销综合服务商-数据报告-dataeye-偏手游方向ASO100 - 专业App Store数据平台丨ASO优化专家平台丨iOS榜单排行榜查询工具电影电视行业免费报告列表页-艺恩咨询(是个研究娱乐行业的公司,提供行业报告)旅游数据报告-旅游圈(旅游行业报告)小程序报告-阿拉丁统计爱应用:一个应用所有历史版本的产品分析截图记录。Appannie,看国外的人都下载什么应用卡思数据-短视频网红分析数据分析国金证券研究所(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和报告)中金研报(不用付费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结论)抖音快手的热门视频和kol的名单各大媒体的每天的热门排行榜短视频行业的数据招商证券的电商类报告(电商类的行业观察,企业研究,品牌深度报告,这个很赞)短视频和图文内容类的行业报告-新榜http://www.100ec.cn/zt/wmds/ (涵盖跨境电商所有报告,行业数据和研报)镝数聚-权威数据 海量聚合 (除了各行业报告汇集外,还提取了报告中的数据,颗粒度比较细,可以查看使用)研报首页(东方财富研报中心),报告PDF直接下载排名不分先后二,国家机构公开数据中国信通院-研究成果-权威发布-权威数据国家智能机出货量的官方统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有中国城市地铁线路的流量数据)国家的便民服务查询(包括5A景区list,小微企业名录,法人信用查询,出租车信息查询)国家宏观经济数据(GDP,CPI,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粮食产品,PPI,各地区行政规划,各地财政收支等等,分月度季度和年度)部分数据如下5,国家统计局(数据多到瞠目结舌,包括年度,季度,国家,国际,年鉴,介乎涵盖所有数据指标和历史)部分数据举例6,世界银行的公开数据库(有健康,农业,公共部部门,人口分布,外债,性别,教育,环境,气候变化,能源,贫困等各种公开数据)7,世界数据图册(世界和地区统计资料,各国数据,地图,排名)包含的全球的国家公开的数据(可惜的是好像有些数据只更新到2017年)8,国家机关部委的公开数据(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不,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各城市开放数据(包括浙江数据开放网,青岛数据开放网,贵阳数据开放平台,成都数据公开平台,合肥数据开放平台,河南开放数据平台等)10,宏观经济查询数据(包括高校财经信息库,人民网经济数据库,香港统计处,联合国统计司,世界经合组织,欧盟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11,房价数据(包括中国房价指数,房价走势,台湾房价行情,北京房价查询,深圳楼盘成交查询等,上海地铁房价,贝壳指数等)12,汽车数据(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百度汽车网,易车汽车指数,汽车渠道直通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中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13,权威发布 |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包括零食,羊毛衫,服饰,奶粉,皮包等各种消费品的月度,年度,全年详细数据和报告,看着很过瘾哈)三,国内互联网公司数据报告网站列表讲座PPT-腾讯大讲堂Tencent 腾讯-业绩报告腾讯大数据-腾讯云数据分析出来的行业报告百度开放服务平台-百度云数据分析出来的行业报告百度数据研究中心 提供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百度数据中心报告首页-阿里研究院-阿里行业研究报告企鹅智酷_腾讯网-腾讯出品行业报告腾讯CDC -腾讯交互设计报告百度用户体验中心-百度UED用户研究报告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网易UED用户研究报告网络视频数据报告-优酷指数行业报告PP指数_PPTV聚力-PPTV指数行业报告360研究报告_360安全中心-360应用商店等产品出品报告排名不分先后四,国外咨询机构网站数据报告列表(国外咨询机构较多,数据详实,无论是海外出海产品,海外报告中多有亚洲和中国的重点研究,相关报告和趋势分析都可以选看)Flurry-国外app行业报告App Annie Blog-app指数报告https://www.appannie.com/insights/ (Appnnie的行业包括,包括app 分发行业的分发量和收入)BI Intelligence-business insider的报告Today's Articles on Digital Marketing and Media-emarker的报告http://www.newzoo.com/category/press-releases/-newzoo侧重于手游行业报告Gartner Press Release Archives-gartner侧重于硬件的出货量,包括智能机和PC等IDC - Search Results-IDC的硬件出货量全球报告Yozzo Telecom NewsJ.P. Morgan Home-摩根投行报告德勤中国 | 审计, 企业管理咨询, 财务咨询, 风险管理, 税务服务及行业洞察Precisely Everywhere-comscore的互联网行业报告Ericsson - A world of communication(Global移动行业报告)GamesInstry.biz(Global游戏行业报告)http://adfonic.com/(Global广告行业报告)Canalys | Insight. Innovation. Impact.(Global智能机报告)Mobile, Online & Digital Market Research, Data & Consultancy(通信无线报告)Home | GfK Global(终端比较专业的报告)Kantar Worldpanel(主要统计Android和ios的市场份额)PwC publications(皮尤的所有用户,市场研究报告)Fiksu | Data-fueled mobile marketing(统计app用户获取成本和应用商店下载频次的监测)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揭示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Insights - Jampp (Jampp是国外的app 的粘性和转化漏洞的网站,在insights里还有行业的app的retention等benchmark的数据,有些类似flurry的行业数据)罗兰贝格行业评论 战略和行业评论和报告普华永道: blog 各个行业的主要发现和行业报告Website Traffic & Mobile App Analytics (similar web 以色列的网站分析工具,可以分析任何网站,包括用户,来源,终端,分布等等,数据非常棒)CADAS(全球航空公司研究报告):非常支持和专业印度互联网年报 - 竺帆 | 助力中企扬帆天竺 (印度出海报告,非常详细)GSMA: 全球移动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全部免费下载报告和数据,从2015年到现在商业价值研究院 -IBM(行业观点报告比较多)排名不分先后五,各大公司不定期发布的报告,比如(细分方向的时候用)高德地图: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微信城市服务发布《2015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报告】淘宝发布 2015 中国消费趋势数据,2015 年我们为什么买单?互联网增长的第一本数据分析手册-Growing IO的公开手册移动游戏运营数据分析指标白皮书(一)-Talkingdata 运营指标分析白皮书多多大学 (多多大学也分享了很多的拼多多运营数据还提供课程,可以看)排名不分先后(不局限于以上list)六,找行业内的人事打听内部一手资料1,关注一些专门打听行业内部人事的信息来源这里先推荐一家公共号:晚点LatePost(微信搜索公共号可以 关注)这家主要是会 看一些行业内部和重要的消息2,在行上约人。在行 App如果想知道一些企业的信息,可以在在行上找到一些行家,曾经一手经营或者运营过祥光额项目和参与过竞品和行业公司的操盘,可以约出来,从信息和方法论角度获得资讯七,企业信息报告新三板在线 - 中国最大的新三板生态平台(各行各业的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高管数据等)企查查|企业查询(查询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法人信息)企业注册信息查询(天眼查,同企查查)SEC.gov | Home(美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季度年度财务报告)Bai | Investors(各大上市公司季度财报,IR.XX公司.com,比如百度这个)天眼查(可以查到各个企业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到员工个数)排名不分先后八,各种业内微信群现在发现很多好的内部报告和难以获得报告,是通过加入一些干货群,内部群来获得的。比如做直播电商的人自己比较关注一些直播和电商带货的详细的数据和报告趋势,大家会自己组建一些干货群,只要是市面上有的报告,自己内部发现的都会往里面扔。这个是淘宝直播的负责人赵圆圆离开淘宝后创业,同时聚集的几个群,里面关于直播的干货非常多。其他的关于投资的,趋势,创业的类似群也很多,获取报告也很一手,大家也可以自己开发下这样的群组织。九,各大公司的财报通常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报信息包含的内容是最全面的,关于用户,商业,渠道,增长,业务策略等等。所以如果想了解一个公司,如果是上市公司最好第一手先看财报后者SEC(上市报告)。很多同学问我财报哪里找,不知道怎么看。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IR(投资者页面),在上面有财报的完整的pdf下载。另外,也推荐大家听听每期的企业conference call(回答财报问题),可以听下CEO对财报的解读。这里我列举几个大公司财报的网站wind:金融数据库,包含财报和行业信息(wind的账号可以到闲鱼租)百度财报 PDF:Bai | Investors | Home百度财报解读podcast:音频可以在线听阿里财报pdf:阿里巴巴集团腾讯财报pdf:Tencent 腾讯 - 投资者关系搜狐财报pdf:http://investors.sohu.com/拼多多pdf:Investor Relations | Pinoo Inc.拼多多财报解读:音频可以在线听。如果大家有自己想要了解的公司,在百度or google搜索:公司名字+IR ,可以 定位到他们公司的财报网站页面。在页面上找到conference call或者webcast,可以 找到他们的财报解读音频。十,投资机构的统计网站(创业方向选择,投融资选择的时候用)IT桔子 | IT互联网公司产品数据库及商业信息服务(IT桔子,中国创业公司投融资数据和报告)研究院_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投中的每个季度的行业融资报告,不定期有专项分析报告)CB Insights - Blog (CBI insights的一系列产品,包括公司的估值,独角兽公司列表等)The Downround Tracker(公司估值下降的趋势)The Complete List of Unicorn Companies(独角兽公司列表)IPO Center: IPO Market, IPO News, IPO Calendars, IPO Pricings, IPO Voting(IPO相关新闻和趋势报告)PrivCo | Private Company Financial Intelligence(美国金融数据公司,主要关注未上市公司的所有投融资资料,目前涵盖的公司包括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公司)券商行业研究报告 (国内券商的行业报告,策略报告,可以筛选行业,筛选报告类型)https://pitchbook.com/news/reports(PitchBook的PE,VC,M&A行业报告)研究院_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 (IPO 投融资行业报告)Dow Jones VentureSource 2Q’16 U.S. Venture Capital Report(道琼斯旗下机构Dow Jones LP Source行业投资报告)NVCA Venture Investment(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每个季度和年度都会出投融资行业报告)PWC-MoneyTree Home(PWC的money tree report是每个季度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报告)https://home.kpmg.com/xx/en/home/insights.html (KPMG毕马威的insights报告,一般是每个季度的创投趋势,比较细致的分析)Mattermark - Discover, Enrich, & Analyze Companies(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M&A, Private Equity & Venture Capital Database(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DataFox | Prospect Sales Leads with Company Signals(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CrunchBase accelerates innovation by bringing together data on companies and the people behind them.(创业公司数据库)Venture Intelligence PE/VC databaseStock Market Insights | Seeking Alpha (二级市场金融分析网站)Tencent Holdings Ltd -- Trefis(各个公司的revenue model的预测和key driver的趋势,这个网站简直不能再棒)排名不分先后十一,本地数据库这个世界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搜索引擎只解决了其中20%,其他80%的信息再各个角落,包括微信群,包括口口,甚至包括直播里都有,但是都不在搜索引擎。就搜索引擎而言,现在很多人只是使用了其中的5%还不到。搜索引擎的技巧可以提升,但是其他80%的信息获取渠道更为隐蔽和无法公开获得的。我加了很多 群,里面都是这些报告和信息和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这些是搜索引擎提供不了的这些冰山下的信息才决定了信息的获取的不同和优质与否。除了上述渠道外,能找到靠谱渠道,找到合适的报告随时存储起来,等用的时候随手打开用是最好的。分享一个我最近看的收藏的精品的报告收藏夹,也希望对你们有用十二,怎么提炼自己获取信息的层次和获取信息的价值找到行业信息报告知识获取信息只是其中一个层次 ,获取信息是否更有价值更直接可用,在于基本功行业信息报告的甄别和获取,积累和提炼,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越往上走,越是接近信息更有价值,更新鲜,更真实有效,更直接,有大量的渠道 可以 获得更多 的信息,这些不仅是通过 行业报告获取的,还有包括自己可以控制的方法,包括爬虫,数据挖掘,信息技术 等,还包括人脉,圈子,内幕的等渠道。大家感兴趣可以到这个答案看下详情,我对每个层级的方法的解读。
2020年三季度,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投资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从未来预期看,四季度农业景气有望延续回升态势;明年一季度,由于疫情造成同比基数较低的影响,景气指数会有明显回升。2020年三季度,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99.5,比二季度回升1.1点,且比上年同期水平高0.6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80.0,与二季度持平,继续在“浅蓝灯区”运行。农经景气指数持续回升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均不同程度回升:农业生产、财政农林水支出、务农收入和农业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农产品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好转。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比农经景气指数低2.0点。以上数据表明,面对疫情冲击以及洪涝灾害、重大病虫害的不利影响,国家及时出台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保粮食生产、促农业稳定,对农业景气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80.0,连续三个季度持平,继续在“浅蓝灯区”运行。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猪料比;位于“黄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位于“绿灯区”的有2项指标,分别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3项指标,分别为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和粮油食品零售;位于“蓝灯区”的有3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农产品出口。从预警指数结果看出,虽然农经景气指数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但部分指标依然偏低,农业经济的恢复态势仍需进一步巩固。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122.5亿元,同比增加2.3%,比上半年累计增速上升1.4个百分点。粮食生产丰收在望。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其中三季度增长3.9%。夏粮早稻实现增产增收。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3402亿斤,其中全国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加24.2亿斤,同比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增加20.6亿斤,同比增长3.9%,扭转了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秋粮丰收在即。今年我国加大双季稻种植补贴支持力度,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主要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较好,秋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粮食种植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优质小麦、优质稻谷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据农业农村部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将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产能正在加速恢复。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5251万吨,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今年各地采取增加资金补贴、保障生产用地等措施推进生猪复产扩能,生猪存栏连续回升。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7039万头,比二季度末增长9.0%,自上年四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环比增加;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36186万头,同比下降11.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出栏同比由负转正,增长15.1%;前三季度猪肉产量为2838万吨,同比下降10.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3个百分点。牛羊生产也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肉牛出栏3093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43万头,下降1.4%;牛肉产量450万吨,减少8万吨,下降1.7%;牛奶产量2329万吨,增加175万吨,增长8.1%。三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572万头,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4.0%。前三季度全国羊出栏21049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733万只,下降3.4%;羊肉产量324万吨,减少6万吨,下降1.8%。三季度末全国羊存栏31217万只,同比下降0.1%,环比增长2.1%。家禽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国家禽出栏107.9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5.9亿只,增长5.8%;禽肉产量1639万吨,增加100万吨,增长6.5%;禽蛋产量2493万吨,增加121万吨,增长5.1%。三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7.2亿只,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7.1%。农产品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544.4亿美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连续2个季度收窄。我国优势农产品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出口状况逐步好转。前三季度,水海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0.8%,分别比1月至3月、1月至6月累计降幅收窄7.2个和5.7个百分点;鲜、干水果及坚果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2.7%。前三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68.7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增速比上半年上升24.4个百分点,呈大幅上升态势。其中,小麦、玉米、高粱进口呈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小麦进口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3%,增速比上半年上升73.1个百分点;玉米进口14.3亿美元,同比增长68.8%,增速上升52.9个百分点;高粱进口8.2亿美元,同比增长481.2%,增速虽不及上半年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大麦的进口也呈快速回升态势,前三季度大麦进口10.8亿美元,同比下降12.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1个百分点。稻谷及大米进口需求总体平稳,前三季度进口8.8亿美元,同比下降1.3%,而上半年为同比增长2.8%。谷物及其制品进口的快速攀升主要在于国内养殖业快速回升,玉米等饲料用粮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进而带动粮食进口需求的增加。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4.8%,涨幅比二季度回落6.3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两个季度回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的回落主要与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价格涨幅回落有关。从主要农产品来看,猪、牛价格涨幅均不同程度回落,活羊价格涨幅基本持平。三季度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上涨59.0%,涨幅回落30.3个百分点;活牛生产价格上涨8.9%,涨幅回落3.7个百分点;活羊价格上涨10.3%,涨幅基本持平(微升0.1个百分点)。蔬菜价格上涨较快。三季度蔬菜价格上涨9.1%,而二季度为同比下降3.2%。从三大主粮看,玉米价格快速上涨,稻谷价格温和上涨,小麦价格有所回落。数据显示,三季度玉米价格同比上涨8.5%,涨幅比二季度上升3.7个百分点;稻谷上涨2.3%,涨幅上升1.1个百分点;小麦价格下跌1.2%,而上季度为上涨1.8%。生猪价格冲高回落,猪料比总体高于二季度。三季度,猪料比为13.41∶1,比二季度有所回升,但低于此轮“猪周期”的最高水平。分月来看,生猪价格呈现先涨后跌走势。7月由于生猪出栏大幅收窄,市场供应趋紧,加之上涨的价格激发养殖户惜售情绪,进一步推高市场价格,6月第4周生猪价格为每公斤33.77元,8月第1周升至37.44元。之后,随着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供求紧张局面有所缓和,生猪价格逐步回落,9月第4周降至每公斤35.15元。虽然生猪产能的恢复平抑了生猪价格上涨态势,但对饲料需求的增加导致饲料价格持续攀升。7月第1周饲料价格为每公斤2.61元,9月最后一周升至每公斤2.82元。总体来看,生猪养殖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从后期走势来看,我国通过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以及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加快生猪产能的恢复,生猪供给形势持续改善,预计生猪价格或将稳步下行。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餐饮等行业的防疫限制措施逐步放宽,居民外出就餐消费回升,居家消费减少,粮油、食品零售额增速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前三季度,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1109.7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二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但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零售终端食品需求接近疫情前水平。务农收入增速持续回升。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788元,同比名义上升4.5%,比上半年增速上升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而上半年为同比下降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3.0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养殖业带动农业投资持续加速。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上升9.8个百分点。其中,受生猪养殖投资需求的带动,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速,前三季度达80.0%,比上半年累计增速上升31.9个百分点;农业(种植业)、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不同程度好转,前三季度投资同比分别下降6.6%和17.8%,比上半年降幅分别收窄4.3个和10.2个百分点;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由增转降。财政加大支农力度。政府加大“三农”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发展短板,支农财政资金增速持续加快。前三季度,财政农林水支出15916亿元,同比增长9.9%,比上半年上升2.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22886.7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6%,增速比二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趋近疫情前增长水平。总体来看,三季度,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农业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投资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从未来预期看,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稳定市场预期、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的积极落实,猪肉供求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农产品价格涨幅有望继续回落。然而,疫情在全球多地反弹,产业链供应链再次受阻,加之多国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国际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综合来看,四季度农业景气有望延续回升态势,明年一季度由于疫情造成同比基数较低的影响,景气指数会有明显回升。经模型测算,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99.8和101.2,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3.3和86.7,预警灯号有望回升至正常的“绿灯区”运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为确保我国农业稳步发展,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夯实农业稳产保供能力,打牢农业发展基础。(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