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调研报告|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好好过

调研报告|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目标,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上海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总体要求,以“三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建设情况为重点,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为组长,由委员、专家、业内人士组成的课题组,通过走访考察、座谈交流、资料征集等形式,对上海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表现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开展了10余次调研活动,赴浦东新区、青浦、奉贤、金山、松江、嘉定、崇明等多个涉农区的基层镇村走访座谈,前往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北京等地学习借鉴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听取来自市、区农业农村委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介绍,咨询了相关专家顾问,并结合国际大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本市实际,经过反复探讨,形成了调研报告。意义与现状乡村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空间要素,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兴旺与否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大都市中的农业产业发展,是上海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综合全面发展,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调研认为,对于上海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应当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上海在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循环和提质增效等方面,应当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航员,这是上海推进乡村振兴改革再出发的着力点和聚焦点。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应从上海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从上海农业发展空间较为有限的特殊性出发,从上海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考虑出发,进行综合性考量。既要站在“三农”看“三农”,又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看准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充分考量其长远价值,找准应对问题的策略。从上海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在农业“三区”划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东京等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与苏浙皖等长三角一体化兄弟省市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面临着环境压力大、产业发展空间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产品市场竞争弱、产业经营投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缺少打得出、叫得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地产“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小、散、乱”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亟待大力推进。从上海农业农村发展大环境看,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涉及土地、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单靠农业农村部门无法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在全市统筹融合发展的视角下通盘考量、寻找答案。按照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要求,农业产业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底子不足,目标尚高。要扫除阻碍产业发展屏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就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多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确立农业基础地位和作用,通过统筹协调的办法加码推进。问题与挑战目前,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有五大突出问题。土地要素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农业产业规划还缺乏刚性,相关产业用地尚未纳入乡镇总规或新市镇规划或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产业用地具体操作路径还不明确。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受限于全市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现有政策中每年5%建设用地用以支持产业发展,但很难用于农业发展领域,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的直接经济效益低,各区供地积极性不高,乡村规划引领不够等。二是设施农用地供给不足、管理弹性不够。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仓库、场地及管理用房等;另一方面,栽培模式的创新发展和智能化设施装备的广泛应用也需要硬化部分土地,但设施农用地供给相对不足。以花卉生产为例,上海花卉产业前途光明,现代化花卉生产需要硬化土地,但现有农业用地政策不准硬化,而设施农用地备案指标有限,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旺盛发展。三是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缺乏积极性。土地流转承包后,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相关土地政策不稳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约束机制也不到位,给经营者投入与生产带来风险,导致签订长期流转合同的意愿普遍不强,也影响了新增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农业产业被误认为主要污染源从全市面上来看,对农业环保工作的理解和对农业污染源的认定,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已经阻碍了农业产业正常、有序、可持续发展。在养殖业领域,由于存在认识误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在环保治理中常遭“诟病”,往往简单地将养殖业作为污染源搞“一刀切”,进行取缔、关停、禁止或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畜禽养殖业的加速退养,水产养殖业也是如此。将养殖业简单地归为“污染源”是欠科学的,搞“一刀切”更不可取,合理规划养殖业空间布局,科学利用畜禽粪污制成的有机肥,不但不会造成环保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养殖业“受伤”,也影响了种植业生态循环发展和地力改善。在种植业领域,随着近年来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从耕地质量调查结果来看,全市耕地地力稳中有升,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小。但对标上海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来看,耕地质量总体状况仍待改变,绿色防控技术有待提升,种植户用地养地意识普遍缺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仍然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耕作层变浅和板结现象较为突出,持续推进减肥减药工作任重道远。农业环保问题,根本上需要通过现代技术的手段来解决,通过科学、合理、到位的约束机制来解决,从促进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简单采取禁止、退养等做法不可取。产业环境束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例,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园艺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10亩以上,其中果树为30亩以上)面积为2.67万亩,散户种植面积为3.93万亩,规模化生产经营占比为40.47%。由于分散生产经营,产品相对单一、总量较小,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阻碍着品牌化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各类主体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与合作,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农业综合效益较低。二是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近年来,本市在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形成了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的成功做法,但全市通过这一方式销售的大米数量不多,生产主体的参与度不高;蔬菜田头交易的比重依然较大,采用订单农业生产量依然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仍处在较低水平,农业产业体系还存在资源环境匹配度不高、流通体系效率不高、低端农产品过剩和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等问题,亟待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项目扶持重点有待进一步聚集。自2016年市级项目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后,项目扶持重点未聚焦在原已形成的特色产业上,而分散于茶叶、芝麻、荷花、灵芝等非优势产业,项目规模偏小、过度分散、总数偏多现象至今并无改观,资金使用“撒胡椒面”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融合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一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收能力低。以往上海农民增收主要靠就业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等,现在已不可持续。各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民宿等配套设施不足,农民收入仍主要依靠农业初级产品,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以金山区吕巷水果公园为例,公园每年可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但通过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增收极为有限,相反却增加了交通、环境等压力。二是仍然缺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落地性政策。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农业势必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但推进过程还存在诸多障碍。就民宿发展而言,目前全市虽然已经制定了乡村民宿发展指导意见,但尚缺乏全市统一的民宿发展规划和行业评级标准,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日常监管不力。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宿尚未取得合规证照,处于“黑户口”状态。另外,在对休闲农业试点项目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乡村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照搬城镇项目的技术规范进行审核和报批,如绿化覆盖率、停车位面积、消防供水、供电配置、建筑高度、装配式建筑等,急需制定乡村建设导则,明确乡村建设项目审批规范。务农人才匮乏,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偏低目前,各涉农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受限于农业从业人员匮乏、年龄老化,新型职业农民力量不足等问题。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者占大多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从业人员为例,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人数为53746人,平均年龄为57.69岁,其中平均年龄最高的是崇明,为60.88岁,松江最低,为48.8岁。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领域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普遍超过60岁。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失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受限,阻碍了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除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水果、鲜食玉米等用工量大且相对集中的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替代不足。这种青黄不接和落后生产力水平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策与建议上海城乡差别之大,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补上这块短板势在必行。推动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为上海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引擎,为参与国际大都市建设搭建新舞台,不仅要找差距、补短板,更需研究探索如何在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形势下,探索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一是明确优先发展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获国务院审批,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也紧接着出台,但仍需不断完善,尤其是要突出规划的刚性和严肃性,防止过去几十年存在的随意性和波动性。农业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多领域互利合作、互联互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农业板块在全市整体板块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农业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中的优先发展权,明晰市、区两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农业农村土地、环保、金融等问题的主导性权责,对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事务要主动作为、加强协作,跨前一步。二是找准功能定位。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参照系,在研究对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农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定位和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上海农业农村的功能发展定位,主要发展“高精尖”和“名特优”特大型城市需要的绿色农产品。三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农业“三区”划定成果为重点,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对照2035年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抓好农业农村规划布局,优化种养结构和空间布局,并且吸取历史教训,使规划具有严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突破用地政策,灵活资源配置一是要突破供地政策。研究科学合理用地政策,建立与都市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退养土地问责机制;对于绿色生态、前景光明的优势农业产业,积极给予配套支持,对于先进栽培方式所需的硬化土地需求,要突破现有政策束缚,保证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要灵活资源配置。如参照浙江省“点状供地”原则,或先行先试,增加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将土地减量化建设用地和盘活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一部分,优先用于农业融合发展。三是要明晰推进主体。对于基础性设施建设,应以整镇、整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性推进;对于分部门设施建设,探索针对性地统筹推进;对于生产与休闲相结合的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创新项目化融合推进。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财政供给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农业农村委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善于统筹整合,将农田水利项目、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等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镇和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大型项目倾斜,集聚各种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金融资本、企业资本、民间资本,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要优化财政供给。继续深入调研梳理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厘清现有政策中存在的短板,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优化水稻、经济作物、蔬菜、畜禽、水产等补贴政策,并聚焦重点扶持方向性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先建后补等资金拨付方式;健全各类保险政策,着力提升政策供给水平,完善政策供给体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僵尸合作社”清理力度,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完善农业产业服务组织体系,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力量凝聚和抱团协作发展。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微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扶持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的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落户上海,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收益。三是注重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品牌建设。聚焦蔬菜、瓜果、大米、生猪、河蟹、南美白对虾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充分运用电商、实体店等销售渠道进行品牌推介,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品牌美誉度,提升产品价值链。着力融合发展,鼓励先行先试一是着力深度融合发展。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协同推进,充分考虑当地人文特色及自然景观,探索盘活农民房和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整合资源、集聚发展。拓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科普、医药、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鼓励突破性先行先试。鼓励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大胆闯、大胆试,借助苏浙皖地广量大的农业资源优势,探索上海在先进生产方式上的卓越引领,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的战略性合作,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空间潜力不足短板,探索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创新安信农业保险金融服务方式,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完善环保监管机制,夯实绿色发展理念一是优化农业行业污染物的监管。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制定(修订)农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农业行业当前的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确定农业污染物排放参数,特别是养殖业废气废水排放标准中的某些参数,需要进一步评估与认证,以提高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监管执法环节的人性化操作,研究建立符合实际的行政执法主体环保问责与考核机制,给予农业生产者整改提升的机会,而非“一关了之”。二是强化农业行业绿色生产的理念。一方面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并且在租赁合同中加入土地质量管控的内容,切实降低掠夺式生产经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农业全程绿色生产模式,在茬口调整、减肥减药、废弃物处置、绿色防控等工作中做大、做深、做实。

往见原宪

上海市政协调研“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今天,上海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关于“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课题调研报告等事项。市政协主席董云虎主持。图说:上海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金松 摄今年4月以来,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深入本市基层镇村调研,全面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土地、政策、资金、人才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对策。调研报告提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发展“高精尖”“名特优”绿色农产品;建立与都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增强土地资源配置灵活性;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先试,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开展合作,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短板;完善环保监管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农业污染物排放参数,夯实绿色发展理念。会议审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创新研究”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今年4月至8月,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建课题组,少数民族界委员、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深入分析长三角示范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社会化服务、强化对口帮扶和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会议审议了“对标国际成功案例,提升上海科创中心在长三角区域的引领作用”调研报告。根据年度议政调研计划,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牵头开展调研,建议制定上海科创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规划,多举措吸纳国际高端人才,加强重点产业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提升上海科创平台对长三角的辐射能级,加快科创能力指标研究,加大创新型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会议还审议了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纲)、关于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提纲)等事项。市政协副主席赵雯、王志雄、张恩迪、金兴明、黄震,秘书长贝晓曦出席。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调研报告显示: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尤婷婷)日前公布的《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注重宏观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比较明显。甘肃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带五区”特色农业生产布局,肉牛、肉羊、高原夏菜、优质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100多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93个,有10个“甘味”农产品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礼县建成国家级大黄原产地保护示范区,榆中县已成为全国高原夏菜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资料图)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330万亩,规模化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接近30%,规模化生猪存栏占比接近70%,规模化家禽存栏占比接近80%。探索推广了“蓝天模式”“中盛模式”“庄浪模式”等一批典型模式,启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68个,家庭农场近1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万个。敦煌种业、金源种业被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会宁县应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入围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创建了宁县、临洮县、安定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360个。设施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等加快推广,张掖海升集团20万平方米玻璃温室亩均收入达80万元。组建科技创新联盟,正在全力打造“平凉红牛”“河西肉牛”自主肉牛品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尤婷婷 摄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29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家庭经营净收入432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依靠发展产业脱贫的人口占当年脱贫总人口的71%。陇南市武都区发展花椒100万亩,总产值42亿元以上。庆阳肉羊产业扶贫模式入选2019年全国扶贫先进模式。

金佰利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市农牧局组成农牧业产业发展调研组赴各旗区就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全市农牧业龙头企业统计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当前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围绕基地建设及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狠抓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品牌建设、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关键环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707万亩,其中现代农业节水基地338万亩、设施农业园区6万亩,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254万头只,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肉、乳、绒、毛、禽蛋、瓜果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6万吨、20万吨、0.2万吨、1.2万吨、0.8万吨、120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我市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二)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过近年来我市对各类经营主体的不断扶持,到2019年,全市共培育公司化养殖园区525处、家庭农牧场1210户、专业大户1285户、登记注册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436家。全市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2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2家、市级277家。从现有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150家,占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的43.9%。从150个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来看,占全市一产增加值120亿元的23.7%,直接带动了全市74%、39万农牧民增收致富,成为推动传统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农牧业迈进的领头羊和强劲动力源。(三)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生产加工链条逐步延伸拓宽。从产业角度来看,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150个加工企业中,绒毛类产业49家,数量占比32.7%,从业人员达1.1万人,总资产198.2亿元。林沙等特色产业32家,数量占比21.3%,从业人员1万人,总资产69.5亿元。粮食产业20家,数量占比13.3%,从业人员0.3万人,总资产82.4亿元。肉产业32家,数量占比21.3%,从业人员0.2万人,总资产30.1亿元。饲草、乳、蔬菜、油料等其它产业17家,数量占比11.3%,从业人员0.1万人,总资产14.3亿元。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我市绒毛、林沙等产业相对发展较好,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总产值、利润占比合计达到54%、77.8%、89.6%、62.1%,在全市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7家龙头企业中,两类企业占5家之多。这两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但充分利用、发挥了我市的资源优势,更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就业,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龙头企业在占领行业领军地位、创建地区知名品牌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特别是林沙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并逐步向生物质发电、饮食品、化妆品、药品延伸,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四)农畜产品流通及市场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为使产业化龙头企业产生聚集效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互利,我市开展了产业化园区建设工作,建成了鄂尔多斯现代羊绒产业化示范园区等5个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目前,沙柳、沙棘、甘草、山杏基地种植养护面积分别达到626万亩、357万亩、487万亩、105万亩。产业园区及基地的建成运行,不但实现了地理区域上的整合,更加快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五)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指示,我市坚持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作为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工作紧抓不放。一是探索利益联结的有效形式,主要有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4种模式,其中,种植业以订单模式为主,养殖业以服务协作型为主,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型为主,大型现代农牧业企业以流转聘用型为主。二是通过部门协调配合,系紧农企利益联结的纽带。市农牧局在与扶贫办、金融办、各商业银行、工商联等单位开展产业扶贫、金融服务、百企帮百村等活动中,充分调动、发挥龙头企业的帮扶作用,积极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工作。三是把发展和支持产业化联合体作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工作的重点,通过产、供、销全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带动相关产业从业农牧民与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已经培育了24家产业化联合体。四是示范引领。全市总结了17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的典型,充分利用媒体广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农企利益联结的良好氛围。(六)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注重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引导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打造名优企业。通过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推进标准化生产、认证“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加各类农业展会、申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等途径,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名优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注册了512个农畜产品商标,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63个、鄂尔多斯市知名商标134个。全市认定绿色农畜产品77个、有机农畜产品25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培育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13个。标准化生产种、养殖规模达到270万亩、251.4万头只。全市“三品”总产量约73万吨。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业展会10余次、组织参展商200个次以上。在品牌创建与推广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更调动了企业维护自身形象、加强内部生产管控、提升产品质量的自觉性、主动性。(七)项目建设有力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2019年我市出台了《鄂尔多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资金扶持办法》,拿出5亿元设立产业振兴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工具的引导和杠杆效应,为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已为农牧户及企业的242个项目发放贷款3.27亿元。(八)休闲农牧业发展后劲充足。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家、示范点5家;自治区级示范县2家、示范点13家。有农(牧)家乐、休闲观光农园(庄)366个,从业人数4607人,其中农牧民就业人数3626人,带动农牧户1.4万户,年接待人数145.3万人次,年营业收入9.4亿元,实现利润0.53亿元,全市农牧民旅游增收比重达11.2%。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育不完善,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从全产业链角度看,产业发展比较单一,传统种养殖生产、加工企业占比高,而流通、专业市场类企业占比小,现代农牧业服务业比较落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严重不足,农牧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差。从企业数量、质量来看,我市涉农龙头企业除鄂尔多斯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且从事农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生产经营成本高,企业效益低下。(三)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企业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且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企业一般投资3年以上方可产生经济效益,利润大多维持在10%左右。而我市农牧业企业大部分经营者受制于自身资金实力限制,投入不足、发展缓慢。从金融扶持方面看,一方面政府部门产业扶持项目不多、资金投入又少,加之金融部门贷款门槛高、程序复杂、授信额度小、周转期短,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因自身种种原因难以争取到银行贷款,企业难以争取到扶持资金的原因如下:一是龙头企业普遍贷款需求大,土地草牧场目前还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企业可向银行提供的有效抵押物少,而我市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刚成立,尚未开展担保抵押业务;二是龙头企业普遍效益不好,且有些企业存在失信等不良记录,不能满足银行放款条件。(四)品牌建设滞后。我市现有农畜产品品牌除鄂尔多斯、东达蒙古王等少数知名品牌外,其余品牌杂乱且知名度不高,缺乏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在打造、宣传、推广品牌方面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我市优质农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够,难以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一些企业在投资建设中,缺乏严谨细致的前期市场考察与科学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没有准确的市场发展定位,表现为“信天游式”发展:一个基地内种植、养殖种类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主业不突出;生产随意性大,在没有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盲目大幅缩减或扩张生产规模,市场行情好时一哄而上,市场行情不好时则一哄而散;产业定位不切实际,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式发展,贪大求全、顾此失彼;家族式管理盛行,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特别是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专职的财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经营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相对较弱,难以跟上当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之部门的技术服务不到位、市场信息分析研判滞后,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企业及合作社很难捕捉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容易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六)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不紧密。从我市农牧业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利益联结的主体,总体规模偏小、实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带动农牧户的增收能力较差;而农牧户种养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能力不足,不能保质保量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制约了双方利益的密切联结。双方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或契约约束机制,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户之间没有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产供销合同或利润返还合同,双方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意识,重权利、轻义务,重利益、轻诚信,市场行情好则抵制合作,市场行情差则依赖合作。(七)合作社管理松散、运行不规范。目前我市合作社运行规范、组织有效的较少,大部分合作社主要以争取项目资金为主,管理松散、运行不规范,组织带动农牧民的作用不明显,多数合作社名存实亡或名不符实,起不到联结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作用。(八)休闲农牧业发展形式单一,缺乏深度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休闲农牧业存在发展思路不清、融合发展不够、管理模式落后、文化内涵不深、效益不高的问题。下一步发展思路及工作建议针对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我市绒山羊、细毛羊、肉羊、生猪、肉牛、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及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从三个层面提升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切实加大产业发展政策及金融方面的鼓励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主导特色产业;二是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体行业发展及农牧民增收;三是学习借鉴区内外成熟经验,创建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化运作机制,整体提升全市农畜产品美誉度及市场竞争力,同时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及档次。(一)围绕主导产业,培育行业龙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档次。一是对于肉羊、肉牛、生猪、蔬菜瓜果等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一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地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努力打造年产值超亿元的农牧业产业链条,引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和产业园区集中;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扭转龙头企业从事简单初级生产加工的不利局面,支持主产区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逐步形成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加工“三位一体”的农畜产品加工体系。二是做好农畜产品仓储、冷链、流通、交易市场建设,满足农畜产品收储、保鲜、运输、交易需求。三是大力培育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主体,服务于农牧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坚持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支持、引导服务主体发展,为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一是落实全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意见及促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意见相关扶持政策;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升级;三是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用好用足5亿元农牧业产业扶持基金,重点从绒山羊、细毛羊、肉牛、瓜果蔬菜、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大力资金扶持,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困扰。(三)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全市优质农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一是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我市优秀企业及优质产品品牌。二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按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点到面,由产品品牌、小地域品牌到区域公用品牌循序渐进,强产业根基与品牌创建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以现有的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阿尔巴斯绒山羊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为基础,培育区域产业发展优势,扶持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企业产品品牌、“小而美”的小地域产品品牌,逐渐整合相关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知名品牌,分年度逐步打造全市区域公用品牌。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在企业内部配备专业设备及专业人员,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管控,努力打造本行业、本企业质量过硬、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拳头产品。四是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农展会,探索电商平台、展示直销、零售体验店等绿色农畜产品展示、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的输出。(四)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企互惠双赢。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之间产、加、销、资金、技术等多方位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发展农牧民合作社、扶持种养殖大户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牧民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牧民的纽带作用,通过合作社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将联合体的建设、发展作为农企利益联结的重要抓手,利益联结的扶持措施重点向产业化联合体倾斜。梳理总结我市各地典型经验,主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新闻宣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针对龙头企业或农牧户不履行订单合同的诚信问题,加快构建经营主体的诚信体系,对失信主体采取不再给予项目扶持、信贷担保等手段进行惩戒。(五)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各行业主管部门来说,要充分发挥本行业、本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与行业管理,特别是在前期的行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确立、产品定位、技术措施采用以及中期的质量管控、品牌创建、市场分析研判等方面加强服务与指导,帮助企业熟悉、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及相关政策,积极应对、规避市场风险,引导龙头企业在面对当前经济下行、企业运行困难的形势下,走出“调结构、压成本、抓创新、拓市场”的发展路子。从企业角度来说,要主动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逐步摆脱家族管理的发展模式,聘用职业经理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升级改造,堵漏洞、优流程、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祖庚

2019年现代农业市场调研及前景研究报告

目录内容节选现代农业类型众多,一般可划分为八种类型: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以及订单农业。 当然,由于外延的不确定性,划分标准有所不同。其中,绿色农业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绿色农业大体上又可以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据发达国家经验,当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小于10%的时候,农业进入现代化转型发展时期。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7037千公顷,比2017年下降0.8%;粮食总产量为65789万吨,同比下降0.6%。总的来看,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在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水平。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供给上升和粮食供需缺口大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是未来发展趋势。2017年农机工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291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渔业机械增长54.87%;林业机械增长4449% ;畜牧机械增长26.62%。农机工业全年增幅平缓,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波动。2017年农机12个子行业全部实现了正增长表明国家全面全程农机化的强力推进促进了农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从类型来看,现代农业园区可分为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等7种类型。截至2018年7月,全国已遴选出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共计数量达62个。现代农业典型企业分析:佳沃集团、多利集团、汇源集团、中粮集团。| 全文缩略图加关注私信我,获取《2019年现代农业市场调研及前景研究报告》48页报告全文ppt、pdf

若愚若昏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调研报告显示 甘肃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尤婷婷)日前公布的《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比较明显。全省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带五区”特色农业生产布局,肉牛、肉羊、高原夏菜、优质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100多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93个,有10个“甘味”农产品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礼县建成国家级大黄原产地保护示范区,榆中县已成为全国高原夏菜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探索推广“德青源模式”“蓝天模式”“庄浪模式”等一批典型模式,启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68个,家庭农场近1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万个。敦煌种业、金源种业被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会宁县应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入围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创建了宁县、临洮县、安定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360个。设施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等加快推广,张掖海升集团20万平方米玻璃温室亩均收入达80万元。组建科技创新联盟,正在全力打造“平凉红牛”“河西肉牛”自主肉牛品牌。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29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家庭经营净收入432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依靠发展产业脱贫的人口占当年脱贫总人口的71%。

姜饼人

关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此篇调研报告框架值得收藏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和总目标。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现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下,攻坚破难,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XX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结合我县实际,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一、现代农业概述(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以现代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以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为抓手,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群体。现代农业不再是传统的种养业,而是集种养、加工、流通及其他相关产业为一体的产业群体。二是具有多种功能。现代农业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物质产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三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用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实现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高度集约,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推进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2、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大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局限,实现区域分工的合理化布局。3、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系统化管理和服务。4、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组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5、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二、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随着中央加大 “三农”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当前农业生产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长期以来形成的耕地规模小,田块不规则,田间路状况差等,难以实现大型机械化生产。农村道路、水利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修复困难,水渠变干渠等,薄弱的基础条件使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收”。另外,长期以来重化肥轻农家肥的“卫生农业”和掠夺性生产的经营模式,使地力水平严重下降。  (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  一方面,土地二轮承包时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平均分配,各农户经营的土地零星、分散,一户三、五亩,散落七、八块。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现代科技成果推广的成本高、收效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成本高、市场控制力差;生产专业化水平低、服务需求不足;农业自给率高、商品率较低,从而使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偏低。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领域的流失,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造成了劳动效率低下。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一方面,耕地抛荒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下降,农业生产总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是老幼妇孺,他们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品种缺乏必要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生产技术主要靠言传身教,选择品种基本靠经验,导致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效益得不到提升。据调查,我县农村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小学占31%,初中占46%,高中占21%,文盲占2%,其中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90%为初中以下文化。种田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不到全县总人数的1%。  (四)农业发展服务不优  农资销售缺乏有效监管,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农资价格形成体系不健全,涉农补贴涨,农资跟着涨,农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大幅上升。例如,近三年来,尿素年涨幅达59%,钾肥涨幅达96%,而粮食价格同期涨幅不到7%。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由于资金、人力等制约,很难开展有效技术服务;针对农业的适用性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综上所述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原因,从表面看是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引起的,但是深入分析,正是由于农业眼前低收益和长远保障作用之间的博弈,使农民无奈地做出了既“不种”也“不放”的选择,农业也因而陷入了总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从眼前收益来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是农民最不情愿的选择。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产业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大的期许,他们不敢也不愿在农业上投入更多,因而生产要素从农业大量流失、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出现农业生产副业化趋势。如我县农村外出务工每年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而从事分散农业生产的,亩纯利润最多也就200元,这种差距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另一方面,从长远利益来说,农业生产又是农民意识里最保险的选择。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具有获得补偿权益和最后保障的功能,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保障功能。他们将从事农业作为应对一切变数的最后保障,将保有对土地的权利视为一生的根本保证,因此宁愿少种,甚至不种,也不愿意将土地交给别人经营,根深蒂固的种粮保吃饭观念,使农村的土地流转异常艰难,农业的规模效益也难以显现。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针对我们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解放农民的思想意识和农民的长期利益、眼前利益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化,促进农业大发展,实现农村大繁荣。(一)要革新思想,树立现代农业的新观念传统落后的小农思想意识是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毒瘤,要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破除一系列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农业发展观。一要破除传统农业的旧观念,树立现代农业的新观念。二要破除农业就是满足生活需要的旧观念,树立现代农业多功能的新观念。三要破除抓农业抓不出现代化的旧观念,树立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选择的新观念。四要破除发展现代农业属于农业部门和基层工作的旧观念,树立发展现代农业是全党任务的新观念。(二)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尽快占领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制高点,同时制定出台切合我县实际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今后我县应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重点发展草莓、银杏树、杞柳、日光温室蔬菜、设施养殖、生态养殖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特色种养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建设优势特色农业带,以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三)加强基础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农业机械化是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能力,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一要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改变现有的田地条块分割的耕作模式。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排条件,改善田间道路,做到田成块、树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创造适合农业机械操作的硬件环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要加强农业机械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在研发、生产更多维修便捷、经济实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同时,加大对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提高农机普及率。 (四)依靠科技创新,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要建设现代农业,并实现其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改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改革运行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彻底打破旧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推陈出新,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一要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体制,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产品的有效供给。二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三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四要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创办服务实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实践体和推广体。

大坝头

上海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农业产业发展”有关课题调研报告等

本文图片 摄影 金松10月28日,上海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关于“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课题调研报告等事项。市政协主席董云虎主持。今年4月以来,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深入本市基层镇村调研,全面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土地、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对策。调研报告提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发展“高精尖”“名特优”绿色农产品;建立与都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增强土地资源配置灵活性;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先试,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开展合作,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短板;完善环保监管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农业污染物排放参数,夯实绿色发展理念。会议审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创新研究”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今年4月至8月,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建课题组,少数民族界委员、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深入分析长三角示范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社会化服务、强化对口帮扶、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会议审议了“对标国际成功案例,提升上海科创中心在长三角区域的引领作用”调研报告。根据年度议政调研计划,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牵头开展调研,建议制定上海科创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规划,多举措吸纳国际高端人才,加强重点产业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提升上海科创平台对长三角的辐射能级,加快科创能力指标研究,加大创新型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会议还审议了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纲)、关于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提纲)等事项。市政协副主席赵雯、王志雄、张恩迪、金兴明、黄震,秘书长贝晓曦出席。

莫若黄帝

某县养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X县X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受X县海洋与渔业局委托,X县X行业协会联合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X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和专家,深入县内外X企业、沿海养殖区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产业概况X是X县重要海水养殖品种,“世界X看中国,中国X看福建,福建X看X”这是X业界对X产业的评价。X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X年代,在这之前,全球每年X捕捞产量仅为几千吨。X年前养殖九孔鲍(杂色鲍),随着南方九孔鲍养殖于X年开始遭受冬季爆发性死亡和苗期“脱板症”的严重危害,X养殖陷入低谷。X年后,皱纹盘鲍引入福建X养殖获得成功和皱纹盘鲍杂交种的培育获得突破,皱纹盘鲍杂交种成为X养殖主导品种,少量兼养西盘鲍、绿盘鲍等新品种(新品系),X年全县X养殖面积X公顷、X年全县X养殖面积X公顷。我国X养殖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广东和海南等六省。随着X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世界X产量迅速增长,X年中国X产量达X吨,占世界X%以上。福建地域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X养殖中心,其养殖产量占全国X%以上。其中X产量X万吨,产量占全国X%,占全省X%;占全市X%,X县占福州市X%,福州市占全省X%。X年全国X养殖产量X万吨,福建省X养殖产量X万吨,X产量上升到X万吨,比增X%。X年X县X产量达到X万吨。随着X产量的不断增长,X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发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大连等有消费习惯和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过一二十年培育,X销售市场不断磊大,目前已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从世界上看,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是世界主要X消费地区,X消费渠道主要有现代贸易(霸级市场、超市、专卖店)、传统贸易(批发商、经销商)以及食品服务商(普通餐厅、星级饭店)三类。中国内地主要销售渠道为传统贸易,现代贸易则刚刚起步。据了解目前X进入老百姓餐桌不到总量的X%,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X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位于北纬X°X′-X°X′、东经X°X′-X°X′之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基本上无严冬,为中亚热带气候。X县是我国南方最早开展X人工养殖的县份之一。X年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选点苔录镇后湾村开展九孔鲍(杂色鲍)育苗养殖实验获得成功,开启了X县X人工养殖新纪元。X年从北方引进的皱纹盘鲍杂交鲍由于适应X气候及环境条件,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呈暴发式增长,保持了二十多年高速发展期,X年开始X县一跃成为全国X养殖第一大县。主要养殖海域水温年变化范围为X-X℃,黄岐半岛海区盐度变化范围为X-X,罗源湾海区盐度变化范围为X-X,黄岐半岛与罗源湾海区透明度变化范围为X-X米,PH值变化范围为X-X,是X较理想栖息地。史料记载,X历史上有过杂色鲍分布,X沿海一带称X为“鳆鱼”“番人耳”“牛眉”“海耳”,其谐音“鲍者包也,鱼者余也”X代表包余,以示包内有“用之不尽”的余钱。因此,X成了宴请筵席上必备的“吉利菜”之一。早在唐代,以X为主料的“X银耳汤”在X沿海是酒席上品,每逢X收获季节,官家、民家宴请宾客,席上总想方设法摆上一碗“X银耳汤”,以示主人身份。明太祖朱元璋在浙江舟山首次尝到当地名师调制的“X银耳汤”就是借鉴X当地的作法,朱元璋对这道菜赞不绝口,回朝后把“X银耳汤”列为官宴佳珍。二、发展现状㈠养殖方面。近年来加强南北合作,促进养殖链向南北延伸。我县有大小X育苗场X家,最高峰时每年育苗量达六至八亿粒,尚可解决全县一半以上的苗种需求。闽南、广东具有气候温暖特点,育苗时间早于X一两个月,苗种上市早、同比规格要比X苗大X-Xcm,具有早投苗、早收成的明显优势,因此近几年养殖户逐步转向投放闽南或广东苗,X本地苗逐渐被淘汰,育苗场呈关闭状态,目前只有一小部分供自育自养的育苗场还在少量生产。为了企业的生存,有条件的育苗场逐步转向与闽南或广东与当地育苗场以联营或承包方式进行苗种生产经营,在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为X养殖户提供可靠的苗种来源。“南北接力”养殖是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创新,它的出现为推动X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南北接力”就是选择在每年X-X月份将养殖满一年的一龄鲍移至北方海域继续养殖,X月份再移回当地海域养殖。如此循环接力,可避开南方高温期对X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据调查获悉,采取这种“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养殖成活率可提高X%左右,且可提前半年达到商品规格,养殖产量也相应增加X%以上,养殖效益凸显。据养殖户和经销商推算,今年我县有超过X%的海上挂养X采取南北接力养殖形式移至北方海域,北移数量约占北方养殖总量的X%以上。据不完全统计,X年全县X投苗量约为X-X亿粒,其中约有X-X亿粒于X年X-X月份移养北方,移养北方部分的X收成时产量可达X万吨左右。X县X养殖产量从X年X万吨,到X年产量X万吨,总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㈡加工方面。X养殖业的发展,带动X加工业发展,我县先后有日兴公司、龙福公司、晨洛公司、捷丰公司等多家水产加工企业介入X加工业,推出了干鲍、罐头、即食、冻品等多个系列产品。X年预计全县加工X产量X—X吨之间,其中有X吨左右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创汇额可达X亿多元。日兴公司是我县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全县最大的X加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日兴公司一家X年加工量占全县加工量一半以上,出口量占全县X%。近年来速冻X受到市场青睐,销售量激增,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大力开发速冻X,抢占市场。日兴公司先后引进一条双螺旋低温生产线、一条液氮超低温生产线,扩大速冻X生产规模;晨洛公司也购进一条液氮生产线,投入速冻X的研发生产。目前X速冻X产品供不应求,主要客户为高端酒店和X深加工企业。作为一款去壳、去内脏、烫洗干净、色泽一致、品质基本保持活鲍属性的产品,是二道加工的绝好原料,方便加工企业、酒店及居家加工烹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㈢销售方面。目前全国X销售形成南方和北方两大批发市场,南方以马尾批发市场为主导,形成南方X定价机制,北方以獐子岛以及几个X码头为主导,形成北方定价机制,X批发价格也趋于透明,经销商利润微薄,风险较大,实力弱的遭到了淘汰。X本地X经销商最多时达X多家,目前生存下来的不足X家。迫于传统贸易的激烈竞争和存在的巨大风险,部分经销商正在探索发展现代贸易,如福建省裕海水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福建省中新永丰公司与“永辉超市”合作发展现代贸易取得初步成果,X年全县X现代贸易量预计可达X-X吨。传统贸易市场主要客户为酒店,现代贸易市场主要客户为普通百姓,两者交集不大,形成优势互补。随着现代贸易的兴起,X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X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今年X价格稳中有升与现代贸易的兴起、需求增加有一定的关系。㈣品牌建设方面。X年成立了连县X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在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从X年至今,以协会为主体,先后创建了“中国X之乡”“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保护”“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州市知名商标”等多个“X”公用品牌和荣誉。我县的X加工和销售企业为了提高“X”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在全行业推广使用“X”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X之乡”等品牌,在申请使用品牌过程中落实建立X产品可追溯制度。今年在郑县长的重视下,县政府还拟投入了X多万元,委托中国经济日报社开展“X”品牌全方位推介宣传工作,极大提升了“X”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促进我县X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政策扶持情况X县先后出台《大力拓展X鲍销售网络,加大鲍加工力度,做大做强X鲍产业》等意见,X县政府对X-X年设立淘宝网X水产品专卖店,根据不同销售额级别的专卖店给予资金支持。近年来,鲍销售存在着渠道、销售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广大鲍养殖户处在销售环节的最低层,由于缺乏市场预见性、无组织分散的经营,信息不灵通等原因,中介容易利用养殖户的逐利心理来压低销售价格,削减养殖户的收益。这种较为传统的市场营销,如果一旦发生赤潮等自然灾害,就会使得鲍市场出现局部区域的恐慌性抛售,鲍价格会大大降低,危害养殖户的收益。四、存在问题近年来,X县X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㈠密度过大,规划滞后。X县X养殖业始于上世纪X年代未,那时正值我县渔业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鼓励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由于养殖规划滞后,导致X等养殖业无序发展。目前X主养区密度过大、港道狭窄,水流不畅,X常常处于缺氧状态,因而造成了大量X非正常死亡、养殖户减产减收。㈡品种退化,病害增多。自本世纪初兴起杂交鲍养殖以来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直至目前X养殖品种依然没有得到更新,由于杂交鲍良种选育工作滞后,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品种退化严重,病害增多,严重影响养殖成活率。目前养殖成活率普遍低于X%,而且养殖三龄以上的大规格X难度越来越大,X品质也在逐年下降,严重威胁着X产业。㈢南北接力,局限凸显。“南北接力”是个较好的养殖模式,养殖周期可缩短X个月左右,既节约了成本,又可提前上市,因此很受养殖户欢迎。这几年有条件的养殖户都普遍采用了这一养殖模式。然而,由于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在北方地区经常出现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现象,给我县等南方地区的养殖户造成很大的困扰。㈣加工短腿,拉动乏力。X产业是我县渔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产业之一,然而,加工业作为产业链中重要一环非常薄弱。目前我县X年产量在X万吨以上,而加工产量不到X吨,加工产量占整个X销售量不足X%,不能很好起到消化产能、拉动价格的作用。㈤销售薄弱,亟待加强。销售是X产业的关键环节,没有足够的销售力量,就会造成“中梗阻”现象,尤其是在赤潮、病害暴发季节和集中收成季节容易出现压等压价现象。目前我县本地长期经营、有实力的经销商仅三四家,仅靠区区几家经销商难以满足生产者需要。五、建议及对策X、实行养殖证制度。因种种原因我县尚未全面实行养殖证制度,无证养殖直接阻碍了X出口所必须办理的出口备案手续和绿色、有机食品申报以及可追溯制度的建立,也加大了海域管理难度。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养殖证制度,实行持证生产势在必行。X.加强X海区的整顿规划管理。目前各主养区内X养殖密度普遍偏大,养殖区潮流不畅通易致局部溶氧不足造成X缺氧死亡。因此,要对X养殖区进行重新科学规划和调整,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适当减少单位面积笼的数量和养殖数量,确保区内各部分潮流畅通,避免或减少高温期和赤潮灾害来临时的损失。X.加强X种业工程建设。加强X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力度。近几年厦门大学开展西盘鲍、绿盘鲍杂交研究获得了成功,目前已经在包括X在内的南方地区推广养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两种杂交鲍具有生长快、耐高温特性,十分适合南方地区养殖。因此要大力引进和推广绿盘鲍和西盘鲍养殖,加快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要尽快建成X县X遗传育种中心、X县X良种场和育苗场三级种业体系,并使种鲍培育专业化,促进X养殖良种化。X.加快X养殖转型升级。X月X日,全国首创的X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X号”在X苔菉镇东洛岛海域下水投用。这台福建中新永丰与上海振华重工联合研发的大型农业现代化设备是国内X养殖行业迈入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振鲍X号”养殖平台外形类似一个巨型网箱,长X米、宽X米、深X米,可容纳近X个X养殖箱,预计单台年产X约X吨。平台主要由浮体结构、养殖网箱、上部框架、水下框架、机械提升装置X个部件组成,实现了饵料输送、投放、网箱上下吊装全部机械化。同时,“振鲍X号”让X养殖的范围从离岸X米的近岸区域开始向X公里外的外海区域发展,平均X米以上的水深,清澈、高含氧量的海水又将大幅度提升X的品质和生长速度。除此之外,该设备充分考虑海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入风力发电系统,为X养殖提供了绿色动力,节能又环保。这是X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型的一次大胆尝试,如果获得成功,将有力带动我县X养殖业的升级转型,推动X养殖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要密切跟踪“振X号”养殖平台项目实施情况,全面收集该平台各项数据,为更好推进“振鲍X号”、“振X号”和全县X养殖现代化服务。要探索发展多元化生态养殖,因地制宜地引进水环境、温度、病害可控的先进的生态养殖系统和养殖模式。X.建立南北对接协调机制。建议设立北方X生产指挥部,加强双方政府及海洋与渔业、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建立双方联动机制,打击不法分子,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保护生产者利益。X.大力培植加工业。对X养殖业而言,X加工业与销售业同等重要,加工业发展了就会增加X销量,从而拉动养殖业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县加工企业太少,规模也相对较小,加工产量有限,对养殖业的拉动作用不大。因此要下大力气培植加工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加工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要探索企业库存质押等贷款模式,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问题。要增加企业新增生产线补贴额度和贷款贴息支持。要鼓励企业大胆引进日本、韩国、台湾等先进食品加工企业,引领和带动本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X.大力开发现代贸易市场。X是全国X养殖第一大县,同时X养殖南北对接中,北方X养殖大户中X人占大多数,在我县建立“中国X批发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当前生鲜水产品现代贸易正在我国兴起,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零售业和永辉等大型商超正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颠覆传统生鲜水产品市场,“盒马鲜生”以现场购买、现场加工、现场食用或购买、加工、配送一条龙服务方式,深受普通老百姓欢迎。近年来,X经销商企业和队伍都在不断壮大中,出现了福建省裕海水产贸易公司和福建省X源丰鲍业有限公司的骨干销售大户,而且阿里的“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都是我县X销售的重要客户,可以预见,未来现代贸易模式将会超越传统贸易模式成为生鲜水产品销售主流,因此要大力开发现代贸易市场,要重点扶持我县已经进入现代贸易市场的企业做大做强,需实施减税或免税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现代贸易,尽快占领现代贸易市场。X.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工作。这些年在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一步迫切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力度申报X“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众多品牌中影响力最大的品牌,也是我们终极目标。X年,我县委托一家名叫“中珍银华(北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品牌创建代理公司申报,因多种原因,国家商标局批复无法通过申报,经两年多运作后宣告申报失败。下一步要加大投入,夯实申报材料,寻找实力更强的公司代理申报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取得突破。二是加快推进“X”公用品牌标志标识的使用。目前我们不仅持有多种X公用品牌,而且还与北京有关知识产权公司共同策划设计多种品牌标志标识供X企业选择,从目前看,标志标识的使用率偏低,这件事还需要政府加强宣传并适当投入加以推动。三是加强品牌管理。在大力鼓励企业使用“X”品牌的同时,严格加强品牌管理,要按照“品牌使用管理规则”严格审核品牌使用者的各项资质和必备条件,做到“宁缺勿滥”。要与工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打击假冒“X”商标行为。四是继续加强品牌宣传。去年,在县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在中央经济日报社等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参与下,“X”品牌宣传在各种媒体宣传平台展开,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新气象,宣传效果显而易见。未来还需要县政府继续投入更大的经费进行大媒体、多角度、持续性宣传。

皆弃而走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xx年度协商监督视察活动安排,x月上旬,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针对“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课题,在县政协副主席xx的带领下,选取xx、xx、xx、xx四个镇及相关视察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相关意见建议,与各镇及相关部门开展了沟通研讨,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我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1、生态农业发展成果可喜。一是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形成。重点培育了优质粮油、优质水产品、现代畜牧等主导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xx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xx家,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 ,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x家,省级xx家。培育家庭农场xx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x家;二是农产品打造有品牌。我县有中国驰名农产品商标x个,省著名农产品商标 x个。全县累计“三品一标”认证xx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xx个、绿色食品xx个、有机食品x个,地标x个);三是生态资源潜力巨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x%,河湖库水质不断改善,Ⅲ类以上河湖库xx个(断面),占x% 。四是生态循环农业不断发展。采取政府引导、产业带动的方式,大力推广 “猪—沼—稻” “猪—沼—菜” “猪—沼—果”“稻虾连作”“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等,大力支持秸秆回收循环利用,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2、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统计:目前已建成旅游休闲农业园区x个、农业观光采摘园x个、农家乐x家。油菜花旅游节、葡萄节等节会的成功举办,彰显出生态休闲农业的魅力。樱花部落初具规模,经济效应初显。油菜花海已成为xx一张靓丽的名片,“乐跑xx”xx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与xx镇“xx”等观光采摘农业相结合,成功把xx融入国际市场;xx生态湿地公园和xx湿地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正在高起点规划建设的xx油菜花海小镇、xx楚医药养生特色小镇、xx猕猴桃生态产业园等等。二、我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规划引领滞后。一是总体规划缺失。我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基本上以经营业主自主开发为主,全县没有编制全域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方案,各镇及大多数经营业主缺乏持续、稳定、长远的规划,开发存在一定随意性和随机性;二是组织保障不力。全县未建立明确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干部群众认识滞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没有形成合力;三是引导带动不够。主要是引导农民参与和配合不够。农民受小农经济思想观念影响,加上资金和能力等各方面制约,对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阻力。目前参与投资的主体大多是拥有资本实力的社会人,农民的收益有边缘化的趋势。如xx没有形成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不力,农民的积极性受挫。调研发现:油菜花海小镇的核心景区有十几座坟墓,难以迁移,影响进度。搜索笔杆子之家素材库,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