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乡村振兴重在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吉大港

乡村振兴重在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

2018-03-03 20:51 | 央视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延续和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绕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农村人才的回归、惠农政策的支撑、体制机制的改革,但同时也要看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激发出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只有将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才能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落到实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农业农村领域,尤其要重视政府和市场的分工与协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要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亿万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要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对市场失灵和外部性较大的领域进行校正和补充。此外,政府与市场要有机结合,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引导与宏观调控,市场要把握节奏,保持理性,循序渐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领域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农村要素开始流动,以乡镇企业的兴起为代表,乡村出现了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协调工农、城乡关系大局出发,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则发挥自身的作用,建立起强农惠农支农政策体系,使得我国农业农村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事实说明,政府和市场的分工与协同关系到城乡资源的协调与分配,关系到农业要素的流动与优化,关系到乡村发展的动力与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将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联合参与、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宏大工程,更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使市场在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第一条,说明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在农产品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粮棉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待理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在国内支持保护和市场定价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亟需创新政策工具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支持保护。在农业要素市场方面,由于要素市场改革涉及生产关系变革,更为错综复杂,所以要素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核心是要实现赋权于民,让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资源按照正确的价格信号实现自由流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此外,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既要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盲目上项目,形成新一轮“造村运动”。针对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要合理引导,既要避免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的“以强欺弱”事件,也不要让外部资本深陷农村“无法自拔”。要把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方向、节奏和力度,既要形成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的良性互动机制,也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让“两只手”形成合力、引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各方面资源踊跃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作者谭智心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原标题《乡村振兴重在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原作者谭智心。编辑 郑亚丽)

好时候

习近平心系“三农”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央视网消息: 2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按照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的最新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下发的第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新战略绘制发展新蓝图 带来新变化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赋予突出的重要地位。回顾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会议定方向,定思路,定目标,定任务,定要求,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农情国情,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目标导向和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问题导向提出的战略部署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明确目标任务,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绘制出路线图: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一项项具体目标和举措,正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产业兴旺农民有活干、有钱花 新政策带来新利好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年,新战略新开局,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发力,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农业部启动“农业质量年”行动,新制订修订千项农药残留标准,增加百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国家政策引导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百姓需要绿色生态产品,市场赢得发展空间。国家实施质量兴农战略;10省份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200县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认为,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制订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是农业发展政策一个重大创新。中央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做大做强农业,同时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近日,发改委、农业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148个示范园探索在路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认为,产业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福祉。产业兴旺能搞好农业基础,推动产生新业态,给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要促使产业兴旺与农业科技大对接,依靠科技引领打造新引擎。鼓励科教企协同创新、鼓励涉农科研院所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开展交流合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下田。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认为,农业科技界责任重大,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要依靠科技实现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历史阶段,要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各地积极践行 乡村振兴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给广大农业工作者和亿万农民发出了动员令。各地区深入学习,结合自身特点打造高质量发展路子。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做实上下功夫,党委一班人自告奋勇把最贫困县作为联系点。生态保护优先,解决群众致富。藏北牧区探索集草场、牲畜、劳动力和技术等发展要素于一体的现代牧业新模式。2018重心向边境和高海拔地区倾斜,将整合300亿元,打造628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边境小康村。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决战农村公路、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硬仗”。黔西山区产业合作社探索贫困户与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有劳力的村民可以种,让合作社代卖;没劳力的贫困户可以拿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发挥该省基因红、生态绿优势,促发展、优生态、惠民生、抓党建。当地实施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明确,贫困群众要摘掉“穷帽子”,必须吃上“生态饭”。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认为,应重点推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各级干部走村入户、驻村调研,摸清每位贫困群众真实家底。当地探索让群众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增加经营性收入,在产业基地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土地流转中增加财产性收入,让产业成为脱贫富民治本之策。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保证,云南要全面实现小康,不能拖全国的后腿。27名省级干部与27个贫困发生率超20%的深度贫困县直接挂钩,定点帮扶。通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用发展促进民族团结。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表示,要争当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当地加速现代农业转型升级,1400个合作社实现土地大规模连片机械化种植。主打优质高效作物、绿色食品。引导农户主动对接市场,多种粮、种好粮、卖出好价钱。……干部带头 人才支撑 新时代新农民民心稳民力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要驶上快车道,需要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对中央政令不走样不变形的贯彻落实,也需要肯干、会干、苦干、实干的各级干部,需要对土地有感情、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市场的“新农民”。以村干部为例,作为最接近群众一线的公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把群众衣食冷暖挂心上。必须主动去争取群众,关心群众。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需要,倾听群众呼声。注重教育引导群众,因势利导,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带头想办法、找路子,勇于探索发展新产业,带动共同致富,让群众钱包鼓起来。敢闯敢干,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心治理,倡导文明新风,解决好“富脑袋”问题。此外,国家将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政策将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范围;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下乡创业企业。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顶层已设计,前路已谋划,部署已明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更应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实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赛末点

习近平心系"三农"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央视网消息:2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按照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的最新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下发的第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新战略绘制发展新蓝图 带来新变化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赋予突出的重要地位。  回顾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会议定方向,定思路,定目标,定任务,定要求,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农情国情,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目标导向和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问题导向提出的战略部署安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明确目标任务,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绘制出路线图: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一项项具体目标和举措,正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产业兴旺农民有活干、有钱花 新政策带来新利好  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年,新战略新开局,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发力,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农业部启动“农业质量年”行动,新制订修订千项农药残留标准,增加百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国家政策引导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百姓需要绿色生态产品,市场赢得发展空间。  国家实施质量兴农战略;10省份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200县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认为,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制订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是农业发展政策一个重大创新。  中央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做大做强农业,同时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近日,发改委、农业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148个示范园探索在路上。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认为,产业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福祉。产业兴旺能搞好农业基础,推动产生新业态,给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要促使产业兴旺与农业科技大对接,依靠科技引领打造新引擎。鼓励科教企协同创新、鼓励涉农科研院所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开展交流合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下田。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认为,农业科技界责任重大,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要依靠科技实现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历史阶段,要加强农业科技攻关。  各地积极践行 乡村振兴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这给广大农业工作者和亿万农民发出了动员令。各地区深入学习,结合自身特点打造高质量发展路子。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做实上下功夫,党委一班人自告奋勇把最贫困县作为联系点。生态保护优先,解决群众致富。藏北牧区探索集草场、牲畜、劳动力和技术等发展要素于一体的现代牧业新模式。2018重心向边境和高海拔地区倾斜,将整合300亿元,打造628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边境小康村。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决战农村公路、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硬仗”。黔西山区产业合作社探索贫困户与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有劳力的村民可以种,让合作社代卖;没劳力的贫困户可以拿扶贫资金入股分红。  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发挥该省基因红、生态绿优势,促发展、优生态、惠民生、抓党建。当地实施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明确,贫困群众要摘掉“穷帽子”,必须吃上“生态饭”。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认为,应重点推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各级干部走村入户、驻村调研,摸清每位贫困群众真实家底。当地探索让群众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增加经营性收入,在产业基地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土地流转中增加财产性收入,让产业成为脱贫富民治本之策。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保证,云南要全面实现小康,不能拖全国的后腿。27名省级干部与27个贫困发生率超20%的深度贫困县直接挂钩,定点帮扶。通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用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表示,要争当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当地加速现代农业转型升级,1400个合作社实现土地大规模连片机械化种植。主打优质高效作物、绿色食品。引导农户主动对接市场,多种粮、种好粮、卖出好价钱。  ……  干部带头 人才支撑 新时代新农民民心稳民力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要驶上快车道,需要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对中央政令不走样不变形的贯彻落实,也需要肯干、会干、苦干、实干的各级干部,需要对土地有感情、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市场的“新农民”。  以村干部为例,作为最接近群众一线的公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把群众衣食冷暖挂心上。必须主动去争取群众,关心群众。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需要,倾听群众呼声。注重教育引导群众,因势利导,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带头想办法、找路子,勇于探索发展新产业,带动共同致富,让群众钱包鼓起来。敢闯敢干,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心治理,倡导文明新风,解决好“富脑袋”问题。  此外,国家将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政策将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范围;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下乡创业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顶层已设计,前路已谋划,部署已明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更应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实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贵己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乡村振兴重在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延续和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绕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农村人才的回归、惠农政策的支撑、体制机制的改革,但同时也要看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激发出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只有将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才能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落到实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农业农村领域,尤其要重视政府和市场的分工与协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要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亿万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要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对市场失灵和外部性较大的领域进行校正和补充。此外,政府与市场要有机结合,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引导与宏观调控,市场要把握节奏,保持理性,循序渐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领域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农村要素开始流动,以乡镇企业的兴起为代表,乡村出现了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协调工农、城乡关系大局出发,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则发挥自身的作用,建立起强农惠农支农政策体系,使得我国农业农村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事实说明,政府和市场的分工与协同关系到城乡资源的协调与分配,关系到农业要素的流动与优化,关系到乡村发展的动力与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将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联合参与、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宏大工程,更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使市场在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第一条,说明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在农产品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粮棉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待理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在国内支持保护和市场定价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亟需创新政策工具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支持保护。在农业要素市场方面,由于要素市场改革涉及生产关系变革,更为错综复杂,所以要素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核心是要实现赋权于民,让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资源按照正确的价格信号实现自由流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此外,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既要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盲目上项目,形成新一轮“造村运动”。针对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要合理引导,既要避免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的“以强欺弱”事件,也不要让外部资本深陷农村“无法自拔”。要把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方向、节奏和力度,既要形成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的良性互动机制,也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让“两只手”形成合力、引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各方面资源踊跃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作者谭智心 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已乎

社科院举办“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日前在京举办“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暨第二次理事会。研讨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如何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深入的学术讨论。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办公室原主任陈锡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理事长蔡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和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主办,农村发展研究所承办。陈锡文作报告在研讨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孔凡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杜志雄、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黄秉信、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巡视员董祚继、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黄季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苑鹏、研究员翁鸣和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如何贯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现实问题和具体实践谈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在理事会上,常务副理事长魏后凯作了2017年智库工作汇报,其主要内容有: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社科院党组交办任务,组织开展“三农”课题研究,智库基本建设工作,智库主要工作和成果情况,组织召开有关学术会议,组织全国社科院农经研究单位开展学术活动等。截至2017年10月,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农村发展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176篇,其中核心期刊99篇,社科院《要报》正刊35期、《专供信息》26期、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专报》7期、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研究专报》18期,有关报告获得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光明融媒记者温源)

承意不彼

农业农村部部领导有调整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更新,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司长潘显政已任部党组成员。据公开简历,潘显政生于1961年6月,长期在农业部任职。历任人事劳动司干部处处长、副司长等职。2003年,潘显政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其间,曾挂职任吉林省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此后,潘显政相继担任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等职。2017年,潘显政任农业部办公厅主任。2018年,潘显政任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司长,至此番调整。“政事儿”注意到,潘显政还曾担任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去年6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潘显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答“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来由。在被问到如果粮食歉收,是否还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时,潘显政回答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尤其是通过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这是农业的基本面。他也同时表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地区、部分时候可能会出现减产或歉收情况。“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国幅员辽阔,局部减产并不代表全国情况。”潘显政说,“如果某些地方歉收,更要激发、振奋农民的精神夺丰收,在其他方面以丰补歉。通过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既可以提振信心,又可以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潘显政简历潘显政,男,汉族,1961年6月生,安徽霍山人。1983年10月入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学位,研究员。历任农业部人事劳动司机构编制处处长、科技干部处处长、干部处处长,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助理巡视员、副司长2003年4月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其间挂职任吉林省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2010年11月任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2012年12月任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站长、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2014年10月任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2017年9月任农业部办公厅主任2018年8月任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司长现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

鹿铃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行动者论坛在京举行 推动乡村振兴实践

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纪乐乐)14日,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国慈善联合会、北京群学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行动者论坛”1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以“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为主题,探讨社会各界如何具体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届论坛包括主论坛和三场平行分论坛,与会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围绕“产业联动与创新”、“乡村金融服务”、“乡村规划”、“城乡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产品标准化”和“乡村建设与信息化服务”六个议题展开讨论和分享。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出席论坛并表示,本次论坛依托清华优势整合校内外力量,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清华大学相关院系整合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未来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振兴的相关学术研究,同时还要聚焦并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指出,希望广大慈善组织遵守慈善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一要加强与各类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深度融入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帮助农村群众持续增收,切实脱贫并防止返贫;二要开展面向留守儿童、老年人等农村最困难群体的慈善服务,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扶智、扶志”项目;三要搭建慈善力量协作网络,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将构建跨界合作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和各界慈善力量的高效对接,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就如何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建设人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武汉当代集团董事长艾路明介绍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开展的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项目,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本届论坛上,中国慈善联合会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等社会力量共同倡议发起“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将致力于构建政府部门、企业、慈善组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多元主体的跨界合作平台,凝聚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合力,促进学术、慈善资源对接,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合作模式探究、实践工作评价标准制定,为乡村振兴事业构建良好的理论基础,促进科技、金融等市场资源的对接,提升乡村产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引入教育资源,基于共享教育思维,利用实体教育、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促进乡村人才培养。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讲述了乡村振兴委员会筹备发起情况并介绍了他提出的“公益新木桶理论”。他认为,每个公益机构把自己的最强项拿出去跟别的机构合作,相当于各自把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拿出来拼成一个大木桶。通过“新木桶理论”的力量,让公益机构成为社会主流,为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发挥出重大的影响力。委员会发起人推选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为主任委员;推选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沈原等为副主任委员,名单将由中国慈善联合会理事会通过后生效。本届论坛还发布了“中国生态农场检测报告”和“i侬共享实验室项目”。“中国生态农场检测报告”由消费者参与并主导,希望赋予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使农产品市场回归“优质优价”,促进城乡共同协调发展。“i侬共享实验室项目”将在全国的专业消费者(志愿者)队伍和共享实验室网络,重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通过可持续的购买,为农民提供可持续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

快餐车

学者: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应为107.3亩/户

如今中国正通过基于“三权分置”的土地流转制度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5月8日,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发布会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称,中国的土地流转存在着相当的复杂性,既要求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高效率利用,又要能对基本经济制度给予维护。樊明认为,中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当前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如何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是当下中国农业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难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直见诸官方文件。那么,多大的规模才算作适度规模呢?樊明解释称,要实现城乡收入均等化,就要求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之比与农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相等。参照2015年,中国农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8.83%,按照同等比值,2015年,中国农业只需要6838.92万个农业劳动力。此外,2014年农作物总耕种面积约为20.27亿亩,则人均耕地亩数为29.64亩。由于2012年农村年家庭户规模为3.62人,据此可得出基于城乡收入均等化的农地适度规模应为107.3亩/户。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农地适度规模隐含的假设为,所有农业产出均为种植业产出,所有农业劳动力均为种植业劳动力,但其实农业产出不限于种植业产出,如畜牧业、渔业等,而农业劳动力也不限于种植业劳动力,该数据并非很准确,但可作为基本参考。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从人民公社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两次土地权利的分离。一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集体所有权上分离出来,实现“一权变两权”。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承包主体和经营主体不断分离的客观趋势,进行第二次的权利分离,即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两权变三权”。那么,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如何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呢?根据樊明带领学术团队所做的研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将承包权在同村村民之间买卖,尤其是卖给承包大户,实现土地的集中。但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能卖的只是剩余承包期的土地经营权,到承包权结束,土地还得再次承包,仍然不能解决土地流转中的高交易成本问题。此外,出卖剩余承包期的经营权实质就是一次付清全部租期的地租,定价以及金融支持都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另一种方案,就是折中主义土地流转方案。其制度设计有三个要点:一是通过一定形式一次性买断长期脱离农业生产农户的集体土地承包权,使得这些农户不再以土地承包权获得租金或其他形式的土地利益;二是新增可承包的土地以一定方式向现有种地的农户集中;三是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民到城镇就业居住,与农村脱离经济联系。樊明解释称,这一过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就是,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民同时脱离土地,不再凭借其对土地的承包权获取土地利益,从而避免租佃体制复活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

变色巷

农业部:玉米库存压力依然大,今年继续调减1000万亩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2017年,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仍然将是一场硬仗。根据农业部的规划,2016年全国共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2017年要在这一基础上,再调减1000万亩。为什么要这么大幅度地调减玉米的种植规模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银生:现在确实库存还是处于高位,虽然我们进行玉米结构调整了,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当年的产量还是大于需求的,所以从整个社会库存压力来说的话,它库存仍然比去年上升的。据介绍,过去十二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2.1亿亩,从供需上看,玉米供求关系失衡,以2015年为例,我国玉米产量达到创历史纪录的2.25亿吨,当年国内玉米消费量仅为约1.75亿吨,国内供求关系由产不足需转为产大于需,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加剧,农业部负责人表示,今年农业结构调整仍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潘文博:从种植业结构调整来看,总体考虑就是稳粮优经扩饲,具体目标就是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特色高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就是继续调减籽粒玉米,重点是调减镰刀湾等非优势区域玉米面积1000万亩。(本文编辑:魏园园)

三统

农业农村部新增一名部领导,潘显政出任部党组成员

农业农村部新增一名部领导。潘显政 视觉中国 资料图澎湃新闻记者10月31日查询发现,农业农村部官网“部领导”栏目在29日更新信息。潘显政从今年10月起出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并继续兼任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司长。公开资料显示,潘显政,男,汉族,1961年6月生,安徽霍山人。1983年10月入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潘显政历任农业部人事劳动司机构编制处处长、科技干部处处长、干部处处长,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助理巡视员、副司长,2003年4月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其间挂职任吉林省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此后,潘显政于2010年11月任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2012年12月任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站长、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2014年10月任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2017年9月任农业部办公厅主任,2018年8月任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司长,2019年10月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担任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期间,潘显政还是该部新闻发言人。另外,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去年6月21日,潘显政还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身份随部长韩长赋一同出席发布会详细解答了这个节日的来由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