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如何写好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分享这4点经验!红藏品

研究生如何写好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分享这4点经验!

编者按十年磨一剑,静待花开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大毕业生也即将迎来收获的毕业季。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专题推出“备战毕业季,来自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分享”栏目,特邀部分曾获校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的作者分享宝贵经验,为毕业生学位论文写作支招解惑。备战毕业季,ARE YOU READY?到底有哪些“锦囊妙计”呢?快快学起来吧!在祖国上下抗击疫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作为一名导师更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对大家说,没有一个冬日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数着与春天的距离,等待疫情胜利的消息,更等待疫情过后你们能在学位论文写作上大获全胜开出胜利的花朵,为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与汝有益。多与导师沟通,把握整体研究生学位论写作的重中之重是要注重整体性的把握,之所以强调学位论文整体性的重要程度是因为学位论文是一篇文章,而不是零散的几篇,学位论文实际是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缩影,侧重全面性、整体性和逻辑性。从学位论文应可以看出研究生独立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我读博期间一共完成了5个小课题,如何将这5个部分整合成一篇学位论文,却是我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在这个点上,我的导师陆雅海教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因论文写作时间有限,时间紧任务重,若因忽略了对整体性的把握,导致整篇学位论文缺乏逻辑性,最终推翻重写,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未免得不偿失。所以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把论文框架、重点、亮点等列出来,提前和导师沟通,一般而言,导师相对于学生在整体性的把握上更加精准,遇到问题尽量与导师多沟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自我管理 终身受益我一直认为,对于现在的研究生,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学会如何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是最重要的一课。离最终检验我们的时刻还有短短的三个月,我永远记得,写第一篇英文文章初稿的场景,把自己关在西校区8号楼学生宿舍里,整整两个礼拜,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就是写写写。一句一句地写,一段一段地写。不会写,怎么办?把之前读过的文献都拿出来,模仿着写,学习着写。当然,绝不可以抄袭。特别写“Discussion”的时候,真是像挤牙膏一样。写完了,觉得不对,整段删除,重新写过。这样反反复复好几遍。不管写得如何,一气呵成,总比拖拖拉拉的要好。所以,最后三个月,给自己制定一个合宜的时间表,做好“Self-management”,最后肯定会有收获的。做到事无巨细 追求完美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请认真对待论文的每一个细节,事无巨细,何况是代表个人学术成果的学位论文。另外,论文提交到学校图书馆后,是不能再修改的。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最后得了一些奖,但我一直有个痛点,就是论文里有一处笔误,我当时竟然没有发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英文简写是IPCC,而我论文第一页写的是ICPP。这是我第一次公开讲这个事,真不好意思。虽然十年过去了,我常常用这个例子暗暗地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要仔细、再仔细。请记得,论文最后要被送到专家手里。请你想象一下,专家看着论文里的花式错误:图例、单位符号、参考文献格式等,这是怎样的心情啊!更何况如果评阅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性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问题,就专门找你论文格式的错误。立刻行动起来 拒绝拖延以有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学位论文的撰写,那趁着这段“安心在家”的日子,抓紧时间写文章吧。当时,我研究生的第一篇文章很顺利的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那是我们专业相当好的杂志了。因为我第二篇文章的结果也不错,所以就想继续投稿到《Global Change Biology》上。但是我拖了很长的时间完成第二篇稿子,半年后投稿,立即被拒。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欧洲的一个小组投了一篇主题类似的文章,时间只是比我们早了一个月。所以,写文章,请大家务必提高效率,万不可拖延时间,想好了就立刻行动起来,just do it!。最后,祝愿各位毕业生:身体健康!平安喜乐!顺利毕业!开启更漫长、更精彩的人生!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徐颖

苟简

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兽医硕士为例

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在职研究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并不了解,一般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能够找到相关公告及要求,但有些学校的官网下载链接已经失效。本文主要说明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该校在职研究生主要有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和兽医硕士三类,本文主要以兽医硕士为例,可以看出该校对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根据2018年下半年河南农业大学发布的关于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要求:1、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100%参加盲评,包括在职研究生,盲审方式有两种:校外送审或第三方云平台送审。而在2016年的公告里还没有这一条要求。2、所有研究生无论何时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在答辩前,必须通过论文盲评。并且在学位论文盲评前,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学位论文总文字复制比不能高于25%。而在2016年的公告里查重率要求是不高于30%。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如下:封面:参照本校专用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字体用3号黑体,纸张用120克白色哑光纸)。扉页:参照扉页格式,论文提交日期、学位授予日期暂不填写。(字体3号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承诺书:参照本校专用《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格式。致谢(3号黑体) (内容用小4号宋体)目录(3号黑体) (内容用5号宋体,1.5倍行距)摘要(3号黑体) (内容用5号宋体,行间距20磅)论文正文内容一般要求包括文献综述、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格式要求分别如下:1 文献综述(4号黑体)按1.1 (小4号黑体) 、1.1.1(5号黑体)、1.1.1.1(5号黑体)形式可依次分至4级标题。(内容用5号宋体)。2 引言(4号黑体) (内容用5号宋体)3 材料与方法(4号黑体)按3.1(小4号黑体)、3.1.1(5号黑体)、3.1.1.1(5号黑体)形式可依次分至4级标题 。(内容用5号宋体)4 结果与分析(4号黑体)按4.1(小4号黑体)、4.1.1(5号黑体)、4.1.1.1(5号黑体) 形式可依次分至4级标题 ,4级标题以下以(1)及1)表示。(内容用5号宋体)5 结论与讨论(4号黑体) (内容用5号宋体)参考文献(4号黑体) (内容用5号宋体)正文中的图表说明文字使用小5号黑体。英文摘要:参照英文摘要格式 (标题用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内容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论文正文行间距以固定值20磅为宜,表格除外。可加页眉,注明论文各部分标题。表格用简明三线表。文中计量单位均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单位。用A4纸双面打印,然后复印或胶印。装订后切割规格:290mm×205mm。其他未尽事宜参照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格式执行。论文形式和要求: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研究论文等。论文工作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的课题,学位论文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论文必须是基于一定工作量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等,综述性论文不得作为学位论文。

泉涸

卖掉两篇论文就是一辆车 副教授的生意经 背后是研究生的不景气

近日,有媒体报道发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因论文发表一年多仍未有机构实现“重复实验”而在2017年8月主动向期刊撤回论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公布于2017年8月启动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的结果,称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同时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而后,在该媒体在获得的一份录音资料中,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表示,博士毕业后,因为“没钱挣”,他与人一起代写论文,“一个博士论文收费7000元,一个硕士论文收费是4000-5000元”,直到到了高校工作后仍然“还有人找”。同时他还表示代写SCI论文的市场需求很大,最便宜的也要五六万,一年做两篇文章,够买一辆好车。消息传出后,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在校研究生这样评价:“挺能写的,写SCI也是本事,至少说明他的英语水平是很好的。”那么,什么是SCI呢?SCI是英文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的简称,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丶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而其中的印刷版丶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类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而对于SCI的分区,官方的划分方式为:所有的期刊主要按影响因子高低被分为四个区:Q1区,Q2区,Q3区,Q4区,各占25%。即Q1区是影响因子最靠前25%的期刊,Q4区是最靠后的25%的期刊。Q1区的期刊质量最高,Q4区期刊质量最低。在国内,中科院的划分方式:划分依据相同,但四部分比例不同,Q1区(前5%),Q2区(6%—25%),Q3区(26%—50%),Q4区(51%—100%)。此外,SCI官方的划分方式的认可度更高,也更加通用。读过研究生的人往往都知道,划区里的三区四区比较普通,现在差不多的985理工科研究生毕业都得发一篇SCI但其实科研不咋地,而那些能发一区的学术研究者,却是实打实的厉害。而众人的焦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他学术的造诣上,而是其它更让人深思的方面。为何这样的博士,毕业没钱挣大多数人的关注点在于能代写SCI的人才博士毕业之后却没有钱挣这才是要深思的重点。科研行业没有收入,怎么安心做科研,养不活家庭,还有巨大的科研压力。别提实验室大牛,多看看小实验员,都是从小实验员做起,老板难道就只给口汤喝吗?有知情的研究生这样说:“开始都这样,以后有机会了,自己做课题,申请国家自然基金,几年就有钱了!大佬都是几千万一个的课题”。副教授的他,代写论文岂不是属于学术造假代写论文和请别人代写论文一样,都是学术造假,严格来讲,要撤销学位取消教师资格。小保方晴子造假,其导师笹井芳树直接自杀了;黄禹锡学术造假,直接判刑,而他的科学家造假,却是做了副教授赚了不少钱。录音里爆料博导死按着学生不给签字有细心的人则表示:“被爆录音里,韩春雨探讨买卖论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出卖自己的知识产权而已。而录音里爆料博导死按着学生不给签字放行也不是个别现象,比起代写论文更可恶更恶劣无耻”。有的人说,一区的SCI是真的很难,只要你发一篇或者两篇sci-top985高校的博士随便你选。看看南京农大,近三年发了三篇science一篇nature,全是农学类的。在校研究生“小猪仔”坦言: “我忙活了一年半才发了个2区的,对我这个硕士生来讲第一篇sci是无价的。”其实,在整个事情中,他的学术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他说的一些话也是事实:论文却是有市场。例如医学论文市场就特别好。然而,有市场并不能成为突破学术底线的理由,你们说呢?

大西洋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最新查重答辩要求及合格标准

2020年春季学期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学位授予一般在6月20日。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校发〔2017〕135号)及相关文件精神,为做好春季学期研究生学位申请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论文复制比检测(一)今年受疫情影响,复制比检测暂不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入评阅环节的必要条件,但答辩前必须通过复制比检测。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在5月30日前完成检测,检测结果由各学院在确定研究生答辩安排前分批报送。(二)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分为答辩前检测和答辩后检测。检测结果为学位论文正文部分(含绪论)去除本人文献的“文字复制比”,包括“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论文材料、方法、参考文献、致谢部分不在检测范围内。(三)答辩前检测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具体负责,每篇学位论文只允许进行1次检测。如果论文“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均小于或等于20%,可以允许答辩;“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均小于30%,且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比例在20%-30%之间的,要求学位申请人对论文进行修改后再答辩,并将论文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进行答辩后检测;“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中有一个等于或大于30%的,要求学位申请人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半年后重新申请答辩。论文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之前,可在学术圈查重官网对论文提前检测把关,“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均达标后再提交,以免延误答辩。凡拟申请我校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除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可以推迟检测的学位论文的作者外,在答辩前,均须向所在学院提交学位论文进行不端行为检测;学位论文未经认定,不参加检测者,不能进行答辩。(四)答辩后检测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检测对象包括答辩前检测“文字复制比”在20%-30%之间的论文,以及学校根据各学院当季申请学位人数随机抽取的学位论文;随机抽取比例博士为10%,硕士为5%。答辩后检测结果须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上通报。“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均小于或等于20%的,可以授予学位;“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均小于30%,且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比例在20%-30%之间的,暂缓授予学位,要求申请人对论文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重新检测达标后,同下一批授予学位人员一起授予学位;“全文复制比”和“分段复制比”中有一个等于或大于30%的,要求申请人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半年后重新申请答辩。(五)如果学位论文涉密,学位申请者可以申请推迟参加不端行为检测。申请推迟检测,须由学位申请者与其指导教师共同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经批准推迟检测的学位论文,须在保密期到期后1年内进行不端行为检测;若检测未通过,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讨论申请者学位问题。(六)如果学位申请者或其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持有异议,可由申请者与指导教师共同提出对检测结果进行专家论证的书面申请,并提交对涉及复制内容的说明,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二、学位论文盲评(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1.博士学位论文均应参加盲评,盲评结果不通过,不予进行学位论文答辩。2.博士学位论文盲评工作由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各学院负责盲评材料收取和集中报送。本次盲评分两个批次提交材料,请各学院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在3月3日,3月24日、4月3日、4月10日四个批次将盲评材料提交至研究生院学位与质量管理处。逾期将导致盲评工作进程延缓,影响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3.盲评材料要求博士学位论文pdf电子版。论文格式参照《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校发〔2017〕73号),要求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删去致谢及成果发表等个人信息。文档命名为“学校代码_二级学科代码_学号_LW” (“_”为英文输入法的下划线,下同),例如:10504_120301_2012306010078_LW;(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1.硕士学位论文盲评工作由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各学院应在4月15日前启动学位论文盲评工作,并及时、规范做好盲评结果反馈,5月30日前汇总盲评结果并报研究生院学位与质量管理处。2.硕士学位论文盲评由研究生本人在“研究生一体化管理系统”提交学位论文pdf格式电子版,以“学号_姓名”命名,例如:2016301110501_张三。三、学位论文答辩(一)答辩登记。博士研究生应于5月10日前、硕士研究生应于5月20日前向所在学院提出答辩申请,办理答辩登记。(二)资格审查。各学院对申请学位研究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个人基本信息、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和科研成果等。资格审查通过,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三)答辩组织。请各学院提前做好答辩安排和答辩组织工作,答辩秘书应提前填报《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审核表》并提交学院审核,研究生教学秘书应在答辩前5天将答辩安排报研究生院学位与质量管理处备案,未经备案不得进行答辩,研究生院将在网上公告答辩信息。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原则上在6月10日前完成。四、学位评定(一)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在6月12日前召开,到会委员人数达到应到人数的三分之二方为有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研究生学位授予。会议应形成纪要并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议材料,请于6月15日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END--“声明:本文来源京知网和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由笔者排版编辑,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生俄而死

江苏2018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南大、东大谁最厉害?

江苏省是我国高校数量非常多的一个省份,好大学也比较多,其高等教育实力在全国各省市当中仅次于北京、上海。现在,江苏省拥有11所211大学,其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还是我国实力很强的重点985高校。“双一流”评选中,江苏又有4所非211高校进入“国家队”。另外,江苏的一些非211非“双一流”高校实力也不容小觑。最近,江苏省2018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布,那么,江苏各高校表现如何呢?哪些大学表现比较出色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南大、东大谁更强?从上面的排名中可以看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分别排名第一名、第二名,但东南大学的优秀论文数量跟南京大学相差并不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根同源,其中南京大学被认为是顶尖985高校,实力要比东南大学强很多。根据这几年发布的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一般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7名左右,而东南大学一般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20名左右。但是,近些年来,南京大学的发展开始变慢,一些优秀人才外流,而东南大学的发展却相对较快。“双一流”评选中,东南大学有多达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8名,只比南京大学少4个,这说明东南大学跟南京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二、苏州大学领跑211高校从上面的排名中可以看到,除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外,就要数苏州大学表现最好了。苏州大学近些年来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发展很快,学校的很多数据、指标都超过了江苏省另外几所211,比如苏州大学的自然指数排名、高被引论文数量、高被引学者入选次数、ESI综合排名等。苏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理学学科、医学学科比较强,学校的软件工程、设计学都被评为A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双一流“一流学科”。另外,苏州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数学、语言类学科实力也很强。三、江苏大学、扬州大学表现出色江苏大学、扬州大学都是非211大学,但是,从上面的排名中可以看到,这两所大学排名很高,并且超过了一些211高校。江苏大学位于江苏镇江,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所以学校的农业工程学科非常强。根据最新学科评估结果,江苏大学的农业工程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学校的这个学科非常有可能入选下一轮“双一流”。扬州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学校最强的学科却是农学类学科。2017年,扬州大学的一个农学类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以,扬州大学的农学类学科也非常有希望入选下一轮“双一流”。除了农学外,扬州大学的文学类学科、历史学、医学也很不错。你对上面的排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发表不同观点。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更多高校信息。

甲壳虫

北京农学院2020年夏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顺利完成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26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按照学校2020年夏季硕士学位工作日程安排,北京农学院各学院论文答辩工作已全部结束,总计57场,答辩全部采用线上方式进行。通过腾讯会议、钉钉、好视通等视频会议软件,研究生毕业生们向答辩专家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答辩专家则根据学位论文与答辩PPT,与研究生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远程交流。每场答辩都有研究生处工作人员与督导参与巡查,做到答辩工作公正、公开、透明。在特殊的疫情防控时期,学校师生携手同行,历经预答辩、学位申请及资格审查、论文查重、双盲评审等环节,最终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展现了北农师生共克时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备用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8名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研究生,如期毕业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科技部召开中青年科学家发展座谈会,稳定支持和科学评价成探讨焦点》,大体意思如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中青年科学家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看好中青年科学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并希望各位老一辈科学家提出合理的方法来改善他们目前的发展难点,例如,从人才评价方式、科研经费的来源、项目申请和评审等多方面来进行讨论。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宫勇吉强调,评价队伍要多元化,不能每次都是叫那些“家财万贯”的教授来评审“身无分文”的年轻学者,他还提出“能否让年轻人、没有‘帽子’的科研人员更多地参与到评审当中?”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来保证科技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否则,每次评审,那些“家财万贯”的教授都会不自觉地照顾自己的嫡系子孙,照顾一些所谓的关系户,给青年科学家的评审过程造成了诸多不公平。还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志军表示,他所在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今年就开始按照“不唯论文”的思想,让8名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研究生,如期毕业了。因为动物实验通常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研究生只有3年的时间,根本不够做实验和写论文,因此,他所在的学院改变了以往只看有没有发表SCI论文的毕业评价规则,而是转向看有没有产品、有没有成果、有没有推动产业发展等评价指标,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走这条道路的。当然,还是有不少专家都普遍认为,中青年科学家目前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应该还是要看“有没有高质量的SCI论文”,这就像高考,在没有其他更加公平合理的选拔机制时,高考仍然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就好比,你说你很优秀,他说他也很优秀,光靠嘴巴说来说去,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而如果你有好几篇高质量的论文,你再说你很优秀,那么大家也不得不相信,不得不给你投票通过了。所以说,高质量的论文,仍然是中青年科学家的硬通货,而且要越多越好。

若枉若直

北京农学院2020级研究生詹经纬撰写的综述论文被动物营养学报录用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21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9月18日,北京农学院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0级研究生詹经纬同学接到动物营养学报通知,其撰写的综述论文《奶牛乳腺健康与体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经过该刊审阅,被正式录用。 据悉,《动物营养学报》是国家认定的农业领域我国高质量期刊(T1等级),也是我国动物营养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

所死不同

一篇论文让31岁的他破格晋升,这个80后“土学者”已是211副校长

31岁时,因为发表了一篇业内顶级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发轰动,一夜之间就被下载了2808次。这让没有海外镀金经历,地道的“土学者”的李明洲连升三级,从副教授破格晋升为二级教授。如今,这位80后“科研达人”已正式成为211大学副校长。/李明洲/博导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明洲,1980年生,男,四川雅安人,四川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北大博士后,教授(二级岗),博导,2020年2月任学校副校长。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基金“优青”……现为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遗传》编委等。研究引起轰动,他连升三级31岁成为二级岗教授“二级教授是仅次于一级(院士级)教授的头衔,李明洲这么年轻就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潜心科研分不开。”——前四川农业大学校长郑有良李明洲一直专注于猪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在猪骨骼肌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领域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部分成果代表了世界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前沿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2012年,以他为第一作者的An atlas of DNA methylomes in porcine adipose and muscle tissues《猪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基因组甲基化图谱》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该杂志一篇文章平均年下载量约为1900—2800次,而他的这篇论文一夜之间就被下载了2808次,“完全没想到这么火爆。”因为该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学校迅速决定,特聘当时还是副教授的李明洲为二级岗教授(连升三级),并给予学校另一位通讯作者、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学伟教授课题组300万元奖助金。二级岗是仅次于一级(院士级)教授的头衔,在31岁成为川农大乃至四川省最年轻的二级岗教授,这对李明洲来说似乎都是“浮云”,他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科学世界里,推掉采访,换了电话号码,每天背着双肩包上课、做实验、看书、写论文,丝毫没有慢下脚步。一年之后,他和团队又在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上发表了“Genomic analyses identify distinct patterns of selection in domesticated pigs and Tibetan wild boars”《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在当年以35.2刷新了川农大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新高。2017年,以他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的高水平论文又一次出现在学术期刊genomics《基因组研究》上,影响因子达到11.35。该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进展”,成为当年唯一入选的农业动物类研究成果。2019年又再次在《自然·遗传》杂志上发表了《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文章,实现新的突破。六年之内三篇高质量论文,这只是他学术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据统计,近15年来,世界范围内以猪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仅有10篇左右,李明洲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有3篇。近年来,李明洲已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30以上,累计被引2900余次。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60.16,7篇论文被引过百次,单篇最高被引350余次。获国家专利授权14项。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研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他担任《自然-生物技术》《自然-通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等十余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审稿人,审稿百余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20余次,连续四届受邀在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大会上做大会报告。2017年受《遗传》杂志邀请,作为专刊组稿专家并主笔撰写《组学时代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前言。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个痴迷科研的学术达人。“科研达人”正式成为211大学副校长除了是科研达人,因为优秀,李明洲一路被火线提拔。2003年,李明洲获学士学位,200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破格晋升教授。2012至2014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 杰出博士后”。2010年任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猪研究室主任,2015年兼任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室主任;2015年任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2016年当选校党委委员,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正处级);2017年任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2020年2月,李明洲正式被任命为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川农大”,由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四川农业大学源自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1927年和1935年两次并入四川大学,1956年由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往原西康省省会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学校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以及环境与生态学 四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李明洲,今年6月,82年出生的卢艳丽,也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任命为四川农业大学校副校长。作为一所211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五位副校长中,已有两位80后副校长,2位70后副校长。这在高校中十分少见。从文科转行农学,这个“半路出家”的80后女教授正式任职“211”副校长!“3平方公里”长大的土学者李明洲出身在雅安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他笑称自己在“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长大,身为雅安人的他,本科、硕士、博士一路都在四川农大雅安校区就读,没有海外镀金经历,是学校自己培养的地道的“土学者”。他选择川农大,是因为要追随一位自己崇拜的学者。还在高中时,李明洲从电视上了解到了当年四川省的“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川农大的李学伟教授的事迹:他在哥廷根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却始终心系故土,拒绝国外开出的优厚条件和个人业务得到更好发展的前景,义无反顾回到并坚守在川农这方热土。他立志要推动中国的养猪事业的他,30岁便破格晋升为教授,当时已是国际上猪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受李学伟教授事迹的感召,李明洲决定向“偶像”靠拢,考到川农大动科学院追随他的步伐。从20岁起,李明洲便跟随李学伟教授做课题、搞研究。“我现在取得的这一点成就,全都是李学伟教授手把手培养出来的。他从学识、科学道德、科研经费等方方面面影响和帮助着我。”导师李学伟对他的影响很大。对恩师的提携,李明洲充满了感激。李学伟教授虽是地道的“土学者”,但李明洲却没有保守封闭,恰恰相反,他总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做研究。不少研究都是集合中、美、英、加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我们在猪的遗传研究上有优势,但是课题也需要医学、物理、数学和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很有帮助。”“一天不看论文就睡不着觉。”李明洲说,他养成了每天看国外研究文献的习惯,随时了解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夜里12点,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应该休息的时间了,却是李明洲一天愉快时光的开始,他利用Skype、QQ、email等方式与国外的专家教授对话、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常常带来意外的灵感。每天凌晨两三点才睡已经是李明洲的习惯。“我国猪的养殖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现在全球猪育种学家都在致力于猪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共同改良,让猪肉更营养、健康、美味,我做的基础性研究也许短期内并不能见到什么实际成效,但是却需要人去研究。”专注于“猪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李明洲既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也怀着一份责任。热爱科研,喜欢科幻小说的“孩童”“藏猪在那么高的海拔生长,却没有高原反应,多神奇?”“成都、雅安、内江三地的距离不远,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猪品种,是不是很神奇?”所有的问题在李明洲那里,越研究越思考越觉得“非常有趣”。他2008年博士毕业留校,在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他每天的生活简单而又有规律:早上骑自行车去上课,下课后就钻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看各种科技文章;回到家基本不看电视,要看也只看纪录片频道。他还在手机上订阅了许多国外的科研文章,每当坐车或坐飞机出差时就拿出来翻阅。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未免枯燥,可对他而言,却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乐趣。“因为我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科学思想,看到世界各地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事物,我觉得这些都太神奇了,一点都不枯燥。”这位“80后”教授有时候更像个孩童:他喜欢看科幻小说,到现在还保留着翻阅《科幻世界》杂志的习惯。“科研需要想象力,你想,如果编码叶绿素的基因可以转给人体,人就可以不吃饭了。”他的思维极为活跃,这使他在科研上闯劲儿十足,“灵感”多多。他一直骑自行车代步,因为对他而言上驾校是“浪费时间”,他舍不得。他经常一边吃饭一边思考某个问题。有一次饭吃到一半,李明洲突然放下碗,匆匆打开电脑。家人以为有什么急事,后来才知他是要及时记下脑海里刚冒出来的“灵光一现”。他带的六七名研究生曾同去他家做客,竟然“一进去感觉就把他家都装满了”,博士生刘鹏亮说,当时大家惊叹于他的“蜗居”小得出乎意料,“完全没想到这就是集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9个学术头衔和荣誉为一身的知名专家的家”。但在李明洲的意识中,日常的物质条件不必太高,因为科研带来的巨大精神享受已让生活足够“丰满”。“你找我聊科研,多久都可以,但是要谈其他的,我真的说不出,感觉很别扭。”谈到自己时,李明洲总显得很腼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科研,只要跟他探讨科研内容,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他都特别高兴,特别有兴趣。”师妹王晓艳说。不忘初心,传承科研事业“我现在能取得一点成果,是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明洲说。作为“猪分子遗传育种”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的带头人,李明洲重视团队的高质量发展。“细节决定一切。”这是李明洲常向团队成员强调的。论文共11页,在投给杂志社要求修改时,他却写了整整63页的讨论意见。分析数据作图,哪怕0.01毫米的误差也不允许。图形也多方考虑,一份数据往往要做成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点状图等多种方式进行对比,看哪一种效果最好,线条粗细、颜色选择、字体大小也要一一讨论。在猪场采样的时候,为保证样品质量,要求15分钟之内把所有样本采集归类保存,“完全是跟打仗一样。”高强度的工作常常从早上8∶00持续到凌晨2∶00,回去时闭上眼都是猪肉。“他做科研要求特别高,对细节精益求精。”跟他有着10年接触的一位博士说,“有时我们觉得已经够精细、无伤大雅了,他还是会追求完美,坚持要改过来。”如今,面对团队的事李明洲也是如此。“你们就在那儿等我,我过来!”为了不浪费课题组年轻学子的时间,开组会他从来是学生在哪儿他就到哪儿,绝不让学生花时间多跑路。“为了不耽误研究进度,他有时刚下飞机就直奔实验室找我们,有一次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一身的风尘仆仆真是扑面而来。”刘鹏亮说,在老师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平时团队里没有人懈怠。孙俊龙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2020届博士毕业生,也是李明洲教授和杨淞副教授的学生。在校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5篇发表在SCI TOP期刊,累计影响因子27.089,尚有外审英文论文2篇,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物理排名第七);研究内容涉及动物抗逆生理及大口黑鲈健康养殖等领域;目前已通过海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科学的世界每一刻都新鲜而有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其中探寻一个个未知,李明洲乐在其中。来源:科研大匠整理自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报

平易恬淡

珍贵:看看民国时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严谨、优美,深感佩服!

知否,知否?民国有青年,徒手写论文,没有互联网时代的方便快捷,没有电子打印版的整齐划一。却有手写字体的瘦硬苍劲,手动绘图的精致明确。这是一份字斟句酌的认真,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你的论文写得如何了?一起去看看民国时期的论文怎么写吧!一种墨迹,一段历史翻开这些民国论文,如同翻开历史的书卷,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泛黄的纸本,晕染的墨水,陈旧的折痕,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芬芳。民国时期没有电脑,所有的文字都是靠学生一笔一划手写出来的;没有互联网和大数据,他们只有翻阅书籍,查找资料;没有电子统计,所有数据都需要自己实地观察、实验和记录。在那个动荡年代里,撰写论文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然而那些笔酣墨饱的字体、工整的书写、细致的绘图,都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民国时代,风雨如晦,许多毕业论文在战乱中或烧毁或丢失。如今保存下来的这些毕业论文,更显得尤为珍贵。据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部张利梅老师介绍,民国时期的纸质资料含酸量太大,很脆,易烂。要保存这些纸质资料,都要经过杀毒和杀菌,再放到恒温恒湿处仔细存放。修复前后的手稿对比抚过这些书页,感受着指腹间有些粗糙的质感,仿佛也与作者们走过那个时代,体验着他们那时的心情,倾听着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华农先辈们那份求学的执着和坚持。烽火岁月,笔耕不缀民国时期,虽几经战火和动乱,但华农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却丝毫不减。现馆藏保存最早的学位论文是1926年唐鸿基(Tong Hung Kei)和何洪涛((Hoh Hung To)撰写的毕业论文。回顾这些论文,不同的时期,记录下来的地址也有所区别。烽火岁月,时局动荡。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学校被迫迁移校址。11月,岭南大学迁往香港,国立中山大学于1939年2月定址云南澄江。1949年秋,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搬回粤北坪石。几经辗转,艰难求学的学生们在战乱中跟随学校迁址,虽生活艰苦,但师生们仍然积极创造条件展开学术调研,笔耕不缀。岭南大学学生在临时的图书馆阅览室学习1940年岭南大学学生在香港大学生物实验室做实验云南澄江,岭南坪石,香港等……这些论文上的一个个地标,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址,更是一种记忆,是华农悠久历史的反映和见证。“那个时期,虽然教授们都很繁忙,但还是会亲自指导本科生论文的”,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刘信洪提到,“像丁颖院士指导论文超过700篇,蒲蜇龙教授也逾百篇。”在导师中,还有丁颖院士、著名教育家和农业科学家李沛文教授、华南地区蚕桑教育事业奠基人扬邦杰教授、“无籽西瓜之父”黄昌贤教授……他们不仅热爱学术,也关切着后辈,对学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相要求。过去的时代,生活条件不如今日优越,科学技术也不够发达,他们却是凭着一颗赤子之心,为振兴祖国的农业事业而服务。他们努力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兢兢业业做好学术研究,可谓是扎根于大地。他们把青春岁月,满腔热血,都播撒在了广袤深厚的土壤里,书写在代代传承的学术书籍中。心怀家国,学以致用“殊不知此种设施,东西各国,已成陈迹,我国既较他人落后,若不为迎头赶上,又安能于世界市场上,与他人相抗衡?”这段话来自于一篇关于蚕丝研究的论文绪论。如此细致分析当时国家生产发展状况的话语,在这些民国毕业论文中,其实并不少见。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体现的是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赤诚。在动荡不安、经济潦倒的社会里,他们在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的同时,心系家国和民生,为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诸多问题做出贡献,造福于人民。岭南大学农业专修科学生进行土壤学实验哪怕先辈们在多年前只是一介书生,也时刻想着要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学生们从这些论文里应该学习到的,除了学术知识外,还有前辈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要明白做学问也要有家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刘馆长如是说。一篇篇论文,一张张绘图,一个个汉字,诉说着华农先辈们当年的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当我们在阅览这些老前辈的治学事迹时,也在被他们的崇高精神所感染。丁颖院士曾说:“当今之血性青年,当为农夫温饱尽责努力。”而我们当代之青年,更应该胸怀抱负,为中华之复兴尽责努力。1941年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全体毕业生合影百年风雨沧桑过,弦歌不缀薪火传。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辈们的光芒依旧闪耀。沿着他们的足迹,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我们是骄傲的华农学子。毕业,你准备好了吗?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文字 | 新媒体工作室 冯潇慧 赵璟楹 马聪 图片 | 新媒体工作室 陈漫霞 田思霖 冯潇慧 部分图片来自于《华南农业大学百年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