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如何写好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分享这4点经验!不达

研究生如何写好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分享这4点经验!

编者按十年磨一剑,静待花开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大毕业生也即将迎来收获的毕业季。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专题推出“备战毕业季,来自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分享”栏目,特邀部分曾获校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的作者分享宝贵经验,为毕业生学位论文写作支招解惑。备战毕业季,ARE YOU READY?到底有哪些“锦囊妙计”呢?快快学起来吧!在祖国上下抗击疫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作为一名导师更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对大家说,没有一个冬日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数着与春天的距离,等待疫情胜利的消息,更等待疫情过后你们能在学位论文写作上大获全胜开出胜利的花朵,为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与汝有益。多与导师沟通,把握整体研究生学位论写作的重中之重是要注重整体性的把握,之所以强调学位论文整体性的重要程度是因为学位论文是一篇文章,而不是零散的几篇,学位论文实际是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缩影,侧重全面性、整体性和逻辑性。从学位论文应可以看出研究生独立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我读博期间一共完成了5个小课题,如何将这5个部分整合成一篇学位论文,却是我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在这个点上,我的导师陆雅海教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因论文写作时间有限,时间紧任务重,若因忽略了对整体性的把握,导致整篇学位论文缺乏逻辑性,最终推翻重写,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未免得不偿失。所以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把论文框架、重点、亮点等列出来,提前和导师沟通,一般而言,导师相对于学生在整体性的把握上更加精准,遇到问题尽量与导师多沟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自我管理 终身受益我一直认为,对于现在的研究生,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学会如何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是最重要的一课。离最终检验我们的时刻还有短短的三个月,我永远记得,写第一篇英文文章初稿的场景,把自己关在西校区8号楼学生宿舍里,整整两个礼拜,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就是写写写。一句一句地写,一段一段地写。不会写,怎么办?把之前读过的文献都拿出来,模仿着写,学习着写。当然,绝不可以抄袭。特别写“Discussion”的时候,真是像挤牙膏一样。写完了,觉得不对,整段删除,重新写过。这样反反复复好几遍。不管写得如何,一气呵成,总比拖拖拉拉的要好。所以,最后三个月,给自己制定一个合宜的时间表,做好“Self-management”,最后肯定会有收获的。做到事无巨细 追求完美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请认真对待论文的每一个细节,事无巨细,何况是代表个人学术成果的学位论文。另外,论文提交到学校图书馆后,是不能再修改的。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最后得了一些奖,但我一直有个痛点,就是论文里有一处笔误,我当时竟然没有发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英文简写是IPCC,而我论文第一页写的是ICPP。这是我第一次公开讲这个事,真不好意思。虽然十年过去了,我常常用这个例子暗暗地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要仔细、再仔细。请记得,论文最后要被送到专家手里。请你想象一下,专家看着论文里的花式错误:图例、单位符号、参考文献格式等,这是怎样的心情啊!更何况如果评阅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性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问题,就专门找你论文格式的错误。立刻行动起来 拒绝拖延以有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学位论文的撰写,那趁着这段“安心在家”的日子,抓紧时间写文章吧。当时,我研究生的第一篇文章很顺利的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那是我们专业相当好的杂志了。因为我第二篇文章的结果也不错,所以就想继续投稿到《Global Change Biology》上。但是我拖了很长的时间完成第二篇稿子,半年后投稿,立即被拒。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欧洲的一个小组投了一篇主题类似的文章,时间只是比我们早了一个月。所以,写文章,请大家务必提高效率,万不可拖延时间,想好了就立刻行动起来,just do it!。最后,祝愿各位毕业生:身体健康!平安喜乐!顺利毕业!开启更漫长、更精彩的人生!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徐颖

道绰

代写硕士毕业论文的人谈翟天临!这样人很多,万把块钱能解决!

四川大学把翟天临列为“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而这也是这个喜剧明星目前遇到的最大危机,尤其是在构建诚信社会的紧要关头,类似的知名人物的学术不端行为无疑会把他自己的演艺生涯断送于此。但是类似的人不是少数,或者说不是个案,而且类似翟天临这样的人其实做这样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差不多1万元钱就能搞定。为此我们也和一个曾经帮人家撰写了硕士论文两个,MBA论文三篇的人聊了聊。什么人喜欢找人代写论文?有钱,有名,纯粹是为了混学历的人最爱找代写。这些人根本没有能力自己撰写论文,他们上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是为了那个学历,至于到底在学校可以学到什么东西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关注。他们可能连自己的老师都认不全,可能根本从开学到毕业没有参加过几次老师的组会,也没有和自己的导师真的深入的交流过。他们之所以去学校,为的就是那个毕业证,以及毕业证背后所代表的财富和权利。尤其是那些名人或者是某些打算从政的人,更是喜欢搞各种各样的学历包装的事情。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和渠道顺利的获得某些名校的招生名额,接下来就是开始混日子,毕业的时候需要论文,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抄袭。但是奈何现在的论文查重技术越来越高,一般情况的论文抄袭都过不了查重,所以很多人想到了找人代写。找人代写不难,自己班级里有好的同学,他们有人乐于助人,有人喜欢拿钱办事,反正不管如何只需要付出一些成本总是有人愿意帮忙。即便是自己身边的人没有人能够帮忙,也不需要担心,因为有的是人等着代写论文赚钱。谁在代写论文?这次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论文代写高手,这个人是很多人眼中的学霸,但也是很多人最看不上的穷人,钱对这样的人而言远比所谓的学术道德要更重要,因此只要是有人愿意拿钱,而要写的论文他可以帮忙,那么这就是一个生意,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地方。类似的代写论文的人很多,有些人是专业的代写,而我们访谈的这个人算是兼职。专业的代写论文被写手,那些人是专门靠写论文过日子的。兼职的人则大都是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赚点外快,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类似的代写不过是顺手为之。但是不管如何,代写论文对这些人而言就是生意,写出去的文章到底被谁使用不重要,反正他们只要是拿到钱就好。代写论文有多简单找人代写论文很简单,很多小型期刊或者杂志社甚至专门提供类似的人来帮助那些需要文章或者是毕业论文的人,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明码标价,小论文多少钱,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多少钱,发表在CSCI的多少钱,硕士论文多少钱,这些都是被明码标价的。只要是你在网上搜一下,到处都是类似的人。代写出来的论文很难被发现,只要是写出来的论文符合学校的毕业要求,学校其实也懒得查,只是那些使用虚假论文的人则很容易发现,毕竟一个连知网都不知道的人,其实力如何,大家都懂得。

天山行

「复盘论文」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定

编者按:一篇论文的写作凝聚了作者的辛勤付出。在一篇看似普通的论文背后我们往往没有深入的研究它是如何产生,当前处于什么样的现状,未来的研究方向又是什么?鉴于当前学术之路学术稿件来源较少,又特别需要一些普通学子的学术探索去呈现我们常人的学习、研究状态,经学术之路学术评审小组提议,赵广开主编同意,我们决定去深入“批判与分析”其论文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积极加入到批判(或商榷)的队伍。限于篇幅及有利于进行学术评议考量,我们特将全部材料按照1000-2000字的篇幅分开单篇推送,欢迎持续关注。论文题目选定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对于一篇文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如何去构思与润色论文选题也是本文写作过程中比较纠结的事情。我关于刑民交叉问题研究的兴趣点始于本科阶段。当时在本科阶段我的毕业论文选题为合同诈骗罪研究,围绕着这一选题就刑民交叉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当时选题的大致过程为:2013年的时候需要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作为一名本科生只是决定自己未来想学习刑法,应该选定一个刑法的选题,翻看一些论文之后并没有给自己多少启发。然后我就换了一个思路,就是查阅一些知名期刊的年度征文主题,这样就在无意中看到了刑民交叉这样一个选题。但是当时对于何谓刑民交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在报给老师后面对何谓刑民交叉,这是不是一个病句的,自己也不能很好的回应。最终考虑到本科生的基本能力,结合自己对刑民交叉的初浅了解,选定合同诈骗罪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由于刑民交叉的主题对我有足够的吸引力,于是研究生阶段结合研究的主要领域选定主题为“非法集资案件中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研究”的毕业论文。在研究生阶段我发现我所研读图书的主题或者核心关联点正在越来越紧密。刑民交叉的课题涉及面广,领域众多,牵涉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金融法、政策等多学科知识,仅仅从某一学科去研究总是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刑民交叉问题的核心最终还要归结到刑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实体与程序的衔接、刑法的局限性上面。从政策的角度去考量研究的范围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的提出,对于非法集资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指导意义。我发现非法集资等刑民交叉问题集中的领域并不是由于其他法律未规定,而是规定的不明确,人们关于非法集资刑事规制的很多疑问需要从行政法、经济法上面找原因,而不仅仅是刑法问题。上面是我关于选定这一主题的基本来龙去脉。当然在具体选定这一主题的标题是还是存在不小的挫折的,一方面是刑民交叉是什么的困惑,另一方面是非法集资是不是全部是刑事犯罪的疑惑,这两个问题不管是哪一个在面对时都是一个不小的困难。而且我思考后认为当前刑民交叉的问题包含实体方面的问题与程序方面的问题,关于程序方面的问题研究可谓五花八门,深感直接研究这些问题,主题就偏了,因此果断放弃,只研究实体方面的问题。于是最终选定“非法集资案件中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研究”。当然关于这一选题也是存在诸多不同意见的,而且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的思考与探索,上文只是简单介绍一下选题的来龙去脉。

出气筒

热点|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坐佛

啥?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来源:环球网

蹇裳攫步

同校两硕士学位论文现雷同,中南林科大人员:会记录并反映

澎湃新闻近日接到网友反映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农业推广类硕士研究生王文绪2016年5月提交的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耒阳市油茶产业的发展研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类硕士研究生龙莉2015年11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永顺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研究》大面积雷同。【来源:齐鲁壹点】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编辑:姜贞宇

天趣

注意!硕士学位论文常见的问题有这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参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与答辩,发现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感到不少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有着相似的困难和问题。一、开题报告中的形式主义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它决定着研究的实施、方向和结果。有些研究生在开题中就存在选题、方法等问题,如果没有真正解决,就会使开题中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存在并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粗看起来范式合理、头头是道,但潜伏着某些不能忽视的问题。1.研究问题中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提出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对于某些硕士生来说,常有下列不足:(1)缺少问题性。缺少问题性是指有的选题并未能显示出研究者对某一事物的真正质疑和兴趣点,没有理论上或实践中的困惑与认知冲突。如“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其缘由是“提高同伴合作能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适宜的合作策略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显而易见,这些正确的话语构不成研究需要,难以产生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中的“无病呻吟”并不少见,其内在的原因大抵是研究者心中没有形成个人化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因而也会缺乏方向和激情。具有问题性的问题使研究更具意义和需要,是推动研究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2)问题笼统模糊。问题明确具体,应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特质。有的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如“本研究拟对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这里的“同伴关系现状”是很笼统模糊的,在这种状态下研究就无从下手。当然在开始的时候,研究者头脑里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方向、一个主题,但接下来就要逐渐产生并聚焦问题,明确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及主题之下的待研究子问题。也可以说,子问题的清晰和合理是研究问题是否明确、具体的重要标志,它具有指导研究进程的功能和作用。(3)缺少视角和深度。在检视某一个研究是不是有深度或有创意时,往往要看研究者能否把这一个问题与一个很重要的、很有深度的背景问题建立起有机联系,由此体现出某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独特价值。发现有的研究生开题中提交的选题孤立、表面化,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理论根基。如某研究生记录教师提问的次数、频率、候答时间,但问他为什么记录这些,他则说不清楚。此类情况显示这些研究或行动缺少灵魂和统率,缺少视角和深度。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问题没有形成,对于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意义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理解。2.冗余的概念圈核心概念是否明确、恰当、合理,影响研究的方向和成效。现在研究生的问题是绕圈子,概念显得纷繁冗余。如某研究生探究的是“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控制性语言研究”,其中“控制”自然是核心概念。该生首先从辞源学意义上指出,控制有“驾驭和支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从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控制论中界定,进行相关概念的辨析。如控制与管理、控制与限制、控制与指导,“控制”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等繁杂辨析,到头来什么是“教师的控制性语言”则没有说明白,甚至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这种写作是当今文风的一种不良习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似乎名词概念愈多越有学术气氛。然而,真正的概念明晰需要的恰恰相反,要理解深邃,回到基本,使复杂问题简约化。3.文献综述中的资料堆积文献综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并又开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间。在阅读学位论文中发现,有些综述内容太繁太多,但是大部分是与研究多少沾点边但又无直接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名人观点堆积,而不是当下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研究综述。另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材料罗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难看出研究者个人对已有研究的认识、评价和个人的观点倾向。4.理论基础的多元庞杂当今的硕士生学位论文中都有一个篇幅巨大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问:“这些理论如何成为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了呢?”可能不少同学并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自信的回答。分析诸多论文中理论基础与其研究的联系,发现有下列问题:①所罗列的理论是与许多研究都有点关系的一般理论,缺乏的是与该研究有关系的相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理论。②堆积庞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如皮亚杰建构理论、斯金纳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文中对某些相互冲突的理论缺少分析和评价。③缺少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假设。对于他人的理论似乎是借来装裱门面,没有合理的吸收与借鉴,也没有形成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基本理念和评价。这种理论上的夹生状态是研究和讨论、解释难以深刻的重要原因。5.选题意义的概念化有的选题在阐述研究意义时,总是泛泛而论,所谈及的研究意义是教科书里所说的一般意义,而不是研究生的那个具体问题研究的意义,这时作为研究者似乎消失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压根就没有搞明白关于此问题的意义。这也和问题的提出有关,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个自己发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真问题,研究的特殊意义就会应运而生。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问题1.行为观察缺乏操作性定义有的学生用量化方法研究幼儿教师的批评行为,文中对批评的定义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个定义中的“否定性”很难说清,而且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可以说,观察的前提就不符合要求。观察方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式中都可以运用。但通常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和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观察和测量记录的客观标准”。如果没有某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主观臆断便会大量产生,在此基础上任何“量”的描述和统计都不可信。这类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属于低级错误,是学术研究所不能允许的。2.实验的低可信度与过分推论实验研究的特点在于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有位研究生所做的研究是“High/Scope课程模式对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对教师进行阅读有关活动手册和讨论的培训。4个月后,该研究生发现:High/Scope课程与我国农村现行幼儿园课程在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有显著性差异。粗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符合实验法形式上的逻辑,但种种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极有可能造成自变量污染。即便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High/Scope课程模式的精神,但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显著差异,这是很难使人信服的。儿童发展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对不同幼儿园课程或教育方案与幼儿行为和发展关系的比较研究多采用相关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对一些影响研究结论的条件难以控制,因而常使研究者难以分辨研究结果与各种变量和条件之间的真正联系。”当我们去研究某一课程模式优于或劣于另外的课程模式时,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只注意技术,而忽略其合理性,不能只见方法,不见思想。“研究设计”、“结论”固然重要,但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更为重要。3.浅表性访谈近些年来质的研究兴盛起来,访谈成为常用的方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访谈表面化,如有的同学觉得举个例子并加以解释就成了案例分析,甚至认为是在进行质的研究,这是一种误解。如一位研究生研究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者:你很会荡秋千吗?幼儿(男):是的,我荡的可高啦。研究者:那你在高处时害怕吗?幼儿(男):不害怕,妈妈说我是男孩子,要勇敢。研究者据此认为:“这说明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社会上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即进行性别角色的认同。”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根据这两句简单的对话并不能够得出幼儿已经对“自我性别角色认同”的结论。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主要发展价值在于,在研究过程中经受科研训练。可以说过程重于结果,结论可重可轻,创意可大可小,但必须坚守的是科研规范与科学精神,以及对这种精神的意识和自觉。而关注方法的合理与结果的可靠正是通向这种境界的必由之路。三、语言表达问题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具有平实、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但从审阅的论文中可发现某些硕士学位论文有下列语言表达问题。1.逻辑性较差逻辑性差是一种总体感觉,可能表现在整体结构、推理、关系等各个层面,也会表现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某个概念上。有的论文标题混乱,层次不合理,有的内容表达缺少限定或不准确,对出现的抽象名词不予解释,这些都属于逻辑性差的表现。2.模糊引用研究生一进校,指导教师一般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规范,特别是提醒他们在论文写作中引文要有出处。但在审阅论文中仍不断发现,研究中的许多说法有失规范,如“心理学认为”,“众多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指出”,这些看似有所说明,但模糊笼统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学习者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的同学在论文中大段大段地自然链接他人的观点,虽然加上了引号、注释,其实是变相抄袭,也是论文之大忌。3.雾里看花现在读某些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有时会觉得很深奥,看不懂或似懂非懂,犹如雾里看花,不明不白。常见很多抽象词汇的链接和堆积,很难唤起常人经验的支持,不能理解。另外,现在很多论文都是千人一面,空、泛、虚,缺少个人的思考,没有个人的语言。我们从小没有养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乃至终生写东西都离不开“参考文献”,这种情况是要改一改了。4.轻言“研究”研究生如何定位、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及其意义,是涉及研究生自我意识及研究者涵养的问题。笔者不止一次看过类似这样口吻的表达:“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作为一个研究者……”,“通过我的研究……”,“众所周知”,“我认为……”等等话语,当这些话语缺乏内容支持时,使人想到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如有同学指出自己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国内的研究内容,为……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更适应我国农村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如此话语,如此轻松,如此超载,大抵是研究生初写论文必经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变得“不敢随便开口”,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学术的矜持也是一种进步。

虽落其实

硕士论文研究屁,专家:不是开玩笑,我们是认真的!

几乎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你要好好学习”,这句话大部分都来自我们的父母。因为在中国,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朋友们都认为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把书给读好。在年幼的时候把老师教育的知识点给学习好了,就能够取得到成绩,考上好的学校。然后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就会成为优秀的人,所以所有的父母都会在孩子们小的时候经常说这句话。一般来说,学历越高的人掌握的知识也就更多一点。这类高学历的学生们,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要比其他的学生要厉害一些。但是最近出的一个新闻,就让大家对这些高材生产生了另一面的看法。就在前几日,一篇题目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疯狂流传着。在大家的印象中,硕士生都是很厉害、掌握各方面知识的学霸。但是没有想到他们的论文研究对象竟然是“屁”,这个新闻一出立马就在网络上疯狂的转发。很多网友朋友们都在看到这条新闻之后,表示自己很震惊,不知道这些学霸们为什么会如此奇葩去研究这个东西?对此这些研究屁的硕士们表示自己不是在开玩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认真的!那么你们对于这件事情是怎么看待的呢,以及你们又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呢?其实这篇论文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完成了,是一位名叫高建伟的硕士生在2007年的时候写完的。虽然说这篇论文被大家觉得很匪夷所思,感觉很奇怪硕士生们竟然会去研究一些这么奇怪的东西。可是这位学生当时还凭借着这篇现在大家看到十分奇怪的论文,被老师们评为最优秀的论文。对此这位硕士生也表示研究“屁”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是一件很认真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认为“屁”事一种人体的生理现象,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而且他还指出这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我们当年的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高建伟还表示他当时为了研究这个“屁”,他还翻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对大量的历史内容进行了查阅和研究。根据这些相关关于“屁”的资料,他得出“屁”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但是这种被人们所忌讳的东西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是每一个角落处。而且它还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礼俗、个人习惯、以及道德层面各个方面。因此高建伟从这多个方面进行对“屁”的研究和不断认识,深入的分析了“屁”这一行为,以及“屁”是如何产生的一系列过程等。在这篇论文当中,涉及到的方面特别的多。有人类行为方面、人类道德方面,以及我国历史等。其实这个“屁”的行为在很早之前,在我们还是原始人类的时候就存在了。后来随着人类的智慧不断被提高,更加懂得如何利用工具,产生更多的工具之后。这个“屁”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多了,也成为了大部分都会有的一种行为。因为在原始人类的时候,大家经常吃不到食物。所以经常有一些人类需要挨饿,然后这些没有东西吃的人自然也放不出什么屁。等到人类逐渐向现代化靠近的时候,人类的物质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自然而然这个“屁”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了。所以说从这个“屁”的研究可以得出各个方面的认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看完这些之后,也终于明白了这篇论文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再认真研究“屁”这个行为,从而得出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演变。这篇论文在当时还被老师评为了最优秀的论文之一,文笔很不错、整篇文章的思路也非常的清晰。如今这篇论文又被大家再次曝光了出来,还在网络上疯狂阅读着。其实根据以上这些了解之后,大家不难发现研究什么对象并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研究某一样东西的时候是采用什么方式,以及站在什么角度上去研究的。对于论文来说,有大的论点,当然也有小的论点。不是所有的论文都要以重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存在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只要选择一个合格的研究选题,对此认真做出研究就可以了,这篇论文就是成立的。

子曰

又查实一硕士论文抄袭,细数上半年栽倒的论文“小偷”

澎湃新闻近日报道,湖南大学已经认定该校16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曹律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决定撤销抄袭者的硕士学位,并停止该论文指导老师的三年研招资格。该事件要回到今年4月,当时媒体爆出该学生的学位论文和华东师大一13届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高度相似,存在抄袭的嫌疑。三个月后,湖大终于给出查实的调查结论,并做出相应的处罚。(湖大对曹律撤销学位的文件,图片来自于媒体)仔细看看今年的媒体报道,会发现上半年因论文抄袭、造假的事件还真不少,最后许多都被查实,可以说栽倒的论文“小偷”还真不少呢。4月4日,一个神奇的日子,媒体曝光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08届硕士生孙勇的毕业论文抄袭06届上海交大毕业生的论文。目前,东北大学已经撤销孙勇的硕士学位。4月还有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有,天津大学软件工程12届硕士毕业生李瑞峰的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05届硕士毕业生武欣慧的论文。李瑞峰还“嚣张”得在文末特别感谢了武欣慧,他难道以为这样就不算抄袭了么?6月21日,天大认定抄袭属实,撤销学位、追回学位证书。(论文抄袭的漫画,图片来自于网络)还是4月,中原工学院两位教授的论文涉嫌杂糅、抄袭他人论文,虽然主管部门表示不会“压着捂着”,但至今尚未给出公开意见。到了5月底,上海财大教授范子英的一篇文论被清华经管学院副教授欧阳敏指责抄袭,不过该事目前尚无定论。6月上旬,暨大14级广告学博士生熊科伟所发表的多篇论文被北京语言大学一位教师指出涉嫌抄袭、剽窃,暨大处理速度非常迅速,7月1日就发布通告,撤销博士学位。(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到硕博论文,图片来自作者截图)这些都是一些经过不少媒体报道的案例,至于隐藏下的论文抄袭、剽窃与造假的学术“小偷”就更多了。不少网友对于高校毕业论文说到,“上过大学的人,基本都懂。有的甚至连题目都懒得改。”还有网友质疑查重是怎么通过的,我们发现不少出事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论文,那时候恐怕不少高校在论文查重上也不规范。(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截图)论文是压倒学生、老师的一副重担,硕士、博士论文相对还好些,现在基本都要求要上传至数据库中,多少还能起到点防止作用。至于本科论文,数量大、质量低,不少学校和导师带出的本科论文年年都是那些个观点和结论,各种说法组合下罢了。而且抄袭论文,惩罚并不重,只是撤销了学位,他本来就不该有,其实对于他来说,等于没损失。如何加强惩罚力度,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知新行闻---【教育一加一】【教育天天谈】《知行快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