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募格学术整理自齐鲁晚报网、都市快报、知乎、科研圈等现在搞科研真是越来越难了,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科研材料下一秒会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消失”.......“像火腿肠,留给孙子吃”农科院毒诱饵被捡走,博士急了近日,浙江省农科院博士报警称一箱毒蚂蚁不见了,里面还有形似火腿肠的“毒诱饵”。据悉,9月10日,浙江省农科院的一位博士拨通了110报警电话,电话里他焦急地向民警寻求帮助:早上10点多,他和同事在丽水市景宁县一大酒店周边的草地里采集生物样本,把采集箱放置在路边一个比较隐蔽的角落后,转身到草地里再次采集。过了几分钟回来时却发现采集箱不见了!这可急坏了该博士:“采集箱里面有刚采集的毒蚂蚁样本,3袋专用监测诱饵,200多套监测器,一本记录着调研数据的笔记本。”让这位博士揪心的是,瓶子里装着的毒蚂蚁,一旦有人打开后,可能会遭到它们攻击,另外,“专用监测诱饵外表很像火腿肠片,因为加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如果有人捡走后食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随后派出所民警迅速开始查找监控,十分钟后在监控里发现拿走箱子的这对男女,并追踪到小三轮车最后消失的王金阳村。两人搬走箱子把箱子放到三轮车上,走了警方和博士立马赶往王金阳村挨家挨户地寻找,终于找到了那辆小三轮车,拿走采集箱的夫妻表示:看到箱子扔在路边,以为是没人要的就拿了,所幸装有毒蚂蚁的玻璃瓶还没有打开过,但是三袋诱饵被这对夫妻拿出来放到了冰箱里。他们以为这是火腿肠,打算傍晚孙子放学后给孙子吃。“还好你们及时赶到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夫妻俩也一阵后怕。怕是这对夫妻怕,但惨还是被“拿”走了科研样本的博士惨啊。这要是找不回来,可能近几年的科研努力都白费了,所有的数据都得重新做起。毕竟对于博士生来说,科研样本的数据采集绝非一朝一夕,像有的样本一年只有一段时间能采集,过了就得再等一年。有的样本得精心培育好几年,就为最后那一投。所以,科研材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广大研究生的“命”。但是,总有奇奇怪怪的因素让你的科研材料遭受“攻击”。有的让人啼笑皆非,而有的,也让人出奇愤怒....盘点我的研究材料是这么没的...太无语毕设用的鱼被野猫偷吃了去年,有一张关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PPT在微博上流传,这张PPT上记录的是上海海洋大学发生的一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由于实验室人员离开后未紧闭门窗,导致一只野猫闯入实验室,把一位同学培养一年多的毕设用鱼给吃了……图源:见水印案发现场 图源:见水印这只闯入实验室的猫,成功的让这位同学毕设报废紧急更改课题。吵个架女友把我论文删除了最近,知乎上一直有一个热议话题。“因琐事争端把男友论文及资料全删了,有挽回办法吗?怎么才能让男友消气?”因为面对女友的过分关怀不太领情,熬夜写的论文被女友用文件粉碎机删除了。太难了,万万没想到,论文是这样消失的。而删男友评医生职称的论文事件来龙去脉也很简单,起因是:女生担心男友熬夜写论文,就给男友炖了虫草汤,男友坚持说“晚点喝”,女生一生气就“把电源拔了”(此处是什么迷幻操作~是担心汤凉了不好喝吗?)女生闺蜜在知乎上陈述了事件经过:这....代入感很强,我已经开始生气了。事后女主表示,男友回来知道了事情,好在还有部分备份。遇人不淑就怕遇到不懂事的同门A:做了近 3 个月的动物实验,140 只小鼠的工作量,总共加起来得有五六百个样。放进去20天不到,被实验室师弟(非同门)从 -80℃ 冰箱拿出来放了一个周,没有挽救的办法,只能重新订了140只小鼠重做。B:把师姐跑了 3 周程序的电脑电源拔掉了,重点是她当时的程序没有设定时保存……所有结果都没了,这是我做过最坑没有之一的事,师姐当时没有打死我也是仁慈。(跪谢不杀之恩吧)C:花了一个月制备的器件,带回课题组,刚测试了一组性能,性能特别好,然后预约了别的测试,器件放在氮气柜,师兄拿去看了一下,电压加大了,烧了,烧了……(直到毕业再也没做出来性能那么好的器件,师兄,你欠我一个诺贝尔!)学农有多惨科研材料各种被摘2018年,一则“湖南农业大学科研玉米被偷”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学生们称,位于浏阳基地的科研玉米被当地村民偷窃。他们全班的科研竞赛实验因此受到影响,损失上千万,还有一位同学可能因此不能毕业。《潇湘晨报》援引一名带队老师的回忆称,当天,附近食堂的师傅目睹了一群“不速之客”进入实验农田疑似采摘,便打电话通知了相关老师与学生。“掰玉米的是一群人,年纪看起来都比较大了。”该老师称,掰玉米的人群较年轻的看起来也有五六十岁,他们有的骑着三轮、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带着麻袋将玉米一袋一袋地装走。几天后,浏阳沿溪镇人民政府回应:被村民损毁的试验田约占全部玉米试验田的30%,涉事4人系基地附近60-80岁妇女,已被依法询问。目前已归还玉米棒近百个,未发现被盗玉米流入市场。农大官方微博也回应称:已调整学生毕业论文试验方案。除了科研玉米遭殃,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事发后,学校5月份刚刚栽种的棉花苗也被偷走不少。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别的高校也发生了很多:2016年3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蒋同学,其为写毕业论文而培育的4棵实验树苗被偷走2棵。蒋同学说,树苗本放在实验室,因为实验室生长环境不好猜移栽到学校的花圃,没想到还是被人盯上了。无奈之下,蒋同学在仅剩的2棵树苗旁做了一块告示牌,跪求“借苗者”告知树苗的位置,哪怕让他采个样就好,因为“两棵样本太少,重新种植也需要时间。”但最终始终没有人“归还”小树苗,他只能改变论文方向。作物被盗鸡也逃不过2017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引进的120只石棉草科鸡被盗。而在前一年11月份,这里的鸡就被同一伙人偷过。嫌疑人将其拿到附近乡镇赶场时出手,跟平时偷的鸡一样,每斤卖15元。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管理员尤华忠表示,基地的这些鸡每斤要卖50元,以成年鸡10斤计算,一只鸡市价达到500元。除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科研影响。这是基地打造的原生态环境里不可或缺的一环,“鸡的数量是此前根据密度专门科学计算过的,现在少了20多只,肯定要重新投放。”太难了!我该如何保护好我的科研材料?科研材料对研究生究竟有多重要?有人曾这样描述过,这就是研究生的命!而这些小“事故”也不经让人反问,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住我们的科研材料?其实,近几年,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科研材料。广大研究生们也是下了点心思的。甚至于知乎上还出现过热搜问题。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研究生提的问题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科研材料,有的研究生甚至改用独创的密码...对于受灾最严重的的农学类专业研究生来说,也只能加强安保措施了,建设铁丝网、铁蒺藜,或者在科研材料上挂上“已喷高毒农药,请勿食用”的牌子....但是有时候是真没办法,主要关键是有时候学校领导不重视,园区领导没办法,所以只能工作人员干瞪眼!再加上如果雇人看守的话工资从哪儿出?学校增加编制雇人?还是从科研经费出?国家给的经费不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等等问题....尽管有反制措施,每年还是有大批的科研材料因为奇怪的原因被损坏。总的来说,还是希望国家层面能将此种行径列入法律,通过法律来提高国民对科研的尊重。毕竟几年心血可能一朝毁,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完善法制吧!不过对小募来说,只要你不在我弄化学反应偶尔离开的时候关电源,我们都还能做朋友~
现在搞科研真是越来越难了,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科研材料下一秒会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消失”.......“像火腿肠,留给孙子吃”农科院毒诱饵被捡走,博士急了近日,浙江省农科院博士报警称一箱毒蚂蚁不见了,里面还有形似火腿肠的“毒诱饵”。据悉,9月10日,浙江省农科院的一位博士拨通了110报警电话,电话里他焦急地向民警寻求帮助:早上10点多,他和同事在丽水市景宁县一大酒店周边的草地里采集生物样本,把采集箱放置在路边一个比较隐蔽的角落后,转身到草地里再次采集。过了几分钟回来时却发现采集箱不见了!这可急坏了该博士:“采集箱里面有刚采集的毒蚂蚁样本,3袋专用监测诱饵,200多套监测器,一本记录着调研数据的笔记本。”让这位博士揪心的是,瓶子里装着的毒蚂蚁,一旦有人打开后,可能会遭到它们攻击,另外,“专用监测诱饵外表很像火腿肠片,因为加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如果有人捡走后食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随后派出所民警迅速开始查找监控,十分钟后在监控里发现拿走箱子的这对男女,并追踪到小三轮车最后消失的王金阳村。两人搬走箱子把箱子放到三轮车上,走了警方和博士立马赶往王金阳村挨家挨户地寻找,终于找到了那辆小三轮车,拿走采集箱的夫妻表示:看到箱子扔在路边,以为是没人要的就拿了,所幸装有毒蚂蚁的玻璃瓶还没有打开过,但是三袋诱饵被这对夫妻拿出来放到了冰箱里。他们以为这是火腿肠,打算傍晚孙子放学后给孙子吃。“还好你们及时赶到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夫妻俩也一阵后怕。怕是这对夫妻怕,但惨还是被“拿”走了科研样本的博士惨啊。这要是找不回来,可能近几年的科研努力都白费了,所有的数据都得重新做起。毕竟对于博士生来说,科研样本的数据采集绝非一朝一夕,像有的样本一年只有一段时间能采集,过了就得再等一年。有的样本得精心培育好几年,就为最后那一投。所以,科研材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广大研究生的“命”。但是,总有奇奇怪怪的因素让你的科研材料遭受“攻击”。有的让人啼笑皆非,而有的,也让人出奇愤怒....盘点我的研究材料是这么没的...太无语毕设用的鱼被野猫偷吃了去年,有一张关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PPT在微博上流传,这张PPT上记录的是上海海洋大学发生的一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由于实验室人员离开后未紧闭门窗,导致一只野猫闯入实验室,把一位同学培养一年多的毕设用鱼给吃了……图源:见水印案发现场 图源:见水印这只闯入实验室的猫,成功的让这位同学毕设报废紧急更改课题。吵个架女友把我论文删除了最近,知乎上一直有一个热议话题。“因琐事争端把男友论文及资料全删了,有挽回办法吗?怎么才能让男友消气?”因为面对女友的过分关怀不太领情,熬夜写的论文被女友用文件粉碎机删除了。太难了,万万没想到,论文是这样消失的。而删男友评医生职称的论文事件来龙去脉也很简单,起因是:女生担心男友熬夜写论文,就给男友炖了虫草汤,男友坚持说“晚点喝”,女生一生气就“把电源拔了”(此处是什么迷幻操作~是担心汤凉了不好喝吗?)女生闺蜜在知乎上陈述了事件经过:这....代入感很强,我已经开始生气了。事后女主表示,男友回来知道了事情,好在还有部分备份。遇人不淑就怕遇到不懂事的同门A:做了近 3 个月的动物实验,140 只小鼠的工作量,总共加起来得有五六百个样。放进去20天不到,被实验室师弟(非同门)从 -80℃ 冰箱拿出来放了一个周,没有挽救的办法,只能重新订了140只小鼠重做。B:把师姐跑了 3 周程序的电脑电源拔掉了,重点是她当时的程序没有设定时保存……所有结果都没了,这是我做过最坑没有之一的事,师姐当时没有打死我也是仁慈。(跪谢不杀之恩吧)C:花了一个月制备的器件,带回课题组,刚测试了一组性能,性能特别好,然后预约了别的测试,器件放在氮气柜,师兄拿去看了一下,电压加大了,烧了,烧了……(直到毕业再也没做出来性能那么好的器件,师兄,你欠我一个诺贝尔!)学农有多惨科研材料各种被摘2018年,一则“湖南农业大学科研玉米被偷”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学生们称,位于浏阳基地的科研玉米被当地村民偷窃。他们全班的科研竞赛实验因此受到影响,损失上千万,还有一位同学可能因此不能毕业。《潇湘晨报》援引一名带队老师的回忆称,当天,附近食堂的师傅目睹了一群“不速之客”进入实验农田疑似采摘,便打电话通知了相关老师与学生。“掰玉米的是一群人,年纪看起来都比较大了。”该老师称,掰玉米的人群较年轻的看起来也有五六十岁,他们有的骑着三轮、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带着麻袋将玉米一袋一袋地装走。几天后,浏阳沿溪镇人民政府回应:被村民损毁的试验田约占全部玉米试验田的30%,涉事4人系基地附近60-80岁妇女,已被依法询问。目前已归还玉米棒近百个,未发现被盗玉米流入市场。农大官方微博也回应称:已调整学生毕业论文试验方案。除了科研玉米遭殃,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事发后,学校5月份刚刚栽种的棉花苗也被偷走不少。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别的高校也发生了很多:2016年3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蒋同学,其为写毕业论文而培育的4棵实验树苗被偷走2棵。蒋同学说,树苗本放在实验室,因为实验室生长环境不好猜移栽到学校的花圃,没想到还是被人盯上了。无奈之下,蒋同学在仅剩的2棵树苗旁做了一块告示牌,跪求“借苗者”告知树苗的位置,哪怕让他采个样就好,因为“两棵样本太少,重新种植也需要时间。”但最终始终没有人“归还”小树苗,他只能改变论文方向。作物被盗鸡也逃不过2017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引进的120只石棉草科鸡被盗。而在前一年11月份,这里的鸡就被同一伙人偷过。嫌疑人将其拿到附近乡镇赶场时出手,跟平时偷的鸡一样,每斤卖15元。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管理员尤华忠表示,基地的这些鸡每斤要卖50元,以成年鸡10斤计算,一只鸡市价达到500元。除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科研影响。这是基地打造的原生态环境里不可或缺的一环,“鸡的数量是此前根据密度专门科学计算过的,现在少了20多只,肯定要重新投放。”太难了!我该如何保护好我的科研材料?科研材料对研究生究竟有多重要?有人曾这样描述过,这就是研究生的命!而这些小“事故”也不经让人反问,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住我们的科研材料?其实,近几年,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科研材料。广大研究生们也是下了点心思的。甚至于知乎上还出现过热搜问题。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研究生提的问题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科研材料,有的研究生甚至改用独创的密码...对于受灾最严重的的农学类专业研究生来说,也只能加强安保措施了,建设铁丝网、铁蒺藜,或者在科研材料上挂上“已喷高毒农药,请勿食用”的牌子....但是有时候是真没办法,主要关键是有时候学校领导不重视,园区领导没办法,所以只能工作人员干瞪眼!再加上如果雇人看守的话工资从哪儿出?学校增加编制雇人?还是从科研经费出?国家给的经费不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等等问题....尽管有反制措施,每年还是有大批的科研材料因为奇怪的原因被损坏。总的来说,还是希望国家层面能将此种行径列入法律,通过法律来提高国民对科研的尊重。毕竟几年心血可能一朝毁,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完善法制吧!本文募格学术整理自齐鲁晚报网、都市快报、知乎、科研圈等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蒋建科)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在16日举办的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上说,该院今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院校。在校留学生来自全球57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个,博士留学生规模位于全国农林类高校首位。40年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已经形成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培养了15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唐华俊表示,经过40年发展,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4个学科被评为A ,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学科被评为A-,A类学科占参评时博士一级学科的60%,A 学科数在全国所有高校中与北航等院校并列第12位。先后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展博士学位教育项目,其中中比项目成为国内农业领域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近日,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失窃案」悄然爬上了微博的热搜,浙江省农科院的黄姓博士报警称一箱毒蚂蚁被偷,箱子里还有形似火腿肠的「毒诱饵」。所幸,此事并未引起严重后果,警方在查询了监控录像后,迅速锁定了可能的嫌疑人,并在村民的家中找到了不见的采集箱。对此,大多数网友都表示了不解和疑惑,认为村民「捡箱子」的行为有待商榷,而一部分的网友认为黄博士应当做好有毒物品的标识。当然,还有一部网友发出了「科研不易」的感慨。的确,搞科研确实不容易,材料被盗,数据遗失时有发生,要是碰上即将收获胜利果实,却因为实验材料被盗,无奈延毕,则更让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科研作物被盗,是人祸,但真心躲不过对于实验材料被盗这件事,搞农学的胖友想必最有发言权,科研作物被当成普通农作物偷摘的案例在近年来屡有发生。2003 年,北京农林科学院便发生了著名的「农民工偷摘天价葡萄」事件,据称,这些葡萄是林果所投资 40 万元,历经 10 年培育研制的新品种,一共种植 110 株, 4 民工偷摘了其中 20 株果实,导致整个研究链断裂;2015 年,武汉市林业果树科研所实验田中种植的 10 多棵黑色柿子被路人采摘一空,据栽培人宿博士称,其进行了三年的实验研究无功而返;2016 年,湖南农业大学的一位博士生研究的油菜花被来校参观的游客们偷摘,导致该博士不得不延期毕业;2016 年,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博士生栽种的实验树苗被盗,甚至无法完成毕业论文,面临可能无法毕业的囧事;2018 年,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浏阳县的实习基地的大批实验玉米被盗,导致部分学生毕业成难题…造成科研农作物屡屡被盗的主要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那就是两个字:能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普通农民很难将商品作物与科研作物区分开,只是单纯想把科研作物拿回去当成粮食吃,摘了学生的农作物怎么能叫偷呢,这叫为了果腹而奋斗。但农民这一「奋斗」,学生就得遭殃。一个品种的培育,少则三四年,多则二三十年,如果科研成果被当成普通作物摘走甚至食用,多年的心血也就前功尽弃了。有人肯定会说,地里的作物有被盗的风险,那实验室里的材料总归安全吧?说实话,还真不见得。疫情、火灾、爆炸,是天灾,可别想不开对于科研狗而言,除了人祸,还有 「猫祸」,以及让人预料不到的「天灾」。此前,一件关于猫主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在微博上流传,由于实验室人员离开后未紧闭门窗,导致一只野猫闯入实验室,把一位同学培养一年多的毕设用鱼给吃了,最后该同学不得不更改课题。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科研狗们造成的打击更不必说,不少同学在返校后,看到自己死伤惨重的实验材料,心里或许都萌生过放弃的念头吧。然而,比起实验室进了野猫、疫情导致材料损失,实验室起火、爆炸等「天灾」发生的次数或许更加频繁。2019 年,南京工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火灾烧毁 3 楼热处理实验室内办公物品,并通过外延通风管道引燃 5 楼楼顶风机及杂物;2018 年,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 2 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过火面积约 60 平米,并造成了参与试验的学生 2 名博士 1 名硕士死亡;实验室都没了,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还在的可能性那基本就微乎其微了,幸运的或者还有备份一些数据,不幸的同学就只能从头来过。科研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总有奇葩的原因可以让科研狗毕不了业,面对诸多磨难,咱们又该怎么办呢?那些保护实验材料和数据的「三十六计」虽然我们躲不过「天灾」,但是面对「人祸」,科研同仁们的办法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网友曾在某乎上提问,科研工作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实验材料不被偷?其中许多回答不禁让人啼笑皆非。有人为了阻止隔壁实验室偷试剂,把所有试剂瓶都用密码书写,密码本是一篇英文文献,按照页数行数字数确定拼音;有人为了防止作物被偷,挂个牌子,写上「转基因」三个大字;有人为了提防物品被动,写上有毒,致癌…但是,这些看似搞笑的答案背后,透露的其实是科研人员对科研意外影响毕业的无奈与担心。科研不易,学生叹气,敢问大家有啥妙计,能让实验材料从此不再哭泣?
原标题:返乡创业 带动一方 大学教师辞职回村当农民 带领乡亲实现“田园财富梦”华商报商洛讯(记者 程娟)今年32岁的陈兴涛2011年硕士毕业后在西京大学任教,2017年,这个曾从山阳县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又飞回了故土,每日起早贪黑在百万袋菌袋包中来回穿梭。如同落满了大大小小的黑蝴蝶般的黑木耳,总能让陈兴涛的情思跟着起舞,这可是他要带领乡亲们在这里实现的“田园财富梦”啊!种植食用菌搭上了父亲性命山阳县户家塬镇关上村距离县城40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陈兴涛在省城的日子虽然过得滋润,但不习惯城市生活的父母不愿意跟他进城,每次回老家,看到父母日渐衰老的身影,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2016年11月,陈兴涛和多年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的博士生堂弟陈骥到杨凌参加农高会,对木耳和香菇产生了兴趣,兄弟俩一拍即合,决定在家乡发展食用菌来帮助父母和乡亲们发财致富。2017年新春,陈兴涛在关上村租了15亩地,建起了第一个代料地栽木耳生产基地。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和向有关专家虚心求教,陈兴涛熟练地掌握了地栽木耳的关键技术。2017年5月,他自筹资金500万元,着手在村上建设食用菌生产、种植、科研基地,他准备大干一场,也动员父亲拆除支撑家庭经济的养猪场,用来发展地栽木耳。为拆除猪圈整理栽木耳场地,9月15日,父亲扛檩上台阶时摔倒,被檩条重击后当场去世。父亲的去世,让陈兴涛痛不欲生。他搞食用菌原本想给父母找份轻松挣钱的营生,让村里和父母一样的人不再外出辛苦讨生活,可万万没想到竟让父亲搭上了性命。安葬了父亲,他彻夜难眠,几乎没有了再搞下去的勇气,可一想到山里有多少人因打工把命丢在矿上,有多少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照看,他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解决山区就业为留守人员带来幸福陈兴涛不断推进地栽木耳大田规模发展,和关上、姬家河、下娘娘庙、西沟等8个村签订了地栽黑木耳种植协议,采取“支部+公司+村集体+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在西沟流域流转土地100多亩,发展地栽木耳100多万袋、地栽灵芝5万袋,带动邻近村和移民小区100多名贫困户实现原地就业,确保户均增收1.2万元,人均收入3200元。陈兴涛说:“最开始种植食用菌是为了父母,后来从个人的小家情思中走出来了,才发现有更多的人需要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村里不仅贫困户少了,留守人员也减少了,欢声笑语多了。陈兴涛扶贫家乡的情怀不仅吸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倪旭、卢德成两位博士加盟,还吸引来更多追梦的年轻大学生到户塬镇实现梦想,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今,陈兴涛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忙得不可开交,问他有没有后悔辞去大学老师这一笼罩光环的职业,他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打算将食用菌产业扶贫带动项目推广到邻近各镇乃至全县,大量发展灵芝和地栽黑木耳产业大户,逐级结对帮扶,“下一步我们计划新建大棚100个,地栽木耳面积扩大到200亩以上,新建厂区一个,年产菌包达到800余万个,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实现我心中的梦想——让大家都富起来。”
5月29日,一场以“科学家+产业互联网”为主题的对话论坛在郑州举办。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江国托博士,与农牧产业互联网平台“联农会”创始人黄涛就农牧产业的未来趋势展开了对话交流。江国托博士是“重构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免疫学理念的创建人,饲料添加剂丁酸梭菌团体标准制定发起人。1998年,江国托博士创建大连三仪集团,致力于应用生物技术推动生物兽药、生物饲料的科研和产业化之路。黄涛先生是互联网连续创业者,曾创办二兔动漫、云调味、田生万物等明星互联网项目,获得过软银中国创始合伙人薛村禾和著名天使投资人查立先生的联合重磅投资。2019年,黄涛创办专注于农牧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联农会,以技术服务为核心为养殖户提供一体化的养殖解决方案,目前已经覆盖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区200余县区。“动保行业,产品是核心,关键是要做好顶层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江国托博士说,“三仪做了22年,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方面拥有优势,但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还需要学习。比如,如何让我们的产品被更多用户使用,困扰了我们很久,今天参观了联农会,看到这种创新的产业互联网模式,感触颇深。”黄涛表示:“在农牧行业,联农会既是一个新兴参与者,也是一个天生的创新者。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让行业的交易效率和技术服务的效率大大提升,但是在产品研发方面,我们缺乏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双方一致认为,科研机构、传统生产企业和创新型互联网企业三方联动、优势互补是农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江博士科研团队的技术和大连三仪的产品加上联农会的创新模式,也许会给农牧行业的变革带来一些推动。”黄涛说。在论坛现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药学院副院长吴玉臣教授表示,联农会模式的核心是提升效率,“他们提升了行业交易效率,提升了技术服务效率,也提升了科研转化效率。联农会与江国托博士和大连三仪集团的合作必将加速农牧行业的进步,惠及更多养殖户朋友。”值得一提的是,吴玉臣教授已经加入联农会团队,“联农会首席技术专家”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楚天都市报9月30日讯(记者王荣海通讯员丁滢)政府部门搭台,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来唱戏,科技成果转化得到落地。9月29日下午,“2020年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省农科院涉农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在位于武汉野芷湖畔的诺沃孵化器收官。由博士领衔的5个项目现场签约,找到了“婆家”。此次活动由武汉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局、洪山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主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武汉诺沃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海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协办。来自省农科院的部门领导和科研专家、农业企业、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嘉宾齐聚一堂,共话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现场,来自省农科院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的胡洪涛博士研究的作物土传病害防治制剂制备技术,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高升华博士研究的辣椒新品种,进行了精彩的发布与分享。通过本次对接活动,有5个项目现场签约,分别是武汉禾江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辣椒品种合作开发项目、武汉润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的枯草芽孢杆菌高水平发酵工艺技术合作开发项目、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水稻快速秧盘播种装置专利权转让项目、大冶市汇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规模猪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完善合作开发项目、武汉顺农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的姜瘟病绿色防治技术合作开发项目。【来源:楚天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2月6日,山东省农科院“惠民英昕特色蔬菜博士科研工作站”在惠民县英昕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举行。山东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孔维国、研究员高建伟、滨州市农科院副院长刘俊展、惠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表辉以及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县农业农村局部分代表出席了仪式。山东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高建伟做《惠民县英昕特色蔬菜基地的设立与发展》专题报告,惠民县英昕农业科技示范园经理赵英对英昕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的特色蔬菜进行了介绍。最后,双方举行了产学研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和博士工作站的揭牌仪式。博士工作站的成立,将加大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科技成果在我市的转化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市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我真的很感谢学院,感谢邵阳职院给我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段历程,我的人生和经历将会是另一个版本。”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胡广感慨万分,今年教师节,已经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他,如往常一样为母校,为母校的老师送上了祝福。胡广,1991年9月出生,湖南湘潭人。我校原生物建筑工程系制药1101班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团支书、系学生会督导和院读者协会理事长,曾获院第六届田径运动会5000米第一名、院十佳青年和国家励志奖学金。2013年5月通过专升本考试,考入吉首大学资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进行本科学习。2015年本科毕业,同时考入吉首大学资环学院生物学专业,在彭清忠教授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于2016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家和研究员课题组客座学习。2018年6月硕士毕业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担任吴家和研究员课题组科研助理,从事植物抗虫和抗病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2020年6月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学生,学习有目标、有毅力,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胡广的班主任廖婵娟老师说起这个得意弟子满是欢欣,她告诉我们,胡广一入学校就给自己确定好了要继续升学的目标,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在校期间考过英语三级后,积极准备考英语四级。同时,他还是一个爱好广泛全面发展的青年,身为班上团支书,尽职尽责,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喜欢长跑,经常会在跑道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学院运动会的时候,他也经常在长跑项目上获奖。在校期间,胡广在实验室忙碌的老照片回忆近十年前来到邵阳职院的情形,胡广印象深刻的是学院的田径场,紧张、认真的学习之余,去田径场奔跑是他那时最大的爱好,也正是在这个场地上,完成了对自己毅力的修炼。“在那块运动场上,让我坚信坚持做一件事、热爱一件事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胡广回忆到,刚到学院的时候,他偶然的读到一句话“年轻时,拿命挣钱;年老时,拿钱买命。”联想到以后参加工作了,也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了,所以得利用上学这段时间,很有必要增强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于是他开始去田径场晨跑,可是第一天仅仅跑了三圈就已经气喘吁吁,但他咬牙坚持下来了,一天两天五天,三圈五圈十圈,在自己不懈的坚持下,他等来了收获,在职院的三年里,校运会上他连续三年5000米都跑进了前两名,其中第二年拿到了第一名。“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要学什么,班里的同学也都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规划是什么。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是老师们耐心指导,我们才渐渐明白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我的心逐渐安定下来,目标也就清晰了,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胡广回忆道。正在勇攀事业高峰的胡广,时常心系自己的母校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人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只有明确目标,争取每一次机会,努力勤奋面对每次挑战,才有可能成功。拼搏应该是大学生最好的状态,希望学弟学妹们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用心学习,努力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胡广深情寄语母校学弟学妹。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所有同学,也迎来了收获知识的喜悦。9月26日、27日,同学们分批次来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进行研学活动。在田间地头,农科专家、农学博士以及正在劳作的农民,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如何区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作物呢?”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组织博士讲解团精彩讲解,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豆、甘薯、高粱、玉米、谷子的历史起源、价值用途等相关知识。“大豆是一年几熟的?”不少同学围住正在劳作的农民请教起来。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展览馆,同学们了解了省农科院的发展历程,以及我省农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短暂而又充实的农业科学发现之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学,不仅零距离接触到各种农作物,更对杜绝餐饮浪费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回到校园,一定从自我做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节俭之风吹遍校园。【来源:济南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