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 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2.1.2 是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当前,在中小学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境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本项目的研学旅行课程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研学旅行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本项目的研学旅行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研学旅行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2.1.3 是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的重要方式本项目的研学旅行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研学旅行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当然,本光谷未来教育营地使用运营的价值还表现在,优化我市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与制度的创新。2.1.4 是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推动途径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对于现在的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要转变劳动观念的教育。要让青少年学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各种劳动场景、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成果等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潜移默化中形成大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才能端正劳动态度,亲身去体会、感悟、总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品质。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青少年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幸福,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走向幸福的彼岸。劳动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地让青少年学生参加日常的生活各项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加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历劳动的过程,从劳动中获取劳动的价值所在。子项目生态田园经过认真规划、精耕细作,最终使一片荒滩野地蜕变成为一片生态美丽的诗意田园生活地和农耕文化留存地,园区的建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田园观光、研学教育、农事体验和生态科普为一体的田园生活体验地和研学科普基地。2.1.5 有利于促进武汉市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成为一家服务领先、规模一流、效益优良的综合性教育营地。随着公司规模化运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项目在GDP、税收、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将不断加大,项目必将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同时,本项目可带动素质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其辐射效应、集群效应及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整体的繁荣与增长都将起到广泛和深远的推动作用。3.1.3 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包含三部分:产业链上游主体为研学旅行资源供应商;产业链中游主体为研学旅行企业;产业链下游环节由学校和个人消费者组成。图标3-3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1、产业链上游分析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上游主体为资源供应商,主要包括旅行资源供应商、 教育资源供应商、场地资源供应商。(1)旅行资源供应商:旅行资源供应商提供酒店住宿、机票、景点门票等旅游资源。由于研学旅行的开展时间多为寒假、暑假期间,即 7 月份、8 月份、2 月份,这 3 个月份通常为旅游旺季,景点门票、机票、酒店住宿价格明显高于旅游淡季,旅游资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高。此外,研学旅行目的地多为具备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旅游热门城市,拥有旅游热门城市渠道资源的供应商在议价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2)教育资源供应商:研学旅行产品强调教育性,需要高学历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在旅行途中实时为学生讲解历史人文等知识,或在营地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和素质拓展。这类老师通常为知名学府在校大学生,拥有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且需经过系列考察后才可成为指导老师。(3)场地资源供应商:场地资源供应商提供各营地类研学旅行企业所需要的场地。由于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且城镇建设需政府审批,用地指标数量有限,场地资源有限。轻资产重运营的研学旅行企业直接从场地资源供应商中按次租赁场地,议价能力较低,而重资产轻运营的研学旅行企业直接购买土地建造营地,营地闲置时亦可出租给其他企业。当前,各地区的旅行资源、场地资源、教育资源均处于彼此割裂的状态,且这三类资源较为稀缺,导致研学旅行产品成本较高。目录 1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www.chinazjph.com第一章 总论 71.1 项目概况 71.1.1 项目名称 71.1.2 项目介绍 71.1.3 项目建设单位 71.1.4 项目建设性质 81.1.5 项目建设内容 81.1.6 建设工期 101.1.7 项目营业规模 111.1.8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3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41.5 结论 141.5.1 结论性评价 141.5.2 建议 15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6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2.1.1 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62.1.2 是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162.1.3 是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的重要方式 172.1.4 是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推动途径 182.1.5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8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92.2.1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支撑项目可行 192.2.2 项目单位建设、运营实力强劲支持项目可行 222.2.3 经济效益显著支撑项目可行 24第三章 市场分析 263.1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市场综述 263.1.1 行业定义 263.1.2 市场规模 273.1.3 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 293.1.4 发展趋势 313.2 劳动教育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333.3 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43.3.1 教育事业 343.3.2 发展研学旅行的驱动因素 353.3.3 针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对策 353.3.4 项目发展战略规划 363.3.5 疫情对项目的影响 37第四章 项目运营模式 384.1 项目定位 384.1.1 发展研学旅行的积极意义 384.1.2 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384.1.3 国家级科学素养与科技创新教育营地 404.2 项目运营模式 404.3 课程方案设计 414.3.1 课程方案设计的原则 414.3.2 项目课程方案例举 42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 495.1 项目选址方案 495.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495.1.2 选址方案的确定 495.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495.2.1 地理环境 495.2.2 人口 515.2.3 经济 515.2.4 交通运输 52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546.1 设计依据和原则 546.1.1 编制依据 546.1.2 设计原则 546.2 项目建筑方案 556.2.1 建筑方案设计 556.2.2 建筑智能化 586.3 结构设计方案 586.3.1 设计依据 586.3.2 结构设计 586.4 抗震设计方案 596.4.1 建筑物的形状设计 596.4.2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596.4.3 结构分析 606.4.4 非结构构件 606.4.5 结构材料与施工 606.5 公用及辅助工程 616.5.1 给排水工程 616.5.2 变配电工程 616.5.3 动力照明及防雷工程 626.5.4 消防工程 626.5.5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62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637.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637.1.1 环境质量标准 637.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637.2 污染控制目标 637.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47.3.1 施工期污染排放情况 647.3.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 647.3.3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657.3.4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 667.3.5 固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677.3.6 表土保护 687.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687.4.1 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687.4.2 营运期大气污染防治 697.4.3 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 697.4.4 绿化 697.5 环境保护的建议 707.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0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8.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718.1.1 施工作业 718.1.2 用电设备 718.1.3 电磁辐射 718.1.4 室内空气质量 728.2 安全措施方案 728.3 消防设施 738.3.1 消防用水 738.3.2 消防设备 738.3.3 消防用电 73第九章 循环经济与节能节水措施 749.1 编制依据 749.2 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749.2.1 绿色设计原则 749.2.2 资源最佳利用原则 749.2.3 能源消耗最小原则 759.2.4 零污染原则 759.2.5 技术先进原则 759.2.6 加强控制管理,节约能源 759.3 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759.3.1 规划 759.3.2 建筑 769.3.3 结构 779.3.4 给排水 779.3.5 电气 779.4 节能措施 789.4.1 采取新的节能技术和新工艺 789.4.2 公用工程节能措施 789.4.3 建筑节能措施 799.4.4 其他节能措施 799.5 节水方案 799.5.1 雨水利用方案 799.5.2 节水措施 809.6 节能效果分析 80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110.1 项目建设期管理 8110.2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81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 8311.1 项目招标 8311.1.1 招标范围 8311.1.2 招标工作机构人员组成 8311.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4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512.1 投资估算范围依据 8512.1.1 投资估算范围 8512.1.2 投资估算主要依据 8512.2 项目投资估算 8612.2.1 工程费用 8612.2.2 工程建设其他费 89·12.2.3 预备费用 9212.2.4 建设期借款利息 9312.2.5 项目总投资估算 9312.3 资金使用和管理 9412.4 资金筹措 94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 9413.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0613.2 编制依据 10613.3 收入测算 10613.3.1 预估说明 10613.3.2 项目营业规模估算 10613.4 销售税金及附加 10613.5 成本核算 10613.5.1 外购成本 10613.5.2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 10613.5.3 修理费 10613.5.4 折旧摊销 10613.5.5 人员工资福利 10613.5.6 其他费用 10611.5.5 总成本核算 10613.6 财务评价分析 10613.6.1 盈利能力分析 10613.6.2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613.6.3 敏感性分析 10613.6.4 项目盈利能力 10613.7 偿债能力分析 10613.8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613.9 评价结论 106第十四章 综合评价结论 10714.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10714.2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 107

空有

刘小旺带队到东区实地考察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项目

5月12日上午,义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小旺,副市长邹晓东、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永林、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田岳冰等来到东区街道办事处河口社区,对二仙洼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东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磊,纪工委书记郭莹卓陪同调研。项目具体包括明清时期传统农耕生产流程恢复、明清时期民居恢复、传统手工业恢复、传统家禽家畜喂养、核心民宿文化区域建设、研学体系、中央美院写生基地建设等项目。同时,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设置以培训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建设计划投资3000万元以上,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以展示中原沿黄地区传统农耕文化为主,二期以设置培训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课程为主。刘小旺部长一行认真观看二仙洼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项目简介,了解项目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及项目展望项目规划共包含研学基地核心区、停车区、蔬菜种植区、果树及农作物种植区、美院写生基地。考察团先后进行实地考察。该项目分为一二两期,一期项目主要包含四个区域:研学基地核心区总占地面积20.5亩,以二仙洼核心景区现有的四户农宅为基础,周边规划布置接待中心、手工作坊、私塾、祠堂及养蚕房,中心位置修建池塘,池塘四周设置景观步道,池塘南侧设置有游园,核心区西侧布置打麦场;停车场及农户区总占地15.75亩,设置大车、小车停车位、公厕,并建设三户传统农户院落,每户院落设置上户、厢房,并设置牛、羊饲养棚;蔬菜种植区、果树及农作物种植区总占地面积50.19亩,蔬菜种植区位于核心区东部,果树、农作物种植区位于核心区的南西南侧;美院写生基地位于清风山景区,山秀水美,集幽、奇、险、秀、迷于一体,构成了东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风光,可为前来写生的学生提供绝佳的绘画环境。二期预留发展用地区位于核心区北侧,考虑为二期发展用地。基地的发展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家实践性课程。考察团一行前往果树及农作物种植区刘小旺在考察中表示,要充分利用二仙洼现有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遗产,突出体现中原沿黄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特色,目前项目有力推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土地性质,国土部门要结合项目综合考虑土地性质,为项目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做好规划设计,既要规划利用好二仙洼林地及村民宅基地,让村民生活也成为项目的良好展示,也要高标准实施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充分保护森林,项目地处森林保护区,如何做好防火问题,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把游客及村民安全放在首位。

预言者

两部委打造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学生应参加农耕实践

(原标题:《学生应参加农耕文化实践》)近日,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发挥农事节庆教育价值,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通知》提出,要遵循青少年学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丰收节庆工作重要内容。5项任务《通知》明确了5项主要任务。在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方面,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遵循各阶段教学规律,结合区域农事和民俗特点,组织学生在丰收节前后,走出校园课堂,走进乡村田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民俗文化现场教学、农事劳动体验、乡村考察等农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在保障主题教育条件方面,要求农业农村部门发挥行业优势,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实践场所,发挥农技专家、乡村工匠、种养能手等人力资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提供保障。《通知》还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农耕文化主题教育实践和研学基地。以此为依托,规划设计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为切实发挥涉农普通本科学校和职业院校优势,要求涉农院校要发挥专业优势,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组织学生深入“三农”实践,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实用人才。涉农院校要积极拓展办学思路和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专业特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通知》还指出,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要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活动安全。农业农村部门要确保所提供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指导学校严格落实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一堂好课不知红薯长在地里,错把麦苗当韭菜……现实生活中,城里孩子五谷不分的情况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稳,天下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必要让孩子们懂得这样的道理,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并乐于从事农业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从人畜耕作的传统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农业。但是,农业生产依然艰辛,远不像坐在教室里那般干净。一次农耕文化体验教育,能让孩子们知晓农作物耕种的不易,涵养内置于心的恤农情结,也许远比百次说教更能让他们懂得节约的意义和价值。袁隆平院士曾说,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业研究。事实上,通过农耕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增长农业知识,还能培养一份爱农情怀,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未来爱上农业、从事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有专家指出,一些农耕文化,平时散落在田间地头,隐匿在乡村角落。流传千百年的农耕文化资源,若不及时加以整理、收集、保护,随着一些村庄的变迁或消失,也会有失传的风险。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借助农民丰收节的推动,大力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可以让农耕文化得以保护和更好传承。事实上,现代农业发展已不再是孤立的农业生产,还与农业旅游密切互动。建立农耕文化教育基地,让城里的孩子亲近土地、了解农业,还能激活乡村旅游,助农增收。课堂之余,不忘耕读,农耕文化教育无疑是一堂好课。3项保障9月22日,即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丰收节庆祝活动亮点纷呈,结合“脱贫攻坚、抗疫助农、乡村振兴及现代农业发展”等元素,搭建广大农民群众喜迎节日的舞台,谋划了一批庆祝活动,更多农民群众参与到丰收节庆祝活动中来,尽情享受自己的节日。有评论指出,节日不仅承载着百姓对丰收的期盼,节日也是农耕文化延续传承的载体。此次两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开展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可为丰收节营造良好氛围。为了使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更好地开展,《通知》中提出3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同协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加强服务保障。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农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突出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公益性,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育保障机制,鼓励涉农主体和学校开展实践教育公益合作。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探索实践活动方式,注意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歪歪斜斜

农业农村部发文 力争3-5年打造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原标题:两部门:力争3到5年打造一批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发挥农事节庆教育价值,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通知提出,要遵循青少年学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丰收节庆工作重要内容。通知还明确五项主要任务:广泛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遵循各阶段教学规律,结合区域农事和民俗特点,组织学生在丰收节前后,走出校园课堂,走进乡村田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民俗文化现场教学、农事劳动体验、乡村考察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农业农村部门要将主题活动纳入当地丰收节重点活动予以支持。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将适时推出一批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品牌活动。充分保障主题教育条件。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深入挖掘实践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实践场所,充分发挥农技专家、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民间艺人、种养能手等人力资源,积极协调现代农机装备、农业科技实验室、农业信息化设施等教学设备,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提供保障。精心打造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农耕文化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和研学基地。以基地为重要依托,推动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规划设计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切实发挥涉农普通本科学校和职业院校优势。涉农院校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相关活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组织学生深入“三农”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实用人才。要积极拓展办学思路和理念,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的平台。鼓励学校利用自身生源特点,积极对接涉农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结合专业特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管理。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要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活动安全。农业农村部门要确保所提供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指导学校严格落实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明确具体活动相关各方责任。同时,通知也指出三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同协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服务保障。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农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突出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公益性,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育保障机制,鼓励涉农主体和学校开展实践教育公益合作。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探索实践活动方式,注意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推广营造良好氛围。[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伏仪]

费穆版

两部门:力争3到5年打造一批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资料图:村民在梯田里耕作。 郭琛钰 摄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发挥农事节庆教育价值,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通知提出,要遵循青少年学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丰收节庆工作重要内容。  通知还明确五项主要任务:  广泛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遵循各阶段教学规律,结合区域农事和民俗特点,组织学生在丰收节前后,走出校园课堂,走进乡村田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民俗文化现场教学、农事劳动体验、乡村考察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农业农村部门要将主题活动纳入当地丰收节重点活动予以支持。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将适时推出一批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品牌活动。  充分保障主题教育条件。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深入挖掘实践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实践场所,充分发挥农技专家、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民间艺人、种养能手等人力资源,积极协调现代农机装备、农业科技实验室、农业信息化设施等教学设备,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提供保障。  精心打造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农耕文化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和研学基地。以基地为重要依托,推动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规划设计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  切实发挥涉农普通本科学校和职业院校优势。涉农院校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相关活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组织学生深入“三农”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实用人才。要积极拓展办学思路和理念,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的平台。鼓励学校利用自身生源特点,积极对接涉农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结合专业特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不断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管理。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要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活动安全。农业农村部门要确保所提供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指导学校严格落实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明确具体活动相关各方责任。  同时,通知也指出三项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同协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服务保障。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农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突出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公益性,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育保障机制,鼓励涉农主体和学校开展实践教育公益合作。  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探索实践活动方式,注意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推广营造良好氛围。来源 中新网编辑 刘诗雅编审 王璐瑶 杨韬

空房间

战略合作助推农耕文化研学事业发展

--太宗农耕文化博物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达成农耕文化战略合作伙伴6月25日上午,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汪庆华教授和徐中森书记莅临太宗农耕文化博物馆指导参观并出席了太宗农耕文化博物馆同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举行的挂牌仪式,仪式后双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沟通,博物馆负责人周方伟及农信通集团副总裁蒋红军进行了热情接待。博物馆负责人周方伟陪同参观并介绍了场馆内的结构布局、展品分区、文化创意、发展构思等,并虚心的听取了汪庆华馆长和徐中森书记两位专家对农耕文化发展的独特见解和意见。(周方伟介绍博物馆藏品)参观过程中汪馆长和徐书记不时的拿起手机进行拍照,并对太宗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办馆宗旨和发展理念给予了肯定和认同。汪馆长驻足在一套钉马掌的器具前久久不愿离去并感慨道:“我一直想收这样一套完整的乡村工匠工具,没想到在你们这里看到了,非常好!”(汪馆长向在场人员讲解藏品用处)(汪馆长参观农作物传播路线图)(汪馆长饶有兴致的看我馆藏品并加不时的加以讲解)最后,汪馆长高度评价了太宗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现的农耕文化体系,肯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对助推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创建的作用。

厩焚

总占地90000㎡,肥东县再添农耕文化研学旅游基地

据微博网友@合肥长老说发文称:余巷农耕文化生态园项目,位于肥东县牌坊乡许井村,总占地面积90000㎡,内设“四季童耕探索乐园”、“余巷花田喜事”、“企业拓展基地”、“民俗风情街”四大板块。主要服务于合肥、巢湖及周边地市,定位做全省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农耕文化主题研学基地,该基地也是肥东县文旅局2018年旅游扶贫项目。已经入选合肥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基地啦!四季童耕探索乐园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室内馆即四季童耕青少年探索中心、水车乐园、儿童乐园和开心农场。其中,四季童耕青少年探索中心是针对我国关于儿童青少年目前教育侧重于应试教育、科技馆重展示轻探究以及儿童乐园重娱乐轻教育的弊端,项目应用了公司的创意优势和研发优势,准确进行市场细分与定位,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艺术的教育内容结合儿童、青少年年龄学习特点进行系列主题创意提炼和科普娱乐化包装,形成农耕、航天等各类主题的科普探索体验馆,已入选合肥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基地,目前场馆建设已经完毕,正在进行馆内布置工作。馆外的露天乐园和农场中,设有“脚踏水车、电力景观母子筒车、茅草观景亭、喷泉、水力驱动水车组、儿童滑梯、动物洞穴、木制鸡羊鹅舍和mini大棚种植、农家生态菜园”等景观设备。项目研学板块将以“四季童耕”青少年探索中心为核心内容,通过对农业设备、器具、自然生物和生态的观察,通过运用前沿数字多媒体科技,VR/AR 技术,开设了 30 余个互动体验和科普项目,同时馆内开设的第二实验课堂,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新浪乐居

不死族

播州:开展“走进农耕基地·体验农耕文化”研学旅行活动

两千五百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带着他的弟子用十四年时间周游列国,这段经历对于孔子思想形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于学生而言,成长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更是眼界的开阔。读万卷书知古今之智慧,行万里路缉天地之精微,为扩展学生对农产品的认识,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敬感,11月10日,枫香镇花茂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农业基地·体验农耕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蔬菜大棚,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大棚蔬菜的来源、种类、生长特点以及相关的种植技术。学生们带着纸笔,不时地做着记录,还时不时地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植物植株、果实、粘虫板等,有的还忍不住用手摸摸碰碰。“原来我们常吃的辣椒就是这样种出来的啊!”学生们一边参观,一边讨论,还不时向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提出有关蔬菜种植、生长的各种问题。基地的工作人员十分耐心,对于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都不厌其烦地进行详细解说。为同学们做了一次生动鲜活的现场农业常识培训。学校带队老师也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为每一个孩子答疑解惑。此次研学游活动,让孩子们走进乡村,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之美,在集体活动、参观游玩之余,真正体会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馈赠!【来源:播州区文明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江汉

投资1.6亿元!高州这个镇将建一个农耕文化基地,规划图曝光!

日前,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广东)看到丁颖故里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茂名市高州市谢鸡镇谢鸡村委会谢鸡坡村,项目总投资16500.0万元!项目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22977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建设文化教育中心4栋8000平方米,基建道路12000米,建设乡村民宿120栋15000平方米,建设温室园艺体验观赏区20000平方米,设置立体种养体验区、农业生产区(主要种植彩稻、茶园、有机果蔬等),建设科技信息化平台、物流系统等。建成后年接待40万人次。项目总体建设目标以著名农业科学家丁颖故里为依托,以传承丁颖精神,弘扬农耕文化为目的,根据季节与市场需求适时准确地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地栽培应季花卉、水果,充分运用基地中的百果岭,同时建设地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有机农产品、高州特色水果;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乐悠闲设施建设以及农耕人财提供优质环境。通过对地块的土地、经济、生态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有序管理,结合“丁颖精神”,建设一个融生产、旅游观光、科学技术、休闲度假、科学示范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农业教育基地;通过农耕文化基地的建设,全面管理基地的生产与教育环境,合理利用基地内的自然资源与天然分区、调整基地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与教育的结合度;基地建设遵循“少改变,多应用”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地块内自然资源的改变与破产,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应用,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通过2-3年的建设,将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具备完善的基础功能,具有特色农业实践教育的广东省示范教育基地,在丁颖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初步建成的情况下,在通过3-5年的建设,改善基地内部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教育条件与科学技术研究条件,将基地打造成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远景发展将联合甘园村、石塘村共同营造高州市特有的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相关规划丁颖文化广场丁颖文化广场是基地的主入口。设有入口招待中心、喷泉广场、丁颖桃李广场、时间长廊和农业创客空间等稻鸡雕塑稻鸡雕塑由金黄色的稻穗堆积而成,为园区标志性雕塑,其上雕刻“丁颖农耕文化教育基地”。稻鸡雕塑设置与园区入口,位于喷泉与渔人码头的交界处丁颖桃李广场丁颖桃李广场主要提供休闲娱乐、景区电动车停放以及景观的功能。为纪念农业科学家丁颖,丁颖桃李广场的中央布置丁颖的雕塑,广场的四周种植桃树与李树,寓意着丁颖先生桃李满天下;同时广场周边布置适量的座椅与石桌,供旅客、工作人员休息,喷泉广场喷泉广场设有园艺喷泉,广场西侧布置有高州谢鸡镇标志性雕塑,同时设置流水衔接渔人码头,形成“稻山流水”的视觉景观。时间长廊时间长廊是以农业发展为内容、以时间轴为基础、以景观展示为形式的开放式廊架建筑。具体内容是以原始农业发展到传统农业,以及传统农业发展到目前的现代农业的展示;同时将廊架的景观风格设计成类似当时农业发展阶段的建筑风格,并在廊架的两侧及顶端,模仿当时的耕种模式和技术,种植相匹配的作物,以此来全面、动感地介绍农业发展的进程。入口招待中心入口招待中心位于丁颖文化广场的北侧,其主要功能是接待游客、为旅客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同时为旅客提供一个等待的场所。体验观赏区体验观赏区是游客的主要休闲区域,主要有渔人码头、农作物造景园、彩稻观赏园、丁颖茶园、真人CS野战园、野炊露营区、丁颖农乐园、教育体验园、农产品工艺园和农事体验园、智能大棚示范园渔人码头渔人码头位于丁颖文化广场的西侧,码头周边设置了栈道以及桌椅,为旅客提供垂钓以及休憩的环境;同时码头还设置了“戏水区”,“戏水区”提供小船、摩托艇等水上服务。彩稻观赏园目前彩色水稻最主要的颜色有黑色、紫色、褐色、绿色、红色以及白色六种颜色,彩色水稻造景田根据种植地块的尺寸设计图案,用常规的绿叶水稻种植背景色,通过栅栏定格的方法进行颜色与数量设置,最终实现地块上的团呈现。真人CS野战园真人CS一种军事模拟的真人竞技游戏,真人CS采用模拟类游戏战术发射器、身着战术装备及使用各类军事道具,是集运动、游戏、战术、竞技为一体的娱乐活动项目梯田茶园梯田茶园建设在丁颖茶园丘陵山坡上,沿丘陵等高线建筑山间茶馆山间茶馆位于丁颖茶园,处于丘陵的最高处农作物造景园农作物造景园是依据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时间等条件,进行景观设置的区域、通过计算机园艺设计、坐标定位、作物生长计算方式,对哦农作物进行有序耕作,构造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创意菜园创意菜园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搭建“线上+线下”的种菜平台,以租赁菜田、线上管理、搭建蔬菜交易平台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户可以将收获的蔬菜在平台上出售换取“蔬菜币”,也可以邮寄回家自己品尝。教育科普园教育科普园在该区内主要考察中小学生的动手与理解能力,比如植物的栽培、嫁接技术,以及如何施肥、养殖、收割的劳动技能。同时将高州新农业技术引进来,将现代技术农业科学的只是展示给中小学生学习,并结合高州当地的文化、特色产品,利用当地特殊资源及丁颖精神吸引感兴趣的中小学生我前来学习智能大棚示范园智能大棚示范园引入现代智能室温大棚,对农作物进行自动监控、智能灌溉、智能采摘,同时具备RFID技术及节能的功能。农事体验园在农事体院中可设置农业生产等形式的活动,通过讲解示范的形式教授游客劳动技巧。让游客体验农事采摘活动和参观体验农业小课堂,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使游客有城市居民变为劳动人民,真正意义上实现身份转换的快乐,同时可以开展亲自互动体验活动,通过游戏、耕作与实践等方式,促进亲子间的感情,让孩子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学习到农业知识与体会农耕的不易。丁颖农乐园丁颖农乐园建设在基地中央丘陵上,农乐园的俯视图为凤凰状,寓意在丁颖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完成后,带动谢鸡镇的农业优化、经济发展,使谢鸡镇能涅槃成为凤凰;同时丁颖农乐园设置了观赏花卉、娱乐休闲设施。野炊露营区野炊露营区是一种户外生活,野炊露营区为游客野外用餐、度假等需要提供野外场所及野外用具。百香路百香路委员基地中心内环路的旁侧,通过沿路种事百香果形成线型景观,让游客在观赏远景的同时,能捕捉到近景的精彩。荷花溪荷花溪位于核心区内环路旁侧,通过在小河种植荷花,形成道路一侧的线型景观的同时,对基地小溪的水进行净化戏水小溪戏水小溪位于丁颖茶园山脚旁,小溪内养殖适量的鱼,游客可以在小溪中戏水、捉鱼,体验与水亲近、捕鱼的快乐。丁颖博物馆丁颖博物馆中陈列关于丁颖的物品,如丁颖的科学成就,丁颖的个人发展路径,让游客深入了解丁颖先生,深刻体会“丁颖精神”。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规划中的谢鸡坡村革命老区,位于丁颖农耕文化教育基地的南侧。美丽乡村是企业约农户合作打造用于提供住宿、休憩服务的场所,主要由农户提供土地与房屋,企业提供资金与技术,企业与农户携手对破旧、落后的农户房进行重整翻新,在保留农村房屋乡野气息的同时,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恶乎不可

两部门: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两部门: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2020-09-17 17:12:2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发挥农事节庆教育价值,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等理念深入人心,艰苦奋斗、勤俭持家、重义守信等品质融入血脉,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各地各民族传统农事节庆是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提升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是鲜活的实践教育资源。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新时代党中央设立的重大节日,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文化符号,是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感知民俗、追寻历史、体验农事、崇尚自然,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格修养、培养奋斗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二、工作目标遵循青少年学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丰收节庆工作重要内容。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三、主要任务(一)广泛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遵循各阶段教学规律,结合区域农事和民俗特点,组织学生在丰收节前后,走出校园课堂,走进乡村田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民俗文化现场教学、农事劳动体验、乡村考察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农业农村部门要将主题活动纳入当地丰收节重点活动予以支持。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将适时推出一批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品牌活动。(二)充分保障主题教育条件。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深入挖掘实践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实践场所,充分发挥农技专家、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民间艺人、种养能手等人力资源,积极协调现代农机装备、农业科技实验室、农业信息化设施等教学设备,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提供保障。(三)精心打造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农耕文化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和研学基地。以基地为重要依托,推动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规划设计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四)切实发挥涉农普通本科学校和职业院校优势。涉农院校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相关活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组织学生深入“三农”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实用人才。要积极拓展办学思路和理念,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的平台。鼓励学校利用自身生源特点,积极对接涉农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结合专业特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五)不断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管理。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要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活动安全。农业农村部门要确保所提供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指导学校严格落实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明确具体活动相关各方责任。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同协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加强服务保障。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农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突出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公益性,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育保障机制,鼓励涉农主体和学校开展实践教育公益合作。(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探索实践活动方式,注意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推广营造良好氛围。责任编辑: 梁旭日 打开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滑动提交数据 【来源:大众报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