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理工大学农村医养结合现状及需求调研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丹凤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分别与丹凤县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并深入农户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访谈等工作。访村入户探民生,促膝交流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为探寻农村医疗和养老的现状,了解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队对丹凤县棣花、商镇、双槽等7个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途中,社会实践队步行+驱车近百公里,访谈190余人,围绕农村医疗保障、医疗及养老服务、医疗资源配置、老年人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农村医养结合现状,从多方面分析农村医养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图为实践队员走访调研)深入政府话医养,真心实意为民生在商镇、棣花镇,镇政府工作人员就医养结合发展这一话题与实践队进行沟通交流。交流过程中,工作人员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就医养结合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为后期实践队的调研给予了极大帮助。(图为社会与丹实践队凤县商镇政府工作人员合影)(图为社会实践队于棣花镇棣花社区前的合影)随后,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丹凤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进行座谈,王雯副主任及工作人员就丹凤县医疗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和医养结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座谈为实践团队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医疗、养老信息,为调研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图为社会实践团队与丹凤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工作人员座谈)在县卫生健康局,老龄办主任屈彦海对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社会实践队师生介绍了丹凤县医养结合的现状。屈主任表示,丹凤县老年人的医疗、养老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希望当地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中存在问题能够通过大学生的调研,合理献言献策。(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与丹凤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合影)实践基地丹凤建,不忘初心砥砺行最后,社会实践队来到县团委,团委副书记李学成对西安理工大学一行来丹凤县开展社会实践表示欢迎,对团队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取得的阶段性调研成果表示认可,双方还希望进一步建立合作学习关系,促进大学生日后在丹凤县开展宣传、调研等工作,带队老师巩晶骐代表学校与县团委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正式挂牌建立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图为社会实践队在共青团丹凤县委员会挂牌)带队老师:巩晶骐排版:王硕编辑:黄蕊馨责任编辑:于洋 徐炜审核:陈梅 金永升
区别一:农村医疗设施器材相对落后,看病有误差,药品种类太少,治疗感冒发热还可以的。当遇到大病紧急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往往都不敢收,只能转院去大医院,离县城远地方往往会错过了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区别二: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保最主要的区别在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上,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比较小,只有乡镇卫生院和县城里的小医院门诊可以报销,大医院除了门诊只有住院才能报销。生病不住院的情况下,检查费、药费治疗费、都免不了,还要自掏腰包,相对来说贫困家庭很难承受。区别三:农村医保和城市医保的区别于,农民以家庭为首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时缴纳合作医疗费用,由村集体要给予资金扶持,中央财政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每年每家每户每人,缴纳新农合费用300元左右,由村上统一收统一发放,身份证信息电脑联网,新农合作医疗有,村社区医疗的额度内减免和县以上的住院报销。总结:总的来说,国家对大病慢性病这块,二次报销比例还是挺高挺人性化的,大大减轻了农村家庭的负担。我坚信,国家的医疗这块会越来越完善,与世界接轨。
会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代表注意到,当前乡村医师队伍建设发展,与国家关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较城市偏少,特别是儿科、急诊科、产科等岗位医师紧缺。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关键一环。蒋立虹代表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社会地位,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不断提升乡村医师人员待遇,让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同时,通过人、财、物一体化管理,便于医疗资源统筹使用。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台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江利平委员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不断加快,全国已有超过581万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实现脱贫,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江利平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对“保基本、兜底线”作出具体规定,按病种分类制定健康扶贫政策,合理界定健康扶贫相关方的责任义务,使健康扶贫政策更加精准公平有效。此外,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培养人才和完善机制来提高。江利平委员表示,人才匮乏是制约健康扶贫的关键,要大力开展村医培养工程,加强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工作,积极开展全科医生“3+2”培养;要加强基层医疗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完善“向基层倾斜”的人才政策机制。同时,实行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派驻机构,“乡村一体,同制同管”。会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周佳谈道,目前县乡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尚有差距,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与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显突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硬件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重要支撑。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逐步解决村医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点。”“从组织村里的老人定期体检到儿童免疫检查,从慢性病人的随访到健康教育材料的发放,乡村医生直接面对的是村里的老百姓。他们对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认识有限,需要我们不断普及相关知识。”云南丽江市古城区金山村村医张志坚说,这几年村卫生室建设得更好了,村医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希望将来能够更加优化乡村医生结构,真正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过去村卫生室和洛党卫生院只能开展预防和基础的诊疗,村民看病大多到县、市医院。”云南临沧市凤庆县洛党村村医杨志萍从事了30多年村医工作,她深有体会地说,从2017年开始实施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以来,村级卫生室顺利“升级”,提升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服务能力,“患者不动专家动,真正使村民们能够在乡村两级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谢馨荧表示,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需要聚焦慢性病、常见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依托大数据精准管理,让群众的小病、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诊治;另一方面,推行乡村医生“乡管村用”,多渠道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拓宽乡村医生执业发展前景,加快构建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远程中心乡镇覆盖面。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加快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呼声日益高涨。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李财明建议政府多措并举,改善乡村医疗卫生现状,促进我市乡村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乡村医疗机构是村民就医首选,既承担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任务,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李财明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我市一些乡村地区存在着村医断层严重、乡镇卫生院医疗人才缺乏、基层药物品种单一等问题。对此,李财明建议政府加大对乡村卫生服务事业的经费投入,多渠道解决基层医生待遇低的问题;合理增加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解决医疗人才紧缺问题;扩大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将一些疗效确切、广受欢迎的药物纳入采购和医保目录。(文章来源:闽东日报)
5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群兰带领调研组到我县调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行军,县委常委、副县长戴建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美丽等随同调研。肖群兰一行先后来到天池镇东天池村卫生室、西天池村卫生室,张村镇三化沟村卫生室、杜家村卫生室等处,认真听取相关负责人情况汇报,详细了解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医疗设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等情况。近年来,我县抢抓机遇争取上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8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11所,配备健康一体机、身高体重测量仪、紫外线消毒灯、高压消毒锅、诊断桌椅、观察床、电脑、打印机等常用诊疗和办公设备。全县37个贫困村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村村配备有合格村医,村民看病更加便利。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肖群兰对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给予肯定,要求我县要认真研究医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健全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加强农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足感和满意度,为广大群众搭建一个安全、优惠、方便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平台。(融媒体记者:周罡 马妮)更多新闻增强“四力”,今天的会议这样要求慕仰韶文化之名,韩国朋友来啦!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后,他们迅速行动... ...【脱贫攻坚总攻时】他让“后进村”变成“后劲村”每日一语: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第906期总策划:范关群 策 划: 马 平 统 筹:范江华审 核:吕 莹 编 辑: 胡 蕊 校 对:韩 鹏
我国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占整个市场的70%-80%,尤其农村医疗机构数量众多,承担着农村老百姓的医疗重担,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也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经过大力整治,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用药安全受到了很大的保障。但笔者在监管实践工作中发现,医疗机构特别是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品质量管理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此,磐安今年开展了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情况调研,了解了当前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一、基本情况磐安共有医疗机构122家,其中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17家,其它民营医院、医务室、村卫生室和诊所101家。此次调研共走访了37家医疗机构,其中乡镇卫生院17家,个体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和诊所,下同)20家(村卫生室15家,诊所5家);抽查了药品88个品种,其中乡镇卫生院34个品种,个体医疗机构54个品种。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为个体诊所管理制度不全、未上墙和未及时更新修订。在调查的20家个体医疗机构中,只有8家的制度较完善。(二)从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表现为未建立所使用药品的质量档案、未收集和分析药品质量信息、未与药品供应商签订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质量保证协议。(三)药品购进方式不统一。乡镇卫生院均由省卫计局中标医药公司配送,2家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 (主要为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占被调查卫生室的13.3%。其余个体医疗机构均自行从各医药公司购进,药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四)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1。对供货商企业资质和销售业务员审核不严。表现为未索取供应商资质材料或索取的资料不齐、未索取销售人员身份资料和授权委托书或委托书过期。2。对药品合法性的审核不到位。在37家医疗机构均未索取和查验药品生产或进口批准证明文件。3。药品购进未按要求开展验收。一是验收人员对购进的药品,未按规定程序验收。二是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三是未按规定索取、保存购货发票。4。药品未按要求储存和养护。一是药品未按贮存要求进行贮存。二是药品未按规定养护。有13家个体医疗机构无药品养护记录。其中1家个体医疗机构有1个品种药品已过期;2家中药饮片经营单位存在饮片虫蛀、发霉现象。5。药品未规定分类存放。药房(药库)未实行色标管理,外用药品与口服药、药品与医疗器械、药品与非药品混放等,这些现象在村卫生室和诊所中普遍存在。(五)设施与设备配备不全。个体医疗机构无独立的药品仓库,药品摆放随意;药房和仓库无独立的空调;无专用的药用冰箱,药品和食品共放;药房无温湿监测仪、无防潮、防虫等基本设施。二、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一)药学专业人员缺乏,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药学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医院,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的药学专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从事药房工作共69人(维新、盘峰、高二3个卫生院药房无固定人员),其中副主任药师3人(人民医院2人,中医院1人),主管药师13人(人民医院7人,中医院3人、二院2人、妇女儿童医院1人),初级药师共24人(人民医院8人,中医院7人、二院2人、妇女儿童医院3人、尖山、胡宅、万苍和尚湖卫生院各1人),药士和应届毕业生11人,非药学专业18人。多数个体医疗机构,未配备药学专业人员,调查的20家个体医疗机构调配药品均由医生本人兼任,有的甚至是家属在调配,未经有关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对药物的质量控制、保管等基础知识比较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对药械监管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未建立和执行相应的药品管理制度,导致购销存不符合规范。(二)医疗机构“重医轻药”,不注重药品质量管理。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观念上存在误区,管理上存在着“重医轻药”的倾向。药品没过有效期就没质量问题、只有医疗设备更新才能提高医疗质量等观念较为普遍,忽视了药品的储存管理要求,导致药房投入不足,药品仓储等硬件建设并未达到设置标准。多数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负责人认为药房或营业场所夏天已开空调就已满足储存要求无需再专门设置阴凉区,导致药品储存不规范,影响药品质量。(三)药品使用环节准入门槛低。目前我国药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都必须配备具有执业资格药学人员、相关设施设备和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药品经营(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才能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药品,而医疗机构只须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有了药品配用的市场准入资格,门槛低,导致一些乡村医生对药品管理的意识淡薄,药品贮藏设施设备差,对药品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造成使用过期药品、药品贮存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四)药品监管法规滞后,监管成效不佳。《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法规对药品违法违规行为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大,有的达不到惩戒作用。比如我们使用过期药品,由于金额普遍不高,处罚额度小,而立案调查程序太复杂,执法成本高,执法人员往往都不进行立案处理,只采取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就是立案查处也因处罚额度小起不到惩戒作用。(五)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一是药监部门目前药械监管人员少,力量薄弱,对点多线长面广的农村药械监管无能为力,同时目前由于机构整合,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尚有待提高,科所联动、齐抓共管的有效监管体制和三级监管网络尚未完善。二是卫计局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缺乏考核机制。卫计局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只规定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进行了统一招投标,对采购渠道进行了统一,对个体医疗机构的药品缺乏管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考核以合理用药考核为主,未对相关药品质量管理方面进行考核。三、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依据《金华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基本标准》,建议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一)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提升人员素质。一是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增强法制观念,规范从业行为;提高质量意识,规范药品管理。二是建立执法人员素质提升机制,打铁还需自身硬,执法人员只有理清法律法规,精通专业知识,熟悉执法程序才能真正做好药品质量监管。通过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素质双提升,为开展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二)细化管理制度,制定“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市场监管局应当与卫计局联合,理清原有的法律法规,仿照GSP的要求,针对卫生室和诊所特点,细化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简洁明确的“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药品采购程序、验收规程、储存要求、养护方法和各类记录,让药品的使用和经营在监管上做到统一标准、相互督促、相互制约,在制度上明确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要求。(三)药品监管窗口前移,提高使用准入门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卫生室和诊所在药品管理方面所必须配备的设施设备、仓库结构面积、管理制度、人员条件等要求,建议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换证时作为条件之一,严把关,促使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硬件建设到位、布局合理,制度落到实处;在源头上促进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四)整治提升并举,推进软件管理提升硬件设施。一方面开展质量专项整治。联合卫计局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联合制定的药品管理程序对农村医疗机构开展药品购销存全过程的督查整治,以查代教,以罚促规,提升管理水平;另方面采取措施,改善药品储存条件。针对我县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借鉴零售药店药品管理模式,在乡镇卫生院药房和规模较大的卫生室(诊所)推行药品阴凉区代替阴凉库制度;在其他规模小、条件差的卫生室和诊所可采用阴凉柜代替;在监管中推进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进程。(五)统一采购方式,开展智慧监管。推广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由卫生院集中采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把关,确保质量可控;完善卫生院现有的“三在线一比对”智慧监管网络,实现村医疗机构和乡卫生院数据共享,乡卫生院和县监管部门信息互通,使下级医疗机构数据上报及时、上级部门监管信息下传顺畅;在信息化中强化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六)加强监管网络建设,建立药品管理考核机制。由于农村医疗机构性质的特殊性,仅靠市场监管部门监管难以到位,要实现对农村药品市场的全面监管,一是必须建立县局、基层所与卫计局、乡镇卫生院、村药品安全雷管员等相关部门、人员的合作机制,互通信息,共同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加强监管力量。二是建立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考核机制。建议卫计局将药品管理列入对医疗机构的考核内容,实行县对乡、乡对村的分级指导和考核,并将卫计局、市场监管部门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列入考核扣分项目,从而促进乡镇卫生院对农村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提升农村个体医疗机构的质量意识,规范药品管理,确保农村群众的用药安全。从机制上确保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文章来源:市场导报)
市政协来我区调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作者:林琳时间:2020/08/23 13:10:26来源:威海市环翠区融媒体中心浏览次数:68月21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李淑芳带领调研组来我区,调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区政协主席连业礼、副主席黄福涛陪同调研。在首先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区卫健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近年来,环翠区聚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通过升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组织医疗专家下沉、探索建立智慧化医疗服务新格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随后,调研组先后来到羊亭镇中心卫生院和黄埠屯中心卫生室,详细了解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调研组希望环翠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健康;要大力推广中医中药,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来源:威海市环翠区融媒体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联合网讯 7月24日,济宁市政协向济宁市委、市政府报送了一篇《关于“提升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水平,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环境”的调研报告》。8月5日、13日,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市长林红玉先后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吸纳、落实。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为之一振。辛勤付出得到肯定,这也是委员们步履之、思考之、精炼之的“水到渠成”。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如何让建言更专业、更精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提升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水平,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环境”的主题甫一确定,济宁市政协在组建调研组时就锁定了医疗界别的专业委员。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5—7月,历时两个半月,一场深入基层卫生机构的调研渐次展开。全市5470家基层卫生机构,其中128家乡镇卫生院、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11家村卫生室、8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掌握更多详尽资料,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在网络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济宁市政协副主席陈希忠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医疗卫生界专家学者,顶着酷暑,先后赴泗水、鱼台、嘉祥等县(市、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现场考察调研,详细了解全市镇村卫生机构情况。调研过程中,欣慰和焦虑如风雨和艳阳交替一般,充溢在调研组成员的心中。欣慰之处在于,济宁市基层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全市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和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平台,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实现了“基层医院检查、三级医院诊断”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焦虑的原因则是,当地基层卫生工作总体发展仍滞后于基层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这突出表现在:政府全额财政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不高、人才匮乏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村级卫生室逐年萎缩、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保障体系存在短板、医保结算时间较长致使基层垫付资金压力较大、运营困难……真用心才能找到良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为找到“提升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水平,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环境”的良策,调研组先后召开5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17名调研组成员深入探讨、交流、碰撞,一条条饱含为民真情的建议不断成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调研组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深化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落实乡镇卫生机构为公益一类保障政策,切实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围绕加强全市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参与调研的医疗界别委员建议,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基层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医疗服务问题,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群众健康提供保障。在推进过程中,既要科学确定建设项目,也要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一配备与诊疗科目相匹配的仪器设备,同时推进建设与上级医院互联互通的基层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平台,改变陈旧落后现状。围绕村卫生室这个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调研组也是实招频出。为实现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调研组建议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服务人口、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从实际出发调整完善中心村卫生室、一般村卫生室和村卫生室服务点设置。 对村卫生室场所和人员安排,委员们建议,按照推进村卫生室产权公有要求,对设置在农民家中的村卫生室,以适当方式进行调整或与学校、村级公共服务、办公场所一体化建设;对因村卫生室人员退出造成的服务空白村,应由政府统筹资源或新设卫生室提供服务,防止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而无卫生服务问题的出现。另外,村级卫生室和服务点要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县级政府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统一规划布局,乡镇政府统一管理,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办或延伸举办,以适应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的新形势,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筑牢村级服务网底。围绕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夯实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基础,调研组认为,应加大基层卫生人员的补充和引进培养、免费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帮扶支援、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解决村医后顾之忧。民有所需,必有所为。来自医疗界别的政协委员透过精深调研,把关于“提升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水平,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环境”的思考,转化为党政决策参考,正是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的最好的“委员答卷”。【来源:联合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华经产业研究院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455416张,比2018年增长了192755张,同比增长4.52%。其中:排在第一名的地区是河南,为397974张;其次是四川,为359807张,比河南少了38167张;紧接着为山东,为326751张,比四川少了33056张。2010-2019年全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统计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全国各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统计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关注“新农观”,全新看农业。原创文章,抄袭必究。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一个农民,而且几个农民和他们的家人以及我自己在看病、治疗以及检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我把它们总结整理了出来。下面开始今天的正文:因为家里有老人生病,所以有一段时间自己也就成了医院的常客。好在不是什么大毛病,所以相对来说,平时只是陪陪液、送送饭,偶尔也会在楼下透透气来上一支。医院这种地方是明显体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医院的人目的都是一个——看病,所以病友们、家属们在内心里就有一种相对的亲切,俗话说同病相怜。在楼下晃荡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基本上常见的来来回回的也就是那么几位。谁家有人生病,或曾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会知道,心情烦躁,着急,总想找人排解排解。于是,这些病友家属们往往能成为“朋友”。也就是这么一来二去,就跟一位家属认识了。小伙子大概二三十岁,皮肤有点黑,年纪虽不大,但一说话脸上皱纹很多。他拿烟的手也挺粗糙,一看就是经常干农活。我问他家里谁病了,什么病。他说是他的父亲,医生说是脑溢血。出血的面积倒不大,意识也还清醒,只是说话吐字不清,走路费劲,要靠拐棍。其实这些也都是我后来整理出来的,因为他的原话根本没什么逻辑,东一句西一句,或者说他可能也根本没弄懂到底脑溢血是个啥病。但有一件事他是清楚的,就是到现在住院10天了,花了近2万块钱。什么时候能出院还要看病情稳定的情况,就是出了院也还要做康复治疗。他说家里有地,但自己早不种了,因为不挣钱,所以就去县城里打工,这是请假来陪床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自己打工以后,家里的地就是父亲来种了。父亲今年58岁,平时有高血压,但自己也不太懂,之前看过医生让吃药,也是有一日没一日地吃,平时还好喝两口,一来二去就严重了。父亲的病不知什么时候能好,地是肯定种不了了,自己平时在县城上班,也没法种地。县城挣的钱比种地多,但和住院费相比……呵呵……新农合倒是参加了,但实际花费上报销比例并不高,因为好多药都不是报销范围内。他目前最犯愁的两件事就是,一是父亲的病不知啥时好,还要花多少钱,家里的钱怕不够;二是自己的工作不知还能不能保住,如果保不住那这钱就更没着落了。还有几个家属,情况基本也都是大同小异,就不一一转述了。但这个情况,现在真的挺普遍的。因病致贫的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了。重点想说说农村医疗看病难、看病愁的事。01我们的医疗卫生体制前后有过几次改革,当然总体肯定是进步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的路线,什么是商业化市场化呢?就是医疗机构都是独立经济核算,独立经营的利益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说,就类似一家企业。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医疗机构也一样。于是,这就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两种趋势,一种是服务高端,因为利润高,可以有更好的收益;另一种则是普通服务上就明显掉链子。比如,过于市场化以后,那么要快速提高利润就势必转化成大量检查、大量开贵药。这里绝对没有诋毁医疗机构的意思,因为医疗这个行业相对门槛是较高的,所以信息偏差比较大,也就是说,普通人以及农村民众对医疗知识是很匮乏的,所以基本上是不是只有贵药对症这个没法判断。但是落到实际中,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感觉看病太贵,药太贵,做的检查太多。这里说的还是整体医疗体制的情况,具体再到农村的医疗体制,问题就更多了。02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医疗保险。这里说的是基本医疗保险,不是商业保险,中国现在对商业险的认知远还没有普及。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愿参加的,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变化我还不知道,之前确实是自愿参加。而且,绝大多数人对这个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根本没概念。就说医院这个小伙,他就说不清,他还是90后,比父辈的认知要强很多了。他都说不清。所以说不清,很多人也就没有参加。但真正最需要医保的恰恰是经济弱势群体,但他们一没认识到,二没参加到,最后就是最需要得到保障的人没得到保障。第二,保障的范围。我们常说因病致贫,一般说的是大病。但其实大病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并不是太常见的,最常见的反而是那些常见病的小病,但这些小病并不在保障范围里,而且现在为一个小病去医院的花费也动辄大几百上千的,于是许多人多半选择“扛着”。殊不知很多大病就是这么“扛”出来的。第三,报销比例。这个报过销的人肯定都知道,理论上的百分之多少,到实际中其实是按保障范围内的用药来说的,然而在医生开的药中,起码有一半都是报销范围外的。结果就是,综合下来,报销比例直降。虽然设置一些起付线、比例或者封顶线对于平衡医疗资金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报销比例不高,反过来对参保的积级性也就降低了不少。另一个问题就是跨省报销时效问题,这个我就经历过,实在太麻烦太繁琐了,而且一等就是好几个月甚至半个过去了,实在令人头疼。第四,医疗水平悬殊。这里的悬殊主要是城市和农村的悬殊。一般来说,医疗体系是分层统筹的,但如果中间承担能力太弱,那么下面的基层直接就会转向后面的大型综合医疗,也是造成混乱和费用激增的一个因素。举个例子,比如很多患者在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得不到有效服务,进而转到镇县一级,但这时由于医疗水平有限,他们只好再去到城市或省会一级的医疗求助。这个费用就一下增加了好几倍。03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农民给医疗改革的建议,说得也是句句在理。这里也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一下综合:1、从大层面上说,医疗行业也是一个特殊行业,不能完全市场化商业化,就像粮食一样,不能完全市场化,也需要政策重点干预。2、扩大保障报销范围,只有小病有治,大病才能防。而不是等到小病扛成大病再去治,治起来又难,花费又高。3、提高各级医疗水平,这样才能从上到下减少压力,有病就近治,不仅于患者方便,于医院也方便,而且费用就不会悬殊太大。4、全民参保,“基础医保+商业保险”组合。我们人口基数大这是实情,所以在基础保障上势必会吃力,但我们的商业保险远没有发展起来,无论是从国民意识还是体系上。现状是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人会用商业保险来作为补充,但前面说过,最需要保障的恰恰是经济弱势群体和普通大众。所以保障要更为普惠才好。04结语:在今年的一号文件里,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就专门说到农村医疗改革问题。其中重点就提到了提高县乡一级以及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的水平,消除服务空白点。农业是国计民生,医疗是福利保障。其实说白了,比挣多少钱更重要的,还是人们的健康。多挣钱当然开心,但安稳的的医疗保障也能使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增加不少。农村医疗是个大话题,肯定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所以这里也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有什么欢迎补充。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农业、农村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