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农村教育五大现状多知为败

中国农村教育五大现状

1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本土教育资源未充分挖掘严格意义说,山区的教育资源并不如大家传说的那样匮乏,一是国家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二是很多贫困地区如贵州本地的教师资源在数量上还是有保障的,只是这些资源距离“优质”或是“保质”差得还很远。我接触过地方老师,他们拥有管理山村娃的丰富经验,对本地地理天文民俗历史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却在体制教育中玩不转,他们的优势远没有被挖掘被激发;2教材统一,充斥着对城市文明的接受与崇拜天南海北的农村学生,使用统一的国家教材,学习远离自己生活经验的文化及知识,学习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学习爱祖国,学来学去,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美好,自己的家乡很糟糕;3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路径单一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路只有一条:高考;而大多数农村孩子的高考都是给城市孩子陪考,尽管他们可能比城市孩子努力百倍;而就算是高考这唯一一条路,对于农村孩子而言也变得越来越窄,惊险走过之后能否真的改变人生也是问号;4体制谎言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现象,媒体报刊甚至课本是最大的宣传机器,宣传追求高尚品质,但它们常常也是最大的谎言制造者。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诚实,结果,我发现农村教育体制是一个最不诚实的教育体系。虽然近几年农村教育的硬件已有大幅度的改善,而改善则是汇集了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不同政策的资源,这导致学校为了获取资源不得不应付各种检查、填写繁多的报表及文件,由于上级在制定这些报表时手续繁杂、要求繁琐,难于实现与完成,于是出现各种造假,这种现象我称之为“体制谎言”。学校的老师忙于、也擅长制造各种假数据,也习惯讲各种大话假话,熟练于制造假报表。我常常想,这种“体制谎言”属于弱势群体的必然选择,这和我们看到小孩子撒谎有时候是一个道理,孩子撒谎常常是因为怕被大人斥责及打骂,而这个体制则培养出很多“撒谎的小孩”;5乡村价值体系亟需重新建构关于乡村道德沙漠化的学术讨论及新闻报道很多,本文不再赘述。我想一个事实是,在伦理价值混乱的大脑中植入拜金符号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这个可怕的事情正发生在中国农村,发生在有几千万留守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家乡。农村问题多,教育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农村人口的流动性造成家庭教育功能的丧失,礼俗乡里文化的衰落造成社会化教育功能的丧失,这让乡村学校的教育担子更重了。国家或许还没有认识到或没有重视到今天乡村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田字格8年的乡村办学和贫困助学实践让我坚定地认为,乡村教育的出路在于是否能够创造并拥有专属于农村的教育,属于孩子的教育,这个教育我称之为“乡土人本教育”。“属于农村的教育”,是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为自己而学的精神,古人有语“以乡之物教万民”,了解、学习自己家乡的事物之后推及万物万理。“属于孩子的教育”,是说,教育必须从孩子出发,以孩子为中心。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教育在我国除了传授知识传递文化还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政治及社会稳定功能。这一特点使得我们的教育难于完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乡土人本教育”就是针对这些农村现实,专为中国农村小学开发的课程,我希望课程以“生命,自然乡土及传承”为核心,利用乡村本土资源,从天地万物中汲取营养,从农村学生经验及生活中提取课程元素开发课程,强调尊重生命及自然,强调传承中华及乡土优秀文化。“乡土人本教育”以主题式教学为主,辅以专科教学,同时,通过一系列潜在课程的贯穿,综合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乡土传承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仁爱之心、坚毅及合作的优良品质,培养关怀他人、关心世界及未来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谦虚礼让的行为方式,从而让农村孩子打下一个“立足农村,走向未来”的坚实思想基础和人生信念。课程内涵及理念“乡土人本课程”课堂主要围绕以下四大核心理念:1唤醒乡土之情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历史根脉。如果乡村代表一种落后的文化和一个被抛弃的地方,那么我们又如何让生活在那里的人有丁点的自尊?而事实上,土地哺育生命万物,家乡和土地是农村孩子舍不去的情,家乡是祖辈生长的地方。乡土之上有山有水有五谷,乡土之中有亲有情有文化,一个不爱家乡的人将如何更爱祖国?如果每一个农村孩子都厌恶家乡,以家乡的贫穷落后为耻,那么祖国也有一天将被抛弃,因为祖国就是由一个个家乡组成的。感恩乡土养育之恩,感恩祖先文化滋润之情。教育要不断唤醒孩子生命传承的本性。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心向未来的农村子弟有根基有底蕴,懂生活爱生活,从而自信地走出去谈发展谈创造。五谷蔬菜,节日节气,山川河流,民俗风情,家族祠堂都是极好的教学素材,孩子可以随处随时学习属于自己的文化,在祖先智慧和文化的浸泡中成长的孩子才会茁壮。2敬爱自然农村孩子生活在一个广阔的课堂中,这个课堂就是大自然。宇宙浩瀚,天地大美,山川河流,花草虫鸟,自然孕育万物,只要学会观察和探索,学会体验与感悟,农村孩子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人类与万物共存共生的道理,感受到人类不仅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此可以自然地发展出孩子对自然的敬畏心、呵护心及探索心。村口的土地神,家中的灶王爷都在告诉孩子要对自然心存敬畏,懂得悲悯生命。世界充满神奇,万物自有天性,天地自有规律,发现自然之规律,探索自然之奥秘,孩子才可在和谐之中走向未来。这些透过在大自然中观察体验的学习,将更有助于稳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3尊重生命由于传统的传宗接代的生命价值被否定,因为家族意识的淡泊,取而代之的弥漫的拜金实用主义,使农村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更现实、更狭隘。在贫困的农村,生命会显得卑微而脆弱。我们需要让孩子懂得生命具有宝贵性,唯一性和平等性。生命是宝贵的,因为生命是有限而脆弱的;生命是唯一,芸芸众生如浩瀚宇宙中的繁星,颗颗闪烁独特的光芒;众生平等,生命不因性别、阶级、种族、信仰、国籍或区域不同而有别。唯有不断探索及追求生命的意义,生命才可在有限的时空得以升华,人类才可生生不息,繁衍繁荣。学会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宝贵,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4仁礼为美任何观念的传递都需要载体,教育孩子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都需要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及重复教育与成长体验加以强化。鉴于中国目前普遍的信仰丧失,道德危机,鉴于农村不仅缺少知识,更缺少乡土赖以维持及发展的文化乡俗,我们主张在乡村教育中重拾古人智慧,在中华及乡土文化中寻找营养,赋予仁礼以新的时代意义。今日中国,信仰被迷信所替代,法律被任命所挤压,道德被金钱所污染。今日中国农村,道德及信仰的破坏不仅更严重,而且很多被遗忘。农村既缺少现代文明,又丧失原有的秩序及伦理,取而代之的是盲目地追求城市化及严重的拜金主义。再加上大量的留守儿童缺少父母教育的辅助,使得乡村学校不可避免地承担起家庭教育及礼俗、规范及价值道德培养的责任。如果乡村道德趋于沙漠化,那么打造人本教育的乡村小学才会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乡土人本教育强调仁爱之心,礼仪文化,通过固定的晨礼、暮省,诵读经典,以及乡土文化中的仪式、礼节,民俗等课程,让孩子不仅学习中华文化而且在学习及日复一日的礼仪训练中学习体会尊严,尊重及廉耻之心。乡土人本课程设置我认为学习是对乡土的认知,是对自然的探索,是对生命的感悟。我希望倡导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思辨及创造能力,倡导为追求生命价值而学习,反对为分数而学习。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探究,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创造,是生存的必然和必须。知识是有限的,而生活与世界是无限的,只有具备主动学习能力才会探索生命及世界之奇妙,创造美好生活和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人们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和精神,而这两点的保持则基于对学习原动力——对兴趣、探索、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呵护、激发和追求。就课程而言,乡土人本教育的核心课程采用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形式,强调跨学科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经验及体验出发,寻找一个学生有兴趣及熟悉的主题,以主题展开,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及学习。乡土人本教育的主题覆盖自然、生命及乡土三大内容,学生学习、理解、体验生命的感悟和自然的美好及乡土的内涵。核心课程覆盖语文,数学,科学,自然,历史及文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讨论文化,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命之情。乡土人本教育的另一个核心教程是与潜在文化课程相结合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设有诵读经典的晨诵,晨礼,暮省,“识字学圣贤”课程及劳作课程,潜在文化课程则从学校建设的书礼堂,读书廊,校园开心农场,甚至教室文化等多方面打造乡土人本氛围,让学生进入学校就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香香的书卷气,感受先贤先哲的智慧,感受劳作及自然之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及尊敬。为了加强乡村孩子的基础技能及知识的学习,学校特别设有数学、英语及计算机等专科教学。教学及学习形式学生是学校及教育的中心,学校是师生相伴成长进步的场所,教室是教学沟通的园地。乡土人本教育强调打开课堂,走进自然和乡村,走向未来和世界。我们强调天地万物为我师,圣贤先哲为我师,乡里文化值得尊重,耕田劳作也是学习。乡土人本教育的教室则可以在校园的室内,书礼堂,读书廊,快乐农场也可能在茶园,更可能在校外的天地之间,村里乡镇。教师在天地之间、万物之中引领学生探索,学习。教师是学生兴趣、探索、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呵护者、激发者和培育者,同时,教师也是与学生共同探索世界、追求美好的好伙伴。在乡土传承课堂上,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编剧,导演,演员和主持人。当编剧的老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时考虑到整个课程的跌宕起伏,起承转合,以最大的努力激发和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导演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组织者,组织者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发挥其优势,让其在学校的舞台克服自卑,发挥想象,展现才艺,彰显个性。为了演好每一堂课,老师有时需要客串,需要充满激情,热情地参与到每堂课的演出,形成台上台下的呼应及互动。作为一名主持人,老师要在同学讨论中引导启发总结归纳学生的想法及观点,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说出写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及思路。在特色的晨礼、暮省及劳作课中,老师是榜样,是仁礼的践行者。老师要对学生有关爱之心,表现出彬彬有礼的风范。乡土传承课堂的教学形式是丰富而多样的,角色扮演,游戏,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其中我们特别注重的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引导和训练激发孩子学习的原动力。乡土人本教育不提倡教师满堂灌,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让动力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这种动力来自学生的兴趣,来自学生对圣贤的学习,来自学生对老师敬仰,也来自学生对自然和乡土的热爱。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激发,也需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在学校需要学会掌握一些帮助思维及独立思考的工具如思维导图,三步六分法等,逐渐拥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及信心。小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小组学习不仅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及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不仅贯穿整个教学, 在劳作、兴趣班及社会实践活动中,还有固定的混龄学习小组,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大帮小,培养学生相互关爱之心和集体友谊之情。项目学习:学会观察,对比,感悟,并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学生通常会得到一个任务单,有时是通过问题引导思考,有时是提出具体的问题请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工具及技能学习:掌握学习工具,学会思维方法远比获取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掌握学习工具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乡土人本教育中,学生将被反复训练掌握三步六分法(一种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观察法,5W1H及集体讨论规则等学习方法及技能。实践学习:乡土人本教育认为学生的学习经历三个阶段:观察——对比——行动(实践)。任何没有来自学生经验而不能落实在实践中学习的知识都不是牢固的,不被消化理解的知识,都不能伴随学生成长。乡土人本教育强调实践,所有主题课程及特色课程都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

农村地区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的,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十二年义务教育,而成果也显而易见,现在大街上的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都是已经随处可见,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农村,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现在是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状况。学前教育:这几年小孩读不到幼儿园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大,而幼儿园的数量却略显不足,但在2016年,乡村幼儿园比在2015年时期增长了21个百分点,城区镇区的增长比例甚至相加起来都没有它高,而在2017、2018年也持续在增长,说明学前教育的普及在农村已经十分广泛。而且根据数据,乡村幼儿园的任职教师的学历、知识程度也持续提高中。义务教育:根据数据表明,2016年时义务阶段的在校生高达1.42亿人,农村在校生就已经占了三分之二。而农村的学校数量却十分意外的在持续减少,城镇学校数量在缓慢持续增加,在我看来这是因为留守儿童受到了重视,随迁子女的数量增多了,而进城务工的人员一直都在增加,所以就导致了进城读书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总体的数量在这几年间减少了多达几百万人,所以城市学生自然也有所提升。而农村的小规模学校仍普遍存在,说明了部分农村都仍以自己村或几个临近村为单位进行办校和小规模教学。因各级制度的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的补贴政策也正完善、推广,越来越多的新老老师愿意下乡进入农村学校,这些老师的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乡村生师比在持年降低,甚至已经低于城镇学校,而乡村师班比也在不断上升,这都说明了农村的教师资源已经越来越丰富了。而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老师们的学历有很大的进步,城乡的差距已经在越来越小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帮助,乡村教师的补贴政策一直在大力推广,资金投入、补贴标准也在一直提高,也因此更能保证乡村老师的收入与生活质量。而高中大学对农村的招收也越来越多,农村学子的高等教育率在持续提高!这意味着,农村的新人才也将会持续增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这些都说明了农村教育正越发受到各方的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不单单在城市受到广泛推广,在农村也早已全面展开,毕竟,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啊!

礼物

乡村教育现状及问题

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是关系着国家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从大力扫除文盲,开办农民夜校,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党和国家一直都在关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建设、师资力量配置和资金投入日趋合理。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而是真真切切落到实处的现实。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教育发展的城乡不均衡问题越发突出。笔者家乡所在的九年制学校鼎盛时期有在校学生一千余人,而目前在校生仅仅只有三百余人,二十年间学生规模缩减了百分之七十。而这种趋势仍然在加剧。就这样状况,在附近的学校里面还是情况比较好的。有的完小学生已经不到一百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适龄学生涌入县城。就拿县城的几所小学来说,每个年级班数都在十个左右,学生总数均在三千人以上。县城学校负担普遍过重,学校的老师都在满负荷工作。就目前的乡村教育状况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一、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县是人口流出大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务工收入。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看护孩子的主要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对于孩子比较溺爱。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能正确及时纠正。不能严格督促孩子的学习。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指导孩子在家的学习。也有一部分家长是随大流,别人把孩子送进县城,我也送进城,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教师朋友开玩笑说,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我们学校就象送进了北大清华一样,学不学好象是老师的事情,跟家长没有关系了。而留在乡里就读的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实学生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都会影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这些恰恰是目前乡村教育中所欠缺的。二、教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展满意教育的重任。”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没有前途,每一位老师都会倾其所有认真教育每一个学生。但目前农村的现实情况是有的班只有几个学生。有位教师朋友说过,其实教学就像舞台上的表演一样,你在尽力表演而舞台下的观众没有反应,作为表演者的老师也就失去了激情。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而老师没有了教学激情,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三、学生的问题如今,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多数家庭最多两个孩子。对于子女的教育过于溺爱,养成了孩子自私、娇气的习惯。对于人口流出大县来说,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祖辈对于孩子的骄惯更是使这些特点更加突出。

任德

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境,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

如今在很多农村,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就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结果很多城市小学,尤其是外来务工者聚集的地区,中小学的学位很紧张,人满为患,而很多乡村学校的教室里却空空如也。农村教育,依然是个沉重的话题。农村的家庭教育在农村有很多小夫妻生完孩子以后,甚至哺乳期都没过就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然后夫妻双双出外打工。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可想而知,就是由爷爷奶奶娇生惯养和宠溺。我曾经在早餐店见过祖孙两代人的生活实况:只是吃一顿早餐,五岁的小女孩就要了6样食物,却什么都没吃几口。但是奶奶教训的话有爷爷护着,爷爷教训的话有奶奶挡着。农村的留守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大抵如此,令人担忧。有些农村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甚至“只管养,不管教”。还有些家长虽然有教育意识,但是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不足,因此管教起孩子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甚至孩子易犯错误就拳脚相加。还有些父母自身素质不高,自己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对孩子也放任自流,对孩子在学校的一切情况都充耳不闻。对于那些留守家庭的孩子,平时只有爷爷奶奶照看,他们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自然也谈不上有效的家庭教育。还有些家庭的夫妻和婆媳之间关系不好,整天吵架打闹、无事生非,自然也谈不上教育孩子了。现在农村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亲情的缺失,在性格上也会变得孤僻冷漠、自私多疑。农村的学校教育农村学校的配套设施和软硬件落后,衣食住行都不方便,所以教师们都不愿意去农村施教,这就造成了农村尤其是山区中小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有人曾经说:“现在的大学在培养习惯,而小学却在灌输知识。”的确如此,但是现在很多农村学校即使只是灌输知识,也有所欠缺,更别说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了。农村幼儿园,基本上就是满足农村家庭对于照看孩子生活的需求。大多数留守老人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无非也就是让孩子暂时离开对他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在语言,思维,表达,动手,动脑能力,甚至基本的行为习惯上能够得到幼儿园老师应有的引导和培养。而中小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老龄化严重,因为待遇和住宿不足,年轻教师不愿意去;这就造成现在的农村教育无法适应变革迅速的现代教育。而经历了农村家庭、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走进中学的农村学生,因为私立学校奖学金的诱惑,很多优秀生都流失了。剩下的学生不管在知识结构、行为习惯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大打折扣,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自然差强人意。编者的话教育不止是学习者本身的事情,更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农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也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农村教育不但是国家的事情,学生老师的事情,也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事情。因此,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境,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

美国版

农村教育现状之思

受天王镇教育组邀请,参加镇上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回到了久违的农村,有一种特别熟悉和亲切的感觉。漂亮的楼房,宁静的村庄,少了前些年的热闹,却尽显农村生活的富裕。美丽的学校,敞亮的校园,亲切的老师,可爱的孩子,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说现代化是城市学校的标志,那么农村教育则是精品化的VIP,每班30人左右的人数,绝对是城市家长、老师可望而不可及的羡慕。农村教研需要落地有声。本次研讨交流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2》,老师的课上得特别认真,学生的表现也很积极,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很用心,孩子很努力。然而,和上课老师交流后得知,这是一节原生态的示范课,没有任何人指导,也没有任何老师参与研讨与交流,完全是上课老师一个人的理解。这也正是这次示范课出现障碍的地方,对教材解读的不够深入,对教学重难点定位不够准确。其实,这不怪老师,这是农村学校教研活动最缺失的地方。教学是需要探讨和交流的,在交流与研讨中认识会更全面,理解会更深刻,闭门造车会让人失去方向。农村教师需要专业引领。在评课交流环节,老师们也是各种优点与赞扬,很少能听到问题与建议,也有把问题说成优点的。说实话,当时感觉特别不舒服,有一种当众说假话的感觉,但静心想一想,也完全能能理解老师们评课的心情,怕自己的建议得罪了上课老师,怕自己的认识不准确说错了,被同事笑话。这首先是大众心态的影响,所以就出现了,好也是好,不好也是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评课氛围。其实,反馈问题不是得罪人,而是对上课老师的一种责任和帮助。其次是专业水平的影响,听课听什么?评课评什么?好课是什么?老师们是不清楚的,思想意识的茫然,造成了评课时发现不了问题,抓不住关键。听评课研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是教师之间教学技艺的互相学习,也是教师教学思考的交流分享,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碰撞反思。特别是乡镇学校,学习资源的匮乏,学习机会的稀缺,全镇性的听课研讨既是对老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

二度梅

农村教育调研:焦灼迷茫的农村教育,路在何方?

休假一周,回到老家与亲人故友相聚。作为一个教育人,一次休假也是一次绝好的调研。几天的见闻,再次让我深深为农村教育感到忧虑。离开乡村教师岗位8年,人事变迁,时光变换,一切都不一样了。但农村教育的问题依然突出,甚至更加严重。农村家长更加焦虑,也更加迷茫。最让我心痛的,是农村的孩子们。满目所见,都是在三五成群结队打游戏。有的还在学前年龄,游戏打的也十分娴熟。他们的家长,要么在忙着打工挣钱,要么在忙着喝酒打牌。多数家长不知道怎么管孩子,面对越来越难的作业辅导力不从心,只能随他去吧。家长们普遍重视教育,认为现在没知识没文化还是不行,都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奔个好前程。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毕竟教学内容越来越难,升学规则也越来越复杂。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不得不狠心把没暖热的血汗钱拿出来,去报辅导班,去读私立学校,去花钱请人填报志愿。至于效果如何,也管不了,只是觉得作为父母,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他们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倾尽全力支持学生读书,他们却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的成绩还是不好,还是没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农村教育行政化严重。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资源,优秀教师是引领农村教育发展的领头羊。在农村,有一个观念很普遍,好好教书是为了不教书,对于男教师尤其如此。不教书做什么?当校长,进中心校,进教育局,去做行政。做了行政就可以不用辛苦的教课,可以有人尊重,有人请吃饭,可以有一些权力在手。一线的优秀教师越来越少,教而优则仕的现象普遍存在。任何方面的专家都是需要沉淀的,教育更是如此。培养一批愿意坚守一线的优秀教师,给他们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发挥专长专注于教学,可能比去做行政更有意义。大家都能理解优秀教师为什么想去做行政,那么就要考虑如何让做教师比做行政更有吸引力。农村教师获得感、职业认同感低。没听到一个教师说现在的待遇不错的,只听到很多声音说错过了几次调离现任岗位的机会。谈起教师职业,整体感觉气氛是压抑的,没有生机,看不到希望。要么不甘心,努力跳出去,要么放弃挣扎,佛系生活。农村的老师也有很努力地想把课教好的,但是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娇生惯养,老师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完全没有办法。一些农村小学没老师愿意去,校长对老师的管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有人上课,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至于教学质量,那再重要也没办法呀。老师们的职业认同感极低,基本上有换职业的机会都不会犹豫,想要调离。能让大家坚守的,可能也就是教师职业比较稳定,目前来说还算是铁饭碗;能给大家安慰的,可能就是教师的子女教育得比较好,多数还是能考上不错的大学。大城市对小城市,城市对农村地区优秀教师和生源地掐尖比较严重,优质师资和生源的流失给地方办学带来巨大压力。没有好生源,好老师也无心在农村坚守,毕竟栽大木柱长天是每位师者的理想和抱负,面对班级里寥寥几位留守学生,很难教出好成绩来,教着教着也就没动力了。提高农村教师的获得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任重而道远。农村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短板,也是教育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如何让农村教育更有希望,农村孩子更有未来,农村教师更加幸福,是教育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你对农村教育是怎么看的呢?

孔穿

2020年中国乡村教育现状分析:乡村学校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一、发展背景近些年,在国家优先发展乡村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倾斜支持农村教育、中西部地区教育,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改薄、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工程项目,全国超过80%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更多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乡村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乡村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4-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不断增加,由2014年的859.5元/人增长至2019年的1481.8元/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770元/人。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农村户口仍然占着较大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学历占比达50.8%,小学学历占比仍有32.5%。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二、学校数量由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整个乡村始终处于发展劣势,乡村教育置身其中难以超然物外,也无力扭转现有局面;再加上乡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物质条件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在解决温饱之后,缺乏生活层次提升和便利性规划,无法满足师生日常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因此中国乡村初中及小学学校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中国乡村共有740所高中,14477所初中,8.9万所小学。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2018年中国乡村高中共有1.7万个班级,初中共有14.9万个班级,小学共有98.4万个班级;2019年中国乡村高中共有1.7万个班级,初中共有15万个班级,小学共有95.3万个班级。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三、学生数量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县域内学龄人口从农村不断向县镇集聚,乡村学校学龄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出现了“城挤乡空”的县域教育发展困局。2019年中国乡村高中在校生数为82.9万人,初中在校生数为650.4万人,小学在校生数为2557.5万人。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2019年中国乡村高中学校毕业人数为24.9万人,初中毕业人数为201.8万人,小学毕业人数为410.1万人。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2018年中国乡村高中学校共招生28.5万人,初中共招生224.2万人,小学共招生470.8万人;2019年中国乡村高中学校共招生30.8万人,初中共招生216.4万人,小学共招生439.9万人。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四、教师数量多年来,通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及特岗教师、乡村教师补贴等措施,城乡学校教育设施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也明显加强,2019年中国乡村共有小学专项教师182.6万人,共有初中专项教师55.8万人,高中专项教师6.4万人。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匪风

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农村教育的困境你懂吗?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欣欣向荣,但是提起农村教育,但凡是一线的农村老师,都会深深地感觉到农村教育的痛处。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是教育事业发展至今面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村教育的痛处,到底在哪里?现在的教育发展现状,更是大大拉开了城市与农村教育的距离。这种距离,不仅仅是指代艰苦的农村教育环境,更是一种内涵。冻伤的手,依旧在写作业建议冬天去一次农村学校,你会心痛自古以来,农村教育的环境艰苦而落后,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虽然教育事业总体上前进了很多,但是教育上的“贫富差距”愈演愈烈。如今在北方的很多农村学校依旧没有空调和暖气,冬季不仅是学生也是老师最难熬的日子,寒风凛冽,漏风的窗户,冰冷的空气,怒号的北风,如同刺刀一样吹拂着每一个农村教育成员。有位女老师告诉我,她即使穿着老家带来的棉裤棉袄,依旧是一天暖和不过身子来。当她每次看到学生在没有暖气的教室,用冻伤的手写作业的时候,真的瞬间湿润了眼眶。一切都是冷的,只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老师的工作热情是有温度的,而这样艰苦的条件,还要熬多久。农村学校环境除了英语,其他学科都是同一个人教农村教育的落后,同样表现在师资不足问题上。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严重缺乏,学生多而老师少的问题相当严重。农村老师大部分“身兼多职”,既当班主任,又当学科老师,除了英语不太行,其余学科全部硬抗,还得应付各种检查。当爹又当妈,工资却只有那么一丢丢,付出没有回报。社会对农村教师的关照与理解,真的是如同漫长的黑夜,看不到的黎明。一生教课,从没有机会出去学习农村教育的培训少之又少,师资培训是一纸空谈!如今教育改革发展迅猛,城市教育可谓一枝独秀。这就像是“有饭吃的撑死,没饭吃的饿死”一个道理。如今教育经费庞大而富足,而政府把各种优惠政策和培训机会都分配到城市教育中,他们外出学习就是各种旅游玩耍,留下最差的甚至一点不留的对待农村教育,有的老师甚至一辈子没有出过省城。我想,我们真的需要反思这样的教育政策了。改革是一纸空谈吗教育之路路在何方?教育政策不够成熟与完善。虽然社会一直在倡导公平,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去落实。农村教育一直都是一块空地,没有人去操心,也没有人去支持。冠冕堂皇的扶持政策比比皆是,落地政策却如同雾里看花,迷茫众生。留守儿童众多,教师压力太大。如今的留守儿童之多,已经成为了困扰农村教师的一大难题。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的产生不良变化。而这一问题,社会给与的关注与支持太少,仅仅靠老师,难以根本解决问题。没有陪伴的童年功利化教育、世俗化教育成为主流文化。现在的很多政府文件、教育家专著、名家调查,都在大张旗鼓的搞农村教育调查,而能真正为农村教育添砖加瓦的有多少人呢?这个专家提倡素质教育改革,那个专家提倡基础教育改革……最后到底是谁来扶持与振兴农村教育?其实并没有人来,都是昙花一现的言谈著作,都是过眼云烟的虚张声势。功利化的教育比比皆是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可谓纷繁复杂,在得不到解决的同时,面临的挑战是越来越严峻。我们的农村教育,为何就是得不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与理解?我想,有个词语形容非常恰当,那便是“世态炎凉”。如今,在官本位的社会里,很少有官员去脚踏实地考察农村教育。一切为了利益,一切为了自己,其余的治国理政之策,在很多不作为的官员手中,成了摆设。教育成为洗牌,洗好的牌,可以成为他们发家致富、升官加爵的道路。农村教育,几多心酸几多愁?你的困惑又在哪里?欢迎与我一起交流吐槽。

方矢复寓

乡村教育现状堪忧,谁来拯救?

什么是乡村教育?乡村教育,泛指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育建设。乡村教育情况概述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又是最多,相对应的,其教育规模是很大的,教育的需求也是极大的,乡村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农村的家长很多是小学或者初中,其中不乏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很多年轻的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相较于务农,城市的收入、条件更加吸引年轻的劳动力。乡村教育的对象就是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的家庭的孩子,一类就是父母外出打工,老人看管的家庭的孩子。无论是哪一类,农村孩子上学的艰辛都令人心疼,而后一类孩子,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更加关键,也更加困难。农村家长的观念,往往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农村家长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可以了,自己只需要养活孩子,给孩子生活的物质条件,而不注重孩子的精神陪伴,孩子出了问题,就找学校;还有一些家长,十分看重孩子的教育,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但是也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这部分家长会支持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的成绩不是那么好,就更倾向于让孩子辍学,去学技术或是找个工作,或是帮助家里。乡村教育,现状堪忧,受教育水平低是一大问题。乡村教育的问题1、就像前面说的,农村学生往往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的家庭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贫困、单亲、留守儿童等等,再加之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对象——农村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缺乏足够的资源,他们特殊的背景,对于乡村教育的要求也更高,然而现在乡村教育的水平还远远不够。2、乡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乡村教育最缺乏的,往往是优质的教师资源,而农村的各方面条件的不足和艰苦,也导致了优质的教师资源不会流向乡村;由于人员不足,乡村教师们,往往是一个老师教授多门课程,还要兼顾生活老师的角色,照顾学生们生活,他们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过于繁重,同时,英语、科学、音乐、体育专业背景的师资严重缺乏。3、出于第二点的原因,乡村学校建立不起来完整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乡村教师趋于老龄化,年轻的教师一般更倾向于在城市找寻条件更好的就业机会,老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教育效果达不到。4、乡村教育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支持。乡村教育缺乏合理地管理,导致教学资源分配十分不合理,有时会出现需求与资源分配错位的情况,村一级的学校的设备、资金、师资、管理人员都十分匮乏,另外,乡村教师的收入、评比、晋升都没有科学的管理,乡村教师无法得到很好地激励。和社区的联系断裂,加剧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农村文化的崩溃。尤其是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倾向的教育使得学生脱离了他们的民族文化根基。5、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现在,城市学校的教室绝大部分都配置了多媒体,老师们采用多媒体授课,还有很多配套的钢琴、运动场等设施来满足孩子们艺术启蒙和体育教育的需求,而乡村教育,这些方面都是很匮乏的,好一点的学校也就是配备几台收音机。乡村教育发展的衍生问题随着人们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视,高强度的投入迅速提升了乡村教育的水平,但是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之前希望小学变成养鸡场的新闻很是火爆,相信很多人也进行了一些了解。乡村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前瞻性不足,考察、考虑不到位。由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乡村学校的建设在资金方面不存在问题,但是却存在各种不合理的地方,建设前,没有进行很好地规划。投资几十万建设起来的学校,因为没有招到老师,教师空空如也,渐渐地,学校被废弃,用于其他用途;建设好的校舍,突然因为政府部门要建设高速公路而被迫拆迁,孩子们被安置在其他学校;不要再让学校变成养鸡场了,综合考虑乡村孩子们的需求,考虑各方面因素,科学规划,为乡村的孩子们撑起教育的一片天。

复来求之

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乡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很多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是学生自己玩……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乡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队伍老年化,年轻教师有机会就考进或调进城里,青黄不接。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同时,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缺乏严重,有些老师身兼几门课程,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和素质教育实施。3、学生流失。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就想着往城镇跑,因为城镇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师资水平更雄厚。学习成绩好点的子女要是在城镇上学,肯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因此,留在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都到城里去了。部分家长虚荣心强,喜欢攀比,不根据子女实际情况盲目把孩子转到城镇学校读书。他们忘记了是金子,在哪也发光。4、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现在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回家电视、电脑、手机为伴。孩子小时候爷爷奶奶特别娇惯他们,上初中后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这个时候爷爷奶奶想管管不了!在学校里老师想管也不敢管,担心惹一身麻烦。部分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增添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学生安全管理,学校是“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 5、教师负担重每学期,学校教师要应付检查搞资料,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弄资料上,填表造册,填报系统,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