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时报》有一则关于博士生留美比例的新闻报告火了,文中提到:中国留美的博士比例高达92%,高居各国第一。印度的博士留下来的比例占81%,排在第二位。加拿大的博士有55%留下,排第三。第四是德国博士,52%留下。中国台湾地区的博士有43%留下,居第五。接下来的名次是土耳其(42%)、韩国(41%)、日本(33%)、墨西哥(32%)、巴西(31%)、泰国(7%)。《纽约时报》数据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我们从教育部历年发布的数据来看,其实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留学的回国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出国留学主要分为三类人群:一是国家公派;二是单位公派;三是自费留学。在早期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主要以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为主,自费留学的低,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那真的是尖子中的尖子,优秀中的优秀,这类人没有回国,那真的是国家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人都会自费送小孩出国留学,这也是最近几年留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的原因,不排除这部分也有极其优秀的人,但可能部分也只是出去镀金而已,所以这部分人回国与否影响不大。当然博士已经是学历中的顶端了,即使自费留学的,能读到博士也是很优秀了,博士中留美比例92%,这个比例,说实话有点触目惊心,不过没有实际的调研数据,对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保持怀疑的态度(除非是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否则这种没有官方面的统计数据,都只是猜测或者撰拟而已)。留美原因其实博士生留美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美国与国内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让部分到国外的博士产生留下来的念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的,有的人更最注重的是自己的个人生活;二是纯碎的科研狂人,有的人留美并不一定是因为美国的生活待遇水平,而是美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美国可以为他的实验提供一切,而在国内,国家暂时做不到,或者说国家也可以做到,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给予少数顶尖人才,对于一般的科研人才,暂时无法兼顾,而留在美国可以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特别是自费生,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因为当你站到那个位置时,可能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过自费生可以理解,公派生如果留美,我觉得有点过分,因为你是国家出资培养你的,国内的中小学就算了,但是公派留学这是一笔不低的费用,即使你在留美,我觉得也应该先回国报效祖国几年,当你报效的价值足底抵上国家栽培你的成本时,你要出国也为时不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际竞争也愈演愈烈,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近日,《纽约时报》发表消息称,留美博士毕业后大部分都会选择留在美国,其中中国的博士最多,占到了92%,比例高居世界第一,第二名为印度,占81%。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我们知道,留美博士大部分都属于我国高端和紧缺人才,他们高智商、学识渊博、综合素质好、科研能力强,而且大多数都是我国985、211高校培养的优秀学生。如果真如《纽约时报》报道的那样,这无疑是我国人才方面的一个损失。针对我国留美博士学有所成后,92%选择留在美国这个问题,网友们基本上持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选择留在美国的博士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二是这些选择留在美国的博士没有爱国情怀;三是他们选择在哪里发展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国家和个人无权进行干涉;四是应该反思,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回国。对于第四点,大家认为我们还不能给他们优厚的待遇,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还有就是存在学术造假、论资排辈等现象,这些都是导致他们选择不回国的原因。除此之外,他们不回国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但有一点可能是相同的,就是想生活得更幸福。如果说我们国内社会没有不足,那无疑是自欺欺人;如果说我们经济已经超过发达国家,那也是自欺欺人,如果说我们保证这些留美博士回国后会十分幸福,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很正常。关于网友的看法,虽然很实际,但同时更要看到我们的努力和完善。比如我们把一些青年才俊安排到重要岗位,委以重任;以及对拔尖人才的评选和奖励,还有对学术造假的打击力度等,这些举措对留学国外的人才回国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家近些年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发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世界瞩目,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到那时,我们不仅会把本国的人才留住,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人才到我国发展。另外,我们还要看到我们的长处和优势,不能总把我们的不足和问题放大,而把优势掩盖起来。就说今年疫情发生后,我国和美国对待疫情防控的态度,以及在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对待人民的做法,相信我们心中自会有一个定论。所以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不容小觑,而且科技发达程度更是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可是,美国国内的安全不如我国,美国对待人民生命健康更让人心痛。大家想一想,如果生活在那样一个国家,真的会幸福吗?近日,一封援鄂护士写给特朗普的信可谓火爆全网,信中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讲述了“武汉抗疫”,讲述了4.2万援鄂医务人员和湖北当地医务人员是如何齐心协力,与死神进行搏斗,挽救一个又一个同胞的生命。信中令人感动的莫过于这样的描述:在中国,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小时的婴儿,都获得了医务人员的救助,他们从未被放弃。在信的末尾,这名护士出于医者父母心的考虑和对生命的尊重,她还给美国医护人员打气,希望美国人民终究可以从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这封信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能如此打动人心,这又是为什么?其实就在于这封信生动反映了对待生命美国的不在乎与中国的不放弃。而且我们还是免费救治,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相比之下,生活在中国是不是更幸福呢?所以对于《纽约时报》的报道,我们应该对留美博士选择不回国进行理性看待,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所做出的决定也会因人而异。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美国的优势,也要看到美国的劣势,更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这次疫情,个别留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重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固然重要,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三观’更要放在首位,因为我国真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很多小伙伴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时候,会纠结是申请博士还是硕士。其实这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来综合考量,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从申请难易程度,职业规划,家庭开支,申请目标等多个角度,来分别阐述。1. 博士的竞争尤为激烈,硕士则较易有一句话这样形容美国博士学位的价值:“美国的博士文凭是全世界学术界的通行证”。5-6年严苛的培养,让美国博士学位含金量极高。相应地,竞争激烈程度也是水涨船高,好的大学,好的专业,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而硕士则不然,美国的硕士很多都是以授课为主,毕业方式较灵活,可以选择论文答辩通过,也可以选择全部授课以高绩点毕业。学校的师资压力就没有博士大,故而硕士的录取人数比较高,同时录取比例较大。2. 基础学科多博士,应用学科多硕士这句话的理解非常简单,举例说明:如果是申请物理,化学,数学,或者是经济学等专业,这些专业是基础学科,需要潜心钻研,以期做出一些科研成果的,很多学校往往只开设博士,而且老师也会偏好招博士生---今年一位川大数学系的小伙伴申请纽约宾汉姆顿的数学硕士时,因为在PS中提到有读博士的意向,便被教授拔擢到博士直录。而金融,商业分析等专业,以应用为主,主要讲授实际操作,一般都建议小伙伴们申请硕士。3. 一心学术读博士,有心就业读硕士这里讲的是小伙伴自身职业规划的影响:如果以后想在学术圈混,那么博士便是必要的门槛啦。现在国内各大名校,研究所等的招聘标准莫不是以海外博士为必要条件。而如果只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以后要去各大企业就业的话,建议只读到硕士即可。4. “身无分文”读博士也可以美国对博士培养是极其重视的,用“招贤纳士”来形容也毫不夸张。大多数学校,虽然录取博士的标准极其严苛,一旦录取后,学校又会变得十分慷慨---不仅学费全免,学校还有用五花八门的奖学金政策保障生活(俗称“全奖”)。“身无分文”即是,不用家庭掏一分钱也可以去美国读书---前提是自身条件极为优秀。而申硕士的小伙伴就比较伤心了。一般给到国际硕士生的奖学金比较有限,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自费。通过以上的观点,我们从申请难易程度,职业规划,家庭开支,申请目标等四个角度,条分缕析地对比了申请硕士与申请博士的区别,希望能给小伙伴能带来启发,但最关键的是,你要问自己,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明白了目标,才会知道要走哪条路。
留学以及留学生的话题,终于从许可馨事件以及小留学生包机回国,延伸到了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层次了。而且,捅开了这层窗户纸的,是外媒的报道。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显示,有机构在对美国国内的国际生调查情况后发现,最愿意留在美国的国际生中,博士层次中的中国生源最高,达到了九成二。因为这个数据,网络上出现了这92%希望留在美国发展的博士生,均是利己主义者而且还是精致乃至是极致利己主义者的说法。实际上,留学生群体中的确是存在着一些想要留在国外的人,而且坦白说,不在少数。不过如果详细说起来,也并非是没有原因。今天,就简单地从博士层次的人才可能面临的情况,来分析一下为何这么多人意向中的首选并非是回国,而是留在美国。首先,美国很强大即便美国在此次世界大流行的新冠肺炎中感染率远远地超过其他国家,首先也是唯一一个突破百万级,而且看势头距离冲向二百万也不远的情况。不过无可否认,美国凭借着随意印发的美元可以左右世界经济,真的撕破脸的话美国的十一艘航母可以巡弋地球上任何一片适合航母舰载机飞行的海域。单单是这样的“家底”,就让一些眼窝子浅的留学博士,感觉到美国生活应当比地球上其他国家要优越,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当然,这种感受因为美国精心包装的自由思想衍生品,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大肆传播。当然,对于一些对个人有着极高要求的人,尤其是读书读到了博士层次的学霸级别人才来说,他们所在意的或许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工资多寡,而是开始思考开拓个人的学术生涯了。其次,国内学术环境有待改善既然提到了博士生们的学术生涯,那就来简单地说一下国内的学术生涯。虽然现在很少出现任人唯亲、学阀师门的说法,不过说到底,我们的大学以及多数科研机构人员选拔和以及晋升中,仅仅只是以学术能力来评价高低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太普遍。最为重要的是,即便是没有学阀师门,不过对于处在某些科研、高校教学位置上的某些既得利益学者们,凭借着身处体制之内、对相关法律法规熟稔的情况下,导致即便是国家不惜重金希望加强的相关科研攻关,最后却是被一个个并非算得上优秀的“课题、项目”所侵蚀,这样可能导致国家学术的提升以及科研的攻关,最终是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落在了空处。而对于海外留学的博士们来说,回国之后如果不靠师长同学或者家庭等其他裙带关系,怎么可能会落到一个好项目、去参与到能够得到成长的学术课题中?即便是能够加入,一个外来者想要打破原有的规矩和潜规则,这其中的阻力自然是可以想象的。而相对于国内,美国的学术环境相对来说就比较纯粹一点,拿成就说话。最后,既然都是唯论文评英豪,在国外其实更便利如果进入到了高校学术环境或者是科研生涯,想要晋升提拔目前来看,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之一,便是要发布比较权威、重磅的论文才行。比如这段时间在美国留学的中科大毕业生、现就读博士学位的曹原,再次发布了两篇意义重大的石墨烯材料相关论文;再比如曾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且一度积极参与到院士评选的女学霸颜宁,也是在《自然》杂志发布了论文。既然回到国内来还是要看这些论文成果,那么何必不留在国外?首先单纯语言环境上来说就是目前主流的《自然》、《科学》所属的英语系,其次这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很多就是国外高校的教授或者是学者。最为重要的是,别人的研究成果的确是要比国内先进,将宝贵的学术生涯浪费在别人已经研究了很多年并且出了很多成果的问题上,这也并非是明智之举。于是,留在国外尤其是学术水平高、交流频繁便利的美国,是高层次科学人才的理想选项。那么是不是说,我们每年从北大、清华以及科大所属的华五这些顶尖名校中,所走出去的大量学霸们,都会面临着超过九成的人才流失量?不会,爱国主义的情操一直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从钱学森老先生义无反顾地返回祖国,到钟南山院士英国留学后毅然返回故土,高端人才们虽然认同学术无国界,不过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国在内。尤其是眼下这场疫情,更是让美国这个表面看起来美好的人间天堂褪去了伪装,露出了其原本真实的模样。单单就是这个因素,相信想要出去的人会减少,而想要或者正在回来的人才数量,则是会节节攀升。不过说到底,既然我们拥有学习并且掌握一门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那么就要自我反省是否可以将国内学术科研环境变得更加通透一点。否则的话,即便是那些高智商的学霸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或者就业,可如果仅仅因为某些人的利益而限制了绝大部分人才的成长和进步,那么从大局和长久来说,损失的还是我们中华民族自身。
近日,《纽约时报》公布数据:中国博士留美工作的人数达到了92%,高居世界第一。2019年根据教育部门此前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在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66.21万,除去国家公派单位公派人员,自费留学人数达到了46.76万人,将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与2017年作比较,又增加了5.37万人,增长比例达到8.83%,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加了8%。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2018年留学回国人数增加了3.85万,这种增加其实并没有多大实质上的意义,其实可以看做在2017年基础上增加了5.37万人中,有3.85万选择回国,同样折射出当样本基数越大,可能性越多的情况。博士生选择留美工作人数达到92%,这个情况不容乐观!对于博士生而言,他们都有较高的科研工作水平,选择留美工作,那么对于国家的建设来讲是一种损失。出现这类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科研人员待遇水平过低导致。美国经常从各大高校当中挖掘人才,并且以丰厚的待遇、绿卡为陪衬,让这些尖端人才意识到留在美国的好处。科研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其实他们更愿意选择一种长期适合科研工作的环境,和国内对于这种环境的培养过于缺乏,甚至有很多的人赞同尖端知识分子留在美国,认为他们一旦回到国内,就会受环境的影响变得浮躁,从而不能过继续前进。有时候出现这种问题,我们不应该去攻击这个群体,更多的是要对于现在的整个社会风气做出深刻的反思。为何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难道真的是国外的空气格外“香甜”?解决了困扰物理界107年难题的天才少年曹原,此前就表示:“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值得深思,在科研待遇没有别人一首歌、一部电影、一场直播值钱的情况下,怎么让这些精英回国?
近年来,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近日,一名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第八年博士学业的中国留学生海伦高(音译),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不少中国留学生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她在文中分析了这些给大家带来焦虑和抑郁的压力来源,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不少海外留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图据《纽约时报》赴美学习第八年哈佛博士心态崩溃2015年秋天,海伦高开始了在研究生院最后一年的学习,而这一年是她赴美工作学习的第八年。正是在这一年,她发现自己的心态开始崩溃了。早晨醒来时,她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心脏“噗噗”跳动的声音;研讨班讨论时,她支支吾吾地表述一些不连贯的观点,而同学们的声音犹如刺耳的噪音,将她的声音完全淹没殆尽......在前几年,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海伦高第一次见到哈佛校园中那些枫叶红的乔治亚风格建筑,是从父亲20多年前旅游时带回的明信片上。在其中一张哈佛风光的照片背面,父亲用蓝色墨水笔写了一行字:“希望有一天,你会亲眼看到它的美丽。”▲哈佛大学。图据网络20几年后, 海伦高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并且一度很享受在哈佛校园中的时光,但是到了她读博最后一年,事情发生了变化。“那段时间,我没有心情关注周围的任何事物。埋着头从一栋教学楼走到另一栋教学楼,眼睛盯着地,心里数着地砖的块数,强迫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海伦高写到。焦虑症的发作令她意外。毕竟,这已经是她离开北京,赴美求学工作的第八年。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学校感觉到孤立,用一门陌生语言阅读的沉重负担,和在北京的亲朋长久分离产生的隔膜,都开始一股脑的压在她身上。为了搞清楚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海伦高开始试图反思。她观察那段时间其他中国留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但是,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只是小小的不顺而已:缺课,抱怨失眠,突然几个月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发各种矫情长文……可事实,真的这么微不足道吗?留学生抑郁与焦虑来源分析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16年,共有54.45万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而这其中一大半的学生在美国。这些学生无不是经过了痛苦的雅思、托福等一系列考试,在课后刷了无数英语习题,才来到了梦想中的学府。然而,在这越发庞大的留学生人群背后,是不容乐观的留学生心理问题。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抑郁与焦虑?A、学业压力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B、无法获取导师信任而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C、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失败的代价是不能想象的。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因此,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那些来自深圳、长沙、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跟上学校进度的同时,难免还在为经济上的压力而辗转反侧。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了一种留学生的普遍焦虑:她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而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而最近一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似乎更加重了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焦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智联招聘在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而这个数字,仅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D、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所以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们,可能和中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吃过熊猫快餐(一家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的外卖,所以让他们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于家里美味饭菜的怀念,似乎并不现实。目前,一些学校咨询顾问领导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正在得到亚裔学生的支持,而海伦高也表示,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让大学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社区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红星新闻实习记者丨翟佳琦 编译报道
港剧《溏心风暴3》已经落下了帷幕,虽然号称"撕逼大戏",但收视率却不及前两部。其中许多剧情被观众吐槽注水太多,难见以往TVB的风格。不过亮点还是有的,那就是渣男阿nic和以爱的婚外情。在剧中,身为大龄剩女的以爱(陈敏之饰)在夜校遇到了教授郑立安nic(唐文龙饰),对他一见倾心,起初nic还是拒绝的,不过到最后还是搞到了一起,偷情的桥段香艳到爆,贴身"肉搏"战也显得二位演员很敬业。此次唐文龙时隔11年再次重返无线,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演的真是不差。49岁的他仍旧是肌肉型男,外形也好像一直未改变。相信剧中的他一口流利的英文征服了不少观众,实际上他小学时便随家人移民到了美国,后来在纽约修读时装设计并以顶尖成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是位货真价实的高材生。毕业后还做过一阵服装设计师。在进入娱乐圈后,唐文龙还发过几张国语唱片,或许因为当时的香港乐坛正处于黄金时期,歌星扎堆,所以他的唱片并没有什么水花。幸好在加入TVB凭借一些剧集获得了人气。其中最令人深刻的角色就是《十月初五的月光》里面的男二号金胜了。之后在不少剧集如《栋笃神探》、《绝世好爸》、《卫斯理》等都有他的身影出现。不过TVB的小生实在太多了,唐文龙大概也感觉自己在TVB的发展受限,所以在2006年拍完《人生马戏团》之后便离开TVB,主动跟当时的空姐女朋友分手,开始北上拍戏。可以说他是TVB的演员中比较早的"北漂"了,但是唐文龙却并没有像其他艺人一样身价暴涨。初到大陆时,唐文龙并没有接到什么剧,连楼都供不起。甚至有两年他完全没有收入,只能吃了9个月面包和麦片,因为没钱,他也不敢社交。还好他的最大爱好便是运动,这也成为他很重要的精神寄托。他一个星期有五天以上都在运动,洪拳、泰拳、咏春、健身和calisthenics柔软体操,他都有涉及。在北京时他曾经在大冬天去公园练功夫,这样的毅力值得称赞!如今的唐文龙还是独身一人,有媒体传出他与好友刘永健"断背"传闻,吓得他连连否认。谈及曾经的前女友陈少霞和空姐前女友时,他也坦言有亏欠。张智霖曾爆料当年唐文龙追过佘诗曼,还鼓励他重新来过。小编也很希望成真呀,男未婚女未嫁,何乐而不为呢?
我在北美读书,不断有小朋友问我学习和申请的事情,不回答不好,回答吧,又好像我有以教人似的。经验教训谈这种东西最不靠谱,别人的事情,也就是看个热闹,该自己奋斗的还是自己奋斗。我终于写了这一篇,写得很费力,时间太紧迫,为这个搁下了要紧的任务,代价代价。生活残酷,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得看长远的将来的目标,尽量不让一日闲过啊。只要看看身边牛人,学术超人,就觉得自己该狠狠摸爬滚打,而不是这样向后看。我现在的生活,称为yard life。学校的中心地带是一个被圈起来的yard,往来的游人的热闹不改变它的幽静。yard是一颗巨大的孤独的心脏,每个人有自己专注的事,每天工作12小时是生活的常态,学习8小时以下是不道德,也不敢的。要保持优异的记录,简历上不容许留下败笔。一个经常在图书馆遇到的高年级以色列同学说:"我在这里是第七年,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也没见过一个不勤奋的同学。如果不勤奋,就不会来这里了。"他的神情和气质就是那种沉着坚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人生应该如何实现的人。就冲这一句,"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大为惭愧仰视。我在美国就像是农民工子弟在城里上学。壮观的图书馆,密集的资源,一群启蒙很早且极其勤奋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一间大牛棚。牛人同学大多出身优越,从小的学习环境非我可比,都上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课,有人从12岁开始学拉丁语和希腊语,有人高中修过几门大学的法语文学课,有人每年至少去十个国家。有一位甚至说:"过去的6个暑假,我都没有浪费,都在上语言班。"我脑子里顿时扑通了一下,想起我这个穷人浪费了所有夏天和周末,没有上过任何语言班,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新东方,统统无缘。我的法语德语都是自学,还是很心酸地。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条件允许的话,会报语言班,而不是冷冷清清地自学。学好了语言才能走得远,所以要尽量趁年轻多上学,学对自己长远有好处的东西,比如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了博士生这一步,最大的心病就是原著读得太少了。想我当年摇摇摆摆看一点哲学和理论书,兴致勃勃地跟。一次在某课程网页上一举看到了3个不知道的人名,Agamben, DeCerteau, Judith Butler,那是和我非常相关的课,我心想我真是孤陋啊,去找来看看吧,于是就跟上来了,被誉为"跟得紧"。那种读书的法子掰玉米捡芝麻,看见什么就跟什么,一团糊涂。写得高明的书,但自己读不透,没有吸取到眼光见识,只是博趣,开阔一下眼界罢了,搞不好只是name-dropping。理论书和二手的文献批评好读,也不好读。要读透需要原文的功夫,要明白人家的讨论对象,人家怎样细读。如果不理解语境,没有原著的知识,读二手书是没有大的益处,索然无味的。我有一个可怕的想法。"三十不学艺",人到一定年纪(三十当然不是实指),就有暮气和自保之心,学东西就没主动性了。尤其学习外语,来自母语的抗拒力很厉害。母语是自己的comfort zone,容易固步自封。你上课学语言,跟着老师和同学走,但一下课就和那个语言无关了,做作业和看课文都勉强,不用说主动去思考和写作了。人年纪越大,越不想做基础的活儿,求胜心切,时间也紧张,不能拿出一往无前的劲儿来。学习趁年轻哦!语言是文科生命线,一般比较文学的最低要求是三四门语言。美国这边的博士项目,往往有一个理论的考试和一个原著的考试,比如我的学校,一个是common essay exam,考分析论辩能力,一个是reading check,考三门语言的原著阅读。语言不是学着玩的,而是修相关的课,考相关的试。法文课是法语讨论,意大利文课是意大利语讨论。小论文用原文写,大论文可以英语写(当然最好是原文)。牛人是没边的,会八门语言的大有人在,而且跨度很大,除了简直人人都会的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外,还有希腊语+中文,日语+印地语+梵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俄语+挪威语+中文+日语,这样的高难度组合,简直是什么难拣什么学。每个人都要过的reading check这一关是很有道理的,要紧的是读作品,用原文读,读英译是欺骗和不负责任,是混不过去的。语言学习方面,阅读高于一切。语言不好的原因就是阅读不够。阅读给语言以内涵,口语和写作可以从读书中练。书看多了,思想和表达都有变化。讲一个小故事:研三毕业那年,朋友A接了一个汉译英的翻译活,请B做了一部分。B交稿了,A看了觉得不合格,费了很大心修改。她和我感叹说:"真想不到,语言功底这么差,还得我重做。"我也很诧异,不至于啊,B是北大本科出身,现在又念了研究生。A淡然说了一句:"书读少了。"我顿时无比崇拜,这四个字分量很重啊!应该用匾悬起来,警钟长鸣。后来我开始琢磨周围的人读了多少书。遇到现在的同学L,她本科修了中文、法语、西班牙语三个学位。我问她修过多少门法语文学课,她说八门。问她读了多少法文书,她说,小说大概30多部,戏剧大概30多部,诗歌就不好数了。顿时我就沮丧得不行了。和我的英语文学可能差不多,可人家还修了其他两个学位呢。我法文不好,写作不行,根本原因就是"书读少了"。对于文科同学,读书才是根本,日常交往和沟通没什么难,难的是表达思想和论辩,要学到圆熟,像使唤自己人一样使唤它。上课发言辞不达意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和一个老师谈夏天的语言班。他当年在纽约上过一个古希腊语学习班,每天实打实上课8小时,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全部用于写各种作业练习,大概也要花上6小时。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每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如此坚持了10个星期,学了大约相当两年的课程。语言班很多,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报这个班的必定是强悍的人,否则神经必然崩溃。在高强度的学习里,他锻炼身体没有间断。我问他如何做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天都跑步,十多年不断,再忙也跑步,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压力大的情况下,尤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要考虑放纵的后果。对于必将会后悔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做。比如吃饭,我不吃垃圾食品,不吃比萨,因为,if I eat Pizza, I cannot run!现在我就是再忙,也自己做饭,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习惯。有运动习惯的人就是这样,你不是有意识地下指令,而是顺应身体的需要。让你的意志跟着身体走,而不是身体勉强服从于意志!为了不让生活起冲突,你必须安排时间!当我是一名无知的乡下小本的时候,常去看国外大学的课程网页。很多学校把课放到了网上,中国的院校比较封闭,所以可到国外网页看看,寻找他山之玉。眼睛永远比胃口大,读不了书,至少了解书目,对自己仍然有用。我从大一起到哈佛耶鲁之类的网上溜达,看看人家读什么书上什么课,参照着找书读,一片懵懂的向往。书主要仍然是经典书,是四海之内都容易找到的书,孤陋寡闻的无知小本,最需要的就是指路的光明,第一次读荷马史诗和柏拉图都是在看了耶鲁课表后找来读的。后来念研究生的时候,要看批评著作和文论,大学的书单也很有用,像英国大学的course mole和reading list很全。心中常想想自己的同辈,受另一种教育的幸运的人,在做什么事情,进度有多快,能感到一种鞭策。找资料的话,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作品、某作品、某类别的学术网页,给出现成的bibliography。网上搜东西,手勤一点都可以搜到,但不必太费力,买椟还珠,做了书皮专家却没有看书。有一条正道是看书,经过一本书的引用推荐,跳到另一本书。网站广播对学英语很有益。BBC的在线广播基本可以通过flashget等软件下载(也可在firefox装flashgot插件)。推荐BBC artsanddrama,戏剧和文学朗读节目,源源不断的狄更斯小说(他老人家一年四季没断过),各种经典名著。冬天天冷,我就睡觉不起,赖在床上戴耳机听BBC消遣,那时候听过Villette,LittleDorrit,纳尼亚传奇,戏剧(莎士比亚,契诃夫,萧伯纳,王尔德哪,还有难得见到的新剧)。这样,我培养出了对有声书的深情爱好。朗读没有视觉压迫,紧随着原书和作者,愉快充实的感觉。听VoyageOut时想到,Woolf的语言真的非常有味道,念出来才能体会。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朗诵是语言专业必须训练的。爽利顿挫的英国英语,听着真的很幸福啊。英文听力不好的同学可以坚持慢慢听,比看美剧受教益。名著就是名著,让内心丰富。校园网的最大便利是BBS和ftp,营造了一个可爱的群体。Ftp注定是校园网的专利,出了校园,就怀念曾经光顾的各种影视站、科教资料点、音乐站、动漫站,比如著名的文艺片阵地rocker.cc。但是校园网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信息来源受到种种限制。除了动漫综艺和美剧日剧更新比较快,李敖演讲、馒头事件等热点传播得及时,其他资料,更新是比较少的,诸多重复。ftp是分流和共享的好地方,但个人需要的特别资源,还得靠自己寻找。ftp语言站资料很多,但好像大多是教材的扫描和录音,第二外语的基础学习。如果有了一定基础,我推荐德国之音的德语学习Topthema,法国TV5的新闻7JourssurlaPlanete,锻炼听力,有文字可参,又是最新发生的有趣味的时事。广播收集的有声书毕竟有限,当我脱离校园网怀抱之后,就进入了电驴emule的阶段。到了电驴,世界就大了,自由了,海阔天空(也慢了)。这个世界多么平朗开放。当我找到了英音朗诵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直涕泗交横。那么多没有想过的宝贝一直在网上,而且源源不断地在增加。夜以继日以蜗牛的速度挂电驴,收集狂本性爆发,有声书越收越多,法语的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兰波、普鲁斯特,德语的圣经、神曲、席勒、黑塞,意大利语的圣经、曼佐尼、卡尔维诺、Svevo……欧洲到底是读书人多,有声书极多,不仅本国作品,还有大量翻译作品。有些东西不可思议,竟然有《纯粹理性批评》的德文版。太多了,只能当为退休后陶冶情操做准备。等我老了,退休了,就听这些玩吧。或者视为饥荒积粮:一旦失去了语言环境,可以用这些听力资料保持语言能力。电驴的下一步是ipod。网上资料积累多了,但人不是总在电脑前。用电脑的时候,经常是做事写东西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我开了窍,去买了一个ipod。为什么下这个决心呢?因为被一位西班牙语系同学震撼到死。一起到外校上《神曲》的课,坐她的车回来,她在车上不放音乐,放意大利童话,无辜地问我:你没有意见吧?这是个严肃的同学,我完全相信她ipod满载着教育的内容。她意大利文比我好,我无地自容,第二天就到店里买了一个80G的ipodclassic,从此成了ipod支持者。现在我走路自觉ipod,终于可以少想低俗的事情,给生活增加文化了。(去年我问一名古典系同学,走路的时候脑子里想什么,他说,背希腊拉丁词汇变位。我抓狂地想,真是读书种子啊。)吉本是英国最伟大的作者之一,走路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挂耳机听春秋笔法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经常就笑起来。收的那么多法语意大利语资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对照书,听《神曲》的朗诵,对理解和记忆是莫大的帮助。在修《约婚夫妇》的课,对照听过几次,曼佐尼可比雨果,好久不读这种伟大的欧洲小说了,惊喜。走在漫天大雪里,耳边回响着意大利文的朗诵,保罗的书信,劝善劝信,优美有力,真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信心。有了ipod之后,我才开始听podcast,互联网广播。原来这么多教育机构和电台发布了广播呀。做法是,打开itunes,进入itunesstore,搜索,选择节目。可以用电脑听,也可以下载到ipod/mp3里。这里介绍几个教育节目,都是教授讲课的录音。Collegede France的文学(法语,非常慢的讲解,清晰好懂),Alexandro Manzoni(意大利语,全文朗诵,每一章有讲解),Divina Commedia(意大利语,课堂录音,各章节有讲解)。类似的节目相当丰富,意大利人好像特别热爱podcast,古典文学、神话、薄伽丘、戈尔多尼、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有节目。这和意大利教课风格大概有关系,讲座多于讨论。我听这些,也就是练一练耳朵,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知识上是用处不大的。除了这些法意文学广播,还有Oxford medieval English(中古英语的课堂录音),艺术史,哲学,政治哲学讲座,可以按照各人的兴趣听一听。新闻节目就更多了,各大媒体电台都有自己的podcast。人的声音(书的声音)是可以听上瘾的,学业的要求可以养成为自己的爱好。我们有幸生在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电子时代,声音不再是一转而逝的,而是可以流传,复制,重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大家知道Roberto Benigni是《美丽人生》的导演和主演,但可能不知道他是杰出的朗诵家,能全文背诵《神曲》。他热爱但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背诵《神曲》。Youtube上有他几个朗诵视频。我听过的《神曲》朗诵里,他当之无愧是第一。做梦也想听遍他的全文。读诗就要读出来,甚至背出来。想想过去的莎剧演员背台词的功力,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传统。每天朗诵外文,一定有帮助。默读会漏掉东西,而朗读却让你接近文本,接近作者的写作。真的,就像在体验自己在写这篇文章,如何运筹辞章和结构。ftp应该有很多电子词典。我只能靠电驴。我最近下了一个意意辞典,一个意英辞典,简直爱不释手。最强烈推荐Oxford Superlex,英法、法英、英德、德英、英西、西英,大集成。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页有意思,可以看看一些奇怪的东西在汉语论文里是怎么翻译的。最后一个提醒是,电脑和ipod引诱人玩物丧志,拼命积攒、整理、分类自己的文件,所以要克制。更不必说其他的视听和聊天的分心了。本科时我没有电脑,得以面壁用功学习。研究生期间就给电脑废了,玩物丧志的多,收获的少。现在有美国同学就住在没有网络的房子里,可以在家看书写作,说This isthe secret of proctivity,这是一个良好教训,要利用网络,不能依赖于网络。就是这位同学,去年感恩节的时候,我问他:放假这几天,你都做了什么?他怅然说:没出门,在屋里待着。Except when I was running,I was just working.这就是博士生的日子,running + working = yard life.好了,写了这些摸索的经历,不伦不类的经验教训谈,完成了答复小朋友的任务。这个关节写这些东西,自觉太不负责了,后果严重。五内俱焚啊,要赶紧回归yard life,做一个负责的graate student。祝大家新学期一切顺利,多有收获。有希望就好。本文来自经管之家,不代表百度学术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原出处,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
来源:九哥财经最近,《纽约时报》里有一篇报道提到,是关于全球各国的留美博士最终愿意留美发展的统计数据,其中中国的留美博士比例高达92%,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印度的81%。就连国内顶尖的高校北大、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出国留学后真正回国发展的人数不到20%。还有,据2017年数据显示,在美国读大学的国际学生为美国贡献了424亿美元,其中,中国就占了1/3。首先,选择到美留学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能在美国定居也是一大原因,多数人都希望拿到美国的绿卡和国籍,在美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处。一般在美毕业的博士生,若在美国就业,3到5年就可以拿到绿卡,也就是拥有永久居留权。其次是美国的薪资待遇实在是比国内的“香”,在美国,博士毕业生月薪一般都有8万美元,而在国内,连个年薪30万的中学教师,都被一堆硕博毕业生争来争去,实在是太难了。留美发展,还能继续过上条件更好的生活,而回到国内,又得适应不同生活节奏,几乎要重新开始。最后,发达国家与我国相比还是有较大的优势的,比如科研方面,许多顶尖人才对于科研环境的要求较高,为了满足自身的科研需求,当然选择继续留美发展。说实话,在薪资待遇和科研环境等方面,我国还做得不够别人好,在流失大量人才的同时,除了要找出自身问题所在,还要积极改变现状,只有我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回国发展。
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早早定下留学目标,却又默默窥探时间流逝。意欲为其付出汗水,却总被身边的琐事缠绕。如何才能对留学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趁早努力,不留遗憾?offer收割机留学团队特邀神秘大牛Vicky学姐,分享她美国留学工作生活5年来的体验感悟!收割机留学团队的学员,都是优秀学子,欢迎大家加入收割机留学,为自己代言,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PART ONE自我介绍offer收割机留学Vicky学姐- 现任职于 -美国Santander银行总部Senior Treasury Analyst- 主要经历 -本科-西财-经济统计专业硕士-德州农工-计量经济与数理经济专业16-18年任职美国Santander银行Capital Market Analyst曾实习于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HSBC Bank等金融机构曾斩获众多美国金融名企全职Offer,包括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有着5年+美国学习生活及金融领域工作经验大家好,很感谢收割机留学给我这次机会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美国这5年的经历,不能说是一个讲座吧,更多的是一个和大家互相学习的一个过程。我现在是在美国Santander银行总部担任Senior Treasury Analyst的职位,现在是在波士顿,做的工作是银行里面最核心的业务Treasury。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Treasury,因为在中国没有相应的分类,但是如果要说到美国财政部可能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在银行里面管整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一个职位,也是和CFO最接近和权力最接近的一个地方,所以需要去管整个银行的投资、现金流,还有一些资产负债表上所有的项这些情况,那我所在的team就是负责做投资的,也就是一些“头衬”、衍生品的东西,这是我的个人背景。我5年前第一次来到美国就读德州农工的研究生,在研究生之前我是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的统计学专业,这是我的学术背景。现在到美国已经5年了,我觉得感触还蛮多的,所以现在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背景主要是偏向于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专业,其实这两个专业也是在美国比较好找工作的,虽然我目前做的是纯金融行业,但是这两个专业中我的同学在美国也蛮好找工作的,是属于美国比较需求的一些专业。PART FIVE展现学习能力最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展现出你快速学习的能力!那怎么展现出你的快速学习的能力呢?其实上班的很多内容都不是你在学校学习过的,是需要你在上班之后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内迅速的学会。所有的公司都一样,不管你是什么职业。这个时候你要展现出你比别人更强的快速学习知识的能力。怎么展现呢?我觉得语言环境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之前我记得有一个manager就问我说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Quick learner吗?那你怎么样去证明自己是学习东西很快的人?我当时就直接说的是,这是我来美国的第2年,我说两年前是我第1次开始用英文和别人交流,现在是我两年后的样子,然后我就说This is how I prove I learning things fast。然后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回答非常的精彩,因为他觉得确实。很多人在跟我打电话的时候他们都可能觉得我不太像是才来美国两年的人,当时我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我不push自己,哪怕和亚马逊的客服聊,我也可以聊半天,我其实不是想跟他聊,我就是想训练一下我的语言能力。我会去学习很多native speaker,他们是怎么样说话的,他们是怎么样发音的,他们用什么样的俚语,然后他们说话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东西我都学的很快。所以在我和不同的人打电话聊天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非常的惊叹于我在两年内英文提高的水平,所以也就间接的证明了我自己是一个学习东西很快的人。其次,我第1份工作是要求我用SQL这个软件,其实我都不会,然后我在就职之后问老板,当时为什么要招我,因为我说这个工作要SQL,可是我当时完全都不会。然后他说因为其实SQL这个东西在他最开始上班的时候他也不会,但是这个东西大家都可以学会的,所以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去看中的就是你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说你会不会这个东西。我说的学习能力不是你考高分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你可以和你的同事交流的一个能力,第二方面就是你如何快速的去学习一个技能,或者是一个行业整体的运作模式的能力。不管怎么样都需要你去和别人不断的交流,和你的team member不断的磨合才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当你能够证明自己有这些能力的时候,你其实离offer也就不远了,归根结底就是你要善于表现自己,你要有能力表现自己,你要有能力去证明给别人看你可以表现自己,你还有能力去证明给别人看你可以帮这个公司作出贡献。我觉得找工作的所有重点都是这个,第一你有能力,第二你要表现自己能力。能力就体现在你在大学和研究生过程当中你学习知识的能力,然后你考分数的能力,还有你去学一些计算机、License的能力。比如说金融行业可以考一个SAS这种license,这个可能之前用的比较多,现在比较少了;然后或者是你学习Python,是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软件。甚至你连Excel都非常的精通,你要会用VBA Code编程,然后要知道怎么用透视表,还有各种东西,因为Excel用的也非常的多,这个是computer skills。那作为行业的skills,金融行业的话比如说如果能考过CFA一级,这至少证明了你有基本的金融常识;如果能够考一个FRM或者其他的一些license,这也证明了你有一些金融背景。还有一个比较不常见的,其实美国金融前台公司用的比较多的有Bloomberg,在网上去搜一下考一个Bloomberg的license。然后把你的LinkedIn做得非常的漂亮,把你所有的擅长的license,还有你所拥有的技能全部都放在LinkedIn上。因为很多时候那些有可能是你未来公司里头猎头,他们都是在LinkedIn上通过这些关键词来搜寻candidate。如果你有这些关键词的话,你就会收到很多的Email问你对这个职位有没有兴趣,他们觉得你和这个职位比较match,然后想问你有没有兴趣来参加我们的面试,你会发现把LinkedIn搞好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事情,然后这些是我刚刚说到的硬的skills。第2个就是soft skills,就是How to communicate yourself?How to represent yourself?你要学会怎样和别人聊天,英文要好,要擅长于表达自己,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要给别人展现出你是一个非常积极,并且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会为公司带来很大的贡献的人,这就是soft skills。所以其实在美国找工作真的很难,因为你没有身份,需要用比别人更多的skill来证明自己。PART SIX美国商业银行大解析就像我之前说到的有分Front office、Middle office和Back office。我认识的很多像我们银行的大部分都是白人,亚裔比较少,印度人现在还比较多,印度人在不同的公司都还蛮厉害的。像亚洲人的话,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做后台和中台的比较多,后台和中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做data、跑数据、建模型,你知道这是我们比较擅长的地方。那就拿银行来举个例子,最简单的,世界上的商业银行,不论体制就业务来分,分为四大块,我知道中国的银行和美国的银行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我现在就拿美国的来说。第1个是Retail Banking,就是比如说我们平时看到的柜员,还有在前台的客户经理,这些都叫Retail Banking。这个方面一般是不招国际学生的,他们是靠比如说拉存款的多少来付给你钱,这种叫做commission base的,都是不招国际学生的,因为没有办法给工作签证。第2个是Corporate Banking,比如说有一些做分析的analysis的,然后做invest,就是去跑不同的业务相当于是拉不同的客户;然后还有一些就是做mortgage,比如说要去放贷,要去跑一些客户的关系。第3个板块就是Treasury,也就是我所在的部门,就是一个最核心的部门。我下面单独说。第4个就是Back Office,提供一些数据和技术的支持,包括IT和Data这些部门,Data基本上就是把这些数据拿来我们build的一个模型,然后这个模型每天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后台的运营状况。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在bank office后台做data,因为这个data是很多美国人做不好的,他们没有那么强的technical skills,所以中国人在这方面非常有优势。下面介绍下我所在的Treasury部门。Treasury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管整个银行的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有哪些Cash,有哪些不动产,有哪些可以迅速变现的东西,银行的变现的能力有多少,然后银行有一些什么样的业务,这一部分都是由Treasury来决定的。还有一部分是银行的负债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要什么样子的比率才是一个健康的比率,这些都是Treasury掌握在手里的,所以其实很多时候银行的CFO都是由Treasury这个部门上去的。但是这个部门又因为是一个非常少中国人的一个部门,前台美国人非常多。我现在所在的team是做investment,一个方面就是像我刚刚说了做一些directive、swaps。当利率上升的时候,你要去怎么样帮银行的整个balance sheet控制风险,然后当利率疯狂的下降的时候,你要知道银行受利率的这个影响非常大的,你要怎么样去做trade,可以让银行的整个balance sheet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个是一方面的directive investment就是我所做的。然后第二方面的investment就是我要去和不同的,像jp摩根、高盛这些我们经常都一起开会,一起吃饭,因为要去签不同的合同。所以我说的就是如果你想在金融行业做真正的金融的话,communication skills is very important,因为你会发现你随时随地都是被白人给围绕着的,而且你随时随地要被迫的去和他们social,其实我有时候不是那么的喜欢去很假惺惺的social ,但是这就是金融行业的一个规则,就是你必须要会聊天,或者至少你要表现的你很会聊天。我老板就经常会带我去跟高盛、jp摩根他们一起吃饭,然后因为这是一个利益共存的一个状态。我老板最厉害的在于他其实很多电脑都不懂,但是他可以随时随地知道这件事情要找哪个人,他的人际交往面非常的广,所以在他和不同的人在交流过程当中,我也开始逐渐的知道我们有哪些业务,然后这个业务我们要和哪个公司来谈,这个合同我们要怎么签。你其实会发现就是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说的在Treasury的这个部门就相当于一个人体的一个心脏的,必须要同时都注意到国内外的资金市场,要随时的注意汇率的影响,要随时注意这个市场的影响。一旦美联储开始降息了,我们就非常的紧张,因为就很怕整个银行的资产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很大的波动,银行对于风险的监管是非常严的,所以我们做investment不是为了我这个部门做investment、做swap、还要做floor这些衍生品的交易,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控制风险。然后要在满足银行流动性的同时争取盈利,比如说你要去买一些bond的,你要去做一些deal和不同的银行签合同,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能够保持流动性的同时来争取盈利。所以,我觉得这个部门也算是比较金融的一个部门,也算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部门,我目前来讲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那还有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说有一些Asset Management Company就是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他们所做的业务是什么?简单来讲,你们知道像做什么mutual fund、hedge fund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原来比较流行现在都不怎么流行,像这些Fund公司也是非常好的一些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对于你的学术要求就非常高了,因为中国人进去基本上做的就是quant。可是quant这个东西要求非常的高,他们基本上是要求博士,如果你不是PHD的话,你最好是非常好的大学毕业的,比如说哈佛、MIT这种,然后你才有机会去quant。Quant做的东西就是会把市场上每天的数据,然后分析这支股票或者那支股票,要怎么把它放到一起投资最赚钱,这个就是quant所做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叫做fund management也是非常有趣的,如果你是一心想要去做技术流,我觉得就是首先你要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然后你的成绩很好,你要懂得金融市场大概是什么样子的,那选择fund这个职业的规划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他们也需要做各种model,然后需要跑各种程序,需要制定各种的政策,他们也是负责给公司的交易员下指令的。如果你自己之后做得好,还可以自己独立出来当fund manager,这个时候就非常的赚钱了,他们是按照你旗下的资产可以收2%-3%的这个资产管理费,那你就可以想象一年赚钱是赚的非常多的,但是前提是你要非常非常强的technical skills,成绩很好,然后要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像我其实找工作的时候,如果你不是一个那么技术的人,我的建议就是你可以像我这样子去和别人聊天,不要去害怕和别人聊天,你一定要去善于利用你所认识的人脉,或者是说你要去利用你可以reach out的人脉。你不要只是去找中国学姐、学长,其实我在networking的时候我从来不在乎对方是不是中国人。另一方面我有时候不一定会找中国人,因为第一是我不知道我要用英文还是用中文比较好,第二就是因为中国人性格跟美国人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跟美国人你会比较直接的告诉他你想要什么,就是我想要的职位,我想要在这里做什么,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反正如果他不理你也就算了,就不会尴尬就是随便聊,但是他们是会理你的,并且他们就会给你一些建议,而且会帮你。像我找工作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把纽约各大银行,jp摩根、Morgan Stanley等,然后还有一些非常大的公司SMP,所有大公司的头头manager以上的职位,我基本上都聊过一遍了。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到现在都还有联系,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在未来职业生涯当中会非常有用的,你需要不同时刻的去和人们聊天,你不要害怕自己英文不好,我一开始英文也不好,我现在英文也不能和美国人一样好,我还是有很多时候听不懂,你听不懂就和他们多聊,多聊几次就听懂了,反正就是别人的国家,你也不用担心丢人不是吗?很多人就是害怕丢人,千万不要害怕丢人,你要不断的介绍你自己。你要知道这个时代,信息和数据两个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有够强的数据GPA,或者你有够强的license,你是一个非常非常厉害的人,你就可以完全用数据说话;如果你不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你就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是中等偏上的人,那你就要让信息说话,你要让这个世界上你想要去找工作的公司,你想要去工作的行业,你要让所有人都认识你,当别人认识了你之后,你才会有机会被别人所注意到。美国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子的,大多数是没有亲人朋友可以直接帮他找工作的,像我反正是没有,我没有一个朋友在这里,所以我每次都是需要靠自己去努力的介绍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和你说话,我的目的是什么。你需要去让别人知道你是谁,人家才会愿意帮你的,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是一个有梦想的人。PART SEVEN生活与感悟至于生活方面的话,我可以简单的提一下,因为我觉得其实在美国的生活状态肯定是和中国非常不一样的。在学校的时候其实还好,因为周围有一些朋友可以一起玩的,但是在我工作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整个人都比较孤独了,因为像我当时一起读研究生的同学,我记得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只有我一个人留下来了。所以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你自己独处的一个状态,这个独处我觉得有好也有坏,虽然离亲人离家里面的人越来越远了;但是好的方面就是你更能够去做一些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你可以去发展一些自己别的爱好,你可以去做生意炒股,你可以在这种自己思考的过程当中,知道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中美生活差异还蛮大的,美国生活就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你可以去认识一些朋友,有朋友的话会觉得生活会轻松一点,否则的话你就会觉得没有中国那么好玩。美国整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是比较单纯的,所以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就是你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其实在美国待一段时间,是有助于你的这种品质的提升。我觉得在美国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什么事情我都可以自己做。你首先要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我觉得在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我认识到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以及我要怎么样的去达到我这个目的。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在美国生活的这么多年的感悟就是你要去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用所谓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做的事情对或者错。你要意识到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去欣赏和尊重的地方。这是他们最大的文化,就是一个包容性和多元性,如果你能够认识并且接受这个文化,其实你慢慢的也就可以去融入这个社会了。非常感谢offer收割机留学给我提供这次机会一定要多多支持他们。PART EIGHTQ&A【问】学姐请问,有没有留学中介帮忙提供那种找工作实习的渠道?【学姐】你的意思就是说有没有就是帮忙找工作的留学中介吗?我觉得应该是有的,但是其实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你进学校之后,学校提供的那个渠道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适合很多公司有合作的,你可以好好利用的,还有就是如果找工作的话,你们也可以联系收割机留学的小助手,然后DIY留学的话都可以联系小助手,他会有帮忙解答的~【问】学姐您好,我想请问一下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找工作的关系大吗?哪些城市的工作机会多一些呢?如果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会不会对找工作有很大影响呢?【学姐】我觉得问得非常的好,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找工作的关系非常大非常大,特别是如果你是金融这种行业的话,地理位置的关系就非常的大了。我给你举个例,我记得我之前有一个学妹,她去了一个不太出名的学校叫巴鲁商学院,应该在美国都是100多名的学校;然后我去的学校是一个全美前30的学校,但是地点非常的偏远,她的地点就在华尔街上面,就华尔街里面,我们的地点是偏远的德州一个小镇上。结果,我的同学基本上都回国了,但是她的所有同学都在美国找到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地理位置和找工作的影响非常的大。因为你如果是在大城市、在中心的话,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认识一些大公司的人,然后你的学校其实也有更多的渠道去帮你找工作。所以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很有关系,但是如果你是在做码农这些的,可能就是去加州比较好,如果你是做金融的话,东海岸比较好,纽约、芝加哥、波士顿,金融行业的话最多机会的肯定还是纽约。【问】学姐你好,请问如果在美国找投行工作的话,简历有没有建议?【学姐】如果你要在美国找investment banking,首先你的背景要够牛,比如说你要是常春藤的,比如说你GPA要非常的高,比如说你要考过CFA、FRM等,就像我之前说的你那些skills都要很强,虽然投行不一定用这些skills,但是你的简历要非常的牛。特别是你想要进大的投行,你一定要是非常非常顶尖的人才可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