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留学必知丨全美商科专业的TOP3顶级院校!杜弼

留学必知丨全美商科专业的TOP3顶级院校!

还在犹豫留学选校的同学要抓紧时间了,第一轮的申请即将接近尾声!对于想要留学的同学们来说,选校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很多同学在选校时更看重学校的综合排名,而忽略了专业的排名。想了解商科专业哪些学校实力强,就来看看全美商科专业的TOP3顶级院校吧!ONE 工商管理TOP1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商学院,全美前500强大型企业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20%毕业于该学院,被美国人称作是培养商人、总经理的“梦工厂”。另外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就是权与钱的象征。目前哈佛商学院的项目形式为:2年制全日制课程;双学位选择;2+2项目(只录用全日制在校生)。TOP2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作为多次与哈佛并列世界第一的大学,也是哈佛大学的有力竞争者,背靠硅谷,对商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捕捉敏锐,在课程设置上一直在不断创新,但学校的录取率只有5.1%,是美国最难进的商学院。目前项目形式为2年制的全日制课程。TOP3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凯洛格商学院成立于1908年,是公认的顶级商学院之一,在2020年位列U.S.News全美最佳商学院第三,福布斯全美最佳商学院第三。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第一个将团队合作列为MBA学习核心部分的商学院。目前项目形式为:2年全日制课程、2年半-5年的非全日制课程(晚间授课)和为期2年的在职管理班课程。TWO 金融学TOP1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被称作是现代MBA发源地,是全美最佳商学院榜首的常客,注重培养学生的金融、经济学等理论知识与多学科交叉,真实融入到商业情景汇总,培养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角,沃顿商学院没有金融学硕士,只有MBA下的金融学方向和金融博士,要求GMAT平均分720+TOP2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布斯商学院是第一所提供商科博士学位的商学院,教学方面更强调理论基础,与哈佛商学院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为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操,学院内增设了很多实操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理论到实践中。布斯商学院只设置了5年制的博士项目和MBA下的金融方向。 TOP3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斯特恩商学院坐落于纽约曼哈群岛,举例享有“世界金融心脏”之称的华尔街仅2.8公里。因此,斯特恩商学院同上百家世界顶级的额金融研究机构和企业有密切联系,在金融实践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项目形式为:12个月的全日制课程。THREE 会计TOP1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奥斯汀分校是久负盛名的公立“常春藤”的八所院校之一。在2020年U.S.News排名全美商学院第五,会计学已经连续十四年全美第一。所在城市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市,凭借其高科技力量,被评为“全美最适合创业公司的城市”之一,是全美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该校每年的会计项目只招收60名学生左右,难度极大。TOP2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香槟分校是美国“十大联盟”的创始成员,也是公立“常春藤”的八所院校之一。香槟分校是四大会计事务所的“Target School”,所以经常以此作为招牌,在校举办审计、税务相关的专题研讨会,目前该校的项目形式为12个月的STEM项目。TOP3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在会计领域也是首屈一指的,和金融学相同,沃顿商学院同样没有设立会计学硕士,只有MBA下的会计方向和会计博士,同样要求GMAT平均分同样是720+。在此毕业后的学生就业前景都非常好并且起薪也比较高。以上就是成都言顶留学蝶蝶老师关于全美商科专业的TOP3顶级院校的全部内容了。

乃今得之

他小学数学考5分,却用2年半读完金融博士,41岁成首席教授!

在我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数学课,学习数字推理和事物之间的量化关系,我们曾经听说过很多小朋友从小就有很强的数学天赋,小小年纪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就拿到金奖。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小学时数学很差,虽然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但是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甚至是毕业后工作都会用到数学,所以学好数学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在大学里,就有这么一个专业,研究的内容要求对数字特别敏感,那就是金融学。金融学可以说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专业了,研究的是和财富打交道的学问,学习的主要是经济学、金融理论等。从国内各重点财经院校的金融学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专业的人气有多高。而且从每年的财经类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聘的单位都是非常高薪的,有国有银行、投行、咨询公司、券商、保险、基金公司等。但要想学好金融学,去名企拿高薪,就必须学好数学,这是金融学的基础。而今天小新带给大家的这位,他小学的时候数学才考了5分,但大学毕业后读研究生,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答辩,成功拿到了金融学博士学位,在他41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世界名校的首席教授,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代表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郎咸平。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郎咸平教授,近十几年来,他一直活跃在香港和大陆,参加各类经济讲坛和电视节目,在国内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国内很多重要经济难题上都有非常犀利的观点,人送外号“郎旋风”。从公开资料可以发现,郎咸平1956年生于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家里有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他共5口人。由于排行老三,年龄最小,所以妈妈很疼他。但据郎教授自述,他小的时候总感觉孤独和压抑,常常望着天空发呆。可以看出,他小的时候有点自卑。小学时,他连123都不会写,一加一等于几也不会算,在一次小学算数考试中他才考了5分。后来到了中学,郎咸平12岁过后就像是开了窍一样,逐渐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成绩一次次进步,从全校的800多名,进步到500多,再到300多,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地建立了自信,最终他考上了台湾的东海大学读经济专业。大学期间的一次月考中,郎咸平作弊被抓成绩作废。这件事成为郎咸平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反思自己,痛定思痛,从此他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别人每天学习8个小时,他就学习16个小时,就是在这样残酷的自我要求下,他渐渐地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开始发现自己并不是很笨,大学毕业他成功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两年的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台湾找了多份工作,但是都太如意,所以他在母亲的支持下,决心去美国留学,最终他考上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但由于成绩一般没有获得奖学金,所以他母亲毅然决定卖掉房子凑足了学费供他去留学。自此郎咸平就开始了他“开挂”般的人生。在沃顿商学院的两年里,郎咸平跟着学校一位公司治理方面的大牌教授做研究,其实就是个打杂工。由于这位教授非常严谨严厉,给手下的学生非常大的压力,正是这样高强度的锤炼和学习,让郎咸平的留学生涯非常饱满,可以说他在这里赚到了经济和金融知识的“第一桶金”。两年后他顺利拿到了金融学硕士学位,但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又成功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样的学习速度,自沃顿商学院建校以来都是屈指可数的。博士毕业后,郎咸平留校任财务学讲师,郎咸平在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奠定了他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在其后的五六年间,他多次跳槽,先后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助理教授、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芝加哥大学访问正教授。38岁他从美国来到香港,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三年后,41岁的郎咸平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首席教授。随后郎咸平调整研究方向,从美国经济问题研究转向亚洲经济问题研究,从此郎咸平多次发声,成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有人这么评价他,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从郎咸平教授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可能经历一段灰暗的时光,但只要不放弃自己,建立自信,坚持梦想,拥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就有可能走出逆境,创造惊人的能量。

白求恩

教授风采|潘军:纽大-斯坦福-MIT-高金,享受金融研究的快乐

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霸”、“海归”、“领域精英”……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他们飘洋过海,加入SAIF,组成这支世界一流、亚洲领先、国内唯一的豪华师资阵容。课堂上的授业解惑,课后的潜心学术,他们,无疑是SAIF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中坚智慧力量。获得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双博士学位,在MIT任教近20年的她,选择回到从小成长的上海,走上高金的讲台。本期“教授风采”,与你讲述SAIF教授潘军的金融研究之路。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近二十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双博士学位,声誉远播国际金融领域的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决心辞去海外终身教职,回到从小成长的上海,回到曾就读过的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当年飞赴美国时,上海正在创建新中国第一所证券交易所,时隔三十载,上海已进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之年,“回到中国、回到黄浦江畔,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起点,重拾奋斗和拼搏的信念。”从上海到纽约的“叛逆女孩”潘军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在上海中学就读期间,每个学期都保持年级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交大在上中设立的奖学金。成绩虽好,但学霸的个性似乎总有些桀骜不驯,“不太听话”的潘军没有获得当年直升交大的名额,而是通过高考以数学满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了交大试点班。“那年数学卷的最后一题特别难,全上海考满分的只有两个人”,潘军回忆道,“记得监考老师还特别提醒我,别花太多时间在最后一题,要好好检查前面的题目。”在交大读本科的日子,时常穿行于上院、工程楼、包兆龙图书馆、宿舍、食堂、操场之间的潘军,现在同样每天从广元西路的大门进入校园,穿过大草坪,一样的短发+衬衫牛仔裤的休闲装扮。每每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潘军都要感谢当年应用物理系的老师们,包括她的导师——时任交大物理学系主任、后来的交大校长谢绳武。“老师们当年为了帮我申请出国,联系了学校各个部门,后来我才能顺利出国。”潘军,上海中学高中时代出国后的学霸毫无意外地开始了一路狂飙模式:只用了一年就读完了西伊利诺伊斯大学的物理学硕士,并收获了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offer。在纽约种下一枚金融的种子1993年7月,谢绳武教授来到纽约,与潘军及几个交大校友见了一面。“我当时其实想过回国当个物理学教授”,潘军坦言。不过,九十年代的美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相当一批物理专业的学生都转行学计算机或金融,去了华尔街,“可能学物理的那时很难找到工作,而华尔街却正大热”,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师兄也去了投行,这对潘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感觉当时聪明的人都去做金融了”,而朋友推荐的两本书更让潘军下定了决心改读金融。第一本书名为《Capital Ideas》,“书里的每个章节都是在说一个最大的金融想法,就像在讲述一个个故事,非常有趣。” 第二本是华尔街做量化投资的人都在读的《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而第二本书的作者Darrell Duffie之后也成了潘军的博导,金融研究的引路人。《Capital Ideas》期权定价那一章,潘军深深地被Robert C. Merton的开创性研究所打动,“如果不在纽约,我大概不会读金融;如果不是Merton,我大概不会选择MIT。”从斯坦福迈上金融研究之路从事金融必须要夯实金融专业知识,潘军决定读一个金融学博士。当时的斯坦福金融学博士项目,培养了现今在中国金融学术领域闪闪发光的名字,比如黄明、戴强、刘俊等。在斯坦福读博期间,大家互帮互助,学习氛围非常好。找到学伴的潘军如鱼得水,潜心向学。“我有两个阶段学习特别用功,一个是高中,一个就是在斯坦福。”潘军感叹说,“就是觉得在学的东西是有趣的、有用的、有意义的,而且周围优秀的人也都在学,那种气氛让我觉得每天都很‘有劲’。”进入斯坦福的当年,潘军就给斯坦福教授Darrell Duffie写了一封邮件,并顺利得到首肯,成为了Darrell的研究助理。Darrell Duffie作为世界级金融学大师,潘军在与其一起做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进步。读博不到两年,潘军和Darrell合著的一篇围绕VAR主题的经典论文An Overview of Value at Risk,发表在当年的Journal of Derivatives上,并在之后获得很高的引用量。在随后的日子里,潘军就像有了金手指,在众多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如Econometrica, Journal of Fina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她博士论文中的内容也获得业界很大关注。(分别是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年轻的潘军先后于1995年获得美国女性在科学领域的Luise Meyer-Schutzmeister奖,1996-1997年度斯坦福大学商学院Jaedicke学者称号,1998-1999年度斯坦福大学Lieberman奖学金。潘军与其当时的导师Darrell Duffie, Kenneth Singleton合著论文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于2000年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Econometrica杂志上,谷歌学者上的引用量高达3300余次。潘军和她的合作者凭借该论文获得2014年The Stephen A. Ross Prize in Financial Economics奖(该奖项自2008创始,每二年授予一篇论文。2012年授予的是Bengt Holmstrom 和Jean Tirole合著的论文,这两位作者也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潘军自己则更喜欢博士期间的一篇研究大盘性黑天鹅如何影响资产定价的论文——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该文讲述黑天鹅事件如何在期权中定价,发表在2002年的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在当时黑天鹅事件仅发生过一次,即1987年的金融事件。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金融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变革,潘军在2002年的这篇文章就更突显其前瞻性和预见性,为之后的金融事件预测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也正是这篇论文,潘军在实证资产定价领域声誉鹊起,逐渐树立起自己的行业地位,麻省理工学院也因此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当时芝加哥大学和MIT都给我发了offer,许多人可能会首选芝加哥,但我还是最想去MIT。”在MIT获得终身教职,荣膺讲席教授2000年,潘军正式加入MIT,开启了职业生涯,也在MIT完成了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的身份转变。与学术界各位金融大牛一起,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大家充满热情地讨论金融的过去、变化和发展,也激发了潘军的学术灵感,她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2006年1月,潘军提前一年拿到了MIT终身教职。2010年,因研究成果卓著,潘军荣膺MIT讲席教授。“MIT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一个包容、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那些学术大牛对我来说更是亲切的同事,我们经常为一个研究话题一聊就是一下午,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金融的历史,也看到了未来,更看到了我的责任和希望。”离开MIT,正式加入高金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实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计划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建设一座国际化的金融学院,著名华人学者、MIT斯隆管理学院讲席教授王江以学术委员会主席(院长)身份参与筹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09年4月高金正式挂牌成立后,王江向潘军发出了邀请。对交大一直心怀特殊感情的潘军一口答应,成为高金第一批特聘教授。那年4月,潘军年迈的父母专门乘坐地铁来到交大校园里,看到潘军作为高金特聘教授的大幅照片,就悬挂在教学楼外面。“直到那时他们才终于有机会直观地了解我的工作,此前无论我在美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都无法感受到。在我成为交大高金的一名教授时,他们感到很自豪。”说到这儿,潘军颇为感慨。此后每年她都会回到高金,或教授学生,或进行学术交流。“这里一草一木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潘军教授也于2019年正式加入高金,成为高金全职的金融学教授。回高金再燃热情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予了潘军开展学术研究的广阔空间。在她与其高金博士生耿哲合著的《中国信用债市场中的信息发现和市场分割》中,针对信用债市场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研究着重回答了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分割现象等问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处于转型中的新兴信用市场提供了不少借鉴意义,也为国际投资者抓住在岸信用债市场领域的“中国机会”提供实证参考。“更让国际学术界看到了高金博士生的身影” ,潘军高兴地表示。最近一篇关于第三方平台对基金行业生态影响的论文,则是潘军与高金两位年轻的助理教授洪玉蓉、鲁小萌合作的成果。同为研究金融的女性学者,曾经的偶像成了同事,给年轻教授更多机会向潘军教授讨教研究中碰到的困惑。高金金融学助理教授鲁小萌道:“潘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整个文章的逻辑思路,怎么写,哪些点必须厘清,怎样发表等等,潘老师给了很多建议,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知道做研究应该怎么样。”这篇论文从开始立题,到基本成型,只花了约两个月时间。潘军,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夏天在全职回归高金后,潘军给PhD学生上资产定价课程,为MBA项目学生讲解金融市场。以往更喜欢研究工作的她现在发现,与学生一起交流知识、分享经历,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回国前我就接触了很多高金MF的学生,现在多了MBA、PhD的学生。中国学生对学习知识非常热情,我喜欢学生在课堂上给我各种反馈和互动,这种互动会让我更有兴趣、投入更多在教学上。”在深入研究中国市场,并对比中美市场差异后,潘军对两个市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长期以来,金融市场是被美元或美国市场左右,而这次疫情,让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和未来。我非常看好中国,正在着手做相关的研究和课题,希望未来能传递更多知识给学生,发挥金融的真正的力量。”在课堂中,学生也反馈给潘军很多行业实际信息,“现在很多懂金融的不会英文,会英文的又不懂金融。而英文和金融,都是我的优势。我想要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好好地为国家培养金融人才,这是我的使命,也是高金的使命。”潘军如是表示。

忘人

经济学家郎咸平:为“骗局”站台后跌落神坛,被众人唾弃

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小窗幽记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的已经渐渐成熟,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经济制度的保障让自由市场变成了可能,股票、债券、基金等随之在市场中开始发芽。经济学是研究金融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和经济本质的学科,而不是教人如何赚钱的学科,对于一些投资建议仅仅是个人意见而已,很多人据此进行投资结果血本无归。我们所处的时代问题是对于和自己利益直接挂钩的专家盲目崇拜,与利益无关的则不闻不问。而有些危及到个人利益的专家即便曾经再高高在上,之后也会被贬得一文不值。如曾经被誉为中国良心经济学家的郎咸平,在为骗局站台后最终跌落神坛被众人唾骂。天才少年的求学之路曾几何时这位跌落神坛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天才少年。1974-1978年郎咸平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在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继续深造,于1980年获得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而这些对于他而言还仅仅是辉煌的开始。在毕业服过兵役并且获得母亲的支持与信任之后,郎咸平赴美攻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两年之后顺利通过答辩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两年取得硕士学位对于此时的少年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后面的经历更加让人惊叹。获得硕士学位后郎咸平并没有选择停止学习的道路,仅仅用时半年又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之后又摘取了沃顿商学院博士的名号。对于一般人而言博士答辩至少需要三年,且失败率高达三分之二,半年完成这些的郎咸平无疑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博士顺利毕业之后,郎咸平执教美国多家商学院,如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并且还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初入名利场多次辗转后选择担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这所商学院的金融专业在全美排名第三。在四年之后获得了副教授的头衔加上终身职称,此刻的郎咸平的道路似乎已经被规划好,继续留美任教,出任教授,继续学术研究。可是郎咸平没有选择这条路。郎咸平回国之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凭借过硬的文凭和执教经历想在国内大学做学术可谓是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也许是在大学任教的收益比起出现在公共视野里带来的收益不值一提,也许是醉心于名利,2004年他开始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财经评论节目《财经郎评》。之后陆续主持了《郎咸平说》、《解码财商》等节目,由于独特的视角以及站在普通百姓的视角分析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受到了观看者一致的好评,在舆论场被誉为"中国良心经济学家"。在做节目的同时郎咸平还出版了18本经济学通俗读物,凭借在电视媒体获得的强大影响力这些书本本畅销。2011年的作家富豪榜郎咸平以485万元的年度版税排名第九,一个经济学家写的书就能超越一干作家,可见其受众的庞大。郎咸平的火是特定年代的催生物,中国经济在2008年顺利度过经济危机后开始飞速发展,当时的环境并没有互联网,普通民众想要了解经济学这个高大的概念当然不可能去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只能是依托于电视那小小的一方屏幕经过"专家"的分析之后去了解。郎咸平频繁在电视节目露面之后享受到了做研究时没有的鲜花与掌声,在这些虚名之间他迷失了,或者他本来就是为了钱才去研究经济学。如果依旧是在电视上露面评论经济,写书传递价值郎咸平本能安安稳稳地赚钱赚到手软,满足他的初衷,可是2015年发生了一件事,一件足以毁掉郎咸平之前积累的全部名声的恶性事件。终成"骗子专家"2011年一个名为"泛亚"的庞氏骗局悄悄在市场中生长起来。同年"泛亚"在交易所上市正式开始交易。在2015年被曝光前,"泛亚"在四年的时间一共骗取了22万名投资者将近400亿元人民币。四年的时间这个骗局一直肆意生长着,正在众人以为形势大好的时候却被落实确认为骗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之前为其"站台"宣传的郎咸平名声扫地。有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的郎咸平不应该看不出这是一个典型的"旁氏骗局",但是依旧选择为其站台。其中能想到的合理的解释是"泛亚"给予的酬劳足够丰厚。这件事情之后郎咸平公开露面总会有接连的谩骂、指责,曾经将郎咸平奉若神明的群众终于认清了他。名声大噪紧接着名声扫地的意见领袖往往被骂的是最惨的,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曾经越是相信,现在就越是感觉被欺骗讨伐便更是激烈。郎咸平的"中国良心经济学家"这个称呼终于不再有人以正面评价的方式提起,再谈都是讽刺,终于这个大肆敛财的骗子被打倒在地。一个郎咸平倒下了,剩下的"郎咸平们"呢?学者的职责即是专心学术,追求利益固然没错,只为利益而忘掉良心不是一个合格的学者,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时代的旋律即是追名逐利,这样的背景无法改变,个人的想法也不易动摇,想要免于被骗还是需要多读书,而不是盲目听信一些"意见领袖"的看法。大众,一定要警惕媒介上面被广为流传及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观点,任何时候都保持理性,秉持批判性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互联网的兴起让沽名钓誉之辈越来越多,而且在互联网之中传播的成本趋近于零,其中信息自然是泥沙俱下,徜徉在这样的信息环境没有善于分辨的思维自然会捧出一些"大师"。

辩论赛

重新出发,喜获纽约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录取OFFER-优弗留学

J同学基本情况本科,特拉华大学专业: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GPA 3.95研究生:Boston University专业:Financial Mathematics标化成绩:GRE:325录取院校:纽约大学金融工程入学时间:2020年秋季J同学申请优劣势分析优势:1.在校成绩优秀,专业课绩点高2.标准化考试成绩优秀3.申请目标明确,虚心接受老师提出的申请,文书参与积极,丰富素材提供并参与整理4.专业高效海外顾问文书创作,经验丰富招生官文书把关。劣势:1.学生实习经历欠缺。2.学生进入服务时间较晚,合理规划安排申请时间尤为重要。申请攻略:1.背景提升,依据学生背景私人订制属于J同学的背景提升规划,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所具备的申请优势。2.依据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合理的申请筹备时间。3.学生内在特点和科研经历深度挖掘,个性化文书打造。申请历程:J同学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目标坚定的女孩子,去年自己DIY申请到波士顿大学,对于这样的申请结果J同学不是非常满意,带着对优弗的期望和对顶级金工项目的憧憬,J同学毫不犹豫的签约了,在九月份申请季起始加入了优弗留学。加入优弗时已经进入申请季,合理而高效的时间计划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细致梳理了将要申请的专业,录取情况、申请要求、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学生自身申请亮点等方面。同时对此针对J同学的实际状况,详细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规划方案,每个阶段需如何进行,需要完成什么,都相当清楚的归纳出来。梳理完申请时间线及相应的筹备工作,我们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当中。在我们的高效率沟通下,一周之内我们定下来具体院校及项目,剩下的便是申请工作及进一步的背景提升,抢在十一、十二月的Deadline前,使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实习进一步提升竞争力。J同学期望申请金工项目,实习及量化技能的关键性不言而喻,J同学虽已有三四段国内金融证券行业实习的经历,但使用量化技能的经历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建议J同学进行一段偏量化的项目。遵循我们制定的申请攻略,J同学已有325的GRE成绩用来申请,因此能够倾斜一些时间在量化实习上。与此同时,她还要兼顾BU的研究生课程,也是十分忙碌。J同学忙于学业的同时,同时安排海顾进行文书的创作,并开通网申,完成基础的信息补充,并详细整理出具体的文书要求,是否需录video等。文书完善的过程中,与学生一步步挖掘有用得得信息,并遵循项目的要求进项相应调整,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确定了最终文书申请的方案。最终我们充分利用招生官资源,进行文书的审核,把关,及video录制的辅导。申请季转瞬而逝,在我们相互配合下,逐步完成所有申请的工作。开始满怀期望的等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收到了NYU的录取OFFER,激动,开心,无以言表。倘若J同学现在站在我的面前,我们一定会给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未来,你好!

相门有相

他是纽约大学的人类学博士,也是戏称自己是“白猴子”!

有时候看到一部纪录片,可以引发千丝万缕的感慨,纪录片中的内容可以引起令人心痛而无力的感觉,因为它所述之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贴近生活的纪录片,红颜秀的小编都会迫不及待的与大家们分享,而有时,这种分享也会被打断,或者叫停!比如这部名为《梦想帝国》的纪录片,一个外国人来到我们这里进行人类学的研究,然后改行成为了在各个卖场“表演”的临时演员。对于这部纪录片里发生的一切,红颜秀小编决定含蓄的为大家“安利”一番。《梦想帝国》于2016年底在荷兰上映,全片73分钟,豆瓣上获得了8.3分,IMDB上7.3分,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它算不上优秀,但它所记录的内容却值得我们一看,因为焦点就是我们、和身边的那些外国人!导演大卫·博伦斯坦也凭借此片获得了塞萨洛尼基纪录片电影节的最高奖,而他也是该片的主角之一,他是纽约大学的人类学博士,靠着奖学金来到我们这里的某个省市进行社会研究。一个白皮肤的外国人很快就在街边遇到了搭讪的美女,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偶遇、一见钟情,这是一次可以挣钱的机会,大卫被邀请去做一次临时演员。大卫被带到了某个卖房的开业典礼上,和几个初次见面的外国人组成了“临时乐队”,然后随着音乐装模作样吹弹了几样乐器,并得到一笔不小的报酬,生意好的时候,一次表演的报酬可以租房两个月,于是,大卫决定进入这个行业。被请去表演的外国人戏称自己是“白猴子”,他们不需要任何演技和准备,只需凭借自己外国人的身份即可,随后,大卫在这个行业里拍了共计一百多个小时的纪录片素材!那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遍地都是商机,大卫这些所谓的“白猴子”会被邀请到某些农村新城,哪里人口稀少,房源充裕,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穿上制服,站在销售大楼的门口,坚持两个小时即可。随后会有大批的人群来这里看房,而这些地处荒郊农村的楼盘,在销售人员的嘴中变成了国际范儿的豪华社区!随后,就有成群结队的人开始签合同,场面还相当的火爆!而这只是大卫这些“白猴子”们众多出场表演中的一项而已,他们会出现在各种商业活动中,或站、或跳、或假装表演。他们的身份不停的转换,或是著名的建筑大师,或是知名跨国企业的CEO,或是乡村舞台上的艺术演员!而他们,这些“白猴子”,都是来自不同的中介公司,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进入到了同一个国家,在酒吧、街头、秀场,被一些中介公司相中。比如该纪录片的另一个主角Yana,她本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和别人合伙开了这家中介公司,由于火爆的市场需求,她的公司日益壮大,她手下的“白猴子”也越来越多,接的活也五花八门。她每天早上会按照工作计划,租一辆旅游大巴,拉上这些“白猴子”,然后将他们拉到各个宣传场地,开始表演。工作结束后,她会给这些“白猴子”结清相关的费用,她的业务开始急速扩张,英语水平更是急速提升,谈生意越来越精明,慢慢成为了行业内的顶尖。但经济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由于市场的饱和、消费者的意识,这个行业开始慢慢没落,加上一些地区的泡沫破碎,那些所谓的国际社区开始烂尾,越来越多的人走上维权,Yana慢慢发现自己的事业本质上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影片的最后,Yana撤出了公司的股份,背负一身的债务,远走他乡,但是“白猴子”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们的表演还在继续。大卫也早在两年前离开了这个行业,而他记录下的这一切,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崇洋作祟!

良知

低GPA获美国TOP 30纽约大学房地产金融硕士录取-优弗留学

【基本情况】学生姓名: J同学院校背景:辽宁师范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2+2)所学专业:国际商务+金融申请成绩:GPA 3.33,无语言成绩申请成绩:哥伦比亚大学企业风险管理,纽约大学房地产金融J学生在密苏里州立大学成绩格外优异,核心专业课程成绩相当优质,弥补了整体GPA偏低的劣势。学生拥有两段实习经历,分别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岗位和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岗位,和申请专业匹配度很高。在文书创作过程中,J学生配合度极高,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思路,进行素材资料添加。我们针对J同学的实习经历和教育背景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整合。文书编撰突出学生在密苏里州立大学的表现,以两段实习为核心,对于学生的整体背景进行升华。遵循学校要求,简述针对学生专业的认识及对于行业发展前景的展望。凸显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专业基础以及专业学习的潜力的等等,全方位呈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在学生与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J同学喜获纽约大学地产金融硕士OFFER。纽约大学地产金融硕士OFFER只是J同学收获的第一封录取OFFER,后续还会有更多更优质院校OFFER的寄送,敬请持续关注录取案例更新与分享!

过去篇

《百家讲坛》第二讲:纽约大学陆晨博士应邀来校演讲

#教育#百家讲坛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东西方教育究竟有何异同?教师该如何教育学生?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12月16日晚,纽约大学数学博士陆晨先生应邀出席我校“百家讲坛”,作为第二期的主讲嘉宾,讲述自身经历与对教育的理解,为全体教职员工做了题为《无问西东 ,教育真谛》的精彩讲座。讲座中,陆晨博士以他专业的经济学知识联系东西方教育,从自身的教育生涯的发展、女儿的就读选择到对教育意义的理解,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进行了分享,也引发了大家对于东西方教育的异同各自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的思考?1、德育教育讲座在我校副校长朱传久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陆晨博士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展开了本次演讲。他提及东西方教育最大的观点差异是对于“生命的平等”的认知。爱因斯坦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无穷大,一个是人类的愚蠢,一个是宇宙。陆晨博士表示教育是将人从愚昧带离出来。大家需要思考孩子最后的发展在哪?一年级要学习的应该是做人,不是所谓的“KPI”(绩效指标,大家可以理解为“校内成绩”)。一个国家的命运从一年级的讲台开启的,育人的部分是一辈子是一次的,可见德育是如此重要。2、成功的秘诀公式陆晨博士给老师们展示了成功的秘诀公式,他直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谓的成功并不是二维中的“两点一线”为最快速的短距离那么容易实现,而恰恰在成功道路的中途充满曲折,要勇于面对。“坚毅”是打开成功的钥匙。一个人、一个企业能有多大作为、多少成就,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能、劳动力和资本,更是需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志存高远,更需要脚踏实地,成功的道路,永远都是一路磨难,一路奋进。3、教育的目的陆晨博士认为,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找到自己的热情、天赋和兴趣所在的过程,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自然过滤,让5%的天赋禀异的人群爬到金字塔尖。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学习成绩和幸福感哪个重要?这也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北美教育体系设计,秉承身心健康和学习知识均衡发展的理念,学业的要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压力在高中和大学。幸福的童年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是不是必须要牺牲幸福的童年让孩子追求成功?对于陆晨博士而言,他认为让孩子保持好奇心,给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孩子就有可能创造奇迹,实现梦想!爱是创造奇迹最神奇的力量。最后,陆博士以乔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即“虚怀若谷”表示世界上有太多知识,我们需要用一个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心态,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讲座结束时,我校校长杨如华作总结发言,感谢陆晨博士到校做的精彩演讲。希望老师们都能从陆晨博士的教育经历,以及对于东西方教育的理解和总结中得到启发。“百家讲坛”这样的讲座形式,将成为广外大亚湾外校教师中,学习前沿教育理念、强化教育教育、思想碰撞和激发灵感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教师成长中的一盏智慧明灯,照亮广外名师的成才之路。百家讲坛,我们下期见!

道宣

钟南山、乔杰、张文宏“硬核专家”连线哈佛耶鲁纽约大学 开启战疫无国界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给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医学专业界和学术界的国际协同与合作愈发重要。5月8日,全球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Global Alliance to Combat COVID-19,GACC)首场研讨会“抗击COVID-19一线经验与战略的多边分享”正式举办。此次中美研讨会由中科健康、腾讯医疗健康、中投中财以及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美中抗击新冠病毒行动网络主办,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佛中国健康项目、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方李邦琴基金会、EMBA国际联盟、企鹅杏仁协办,活动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以及旧金山-上海姐妹城市委员会的支持。由腾讯医疗副总裁吴文达医生主持“虚拟炉边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组成的“最硬核中国专家团”,云端对话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Barry R. Bloom教授、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授Sten H. Vermund和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Tisch医院医学主任Brian P. Bosworth,共同就疫情防控经验,及如何为疫情新常态做好准备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全球近8000医学界专业人士,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及YouTube参加了交流。中美专家“虚拟炉边聊天”携手战疫疫情防控:先强力抑制,而后持续缓解从公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以及有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消息,到疫情爆发,再到多个地区疫情防控数字清零,中国在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中国实行了那些疫情管控措施?钟南山院士指出,中国采取了强力抑制的方法对疫情进行控制。其中可总结为3个具体措施:一是封锁,在疫情爆发之初,中央发布了“不要去武汉,不要离开武汉”的指令;二是信息透明,公告每个城市每天的新增病例;三是落实基层社区的“四早”策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RT-PCR检查,包括无症状的人。这其中“四早”策略尤为重要,他表示:“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在一些国家,新冠病毒感染确诊需要得到疾控中心的确认,但在中国,政府很早就决定大医院都可以进行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这使得诊断速度更快。” 在这些措施下,中国在疫情爆发两周内,新冠肺炎病例数达到了峰值,四周内基本控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应对疫情“全球化”,钟南山院士认为防控的关键在于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当你们开会时,你们在一起聚集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戴上口罩,这确实减少了能传播病毒的人,你就不会生病。所以要戴上口罩,你就可以防止自己传染给别人。”而对于疫情相对稳定的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解除封锁和防控输入性病例。一方面,重新开放有助于经济恢复,另一方面,开放又将增加疾病传播风险。这就需要在重启和封锁之间寻求平衡,而这也是所有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分层管理治疗:从“病人等床位”变成“床位等病人”在疫情爆发之时,武汉地区大量患者涌入医院,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满足患者救治需求?这其中,中央统筹派遣医疗资源的举措极大缓解了武汉医疗资源紧缺问题,仅一个月内全国就派出了300余支医疗队伍驰援武汉,而乔杰院士便是援鄂抗疫医疗队中的一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谈及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策略,驰援武汉的乔杰院士介绍,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将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方舱医院负责轻症患者的治疗,综合医院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北大三院医疗救援队采用了“院包科”模式,――即一支援鄂医疗救援队负责接管一个重症监护室,其中包括50张病床,100位护士和30余名医生。通过这个方法,快速将病房从1个扩展到3个,甚至更多。这个做法被其他医疗救援队复制,床位的扩充让医疗资源紧张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从病人等床位变成了床位等病人。乔杰院士总结,驰援武汉抗疫最大的经验就是:对所有患者进行筛查,找出确诊患者,并且通过分层管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时刻谨记防控传染病的原则――严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新冠肺炎的早期干预措施,药物治疗是重要一环。钟南山院士指出,85%的病人是轻症和中症患者,绝大多数经治疗可以康复。“在中国,很多患者都会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与控制组相比,服用该药品的治疗组整体康复速度更快,症状恢复得更快,CT结果也更好。”对于15%的重症患者,钟南山院士认为,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有效且价廉的药物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例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集落因子(rhG-CSF)和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 inhalation)。医护人员需要采用这样相对简单的方法来避免患者发展成重症,因为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目前接近50%。社区支持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武汉是疫情快速传播的中心,应采取严格的措施控制本地传播。那么对于一些疫情相对较轻的地区,防控如何进行?张文宏主任认为,对于上海等疫情相对较轻的地区来说,更应该关注早期诊断和治疗,并追踪找到所有的感染者,遏制本地传播。他指出,上海的防疫策略主要在三方面:积极检测、广泛追踪和最大程度的住院治疗。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这其中,大规模展开的地毯式“追踪”离不开基层社区的支持。张文宏主任指出,社区支持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中国,各地有大量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在武汉疫情快速上升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包括交通管制,省际边界的暂时关闭,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和居家隔离的规定。同时政府也为居民提供强了有力的社区支持。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地给居民送新鲜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得益于这样的社区策略,两个月后武汉得以重启。“最为关键的是追踪每个患者,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及时广泛地检测。”张文宏主任表示,在疫情初期,上海就积极开阵了大规模的检测工作,疾控中心与社区工作站联合追踪每户家庭的密切接触者,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及时的诊断方案和及时隔离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发展,且没有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疫情防控新常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复工复产将全面展开,如何做好“新常态”下的疫情管控,将是全球普遍面临的新挑战。正如张文宏主任所说:“世界各国都期待重启商业,逐渐开放边界,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会继续与新冠病毒共处,而不是完全消灭它。病例的数量不会完全清零,我们将会进入新常态,如何应对新冠疫情阴影下的新世界是我们所有人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而与新冠肺炎病毒长期共处,“疫苗”则是获取群体免疫的最佳路径。钟南山院士指出,要获得群体免疫,根据常识测算,如果没有干预,需要60%到70%的人群感染,这意味着全球会有4500万人死亡。对于把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中国来说,优先考虑的一定是大规模疫苗接种。钟南山院士介绍,目前中国已有三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包括1个mRNA疫苗和2个灭活疫苗,分别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根据乐观估计疫苗投入使用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Sten H. Vermund教授也表示:“由于全球各国的携手,已经研制出了90种候选新冠治疗疫苗,其中7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候选疫苗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取得成功,并且在全球得以大规模推广疫苗的使用。”疫情防控新常态将会引发大家怎样的思考?Brian P. Bosworth教授认为,在世界试图重新开放经济的时候,社交距离和其他限制开始变得宽松了,这或许会导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所以我们需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过度松懈,也应积极确保医院和医护人员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服务,从而与病毒交锋,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Tisch医院医学主任Brian P. BosworthBarry R. Bloom教授则在分享中描述了他所预见的新冠疫情新世界。他认为,公众对健康安全和传染性疾病的这些担忧可能会持续数年,全人类的未来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民众将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具体包括:普通民众将习惯在生活与工作中保持社交距离,出门佩戴口罩,反复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并勤洗手消毒,同时他们还要适应为遏制疫情而实施的监控;旅客将习惯国内乃至国际的旅行限制;网民们将面临区分有关疫苗、免疫、医药与科学方面真假消息的挑战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Barry R. Bloom教授加强国际合作,让疫情防控“全球化”新冠肺炎正还在全球蔓延,给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挑战,钟南山院士在研讨会上列举了一组数据:截至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逾400万例、27万人死亡,死亡率接近7%。而在中国,新冠肺炎死亡率约5.5%。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方可以独善其身。在钟南山院士看来,如果某个国家还有很多确诊患者,而且确诊患者数量还在增长,那么整个世界的疫情就还未被控制。钟南山用“同一个世界,同一场战争”(one world one fight)来形容目前的战疫局势,并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到今年年底,可能每个国家都会有新冠肺炎病例”,Barry R. Bloom教授同时着重强调:“医疗服务是本地化的,健康研究则是全球化的。” 他认为,疫情在全球蔓延后,世界各国将拥有共同的经验与动力去深化国际医疗与科研等领域的合作。Sten H. Vermund教授对钟南山院士的言论表示赞同。他提到,六个星期以前,中国医学界的朋友邀请他和他的同事们参加了一个电话会议。会议中,中方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双方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交流。“非常感激中国朋友以这种方式来指导我们,现在我们也正在为非洲同事做同样的事情,”他说,“我们与乌干达、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和苏丹等国家也举行了这样的交流会。”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授Sten H. VermundGACC首场研讨会的举办,无疑是疫情防控“全球化”的有益实践,搭建了中美专家的交流平台,连接起了全球战疫资源。GACC由中科健康、腾讯医疗健康、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美中抗击新冠病毒行动网络等发起成立,旨在搭建全球医疗顶级专家的合作平台,共同分享经验,相互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抗击COVID-19病毒。后续,GACC还将组织一系列在线论坛和学术研讨会,此无国界联盟将为成员提供通过分享实操智慧以拯救生命的强大平台。

天下之水

上海纽约大学全球新招数学博士

来源/视觉中国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记者昨天从上海纽约大学获悉,该校与纽约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及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共同合作,近期推出全新博士研究生项目——数学博士学位项目,并将于2019年秋季迎来首届学生。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专业学生均可申请,申请截止日期为2019年1月31日。新项目的学生将在纽约大学文理研究生院的数学博士项目下注册,先在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完成相关博士课程的学习,随后前往上海,在上纽大博士导师的带领下进行全职科研工作。毕业生将获得由纽约大学颁发的数学博士学位。“数学博士项目的设立对于上海纽约大学数学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将吸引顶级的师资力量以及优秀的学生。”纽约大学全球特聘数学教授兼上海纽约大学量化学科副教务长Gerard Ben Arous表示,“我们很幸运,能够充分利用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这一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在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上的优势与资源。”据介绍,新的数学博士项目是上海纽约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设的第六个博士项目,与现有的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物理五个博士项目具备相似的培养模式。该项目的学生将获得“上海纽约大学博士奖学金”,其中包括与纽约大学数学博士生等同数额的年度固定津贴、可支付全部学费的奖学金、全球健康保险、旅行津贴以及其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