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可口可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单一回报最高的股票。从1919年上市到今天,整整100年,可口可乐算上股息的投资回报,大约有46万倍,年复合回报率15%左右。$可口可乐(KO)$万宝路的母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可能是美国过去60年回报最好的公司之一,过去60年股价涨了超过6万倍。过去14年,贵州茅台的股价涨了271倍,格力电器涨了135倍,伊利涨了33倍。驱动这些大牛股股价增长的背后因素是什么?穿越周期的优质公司有哪些共同特征?哪些行业里更容易挖到大牛股?超级大牛股可口可乐:100年涨了46万倍可口可乐1919年上市,到今年正好100年。如果考虑股息的投资回报,100年的回报大约是46万倍,年复合回报率在15%左右。可口可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单一回报最高的股票。研究可口可乐给了我们几个比较深的体会。第一,可口可乐正好在一战结束以后(1919年)上市。上市以后,马上就经历了西方经济第一次大萧条,再下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又经历过好几轮重大经济危机。但在过去任何一年,可口可乐的销量几乎都没有下滑,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它的股价最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回报。大家很容易被很多宏观的事情所吸引,这些东西短期可能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在更长的周期里面,企业经营才是更重要的大事。第二,我们经常在不同的研报中看到,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投资机会,似乎绝对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但实际上,如果你单一投资了可口可乐这个公司,取得的回报可能就超过了99.9%的所谓投资高手。我们不需要抓住100个机会,不需要每天抓住1个机会,可能一辈子抓住10个机会就够了,甚至能抓住1个机会都够了第三,可能只有看了100个、1000个平庸的、糟糕的企业,才能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优秀的企业到底是怎么样。巴菲特1987年才投资可口可乐,从1919年上市到1987年之间,可口可乐已经涨了超过1万倍。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可以说他在一个高点投资了一个一直长牛的企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还是涨了40多倍,这也成为了巴菲特的一个经典投资案例。巴菲特也说过,他很早就意识到可口可乐是一个很厉害的企业。他很小的时候,零花钱的一部分就是靠出售可口可乐赚来的,他一直对这个企业很熟悉。但他兜兜转转投资了很多平庸的公司,投资了很多烟蒂股以后,在80年代才真正回过神来,为什么不投资可口可乐?他其实后悔没有更早去投资,但前面的铺垫,对很多平庸企业的研究,才让他意识到平庸企业和卓越企业真正的差异来自哪里。茅台14年涨了271倍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有人说美国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资本市场,当然有这些非常牛的股票。但中国其实也有。从2004年1月1号到目前,过去14年,贵州茅台股价的涨幅是271倍,格力电器是135倍,伊利是33倍。背后驱动的因素是什么?是利润的增长。同期,茅台的净利润涨了60倍,格力涨了78倍,伊利涨了32倍。业绩的持续增长、利润的增长,是推动企业市值增长的一个最核心要素。有一些公司的涨幅比净利润增速要高不少,因为他们在利润增长的同时还不断分红。在2001年已经上市的1050家公司里面,到2018年,18年年化回报超过15%的企业,大概只有2%,18年年化回报10%到15%的有31家,大概占3%。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过去18年,真正年化回报能够超过10%的企业是很少的,加起来只有5%。从进入世贸开始,过去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繁荣,经济总量增长了很多倍,但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给股东带来非常好的回报的企业,数量很少。一个指标锁定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好公司怎么找到未来创造持续超额回报的企业?其实一个最简单的开始点,是去找到那些过去有持续超额回报的企业。我们只要看它过去的超额回报来自于哪里、商业模式是什么、竞争优势是什么。因为一个能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企业,背后一定有它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只要思考这个竞争优势是否能延续到未来。从概率上来看,一个过去表现优秀的企业,未来表现优秀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一个很差的公司变好。我们统计了过去18年股价表现最好的10个企业的过去18年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一眼可以看出最典型的特征,它们的平均ROE都非常高。海通证券似乎低一些,因为这是一个借壳上市的企业。伊利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巨额的亏损也拉低了平均ROE,近十年的ROE是在20%以上的。企业如果要在非常长的周期里给股东创造超额回报,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平均ROE要非常高。当然如果仅仅从过去具有高ROE的角度去挑选企业,肯定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是怕错过机会是投资最大的悲剧来源。要敢于错过机会,只要找到属于你的机会,找到属于你的可口可乐就可以了。优秀企业的六大基本特征高ROE是一个结果,它当然可以帮助我们在几千家公司里先锁定一批很有可能在未来能够持续带来超额回报的企业,但是什么样的公司有可能带来高的回报率?我们总结了一些特征。第一,业务简单、商业模式清晰。商业里面有个悖论:1+1小于1。就是说,这个公司有个业务A,然后再做业务B。五年十年以后,可能两块业务都做的利润总和反而比它只做业务A要小。企业的资源永远有限,每个企业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专注的投入是领先对手的一个必要条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业务单一长期专注的公司,往往取得最高的资本回报率和盈利总额。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整个家电行业盈利额最高的企业是一个只做空调的企业。多元化的企业,成功的凤毛麟角。一个企业说要多元化时,往往是需要非常警惕的时候。首先,它的竞争优势有可能会下降,多元化使得它的精力分散,净利润下降。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一个企业开始多元化时,意味着它的主业可能已经走到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空间,所以它要寻求多元化。第二,做最好的产品的企业比追求性价比的企业更有优势。企业在产品上的竞争优势有两种,第一是产品比别人好,有一定的差异化,第二是比别人便宜。在竞争战略上,我们称之为一个是差异化竞争,一个是成本领先的竞争。当然有的行业其实只有成本领先,比如水泥,没有人在乎品牌,唯一的竞争就是价格竞争。但是在大部分领域,差异化和成本的竞争是并存的。如果一个公司以性价比作为竞争优势,持续保持优势的难度很大,也更加脆弱。一个企业如果说,我要做最好的产品,往往最后它的结果要更好。其实追求性价比本质上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企业做了一个产品,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也没法做到最好。但是还OK,大致也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企业就控制成本,降低价格,最后给到消费者。但是这个东西其实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你便宜对手可以更便宜,最后谁都赚不了钱。好的企业或者最终优秀的企业,它的特征是我应该努力做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不一定是最贵的产品。而是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消费群体,要理解这些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提供他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有个手机企业,在中国可能大家没听过,因为它生产的手机主要在非洲售卖。非洲是一个性价比要求很高的市场,人均收入很低,他们在手机上的花费不会太高,对价格很敏感。如果按直觉来推断,这可能是一个大家按性价比去竞争、拼价格杀红眼的市场,事实上不是。这个公司在非洲从零开始,市场份额最终超过50%,打败了诺基亚、三星,包括很多中国大型手机企业。它靠的是什么?其实靠的是对客户的理解。比如说,给深色人种拍照,如果手机白平衡没有调整过,最终要么曝光过度,要么就是没有曝光,看上去就是一个黑影。拍照白平衡的调整对非洲客户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企业来说,未必会增加多少成本。更多的是,你能不能意识到这是有价值的东西,能不能持续投入,积累数据库,然后最后调出一个很好的白平衡。还比如非洲是个运营商之间互打电话很贵的地方,所以做了四卡四待;非洲人民很喜欢载歌载舞,手机就做了很大的功放,响起来连工地打桩的声音都遮不住。这些类似的功能有很多。满足这些功能比单纯便宜一点对客户更有价值。企业完全应该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客户群,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给他们,做出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产品。这样比单纯提供给消费者一个便宜的产品要更加重要。更进一步说,做最好的产品是一种很强大的企业文化。关于企业创业,张瑞敏说过一个最有意思的说法:企业的创业是从悬崖上跳下去,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这很地说明了创业在起始点很急迫,所有的资源都会聚焦投入。但是一旦飞机飞起来,一旦企业过了创业期,进入平稳期,在已经有利润、有业务的稳定情况下,企业就开始面临很多选择,也面临很多诱惑。诱惑很多,什么都想做,最后导致很多企业平庸化。如果企业文化是要做最好的产品,在面临很多诱惑的时候,就能排除掉99%的选项,选择做最好的产品,使得企业可以往一个方向去走,最后会带来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保持正的现金流、低杠杆和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业绩增长往往是要消耗资金的。当产品数量要翻一番时,需要多投一条生产线,要多备存货,要有新的账款。但从历史上来看,那些最好的企业能够非常好的平衡和兼顾业绩增长和现金流的关系,它永远会保持更稳健的增长态势,对增长更有耐心和克制。因为竞争激烈而被饿死的公司是很少的。大部分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死掉。资产负债表的表现往往领先利润表。企业利润的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往往在资产负债表上能找到更好的提前反应。所以我们更关注企业有没有一个更强劲的资产负债表。高杠杆的企业,就像开车的时候方向盘上面有一把刀。如果一路非常畅通,你不会感觉到高杠杆对你有任何影响。但是一旦碰到坎,这个企业就会完蛋。一个坎是经济本来就有周期,产业有自然周期的起伏。另外一点,中国政策摇摆很多,有很多行业原来政策鼓励大干快上,然后突然政策转向,可能就带来行业的断崖式下降。比如过去两年的光伏、风电、电动车。第四,经历过低迷期或者残酷的市场竞争并生存下来。在行业非常景气的时候,很难评判哪个公司做的更好。因为景气的时候,一些经营更加激进的企业,业绩可能更好。只有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才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到底有多强,企业的经营稳健程度、逆周期的平滑能力有多强。在经历低迷期,以及残酷市场竞争以后留存下来的企业,非常值得关注。对于历史业绩一团糟糕,但是有宏大的故事和美丽前景的企业,我们不太感兴趣。2015年创业板牛市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过去不行,但是未来的远景很好,这种公司成功的概率太小了。从逻辑上来看,一个公司连主业都没有做好,连最擅长的领域都没有做好,你怎么能指望它能做好一个新进入的行业,或者它为什么兼并一个公司后就能够做好呢?这是很困难的。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并购取得的,尤其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团队组织的效率。一个行业里面最领先、最强的、管理优势最明显的公司并购一些糟糕的企业,可能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但是并购规模也不能太大,如果规模太大,就会稀释掉原来的文化,很多传统会消失。弱的公司并购强的公司,第三名并购第一名,往往最后是失败收场。跨行业并购,失败的概率就要更高。第五,处于技术和需求一成不变的行业。最不变的行业可能就是烟酒,可能100年都不会变,客户需求也不变,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的技术演进。从历史上来看,这样的行业往往能够诞生优秀的回报最好的公司。比如菲利普莫里斯的母公司,期下有万宝路香烟,过去60年股价应该涨了超过6万倍,可能是美国过去60年回报最好的企业之一。只有在技术需求上不变,企业的优势才能累积起来。如果一个行业的竞争要素每年都在变化,最后企业的优势很难保持。领先的企业在一个技术的切换或者行业大的变革中,往往可能就被淘汰掉。家电行业里我们可以看到,白电行业像空调、冰箱、洗衣机,回报率远远比生产电视机的公司要高。因为电视机的技术一直在变。最终一个空调龙头的利润超过了全部电视机企业的总和的十倍。在很多技术演进或者技术确实发生变化的行业中也会有好的机会。但是在一个技术不断变化的行业中,偶然的或者暂时性的技术领先,其实算不上一个核心优势,往往有可能是一个企业大的投资风险。一个企业的回报率很高,是依赖于在某个领域有别人没有的技术,这往往是很脆弱的,一旦这个技术被别人攻克,或者被别人复制以后,它的盈利可能就会出现巨大下滑。在一个技术不断进化的行业中,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系统让这个公司在一代又一代的技术迭代中,能够保持技术领先,这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比如研发团队的激励体制怎么样、系统的创新能力怎么样、组织变革的能力、为了创新去不断调整组织变革的能力,这些比暂时性的技术领先要更加重要。第六,避免投资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第一点,如果需要扶持,说明这个行业内生回报非常差,需要国家额外给补贴,使得这个行业的回报率足够吸引人,让供给增加。真正回报率高的行业是不需要扶持的,而且大牛股诞生比较密集的领域,往往是那些政策不扶持、甚至打压的领域。比如地产,过去18年回报最高的几个公司中,有一个地产企业。白酒也是一个政策相对打压的领域。游戏也是一个一直被国家限制的行业。但是游戏领域诞生了像腾讯这样回报率非常高的企业。家电行业当然也是,没有任何的政策扶持。另外一点,国家的补贴往往又会带来过多的进入者。原来可能内生回报率不高,但由于国家的鼓励,吸引了很多资本进入,这时会造成很强的产能过剩。一旦补贴退坡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今年电动车行业可能就是这样,一旦补贴开始退坡,行业需求就开始下滑。因为原来很多需求是补贴带来的,一旦需求下降,这个行业就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过去在大额补贴、国家鼓励下,国产电动车有非常多的品牌,当退坡时,可能甚至连大的几个电动车品牌都无法支撑下去,更不用说后面的一两百个小企业。银行是个好行业就像在玩抢凳子游戏银行其实是一个长期来看能够带来很好回报的行业。从美国来看,现在留在指数里面的金融股比例很高。银行是个经营货币的行业,经营货币意味着它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因为一个经济体需要的货币量跟整个经济体的体量相关。当GDP翻番的时候,需要的货币量大概率也要翻番。所以,银行是一个未来蛋糕无限增长的行业。这意味着银行的利润可以持续再投入并产生较高的回报率。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是这样。比如即使我们的GDP再翻一番,方便面的消费量可能也不会翻一番,甚至可能会下降。很多领域都会有个峰值,但银行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很好的行业。而且蛋糕在变大,里面玩家的数量却在减少。我们想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抢凳子的游戏。现场可能有50个凳子,音乐响起大家一起来跳舞。当音乐停的时候,有一半的凳子被收掉,没有坐下来的人就只能出局。银行很像这个模式。美国最早期的银行数量非常多,每一轮经济危机,都有大量的银行破产。在经济繁荣期,银行都能实现增长,甚至糟糕的、管理差、风控差、风险偏好高的银行,它的增长更快。但经济是有周期的,一旦进入一个下滑的、衰退的周期,就有相当比例的银行会破产。因为银行的负债率很高,杠杆很高,而且资产久期很长,贷出去的款可能三五年才还回来,但是它的负债很短。所以一旦流动性出问题,坏账就会飙升,银行的净资产会跌得很厉害,加上无法兑付,它就会很廉价地被并购,所以它的蛋糕就会被剩下那批仍然留在游戏里面的玩家分掉。在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中,蛋糕在不断变大,但是能够吃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能够在这个领域里留下来的,持续在这个游戏里面玩下去的玩家,其实有非常大的价值。投资新视角:潜在利润边界有个新的视角可以看待投资,叫做潜在利润边界。现在大家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值,最常用的指标是市盈率。你有多少的利润、多少倍的估值、一个企业值多少钱,大致是这样一个方向。但如果我们能够比报表利润看得更远一些,看到它的利润边界在哪里,就会有独特的优势。潜在利润边界是指企业在不削弱它的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能实现的最大盈利。通常来说,定价越高,往往就会给对手更多机会。可能你相比对手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享受过高的利润,那对手也能够获得盈利,甚至一个高盈利的行业还会吸引更多的经营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把潜在盈利边界看作一个企业能够持续维持的最大利润。一旦它获取更高利润时,它的竞争优势可能就会下降,长期的盈利也会下降。思考这个问题,对判断企业未来的利润报表、利润趋势有很大帮助。有几种情况往往意味着一些好的机会。第一种情况,企业有比较大的潜在提价空间。历史上很多大牛股都具备这样的特征。第一个例子是喜诗糖果,它是巴菲特收购的企业。它的产量一直很少,直到今天,喜诗糖果的销量增长缓慢,但它能够提价。当年巴菲特和芒格收购喜诗糖果,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涨价却没有涨价。它每年都在圣诞节过后开始涨价。对于差异化很大的产品,其实定什么样的价格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个东西,如果差异化很大,就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比如茅台到底要定什么价格,其实你没有很多东西可以参考。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种试错法,尝试涨一下价格,看销量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再做调整。对于很多这样的企业来说,有可能会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它的定价跟这个产品最终可以支撑的真实定价有一些差距。因为对管理层来说,会倾向于定的稍微低一点。这样,它的产品就很畅销,供应链就很顺畅,每年定的计划肯定就能完成。但一旦开始涨价,就会进入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企业不知道涨价以后会发生什么,不知道销量会不会大幅下滑。一旦销量下滑,库存就会上去,供应链的体系就会很紊乱。所以对于管理层来说,大概是愿意定的稍微低一点。巴菲特在股东信里面,其实一直提到这一点,他们要推动喜诗糖果的管理层去涨价,管理层在涨价中有很大的心理上的障碍和压力。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比如像早期的阿胶。它的定价可能从原来的几十块、一百块到现在可能一公斤近5000块。在这个过程中,早期是一个价值回归,它能够定很高的价格却没有这么做,但到后期就会变成一个相反的过程。定价过高了,已经突破它的盈利边界以后,短期没有影响,但长期会使得客户群缩窄。因为太贵了就没有人吃了,一旦没有人吃,消费习惯就消失了,客户群就变少了,经营的持续性就会有影响。早期同仁堂、茅台其实都有这样的特征。它理论上可以定更高的价格,但是还没有这么做,这往往意味着很大的机会。第二种情况就是企业客户、技术的积累已经很足够了,但是仅仅由于某些限制,或者没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实现。比如说苹果可能就是这样,早期苹果在技术上一直非常领先。在iPhone 6出现之前,一直固守一个非常固执的理念,就是苹果的屏幕不能超过4英寸。当时由于其他竞争对手推了很多大屏产品,它在高端市场丢失了非常多的份额。但是它在技术上其实很领先,积累足够深,客户的忠诚度也很高。所以一旦弥补了这一点,一旦苹果也同样推出大屏手机,它的利润就可以迅速实现。在iPhone6没有出来之前,苹果实际可以实现的盈利和已实现盈利之间有个巨大的差额,是它自己限制了这一点。一旦限制因素取消以后,就马上会实现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用当期的投入换长期的利润,当期利润下降了,但是长期的利润边界扩张了。比如说可口可乐,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际化时,进入像印尼、非洲的一些市场,刚开始是无法盈利的。因为它的客户群还很小,人均收入太低,可乐对于他们来说太贵了,没法获得足够大的销量。可口可乐的做法是什么?它还是选择进入这个市场,投入广告去树立品牌,建立完整的分装和运输体系,甚至送给终端很多冰箱来放置它的产品。这在早期肯定是亏损的,但是它要建立起品牌,要让客户能够买到产品,尝试喝第一瓶可口可乐。当这些市场的人均收入上来了以后,它的销量就会起来,最终这些市场都会变成盈利的市场。可口可乐当年很多当期的投入一定会影响当期的财务报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远期的盈利边界是在扩张的。如果我们只看当期的报表利润和市盈率去推算,往往会低估公司真实的盈利潜力和盈利边界。读书补天然之不足!长期跟踪的个股有42只,这42只个股基本上都是中长线大牛股,且主要来自于成长性突出、业绩确定性强的消费、医药、医疗、科技行业,而且符合下面四个条件:(1)连续5年以上净资产收益率ROE大于20%;(2)连续5年以上毛利率大于30%;(3)连续5年以上净利率大于10%;(4)三年净利润,净资产增长,合理PB,合理市值作者:小舞兔子链接:https://xueqiu.com/5597813385/154293109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来源:A股备忘录市场连续震荡,但依然有些牛股能逆市创新高,牛股虽然是过去式,但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总结、分析。近期多只个股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既有疫情受益的口罩、医药、医疗器械等方向,也有逆周期政策调节受益的基建及新基建方向等等,同时在一季报窗口期业绩大增的细分领域同样牛股辈出。根据数据梳理,截至周二收盘,近五个交易日(剔除今年上市新股)共有51只个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全名单及上涨原因揭秘如下:
来源:东方财富网原标题:牛股如何诞生?选对这几个行业成功一半 11大指标剖析牛股100强 三大误区股民都在犯 受新冠疫情的冲击,2020年以来的股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指数跌宕起伏,股价变幻莫测。这种冲击呈现出“暴力、迅速、全面”的特征,对宏观经济的打击是多方面的:一是整体经济活动收缩,消费、投资、生产大面积承压;二是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些行业的经济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些则基本不受影响,还有一些新行业则借机爆发成为产业新秀。这些影响,在上市公司2019年报、2020年一季报中都有所反映。从单只股票与其财报指标之间的关联中很难看出什么关系,但如果将具有某些特征的股票与其财务指标挂钩,就能看出一些关系、特征或趋势。为了检视这些变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本文以2020年4月底为界,摘取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100只股票与其2019年报、2020年一季报中主要的11类指标,分析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牛股之成为牛股的内在原因。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股价不仅反映过去既已存在的信息对其价格的影响,也包含未来可能影响价格的一系列因素。也就是说,影响股价的因素是无穷的,不可计数。本文只是从过去的信息中摘取一部分客观的、具有操作价值的因素。本着这个思路,我们从2019年报与2020年一季报中选取11类指标,将这些指标与股价表现挂钩,看看股价表现与各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11类指标包括:流通市值、收益水平、分红派现、机构调研、机构持股、融资交易情况、商誉规模以及管理层持股等。之所以选择2019年报与2020年一季报中的这些指标,一是考虑某些影响因素的连续性,二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疫情冲击这样的突发事件对投资行为及股价估值的影响。而从两个不同时段的财报中挑选不同的因素,也是考虑了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比如有些因素的影响延续时间较长,有些因素的影响延续时间比较短。长短结合的做法能够建构一个比较周全的影响环,从而更全面地覆盖影响股价涨跌所面临的环节。根据估值理论、A股市场的投资风气与行为习惯,本文倾向于用某些指标的相对位置数来对入选标的进行归类排队或辨别其差异,从而揭示股价变化对同一因素的反应程度,进而得出其规律性或趋势性。通过数据计算、图表比对与模型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选对行业成功一半:医药生物行业独占牛头牛股100强入选门槛为涨幅57%,其中最高者达到255%,分布于23个申万一级行业,占27个行业总数的85.18%。就此而言,似乎行业对成就牛股作用不大。但仔细考察就可以知道,行业的独特性还是不可小觑。牛股100强中,医药生物占22只,占比22%;化工10只,占比10%;电子8只,占比8%。接下来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各6只,农林牧渔、食品饮料、计算机各5只。这几个行业总占比达68%。其他15个行业只有32只,要选到牛股犹如大海捞针。医药生物行业牛股最多,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与今年的新冠疫情有关,颇有时势造英雄的味道。22只医药生物股中,80%股票的一季报每股收益排名较其年报排名大幅提升。也就是说,它们不仅没有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反“因祸得福”。这是本次牛股排行榜的特点之一。2、在高换手中上涨:大多数牛股伴随着高换手率从换手率来看,把所有A股按换手率高低排序,换手率前100中,牛股100强占了18席,占比18%;换手率前500中,牛股100强占49席,占比49%;换手率前1000中,牛股100强占71席,占比71%。而牛股100强中,只有2只股票的换手率排名在3000名之后。这表明牛股成为市场追逐的主要标的。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换手率排名最低的100只股票中,只有4只股票的价格是上涨的,其他96%的股票录得负涨幅。3、市值有要求:中等市值股成为牛股的机会大按流通市值排名,牛股100强中只有3只股票的流通市值挤进前100名,位列前500名的有26只,位列前500-1000名的有20只,位列1000-2000名的有32只。也就是说,流通市值排名前500-2000名的占近80%。市场知名度高的大市值价值股没能成为牛股,小市值股也难以跻身牛股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偏好,也是A股市场较为明显的特征。4、机构是非必要条件:机构持股与调研的神话牛股100强中,每只股票都有机构持仓,机构持仓占流通股的比例高低差距悬殊,最低的不到1%,最高的超过88%。在牛股100强中,机构持仓的中位数为28.71%。粗看一下,28%的机构持股比例不低。但在整个A股看来,机构持股排名前100名的股票,其机构持仓比例都高于80%。而这些股票中只有18只股票录得上涨,82只股票的价格是下跌的。而股价录得上涨的18只股票中,只有3只股票跻身牛股100行列。换句话说,机构持仓对入选牛股的贡献并不明显。再看机构调研情况,牛股100强中今年以来有机构调研的只有29只,无机构过问的达71只。也就是说超过70%的入选股票没有进入机构的法眼,但它们依然牛气冲天。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投资者长久以来形成的机构调研对股价表现具有神秘作用的信念。5、业绩是后盾:助力股价爆发性上涨本文以每股收益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从2019年报指标来看,牛股100强中,每股收益挤进排名前100的只有5家,排名在500-2500名的接近八成。对照2020年一季报的排名,我们发现,牛股100强中有超过70%股票2020年一季度的排名较2019年报排名大幅提升。这就是说,2020年一季报业绩好转为市场炒作提供了强支撑,这些股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那些业绩排名下降的股票之所以跻身牛股100强,大多数也迎合了当时的市场氛围,迎合了包括涉及主业转型、资产重组、跨界经营、技术升级等市场热门的炒作主题。炒作短期业绩一直是A股的基本路数,尤其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令经济局势变得不可预测,而整体压抑的氛围给暗晦的市场投射了一抹亮色,使得市场炒作热浪高涨。牛股100强因此打上了时光的烙印,有多少能保持亮色,持续红火下去,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6、杠杆资金贡献不高:不必放大融资交易的作用融资交易一直为市场重视,其交易量也成为市场与媒体追逐的重点。但实证分析表明,除去其某些抽象的宏观意义之外,融资交易对个股股价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市场成见认为,融资交易是具有杠杆属性的交易工具,一般为大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所采用,因此,融资交易往往被视为利好股价。在不能做空的A股市场,融资买入股票似乎更是为股价上涨打了包票。不过,在牛股100强中,有55只股票的融资余额为0,占比为55%。其余45只股票中,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的分布区间为0.33%—12.39%,而且大部分在6%以下。这种状态与整体市场的情况差不多,没有显露出融资交易的特殊贡献。因此,赋予融资交易一些神秘作用似乎是一厢情愿的事。毕竟融资交易的量非常有限,即使相对于占比较大的股票而言,其占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7、分红助力低:股利分配对股价走牛贡献很小股利分配被许多投资者视为回报投资者的方式之一而受到重视。A股投资者更看重大比例送转股份的分配方式。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高派息似乎也很有市场。今年以来低迷的市场氛围、不振的股价更好地契合了这种偏好。但牛股100强的表现并没有为此提供充足的证据。资料表明,牛股100强中,17只股票不分红,83只股票虽有分红预案,但分红额不高,超过半数每股分红在0.1元以内,每股分红超过0.3元的仅3只。如果比照1-4月的平均股价,整体分红回报率不到1%。送转股份比分红派息更低迷,牛股100强中,74只无送转预案。其余的每股送转比例在0.3-0.7之间,而大多都在0.5之下。8、牛股梦魇:商誉之剑高悬自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对许多公司产生了不良影响,商誉大幅减值往往使得股价断崖式下跌,许多投资者由此对商誉一直高度戒备。从牛股100强的情况来看,商誉的负面影响似乎并没有减弱。从商誉占比排名分布图可以看出,商誉排名前200名的股票为0,表明投资者对此还是抱有戒心。牛股100强中,60%股票的商誉排名在1600名开外,说明投资者偏爱相对偏小的商誉规模。其实,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商誉本质是无形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A股市场之所以警惕过高的商誉,根源还在于始于2014年的上市公司大规模重组遗留下来的梦魇。9、高管持股很重要:管理层持股举足轻重牛股100强中,管理层持股的有78只,占比78%;管理层不持股的有22只,占比22%。管理层持股的股票中,大部分的持股占总股份的比例在20%-50%之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股价跌幅最大的前100名股票中,34只无管理层持股,50只股票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5%。不过,在这100只股票中有12只的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25%。但整体而言,管理层低持股率与低迷的股价显示出“和谐共处”的特征。综上,本文就牛股100强与其财报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由此得出的一些看法既证实了市场过去的经验与已有习惯,也证伪了某些被视为诀窍与奥秘的东西其实并不真实。需要说明的是,今次面对的市场是比较特殊的市场——面对着疫情大流行的冲击,涵盖的时间段也只有4个月。很明显,牛股100强显示出了这个背景特色。即使如此,上面的结论有些与一般情况下的市场是吻合的,有助于强化我们对某些规律的认识,有些结论比较不一般,那就仍有待于继续观察与检验。市场瞬息万变,唯有追求真理的意念不变,才能走入投资的自由天地。(文章来源:数据宝)(责任编辑:DF526)
大A 虽然指数常年在3000多点踟蹰不前,但历史数据不会骗人,如果我们复权个股,却会发现,上市至今有不断创历史新高的个股,早已经翻倍不止成百上千倍的也比比皆是!如万科、格力等;就是每个年度,也有那些穿越牛熊的翻倍牛股!年度牛股有什么逻辑可寻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寻找、布局并跟踪持有年度的大牛股应该作为我们的股票投资策略和目标,虽然不一定成功,但这个方向应该坚持!首先,我们可以回归近3年的牛股及特征:1、2020年,主题:疫情+新能源,年度涨幅前三分别为,英科医疗14倍,上机数控6.8倍,阳光电源5.8倍;2、2019年,主题:牛熊交替+科技趋势,年度前三分别为,东方通信10倍,诚迈科技6倍,万集科技5倍;3、2018年,主题:去杠杆+贸易Z,涨幅前三,卫宁健康86%,建新股份85%,亚夏汽车81%;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指数单边下跌各大基金惨烈近崩盘的2018年,仍有个股接近翻倍,而且每个年度涨幅榜的个股,和当年的市场主基调完全吻合;这个就是我们研究年度牛股的心理基础。回到当下,2021年,各种大的会议也已落幕,国家国内的宏观货币政策也已比较清楚,如果我们定位年度投资,现在正是可以自上而下的研究并布局年度牛股的时间了;下面提供一些研究的方法论和策略,供各位分享和参考。第一个逻辑,投资要顺势,先认清当下哪些行业是顺应大势的,哪些又是逆势而为;比如科技板块,我们认为今年仍然是受中美关系冲击最大的逆势行业,长期虽然有国产替代,但科创50指数不断创新低,也说明能走出来的好公司一定的凤毛麟角;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方向的“碳中和“、新消费、老龄化等就成了顺应潮流的朝阳蓝海;这里面的环保及周期龙头,就有机会产生今年的大牛股。第二个逻辑,市场风格切换是否已经成立?回顾大A的历年风格,虽然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市场风格一直在“成长”、“周期”、“价值”、“防御”四大风格之间切换。这个也应证了那句话“万物皆周期”,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今年是市场风格已经有切换到中盘股、周期行业的特征;所以范围聚焦在这些行业结合公司的成长性,也是选择牛股的方法之一。
作者雪球ID: @价投成长股重庆股侠一、统计数据分析笔者统计了2010.4.26-2020.4.26所有A股的涨跌幅情况(注:仅限2010.4.26已上市的A股),合计样本1766个。这1766只股票,近10年上涨的为740只,比例仅占41.2%,何其悲在?在这1766只股票中,上涨大于5倍的,仅仅34只,占比0.19%,十年十倍股,更是只有9只,占比0.05%,看看这个比例,选牛股容易么?真的容易?确定?………………二、10年5倍牛股特征分析(34只)(一)行业分布可见医药行业,是容易催生的牛股的行业(和目前医药股高位也有一定关系);信息技术行业近10年的高速发展,也催生较多牛股;消费领域的食品、家电、建材行业也有不俗的表现。(二)企业省份分布经济发达地区容易出牛股,这是共识,本次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个共识。(三)启动时的市值分布启动市值中位数为56亿元,其中76%为100亿以下,26%为30亿以下;52%为60亿元以下。可见优选价值小市值策略是可取的。(四)企业资本属性分布:民营企业占比达56%,国有企业仅占比26%,在选择标的时,可以适度趋向民营企业。三、问道十年十倍股(9只标的)1、通策医疗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行业,2007年,通策医疗借壳北京中燕,完成借壳上市。2010.4.26时市值仅为22亿元,近十年区间涨幅第一,为16倍。公司为民营企业(1)公司主营口腔业务,辅以试管婴儿、眼科业务。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浙江省,为浙江省口腔医院龙头企业。下游客户为直接消费者,为B2C业务模式。重复消费频率中等。(2)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定位是做平台、做生态,公司的医院是医生的医院。公司通过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医学院、德国柏林大学夏里特医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和医学院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形成医教研一体化平台,提升医院医疗实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公司处于大市场小龙头的竞争格局。产品差异化不明显。2、亿纬锂能所属行业有色金属行业,亿纬锂能于2009年10月上市。2010年4月26日,市值仅35亿元,近十年区间涨幅第二,为13.6倍。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1、公司主营:(1)消费锂电池:①5锂原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锂-二氧化锰电池、电池电容器等,产品用于各类智能表计、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医疗器械、E-call、石油钻探、定位追踪、胎压监测系统(TPMS)、射频识(RFID)等领域。②小型锂离子电池,如小型软包电池、18650圆柱电池和豆式电池。电子雾化器、可穿戴设备、蓝牙设备、真无线耳机、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等。(2)动力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大型软包三元电池和方形三元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通讯储能、电力储能等。下游客户为企业客户,为B2B模式,但下游客户非常分散。重复消费频率高。2、核心竞争力分析:研发优势: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金成博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电池,至今已有30多年的从业研究经验。公司拥有由超过30名博士领衔的近600名集材料、电化学、结构设计和电子电路设计等工程师及其他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已申请了1,374项国家专利,其中已获得授权809项。品牌优势:成为智能表计、智能交通、智能安防、GPS定位跟踪和E-call等市场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在保持锂原电池业务的稳定的同时,也在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通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不但获得了国际知名车企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快速成长为业内排名前列的动力电池企业。公司处于大市场小龙头的竞争格局。产品差异化不明显3、片仔癀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行业,片仔癀于2003年上市,2010年4月26日,总市值为58.9亿元,近十年,区间涨幅为13.5倍。公司性质为国有企业。(1)公司主营:片仔癀系列产品。下游客户为直接消费者,为B2C业务模式。重复消费频率高。(2)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独家生产的传统名贵中成药片仔癀,其源于宫廷、兴于寺庙、流传于民间、发展于当代,因其独特神奇的疗效而形成了极佳的口碑,被国内外中药界誉为“国宝名药”。片仔癀处方及工艺为国家秘密,由于其配方独特、作用机理突出的特点,功效较类似产品有明显优势。公司处于独特行业的稀缺龙头竞争格局,产品差异化明显。4、贵州茅台所属行业为食品饮料行业,贵州茅台于2001年上市,2010年4月26日,总市值为1292.3亿元,近十年,区间涨幅为12.8倍。公司性质为国有企业。(1)公司主营:酱香型白酒。下游客户为直接消费者,为B2C业务模式。重复消费频率高。(2)核心竞争力分析: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和酿造环境,以及工艺传承,品牌优势。公司处于独特行业(酱香白酒)的稀缺龙头竞争格局,产品差异化明显。5、长春高新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行业,长春高新公司于1996年上市,2010年4月26日,总市值为63.5亿元,近十年,区间涨幅为12.6倍。公司性质为国有企业。重复消费频率中等。(1)公司主营业务:生长激素系列产品为主要业务。辅以流感、水痘、狂犬病等疫苗业务,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务和中成药业务。其中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儿童,我国患有此症的儿童数量已超过 500 万人,公司属于生长激素领域的绝对龙头企业。下游客户直接消费者(以医院为媒介),属于B2C业务。(2)核心竞争力分析:市场品牌,经过多年积累,形成强大品牌优势,同时注重研发创新。公司处于小行业的大龙头竞争格局。6、华夏幸福所属行业为房地产行业,华夏幸福于2011年借壳国祥股份上市,2010年4月26日,公司市值仅为19亿元,公司于2011年正式被华夏幸福借壳,后华夏幸福在 2014年又进行了一次大发展,促成了近10年股价上涨11倍的结果。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公司十年十倍+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借壳上市的影响,所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寻找牛股基因不合适。本标的走牛的原因,更多的是得益于借壳上市的成功和后来公司业务的正常发展。7、爱尔眼科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爱尔眼科于2009年上市。2010年4月26日,公司总市值为99亿元,公司股价近十年区间涨幅为11.4倍。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1) 公司主营业务: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公司下游客户为直接消费者,为B2C业务模式。重复消费频率中等。(2)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作为全国性连锁医疗机构,主要竞争者为各地一到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主要核心竞争力体现在(1)分级连锁优势,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境内医院105家,门诊部65家;并购基金旗下医院275家,门诊部37家;(2)全球资源优势;(3)医教研平台优势。公司处于大行业(需求大)小龙头(民营连锁龙头)竞争格局。8、浪潮信息所属行业为信息技术行业,浪潮信息于2001年上市。2010年4月26日,总市值为32.4亿元,公司股价近十年区间涨幅为11.1倍。公司性质为国有企业。(1)公司主营业务:全球智慧计算的领先者,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领先的智慧计算。公司目前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涵盖高中低端各类型服务器的云计算Iaas层系列产品,为云计算IaaS层提供计算力平台支撑。公司在服务器、AI计算、开放计算、云等新兴应用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下游客户涵盖企业、个人,企业占比较多,属于B2B模式,但下游客户非常分散(前5占比小于30%)。重复消费频率中等。(2)核心竞争力分析:①核心技术制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SMP2000,到成长为全球前三的服务器供应商,掌握核心技术、改变竞争格局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核。浪潮是全球5家掌握高可扩展体系结构技术的厂商之一,也是中国唯一具备大型在线交易处理方案提供能力的厂商。②抓住云和AI两个风口,逆势增长根据Gartner数据,2019年,浪潮蝉联全球多节点云服务器出货量和销售额双料第一公司处于大市场小龙头的竞争格局。9、恒瑞医药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行业,恒瑞医药于2000年上市,2010年4月26日,总市值为343亿元,近十年区间涨幅为11.1倍。公司属于民营企业。(1)公司主营业务化学制药,涉及创新药和仿制药,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其中抗肿瘤、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领域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公司国内知名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下游客户为直接消费者(以医院为媒介),属于B2C业务模式。重复消费频率高。(2)核心竞争力分析:①技术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打造了一支拥有3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先后申请了874项发明专利,其中335项国际专利申请。创新药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已获批上市。在创新药开发上,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位列前茅,研发团队实力明显。②市场优势、品牌优势、质量优势。公司处于大行业小龙头(国内属于大龙头,全球范围内属于小龙头)竞争格局。四、再度牛股寻因剔除因为并购重组导致的涨幅的6个标的后,对剩余的28只十年五倍个股进行归因分析(一)、业务模式分析(二)竞争格局分析(三)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消费频率五、寻找牛股基因-高毅视野(一)首席研究官卓利伟部分观点1、判断企业的原则:把握产业与企业的大方向、大问题、大概率。但这些东西需要持续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并且要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积累。2、四个逻辑: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财务逻辑。这四个维度是看一个公司或一个产业的相互验证、相互有勾稽关系的逻辑闭环。缺一不可。(二)首席投资邓晓峰部分观点1、研究增长型行业、体量大的行业上,是投入产出比相对高的做法。2、做研究,需要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3、对优秀公司的长期跟踪是行业研究的捷径。(三)总经理 孙庆瑞部分观点谈成长期行业的投资思路:1、从供需角度出发,挖掘未被满足的强需求;2、发掘将要爆发的强需求;3、人和机制是成长期行业选择标的的首要考量因素;4、估值:对于成长股而言,PE 很重要,但增长更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判断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指导投资。当需求即将爆发或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PE 高也没关系,匹配增长即可;当需求释放进入中后期,一定要看PE,而且能参与的机会也相对较少;5、由己及人逻辑演绎,寻找模糊的正确方向。六、总结——寻找中长期牛股模糊的正确方向、大概率的方向(一)尽量寻找B2C业务模式的公司或者下游客户非常分散的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小于30%);(二)民营或混营企业比国有企业胜率更大;(三)中小市值的标的未来更容易出现牛股;(四)寻找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分为小市场的绝对龙头,特殊市场的稀缺龙头,大市场的小龙头或双龙头。(五)尽量寻找大行业大市场的标的机会;(六)对行业的思考,对企业的思考,需要模糊的正确,鸡毛蒜皮的小细节不用花过多精力。对于标的的分析,行业的分析,可以参考部分高毅视野;(七)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客户对其的需求和消费若果是高频率的,这样的企业胜率更大。$贵州茅台(SH600519)$$片仔癀(SH600436)$$爱尔眼科(SZ300015)$@今日话题
2018年上半年,A股走势严重分化。绩差股、问题股股价不断下挫,闪崩、腰斩频现;同时也不乏亚夏汽车、建新股份、神马股份等翻倍牛股。 纵观上半年的“十大牛股”,既有游资炒作,也有价值投资。牛股基因是啥模样2018年上半年,A股市场总体表现并不太好。截至6月25日,上证指数跌幅13.54%。2017年表现优异的白马蓝筹股未再续之前的升势,反而陷入调整——上证50跌幅达11.33%。但依然有牛股走出。剔除2017年12月后上市的新股,仍有不少个股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较高的涨幅。上半年排名前十的大牛股中,仅有两只今年以来的涨幅低于100%,但也超过了90%。今年上半年十大牛股数据来源:Wind亚夏汽车、建新股份、超频三分别以187.94%、163.73%和147.62%的涨幅高居十大牛股的前三名。其中,亚夏汽车和超频三均属于重组概念股。据了解,在发布重组消息后,多路资金对这两只个股进行了围猎。5月23日以来,亚夏汽车登上龙虎榜达12次之多;6月以来,超频三也频频登上龙虎榜,次数达到8次,从相关龙虎榜数据来看,游资参与炒作的迹象十分明显。当然,十大牛股也并非完全都是概念炒作,也有不少是因为业绩原因而得到资金的关注,股价走势也并未出现如亚夏汽车和超频三类似的大起大落。顺鑫农业半年涨幅达到104.54%,其股价在今年3月底开始迅速攀升,短短两三个月涨幅即超过100%。从券商研报来看,顺鑫农业旗下的牛栏山白酒板块维持高增长,今年一季度白酒业务收入32.39亿元,同比增长45%,维持了2017年下半年的高增速,预计到2019年可提前实现白酒业务的百亿营收目标。与顺鑫农业类似,今年涨幅达到124.46%的神马股份受到资金关注主要也是由于业绩改善。券商研报指出,由于不可抗力频发,全球尼龙66产业链供应持续偏紧,提价不断。而神马股份是国内尼龙66产业链龙头企业,公司业绩有望超预期。“今年跑出来的牛股,受政策、事件驱动或业绩爆发影响较大,例如海南板块个股、医药行业个股等。”新富资本研究中心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作为投资者,应该时刻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深入了解政策变化,紧密跟踪行业景气的提升,挖掘公司基本面的反转,才能较好地把握相关机会。牛股常在哪里出没在前海方舟资本总裁成书新看来,A股上半年的亮点在于结构性行情。“医药、食品饮料是超额收益的主要贡献力量,具有业绩增长稳定、估值合理、分红率较高、ROE处于高位等特点。流动性好、消费升级的板块是今年上半年牛股的集中地。”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上半年涨幅超过50%的个股共有34只,而医药行业的个股则占到了几近半壁江山,达到15只之多。其中正海生物和海辰药业涨幅均超过100%,跻身前十大牛股;片仔癀的涨幅也将近80%。对于今年的结构性行情,深圳一私募人士坦言:“这两年都是结构性的行情机会,2017年是蓝筹白马股的天下,而今年上半年则主要是医药和新经济的机会,上半年配置了一些医药股,才导致业绩没那么难看。其他一些没有把握住这种结构性机会的私募,今年业绩就难说了。”你也能骑上牛股A股有谚:“五穷六绝七翻身”。在6月将尽7月即将到来之际,A股能否重整旗鼓,哪些板块将成为下一批牛股的诞生地?新富资本研究中心表示:“短期来看,市场已处于底部区间,没必要过度悲观。7月建议关注业绩超预期的成长性个股。下半年投资重点仍是消费、医药、新能源等板块。”在成书新看来,下半年可能还是很难有全面性的机会。“下半年继续淡化指数,不看好中小创,继续抓紧结构性机会。‘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行情正在到来,但并不是反转。下半年行情会很丰富,抓白马,抓题材都会有机会,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以及上游板块,继续中长线看好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来源:雪球可口可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单一回报最高的股票。从1919年上市到今天,整整100年,可口可乐算上股息的投资回报,大约有46万倍,年复合回报率15%左右。 $可口可乐(KO)$万宝路的母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可能是美国过去60年回报最好的公司之一,过去60年股价涨了超过6万倍。过去14年,贵州茅台的股价涨了271倍,格力电器涨了135倍,伊利涨了33倍。驱动这些大牛股股价增长的背后因素是什么?穿越周期的优质公司有哪些共同特征?哪些行业里更容易挖到大牛股?超级大牛股可口可乐:100年涨了46万倍可口可乐1919年上市,到今年正好100年。如果考虑股息的投资回报,100年的回报大约是46万倍,年复合回报率在15%左右。可口可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单一回报最高的股票。研究可口可乐给了我们几个比较深的体会。第一,可口可乐正好在一战结束以后(1919年)上市。上市以后,马上就经历了西方经济第一次大萧条,再下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又经历过好几轮重大经济危机。但在过去任何一年,可口可乐的销量几乎都没有下滑,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它的股价最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回报。大家很容易被很多宏观的事情所吸引,这些东西短期可能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在更长的周期里面,企业经营才是更重要的大事。第二,我们经常在不同的研报中看到,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投资机会,似乎绝对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但实际上,如果你单一投资了可口可乐这个公司,取得的回报可能就超过了99.9%的所谓投资高手。我们不需要抓住100个机会,不需要每天抓住1个机会,可能一辈子抓住10个机会就够了,甚至能抓住1个机会都够了第三,可能只有看了100个、1000个平庸的、糟糕的企业,才能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优秀的企业到底是怎么样。巴菲特1987年才投资可口可乐,从1919年上市到1987年之间,可口可乐已经涨了超过1万倍。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可以说他在一个高点投资了一个一直长牛的企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还是涨了40多倍,这也成为了巴菲特的一个经典投资案例。巴菲特也说过,他很早就意识到可口可乐是一个很厉害的企业。他很小的时候,零花钱的一部分就是靠出售可口可乐赚来的,他一直对这个企业很熟悉。但他兜兜转转投资了很多平庸的公司,投资了很多烟蒂股以后,在80年代才真正回过神来,为什么不投资可口可乐?他其实后悔没有更早去投资,但前面的铺垫,对很多平庸企业的研究,才让他意识到平庸企业和卓越企业真正的差异来自哪里。茅台14年涨了271倍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有人说美国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资本市场,当然有这些非常牛的股票。但中国其实也有。从2004年1月1号到目前,过去14年,贵州茅台股价的涨幅是271倍,格力电器是135倍,伊利是33倍。背后驱动的因素是什么?是利润的增长。同期,茅台的净利润涨了60倍,格力涨了78倍,伊利涨了32倍。业绩的持续增长、利润的增长,是推动企业市值增长的一个最核心要素。有一些公司的涨幅比净利润增速要高不少,因为他们在利润增长的同时还不断分红。在2001年已经上市的1050家公司里面,到2018年,18年年化回报超过15%的企业,大概只有2%,18年年化回报10%到15%的有31家,大概占3%。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过去18年,真正年化回报能够超过10%的企业是很少的,加起来只有5%。从进入世贸开始,过去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繁荣,经济总量增长了很多倍,但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给股东带来非常好的回报的企业,数量很少。一个指标锁定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好公司怎么找到未来创造持续超额回报的企业?其实一个最简单的开始点,是去找到那些过去有持续超额回报的企业。我们只要看它过去的超额回报来自于哪里、商业模式是什么、竞争优势是什么。因为一个能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企业,背后一定有它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只要思考这个竞争优势是否能延续到未来。从概率上来看,一个过去表现优秀的企业,未来表现优秀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一个很差的公司变好。我们统计了过去18年股价表现最好的10个企业的过去18年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一眼可以看出最典型的特征,它们的平均ROE都非常高。海通证券似乎低一些,因为这是一个借壳上市的企业。伊利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巨额的亏损也拉低了平均ROE,近十年的ROE是在20%以上的。企业如果要在非常长的周期里给股东创造超额回报,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平均ROE要非常高。当然如果仅仅从过去具有高ROE的角度去挑选企业,肯定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是怕错过机会是投资最大的悲剧来源。要敢于错过机会,只要找到属于你的机会,找到属于你的可口可乐就可以了。优秀企业的六大基本特征高ROE是一个结果,它当然可以帮助我们在几千家公司里先锁定一批很有可能在未来能够持续带来超额回报的企业,但是什么样的公司有可能带来高的回报率?我们总结了一些特征。第一,业务简单、商业模式清晰。商业里面有个悖论:1+1小于1。就是说,这个公司有个业务A,然后再做业务B。五年十年以后,可能两块业务都做的利润总和反而比它只做业务A要小。企业的资源永远有限,每个企业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专注的投入是领先对手的一个必要条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业务单一长期专注的公司,往往取得最高的资本回报率和盈利总额。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整个家电行业盈利额最高的企业是一个只做空调的企业。多元化的企业,成功的凤毛麟角。一个企业说要多元化时,往往是需要非常警惕的时候。首先,它的竞争优势有可能会下降,多元化使得它的精力分散,净利润下降。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一个企业开始多元化时,意味着它的主业可能已经走到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空间,所以它要寻求多元化。第二,做最好的产品的企业比追求性价比的企业更有优势。企业在产品上的竞争优势有两种,第一是产品比别人好,有一定的差异化,第二是比别人便宜。在竞争战略上,我们称之为一个是差异化竞争,一个是成本领先的竞争。当然有的行业其实只有成本领先,比如水泥,没有人在乎品牌,唯一的竞争就是价格竞争。但是在大部分领域,差异化和成本的竞争是并存的。如果一个公司以性价比作为竞争优势,持续保持优势的难度很大,也更加脆弱。一个企业如果说,我要做最好的产品,往往最后它的结果要更好。其实追求性价比本质上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企业做了一个产品,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也没法做到最好。但是还OK,大致也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企业就控制成本,降低价格,最后给到消费者。但是这个东西其实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你便宜对手可以更便宜,最后谁都赚不了钱。好的企业或者最终优秀的企业,它的特征是我应该努力做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不一定是最贵的产品。而是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消费群体,要理解这些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提供他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有个手机企业,在中国可能大家没听过,因为它生产的手机主要在非洲售卖。非洲是一个性价比要求很高的市场,人均收入很低,他们在手机上的花费不会太高,对价格很敏感。如果按直觉来推断,这可能是一个大家按性价比去竞争、拼价格杀红眼的市场,事实上不是。这个公司在非洲从零开始,市场份额最终超过50%,打败了诺基亚、三星,包括很多中国大型手机企业。它靠的是什么?其实靠的是对客户的理解。比如说,给深色人种拍照,如果手机白平衡没有调整过,最终要么曝光过度,要么就是没有曝光,看上去就是一个黑影。拍照白平衡的调整对非洲客户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企业来说,未必会增加多少成本。更多的是,你能不能意识到这是有价值的东西,能不能持续投入,积累数据库,然后最后调出一个很好的白平衡。还比如非洲是个运营商之间互打电话很贵的地方,所以做了四卡四待;非洲人民很喜欢载歌载舞,手机就做了很大的功放,响起来连工地打桩的声音都遮不住。这些类似的功能有很多。满足这些功能比单纯便宜一点对客户更有价值。企业完全应该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客户群,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给他们,做出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产品。这样比单纯提供给消费者一个便宜的产品要更加重要。更进一步说,做最好的产品是一种很强大的企业文化。关于企业创业,张瑞敏说过一个最有意思的说法:企业的创业是从悬崖上跳下去,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这很地说明了创业在起始点很急迫,所有的资源都会聚焦投入。但是一旦飞机飞起来,一旦企业过了创业期,进入平稳期,在已经有利润、有业务的稳定情况下,企业就开始面临很多选择,也面临很多诱惑。诱惑很多,什么都想做,最后导致很多企业平庸化。如果企业文化是要做最好的产品,在面临很多诱惑的时候,就能排除掉99%的选项,选择做最好的产品,使得企业可以往一个方向去走,最后会带来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保持正的现金流、低杠杆和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业绩增长往往是要消耗资金的。当产品数量要翻一番时,需要多投一条生产线,要多备存货,要有新的账款。但从历史上来看,那些最好的企业能够非常好的平衡和兼顾业绩增长和现金流的关系,它永远会保持更稳健的增长态势,对增长更有耐心和克制。因为竞争激烈而被饿死的公司是很少的。大部分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死掉。资产负债表的表现往往领先利润表。企业利润的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往往在资产负债表上能找到更好的提前反应。所以我们更关注企业有没有一个更强劲的资产负债表。高杠杆的企业,就像开车的时候方向盘上面有一把刀。如果一路非常畅通,你不会感觉到高杠杆对你有任何影响。但是一旦碰到坎,这个企业就会完蛋。一个坎是经济本来就有周期,产业有自然周期的起伏。另外一点,中国政策摇摆很多,有很多行业原来政策鼓励大干快上,然后突然政策转向,可能就带来行业的断崖式下降。比如过去两年的光伏、风电、电动车。第四,经历过低迷期或者残酷的市场竞争并生存下来。在行业非常景气的时候,很难评判哪个公司做的更好。因为景气的时候,一些经营更加激进的企业,业绩可能更好。只有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才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到底有多强,企业的经营稳健程度、逆周期的平滑能力有多强。在经历低迷期,以及残酷市场竞争以后留存下来的企业,非常值得关注。对于历史业绩一团糟糕,但是有宏大的故事和美丽前景的企业,我们不太感兴趣。2015年创业板牛市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过去不行,但是未来的远景很好,这种公司成功的概率太小了。从逻辑上来看,一个公司连主业都没有做好,连最擅长的领域都没有做好,你怎么能指望它能做好一个新进入的行业,或者它为什么兼并一个公司后就能够做好呢?这是很困难的。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并购取得的,尤其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团队组织的效率。一个行业里面最领先、最强的、管理优势最明显的公司并购一些糟糕的企业,可能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但是并购规模也不能太大,如果规模太大,就会稀释掉原来的文化,很多传统会消失。弱的公司并购强的公司,第三名并购第一名,往往最后是失败收场。跨行业并购,失败的概率就要更高。第五,处于技术和需求一成不变的行业。最不变的行业可能就是烟酒,可能100年都不会变,客户需求也不变,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的技术演进。从历史上来看,这样的行业往往能够诞生优秀的回报最好的公司。比如菲利普莫里斯的母公司,期下有万宝路香烟,过去60年股价应该涨了超过6万倍,可能是美国过去60年回报最好的企业之一。只有在技术需求上不变,企业的优势才能累积起来。如果一个行业的竞争要素每年都在变化,最后企业的优势很难保持。领先的企业在一个技术的切换或者行业大的变革中,往往可能就被淘汰掉。家电行业里我们可以看到,白电行业像空调、冰箱、洗衣机,回报率远远比生产电视机的公司要高。因为电视机的技术一直在变。最终一个空调龙头的利润超过了全部电视机企业的总和的十倍。在很多技术演进或者技术确实发生变化的行业中也会有好的机会。但是在一个技术不断变化的行业中,偶然的或者暂时性的技术领先,其实算不上一个核心优势,往往有可能是一个企业大的投资风险。一个企业的回报率很高,是依赖于在某个领域有别人没有的技术,这往往是很脆弱的,一旦这个技术被别人攻克,或者被别人复制以后,它的盈利可能就会出现巨大下滑。在一个技术不断进化的行业中,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系统让这个公司在一代又一代的技术迭代中,能够保持技术领先,这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比如研发团队的激励体制怎么样、系统的创新能力怎么样、组织变革的能力、为了创新去不断调整组织变革的能力,这些比暂时性的技术领先要更加重要。第六,避免投资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第一点,如果需要扶持,说明这个行业内生回报非常差,需要国家额外给补贴,使得这个行业的回报率足够吸引人,让供给增加。真正回报率高的行业是不需要扶持的,而且大牛股诞生比较密集的领域,往往是那些政策不扶持、甚至打压的领域。比如地产,过去18年回报最高的几个公司中,有一个地产企业。白酒也是一个政策相对打压的领域。游戏也是一个一直被国家限制的行业。但是游戏领域诞生了像腾讯这样回报率非常高的企业。家电行业当然也是,没有任何的政策扶持。另外一点,国家的补贴往往又会带来过多的进入者。原来可能内生回报率不高,但由于国家的鼓励,吸引了很多资本进入,这时会造成很强的产能过剩。一旦补贴退坡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今年电动车行业可能就是这样,一旦补贴开始退坡,行业需求就开始下滑。因为原来很多需求是补贴带来的,一旦需求下降,这个行业就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过去在大额补贴、国家鼓励下,国产电动车有非常多的品牌,当退坡时,可能甚至连大的几个电动车品牌都无法支撑下去,更不用说后面的一两百个小企业。银行是个好行业就像在玩抢凳子游戏银行其实是一个长期来看能够带来很好回报的行业。从美国来看,现在留在指数里面的金融股比例很高。银行是个经营货币的行业,经营货币意味着它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因为一个经济体需要的货币量跟整个经济体的体量相关。当GDP翻番的时候,需要的货币量大概率也要翻番。所以,银行是一个未来蛋糕无限增长的行业。这意味着银行的利润可以持续再投入并产生较高的回报率。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是这样。比如即使我们的GDP再翻一番,方便面的消费量可能也不会翻一番,甚至可能会下降。很多领域都会有个峰值,但银行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很好的行业。而且蛋糕在变大,里面玩家的数量却在减少。我们想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抢凳子的游戏。现场可能有50个凳子,音乐响起大家一起来跳舞。当音乐停的时候,有一半的凳子被收掉,没有坐下来的人就只能出局。银行很像这个模式。美国最早期的银行数量非常多,每一轮经济危机,都有大量的银行破产。在经济繁荣期,银行都能实现增长,甚至糟糕的、管理差、风控差、风险偏好高的银行,它的增长更快。但经济是有周期的,一旦进入一个下滑的、衰退的周期,就有相当比例的银行会破产。因为银行的负债率很高,杠杆很高,而且资产久期很长,贷出去的款可能三五年才还回来,但是它的负债很短。所以一旦流动性出问题,坏账就会飙升,银行的净资产会跌得很厉害,加上无法兑付,它就会很廉价地被并购,所以它的蛋糕就会被剩下那批仍然留在游戏里面的玩家分掉。在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中,蛋糕在不断变大,但是能够吃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能够在这个领域里留下来的,持续在这个游戏里面玩下去的玩家,其实有非常大的价值。投资新视角:潜在利润边界有个新的视角可以看待投资,叫做潜在利润边界。现在大家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值,最常用的指标是市盈率。你有多少的利润、多少倍的估值、一个企业值多少钱,大致是这样一个方向。但如果我们能够比报表利润看得更远一些,看到它的利润边界在哪里,就会有独特的优势。潜在利润边界是指企业在不削弱它的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能实现的最大盈利。通常来说,定价越高,往往就会给对手更多机会。可能你相比对手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享受过高的利润,那对手也能够获得盈利,甚至一个高盈利的行业还会吸引更多的经营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把潜在盈利边界看作一个企业能够持续维持的最大利润。一旦它获取更高利润时,它的竞争优势可能就会下降,长期的盈利也会下降。思考这个问题,对判断企业未来的利润报表、利润趋势有很大帮助。有几种情况往往意味着一些好的机会。第一种情况,企业有比较大的潜在提价空间。历史上很多大牛股都具备这样的特征。第一个例子是喜诗糖果,它是巴菲特收购的企业。它的产量一直很少,直到今天,喜诗糖果的销量增长缓慢,但它能够提价。当年巴菲特和芒格收购喜诗糖果,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涨价却没有涨价。它每年都在圣诞节过后开始涨价。对于差异化很大的产品,其实定什么样的价格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个东西,如果差异化很大,就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比如茅台到底要定什么价格,其实你没有很多东西可以参考。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种试错法,尝试涨一下价格,看销量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再做调整。对于很多这样的企业来说,有可能会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它的定价跟这个产品最终可以支撑的真实定价有一些差距。因为对管理层来说,会倾向于定的稍微低一点。这样,它的产品就很畅销,供应链就很顺畅,每年定的计划肯定就能完成。但一旦开始涨价,就会进入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企业不知道涨价以后会发生什么,不知道销量会不会大幅下滑。一旦销量下滑,库存就会上去,供应链的体系就会很紊乱。所以对于管理层来说,大概是愿意定的稍微低一点。巴菲特在股东信里面,其实一直提到这一点,他们要推动喜诗糖果的管理层去涨价,管理层在涨价中有很大的心理上的障碍和压力。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比如像早期的阿胶。它的定价可能从原来的几十块、一百块到现在可能一公斤近5000块。在这个过程中,早期是一个价值回归,它能够定很高的价格却没有这么做,但到后期就会变成一个相反的过程。定价过高了,已经突破它的盈利边界以后,短期没有影响,但长期会使得客户群缩窄。因为太贵了就没有人吃了,一旦没有人吃,消费习惯就消失了,客户群就变少了,经营的持续性就会有影响。早期同仁堂、茅台其实都有这样的特征。它理论上可以定更高的价格,但是还没有这么做,这往往意味着很大的机会。第二种情况就是企业客户、技术的积累已经很足够了,但是仅仅由于某些限制,或者没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实现。比如说苹果可能就是这样,早期苹果在技术上一直非常领先。在iPhone 6出现之前,一直固守一个非常固执的理念,就是苹果的屏幕不能超过4英寸。当时由于其他竞争对手推了很多大屏产品,它在高端市场丢失了非常多的份额。但是它在技术上其实很领先,积累足够深,客户的忠诚度也很高。所以一旦弥补了这一点,一旦苹果也同样推出大屏手机,它的利润就可以迅速实现。在iPhone6没有出来之前,苹果实际可以实现的盈利和已实现盈利之间有个巨大的差额,是它自己限制了这一点。一旦限制因素取消以后,就马上会实现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用当期的投入换长期的利润,当期利润下降了,但是长期的利润边界扩张了。比如说可口可乐,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际化时,进入像印尼、非洲的一些市场,刚开始是无法盈利的。因为它的客户群还很小,人均收入太低,可乐对于他们来说太贵了,没法获得足够大的销量。可口可乐的做法是什么?它还是选择进入这个市场,投入广告去树立品牌,建立完整的分装和运输体系,甚至送给终端很多冰箱来放置它的产品。这在早期肯定是亏损的,但是它要建立起品牌,要让客户能够买到产品,尝试喝第一瓶可口可乐。当这些市场的人均收入上来了以后,它的销量就会起来,最终这些市场都会变成盈利的市场。可口可乐当年很多当期的投入一定会影响当期的财务报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远期的盈利边界是在扩张的。如果我们只看当期的报表利润和市盈率去推算,往往会低估公司真实的盈利潜力和盈利边界。读书补天然之不足!作者:文火-慢炖链接:https://xueqiu.com/7798126098/148430218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2019年开始,在A股市场中诞生的十倍牛股不可谓不多,恒瑞医药,沪电股份,东方通信等等,有炒作上去的,也有靠业绩扎扎实实涨上去的,作为散户,我们怎么样才能买到这样的十倍牛股呢?我专门研究了一下十倍牛股的一些数据。从下方的数据图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现在,十倍牛股主要诞生在三大行业。1、消费股2、科技股3、周期股至于地产和金融,占比太小,我们暂且排除,尤其是现在已经不是房地产行业爆发期,已经不具备参考意义。为什么这三大行业容易产生十倍股呢?一、我们先来说一下消费股。衣食住行,永远是民生大计,这也是消费行业一直上涨的原因,但在消费品种,也可以细分为必需性消费和非必需性消费,我们可以看一下2008年到2009年的数据,因为这段时间发生过金融危机,也可以看出这两个细分品类哪个更具备成长价值。上图中能很明显看到,消费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有更高的抗风险性,但非必需品几乎没有上涨,只保持平衡状态,而必需品消费上涨幅度达到50%以上,必需性消费上涨幅度明显要高于非必须品消费。也就是说,投资必需品消费行业,安全边际比非必需品更高,同时也更容易碰到成长性较高的十倍牛股。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它们两个的细分领域:必需品消费主要有三大领域:1、食物饮料;2、农业产品;3、消费者主要零售商。这三大领域中,所涵盖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有:海天味业、贵州茅台、伊利股份、双汇发展等。而非必需性消费,主要指消费类周边,比如家用电器的格力电器、汽车比亚迪、娱乐宋城演艺等等。在经济上涨周期下,非必需品消费表现也随之上涨。相信在数据支撑下,对于长线价值投资者来说,在这些细分领域中择股,会更容易许多,而作为短线投资者,也可选择这类成长股,看长做短。二、周期股周期性行业,一般是指跟随经济周期变化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保险,房地产、有色金属、煤炭、化工、钢铁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股价都随着行业景气度呈现周期变化,在行业下行阶段买入相关公司股票,可能受益丰厚,如果在行业高峰买入,可能损失巨大,但也有极少数龙头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穿越周期。当前经济环境下,有色、煤炭、钢铁等行业将迎来上涨周期,这也是为什么最近A股呈现“煤飞色舞”的根本原因。在周期股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些龙头公司有: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海螺水泥、牧原股份(同时也属于消费股)、三一重工、紫金矿业、赣锋锂业等等。三、最后说一下科技股相信大家都知道,从2019年开始,政策上,对于科技领域的扶持力度较大,其中诞生的牛股着实不少,目前股价已经处在相对高位,很多人依然会怀疑,它后期的成长性到底还有多高,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后期成长性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现在的相对高位,也是未来的低位。那么,在科技股中,有哪些我们去指的关注的行业呢?从上图细分行业中可以看出,半导体行业遥遥领先,因为半导体行业是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基础。半导体行业内,主要从上游设计公司、半导体设备,到中间的芯片材料、制造和封测,再到下游的应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相信所有A股的股民,在将近两年的科技股洗礼中,也了解了一些发展非常不错的公司。沪电股份、兆易创新、南大光电、长电科技、中芯国际等一些半导体制造与封测公司,还有下游的消费电子行业,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以及涵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长安汽车等,都属于整个科技大板块。而从全球数据来看,半导体市场依然处于不断上涨的规律,未来依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由此带来的整个科技板块上涨。这个板块也将是未来10倍牛股最容易产生的行业。对于10倍牛股的分析先到此为止,还是我文中所说,研究这些领域与板块,既可以让价值投资者找到能实现投资价值的行业,也能让短线操作者不容易迷路,找到上涨周期的个股,看长做短也好,做波段、做T,都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我是老黄,以后将持续分享更多干货,喜欢的朋友,请点个关注。
来源:数据宝作者: 肖国元 受新冠疫情的冲击,2020年以来的股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指数跌宕起伏,股价变幻莫测。这种冲击呈现出“暴力、迅速、全面”的特征,对宏观经济的打击是多方面的:一是整体经济活动收缩,消费、投资、生产大面积承压;二是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些行业的经济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些则基本不受影响,还有一些新行业则借机爆发成为产业新秀。这些影响,在上市公司2019年报、2020年一季报中都有所反映。从单只股票与其财报指标之间的关联中很难看出什么关系,但如果将具有某些特征的股票与其财务指标挂钩,就能看出一些关系、特征或趋势。为了检视这些变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本文以2020年4月底为界,摘取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100只股票与其2019年报、2020年一季报中主要的11类指标,分析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牛股之成为牛股的内在原因。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股价不仅反映过去既已存在的信息对其价格的影响,也包含未来可能影响价格的一系列因素。也就是说,影响股价的因素是无穷的,不可计数。本文只是从过去的信息中摘取一部分客观的、具有操作价值的因素。本着这个思路,我们从2019年报与2020年一季报中选取11类指标,将这些指标与股价表现挂钩,看看股价表现与各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11类指标包括:流通市值、收益水平、分红派现、机构调研、机构持股、融资交易情况、商誉规模以及管理层持股等。之所以选择2019年报与2020年一季报中的这些指标,一是考虑某些影响因素的连续性,二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疫情冲击这样的突发事件对投资行为及股价估值的影响。而从两个不同时段的财报中挑选不同的因素,也是考虑了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比如有些因素的影响延续时间较长,有些因素的影响延续时间比较短。长短结合的做法能够建构一个比较周全的影响环,从而更全面地覆盖影响股价涨跌所面临的环节。根据估值理论、A股市场的投资风气与行为习惯,本文倾向于用某些指标的相对位置数来对入选标的进行归类排队或辨别其差异,从而揭示股价变化对同一因素的反应程度,进而得出其规律性或趋势性。通过数据计算、图表比对与模型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选对行业成功一半:医药生物行业独占牛头牛股100强入选门槛为涨幅57%,其中最高者达到255%,分布于23个申万一级行业,占27个行业总数的85.18%。就此而言,似乎行业对成就牛股作用不大。但仔细考察就可以知道,行业的独特性还是不可小觑。牛股100强中,医药生物占22只,占比22%;化工10只,占比10%;电子8只,占比8%。接下来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各6只,农林牧渔、食品饮料、计算机各5只。这几个行业总占比达68%。其他15个行业只有32只,要选到牛股犹如大海捞针。医药生物行业牛股最多,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与今年的新冠疫情有关,颇有时势造英雄的味道。22只医药生物股中,80%股票的一季报每股收益排名较其年报排名大幅提升。也就是说,它们不仅没有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反“因祸得福”。这是本次牛股排行榜的特点之一。2、在高换手中上涨:大多数牛股伴随着高换手率从换手率来看,把所有A股按换手率高低排序,换手率前100中,牛股100强占了18席,占比18%;换手率前500中,牛股100强占49席,占比49%;换手率前1000中,牛股100强占71席,占比71%。而牛股100强中,只有2只股票的换手率排名在3000名之后。这表明牛股成为市场追逐的主要标的。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换手率排名最低的100只股票中,只有4只股票的价格是上涨的,其他96%的股票录得负涨幅。3、市值有要求:中等市值股成为牛股的机会大按流通市值排名,牛股100强中只有3只股票的流通市值挤进前100名,位列前500名的有26只,位列前500-1000名的有20只,位列1000-2000名的有32只。也就是说,流通市值排名前500-2000名的占近80%。市场知名度高的大市值价值股没能成为牛股,小市值股也难以跻身牛股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偏好,也是A股市场较为明显的特征。4、机构是非必要条件:机构持股与调研的神话牛股100强中,每只股票都有机构持仓,机构持仓占流通股的比例高低差距悬殊,最低的不到1%,最高的超过88%。在牛股100强中,机构持仓的中位数为28.71%。粗看一下,28%的机构持股比例不低。但在整个A股看来,机构持股排名前100名的股票,其机构持仓比例都高于80%。而这些股票中只有18只股票录得上涨,82只股票的价格是下跌的。而股价录得上涨的18只股票中,只有3只股票跻身牛股100行列。换句话说,机构持仓对入选牛股的贡献并不明显。再看机构调研情况,牛股100强中今年以来有机构调研的只有29只,无机构过问的达71只。也就是说超过70%的入选股票没有进入机构的法眼,但它们依然牛气冲天。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投资者长久以来形成的机构调研对股价表现具有神秘作用的信念。5、业绩是后盾:助力股价爆发性上涨本文以每股收益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从2019年报指标来看,牛股100强中,每股收益挤进排名前100的只有5家,排名在500-2500名的接近八成。对照2020年一季报的排名,我们发现,牛股100强中有超过70%股票2020年一季度的排名较2019年报排名大幅提升。这就是说,2020年一季报业绩好转为市场炒作提供了强支撑,这些股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那些业绩排名下降的股票之所以跻身牛股100强,大多数也迎合了当时的市场氛围,迎合了包括涉及主业转型、资产重组、跨界经营、技术升级等市场热门的炒作主题。炒作短期业绩一直是A股的基本路数,尤其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令经济局势变得不可预测,而整体压抑的氛围给暗晦的市场投射了一抹亮色,使得市场炒作热浪高涨。牛股100强因此打上了时光的烙印,有多少能保持亮色,持续红火下去,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6、杠杆资金贡献不高:不必放大融资交易的作用融资交易一直为市场重视,其交易量也成为市场与媒体追逐的重点。但实证分析表明,除去其某些抽象的宏观意义之外,融资交易对个股股价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市场成见认为,融资交易是具有杠杆属性的交易工具,一般为大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所采用,因此,融资交易往往被视为利好股价。在不能做空的A股市场,融资买入股票似乎更是为股价上涨打了包票。不过,在牛股100强中,有55只股票的融资余额为0,占比为55%。其余45只股票中,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的分布区间为0.33%—12.39%,而且大部分在6%以下。这种状态与整体市场的情况差不多,没有显露出融资交易的特殊贡献。因此,赋予融资交易一些神秘作用似乎是一厢情愿的事。毕竟融资交易的量非常有限,即使相对于占比较大的股票而言,其占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7、分红助力低:股利分配对股价走牛贡献很小股利分配被许多投资者视为回报投资者的方式之一而受到重视。A股投资者更看重大比例送转股份的分配方式。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高派息似乎也很有市场。今年以来低迷的市场氛围、不振的股价更好地契合了这种偏好。但牛股100强的表现并没有为此提供充足的证据。资料表明,牛股100强中,17只股票不分红,83只股票虽有分红预案,但分红额不高,超过半数每股分红在0.1元以内,每股分红超过0.3元的仅3只。如果比照1-4月的平均股价,整体分红回报率不到1%。送转股份比分红派息更低迷,牛股100强中,74只无送转预案。其余的每股送转比例在0.3-0.7之间,而大多都在0.5之下。8、牛股梦魇:商誉之剑高悬自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对许多公司产生了不良影响,商誉大幅减值往往使得股价断崖式下跌,许多投资者由此对商誉一直高度戒备。从牛股100强的情况来看,商誉的负面影响似乎并没有减弱。从商誉占比排名分布图可以看出,商誉排名前200名的股票为0,表明投资者对此还是抱有戒心。牛股100强中,60%股票的商誉排名在1600名开外,说明投资者偏爱相对偏小的商誉规模。其实,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商誉本质是无形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A股市场之所以警惕过高的商誉,根源还在于始于2014年的上市公司大规模重组遗留下来的梦魇。9、高管持股很重要:管理层持股举足轻重牛股100强中,管理层持股的有78只,占比78%;管理层不持股的有22只,占比22%。管理层持股的股票中,大部分的持股占总股份的比例在20%-50%之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股价跌幅最大的前100名股票中,34只无管理层持股,50只股票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5%。不过,在这100只股票中有12只的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25%。但整体而言,管理层低持股率与低迷的股价显示出“和谐共处”的特征。综上,本文就牛股100强与其财报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由此得出的一些看法既证实了市场过去的经验与已有习惯,也证伪了某些被视为诀窍与奥秘的东西其实并不真实。需要说明的是,今次面对的市场是比较特殊的市场——面对着疫情大流行的冲击,涵盖的时间段也只有4个月。很明显,牛股100强显示出了这个背景特色。即使如此,上面的结论有些与一般情况下的市场是吻合的,有助于强化我们对某些规律的认识,有些结论比较不一般,那就仍有待于继续观察与检验。市场瞬息万变,唯有追求真理的意念不变,才能走入投资的自由天地。
来源:聪明投资者可口可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单一回报最高的股票。从1919年上市到今天,整整100年,可口可乐算上股息的投资回报,大约有46万倍,年复合回报率15%左右。万宝路的母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可能是美国过去60年回报最好的公司之一,过去60年股价涨了超过6万倍。过去14年,贵州茅台的股价涨了271倍,格力电器涨了135倍,伊利涨了33倍。驱动这些大牛股股价增长的背后因素是什么?穿越周期的优质公司有哪些共同特征?哪些行业里更容易挖到大牛股?在第17期聪明投资者价值研习社的现场,在宽远资产副总经理、研究总监梁力的分享中,以上问题的答案统统都能找到。梁力的投资从业生涯始于兴业资管,2014年跟随徐京德转战私募,创立宽远资产。宽远资产一直是聪明投资者严选私募之一,在业界颇有口碑。(点此查看宽远资产更多相关信息)梁力在价值研习社现场,不仅系统地总结了优质公司的特征、估值方法,还分享了一个投资新视角——潜在盈利边界,并且用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喜诗糖果、可口可乐的国际化战略等案例做了形象解释。被称为“财报柯南”的梁力在现场也从财务数据的角度分析了优秀企业的财务特征和企业利润操纵的常用手段,整个分享内容,全是硬核干货。聪明投资者整理了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点此可收听102分钟完整演讲加深度对话音频全实录。超级大牛股可口可乐:100年涨了46万倍可口可乐1919年上市,到今年正好100年。如果考虑股息的投资回报,100年的回报大约是46万倍,年复合回报率在15%左右。可口可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单一回报最高的股票。研究可口可乐给了我们几个比较深的体会。第一,可口可乐正好在一战结束以后(1919年)上市。上市以后,马上就经历了西方经济第一次大萧条,再下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又经历过好几轮重大经济危机。但在过去任何一年,可口可乐的销量几乎都没有下滑,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它的股价最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回报。大家很容易被很多宏观的事情所吸引,这些东西短期可能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在更长的周期里面,企业经营才是更重要的大事。第二,我们经常在不同的研报中看到,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投资机会,似乎绝对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但实际上,如果你单一投资了可口可乐这个公司,取得的回报可能就超过了99.9%的所谓投资高手。我们不需要抓住100个机会,不需要每天抓住1个机会,可能一辈子抓住10个机会就够了,甚至能抓住1个机会都够了。第三,可能只有看了100个、1000个平庸的、糟糕的企业,才能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优秀的企业到底是怎么样。巴菲特1987年才投资可口可乐,从1919年上市到1987年之间,可口可乐已经涨了超过1万倍。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可以说他在一个高点投资了一个一直长牛的企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还是涨了40多倍,这也成为了巴菲特的一个经典投资案例。巴菲特也说过,他很早就意识到可口可乐是一个很厉害的企业。他很小的时候,零花钱的一部分就是靠出售可口可乐赚来的,他一直对这个企业很熟悉。但他兜兜转转投资了很多平庸的公司,投资了很多烟蒂股以后,在80年代才真正回过神来,为什么不投资可口可乐?他其实后悔没有更早去投资,但前面的铺垫,对很多平庸企业的研究,才让他意识到平庸企业和卓越企业真正的差异来自哪里。茅台14年涨了271倍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有人说美国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资本市场,当然有这些非常牛的股票。但中国其实也有。从2004年1月1号到目前,过去14年,贵州茅台股价的涨幅是271倍,格力电器是135倍,伊利是33倍。背后驱动的因素是什么?是利润的增长。同期,茅台的净利润涨了60倍,格力涨了78倍,伊利涨了32倍。业绩的持续增长、利润的增长,是推动企业市值增长的一个最核心要素。有一些公司的涨幅比净利润增速要高不少,因为他们在利润增长的同时还不断分红。在2001年已经上市的1050家公司里面,到2018年,18年年化回报超过15%的企业,大概只有2%,18年年化回报10%到15%的有31家,大概占3%。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过去18年,真正年化回报能够超过10%的企业是很少的,加起来只有5%。从进入世贸开始,过去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繁荣,经济总量增长了很多倍,但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给股东带来非常好的回报的企业,数量很少。一个指标锁定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好公司怎么找到未来创造持续超额回报的企业?其实一个最简单的开始点,是去找到那些过去有持续超额回报的企业。我们只要看它过去的超额回报来自于哪里、商业模式是什么、竞争优势是什么。因为一个能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企业,背后一定有它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只要思考这个竞争优势是否能延续到未来。从概率上来看,一个过去表现优秀的企业,未来表现优秀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一个很差的公司变好。我们统计了过去18年股价表现最好的10个企业的过去18年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一眼可以看出最典型的特征,它们的平均ROE都非常高。海通证券似乎低一些,因为这是一个借壳上市的企业。伊利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巨额的亏损也拉低了平均ROE,近十年的ROE是在20%以上的。企业如果要在非常长的周期里给股东创造超额回报,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平均ROE要非常高。当然如果仅仅从过去具有高ROE的角度去挑选企业,肯定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是怕错过机会是投资最大的悲剧来源。要敢于错过机会,只要找到属于你的机会,找到属于你的可口可乐就可以了。(哪种模式的高ROE能够带来长期回报?在现场问答环节,梁力也给出了他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点击链接即可收听音频实录。)优秀企业的六大基本特征高ROE是一个结果,它当然可以帮助我们在几千家公司里先锁定一批很有可能在未来能够持续带来超额回报的企业,但是什么样的公司有可能带来高的回报率?我们总结了一些特征。第一,业务简单、商业模式清晰。商业里面有个悖论:1+1小于1。就是说,这个公司有个业务A,然后再做业务B。五年十年以后,可能两块业务都做的利润总和反而比它只做业务A要小。企业的资源永远有限,每个企业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专注的投入是领先对手的一个必要条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业务单一长期专注的公司,往往取得最高的资本回报率和盈利总额。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整个家电行业盈利额最高的企业是一个只做空调的企业。多元化的企业,成功的凤毛麟角。一个企业说要多元化时,往往是需要非常警惕的时候。首先,它的竞争优势有可能会下降,多元化使得它的精力分散,净利润下降。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一个企业开始多元化时,意味着它的主业可能已经走到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空间,所以它要寻求多元化。第二,做最好的产品的企业比追求性价比的企业更有优势。企业在产品上的竞争优势有两种,第一是产品比别人好,有一定的差异化,第二是比别人便宜。在竞争战略上,我们称之为一个是差异化竞争,一个是成本领先的竞争。当然有的行业其实只有成本领先,比如水泥,没有人在乎品牌,唯一的竞争就是价格竞争。但是在大部分领域,差异化和成本的竞争是并存的。如果一个公司以性价比作为竞争优势,持续保持优势的难度很大,也更加脆弱。一个企业如果说,我要做最好的产品,往往最后它的结果要更好。其实追求性价比本质上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企业做了一个产品,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也没法做到最好。但是还OK,大致也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企业就控制成本,降低价格,最后给到消费者。但是这个东西其实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你便宜对手可以更便宜,最后谁都赚不了钱。好的企业或者最终优秀的企业,它的特征是我应该努力做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不一定是最贵的产品。而是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消费群体,要理解这些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提供他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有个手机企业,在中国可能大家没听过,因为它生产的手机主要在非洲售卖。非洲是一个性价比要求很高的市场,人均收入很低,他们在手机上的花费不会太高,对价格很敏感。如果按直觉来推断,这可能是一个大家按性价比去竞争、拼价格杀红眼的市场,事实上不是。这个公司在非洲从零开始,市场份额最终超过50%,打败了诺基亚、三星,包括很多中国大型手机企业。它靠的是什么?其实靠的是对客户的理解。比如说,给深色人种拍照,如果手机白平衡没有调整过,最终要么曝光过度,要么就是没有曝光,看上去就是一个黑影。拍照白平衡的调整对非洲客户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企业来说,未必会增加多少成本。更多的是,你能不能意识到这是有价值的东西,能不能持续投入,积累数据库,然后最后调出一个很好的白平衡。还比如非洲是个运营商之间互打电话很贵的地方,所以做了四卡四待;非洲人民很喜欢载歌载舞,手机就做了很大的功放,响起来连工地打桩的声音都遮不住。这些类似的功能有很多。满足这些功能比单纯便宜一点对客户更有价值。企业完全应该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客户群,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给他们,做出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产品。这样比单纯提供给消费者一个便宜的产品要更加重要。更进一步说,做最好的产品是一种很强大的企业文化。关于企业创业,张瑞敏说过一个最有意思的说法:企业的创业是从悬崖上跳下去,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这很好地说明了创业在起始点很急迫,所有的资源都会聚焦投入。但是一旦飞机飞起来,一旦企业过了创业期,进入平稳期,在已经有利润、有业务的稳定情况下,企业就开始面临很多选择,也面临很多诱惑。诱惑很多,什么都想做,最后导致很多企业平庸化。如果企业文化是要做最好的产品,在面临很多诱惑的时候,就能排除掉99%的选项,选择做最好的产品,使得企业可以往一个方向去走,最后会带来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保持正的现金流、低杠杆和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业绩增长往往是要消耗资金的。当产品数量要翻一番时,需要多投一条生产线,要多备存货,要有新的账款。但从历史上来看,那些最好的企业能够非常好的平衡和兼顾业绩增长和现金流的关系,它永远会保持更稳健的增长态势,对增长更有耐心和克制。因为竞争激烈而被饿死的公司是很少的。大部分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死掉。资产负债表的表现往往领先利润表。企业利润的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往往在资产负债表上能找到更好的提前反应。所以我们更关注企业有没有一个更强劲的资产负债表。高杠杆的企业,就像开车的时候方向盘上面有一把刀。如果一路非常畅通,你不会感觉到高杠杆对你有任何影响。但是一旦碰到坎,这个企业就会完蛋。一个坎是经济本来就有周期,产业有自然周期的起伏。另外一点,中国政策摇摆很多,有很多行业原来政策鼓励大干快上,然后突然政策转向,可能就带来行业的断崖式下降。比如过去两年的光伏、风电、电动车。第四,经历过低迷期或者残酷的市场竞争并生存下来。在行业非常景气的时候,很难评判哪个公司做的更好。因为景气的时候,一些经营更加激进的企业,业绩可能更好。只有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才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到底有多强,企业的经营稳健程度、逆周期的平滑能力有多强。在经历低迷期,以及残酷市场竞争以后留存下来的企业,非常值得关注。对于历史业绩一团糟糕,但是有宏大的故事和美丽前景的企业,我们不太感兴趣。2015年创业板牛市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过去不行,但是未来的远景很好,这种公司成功的概率太小了。从逻辑上来看,一个公司连主业都没有做好,连最擅长的领域都没有做好,你怎么能指望它能做好一个新进入的行业,或者它为什么兼并一个公司后就能够做好呢?这是很困难的。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并购取得的,尤其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团队组织的效率。一个行业里面最领先、最强的、管理优势最明显的公司并购一些糟糕的企业,可能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但是并购规模也不能太大,如果规模太大,就会稀释掉原来的文化,很多传统会消失。弱的公司并购强的公司,第三名并购第一名,往往最后是失败收场。跨行业并购,失败的概率就要更高。第五,处于技术和需求一成不变的行业。最不变的行业可能就是烟酒,可能100年都不会变,客户需求也不变,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的技术演进。从历史上来看,这样的行业往往能够诞生优秀的回报最好的公司。比如菲利普莫里斯的母公司,期下有万宝路香烟,过去60年股价应该涨了超过6万倍,可能是美国过去60年回报最好的企业之一。只有在技术需求上不变,企业的优势才能累积起来。如果一个行业的竞争要素每年都在变化,最后企业的优势很难保持。领先的企业在一个技术的切换或者行业大的变革中,往往可能就被淘汰掉。家电行业里我们可以看到,白电行业像空调、冰箱、洗衣机,回报率远远比生产电视机的公司要高。因为电视机的技术一直在变。最终一个空调龙头的利润超过了全部电视机企业的总和的十倍。在很多技术演进或者技术确实发生变化的行业中也会有好的机会。但是在一个技术不断变化的行业中,偶然的或者暂时性的技术领先,其实算不上一个核心优势,往往有可能是一个企业大的投资风险。一个企业的回报率很高,是依赖于在某个领域有别人没有的技术,这往往是很脆弱的,一旦这个技术被别人攻克,或者被别人复制以后,它的盈利可能就会出现巨大下滑。在一个技术不断进化的行业中,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系统让这个公司在一代又一代的技术迭代中,能够保持技术领先,这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比如研发团队的激励体制怎么样、系统的创新能力怎么样、组织变革的能力、为了创新去不断调整组织变革的能力,这些比暂时性的技术领先要更加重要。第六,避免投资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第一点,如果需要扶持,说明这个行业内生回报非常差,需要国家额外给补贴,使得这个行业的回报率足够吸引人,让供给增加。真正回报率高的行业是不需要扶持的,而且大牛股诞生比较密集的领域,往往是那些政策不扶持、甚至打压的领域。比如地产,过去18年回报最高的几个公司中,有一个地产企业。白酒也是一个政策相对打压的领域。游戏也是一个一直被国家限制的行业。但是游戏领域诞生了像腾讯这样回报率非常高的企业。家电行业当然也是,没有任何的政策扶持。另外一点,国家的补贴往往又会带来过多的进入者。原来可能内生回报率不高,但由于国家的鼓励,吸引了很多资本进入,这时会造成很强的产能过剩。一旦补贴退坡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今年电动车行业可能就是这样,一旦补贴开始退坡,行业需求就开始下滑。因为原来很多需求是补贴带来的,一旦需求下降,这个行业就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过去在大额补贴、国家鼓励下,国产电动车有非常多的品牌,当退坡时,可能甚至连大的几个电动车品牌都无法支撑下去,更不用说后面的一两百个小企业。银行是个好行业就像在玩抢凳子游戏银行其实是一个长期来看能够带来很好回报的行业。从美国来看,现在留在指数里面的金融股比例很高。银行是个经营货币的行业,经营货币意味着它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因为一个经济体需要的货币量跟整个经济体的体量相关。当GDP翻番的时候,需要的货币量大概率也要翻番。所以,银行是一个未来蛋糕无限增长的行业。这意味着银行的利润可以持续再投入并产生较高的回报率。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是这样。比如即使我们的GDP再翻一番,方便面的消费量可能也不会翻一番,甚至可能会下降。很多领域都会有个峰值,但银行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很好的行业。而且蛋糕在变大,里面玩家的数量却在减少。我们想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抢凳子的游戏。现场可能有50个凳子,音乐响起大家一起来跳舞。当音乐停的时候,有一半的凳子被收掉,没有坐下来的人就只能出局。银行很像这个模式。美国最早期的银行数量非常多,每一轮经济危机,都有大量的银行破产。在经济繁荣期,银行都能实现增长,甚至糟糕的、管理差、风控差、风险偏好高的银行,它的增长更快。但经济是有周期的,一旦进入一个下滑的、衰退的周期,就有相当比例的银行会破产。因为银行的负债率很高,杠杆很高,而且资产久期很长,贷出去的款可能三五年才还回来,但是它的负债很短。所以一旦流动性出问题,坏账就会飙升,银行的净资产会跌得很厉害,加上无法兑付,它就会很廉价地被并购,所以它的蛋糕就会被剩下那批仍然留在游戏里面的玩家分掉。在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中,蛋糕在不断变大,但是能够吃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能够在这个领域里留下来的,持续在这个游戏里面玩下去的玩家,其实有非常大的价值。投资新视角:潜在利润边界有个新的视角可以看待投资,叫做潜在利润边界。现在大家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值,最常用的指标是市盈率。你有多少的利润、多少倍的估值、一个企业值多少钱,大致是这样一个方向。但如果我们能够比报表利润看得更远一些,看到它的利润边界在哪里,就会有独特的优势。潜在利润边界是指企业在不削弱它的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能实现的最大盈利。通常来说,定价越高,往往就会给对手更多机会。可能你相比对手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享受过高的利润,那对手也能够获得盈利,甚至一个高盈利的行业还会吸引更多的经营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把潜在盈利边界看作一个企业能够持续维持的最大利润。一旦它获取更高利润时,它的竞争优势可能就会下降,长期的盈利也会下降。思考这个问题,对判断企业未来的利润报表、利润趋势有很大帮助。有几种情况往往意味着一些好的机会。第一种情况,企业有比较大的潜在提价空间。历史上很多大牛股都具备这样的特征。第一个例子是喜诗糖果,它是巴菲特收购的企业。它的产量一直很少,直到今天,喜诗糖果的销量增长缓慢,但它能够提价。当年巴菲特和芒格收购喜诗糖果,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涨价却没有涨价。它每年都在圣诞节过后开始涨价。对于差异化很大的产品,其实定什么样的价格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个东西,如果差异化很大,就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比如茅台到底要定什么价格,其实你没有很多东西可以参考。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种试错法,尝试涨一下价格,看销量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再做调整。对于很多这样的企业来说,有可能会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它的定价跟这个产品最终可以支撑的真实定价有一些差距。因为对管理层来说,会倾向于定的稍微低一点。这样,它的产品就很畅销,供应链就很顺畅,每年定的计划肯定就能完成。但一旦开始涨价,就会进入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企业不知道涨价以后会发生什么,不知道销量会不会大幅下滑。一旦销量下滑,库存就会上去,供应链的体系就会很紊乱。所以对于管理层来说,大概是愿意定的稍微低一点。巴菲特在股东信里面,其实一直提到这一点,他们要推动喜诗糖果的管理层去涨价,管理层在涨价中有很大的心理上的障碍和压力。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比如像早期的阿胶。它的定价可能从原来的几十块、一百块到现在可能一公斤近5000块。在这个过程中,早期是一个价值回归,它能够定很高的价格却没有这么做,但到后期就会变成一个相反的过程。定价过高了,已经突破它的盈利边界以后,短期没有影响,但长期会使得客户群缩窄。因为太贵了就没有人吃了,一旦没有人吃,消费习惯就消失了,客户群就变少了,经营的持续性就会有影响。早期同仁堂、茅台其实都有这样的特征。它理论上可以定更高的价格,但是还没有这么做,这往往意味着很大的机会。第二种情况就是企业客户、技术的积累已经很足够了,但是仅仅由于某些限制,或者没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实现。比如说苹果可能就是这样,早期苹果在技术上一直非常领先。在iPhone 6出现之前,一直固守一个非常固执的理念,就是苹果的屏幕不能超过4英寸。当时由于其他竞争对手推了很多大屏产品,它在高端市场丢失了非常多的份额。但是它在技术上其实很领先,积累足够深,客户的忠诚度也很高。所以一旦弥补了这一点,一旦苹果也同样推出大屏手机,它的利润就可以迅速实现。在iPhone6没有出来之前,苹果实际可以实现的盈利和已实现盈利之间有个巨大的差额,是它自己限制了这一点。一旦限制因素取消以后,就马上会实现。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用当期的投入换长期的利润,当期利润下降了,但是长期的利润边界扩张了。比如说可口可乐,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际化时,进入像印尼、非洲的一些市场,刚开始是无法盈利的。因为它的客户群还很小,人均收入太低,可乐对于他们来说太贵了,没法获得足够大的销量。可口可乐的做法是什么?它还是选择进入这个市场,投入广告去树立品牌,建立完整的分装和运输体系,甚至送给终端很多冰箱来放置它的产品。这在早期肯定是亏损的,但是它要建立起品牌,要让客户能够买到产品,尝试喝第一瓶可口可乐。当这些市场的人均收入上来了以后,它的销量就会起来,最终这些市场都会变成盈利的市场。可口可乐当年很多当期的投入一定会影响当期的财务报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远期的盈利边界是在扩张的。如果我们只看当期的报表利润和市盈率去推算,往往会低估公司真实的盈利潜力和盈利边界。编辑:慧羊羊主编:六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