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攻击者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阿诗玛

13所高校17个期刊拟立项,进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高校科技进展7月9日,中国科协官网发布公示了202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拟入选项目。根据公示名单,本次拟入选的高起点新刊项目共有30项,数量上与去年持平。▲ 教育部科技司网站截图本年度入选高起点新刊项目的主管单位共有6家,分别为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工信部、上海市教委、辽宁省教育厅。从主要主办单位情况来看,高校主办高起点新刊17个,较去年确定项目数增加4个;其它科研院所、行业学会、企业主办的高起点新刊13个。总体看,高校仍是高起点新刊的主力军。从高校拟入选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看:教育部主管的高校中,北京大学主办的“健康数据科学”“国家医学评论”,浙江大学主办的“腔镜、内镜与机器人外科”“废弃物处置与可持续能源”拟入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各有1个主办期刊项目拟入选高起点新刊。中国科学院主管的高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数学与统计通讯”拟入选高起点新刊。工信部主管的高校中,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新能源与智能载运”“空天:科学与技术”“能源材料前沿”拟入选高起点新刊。地方主管高校中,上海科技大学主办的“材料研究述评(英文)”,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生物炭”,拟入选高起点新刊。高校科技进展了解到,自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开展以来,我国已确立的高起点新刊30个,公示中的高起点新刊30个。据统计,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9所高校,共有13个高起点新刊项目获立项。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旨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随着高校等单位的科技期刊质量和认可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将会有更多学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去德之累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是正规刊物吗什么级别知网收录吗版面费多少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省级期刊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影响因子:0.07ISSN:1671-4822CN:50-1143/N期刊收录:知网《科学咨询》杂志科紧贴学术前沿,并与读者保持紧密联系。国内刊号为:50-1143/N。杂志成立于2000年,秉承指导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科学咨询》杂志奉行“百花争鸣,百思争强”,坚持严谨求学的作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学技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规律,激发教学与研究的学术氛围,并为教学和研究服务。栏目设置本刊特稿、教育论坛、语文教研、数学教研、外语教研、理化生教研、政史地教研、体卫艺教研、校园风采稿件要求1、来稿不宜太长,文章中的字数一般为30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6000字,综述通常不超过8000字。2、如果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3、在结构上,适用条款应具有:提出了问题;方法的应用(包括技术,设备,工艺条件,参数,配方等);应用程序的效果。4、无论论文类型是什么:主题简洁;论点很明确(通常是指用于解释该主题的观点);该参数是结论性的(指实验,测试数据,图形,表格等的准确性);足够的论点(指的是讨论,结果分析和机制的讨论是详细的);结论完整。

乃大归乎

审稿超快的国内期刊汇总,快来Pick一下!

时间如此宝贵,投稿时不我待,审稿遥遥无期,毕业望尘莫及!这是很多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投稿前最担心和最焦虑的事情。为了帮助大家在这个环节尽可能节省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杂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前做过一期生物医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总有你需要的!)、一期药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二弹!)一期食品科学与技术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三弹!)以及一期S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SCI期刊汇总,收藏备用!),今天我们做的是国内期刊专题,后续会继续分享各个专题审稿速度快的期刊,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哦!1、技术经济《技术经济》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1-1444/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2-980X,邮发代号为80-584。 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资讯网类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CSSCI 简单来说:CSSCI就是中国版的SSCI。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收录范围:主要刊登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技术与创新管理、产业技术经济、区域技术经济、技术经济理论、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管理、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价值工程等。网友评价:审稿周期快,1-3个月左右。2、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中文版,属地球科学类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CSCD  简单来说:CSCD就是中国版的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收录范围:水土保持相关研究,包括: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监测预报技术研发成就与监测预报结果;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效益分析;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机、遥感工程、生物工程等边缘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中的应用;国外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速度快,从投稿到录用大概1-2个月。3、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7年创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Q2区期刊。收录范围:智库专稿、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能源与环境经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多月,版面费2500左右。4、世界地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目前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范围:世界政治与经济地理理论及实证研究;全球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空间运动规律;世界各国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热点地区形成的地理背景分析;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版面费2000-3000元。5、西南金融《西南金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主管,四川省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入选2004版、2011版和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8年11月,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收录范围:政策研究、银行管理、风险管理、证券与保险、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金融与法律、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区域经济等重点栏目,为广大经济金融科研工作者和金融机构实务工作人员提供论战的前沿阵地。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不受版面费!以上是5本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国内期刊。后期我们会继续推出各个领域、审稿超快的国内期刊汇总信息,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哦!

归故里

迷惑:这本奇葩期刊表示「只接收双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

在很多人眼中,高校教师是很不错的职业,因为很自由。的确,做学者的方式很多,可以很平庸,也可以很酷,选择余地很大。但唯一绕不开的,恐怕是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最近有网友爆出自己给某高校期刊投稿被拒,而拒稿信中回复的理由是该期刊「只接收双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论文作者上传的截图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跟进吐槽了当下某些中文期刊的奇葩录用标准。比如要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支持,不录用本科生论文等等。某学报投稿须知中文学术期刊乱相的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中文期刊越来越「窝里横」马太效应出自《圣经新约》中的一则寓言: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马太效应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头部吸走尾部的资源,多者更多,少者更少。马太效应在经济、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如今中国学术期刊也正陷入堆叠的马太效应的漩涡。中文期刊与外文期刊,特别是 SCI 期刊相比,处于马太效应的劣势位置。在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中,论文的发表与众多影响学者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利益挂钩,业绩考评、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职位晋升、学位授予等无一不以论文发表为考量;与此同时,评价体系又偏重于外文期刊,尤其是 SCI 期刊,这就导致了优质学术稿件的外流。在国内颇受追捧的 CNS这就导致目前的一个不良态势:SCI 期刊普遍声誉越来越好,向其投稿的人越来越多;而中文期刊的声誉越来越差,向其投稿的人越来越少。学者要么根本不发中文论文,要么就先把优质稿件投国外期刊,劣质稿件才考虑投国内期刊。中文学术期刊今天的状况,令无数人心痛。曾几何时,很多优秀的国内科研成果都发表在中文期刊上,比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分离和鉴定青蒿素、杂交水稻技术等。可现在呢?—— 肥水都流向外人田。图片来源:《科学通报》而吊诡的是,中文学术期刊在论文发表方面又滋生出新的马太效应。大佬和发中文论文非常容易,甚至不论质量好坏都能发。年初被网友扒出来的徐中民马屁论文就是个鲜活的例子。背靠背的两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均发表于北核期刊《冰川冻土》20135 期,徐中民独立署名。图片来源:论文截图乍一看,论文题目正经,发表于正规期刊,且作者的学术 title 也不低。但在强忍生理厌恶读完后,却发现这是一篇打着学术名号拍导师马屁的下作脏文。「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从此扬名天下。连《冰川冻土》这样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顶级的学术期刊,都能出现这种只看投稿人身份而不看作品质量的情况,其他中文学术期刊就更不敢想了。大佬(以及大佬的学生)发中文论文很轻松,但青年学者独立发表学术成果则难上加难,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带来了「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的提案。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刘宁回忆起自己念博士时,曾在本学科最好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等她做了博导,却从学生那里得知,很多期刊一看是博士生论文就直接拒绝了,或者让学生加上导师名字再投。她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博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占总发稿量的比例大多在 4% 以下,硕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已基本绝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也比较困难。中文学术期刊如此操作,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名家大组的影响力较大,其论文更容易被引用。引用上来,期刊自然好处多多。与之对应的,硕士生、博士生影响力很低,独立署名的论文自然不受待见。中文学术期刊一边面对 SCI 期刊为代表的外文学术期刊的不断吸血,一边为国内学术大佬大行方便之门,对青年学者层层设卡。在堆叠的马太效应下,中文期刊日渐衰败,却越来越「窝里横」。中文期刊本不该衰败的《圣经旧约创世记》记载,人类联合起来兴建能通往天堂的巴别塔,而上帝震惊于人类的野心,又愤怒于人类的怀疑,就在一个夜晚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建造巴别塔的计划也因此失败。如今我们依旧生活在多语言的世界,但由于历史、政治、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英语成为当今学术最强势语言,全球学术也逐渐朝着英文化的方向转变。理工科研究的学术语言基本已经统一为英语,而且在描述学术成果时相对更加「具象」,比如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图表或图片等都可以展示成果。而人文学科的跨语言表述则稍显困难,很多专业术语非常抽象,且仅能依托于本民族语言,无法通过英文精确表达,强行翻译必然会丢失从表层到内核的许多精髓。学术评价的效应由此产生。在巴别塔效应下,国际学术中弱势语言体系的研究成果容易受到系统性低估。这是由跨语言学术评价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跨语言学术评价,首先是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界试图评价另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成果。显而易见,这正是以 SSCI 为代表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做的事情。SSCI 是英语母语国家的研究者创造出的一套评价体系。在这套体系中,不仅汉语,其他非英语语言也少有一席之地。2017 年 SSCI 的 3208 本期刊中,近九成为英文期刊。2017 年 SSCI 的 3208 本期刊中,近九跨语言学术评价的另一层含义,则是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界试图将本体系的学术评价寄望于另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界。在国内学术界,这种寄望则表现为对英文为主的外文期刊的追捧。这种追捧进而造成前文提及的马太效应的一种。人文社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文学术期刊,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跨语言学术评价的弊端。但前提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水平有保障的中文学术期刊啊。谁该为中文期刊的衰败负责?谁都知道,谁也都希望有足够数量的水平有保障的中文学术期刊。不少人献计献策,但说到底,问题还在钱上。现代学术出版,已成为完全市场化的行为,欧美国家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运作方式。出版集团以各种方式「拥有」学术期刊,通过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出售期刊论文的版权来获取回报,解决期刊的运营开支。运营的事交给出版集团,学术的事留给期刊编委。一言蔽之,整个体系里,养活期刊的人是真正看论文的人。高校和学术机构花钱购买的是论文版权,看中的是论文质量。期刊也因之更重视自身学术声望,想要更多优质的学术论文发表在自己杂志上,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向论文作者收取版面费(OA 期刊是另一套玩法,此处不作过多延伸)。反观中文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就十分恶劣了。首先,巴别塔效应下,中文论文的需求面很窄。英文论文,全世界学者都要看;中文论文大多数仅给中国学者看。所以,中文论文的版权价值很低。其次,学术出版极为小众,电子化冲击之下,学校倾向于购买数据库,而不是购买实体杂志。学术刊物的印数一再降低,而实际销售数量又远低于印数,赚不到钱。第三,以知网为代表的学术中间商,攫取了大量本该属于期刊的利润。中文期刊不仅拿不到中国知网支付的版权费用,反而要向中国知网支付收录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期刊如果拿不到足够的财政支持,唯一能赚钱的路子,大概就是收取版面费了。不少人都在吐槽中文期刊通过扩版的方式增大版面费的收入,却很少会意识到,期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实在太穷了!那么,钱都让谁赚了呢?答案很明显:中国知网。图片来源: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毛利率高达六成,一年挣下 10 亿。这笔可观的收入成为同方股份的救命稻草,也就永远不可能反哺学界,培育优秀中文期刊。中文期刊在给知网送去源源不断的论文的同时,只能「自谋生路」。看来看去,整个链条上,能养活刊物的,只有那些需要发表论文的人。于是国内期刊收取版面费成为普遍现象。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表论文的人养活期刊,是打造不出优秀刊物的。要想真正成为科技大国,打造中国自己的顶级学术期刊乃应有之义,国家和政府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顶层设计,真金白银地投入了大量资源。去年年底,Nature 专门刊文对此进行报道。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可中文学术期刊的问题这么多,究竟该怎么办呢?笔者也不知道怎么办,也许,应该先从打破知网的垄断开始吧?毫无疑问,「前博士」翟天临一定会同意。

芒乎何之

本科生参与科研,在SCI二区发表论文,通过科研带动教学!

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各高校都在探索更优的教育模式,2020年新高考将按照“专业+学校”的方式填报志愿,为了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和专业相结合,先定专业再选择高校。各个高校推荐自己的优势专业,我们先看看山东师范大学的物理专业,山东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在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等领域都独具特色,专业排名也并不弱于国内很多名校,光学是学校发函最早的学科之一,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山东省光学与光子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光学与光子器件的重要科研基地和平台,这里很多设施都是山东省内仅有的,实验室在纳米光学器件的研究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领先的。如今山东大学鼓励更多的本科生走进实验室,距离2020您研究生考试只有1个多月的时间,在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今年大四的刘旗则开始准备起明年在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学习,在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卓越班,有11个学生获得了推免研究生资格,虽然本科还没有毕业,但是刘旗的学术论文已经不止一次地登上SCI收录期刊,今年他在SCI三区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还有一篇论文投到了SCI二区期刊。刘旗表示,自己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跟随自己的科研指导老师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这些成果都归功于学校从事科研的氛围。学校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这也是学院的培养特色,学院为此设立有专门的机制,从2015年开始,学院就成立了两个科研团体,从大一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由年轻教师结对指导,在本科期间,这些学生有三年的时间可以跟随老师深入参与科研工作。能够在SCI 二区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对于自己以后科研的道路是一个锻炼,更早的深入科学研究,学校能够给本科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有能力、有兴趣的本科生真正的参与科研,这也是通过科研带动教学的成功尝试。你们怎么看本科生开始科学研究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会议推荐:第二届生物质资源化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将于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会议旨在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有关生物质资源范围内的研究开发、创新和工业化的信息,让专家、学者、官员、投资者可以通过该论坛传播思想,并为可持续的未来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于创新卓越,致力于加强合作,将提供机会并吸引相关领域的领导者,对生物质资源的创新和产业化以及再利用产生积极影响。本次会议的报名通道已经开始了,想要参会的小伙伴要抓紧时间报名啦!

荣叔

《冰川冻土》发奇文引热议 学术期刊建设任重道远

这两天,一篇刊发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火了。原因不是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而是作者在正文中,用较长篇幅大谈“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在以科学严谨著称的学术论文中,这样的文字显然格格不入。学术期刊的把关流程在哪?学术底线又被置于何处?大家对奇文背后的现实问题发出了一系列。作者徐中民解释,热议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有点问题,实际问题潜伏得非常深刻;并称“自然科学没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论文中提到的导师程国栋,是《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就在1月7日,甘肃省科技厅官网发布的《甘肃省拟提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显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院长、研究员程国栋被拟提名参评“最高科学技术奖”。论文引起争议后,《冰川冻土》已发表声明,决定对该文撤稿;程国栋致歉并申请引咎辞职;而中科院传播局也发布说明称,《冰川冻土》期刊发文不当,将认真调查。有教授指出,学术期刊本来是公共资源,为大家发表学术成果和个人见解提供了公共平台。但过去,一些刊物审核不严,甚至发人情文章。“一是会出现吹捧的现象,另外就是发没有任何创新的平庸之作。”甚至少数刊物,成为了利益交换的工具。“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有欠妥之处。”该教授告诉记者,“比如考察文章的引用率。为了引用率,刊物就要多发一些所谓名人的文章。这些文章质量未必高,也不一定有新的观点。但因为有名人‘助阵’,引用率往往不低,被很多期刊杂志追捧。”另一名高校学者表示,这件事暴露出期刊审核机制方面的漏洞。“对所有来稿的审核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也没有全面实现同行、专家双盲审。”在他看来,“圈子学术”在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存在,有些期刊成为了“圈子学术”的主要阵地,成为了凝聚学者,形成核心作者群的工具。“但‘圈子学术’也会封闭了学术期刊的来稿源,使学术成果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反过来也会降低成果的创新性。”另外一本由中科院主管科学期刊的常务副主编告诉记者,办学术期刊不是商业行为,而是软实力的积累过程,要提成影响因子,就要有职业的编辑团队,并与科学共同体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学术期刊,能促进世界对中国科研亮点的认知,同时将一批国内优秀科学家推到国际舞台上,帮助其走向世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发文称,只有建立起重视原创科研成果的学术评价体系,才会让“神论文”绝迹。“从本质上说,重视论文发表的评价,是行政主导的学术外在成果评价,是由行政部门确定‘论文指标’,要求论文发表在哪些刊物(载体)上才认可。而重视论文本身价值的评价,是学术同行评价,即便有的论文因各种原因没有发表,或者发表在不起眼的期刊上,但只要其具有原创价值,照样会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推知

学术期刊乱象:为什么我们期刊的影响力难以具有真正的“权威”

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一下观点还是值得商榷,比如学术平庸对学术的蛀蚀,比学术不端更为普遍,但究其危害来说,平庸比蛀虫还过分?另外,还有一些理由作为既得利益者没有进行分析,比如关系文章泛滥、马屁类文章空洞不着调、期刊近亲发表情况严重。一些期刊成为了主编的敛财物品,比如“求是”前主编可谓树立了一个典型,自然的这类期刊的质量也就不高,但由于地位而超然存在,去年还有人披露了几本被扶持的这类期刊有不少的错误,也让旁观者看清了很多所谓权威期刊在学术层面的真实水平,这也是对学术的一种损害!原文:随着市场经济中的不良现象向学术领域的不断渗透,随着以量化为主导的学术评价越来越强势,学术期刊受到了双重压力的夹击,由原先的边缘地带被推向风口浪尖,屡屡成为被质疑、被抨击的对象。早在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就发表《祛痈扶正,学术期刊治理势在必行》的报道,记者在文中指出:学术期刊乱象纷纭,存在买卖版面、违规增刊、页数增多、“假刊”、虚假引用等现象,“诸多乱象是期刊异化的产物,严重败坏期刊自身形象,玷污学术风气,令学者深感忧虑乃至愤怒。”把一切责任都推给期刊,显然不公平。不过,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术期刊得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在笔者看来,主要存在以下乱象。乱象之一:“假刊”牟利“假刊”现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据《法制日报》2001年报道,河北省承德医学院学报某些编辑人员为了捞钱,竟私自出版盗版学报,受到了新闻出版部门的查处。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报道,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并至北京交通大学,但《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仍在出版,每月出版3期,收取版面费。为骗取外界信任,该学报还伪造了《期刊出版许可证》和学报官方网站。《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共刊载了259篇论文,涉及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的340名作者,其中既有副教授、教授,也有小学甚至幼儿园教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明这是典型的“假刊”,根本不具备法定出版条件,因此依法予以注销。乱象之二:增刊泛滥增刊是指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后在正常刊期外增出的刊物,原本是为了解决刊物因刊期、篇幅所限,导致供过于求矛盾的一种变通办法。根据有关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版1-2期增刊,并可适当收取一定数额的工本费用。由于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不能称之为非法出版物或违规出版物,所以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和市场需求。不少学术期刊看到了“商机”,争先恐后地出版增刊。一时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增刊:有待价而沽、不计稿件质量,只要给钱即可发稿的增刊;有出让增刊编审权,由某组织或个人买断编审权的增刊;有由几个编辑分版承包组稿合成的增刊;有企业或单位赞助因而也主要刊发这些单位作者文章的增刊。学术期刊出版增刊,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职称稿件”的压力,致使一些质量低劣的文章得以发表,并堂而皇之地以合法身份进入学术资源库中。2005年,教育部曾通报批评了《现代中小学教育》滥出增刊,以此作为创收手段,“严重损害了高校期刊界的形象,腐蚀了编辑队伍,破坏了出版工作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乱象之三:买卖版面据了解,国内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因纸张、出版及发行费用急剧增加,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出现亏损,且数额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出台了《关于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通知》。《通知》称,“各学会的学术期刊是各学科领域全国同行共有的论坛和财富。在经费问题上,除受托承办单位给予支持外,还应该争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收取论文版面费是合理的,也是可能的。因此,建议各学会的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不过,《通知》还特别强调学术期刊“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形式出卖版面,使期刊质量受影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买卖版面的始作俑者虽已无从查考,不过搭车跟风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跟风者之所以热衷于“跟”,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驱动。其实,国内办得比较好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都不收版面费,恰恰是一些经费短缺、学术水平差的期刊收取版面费,刊物越编越厚,论文越发越短,钱越收越黑。论文买卖,买了利益卖了学术,发表的多是粗制滥造的学术垃圾,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乱象之四:学术平庸有人以“井喷现象”形容学术论文近年的生产和发表。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数量与质量的不成正比,是学术质量不高、学术观点雷同、论证重复的平庸之作泛滥,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量发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基本科学指针统计显示,1997~2007年的10年间,在前145个国家中,我国论文总数排第13位,论文引用数排第6位,但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却位居第117位。学术平庸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低水平重复、肤浅分析和搞噱头吸引眼球,其本质特征是思想能力的缺失,阿伦特称之为“平庸之恶”。平庸之作表面上看具有某种吸引力,其实是无聊的伪学术,不可能长久。学术平庸对学术的蛀蚀,比学术不端更为普遍、更为严重,因此也更难揭露、更难治理。学术平庸与鸡肋期刊,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这是对学术生态的巨大伤害。所以,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拒绝平庸,超越平庸!乱象之五:虚假引用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具有学术评价的功能,同时作为期刊主体又是被评价的对象。专业评价机构借助行政权力部门的青睐,高举“量化评价”的指挥棒,通过采集各种引文数据对学术期刊分等定级,并发布排行榜或排名表,一时间搅得周天寒彻,进入者弹冠相庆,落选者垂头丧气。有的期刊为挤进核心期刊的行列不惜造假,拉帮结盟互相引用对方的论文;有的期刊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必须引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以提高影响因子;有的期刊公开悬赏学者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引用该刊的论文;有的期刊为不跌出排行榜或排名表,甚至施加各种糖衣炮弹;有的期刊为了迎合核心、来源期刊评选的偏好,更在选稿、用稿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投其所好,逐渐丧失了学术个性和活力。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买卖版面、违规增刊、页数增多、“假刊”、虚假引用等现象,看似乱象纷呈,各不相同,但从中都可以看到利益纠葛清晰的影子,这是诸种乱象的共同动因。近年来,学术期刊与学术乱象、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等不良风气越来越多地联系在一起,确有少数期刊人难辞其咎。他们丧失了道德底线,把学术期刊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源,暗箱操作越来越多。必须指出的是,与学术期刊乱象同时存在的是学术乱象和评价乱象,三者之间是有紧密关联的。事实上,学术功利主义笼罩着整个学术生产体制。当下的中国高校,可量化的学术研究被抬高到空前的、过度重要的位置。学校是否优秀,教师是否能够升等、研究生是否可以毕业,科研的成绩单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老师的教学可以马虎、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勉强通过,但只要有相当量的论文发表,便一俊遮百丑。多数高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升等要求,都有严格的论文发表量规定,而一个大学每年的论文发表篇数,都影响到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大学排行榜的位置,是大学领导政绩工程的核心部分。于是千军万马写论文、拼数量,就像大跃进时期的全民大炼钢铁,产量是最重要的,而质量如何,倒是其次的。功利主义太重,学风浮躁,就会急功近利:急于发文章、急于拿学位、急于出专著、急于评职称、急于争课题、急于成名家。“当学术研究中的非学术因子成为一种主导时,不仅带来研究者的精神变异,更带来学术的社会性危机,最终使学者和学术都失去了社会的公信力。”一言以蔽之,我们在抨击学术期刊、学术评价乱象的时候,不能忽视或者遮蔽了体制所应承担的责任。原标题:学术期刊乱象诊断:假刊增刊 买卖版面 虚假引用。2015年北京日报。作者:张耀铭,为《新华文摘》原总编辑。

是以分已

《时代教育》期刊征稿启事

《时代教育》是由成都传媒集团主管主办,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 教育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77/G4。本刊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科研论文的平台。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学术争鸣;学科教育; 职业教育探索;小学教育研究;中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练,文稿不涉及保密、署名、版权、抄袭等, 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 5000 字符。论文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注明所在地及邮编)、中文摘要(100-300 字)、关键词(3-8 个)、正文(层次标准连续编号,如一,(一),1.等,左顶格)、参考文献; 作者性别、出生年、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属于基金资助的,注明基金名称、批准号。2. 文中图、表应择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 6 个,且有电子文件(图用 TIF 格式或 JPG 格式),确有困难的,用白纸单面清绘,墨色要黑,线条要均匀,大小要适中。照片要黑白 清晰,层次分明,图题、标题应英汉对照。文稿中必须留出插图和表的位置。3. 列入的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文 献序号按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编排,并在文内标注,其著录格式为:期刊--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 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论文集所出文献作者.题目[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 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学位论文作者.题目:[学位论文][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作者 3 个以上须列出 3 人,才得知加“等”或“et al'”。外文姓名姓前名后,名可缩写。4. 在不改变作者观点的前提下,本刊保留对稿件的删节、修改权,以及对已在本刊刊发 文章的电子版权和结集出版权。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特别注明。

剧中情

首次!陕西科研团队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已被国际公开发表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微纳材料开发与功能创新团队张荔副教授在Elsevier旗下的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Materials Today(影响因子26.416)发表题为“柔性热电——从材料到器件应用(Flexibl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From materials to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张荔副教授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陈志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陕西科技大学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南昆士兰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张荔,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热电能量转换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2016年国家公派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44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等。近年来在Materials Toda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4项。能量在使用过程中大多以废热形式排出浪费,热电材料可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如今随着多功能、微型电子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探索大功率的微瓦—毫瓦自充电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柔性热电材料和器件可以利用较小的温差进行发电,而且除了工业废热,自然界中的光热和人体热能等均可作为其可持续的绿色能量来源,因此在为可穿戴和可植入电子产品提供持续的电源动力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柔性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器件的设计思路,主要涵盖了五大类柔性热电材料,包括导电高分子热电材料、有机/无机热电材料、全无机热电材料、纤维基热电材料和绿色生物质基热电材料。作者针对每一大类柔性热电材料,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提高热电性能的策略,同时精心选取了近年来的典型示例并加以详细说明。此外,该综述还总结了目前柔性热电器件的先进设计策略,包括采用涂覆/基底/支架材料、柔性连接线/电极材料和优化不同材料间的界面接触。最后,该综述对柔性热电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挑战问题和对未来的前景展望。这是陕西科技大学首次以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该论文的发表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在热电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代表着学校的国际合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极大突破。作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科技大学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531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65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出版著作325部,SCI三区以上收录论文2385篇,EI收录期刊论文1854篇;共获授权专利6632项。延伸阅读:微纳材料开发与功能创新团队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30余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含Materials Toda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CS Nano、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MI、Carbon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团队科研经费充足,与国际著名科研院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保持密切合作,可为在读研究生提供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该团队现已发展成为一支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条件良好、科研成果丰富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在2019年荣获陕西科技大学“我心目中最美研究生实验室”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