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璀璨星光,照亮梦想!浙江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精彩回顾采蘑菇

璀璨星光,照亮梦想!浙江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精彩回顾

当星星点点的灯光在观众席亮起当猎猎院旗高高扬起一万余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将开启全新的生活9月8日晚浙江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并同时在玉泉校区、舟山校区和宁波校区设分会场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直播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吴朝晖院士,校领导郑强、严建华、罗建红,两院院士岑可法、宫先仪、郑树森、朱位秋、杨文采,文科资深教授姚先国、史晋川、倪梁康出席开学典礼并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为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颁发证书。校党委副书记郑强宣读《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表彰决定》,副校长严建华主持开学典礼。校党委副书记邬小撑在玉泉校区与同学们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舟山校区和宁波校区也设立了分会场,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直播。玉泉校区分会场舟山校区分会场宁波校区分会场吴朝晖向新生们表示欢迎和祝贺,并作题为《争做具有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学者》的讲话。他指出,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功立业,将在卓越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中成就自己。他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同学们的期待,希望同学们在扎根铸魂中展现学者风范,在启真崇善中彰显学者本色,在开源奋进中提升学者气度。他勉励同学们,在学生与学者的角色切换中培育学者品质,争做具有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学者。01:59师长的希冀是砥砺前行的动力前辈的教诲是行进路上的春风一句句寄语,一声声期盼诉不完的是祝福道不尽的是深情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分别寄语新生,表达自己对新生的祝福和希冀。岑可法院士勉励新生要热爱祖国、热爱浙江大学、热爱所学专业,用学到的本领为祖国服务。宫先仪院士希望同学们把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兴趣变为驱动力,在困难中鞭策自己。郑树森院士鼓励同学们选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朱位秋院士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学校的各类资源,努力增长知识、树立良好学风。杨文采院士通过分享阅读论文的经历,告诫同学们不要做专业领域内的参观者,应该要敢于攻坚克难,寻找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姚先国教授鼓励同学们培养问题意识,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解决中国发展难题。史晋川教授用“圣功宏伟,乐之者察之”寄语同学们用极大的热情探索世界,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的探索者。倪梁康教授鼓励新生们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祝愿新生学有所得、思有所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仙辉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表示,浙江大学的求是学风培养了他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勉励新生,要培养兴趣、勤于做事,为学业发展和未来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锤炼品质;要学会思考、勇于实践,通过实验和训练提升能力,培养出色的独立科研能力;要坚定信念、执着坚守,脚踏实地、把握当下,不断提升各方面能力。这个夜晚我们大声宣告将用理想、用热血、用情怀为浙大、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勤学砺志,守正明德;求是崇真,抱诚守信;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开物前民,树我邦国。”铮铮誓言响彻紫金港的夜空。新生们用铿锵有力的方式,抒发内心昂扬斗志。典礼现场,浙江大学文军西征的壮丽史诗、校友林俊德、程开甲、高铭暄、叶培建等人的先进事迹等都被一一讲述,给予新生们树立远大志向、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传递浙大学子拳拳爱国之情,奏响新时代奋进的凯歌。星光汇聚,编织璀璨梦想歌声嘹亮,唱出豪情万丈千言万语在此刻汇聚成“浙大,我爱你”巍巍浙大,薪火相传迈向人生新阶段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浙大也祝愿你们早日成为自己的“灿烂星辰”!文字来源:周亦颖丨浙江大学微讯社 施亨妮摄影:卢绍庆丨高兴就好 蛋挞 孔小峰丨杨萝萝丨浙大微讯社 胡宇达 葛欣然 李梦洁 邹烨丨王浩宇丨胡玥琪丨胡文琳丨刘振江修图:高兴就好 魏志翔丨浙大微讯社 叶童未来 郑舒怡视频摄制:浙大微讯社 於怿丰 今日编辑:佳乐丨施亨妮责任编辑:金云云

风云岛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2020级新生数据大揭秘

九月的金秋是个美丽的季节甬城江畔迎来了新一批朝气蓬勃的求是学子自2017年开始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开始招生2020年,114位硕士研究生报到宁波分院迎来首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关于他们,你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吧!1.男女比例男生88人,女生26人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不都是理工男哦还有很多漂亮小姐姐2.专业分布物流工程与管理、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专业是今年首次招生,占了今年招生名额的一半左右3.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98、97年年龄最大与最小相差16岁4.地区分布来自全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以浙江、安徽、湖北、江苏的同学居多5.政治面貌党员的比例为17%6.姓氏分布王 陈 李 张 刘排名前五王姓同学最多,有10位7.民族分布除了汉族同学还有土家族、满族、蒙古族、白族、回族浙江大学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宁波分会场脚踏宁波大地背靠浙大母体扬起理想的风帆挥洒绚烂的青春浙江大学宁波校区等你来来源:浙江大学宁波校区

大话王

放弃现状,展望未来,俞鑫晨同学成功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

适宜播种、合理浇水、正确施肥,终能开花结果。俞鑫晨,2016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一班学生,现已被浙江大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录取。俞鑫晨同学俞鑫晨同学提到:当初选择考研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再原地踏步,安于现状,而应该努力提高自身,走上更高的平台,对未来有更加美好的规划。而之所以会报考浙江大学主要是自己身为一个浙江人从小就对浙大有特殊的情结,如果高考不能考进梦寐以求的学校,那么考研为什么不能努力尝试一下呢?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难度也在不断增长。俞鑫晨同学回应道:每年那么多学生报名,真正完完整整系统复习下来的就有一部分人,这些人里面和自己报考相同学校的又只有一部分,这部分人里面也只要少数人和自己报考相同专业,即使最终只能录取个别人,但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相信自己,才能勇敢前进。考研的道路如“播种”一般,漫长而艰辛。起初可能会因为不想起床,复习效率低,单词记不住等事情烦恼,但一旦找到了正确“浇水”、“施肥”的方法,当种子破土而出,知识一点点在脑子里积累、做练习卷错题越来越少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有成就感,仿佛有了学习的无限动力。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俞鑫晨同学提到:自己不会“24”小时都投身学习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都累垮了,何谈高效的学习。每天会抽出部分时间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同时提高专注力。最后,俞鑫晨同学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段话:不要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更不要看扁自己,对自己要求高一些,选择一个对于自己而言合理的学校、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更努力一些你将变得更优秀,终会成为“参天大树”,有美好未来。来源:保定理工学院

十分爱

半年时间5所高端院校落户宁波 宁波的魅力为何这样大?

央广网宁波9月17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勇祖轩)今年以来,高端院校扎堆落户宁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北京电影学院也来了……这么多高端院校为何纷纷落户宁波?人们不禁要问:宁波的魅力为何这么大?8月1日,宁波与浙江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6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和宁波研究生院在梅山揭牌;6月19日,宁波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6月8日,宁波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电影学院宁波分院;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半年时间,引进一系列知名高校、大院大所,为宁波的人才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一解宁波“之渴”。关心宁波发展的人都知道,高水平大学、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是宁波的一大“心病”,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短板。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仍处于同类城市较低水平,是长三角五个都市圈里唯一没有“985”、“211”高校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只有引进高端平台,才能引进高端人才,才能有高端的创新。”对这个逻辑关系,宁波人心里明镜似的。虽然,宁波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校总数增加到16所,在校生15.6万人。高校建设方面,宁波大学成功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稳居国内中外合作大学第一方阵,在甬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均处于省内外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是宁波当前与未来发展的‘牛鼻子’。不把高等教育发展好,宁波面临的将不只是暂时的发展‘瓶颈’,而是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一语道破。直面问题,更要对症下药。今年初,宁波把“科技争投”作为“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的重要“一争”,而人才又是“科技争投”的重要一环。主动出击,弥补高校、人才的短板。“人才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人才作支撑,就很难改变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格局中的跟跑地位。”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说。宁波为此提出: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扎实推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建设,加快提升宁波高等教育与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人才工程、人才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优势……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是宁波引进名校名院的重磅工程,为了推进校区早日落地、早出成果,宁波市领导数次带队上门,主动找浙大沟通对接。“就这一个项目,市领导批示指示了十几次,召开协商会、汇报会更是不知多少次了。”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锲而不舍,必有所成。正是凭着“敢想、敢做、敢当”的实干精神,让这些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纷纷落户宁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是中央大型科技集团,当象山县主要领导得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浙江分院有意在宁波设点的消息后,一年半时间共赴北京7次、杭州10余次、座谈20多次。主动作为,才会有所作为。目前,象山已与对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OLED检测设备、金属粉沫、气凝胶等项目。“必须拼啊!”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感叹,“名校名院名所都是稀缺资源,我们必须全力拼、全力引。”全力拼、全力引,宁波人的真心和拼劲,让很多高校看到了满满的诚意。于是,中科院大学来了,浙江大学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武汉大学来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来了……一批“985”、“211”、“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扎堆在宁波启动建设研究院、研究生院。而作为重中之重的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将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其中,浙大宁波研究院8月初揭牌,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宁波相关产业发展。“浙大宁波校区研究生培养规模将逐步发展到4000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000人,加上宁波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在不远将来,宁波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将超万人。”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高教平台、科创平台、企业研发平台,这些平台就是‘梧桐树’的枝干,只有枝干茁壮,才能引来四方凤凰。”宁波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受揖不立

每年招收17000名研究生,浙大都得甘拜下风的巨无霸

普通人认知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是“小而精”高校的代表,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则是“巨无霸”高校的典型。殊不知,真正隐藏在水底的巨无霸大学并不是浙大等校,而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什么说中国科学院大学才是真正的全国摊大饼,高校巨无霸呢?中科院大学本科招生每年仅三四百人,部分省份还没有招生计划,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一个“小而精”的精英化教育的学校,实际上该校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读研究生多达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国科大新生数据显示,共录取7104名博士研究生、9950名硕士研究生,意味着今年中科院大学研究生招收超过17000名!相比之下,浙江大学在校硕博研究生4万人左右,郑州大学现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也就1.9万余人,吉林大学在校硕士生19320人、博士生8420人,与中科院大学超5万人的研究生规模相比,这些传统巨无霸大学都得甘拜下风。除招生人数巨大之外,中科院大学还是真正全国跑马圈地的高校,就连研究院遍布全国的清华北大也略逊一筹。其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全国有116个培养单位,这些基本上一一对应中科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国科大负责这些所的研究生招生和学籍管理,这些研究所依然是独立的单位,形成了中科院大学在读学生遍布全国各省各地的奇怪格局。国科大自称拥有364位两院院士,正是借用了这100多个所师资帽子。不仅如此,中科院大学还有58个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京内40个、京外18个),中科院大学重庆学院、武汉学院、福建学院、广州学院、成都学院、南京学院、西安学院、河南学院、宁波学院等遍地开花,正在筹建或已建成。虽然是整合了中科院各分院的力量,但是也难免有跑马圈地要钱的嫌疑。中科院大学属实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巨无霸高校,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大学,所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被教育部归为科研机构而非大学,国内外不少权威大学排名也没有将中科院大学列入排名。未来,中科院大学和中科院关系定位厘清,要以自己的东西来展示硬实力,而不是在中科院庇护下成为中科院影子大学,那时候才能够真正说中科院大学是一所正常的大学,而不只是科研机构的学籍代发单位。中科大校友企业捐赠1亿元支持科大新医学发展中科大系小行星再添新成员,“吴伟仁星”闪耀太空重磅!安徽籍中科大少年班校友摘得科学突破奖

错误

最新出炉:2019浙江省大学排名!浙江大学保持第一!

据中国校友会网(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 )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省共有28所大学进入排名!本次2019年的校友会大学排行榜评价对象涵盖了中国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的1300多所本科高校,评价数据来自艾瑞深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高等学校发展指数数据库(CHDID)”,均是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第三方权威机构、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对外公开的权威数据和客观数据。其中浙江省高校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浙江省大学排名榜单:附前三名学校简介:No.1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No.2 宁波大学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简称宁大,坐落于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海洋局、浙江省政府、宁波市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开始办学之路。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学校拥有本部、西、北、植物园、梅山、慈溪6个校区,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有2家直属附属医院、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9家教学医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3] 教职工2720余名,副高人员约1200名,博士人员1158人,全职院士5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96名,各类研究生6923名,留学生2615人,举办一所独立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十一大门类,设有25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截至2019年4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No.3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浙江省属重点大学,浙江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对口支持浙江树人大学建设发展,对口支援衢州学院、宁夏理工学院。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截至2018年11月,浙江工业大学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9.92亩,固定资产总值40.77亿元。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规划占地约1000亩,拟2019年秋季开学。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087万余册,中外期刊82576种。学校设有27个学院1个部,6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045人,其中专任教师2137人。截至2018年9月,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8965人,在读各类研究生9647人,留学生980人。

宁波有哪些211和985的工程大学?

前几天有幸回答一个关于浙江万里学院(位于宁波)的问答,在评论中关于宁波高等院校的争议比较大,质疑较大的是部分独立学院/民办大学的高收费。以宁波的副省级城市定位(见上图,国内15个),未有985、211大学是有点尴尬(深圳同样没有)。这个和之前浙江省的大学合并有关,在原杭州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原浙江医科大学回归浙大后,省内只剩下浙江大学(唯一的985、211顶尖大学)。宁波本土的宁波大学没有赶上211评选的末班车(1986年对口支援建校,评估时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过在17年的"双一流"评估中和省内的中国美术学院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可见其学校实力发展已经得到认可(国内仅25所双非大学入选)。另外,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等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独树一帜。宁波的高等院校共有13所,其中公办本科4所、民办本科3所、中外合作办学1所、专科5所,争议较大的就是笔者之前答题的浙江万里学院,其的确是公办本科(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已将其所有权转交),不过学校非一本专业的收费的确是民办标准(如19000元/年)。其中,还有个比较特别的就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独立学院中都是独树一帜的,18年已改为公费招生,学校的立交桥直升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给浙江大学双证),是很多发挥失常的高分考生首选。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巴洛克

又一所知名大学“落户”?宁波这些年至少已“拿下”7所985高校

近日,天津大学与浙江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宁波共同建设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研究生院),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科研与产业平台。该研究院包括能源化工研究中心、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化工安全与环保研究中心等四个中心。天津大学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将研究院(研究生院)建设成为“有核心技术研发基地、高端化工人才的汇聚高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有支撑作用的高端产业孵化基地”。就在今年9月底,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揭牌,由于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极大的权威,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颇受关注。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不到一个月,宁波又“拿下”另一所985高校天津大学,这波操作确实厉害了。当然,被宁波“拿下”的名校远远不止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两所,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宁波至少与7所985高校“牵手”。2013年年初,复旦大学和宁波市共同建设的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落户宁波杭州湾新区。2016年,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签订第二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2018年6月,浙江大学再与宁波“牵手”,高起点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2018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和宁波研究生院揭牌,该研究院(研究生院)坐落在宁波市梅山高教园区。2018年6月,宁波市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正式揭牌。2018年11月,武汉大学与宁波合作共建的武汉大学宁波国家保险发展研究院在宁波揭牌,其是国内首个政府与高校合建的保险研究院。2019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高新区揭牌。2019年10月,宁波与天津大学在省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研究生院)。高端院校纷纷扎堆某地,这种情形让很多人感到“似曾相识”。在南方的深圳和同为东部地区城市的苏州,均与许多一流大学合作。与深圳合作,在深圳设立研究院或校区的985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还有诸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样的中外合办大学。而与苏州合作,在苏州设立研究院或校区的985高校也有不少: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名校与名城合作,既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又能促进城市整体水平的提升。回到宁波这个城市,其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重点是孵化柔性电子材料、无人直升机等技术成果,能帮助宁波更好地打造未来产业布局;前不久才“落户”宁波的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研究领域重点是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则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等领域。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这所全国知名的海港城市,多年前并没有多少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拿得出手的宁波大学也只是上世纪80年代由他人捐资成立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高等教育实力,非常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这些年陆续引进了一些顶尖学府,让宁波的城市发展更有动力、城市建设更有底气。不出意外,宁波今后还会与更多的名校合作,我们拭目以待。

穿墙人

拿到浙大硕士毕业证书后,他又选择了重新高考

在国家大力普及高等教育的背景下,高考考上一所本科大学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是太难,但要想考上老牌重点高校浙大却不是易事,考上浙大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每年高考都会有许多学霸自愿放弃985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选择复读,一心只为自己心仪的大学。但26岁的张韫喆在修完浙大化学硕士学业后,毅然决然选择了重新高考,只为他的学医梦,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张韫喆的选择成本太高,甚至有一些“任性”。也有的人认为张韫喆的勇气可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如此的决心和魄力,他的行为值得尊敬。选择了再一次高考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只是这次起航等待他的可能有跟周围同学年龄相差过大而产生的代沟,也可能缺少身边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其实,对于很多高考学子来说,当年接受了自己的高考分数,然后对照分数找心仪的学校。在这其中,可能缺少了对于自己兴趣,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思考。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你也许没有学到太多关于专业的知识,相反,四年的沉浮或许使你对你的未来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不同的人从此刻开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人选择通过考研再次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和喜欢的专业领域,而另一部分人则无奈顺着自己的专业继续在就业的海洋里漂泊。张韫喆在这其中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他在念完七年本硕学习后选择了再次重拾梦想,这样的决定甚至意味着之前八年的学习可能会付之东流,意味着当自己再次本科毕业时已是不惑之年。人生能有几个七年?张韫喆的做法让我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一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在中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随而抛妻弃子,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小岛,用画笔谱写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人生。特里克兰德为了艺术,张韫喆为了理想,就在人们只关注满地的六便士的时代,张韫喆抬头看见了月亮。或许我在这里将张韫喆称赞得太过伟大,不过仍要祝福他,希望多年后,我国又多一位优秀的医生。文字:滚去学习图片:中国青年报微博、网络

鲂鳢

1600亩!浙江大学新建宁波校区

浙江24小时-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王湛 通讯员 蒋炜宁今天,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协议正式签约。同时,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由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5个办学主体共同组成。其中,新建的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迁建的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转型提升的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要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最终这五个主体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浙大宁波校区。目前,宁波划拨鄞州教育中心校园作为浙大宁波校区项目新增用地,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形成浙大宁波校区。新增的校区用于迁建浙大软件学院,并新建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内建设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建成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今天正式揭牌的浙大宁波研究院,将面向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延伸共享共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要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3个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同时,还延伸共享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浙江大学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个研究院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通过“双一流”学科的延伸、辐射和共享,带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学科的同步提升,为其硕博点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带动宁波市相关企业发展,孵化一批宁波高新技术企业。高端装备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大型装备机电液控制技术、高端机械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海洋机电装备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面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和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及应用、现代光电技术、现代工业控制与智能技术、工业物联与信息安全技术、智能感知计算技术及平台、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及平台、大数据与云计算系统及平台等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聚焦高性能聚乙烯成套技术、新型安全高电导率的锂电池电解质技术、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产业化技术、环保型清洁能源技术等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大湾区建设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城市安全、区块链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海洋、智能交通等产业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生工食品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针对宁波市海洋生态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重点开展海洋性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健康产品和特殊膳食产品制造、海产品智能化养殖、海产品检测评估等产业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院面向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宁波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建立研究机构,共同承担重大重点研发项目。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浙江大学宁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科技孵化资源,快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宁波转移转化。同时,通过浙江大学校友母基金,针对宁波市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浙江大学宁波校区产业化基金,根据校友对浙江大学现有与宁波产业密切联系成果的研判,进行产业扶植基金投入,加快浙江大学优秀研究成果在宁波产业化进程,通过努力,建立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区块链,例如:微电子产业、区块链等。迁建浙大软件学院的同时,发挥软件工程A+学科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引入海外高水平团队,面向互联网+,探索创新泛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软硬件人才联动培养,引领宁波软件产业发展。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结合宁波产业发展需求,力争建设成为浙东高素质工程师培养的摇篮。去年招收28名研究生,今年招收70名研究生。新建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与世界前100或专业前50高校合作,引入和扩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共建研究中心;服务宁波“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建设,立足宁波走向“16+1”。通过整合发展,推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转型提升。持续提升该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加大优势学科专业建充和师资队伍提升力度,调整学院现有的办学规模和结构,在校本科生规模调整到10000人以内。通过共建共享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型提升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高水平大学。通过联合培养或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式,使浙大宁波校区浙江大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在2020年达到1500人左右,最终达到4000人左右。建成若干个一流学科;建成浙大在宁波相对完整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体系,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从而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的浙大宁波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