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给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更多关注刘立武

给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更多关注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应继续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考核机制,建立重结果、重绩效的评价体系华为公司负责人任正非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大量时间来探讨中国的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他认为,我国目前基础研究方面水平不高与基础教育跟不上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过于偏重应试,束缚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标准答案,对知识点掌握得很牢固,但长大后很难有全面的思维,创造力相对缺乏。然而,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些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掌握学习能力才是关键。因此,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的良好局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还有一个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却是中国科研领域不能回避的隐忧:我们的基础研究少,“配合国家战略”的研究多,独创性探索性的研究少,最终呈现的科研成果也是论文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除部分以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基金等形式定向划拨外,绝大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项目申报方式获得。这些科研项目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就要结题,有明确的论文、专利考核指标要求,并不适于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重大成果的基础性研究活动。有些探索类研究三五年也难以出成果,科研人员为了顺利结项,往往只能写篇论文交差。曾经以5.2亿元专利转让费创下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纪录的毕玉遂教授说过,他这项专利研发过程中没有申请到科研经费,虽然自己很为钱发愁,但误打误撞让产品最终研发成功了。否则,以他研发10余年,前6年连个理论都没想出来的进度,这项科研成果多半要被评审委员会投不信任票,不得不半途而废。然而,当这项专利研发成功后,市场用5.2亿元的真金白银,认定这是一项有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这比发多少篇论文、拿多少项荣誉都更有说服力。迄今,他这项专利一篇论文也没发表过。近期,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相比,机制调整产生的效果立竿见影。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科技工作者,都想出成果、见实效。充分相信和尊重科研工作者,尊重科研规律,不一味用时间去考核,也许反而会激励诞生更多科研成果。下一步,还应该继续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考核机制,建立重结果、重绩效的评价体系,区别对待因科研不确定性未能实现预想目标的研究和那些因为学术不端导致的项目失败,允许科研失败,严惩弄虚作假。只有这样,科研人员才能从应付考核的担忧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发明创造中去。(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来源:经济日报

风之舞

宁波举行首届普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班

近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宁波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宁波市普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班开班式在宁波举行。活动吸引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相关领导、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专家、宁波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校校领导、相关课程骨干教师等近120人参加。宁波教育对外交流成果获认可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对新时代的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总体部署,释放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有利于提振国际教育界加强与我合作交流的信心。《意见》再次强调“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早在2019年,为加快落实教育部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精神,不断深化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宁波在全市范围内共遴选了16所中小学作为宁波市普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校。宁波教育对外交流成果获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开班式现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点评道,宁波积极践行“教育奠基民生幸福,教育引领宁波未来”的核心理念,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希望通过此次学习培训,为学校提供多方位的智力支持,共同挖掘国际交流和国际理解教育所蕴含的能量,面向未来,最终为国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一代。”沈雪松说。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将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加快开展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打造一批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品牌项目,提升宁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希望双方可以搭建更为扎实、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深化宁波基础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学习班一直持续到今年11月结束据悉,为推进宁波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宁波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了首届宁波市普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班,从多元视角共同学习探讨教育发展与国际理解。学习班紧扣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精神,重点学习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培养目标、新形势下做好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路方法、同时进一步交流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为未来实践指明了工作方向。根据安排,学习班一直持续到今年11月结束,包括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对话实践等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直播混融的形式开展。活动邀请了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江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院副院长高益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英敏教授、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研究办公室主任王进杰等专家,分别以《我们今天应该开展什么样的国际理解教育》、《社会变革与核心素养》、《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边界》、《国际理解教育与全球胜任力》等主题进行专题讲座授课,帮助16所立项学校进一步把握国际理解教育内涵,更好地推进各校立项项目建设。当天,宁波效实中学、宁波二中、宁波李惠利中学、宁波海曙中心小学等有关负责人就各自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特点进行交流沟通,并由专家进行点评指导。来源 | 宁波市教育局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处编辑 | 罗湘波责编 | 陆灵刚【来源:宁波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赫尔曼

浙江省将在宁波市海曙区打造首批“未来学校”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央广网发 海曙区宣传部供图)央广网宁波5月23日消息(记者杜金明 通讯员续大治 孙勇)22日上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未来学校实验区”,这是浙江省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什么是“未来学校实验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介绍,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核心任务,该中心于2017年10月在全国推出了“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聚焦基础教育和0岁-18岁青少年发展,针对未来人才要求,通过教育理念、策略、技术等全方位迭代更新,着力推动学校形态变革,整体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未来学校”将围绕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等六个关键领域建设,这也是“未来学校”有别于传统学校的整体升级解决方案。按照协议,海曙的“未来学校实验区”将按照先行先试,分步实施的要求,开展“未来学校行动计划”制定、“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课题、教育综合改革政策研究、“未来学校”先导校培育、传统优质校发展模式升级、“未来学校”校长专项培训、名优教师专项培训、区域教育数据化智能化中心建设、专题研讨论坛会议、“未来学校”海曙模式推广等11个子项行动。今年先期实施“未来学校”校长和名优教师专项培训等2个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培养符合未来学校要求的校长25名、名优教师150名,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全国影响力的绿色、智慧的未来学校先导校。宁波市海曙区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首批省教育强区。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局长朱子凡说,“未来学校”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样板”,海曙区建设 “未来学校实验区”,就是一个创造标准的过程。“把传统名校,通过‘未来学校’的模式进行更新迭代;新建的学校我们按照未来学校的要求进行打造。我们要为全国‘未来学校’的发展提供海曙经验和海曙模式。”朱子凡说。

一画

7月4日宁波教育状况一览,让你比别人懂更多

1、从“门难进”到墙角防护…宁波校园安全这道防线很扎实你眼中的文明校园是什么样的。是优美自然的校园环境,还是处处彰显贴心的细节设计。是学生们的友爱互助,还是老师们的谆谆教诲。2、集学霸、女侠、女神于一身的"国千“专家 加入宁大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时代是名不折不扣的学霸。年仅32岁获得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头衔。回国后创办科技公司,入选宁波“3315团队计划”,研究项目引发投资基金的极大兴趣。3、揭秘!鄞州这所新开办的小学为何这么牛?每年,宁波都有一批新学校的建成投用。每一所新学校的诞生,都伴随着无数的期盼和热切。今年,鄞州区除了堇山小学南校区即将建成投用,还有另外一所学校也已开办,它就是首南街道学士小学,原名首南三小。4、集学霸、女侠于一身 这位“国千”专家来宁大科院了中国宁波网讯(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徐姝彦)学生时代是名不折不扣的学霸。仅32岁获得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头衔。回国后创办科技公司,入选宁波“3315团队计划”,研究项目引发投资基金的极大兴趣。5、宁波上半年市区新房均价21634元/㎡ 奉化"倒挂"全国第九6月底,各大房企在半年度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宁波楼市密集开盘。7月2日,在诸葛找房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国一二手房倒挂城区榜》中,宁波奉化排列第九,差价达4200元/平米。房企半年度冲刺,6月底密集开盘上半年成交均价同比上涨20%各大房企在半年度业绩考核的压力下,6月份最后一周,各大房企纷纷推盘,开盘项目高达11个,共计3315套房源。6、上半年 宁波新房成交均价破2万 成交均价同比涨了20%但二手房涨幅更远超新盘,甚至出现倒挂6月底,各大房企在半年度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宁波楼市密集开盘。来自华星研策的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市六区新建商品住宅共31739套,同比下降0.7%。

大庆典

回望2020年基础教育两场“战役”

在线学习居家劳动画“战疫之星”安全教育日直播环保课“云”上研学复课前演练复课备考2020年,对于中国、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将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从武汉波及全国。当初很多人以为这可能只是岁末年初的一个小插曲,但是疫情发展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危害之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受到巨大冲击。疫情肆虐,但是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却不能按下暂停键。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抗疫保卫战拉开了帷幕。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全国疫情防控态势的发展变化,基础教育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调整,我们不妨以暑期为界,将全年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回顾与反思我们经历的两场“战役”。打赢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育教学“遭遇战”2月份,根据疫情发展态势,教育部果断决策,推迟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同时要求中小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停课不停学”。在总结一些地方和学校探索经验的基础上,3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提出“六个统筹”,对中小学全面实施“停课不停学”作出具体部署。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学生在家通过电视和各种网络终端设备上课。短时间内要组织那么多的课程资源,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向在线教学方式转型,谈何容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科研部门和一线教师齐心协力、快速行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次教育的“战役总动员”2月5日,推出高三课程;2月10日,覆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网络课程正式开课……长沙市教育局在接到延迟开学通知后,统一领导,由长沙市教科院牵头,快速组建起教育管理、教研员、名优教师和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四支队伍,研制了可供全市108万名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套餐”。这一套餐围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生命教育、身心健康、美德教育、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艺术素养、综合实践十大主题展开。为了赶在2月10日之前录好课,四个团队克服困难、日夜奋战。长沙首批卓越教师、化学学科带头人、长郡中学的喻建军老师接到网课任务后,先搜集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逐一清点、归类,接着设计教学方案。为了减少杂音,他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录课,一节课录完就到了凌晨两三点。一些年轻女教师白天忙家务、陪孩子,还要在班级群中答疑,思考或设计教案,只能晚上集中录课。相关教育管理和组织人员既要整体规划、上下对接,又要审核资源、及时纠错,经常忙得忘记了吃饭。教育部要求“统筹用好本地资源和国家平台,指导地方和学校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空中课堂学习资源。”关键时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勇挑重担,体现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从2月17日起,清华附小教师每个工作日上午8点至12点,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同上一堂课”栏目为全国上亿小学生上课。课程直播3个多月,共有7000人次学生参与课程录制,全体教师参与备课,233名一线教师走进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室,全国每天收看直播课用户达2500万,课程覆盖用户超过3.1亿。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学校管理团队每周要到每门学科的备课组参与指导,对每节课、每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每天上午雷打不动观看当天直播。以上两个例子只是基础教育战线“战疫”的一个缩影。各地方、各学校充分调动资源,搭建了各级各类在线学习平台。教师、教研员、教育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学生不停学,教师不停教、不停研。此次“停课不停学”,背后牵涉的教育工作者之广、调集的教育资源之多,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战线最大的一次“战役总动员”,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为疫情下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变革课程与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在线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应用问题,在课程内容、讲授方式、互动交流、作业批改反馈、资源应用、课后拓展延伸等诸多环节,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策略。消极抱怨,都是问题;积极探索,总有办法。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上半年,虽然很多地方中小学生几个月无法到校上课,一些学生甚至整个春季学期没有进过校园,但是正常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落下,教师们把线上教学作为转变育人方式的契机,反思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许多创新探索让人眼前一亮。南京市力学小学结合学校历史和以往探索的积淀,疫情期间推出“小米粒”儿童微课2000多节,每节5至10分钟,聚焦一个小主题或小专题、知识点,选题结合现实生活和抗疫背景,由老师学生一起商定,微课发布在班级QQ群里,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保存到电脑或手机终端,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浙江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将语文教学与抗疫紧密结合起来,给防疫抗疫相关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报道挑错别字和语病,阅读抗疫材料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居家期间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创作和编演抗疫剧目……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推出“优素”超市课程,分致敬英雄、科学探究、书享悦读、健康之源、艺术长廊、我爱劳动、学科学习7个模块,学生通过学校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一人一案”制订学习计划,分享学习成果。在2月份新冠疫情乌云压顶的严峻时期,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与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小学两个班的学生上演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双城记”——他们每晚8点至9点聚集在“双城共读 共抗疫情”微信群里学习,在大量阅读和对信息的辨析中形成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并以主持稿、新闻稿等形式分享个人所思所感。天津市在“人人通”网络资源平台上推出“I can do”主题丛单元英语在线课程;山东师大齐鲁实验学校小学部构建以“大语文”“趣数学”“每日一练”和“拓展课程”为主体的居家学习课程体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育人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生生、师生的交往以及学校的整体环境实现育人功能。“停课不停学”期间,学习方式变了,班级管理和师生交流方式也变了,育人的功能如何实现?今年3月30日是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虽然学生都蛰伏在家,但安徽滁州市定远县10万名中小学生依然通过视频按时收看了定远县教体局和交通局联合录制的交通安全教育网课。疫情期间,没办法到学校,就在家中参加“云升旗”仪式;没办法到教室,就在微信群、QQ群里开“云班会”;没办法到操场,就在家里开展分项体育锻炼,网上“打卡”;没办法到排练厅,就举办“云合唱”“云演唱会”……虽然大家不能见面,但仍是相亲相爱、互相牵挂的“一家人”。清华附中精心设计班会主题,通过“特殊时期的坚强与自律”“寻找春天的希望”“梦想合伙人”等话题讨论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初三年级每10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学校安排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舒缓因升学考试产生的心理焦虑;高三年级每天晚上坚持“云自习”直至高考前一日,锻炼学生保持平常心态。山东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李玉玺老师带领教师研发了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分“九省通衢”“科普常识”“家国情怀”“人间大爱”和“敬畏自然”5部分,把每天发生的事情作为教育素材,激荡学生的心灵。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的班主任任丽老师,每天写一封信发到班级群里,指导学生科学防护、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念。疫情期间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南京市深入发掘居家劳动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劳逸结合、体脑结合,根据家庭环境特点和不同年段,设计了一套居家劳动实践项目,如洗碗扫地等居家生活劳动、亭台种植养护劳动、居家手工制作劳动和职业体验劳动等,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顾建军教授团队研究出一套居家劳动项目指导方案,强化居家劳动的价值引领和劳动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必要的劳动技能。毋庸讳言,这场迎头相撞的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但在短暂的惊慌和忙乱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关心与指导下,我们快速调整、积极应对,顺利完成了春季学期的基本教学任务,中考、高考实现平稳“软着陆”。教师们更是将线上教学作为专业成长的契机,原来不会制作微课视频的教师现在会做了,一些“菜鸟”变成了“技术控”;在短视频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更注重把握重点、精讲精练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自然而然中得以落实;网络环境下,教师更注重互动环节的设计和作业布置的科学性了;更有疫情逼出来的各种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让人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创新能量。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病毒,我们快速反应,决战决胜。可以自豪地说,在这场硬碰硬的“遭遇战”中,我们战胜了疫情,赢得了胜利,积累了经验,也为世界各国教育同行提供了成功的“中国范式”。打响新时代全面育人和综合改革“攻坚战”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全国中小学在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逐步复学复课,教育教学进入“后疫情时代”。这场疫情大考暴露出的问题,引发了教育界深入的反思,也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落实全面育人教育方针和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时不我待。疫情带来深度反思这些年来,我们在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方面没少投入,很多学校建设了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但是疫情期间,不同学校的实战表现差异较大。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认为,硬件投入是基础,但更要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认识,对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进行系统研究,中小学校应强化危机意识,做好危机应对预案,平时进行“演习”,这样才能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从容应对。疫情之镜还照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和学习计划,一些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暴露出来。王殿军认为,这反映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代替学生做了很多事情,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做就行了,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加深对教育本质和学校内涵的理解,丰富学校的形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学校教育任重而道远。发力补足育人短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改革步伐,但也因为疫情的负面影响,让大家更看清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方式,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教育部2020年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对比2019年年底和2020年6月份的数据,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今年上半年,家长们普遍反映学生体重增加,“小胖墩”的问题更加突出。长期居家学习还造成部分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上网课和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户外体育锻炼、文体活动减少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疫情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体育美育缺位、弱化所带来的损害,也意识到补齐“体美劳”短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于是,下半年一系列重要政策相继出台:今年8月,教育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强调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推进评价改革,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配齐配好美育教师,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基础上,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两个文件印发后,劳动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进展,各地结合文件精神和要求,对开展劳动教育进行了具体部署,一系列师资培训和研讨活动正在开展。以上三个重要文件,对于推动“后疫情时代”的体育美育劳育,夯实全面育人的基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三个文件的指导下,许多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一批鲜活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经验案例涌现出来。以评价改革推动综合改革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风向标、指挥棒。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打响了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战”。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方式,严重扭曲了教育本质,窄化了教育价值,破坏了教育生态,严重制约教育的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破除“五唯”痼疾,纠正教育评价偏差,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清障”工程。《总体方案》直面问题,为教育评价深化改革、科学转型指明了方向,强调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总体方案》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求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设计德育目标要求。这份纲领性的改革文件一经落地,便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目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正在研究落实细则,从“单向度”评价迈向“多向度”评价,从外延型评价转向内涵型评价,借力政策东风,以评价改革带动基础教育整体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各地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更高的立意,体现出综合性改革的特征,如南通市推进“立学课堂”改革,强调在学中“立人、立身、立根”,教育目标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和12项操作工具——课堂教学评价表,从过去注重效率和分数,转向强调育人,强调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育。南京市拉萨路小学通过“融通学程”的改革,改变课程实施形态,更加凸显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通过创新性评价方式,引导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落实“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评价改革为龙头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这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只有义无反顾,一路向前!(以上图片均为课程周刊版面2020年刊发的新闻图片)作者:本报记者 汪瑞林《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31日第11版 版名:课程周刊

孙复

官宣!宁波3月初继续上网课!下周鄞州区各校将发放新学期教材

最新消息,根据鄞州教育局最新发布,下周起鄞州区各校将发放新学期教材。教材发放主要通过分时段预约学生家长来校领取、教师志愿者送教材和快递邮寄到家三种渠道。这也就意味着,3月初也将无法开学。2月3日,浙江省政府发布公告,省内各级各类学校延期至2月17日之后开学。2月6日,省教育厅官方账号教育之江再次发布通知:全省大中小学(当然包括幼儿园)在2月底前不开学!今天是2月26日,眼看再过两个工作日,就到3月了。3月还开学吗?鄞州教育局昨天深夜通知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3月初依据上网课,还是不开学!宁波学通还了解到,相关部门要求各校在安排网课教学计划时,3月份再安排两周。也就是说,很大可能,3月16日之前还是无法开学。昨天下午,区教育局召开视频会议部署疫情防控新形势下鄞州教育系统各项工作。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局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镇(街道)教辅室主任(含东钱湖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线上参会。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防输入、不外出、防聚集,管好门、管住人,不获全胜不轻言成功。学校(幼儿园)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校门封闭管理要求,未经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的规定。全面、动态排摸师生员工的底数,做到全覆盖、无遗漏,清晰掌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对异常情况师生要做好一员一档跟踪,及时做好医疗、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等指导工作。全面开展疫情防控专题教育,让师生掌握应对知识,了解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不造谣滋事、不信谣传谣。严肃重要事项报告工作,各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缓报、漏报。教学工作学校复学前仍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上教学继续遵循“五育并举”“四个保障”的教学原则,重点以自学辅导、专题复习、学法指导、“三生”课程为主。线上课程仍通过“鄞州空中课堂”“甬上云校-鄞州智慧云课”“华数、电信、移动电视频道”“鄞响‘空中课堂’栏目”四条路径播放。各校原则上不上新课,除初三外,各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初三年级段要利用团队力量,加强对初三学生线上教学的答疑辅导,及时了解关注临界学生和重点学生的学习状况。区教研室将为学校提供每周学习任务单和周课程作息安排建议表,各学校可结合学校实际,以“区规定+学校自选”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但切忌层层加码,过度要求。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认真听取了学校的意见,决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错时间、分时段、分散式、多形式"的原则,陆续开展新教材的发放工作,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具体发放时间因校而异)。教材发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1、通知学生家长来校领取。要求学校分批分时段预约家长进校领取,根据学校规模利用3-5天时间分散式发放,学校要设计好家长进出路线,进校要测好体温,做好登记,家长领取教材后要快速离校,避免人员集聚。2、组织教师志愿者送教材。对少数家长在抗疫一线无法来校领取或因特殊原因无法来校领取教材的情况,只要学生身处鄞州区域内的,学校要组织教师志愿者送教材到小区或家中,要确认教材送到学生手中。3、利用快递邮寄到家。针对极少数各种原因无法送达或无法自行领取教材的情况,学校可以利用快递进行邮寄。学校(幼儿园)要对全区抗疫一线人员子女,落实一对一建档、开展一对一联系、实施一对一辅导,尤其是对赴鄂医务人员子女更要精准帮扶、加强关爱。学校复学准备工作要全面梳理和完善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二案八制”,统筹研究学生返校途中、进校检查、在校学习、生活食宿等各方面各环节的防护措施。做好校园特别是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功能教室、实验室、厕所等场所的清扫、消毒和保洁,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严格按省教育厅的《校园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卫生清洁与消毒指南(试行)》做好校园清洁与消毒工作,强化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及早设计优化疫情防控场地,储备适量防疫物资,设置合适的暂时隔离观察场所,做好消毒物品、洗涤用品、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等防疫物资采购和贮备。 要对师生员工再排摸,要求返校返岗人员在正式开学或上班前1—2天提交健康调查表,对尚在观察期的师生要继续进行跟踪观察。要求教职工在正式开学前,尽量做到不外出,不串门,不聚集,外出必须做好防护措施。条件许可情况下,对尚滞留在非敏感地区的老师,通知其尽快回鄞,并按鄞州区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做好隔离。如需要新聘教师,必须提前落实,提前聘任,并要求新聘教师进入校园之前,做到有24天以上的观察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彻底地杜绝教师在线下或线上从事一切有偿家教行为,一旦发现必将严肃惩处。简单归纳一下要点:鄞州教育局昨天连夜发布通知,为减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各校下周起将发放新学期教材。教材发放主要通过分时段预约学生家长来校领取、教师志愿者送教材和快递邮寄到家三种渠道。下周起,鄞州区各学校将分批分时段预约家长进校领取,根据学校规模利用3-5天时间分散式发放,学校要设计好家长进出路线,进校要测好体温,做好登记,家长领取教材后要快速离校,避免人员集聚。对少数家长在抗疫一线无法来校领取或因特殊原因无法来校领取教材的情况,只要学生身处鄞州区域内的,由学校组织教师志愿者送教材到小区或家中,确认教材送到学生手中。针对极少数各种原因无法送达或无法自行领取教材的情况,学校可以利用快递进行邮寄。据悉,学校复学前仍以线上教学为主。教学重点以自学辅导、专题复习、学法指导、“三生”课程为主。线上课程仍通过“鄞州空中课堂”“甬上云校-鄞州智慧云课”“华数、电信、移动电视频道”“鄞响‘空中课堂’栏目”四条路径播放。各校原则上不上新课,除初三外,各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初三年级段要利用团队力量,加强对初三学生线上教学的答疑辅导,及时了解关注临界学生和重点学生的学习状况。鄞州区教研室将为学校提供每周学习任务单和周课程作息安排建议表,各学校可结合学校实际,以“区规定+学校自选”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但切忌层层加码、过度要求。鄞州区下周继续网课,那么,宁波其他县市区呢?学通君认为,基本也是无法开学,但话不敢说太满。前天,教育部通过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小学开学由省级教育部门统筹,以县为主,强调一城一策,一县一策。也就是,各县市区有可能开学时间会不一样(当然,学通君认为,在浙江,这个可能性很小)。教育部昨天的通知里,对中小学开学工作是这样说:统筹谋划中小学开学工作。要压实属地责任,强化省级教育部门统筹,以县为主,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科学研判评估,制定错时错峰开学方案,做好教学衔接。这里强调的是:省级教育部门统筹,以县为主,强调一城一策,一县一策。要根据当地的疫情的发展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划。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错时错峰开学方案,也就是说各年级,各学段不是一下子全部开学,而是错开时间开学。当然了这里面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相对应的小学低年级的及幼儿园的学生开学就会晚一点。开学之后也应该实施错时错峰上下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人员聚集。二是做好教学衔接。即便三月份开学,在线教育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开学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衔接。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牧笛

宁波2021年考研数据出炉 宁波考研学生最青睐的学校是TA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12月26-28日进行,记者12月16日从宁波市教育考试院获悉,宁波共有1.5万余名考生参加本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其中报考宁波大学的人数最多,占宁波考生的28.3%。从报名情况来看,今年我市共有15390名考生报名考研,比去年增加了1626名。其中女生占比51.98%,人数略多于男生。从考生年龄来看,25岁及25岁以下的考生有11184名,是考研的主力军。此外,36岁以上的考生也有663名。从报考类别来看,共有11533名考生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宁波考研的学生最青睐的学校是宁波大学,共有4356名考生报考宁大,占比28.3%。其次是浙江大学,有844名考生报名。之后依次是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 记者俞素梅 通讯员林乐慧【来源:宁波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田鸠

科技赋能教育 “宁波范式”跑出加速度

进入冬季,新冠疫情又在国内多个地区出现反复,这不禁让家长再次担心起孩子的学业。“虽然线上教学能保证学校课程的进行,但孩子的学习质量却难以保证。”多位学生家长担忧道。而类似的担忧不无道理,有家长表示,去年疫情期间,孩子的老师在电脑那边视频讲课,自家的孩子和同学们则疯狂地给老师点赞。一节课下来,老师竟能收获5000多个赞。“这些孩子一看就没认真听课。”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科技创新不断,“科技+教育”更是成为必然趋势,但究竟能否实打实地将孩子的学习落到实处?“宁波范式”或给疫情之下的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科技+教育”的痛与变据此前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六督查组派员赴浙江省嘉兴市进行调查,发现嘉兴市部分初中学校在推行教育信息化“平板教学”过程中,存在违规按“平板教学”分班、变相强制购买平板电脑和捆绑销售的教辅软件、校企合作不规范不透明、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为此,当地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进行整改。同时,为了规范移动终端企业,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正式印发了《浙江省中小学移动学习终端装备和应用指导意见(试行)》(浙教办技〔2020〕22号)。该文件的出台,不仅是对移动终端进学校的规范,更是对今后全省“技术赋能学习”的政策指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推动和规范“智慧校园”发展的及时雨。文件写明了“中小学校统一开展移动学习终端教学”需要开展的程序,即制定方案——科学论证——加强审查——征求意见——集体决策——上级报备。这些严密的流程会为孩子们筛选出优秀的企业、优秀的设备进行数字化推广,驱逐了那些利益至上的不良商家。这份文件的出台,也意味着“智慧校园”的推广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深度视频研究室主任孙俊表示,在现代信息社会,用互联网技术为学习赋能是必然趋势。在推进过程中,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这也提示政府和学校在选择学习的移动终端时,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挑选那些真正提高了学习效果的产品。孙俊说,目前“互联网+教育”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在校外,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教学;在校内,则是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现在市场上的学习移动终端设备鱼龙混杂,校方在选择产品时不要被实时互动、语音识别等宣传噱头所迷惑,也不要因为嘉兴初中平板电脑问题而一味地要求低价。而是要从教学效果、性价比和保护视力等综合因素来考量。”孙俊认为,学校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校内是学习的主战场,是重中之重。最理想的校内移动终端是能够对学生做作业时间、步骤,教师批改情况、错题等方面作出信息收集和整理,这样就能让老师和学生及时发现知识漏洞,此外学校和家长也能全程看到老师的教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数据追踪,形成学习的完整闭环,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但遗憾的是,现在市场上只有少数移动终端可以达到此效果。”四端痛点求“药方”“科技+教育”势在必行,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痛点却也随之凸显。“作为老师,我非常希望能在课后及时地了解全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整体情况以及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可以帮助老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们查缺补漏。但实际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非常困难,仅凭人力难以实现。”一位教龄近20年的中学教师这样说。而最让校方管理者头疼的莫过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传统的教学管理大都通过期中、期末的考试结果才能了解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在管理上存在延迟的问题。此外,对老师的作业批改、教学态度等方面也难以准确的考察。学生一方的苦恼也不小。单娜是一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临近高考,她的压力格外大。“每一分钟都恨不得在做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单娜说,她的最大困扰就是将错题抄在错题本上后,由于数量多、知识点繁杂,很难将不懂的问题吃透,做题时仍是一错再错。“以往我们只能等学校考试成绩出来后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具体孩子差在哪里,需要补上哪些知识点,这些家长是不清楚的。不仅我们摸不透,就连老师也很难说清。”张女士的女儿正在读高二,她着急,但也无奈。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这四端,每端都有自己的困扰。但总结起来,都是希望“科技+教育”能够将“教”与“学”整个过程落到实处。三条“铁律”一面行业的“痛”与“变”,而另一面则是各方都有实打实的需求,寻找实惠、规范、有效的科技助学产品成为教育界一号工程。而“宁波范式”或成解题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已与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融合,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非常少,这并不是说教育领域不需要它,实际上,智慧教育大有可为。”乐纳红是宁波市北仑区新中学的校长,该校在2018年9月成立之初就作为先行军开始了在智慧校园方面的探索。新中学是浙江省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宁波市智慧校园。目前初一、初二23个班的1035名学生,英语、数学、科学三门学科全部使用一种名为“作业家”的绿色智慧作业系统。经过一年多常态化重度应用,新中学在2020年7月北仑区初中学校期末学科质量调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数学、英语、科学平均分均位列同类学校榜首,数学单科平均分比第二名学校高出12.57分。透过数据,看得见效果。乐纳红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在看到这份成绩单后,更加坚定了她继续推动智慧校园的信心。新中学使用的作业家绿色智慧校园系统解决了传统教学一系列管理之困:作业难度是否适中?作业量是否恰当?作业订正情况如何?不同学生作业是否分层。。。。。。错题统计与分析、作业反馈情况、错题集纳与订正等多个学习模块让学生和老师不仅有了“数据库”,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来专攻错题。同时也让家长和校方有了可视化的学情管理,孩子到底哪里不会,不用再老师,而是看数据。在决定实施智慧校园之初,乐纳红和教师团队研究了市面上多款教育终端产品,结合政府政策、学校条件以及教学需求,他们最终定下了两个关键性的产品诉求:一是要找对视力不造成损害的产品,二是要选择作业改革作为学校智慧教育探索切入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抓好作业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事实也证明我们是对的。”乐纳红说。当然,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的受益者并非只有新中学。自2018年9月全国首个绿色智慧教育产业基地落户宁波以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成效。宁波市教育局党工委委员、巡视员傅雪波同志在此前举行的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成果汇报暨绿色护眼教学系统推广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宁波在智慧教育建设上一直走在前列。2010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智慧教育的要求,2013年智慧教育完成课题调研,初步提出了总体建设方案,2014年智慧教育被列入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开始强力推进,2017年中央电教馆牵头发布智慧教育宁波共识,奠定了宁波领头羊地位。绿色智慧教育系统作为宁波市探索智慧教学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不仅有效减轻教学负担,助力精准教学,还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电子设备对视力的影响。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的定义也随之明确起来:依托宁波智慧教育等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开展远程协作、移动学习、STEAM教育等智能教学新方式,同时加强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通过支持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打造宁波范式绿色智慧教育。长期观察“宁波范式”的孙俊认为,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难免要经过沟沟坎坎,此前其他地区的教训要吸取,经验要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科技+教育”若想长久和健康地发展下去,先要制定三条“铁律”。即: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一些没有资质、产品差的企业进行约束;以效果为导向,若家长在使用产品后认为效果不好,可全额退费;视力优先原则,为保护学生视力,产品应采用新技术,使用不伤眼睛的墨水屏。“建立智慧校园,科技赋能是教育的必然趋势,它在数据汇总、流程管控、共性与个性教育结合等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解决了传统教育中方向感不强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体系的完美升级。”孙俊如是评价“宁波范式”。

吴虞

宁波市进一步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实行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核认定制度,进一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减轻中小学校、师生非教学负担,提高进校园活动教育效果,营造清静净心的校园环境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意见》要求,对该市各类进校园活动,根据学校(幼儿园)隶属关系和活动范围,分别由市教育局或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认定。其中,面向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或跨区县(市)的进校园活动由市教育局认定。凡未经审核认定的活动,一律禁止进入校园或组织中小学生、在园幼儿参加。组织学生(幼儿)走出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应当从紧从严审核;进校园活动认定的基本标准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活动经过精心设计,坚持公益、免费,以教育学生为目的,以及未被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纲要覆盖。《意见》指出,下列活动一律不予认定: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商业广告或借机收费的活动;已纳入日常教学的相关专题活动;主体不是学生的活动,如各类“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及上级部门已举办的类似活动。图源网络来源:中国教育报

桃太

宁波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不到一周时间,我市各区县(市)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开发园区、高校、镇乡(街道),包括村(社区)在内均完成了动员部署,广大党组织、党员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交出满分答卷。据悉,第二批主题教育主要在高校、市以下单位及其他基层组织中开展。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区县(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层级,在这些领域和层级开展主题教育事关根本、关乎长远,十分重要。12日下午,慈溪四套班子成员赴中共浙东区委成立处旧址开展“初心之旅”,聆听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风雨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感悟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在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基础上,当地结合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等载体,组织党员群众赴示范基地开展瞻仰史迹、缅怀先烈、现场教学等互动体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在海曙,区委常委会带头开展“周一晨学”,集中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区委常委会全体成员及区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参加,并结合自身工作先后交流发言。在区委常委会的示范引领下,区属各单位党(工)委(党组)立即行动起来,创设一批具有特色的载体和举措,切实把学习教育工作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工作、推动工作上来。镇海第一时间在主题教育简报中设置“‘守初心、担使命’大家谈”和“学习熊澎桥同志先进事迹,争当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两个专栏,刊登优秀学习体会及调研文章,同时落实熊澎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暨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的准备工作,成立专题党课宣讲组,陆续深入村社和机关单位专题宣讲,挖掘好身边的典型,用典型的先进事迹感染人。学要学得有深度,做要做得有力度。在促进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的同时,第二批单位陆续围绕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内容,争取主题教育覆盖所有党员,并对开展主题教育消极对待、敷衍应付的严肃批评,对走形变样、问题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根据区委统一部署,奉化各镇(街道)、部门党组织认真对照党章党规,依托“干部作风大整治”等工作载体,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狠抓落实,坚持“学、查、改”一体、同向发力,力求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区综合执法局针对媒体曝光的小区生活垃圾混收混运等问题,开展城市顽疾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整改各类城市乱象问题18785个。东钱湖管委会党委班子成员从分管领域、结对项目和重点任务中确定1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破难攻坚,围绕“三好四型”湖区建设,重点解决“动能不足”“环境不优”“合力不强”“基础不牢”等突出问题,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狠抓治水拆违全域整治,深入推进招大引强、基层建设、环境整治、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落实限期销号办结,力争高质量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记者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