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扩招44%!宁波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学历大幅贬值?得不教焉

扩招44%!宁波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学历大幅贬值?

4月13日,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一则“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即将突破8000人规模”的消息,文中说:“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在校研究生规模有望突破8000人。”总指标3340人,这意味着宁波大学今年研究生大幅度扩招,对于报考宁波大学的学生来说,上岸的几率更高了。在此前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指出:“2020 年我校招生目录中公布的招生计划总数暂按2019 年国家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总数(2248 人)安排”。这里提供的数据是硕士招生2248人,也就是2019年的招生指标。而宁波市教育局说的则是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3340人,比2019年增加1008人,意思是2019年的招生指标为2332人。不知道这个3340人的招生计划有没有包括博士研究生,如果没有包括的话,那么直接增加1008人的硕士招生计划,这个手笔不可谓不大!前一段时间说的硕士研究生扩招,难道部属院校扩招的比例低一些,地方院校扩招的比例高一些?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幅高达44%,不禁让人担心,学历也要膨胀了吗?虽然我们都知道学历在不断的膨胀,但是整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目前来说,硕士研究生还有一定的市场,博士研究生还算是个人物,那么,招生人数一下进行大量的增加,两年或者三年之后,市场上的研究生学历贬值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同时本科的学历也更加贬值了,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未来不读一个硕士似乎都没有竞争优势了。虽然,今年硕士扩招是为了降低今年的就业压力,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继续在学校待两年或者三年,然后再就业,使得这一批的就业压力转移到后两年去,只要这两年的经济情况好转,市场上就能够消化足够的就业劳动力队伍。这也是今年应对就业难、失业率可能增加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学历的基础上,个人的综合素质才是就业的良好法宝。

白影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2020级MBA招生调剂公告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简称“宁创”)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国第一个供应链学院,也是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与政府合办的唯一一家供应链创新学院。 宁创是在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的指导下,采用国际化的模式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性教育与科研机构,是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供应链与物流卓越网络成员之一。目前,该网络已在美国之外的中国、哥伦比亚、西班牙、卢森堡和马来西亚拥有五个中心,在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亚洲拥有14个研究生项目和高管培训项目,90位供应链与物流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伙伴,150家合作伙伴企业和组织,以及遍布全球的1000多位校友。宁创MBA项目全称为麻省理工-宁波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英文简称“MNSCM”),该项目和宁波大学合作,由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负责培养,全英文授课,课程体系与麻省理工学院全球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课程体系相同。项目面向全球招生,学制两年: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将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参加为期三周的SCALE Connect学习活动,之后选择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完成实习项目,并根据实习项目选择研究方向,继而完成毕业论文。一、调剂基本要求:专科毕业后5年(2015年9月1日前毕业)本科毕业后3年(2017年9月1日前毕业)研究生毕业后2年(2018年9月1日前毕业)不低于国家A类考生线二、调剂复试时间:2020年5月20日后三、调剂办法:待“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由考生填报志愿,按流程完成调剂四、学费和奖学金:学费:人民币壹拾陆万捌仟元整奖学金:本项目奖学金种类多,金额高,覆盖广。有一等、二等、三等等奖学金,最高奖金额度可达学费 总额的50%,奖学金覆盖面积广。同时为学生赴美参加SCALE Connect提供专项奖学金支持。且享受《宁波市企业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学费补贴工作的通知》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宁波市企业人员可申请最高5万元的学费补贴。五、学习地点及形式宁波市区。非全日制,集中在周末上课 六、学制学制:2年七、颁发证书1、宁波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2、宁波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3、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供应链与物流卓越网络颁发的硕士水平课程学习证明4、享受麻省理工学院准校友权益

若丧其一

宁波大学2019级研究生新生来啦:共2333人!

夏末秋初,甬江之畔的宁大校园大踏步上又印上了新的脚步,图书馆中又增添了新的身影2019级研究生新生,背着沉甸甸的理想与希冀。今天来到了鹭园,在这个人生旅途的新起点,他们将继续勾勒着自己的美妙梦想,书写崭新的人生篇章!8月28日是宁波大学2019级研究生新生报到日。今年宁大共录取研究生2333人,其中,博士生84人,硕士生2249人。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首次全部完成各类研究生招生计划(包括士兵计划),首次接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首次实现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和第一志愿录取率大幅增长,生源质量有明显提升。在本部报到现场,校长沈满洪、副校长汪浩瀚与研究生新生及家长亲切交谈,走访了入住本部、植物园校区的研究生新生寝室,查看学生食堂,详细问询新同学的基本情况和入校感受,希望他们尽快适应宁大,安心学习,多出研究成果。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党委副书记冯志敏一行到梅山校区报到点看望研究生新同学,冯志敏与迎新领导小组成员关切地询问新生们分别来自哪里,对学校的初步印象如何,他鼓励一位正在“绿色通道”办理报到的新生:“要努力学习,安心研究,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足以支持你完成学业!”植物园校区迎来37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法联合学院专门为新生设置了国内外访学专题讲座、法国高等教育介绍等入学教育课程。梅山校区迎来457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本年度迎新最大爆点来啦!奥运冠军石智勇,不再是别人家的冠军小哥哥,而是真真正正成为我们宁大的同学,成为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的研究生新生。石智勇是男子73公斤级举重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保持者,并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金牌,这也是宁波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石同学必须是宁波大学最有力量的同学,有木有!据悉,校院两级将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生始业教育,以帮助新同学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梦想即将从这里启航!宁波大学的研新们必将秉承“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的宁大校训,志存高远,务实笃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征程!来源:宁波大学党委宣传部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梅山校区管委会 植物园校区管委会 体育学院 丨文字:杨厦 郑俊朋 丨采访:谭颖琦 陆雨晨 黄植龙 丨拍摄:王佳豪 朱宇洁 郭函彤 马可悦 数学与统计学院 食品与药学学院 丨制图:张赛妮 丨排版:郭亚男 丨责任编辑:孙欢欢

其寒凝冰

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即将突破8000人规模

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在校研究生规模有望突破8000人。在保证新增学位点基本规模数基础上,学校在增量招生指标的配置中打出系列组合拳,用足用好招生指标。同时多方面举措共同推进,措助推研究生教育更上台阶。一是瞄准重点行业,主动服务“双一流”建设。学校无缝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增量指标重点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制药、生命科学、集成电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学、物理等国家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倾斜,为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的精准供给。学校博士指标和学硕指标重点支持力学一级学科,同时对“双一流”学科群也进行重点倾斜。同时,设立专项指标,大力支持高水平跨学科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奖惩指标,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的学院作招生指标的增量奖励,反之则扣减相关指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加快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意见》。学校根据“双一流”建设任务和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研究生思政工作、高水平学科优质提升工程、深化科教融合与教育改革等十项举措,加快推进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三是构建研究生培育体系,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通过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加大联合培养等途径,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同时,构建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校、院、导师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宁波市教育局

伏胜

重要!宁波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问答,关于考研复试、调剂等!

盼望着,盼望着,开学都来了,硕士研究生复试还会远吗?关于复试分数线、调剂及复试流程,鹭鹭猜到你或许还有不少疑惑,特为大家梳理了相关问题及解答。问:复试分数线如何确定?答: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确定如下:01、普通计划招生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一)单招全日制专业1.一志愿上线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120%的专业,根据初试成绩总分从高到低并按1:1.2-1:1.3比例确定一志愿复试名单,具体比例由相关学院集体讨论后确定,并在学院的复试录取办法中公布。2.一志愿上线人数小于招生计划数120%的专业,按照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一类地区(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执行。(二)单招非全日制专业按照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一类地区(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执行。(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兼招专业按照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一类地区(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执行,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执行相同复试分数线。02、2020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在相应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一类地区(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基础上,总分降25分,单科不降分。注:目前宁波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全日制学术型硕士1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11个,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3个。复试录取过程中,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可进行微调。问:调剂系统何时开放?宁大哪些专业接收调剂?研招网调剂系统将于5月20日开启。宁波大学以下专业可接收调剂生源,各学院将于5月中下旬陆续在学院网站公布,欢迎有意向调剂宁大的考生密切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相关学院网站。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测调剂情况汇总表参见以下内容:宁波大学2020考研调剂公告、预测调剂情况汇总表发布!2020年学校新增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培养2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均为全日制,招生专业分别为机械、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计算机技术方向、光电信息技术方向)、材料与化工。问:调剂基本要求有哪些?答: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考生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调入专业初试科目设有数学的,考生初试科目中一般须有数学,不考数学的专业调入考数学的专业在复试时需加试数学;符合招生学院的其他要求。(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宁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为准!)问:调剂流程是怎样的?答:待“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由考生填报志愿,按流程完成调剂。问:复试时间如何安排?答: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将于5月中下旬启动,请考生及时查看学校研招网和相关学院网站信息。问:复试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答: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所有专业均采用网络远程复试。问:复试内容包括哪些?答:笔试原则上采用面试的形式。复试包括英语口语及听力测试、专业面试和思政面试(详见文末《复试录取办法》中“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章节),重点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专业学位考生应侧重对其专业知识应用水平、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必要时可对考生进行心理测试。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其中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不少于5分钟。问:关于初试加分?答:(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上述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加分项目”考生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需经研究生院审核。问:关于体检?答:根据教育部要求,复试体检安排在拟录取之后。复试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为了保障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复试体检统一安排在报到入学时,非全日制考生可提供工作单位所在地二级甲等医院入学前一个月内的体检报告。体检不合格或在体检中弄虚作假,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问:相关信息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或咨询?答: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亲爱的同学们,请放平心态,沉着应考,金秋九月,鹭鹭在宁大等你!今天,带你一起看,有哪些重要信息值得关注?来源: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研究生院 丨图片:张培坚 项明华 丨编辑:郭亚男 丨责任编辑:孙欢欢

而弃规矩

宁波大学2020研究生“新生第一课”,院士亲自授课,金句频现!

在宁大你的大学可能是这样开启的顺畅有序的入学报到如沐春风的志愿者小哥哥/小姐姐场面宏大的开学典礼震撼心灵的书记讲话还有比家更暖的寝室美宅、食堂美食、校园美景……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你的“大学第一课”居然是院士亲自授课今年的宁大迎新“标配”就是这么霸气台上的这位主讲人温文尔雅、亲切和蔼,围绕“走向优秀,收获成功”的主题侃侃而谈、金句不断。他时而以一位学者的姿态,与年轻同道分享科研道路上的体会和感悟;时而以一位导师的身份,告诫同学们要树立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时而又化身你我身边的一位兄长,讲起他的童年趣事、求学往事和人生轶事,在谈笑中寄托着深意。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而关于理想信念、学习研究、人格品格的宝贵精神财富,都在这“新生第一课”中,充分而深刻地传递到了2020级研究生新同学的心里。成功不一定是‘干’出来的,而是‘谋’出来的“没有理想,我们的心将安放何处?”陈院士引用胡适先生的一句发问,引发同学们对于青年人树立理想信念的思考。从中华民族的理想到科技工作者的理想,从理想的力量到信仰的价值,陈院士阐述了理想信念是新时代的骨架,是人的立身之本。他认为,一个人,信仰变了德行就变了,德行变了气场就变了,气场变了运气就变了,运气变了命运就变了。改变命运真正靠的是信仰,所以人一定要有信仰。“在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不是你不进步,而是当你看到别人进步之时,却还在说三道四,不思进取。”陈院士告诫大家,理想信念既不虚无缥缈,也不应束之高阁,听了悟了,就要去身体力行,去勇敢地成就事业,这样的理想信念才有价值。而如何做到自我驱动?他认为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重大科技命题相结合,才能踏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站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他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新的理念、没有新的创新就很难发展。他强调了“谋局”的重要性,未来的成功不一定是“干”来的,而是“谋”来的。同学们要清楚自己是一个“做事”的人,还是一个“谋局”的人。机会总是打扮成困难出现在我们面前作为首位全职回到家乡工作的甬籍院士,陈院士与同学们轻松地聊起了自身的成长历程,从东钱湖畔一个普通家庭的农家子弟,到浙大本科毕业、立志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再到留学英国、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直至来到宁大,一边继续深耕植物病毒学领域,一边跨界研究、投身宏观农业观察,与其说这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华丽成长录,不如说是一个有志青年的激情奋斗史。谈到他个人所取得的杰出学术业绩、获得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及其研究成果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时,现场不断响起同学们钦佩而自豪的掌声。而说到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这第三次理想萌发,陈院士的激情与憧憬溢于言表,他的“三农问题综合解决方案”的构想,为同学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他更倡议大家把视线投向中国乡村,用宁大人的智慧与行动切实为乡村振兴彰显宁大担当。一个小小的故事打动了现场所有听众。在浙大读本科时,青年时期的陈院士坚持每天踩着三轮车帮同学们打水,风雨无阻,乐此不疲。他的坚持深深打动了教授,从此获得了连研究生都无法得到的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机会总是打扮成困难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形象地如此作比,轻松坦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面对困难无所畏惧、面对机会积极争取的精神品质。我和同学们一样,是一名科研的‘苦行僧’“人生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与时俱进是改变的源泉,金子其实不会发光,改变比天赋更重要!”在一连串金句中,陈院士分享了改变的重要性,要有自我革命、自我打破的勇气,学习和科研工作都是如此。先知先觉是领导者,后知后觉是跟随者,不知不觉就是掉队者。他以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为例,论证了世界科技强国的崛起都是以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前提和基础的,希望同学们以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心态去追求真理。 他高度评价宁波大学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笑称自己和同学们一样,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可以专心思考、潜心研究,不受外界干扰,尽情徜徉在科学研究的海洋里,乐在其中。他邀请同学们到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参观,乐于与同学们分享思想,畅谈科研体会。“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其实,那都是别人定义的时代,只有自己奋斗过了,才是无愧于自我、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时代。”陈院士最后勉励新同学们勤奋学习、认真专研、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成就优秀自我,书写精彩人生。他矢志不渝的科学追求和创新精神令在场同学深受感动和鼓舞,这堂闪耀着科学和人文光芒的新生第一课,为同学们开启了美妙的大学新篇章!其实在宁大,你的大学远比你想象的更为“梦幻”学校为你领航生涯院士为你启迪智慧导师为你指点迷津学长为你导学成长迎新季即将华丽收尾大学时代才刚刚启幕未来,精彩正打包而来奋斗,只争朝夕来源: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党委宣传部丨文字:宣悦丨图片:董宋佳 张宇飞丨编辑:郭亚男丨责任编辑:孙欢欢

向秀

2021年MBA计划招生5万人,预计23万人报考!附各院校招生数据

本文转自公众号“新师国际MBA教育网”。本数据由院校提供,新师国际MBA教育网编排并全网首发。全国共241所高校开设MBA项目,以一二线城市居多。北京、上海、江苏位居前三,MBA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8702人、5958人、2921人。广东、湖北、陕西三地区均超过2000人,四川地区接近2000人。2021年全国MBA高校计划招生总数为47699人,后期可能会有小幅调整,调整后招生名额约5万人。按照22%的平均录取率,2021届MBA报考人数将突破20万人,预计达到23万人。北京(36所8702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800人,合计840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225人,合计250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非全日制EMBA100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710人,合计760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非全日制340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非全日制EMBA83人中国人民大学财商学院:全日制51人,非全日制524人,合计575人长江商学院:非全日制400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50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全日制20人,非全日制412人,合计432人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非全日制125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82人,非全日制72人,合计154人中国政法大学:全日制13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185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114人,非全日制79人,合计193人北京交通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192人,合计242人北京建筑大学:全日制13人,非全日制25人,合计38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350人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180人,非全日制420人,合计600人北京物资学院:全日制26人,非全日制52人,合计78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全日制43人,非全20人,合计63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80人北方工业大学:全日制38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58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非全日制42人北京工商大学:全日制65人,非全日制36人,合计101人北京工业大学:非全日制105人北京化工大学:全日制44人,非全日制83人,合计127人北京科技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165人,合计245人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65人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全日制26人,非全日制7人,合计33人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158人,合计183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220人,合计250人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全日制42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195人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20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全日制120人,非全日制160人,合计280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日制29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79人中国农业大学:非全日制185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95人,合计145人中央民族大学:全日制41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71人天津(8所1154人)天津商业大学:非全日制17人南开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361人,合计401人天津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367人,合计417人天津财经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40人,合计170人天津工业大学:全日制24人,非全日制22人,合计46人天津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1人天津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0人中国民航大学:非全日制22人上海(14所5958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700人,合计780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全日制55人,非全日制400人,合计455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1160人,合计1250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30人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200人,非全日制210人,合计410人东华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110人同济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745人,合计775人上海财经大学:全日制70人,非全日制583人,合计653人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140人,非全日制400人,合计540人上海理工大学:全日制22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52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23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53人上海海事大学:非全日制117人(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青岛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大学:全日制135人,非全日制128人,合计263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全日制170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370人广东(12所2369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36人,非全日制340人,合计376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全日制38人,非全日制340人,合计378人广州大学:非全日制30人广东财经大学:全日制5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105人广东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85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30人,合计160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日制32人,非全日制300人,合计332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非全日制50人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5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95人暨南大学: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332人,合计357人深圳大学:非全日制113人汕头大学:非全日制88人陕西(16所2402人)西安财经大学:全日制67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77人长安大学:非全日制100人陕西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4人陕西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00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西安工程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29人,合计44人西安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5人西安交通大学:非全日制547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60人西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20人西安理工大学:全日制14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240人西安石油大学:非全日制40人西安邮电大学:非全日制46人西北大学:全日制240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330人西北工业大学:非全日制316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53人湖北(14所2286人)华中农业大学:非全日制83人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470人,合计505人武汉大学:非全日制600人武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84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非全日制200人长江大学:非全日制50人湖北大学:非全日制89人湖北工业大学:非全日制141人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33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23人三峡大学:非全日制37人武汉工程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90人武汉理工大学:非全日制125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非全日制150人中南民族大学:非全日制9人浙江(8所1651人)浙江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21人浙江工商大学:全日制72人,非全日制191人,合计263人浙江大学:全日制56人,非全日制650人,合计706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宁波大学:非全日制160人浙江财经大学:非全日制85人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45人,合计80人浙江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6人江苏(19所2921人)南京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南京工业大学:非全日制60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人,合计20人东南大学:非全日制305人河海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240人江南大学:非全日制150人江苏大学:非全日制105人江苏科技大学:全日制28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68人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30人,合计160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南京农业大学:非全日制140人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50人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78人南京审计大学:非全日制37人苏州大学:非全日制300人扬州大学:非全日制108人中国矿业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四川(8所1992人)四川大学:非全日制550人西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205人,全日制25人,合计230人西南交通大学:非全日制470人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全日制40人,合计440人西南石油大学:非全日制109人西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四川师范大学:非全日制83人西南民族大学:非全日制40人重庆(6所1061人)重庆大学:非全日制370人西南大学:非全日制190人重庆工商大学:全日制150人重庆交通大学:非全日制96人重庆理工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60人,合计190人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35人,合计65人山东(11所1654人)聊城大学:非全日制40人青岛大学:非全日制46人青岛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山东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55人山东大学:非全日制562人山东建筑大学:非全日制40人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10人,合计140人山东理工大学:全日制19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79人山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70人中国海洋大学:非全日制269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全日制153人福建(6所1091人)福建农林大学:非全日制31人福建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5人福州大学:非全日制210人华侨大学:非全日制115人闽江学院: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00人厦门大学:非全日制580人安徽(6所1418人)安徽财经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71人,合计151人安徽大学:非全日制120人安徽工业大学:非全日制83人安徽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0人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124人,非全日制350人,合计47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470人,合计530人湖南(8所1189人)长沙理工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50人湖南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450人,合计480人湖南工业大学:全日制40人湖南农业大学:非全日制62人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70人南华大学:全日制99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119人湘潭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8人,合计68人中南大学:非全日制300人河北(8所1054人)河北大学:全日制29人,非全日制131人,合计160人河北工程大学:非全日制120人河北工业大学:全日制84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284人河北经贸大学:非全日制91人河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40人河北地质大学:全日制57人,非全日制132人,合计189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非全日制60人燕山大学:非全日制110人河南(10所1161人)河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0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46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96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150人,非全日制75人,合计225人河南大学:全日制23人,非全日制156人,合计179人河南工业大学:全日制58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88人河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00人河南理工大学:非全日制34人中原工学院:非全日制30人郑州大学: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人215,合计305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全日制42人,非全日制2人,合计44人山西(4所570人)山西财经大学:非全日制270人山西大学:非全日制145人太原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5人太原理工大学:非全日制120人江西(7所775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全日制24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34人东华理工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60人华东交通大学:全日制13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93人江西财经大学:全日制44人,非全日制192人,合计236人(MBA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非全日制69人(经管院+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54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114人南昌大学:全日制49人,非全日制120人,合计169人贵州(2所449人)贵州大学:非全日制,MBA265人,EMBA135人,合计400人贵州财经大学:非全日制 49人云南(4所963人)昆明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00人云南财经大学:全日制145人,非全日制114人,合计259人云南大学:非全日制300人云南民族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28人,合计38人云南师范大学:全日制16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166人广西(4所793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30人桂林理工大学:全日制141人,非全日制27人,合计168人广西大学: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300人,合计390人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05人辽宁(11所1850人)东北财经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240人,合计290人(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东北大学:非全日制340人大连海事大学:非全日制211人大连理工大学:全日制43人,非全日制435人,合计478人辽宁大学:非全日制190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非全日制50人辽宁科技大学:全日制43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83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非全日制30人沈阳大学:非全日制39人沈阳工业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10人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9人吉林(7所982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非全日制320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全日制19人,非全日制320人,合计339人长春工业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50人长春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2人东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20人吉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50人延边大学:非全日制81人黑龙江(7所909人)东北农业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65人东北石油大学:非全日制50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105人,合计165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全日制41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91人黑龙江大学:全日制70人,非全日制24人,合计94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全日制34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44人内蒙古(3所460人)内蒙古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内蒙古大学:非全日制160人内蒙古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兰州(6所1120人)兰州大学:全日制215人,非全日制290人,合计505人西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7人甘肃农业大学:非全日制80人兰州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兰州交通大学:非全日制158人兰州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20人宁夏(1所160人)宁夏大学:非全日制160人新疆(3所535人)新疆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160人新疆财经大学:全日制170人,非全日制63人,合计233人石河子大学:非全日制142人青海(1所70人)青海民族大学:非全日制70人特别声明:以上数据为院校提供,新师国际MBA整理。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懂得爱

又一高校研究生扩招超四成:宁波大学今年招生指标净增千人

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消息。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又有一所高校扩招比例超过40%。浙江宁波市教育局官网4月14日发布文章《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即将突破8000人规模》: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在校研究生规模有望突破8000人。在保证新增学位点基本规模数基础上,学校在增量招生指标的配置中打出系列组合拳,用足用好招生指标。同时多方面举措共同推进,措助推研究生教育更上台阶。宁波大学一共推出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瞄准重点行业,主动服务“双一流”建设。学校无缝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增量指标重点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制药、生命科学、集成电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学、物理等国家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倾斜,为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的精准供给。学校博士指标和学硕指标重点支持力学一级学科,同时对“双一流”学科群也进行重点倾斜。同时,设立专项指标,大力支持高水平跨学科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奖惩指标,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的学院作招生指标的增量奖励,反之则扣减相关指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加快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意见》。学校根据“双一流”建设任务和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研究生思政工作、高水平学科优质提升工程、深化科教融合与教育改革等十项举措,加快推进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三是构建研究生培育体系,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通过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加大联合培养等途径,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同时,构建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校、院、导师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据宁波大学官网介绍,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是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是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高校公布的扩招信息显示,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超过40%。沈阳理工大学网站3月31日消息称,根据教育部近日下达的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我校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比2019年增长54.73%。学校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上实现了新突破。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部网站消息,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编报2020年省属研究生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我校2020年硕士生招生总计划636人,较2019年增加237人,增幅达59.4%。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24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376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20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不贷

又有高校公布报考人数!这几所双非院校也太热门了,上万人报考!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最新的2020考研报考数据,关注小编,一定会让你们看到及时的考研信息!说着说着十二月就来了,进入考试月,距离考研初试还有19天,悄悄告诉你们:19天还能提很多分呢,还能做好多题,还能背很多知识点,所以,谁都不许放弃哦!坚持,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啦!下面我们来看今天的主题内容,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新。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截止目前,搜集到的有37所院校的报考数据,分别是:深圳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陕西中医药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青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宁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湖北医药学院以及今天新更新的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下图黄色字体表示今日更新的院校)。之前小编有详细分析过一些“扎堆”的双非院校的报录比信息,大家可以看看我整理的往期文章,比如:深圳大学报考人数超过两万;青岛大学报考人数超过16000人,报录比近6:1;宁波大学报考人数增长34.4%,达到13716人,整体报录比6:1左右;山西财经大学报考人数首次过万,共有10773人,整体报录比近7:1。今天更新的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报考人数上万,昨天还有同学说:今年报考了安徽师范大学,没想到安徽师范大学今年也这么热门了,考个双非都这么难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报考人数达14981人,相比2019年(报考人数13039人)增加1942人,增长14.8%。下图为上海师范大学各专业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增长幅度达到43.6%,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达10247人。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拟招收1930名硕士研究生(含接收推免生计划、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230名和“大学生士兵”计划10名),根据10月份公布的推免生录取名单,已经录取41名推免生,那么统考生的整体报录比在5.4:1,相比往年竞争压力要大很多。湖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为9062人,相比于2019年增加了980人,同比增长12.12%。近6年来,报考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5年2307人到如今9062人,增长近4倍,创历史新高。图源湖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今年共有5025人报考,比2019年增加1163人,增幅为30.11%。其中:1101人报考学术学位研究生,3924人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中,2163人报考全日制,1761人报考非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学科)分别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领域)分别是工商管理(MBA)、能源动力(电气工程方向)、农业管理、农村发展、机械(车辆工程方向)。今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整体增长15%,达到340万左右。大多数招生单位的报考人数都有所增长,部分双非院校的增长率超过平均水平,报考热度不亚于985、211名校。在考研竞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有不少同学在择校上更“求稳”,北上广热门院校难考,就选择省会城市高校,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院校,于是在整体考研热度增长的情况下,导致一些“区域内影响力较高”的普通高校“扎堆”,报考人数增长幅度较高。有同学说:我现在似乎就能感受到2020考研的调剂竞争激烈程度,将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难。在这里给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打一针预防针,现在还有时间为你的初试成绩“挣分”,现在努力多挣一分,将来复试、调剂就会少“十分”的难度。处在这样考研热的大环境下,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看谁跑得快,看谁实力强,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20考研er,加油!后台私信给我:择校,或者发送数字“02”,或答题卡,免费领取择校资料。(点我的头像就可以看到哦~)51考研,考研领域专栏作者,教育达人,择校选专业,全程备考复习经验分享,考研报名指导,考研,关注51考研就够了!

张叔

MBA初试225分的在职人,他是如何规划学习时间的?

MBA考研分享--2020届畅学太奇学员罗幸钞报考院校:宁波大学联考总分225分,综合144分,英语81分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个人的情况,去年12月份MBA研究生考试的总分成绩225分(管综144分/英语81分)。本人88年,大学毕业也快八九年。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社会人来说,怎样平衡家庭,工作以及学习三者的关系,怎样合理、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是考研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另外,我个人的学习态度是偏向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而不太习惯那种短期突击的学习模式(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最终我最终选择了太奇的全程班。总体一整年学习下来比较符合自己的预期,一方面太奇提供的课程安排,讲义和习题资料以及各种考试通知信息等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让我不需要关注这些琐碎的东西,只需要将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可以了;另一方面,经过几轮的学习和复习,感觉自己的学习节奏一直处于正确的方向,始终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坚持下来通过考试的概率应该还是比较高的。至于考研怎样复习,我相信由于每个人的基础和背景都不一样,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所以本次考研分享,我不太会涉及具体每个科目的复习策略,而是倾向于分享一些自己对于考研这件事情的见解,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 考研这件事情要考虑清楚我相信每个人对于考研都是各自的初衷,或是为了岗位的晋升,或是学历的提升,或是人脉的拓展,大家往往偏向于去思考自己的获取端,即通过这次考研我能够收获什么,但往往会习惯性地忘记付出端,即为这次考研要付出什么,牺牲什么。因为上课时间基本上是在周末以及节假日,因此选择了考研,势必就会减少与家人的陪伴时间,失去与朋友的聚餐和旅游的机会以及承受看到朋友圈晒美食、晒美景时,自己却躲在教室里或者房间里听课以及学习的孤独感以及落寞感。所以,对于考研这件事,对于接下来的一整年或者半年或者三个月需要付出什么需要考虑清楚,最好是提前跟自己的家人做一个好的沟通,希望他们理解你,体谅你。另外,当你心情感到低谷时也多应该跟家人,研友以及考研班的老师进行沟通和分享,因为他们真真实实地看到你付出的努力,有时候一丝丝的慰藉和鼓励往往可能成了我们继续向前的动力。我相信包括我在内以及我所认识的研友,对于考研的心路历程不可能一直平平顺顺的,反而好像一条波动的曲线我们是无法一直处于波峰的,有时还会处于波谷,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对于大家有工作或者家庭的社会人来说,学习时间的无法保证就成了考研这条道路难以跨越的屏障之一,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出差,加班的小伙伴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经常会听到周遭的小伙伴们抱怨没有时间学习,作为工程师的我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自然而然会去思考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还有没有其他的时间,结果觉得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点,具体分配如下:(当然不是每天都是这样,一般会在当天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潜意识地提醒自己要这样去做)1【早上上班开车途中和早饭】:一般以英语学习为主,会看看英语单词以及听英语新闻或者听一下长难句的视频讲解,不会考虑做数学和逻辑,主要认为工作日一大早对大脑的压力过大,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个人见解,可能因人而异)2【午休时间】:我基本上也没有午休的习惯,因此刚好每日一练(数学/逻辑)成了午饭以后的必备“甜点”,印象中所有的每日一练也许没有及时地去做,但是都保证当天完成了。3【从晚饭后至加班开始期间】:这个时候我会做一些老师提前发下来下节课的讲义或者课外的习题,一般都会用手机把题目拍下来,边看手机边做题目,这样不会觉得很奇怪。4【下班途中】:一般会回想中午每日一练做错的题目或者听一些英语的学习视频5【回家后】:如果下班早的话,我会做一些英语/数学/逻辑的真题。三、学习团队的重要性自己很庆幸在考研复习过程中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背景,能够聚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大家除了考研这件事情之外,还会聊一些生活,工作上的事情。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为自己枯燥的学习增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谈资和快乐。另外,团队成员中如果擅长科目有差异化的话则更好,可以做到互惠互利,取长补短。说实话,非常珍惜这份没有利益冲突,没有竞争的同学之情,因此,也顺便借此再次感谢考研路上支持和帮助我的研友: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有可能自己也无法走到最后一步。四、学习小攻略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攻略,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仅供参考,具体如下:【学习以手机为载体】:除了周末课堂的面授学习,其他时间我的学习基本上在手机这个载体上完成,一方面可以避免拿着讲义或者试卷在办公室做题目被别人看到的尴尬,另一方面用手机看资料和题目比较方便,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查看。因此,对于所有课堂讲义,习题讲解等资料我都会通过【one drive】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连接,即我手机上可以看到电脑上我预存的所有资料,这样我可以定期地复习资料。【英语单词&词组Pocket】:无论是电脑上看英语新闻或者复习真题或者生活中碰到的不懂单词和词组,我都会在【One note】上面创建【英语单词&词组Pocket】并记录下来,这样的话,可以保证电脑和手机同步,有空就能拿出手机复习一下,截止到考研前一天,一共记录了218个单词和词组,现在拿出来看看也是一段不错的回忆。【错题库】:无论是课堂讲义、真题、每日一练或课外习题(主要是数学和逻辑),对于做错的题目和相应的讲解,我都会拍下照片并存到手机相册的【错题库】中,有空的时候会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一下,我个人定义如果再次看到错题的时候马上脑海中就有解题思路的话,说明这个题我是真的理解了,就会把题目放到【复盘库】中,有时候看到【错题库】的照片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心中还是会有几分紧迫感的,还是会潜意识地告诉自己尽快去搞懂这些题目,我自己统计了一下截止考研前一天,【错题库】的错题数量还占了大约10%左右(说实话还没有做到很好) 【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讲义】:如果一整天课是数学或者逻辑的话,对于大脑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往往到下午就很容易出现分神和无法集中听课的情况。前期我也经常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但是后期我发现每次一旦我提前预习的话,我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题目我会,哪些题目我不会,提前标识出来,这样的话,课堂上我不必认真地去听每一道题目,有时候可以打个盹,减轻一下脑容量的压力,把精力主要放到一些不懂的题目和知识点上面。【时间合理分配】:前期考虑到时间紧张,所以会考虑尽量腾出时间来做题目,有时候加班很晚回来,还会尽量花1~2h做真题或课外习题。但是经过几次尝试,发现越晚效率其实并不高,晚上10点半应该就是我的deadline,因此有时候很晚回家我就索性不会去碰那些真题,还是保持充足的睡眠来得重要,为明天再战。五、“剩者为王”上课期间老师常常会提到“剩者为王”这个词,尤其是在冲刺课的时候,对于上全程班的我来说感悟颇深。从开始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到渐渐地熟悉,再到慢慢地消失,这也意味着有一部分人慢慢地掉队了。其实,对于中途掉队的研友我感到挺惋惜的,前面付出了那么多,最终选择了放弃。我个人觉得没有特殊重要事情的话,最好还是选择来上课。即使当天并没有学得很好,但是这种学习的粘度以及节奏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一旦断档的话,有可能你要花费几倍的精力才能弥补过来。这也许就是我坚持每个周末早上7点开车从慈溪出发来宁波上课的原因。因此,坚持就是胜利,“剩者为王”。新冠肺炎的爆发,我觉得对于21届考研生来说是特殊的一年,有可能新冠肺炎已经打乱了我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节奏,我觉得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学会怎样改变自己,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保持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我相信成功的彼岸在不远的未来等待大家。最后,提前祝大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