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任职16年 改革先锋周小川正式告别央行曼哈顿

任职16年 改革先锋周小川正式告别央行

1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其中,易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这意味着,任职16年后,周小川正式卸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务。3月9日上午,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周小川与易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现场的“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正式提问结束后,周小川又被记者,周小川笑答“以后有机会再问吧”。有记者高喊“谁是您的接班人?”,周小川笑称“你猜呀!”自2002年12月出任央行行长以来,现年已70岁高龄的周小川执掌央行近16年,历经4届政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特别是2013年起,周小川走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岗位,成为副国级行长。“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周小川素有“中国的格林斯潘”、“人民币先生”、“改革先生”等称呼,其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一直备受关注,被视为解读中国金融形势的信号。出身名校周小川生于1948年1月,江苏宜兴人。据《人物》杂志报道,其先祖是魏晋时期“除三害”的大名人周处。周处后代在宜兴分为数支,周小川这一族是其中一支。其父周建南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曾任一机部副部长兼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副总局长,一机部机械研究院院长。后从事调查研究和参谋顾问工作,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周小川曾表示,自己之所以从事金融工作,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我的父母长期都在工业部门从事经济工作,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经济问题比较感兴趣”。周小川是北京八中1966届高三(3)班毕业生,毕业后正值“文革”,1968年至1972年,他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度过了4年知青生活。其后进入北京化工学院四系仪表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成为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第四研究室技术员。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周小川于1978年考上了机械研究院系统工程应用工业的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界的老前辈严筱均教授。毕业后又于1982年成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公开资料显示,“1982年8月,我系首批招收的博士生徐向东和周小川入学,分别师从于方崇智教授和郑维敏教授。1985年4月,我系培养的首批博士徐向东和周小川被授予博士学位。”知名学者“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读研究生时,周小川的学术水平已受到关注。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钱学森等一批系统工程专家建议,要运用系统工程解释社会发展、人口以及经济等问题。周小川加入了这一行列,研究出关于经济中长期发展、中国货币流通规律等模型。据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周小川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979年至1980年,周小川曾构造了一个多部门动态发展的社会经济仿真模型,并用于政策分析。周小川的结构分析一开始就突破了单纯物质生产领域的传统框架。他的这项工作及事后产生的论文,至今对学术界仍有启发。”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引发了关于价格双轨制的热烈讨论。当时尚在清华大学的周小川和楼继伟、李剑阁合作,发表文章主张价格改革小步走,财政不拿钱,获得广泛关注。其后,吴敬琏、郭树清、周小川、楼继伟等反对价格双轨制的学者的观点,被结集出版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拿下清华大学博士后,1986年,周小川进入体改委下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担任副所长,该研究所主要由青年学者构成,被视为80年代一系列改革的策源地。据报道,当年,北京还有一个青年经济学会,周小川、马凯、楼继伟等都是该学会成员。在体改委,周小川工作了6年,这期间曾于1986年至1989年挂职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1991年至1998年,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央行副行长。“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上述在中国银行、央行等金融机构担任副职领导时,周小川的学术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所著的《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著作奖”,论文《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分获1994年、1997年度中国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奖“孙冶方奖”。业内人士评价说,周小川是将“市场”观念最早引入中国的播种者和拥护者之一。改革先锋1998年起,周小川开始担任金融机构一把手,先后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1998年至2000年),证监会主席(2000年至2002年),央行行长(2002年至2017年)。“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业界用“改革先锋”这四个字评述周小川执掌上述金融机构时的表现。周小川担任证监会主席的时间并不长,仅两年,这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等等。当年,上述改革举措也曾引起部分争议,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则评价说,一系列改革确定了中国股市的规则,还有评论人士称,“在国际金融界以及真正的头脑清醒者当中,周小川获得了一致赞赏”。2002年执掌央行15年以来,央行一直在改革。周小川执掌央行次年,银监会成立,央行一些监管职能被剥离,同年底,中国动用外汇储备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此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政策性银行改革、汇改、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相继启动,财经媒体人贺江兵等评论人士称,周小川最后的难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小川金改的最后一公里’”。“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周小川执掌央行的表现赢得了不少点赞。2011年,权威金融杂志《欧洲货币》评选周小川为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称,周小川“思考缜密,海外知名度高,具有改革意识。”2015年11月人民币成功加入SDR后,IMF副总裁朱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政府提出人民币“入篮”时,由于不可兑换等原因不符合要求。因此,双方拟定了一个方案,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完成一系列改革。“我们给央行的领导很高的赞誉,特别是行长周小川,他们有勇气推行这个改革一步步往前走”。“网羽高手”与“音乐剧作家”“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周小川爱好广泛,喜欢打网球、羽毛球,还是“音乐剧作家”、电子产品“发烧友”。去年6月,周小川在美国华盛顿出席IMF年度央行行长系列讲座时,IMF总裁拉加德自称跟周小川是老朋友,相识多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周行长很爱打羽毛球、网球,这两种体育运动都需要耐力、灵活性、速度、精准性,同时也需要考虑战略,所以作为央行行长是非常合适的”。拉加德还“剧透”说,周小川喜欢西方歌剧,“在他还是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时候,就曾经撰写过一本书叫做《音乐剧之旅》。周行长不仅对经济和金融感兴趣,对音乐也同样有兴趣”。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10年,奥巴马前顾问萨默斯与周小川打了一场网球比赛,据传他们开玩笑对赌,汇率问题由胜者决定,结果萨默斯输了比赛。央行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去国外参会之余,周小川最爱去两个地方,一是如果能听上一场歌剧,就很满足了;二是逛电子产品店——他对新技术着迷,不看整机,而是仔细看零件,新东西。跟他一起开会的学者说,在外开会时,他看到人家的录音设备,都会非常感兴趣。他羽毛球也不错,自称只需要“国家队让四个球”,央行内部的员工活动中,羽毛球比赛周小川经常参加。印象:“最难追的部长”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以来,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政事儿”(微信ID:xjbzse)等媒体记者采访周小川的“最佳机会”。周小川给众多媒体记者留下了两个鲜明印象,爱笑,跑得快,是公认的“最难追的部长”。两会“部长通道”没拉起警戒线之前,人民大会堂北门经常出现记者围追堵截部长的场景。周小川是经常遭遇围堵的部长之一。不过,爱打羽毛球、网球的他,比绝大多数记者跑得快,人民大会堂内经常出现的画面是周小川一边笑,一边在前面“领跑”,后面是十几名乃至于数十名拿着录音笔扛着摄影机紧追不舍的记者。有时记者们也会围堵成功,不过,周小川回答提问时有选择,如果问题不太专业,他会反问记者,“这个问题,你是不是再想想?”有的提问他直接回应说,“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你。”自从全国两会设置两会记者会以来,对于多数提问他经常笑着打手势,比划出一个数字符号,告诉记者两会记者会上见。去年全国两会,3月4日周小川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组和农业组联组讨论时,就被记者围住,他当时就比了一个数字“10”的手势,“请大家10号来参加我的新闻发布会。”“政事儿”(微信ID:xjbzse)撰稿/新京报记者王姝 校对王心

祥林嫂

在职研究生报考不简单,这些要点需知晓

如果说近几年哪种教育形式发展的比较好,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在职研究生教育了。在职研究生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员来招生的,报考难度并不是多么容易,而且报考之前,有些事情是需要整清楚的。在职研究生报考要点一:形式不同,条件不同在职研究生教育包含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是有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每种形式的报考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宽松,有的比较严苛。同等学力申硕的报考条件比较宽松,一般是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即可报名学习,在报名申硕的时候,一般只要满足本科学历且有三年以上的学士学位就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条件较为严苛,主要是体现在对毕业年限的要求上,比如报考管理类专业,需是专科学历毕业5年及以上,本科学历毕业3年及以上,硕士、博士毕业2年及以上;报考非管理类专业,需是专科学历毕业2年及以上,本科学历、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即有资格进行报考。要点二:学费不一,跨度较大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学费的要求上也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同等学力申硕的学费是相对比较低的,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是要高一些的。一般情况下,各院校在以同等学力申硕的形式进行招生时,规定的学费基本上是在2万-5万之间,有的院校可能会上下有些浮动,但是大部分报考人员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院校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形式进行招生的, 那么在学费的规定上就要高一些了,一般情况下,规定的学费在4万-10万之间,还有一些院校规定的学费是十几万,甚至会达到几十万,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承受的。所以,在选择报考之前,要先考量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要点三:入学难易,看你选择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上也是不一样的,难易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同等学力申硕的入学难度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因为这种形式采取的是免试入学的招生政策。也就是说,报考人员在满足报考要求之后,报名材料通过了院校的审核之后,即可入校进行学习,不用参加相关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经过了16年教育改革之后,入学难度就增加了很多,因为采取的是考试入学的政策,而且该考试是和全日制考研一样的,难度可想而知。还有一点就是,除了考试与全日制考研一样之外,在录取制度上也是一样的,都是采用的择优录取制度,增加了竞争激烈程度。综上所述,在职研究生的报考并不是有多么的简单,还是有很多挑战的,而且形式不同,所经历的流程也会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选择报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清楚才好啊。

碧血剑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到“特殊对待”,20考研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这几天都在说非全的事,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已经有4亿的阅读,3.3万的讨论。作为准研究生的我们,也应该对其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吧。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全国研究生将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如下:二、社会认可度分析1.教育部及高校对非全的要求2017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12月份统一组织初试,都要经过面试,录取后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导师,同样的论文盲审,毕业后拿同样的双证。从教育部政策这个层面,非全和全日制的最大差别是主要面向的招生对象不一样了,全日制面向脱产学习的人员,非全主要面向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人员。这个倾向在往年不明显,但今年教育部研招规定中,增加了“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的表述,很多高校也反映很快,在网报过程中就开始执行了,预报名中同济大学有800多名考生报名不成功就是因为其“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不接收非定向就业考生”。从高校方面来看,在积极做招生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在很用心地推动和引导用人单位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生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2.就业市场对非全的认可度有媒体报道称,近日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课程水、混学位”。很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不仅是人力资源对人才的评价不够专业,也折射出社会对非全的一些误解。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呢?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是:17级学生是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是市场接触第一批非全毕业研究生的第一年!从常识上和刻板印象上,很多人对改革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印象还停留在16年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的概念上。社会对非全的认知肯定会改观的,这毫无疑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非全的含金量到底值多少,能不能达到和全日制同等的水平,从客观来说,要看非全硕士教育本身的历史发展规律,从主观来说,要靠每一个非全人自身的努力。我们在讨论整体状况的时候,都不应该忽视个体超越整体的能力和创造性,考全日制和非全的同学都同样优秀。选择脱产学习还是在职学习完全是个人的事,这不关乎付出的多少,全日制分数普遍高于非全日制,但在职备考时间本来就少,同时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也并不容易。3.选择什么要看自己想要什么这段时间是考研报名进行时,我们在报名的时候或许也会有疑问,记住很多事情是发展的,关键是看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学校提供的资源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那就值得;如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那可能就不值得,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理性报考,就不辜负我们付出的努力。每个人读研的目的不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关于非全的几点小提示1.今年很多招生单位对非全报考资格做了限制,要求必须是“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在报名前一定要仔细看招生简章,以免误报而不能考试和录取。2.如果报考非全,将来想通过校招找工作,最好提前咨询下目标院校是否提供就业推荐、三方协议和派遣证。顺便再了解下所学专业校招和社招的区别,一般来说,校招的机会更多一些,求职面也更广一些(当然这是对整体而言,对于个体而言,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3.如果想提升学历毕业后考取公务员,或者通过校招进入心仪的大企业,可以提前看下公务员相关报考要求,以及大企业校招要求。4.目前非全日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式区别还是很大的,像培养和考核方式、上课方式、是否可以考四六级等,报考前都要了解清楚。5.学费的事也很重要,非全日制学费一般更贵,奖学金和是否提供住宿也最好提前了解清楚。

鼻烟壶

一文读懂丨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MBA

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MBA,一听到这些称呼,很多职场人士就一头雾水。在职研究生到底是个啥?这些又都有什么区别?2017年起,研究生招生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中,2016年后包括MBA、MPA、MEM、MPAcc、JM;工程硕士、教育硕士、金融硕士、软件工程硕士、税务硕士等专业均纳入12月专业硕士当中。采用和全日制相同科目的考试,是统招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当然,不同专业的专业硕士,报考条件和要求也不同。随着12月专业硕士专业选择更加多,考试难度也相较以前大了很多。单证在职研究生。当前在职单证学位研究生仅有同等学力申硕这种报考形式。同等学力申硕,仅能申请获得硕士学位,但没有在职研究生学历(获得研究生学历必须参加全国统考)。1同等学力申硕招生采用免试入学,大专学历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申硕条件则要求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教育部官网指出,16年以后在校生、授予学位数包含全日制(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生(单证)。简单来说,我们日常所说的在职研究生主要报考方式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而在职MBA这种“字母类型”的专业硕士也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

避风港

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多难?看完你就知道了!

现在有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多年前的情况,其实在2016年改革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了很大的变化,报考的难度也增加了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变化在16年改革中,原来的十月联考取消,将其涉及到的专业等与一月联考进行合并,统称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在改革以后,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以及院校复试,考试科目等方面都是一样的。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难度有多高,相信很多人对此有所了解,由此也可以推断出非全日制的考试难度了。 备考难度一般来说,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员多为在职工作者,平时大部分时间需要用在工作上,可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不是很多。全日制研究生有大把的时间备考,通过率还不是很高,更何况备考时间不是很多的非全日制了。综上所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难度是非常高的,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的精力。不过,最后所获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效力是一样的,这也算是一个动力吧。

银狼

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真的是满大街都是吗?真相居然是专业没选好!

如果你读了硕士,就发现周围认识的人好多都是硕士,烂大街了,学校路上都是硕士。如果你高中毕业就出去混社会,就会发现,其实没见过几个读硕士的,还是很稀有的。我现在在读博,我整个办公室几十个人都是博士,满街走。周围都是博士,也没办法认识本科和硕士的。因为你根本不怎么会接触到那些大学都没怎么读的人,就像强了就不会接触很弱的人,就会觉得周围都是强者。记住中国有13亿人口,没大学的肯定比读大学的多。刚刚查了一下,从98年高考扩招算起到16年本科毕业生4756万人,按16年13.83亿人口算也不过3.44%,本科率撑死算到5%。10年人口普查数据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9%;93年出生人口2120万人,18年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毕业60.4万人 ,93年这个年龄段的研究生率为2.8%左右。算上归国的大概3%吧。本人所在的单位是人民医院,算得上本区内效益最好的医院了,而且我们区是国家划下的自贸区。但是即使这样,我院的硕士研究生也只有五人!五人!!每次宣传的时候,念到:我院拥有研究生5名……唉,总感觉高质量人才咋这么少呢……题主觉得硕士生遍地都是,这个真的要看情况。一:函授、成教和单证硕士这么说吧,我统计院内的职工学历的时候就发现,很多老同志的学历是成人教育,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的,函授的,而不是你说的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在很多老人、外人、不知情的人来说,都不会认真去看你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只会你一说自己是研究生,他就说:哦那谁谁谁也是研究生。其实很有可能他说的那谁只是个函授的。除此以外,还有单证硕士,同等学历硕士等等。比如我同事的老公是在银行工作,他们公司有30+的人在读在职研究生,就是同等学历那种,毕业后通过考试,拿单证。而门槛和水准真的是低。他们参加的是某211财经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班,但是该大学在另一座城市,于是就这样:凑齐了50个人一个班(这个班他们自己单位就占了30+个名额),老师每2周来我们城市上一次课,一学期完毕组织考试。你觉得这种模式下,比起你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二者能同日而语吗?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号称自己是硕士研究生,毕竟不会有人去细究,这个就是给他们镀金的。此外,党校也会每年开设研究生班,只有一个经济管理专业,只针对各单位的中层或高层领导提升学历专门开设,报名条件是党员+干部。这个毕业了是单证,算在职研究生。很明显你就能猜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才是真正的人才!其实大家心里很明白的,你仔细看每次公招和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就能看到。既要引进人才,又要提升现有老员工的素质,进来后新老人员学历不能相差太多,而且学习一定是终生的。所以人才引进一定会写明: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但是全单位评选职称的时候,则是写明:硕士硕士待遇都是一个档次,本科待遇也都是一个档次,专科生又是一个档次。当然,全日制硕士比普通硕士的工资还是要高一些的。看完这个,现在你怎么看待遍地都是研究生的理论,以及怎么看待自己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呢?是不是瞬间觉得高大上了?二:政策区别像我刚才说的,人才引进,报考公务员,一定会写明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这种情况下,普通单证、函授硕士是无法通过资料审核的。另外再说一点:人才引进。我所在的城市,前年的政策是:全日制研究生直接给事业单位编制,博士生给公务员编制。不用考公招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全日制人才可直接面试体检。如果像你亲戚说的,遍地都是硕士,城市的人才引进计划是不会公示这种政策的。物以稀为贵,全日制才是王道!三:所在区域的大学多,硕士博士就多如果你不是在我们这种三四线城市,而是在省会直辖市,有高校林立,那你周围的确是竞争激烈,研究生扎堆。这没办法,人才都爱往大城市走,再说了每年毕业那么多人,基数大,遍地都是。四:行业要求有些效益特别好的单位有招聘门槛,比如某些大的三甲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等,那硕士生就是基础门槛,博士生才是心头爱。你要进入当医生,见了谁都是研究生博士生,卧虎藏龙简直是。五:被专业耽误的研究生上次我们去招聘的时候,巴不得多来几个研究生。好不容易盼到了,一问:药理学硕士。这……你让我们怎么要?有的时候去人才市场转转,看到那几个愁眉苦脸又学历挺高的研究生,心痛啊,怎么就读了这种理论性特别强的专业,明明医院很需要实用性强的员工的。又不可能招个药剂研究生进来,天天在药房给病人抓药,让他每天三次每次两颗地重复,那不是浪费吗?以后孩子参考专业,一定要做好功课!不要瞎报啊!而且最无语的就是,这种一说,又会加剧周围的人对于:现在研究生这么多啊,那谁谁研究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咧……的这种思想。其实不是因为研究生多的问题啦,是因为专业真的不对口啦!供大于求啦!

宋荣

在职研究生的那些事情?认可低?真相是这样的

首先,小编的第一点声明:并没有看不到在职研究生,有能力考研的童鞋都很好。 毕竟,小编也是考研过来的。不得不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日子真的比高考更累。至少有一些同伴陪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也就是高考,而研究生考试真的都是关于个人的毅力和决心。话题回到了正点:这里只是一个分析和解释,关于非全研究生的偏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社会中的奇怪观点第一点解释了在职研究生的定义:在职研究生可以参考国家研究生入学规定来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在高等院校或其他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比如研究院之类)就读,并在基础教育年限或从学校要求的年限(一般适当延长基础年的实践)的同时,该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以及灵活的时间表进行非官方学习或工作。但是,看看这段话,与普通研究生似乎并没有太大差异,而且安排时间灵活,工作和学习没有差错,这看起来不是很好吗?同样的,这个的研究生学位证书也是稳定的,虽然证书上会标有''非全日制'',但证书的实际效果与全日制没有太大差别,每个人在未来,无论是未来读取公务员或机构的,都可以使用非全日制研究生文凭。那么不满意是什么?首先,对于任何研究生er,研究生考试成功只是开始,而高学费是家庭经济的另一个沉重负担。在小编前的文章中,也说过了普通的全日制就读一年内研究生的最低总花费至少是16800元。但是,当谈到在职研究生时,它几乎会翻倍。那就是每年花费超过30,000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在小编之前说过,解决研究生学费的四种方法也只能抵消其中的大约2万,更不用说他们还住在外面。毋庸置疑,有着额外消费(当然,一些找到好工作的孩子的鞋子没有这样的顾虑,我只是说了大部分)。社会中也有大多数对着在职研究生有着各自的想法。这是“社会认可”。因为一开始,在职研究生考试是分开单独考试的,一直持续到16年12月。接下来,所有研究生都是统一考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协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通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并实施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尽管如此,目前的在职和全日制是相同的能力水准,但其历史影响仍然存在,社会仍然对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有一些不信任(更重要的是,每个人仍然没有意识到实际能力。其实都是一样的这关键一点)。大多数人认为读书是一种需要专心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不会有延误?这样的观点,它本身就是对在职研究生的蔑视。事实上,这是非常偏见的。虽然这与全日制和全日制学习不同,但主要是时间安排(但也有学校有统一的时间),但教育部已经说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这意味着在职研究生在入学考试要求标准相同的标准:教学质量、论文答辩和毕业要求,所以社会将在未来对在职研究生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观点,并且会得到越来越高的认可。总结:我已经说了很多,主要是在职研究生,我们必须清楚,不是我们非得选在职研究生就读,而是要看自身的适合与否,因为有能力考上在职研究生的,也是有能力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在同等价值的情况,就要看与自身条件的原因,多方面考虑才做决定,不是只有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在职研究生。当然还是实力决定一切,思维要与行动相结合,才有选择的余地!

红樱桃

在职研究生是否靠谱呢?

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由此带来的工作竞争压力就越来越大。很多在职人员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考虑报考在职研究生,不过有些人还是有些顾虑:在职研究生靠谱吗?在职研究生总的来说,报考在职研究生还是很靠谱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国家认可在职研究生教育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是经过学校正规录取的研究生。这种教育形式是合理合法的,国家和法律都是认可的。2、国家认可在职研究生证书通过报考在职研究生,最后可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可以在学位网上查询到,学历可以在学信网上查询到。这两个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效力,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中也是非常看重的。3、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一直一来都对在职研究生教育非常的重视,也在一点点的完善关于在职研究生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在16年政策改革之后,在职研究生的地位再一次提高,未来也可能会继续升高,所以报考在职研究生还是很靠谱的。

小星

重点:非全日制研究生PK全日制研究生

说起考研,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全日制研究生,其实,经过16年的教育改革之后,还由一种可以和全日制研究生相提并论的考研形式,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PK全日制一、相同之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虽然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的共同点是很多的,就比如:1、入学形式相同:两者都是采用考试入学,而且参加的考试是一样的,都是全国统一考试和院校组织复试,难度相当,科目相同,而且同样是择优录取制。2、报考条件相同:两者的报考条件都根据专业划分。报考管理类专业,需专科毕业5年及以上,本科毕业3年及以上,硕博毕业2年及以上;报考普通专业,需专科毕业2年及以上,本科、硕博毕业即可。3、所获证书相同:无论报考哪种形式,顺利毕业后都是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证书的效力是一样的,都是国家承认、企业认可的。二、不同之处虽然两种形式的相同点很多,但是肯定也有不同点的,不然也不会取两种名字了,不同点主要有:1、学习方式不同:全日制研究生大家都知道是周一至周五全天授课;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利用周六日或者每次集中几天进行授课,是可以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耽误的。2、证书字样不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历证书上,由于学习方式不同,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书上会印有“非全日制”的字样。不过不用担心,这个字样只是为了表明学习方式,对证书认可度是没有影响的。综上所述,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都是属于学历教育的,而且都是具有很高含金量的,都是不错的考研选择。更多非全日制研究生信息

方向感

深入解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日受关注的原因!

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逐渐被人们了解并认可,之所以会有这种发展趋势,其中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非全日制研究生日受关注原因一:日渐成熟的选拔机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经过16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后,在入学上采用与统招研究生一样的模式,即通过考试进行择优选拔。以这种模式进行选拔,打消了很多人“浑水摸鱼”的想法,能够顺利入学的学员,质量也是很高的,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之间的交流也更上一个档次。原因二:灵活便捷的上课方式以往读研,基本上都是选择统招研究生,选择这种形式就不能正常工作,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惋惜的。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没有这种状况,因为此形式主要采用周末班或集中班进行授课,不会耽误学员的正常工作,是比较灵活便捷的。原因三:效力猛增的高等证书既然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通过层层选拔进行录取的,那么含金量自然也会往上升,毕业后所获证书的效力也是和统招研究生差不多的,都是被认可的。通过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获得此学历可以提升学员的学历。综上所述,非全日制研究生发展的越发成熟,想报考就需要有真才实学,“投机取巧”、“浑水摸鱼”已经不复存在了。点击查看更多在职读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