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就业环境这么不好,选择进修or考研的人会变多吗?天津新东方小编觉得,真实的情况只有到明年官宣的时候才能知道。但是,现在可以用数据推理来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八卦之心)。(一)2021考研人数会增多吗如果说,受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是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那受影响第二大群体就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了。因为这次可是名副其实的“毕业=失业”啦!很多中小企业现在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甚至某些大企业都在减薪裁员了……在这种大背景下,天津新东方小编个人觉得:短期内找不到工作的这些应届毕业生,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考研或者是考公务员。所以,按照近6年的考研人数增速来分析:正常情况下,2021年考研人数应该在390万左右,再加上疫情的影响,2021年考研人数很大可能会突破400万大关。(二)为什么考研人数越来越多(1)考研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自嘲的话:“硕士遍地走,本科不如狗”。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是的!本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就已经很严峻了。为什么要考研?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为了就业,其次才是深造!这和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要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有关,也和用人单位招聘条件死板、将学历和能力挂钩等错误意识有关。但这些原因确实是造成了目前考研人数不断猛增的结果。(2)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大概在1000万左右。可以说,人才储备充足。加之,各高校推免人数不断增加,报录比不断调整。考研看似变得越来越容易,也是影响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因素,只不过这个影响因素比较小而已。综上所述,天津新东方小编认为:2021考研人数会增多!想要明年考研的同学可要做好准备!
首先,受当前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明两年的整体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但疫情总归会过去,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经济复苏的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从当前大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趋势来看,2021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有三个特点,其一是特定领域的就业情况会比较乐观,比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会迎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二是传统产业升级会需要更多高端应用型人才,这将促使更多研究生走向产业领域,从而为产业领域的创新赋能;其三是更多职场人将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相信2021年的创业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对于当前在读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想在2021年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要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掌握新技术往往会为自己带来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从当前大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互联网领域的就业机会,未来互联网领域不仅会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这些岗位的附加值也会比较高。从整体的劳动力市场来看,当前国内正在经历一个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过渡的时期,此时产业领域的岗位升级将促进人才结构升级,而这会为掌握新技术的年轻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近些年来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但是年轻人的整体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相信这一趋势未来依然会得以延续。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经历了2020年诸多不确定性,2021年应届生的就业趋势会好转吗?智联招聘校园及国际业务事业部高级总监齐放的回答是,压力很大。支持她的判断依据是: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竞争的基数在不断扩大。从企业端来看,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部分行业受到一定影响。即使在疫情后,企业招聘压力依然存在。另据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已经来临,非本科学历学生竞争压力会增大。与此同时,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尽管决策层通过扩招等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应届生的就业节奏,但与今年考研录取率相比,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在齐放看来,“这也会让没有成功‘上岸’的应届生加入到求职大军中。”刚刚过去不久的秋招,齐放看到报名现场求职的应届生并没有很多,“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2021年春招的竞争一定会很激烈。除此以外,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后,部分高校采取的封闭措施也未完全解除,外校学生和企业能否跨校、进校参加线下招聘活动仍属未知。”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向好,2020年第三季度大学生CIER指数环比有所回升,为1.38,但在疫情冲击下,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疫情带来的危机感正在改变着应届生的择业选择。齐放发现,在实际寻找工作中,不少大学应届生把考公、考研作为了首要选择,对于求职并没有报以热切的行动。因此她建议:“应届生应建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求职观,特别是在当下这种不确定性很强的时间段。大学生不要把眼光放得过高,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寻找可以胜任的工作。在工作中,会有很多机会去提升和发展。然后在积累经验后,寻找到更加满意的工作。”
最近,“20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909万人”的热搜在微博上挂了近一天,据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了35万,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现在正处于大四或者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2021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外,伴随着此热搜出现的,还有另外一个,“招聘中不得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教育部规定,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这些种种迹象都表明了,2021年的就业竞争形势与压力较之往年,有增无减。自2001年以来,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较2019年同比增加40万。20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909万人,较2020年同比增加35万,再创新高。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也将变得愈加严峻。其一,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意味着同一岗位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招聘单位对于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二,受疫情影响,往年一些仅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今年同时招收2020和2021届高校毕业生,这意味着符合岗位要求的考生数量变多,岗位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其三,除开本身2021届较之2020届增加的高校毕业生35万,教育部要求企业招聘时,公告中不得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毕业院校等作为限制条件,这意味着,更多考生会与你竞争同一岗位。种种原因,2021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情况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严峻状况也不容忽视。不想“毕业即失业”,还要在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就变得尤为困难。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要拿到一份满意的offer,除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外,还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并朝着既定的方向做好充分准备。
前天下午五点,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招考试正式落下帷幕。除了新增大量的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外,今年的考研人数也是从19年的300万人直线上升到了350万,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这其中不乏很多考研二战、三战甚至四五战的往届考生。在很多考场,甚至有大批四五十岁的中年考生,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职场上的中坚力量。以管理类联考最为明显,商业精英热衷的MBA和公职人员热衷的MPA,参考条件就是本科毕业满三年或者专科毕业满五年。基本就是为在职人士准备的。有相关人士根据近几年数据分析,到2021年,考研大军的人数可能会疯长至400万,而2021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才1000万左右,就算去掉50万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二战考生。应届生考研的比例也高达惊人的35%。考研的火爆一方面反映了当下国内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考研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自嘲的话:“硕士遍地走,本科不如狗”。当然,这只是一句调侃的话,截至2020年,全国本科以上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例只有5.97%。当这并不意味着全民疯狂追求高学历是一个跟风行为。我们首先来计算一下这个5.97%数据的水分。以总人数14亿计算,除去2020年60岁以上人口的2.55亿,和16岁一下人口数2,47亿(2017年数据)。全国理论在职人数约为9亿,而总所周知的是14亿国人约有9亿人口为农民职业,相信很少有应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一毕业就回乡选择农业作为自己的事业。以上这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揭示了一个相对残酷的事实——如果你仍准备在一二三线城市生活,那么现在这个数字庞大的考研大军,未来一定会出现在你的竞争位置上。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过,未来低学历或者低技术手段重复性劳动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拿出现在机器成本高、智能化程度低来反对这种说法。而事实是,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用了数千年,而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只用了200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叫做技术爆炸时代。很多人感慨,以前一门手艺可以供一家人活一辈子,现在三年不学习就要落伍了。另一种更可怕的想法是——“没学历的人多了,政府总会给我一碗饭吃"。而事实上,早在201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就超过了0.46,这已经代表着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而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脱贫指标是人均年收入3747元。对,你没看错,是年收入。甚至买不起一部华为高端手机。我们的国家在飞速发展,但半年战乱的后遗症仍在,我们的国家仍处在并且将长期处在发展中国家,这是长期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内容。所以在下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下,政府一定不会让你饿死,但我们的祖国还未成长到让一个放弃努力的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所以,还是努力吧,无论是提升学历还是提升技能。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编陈三,很开心又和大家见面了!要说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年华就是大学时代,这是我们人生的另一段起点,我们的思想也更加成熟,大学四年稍纵即逝,往往比我们想象进行得快一些,大学毕业后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直接就业,有一小部分人会选择进行考研和考公,不论怎么说,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总所周知当下大学生的毕业情况更加严峻,属实有些太难了,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尤其是2021年毕业的大学生,说不定还会难上加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结合当下的就业形势来讨论,肯定会比今年更加严峻。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多学生都在家中呆了半年多的寒假,在这期间或多或少损失了不少的机会,耽误了学习和找工作的时间,结合当下的情况来看,很多2020届的大学生都没有找到工作,自然会加大202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经过了上半年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受到了限制,不少的公司都开始裁员,能够存活下来确实十分不易,更没有那么多的岗位提供。面对就业压力的的加大,也只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才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多数普通的学生就业也成为了问题,也许有人说可以考研,想比较往年来看,2021年考研其实的招生人数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扩招对于有些人而言是好事也是坏事。还有不少2020届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如果第一次考研失败,也就会选择第二次奋战,其实面对当下的就业形势,明年2021届毕业生才是最难的,毕业生人数会增加,还有很多往届生参与竞争,虽然往年也都会有这些因素,但是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多企业都处于滞留状态。不过在笔者看来,优秀的人才到哪里都会发光,想要成功上岸脱颖而出,就需要大家努力奋斗,不论是在学习上面,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面,我们都需要奋力一搏,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吗?认为大学毕业创业好还是打工好?我们一起留言讨论吧!
大学生就业难、求职难是近10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年大家议论得更多因为疫情2020届毕业生经历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而2021届毕业生又将面临艰难时刻如何迎难而上,破解困局?新民晚报从今天起推出关注2021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报道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求职环境、成功案例等希望每名毕业生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信息最终成功就业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疫情之下,沪上各高校刚刚完成艰难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马上迎来2021届毕业生就业。经历了特殊的疫情就业季洗礼,新一届毕业生求职心态如何?就业市场状况又如何?新民晚报记者走访多场高校招聘会及高校就业中心获悉,相较上一届毕业生,2021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更大。部分知名院校,竟有六、七成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躲就业”“缓就业”学生呈现继续增多的趋势。华东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两场2021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宝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大型国企带来了近3000个工作岗位。记者在现场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华理化工学院的小张同学表示,“看到疫情期间许多外企、民企裁员,更希望找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还有更多同学考虑更“安全”的求职方式——考研。华理药学院的小曾认为:“与其今年明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不如考个研,再在校园里躲几年,等待最佳的就业时机。”上周末,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湖州市教育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等151家用人单位参会,也仅仅吸引了校内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现场,文献信息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杨雅茹正准备将简历投递给湖州市教育局。当被问到求职意向时,她谈到:“此次秋招会我主要关注基层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不少2021届毕业生对求职前景并不乐观求稳心态加重▽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东分析认为,相比师兄师姐,2021届毕业生就业环境依然严峻。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态化控制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而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历及培训证书则放在其次。郑东表示。“今后,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呆在校园不与社会接触,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躲就业”“缓就业”者趋多的现象,郑东表示出担忧。他介绍,以华东理工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占本校本科毕业生比例约为20%,如果考研的本科生比例达到六、七成之多,意味着多数本科毕业生实现不了完美的“缓就业”愿望。而一旦考研失利,毕业生就业压力心态倍增。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同时转型的大背景。尤其是上海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当下,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的学生迅速扩大。对此,郑东表示,不主张2021届毕业生“躲就业”“缓就业”。① 所谓的“躲就业”就是与社会脱节,永远想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可能永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② 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大量高校优秀人才的参与。“希望每个2021届毕业生抱着积极的心态就业,多出去走一走,多动一动手,就会发现,自己离一份工作并不遥远。”从沪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毕业生放下心态,放低姿态还是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难在缺少就业岗位而是“心态难”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编辑:施雨【来源:新民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有高校暴涨42%,2021年考研人数激增,未来的就业怎么办?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已经结束,很多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报考人数。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部分高校的上涨幅度均在14%以上,有一个大学更是暴涨到了42%,那就是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有三个A+类学科,8个国家特色学科,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双一流学科,在高校云集的四川省成绩也算平平。内卷化教育把内简化这个带火了,研究生的扩招,考研人数的激增,将会使内卷化这个词变得更火热。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我的大学室友来自河南周口的一个小村子,家庭条件极其艰难,还有个傻妹妹。他本来非常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他非常想考研,但是没得办法,他虽然没有结婚,也算是拖家带口,父母年迈妹妹患有精神疾病,一家的人就指望着他了,考研对于他来讲是一种奢侈品。其实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没有选择考研,往往就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虽然读研究生的时候不需要花很多钱,但是我们的上学周期太长了,这十几年20来年的学上下来,家里的劳动力更新代谢困难,家里的二老基本上也不能打拼了,所以很多孩子不得不放弃考研。很多90后又是独生子女,虽然享受两个人的爱,但长大以后已经无依无靠,一肩挑起两个父母,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奢望了。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家庭条件更好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读研究生,一年考不上那就再来一年,再来一年还考不上,还可以继续。个人的建议1.缩短学制研究生扩招,考研人数增加,或许意味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卷化,很多勤奋刻苦的孩子没有条件去考研。我们的学制拉得太长了,有没有可能把我们的学制缩短一些呢?继续精简不必要的学科,精简必要阶段的知识内容,不要涉猎过多的繁杂的无用的知识。2.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行业领域内的牛人大咖,培养更多的专才,而不再是面面俱到样样稀松的人才。结语: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加,或许意味着读研环境变化,但是今天的就业矛盾推到明天一样还是矛盾。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晓宁说教育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想要通过研究生这条路改变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因为现在的就业市场就是学历越高,平台就越高,就会也就越多。2021年研究生考试的初试马上就要到了,想必很多考生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有一个时间点大家不要忘记,就是准考证的打印时间:2020年12月19号开始,建议考生们在打印的时候多打几张,以备不时之需。你身边考研党们的报考目的是什么?目的一:提升就业优势现在大学毕业生“满街都是”已经成为事实,那么要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研究生学历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优势。而且拥有研究生学历之后,不管是考公务员还是进入国有企业,事业上都是跟狗发展的,毕竟现在喝多企业的晋升机制都和学历相挂钩了。目的二:提高学历水平其实提升学历这一点和上面一点并不冲突,提升学历之后,在面试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不再会因为学历门槛被拒之门外。往往很多时候,学历水平也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这方面对于进入企业还是参加编制考试,都是有加分的。目的三:躲避就业压力现在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考研是因为不想面对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毕竟现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很大,大学生都是初入社会,面对这样的压力,一时间很难接受,想要想尽办法的逃避就业问题。目的四:转换专业方向这个目的其实是很多跨专业考研党的初衷,因为本科阶段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是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所以通过考研转换自己的专业方向。现在考研有多么“热门”?我们从考研网了解到,2020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高达340万,要知道2019年只有290万,而且不止是报名人数增长,2020年的录取人数也增长了。当时教育部直接发布消息,表示要扩招18.9万名的研究生,导致2020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达到110万之多,直接录取了三分之一。研究生的扩招,其实对于考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代表研究生学历现在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同时也是为了跟随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让学生继续深造,也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一步。考研“悲剧”要来了?研究生就业遇难题据了解2020年的研究生毕业人数高达94万,其实从这样的一个数字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研究生的毕业季,也将面临就业困难。要说现在考研队伍中,真真实实想要从事科研的考生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样一来在毕业季将要面临和本科毕业生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就业苦难,虽然说研究生的学历水平较高,但是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当然也会进行“择优录取”。除此之外,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一:可选择空间较小虽然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很高,但其实研究生阶段只是在某一个领域进行探索,所以毕业后也将会有一定的“劣势”,比如找工作时的可选空间比较小。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在求职过程中,都是会选择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毕竟读研期间的科研领域是这个,但这也造成了选择太少的“难题”。原因二:求职要求更高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的人才,在求职的过程中自然对工作的要求就会更高一些,毕竟自己取得研究生的学历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想要让自己的工作和付出成正比。与其说现在的研究生也好,还是本科生也罢,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所以说研究生就业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原因三:学习压力以及社会压力大研究生阶段一直以来都是“严进严出”的把控,不仅仅选拔过程要经过层层筛选,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很多的考核。其实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发现,研究生毕业的人数和当年录取的人数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少很多,这就是在读研期间很多学生承受不住压力,导致了“延期毕业”甚至是“退学”。写在最后:虽然研究生的学历很高,但同时研究生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曾有一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我国有85%的研究生对于毕业这件事都有焦虑的情况,其中有20%以上的学生是处于深度焦虑的状态。但不管怎么样,研究生的学历都给你带去了很大的优势,只要大家可以放平心态,积极的面对工作和学习,相信在求职的道路上都能有所成就。今日话题讨论:你觉得研究生会出现和本科生一样的就业难题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加油考研人#
下午要出门办事,趁中午有点时间赶紧在办公室睡了会。趟下立马睡着,足足睡了近50分钟。醒来之后,脑袋特别清醒,状态很好。近段时间,我是明显缺觉,能有时间稍微多睡会儿,状态就很不一样。这让我想起了数年前同时上学和上班的生活,虽然比较累,但是每当早上睡醒以后就又会充满干劲地投入新的一天,乐此不疲。那段日子,每天最幸福的就是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而今又能找到类似的感觉,实属不易。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上学的同时还兼职挣钱补贴生活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看似时间紧张,比较辛苦,恨不得把时间掰开成两半用,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时间利用效率极高,学习和工作效果反而更好。我自己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今天看到的数据是有关部门预计明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909万人,同比将增加近35万人。这样庞大的数量,意味着激烈的就业竞争。而优质的职位毕竟有限,初次就业后对自己岗位不满意的人也不在少数。继续深造提升学历,无疑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很多人都会考虑读书。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积累的考生而言,如果能够在读书同时,继续工作获取收益,无疑是机会成本较小的方式。而近年来出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与需求。前段时间关于部分用人单位限制招聘非全日制毕业生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事实上,这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它与全日制研究生之间也仅是学习方式的不同。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此前发布的文章。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受限!对于非全日制毕业生的误解几时休近日,教育部已经就做好202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发文,文中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发布和实际录取过程中都不能将学生的毕业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国(境)外学习经历等内容作为招聘限制性条件。这也是我国目前即将面临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一大福音,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切实改善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