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今年数学难度大,工科类考研国家线会怎样?家族日

今年数学难度大,工科类考研国家线会怎样?

2018年考研成绩陆续公布,从时间节点来说,成绩的公布宣告考研人的考研正式从前阶段的准备初试到现在的开始着手准备复试的阶段。当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能否进入复试,而对很多考研人来说,这与国家线的高低紧密相连。国家线是进入复试的基本线,也是起码的门槛,没有达到国家线,一切皆休;超过了国家线,才有机会进入复试,即便考研成绩与报考的第一志愿复试线有差距,仍然有机会在调剂中胜出。工学历来是一个考研人比例很高的科目,从2018年研究生招生数据上来看,工学招生比例最大,接近40%,也就意味着,预计招生的大约60万人中,工学的招生占了接近24万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今天,小编就来研究一下工学的国家线情况,供参考。今年的数学一,从实际考试情况反馈来看,难度较大,比2017年明显有提升,而大致与2016年难度相当。甚至有人认为,今年的数学一难度大于2016年。虽然最近几天有少数晒出来的高分,数学一往往130+、140+,但这种考生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都考得不好。而今年的英语,特别是英语一,难度比2017年有明显提升,很多人都考得较差。最近几年的工学国家线。一、2016年前的工学国家线总分趋势上图是2011年到2016年的工学国家线的总分趋势图,可以看出一直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上表是2011年到2016年工学国家线的总分具体分数,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一直在300分以下,且不断下降至16年的265分(A区)。二、2016年前的工学国家单科线趋势上图是2011年到2016年的工学国家线的单科趋势图,可以看出,与总分一样,一直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上表是2011年到2016年工学国家线的单科具体分数线,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数学一(满分150分的科目)的单科线一直在60分以下,且不断下降,到2016年仅仅只有54分(A区)。三、2017年的工科国家线2017年工学国家线(包含总分和单科)从2017年的国际线可以看出,总分保持了2016年的265分(A区),而数学一的单科线则与2016年基本相当。2018年工学国家线分析预测工学国家线总分:总分线最近几年一直下降,到2016年已经到了一个相对低位的265,这个分数确实已经较低了。这使得2017年已经几乎没有下降的空间了,加上2017年报考人数相比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所以总分线保持了不变。今年的报考人数比2017年有大幅度增加,但因为今年英语难度较大,彼涨此消,所以总分线预计应与2017年相当,或许略有微调,但保持不变为265的可能性极大(A区)。数学一单科线:最近几年一直下降,2017年依然保持了下降的势头,以今年的难度,预计继续保持下降,预测不超过50分(A区),甚至可能更低!以上是小编对于今年工学国家线的看法,你怎么看?你的成绩过了这个“预测线”吗?

七濑

考研政治作弊,内蒙古一考生携带抄袭10年前政治书,网友:傻!

考研政治作弊你见过带10年前复习资料的同学吗?抄袭作弊的同学见了多了,但是像下面这位这么傻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同学会说考研政治复习内容一年一换,有哪个同学会傻的带10年前的政治复习资料,你别说今年还真有这么一位考生。内蒙古公布了2021年考生违纪名单中就有这么一位抄袭作弊的考生,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他抄袭作弊携带的资料是《2011年考研政治背诵笔记》,而今年是2021年考研,中间整整相差了10年时间。我们都知道考研政治的时效性特别强,当年的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是和当年的各大事件密切相关,别说是十年前的复习资料,就算是五年前、三年前的复习资料都是没有用的。英语、数学、专业课可以使用往年的复习资料,但是考研政治是唯一特殊的一科,必须使用当年的复习资料,否则怎么复习都是白用功。作为考研的同学我相信肯定是明白这一点的,很多网友看到这个说就算给他开卷让他抄,他都不一定能考上。其实对于考研来说,只要你认真仔细负责任一点,很多错误都是不应该犯的,就比如说上图中的最后一名同学,他在上午的考试中坐到了下午的考试座位上,最终被取消了单科成绩。而我们都知道考研是有单科线限制的,取消了一门考试成绩也就意味着今年的考研全部白费了。当然也有人说坐错位置就赶快去换位子呀,其实有很多地方的考场上午和下午的位置并不是同一个,如果两个考场相差距离很远,这种情况下是来不及的。对于参加2021年考研政治携带2011年考研复习资料的那位同学,也有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些网友就认为参加考研的同学肯定是上过大学的,所以智商没有太大的问题,抄袭作弊可以理解,抄袭作弊拿10年前的书这点有点不太合情理。真实情况是应该是考试院的老师在登记资料的时候写错了,携带的应该是2021年的考研政治背诵笔记,而不是2011年,可能就是因为公布的时候差了一位数字。对此我觉得这种猜测应该是合理的,因为现在还能找到10年前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还真的是有点难度的。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

墨尔本

第五轮学科评估,南开数学能否打破该校没有A+学科的窘境?

南开大学是我国一所名牌高校,蜚声海内外,就在刚刚过去的十月,度过了自己百岁的生日,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但是,该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没有一个A+学科,是广大南开人心中永远的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近日提出了“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希望重现当年“北清复开”的辉煌。那么,在第五轮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南开在哪些学科可能有突破呢?作为南开的优势学科,数学学科能否评上A+呢?。南开数学学科介绍南开数学学科在国内非常知名,江湖上俗称“南开学派”,是全国数学学科六大门派之一。南开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南开数学系,由著名数学家姜立夫1920年创建,是我国大学中的第二个数学系,产生过11位院士,目前有3位院士,培养了一大批鼎鼎大名的数学家,如陈省身、江泽涵、吴大任、刘晋年、申又怅、孙本旺等。目前,南开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南开数学曾经的辉煌如果时间退回到2011年前,在国内数学学科领域,只有北大敢说一定强过南开,其他的高校还没有把握稳赢南开,南开数学的综合实力妥妥的全国前三。为什么会提到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呢?因为2011年之后,统计学就从数学学科独立出来了,成为与数学学科一样的一级学科,而南开的统计学学科也是非常厉害的,统计学分出来后,南开数学掉了一个档次。我们看下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数据,南开在数学学科评估结果是A,统计学学科评估结果也是A,具体结果如下:看了以上表格,敢说数学+统计一定比南开强的,只有北大,其他学校还没这个实力和勇气。所以说要在2011年前评选数学学科全国排名前三(A+)的高校,南开当仁不让位列其中。第五轮南开数学能否A+?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现在数学学科和统计学学科是独立的两个学科。统计学方面,从2012年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一直占据这全国前两位,比较稳定,不好突破。那在第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开数学有没有机会获得A+呢?第四轮学科评估启动是2016年,现在已经快四年的时间,我们看看南开大学在2019年学科排名是如何的?US.NEWS:南开数学排在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上海软科:南开数学排名北大、山大、中大、中科大、复旦、清华、西安交大、浙大之后位列全国第九。QS:南开数学排在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南大、中科大、浙大、北师大、哈工大、中大之后位列第11位。 从上面三大数学学科排名来看,虽然南开拥有鼎鼎大名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拥有众多数学学科的院士,但是第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南开数学好像不容乐观,评上A+难度很大。欢迎关注“习与智长”,分享有价值的高考和考研资讯,免费提供各大学和专业相关资料。通过以上分析,大家觉得南开数学能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能评上A+吗?欢迎讨论!

兵工厂

上海最好的大学排名——上海交大屈居第二!上财未入前五!

【中国大学教育】发布教育相关专文,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按钮,我们会持续更新关于中国大学的相关文章,给您带来最有用的资讯。上海地处华东地区,是南方最大的城市,同时是世界第一大港口,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十分不错。高等教育方面,目前上海共有4所“985工程”高校,9所“211工程”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这些高校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很多的力量。交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为了支援建设西部,学校几乎整体搬迁至西安,仅留下了诸如船舶等无法搬迁的专业留在上海,后来凭借自身的不断发展,如今国内工科领域水平国内顶尖!同济大学医学院为了支援华中地区医疗事业发展搬迁至武汉,后来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这些历史都显露出上海高校在中国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积极的作用。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最早创办于1905年的复旦公学,因战事内迁至重庆,1946年迁回,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也是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学校拥有哲学、理论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以及17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综合办学实力雄冠整个华东地区,在文理方面实力无人能及!推荐学科:数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物理学、化学、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政治学、哲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办学前身是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发源之一。1949年,学校改名为交通大学,历经西迁,以及合并上海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之后,学校目前在上海共有徐汇、闵行、长宁等六个校区。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是教育部直属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珠峰计划”。学校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以及14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涵盖了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综合实力十分强劲!推荐学科: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数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最早的办学起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德文医学堂,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升为国立同济大学,是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目前,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在工科领内的实力强劲,尤其在建筑、土木工程领域!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除建筑学、土木工程以外,测绘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共七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推荐学科: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希望以上介绍,可以在高考填报志愿、考研选择学校的时候作为一个参考意见发挥它的作用。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了解,给子女填报志愿时提供参考意见。本期【中国大学教育】就要结束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交流、讨论、学习。同样希望大家可以把有用的文章转发、收藏起来,以后没准有用哦!

接班人

知乎10年,计划投入数十亿支持创作者,或已启动IPO

来源:投中网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即将迎来它的10岁生日。1月13日,知乎线上举办了品牌成立十周年的《2021新知青年大会》,会上,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及知乎社区优秀创作者进行了知乎十年主题演讲。周源在2021新知青年大会演讲中表示,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2021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同时,周源首度披露了知乎最新用户数据。数据显示,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目前已经超过250万,在集音视频课程、电子书、期刊杂志、论文库、盐选专栏的高价值付费内容库中,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知乎活跃用户中,18-35 岁的青年占比约 75%最近另有消息传出,知乎正在撰写IPO报告和上市申请书,目前已确定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瑞信银行为承销投行,上市地点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确认。投中网向知乎求证,对方答复“暂无可回应的口径”。100位创作者月入过10万,计划投入数十亿支持创业者知乎于2011年正式上线,过去十年,以问答为主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形成了中文互联网独特的内容生态。用户可以在上面提问、寻找答案、分享知识,保障了知乎相对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广泛传播和长久沉淀。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知乎每天会新增超过2000万条创作和互动。营收模式上,知乎成立初期,广告为其主要营收来源,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开始不断拓展新的变现模式,先后上线了付费问答产品“值乎”、实时问答产品“知乎Live”、学院式产品“知乎大学”、付费精品内容服务“盐选会员”、“好物推荐”等多种产品服务。2020年,知乎开始在视频领域发力,构建视频创作生态。以图文+视频的多元化内容生态中,实现知乎创作者收益大幅提升和规模化效应。近两年,知乎在用户和商业增长上,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势头。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250万,形成了集音视频课程、电子书、期刊杂志、论文库、盐选专栏的高价值付费内容库,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周源透露,目前知乎已经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2021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周源表示,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我们愿意为所有的创作者,提供足够的赋能”。据此,2021年,知乎的品牌Slogan也得到了升级,沿用了3年的“有问题,上知乎”更改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知乎对此解释称,这一更改的背后是知乎对知识分享时代知乎价值的进一步强化。已经完成8轮融资,或已启动IPO知乎10年,另一个消息沸沸扬扬。知乎已经启动IPO进程,消息传出同期,周源发布内部信,并在信中强调,知乎丝毫不容许任何懈怠,快则生,慢则死。另有Prospect Avenue Capital(PAC)基金创始人廖明曾发表言论,知乎一直在犹豫去美国还是去香港上市。投中网就IPO事宜向知乎求证,对方答复“暂无可回应的口径”。截止目前,知乎已经完成8轮融资,最近一轮是在2019年8月完成的F轮4.37亿美元融资,快手战投部与百度投资并购部投资,投后估值近35亿美元。在过往融资中,其股东名单亦包括今日资本、赛富投资基金、启明创投、腾讯等,创新工场为其天使轮投资方。主要股东信息方面。CVSource数据显示,知乎目前最大股东是创始人周源,持股约21.2%;北京创新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主体为创新工场)持股约18.1%;厦门思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约10.6%,股权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赵钧;腾讯持股约9.7%;搜狗持股约3.1%。以下为周源在品牌成立十周年《2021新知青年大会》的演讲全文: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可爱的知友们:知乎十岁了。十年光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对人而言,仍是冲龄;对酒而言,刚刚陈酿;对知乎而言,这十年,我们已经扎根时代的土壤,而仍然满怀激情,坚持梦想。我的分享从一组数据开始。截至 2020 年,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四千四百万条,总回答数超过两亿四千万条。回答是提问的 5 倍多,我想这能说明,过日子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盘点发现,知乎十年,用户最喜爱的两个提问是——我们穷极一生,究竟追寻的是什么?有哪些知识,你知道后你的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知乎十年获得赞同票最多的 100 个回答里,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既有情感、体育、娱乐,更多的是提升、坚持、发现……我们来知乎做什么?我们在寻找自己的解答。我们在相遇有趣的灵魂。我们在点亮生活的灯盏。我们在锚定人生的航向。知乎最大的特色是问答。问与答,作为古老悠远的文化基因,影响了社会延续与文明传承的方向。几千年里,有一些问答,宏大而触动人心。惠施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还有些问答,具体而经世致用。比如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比如科学之问——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还有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伟大的提问催生划时代的回答。某种程度上,不管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10 进制,还是莱布尼茨创立的 2 进制,世界的本质,是「问」进制。总有人提出好的问题,令人期待的问题。提问和回答,在漫长岁月里滋养了文明;而文明,又将问答变成本能,播下不断进步的种子。这些种子,留在殷墟地下的龙骨龟甲上,留在雅典特尔斐的神殿大门上。互联网时代,它们也留在了大家的博客里,留在了 BBS 论坛里,留在了知乎里。知乎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使命——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我们致力于服务那些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精气神的人,服务那些勇于探索、热爱分享、真诚交流的人。我们共同组建了容纳亿万用户的知乎社区。我想,社区是人们相互帮助的工具,社区也是人与人变得亲密的方式。也正因为这样,社区具有互生再造的魅力,社区具有互洽共荣的活力,社区具有自驱生长的动力。社区也会形成独特的文化,知乎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社区文化。我认为,一个互联网社区是否形成了独特文化,有三个核心标志。第一,形成了一批有辨识度的专属词汇。「谢邀」「认真你就赢了」「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不要跨界强答」「熟人太多,利益相关,匿了」等,这些词汇想必大家都熟悉。知乎的邀请回答机制一开始就有。经过初步考证,用户「flypig」是第一个在回答中表明自己受到了邀请的人,那是 2011 年 1 月 27 日,知乎正式上线的第二天。然后,这个梗就陆续被大家玩了起来,但是措辞并不统一,并不是一开始就叫「谢邀」。有的说「应邀作答」,有的说「多谢邀请」,有的说「被人盛情邀请,所以稍微说一下」,还有的说「为什么要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啊」。突然有一天,就有了「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谢邀体,也因此走出知乎,冲向世界。这个词汇表,到现在还在不断增加。一开始像暗号,后来有点像方言,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其实好像更像是主流日常用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知乎回答问题,常用「谢邀,人在法院,刚下法庭」。环球时报,在知乎说「谢邀,人在三环,报道全球」。航天员王亚平来知乎互动,第一句话就说「谢邀,人在太空,刚下飞船」。互联网社区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第二个标志,是形成了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约。知乎就形成了《良性讨论公约》,产生了大家共同参与社区维护,众人当裁判的「众裁」制度。第三,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知乎用开放的心态欢迎每一位用户,但我们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理性,推崇独立思考,反对愚昧反智,打击嘲讽谩骂。这样的独特文化来自于社区,来自于大家,又滋养了社区,让知乎能够不断升级,持续发展。社区沉淀下海量的精彩内容,凝聚了我们的智慧,记录了时代格局的变迁。大家想知道,十年来,知乎获得赞同票最高的回答是哪个吗?哪个城市聚集了最多的创作者吗?在这里我做个预告,几天后,知乎将发布十年万赞分析报告。十年里,知乎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气象。在知乎,人们认识自己、探索未知、发现更大的世界。我们关心时事,当旷日持久的英国脱欧计划接近尾声,知乎有丰富详实的讨论,展现谈判的来龙去脉。我们反思灾难,为马航 370 失联揪心牵挂,为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伤心悲痛,为阻击新冠疫情呐喊助威。我们聚焦科技,感受第一张宇宙黑洞照片带来的震撼,分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喜悦。当屠呦呦接过诺贝尔奖章的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当中国女排时隔 16 年再次捧起大冠军杯,我们欢呼雀跃。当科比直升机坠毁的消息传来,我们哽咽落泪。我们不仅在知乎上发现更大的世界,也发现美丽的心灵。有一位让我难以忘怀的用户,在他短暂的 20 年生命中,从未下过病床,但他面对生命的态度感动了许多人。他的故事像火炬一样,给了无数知友前行的力量。这位用户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会有什么收获?」在回答的最后,他说:「我希望,每个人因为平凡而独特,却不因为独特而平凡。」这样的回答发人深省。我常常在想,多少年之后我们再回望今天,会不会有一些影响世界的决定,就是在知乎上,长出了自己小小的尖角呢?有人问我,知乎到底长什么样子?我想,知乎像一个规模空前的虚拟咖啡馆。我们穿梭于此,或者仔细聆听,或者高谈阔论,大家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虽是虚拟空间,但知乎始终与真实世界保持同步。真实到虚拟的切换,只是指尖与屏幕的轻轻一划。在一问一答的交谈里,在赞同和关注的互动中,现实的热闹和寂静,温暖和凄冷,欢喜和烦恼,被一字一句、一屏一帧地记录下来。时事热点,在这里解读剖析;质疑传言,在这里辨明澄清;观点态度,在这里碰撞激荡。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敞开心扉的交流空间,需要一个认真友善的讨论场景,需要一个高效求解的问答场所。而知乎,借助科技互联的力量,承担起这份使命,把问答的能量成倍激发。今天的知乎,正在快速成长。每天,知乎会新增超过 2000 万条创作和互动。我想,在这里最应该致敬的,是各位创作者,也就是知乎上的答主们。创作者像路灯。在黑夜里,一盏灯,可以带来光明,一盏灯,可以温暖心窝。我自己也是知乎上一名骨灰级的创作者。我回答过生活中的小经验,比如「有哪些快速入睡的妙招?」,也回答过创业过程中的方法论「创业公司应该如何招人?」。但我更多的,还是从知乎上其他领域的答主身上,从他们分享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里,汲取新知和养分。而今天的创作者,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带着自己的影响力,带着对世界的热爱,正在成为全新的内容品牌。我们愿意为所有的创作者,提供足够的赋能。我想说,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两年前,有个媒体前辈问我:怎么在文章里插入会动的 GIF 图?这些动图是哪儿来的?当时我想,这位老师是不是 out 了。其实这有一定的普遍性,表达方式的变化,媒介的升级,是面向所有人的。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知乎社区增长最快的就是视频,涌现出一批图文+视频的新一代创作者。我们也针对性的推出了新的视频创作工具和视频答主扶持计划。现在那位前辈,已经成为知乎的一名视频答主。我认为,在今天的中文互联网,在媒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内容行业还会不断拓展边界。目前,知乎已经有100 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 10 万元;有 1000 位头部创作者,月收入超过 1 万元。2021 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成长路上,知乎也时常受到外界的质疑,比如大 V 被挖,内容水化,格调高冷。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知乎总是给他推送谈情说爱方面的内容,很俗气,越来越水了。我开玩笑说,对于内容而言,你有多爱它,它就多爱你,内容对你是绝对忠诚的。人生海海,各有解答。年轻人难免有情感方面的困惑。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能够满足需要,也能解决问题。我们也思考,怎样既能拥抱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又尽量减少给用户带来的内容噪音。有人说知乎格调「高冷」。但其实,知乎上的内容非常多元,既有量子纠缠,也有柴米油盐。既有多愁善感,也有出国考研。既有诗与远方,也有打工赚钱。我们努力做到「高而不冷」「低而不俗」。我们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互联网企业,容易出现「三化」风险——对环境感知的钝化、企业机体的老化和创新能力的弱化。面对问题,应该做的不是解释,而是解决。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我们在用户和商业增长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势头。2019 年五四青年节,我与一所高校的大学生朋友对话。那天我问大家,有谁是知乎的用户?全场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包括现场的摄影师。我特别高兴,就继续问,谁是知乎的付费用户?结果,举起的手几乎全放下了,场面十分尴尬。仅仅过了一年半,现在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 250 万,总内容数超过 300 万,年访问人次超过 30 亿。在惠施提问庄子的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知乎活跃用户中,18-35 岁的青年占比约 75%,他们正处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八年」,正处在从认识世界迈向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关键阶段。知乎该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进而让世界变得更好?知乎社区的问答和内容筛选机制,鼓励真诚的表达、专业的讨论、友善的互动,保证了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广泛传播和长久沉淀。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收获知识和智慧;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获得温暖和情感;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凝聚成集体的观念和态度,为更好的世界提供力量。或许,在知乎社区这个「虚拟咖啡馆」,已经悄然孕育着一些改变世界的「小尖角」。或许,这就是知乎在大国崛起、文化自信现实背景下的价值坐标。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刻,知乎用户不仅在庆贺,更反思为什么之前沉寂多年?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台,知乎用户不仅在欢呼,更探讨如何让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我们凝聚共识。在顺风车接连出现乘客被害时,知乎用户明确指出平台安全防控的薄弱环节,为保障出行安全出谋划策。我们守望相助,当一位患者因「重症肺炎」而生命垂危时,知乎用户立即展开跨国接力,仅用两天时间就将救命药从日本送到患者家属手中,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提供镜鉴。当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仅四分钟后,知乎上就产生专业讨论,既对世界名胜损毁遗憾惋惜,也为中国文物保护贡献方案。在知乎,我们用提问和回答记录了一代人的心灵图谱和精神轨迹。在这个接连我们彼此的社区里,有人提问,就一定有人回答。如何击退新冠疫情,有钟南山的回答。如何战胜贫困,有百万扶贫干部的回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有知乎亿万用户的回答。那么,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会怎么回答?你给自己的回答,你给未来的回答。

神薙

知乎十周年宣布品牌升级 拟投数十亿支持创作者

中国网科技1月13日讯 知乎今日在2021新知青年大会上宣布品牌焕新升级,品牌Slogan由“有问题,上知乎”升级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演讲中表示,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2021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作为知识分享的盛会,新知青年大会每年都汇聚知乎答主、各领域专家、名人,共同探讨内容社区生态建设。本届大会主题为“谢答”,也是首次以视频形式上线知乎。知乎于2011年正式上线,即将迎来十岁生日。过去十年,知乎以问答为主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塑造了中文互联网独特的内容生态。2018年起,知乎面向自身用户和社会大众,开始使用“有问题,上知乎”的品牌Slogan,是对知乎帮助人们提供解答的有力诠释。2021年,品牌Slogan升级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背后则是知乎对知识分享时代知乎价值的进一步强化。知乎独有的问答和内容筛选机制,鼓励真诚的表达、专业的讨论、友善的互动,保障了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广泛传播和长久沉淀。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知乎每天会新增超过2000万条创作和互动。近两年来,知乎在用户和商业增长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势头。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250万,形成了集音视频课程、电子书、期刊杂志、论文库、盐选专栏的高价值付费内容库,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经过十年发展,知乎拥有了独特的社区文化。第一,产生了“谢邀”“认真你就赢了”等一批极具辨识度的专属词汇;第二,形成了《良性讨论公约》、“众裁”制度等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约;第三,社区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即保持开放,捍卫科学理性,推崇独立思考,反对愚昧反智,打击嘲讽谩骂。在独特的社区文化滋养与孕育下,知乎汇聚了大量优秀创作者和优质内容,构建起了坚实的行业壁垒。周源表示,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我们愿意为所有的创作者,提供足够的赋能”。2020年,知乎全面拥抱视频,不断拓展边界,构建起视频创作生态。在图文+视频的多元化内容生态中,知乎创作者收益也实现大幅提升和规模化效应。周源透露,目前知乎已经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2021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过去十年,知乎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通过提问和回答记录一代人的心灵图谱和精神轨迹,也确立并践行自己的使命——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未来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答案可能无经验可循,人们将不断探索无人区。路,向何处求?知乎全新品牌Slogan,也显示出知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答案并不在未知的未来,它藏在每一个人的大脑里,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每一个人走过的脚印里。世界上的每一个问题,终将找到属于它的答案。以下为周源演讲全文: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可爱的知友们:知乎十岁了。十年光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对人而言,仍是冲龄;对酒而言,刚刚陈酿;对知乎而言,这十年,我们已经扎根时代的土壤,而仍然满怀激情,坚持梦想。我的分享从一组数据开始。截至 2020 年,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四千四百万条,总回答数超过两亿四千万条。回答是提问的 5 倍多,我想这能说明,过日子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盘点发现,知乎十年,用户最喜爱的两个提问是——我们穷极一生,究竟追寻的是什么?有哪些知识,你知道后你的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知乎十年获得赞同票最多的 100 个回答里,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既有情感、体育、娱乐,更多的是提升、坚持、发现……我们来知乎做什么?我们在寻找自己的解答。我们在相遇有趣的灵魂。我们在点亮生活的灯盏。我们在锚定人生的航向。知乎最大的特色是问答。问与答,作为古老悠远的文化基因,影响了社会延续与文明传承的方向。几千年里,有一些问答,宏大而触动人心。惠施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还有些问答,具体而经世致用。比如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比如科学之问——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还有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伟大的提问催生划时代的回答。某种程度上,不管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10 进制,还是莱布尼茨创立的 2 进制,世界的本质,是“问”进制。总有人提出好的问题,令人期待的问题。提问和回答,在漫长岁月里滋养了文明;而文明,又将问答变成本能,播下不断进步的种子。这些种子,留在殷墟地下的龙骨龟甲上,留在雅典特尔斐的神殿大门上。互联网时代,它们也留在了大家的博客里,留在了 BBS 论坛里,留在了知乎里。知乎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使命——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我们致力于服务那些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精气神的人,服务那些勇于探索、热爱分享、真诚交流的人。我们共同组建了容纳亿万用户的知乎社区。我想,社区是人们相互帮助的工具,社区也是人与人变得亲密的方式。也正因为这样,社区具有互生再造的魅力,社区具有互洽共荣的活力,社区具有自驱生长的动力。社区也会形成独特的文化,知乎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社区文化。我认为,一个互联网社区是否形成了独特文化,有三个核心标志。第一,形成了一批有辨识度的专属词汇。“谢邀”“认真你就赢了”“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不要跨界强答”“熟人太多,利益相关,匿了”等,这些词汇想必大家都熟悉。知乎的邀请回答机制一开始就有。经过初步考证,用户“flypig”是第一个在回答中表明自己受到了邀请的人,那是 2011 年 1 月 27 日,知乎正式上线的第二天。然后,这个梗就陆续被大家玩了起来,但是措辞并不统一,并不是一开始就叫“谢邀”。有的说“应邀作答”,有的说“多谢邀请”,有的说“被人盛情邀请,所以稍微说一下”,还有的说“为什么要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啊”。突然有一天,就有了“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谢邀体,也因此走出知乎,冲向世界。这个词汇表,到现在还在不断增加。一开始像暗号,后来有点像方言,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其实好像更像是主流日常用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知乎回答问题,常用“谢邀,人在法院,刚下法庭”。环球时报,在知乎说“谢邀,人在三环,报道全球”。航天员王亚平来知乎互动,第一句话就说“谢邀,人在太空,刚下飞船”。互联网社区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第二个标志,是形成了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约。知乎就形成了《良性讨论公约》,产生了大家共同参与社区维护,众人当裁判的“众裁”制度。第三,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知乎用开放的心态欢迎每一位用户,但我们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理性,推崇独立思考,反对愚昧反智,打击嘲讽谩骂。这样的独特文化来自于社区,来自于大家,又滋养了社区,让知乎能够不断升级,持续发展。社区沉淀下海量的精彩内容,凝聚了我们的智慧,记录了时代格局的变迁。大家想知道,十年来,知乎获得赞同票最高的回答是哪个吗?哪个城市聚集了最多的创作者吗?在这里我做个预告,几天后,知乎将发布十年万赞分析报告。十年里,知乎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气象。在知乎,人们认识自己、探索未知、发现更大的世界。我们关心时事,当旷日持久的英国脱欧计划接近尾声,知乎有丰富详实的讨论,展现谈判的来龙去脉。我们反思灾难,为马航 370 失联揪心牵挂,为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伤心悲痛,为阻击新冠疫情呐喊助威。我们聚焦科技,感受第一张宇宙黑洞照片带来的震撼,分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喜悦。当屠呦呦接过诺贝尔奖章的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当中国女排时隔 16 年再次捧起大冠军杯,我们欢呼雀跃。当科比直升机坠毁的消息传来,我们哽咽落泪。我们不仅在知乎上发现更大的世界,也发现美丽的心灵。有一位让我难以忘怀的用户,在他短暂的 20 年生命中,从未下过病床,但他面对生命的态度感动了许多人。他的故事像火炬一样,给了无数知友前行的力量。这位用户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会有什么收获?”在回答的最后,他说:“我希望,每个人因为平凡而独特,却不因为独特而平凡。”这样的回答发人深省。我常常在想,多少年之后我们再回望今天,会不会有一些影响世界的决定,就是在知乎上,长出了自己小小的尖角呢?有人问我,知乎到底长什么样子?我想,知乎像一个规模空前的虚拟咖啡馆。我们穿梭于此,或者仔细聆听,或者高谈阔论,大家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虽是虚拟空间,但知乎始终与真实世界保持同步。真实到虚拟的切换,只是指尖与屏幕的轻轻一划。在一问一答的交谈里,在赞同和关注的互动中,现实的热闹和寂静,温暖和凄冷,欢喜和烦恼,被一字一句、一屏一帧地记录下来。时事热点,在这里解读剖析;质疑传言,在这里辨明澄清;观点态度,在这里碰撞激荡。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敞开心扉的交流空间,需要一个认真友善的讨论场景,需要一个高效求解的问答场所。而知乎,借助科技互联的力量,承担起这份使命,把问答的能量成倍激发。今天的知乎,正在快速成长。每天,知乎会新增超过 2000 万条创作和互动。我想,在这里最应该致敬的,是各位创作者,也就是知乎上的答主们。创作者像路灯。在黑夜里,一盏灯,可以带来光明,一盏灯,可以温暖心窝。我自己也是知乎上一名骨灰级的创作者。我回答过生活中的小经验,比如“有哪些快速入睡的妙招?”,也回答过创业过程中的方法论“创业公司应该如何招人?”。但我更多的,还是从知乎上其他领域的答主身上,从他们分享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里,汲取新知和养分。而今天的创作者,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带着自己的影响力,带着对世界的热爱,正在成为全新的内容品牌。我们愿意为所有的创作者,提供足够的赋能。我想说,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两年前,有个媒体前辈问我:怎么在文章里插入会动的GIF图?这些动图是哪儿来的?当时我想,这位老师是不是 out 了。其实这有一定的普遍性,表达方式的变化,媒介的升级,是面向所有人的。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知乎社区增长最快的就是视频,涌现出一批图文+视频的新一代创作者。我们也针对性的推出了新的视频创作工具和视频答主扶持计划。现在那位前辈,已经成为知乎的一名视频答主。我认为,在今天的中文互联网,在媒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内容行业还会不断拓展边界。目前,知乎已经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00位头部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2021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成长路上,知乎也时常受到外界的质疑,比如大V被挖,内容水化,格调高冷。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知乎总是给他推送谈情说爱方面的内容,很俗气,越来越水了。我开玩笑说,对于内容而言,你有多爱它,它就多爱你,内容对你是绝对忠诚的。人生海海,各有解答。年轻人难免有情感方面的困惑。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能够满足需要,也能解决问题。我们也思考,怎样既能拥抱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又尽量减少给用户带来的内容噪音。有人说知乎格调“高冷”。但其实,知乎上的内容非常多元,既有量子纠缠,也有柴米油盐。既有多愁善感,也有出国考研。既有诗与远方,也有打工赚钱。我们努力做到“高而不冷”“低而不俗”。我们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互联网企业,容易出现“三化”风险——对环境感知的钝化、企业机体的老化和创新能力的弱化。面对问题,应该做的不是解释,而是解决。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我们在用户和商业增长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势头。2019 年五四青年节,我与一所高校的大学生朋友对话。那天我问大家,有谁是知乎的用户?全场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包括现场的摄影师。我特别高兴,就继续问,谁是知乎的付费用户?结果,举起的手几乎全放下了,场面十分尴尬。仅仅过了一年半,现在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 250 万,总内容数超过 300 万,年访问人次超过 30 亿。在惠施提问庄子的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知乎活跃用户中,18-35 岁的青年占比约 75%,他们正处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八年”,正处在从认识世界迈向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关键阶段。知乎该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进而让世界变得更好?知乎社区的问答和内容筛选机制,鼓励真诚的表达、专业的讨论、友善的互动,保证了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广泛传播和长久沉淀。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收获知识和智慧;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获得温暖和情感;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凝聚成集体的观念和态度,为更好的世界提供力量。或许,在知乎社区这个“虚拟咖啡馆”,已经悄然孕育着一些改变世界的“小尖角”。或许,这就是知乎在大国崛起、文化自信现实背景下的价值坐标。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刻,知乎用户不仅在庆贺,更反思为什么之前沉寂多年?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台,知乎用户不仅在欢呼,更探讨如何让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我们凝聚共识。在顺风车接连出现乘客被害时,知乎用户明确指出平台安全防控的薄弱环节,为保障出行安全出谋划策。我们守望相助,当一位患者因“重症肺炎”而生命垂危时,知乎用户立即展开跨国接力,仅用两天时间就将救命药从日本送到患者家属手中,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提供镜鉴。当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仅四分钟后,知乎上就产生专业讨论,既对世界名胜损毁遗憾惋惜,也为中国文物保护贡献方案。在知乎,我们用提问和回答记录了一代人的心灵图谱和精神轨迹。在这个接连我们彼此的社区里,有人提问,就一定有人回答。如何击退新冠疫情,有钟南山的回答。如何战胜贫困,有百万扶贫干部的回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有知乎亿万用户的回答。那么,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会怎么回答?你给自己的回答,你给未来的回答。

神者征之

太牛了!南京工业大学再现“学霸班”,考研上线率100%!

浙大、川大、南大、中科院……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拟录取成绩公布后,2011学院书院1604班考研同学全部“上岸”,成为实至名归的学霸班级。班级22名准毕业生中,6名同学获得研究生入学免试资格,其中3人推免本校进行本硕博连读,3人分别保研到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15人一次考研全部“上岸”,考研成功率100%。15名同学中13人考上985高校,包括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1人考上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部,1人以初试总分417排名第一(超第二名38分)的优异成绩考上苏州大学。1人申请出国。究竟是怎样一个班级会如此厉害?100%的考研成功率背后,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经历与付出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学霸班级是如何学习的。个人+班集体,学习自觉有动力2011学院书院1604班是重组过的班级,大家来自不同的学院, 凭借面试和笔试的成绩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一批学生被选拔进入该班级。经过大学不懈的努力,在大家共同奋斗下,书院1604班获得校“时钧班”、“江苏省先进班级”、“校先进班级”、“校先进团支部”等一系列荣誉。班级里,“神”一般存在的同学比比皆是。大家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学习专业内外的相关知识。班级四级通过率100%,且全部在540分以上。六级通过率100%,计算机二级通过率95.5%。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很远。本科期间发表SCI二区一作,成功保研至电子科技大学的团支书茆睿说:“个人的优秀造成集体的优秀,集体的优秀又带动个人更加优秀。”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除了自律外,往往受到班级、宿舍学习氛围的影响。班里保研至西北工业大学的学霸邹欣说:“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各个院的优秀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就会产生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一点点的懈怠心理,都会被周围同学努力学习的身影赶跑。学风建设+平台搭建,基础夯实有方向2011学院很注重学风建设和日常考评,每个月都会安排考试进行检测,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推动本科生导师制,把学生早早“交到”专业导师手中,早早“送进”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中,正是这些强有力的举措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带动了整个班级的飞速成长。参与2011学院本硕博连读计划,推免至先进材料研究院王建浦教授团队的学习委员毕晓颖和心理委员褚颖说:“学院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让我们在本科期间很早地就进入实验室,参与大创项目和工程科学实践项目,早早地接触到科研领域,为今后研究生发展打下了基础。”这只是班级中一个宿舍同学的部分荣誉同样参与2011学院本硕博连读计划,推免至先进材料研究院王琳教授团队的体育委员刘超回忆起四年的学习生活时感慨良多:“我们学院尽心尽力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从大一到大二都安排晚自习,每天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对于比较难的课程,学校还会安排高年级的学长和学姐做助教帮助大家解答难题。学院也为每个班级安排了学业导师,这些资历丰富的导师给予的指导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刘超同学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他学习成绩突出,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张家港市政府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创优奖学金等,在本科期间很早就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同时他也是一名体育健将,在第十六届校园会获得男子800米金牌,第十七届校运会获得男子4×400米银牌、精神文明运动员等一系列体育竞赛的奖。成功考入浙江大学的左修慧和南京大学的朱霏霏在分享自己的考研经验时表示:“学院给考研的同学们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学习条件,暑假提供教室供同学们学习,教室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更让同学们备受鼓舞。另外,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就接触了数学竞赛,在老师的带领下打好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在英语学习方面,学院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与鼓励,大一大二两年外语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拓展英语以外,还有笔译、口译课、视听媒体课等等,大二一整年还有外教帮助同学们学习。”成功考入南京大学,也是校红十字会救护队队长的王靖瑜说:“小班制让班级中的每一个人在外教课中都能参与其中,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你眼中的学霸是带着厚厚的眼镜,穿着格子衬衫,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吗?这个学霸班可并非如此!在学习之余,他们还参加各种竞赛和社团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校级组织中不乏学霸班同学的身影:学生会主席、校红会干事、校运动队成员、国旗护卫队等等。书院1604班的同学还积极参加各种竞赛,跟着导师做实验,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是取得了专利,这样的荣誉,班级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有。再加上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很强,这些都成为同学们复试中的加分项,成为班级考研成功率极高的原因之一。考入浙江大学的班长丁岸汀说:“刚进入班级的时候担心班级凝聚力不够,所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组织班级聚餐、参加集体活动。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班级活动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班级凝聚力也增强了。”成功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部的组织委员雷钰也为班级建设不断添砖加瓦,策划各类素拓活动,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既能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能放松心情。在梅园新村开展的公益活动让她最为印象深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伴着温暖的阳光,一路上大家欢声不断,虽然大汗淋漓,却乐在其中。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图文来源 | 2011学院 编辑 | 王胶露 值班编辑 | 杨菲璠 责任编辑 | 朱琳

请祝圣人

湖南师范大学2021考研历年真题

文章转载自一公一众一号【大学答案帮手】上面的有完整版的,因为权限限制,仅保留题目资料,题目是全部的以下是题目1、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15真题答案2、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16真题答案3、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14真题答案4、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6真题答案5、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5真题答案6、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04真题答案7、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06真题答案8、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09真题答案9、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10真题答案10、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12真题答案11、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07真题答案12、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841高等代数2016真题答案13、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9真题答案14、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7真题答案15、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0真题答案16、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4真题答案17、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841高等代数2004真题答案18、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8真题答案19、湖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728物理化学2011真题20、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3真题答案21、湖南师范大学(854)土地经济学讲义22、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4真题答案23、湖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723数学分析2011真题24、湖南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844电子技术基础(含模电、数电)2012真题25、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333教育综合2014真题26、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333教育综合2014真题27、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工程848有机化学2013真题28、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4真题29、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07真题30、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203日语2005真题31、湖南师范大学(747)中国史综合讲义32、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841高等代数2014真题答案33、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841高等代数2015真题答案34、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6真题答案35、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工程846无机化学2011真题36、湖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728物理化学0真题37、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13真题答案38、湖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846无机化学2011真题39、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1真题答案40、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2真题答案41、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5真题答案42、湖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728物理化学2004真题43、湖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728物理化学2005真题44、湖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846无机化学2012真题45、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99古代汉语2005真题46、湖南师范大学823管理学综合(含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2019通关宝典47、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841高等代数2012真题答案48、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841高等代数2014真题答案49、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841高等代数2007真题答案50、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841高等代数2010真题答案51、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841高等代数2011真题答案52、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841高等代数2013真题答案53、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841高等代数2015真题答案54、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732人文地理学2008真题55、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732人文地理学2009真题56、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732人文地理学2010真题57、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732人文地理学2011真题58、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851区域经济学2005真题59、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851区域经济学2011真题60、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851区域经济学2011年复试真题61、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733土地资源学2015真题62、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733土地资源学2014真题63、湖南师范大学生态学755生态学2013真题64、湖南师范大学(841)高等代数复习题65、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346体育综合2014真题66、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346体育综合2012真题67、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346体育综合2017真题68、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1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2009真题69、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716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2015真题70、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716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2013真题71、湖南师范大学(723)数学分析复习题72、湖南师范大学(827)古今汉语(古代汉语方向考生考古代汉语,现模拟题73、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707社会学原理2004真题74、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75、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76、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77、湖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78、湖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79、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80、湖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81、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82、湖南师范大学英语口译357英语翻译基础2014真题83、湖南师范大学英语口译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2013真题84、湖南师范大学法律(法学)203日语2005真题85、湖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203日语2005真题86、湖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203日语2005真题87、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203日语2005真题88、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3日语2005真题89、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203日语2005真题90、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3日语2005真题91、湖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3日语2005真题92、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203日语2005真题93、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203日语2005真题94、湖南师范大学(828)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95、湖南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3日语2012真题96、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723数学分析2011真题97、湖南师范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723数学分析2012真题98、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723数学分析2012真题99、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723数学分析2012真题100、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723数学分析2014真题

舐笔和墨

2020华东师范会计硕士考研分析,分数线、经验

院系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员,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一 招生目录所属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会计(1253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招生人数:30人初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复试范围1.会计学综合(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笔试);2.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面试)3.外语能力。二 参考书目管综参考书《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 》,刘岩编者;《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 李雪编《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数学分册》,童武编复试参考书1.《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版)薛跃、严玉康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2.《财务管理》(第三版)陈玉菁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会计学》(第四版)陈信元主编、戴欣苗、王彩萍、陈振婷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三 分数线华东师范大学会计硕士19年招生分数线可参考近几年国家线或上海其他高校分数线四 考研经验管理类联考综合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学(75分)、写作(65分)、逻辑(60分)。要备考管综,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它,避免误解。误解一: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很多人会被"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所误导,认为管理类联考部分不需任何专门学习知识点,只需直接从题入手,以题寻找突破点,这一观点,在逻辑考试初期比较流行。但近几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初试分数节节攀高,以往的题海策略不再能满足考生的需求,从整体上来看,逻辑考试的实质是在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上的,对逻辑题目钥题思路的理解。在当下的考试中,逻辑学必要的基本专业知识一定要掌握,因为后期各考生能力的区分主要就体现为是否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去正确快速解题,这就需要考生静下心来,从基础打起,把逻辑的一些基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快速解题。误解二:相关领域知识考查越多,越有助于考取高分逻辑考试的题材内容可能涉及经济、法律、管理、自然、人文、科技、心理等各个学科,考核这些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众多非专业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但逻辑考试并不是考核这些专业知识,而是以这些学科内容为素材考查逻辑知识与思维能力,因此相关领域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是解题所必需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误解三:完全死记硬背公式,解题套公式逻辑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计算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是逻辑考试所必需的,从2012年起,逻辑考试试题的阅读量明显增大,逻辑计算难度增加,考生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命题人的陷阱。阅读量的增大和试题难度的攀高这些都要求考生必须打好逻辑基础,稳扎稳打。死记硬背公式,有助于记住公式,真正做题的思路应首先是分析、概括,找到此题考点,提取相应知识点、公式、解题。

焦裕禄

知乎10周年:月活跃付费用户250万,百位创作者月入十万

观察者网·大橘财经讯(文/胡毓靖 编辑/庄怡)1月13日,知乎上线十周年之际,2021新知青年大会以视频形式上线知乎,大会上,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发表十周年演讲。他表示,为更好地为新知青年服务,知乎在过去十年持续内容、产品和技术创新。下一个十年,知乎还将继续坚守“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的使命,进行战略升级。周源在演讲中宣布,2021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知乎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在付费内容领域,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超过250万,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目前,知乎已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每天,知乎会新增超过2000万条创作和互动。大会上,知乎宣布品牌换新升级,品牌Slogan由”有问题,上知乎“升级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对此,周源表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更强调社区中“人”的属性,突出知乎“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的使命。翻页查看知乎CEO周源演讲全文: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可爱的知友们:知乎十岁了。十年光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对人而言,仍是冲龄;对酒而言,刚刚陈酿;对知乎而言,这十年,我们已经扎根时代的土壤,而仍然满怀激情,坚持梦想。我的分享从一组数据开始。截至 2020 年,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四千四百万条,总回答数超过两亿四千万条。回答是提问的 5 倍多,我想这能说明,过日子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盘点发现,知乎十年,用户最喜爱的两个提问是——我们穷极一生,究竟追寻的是什么?有哪些知识,你知道后你的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知乎十年获得赞同票最多的 100 个回答里,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既有情感、体育、娱乐,更多的是提升、坚持、发现……我们来知乎做什么?我们在寻找自己的解答。我们在相遇有趣的灵魂。我们在点亮生活的灯盏。我们在锚定人生的航向。知乎最大的特色是问答。问与答,作为古老悠远的文化基因,影响了社会延续与文明传承的方向。几千年里,有一些问答,宏大而触动人心。惠施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还有些问答,具体而经世致用。比如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比如科学之问——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还有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伟大的提问催生划时代的回答。某种程度上,不管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10 进制,还是莱布尼茨创立的 2 进制,世界的本质,是「问」进制。总有人提出好的问题,令人期待的问题。提问和回答,在漫长岁月里滋养了文明;而文明,又将问答变成本能,播下不断进步的种子。这些种子,留在殷墟地下的龙骨龟甲上,留在雅典特尔斐的神殿大门上。互联网时代,它们也留在了大家的博客里,留在了 BBS 论坛里,留在了知乎里。知乎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使命——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我们致力于服务那些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精气神的人,服务那些勇于探索、热爱分享、真诚交流的人。我们共同组建了容纳亿万用户的知乎社区。我想,社区是人们相互帮助的工具,社区也是人与人变得亲密的方式。也正因为这样,社区具有互生再造的魅力,社区具有互洽共荣的活力,社区具有自驱生长的动力。社区也会形成独特的文化,知乎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社区文化。我认为,一个互联网社区是否形成了独特文化,有三个核心标志。第一,形成了一批有辨识度的专属词汇。「谢邀」「认真你就赢了」「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不要跨界强答」「熟人太多,利益相关,匿了」等,这些词汇想必大家都熟悉知乎的邀请回答机制一开始就有。经过初步考证,用户「flypig」是第一个在回答中表明自己受到了邀请的人,那是 2011 年 1 月 27 日,知乎正式上线的第二天。然后,这个梗就陆续被大家玩了起来,但是措辞并不统一,并不是一开始就叫「谢邀」。有的说「应邀作答」,有的说「多谢邀请」,有的说「被人盛情邀请,所以稍微说一下」,还有的说「为什么要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啊」。突然有一天,就有了「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谢邀体,也因此走出知乎,冲向世界。这个词汇表,到现在还在不断增加。一开始像暗号,后来有点像方言,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其实好像更像是主流日常用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知乎回答问题,常用「谢邀,人在法院,刚下法庭」。环球时报,在知乎说「谢邀,人在三环,报道全球」。航天员王亚平来知乎互动,第一句话就说「谢邀,人在太空,刚下飞船」。互联网社区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第二个标志,是形成了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约。知乎就形成了《良性讨论公约》,产生了大家共同参与社区维护,众人当裁判的「众裁」制度。第三,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知乎用开放的心态欢迎每一位用户,但我们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理性,推崇独立思考,反对愚昧反智,打击嘲讽谩骂。这样的独特文化来自于社区,来自于大家,又滋养了社区,让知乎能够不断升级,持续发展。社区沉淀下海量的精彩内容,凝聚了我们的智慧,记录了时代格局的变迁。大家想知道,十年来,知乎获得赞同票最高的回答是哪个吗?哪个城市聚集了最多的创作者吗?在这里我做个预告,几天后,知乎将发布十年万赞分析报告。十年里,知乎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气象。在知乎,人们认识自己、探索未知、发现更大的世界。我们关心时事,当旷日持久的英国脱欧计划接近尾声,知乎有丰富详实的讨论,展现谈判的来龙去脉。我们反思灾难,为马航 370 失联揪心牵挂,为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伤心悲痛,为阻击新冠疫情呐喊助威。我们聚焦科技,感受第一张宇宙黑洞照片带来的震撼,分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喜悦。当屠呦呦接过诺贝尔奖章的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当中国女排时隔 16 年再次捧起大冠军杯,我们欢呼雀跃。当科比直升机坠毁的消息传来,我们哽咽落泪。我们不仅在知乎上发现更大的世界,也发现美丽的心灵。有一位让我难以忘怀的用户,在他短暂的 20 年生命中,从未下过病床,但他面对生命的态度感动了许多人。他的故事像火炬一样,给了无数知友前行的力量。这位用户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会有什么收获?」在回答的最后,他说:「我希望,每个人因为平凡而独特,却不因为独特而平凡。」这样的回答发人深省。我常常在想,多少年之后我们再回望今天,会不会有一些影响世界的决定,就是在知乎上,长出了自己小小的尖角呢?有人问我,知乎到底长什么样子?我想,知乎像一个规模空前的虚拟咖啡馆。我们穿梭于此,或者仔细聆听,或者高谈阔论,大家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虽是虚拟空间,但知乎始终与真实世界保持同步。真实到虚拟的切换,只是指尖与屏幕的轻轻一划。在一问一答的交谈里,在赞同和关注的互动中,现实的热闹和寂静,温暖和凄冷,欢喜和烦恼,被一字一句、一屏一帧地记录下来。时事热点,在这里解读剖析;质疑传言,在这里辨明澄清;观点态度,在这里碰撞激荡。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敞开心扉的交流空间,需要一个认真友善的讨论场景,需要一个高效求解的问答场所。而知乎,借助科技互联的力量,承担起这份使命,把问答的能量成倍激发。今天的知乎,正在快速成长。每天,知乎会新增超过 2000 万条创作和互动。我想,在这里最应该致敬的,是各位创作者,也就是知乎上的答主们。创作者像路灯。在黑夜里,一盏灯,可以带来光明,一盏灯,可以温暖心窝。我自己也是知乎上一名骨灰级的创作者。我回答过生活中的小经验,比如「有哪些快速入睡的妙招?」,也回答过创业过程中的方法论「创业公司应该如何招人?」。但我更多的,还是从知乎上其他领域的答主身上,从他们分享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里,汲取新知和养分。而今天的创作者,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带着自己的影响力,带着对世界的热爱,正在成为全新的内容品牌。我们愿意为所有的创作者,提供足够的赋能。我想说,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两年前,有个媒体前辈问我:怎么在文章里插入会动的 GIF 图?这些动图是哪儿来的?当时我想,这位老师是不是 out 了。其实这有一定的普遍性,表达方式的变化,媒介的升级,是面向所有人的。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知乎社区增长最快的就是视频,涌现出一批图文+视频的新一代创作者。我们也针对性的推出了新的视频创作工具和视频答主扶持计划。现在那位前辈,已经成为知乎的一名视频答主。我认为,在今天的中文互联网,在媒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内容行业还会不断拓展边界。目前,知乎已经有100 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 10 万元;有 1000 位头部创作者,月收入超过 1 万元。2021 年,知乎计划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成长路上,知乎也时常受到外界的质疑,比如大 V 被挖,内容水化,格调高冷。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知乎总是给他推送谈情说爱方面的内容,很俗气,越来越水了。我开玩笑说,对于内容而言,你有多爱它,它就多爱你,内容对你是绝对忠诚的。人生海海,各有解答。年轻人难免有情感方面的困惑。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能够满足需要,也能解决问题。我们也思考,怎样既能拥抱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又尽量减少给用户带来的内容噪音。有人说知乎格调「高冷」。但其实,知乎上的内容非常多元,既有量子纠缠,也有柴米油盐。既有多愁善感,也有出国考研。既有诗与远方,也有打工赚钱。我们努力做到「高而不冷」「低而不俗」。我们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互联网企业,容易出现「三化」风险——对环境感知的钝化、企业机体的老化和创新能力的弱化。面对问题,应该做的不是解释,而是解决。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我们在用户和商业增长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势头。2019 年五四青年节,我与一所高校的大学生朋友对话。那天我问大家,有谁是知乎的用户?全场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包括现场的摄影师。我特别高兴,就继续问,谁是知乎的付费用户?结果,举起的手几乎全放下了,场面十分尴尬。仅仅过了一年半,现在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 250 万,总内容数超过 300 万,年访问人次超过 30 亿。在惠施提问庄子的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知乎活跃用户中,18-35 岁的青年占比约 75%,他们正处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八年」,正处在从认识世界迈向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关键阶段。知乎该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进而让世界变得更好?知乎社区的问答和内容筛选机制,鼓励真诚的表达、专业的讨论、友善的互动,保证了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广泛传播和长久沉淀。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收获知识和智慧;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获得温暖和情感;在这里,我们希望人们能凝聚成集体的观念和态度,为更好的世界提供力量。或许,在知乎社区这个「虚拟咖啡馆」,已经悄然孕育着一些改变世界的「小尖角」。或许,这就是知乎在大国崛起、文化自信现实背景下的价值坐标。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刻,知乎用户不仅在庆贺,更反思为什么之前沉寂多年?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台,知乎用户不仅在欢呼,更探讨如何让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我们凝聚共识。在顺风车接连出现乘客被害时,知乎用户明确指出平台安全防控的薄弱环节,为保障出行安全出谋划策。我们守望相助,当一位患者因「重症肺炎」而生命垂危时,知乎用户立即展开跨国接力,仅用两天时间就将救命药从日本送到患者家属手中,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提供镜鉴。当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仅四分钟后,知乎上就产生专业讨论,既对世界名胜损毁遗憾惋惜,也为中国文物保护贡献方案。在知乎,我们用提问和回答记录了一代人的心灵图谱和精神轨迹。在这个接连我们彼此的社区里,有人提问,就一定有人回答。如何击退新冠疫情,有钟南山的回答。如何战胜贫困,有百万扶贫干部的回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有知乎亿万用户的回答。那么,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会怎么回答?你给自己的回答,你给未来的回答。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