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真题解析一例养气

考研真题解析一例

本例为2006年考研数学二、四试题中的一道考题。【例】(2006数学二、四)【分析】本题主要对带参数无穷小的阶的比较进行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有:无穷小的比较方法,如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等价无穷小替换等方法。可用多种方法解答。【方法一】洛必达法则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但有时计算量稍大。由题设可知,由洛必达法则,有由上式极限分母极限为0可推得,再次应用洛必达法则,故,即则由(1)(2)(3),得,【方法二】利用泰勒公式法求解此类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涉及的函数为简单的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时。根据泰勒公式,代入到题设等式中,得,整理并比较两端系数,得解得,【方法三】泰勒公式法为了更好应用泰勒公式法(或其他方法),可对题设等式变形。题设等式可变形为由泰勒公式代入,比较系数,得,【总结】(1)无穷小的阶的比较,是考研高频考点,常用方法有:泰勒公式,洛必达法则,无穷小等价,以及分类讨论;(2)不论是极限运算、求导求积运算,运算之前化简,变形会带来简便。本题变形后,利用洛必达法则进行计算,计算量也明显变小。

不能下人

最后一份北大数分试题解答——北京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试题解答

这是最后一份北京大学数学分析试题及解答,至此,网上流传的北京大学数学分析试题的解答均已完成,虽然我尽力把这些解答写得准确一点,但是其中可能还是有错误,大家阅读的时候不能盲目相信解答,如果有发现错误,也请告知我。有不少人问到教材及习题集的事情,我就在这里统一说下。数学分析教材我目前最喜欢的是Rudin的那本,但是它不适合用作考研复习用的教材。我还看过的张筑生的《数学分析新讲》和陈纪修等人编的《数学分析》,张的书写得比较详细,而陈的书给我的感觉是简洁明快,各有特色,我以前更喜欢陈的书一点,不过我建议考北大还是用北大现在给本科生上数学分析课用的教材。习题集我做过林源渠、方企勤编的《数学分析解题指南》,那本书上有北京大学很久以前的数学分析考研题,上面的题都是比较经典的,但是不太全面,有些重要的题目放在练习题里面又没有给解答,我不推荐这本书。谢惠民等人写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是里面小错误比较多,现在应该已经出了第二版,如果要买,建议买新版,那本书里吸取不少其他书里的东西,我觉得它上面有不少题是取自林源渠、方企勤编的《数学分析解题指南》,陈纪修等人编的《数学分析》,还有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有几个定理连同证明是取自Rudin书上的,总之应该是参考了不少书,但是最大的不足是书上绝大多数题目没有详解,这对新手是很不友好的,因此我不推荐。我觉得裴礼文的那本书倒是可以翻翻,那是专门为考研的同学而写的,书上收录了不少学校的考研题,题目很多很全,只是把书弄得那么厚一点都不方便翻阅。其他的习题书我没有看过,不好评价,可能周民强的《数学分析习题课演练》也不错,曾经有人说谢惠民上面的不少题都能在那上面找到答案。其他的不多说了,我们看今天的主角吧试题部分的LaTeX源码由一位同学友情提供

成人礼

我的二本学生: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山西太原的一场就业洽谈会。(本版资料图片均为视觉中国供图)考研学子们将楼道、天台变成了自习间。考研学子在天台上自习。北京,下班时间的“蚁族”聚集区。近百名单身男女在地铁里参加主题为“因为爱情”的相亲快闪。招聘会上的大学生。1995年,我毕业于湖南一所地方院校,按今天的划分,也算是二本院校的学生。2005年,我博士毕业,进入广东F学院当一名教师,见证了80后、90后年轻人的成长。短短20多年,那些与我起点一样的二本学生,他们在立足社会的过程中,是否如我一样,总能倚仗高等教育提供的工具,越过一个个在今天看来无法逾越的暗礁?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我的学生,大多出身平凡,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走出,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以及一排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务农、流连于建筑工地,或在大街小巷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父母常见的谋生方式,和当下学霸“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的高端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在高校的金字塔中,他们身处的大学毫不起眼,但对于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可能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寂寥村庄的最亮光芒和希望,来到繁华的都市后,对未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想知道,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原生家庭,以及个人实际能力,在就业质量中所占的具体权重。如果其权重越来越被个人实际能力以外的因素左右,那么,对大学教育的审视,尤其是对彻底市场化后大学教育的审视,将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风》2005年10月8日,我第一次踏上讲台。我所在的系部叫经济贸易系。初次上课的教室在二栋101,这是一幢陈旧的教学楼,黄色胶合板的连体桌子,有些桌面已经斑驳、翘起,凳子是那种只要站起来,就会发出刺耳声音的活动凳,学生下课时,会劈里啪啦响上半天,涂有银灰色油漆的铁门,像仓库的大门,式样老土,看起来粗糙、结实,一把厚重的铁锁,用铁条焊接而成,一块同样陈旧的黑板,讲台上散落的粉笔,立即将我带入上世纪90年代大学的氛围。因为建筑的陈旧,二栋没有配备多媒体,这种原始的状态,让我心安、平静,备感踏实。几年后,因为教务处对课件的要求,是否使用多媒体成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我不得不放弃落后的二栋教室。很长时间,我才意识到,随着我专业知识的增多及教学经验的丰富,为什么课堂的味道,却再也找不回2005年二栋的感觉,这和教学手段的变化密不可分。对人文学科而言,多媒体对课堂的干扰和伤害,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的泛滥及花哨的内容,让老师无形中备感压迫,也让学生在深度思考和理解力上,缺乏锤炼的机会和耐心。一间没有声、光、电过度配置的教室,一间只能容纳50人的教室,一块黑板,一盒粉笔,最简单的桌椅板凳,够了。051841班,是我教过的第一个班,共57名学生。大一新生的眼睛是亮的, 他们和我一样,紧张、试探,他们第一次走进大学课堂,我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我们互相照亮,又彼此隔膜。2006年5月17日,因为天气是少有的大台风,我将原本准备好的作文题,临时改为《风》,让学生现场完成。作业收上来后,一个名叫邓桦真的女孩所写的内容,让我无法平静。作文《风》:很久没有写作了,可没想到再次提笔时却是自己的心情糟糕得不能再糟的时候,我没有心情去体会风的呼啸,只能用呼啸的“风”来写自己的心情,外面那一阵阵凄厉的风声不正好是自己此时内心的哀鸣吗?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内心免不了一阵阵剧痛。“我要上大学”的呼喊在我耳旁回响,承受着村里人“不孝”的看法,抱着贷款的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大学,写“贫困证明”、写“贷款申请”等那么多的努力,今天可能却要被“你父母才45岁,还很年轻啊”一句话宣告白费……如果贷不了款,我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父母一个月加起来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一个弟要上高三,一个弟要上初三,想借钱也没处借,而自己也差不多半年没拿过生活费了。如果不能贷到款,自己该如何向父母交待,等等。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可我却不得不一一去考虑,高中的时候多么向往大学生活,到了大学才知道大学对有钱人家的子女来说是天堂,而对自己却有更多的痛苦,面对连下一个月的生活费都不知从何而来的时候,我不得不去考虑更多,虽说在校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可我为经济、为生活的时间却远远多于学习的时间,此时对我来说,或许生活已经更为重要。我真的不想长大,也不想成熟,可我却不得不比别人考虑更多如何去生活。也曾一遍遍地自我安慰——“车到山前必有路”,也一次次劝自己要乐观地面对人生,世上没有过不了的坎儿,可每次都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后发现自己的内心更痛,我努力地去生活,打暑假工、勤工助学、去找兼职,却又发现想要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不是自己想去做就可以,条件的苛刻,身高、相貌的限制又让我自卑,让我更觉渺小。有时候想到生活的种种,我会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也许,我一开始的选择就是错的,我本不该来上大学……外面的风仍在呼呼地吹,是否也能吹走今天我烦躁的心情?老师,真的很抱歉,今天为贷款的事烦透了心情,刚回来就要写作文,我真的一点思绪都没有。你就当做一回我的听众好了。抱歉。她所描述的状况和无奈,让入职不久的我极为震撼,以至于在一种不安和难以放下的焦虑中,当天就通过校内邮箱,向全校的老师为她发起了募捐。《风》几乎成为我职业生涯中,自我生存状态调整的开端。在此以前,我对自己博士毕业以后找工作的轻率、疏懒、意气用事,时有后悔甚至自责,我对学校不能提供专业平台,更多时候只能上公共课的状况,感到学术生涯的迷茫和无望,我羡慕那些进入名牌大学任教的同窗。正是像《风》这样的作文,其坦率的文字,悄然照亮了我内心忽略的角落,瓦解我内心的偏见,一点点卸下我早已淤积的虚空,让生命的姿势一点点下蹲,并在具体的生命观照中,找到内在的充盈。后来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平淡无奇课堂的皱褶处,隐藏了很多很多像她一样的学生。我眼中的中国教育现实让我惊讶的是,很多农村和城市孩子,面对高考这个话题,有不同的态度。不少城市出生的学生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刘奕晓将此比喻为“一场赌博”。方雪怡表示“中国学生的青春时代似乎被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了两部分,高考前,高考后。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同学之间小小的攀比,都像一块块巨石,压得我五脏六腑都疼”。但不少农村学生充满了闯过高考的庆幸。一个叫苏艳的女孩说,“我们受过中国教育的一代回首过去,都埋怨高考,记恨它,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给我们这些寒门学子一条走向富裕、离开贫穷的道路”。陈文婷坦诚,“回忆起青春,能想起的只有假期里不愿上的辅导班,黑板上永远擦不干净的数学公式,空气里的粉笔灰味道,向家长报告成绩时的惴惴不安”,“而今,我坐在大学的课堂里,我又无比感激高考,是它,让我有了通过自己的双手,以笔为剑,拥有看到更辽阔天空的机会”。他们的中学时代,过得异常辛苦,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几乎到达极限,在“倒计时”“誓师会”的催逼下,时间观念非常强,不少学生甚至连洗澡、洗衣服、情绪不好时的哭泣都嫌浪费时间,“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应试理念,杀气腾腾,深深根植在他们心中。也正因为经受了压力过大的考试进阶,课堂上,学生们中规中矩、老成持重。从教13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我发生过争论。他们的平和中正与我们大学时代的张扬放肆,构成了鲜明对比。没有一个孩子有过意外的表现,他们收缩起属于青春年代的触角和锋芒,逼到绝境,唯一能够下手的对象只有自己。在我的大学期间, 我偷偷将一条纸做的假蛇,放在英语符老师的讲台上,老师吓得大惊失色,决定停课查出恶作剧者。众目睽睽之下,我满脸通红站起来,承认错误,最后闹剧就像没有发生过,消息甚至都没有走出教室。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将孩子送到大学就万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的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的严苛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四任班长我的一届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班上一共选举产生了4任班长,他们分别是曾刚、王国伟、吴志勇、石磊。回过头看,4位班长毕业以后的选择和现在的处境,实际上代表了十几年前二本院校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机遇和可能。曾刚的特点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强,毕业以后,他选择了一家银行,很快就进入了较好的工作状态,成家立业,在广州买房立足。他是这个现实社会,最能适应现实的年轻群体,往往能最快、最直接地获得较多的发展资源和现实利益。石磊在大四那年被选为班长,他出生在潮州市,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经营一家摄影店。因为从小的衣食无忧,他一直懵懵懂懂,直到大四那年才意识到要毕业了。毕业后,进入了广州街头遍布的各类英语培训机构,“4年之内换了6家单位。”广州是待不下了,只有一条路,回家考公务员。他仅仅复习了一个月,幸运地考进了梅州国税局。他很快结婚、生子,父母一辈子打点的摄影店,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儿子成家时,心安理得地拿出所有积蓄。尽管他将每月的日子描述为,“信用卡先还两三千,然后那个支付宝、那个蚂蚁花呗再还两三千,房子供两三千”的境地,但他以前的迷惑,烟消云散。广州四年的辗转,仅仅依附一个二本院校的文凭,并没给他挣得一席之地。独生子女背负的传统责任,让他意识到确定的人生轨迹,对父母的重要意义。说到底,还是回家考公,让他并不坚挺的大学文凭获得了饱满的汁液,成为支撑他此后人生的坚实依靠。作为第三任班长,吴志勇性格沉静。毕业后,他和很多同学不同,没有选择进入银行,而是坚持进了一家社工机构,尽管收入极低,还是坚持了3年多。考虑到他家庭的经济状况,2010年左右,通过朋友的介绍,我竭力推荐他进入珠三角一个经济发展不错城市的公安局,他听从建议,但没想到仅仅在公安局待了不到10天,就断然辞职,还是回到了社工中心,并坚持了很长时间。细数他毕业以后的职业,他在网上卖过时装,后来还曾加入一个美容机构,专做纹绣行业的培训师。在最近的一次电话聊天中,我得知他已放弃了纹绣的项目,转到了其他行业,他和我谈起纹绣行业,“都是套路,都是包装”。毕业多年,他性格中的敏感、自尊还是如此显眼,没有被生活打磨得哪怕圆滑一点点,但生活还得继续,尤其在结婚生子以后。经过八九年的摸爬滚打,他深切体会到人必须首先活着,想起在社工机构的多年生活,他不后悔,却觉得遥远而不真实。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和在外打工多年的哥哥,合伙开了一家饮食店。饮食店的工作极为繁忙,利润也不丰厚,处在“不请人忙不过来,请人就没有任何利润”的境地。很多时候,他必须亲自上阵,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快递小哥一样,将外卖送到一个和他境况可能差不多的人手中。电话中,他和我说,“生活已被控制,生活已被金钱控制”。比较而言,王国伟的经历和成长,代表了典型的农家子弟的成长路径。从大二开始,王国伟被同学推举为班长。他性格腼腆,刚进校的时候,和其他农村来的孩子一样,不是特别擅长和老师打交道, 也不懂得去刻意经营人际关系。中学阶段他曾写过几十万字的武侠小说。尽管我不会评价武侠小说,但从他的文笔,可以感知他良好的文字根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真正被兴趣吸引的人,是一个有目标和梦想的人,这在我教过的几千名学生中,凤毛麟角。王国伟出生在广东四会一个叫邓村的地方,他父亲用邓村的古老手艺,经营了一家古法造纸的小作坊,还从事饲养、种植、电工、泥水、针织……供他和妹妹读书。1995年,父亲斥资在四会市区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父亲一眼就看到了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的差距。父母坚守乡下的作坊和田地,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起早摸黑,将兄妹俩交给奶奶在城里照顾,这种选择,恰恰和内地外出打工农民的选择相反。王国伟性格务实,他目睹父母在生活中的挣扎,清晰地知道大学毕业以后的首要任务,不是坚持武侠梦,而是解决生存。他很顺利地找到了一份银行的工作,为了揽储,为了顺利度过12月31日“银行从业者的解难日”,他不得不过上陪酒应酬的生活。银行的工作仅仅坚持了一年,尽管收入不错,毕业第二年,他毅然参加了全省公务员考试,成为四会监狱的一名狱警。他的务实,帮助他再一次成功实现了转型,“之所以报考这个单位,主要是因为它招录人数比较多,容易考”,尽管因为环境的变化,这份工作比之银行风险要大,但他身心却获得了更多自由,“在这里,我不用为了取悦别人而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人,至少不用去应酬。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工资更稳定些,并且能够给予我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的未来该向哪个方向前进”。比之虚无缥缈的作家梦,他的选择显然更能让父母尽早挺直多年被生活压弯的腰。四任班长,从出生而言,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二本院校的起点,也许让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否认,无数个体的努力,正悄悄改变群体的命运,并事实上推动社会更为稳固的站立。分野的关键要素是房子尽管跨越了23年的光景,我2006年第一次当班主任的062111班学生的命运,和我1995年大学毕业的班级——岳阳大学9202班同学的整体命运,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毕业20多年后,我的大学同学都在干什么呢?以2005年参加毕业十周年聚会的36人为例,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职的有29人,占到八成,在国营企业的有6人,在外资企业的有1人。有意思的是,除了4位同学在工作中发生变故,存在二次就业外,80%的同学一直在湖南本地同一单位或同一系统工作,这种状况,充分显示了高校在没有市场化以前的就业特点:在国家包分配的前提下,个人和国家及单位的粘连非常紧密,尽管人才流动性相对较差,但人才的稳定性极强,个体对单位的情感认同深厚。我2006年第一次当062111班主任,班上52名同学,全部在广东就业。有意思的是,毕业时,班上没有一人选择考研。整体而言,他们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较为满意,并不需要通过文凭的提升去改变生存状况。尽管从整体而言,因为毕业赶上了房价低廉、经济环境较好的阶段,大部分人获得了较好安顿,但不得不承认,仅仅8年时光,从同一间教室出发,同学之间的分化已经开始。分野的关键要素是房子。杨胜轩毕业后的境况,和毕业后在广东买了6套房的同学构成了鲜明对比。胜轩是班上少有的广州籍学生之一。胜轩家就在芳村鹤洞桥附近,“反正亲人的各种生活,就围绕这个鹤洞桥”,这是他对家的一种直观理解。妈妈从自行车厂下岗后,爸爸也从药材公司下岗。胜轩尚小,父母就在附近的菜市场开了冰鲜档口。父母工作非常辛苦,他念小学时,天还没亮,妈妈就得踩着自行车去黄沙拿货,要忙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回来,每次收工,则会将很多又脏又腥的新鲜鱿鱼带回家,仔细洗干净后以便第二天售卖。父母开冰鲜档后,十几平方米的居住空间,越发捉襟见肘,广州潮湿的天气,不允许他们将卖剩的冰鲜放置室内,为了找到合适的空间存放当天无法卖完的冰鲜,父亲向原来的单位求助,终于得以允许使用不远处单位空余的平房。到初二时,小平房面临拆迁。在失去临时住宅之后,他们一家依然没有离开鹤洞桥附近。在胜轩的脑海中,始终无法更改白鹤洞地铁曾经是19路车总站的印象。芳村的记忆,渗透进了他的童年、少年,以及整个成长史,广州城市的变迁,同样在芳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胜轩而言,属于他个人生命史的片段,除了时尚、便捷的地铁取代低矮的平房, 除了老旧的公交车站的消失,更为深刻的感知,来自家庭内部的裂变,父母下岗、房屋拆迁,这些大时代的宏大词汇,通过一桶桶冰鲜和父母的抗争,成为他成长过程中更为真实的碎片。很长时间,胜轩一家租住在白鹤洞边。后来,他们从亲戚那儿东拼西凑了几万元,在白鹤洞旁边,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这是父母在生存钢丝上,依赖房价低廉稍纵即逝的机会,颤颤巍巍作出的大胆、英明决定。2006年,胜轩考上了广东F学院。“在大学前,我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我出生在工薪阶层家庭,没有培训班,没有夏令营,我上课时,非常专注,导致我没有兴趣爱好。我的状况代表了60%-70%学生的状况”。在我当班主任的2006级中文班中,胜轩是12个男生中最安静的一个,也是最省心的一个,他带着厂区孩子的温厚、本分,从来没有多说过一句话。父母双方的下岗经历,以及父母下岗后为了生存所遭遇的艰辛,在他的性格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父母被单位和过往岁月抛弃所致的失败感,在胜轩毕业8年后,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一个班主任的身份,从他的职业经历中,分毫不差地丈量出来。胜轩毕业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曾应聘过一些单位,诸如粮油集团、地产广告公司,“都不是一些好的选择”。一个远房的姐夫将他带进了一家网络公司,说网络公司,其实是一家规模很小的淘宝网店, “又要做图片,又要做运营,还要打包发货”,夹在两头受气,干了4年,到离职时,月薪仅2000多元。直到一家街道办招聘,他才下定决心辞职。他以网格员身份考进的街道办,属于临时聘请。胜轩的首要目标,就是摆脱临时聘用的身份,通过考试获得民政专职的岗位,“考了几次,每次笔试都过了,面试过不去”。毕业8年,他的存款不到1万元。胜轩的目标,是考公务员, “报了很多,可能有十几次,竞争非常激烈”。胜轩坦言“很绝望”。他记得有一次考广州市文化局的一个单位,200多人竞争一个名额。“事业单位年龄的截止期限是35岁,35岁之前,我每年都会参加考试”。胜轩考公的经历,让我突然明白一个事实,在校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将考公视为比考大学更为重要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公务员考试相比别的选择,意味着相对公平的竞争。那些顺利考上公务员的学生,往往比自主择业的孩子,内心更为宁静。对普通家庭的大学生而言,公务员不见得是最好的职业选择,却是最能告慰父母的艰辛付出、最能兑现一纸文凭价值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这条路能否走通,往往成为判定这个群体是否存在上升空间的隐秘标尺。不能否认,中国基层单位的面目,正由这个群体决定,二本院校学生的归宿,与此构成了隐秘呼应。我知道,在各种职业的裂口中,考公的可能,也算得上时代悄然给他们撕开的一道光,只不过,这道光,暂时还没有照到胜轩身上。他35岁的考公年龄线马上临近,他恋爱多年的女友,因无法接受和未来公公、婆婆挤在一套60多平方米的旧房里,不得不黯然分手。“现实摆在眼前,看看广州的房价,凭现在的工资,我根本买不起独立的房子”。芳村鹤洞桥附近,坑口的稻田早已消失,他妈妈工作过的自行车厂,爷爷和爸爸工作过的药材公司,早已改头换面。珠江上穿梭的船只,汽笛依旧洪亮,广州古老又新鲜。胜轩的遭遇,让我留意到,家庭收入的匮乏像一条无形的绞索,就算他们千辛万苦获得了大学文凭,但在毕业以后的社会搏斗中,每到紧要关头面临选择时,这根无形的绞索,就会暗中绊住他们,阻碍他们探出脑袋,去看更远的世界。胜轩的多次抉择,以及抉择中的小心翼翼,与其说来自个性,不如说,来自背后家庭在自身命运中的显影。我在分析班上学生的职业构成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金融机构的学生,都害怕复杂的人际关系,害怕拼命喝酒的应酬,害怕工作业绩不取决于个人努力,而是由背景的大小、关系的深浅决定。对出生农村,尤其父母是农民的孩子而言,这种人际交往,更让他们无所适从。但对经商家庭出生的学生而言,并没有这方面的障碍。我得承认,尽管从就业结果而言,我的大学同学和我的学生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但若从更为细部的肌理进入,诸如培养目标、培养形式、就业观念等维度,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毫无疑问,我的大学时代和学生的大学时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图景。不能否认,我的大学时光,依旧弥漫着计划经济时期理想主义的余晖,而对062111班及他的同代人而言,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大学时光,则更多充斥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现实、竞争和机遇。作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阶段的亲历者,我能明显感到中国大学教育目标的变化。我的大学时代,教育目标指向的是为集体(祖国或社会)培养“人才”,而到我的学生,却变成了培养成为找到工作的就业主体,用温铁军老师的话说,就是“把人变成资本化的一个要素”。伴随培养目标变化的,是身份指认的区别,我的大学时代,哪怕只是一个中专生、专科生,也被视为“天之骄子”,对农村的孩子而言,考上大学常常视为“跳龙门”,并被国家从人事关系上认定为“干部”,而对062111班的学生而言,进入广东F学院这样的二本院校,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精神上的荣耀感,从进入校门开始,还没来得及感受高中老师曾描绘的美妙大学时光,就被辅导员告知就业的压力,他们毕业时,更多人拿到的只是一份“劳务派遣”,可以说,刚刚卸下高考的重负,就绷紧了找工作的弦,整个大学过程,不过教育产业化后被学校锻造为专业“流水线”上的一个规整产品。对我大学的9202班而言,无论出身如何,同窗的就业质量相差无几,但对062111班学生而言,个体出路和家庭情况往往相关,学生的命运,某种程度上,由成长背景决定。在追踪062111班学生去向时,我猛然发现,在迎接新生第一次和他们见面时,凭直觉留下的几种初见印象,竟然从整体上印证了他们毕业的基本流向。我的学生和我大学的同学相比,确实更认同商业的准则,也更拥有做生意的勇气。很多时候,我甚至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客户,我办公室永远擦不完的皮鞋油、吃不完的茶叶、红枣,还有丝绸被,洗发水,都来自学生的推销,我的日常消费中,一些护肤品、小首饰、正式一点的包,都来自学生的供货。这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在我的大学期间,我不会因为拿纸蛇捉弄老师导致课堂骚乱而羞愧,但难以接受为了获取利润和差价,将商品推销给师长的行为。这种差异以及面对市场经济的不同态度,毫无疑问,显示了时代在我和学生身上打下的不同烙印。他们,如一个个固定的锚点,成为我对社会,最方便的观测。他们,以一个个真实的生命,成为我对时代,最真切的感知。黄灯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年09月02日 08 版

白河船

湖南工业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才聪学习网

考试分析与应试策略一、考试介绍《教育综合》是教育硕士(Ed.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教育综合》考试力求反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教育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教育专业人才。1.考试形式《教育综合》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内容共包含四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2.题型与分值以样卷为依据,《教育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有三种,分别是:(1)名词解释题,一般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简答题,一般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题,一般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由于《教育综合》科目是院校自主命题,没有统一规定的考试大纲,因此大多数院校在命题方面呈现出很强的灵活性,题型和分值与样卷可能有较大区别,这其中体现着命题者的独特思路。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是参考命题指导将试卷按照科目分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四部分,并曾在2013年将真题题型、题量和分值调整为:名词解释题(共5题,20分)、简答题(共5题,50分)、论述题(共4题,80分)。由此可见,考生在确定报考院校之后,要尽量了解该校历年真题的题型,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相应的练习。3.考查目标(1)测试考生对于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的能力。(2)测试考生对于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外历史上的教育现象的能力。(3)测试考生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的了解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课程考试的考查范围为: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2.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概念的界定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概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4.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6.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概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7.课程·课程概述·课程设计·课程改革8.教学(上)·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9.教学(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10.德育·德育概述·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途径与方法11.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概述·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2.教师·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3.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普通教育学》[华东师大2003研;首都师大2006年]答:《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一本教育专著。这本书是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在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由儿童的管理、教学和道德教育所构成的教育过程,兴趣的多方面性,教学形式阶段,教育性教学原则,由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所构成的教学进程等。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在伦理方面的探讨,而在心理方面相对薄弱,这与赫尔巴特早期以伦理学为中心的学术活动是密切相关的。2调查研究法答: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的历史研究法。②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西南师大2003研、2004研]相关试题:①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北航2007研]②简述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北邮2008研]答: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以教育经验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与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尚未分化。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理论系统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教育学以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论,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大学讲台。康德、赫尔巴特等人在对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的同时,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教学法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时期,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的兴起对教育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甚至一些自然学科,如数学、生物学等,也成为阐述教育理论的依据与前提。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理论和思潮,打破了传统教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同的理论流派在相互对峙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众多门类。教育科学如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等迅速地发展起来。(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了新的发展,在理论上都进一步深化,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学科的分化成为当代教育学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研究者更多的对教育学本身进行反思。总之,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而且是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教育学是在实践和理论相互作用、不断反复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着的。2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北航2007研]相关试题:名词解释:①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北师大2001、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②形式教育论[北航2008研]答:从17世纪以后就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发展智力为主的认识分歧,形成所谓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如下所述:(1)“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这一派因重视研究形式的学科而得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②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③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2)“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实质教育因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赫胥黎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②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③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3)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评价“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这两种理论都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对立起来,都具有各自的片面性。形式教育把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错误地认为形式可以离开内容而得到发展,片面强调智力训练而轻视掌握学科知识,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应得到的系统科学知识。实质教育的片面性在于对发展智力的任务认识不足,看不到知识与智力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智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对智力发展采取自发、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直到现代才开始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3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至少要回答哪些基本问题?[华东理工2006研]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至少要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教育的本质问题。所谓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由于人的立场观点不同而存在差异。(2)教育的功能问题。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3)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与此同时,教育作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与儿童身心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4)教育的目的问题。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因此,这也是独立形态的教育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5)教育制度和管理的问题。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制度(即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教育制度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6)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关系到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还是双主体。这个问题也是独立的教育学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除了以上基本问题以外,作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还应该对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模式以及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麻烦大家关注+点赞!!谢谢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才聪学习网!

发剪

2019经济学考研各分数段报考学校分析汇总与指导

一、专业方向分析1、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越来越好,虽然经济学专业前景良好但理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一般都在院校和政府部门做研究。但通过自身在读研期间的努力依然能胜任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可考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报关员、注册会计师、经济分析师、保监代表人、精算师。2、专业方向分析推荐院校:400分以上: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380分以上:上海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360分以上:深圳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国家线;340以上:湘潭大学、云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专业;3、考试科目:政治、外语(一)、数学3、经济学801专业参考书:《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第五版)《宏观经济学》[美]N·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美]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二、专业方向分析1、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统计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国际投资学、产业经济学等)近年来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十分广泛,可以在贸易业务、金融业务、证券投资、银行系统、保险业等领域内大展宏图,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等工作。虽然工作的选择很多,但不同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在择业上还是有一些区别,例如国际贸易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理论研究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科研工作;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财政学专业毕业牛主要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统计学专业毕业生一般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也有进入经济管理部门和各大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和预算工作。总之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就业方向。2、专业方向分析推荐院校:400分以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380分以上: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365分以上:辽宁大学、西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350分以上:浙江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3、专业考试科目:政治、外语(一)、数学3、经济学803专业参考书:《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第五版)《宏观经济学》美]N·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美]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微观经济学》平迪克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上下册)》(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三、专业方向分析1、金融: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转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薪水水平:10-50万每年。金融硕士去向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各大银行总行各大金融机构,券商,投资公司,外资银行等,中国金融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非车常大,五道口、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社科院、复旦、上交、上财这样深厚背景的学生显得特别突出。2、专业方向分析推荐院校400分以上上海财经、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80分以上: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70分以上: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350分以上:广东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专业课考试科目:政治、外语(一)、396经济联考、431金融学综合专业参考书:《公司理财》,罗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九版、《金融学》黄达主编,人大出版。四、专业方向分析1、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应用统计是经济学领域下的专业学位专业。应用统计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广阔的就业前景。各行各业发展十分迅速,各领域如果想做的更好,必须了解市场,了解行业走势和行业概况,这就需要许多专业数据作为依托,更需要许多专业的应用统计人才来进行专业的分析应用统计的优秀毕业生可以从事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可以在大型的咨询公司从事市场调查的工作,各行业各公司的市场部门从事市场分析工作,国家统计部门从事与数据统计的相关工作等等。2、专业方向分析推荐院校:390以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370以上: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350以上:浙江工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3、考研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303数学3④432统计学专业参考书:《统计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五专业分析1、国际商务:国际商务是经济学领域下的专业学位专业。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是针对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全面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型。近些年,中国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所以需要很多具有国际贸易知识的高水平人才投身到国际贸易这个舞台。由于(专业硕士)国际商务的硕士毕业生除了具有国际贸易知识以外,还具有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涉外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其知识结构也更具应用性和适应性,特别是能娴熟地运用一1门以上外语开展商务活动,并且要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未来国际商务硕士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国际商务专业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可以在外向型生产企业、外贸公司、货代公司、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类型的贸易公司等从事商品进出口、外贸跟单、外贸单证、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代、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也可从事内贸工作及相关岗位的其他经济管理工作。2、推荐院校:370以上:华中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350以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置南大学;国家线以上(33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联合大学;3、考研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303数学3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参考书:由本校自行命题,所含内容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若需要经济学专业详细排名请关注我们,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迫胁而栖

小升初的罗生门:一件之前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的事情

图片来源:unsplash关于小升初的一些真相,之前没有人系统的论述出来,我们希望可以来做这件事情——小升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具体复杂在哪?……——其实2005年之后,就渐渐没有“小升初考试了”,小升初考试,政策意义上,是被禁止了……——其实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是民办学校强于公办学校的,而四五线城市恰恰相反……——新东方和好未来虽然都被叫做“K12培训巨头”,但是他们其实擅长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1.小升初是什么?政策实际的规定——禁止小升初考试小升初,即小学升入初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好像是大家都经历过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能说两句“当年我们小升初的时候,如何如何”,讨论门槛也非常低,以至于经常很多人会一起为教育理念而争得不可开交:“小时候就应该学数学,开发智力”,“小学时候不应该压得太狠,应该释放孩子天性”这同样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不同的人采取的方针,依然已经采取了,相当于已经下注了,那下注了以后,就要想办法强化自己的观点。但是和其他领域不一样的是,教育这个领域,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屁股是坐在哪的,甚至对“教育”这个凳子本身的形态是没有想清楚的。比如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叫做“小升初考试”。某著名高知论坛,在孩子教育板块,有人义愤填膺的发帖“教育部门如果真的想减负,小升初就不允许考数学”,时间是2018年11月,离现在时点是比较近的。图:2018年11月某知名高知论坛,一位版友言-应该禁止小升初考数学其他版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义愤填膺,有人说“不考数学,你的科技人才就跟不上,要玩完”,有人说“应该多考语言,各个国家基础教育都是很重视语言”的。图:针对“小升初应该考什么”,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其实,这里面最有问题的点,不是“小升初应该考数学,还是应该考别的东西”而是“不管数学语文还是别的什么,小升初,政策上本来就不允许任何考试”。一堆版友讨论的热火朝天,其实并没有注意到最本质的东西。笔者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这个机构学的这个东西(机器人,语文等等等等),小升初考试能加分吗?”,这个问题也让人有点不好回答,小升初根本就不允许考试,那“小升初考试加分”又从何而谈?2.实际政策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是禁止各种形式的小升初考试的,而禁止小升初考试,不是一开始就是禁止的,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开始全面禁止的首先,初中是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并实行,最早的义务教育法,是并没有关于“禁止考试”的说法。在1992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版本中,关于小升初的说法是“普通初中应当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和地理条件相对集中”,而关于小学入学的说法也仅是“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并非强制性的,也没有提到“免试”,此外,1986年最初的《义务教育法》版本中,也没有提到“民办学校”的问题。图:《义务教育法》最初版本是没有提到“免试入学”等问题的而到了《义务教育法》2006年的修订版本,强调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这里面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第一是提到了“免试入学”,开始强调小升初禁止考试了,第二是措辞从“应当有利于”变成了“应当保障”,要求程度提高了。并且,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的版本提到:民办学校同样适用本法(因为民促法中未有规定招生考试相关内容)。图:《义务教育法》2006年的修订版本,重点提出了“免试入学”和“民办学校适用”而在之后,随着“减负”大潮,加之《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之后“禁止小升初考试”相关政策持续不断出台,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在该政策的发布会上,又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图:2014年《就近入学意见》直接提出,小升初是禁止考试选拔学生的离得最近的是2019年4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举行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气会》,提到的“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行为,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向考试等方式选拔学生”。图:2019年4月,广东教育厅再次提出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进行小升初筛选基本上,2006年之后,“减负”大方向就已经定了,“小升初考试”这个东西,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小孩子怎么这么累?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么累,一定是学校给予的压力太大了”,给予了“减负”较大舆论压力)。实际上在2005年以前,“减负”论调还没有这么盛行的时候,当时是有存在“全区小升初联考”,“小升初X校联考”这种统一的考试的,并以此作为小升初选拔标准的,所以现在很多家长,经历过那个年代,把“小升初有考试”当做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实际上,现在小升初考试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至少是不合规的。3.小升初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罗生门,信息不对称程度最高,高于幼升小,中考,高考和考研这就是现在非常魔幻现实的一个现象——明明小升初是禁止任何考试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家长,认为小升初是一种类似于中考的统一考试?这主要有三个原因——①部分家长有刻舟求剑思维,自己小时候参加过小升初考试,就自然而然认为小升初考试是一直有的,②小升初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是否有选拔?按照什么标准?都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③虽然明面上小升初禁止考试,但是实际上各种变相的选拔是客观存在的。坑班,小五班,SMK,递简历,杯赛,各种提前点招的方式,实际上一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变得越来越信息不对称,让各路家长都一头雾水。图:某家长论坛上,家长们对于小升初“SMK”的讨论中国高考的公平性和信息透明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中考的信息对称性也很高。幼升小因为孩子差异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大,所以虽然有信息不对称,但总体来说,差异性还没有那么大。而小升初,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罗生门,是整个考试体系内信息不对称程度最高的环节,4.小升初本质上的矛盾——供需不平衡为什么小升初会带来如此大的焦虑感?本质上的矛盾在于“供需不平衡”。小升初压力大,根子上源于两个字“择校”。我们习惯于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有些学校是“好学校”,有些学校是“差学校”,甚至同一个初中里面,还需要分“好班”和“差班”。那问题就来了,“好学校”就那么些个,100个人一起跑步,无论每个人跑的多快,都是博尔特的水平,也肯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好学校”一般指的不是“教育让孩子能够健康,有启发性成长”的学校,而是“在考试和选拔中平均排名突出”的学校,那其实既然是一个筛选排名机制,就不存在“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大家都变成好学校”的情况,而“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划分,会长期存在。所以“好学校”长期来看,就那么多,华育中学,人大附中,长郡双语,南师大附中就招那么多人,所以“择校”一定是一个长期供需不平衡的事情,“好学校”总是人满为患的,需要筛选的。但这只是我们要说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是“小升初供需不平衡”其实是有人口结构和城市结构的原因的。而很多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一个现象——小升初的强烈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在一二线和部分三线城市的,大部分四五线城市,其实当地最好的初中,大都是公办学校,小升初直接通过学区房和划片进入的,不是特别存在一二线城市习以为常的“择校”这样的情况。而近20年,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青年人纷纷离开四五线,迁入一二三线城市,而这样,在一二线城市,小升初就变成了一个供需不平衡的事情,学生多,“好学校”少,这样的供需失衡,使得“招生更为灵活的学校”,逐渐吸收到了更好的学生,成为了更强的中学。而长此以来,学区房和划片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光靠学区房和划片,解决不了择校问题,更多学生和学校选择的方式是“点招”。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2000年出生人口为8.5万人,2016年出生人口是22万人,而学校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虽然存在一些扩招的现象,但是“好学校”供不应求的现象,是与日加剧的。2000年出生的人,2012年会参与小升初,而2016年出生的人,2028年会参加小升初,也就意味着,2012年-2028年,上海小升初会变得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图:2000年至2016年,上海市出生人口从8.5万人提升到22万人图:2000年至2016年,上海市初中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两年出生人口不是下降了吗”,这两年这个问题会不会缓解了呢?但是实际上,出生人口下降是2018年才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是单边提升的,2006年出生的人,参加小升初是2018年,2016年出生的人,参加小升初是2028年,也就意味着,从总适龄人口角度来说,2018年-2028年之间,小升初的适龄总人口是单边提升的。而另一方面,人口的结构迁移,向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迁移,导致这些城市,小升初的择校压力更大。图:2006-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是持续增长的,意味着2018-2028,小升初适龄人口都是增长的小升初本身不焦虑,焦虑的是“择校”,这发生的原因,本质上是“供需不平衡”,而且这些供需不平衡,主要存在于人口流入的一二三线城市。5.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其实“公办”与“民办”学校一直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界定。我倾向于认为,“以财政进行办学的,通过学区划片(而不是各种各样的筛选和考核)招生的”,是公办学校,而“不是财政办学,不是直接通过学区对口划片进入”的,是民办学校。以这个标准判断来看,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包括一些大学)办的学校其实是民办学校,比如国棉X场附属中学,比如X工大附中,其实是民办学校,这些学校很多是有自主择校招生的,也不是直接通过对口学区划片进入的。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更灵活的机制”,而这样的优势,在该地区人口呈现流入,小升初呈现供不应求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实际上,现在相当大一部分的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其实是民办学校强于公办学校的。6.北京的特殊性北京尤为特殊,北京现在还是公办学校强于民办学校。而北京最特殊的两个区是海淀和西城,这两个地方也是北京传统意义上“最强的两个区”。海淀的特殊性在于——海淀最强的初中,所谓海淀六小强——人大附,首师大附中,清华附,101中学,北大附,十一中学,他们其实是公开招生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确实是以公开筛选的形式进行择校招生的,而并非“通过学区划片统筹招生”。西城的特殊性在于——西城的学区现在还是一对一的,公办学校强,入学方式就是学区划片对口,就是一个学区房对应一个小学和初中,一个学区房就可以让孩子之后小学初中有保障,这几年炒的风风火火的“北京学区房多校划片改革”,其实一直没有波及到西城,西城还是原来那个样子,所以西城的学区房,堪称天价。我们做了一个关于西城区房价数据爬虫,可以看到,西城区平均一套挂牌二手房的单价,是1137万一套,11.7万一平,94平,建于1996年,注意,是平均,不分学区房与非学区房,西城区的学区房,肯定是比均价要更高的,这也和其特殊性有着重要的关联。图:北京西城区挂牌二手房房价平均达到11.7万/平7.多说两句——关于”K12培训”这个行业我们通常在说到“K12培训”这个行业,都是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实际上,中学培训和小学培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差别,就在于“你能否判断出学生成绩”?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去调查询问“有多少人认为你的孩子学习是中上水平以上?”,答案是90%,而对于一个初中二年级孩子的价值,同样的问题,答案只有45%。因为对于一个中学生,你的成绩是一个透明可比的数值,但对于小学生,则不是。中学K12培训,其实就是很多年前就有的,“补课”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透明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因为你成绩怎么样,清清楚楚,每学期都有考试,你如果成绩没有明显的改善,就换一个补习班。但小学K12培训,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行业,也是一个相对新的行业,并非存在已久的行业。因为绝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小学K12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小升初”,而不像中考高考是个标准化的考试,小升初是个非标的考核机制,而且信息高度不对称,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并不是无门槛竞争,你随便一个大学生,就可以给中学生做家教,教数学也好,物理也好,但你随便一个大学生,能给小学生指导奥数,指导小升初吗?小学K12培训也比中学K12培训行业,有着更复杂的机制。新东方更擅长于中学K12培训,好未来更擅长于小学K12培训,一般这两个公司,都被叫做“K12培训龙头”,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公司,擅长的行业,其实是非常不同的。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草叔消费升级研究”,作者吴劲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桂花

小升初的罗生门:一件之前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的事情

图片来源:unsplash关于小升初的一些真相,之前没有人系统的论述出来,我们希望可以来做这件事情——小升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具体复杂在哪?……——其实2005年之后,就渐渐没有“小升初考试了”,小升初考试,政策意义上,是被禁止了……——其实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是民办学校强于公办学校的,而四五线城市恰恰相反……——新东方和好未来虽然都被叫做“K12培训巨头”,但是他们其实擅长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1.小升初是什么?政策实际的规定——禁止小升初考试小升初,即小学升入初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好像是大家都经历过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能说两句“当年我们小升初的时候,如何如何”,讨论门槛也非常低,以至于经常很多人会一起为教育理念而争得不可开交:“小时候就应该学数学,开发智力”,“小学时候不应该压得太狠,应该释放孩子天性”这同样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不同的人采取的方针,依然已经采取了,相当于已经下注了,那下注了以后,就要想办法强化自己的观点。但是和其他领域不一样的是,教育这个领域,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屁股是坐在哪的,甚至对“教育”这个凳子本身的形态是没有想清楚的。比如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叫做“小升初考试”。某著名高知论坛,在孩子教育板块,有人义愤填膺的发帖“教育部门如果真的想减负,小升初就不允许考数学”,时间是2018年11月,离现在时点是比较近的。图:2018年11月某知名高知论坛,一位版友言-应该禁止小升初考数学其他版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义愤填膺,有人说“不考数学,你的科技人才就跟不上,要玩完”,有人说“应该多考语言,各个国家基础教育都是很重视语言”的。图:针对“小升初应该考什么”,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其实,这里面最有问题的点,不是“小升初应该考数学,还是应该考别的东西”而是“不管数学语文还是别的什么,小升初,政策上本来就不允许任何考试”。一堆版友讨论的热火朝天,其实并没有注意到最本质的东西。笔者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这个机构学的这个东西(机器人,语文等等等等),小升初考试能加分吗?”,这个问题也让人有点不好回答,小升初根本就不允许考试,那“小升初考试加分”又从何而谈?2.实际政策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是禁止各种形式的小升初考试的,而禁止小升初考试,不是一开始就是禁止的,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开始全面禁止的首先,初中是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并实行,最早的义务教育法,是并没有关于“禁止考试”的说法。在1992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版本中,关于小升初的说法是“普通初中应当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和地理条件相对集中”,而关于小学入学的说法也仅是“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并非强制性的,也没有提到“免试”,此外,1986年最初的《义务教育法》版本中,也没有提到“民办学校”的问题。图:《义务教育法》最初版本是没有提到“免试入学”等问题的而到了《义务教育法》2006年的修订版本,强调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这里面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第一是提到了“免试入学”,开始强调小升初禁止考试了,第二是措辞从“应当有利于”变成了“应当保障”,要求程度提高了。并且,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的版本提到:民办学校同样适用本法(因为民促法中未有规定招生考试相关内容)。图:《义务教育法》2006年的修订版本,重点提出了“免试入学”和“民办学校适用”而在之后,随着“减负”大潮,加之《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之后“禁止小升初考试”相关政策持续不断出台,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在该政策的发布会上,又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图:2014年《就近入学意见》直接提出,小升初是禁止考试选拔学生的离得最近的是2019年4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举行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气会》,提到的“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行为,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向考试等方式选拔学生”。图:2019年4月,广东教育厅再次提出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进行小升初筛选基本上,2006年之后,“减负”大方向就已经定了,“小升初考试”这个东西,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小孩子怎么这么累?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么累,一定是学校给予的压力太大了”,给予了“减负”较大舆论压力)。实际上在2005年以前,“减负”论调还没有这么盛行的时候,当时是有存在“全区小升初联考”,“小升初X校联考”这种统一的考试的,并以此作为小升初选拔标准的,所以现在很多家长,经历过那个年代,把“小升初有考试”当做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实际上,现在小升初考试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至少是不合规的。3.小升初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罗生门,信息不对称程度最高,高于幼升小,中考,高考和考研这就是现在非常魔幻现实的一个现象——明明小升初是禁止任何考试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家长,认为小升初是一种类似于中考的统一考试?这主要有三个原因——①部分家长有刻舟求剑思维,自己小时候参加过小升初考试,就自然而然认为小升初考试是一直有的,②小升初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是否有选拔?按照什么标准?都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③虽然明面上小升初禁止考试,但是实际上各种变相的选拔是客观存在的。坑班,小五班,SMK,递简历,杯赛,各种提前点招的方式,实际上一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变得越来越信息不对称,让各路家长都一头雾水。图:某家长论坛上,家长们对于小升初“SMK”的讨论中国高考的公平性和信息透明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中考的信息对称性也很高。幼升小因为孩子差异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大,所以虽然有信息不对称,但总体来说,差异性还没有那么大。而小升初,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罗生门,是整个考试体系内信息不对称程度最高的环节,4.小升初本质上的矛盾——供需不平衡为什么小升初会带来如此大的焦虑感?本质上的矛盾在于“供需不平衡”。小升初压力大,根子上源于两个字“择校”。我们习惯于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有些学校是“好学校”,有些学校是“差学校”,甚至同一个初中里面,还需要分“好班”和“差班”。那问题就来了,“好学校”就那么些个,100个人一起跑步,无论每个人跑的多快,都是博尔特的水平,也肯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好学校”一般指的不是“教育让孩子能够健康,有启发性成长”的学校,而是“在考试和选拔中平均排名突出”的学校,那其实既然是一个筛选排名机制,就不存在“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大家都变成好学校”的情况,而“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划分,会长期存在。所以“好学校”长期来看,就那么多,华育中学,人大附中,长郡双语,南师大附中就招那么多人,所以“择校”一定是一个长期供需不平衡的事情,“好学校”总是人满为患的,需要筛选的。但这只是我们要说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是“小升初供需不平衡”其实是有人口结构和城市结构的原因的。而很多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一个现象——小升初的强烈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在一二线和部分三线城市的,大部分四五线城市,其实当地最好的初中,大都是公办学校,小升初直接通过学区房和划片进入的,不是特别存在一二线城市习以为常的“择校”这样的情况。而近20年,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青年人纷纷离开四五线,迁入一二三线城市,而这样,在一二线城市,小升初就变成了一个供需不平衡的事情,学生多,“好学校”少,这样的供需失衡,使得“招生更为灵活的学校”,逐渐吸收到了更好的学生,成为了更强的中学。而长此以来,学区房和划片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光靠学区房和划片,解决不了择校问题,更多学生和学校选择的方式是“点招”。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2000年出生人口为8.5万人,2016年出生人口是22万人,而学校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虽然存在一些扩招的现象,但是“好学校”供不应求的现象,是与日加剧的。2000年出生的人,2012年会参与小升初,而2016年出生的人,2028年会参加小升初,也就意味着,2012年-2028年,上海小升初会变得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图:2000年至2016年,上海市出生人口从8.5万人提升到22万人图:2000年至2016年,上海市初中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两年出生人口不是下降了吗”,这两年这个问题会不会缓解了呢?但是实际上,出生人口下降是2018年才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是单边提升的,2006年出生的人,参加小升初是2018年,2016年出生的人,参加小升初是2028年,也就意味着,从总适龄人口角度来说,2018年-2028年之间,小升初的适龄总人口是单边提升的。而另一方面,人口的结构迁移,向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迁移,导致这些城市,小升初的择校压力更大。图:2006-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是持续增长的,意味着2018-2028,小升初适龄人口都是增长的小升初本身不焦虑,焦虑的是“择校”,这发生的原因,本质上是“供需不平衡”,而且这些供需不平衡,主要存在于人口流入的一二三线城市。5.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其实“公办”与“民办”学校一直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界定。我倾向于认为,“以财政进行办学的,通过学区划片(而不是各种各样的筛选和考核)招生的”,是公办学校,而“不是财政办学,不是直接通过学区对口划片进入”的,是民办学校。以这个标准判断来看,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包括一些大学)办的学校其实是民办学校,比如国棉X场附属中学,比如X工大附中,其实是民办学校,这些学校很多是有自主择校招生的,也不是直接通过对口学区划片进入的。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更灵活的机制”,而这样的优势,在该地区人口呈现流入,小升初呈现供不应求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实际上,现在相当大一部分的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其实是民办学校强于公办学校的。6.北京的特殊性北京尤为特殊,北京现在还是公办学校强于民办学校。而北京最特殊的两个区是海淀和西城,这两个地方也是北京传统意义上“最强的两个区”。海淀的特殊性在于——海淀最强的初中,所谓海淀六小强——人大附,首师大附中,清华附,101中学,北大附,十一中学,他们其实是公开招生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确实是以公开筛选的形式进行择校招生的,而并非“通过学区划片统筹招生”。西城的特殊性在于——西城的学区现在还是一对一的,公办学校强,入学方式就是学区划片对口,就是一个学区房对应一个小学和初中,一个学区房就可以让孩子之后小学初中有保障,这几年炒的风风火火的“北京学区房多校划片改革”,其实一直没有波及到西城,西城还是原来那个样子,所以西城的学区房,堪称天价。我们做了一个关于西城区房价数据爬虫,可以看到,西城区平均一套挂牌二手房的单价,是1137万一套,11.7万一平,94平,建于1996年,注意,是平均,不分学区房与非学区房,西城区的学区房,肯定是比均价要更高的,这也和其特殊性有着重要的关联。图:北京西城区挂牌二手房房价平均达到11.7万/平7.多说两句——关于”K12培训”这个行业我们通常在说到“K12培训”这个行业,都是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实际上,中学培训和小学培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差别,就在于“你能否判断出学生成绩”?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去调查询问“有多少人认为你的孩子学习是中上水平以上?”,答案是90%,而对于一个初中二年级孩子的价值,同样的问题,答案只有45%。因为对于一个中学生,你的成绩是一个透明可比的数值,但对于小学生,则不是。中学K12培训,其实就是很多年前就有的,“补课”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透明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因为你成绩怎么样,清清楚楚,每学期都有考试,你如果成绩没有明显的改善,就换一个补习班。但小学K12培训,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行业,也是一个相对新的行业,并非存在已久的行业。因为绝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小学K12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小升初”,而不像中考高考是个标准化的考试,小升初是个非标的考核机制,而且信息高度不对称,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并不是无门槛竞争,你随便一个大学生,就可以给中学生做家教,教数学也好,物理也好,但你随便一个大学生,能给小学生指导奥数,指导小升初吗?小学K12培训也比中学K12培训行业,有着更复杂的机制。新东方更擅长于中学K12培训,好未来更擅长于小学K12培训,一般这两个公司,都被叫做“K12培训龙头”,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公司,擅长的行业,其实是非常不同的。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草叔消费升级研究”,作者吴劲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能知

中年保安12年考研路:今年离浙大复试线仅差15分

原标题:中年保安 12年考研路他的“梦”知识分子梦今年,也是刘小平考研的12个年头。12年来,他一边当保安谋生,一边复习考研,执着地追求着名校研究生文凭,“有了文凭,也能找到好工作,有足够的资本去赚钱,在岗位上不会被歧视,因为你是个知识分子”……15分之憾浙江大学今年3月公布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其中管理学分数线为355分,刘小平再次面临考研失败。今年他考了340分,距报考的浙大管理学专业复试分数线,仅差15分,这让他遗憾不已。我要的并不止这些时间走过十余年,考研梦却仍是个梦,“可我即便放弃了,又怎么样呢?做生意也无非就是我哥那个样子,一年挣个十多万就不得了了,但我要的并不止这些。”他认为,只有这份名校的研究生文凭才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340分!12年考研路上,这是刘小平距离他的研究生梦最近的一次。今年3月,浙江大学公布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刘小平报考的管理学专业复试分数线为355分。42岁的刘小平再次被拦在复试门槛外,但这已是他距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刘小平的考研路始于2006年,多年来,他一边当保安谋生,一边复习考研,执着地追求着这份名校研究生文凭,尽管周遭人并不看好他的考研梦……成都商报记者杜玉全、摄影记者王红强遗憾只差15分他被挡在复试门外今年3月,浙江大学公布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其中管理学分数线为355分,刘小平再一次面临考研失败的现实。与以往的心境不一样,这一次,看到成绩的他心绪难平,遗憾不已。他不愿意跟身边任何人讲话,半个月才走出“失败”的阴影。考前,刘小平曾对这次考试志在必得。政治71分、英语67分、两门业务学科也都拿到了101分,随着成绩出炉,他一度觉得“今年成了”,然而340的总分还是差了一截。这一成绩,成都商报记者也通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布的考生成绩予以证实。刘小平说,这是他距离自己研究生梦最近的一次。2012年,刘小平在经历连续几年的复旦考研失败后,将学校换成了浙江大学,专业也从之前的旅游管理换成了行政管理,因为前者需要考数学,让刘小平根本无力突破,原以为“降低难度”后就能“拿下”考试,可还是连连失败。“以往相差五六十分心里还算坦然,但这次就差15分啊,只要考前再加把火,我不相信拿不到这15分。”说起来,刘小平至今仍觉遗憾。之所以这把“火”没能加上,刘小平认为与自己考前经历的一些变故有关。他说,之前有4个多月一直在老家达州处理家事,耽误了复习,而考前一周,又再次因亲人离世不得不回家,加上此次考试的地点也发生了变动,让赶考显得匆忙。种种波折让他错失了这关键的15分。执着12年考研路边做保安边备考刘小平的考研路始于2006年。当时,他在云南一家酒店做保安,通过自考,边上班边学习,顺利完成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本科的学业。毕业答辩时,老师说“你要是好好写,这论文都够硕士论文水平了”,这让他坚定了考研的想法。“既然要考研,肯定要考一个更好的重点大学。”第一年,他把学校和专业瞄准了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不过,当时只考了150来分,与学校的复试线差了近200分。之后,他又报考复旦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一考6年。然而每年的成绩都距复试线100多分,英语和数学成了他的一道坎,尤其是数学,每年的成绩只有二三十分,考试成绩最好的一年总分也仅有240来分。刘小平觉得,如果继续坚持考复旦,自己的研究生梦要实现可能非常渺茫。2012年,他再次更换了报考学校,将复旦大学换成了浙江大学,专业也换成了行政管理。在此过程中,因为不再将数学作为考试科目,刘小平的成绩有了很大提升,“这个阶段基本就只差几十分了”,第一年他就考了308分。随后几年,英语成绩也有了提升,“从最开始的30多分到后来四五十分,再到现在能够考到60来分。”为了练习口语,刘小平还时常到一些老外聚集的酒吧,与老外搭讪。不过,总分始终没能上线,没能踏进浙大校园。备考期间,刘小平一直在酒店做保安,他觉得保安工作不需要太费脑筋,时间也相对较多,能够边工作边复习。两年前,他从云南来到成都,在川音附近租下一个单间,“离高校近还能到图书馆复习。”如今,他在九眼桥附近一家单位做保安,“但也不好明目张胆看书,一是别人会觉得你一个保安还装模作样考研,让领导看见不太好。”刘小平的考研路,一考12年。至今,他还保存着每次考试的准考证,他说这是他一路走来的一份见证。面对辍学的人生四处打工大学梦仍未灭自考拿到本科文凭“考上名校研究生才算有干货”他说,有了文凭,能找到好工作,有足够的资本去赚钱……因为你是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刘小平屡屡提及的词汇。上世纪80年代末,刘小平初中毕业,当时家里开了一个小煤窑,父亲原本不打算让他继续上学。但刘小平异常坚决,最后在妈妈支持下从达州三汇镇赶到万源上高中,不过,仅上了一年,他就因身体原因放弃学业在家养病,学业因此中断。随后十年,他曾到新疆、山西、云南等地打工,还曾与哥哥开了几个月饭店。期间,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光临当地的图书馆。他爱上了看书写作。“可单是爱好没有文凭依旧是不行啊。”刘小平觉得,还是要上大学才行。另一个坚定刘小平考研究生的想法,则来自于同学的影响。“有时候在一些同学聚会上,那些上了大学的同学,别人敬酒时也会多敬几杯,感觉你是一个知识分子”,这让刘小平感触颇深。他觉得只有上了大学,考取了名校研究生自己才算真正有了“干货”,才拿得出手,才不会被人看不起。2001年11月16日,刘小平正式开始参加成人自考,从云南民族大学的专科考到云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有了文凭,也能找到好工作,有足够的资本去赚钱,在岗位上不会被歧视,哪怕犯了错别人也会原谅你,因为你是个知识分子。”刘小平说。另一方面,有一次哥哥前去看他,提出想在老家开一个餐馆,当时他为哥哥设计了一个品牌方案,后来哥哥的经营在他的方案下取得了很好效益,这让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去学习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事实上,按照刘小平的考研分数,如果换一个专业或者学校,兴许早已实现考研梦。但他觉得,既然已经考了这么多年,走到现在的地步,再换学校心有不甘。同时,选择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为了今后学成后能够有资本和能力到大企业做管理任职,哪怕自己做生意也能得心应手,“浙大行政管理研究生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也能让自己做起事来顺利很多吧。”面对家人、同学、朋友的不理解不支持当个村干部?做点小生意? “我要的并不止这些”他说,只有名校研究生文凭,才能有更好前途在考研路上,刘小平遭到了周遭人的“冷水”,42岁的他至今未婚,母亲也不看好他考研。“我们毕竟还是农村人。”母亲不止一次对他说道,甚至称“我们给你算了命,你是考不上的。”这让刘小平难以接受。“既然你说我不行,我越要考出来给你看,一定要把这个文凭拿到手,找到好工作,干个样子出来。”刘小平说,除了母亲,不少亲人都不支持他。“你这么大了还考研?”母亲觉得他应该找点正经事做,既然已有了自考本科文凭,考不考研究生有啥差别呢?“但我们再说都不听,就随他吧。”一些要好的同学、朋友也不看好他考研。起初,朋友们还很支持他,但连续十余年考研失利则让他们觉得刘小平“执迷不悟”,“这个年龄也差不多了,万一考不起呢?”而朋友的这番话在刘小平看来不怀善意,“就是说你考不起嘛,这不是鼓励,是打击。”于是,连要好的朋友,他也不愿再多联系。刘小平也想过这些年来的得失,时间走过了十余年,考研梦却仍是个梦,“可我即便放弃了,又怎么样呢,从政是不行的,顶多当个村干部,做生意也无非就是我哥那个样子,一年挣个十多万就不得了了,但我要的并不止这些。”刘小平认为,只有这份名校的研究生文凭才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浙大回应:支持他的考研路分数是前提标准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浙江大学招生办的招生老师。据介绍,目前研究生招生各个专业的招生分数线各有不同,各学院及不同专业会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给出进入复试的比例,划出复试分数线,考生除了入学考试成绩要达到复试要求外,还要进一步通过复试,才能入学。对于刘小平的考研路,学校给予肯定和支持,但分数是前提标准,刘小平要想进入浙江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还是必须通过考试并达到考试成绩的要求才行。

玄德

42岁保安执着考研12年至今未婚 坚信拿名校文凭有更好前途

340分!12年考研路上,这是刘小平距离他的研究生梦最近的一次。今年3月,浙江大学公布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刘小平报考的管理学专业复试分数线为355分。42岁的刘小平又被拦在复试的门槛外,但这已是他距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刘小平的考研路始于2006年,多年来,他一边当保安谋生,一边复习考研,执着地追求着这份名校研究生文凭,尽管周遭人并不看好他的考研梦。遗憾相差15分 他被挡在了复试门外今年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其中管理学分数线为分,刘小平再一次面临着考研失败的现实。与以往的心境不一样,这一次,看到成绩的他心情难平,遗憾不已。他不愿意跟身边任何人讲话,半个月才走出这种“失败”的阴影。考前,刘小平曾对这次考试志在必得。政治71分、英语67分、两门业务学科也都拿到了101分,随着几门学科的成绩出炉,他也一度觉得今年成了,然而的总分还是差了一截。这一成绩,成都商报记者也通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布的考生成绩中得到了证实。刘小平说,这是他距离自己研究生梦最近的一次。2012年,刘小平在经历连续几年的复旦考研失败后,将学校换成了浙江大学,专业也从之前的旅游管理换成了行政管理,因为前者需要考数学,而这让刘小平根本无力突破,原以为降低难度后就能拿下考试,可还是连连失败。以往相差五六十分心里还算坦然,但这次就15分啊,只要考前再加把火,我不相信我拿不到这至今说起来,刘小平仍觉遗憾。之所以这把火没能加上,刘小平认为与自己考前经历的一些变故有关系。他说,在这之前实际上有4个多月都一直在老家达州处理家里的事情,耽误了复习,而考前一周的关键时期,又再次因为亲人离世不得不回家处理,加上此次考试的地点较以往也发生了变动,让赶考路显得匆忙不已。林林总总的波折让他错失了这关键的执着12年考研路 边做保安边备考刘小平的考研路开始于年。当时,他在云南一家酒店做保安,通过自考,边上班边学习,顺利完成了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本科的学业。毕业答辩时,老师一句你要是好好写,这论文都够硕士论文水平了,让他坚定了考研的想法。既然要考研,肯定就要考一个更好的重点大学。第一年,他把学校和专业瞄准了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不过,当时四项考试的总分仅仅只有150来分,与学校的复试线差了近200分,其中数学仅有21分,英语也只考了35之后,他又与同学一起开始报考复旦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一考6年。然而每年的成绩都距离复试线相差100多分,英语和数学成了他的一道坎,尤其是数学,每年的成绩都只有二三十分,考试成绩最好的一年总分也仅有240来分。刘小平觉得,如果继续坚持考复旦,自己的研究生梦实现的可能性将非常渺茫。年,他再次更换了报考学校,将复旦大学换成了浙江大学,专业也换成了行政管理。在此过程中,因为不再将数学作为考试科目,刘小平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阶段基本就只差几十分了,第一年他就考了308随后几年中,英语成绩也有了提升,从最开始的30多分到后来四五十分,再到现在能够考到60来分。为了练习口语,刘小平还时常到一些老外聚集的酒吧,买一瓶啤酒,然后转几圈,就为了跟老外搭上几句话。不过,在总分上依旧与学校的分数有着差距,刘小平始终没能踏进浙大校园。备考期间,刘小平一直在酒店做保安,他觉得保安的工作不需要太费脑筋,时间也相对较多,能够让自己边工作边复习。两年前,他从云南来到成都,在川音附近一个被改成9间房的群租房内租下了一个单间,离高校近还能到图书馆复习。如今,他在九眼桥附近的一家单位继续着保安工作,但是也不好明目张胆看书,一是别人会觉得你一个保安还装模作样考研,再一个是让领导看见不太好,只能在脑子里想只是结构,拿张纸画一画。刘小平的考研路,一考年。至今,他还保存着每一次考试的准考证,他说这是他一路走来的一份见证。背后考上名校研究生才算有“干货”采访期间,知识分子成了刘小平口中屡屡提及的词。上世纪80年代末,刘小平初中毕业,当时,家里开起了一个小煤窑,父亲原本并不打算让他继续上学。但刘小平异常坚决,最后在妈妈的支持下才从达州三汇镇赶到万源上高中,不过,仅仅上了一年,就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家养病,学业因此中断。随后十年,他曾到新疆、山西、云南等地打工,还曾在达州与哥哥开了几个月的饭店。期间,不管走到哪里,刘小平都会时常光临当地的图书馆。他爱上了看书写作,还曾练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新概念作文。可单是爱好没有文凭依旧是不行啊。刘小平觉得,仍需上大学才行。另一个坚定刘小平要上大学考研究生考取文凭的想法则来自于周边同学的影响。有时候在一些同学聚会上,那些上了大学的同学,别人敬酒时也会多敬几杯,感觉你是一个知识分子。这让刘小平感触颇深。他觉得只有上了大学,考取了名校研究生自己才算真正有了干货,才拿得出手,才不会被人看不起。2001年11月16日,刘小平买了书正式开始成人自考,从云南民族大学的专科再到云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有了文凭,也能找到好的工作,有足够的资本去赚钱,在岗位上不会被歧视,哪怕犯了错别人也会原谅你,因为你是个知识分子。刘小平说。另一方面,在云南备考,有一次哥哥前去看他,提出想在老家镇上开一个餐馆,当时刘小平熬夜为哥哥设计了一个品牌方案,后来哥哥的经营也在自己的方案下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让他觉得如果自己不考试不去学习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效。事实上,按照刘小平的考研分数,如果换一个专业或者学校,兴许早已实现考研梦。但他觉得,既然已经考了这么多年,走到了现在的地步,再换学校会心有不甘。同时,选择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为了今后学成后能够有资本和能力到大企业做管理任职,哪怕自己做生意也能得心应手,浙大行政管理研究生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也能让自己做起事来顺利很多吧。家人“我们毕竟还是农村人”在考研路上,刘小平遭到了周遭人的冷水,岁的他至今未婚。此前支持他上学的母亲也在他考研路上表达了不看好。我们毕竟还是农村人。母亲不止一次在刘小平耳旁说出了这样的观点,甚至表达了更直接的言语,我们给你算了命,你是考不上的。这让刘小平难以接受。既然你说我不得行,我就越是要考出来给你看,一定要把这个文凭拿到手,找到好工作,干个样子出来。刘小平说,除了母亲,家里的不少其他亲人也不支持。他觉得这是一种嫉妒,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考研?,曾经支持自己上学的母亲也一度觉得他应该停下来,找点正经事做,我们毕竟是农村人,既然已经有了自考本科文凭了考不考研究生有啥差别呢?但我们再说都不听,年轻人管不了了,就随他吧。除了家人,一些自己从小要好的同学朋友也对刘小平的考研不看好。起初,朋友们还很肯定他的想法,但连续十余年的考研失利则让朋友觉得他是执迷不悟这个年龄也差不多了,万一考不起呢?而朋友的这番话在刘小平看来,是不怀善意的,就是说你考不起嘛,这不是鼓励,是打击。于是,连自己要好的朋友,刘小平也不愿再多联系了。刘小平也想过这些年来的得失,时间走过了十年,考研梦却还仍是个梦,可我即便放弃了,又怎么样呢,从政是不行的,顶多当个村干部,做生意也无非就是我哥那个样子,一年挣个十多万就不得了了,但我要的并不止这些。刘小平认为,只有这份名校的研究生文凭才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浙江大学:分数是前提标准18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浙江大学招生办的招生老师。据介绍,目前研究生招生各个专业的招生分数线各有不同,各学院及不同专业会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的情况给出进入复试的比例,划出复试分数线,考生除了入学考试的成绩要达到复试要求外,还会进一步通过复试的要求,才能入学。对于刘小平的考研路,学校给予肯定和支持,但分数是前提标准,刘小平要想进入浙江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还是必须通过考试并达到考试成绩的要求才行。刘小平历年考试总分云南大学2006:150分复旦大学2007-2010年:约2011年:245浙江大学2013344分(单科未过线)2014270分(家人变故耽搁)20153412016329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杜玉全摄影王红强编辑余孟祥

莫知其终

饭间读本 | 现实版扫地僧!长沙一老人12年无偿辅导大学生数学,退休前曾是保洁员

《天龙八部》里有一个无名扫地僧,隐居于少林寺藏经阁内,日常功课是扫地,但却武功高强,深藏不露。也因为这部分小说," 扫地僧 " 成为民间高手的代名词。在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就有这样一位现实版 " 扫地僧 " ——古棱峰。今年 60 岁的他痴迷数学,坚持 12 年给在校大学生做义务辅导,会弹钢琴、手风琴,能演奏多个曲子,还会点英语。但令人吃惊的是,古棱峰退休前的职业竟是一名保洁员。"奇怪老头"免费教大学数学12年自从 2006 年搬到林科大附近后,古棱峰就走进图书馆和自习室,询问正在自习的同学是否有高数上的难题需要帮助并主动开始教学。去年正在准备考研 " 二战 " 的闫德轩就是这样和他认识的。2017 年 8 月 20 日,闫德轩一个人在教室自习,古棱峰看见他在学高数,就主动跟他聊了起来。因为有些基础,古爷爷讲的内容也容易懂,两个人聊了很久。从此古爷爷每天都会在同一个地方找他,闫德轩也很喜欢跟这位博学并且能为自己解惑的长者交流。" 爷爷几乎每天都是晚上 7 点半准时过来辅导我,不分周末,他偶尔来晚了,还会跟我说对不起 "。在闫德轩看来,古爷爷 " 比家教老师还敬业 "。有几次下暴雨,古爷爷也依旧冒雨撑伞赶来为他辅导,这让他很感动。从开始到结束,古棱峰没收过闫德轩任何报酬," 后来我觉得爷爷太辛苦了,每次给爷爷买瓶冰红茶,他都经常叫我不要买了 "。学校里不少同学都知道他,主动找同学开始辅导前,古棱峰几乎不怎么介绍自己,只说自己在做一个教学调研,然后马上开始讲题。没有很多概念性的推导,古棱峰主要以讲题目为主,但他的辅导贴近学生,有准备有针对性,也经常会延伸拓展,举一反三。闫同学说:" 古爷爷的知识量很充足,随口就能说出很多题目,甚至会讲一些超纲的内容。"考研数学88分,"教授"辅导后变成107分2016 年准备考研期间,能在自习室向古爷爷请教,是国际商务专业张琴同学最大的愿望,但遗憾的是,直到考完研临近毕业,才在教室跟同学拍照时遇上他。古爷爷错将她当成前一天晚上辅导的学生,拉住她就开始讲高数题," 他准备工作做的超级足,写了两页纸,讲完那道题还讲了一个同知识点的 "。古棱峰知晓张琴考研有一门专业课是概率论后,又给她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公式,并论证了推导过程," 阶梯教室的黑板一共四块,他写满了三块 "。在闫德轩心里,这位不拘小节、衣着有些随便,甚至不修边幅的长者,却是陪伴他走过黑暗岁月,领着他走向涅槃重生最重要的师者。不仅有数学成绩上的提高,还有精神上的崇高追求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古棱峰讲过的题,闫德轩记录了满满五六本大软抄本," 我觉得爷爷给我的帮助,就是理清了许多数学思路,把原来抽象的东西换一种角度讲给我听了 "。第一次考研,闫德轩的数学只有 88 分,第二次提高到了 107 分,并且考上了心仪的院校。古棱峰十分享受给学生讲题的过程,在他看来,学生听懂了他讲的题,他就很有自豪感。虽然并不是一个老师,但有时候走在学校路上,突然有学生叫他一声 " 教授 ",他也会特别开心。目前,古棱峰每天上午和晚上,都会到林科大校园里辅导学生,并且有固定的教室。晚上 8 点 40 晚自习结束后,还有十多名同学留下来自愿接受辅导。打算出版考研辅导书,帮助学生考研古棱峰今年 60 岁,退休前是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二队的一名保洁员。1981 年他毕业于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现怀化学院 ) 数学教育专业,1981 年至 1985 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后来因个人原因离开了教学岗位,寄身林科大当了一名保洁员。受父亲的影响,古棱峰打小就学会了拉手风琴。06 年开始在林科大辅导数学后,他也会每天趁着学生晚自习的时间在学校音乐系的琴房里练钢琴。接受记者采访时,古棱峰主动弹奏起钢琴,《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牧民歌唱毛主席》等曲子信手拈来。除此之外,古棱峰也在学习英语,他经常主动跟外国人交流练习口语,并且能进行基本的对话。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古棱峰就开始整理高数、概率论、线代笔记,包括每一门学科的基础概念、理论推导、相关习题等。在他的家里,这样的手稿已经有了五大本,有些年份比较久的笔记本已经泛黄,但他还是经常翻阅。" 虽然有些不太系统,但现在还能用得到,有时候翻阅就是温故知新 ",他说," 数学很枯燥,却也很生动。" 古棱峰退休后的计划是出一本自己的考研辅导书,预计将有 100 多页。没能继续从事教育行业是古棱峰心中的遗憾,但他也经常和林科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生交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辅导,每年能有 10 多名学生成功考上研究生。你怎么看?点击【评论】,说说你的观点吧!来源丨潇湘晨报(xxcbwx)记者丨宋凯欣 实习生 张靖雯★星标晨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