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也普遍提高,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2019年的考研人数再创新高,突破了290万大关。竞争人数的增多,加上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并没有明显的上升,导致今年的考研难度毫无疑问加大了。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初试也是同样很受关注,对于今年的考试难度的讨论,更是非常多的。不过,从三门全国统考的科目来看。政治、英语的难度都不算小,那考研数学的难度,可以说就直接决定了今年的考研难度了。考研难度虽然不比往年低,但是在微观层面来讲,对于每个考研学子来说,只要选好学校,认真复习,其实都可以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数一数二数三考研数学分为试卷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三者的区别在于在知识面的要求上,数学一主要针对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工类考生,数学二主要针对对数学要求低一些的农、林、地、矿、油等专业,数学三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难度上,数一毫无无疑问是比较难的,数二相对简单,数三的考查范围也不小,难度略高于数二。2019考研数学难度系数今年的考研数学在难度上来看,数学一比去年简单,数学二的难度不大,题型比较基础,但是计算量比较大,数三的难度也不大,大题里极限、级数、多元极值等都没有出现。因此有18年考研的考研学子大喊,“今年考研数学的简单,是去年师哥师姐用命换来的啊。”更有不少明年的考研学子担忧,根据考研数学难度每年一变的规律,明年考研岂不是要增大难度了?2019考研数学估分投票结果但是,具体难度的大小,还要看数据说话。网友发起了一个考研数学估分的投票,1小时之内,就有4000人参与了投票。在投票结果中,除去没有参与考研的991人,在考研的3109人中,数量最多的是“60-90”分这个选项,占考研投票总人数的20.6%,另外,“100-110”分,“110-130”分的人数也都不少,分别占考研投票总人数的14.78%和15.3%。有256人投了“满分”这个选项,占考研投票人数的8.2%,总体来说,估分100的人数占到了38.08%。根据大家的乐观评估,看来,今年的考研数学的难度是不大了,不过,也许正是因为今年的考研英语难度不小,甚至很多过了英语六级的人都惊呼怕过不了线,所以,数学难度小一些也是情理之中了。你认为今年数学的难度大不大呢?你估分多少呢?单选|你考研数学估计能考多少分?140以上120-140100-12080-10060-8060以下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201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在今天大部分专业考试已经结束,在紧张的两天考试中,受外界广泛关注的莫非是数学科目,因为数学历来是被考生称为难度最大的一门考试,尤其是去年,很多考生由于数学成绩无法过国家线而与研究生擦肩而过。因此,今年的数学考试难度怎么样呢?在考试前,很多研究生的教育机构预测今年的数学难度可能会比去年有所下降,理由是去年的数学难度偏大,出题组老师们考试完成后,看到这么样的结果压力也有些大,因此,为了不让这样的局面再次出现,今年数学可能会有所放松。但是,研究生考试作为国家人才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选拔出具备相应潜力的考生来继续深造,因此相应的标准是不可能会放松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难题,这样体现了命题老师的水平。现在考试结束了,我们就来看看2019年研究生数学的考试情况吧。从网上公布的网友情况来看,大家对今年数学题目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题型都见过,就是不会做。最起码出题老师没有给考生难堪,基本上出题都是中规中矩,只不过灵活性还是有的。就总体难度而言,2019年考研数学一试题与2018年相比,难度相差无几。这与近年来的考研趋势是非常契合的,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试题的难度也在增加,这也体现了考研是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不过从2013年开始试题的难度整体是比较平稳的。另外,2019年的考研数学一高数部分试题体现了考研数学的一贯特点:重基础,综合性强,计算量大。首先,考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基本方法来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其实从1990年到2019年以来,重基础这个出题的侧重点从未改变过。与此同时,近几年试题中不断凸显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要求考生注重对方法的总结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做到活学活用。最后,计算量大的特点要求考生要多做题,只有量的积累才能把计算能力提升上来,在考场上不仅做到会,而且要快,这样才能考取理想的分数。不管考得怎么样,反正都已经过去了,再去纠结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现在对很多考生来说,要做的可能是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毕竟在这么漫长的研究生备考中,已经疲惫不堪了。根据往年惯例,成绩将于2月份公布,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学。
从考研成绩公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这也是考研学生最难熬的一段时间,虽然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却不知道分数线究竟是怎么样的。今天,2019年考研的国家分数线终于出来了,不过,很多学生却高校不起来,因为今年的分数线较往年普遍有上涨趋势,这样一大邦考研的学生心惊胆战。我们先看一下今年的考研的国家分数线。从这个分数线可以看出,今年学硕分数线最高的是文学类355分,其次是管理学340分。2018年的学硕最高分数线为345分,专硕最高位345分,也就是说,今年的学硕录取线较去年上调了10分。那么,对于一个考研学生来说,这10分的跨度有多大呢?其实参加过考研的人都知道,这类国家升学考试可谓是一分干掉一群人,所以,这10分的跨度可能让上万人无缘考研了。当然,除了国家线以外,一些自主划线的高校也很受关注,比如今年北京大学的考研分数为:北京大学学硕的最高分数为355分,超过国家线60分;而专硕的复试最高线达到了400分。而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北京大学几乎持平:为什么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这么高呢?首先,今年考研人数较去年增加很多。去年参加考研的人数为238万人,而2019年全国报考人数为285万,较去年增长47万,同比增长19.7%。考研人数增加,但各个高线的录取人数没有很大的扩大,考研的分数自然就高了。而且,还有很多2018年没有考上的,今年有重新加入了考研的队伍中,这样一来,考研的人数越累越多,考研的竞争力自然越来越大。为什么会有越来多的人选择考研?学术深造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做好铺垫。伴随着专科、本科学历的大规模普及,本科学历的价值性进一步下跌,未来考研的分数线仍旧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上涨,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作为2020的考研学生,还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祝愿每一个考研的学子金榜题名。
昨天下午研招网公布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这份数据报告让19考生看了流泪,20考生看了沉默。竟然为什么会这样呢?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大约有200万人都倒在了这条路上。而剩下的那90万人里,真正收到第一志愿高校、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录取率不到三成。今天惠园教育小编根据2019考研报考数据,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作为一名20考研er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些数据?以及探究一下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为我们后面的考研之路理清方向。一、2019报考人数激增(一)2019考研报考数据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据统计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三成人以上都面临着考研的选择。尽管每年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减少,但是对考生来说,竞争压力还是一年大似一年。(二)造成报考人数激增原因在2010至2019年这十年间,考研人数完成了由140.6万到290万的倍数增长,增幅达到107.14%。然而从历年数据来看,考研的热度并非始终居高不下,甚至还一度有过下跌。考研报名人数缩减的情况发生在2014至2015年。据统计,2014年考研的报名人数为172万人,相比于2013年的176万人下降了2.27%;到了2015年,考研人数的下跌幅度更是升至4.12%,报名人数锐减至164.9万人。在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结束了两年下滑趋势,开始大幅反弹,增长幅度连年攀升,5年内就增加了125万人。造成考研报名人数剧增原因有很多。考生个人对自身发展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等都会造成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客观来说,迅速扩大的应届毕业生规模,是“考研热”背后重要的“助燃剂”。另一方面,报名人数增长率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刺激呈现某种正相关的属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新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诉求越来越多,促使着更多的应届生和往届生都加入考研队伍,成为“考研大军”的一员。(三)报考人数越多是否代表竞争压力就越大?根据教育部官网的统计数据,2010至2018年,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录取人数由47.44万升至76.25万,增长了近29万人,增长幅度超过50%。据推测,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致为:80万。这样来看,近10年间,考研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实际上保持着大致相同比例的增长,近5年来的“考研热”似乎也并不会使考研的竞争压力出现大幅变化。甚至如果从20年的数据来看,考研的难度其实大大下降。在1999年,平均每5个报名考研的人中,才会有1人录取。而近10年的报录比都稳定在3:1上下,浮动范围并不大。2017年报录比更是降到3:1以下,达到2.8:1。当然也不能根据这个就得出来报考难度并没有增加,毕竟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推免生”。推免生或许是广大考研人心中最大的“敌人”,对于那些希望考取名校的考研人来说,更是如此。与高校招生人数同时上涨的,就是推免生的人数。近年来,接收推免生已经俨然成为各大高校重要的招生手段之一,许多高校接收的学硕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50%。有些高校的部分专业接收推免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或100%。所以,虽然报考人数增多并不能代表竞争压力就大,但是学校对应专业的报录比例绝对可以直接反映竞争压力。我们在确定报考院校报考专业时要重点关注推免生的比例,如果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50%,甚至达到90%以上,或100%,那我们就得慎重选择了。二、国家线变化趋势2019年的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可谓“哀鸿遍野”。理学上涨10分;工学上涨10分;经济学上涨15分;文学上涨15分……2019年的国家线普遍上扬。除农学、军事学与去年持平外,其余专业全部上涨5-15分不等。从文、理、工、经济四个专业,近10年分数线变化来看,各个专业的分数线波动不大,且总体来看并不存在传说中“高-低-高-低”的“大小年”情况。三、多个省份报考人数翻番江苏省一直是考研大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同样考研人数近几年翻番的还有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多个省份。四、往届生考研增加(一)应往届生报考数据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从数据可以看出应届生还是考研的主力军,但往届生在逐年增加。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往届生也是应届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往届生的优势在于:更熟悉考研的流程;更有经验,态度更沉稳,复试具备优势;复习时会抓住重点、省时高效;具有丰富的人脉和资源;目标和决心更加明确。(二)造成往届生增多原因从研招网本次考研调查的结果也可看出,非应届生占了48.23%,接近半数,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也占了35%。那么这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或者已经二战三战的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回归考研的大军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2、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优势高于本科;3、研究生的起薪略高于本科生。五、专硕报名人数超过学硕(一)专硕学硕报考趋势由于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提高,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比例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下面,以湖北省和河北省为例:从上面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两省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与学术型硕士相比略少一些,2016年基本持平,从2017年到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二)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原因1、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是偏向应用型的学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等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的质疑也随其发展而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2、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考生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习和考察内容更加侧重考生多方面能力,同时学制方面与学硕相比更具有优势,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转战到专硕。尤其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的发展前景乐观,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都不输学术型硕士,因此,考生们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也提升了。六、热门城市北京的研招状况1、全国共有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全国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不含推免考生),较2018年增长18.7%。2、超过半数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所有考生中,16.1万人报考学术型硕士,约占42%;22.2万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约占58%。3、近33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8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85.6%;5.5万人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14.4%。4、应届生与非应届生各占一半应届研考生有18.9万人,约占49.3%;非应届研考生有19.4万人,约占50.7%。5、热门报考专业前十名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居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七、名校间的竞争更惨烈(一)招生情况今年报考北大的考生约为2.8万,其中,报考全日制的考生约占82.4%,即2.3万。而北大官网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共计划招收全日制研究生2751名,其中计划招收推免生1294人。这就意味着报考北大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中约有94%将面临落榜。在同为C9高校的南京大学,竞争同样激烈。南大官方透露称,今年报考南京大学考研人数为2.7万,根据往年比例推算,其中约2.2万人为全日制考生。而南大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只在4000人左右,排除推免生后,2019年仅南大一个学校,就会产生近2万名的落榜考生。(二)调剂情况尽管各个学校接收调剂生的具体数据情况难以统计,但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是,有不少高校都悄悄提高了对于调剂生本科院校层次的要求,这间接反映出了面临调剂的考生们尴尬的处境。2016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8个,在调剂专业中提出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4个,仅占3.7%;而在2018年,山西大学共有109个专业接收调剂,其中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34个,占比增至31.19%。同样的,2016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6个,在调剂要求中提出考生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仅有1个,占比0.94%;而2018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有59个,其中提出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有30个,占比高达50.85%。总而言之,考研像是一条“不归路”。除了壮士断腕的勇气,还需要更多的理智和冷静。考情往往能给正在准备考研的人提供很多有用信息,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数据,来进行选择,先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再就是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程度。希望小编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到各位同学。
本文全网原创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考研报名系统已经关闭,目前已经进入现场确认阶段,一个谈了无数次的话题再次被提上来——2019年考研人数刷新历史,考研难度和成功率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同学祝你考研成功!考研难度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吗?最为难的到底是什么?首先,考研人数增加是肯定的,人数刷新也是肯定的,但是试题难度不会增加,难的是自己该怎么看?在考研圈子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调侃的话:如果你爱他,让他考研吧;如果你恨他,让他考研吧。在很多考研党那里,考研似乎是天堂也是地狱。大家如果都抱着这样的一种心理和情绪考研,无疑是很难的。其实,关于考研的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结果吓走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而有的同学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过于轻敌,结果原本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糊涂。考研复习情景确实,对于考研的难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夸大和轻视其难度都是不合适的,在许多时候甚至是有害的。比如,2019年的考研人数又将大幅上升,不过同时增长的也有考研录取指标,两项加起来不就抵消了吗?所以,人数增加等等,这都不是问题,也不是考研的难度。那么,众人口中的考研难,到底难在哪?有人说,考研难,难于上青天。的确,除了考研试题难度大,考研过程的其它方面也会给学子们造成一定的困难。比如,与高考相比,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立、分散复习,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同时,与以前中小学的所有考试不同,考研之前也没有较正式的模拟考试,这对于检验同学们知识掌握确实存在难度。图书馆里复习的备考的同学这些所谓的“难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是在校生,这些都不是问题,同学之间完全可以结成联盟,即使不是同一个专业,也可以在一起商量公共课的复习方法,还可以在课堂上或者私底下请教自己的老师,这样不是可以面对面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吗?所以说,考研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关键是你怎么去有效利用你身边的资源。考研的关键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松懈心理,这才是是考验成功的大敌。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 尤其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许多学生确实是身心疲惫,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个时候很容易动摇自己最初考研的坚定信念、半途而废。尤其是在连续做了几套模拟题,而正确率较低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种畏难情绪。部分学校考研复习条件不佳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怀疑,总觉得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担心最后的结果不如意。心理学专家指出,信心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很多考生在开始时兴致高涨,临考时却信心不足,还没上战场就败下阵来,结果功亏一篑。动摇不定、犹豫不决才是是考研的最大忌讳。这种情况下,考生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千万不能松懈。消除考研的难度必须克服懈怠心理和紧张心理,因为,这些不良心理大大增加考研成功的难度。在复习冲刺阶段,很多学生认为成绩提高不了多少,在学习上就比前一阶段有所放松,产生懈怠心理。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懈怠心理也是要不得的。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如果放松了很可能成为关公走麦城的“悲剧”。最后一两个月的时间里,考研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点面结合,查漏补缺,千万不能出现“东看看、西摸摸又无从下手”的情况。还有就是紧张心理。再过一段时间就会临近考试,很多人容易产生紧张心理。比如,突然感觉自己近期学习复习效率不高,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和和别人对比又会觉得自己做题准确率太低。于是,他们开始慌,看见别人看了很多本书而自己一本还没看完,产生紧张心理。很多学校组织考研复习交流会其实,这些都是很长长的现象,大可不必紧张,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紧张过度以至于达到疑神疑鬼的程度,那就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考研不仅考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同时更是对一个人信心和毅力的考验。在这时候,千万不要考虑太多不必要的问题。只需要调整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认真复习就可以了。因此,所谓的各种各样考研难的说法,那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而真正的难度还是你自己,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尤其是战胜自己过去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毛病,这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本文全网原创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关注考研的人想必都知道2018年考研人数创新高,然而从历年的数据来看,2019考研人数将会大涨,考研难度或许会增加,为啥大家都扎堆考研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仅供参考。2019考研人数将大涨我始终相信数据会说话,为此我找到了2004年到2018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每年考研人数有增有减,但是总体人数会逐年增加毫无疑问。看最近的数据,2018年报名人数238万,比2017年多37万,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2019年考研人数,从往年经验看,估计会达285万。看完数量再来看报录比,基本维持在3:1,也就是说每3个考研的人里面,只有1个人能考研成功。而2018年的报录比已经变为3.5:1,因此不太乐观的估计,2019年考研很可能是4:1,梅4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考研成功。为啥大家扎堆考研1、大学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大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也是逐年在扩招,而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的“泛滥”,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而又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岗位来满足毕业生,从而造成大学学历“贬值”。因此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很多人只能通过提升学历来作为筹码,毕竟硕士的录取率为30%左右,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2、非全日制研究生地位提升2018年考研也进行了改革,之前的非全日制硕士也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大家一视同仁,“在职硕士”忽然一下子从之前的单独考试,“交钱买学历”忽然一下子变成国家认可的学历。当然,这让很多考生多了一个选择,全日制的考不上,可以调剂至非全日制,多了一个选择。3、“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扩招随着国家教育部取消“985和211”新的时代,我们迎来了“双一流”,而这些高校的建设必然需要生源,因此硕士点的扩招成为必然,这也使得考研人数增加。4、考研重新选择专业很多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候专业都不知道如何报考,在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就业很难,为了提升就业机会只能通过考研来换专业或者调整学习方向。考研人数增加,难度或增加2017年首次开始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依据国家统一要求进行招生,导致2017年报考人数明显增加。今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考试的第二年,加上2017年的二战考生导致今年考研人数增幅仍然较高,而近几年招生人数增长比例稳定在6%左右。因此,今年报考人数增长比例几乎是招生人数增长比例的三倍这势必导致考研难度上升。那么,你准备好了吗?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欢迎评论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我们确定了目标院校和报考的研究生类型(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后,就需要根据目标院校的要求,查看自己考的是数一、数二还是数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来说专业硕士一定考数二,比如大部分985高校就规定了专业硕士的数学考研科目也是数一。接下来,我推荐几本不错的考研数学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考研的大家。考研大纲无论公共课、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需要结合去年的考研大纲里面要求的考试内容来复习,因为2019年的考研大纲将会在今年的9月中旬发布,根据考研大纲复习,自己可以目标明确地掌握知识。当然了,如果考研报班的话,复习按照辅导班老师的要求走就可以了。课本首先在复习数学之前需要看一下课本,高数上下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的课本,把基础打好,注意书中知识点的结构。关于教科书的复习,张宇有一套《张宇带你学》系列,这个是紧扣课本的,很详细。图片源自网络复习资料个人比较推荐张宇的36讲以及配套的历年考研真题、题源探索1000题以及最后的几套卷。可能由于宇哥的书知识点言简意赅吧、排版清晰、针对性强,学习起来自己能把握住考研的主线。另外还有二李的复习全书及其配套教材,报辅导班的话,还有各个辅导班老师出的教材,也都是挺不错的。视频资料如果是报班的话,就不说了,但如果是自己复习,建议从某云上面收集历年辅导班的考研教学视频,我用的是宇哥的,学习起来还是很有帮助的,有些书中不明白的,看视频也可以看懂。图片源自网络除了上述的介绍之外,自己还需要结合数学考研大纲,2019年的考研大纲还没有出来,预计今年9月份发布。在此之前可以参考18年的考研大纲,这样复习起来有一个侧重点;等新大纲出来之后,会有各个辅导机构关于新大纲变化的讲解,到时候注意查漏补缺就可以了。
2019年研招报考数据公布,包括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整体的趋势变化等。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以及部分省份的报考人数变化吧~一、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参加19考研的小伙伴切身感受到了考研竞争的激烈。近几年,由于多方面原因:考生对自身发展要求提高、应届生毕业就业压力大、就业不理想、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扩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选择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整体报考人数不断增加。从上面的增长图可以看出来,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近乎直线上升,刚刚结束的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290万,相比2018年增加了52万,增幅创新高达到21.8%。二、近五年多个省市考研人数翻番下图是全国部分省市近三年报考人数对比图,可以看出山东、河南、江苏三个省份的考研人数最多,近三年增长速度也很快。来看看江苏省近五年的报考情况,江苏省一直是考研大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同样考研人数近几年翻番的还有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多个省份。据2019年各省公布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来看,增长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增幅在20%以上,下图广东深圳考区,报考人数涨幅达到50%。在2019考研报名阶段,由于报考人数激增导致部分考区考位紧张,以至于报名晚的同学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点,于是有不少考点纷纷增设考位,放宽考点报考地区限制等多种方式来缓解考位紧张。那么在此提醒20考研的同学,在9月底进行预报名时,如果报考院校已经确定,尽快填写报名尽早提交,以免耽误报名很麻烦,后期复试时间非常紧张,希望大家能够提前了解届时做好准备。虽然整体的报考人数突增,但对于每个考生来说,竞争对手的确是多了,但其实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希望同学们能够多一些自律、认真备考,希望每一位考研学子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加油吧!
参加过2019年考研笔试的很多同学都在焦急地等成绩,大家都觉得2019年考考研是历来最难的一年。这届考试跟往年比起来到底哪里不一样呢?其实,2019年的考研生们的确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考研加油一、知名高校保研率大幅上涨,很考研生没等考就已经输了最近几年,清华北大等很多重点名校,保研率一直在增长,有的学校的保研率甚至能达到80%甚至以上。这种局面深深地打击了那些普通高校的考研党们,就因为自己的学校级别问题,从一开始就没跟人家那些名牌大学的同学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心里瞬间凉了一大半。埋头学习的同学二、考研复试难度也在提高都知道今年考研人数刷了高新,竞争是非常的激烈,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毕业人数太多。目前,高校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数量一直在增长,专科生在就业的时候通常因为学历低而遭受到排挤,就连本科生,现在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更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来规避毕业找工作难的情况,想通过努力再提升一下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但是,2019年的考研可能会很不乐观,考研的复试难度可能会加大,所以,即便是笔试考得好,也不能保证能过。三、国家分数线将有所上升2009-2019报考数据第三个是最致命的打击,国家分数线可能会提升,考生人数众多已经是既定事实了,但是,高校招生人数也是有限度的,这种不能持平的比例,必定会导致国家分数线的上调。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在预测今年的考研试题难度要降低,所以,提升国家线也是很符合常理的。各种猜测更是加剧了今年考研同学们的焦虑,笔试成绩感觉不错的同学也不敢掉以轻心,新春一过,考研复试就会迎面而来,关于2019年考研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吗?你们觉得这次考研难度会题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