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只有少数的应届毕业生才会考研;十几年前,一部分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会参加考研;几年前,大部分应届生、在职人员和二战考研党都会考研;现在,貌似有一批神秘队伍也加入了考研,所以我们看到近几年的考研人数也是出现了几何性的变化。2017年,201万人参加了考研;2018年,238万人参加了考研,比2017年增加了35万人;2019年,290万人参加了考研,比2018年激增了52万人。那么,2020年会有多少万人参加考研呢?有没有学社会统计学的朋友帮我们预测一下呢?有人说,2020年考研人数会突破300万;有人说,按照2019年考研人数比2018年增加52万人来算,2020年考研人数或将达到330万人;还有人说,按照2019年考研人数比2017年增加87万人来算,2020年考研人数或将突破350万人。但如果预测真的如此简单的话,我们又何苦学那么多统计学算法呢?但就算明年有400万人考研,就能吓倒立志参加考研的考生们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决定了考研的人,他们大部分是自愿参加考研的,因为他们知道考研能够提升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是为了自己的未来铺一条更宽更广的好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他们不参加考研,而是去就业的话,压力同样不小,这一点是所有非985/211大学出身的大学生都深有体会的;因为,他们明白他们读完研究生的“硕果”,就是他们未来进入社会的绝对优势。最后,冒昧的对准备参加2020年考研的学子们问一句,2020年考研你们怕了吗?
2017年2月16日讯,昨天起,各高校开始陆续公布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莘莘学子不敢懈怠,开始投入复试准备工作,向“硕士帽”发起最后的冲刺准备。与往年相比,去年底开考的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可谓意义非凡。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考研升温的背后是怎样的现实?2月15日起各高校开始陆续公布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王金辉 制图一方面,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全国统考;另一方面,考研报考人数达到“史上最高”的201万,首次突破200万人,比2016年的177万报考人数增长13.6%。考生说:就业压力、深造和拿文凭是考研主因近一段时间,大四学生龙奕臻的心情有些忐忑。眼看着其他高校先后发布考研初试成绩,她的考研目标学校却还没有一丝动静。对她来说,这是比考研复习更煎熬的时光。“我考研就是为了去北京,在更大的平台找一份好工作。”龙奕臻说,自己原本没打算考研,改变来自一次实习经历。大二时,龙奕臻去一家省级媒体实习,她发现身边很多实习生都是"211""985"学校出身,“以自己这个普通的二本学历,要留下来工作几乎不可能,实习带我的老师也建议我考研镀一下金”。当时心里只是有初步打算,而当她偶然听到学长学姐吐槽找工作“遍地本科生”、收入很低时,她便坚定了考研的决定。与龙奕臻不同,南梁在大三上学期就决定要考研,并且着手复习。在他看来,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太单薄,想多几年光阴充实自己。他对记者强调,自己考研“是想多读几年书,而不是多上几年学。”南梁的爸爸支持他考研,认为文凭高一些不是坏事,而他妈妈却不同意。去年,看到儿子仍没打算找工作,妈妈曾抱怨:“如果能找到好工作就不要考研了,考研出来还不是得找工作吗?”每当听到这番话,南梁都会想尽办法搪塞妈妈。据南梁统计,他所在的班级共有45个人,考研的人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已经在中学工作了三年的小艾,一共有过三次“上战场”的经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她选择报考了河南省内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前两年,小艾报考的则是全日制研究生。做出改变是有原因的--在小艾看来,她的最终目标是拿到硕士学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待遇差别也不是太大,而且还能边工作边学习,两头不耽误。当然,小艾也坦言,自己考研究生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文凭,“我不安于现状,考研也是督促自己变得更好的一个过程,可以多学习知识,多认识一些人,接触到新的东西。”以上考生的考研心理,并不是个例。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谈及考研原因时,有3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本科就业压力大,提升就业竞争力”;而因“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选择考研的人占到31%;此外,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选择考研。机构说:培训人数增近一倍,考研“马太效应”明显早上8点,京通快速路旁,珠江绿洲小区内的某考研培训机构,五六名工作人员已经到岗,开始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事实上,每一年的9、10月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前的两三个月,各家培训机构便会忙着张罗下一年的考研培训招生宣传。“现在新年刚过,每天打电话和网络咨询的学生很多,也有不少学生来到现场考察,目前有上百个学生正式报名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是这家考研培训机构开办业务的第11年。谈到“考研热”现象对培训市场的影响,该培训机构负责人罗老师很有感触,“别的机构我不知道,但在我这里,最近三年的报班人数一直是上涨态势。”从罗老师提供的数据来看,2014年,该培训机构一共有800多人报班参加培训;2015年,有1400多人接受培训;而在2016年,报班人数已接近3000人。也就是说,在“考研热”持续的大背景下,去年这家培训机构的报班人数比前年增长了近一倍。考研报考人数的激增,催化着考研培训市场的火爆。而据了解,在该考研培训机构,每一年前来报班参加培训的学生,以本科为二本、三本学校的居多。当然,也有一些一本学校的学生,“报考的目标学校,几乎都比本科所在学校更好。”除了报班人数增多,罗老师同时发现,在考研地域、学校和专业的具体选择上,“考研大军”表现出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从报考地区来说,报考一线城市高校的人数最多。越是经济文化发达、优质高校资源聚集的地区,越受到考生的青睐;从报考的目标学校来看,"211"、"985"院校一直都是考生竞逐的主要对象,报考非名牌大学的学生人数相对很少;而从报考的具体专业来说,一些"211"、"985"院校的经管、理工、医学类专业是热门,相比之下,历史、哲学等专业偏于冷清。之所以会有考研的“马太效应”,罗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跟社会发展的现实有关,也与考生个体的功利性认知有关。换位思考一下,谁不想来一次‘自我救赎’,趁着考研换一个更好的平台,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呢?”专家说:“考研热”难短期降温,高校改革需提速仅仅一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24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考研升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多重因素综合推动了“考研热”。2016年12月底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次将在职研究生纳入了统考,推动了考研人数的上涨。这是原因之一。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学生都把考研当做了避风港,以延缓就业压力;此外,长期以来,社会上不少企事业单位都有着浓厚的“学历情结”,如果没有一纸研究生文凭,很多学生连报名竞争某一个岗位的资格都没有。多重因素叠加,共同促成了“考研热”。而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凌昊莹看来,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因素不可忽视--高校扩招的传导作用。1999年本科教育扩招后,2003年我国研究生教育也开始扩招,经过多年的教育发展,每一年高校的在校学生基数庞大,带动了研究生教育的招生人数和录取比例大幅上涨。既然被录取的机会比以前更大了,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去考研。熊丙奇认为,眼下高烧不退的“考研热”,说到底,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因为,很多考生是带着非常强烈的功利色彩去考研。对此,凌昊莹则有不一样的看法。她认为,“考研大军”中也不乏理性的认知。比如,有些学生本科阶段并不是就读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考研换一个志趣所在的专业未尝不可。同时,从现实点儿的角度来说,在国内读研相比国外留学,经济成本也是比较低的。两三年的读研时间,学生“可以实现以时间换空间。读完研参加工作时,可供选择的空间要比本科大得多。”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不论是熊丙奇还是凌昊莹,都认为“考研热”现象很难在短期内降温。那么,面对“考研热”,高校和社会应该如何应对,做出哪些改变?对此,熊丙奇建议,目前的“考研热”,对教育部门和高校来说,肩上的压力其实更大了,应该抓紧时间推进相关改革。尤其是要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建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为了引导考生对考研养成理性的认知和抉择,也要进一步扭转我国社会,特别是公务员招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和人才评价过程中的“唯学历论”现象。凌昊莹则提出,很多学生之所以考研,只是按照现实逻辑做出的被动反应,单纯说学生太功利,似乎也算不上是客观的态度。改变“考研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感觉现在陷入了一个怪圈,大家普遍认为考研已经过热了,但社会上的一些门槛却伫立着。学生找工作有压力,反过来又倒逼着高校引导学生去考研和扩张招生规模……”因此,她建议,不管是高校、政策导向,还是社会企事业单位等,都应该真正有所行动。而具体到考生个人来说,在尊重个人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一旦确定要考研,就要努力做到学历和能力相匹配,而不仅仅是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身份。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 李松林
文|冷丝栏目|考研复习很多人说,2021年考研,也就是刚刚刚过去的12月份全国考研统一考试,初试将有70%的考生落榜,超过200万考生将与复试无缘,复试之后最终被淘汰的考生人数将达到220万人以上。考研的形势这几年变得越来越严峻,这早就成为不争的现实问题,而问题是,如果本年度考研再次失败,是否参加二次或者三次考研呢?这之后的成功率又有多大?考研失败无非两种情形:初试不能过国家线或者自划线,完全失去考研路上的“晋级”机会;通过了初试,因种种原因在复试之中惨遭淘汰。考研过来人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如果初试就被淘汰,那只有一个原因——复习不到位,复习不认真,基础知识不牢靠。当然,在冷丝看来,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初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问题,不单单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还有心理素质等原因。如果通过了初试,考生在复试之中遭到淘汰,其中的原因似乎也很复杂,但也不外乎这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未能将学到的知识吃透且灵活运用到对问题的解析,说白了一句话,没有活学活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典范案例,一位考取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他三次考研都上线了,前两次复试被淘汰,第三次冲刺才成功上岸。其中的过程是这样的,很能够启发人:这位考生回忆,由于已经把教材“啃”过十几遍,他深知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很娴熟,但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主要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复试问题系统化和表达流畅化。这位后来成功上岸的考生还这么回忆当时的情景:有些题目一拿到手,如果头脑中没有立刻弹出内容或是自己觉得不熟悉,应该如何思考?如何把话有逻辑地说清楚?其实,这也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变现”的过程。可见准备复试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为此不倦努力的。从这位考生的考研录取过程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经验:考研难度确实还是较大的,一次复习备考并不够用,难以对付全国统一考试和复试。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吧,很多人认为,“二战”考研和“三战”考研的成功率更大一些。事实的确如此,这样的考研规律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从最初对基本层面知识的掌握到最终融会贯通,这其中的艰辛难以言明。众所周知,考研不仅仅考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尤其是将基础知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将书面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理解,并且要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是未来新科技的新生力量,如果不把关严格一点,毕业后的研究生很难对科技创新有所贡献。冷丝简单总结一下:第一次考研,成功的把握仅有三成;第二次考研,成功率提升到50%;第三次考研,上岸的几率有七八成。
最近几天教育部刚刚公布了18年的考研国家线,对比17年的考研国家线,很多学科都出现了降分。以学术学位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家线的变化。对比两年的分数线,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科的变化。文学、历史学、农学和艺术学保持不变。哲学、经济学、工学三科降5分,理学、军事学、管理学降10分。少数学科涨5分,如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体育学。在总分下降的趋势下,单科的分数线也在降,对于英语和数学是弱项的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除去照顾考生以外,英语最低34分,数学最低51分。是不是觉得没有那么难了。今年教育部公开的文件中提到了一些变化的点,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视程度。缩短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不超过36个小时;设置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避免无效申请;加强咨询服务调剂系统开放时间3月23日到4月30日下面针对大家比较关注的考研调剂问题做个梳理。1、考生可以同时参加一志愿和调剂院校的复试,但是要注意一志愿学校是可以看到你的调剂申请的,在不影响一志愿复试的前提下可以去申请调剂复试,如果一旦都通过了复试,要想选择调剂院校必须要经过一志愿学校的同意。2、那些本科是985高校的学生不建议大家调剂到双非院校,因为在后期的找工作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学历歧视的,这样有点得不偿失。3、每位学生可以申请三个平行志愿的调剂,不分先后顺序。事实上,调剂系统的作用在于流程,有些学校会先组织复试,然后再走线上流程,大家要注意把握时间。4、选择调剂院校时要综合考虑,有些学校虽然知名度不够,但是地理位置加上专业优势对于后期找工作也有保障。有些学校,比如B区的一些高校,不见得有利于找工作。总之要综合评判。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最初的考研梦想。【学习考研帮】坚持原创内容,做大家学习考研路上的加油站。加油!!
今年考研扩招了,对于报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们来说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相信近期,大家都在焦急等待4月中旬国家线的公布,不过,考生们一定要耐心,小编相信,那个努力的你一定可以如愿以偿的。不过,谈及考研,相信近几年报考研考的考生们也发现了,当下考研是越来越难了,未来可能很难再遇到像今年这样大的扩招力度,往后报考的考生需要更加努力了。毕竟从今年考研的3大变动也能看出点苗头来。研考报考人数上升速度较快,竞争更加激烈近几年,研考报考人数逐年上升,2020年研考的报名人数就达到了341万,相较于2019年的报名人数上升了50多万人,增幅超过17%,可见今年竞争之激烈。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虽然不断上升,但是扩招的增幅远远不能和报考人数的增幅相比。未来,报考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但是录取人数每年差别不会太大,可以说,考研将越来越难考了。名校推免人数逐渐上升,考研难度增加不能不说,近几年,许多一流高校在逐步增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以吸收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而推免生的增加会占用统考的招生名额,对于未能成为推免生的考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考研的难度。而且,在研考的复试中,导师更愿意把招生名额给予985,211这样的双一流名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研考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热门报考专业越来越难考据了解,近几年,考研招生专业在报考上呈现“冷热不均”的现象。例如,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的报名人数要远高于工科类专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就业压力的刺激。不少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激增,拉高报录比,使得该专业的报考考生的个人录取率下降,研考考上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加。从以上3大研考报考变动和趋势来看,除开今年研考扩招力度较大的特例,未来考研趋势就是越来越难。所以,考生们,如果想要提升学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早点报考就早点报考。另外,对于想要考研的自考本科生来说,未来考研也会更偏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以,建议自考本科生们也能努力提升自己,尽早报考,这样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图 | 源于网络 侵权删
选择考研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事儿,因为考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钱财,成功上岸那一刻,你一定是自豪的,高兴的!那么,考上就可以了吗?接下来的路就顺风顺水了?但你错了!如果你考上以后不努力学习,也有可能没法按时毕业,即使是在规定的最大年限中,也有同学毕业不了哦。小编发现,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置顶了一则通告。通告显示,该校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包括11名博士和5名硕士。以下为具体通告:通告中还提到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显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了,在2019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也曾一次性对28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明确指出这些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研究生清退不是只有今年,2019年也有多个高校清退一大批研究生,其中包括: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公告,拟对2名博士生退学处理(退学处理: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或逾期两周未注册的);河北体育学院:40名大学生旷课多被直接退学;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下同)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今年还有不少高校都对部分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月10日,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有59名博士生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四川大学6月份,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多个学院相继在官网向学生发出正式退学通知,涉及200多名研究生,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要求学生在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而被退学,以下小编分享几个学院的通告,大家可以看看: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名研究生被退学处理: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6名研究生被退学处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校:5名研究生被退学处理上海师范大学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中南大学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今年4月份,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多个学院相继在官网发出退学通知,对所属学院的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这次学籍清理所涉及研究生数量规模也是不少的。通知中还提到:对于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最后答辩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发布通知,根据《吉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及《关于开展超期研究生学籍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拟对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针对超期失联研究生进行公告送达,公告期为90天,公告无异议后,按退学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延边大学延边大学,对26名学生作退学处理延边大学已经不止一次对研究生进行清退了,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存在学习年限届满未毕业或结业的情况。根据规定,一次性清退了136名研究生(其中,博士14名,硕士122名)都是因为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虽然清退超期、不合格研究生是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但被清退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大学不再是“保险箱”!严进严出”成为高校管理常态!所以大家既然选择了读研这条路,就要全力以赴,而不是浪费自己的青春时光!
“我坚持不下去了,可以放弃吗?”可以,肯定可以!你可以逛街、看电影、抖音、微博、B站、吃鸡、旅游,想干嘛干嘛,超级快乐的人生。你要是现在放弃考研,恭喜你,你赶上了最大的一波放弃潮。据不知道哪里来的鬼数据,暑假中后期放弃的人是最多的:应届大三的同学已经熬不住这个炎热的夏天,在家吹空调;大四二战的同学已经按捺不住自己躁动的心,制作好简历准备开始找工作;在职考生复习了一个月发现太难无奈放弃......所以你知道了吧,你现在放弃,是一群人的狂欢。但如果你坚持,是一个人的孤单。如果你现在放弃,好处还是挺多的:你可以现在参加实习,每天坐两个小时以上的公交上班,一个月拿2000的薪水;你可以没有任何压力、愧疚的玩耍手机、电脑。然后你毕了业,找了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但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堪堪够吃住,如果你有对象,如果你有社交,如果你有爱好,可能还不够。过不了多久,你可能会想:要是当初我试试继续复习,去考研是什么样?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下同)在前不久公布了《15-18考研大数据》,其中有两项数据是:17年考研人数201万,18年238万,增长37万人;16年在职考生纳入统考后,考取双证的研究生不用脱产学习,在职考研热情空前高涨,往届生考研人数增长幅度极大。“那些人,本科学校、专业也挺不错,工作也挺体面的,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功夫捡起书本,复习考研呢?”你如果现在放弃考研,去工作,时间会给你答案。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适合待在学校。有的人脑袋瓜精灵,天生就适合在社会中生存;有的人家庭条件、背景好,已经有父辈为TA铺好路,并不需要考研;有的人就想要一个县城编制内工作,本科也可以考进去......但得承认的是:读书是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社会高等阶层成本最低的方式。不考研直接去工作,努力工作,奋斗坚持,去实现梦想,行不行?行!但你要付出的努力、辛苦程度,大概率是要比读书来的高的。看过一个知乎上万赞的回答:“你都能忍受每天两小时乌烟瘴气的地铁和公交,智障领导和同事,无条件加班和无理取闹的客户,和还完花呗、信用卡就一分不剩的工资,为什么就不能坚持学习半年考个研呢?”仍记得一位大佬曾说过:“静心读书,踏实学习可以解决99.9%年轻人的焦虑和迷茫。”考了研,就一定能实现梦想,能成功吗?不一定!但考研可以让你养成“为了一个目标坚持半年以上”的习惯;读研可以让你积累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的人,看更多的书,眼界更佳开阔。前几天人民日报刚发过一篇鸡汤文:《格局越大,人生越宽》。对,读书可以让你的格局更加广阔,你的路更多更宽,上限会更高。事实上,我更喜欢老师的一句话:“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一个人的身体、精神状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强度刺激后,都会有短暂的疲惫。所以你有时感到累,心里想着“要不不考了”,其实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稍加调整,继续埋头苦干。我们共和国的考研人,绝不轻易认输,好吗?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2019年考研,终于落下帷幕。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比上一年的238万增加了52万,增长幅度达到21.8%,创下了十年来增长幅度的新记录。这是一条令人谈之而色变的艰辛道路。从宏观的数据来看,在2019年,大约有200万人都倒在了这条路上。而剩下的那90万人里,真正收到第一志愿高校、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还记得当初的你为什么决定考研?“想要得到一个特殊的身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本科毕业,签到国企。发现国企工资只够温饱,终日无所事事,每天上班玩手机,聊天,这样过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科长大人把他看完的报纸塞到我桌子上。望着科长大人离去的背影,仿佛看到了二十几年后的自己。于是,我就疯狂的投简历,却绝望地发现,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我,连一个精彩的简历都写不出来,更惨的是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于是,我知道自己想再出头就要满足这两个条件:1.让自己可以得到足够时间,能安心的强化专业知识;2.得到一个特殊身份,可以无视我微不足道的工作经验。对,是考研!考研其间辛苦自不必说!读研让我得到两年深入学习的时间,又让我获得了应届生身份。于是,我比别人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研究生时间。所以,我毕业之后拿到了十几个薪水不错的offer。每个月扣的钱,都比在国企工资还要高得多。这就是我读研的原因。——知乎:Wanna laugh“我考研是为了争口气,但不只是为了争口气。我考研是为了尊严,但不只是为了尊严。”我的腿是什么时候坏掉的,数了数,从大学前开始,有五年的时间我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大三下学期。临近毕业,我不得不思考自己一直逃避的问题。我这样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可以做些什么?恐怕连面试都过不去吧。而考研,会有学校愿意接纳我吗,我过得了笔试,能过复试吗?我现在是在本地上学,天天回家,有父母照料,有同学帮忙,将来我独自一人在外地求学,应该如何是好?我连去开水房打瓶热水吃药都做不到。可是,眼下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所有的荣誉在我眼里都失去了价值,如何生存成了我要考虑的最大问题。而这些,我的同学们都不需要烦恼,看着她们去买考研资料,研究报考哪所学校,我真的羡慕死她们了。俄语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鼓励全班的同学考研。我开玩笑问老师,我也要考吗?俄语老师毫不留情:你不考,能干什么?考,必须考!快选学校!老太太从来都是心直口快,我也不再犹豫,录不录取是学校的事,我考不考就是我的事了。我管不了别人,但我能管我自己。我甚至萌生出一种自大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通过了初试,却因为身体原因被挡在学校外,我也一定会说服老师,让我上学。我不知道考研能不能救到我,救到我们这个家,不过我毫无退路,即便有,我也不打算再看一眼。——知乎:栗之“人这一辈子,真正读书的机会是很少的。”我外公是中学校长,我曾经问他关于我考研的建议,他说:人这一辈子,真正读书的机会是很少的,特别是现在的社会,看上去谁都可以读书,但真正能用来读真正的书的时间是很少很少的,精力有时候更是有限。我希望你多读点书,除开就业、科研方面的考虑,我更希望你能获得一个读书阻力更小的环境,去真正的读一些书,读尽可能更多的真正的书,因为读书永远都是好事,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变的。(具体的我外公的表达已经模糊,这是我自己加以润色的转述。)大多数人从实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考研,而我觉得我外公不一样,他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读研。无功利的人生美学。知乎——橘儿考研什么时候最难熬?有人说:“暑假这个黄金备考期往往也是大部分考研人最难熬的时期。”有人说:“难在你要自己择校,择完名校之后要面对家人亲戚朋友老师的各种质疑,被质疑之后你还不能认输。”其实,最难熬的是劝自己别放弃的时候。大家知道,5~8月这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基础复习,能不能把基本知识夯实打牢,就看这段时间了。基础打得好,考研等于成功了一半。2020考研:5到8月超硬核复习指南,内附各科规划。考数学规划虽然专业课分数比英语分值高,但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课分数相对较宽松,反而是栽在英语和数学上的相对多点。因此考研时间分配上,数学>英语>专业课>政治。当然如果英语和数学基础比较好,也可以适当调整多花点时间正在专业课上,尤其是统考和名校热门专业。不考数学规划分两种情况:英语>专业课(自主命题)>政治(当然两门专业课所用的时间肯定要比英语多的) 专业课(统考,个别较难的名校专业)>英语>政治 时间表大致如下:7:00前起床,早餐和适量运动7:00~11:30学习11:30-14:00午餐午休14:00-17:00学习17:00-18:00晚餐、散步休息18:00-22:00学习22:00-22:30完成整理笔记,制定计划23:00洗漱上床休息 (强度略大,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哦~)英语复习指南1.阅读和单词基础阶段英语以阅读为主,练习真题或者专项训练,练习的时候可以先做题,然后仔细对照答案进行分析:不认识的词汇可以摘取、分析长难句、分析答案思路,一定不能一边做一边看答案,可能做题只用20分钟,分析文章和答案却需要1小时以上,不用着急,稳扎稳打。 此外为了后期备考时不需要在单词方面耗费过多精力,每天都要抽出固定的一段时间,积累词汇。词汇量对于考研英语的重要性,大家想必也是心里有数的。不要想后期冲刺记单词,各种押题要背,你根本就没时间花在单词上。2.总结长难句考研英语分值占比较大的就是长难句。要理解长难句,除了知道单词的意思,更要对句子的成分和结构有清晰的把握,这一点需要有一定的英语语法基础。 此外长难句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规律可寻,吃透一句,就能掌握一类。所以考研要积累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长难句。每天的数量不用太多,重在理解消化,触类旁通。数学复习指南毫不夸张的讲,高数是考研数学的半壁江山。自然高数的考点多而复杂,且难度高于概率与线代。因此,5~8月的数学复习以高数为主一点儿都不过分。 数学本阶段备考真谛是将重、难、疑知识点清晰化。 (1)注重基础,找出联系,强化细节。考生应当深刻理解考试大纲(近年大纲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深刻了解自己的基础情况。且不能仅想通过一些"解题技巧"成功,要清楚任何知识的积累都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同时,大家在数学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要复习所有的公式、定理、定义,多做一些基础题来帮助巩固基本知识,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也要学会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2)学会做题、总结,善于归纳。对于数学复习本阶段最明显的作用是强化技巧,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的题量上的,所以一定要做习题。另外,大家要学会使知识系统化。善于总结也是需要十分强调的一点。 (3)重视真题复习步步为营。做真题可分两步,第一步一套套地做,这样一是可以检验复习水平,发现不足的地方,还可以为合理安排考场上答题时间积累经验。另外,大家要通过对考研的试题类型、特点、思路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专业课复习指南其实很多同学的专业课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基础阶段大家的精力基本投在了英语、数学两大公共课上(统考专业课和个别名校专业课除外)。虽然专业课的知识总量与公共课不分伯仲,但针对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课(统考专业课和个别名校部分专业课除外)而言,分数还是有一定水分的。 总体来说,考研专业课基础阶段复习要遵循6个原则:明确考试科目,全面复习;理解课本内容,总结真题;梳理知识点,标明记号;选择相同题型,强化训练;拓展非重点内容,做到全面。 此外应学会利用笔记梳理知识:已经确定学校的同学,应该已经根据专业课的参考书目整理出不少笔记了。尤其是不考数学的同学,两门专业课的复习内容还是很多的。 如果是跨专业考研,即使是非跨考的同学,考研要学习的内容可能也和自己本科学到的知识不太一样了。现在每个同学的手里或多或少应该都有一部分笔记。大家可以根据已有的笔记,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做一次梳理,检查自己还有哪些遗漏的知识点,或者没有完全学会的内容。政治复习指南大部分同学复习政治是从暑假开始,每天分配大概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目标是在10月底之前至少完成一轮系统的复习。最后,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和饮食健康。总而言之,考研像是一条“不归路”。除了壮士断腕的勇气,还需要更多的理智和冷静。 逆袭名校的梦想可以有,虽然2019年倒下的这200万考生,足以告诉你:考研,并不能成为你逆袭的捷径。但是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做一件事情也是非常酷的!内容整理——知乎、微博
2021年3月22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很多人不知道考研调剂是什么意思,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即称为考研调剂。#研究生#近日,某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线上招聘平台HR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言论被推上热搜,对此该求职者表示非常气愤。确实在如今大学生遍地开花的时代,很多企业招聘时提高了学历门槛,很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于是纷纷选择考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考研大军的现状,但即使知道很难,迫于就业压力、学历低等原因,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考生抱着“试试”的心态前赴后继,甚至不惜一考再考。从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新高。《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为缓解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延续这一扩张趋势。一直以来,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考研上岸等于拥有“好工作”成为了一种默认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动机比例有所提升。在确定考研的前期,需要确定自己考研的目的,需要平静客观地问问自己,想要读研究生的原因,是为了逃避工作、跨专业读研、提升学历和工作起点,还是走向学术殿堂。在考研性别比例上,女生一直遥遥领先于男生。2020年全国330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毕竟考研还是以记忆为主,自由创新的空间比较少,这种备考方式更加适合女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考研的女生人数会比男生多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有趣的是,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反而是男生。自从2013年起国家取消了考研的年龄限制后,大龄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且绝大部分的考研人都是应届生或者二战三战的往届生,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在工作几年后选择考研,考研内卷越来越严重。如图所示,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那么从备考到考研结束,到底需要花费多少呢?据数据统计,每年考研的学生报专业课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报公共课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二分之一,报高辅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而基本上每个考研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考研相关辅导图书上花费若干。除去学费以外,考生还有住宿费和生活费需要自己打理,一般学校的住宿费在800元到1200元左右,而学费则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年考研花费在1500-3000元的人数占比为17.1%,考研花费在1500以下的人数比例为25.4%,其次,考研花费为3000-5000元和1万以上的人的人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21%。被调查者当中,花费在5000—1万的人占比15.5%。总之,考研不易,抛开时间成本,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当然,如果如愿以偿考上了,相信投入回报应该还是相当可观的。考研作为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有选择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希望每一个打算考研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想要考研,有自身的内核动力去支持考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更不要被某些机构和老师的心灵鸡汤所迷惑,盲目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考研大几开始准备?都需要做些什么呢?感觉很多马上要升大三想考研的学弟学妹都比较迷茫,比如考研不知道报哪个方向?学硕还是专硕?甚至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哪一年考研。不过也不用太急躁,都是这么过来的!考研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准备,大二关注考研的一些讯息、经验,在开始正式复习时也能为你节约很多时间~前期其实就是一个了解考研+为考研打基础的过程。考研大几开始准备,现在已经告诉你了,下面从2方面说下需要提前做些什么?→了解考研前期了解考研,其实可以先了解自己的专业,想跨考专业的话,还得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感兴趣。也不用着急做决定,毕竟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人会有很多想法,沉淀下来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学的是什么。了解专业最好的几个渠道:1.学姐学长:报考本专业肯定就是直系学姐学长最靠谱了,多问问他们。而且学校也会组织一些准毕业生交流自己考研或是工作的经验,可以多听听这些对你有益的讨论会。跨考专业更不用说了,得先去多看专业学姐学长的经验贴才知道自己报考专业到底是什么样的!2.老师:大学老师大多都是硕士或博士学历,他们对于自己专业也了解的更透彻。多问问老师关于专业方面的介绍及建议,也很有帮助!3.研招网:信息多啊!院校专业的官方信息很多,没事的时候就去逛逛,看看自己专业有哪些学校在招生。4.考研帮:为什么单挑考研帮这一平台说呢,是因为网站版考研帮里的报录比很好查看!→为考研打基础因为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所有专业课我就大致的说一下!1.数学:如果要考数学的话,大二大三时期一定要好好听讲,做题,考试。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能理解多少就要理解多少,不要想着到了考研正式复习的时候,再好好钻研数学!你前期花的功夫多了,后期就会轻松很多。数学主要就是理论要学透,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个理论的各个题型全都做一遍,做到能自己理清思路。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会回到理论这一原点上。2.英语:大二大三那肯定就是多背背单词啦,反正要考四六级背单词也是给考研词汇打基础~不过刚开始背考研大纲词汇也是可以的,毕竟有很多词都是重合的。前期时间比较充裕可以用《非常词汇》记单词,里面是用660个句子记2200+考研必考词和基础词。闲着的时候,边看句子边背“语境记忆法”能帮你更好的理解单词!3.专业课:考本专业,就得上班认真做笔记了。老师讲的框架逻辑,还有一些理论的理解,会很透彻!如果好好理解,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之后的专业课复习也会理解的更深。跨考专业,建议就按照我上面了解考研的一些经验,思考自己该跨哪一方面。我自己的建议是不要跨的太宽,和你本科专业有点联系还是不错的。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建议,考研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不要觉得自己选择考研,随便复习下就能上岸。除非你是神仙学霸好吧,学习一般的还是踏踏实实多做题,多反思,多总结。不聪明也没事的,一年的复习你很多知识在反复的学习中总会掌握,熟悉。所以也不要急躁,你要相信努力的人,不管自己的选择是什么,最后的预期都会比自己想得要好。考研用的过一些书单,总结了下。你也可以大三正式复习参考下~考研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用:太阳城考研英语3件套单词书:《非常词汇》在660个句子中记2200+考研必考词和基础词。真题书:《考研真相》英一(《考研圣经》英二)基础薄弱专用,逐词逐句精解。作文书:《写作160篇》英一(《写作宝中宝》英二)从词句段篇教你写作文,再到3大思路和句子突破法则帮你拿高分。张国静考研英语全程班很不错,很适合基础薄弱的考生,跟着老师打基础。突破985、211的同学可以用:尖刀侠考研英语3件套单词书:闪过英语《考研词汇闪过》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必考词、基础词、偶考词、超纲词,可按照自己的情况背诵。真题书:尖刀侠《考研英语真题倍速快解》一个题型对应一个解题模板,直接套用模板,很好理解。帮你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作文书:尖刀侠《考研英语高分作文36法则》总结了36个作文高分句式的写作方法,帮你突破作文高分。考研数学:教材:同济六版/七版《高等数学》上、下同济五版/六版《线性代数》其他资料:高数推荐张宇、汤家凤;线代推荐李永乐考研政治:肖秀荣的资料吃透就好上文就考研大几开始准备,以及需要提前做的准备,都已经说清楚了。这2点少一个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