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遇冷!究竟是为何?拜错神

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遇冷!究竟是为何?

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在职人员更好的进行深造,甚至在职位升迁、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筹码,然而在2016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后的今天,仍然很多考生依然不愿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究竟是为何?首先,看一下改革的情况经过2016年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需要参加全国考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部分院校的非全日录取成绩略低于同校的全日制,但基本素养都还是有的。并且改革后许多高校非全日制和全日志在课程数量内容等方面一样,只是上课方式不同。最后获得的证书也是受国家认可的,所以按照教育部的意思是,全日制要和非全日制同等地位。其次,看一下数据情况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情况显示,尽管考研竞争非常激烈,但非全日制专业却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很多单位在招聘要求中也都明确提出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1、经过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确实得到了提升,教育部的意思是,全日制要和非全日制同等地位。但是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甚至也没有兴趣了解,所以在短时间内,部分企业对此不认可,也是情有可原。其要想得到社会所有企业的认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2、很多人由于对政策不了解,依旧认为现在的非全就是之前的在职,把两者搞混。要知道,2017年首批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还没有毕业。所以目前网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懂。如此,我们还要不要报考非全日制呢?1、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要充分考虑自己报考的目的以及需要花费的精力,因为有一部分人的目的除了学习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取一些丰富的人脉资源,对于学历并不那么看重。2、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没有必要去讨论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我们要真正的学会利用政策,资源和平台的优势,刚才也提到了,除了证书、知识外,还可以获取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及其他的无形财富,要知道报考非全的大部分是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在某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最后,除了非全还有别的选择吗?在教育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和全日制的一起参加全国考试,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很多人可能觉得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学力不是特别看重的话,也可以选择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进行报考,其可以免试入学,在课程结束后,如果想要获得学位证书,只要通过每年的五月申硕考试一级院校的论文答辩即可。以上就是给大家做的详细介绍,若有其他想了解的,可以关注本百家号其他相关内容,或者有其他不同观点的,欢迎下方评论!

那点事

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大面积缺额,2018开始减招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合并考试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出现大面积缺额。2017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第一年,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非全日制学费昂贵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专业热度分化严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招生计划超额完成,而工程类硕士招生出现较大空缺。高校招生缺额现象普遍从图中看出,“双一流”高校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差距较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仅完成60% 左右。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名校由于录取难度导致大量非全日制招生缺额的同时,普通高校同样面临招生困难。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30名,拟录取68名,完成30%。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为完成招生计划,普通高校纷纷采取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向非全日制考生提供住宿、奖助学金等激励措施。例如,长江大学在2017年招生政策中提出,“为鼓励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给予资助(工商管理硕士MBA除外)。被我校录取并脱产在学校学习课程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除外),给予6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被我校录取不脱产学习课程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除外),给予3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2018年高校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统计发现,在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首次招生录取的基础上,各高校都不同程度的调减了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其中工程类专业遭大面积缩减,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渐趋理性。相比2017年,湖南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700人,降幅达到29%,其中,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程专业招生计划降幅达60%。武汉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2200多名,降幅达到56%。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公布的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是440人,2018年减少到350人,降幅20%。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计划招生230人,2018年减少到180人,降幅21.7%。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满苟得曰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受待见?观念转变需要过程

——本文系红网第五季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10月10日,也就是考研正式报名的第一天,一条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的热搜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不少学生反映在招聘时,许多企业将非全日制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实际上,从2017年起,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都要参加研究生统招考试,同样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凭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要遭受歧视呢?关键在于整个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观念问题。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时不乏高分,但总体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是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非全日制的,这也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观念上“低人一等”的原因。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上课时间在周末,而且大多学生是半工半读。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他们不得不面临平衡学习与工作的难题,有时也“一心不能二用”,影响学习状态。因此外界很容易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产生“课程水”“混学历”的错误观念。最后,高校在某些方面的“区别对待”,也是这种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远贵于全日制研究生,大多数学校不但没有奖助学金,就连住宿都没有提供。在此政策背景之下,社会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刻板印象会不断加深,高校内部也容易形成一条“歧视链”,部分全日制研究生会因为更好的待遇而产生心理优越感,看不起非全日制研究生。基于以上现实,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社会中缺乏认可度。尽管教育部在3年前就表示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人们始终不能转变已经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也使得法律上的等号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成立。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触到了解的过程。之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受待见”,很大程度上在于许多人并不了解。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师资水平和学业考核标准上是一致的,相较于以前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可不是那么好拿,因此含金量也大大提高。当然,要想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还得用事实说话。非全日制研究生中确实存在一部分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士,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混”一个学历,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晋升空间。而这一群体也影响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风气和社会印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应该遵循“严进严出”的原则,招生时严格控制生源质量,不要浪费教育资源。同时,高校也应该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对公平的待遇和机会,给予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在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情况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才会严格要求自己,自身实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当这些真正具备实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时,社会对这个群体的观念才会有所改观。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刚刚推行四年,是一个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的阶段。而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想撕掉身上的“标签”,也需要一个过程。文/邹玉瑛(湖南师范大学)

电梯间

非全日制研究生将享有与全日制同等就业及落户机会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下发,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据悉,该通知由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人社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非全研究生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为加强规范管理,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月14日,五部门在通知中明确,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有利于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化非全研究生就业权益保护通知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具体而言,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同时,通知要求,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信息,积极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对取得学籍并完成学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一办理就业手续,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此外,通知称,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需求,积极推送岗位信息,推荐适合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机会。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李世辉

项燕

取消全日制,扩招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该如何高效备考?

目前已到7月下旬,对于2021考研人来说,还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备考。除了备考,还需要关注2021考研招生信息,每年都会有一些院校对专业进行调整,因此同学们要及时地关注这些信息,避免自己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有了变动都不知道。除此之外,小编发现最近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讨论的比较多,主要可能是有些院校扩招了专硕非全日制,而取消了专硕全日制,以下小编也整理部分院校招收非全日制学生(小编在整理的时候发现,招收专硕非全日制并非才开始,像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2017年就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在相同的条件下,全日制研究生是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一般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更贵,非全日制的培养周期会更长,一般会比全日制多一年,两者毕业证上会标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位证没有区别。之前,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了一个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进行明确。通知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招人时,需要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这个政策的公布,对于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大家可能还会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会遭受歧视的尴尬境地。主要因为两点:一是认知不够;二是支持不够。那要不要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呢?目前部分高校已在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教育部门也有所支持,总体来看,未来的社会面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那么,对于非全日制的考生,该如何备考呢?非全日制考生上课时间是在平时的晚上和周六日第一,把握整块时间非全日制复习的整块时间差不多是每天晚上8-11点,周末两天。算下来差不多有35个小时,将这些时间划分给四个科目,高效利用的话,还是能复习不少内容的。第二,利用碎片时间非全日制复习的碎片时间(上下班路上、午休期间、领导外出、手头没活儿……)擅于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刷刷网课,背背单词,完成一些不需要深度理解的任务。上面只是整体规划,当然由于在职生的复习时间比较特殊,小伙伴们可以自己灵活调整:第三,工作日复习时间表上班前1小时:背(单词/作文/长难句/专业课)午休1小时:看一会专业课(书不方便的话可以看一下电子版的专业课框架/笔记)下班后3.5-4小时:①2个小时给英语,做阅读真题以及分析文章(后期可以整套练习真题)②1个小时给专业课,梳理文章框架,做笔记整理专题(也可以背专业内容)③0.5个小时给政治或是专业课(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来决定)④0.5个小时回顾总结,对一天中复习的内容进行盘点,回顾重点知识,制定明天的任务清单)

烤鸭香

在职考研的春天来了:2020年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提升

导读:一名资深考研培训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今年考研的变化比较明显,但每年考研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招生人数也都有变化,这已是常态,考生不必慌张。这些变化体现了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也就是专业硕士设置变化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提升。”记 者丨王峰编 辑丨李博距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已不足百天,各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感觉今年的变化挺大的,两门专业课科目都变了。”准备报考清华大学的学生李晗(化名)说。清华大学9月中旬公布了不含招生人数的招生专业目录。“比往年提前了大约一个月,这是因为今年的考试科目变化比较大,为了方便考生提前准备。”清华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0年考研将于9月24日至27日进行预报名,10月10日至31日进行网上报名。“我估计到时候会有不少考生考虑更换学校。”李晗说。考生感觉到的变化还体现在招生人数上。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已连续5年增长。但为数不少的考生都感觉自己报考的专业在“缩招”,吴小莉(化名)今年准备报考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今年该院的招生名额为131人,比去年减少27人。“缩招”只是考生的错觉,事实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并未缩减甚至小幅上涨,造成错觉的原因是研究生招生结构正在改变。目前,部分高校专业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比例在提高,学术硕士的招生名额有所下降。一名资深考研培训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今年考研的变化比较明显,但每年考研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招生人数也都有变化,这已是常态,考生不必慌张。这些变化体现了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也就是专业硕士设置变化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提升。”2020年考研因何变化按照惯例清华大学在每年10月公布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今年的目录提前公布后,考生们发现,一些专业的考试科目变化很大。上述资深考研培训行业人士介绍,这首先与专业硕士改革有关。“很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设置比以前更频繁,但专硕与学硕分类考试还不成熟,很多专业还是采取同样的考试方式。”专业硕士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培养研究型人才。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为例,既招收建筑学的学术硕士,授予工学学位,也招收(全日制)建筑学硕士,授予专业学位。2019年考研时,两个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还不同。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学术硕士的专业课科目考试为建筑历史、中国传统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全日制)建筑学硕士的专业课科目则为建筑学基础、建筑设计。2020年,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科目考试统一改为后者。上述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非专业课变得跟往年的考试科目、范围完全不一样,否则考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大多数调整只是考试重点的变化,不会影响考生整体的备考思路。现在距离2020年考研只剩不到100天,考生还是应该按部就班复习,以提高效率、刷题提分为主。”他还介绍,今年考研变化较大的原因还与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提高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招收了大量往届本科毕业生,但与全日制研究生采取同样的招生办法,所以考试难度、科目也要相应调整。教育部2016年重新界定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各高校从2017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取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近年来,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正在增加。以南京大学为例,2019年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数从2018年的3840人陡增至6122人,录取人数从1154人小幅增长至1365人。2020年计划招生规模约1400人,可见竞争之激烈。张晴(化名)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负责品牌工作的中层,她打算今年报考清华大学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这个项目在每个周六上课。但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之前,她需要先提交自荐和推荐材料接受筛选。由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大大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全部为专业硕士,但学费标准大大高于全日制的专业硕士,当然更高于学术硕士。比如北京大学的应用统计硕士,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总额为6万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总额为18.8万元。推荐免试比例不超50%专业硕士改革对考生的直接影响还体现在招生人数和推荐免试比例的变化上。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统计,由于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提高,2019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比例已超过了学术型硕士。湖北省2019年学术硕士报考人数不足6万,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则超过8万。2019年2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一些学校推出了新的专业硕士,比如北京大学今年增招了电子与信息、机械专业的专业硕士。南京大学今年学术硕士招生专业有148个,专业硕士招生类别则有28个,甚至出现多个院系招收同一专业的专业硕士,比如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工智能学院都招收电子信息硕士。“由于强调应用性,专业硕士的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可能还不输给学术硕士。”李晗说。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增加,一定程度上还因为学术硕士的推免比例比较高,竞争更为激烈。按照教育部规定,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但这是相对学校整体而言,学校内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类型的推免比例各不相同。南京大学2020年全日制招生规模约4000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2200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1800人左右;全校拟接收推免生约2000人。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南京大学近几年招生录取情况发现,南京大学研究生录取比例保持稳定,2015年为22.3%,2019年为20.7%。而近年来南京大学推免比例则逐年提高,2015年为27.68%,2019年已上升至47.44%,个别年份甚至突破了50%。其中,学术硕士的推免比例要高于专业硕士。以南京大学商学院为例,该学院招收国际贸易学的学术硕士,也招收国际商务的专业硕士。两个专业横向比较,2019年,国际贸易学的推免比为60%,国际商务则为30%;两个专业纵向分析,国际贸易学2015年的推免比为24%,5年来持续提高,国际商务2015年的推免比为33.33%,5年里呈倒U形曲线,2019年回落至30%。另外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基础学科的推免率往往较高。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配备顶尖的师资,致力于推动中国问题交叉学科研究。2020年拟招收28名中国学硕士研究生,其中推免生23人,其中的哲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历史与考古三个基础学科方向,招收的全是推免生。一些尖端前沿领域的基础学科同样推免率很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今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35人,其中推免28人。相对而言,应用型学科的统考名额较多。比如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拟招生588人,推免生为140人;新闻与传播学院拟招生62人,推免生仅为25人。李晗也准备报考专业硕士,在他看来,学术硕士的推免比例只会越来越高,他们的出路应该更多是读博,因此更需要本科阶段就打好基础,并且有名校背景。进入100天考研倒计时的李晗白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教室里,冲刺阶段他已把复习重点转向思想政治理论和英语两门公共科。早上进入教室前,他会听上一会儿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开始“考研党”的体验:“电话开始躲,就待在角落。”

猎浣熊

部分院校取消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 非全日制定向培养是否成为未来趋势?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

储泳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非全学生读研的意义何在?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 你怎么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正在房地产公司担任HR的桐桐坦言。她继续解释:“如果是秋招,非全日制是不(被)承认的,或者说有些岗位要求说研究生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背景的申请者)就报不了。”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根据规定,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招生方式相同,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而为什么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会遭到这么广泛的抵制呢?原因一;人们对非全日制生源质量持怀疑态度中国教育界在以往的十多年时间里,非全日研究生无论是从招生考试环节、学生上课环节、毕业论文环节来讲,相比于全日制研究生都是比较”轻松“的。“拿钱就可以来上学!”、“平时根本不用来上课”、“毕业论文复制粘贴就行!”这些风气已经成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留给人们的印象,而今招聘HR也会或多或少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负面信息有所了解,非全日制=本科生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考生在选择读研方式时,侧重非全日制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非全日制的“轻松”,而这类考生多是本科阶段并没有努力学习,时间多是浪费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对自己在学习方面非常不自信,深信自己如果准备全日制考试,是一定不会通过的,也不会踏下心来去复习,而HR为了企业用人质量的考虑,就不会选择这类人,因为非全的学生,基于以上的原因,会被天然的贴上了“懒惰”“约等于本科”“学渣”等等的标签。原因二;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根据某新浪微博大V的说法 目前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根本就没有把“非全”考虑在内,或者把“非全”视同以前的“在职研究生”予以排斥、歧视。无论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政策,还是许多事业单位、军队文职、学校、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招考,都是一律强调“全日制”学历身份。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甚至连注册即入学的专科都是可以引进落户、奖助的人才,而“非全”研究生因为多了个“非”字,不仅享受不到任何的奖助政策,甚至连一个参入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为此,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发出了很多发自内心的问题若此,党和国家又何苦出台“统筹全与非全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举措?若此,学校老师又何苦调配这么多培养资源?若此,辛劳父母又何苦负担如此高额的学费?若此,我们自己又何苦选择这一“非全日制学习方式”?“非全”的实际学习情况。(一)入学:同一招考政策,保证了“非全”和“全”同等的生源质量,有点差别,也仅仅是在复试中的面试环节,老师的主观认知不同。具体来说:同一学校、同一专业,“非全”比“全”复试分数略低,有些仅仅是零点几分之差,并无本质区别。就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而言,一些双一流大学“非全”可能优于一般大学“全”。如:“双一流”考研竞争激烈,部分入围复试的同学仰慕名校,放弃调剂一般院校“全”,选择“双一流”非全,这部分“非全”就不一定比一般院校“全”差。再就是,一些热门专业“非全”可能优于冷门专业“全”。目前诚信环境下,一些统考“非全”也可能优于一部分“推免”。“全”与“非全”没有绝对的谁高谁低,更何况还有三四年的学习培养。(二)学习方式:尽管教育部规定:非全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进行非脱产学习。但实际情况却是:1、由于研究生阶段实行全国统考,对于在职工作人员来说考研难度加大,所以参考和录取的人数并不多2、大部分非全由应届调剂而来,本身没有工作,为集中完成学业,主动选择“全日制”学习。3、因学校资源限制或者导师不愿意牺牲节假日为“非全”单独授课,只有被迫选择全日制学习。4、即使“周末节假日”授课,在中国目前劳动环境下,除体制内单位(机关、事业、军队、国有公司等)可以调剂提供学习时间外,一般企业不可能为你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再加上就读学校、工作单位距离较远,学习紧张,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工、学兼顾,只有辞职,选择到学校附近打短工,维持学业。5、只有很少部分体制内工作的“非全”可以工、学兼顾。如:教育专硕,有寒暑假可以利用。(三)学习时间:选择和“全”一起学习的“非全”,没有任何差别。选择集中授课(周末或寒暑假)的“非全”,或者通过延长学制(如:有些专硕,全2年,非全3年),或者通过课后自主学习的办法,补足课时。例如:全日制同学周一至周五,假设授课20课时+自主学习20课时,那么工、学兼顾同学可能周六、日及晚上、节假日集中授课20课时+自主学习20课时。即总课时一致,具体学习时段不一样。(四)培养标准:学校、老师严格履行教育部相关规定,我们更是不敢怠慢,否则连毕业证都拿不到。对于选择全日制学习或者延长学制(如:教育专硕全2年非全3年)的“非全”可能还相对轻松些,但对于周末、节假日集中授课的“非全”,压力更大,付出更多。由于既要工作,又要学习,只有别人放眼山水,他(她)埋头苦读、实验;别人酣然入梦,他(她)挑灯夜战、科研。见证他(她)们努力的老师、同事、家人,感动、心痛,直呼不易!可见,选择全日制学习的“非全”与“全”,没任何区别。少部分工(包括打零工)学兼顾的非全,在保持总学时和全日制一致的前提下,也仅仅是具体学习时段不同而已。三、担心和焦虑可是,由于至今没有相应“非全”就业政策,“非全”面临严峻就业形势和尴尬的身份认同。只要一提起“非”字,就面临社会歧视、就业排斥,好像我们不是在读研究生,而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亏心事!社会上挺不起胸,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同学们普遍担心:费这么大精力、花费父母这么多血汗钱,到时就业还要受到歧视和限制。同时,由于不被招考单位承认,也无法做出学习、实践和就业的规划。同样的入学标准,同样的培养标准,同样的学习时间(前文提过集中授课的或延长学制或课后补足),无任何奖助却承担高昂学习、生活费用,结果到头来连一个报考资格都没有,让谁谁心里好受啊。毕竟没人愿费这么大精力,花这么多钱去读一个就业受歧视和限制的文凭。学费花了,我们(父母)可以再挣;学习累了,我们可以休憩;可是时间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无辩

部分高校专硕取消全日制,非全日制是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有网友报道说,他们正在招收2017年以后的兼职研究生。当他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古行金旗和准格尔旗参加教师招聘时,都被以“学历不一致,兼职”为由拒绝。学历”。巧合的是,一名海南兼职研究生在海南中学发出三则通知后参加了体检,但随后被取消了入学资格。这些事件使“兼职研究生”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无可否认,国家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了政策支持,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也在逐年增加。7月,许多高校相继宣布了2021年硕士课程的招生指南和专业目录。其中,许多大学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入学资格。兼职硕士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1.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低吗?没有!有人认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薪资不同,不能一视同仁。这是基于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偏见。不同的学习方式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差异。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协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从2017年开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将实施相同的考试录取政策,培训标准及其学位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和相同的效力。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的难度与全日制学生相同,申请人仍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并完成相关研究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兼职研究生也有很多汗水。目前,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制,学费和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发展,两者的入学分数,学习时间和毕业难度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2.兼读制研究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最初是在美国生产的,在欧洲,美洲和其他国家已经更加成熟。在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不同类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计划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计划基本相同;日本政府还在终身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成人特殊招生制度。选拔制度包括灵活的研究生制度,如日夜讲课制度,夜间研究生院和函授研究生院。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并且对在职成年人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需求也在增加。兼职研究生等教育方法顺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趋势,满足在职人员的再学习需求,并培养可以在各个方面发挥作用的高级专业人员社会。无论是在具有悠久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历史的欧美国家,还是在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的中国,仅全日制发展都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兼职研究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3.成人高等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表明,专业研究生的构成日益显示出多样化的趋势,以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人才的需求和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的需求。协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逐步将研究生教育从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发展。终身教育。当前,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正在增加,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促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将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管理模式和专业品牌引入中国,这将有助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满足中国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未来社会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知识决定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是个人生存和未来社会进步的“护照”。成人高等教育,例如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职人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也是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已夫

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招生呈两极分化 工程类硕士缺额严重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结束 两极分化严重  图1-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  2017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第一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优质生源加速向名校集中,地方高校吸引优质生源的难度加大,许多高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特别是非全日制招生计划。  从图1看出,2017年山东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仅占招生计划的60.79%,而深圳大学则超额完成非全日制招生计划,达到104.65%。由此可见,2017年高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发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发以后,考生对新政策仍然缺乏了解,加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统一划线等因素,部分学校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缺额严重。  与此相反,部分学校为完成非全日制招生计划,纷纷采取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向全日制考生抛出橄榄枝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不少考生报考。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在2017年预调剂公告中,湖南科技大学提出:“学校为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生提供3000元/生的新生奖励”。从实际录取结果来看,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招生计划在230人左右,拟录取人数226人,基本完成招生计划。  管理类专业录取人数最多工程类专业缺额严重  2017年高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按专业录取人数统计,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管理类(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录取人数最多,并且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  相比之下,工程类硕士(包含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安全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情况不太乐观,甚至出现多个专业“零”录取的情况。  工程类专业招生录取情况(虚线框表示该项为“0”)  山东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640人,实际录取997人,约40%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在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中,有35个专业没有招到人,其中包括化学工程、软件工程在内的 26个专业是工程类硕士专业。  云南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录取717人,公共管理专业超额完成招生计划,达到106.7%,软件工程专业招生计划仅完成25%。  (虚线框表示该项为“0”)  中山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录取1362人,其中包括电子与通信工程在内的7个工程类硕士专业录取率均为零。  (虚线框表示该项为“0”)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际录取1182人,其中12个专业缺额严重,工程类硕士占7个。  管理类专业招生录取情况  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专业招生录取情况良好,多数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计划录取工商管理专业硕士200人,实际录取320人,录取率达到160%。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计划录取非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硕士200人,实际录取359人,录取率达到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