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北漂梦

《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

《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能源互联网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9月11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0年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会议正式发布了《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在会议上表示,《报告》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和指导编制,旨在从国家视角量化和评估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和开展能源革命行动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参考,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报告》指出,能源互联网发展经历了1970~2003年概念孕育、2004~2013年初步研究、2014~2016年启航阶段、2017年至今实质性推进四个阶段。当前,在示范项目经验的指引下,以市场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培育为核心,能源互联网多元化产业生态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近年来,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内容也进一步完善,2014~2019年,我国共发布622项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政策体系涵盖国际条约、宏观战略、法律法规、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层级。《报告》显示,2019年是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一年。全年共发布304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其中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达251项。政策内容以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天然气、节能减排、价格政策、光伏发电、农村能源、风电、发展规划等方面热度最高。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目标已经由试点示范迈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新阶段应形成较为完备、弹性迭代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建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形成高度开放的能源互联网市场环境,建成与未来智慧城市工业、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以完备的标准体系和产业生态引导、推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合作。具体到产业现状,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总体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具有强劲发展后劲。 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2019年12月,能源互联网行业共计注册39174家企业,相关企业数量同比2018年底的24651家增长58.9%。此外,能源互联网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跨界热,如能源企业从单一能源服务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通道向能源服务领域进军,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日益活跃。 在资本规模方面,能源互联网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各种概念股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锂电池、充电桩等概念股板块共有319支能源互联网相关股票,总市值达3.86万亿元。 在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发展方面,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共享储能电站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上线等为能源互联网市场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具体项目方面,大规模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示范工程、面向特大城市电网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示范工程、苏州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等一批特色项目落地对能源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借鉴、助推意义。此外,随着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快速扩张,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如储能技术、多能源集成技术、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电力大数据技术、电力市场与交易平台技术等发展迅速,有力支撑了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交易和可持续发展。短评我国逐步确立能源互联网引领地位2012年,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正式提出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而如今,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快速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迅速提高、新能源汽车增长量和保有量持续领先全球,我国在能源互联网发展上已逐步确立引领地位。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基础和规模来看,我国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上已经具备了深厚基础。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能源是电能,近年来,我国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不断巩固,智能电表安装量位居全球前列,智能电表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快速提高,发电成本稳步下降。这些都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前景来看,我国正大力推动新基建发展,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正呈现深入融合发展趋势。年初,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也纷纷明确了向数字化、智慧化电力方向发展的路径。此外,我国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取得优异成果,在全球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综合而言,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在政策、市场规模、资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源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远大。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国际影响力而言,今年,IEEE PE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和能源学会)历史上首个由我国学者发起成立的委员会——能源互联网协调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成为我国电气与能源学者牵头组建和领导国际科技组织的里程碑。此外,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IEEE EI2)国际学术会议已在我国成功举办三届,第四届会议也将于今年10月底在我国召开。这些都凸显了我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和价值。作者:邓恢平

人有修者

能源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回首能源互联网,展望数字化建设.pdf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以变应变: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诞生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最早于2011年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以 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特征, 一种新的能源利用体系即将出现”,它是“基于可再生 能源的、分布式、开放共享的网络,即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两层互联:物理互联和数据互联数据互联:互联网+能源物联,通过数据互联有效管理能源系统中各种资源能源管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 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实现能源行业去中心化,形成自由交易 的能源互联网市场物理互联:能源系统的类互联网化电、热、冷、气、油等多能互联,提高能 源使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电力自由跨区传输,实现全球能源高效配 置开放对等接入,实现各种负荷(电动车、 分布式能源等)即插即用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是能源互联网的电网基础建设“九纵九横”全球骨干网架,逐步实现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全球互联。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重点要加快 亚欧非电网互联和美洲电网互联。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2035年完成洲内互联,亚欧非率先实现跨洲联网,全球 形成“五横五纵”格局。2050年建成亚欧非和美洲主要联网通道,全球形成“七横七纵”格局。2070年建设北 极能源通道,全球形成“九横九纵”格局。预计到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长度17.7万公里,累计投资 3900亿美元。亚欧互联通道与“一带一路”路线契合。其中北横通道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亚欧大陆,联接中国、哈萨克 斯坦、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长度1万公里,将中亚清洁能源通过特高压直流分别送至欧洲和中国,依托中 国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转送至东北亚负荷中心。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是能源互联网的电源基础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大规模开发,促进能源生产的清洁替代。围绕“一级一道”(北极和赤道),启动西亚和 非洲太阳能发电、非洲东部和环北级地区风电、非洲和亚洲水电等大型清洁能源重点开发,重点开发17个水电基地、 19个风电基地和13个太阳能基地。借助骨干网架广泛互联,实现清洁能源高效配置。通过“九纵九横”全球互联骨干网架广泛互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和负荷中心,满足负荷中心发展需求,预计到2050年实现“一级一道”年电力外送规模达到12万亿千瓦时。借助骨干 网架通道还可以实现全球能源的时差互补、季节互补和地域互补。亚欧非互联通道可实现中非水电和北非太阳能互补 调节;美洲互联通道可以实现南美阿根廷风能与南美智利太阳能、巴西水能季节性互补调节。拉动绿色投资,加速产业升级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预计拉动绿色投资超过35万亿。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测算,2018-2050年骨干 网架投资合计3900亿美元;全球能源互联网总投资约38万亿美元,其中电源投资约27万亿美元,电网投资约11万 亿美元。发挥国内能源电力技术领先优势,加快技术、装备和管理“走出去”。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带动大规模新能 源、电力等相关产业技术、装备以及工程服务等领域的贸易合作和技术创新。能源互联网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我国 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优势,加快技术、装备、管理全方位“走出去”,为国 内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促进特高压柔性直流、特高压海底电缆、大容量储能、高效清洁发电等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中信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大囍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

当地时间9月10-11日,2019全球电网论坛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首发《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为北美洲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开创人类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主旨演讲。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国跃、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毕亚雄等中方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加快清洁发展提供中国方案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大力支持,已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及联合国“2030议程”工作框架。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生产清洁化、配置广域化、消费电气化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的重要平台,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刘振亚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推动“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用的是清洁发电;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使化石能源回归其基本属性,主要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通过电将二氧化碳、水等转化为氢气、甲烷、甲醇等燃料和原材料,满足人类永续发展需求。“目前,全球通过250多条海底光缆、700多颗通信卫星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信息网相比,能源网的互联明显滞后。”刘振亚说,随着特高压技术的突破,能源配置范围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强、配置效率由低到高,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定能够建成,在推动能源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刘国跃在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工程建设方面的实践。他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攻克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累计建成“八交十一直”19项特高压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到2.1亿千瓦,并网装机总容量达到14.7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36%。刘国跃表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决定了电力系统必将继续向电源高度清洁、电网广泛互联的方向发展。面向未来,需要加快建设资源配置能力、智能互动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更强的输配电网络。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打造“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以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为特征,统筹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毕亚雄表示,目前中国南方电网区域内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均超过50%,80%以上的水电资源集中在西部,60%左右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集中在东部。为此,南方电网公司建成18条500千伏及以上跨省跨区输电大通道,将西部清洁能源不断送向千里之外的东部负荷中心。目前,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超过1.8万亿千瓦时,其中80%以上为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国电力合作,毕亚雄提出,电力互联互通是澜湄区域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根据区域电力资源禀赋、电力市场发展以及各国互联互通意愿,预计未来15年区域整体互联规模将快速提升,有望从目前的600万千瓦提升至3000万千瓦。论坛上,合作组织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重点在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市场机制四个方面推进创新,开创全球能源电力发展新局面。破解化石能源依赖,建设清洁低碳、电为中心、高度互联的北美洲能源互联网10日,在全球电网论坛“跨境电网互联与输电网络拓展的机遇”主题研讨会上,合作组织发布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基于北美洲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特征、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技术发展趋势,以能源转型、清洁主导、电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为目标,系统分析北美洲能源需求、电力供需和电力流格局,提出北美洲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及重点互联互通工程,对构建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报告是合作组织正在建立的覆盖全球及各大洲的能源互联网研究体系的一部分。报告提出,北美洲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着挑战,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最主要的消费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占比共78%。目前北美洲人口约占全球的6.5%,但每年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达到全球的18%,工业革命以来累计碳排放占全球比重高达30%。此外,北美洲能源电力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美国70%的输电线路和电力变压器运行超过25年;加拿大发电设备平均已运行近40年。报告指出,北美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是秉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构建北美能源互联网,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北美洲清洁能源大规模生产、配置和使用的现代能源体系。合作组织研究提出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发展重点,即开发加拿大哥伦比亚河、哈德逊湾、拉布拉多高原水电基地,美国中南部、墨西哥北部太阳能发电基地,美国中部、南部、加拿大魁北克风电基地以及各地分布式清洁能源,全面加强重点通道、骨干网架建设和跨国跨洲联网,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水风光互补、跨洲互济”总体格局。据合作组织研究,以北美洲东西部电网互联为例,东西海岸距离超过4000公里,存在3个小时时差,通过电网互联,将充分利用时差,发挥移峰效益。据初步估算,2050年北美洲东西部电网互联移峰容量效益约1600万千瓦。据了解,本次论坛由合作组织、加拿大电力企业联合会、美国爱迪生电气协会等机构联合举办,聚焦新世纪全球电网发展、创新、投资等主题,重点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输电、跨国电力互联、电网规划与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邀请来自有关国际组织、区域及行业组织、能源电力企业、金融机构等150余位行业领袖开展交流对话,以全球视角展望电力传输未来。合作组织是在中国注册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目前会员已超700家,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地区),累计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发展指数、技术装备、标准体系以及各区域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等24项创新成果。来源:人民网

卡琳顿

《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在温哥华首发

9月10-11日,2019全球电网论坛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首发《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为北美洲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开创人类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主旨演讲。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国跃、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毕亚雄等中方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刘振亚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推动“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使化石能源回归其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的基本属性,通过电将二氧化碳、水等转化为氢气、甲烷、甲醇等燃料和原材料,满足人类永续发展需求。他表示,相对于由全球海底光缆、通信卫星为支撑的信息网而言,能源网的互联明显滞后,而特高压技术则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强大保障,促进能源配置范围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强、配置效率由低到高的转变。刘国跃在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工程建设方面的实践。他表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决定了电力系统必将继续向电源高度清洁、电网广泛互联的方向发展。面向未来,需要加快建设资源配置能力、智能互动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更强的输配电网络。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国电力合作,毕亚雄提出电力互联互通是澜湄区域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根据区域电力资源禀赋、电力市场发展以及各国互联互通意愿,预计未来15年区域整体互联规模将快速提升,有望从目前的600万千瓦提升至3000万千瓦。论坛上,合作组织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重点在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市场机制四个方面推进创新,开创全球能源电力发展新局面。10日,在全球电网论坛“跨境电网互联与输电网络拓展的机遇”主题研讨会上,合作组织发布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及其发展重点。报告提出,北美洲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着挑战,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最主要的消费能源。构建北美能源互联网,应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北美洲清洁能源大规模生产、配置和使用的现代能源体系。合作组织研究提出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发展重点,即开发加拿大哥伦比亚河、哈德逊湾、拉布拉多高原水电基地,美国中南部、墨西哥北部太阳能发电基地,美国中部、南部、加拿大魁北克风电基地以及各地分布式清洁能源,全面加强重点通道、骨干网架建设和跨国跨洲联网,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水风光互补、跨洲互济”总体格局。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展望》报告

引言中南美洲是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组成的大洲,区域内各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优势显著,但也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制造业竞争优势下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能源电力保障配置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亟待提升等挑战。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出版的《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展望》报告,从绿色低碳理念角度,提出了全新的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构建思路——多元化开发区域内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以清洁化发展保障能源持续供应,实现能源安全;以电能替代、电气化发展提升用能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网络化、互联化发展实现区域协同互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中南美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ABC三国的“再工业化”与能源转型阿根廷(Argentina)、巴西(Brazil)和智利(Chile)常被称作“ABC三国”,三国国土面积超过南美洲的三分之二,2017年GDP总量合计为2.97万亿美元,占中南美洲总量的61%、南美洲总量的70%。ABC三国工业增加值在中南美洲的占比ABC三国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纷纷选择制定战略规划,推动“再工业化”,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冶金、软件、电子等行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如何保障能源供应?ABC三国能源生产以油气为主,但一次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带来了电力短缺问题,巴西等国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停电或限电困扰,很多民众缺乏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智利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90%。2019年6月16日,阿根廷发生全国断电ABC三国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制定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持政策和发展目标。阿根廷《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含5万千瓦以上的“大水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到20%,相当于新增1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智利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含2万千瓦以上的“大水电”)占总发电量比重达到20%。《2050年智利能源政策》提出到2035年和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60%和70%。巴西计划到2023年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中占比达到4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占比达到86%;到2030年前,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达到20%。“绿色优势”:清洁能源储量丰富还能互补《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展望》报告提出了多元化开发清洁能源、实现水风光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巴西是中南美洲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亚马孙河流经大部分地区,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巴西水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2.6亿千瓦,目前开发比例约37%,50%的待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阿根廷全境处于风能资源丰富区,全国70%区域年均风速超过6米/秒,技术可开发量2万亿千瓦时/年,按利用小时数约3300小时考虑,可装机容量约6亿千瓦。智利光伏发电资源潜力超12亿千瓦,光热发电资源潜力5亿千瓦,资源分布由北至南逐渐递减,但目前开发率不足0.1%,具备大规模开发潜力。中南美洲清洁能源资源分布情况巴西的“水”、阿根廷的“风”、智利的“光”——从自然特性来看,中南美洲水风光清洁能源具有很好的跨时空互补性,通过大范围电网互联实现多能互补开发利用,可相互平抑季节性出力变化,减少季节性装机容量。报告研究发现:巴西大多数水能资源高峰期为12月至次年5月,低谷期为6-11月;阿根廷风能资源高峰期为4-10月,低谷期为11月至次年3月;智利太阳能资源高峰期为10月至次年3月,低谷期为5-9月;三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互补性,综合峰谷比为10:7。巴西水能、阿根廷风能和智利太阳能年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中南美洲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正在快速下降。2019年巴西光伏发电项目投标报价最低达到1.75美分/千瓦时,墨西哥风电项目投标报价最低达到1.77美分/千瓦时。预计2025年前,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和风电竞争力将全面超过化石能源发电。全球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度电成本现状和预测根据清洁能源资源分布、开发条件及开发现状,报告规划中南美洲未来形成亚马孙东部、亚马孙西部、奥里诺科三大水电基地,哥伦比亚沿海、巴西东北部、阿根廷南部、巴拉圭及乌拉圭四大风电基地和阿塔卡玛沙漠、巴西东北部、奥里诺科平原三大太阳能基地。2050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4亿、2.2亿、2.0亿千瓦。铺就一张覆盖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的大网中南美洲国家如果想要利用好这些清洁能源,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距离远,巴西尤为突出。巴西与中国国土面积相当,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在能源电力方面,都存在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与能源电力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特点。巴西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相距达2000公里。近年来,中国的±800千伏、±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成熟,可实现更大容量和更远距离的电力输送。为提高接纳大规模直流电力馈入的能力,中国还在东部负荷中心构建了坚强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网。这些都为巴西未来电网发展提供了借鉴。±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在巴西美丽山水电站送出项目中得到应用。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二期送出工程已经投运报告提出,中南美洲电力流未来将呈现“北水南送、南风北送、西光东送,跨洲南、北美互济”的格局。以巴西为中心的南美东部是中南美洲主要负荷中心;南美南部通过大规模开发水电、风电和太阳能成为重要的电力送出基地;南美西部通过开发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基本满足自身和中美洲地区用电需求,远期逐步成为水电外送基地,并成为南、北美洲实现季节互济的电力中转站;中美洲接受南美西部和北美送入电力,满足电力供应缺口,并成为南、北美互联的通道走廊;加勒比地区以各岛就地平衡为主,岛间联网互相支援,实现清洁能源共享。中南美洲主要负荷中心和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这样,中南美洲将总体形成南美东部和西部、南美南部、中美洲三大同步电网,加勒比地区实现跨岛交流或直流联网。2035、2050 年,跨洲跨区跨国电力流规模分别达到3600万、9100万千瓦。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将带来什么?构建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能够带来怎样的效益?报告采用评估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报告提出,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将提供一个可靠、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通过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实现大范围资源配置,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中南美洲能源电力需求,为大型矿山、冶金基地和工业园区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电力保障。根据投资估算结果,到2050年,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总投资约2.35万亿美元,其中电源投资1.26万亿美元,占比54%;电网投资约1.09万亿美元。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与结构同时,预计2050年中南美洲平均发电成本比目前下降约50%,并累计新增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推动实现联合国提出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拉智讯

爱与战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研究报告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研究报告 首次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基于对我国碳减排路径与能源电力转型方案的研究,3月18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对外发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研究报告。报告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快、用能需求大,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和高碳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双高”特点。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达到29%,其中能源活动碳排放98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87%,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能源开发的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项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两个替代”,从而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双脱钩”的系统减排路径。统筹考虑我国国情、国际减排责任以及全社会减排成本,报告提出了分三阶段实现“双碳目标”的综合路径,即2030年前尽早达峰阶段、2030-2050年快速减排阶段和2050-2060年全面中和阶段。报告指出,我国能够在2028年左右以115亿吨(考虑负排放之后的综合排放量约109亿吨)的较低水平实现碳达峰。“这是技术上可行、治理上占主动、经济上可承受的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在对上述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我国碳减排宜保持提速、加速、稳速的总体节奏。在尽早达峰阶段关键要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如果每年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3亿千瓦,则可实现以较低的峰值达峰,并为碳中和争取时间。在快速减排阶段,要先经过达峰后稳中有降的准备过程后进入加速减排发展轨道,加速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就是以更加先进成熟的新能源发电、特高压电网和电制燃料原材料等技术为支撑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在全面中和阶段,开展深度电能替代,依托少量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碳汇资源中和剩余少量的化石能源碳排放,有望2055年左右实现全社会碳中和。报告同时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低于全球1.5℃情景边际减排成本,位于全球2℃情景边际减排成本的中间水平,是减排成本低的碳中和方案。作者:王怡 刘趁

何可胜言

报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降低减排成本

新华社马德里12月10日电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9日在马德里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报告说,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根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削减全球为实现控温目标而进行的能源投资,有效降低全球减排成本。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9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举行边会,并在会上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编写,依托国际权威模型和数据库,量化模拟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2摄氏度和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减排情景、技术方案和各大洲行动,系统评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经济社会、气象气候、环境健康等综合效益,旨在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行动指南。报告说,1970年至2018年,全球化石能源利用排放的二氧化碳累计达1.1万亿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70%以上。要根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必须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能源系统全面“脱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将减少全球为实现控温目标而进行的能源投资,有效降低全球减排成本,保障各国发展权利,实现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双赢。2015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倡议。4年过去,这一倡议在国际社会积极支持下,成为引领能源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行动。来源: 新华网

鸡先生

《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蓝皮书》发布!能源互联网技术已获长足发展

10月15日,2020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此次大会以“发展能源互联网,推动数字新基建”为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成果发布、组群学术分论坛等多个环节,开启了一场能源互联网行业的“硬核”盛宴。 会议期间发布了《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分别从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体现”“实现手段”“物理基础”三个层面,对其涉及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实践应用以及机制模式等进行了全面阐述。《蓝皮书》指出,如今,国家《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仅4年有余,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仅3年多,能源互联网技术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就已获得了长足发展。总结:多技术角度阐述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据了解,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发展新形态,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和手段。在我国能源革命战略的指导下,能源互联网通过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高度融合,实现能源产业全链条的协同优化和价值再造,将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市场深度交叉,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之一。据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介绍,为推进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战略部署,巩固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阶段性成果,2019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及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编制并发布了《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20年9月,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编制了《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在发展报告的基础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又编制了《蓝皮书》。▲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发布《蓝皮书》。记者梳理发现,《蓝皮书》分为创新能源运营模式与技术平台、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多能融合能源网络三个篇章,从多个技术发展的角度,总结了目前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如在“能源互联网交易技术与平台”章节中,《蓝皮书》指出,由于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实现与其他能源的转换融合,因此电能在能源互联网中占据核心能源的位置。未来电力系统将形成以互联大电网和主动配电网为枢纽,通过与气、热、冷、交通等多种能源网络相互连通,实现横向多能源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耦合系统。《蓝皮书》同时明确,传统的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各种形式能源系统,在规划、运行等方面几乎都是彼此独立的。要实现能源互联网交易这一综合性目标,就需要探索多能源协同的交易模式,通过供需关系以及价格激励,以市场的方式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阶段,已有多个国家建立了成熟的电力市场,我国也正在加速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初步建立了电力市场体系,这为能源互联网市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愿景:形成可持续的城市能源发展利用模式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行业的新兴概念,对于大数据、区块链等热门词汇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此次《蓝皮书》也有所着墨。如对于大数据技术,《蓝皮书》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行业的技术基础、组织结构和经济模式,正向着建立更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模式的目标前进。能源互联网正是这种理念的衍生品之一。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其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与天然气网络、交通网络等紧密耦合而形成的复杂多能流系统。在大规模复杂网络系统和海量分布式资源融合的背景下,能源互联网具备采集终端众多、数据来源广泛、各类数据之间交互频繁等特征。因此,其中蕴含的数据规模和多样性程度已远远超过传统电力系统,也正是通过这些海量数据,能源互联网能够实现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对此,康重庆也分析,电力行业的大数据本身很复杂,扩展到电、热、气等能源系统中,也使得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这其中包括了数据模型定义、数据驱动技术、顶层应用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多种技术日趋成熟,也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愿景,康重庆总结道,能源互联网将以服务城市发展为核心,实现城市能源运行优化、联合运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能源发展利用模式,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能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当然,由于能源互联网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技术发展方兴未艾,蓝皮书仅总结了当前代表性技术的进展,而并未覆盖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所有技术。康重庆表示,希望蓝皮书的发布能够凝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共识,从能源可持续发展角度,从清洁可再生能源更多利用角度,从能源数字化转型角度,能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另外,也希望更多人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事业,推动能源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者:白宇

小薰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1、项目概况能源电力行业一直是公司重点服务的行业之一,本项目是基于公司在能源电力行业多年的产品积累、技术积累、客户积累而开展建设的。本项目在对公司现有的阿凡达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体系进行升级迭代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产品进行 SAAS 化改造,更好的满足中小型电力能源企业客户的产品服务需求;并将大量的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进行整合封装,构建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该平台快速高效构建定制化应用,为客户提供设备管理、运行优化、智能安全防护、经营管理、智能决策、能效管理、节能管理、售电交易等一系列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2、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1)构建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满足电力行业需求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虽然电力产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但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互融合,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作为全球工业体系智能化的重要举措,正在助力能源电力行业走上全新发展之路。公司专注电力行业信息化服务近二十年,需抓住当下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历史契机,满足电力行业用户的需求。本项目中,公司将构建由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组成的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采用中台的方式将公司多年在电力行业积累的共性技术服务以技术接口的方式提供给业务前台使用,为公司在未来产品创新和产品的升级迭代提供更灵活、更敏捷的技术支持,也将为更好的满足电力企业用户的服务需求提供支撑。同时,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将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系统基础类服务、综合能源运营及增值服务、综合能源专业运维服务、综合能源监管服务等多种服务,阿凡达工业互联网丰富的服务体系将为公司开拓市场和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奠定坚实基础。(2)推动公司产品 SAAS 化改造,优化公司产品服务SAAS 是云计算服务的细分应用领域,意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SAAS 服务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从厂商获取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传统的软件服务,用户需要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同时传统软件的部署时间较长,影响到用户产品体验。SAAS 化服务具有节约成本、减少时间消耗、灵活性高、快速部署等优势,占软件服务的比重不断提高。公司深耕电力行业,面向行业重点用户群体,在电力信息化服务中居于领先地位,形成了丰富的软件服务产品体系。随着行业服务的不断创新变革,公司有必要大力推动产品的 SAAS 化改造,为下游用户提供技术更先进、服务更优质、获取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服务。本项目通过将公司多年在电力能源行业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 SAAS 化改造,实现公司产品体系的优化升级。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国家政策鼓励工业互联网发展,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工业互联网是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工业互联网发展,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我国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到 2035 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此后,工信部等相关单位先后发布了《工业互联网 APP 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 年)》、《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等,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及支持政策。本项目的建设提供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2)丰富的行业项目经验,为本项目实施提供重要保障本项目为公司现有软件产品的升级改造,以及基于长期积累的经验、技术、知识而进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公司在电力信息化产业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2017-2019 年,公司在能源电力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域年均实现收入近 10 亿元。公司在行业的多年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能源电力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一方面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公司能够深入了解下游客户的痛点,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在能源电力行业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3)优质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在电力行业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挖掘电力行业用户对软件信息化服务的需求,持续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优良的技术服务,公司已同包括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能源电力重点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在电力行业拥有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本项目的产品是一个不断更新升级和迭代的过程,随着能源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创新,公司产品功能也将持续升级,方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产品功能上,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业务知识和数据资源的积累过程,能够推动本项目进行产品功能升级,为平台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市场需求上,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新产品需求,通过优质客户的延伸也有利于新客户的获取,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助于本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为产能充分消化提供市场支持。4、项目建设规划(1)项目实施主体本项目由公司与子公司东华鹏霄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实施地点为北京市、青岛市。(2)项目投资额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69,874.3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42,311.10 万元,主要用于场地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软件采购等。(3)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本项目将对公司现有的阿凡达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体系进行升级迭代,主要包括基础软件、工具类软件、管理应用类软件、设备分析软件、安全系列产品等阿凡达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2)本项目将对公司的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产品进行 SAAS 化改造,以更好地满足中小型电力能源企业客户的产品服务需求;3)本项目将构建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其中业务中台是将企业常用的业务场景和功能抽象成以组件化或模块化为基础的共享服务中心,使企业可以基于共享服务中心快速构建业务应用;数据中台通过汇聚各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为公司业务人员、数据专家等提供服务。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提升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丰富产品的功能模块,更为重要的是本项目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将公司积累多年的电力能源行业资源进行整合封装,为企业用户提供更智能的产品服务,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并使得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不多辟异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报告发布 首次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减排目标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闫晓虹)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18日在京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有关政府部门、企业、机构、高校代表参加,共同探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为促进气候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会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致辞并作主旨演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作视频致辞。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基于在清洁发展、电网互联、气候环境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对我国碳减排路径与能源电力转型方案开展了深入研究,于去年12月编写完成《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项研究成果,提出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两个替代”),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双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双脱钩”)的系统减排路径与方案。刘振亚指出,面对碳排放总量大、高碳发展惯性强的严峻形势,中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碳排放问题的根源是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和使用,治本之策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两个替代”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刘振亚表示,中国能源互联网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是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的基础平台,是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将统筹发展与减排,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和电能广泛使用,在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碳排放各领域对煤、油、气等化石能源进行全方位深度替代,以能源体系零碳革命加快全社会碳减排,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合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以特高压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我国碳减排总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30年前尽早达峰,202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达峰,峰值45亿吨,2028年能源和全社会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2亿、109亿吨;第二阶段是2030~2050年加速脱碳,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能源和全社会碳排放分别降至18亿、14亿吨,相比峰值下降80%、90%;第三阶段是2050~2060年全面中和,力争2055年左右全社会碳排放净零,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报告同时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远低于700元/吨左右的全球其他减排方案。埃斯皮诺萨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指引我们迈向净零排放的未来,指引世界经济迈向绿色、可持续的复苏和增长之路。本次会议发布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套全方位、可量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探索碳减排新路径提供了一个参考。解振华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革命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能源互联网是加速推进能源系统深度脱碳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和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和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首个由我国发起成立的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立五年来会员总数已达1157家、涉及132个国别,与联合国及所属机构、相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布50余项研究成果,在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唱响“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倡议”成为全球行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