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发展状况良好(附2019-2020年政策汇总)清春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发展状况良好(附2019-2020年政策汇总)

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不仅能有效实现能源持续发展,还将引发能源金融、能源服务等灵活的方式进入市场,激活能源市场环境,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良好。多项政策出台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目前,中国能源互联网政策体系已涵盖国际条约、宏观战略、法律法规、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层级,相关政策内容进一步完善。2019年是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一年,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各部委等共发布304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其中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达251项,政策内容以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天然气、节能减排、价格政策、光伏发电、农村能源、风电、发展规划等方面热度最高。研发能力增强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科研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到2019年年底已经增至4462家,同比增加1300多家,增量非常明显。对比2016年这个关键的节点,机构数量超过了两倍的增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来看,2019年达到了48项,相比18年的34项,增加了14项,是接近1/2超过1/3的增长。2014-2019年,互联网能源方向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近六年来业界对能源互联网知识产权重视程度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共申请425项相关专利,数量较2018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设速度加快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状况广泛体现在供给侧多能联供互补水平,用户测互联互动情况和系统可控可观程度等多个方面。2019年,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达17个,火电储热容量达1440MW,智能电表安装量达5.91亿只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达34GW,充电桩数量达121.9万个,加氢站数量达51座,综合管廊长度达2450公里。2019年的指标与2018年相比,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增加3个,火电储热容量增加230MW,智能电表安装量增加700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增加6GW,充电站数量增加9093万个,加氢站数量增加37座,综合管廊长度增加1270公里。为扶持、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增量配电网示范项目、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等。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大力王

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编者按:实施电能替代可以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效率,起到优化生态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近年来,供需所在电能替代和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专栏将围绕电能替代与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关键问题、政策导向、国际经验等,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ID:ELECTRIC-POWER 作者:国网能源院)文章导读:能源互联网产业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优先,电力网络为核心,融合互联网思维和通信技术发展形成智能为基本要素、平台为主要形态、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的能源融合产业,是能够实现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于一体的跨界联合新业态。本研究聚焦车联网产业、分布式能源产业、智能家居产业等主要能源互联网产业,从产业链、产业规模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建议。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执笔人:吴姗姗、单葆国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1 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内涵2011年,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放共享的网络,即能源互联网”。2016年,发改能源[2016]392号文中将能源互联网定义成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2018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高峰副院长在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将互联网理念、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2019年,周孝信院士在雄安新区能源互联网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会上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理念和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智能能源系统和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本文将能源互联网理解为是一种将互联网理念、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智慧能源系统。通过多种能源协同、供给与消费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大众广泛参与,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能源互联网产业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优先,电力网络为枢纽,融合互联网思维和通信技术发展形成智能为基本要素、平台为主要形态、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的能源产业,是能够实现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于一体的跨界联合新业态。2 车联网产业车联网产业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人、路、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车联网产业链长,涉及产业角色多,跨界融合特征突出,从上游到下游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未来服务类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将占据车联网产业的绝大部分,尤其是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将成为车联网产业链中的核心角色。制造业中整车厂作为核心位置,一方面作为终端、软件、服务的集成者,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同时也在开展自身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业务。通信芯片和通信模组由于涉及通信技术,门槛较高,主要参与者都是华为、大唐、中兴以及国外的高通、英特尔等通信行业领先企业。服务领域,通信运营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主,同时运营商也在积极拓展其他车联网领域业务。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方面,包含了传统TSP供应商如安吉星等、主机厂自有TSP平台以及新兴车联网创业企业。从整个产业链条看,初创型企业更多的集中在车载终端设备、交通基础设备、软件开发、信息和内容服务等市场刚刚起步或者门槛较低的环节。中国车联网市场在宏观政策、潜在市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利因素影响下,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巨大、保有量不断提升,新车搭载智能网联终端的比例将不断提升,预计2025之前,大部分新车都将联网,同时联网汽车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随着技术和服务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车联网功能的付费意愿也将提高。短期车联网市场增长主要依靠新增硬件数量和用户增值消费,2021年将过千亿元。同时由于2020年5G技术的推广应用、V2X技术发展、用户增值付费提升等因素,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国的车联网产业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技术标准不规范、运营模式有待创新、信息安全仍需提高等问题和挑战。车联网产业系统庞大,涉及汽车、计算机、通信、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技术存在差别,技术融合应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技术标准方面的缺失也使得业务无法顺利高效展开。车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找到成功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层面的智能交通管理和用户层面的车联网服务的互动运营。同时由于车联网涉及产业较多,涵盖汽车、物联网、通信、互联网等多个产业,使得产业链的整合难度较大,各行业之间的协作和各类型企业之间的合作较为困难。车联网是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智能汽车联结起来,众多车载智能设备存储着大量的车辆信息和车主个人信息,如何保证入网后的数据通讯安全和用户隐私安全是车联网的另一个挑战。3 分布式能源产业分布式能源产业是相对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的能源产业而言的,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分布式能源产业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值)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由于涉及多种发电方式,分布式能源产业的上游行业众多。天然气分布式发电涉及天然气供应及其他能源行业。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涉及风力、光伏等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其他分布式能源则涉及相应设备制造行业;分布式能源中游行业可以按照发电方式的不同分光伏分布式发电、风力分布式发电、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其他分布式发电;分布式能源下游应用主要是产生的能源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区域的自发自用、民用区域的结余售电,以及商业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我国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国内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为主。其中,又以光伏发电增长较为迅猛。2013-2019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呈不断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底将达到2.4亿kW;天然气分布式发电新增装机量规模比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要小上许多,根据国家2020年发展目标,天然气分布式装机量要达到5000万千瓦,天然气分布式发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新突破,但目前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运营市场化水平不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国产化水平落后等问题。由分布式电源所发的电力成本比利用常规煤电发电成本要高,很多企业的生产依赖于政策补贴,发电补贴价格的变动对产业冲击很大,分布式能源产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商业化盈利化的运营模式。分布式电源的理论效率可达到95%以上,但设计施工、能源利用、运营管理等环节导致部分分布式能源站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经济性能差,影响了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利用。目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设备,如中小型燃气轮机、燃气发动机,多是国外品牌,价格昂贵。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技术水平较低,可靠性差,导致分布式能源技术经济性水平不高。4 智能家居产业智能家居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家庭的各种硬件设备连接到一起,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生活服务解决方案。智能家居产品种类多样,主要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控制主机、智能照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家庭背景音乐等20余个品类,涵盖照明、安防、供暖、空调、娱乐、健康医疗、厨房用品等诸多场景。智能家居产业链横跨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又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核心环节。上游主要是硬件、软件及技术支持,硬件主要是制造智能家居产品的零部件,包括电源、面板、pcb、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元器件和显示模组、通讯模组等中间件,软件主要是智能家居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中游是智能终端设备生产、系统集成,包括家电、机器人、摄像头、音箱等家居生产和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下游是渠道服务和内容服务,渠道服务主要由房地产公司、家装公司、工程公司提供,内容服务由互联网、电信公司提供。目前我国虽处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产业规模已经非常可观。2014年是智能家居元年,根据估算当年整个智能家居生态市场规模大概为1600亿元左右。随后智能家居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8年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进步与一批领先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迅速扩张,预计市场规模接近4000亿元。我国目前有1亿数量智能家居的潜在用户,预计未来三年,智能家居市场将持续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00亿元,到2022年市场发展成熟规模有望突破万亿,随之的相关服务也将达到千亿级。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面临自主创新能力偏低、缺乏行业标准、产业化合作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传感器是智能家居的核心部件,几乎每个智能家居应用都离不开传感器设备,而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产品种类不全,高端产品为国外厂商垄断。目前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产品互不兼容,制约了智能家居应用的快速推广和规模化发展。智能家居产业体系非常复杂,横向涉及多个行业和应用领域,如家电行业、医疗行业、电力行业、建筑行业、装修行业、物业管理等;纵向又有芯片厂商、软硬件平台提供商、智能家居集成商、家电厂商、电信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等,资源互联与信息共享困难,缺乏组织协调、统领、整合产业链的主导。5 对策建议目前我国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建议:加强产业顶层设计,以规划促发展,打造能源互联网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加快互联网技术和能源技术的融合互促,提升互联网对能源行业的赋能成效,夯实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加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大对智能传感器、信息物理系统、智能配电网等关键设备和新材料的研发,融合多元能源,建设供需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原标题:【电能替代与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水至不去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发展状况良好(附2019-2020年政策汇总)

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不仅能有效实现能源持续发展,还将引发能源金融、能源服务等灵活的方式进入市场,激活能源市场环境,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良好。多项政策出台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目前,中国能源互联网政策体系已涵盖国际条约、宏观战略、法律法规、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层级,相关政策内容进一步完善。2019年是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一年,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各部委等共发布304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其中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达251项,政策内容以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天然气、节能减排、价格政策、光伏发电、农村能源、风电、发展规划等方面热度最高。研发能力增强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科研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到2019年年底已经增至4462家,同比增加1300多家,增量非常明显。对比2016年这个关键的节点,机构数量超过了两倍的增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来看,2019年达到了48项,相比18年的34项,增加了14项,是接近1/2超过1/3的增长。2014-2019年,互联网能源方向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近六年来业界对能源互联网知识产权重视程度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共申请425项相关专利,数量较2018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设速度加快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状况广泛体现在供给侧多能联供互补水平,用户测互联互动情况和系统可控可观程度等多个方面。2019年,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达17个,火电储热容量达1440MW,智能电表安装量达5.91亿只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达34GW,充电桩数量达121.9万个,加氢站数量达51座,综合管廊长度达2450公里。2019年的指标与2018年相比,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增加3个,火电储热容量增加230MW,智能电表安装量增加700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增加6GW,充电站数量增加9093万个,加氢站数量增加37座,综合管廊长度增加1270公里。为扶持、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增量配电网示范项目、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等。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恭俭推让

2021年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

由于全球能源在可获得性、需求强度、价值增值等具有多项差异,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各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能够使全球能源资源的配置优化成为可能。近年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互联电网经济高效运行。近年来,国际标准组织、世界各主要国家以及跨国机构均在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及互联电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应标准体系或标准系列。GEI标准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GEI标准体系是指导GEI标准制定的一项战略性、纲领性工作,是GEI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投资规模将迎来新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20年左右为国内互联阶段,各国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左右为洲内互联阶段,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左右为洲际互联阶段,加快“一极一道”(北极、赤道)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当前,全球正处于国内互联与洲内互联的关键节点,能源科技和数字化创新正在改变着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并引领着全新能源生态系统的构建。2018-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线路长度17.7万公里、输电容量7.2亿干瓦,其中海缆1.09万公里、跨海输电容量2.04亿千瓦,投资合计3900亿美元。2018-2035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6.8万公里、输电容量2.8亿千瓦,其中海缆66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9150万千瓦,总投资1600亿美元。2035-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10.9万公里、输电容量4.35亿千瓦,其中海缆419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1.12亿千瓦,总投资2300亿美元。预计从2018至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总投资规模约38万亿美元,释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其中电源投资约27万亿美元,电网投资约11万亿美元。八大战略重点协同推进2017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八大战略重点,分别为电网发展、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机制建设和国际合作,为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各国加速推进行业发展近年来,各国对能源互联网多能耦合、扁平分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基本特征方面的理解高度统一,同时又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步行者

2021年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

由于全球能源在可获得性、需求强度、价值增值等具有多项差异,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各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能够使全球能源资源的配置优化成为可能。近年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互联电网经济高效运行。近年来,国际标准组织、世界各主要国家以及跨国机构均在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及互联电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应标准体系或标准系列。GEI标准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GEI标准体系是指导GEI标准制定的一项战略性、纲领性工作,是GEI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投资规模将迎来新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20年左右为国内互联阶段,各国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左右为洲内互联阶段,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左右为洲际互联阶段,加快“一极一道”(北极、赤道)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当前,全球正处于国内互联与洲内互联的关键节点,能源科技和数字化创新正在改变着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并引领着全新能源生态系统的构建。2018-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线路长度17.7万公里、输电容量7.2亿干瓦,其中海缆1.09万公里、跨海输电容量2.04亿千瓦,投资合计3900亿美元。2018-2035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6.8万公里、输电容量2.8亿千瓦,其中海缆66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9150万千瓦,总投资1600亿美元。2035-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10.9万公里、输电容量4.35亿千瓦,其中海缆419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1.12亿千瓦,总投资2300亿美元。预计从2018至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总投资规模约38万亿美元,释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其中电源投资约27万亿美元,电网投资约11万亿美元。八大战略重点协同推进2017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八大战略重点,分别为电网发展、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机制建设和国际合作,为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各国加速推进行业发展近年来,各国对能源互联网多能耦合、扁平分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基本特征方面的理解高度统一,同时又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同乎无欲

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浅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编者按:当前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加速,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承接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电网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和新战略下,对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化。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聚焦于能源互联网基础理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与市场机制、能源电力转型发展、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元素、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本专栏围绕能源互联网关键问题,从理论研究、模型方法和经验实践等方面展开,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ID:ELECTRIC-POWER 作者:国网能源研究院)文章导读:能源科技和数字化创新正在改变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传统价值链,并引领能源互联网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涵盖发电领域、输配电领域、智能储能领域、智能用电领域、能源交易领域和能源管理领域。随着能源网络的发展和需求侧消费者的广泛参与,能源产业链将发展成为以消费者用能需求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生态网络,越来越多传统能源产业链之外的企业将进入这一新兴市场,渗透到传统能源服务以外的价值高地。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浅析执笔人:王轶楠、王雪、吴潇雨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能源科技和数字化创新正在改变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传统价值链,并引领能源互联网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涵盖发电领域、输配电领域、智能储能领域、智能用电领域、能源交易领域和能源管理领域。随着能源网络的发展和需求侧消费者的广泛参与,能源产业链将发展成为以消费者用能需求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生态网络,越来越多传统能源产业链之外的企业将进入这一新兴市场,渗透到传统能源服务以外的价值高地。一、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规模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链增加值增高、物联网发展带动能源产业GDP提升、微网市场大规模增长以及能效提升领域投资新增,将为能源互联网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根据相关数据,2017年我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为7950亿元。图1是对2019―2023年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的预测,预计2019年将达到9420亿元,2020年将突破万亿元,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55%。图1 2019—2023年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预测二、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市场主体当前,我国能源互联网市场主体主要包括传统能源企业、新兴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与衍生机构、生态跨界企业等,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监管和政策制定,保障市场健康稳定发展。(1)传统能源企业传统能源企业挖掘已有资产潜能,转型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商。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供应商正在利用大型国企的规模、技术、人才优势,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业务领域创新。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加速的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通过网络运营模式优化、能源输送能力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开拓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对内实现业务在线协同和数据贯通,对外实现效率提升和服务增值。(案例)2017年10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在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推动公司由电能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经过两年多探索,国网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形成了由27家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国网节能服务公司、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为实施主体,各大产业、科研单位为支撑的组织体系。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特征,重点布局了能效提升与多能供应服务、分布式新能源与新兴用能服务、能源电商与金融服务、能源大数据与产业生态圈衍生服务四大业务领域。同时,国网公司积极发挥能源领域龙头企业的作用,致力于构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生态。在行业层面,发起成立了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在公司层面,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他方面,中石油成立电能公司,建设中石油统一购售电平台,借助国际业务拓展石油石化专业化电能服务;中石化投资建设加氢示范站;五大电力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均接近或超过30%,非水电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均超过10%,最高接近20%。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成立氢能公司;发电企业纷纷成立售电公司。(2)新兴能源企业新兴能源企业积极开展先期探索,在园区、公共建筑和城市综合体开拓能源管理服务市场。新兴能源企业利用先进的能源新技术,借助智能化能源网络收集信息,通过节能技术、产品和大数据分析提供能源管理、能效提升解决方案、分布式能源系统运维租赁等多种能源管理服务,快速布局传统能源外的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案例)远景能源对风电、光伏等资产的开发、运维、交易等进行全流程管理,开发了基于智能传感网和云计算的智慧风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帮助客户提升风场实际投资收益20%以上;新奥能源为城区/园区、公共建筑、工业企业等提供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数量已达142个,服务1060万居民用户和4.7万多家工商业用户;协鑫集团提供电网、热网、天然气管网、信息网和大数据云平台的能源综合服务,并构建起金融支撑产融一体、智慧城市、能源互联网等创新业务产业群。(3)互联网企业与衍生机构互联网企业与衍生机构提供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金融服务,支持能源互联网价值创造。科技发展促使消费者对能源产品和服务产生更多个性化需求,互联网企业凭借信息技术和客户资源优势,从多能服务监控平台、数据深度挖据、终端用户交易平台等方面切入多能服务市场。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成为能源企业终端用户服务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将能源互联网应用边界扩展到新高度。(案例)阿里巴巴通过构建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云应用服务平台,为新能源投资企业、地方新能源开发、电网、装备技术贸易、产业金融服务提供深度数据挖掘和专业应用服务。腾讯、阿里巴巴分别与中石油、中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传统能源+互联网”合作新模式;华为聚焦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平台,携手能源企业构筑大数据生态。能见金服作为能源与环境领域投融服务的先行者,致力于成为能源与环境创新领域的“智推者”、新能源创投服务“领跑者”。以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细分行业的投资顾问业务为服务重点,同时打造国内首个能源领域路演融资展示平台,建立全能源行业的创新创业企业以及精英数据库。(4)生态跨界企业生态跨界企业通过业务与客户群有效结合,借机跨入能源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居发展,车企、家电企业、建筑和房地产企业、零售商等通过引入节能、智能化等技术,使电动汽车、家电、能源设备具有节能、智能和互联等特征,进而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数据分析提供延伸服务,进入家庭智能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等服务领域。(案例)智能家居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细分领域最具规模的市场。在面向消费物联网方面,小米是国内率先收割智能家居红利的厂商。小米旗下IoT平台连接了上亿台智能设备,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生态平台。其中面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获得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构成了万物智慧互联崭新生态。旗下生态链企业推出涵盖家电、安防和照明等多个品类智能硬件,覆盖百姓家庭生活方方面面,让寻常百姓可以享受由科技带来的智慧生活,其中多家已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蔚来汽车发起的蔚来资本与英国石油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与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出行相关的发展机会。双方在合作框架下将关注电动汽车、新能源基础设施、智能汽车系统、互联网汽车、电池、新材料等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与跨界合作机会。蔚来汽车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的蔚来能源项目,将围绕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行充换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布设,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充换电服务,并发展基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能源互联网业务。原标题:【能源互联网洞悉】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浅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售电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布兰妮

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或达5万亿 将颠覆能源行业?

  今年6月25日,广州。在英国石油巨头BP集团举办的一次能源论坛上,正在台上演讲的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赵黛青突然话题一转:“现在我们谈一下能源互联网。”  话音刚落,台下的参会者顿时安静了下来。安信证券预计,能源互联网的市场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  在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推进互联网+行动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曾鸣表示,对目前能源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颠覆性的。  他表示,能源互联网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互联网+”概念的具体延伸,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能源领域工作的重点。他认为,在互联网概念引导下,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无疑要产生深刻的变革。现在,这一变革的序幕悄然拉开。  构建能源互联网不落后欧美  能源互联网被认为是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美国经济学家里夫金所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被认为是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最“正宗”的构想。该书自2012年6月在中国出版后就在业内广为流传。  里夫金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将全球的电力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使亿万人能够在家中、办公室、工厂生产可再生能源并与他人分享。  但里夫金的构想在技术上仍存在缺陷。西南电力设计院原副总工程师吴安平最近撰文提出质疑:“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界限、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的能源共享网络,也没有不受约束可以在任何范围内自由传输的能源(电力)。但如果仅在一个局部区域,采用先进的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智能化协同调度管理,实现里夫金的构想则是可能的。”  中国能源行业对能源互联网概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我发现大家都没有弄清楚什么是能源互联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  但这似乎并不重要。  在吴安平看来,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可表述为“在规划建设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低碳、绿色能源高效、分散、智能和民主化利用的输送与配置能量的网络”。因此,建设能源互联网就是建设符合这些要求的能源网络。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长的李俊峰向本报记者表示,能源互联网一定会成为现实。他对此极具信心,中国在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也不落后于欧美国家。  智能电网将成为基础平台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发展能源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应对能源危机。中国一次能源中石油55%是进口的,需要开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它能够解决清洁能源利用的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李俊峰认为。  但有专家认为,智能电网或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支撑平台和资源配置中心,李俊峰则举例称,智能电网技术的进步,破解了太阳能和风能这种不稳定的能源输送。  吴安平认为,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也可以看作是宏观指导思想与具体技术模式的关系,能源互联网概念揭示能源和电网的发展方向,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能源互联网的实现需要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电网,以及实现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电网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智能化和分散化。”他表示。  能源消费者将获得自主权  本报记者对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在过去的2个多月里,国家能源局至少已经组织了3次企业座谈会,对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构架与主要内容进行前期调研。“会议太多了。”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国家对能源互联网非常重视。”  在被邀请的企业中,有中国五大发电企业,有中国两大电网垄断企业,有神华这样大型的能源企业,也还有阿里巴巴、联想这样在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企业。  “我们也在关注。”华润电力另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这是大势所趋。”对此,广州发展(600098.SH)一位内部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南方电网副总经理王久玲曾表示,过去,传统的电力行业在供求关系方面不能够完全反映市场规律,能源消费者不能够完全地像大众商品那样参与到商业行为当中来。“我认为,智能电网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尽量让电力这种商品与商业模式更加接近于大众商品模式。”  业界普遍认为,能源产业在互联网化进程中,必定涌现出很多的商业模式,其中有不少商业模式则是颠覆性的。  比如,在能源企业的生产模式方面,能源企业从提供单一的能源产品转变为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已在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支持下成为趋势,如协鑫电力正在利用能源站集成、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将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储能等清洁能源集成构建的能源微网模式。这种模式被认为是比传统能源系统在效率上更高。  同时,电网企业的服务模式也将因能源互联网的到来而发生巨变。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这两大电网垄断央企正在与互联网公司进行相关的合作,试图在这方面实现转型。  一个最新的例子是,7月15日,南方电网麾下的深圳供电局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打造“互联网+城市电网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提供移动缴费、能效管理、节能等一系列便利安全的智能供电服务。  “这就打破了传统能源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促使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多自主权。”南方电网一位内部人士认为。  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曾鸣:能源互联网将为大众提供创业和创新的平台  随着世界能源互联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中国也在今年出台了支持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政策。为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曾鸣。该行动计划是中国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由国家能源局牵头。曾鸣的另一个身份是,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  第一财经日报: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曾鸣: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高度融合,具有“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以及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双向互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其目的是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这是因为,电力具有的高效、快速的传输性质,较高的能源转化效率以及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便捷性,这决定了电力是实现能源互联的核心与纽带。在未来,智能电网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支撑平台和资源配置中心。  日报:能源互联网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曾鸣:能源互联网要能够解决目前我国能源电力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能源互联网建设要能够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能够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推动能源生产革命;第二,能够推动新型业态的产生,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第三,能够促进能源产业升级,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第四,能够推动市场体系建设,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第五,能够改变传统用能模式,提升生活品质;第六,能够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第七,能够促进能源可持续利用,保障能源安全。  日报:实践过程中会碰到哪些现实问题?  曾鸣: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现代通信技术与先进能源网络的高度融合,是能源行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变革。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是各类型先进技术的整合,能源路由器、柔性输电技术、高效储能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远程监测与诊断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和研发,保证相关技术能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得到顺利推广和应用。  另一方面,能源政策和体制的变革。能源互联网提出了未来能源利用体系的愿景,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的架构特征是对目前能源体系的颠覆性变革。能源市场的建设、能源信息的开放、准入门槛的降低等都需要对现有的能源政策和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然,这种开放是监管下的开放,能源安全关系到国家稳定,如何在开放的前提下,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是能源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日报:能源互联网对能源行业将产生哪些变革?比如在电力方面,能源互联网会不会颠覆目前电力的商业模式?  曾鸣:能源互联网将会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生产、运输、消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链式变革,对目前能源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颠覆性的。开放的体系结构、高效的信息交互使得能源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与能源市场对接;准入门槛的降低,又将会极大地丰富能源互联网的参与主体。  依托与能源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型商业模式。在电力行业,分布式能源、储能的建设,电动汽车的普及,需求侧响应的实施,用户个性化用能的需求等方面都会衍生出众多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会赋予传统电力商业模式更多的附加价值,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  日报:目前,国内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或者投资主要有哪些,以及哪些企业在参与?  曾鸣: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提供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投资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能源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现有的能源企业、相关设备生产企业、互联网企业,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综合能源服务商,甚至是普通的能源消费者,都有可能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参与和投资主体。  目前,国家应该进行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监管机制,积极引导各参与主体,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投资机制,有效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高效、清洁、安全能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第一财经日报》

其涂澳矣

能源互联网发展评估体系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编者按:当前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加速,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承接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电网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和新战略下,对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化。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聚焦于能源互联网基础理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与市场机制、能源电力转型发展、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元素、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本专栏围绕能源互联网关键问题,从理论研究、模型方法和经验实践等方面展开,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ID:ELECTRIC-POWER 作者:国网能源研究院)文章导读:通过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掌握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整体所处位置,便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现我国能源互联网的科学、高效、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能源互联网发展评估的现状,从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成效三个维度构建了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及美国、德国、日本的能源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能源互联网发展评估体系研究执笔人:王雪、吴潇雨、王轶楠(国网能源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从全球视角多维度了解各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可准确掌握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整体所处位置,便于制定合理发展策略,从而进一步确立我国的全球行业引领者地位,增强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我国与其他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多维度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便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从而实现我国能源互联网的科学、高效、快速发展。一、评估概述目前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综合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国家层面进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评估基本处于空白,已开展的相关评估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考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动态演化过程,针对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成熟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为该区域的能源互联网规划、建设、运营提供支撑。如马军华等 建立了面向成熟度分析的能源互联网发展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的评估对象为区域,综合考虑评价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动态演化发展过程,给出该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下的能源互联网发展情况。该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定性评价内容包括能源互联网的能源品质指标、安全可靠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能量结构优化指标、交互友好性指标、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公平开放性指标等,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和量化。图1 面向成熟度分析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二是综合考虑示范区域的能源生产方、服务方、消费方以及社会多方利益主体,从能源互联网规划、建设、运营等多个环节入手开展评估,其评估结果对于各个示范工程间的横向对比、优势互补以及查缺补漏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如蒋菱等建立的面向工程规划的能源互联网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结合能源互联网概念和典型特征,以创新示范工程为依托,从经济、能源、环境、社会和工程的多个角度,建立了一个多因子综合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面向工程规划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二、评估思路从世界范围来看,能源互联网发展尚未成熟,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多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部分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相关支撑体系亟待完善。从国家视角评估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需要考虑评估对象在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示范工程和典型项目建设情况、关键技术的研发情况、重点政策的制定及落地情况、新业务新业态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应用情况等;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评估对象在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方面的整体成效,包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社会整体能耗下降幅度、项目建设成效。发展现状和发展成效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从长远来看,国家或地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优劣除了取决于发展基础外,发展潜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如市场发展潜力、多能融合互补潜力、信息物理融合潜力等对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建设效率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评估维度示意见图2。图2 评估维度示意图因此,能源互联网发展评估应从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成效三个维度构建能源互联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发展现状部分重点考虑典型项目、关键技术、重点政策三个方面;发展潜力部分重点分析市场潜力、多能融合潜力、信息物理融合潜力三个方面;发展成效方面,重点分析综合能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用户满意度等。三、评估体系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综合评价结论,在构造综合评价体系框架时,需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等。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如图3所示。图3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流程(1)发展现状指标该指标重点评估国家或地区能源互联网整体建设现状。一是考虑典型项目建设情况。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各个国家或地区能源互联网的推进程度大部分体现在示范工程的建设上,在三级指标层面,重点考虑示范项目的建设规模、每个示范项目的具体系统功能水平、项目的示范作用、项目用户数、项目投资以及项目在运营阶段所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水平等;二是考虑重点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在三级指标层面,重点考虑政策的系统性,包括政策的覆盖范围、覆盖领域及政策制订和颁布的数量规模等,同时考虑政策制定落地时的执行力度及对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扶持力度等;三是考虑关键技术的成熟情况。在三级指标层面,重点考虑能源互联网建设所涉及的三类关键技术成熟情况,包括先进能源技术,如新型发输配电技术、多能转换技术、储能技术等;能源信息融合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支撑技术,如多能协同控制技术、虚拟电厂技术、区块链技术等。(2)发展潜力指标该指标重点评估国家或地区未来一段时期内,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潜力。一是考虑能源互联网的市场潜力。在三级指标层面,重点分析政府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意愿强弱,市场对能源互联网的需求情况、市场的开放程度等。二是考虑多能互补发展潜力。从能源特性和基础设施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能源特性方面重点分析能源生产特性和能源消费特性,考虑国家或地区各能源品种的分布和生产情况、用户对各能源品种的需求情况等,同时从能源基础设施的角度分析现有的基础设施是否能满足多能转换及互补互济的要求。三是考虑信息物理融合发展潜力。在三级指标层面设置融合技术研发投入、当前物理信息融合水平以及设施在物理信息融合方面的升级改造难易程度等。(3)发展成效指标该指标重点评估国家或地区能源互联网的整体建设成效。一是考虑综合能效的提升。重点评估能源互联网建设对国家或地区综合能效提升的推动作用,在三级指标层面,设置单位GDP能耗、能源效率和终端能源消费电力占比等指标;二是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重点评估能源互联网建设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发电量占比及人均碳排放等;三是考虑项目成效。重点评估能源互联网项目建设对区域用户满意度提升的支撑作用、项目的收益以及对区域市场环境的优化调节作用。能源互联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筛选结果见图4。图4 筛选后的评估指标体系四、评估结果利用上述评价方法对我国及美国、德国、日本的能源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一级和二级指标评估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图5 典型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一级指标评估结果示意图图6 典型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二级指标评估结果示意图通过对我国及德国、美国、日本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在典型项目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及发展成效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发力,逐步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继而实现并跑和跨越,努力成为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全球引领者。一是提升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系统性,补足商业模式创新短板,发挥示范作用。与德、美、日三国相比,我国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覆盖范围广、推进力度大,但整体而言,系统性仍待提升。从宏观层面看,需要重点提升项目规划的系统性。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与当地需求的贴合程度、与当地整体规划的衔接程度、与相关政策的配套程度及投资渠道等,避免出现规划问题导致的工程延期、中断,或项目建成后无法有效运营;从微观层面看,需要重点提升项目设计的系统性。从发挥元素作用,提升示范效果的角度,系统的考虑示范项目应包含的建设元素和系统功能,避免盲目求多求全造成资源浪费,或项目“减配”导致的示范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与德、美、日三国相比,我国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尚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科学、有效的商业模式,致使项目收益率与预期差距较大,无法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应重点围绕市场需求、核心能力、产品服务、盈利模式、生态定位、风险保障等维度,创新商业模式,形成可持续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保证项目良性发展的同时,提升项目示范效果。二是加快信息物理融合及系统安全领域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突破。我国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发展水平整体上与德、美、日三国有一定的差距。从能源电力角度来看,对于传统能源电力技术,我国的发展水平与德、美、日三国基本持平,部分领域已实现了超越。对于新兴技术领域,如多能高效转换等,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差距不大;从信息物理融合和系统安全角度来看,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与德、美、日三国有较大差距,同时“大云物移智链”等新兴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攻关难度大,从融合技术突破到成熟应用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周期。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攻关应重点集中在信息物理融合和系统安全领域。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的合作攻关环境,厘清协作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保证科研投入;另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的试验推广环境,完善相关机制,促使能源企业优先使用国产化软件、平台、技术、装备等,实现相关技术的验证、迭代、优化、完善,保障相关技术装备能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顺利的推广应用。同时,需要超前谋划,科学布局,加快对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投入,尽快取得突破,占领技术制高点。三是强化能源互联网对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综合能效方面的支撑作用。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效正在逐步凸显,但与德国等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除资源禀赋和能源电力的整体发展差距外,市场机制、合作机制等尚不健全是制约能源互联网效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需要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改变我国传统能源行业的条块分割和主体分散格局,打破电、气、冷、热等不同能源品种间的行业壁垒,实现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由需求决定运行方式,使能源互联网的效能真正发挥;另一方面,消除跨界合作壁垒,实现政府、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用户等之间的深度合作。改变能源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因利益诉求冲突造成的多方博弈格局,构建共商、共建、共赢的能源互联网发展生态,形成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实现技术互补、资金互补、风险分担,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目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原标题:【能源互联网洞悉】能源互联网发展评估体系研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盗马记

《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

《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能源互联网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9月11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0年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会议正式发布了《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在会议上表示,《报告》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和指导编制,旨在从国家视角量化和评估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和开展能源革命行动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参考,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报告》指出,能源互联网发展经历了1970~2003年概念孕育、2004~2013年初步研究、2014~2016年启航阶段、2017年至今实质性推进四个阶段。当前,在示范项目经验的指引下,以市场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培育为核心,能源互联网多元化产业生态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近年来,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内容也进一步完善,2014~2019年,我国共发布622项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政策体系涵盖国际条约、宏观战略、法律法规、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层级。《报告》显示,2019年是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一年。全年共发布304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其中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达251项。政策内容以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天然气、节能减排、价格政策、光伏发电、农村能源、风电、发展规划等方面热度最高。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目标已经由试点示范迈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新阶段应形成较为完备、弹性迭代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建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形成高度开放的能源互联网市场环境,建成与未来智慧城市工业、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以完备的标准体系和产业生态引导、推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合作。具体到产业现状,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总体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具有强劲发展后劲。 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2019年12月,能源互联网行业共计注册39174家企业,相关企业数量同比2018年底的24651家增长58.9%。此外,能源互联网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跨界热,如能源企业从单一能源服务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通道向能源服务领域进军,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日益活跃。 在资本规模方面,能源互联网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各种概念股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锂电池、充电桩等概念股板块共有319支能源互联网相关股票,总市值达3.86万亿元。 在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发展方面,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共享储能电站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上线等为能源互联网市场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具体项目方面,大规模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示范工程、面向特大城市电网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示范工程、苏州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等一批特色项目落地对能源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借鉴、助推意义。此外,随着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快速扩张,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如储能技术、多能源集成技术、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电力大数据技术、电力市场与交易平台技术等发展迅速,有力支撑了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交易和可持续发展。短评我国逐步确立能源互联网引领地位2012年,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正式提出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而如今,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快速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迅速提高、新能源汽车增长量和保有量持续领先全球,我国在能源互联网发展上已逐步确立引领地位。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基础和规模来看,我国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上已经具备了深厚基础。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能源是电能,近年来,我国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不断巩固,智能电表安装量位居全球前列,智能电表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快速提高,发电成本稳步下降。这些都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前景来看,我国正大力推动新基建发展,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正呈现深入融合发展趋势。年初,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也纷纷明确了向数字化、智慧化电力方向发展的路径。此外,我国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取得优异成果,在全球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综合而言,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在政策、市场规模、资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源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远大。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国际影响力而言,今年,IEEE PE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和能源学会)历史上首个由我国学者发起成立的委员会——能源互联网协调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成为我国电气与能源学者牵头组建和领导国际科技组织的里程碑。此外,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IEEE EI2)国际学术会议已在我国成功举办三届,第四届会议也将于今年10月底在我国召开。这些都凸显了我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和价值。作者:邓恢平

东西跳梁

36氪首发|从电力行业切入能源互联网领域,「中科类脑」完成A轮亿元融资

36氪获悉,近日,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类脑”)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合肥产投领投,金科君创、创东方、华富嘉业、量子基金和国元股权等机构联合参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能源智能化领域业务的技术持续研发、产品升级及市场布局。此前,公司曾在2018年获得合肥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天使轮投资。随着业务快速发展,中科类脑现已有百人以上规模。中科类脑创立于2017年,定位聚焦能源互联网领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一流学府和机构。团队应用计算机视觉、网络智能、跨媒体多模态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建设、能源行业智能化改造等领域有一定积累。中科类脑专注于研发面向电力场景的核心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小样本学习、电力3D场景仿真、基于学习的分割算法、 跨媒体多模态分析等,围绕“能源领域智能化技术方案提供商”这一定位,中科类脑已陆续推出多款智能化感知和分析产品,并联合合作伙伴在江苏、湖北等地推进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已成为电网的必然选择。而电力是个复杂巨系统,其行业壁垒较高、场景和设备复杂、对稳定安全性要求严苛,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门槛较高。在能源大领域中,中科类脑选择从电力行业做切入,依托国网公司和相关机构,如省市电力公司、国网电科院和电力三产公司(如南瑞继远电网),全面调研一线电力场景、深度理解电力行业智能改造需求,打通电力巡检和监控业务系统,加速电力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落地进程。中科类脑自建高质量研发团队、依托中国科大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未来网络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加持,中科类脑因此具备了连续性、全链条的人工智能技术储备——这里所指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内容处理、视频编解码、多媒体内容安全、未来网络技术等。对于公司未来战略规划,中科类脑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海峰表示,中科类脑将持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从设备物联感知、智能分析再到应急管理的能力。除了全面拓展电力市场外,中科类脑还将拓展至煤矿和石油等行业。聚焦能源的同时,中科类脑也具备人工智能平台建设能力,并已有大型平台建设类项目落地。中科类脑平台事业部副总经理沈萍介绍,公司将继续强化AI平台建设能力,并在教育、交通等行业做落地探索。公司项目还曾先后获评工信部“2018 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产品分别获得“第一届国际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大赛”一等奖、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国家电网第五届“青创赛”金奖等重要认证和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