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发展状况良好(附2019-2020年政策汇总)天地有宫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发展状况良好(附2019-2020年政策汇总)

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不仅能有效实现能源持续发展,还将引发能源金融、能源服务等灵活的方式进入市场,激活能源市场环境,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良好。多项政策出台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目前,中国能源互联网政策体系已涵盖国际条约、宏观战略、法律法规、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层级,相关政策内容进一步完善。2019年是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一年,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各部委等共发布304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其中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达251项,政策内容以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天然气、节能减排、价格政策、光伏发电、农村能源、风电、发展规划等方面热度最高。研发能力增强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科研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到2019年年底已经增至4462家,同比增加1300多家,增量非常明显。对比2016年这个关键的节点,机构数量超过了两倍的增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来看,2019年达到了48项,相比18年的34项,增加了14项,是接近1/2超过1/3的增长。2014-2019年,互联网能源方向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近六年来业界对能源互联网知识产权重视程度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共申请425项相关专利,数量较2018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设速度加快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状况广泛体现在供给侧多能联供互补水平,用户测互联互动情况和系统可控可观程度等多个方面。2019年,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达17个,火电储热容量达1440MW,智能电表安装量达5.91亿只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达34GW,充电桩数量达121.9万个,加氢站数量达51座,综合管廊长度达2450公里。2019年的指标与2018年相比,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增加3个,火电储热容量增加230MW,智能电表安装量增加700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增加6GW,充电站数量增加9093万个,加氢站数量增加37座,综合管廊长度增加1270公里。为扶持、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增量配电网示范项目、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等。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回声

2021年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

由于全球能源在可获得性、需求强度、价值增值等具有多项差异,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各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能够使全球能源资源的配置优化成为可能。近年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互联电网经济高效运行。近年来,国际标准组织、世界各主要国家以及跨国机构均在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及互联电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应标准体系或标准系列。GEI标准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GEI标准体系是指导GEI标准制定的一项战略性、纲领性工作,是GEI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投资规模将迎来新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20年左右为国内互联阶段,各国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左右为洲内互联阶段,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左右为洲际互联阶段,加快“一极一道”(北极、赤道)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当前,全球正处于国内互联与洲内互联的关键节点,能源科技和数字化创新正在改变着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并引领着全新能源生态系统的构建。2018-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线路长度17.7万公里、输电容量7.2亿干瓦,其中海缆1.09万公里、跨海输电容量2.04亿千瓦,投资合计3900亿美元。2018-2035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6.8万公里、输电容量2.8亿千瓦,其中海缆66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9150万千瓦,总投资1600亿美元。2035-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10.9万公里、输电容量4.35亿千瓦,其中海缆419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1.12亿千瓦,总投资2300亿美元。预计从2018至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总投资规模约38万亿美元,释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其中电源投资约27万亿美元,电网投资约11万亿美元。八大战略重点协同推进2017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八大战略重点,分别为电网发展、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机制建设和国际合作,为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各国加速推进行业发展近年来,各国对能源互联网多能耦合、扁平分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基本特征方面的理解高度统一,同时又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狼群之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发展状况良好(附2019-2020年政策汇总)

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不仅能有效实现能源持续发展,还将引发能源金融、能源服务等灵活的方式进入市场,激活能源市场环境,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良好。多项政策出台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目前,中国能源互联网政策体系已涵盖国际条约、宏观战略、法律法规、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层级,相关政策内容进一步完善。2019年是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一年,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各部委等共发布304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其中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达251项,政策内容以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天然气、节能减排、价格政策、光伏发电、农村能源、风电、发展规划等方面热度最高。研发能力增强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科研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到2019年年底已经增至4462家,同比增加1300多家,增量非常明显。对比2016年这个关键的节点,机构数量超过了两倍的增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来看,2019年达到了48项,相比18年的34项,增加了14项,是接近1/2超过1/3的增长。2014-2019年,互联网能源方向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近六年来业界对能源互联网知识产权重视程度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共申请425项相关专利,数量较2018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设速度加快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状况广泛体现在供给侧多能联供互补水平,用户测互联互动情况和系统可控可观程度等多个方面。2019年,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达17个,火电储热容量达1440MW,智能电表安装量达5.91亿只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达34GW,充电桩数量达121.9万个,加氢站数量达51座,综合管廊长度达2450公里。2019年的指标与2018年相比,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增加3个,火电储热容量增加230MW,智能电表安装量增加700万只,需求侧响应容量增加6GW,充电站数量增加9093万个,加氢站数量增加37座,综合管廊长度增加1270公里。为扶持、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增量配电网示范项目、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等。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父子琴

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编者按:实施电能替代可以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效率,起到优化生态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近年来,供需所在电能替代和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专栏将围绕电能替代与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关键问题、政策导向、国际经验等,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ID:ELECTRIC-POWER 作者:国网能源院)文章导读:能源互联网产业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优先,电力网络为核心,融合互联网思维和通信技术发展形成智能为基本要素、平台为主要形态、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的能源融合产业,是能够实现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于一体的跨界联合新业态。本研究聚焦车联网产业、分布式能源产业、智能家居产业等主要能源互联网产业,从产业链、产业规模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建议。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执笔人:吴姗姗、单葆国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1 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内涵2011年,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放共享的网络,即能源互联网”。2016年,发改能源[2016]392号文中将能源互联网定义成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2018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高峰副院长在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将互联网理念、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2019年,周孝信院士在雄安新区能源互联网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会上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理念和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智能能源系统和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本文将能源互联网理解为是一种将互联网理念、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智慧能源系统。通过多种能源协同、供给与消费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大众广泛参与,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能源互联网产业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优先,电力网络为枢纽,融合互联网思维和通信技术发展形成智能为基本要素、平台为主要形态、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的能源产业,是能够实现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于一体的跨界联合新业态。2 车联网产业车联网产业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人、路、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车联网产业链长,涉及产业角色多,跨界融合特征突出,从上游到下游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未来服务类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将占据车联网产业的绝大部分,尤其是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将成为车联网产业链中的核心角色。制造业中整车厂作为核心位置,一方面作为终端、软件、服务的集成者,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同时也在开展自身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业务。通信芯片和通信模组由于涉及通信技术,门槛较高,主要参与者都是华为、大唐、中兴以及国外的高通、英特尔等通信行业领先企业。服务领域,通信运营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主,同时运营商也在积极拓展其他车联网领域业务。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方面,包含了传统TSP供应商如安吉星等、主机厂自有TSP平台以及新兴车联网创业企业。从整个产业链条看,初创型企业更多的集中在车载终端设备、交通基础设备、软件开发、信息和内容服务等市场刚刚起步或者门槛较低的环节。中国车联网市场在宏观政策、潜在市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利因素影响下,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巨大、保有量不断提升,新车搭载智能网联终端的比例将不断提升,预计2025之前,大部分新车都将联网,同时联网汽车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随着技术和服务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车联网功能的付费意愿也将提高。短期车联网市场增长主要依靠新增硬件数量和用户增值消费,2021年将过千亿元。同时由于2020年5G技术的推广应用、V2X技术发展、用户增值付费提升等因素,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国的车联网产业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技术标准不规范、运营模式有待创新、信息安全仍需提高等问题和挑战。车联网产业系统庞大,涉及汽车、计算机、通信、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技术存在差别,技术融合应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技术标准方面的缺失也使得业务无法顺利高效展开。车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找到成功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层面的智能交通管理和用户层面的车联网服务的互动运营。同时由于车联网涉及产业较多,涵盖汽车、物联网、通信、互联网等多个产业,使得产业链的整合难度较大,各行业之间的协作和各类型企业之间的合作较为困难。车联网是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智能汽车联结起来,众多车载智能设备存储着大量的车辆信息和车主个人信息,如何保证入网后的数据通讯安全和用户隐私安全是车联网的另一个挑战。3 分布式能源产业分布式能源产业是相对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的能源产业而言的,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分布式能源产业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值)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由于涉及多种发电方式,分布式能源产业的上游行业众多。天然气分布式发电涉及天然气供应及其他能源行业。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涉及风力、光伏等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其他分布式能源则涉及相应设备制造行业;分布式能源中游行业可以按照发电方式的不同分光伏分布式发电、风力分布式发电、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其他分布式发电;分布式能源下游应用主要是产生的能源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区域的自发自用、民用区域的结余售电,以及商业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我国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国内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为主。其中,又以光伏发电增长较为迅猛。2013-2019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呈不断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底将达到2.4亿kW;天然气分布式发电新增装机量规模比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要小上许多,根据国家2020年发展目标,天然气分布式装机量要达到5000万千瓦,天然气分布式发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新突破,但目前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运营市场化水平不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国产化水平落后等问题。由分布式电源所发的电力成本比利用常规煤电发电成本要高,很多企业的生产依赖于政策补贴,发电补贴价格的变动对产业冲击很大,分布式能源产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商业化盈利化的运营模式。分布式电源的理论效率可达到95%以上,但设计施工、能源利用、运营管理等环节导致部分分布式能源站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经济性能差,影响了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利用。目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设备,如中小型燃气轮机、燃气发动机,多是国外品牌,价格昂贵。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技术水平较低,可靠性差,导致分布式能源技术经济性水平不高。4 智能家居产业智能家居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家庭的各种硬件设备连接到一起,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生活服务解决方案。智能家居产品种类多样,主要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控制主机、智能照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家庭背景音乐等20余个品类,涵盖照明、安防、供暖、空调、娱乐、健康医疗、厨房用品等诸多场景。智能家居产业链横跨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又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核心环节。上游主要是硬件、软件及技术支持,硬件主要是制造智能家居产品的零部件,包括电源、面板、pcb、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元器件和显示模组、通讯模组等中间件,软件主要是智能家居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中游是智能终端设备生产、系统集成,包括家电、机器人、摄像头、音箱等家居生产和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下游是渠道服务和内容服务,渠道服务主要由房地产公司、家装公司、工程公司提供,内容服务由互联网、电信公司提供。目前我国虽处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产业规模已经非常可观。2014年是智能家居元年,根据估算当年整个智能家居生态市场规模大概为1600亿元左右。随后智能家居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8年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进步与一批领先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迅速扩张,预计市场规模接近4000亿元。我国目前有1亿数量智能家居的潜在用户,预计未来三年,智能家居市场将持续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00亿元,到2022年市场发展成熟规模有望突破万亿,随之的相关服务也将达到千亿级。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面临自主创新能力偏低、缺乏行业标准、产业化合作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传感器是智能家居的核心部件,几乎每个智能家居应用都离不开传感器设备,而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产品种类不全,高端产品为国外厂商垄断。目前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产品互不兼容,制约了智能家居应用的快速推广和规模化发展。智能家居产业体系非常复杂,横向涉及多个行业和应用领域,如家电行业、医疗行业、电力行业、建筑行业、装修行业、物业管理等;纵向又有芯片厂商、软硬件平台提供商、智能家居集成商、家电厂商、电信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等,资源互联与信息共享困难,缺乏组织协调、统领、整合产业链的主导。5 对策建议目前我国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建议:加强产业顶层设计,以规划促发展,打造能源互联网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加快互联网技术和能源技术的融合互促,提升互联网对能源行业的赋能成效,夯实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加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大对智能传感器、信息物理系统、智能配电网等关键设备和新材料的研发,融合多元能源,建设供需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原标题:【电能替代与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2021年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

由于全球能源在可获得性、需求强度、价值增值等具有多项差异,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各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能够使全球能源资源的配置优化成为可能。近年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互联电网经济高效运行。近年来,国际标准组织、世界各主要国家以及跨国机构均在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及互联电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应标准体系或标准系列。GEI标准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GEI标准体系是指导GEI标准制定的一项战略性、纲领性工作,是GEI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投资规模将迎来新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20年左右为国内互联阶段,各国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左右为洲内互联阶段,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左右为洲际互联阶段,加快“一极一道”(北极、赤道)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当前,全球正处于国内互联与洲内互联的关键节点,能源科技和数字化创新正在改变着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并引领着全新能源生态系统的构建。2018-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线路长度17.7万公里、输电容量7.2亿干瓦,其中海缆1.09万公里、跨海输电容量2.04亿千瓦,投资合计3900亿美元。2018-2035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6.8万公里、输电容量2.8亿千瓦,其中海缆66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9150万千瓦,总投资1600亿美元。2035-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10.9万公里、输电容量4.35亿千瓦,其中海缆4190公里、跨海输电容量1.12亿千瓦,总投资2300亿美元。预计从2018至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总投资规模约38万亿美元,释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其中电源投资约27万亿美元,电网投资约11万亿美元。八大战略重点协同推进2017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八大战略重点,分别为电网发展、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机制建设和国际合作,为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各国加速推进行业发展近年来,各国对能源互联网多能耦合、扁平分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基本特征方面的理解高度统一,同时又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适莽苍者

《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

《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能源互联网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9月11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0年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会议正式发布了《2020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在会议上表示,《报告》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和指导编制,旨在从国家视角量化和评估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和开展能源革命行动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参考,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报告》指出,能源互联网发展经历了1970~2003年概念孕育、2004~2013年初步研究、2014~2016年启航阶段、2017年至今实质性推进四个阶段。当前,在示范项目经验的指引下,以市场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培育为核心,能源互联网多元化产业生态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近年来,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内容也进一步完善,2014~2019年,我国共发布622项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政策体系涵盖国际条约、宏观战略、法律法规、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层级。《报告》显示,2019年是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一年。全年共发布304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其中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达251项。政策内容以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天然气、节能减排、价格政策、光伏发电、农村能源、风电、发展规划等方面热度最高。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目标已经由试点示范迈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新阶段应形成较为完备、弹性迭代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建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形成高度开放的能源互联网市场环境,建成与未来智慧城市工业、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以完备的标准体系和产业生态引导、推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合作。具体到产业现状,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总体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具有强劲发展后劲。 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2019年12月,能源互联网行业共计注册39174家企业,相关企业数量同比2018年底的24651家增长58.9%。此外,能源互联网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跨界热,如能源企业从单一能源服务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通道向能源服务领域进军,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日益活跃。 在资本规模方面,能源互联网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各种概念股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锂电池、充电桩等概念股板块共有319支能源互联网相关股票,总市值达3.86万亿元。 在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发展方面,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共享储能电站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上线等为能源互联网市场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具体项目方面,大规模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示范工程、面向特大城市电网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示范工程、苏州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等一批特色项目落地对能源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借鉴、助推意义。此外,随着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快速扩张,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如储能技术、多能源集成技术、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电力大数据技术、电力市场与交易平台技术等发展迅速,有力支撑了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交易和可持续发展。短评我国逐步确立能源互联网引领地位2012年,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正式提出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而如今,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快速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迅速提高、新能源汽车增长量和保有量持续领先全球,我国在能源互联网发展上已逐步确立引领地位。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基础和规模来看,我国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上已经具备了深厚基础。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能源是电能,近年来,我国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不断巩固,智能电表安装量位居全球前列,智能电表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快速提高,发电成本稳步下降。这些都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前景来看,我国正大力推动新基建发展,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正呈现深入融合发展趋势。年初,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也纷纷明确了向数字化、智慧化电力方向发展的路径。此外,我国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取得优异成果,在全球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综合而言,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在政策、市场规模、资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源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远大。从能源互联网建设国际影响力而言,今年,IEEE PE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和能源学会)历史上首个由我国学者发起成立的委员会——能源互联网协调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成为我国电气与能源学者牵头组建和领导国际科技组织的里程碑。此外,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IEEE EI2)国际学术会议已在我国成功举办三届,第四届会议也将于今年10月底在我国召开。这些都凸显了我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和价值。作者:邓恢平

大田

能源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回首能源互联网,展望数字化建设.pdf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以变应变: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诞生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最早于2011年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以 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特征, 一种新的能源利用体系即将出现”,它是“基于可再生 能源的、分布式、开放共享的网络,即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两层互联:物理互联和数据互联数据互联:互联网+能源物联,通过数据互联有效管理能源系统中各种资源能源管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 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实现能源行业去中心化,形成自由交易 的能源互联网市场物理互联:能源系统的类互联网化电、热、冷、气、油等多能互联,提高能 源使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电力自由跨区传输,实现全球能源高效配 置开放对等接入,实现各种负荷(电动车、 分布式能源等)即插即用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是能源互联网的电网基础建设“九纵九横”全球骨干网架,逐步实现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全球互联。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重点要加快 亚欧非电网互联和美洲电网互联。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2035年完成洲内互联,亚欧非率先实现跨洲联网,全球 形成“五横五纵”格局。2050年建成亚欧非和美洲主要联网通道,全球形成“七横七纵”格局。2070年建设北 极能源通道,全球形成“九横九纵”格局。预计到2050年,骨干网架新增输电线路长度17.7万公里,累计投资 3900亿美元。亚欧互联通道与“一带一路”路线契合。其中北横通道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亚欧大陆,联接中国、哈萨克 斯坦、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长度1万公里,将中亚清洁能源通过特高压直流分别送至欧洲和中国,依托中 国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转送至东北亚负荷中心。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是能源互联网的电源基础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大规模开发,促进能源生产的清洁替代。围绕“一级一道”(北极和赤道),启动西亚和 非洲太阳能发电、非洲东部和环北级地区风电、非洲和亚洲水电等大型清洁能源重点开发,重点开发17个水电基地、 19个风电基地和13个太阳能基地。借助骨干网架广泛互联,实现清洁能源高效配置。通过“九纵九横”全球互联骨干网架广泛互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和负荷中心,满足负荷中心发展需求,预计到2050年实现“一级一道”年电力外送规模达到12万亿千瓦时。借助骨干 网架通道还可以实现全球能源的时差互补、季节互补和地域互补。亚欧非互联通道可实现中非水电和北非太阳能互补 调节;美洲互联通道可以实现南美阿根廷风能与南美智利太阳能、巴西水能季节性互补调节。拉动绿色投资,加速产业升级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预计拉动绿色投资超过35万亿。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测算,2018-2050年骨干 网架投资合计3900亿美元;全球能源互联网总投资约38万亿美元,其中电源投资约27万亿美元,电网投资约11万 亿美元。发挥国内能源电力技术领先优势,加快技术、装备和管理“走出去”。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带动大规模新能 源、电力等相关产业技术、装备以及工程服务等领域的贸易合作和技术创新。能源互联网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我国 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优势,加快技术、装备、管理全方位“走出去”,为国 内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促进特高压柔性直流、特高压海底电缆、大容量储能、高效清洁发电等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中信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菅井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研究报告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研究报告 首次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基于对我国碳减排路径与能源电力转型方案的研究,3月18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对外发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研究报告。报告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快、用能需求大,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和高碳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双高”特点。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达到29%,其中能源活动碳排放98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87%,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能源开发的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项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两个替代”,从而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双脱钩”的系统减排路径。统筹考虑我国国情、国际减排责任以及全社会减排成本,报告提出了分三阶段实现“双碳目标”的综合路径,即2030年前尽早达峰阶段、2030-2050年快速减排阶段和2050-2060年全面中和阶段。报告指出,我国能够在2028年左右以115亿吨(考虑负排放之后的综合排放量约109亿吨)的较低水平实现碳达峰。“这是技术上可行、治理上占主动、经济上可承受的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在对上述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我国碳减排宜保持提速、加速、稳速的总体节奏。在尽早达峰阶段关键要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如果每年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3亿千瓦,则可实现以较低的峰值达峰,并为碳中和争取时间。在快速减排阶段,要先经过达峰后稳中有降的准备过程后进入加速减排发展轨道,加速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就是以更加先进成熟的新能源发电、特高压电网和电制燃料原材料等技术为支撑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在全面中和阶段,开展深度电能替代,依托少量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碳汇资源中和剩余少量的化石能源碳排放,有望2055年左右实现全社会碳中和。报告同时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低于全球1.5℃情景边际减排成本,位于全球2℃情景边际减排成本的中间水平,是减排成本低的碳中和方案。作者:王怡 刘趁

暴风犬

《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在温哥华首发

9月10-11日,2019全球电网论坛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首发《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为北美洲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开创人类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主旨演讲。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国跃、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毕亚雄等中方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刘振亚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推动“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使化石能源回归其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的基本属性,通过电将二氧化碳、水等转化为氢气、甲烷、甲醇等燃料和原材料,满足人类永续发展需求。他表示,相对于由全球海底光缆、通信卫星为支撑的信息网而言,能源网的互联明显滞后,而特高压技术则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强大保障,促进能源配置范围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强、配置效率由低到高的转变。刘国跃在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工程建设方面的实践。他表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决定了电力系统必将继续向电源高度清洁、电网广泛互联的方向发展。面向未来,需要加快建设资源配置能力、智能互动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更强的输配电网络。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国电力合作,毕亚雄提出电力互联互通是澜湄区域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根据区域电力资源禀赋、电力市场发展以及各国互联互通意愿,预计未来15年区域整体互联规模将快速提升,有望从目前的600万千瓦提升至3000万千瓦。论坛上,合作组织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重点在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市场机制四个方面推进创新,开创全球能源电力发展新局面。10日,在全球电网论坛“跨境电网互联与输电网络拓展的机遇”主题研讨会上,合作组织发布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及其发展重点。报告提出,北美洲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着挑战,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最主要的消费能源。构建北美能源互联网,应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北美洲清洁能源大规模生产、配置和使用的现代能源体系。合作组织研究提出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发展重点,即开发加拿大哥伦比亚河、哈德逊湾、拉布拉多高原水电基地,美国中南部、墨西哥北部太阳能发电基地,美国中部、南部、加拿大魁北克风电基地以及各地分布式清洁能源,全面加强重点通道、骨干网架建设和跨国跨洲联网,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水风光互补、跨洲互济”总体格局。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开心锁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

当地时间9月10-11日,2019全球电网论坛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首发《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为北美洲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开创人类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主旨演讲。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国跃、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毕亚雄等中方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加快清洁发展提供中国方案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大力支持,已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及联合国“2030议程”工作框架。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生产清洁化、配置广域化、消费电气化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的重要平台,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刘振亚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推动“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用的是清洁发电;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使化石能源回归其基本属性,主要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通过电将二氧化碳、水等转化为氢气、甲烷、甲醇等燃料和原材料,满足人类永续发展需求。“目前,全球通过250多条海底光缆、700多颗通信卫星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信息网相比,能源网的互联明显滞后。”刘振亚说,随着特高压技术的突破,能源配置范围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强、配置效率由低到高,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定能够建成,在推动能源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刘国跃在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工程建设方面的实践。他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攻克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累计建成“八交十一直”19项特高压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到2.1亿千瓦,并网装机总容量达到14.7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36%。刘国跃表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决定了电力系统必将继续向电源高度清洁、电网广泛互联的方向发展。面向未来,需要加快建设资源配置能力、智能互动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更强的输配电网络。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打造“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以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为特征,统筹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毕亚雄表示,目前中国南方电网区域内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均超过50%,80%以上的水电资源集中在西部,60%左右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集中在东部。为此,南方电网公司建成18条500千伏及以上跨省跨区输电大通道,将西部清洁能源不断送向千里之外的东部负荷中心。目前,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超过1.8万亿千瓦时,其中80%以上为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国电力合作,毕亚雄提出,电力互联互通是澜湄区域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根据区域电力资源禀赋、电力市场发展以及各国互联互通意愿,预计未来15年区域整体互联规模将快速提升,有望从目前的600万千瓦提升至3000万千瓦。论坛上,合作组织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重点在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市场机制四个方面推进创新,开创全球能源电力发展新局面。破解化石能源依赖,建设清洁低碳、电为中心、高度互联的北美洲能源互联网10日,在全球电网论坛“跨境电网互联与输电网络拓展的机遇”主题研讨会上,合作组织发布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基于北美洲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特征、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技术发展趋势,以能源转型、清洁主导、电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为目标,系统分析北美洲能源需求、电力供需和电力流格局,提出北美洲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及重点互联互通工程,对构建北美洲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报告是合作组织正在建立的覆盖全球及各大洲的能源互联网研究体系的一部分。报告提出,北美洲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着挑战,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最主要的消费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占比共78%。目前北美洲人口约占全球的6.5%,但每年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达到全球的18%,工业革命以来累计碳排放占全球比重高达30%。此外,北美洲能源电力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美国70%的输电线路和电力变压器运行超过25年;加拿大发电设备平均已运行近40年。报告指出,北美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是秉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构建北美能源互联网,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北美洲清洁能源大规模生产、配置和使用的现代能源体系。合作组织研究提出了北美洲能源互联网发展重点,即开发加拿大哥伦比亚河、哈德逊湾、拉布拉多高原水电基地,美国中南部、墨西哥北部太阳能发电基地,美国中部、南部、加拿大魁北克风电基地以及各地分布式清洁能源,全面加强重点通道、骨干网架建设和跨国跨洲联网,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水风光互补、跨洲互济”总体格局。据合作组织研究,以北美洲东西部电网互联为例,东西海岸距离超过4000公里,存在3个小时时差,通过电网互联,将充分利用时差,发挥移峰效益。据初步估算,2050年北美洲东西部电网互联移峰容量效益约1600万千瓦。据了解,本次论坛由合作组织、加拿大电力企业联合会、美国爱迪生电气协会等机构联合举办,聚焦新世纪全球电网发展、创新、投资等主题,重点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输电、跨国电力互联、电网规划与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邀请来自有关国际组织、区域及行业组织、能源电力企业、金融机构等150余位行业领袖开展交流对话,以全球视角展望电力传输未来。合作组织是在中国注册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目前会员已超700家,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地区),累计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发展指数、技术装备、标准体系以及各区域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等24项创新成果。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