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房屋能源利用率提高可期果哉

2021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房屋能源利用率提高可期

目前,建筑为我国合同能源项目数量最多领域。公共建筑为建筑能耗最高领域,占建筑能源消耗总量的38.3%。建筑节能投资项目的收益较高。随着相关政策推出,房屋能源利用率提高可期。建筑为我国合同能源项目数量最多领域中国节能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合同能源项目数量中,建筑和工业是主要的领域,占比分别达到43%和41%;公共设施排最后,占比为16%。建筑领域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政府机构、商业楼宇、学校医院和大型公建等,多针对中央空调、供热、照明及用电系统节能。公共建筑为建筑能耗最高领域《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中国建筑总运行能耗10亿tce中,公共建筑能耗3.83亿tce;城镇居住建筑能耗3.8亿tce;农村居住建筑能耗2.37亿tce。公共建筑、农村居住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能源消耗总量占比分别为38.3%、23.7%、38%,公共建筑为建筑能耗最高领域。注:《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公布的为2018年数据。建筑节能投资项目收益较高在实现减排目标的手段中,建筑隔热和节能的投资收益较高。节能改造项目平均回收周期在3-5年,总资产回报率高于20%。而一般的新能源项目,回收期要12年以上,即使考虑政府的补贴电价,总资产回报率仍低于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包括建材生产、施工、运行阶段)能耗总量为约合17.45万亿kWh。据此计算,建筑节能的节能空间(参照国际目前先进水平)有8.73万亿kWh/年,按4500小时的平均发电小时数,减排效果等同于19.4万kWh发电装机量。房屋能源利用率提高可期我国每年有160亿平方米的新建房屋面积为能源利用率仅33%的高耗能建筑,建筑总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发布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实现年节电4000亿千瓦时左右的目标。该行动方案为大型公建中常见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分系统能效提升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房屋能源利用率提高可期。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合同能源管理(EMC)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炎魂

亿欧智库发布《2021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2021年作为新冠疫情多变之后的全新开启之年,面临着社会经济增长、产业全面复苏、技术创新应用的多方重任,同样作为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必将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方向。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构筑的数字化经济生态将承担中国新的发展重任,以“大云物智移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将逐渐释新的价值活力。能源电力作为保障日常民生的重要基础资源,是经济创新和文明进步的催化剂,能源革命的持续发展改变了全球能源供给结构,并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国在“碳中和”行动蓝图规划下,奠定了未来绿色能源和可持续能源发展的主基调,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能源从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方向转变,这不仅对中国能源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样对中国能源电力体制亦是重大挑战。基于对能源电力领域的洞察和深入研究,亿欧智库发布报告《2021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从发展现状、数字化驱动力、创新应用、数字化转型方向、数字化展望及建议五大部分,对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解析,并通过亿欧智库对数字化的研究理解,向能源电力企业数字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供行业参考。一、“碳中和、碳达峰”成为加速中国能源变革催化剂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0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目标包括制订新标准和新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气候投融资领域,深化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形成广泛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因此在能源电力方面,清洁绿色能源未来将会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二、新基建下的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将愈发显现直观2021年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将会产生新的价值机遇,无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对能源电力的需求都将持续增加,且更加可持续化和精准化,与此同时能源供需结构优化、创新供给技术应用都给能源电力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能源层面,能源“不可能三角”指的是无法找到一个能源系统同时满足长期供给(可持续)、清洁化(绿色性)、低价维持(可负担性)三个条件,而在碳中和的推动下,能源变革将更加直观面临以上问题。亿欧智库根据电力企业经营变化数据整理发现,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进入新痛点期,行业整体营收增速逐渐放缓,营业成本居高不下且利润持续降低,对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较大挑战。营收增速:营收增速2018年以来持续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整体增速将明显放缓,市场竞争显性加剧;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营效率面临较大压力,管理模式及发展模式亟需改善;营业利润:电力行业营业利润2015年后出现明显下滑,单一化服务在市场竞争加剧下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大,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行业下阶段共同寻找方向。三、内部数字化变革有望推动电力企业进入全新效率提升周期能源电力是较早开展内部信息化提升的领域之一,国家电网早在2010年左右便完成了内部基础信息化建设,并深化ERP等系统应用,2015年左右搭建企业级的大数据平台,随后不断加大信息化投资和管理体制变革,其内部劳动生产率随着不同阶段的管理变革,增速变化明显。未来,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电力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力领域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提升需更多依靠数字化手段,通过搭建企业数字化平台,在信息化基础上挖掘数据价值,从而推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转型提升。四、服务模式创新依托数字化升级能源即服务(EaaS)作为新的能源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能源产业链参与者的上下游关系,使得分布式能源在消费方式和消费体验上不断改变提升,而数字化则成为能源即服务(EaaS)的重要依托,通过数字化驱动,促进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数字化技术为能源服务升级提供了有效支撑,依托互联网生态和数字化技术不断丰富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成为能源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考验,除满足最终客户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外,还应在能源系统效率、边际用能成本上不断优化,拓宽能源服务主体边界,构建新型服务生态经济圈,发挥数字化服务转型后的商业价值。五、能源电力数字化市场规模迎来全面增长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纷纷在数字化转型方向加大投资,建设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以企业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等,把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方向,同时将加大数字化设备采购和服务创新。亿欧智库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测算,受数字化技术推广及电力企业数字化服务开展影响,2020年中国能源电力数字化市场规模达到2213亿元,其中电力数字化服务市场占比约为82%,涉及智能电网、自动化控制、巡检运维、灵活性服务、能源管理系统等;能源电力数字化升级约占18%,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改造。未来受电网“十四五”投资影响,预计到2025年,中国能源电力领域数字化市场规模增长至约3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亿欧智库认为随着可在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以分布式、储能等为代表的新兴能源技术及基础设施将快速发展,而且基于新的数字化技术也将提供全新的商业化服务,此时综合能源生态服务需要兼顾传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特性,通过搭建数据开放平台、数字服务平台、数字经济平台,实现能源价值的深耕挖掘,朝着绿色能源的发展路径创新商业模式,促进跨界生态合作并提升用户体验。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下载完整版报告:《2021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本报告分析师具体沟通,也欢迎分享您的观点及建议。亿欧EqualOcean期待您的参与。

卡门线

2020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节能服务产业是指为项目或用能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节能服务和支持的产业,根据客户对能源的需求,借助于供给、分配及利用环节,提供尽可能有利于环境的,集前期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设计、中期融资、工程实施运行和后期节能跟踪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节能服务的领域广泛分布于工业、建筑、交通、居民、商业、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等。政策利好节能服务产业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节能问题,国家各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若干政策措施以鼓励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要求,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有效拉动消费需求;通过增强工程技术能力,拉动节能环保社会投资增长,有力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要求,遵循企业自愿的原则,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在持续加强企业能源消费管理、加大节能监察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节能服务工作,完善市场化机制。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服务产业行业现状1、产业配套齐全节能服务产业链涉及众多的行业,包括节能材料、节能设备以及先进的能源管理软件系统。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规模,产业链日趋完善,产品配套能力较强,可以针对地域特征、节能需求和投资预算提供差异化的节能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的节能材料、节能设备以及能源管理软件系统已实现自给自足,具有相对低廉的采购成本,与下游客户和产品市场贴合比较密切,市场反应时间快,完整的产业链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2、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呈逐年上涨趋势。中国节能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222亿元,同比增长9.38%。根据《“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潜力巨大。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从业队伍持续壮大节能服务行业企业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产业的企业总数达6547家,比“十二五”末期增长20.66%。预计2020年从事节能服务产业的企业总数超6550家。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服务行业从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从业人数达76.10万人,比“十二五”末期增长25.37%。预计2020年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将保持在76万人左右。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不断增加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随着国内节能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节能服务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迅速增长。2015至2019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规模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达到1141亿元。预计2020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将小幅增长。5、行业竞争激烈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呈现“多而弱”、“小而散”的格局,市场竞争激烈。根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达到6547家,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低。少数公司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优势、品牌信誉优势以及资本优势,通过整合高端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能源利用及节能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中少数大型节能综合服务机构之一。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不精不诚

能源行业价值分析报告|千际咨询

第一章行业概况能源(Energy Source)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图能源思维导图图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 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产业链石油按照产业链上下游,石油化工行业划分:上游原料(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中间体(石化、乙烯、基础化学中间体炼制)、中游化学品(化纤、纺织化学品,成品油、橡胶甲醇,通用塑料、MDI等深加工)、下游消费品(纺织服装、交通运输领域汽油轮胎、电子轻工建材领域涂料纯碱氯碱、日化、农业领域农药、磷肥氮肥)等领域。图产业链图石油价格分析框架天然气天然气行业的整条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的任务主要是将地下的天然气开采出来,一般可以分为勘探、开发、生产三个环节;中游的任务主要进行油气的储运和加工处理,而下游产业则是对天然气的分销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具体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民用天然气、车辆船舶用天然气、工业化工用天然气以及发电用天然气等。图天然气产业链煤炭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煤炭生产设备供应方,包括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商及煤矿机械设备制造商;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煤炭生产方,负责煤炭的开采、洗选工作,是煤炭生产技术所有者;产业链下游主要参 与主体为运输方及需求端,其中运输方主要分为铁路运输及水路运输,需求端主要分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领域。 图煤炭行业研究框架图煤炭行业产业链2.1.2 商业模式石油是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使用占比约为世界整个能源消费的 60%,远超其他类型能源。石油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3种:1) 一体化模式。一体化模式是指企业通过横向一体化大量兼并同类企业,不断利用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同时通过纵向一体化沿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扩张的商业模式。2) 多元化模式。大量兼并同类企业对石油企业自身实力要求较高,需要政府支持。当企业所占资源和政府支持有限时,多元化模式成为石油企业可选的另一种商业模式。3) 局部垄断模式。局部垄断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局部的垄断地位进行发展的商业模式。该模式多见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煤炭具有污染较大、化工环节附属产品较少等特性,在发达国家,煤炭用量日益减少,但在部分原油储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的发展中国家,煤炭依旧是最重要的能源。煤炭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3种:1) 产运销模式传统的煤炭企业商业模式以生产为中心,由“产 —运—销”3 个环节组成,通过控制成本、增加产能和合理营销来获取利润,实现企业价值,靠着这种传统的产运销模式,煤炭企业曾经取得过巨大的利润。2) 差异化模式差异化模式是指企业为顾客重视的一些方面提供差异化服务。3) 一体化模式与石油企业相同,煤炭企业的一体化模式是指企业兼并同类企业,降低成本,进行上下游扩张的商业模式。2.2 技术发展近年来,我国能源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在氢能方面,2019年我国年产氢约2200万吨,占世界氢产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加氢站61座,已经投入运营52座。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到2020年底将建成加氢站至少100座。在储能方面,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3.1吉瓦,约占全球储能市场的17.8%。另外,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变能源系统的运行方式、管理机制、盈利模式,进而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发生深刻变革。2.3 政策监管能源监管部门广泛,主要是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和工信部主管。能源局主要职责和权力为:起草能源发展和监管法律法规以及发展战略和改革、制定行业标准、组织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进步、核电管理、节能和利用、能源预警和发布信息、监管电力市场运行和安全生产管理、国际能源合作、制定财税政策、做好决策和协调工作以及其他事项。自律部分包括各能源行业协会和学会。监管部门1)由于成品油涉及国家能源安全,与国家经济命脉紧密相关,因而受到国家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管控。进入汽油、柴油的冶炼、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环节都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和监督。目前行业内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安监局、质检总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2)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燃气管理工作。政策进入新世纪后,面对资源制约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约束凸显的突出问题,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大节能力度,将单位GDP能耗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连续写入“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能源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等纲领性文件,以及《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文件。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煤炭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图天然气行业综合财务分析能源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2020年以来,能源生产消费逐步回升,煤电油气供需衔接平稳有序,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生产侧看,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煤炭生产保持稳定。1~11月份,生产煤炭34.8亿吨,同比增长0.4%;油气生产加工加快,油气生产企业加强供应力度,积极释放优质产能,非常规天然气贡献日益显著。1~11月份,生产原油1.8亿吨,同比增长1.6%,加工原油6.1亿吨,增长3.1%,生产天然气17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电力生产由降转增。1~11月份,发电量668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从消费侧看,我国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能源需求逐步回暖,消费增速由负转正。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前三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0.9%,上半年为下降0.2%。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1.1%,上半年为下降0.4%,其中电力、钢铁、化工、石化、建材、有色等六个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长1.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下降3.1%,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6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从结构看,清洁电力生产比重明显提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生产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9.2%,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9月份,一次电力生产比重为33.1%,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升。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天然气、一次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图 2016-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与增速图 2016-2019年能源生产结构 石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1月,我国原油产量1.8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17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快报统计,前三季度,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4930万吨,同比下降2.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0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据测算,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预计为1.94亿吨,天然气产量预计为1890亿立方米。 天然气2020年,我国大型油气田油气产量持续增长。长庆油田自2013年至今已连续8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以上运行,预计今年全年油气当量将突破6000万吨;10月大庆油田天然气日销量首次突破千万立方米;前三季度塔里木油田原油、天然气产量均超年度计划运行,较去年同期增长149万吨;12月14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宣布年产天然气突破300亿立方米,标志着西南地区首个300亿方大气区正式建成。 煤炭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行业。既有能源属性,也有化工属性,其中电力行业是重要的下游行业,煤化工行业是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从基本面来讲,短期中转地与下游行业的库存会对煤价走势有很大的影响。但长期来说,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和投资密切相关,周期性十分明显,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需求,进而影响行业供需关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煤炭企业利润的变化也会对其的开工、增产能形成反作用,进而影响行业整体的供给水平。价格驱动因素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存在,根据价格调整产量。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1/3。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由于天然气消费的区域性,天然气价格并不像石油一样有国际性的统一价格。目前,国际天然气没有统一的价格,而是形成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主要天然气消费市场,各大区域间的天然气价格有着很大的差别。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是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自给能力较强,市场发达、市场竞争决定天然气价格,目前这些国家的天然气交易价格和消费价格相对较低。亚太地区日本韩国则以进口LNG为主,价格更多与原油挂钩。欧洲地区既有大量管输进口天然气,也有LNG,管输气价格主要谈判确定,LNG主要挂靠原油;天然气生产国对天然气交易价格的控制权较强。3.3 竞争分析图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行业波特五力分析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能力。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行业供应商主要是原油和炼油设备供应。其中,我国原油产量一直保持在亿吨以上,供应量充足,所以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而炼油设备需求一般较为固定,在企业生产初期,炼油设备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随着仅在维修和检测方面存在一定的需求,所以液化石油气的炼油设备供应商议价能力一般。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液化石油气行业的主要购买者是汽车燃料、化工、工业等。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优质、方便、应用范围广的特性,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燃料之一,并且在民用领域消费量不断扩大,因此购买者议价能力较弱。3) 新进入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会给该行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新资源,同时也在现有的企业市场份额中瓜分一席之地,这就会激化市场竞争,从而导致行业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到现有企业的生存。我国能源行业由于准入壁垒相对较低,而且在国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发展前景被许多企业看好,未来将吸引众多企业进入市场,所以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4) 替代品的威胁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互相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最大的替代品是天然气、电力等。其中,在生产成本、绿色环保等方面,天然气优势较大。因此,我国能源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大。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近年来,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市场竞争充分,尚无垄断情况出现。在进口份额方面,东华能源、中国燃气、万华化学、九丰能源和天津渤化为我国TOP5进口企业,占全国进口总量的67%。3.4 中国主要参与企业图2020中国能源(集团)500强榜单图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1) 中国石油[601857.SH]:公司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商之一。中国石油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2) 中国神华[601088.SH]: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一体化能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全球第二大煤炭上市公司,并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优质煤炭储量。主营业务是煤炭、电力的生产和销售,铁路、港口和船舶运输,煤制烯烃等业务。煤炭、发电、铁路、港口、航运、煤化工一体化经营模式是中国神华的独特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中国神华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3) 中国石化[600028.SH]:公司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化纤及其它化工生产与产品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和其它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中国石化是中国大型油气生产商;炼油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在中国拥有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乙烯生产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化工产品营销网络。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图 2020年度全球250强能源公司排行榜图国外上市企业1) 沙特阿美[2222.TD]: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综合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提供全球1/8的原油产量。2018年,该公司每天生产1360万桶石油当量,其中包括每天1030万桶原油(包括混合凝析油)。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的净炼油能力使其成为全球第四大综合炼油厂。公司致力于保持其卓越的上游地位,并继续对其下游业务进行战略整合,以稳固对其原油的需求并在整个烃链中获取价值。2) 卢克石油[LKOE.L]:PJSC LUKOIL是一家能源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石油勘探,生产,精炼,销售和分销。它的细分包括勘探和生产;炼油,市场营销和分销,以及公司等。勘探与生产板块包括与原油和天然气有关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3)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XOM.N]: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通过其所属各部门和子公司从事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采,石油产品制造,原油、天然气、石油产品运输和销售业务。该公司是石油化工商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其营运石化产品包括:石蜡、香料、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产品以及各样专用产品。此外,还从事发电设备业务,旗下子公司进行相关研发项目,为这些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第四章 未来展望能源行业未来展望有以下几点: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时不我待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不仅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为下一步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能源领域将以更大决心和举措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供有力支撑。2. 能源行业将积极融入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必须主动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能源发展最大的竞争力。能源行业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补齐能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对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的内生需求。3. 能源科技创新要求更加迫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能源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近年来,我国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渗透,能源行业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多能互补、“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科技创新日新月异。4. 建设高标准的能源市场体系任重道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能源行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油气、电力、煤炭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发挥。同时,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逐渐显现,成为下一步要重点攻克的“硬骨头”。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打破省间垄断,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有序推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为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提供坚强保障。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油气上游勘探开发体系,构建竞争性的勘探开发市场。推动完善“X+1+X”油气市场体系,加快研究制定管网独立的监管规则。深化能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CoverPhoto by Viktor Kiryanov on Unsplash

蹲乎会稽

2021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常规能源通常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则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核能等。近几年,随着新能源产业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业市场规模约为26.88亿元,自2014年到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0%。沙利文同时预计,到2024年,我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约44.74亿元,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0%。数据来源: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发展趋势1.信息化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渗透率将继续加深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末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0亿千瓦和2.04亿千瓦,在2014年至2019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9%和48.8%。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支持性和配套性行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如为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和新能源电力利用效率而产生的对新能源发电环节信息化的需求。未来,随着隔墙售电业务、智能微电网业务、虚拟电厂等新能源领域的新业务和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新能源信息化的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渗透率将继续加深。2.信息化应用将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体现新能源信息化应用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在电站端,主要为监控类软件和综合控制类软件等。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我国“可看见,可预测,可调控”新能源管理目标下,新能源信息化应用领域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电站管理、设备管理转向发电、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的全流程管理。未来,随着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环节的增加以及应用对象的转变,类似新能源功率预测等各类信息化服务将成为主要需求,信息化应用将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体现。3.信息化将促进能源大数据生态的建立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的逐渐加深打破了原先产业内的数据壁垒,使得有效利用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成为可能。围绕这些数据,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形成如新能源电力交易等新的市场和需求,也有利于加强产业上、中、下游的联动,建立新能源产业内的大数据生态,促进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全流程效率的提高,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产业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孙盛

分布式能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持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提质增效转变,天然气、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分布式能源,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迎来“黄金时期”。能源区块链集中分布式电力,分布式能源服务商盈利模式多样化近年来,能源互联网概念非常火热,同时在政府层面也被写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中。然而,能源互联网在实践中存在困难,因此有人提出了用区块链技术协助能源互联网落地。从目前市场上的数据来看,69%的区块链能源项目都是跟电力相关,这是目前区块链在能源行业的主要应用场景。区块链的多中心化恰恰契合了分布式能源的特点,能够大幅度降低分布式电力的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这种应用可能会反过来对分布式电力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图表1:能源区块链应用现状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分布式能源投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建设阶段和运维阶段所涉及到的相关市场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分布式能源系统设备供应商、分布式能源投资商、电网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工程建设公司、专业运维公司、用户等。从市场角度看,各市场主体所处的市场地位不同,所具有的权责也存在差别。图表2:分布式能源各相关市场主体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分布式能源项目可以由用户自行投资、运营,对于不擅长能源管理的用户,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投资和运营。在业主建设委托运营模式中,用户负责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委托能源服务商运营管理,项目运营成本由业主承担,能源服务商获取运营管理费;该模式的投资风险全部由用户承担,能源服务商获取固定收益。在投资方建设运营模式中,能源服务商负责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供应用户所需能源并以运营收益作为投资回报;该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或较为分散的能源用户,用户免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同事专业能源服务商的管理提高了设备运营效率。能源服务商的盈利模式如下图所示。图表3:分布式能源盈利模式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分布式能源经济效益受障碍,数字化连接将成看点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现阶段气电比(能源价格体系及中长期能源价格稳定性)、负荷稳定性(包括长期经济形势及用户长期存活率)、电力接入(含售电)、环保政策压力和产业链支撑度(含关键设备国产化)等,是决定燃气分布式前途的几个关键因素。然而,在投入建设过程中,分布式能源始终受到融资、经济性、电力市场及计量方面的障碍和瓶颈限制。图4:分布式能源经济效益因素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分布式能源是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这其实需要许多分散的系统部件协调运作才能实现。这些分散部件的高效集成要大量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比如数字化传感器、控制器、智能电表等,今后还要使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工具。今后,分布式能源可以还将促进新的数字化方法的出现,如虚拟发电厂和智能微电网。这使得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变得更强大,并可以实现了与最终用户的设备与设备的高级集成。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不同,分布式能源系统价值链中的不同节点如发电机,电网,负载和储能完全不同,因此分布式能源中的不同节点趋于收敛。创新的分布式数字化交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分布式能源在将来独立于集中式交易系统。这可以为区域、城市和其他区域层级的能源交易奠定基础。能源系统的未来数字化连接允许分布式能源以智能方式连接能量系统的不同组件:不同分布式能源之间的时间耦合。一种耦合效应是在不同时间整合诸如风能,太阳能和天然气等供应选项,以最低成本选择实现最佳供应。另一种耦合效应是激励适当使用需求响应或能量存储,以便在不同时间最佳地协调能源供应与需求,以实现最具成本效益的能源使用。不同分布式能源之间的空间耦合。不同的分布式能源所有者,例如家庭,建筑,社区或工业园区,可以通过优化网络结构的空间拓扑,彼此交互并可能进行点对点交易,跨各个地理区域同步能源供需。分布式能源与集中能源之间的时间耦合。在需求响应,存储,虚拟发电厂和智能微电网的支持下,分布式能源可以实现与集中能源系统的最佳协调,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分布式能量与集中能量之间的空间耦合。在偏远的离网区域,可以实施独立的能源孤岛项目,以降低输配电基础设施的成本。更广泛地说,空间耦合可以有助于实现结合分布式和集中式能源的最优化。图5:分布式能源数字化连接优势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老虎连

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分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源中瑞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分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以解决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的高能耗问题为目标,该系统利用源中瑞先进的软件信息技术建立大型钢铁企业发展需要的能源运行管理与分析系统,并在对常用的钢铁企业能耗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剖析的基础上,将源中瑞智能化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应用到了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建模、构序和预测过程中,为钢铁企业的能耗分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企业计算出准确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综合能耗:企业在报告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吨钢所消耗的能源折合成标准煤量。大型钢铁企业生产从铁矿石冶炼到加工成各类钢铁产品也是各类能源消耗的过程。能源管理具有全员、全流程、全方位。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至销售的所有环节和工序。对钢铁企业来说,希望在企业实现能源能耗少;同时,满足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出了要求,通过各类能源总量和效率指标来约束,达到节能目标。需要能耗分析管理系统找微ruiecjo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需要内部降低能源成本,外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要求。能源管理系统是一个集过程监测管理、能源管理、能耗分析、能源优化于一体的物联网系统。它具有对企业能源设备和能源介质监测、分析、统计、事故预警等功能,为能源介质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信息,使得能源的合理分配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企业能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应用的关键点:以能源支出少为目标的平衡度来讲,实现分钟级的实时动态分析是钢铁行业需要的。能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帮助钢铁行业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分钟级的监控,为能源的优化调度提供参考依据。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仅仅存在于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报表上,对能耗信息的深层次提取和分析缺乏工具的支撑。而且对于能源的管理和分析仅仅是单一能源介质,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多种能源介质的使用情况,不利于钢铁行业对能源的统筹分配。源中瑞能耗监测系统,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通过报表及数据对节能措施进行改善,能耗在线监测软件利用数学模型、数据库功能,提供详尽的图形分析,可以以时间为横轴,按年度、月份、时段,进行对比分析建筑能耗总量指标、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人均能耗指标、吨钢综合能耗等,能耗与营业指标相结合等。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投入,帮助钢铁行业解决能源管控的三大痛点,使能源统筹管理的效率优。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粮油食品饮料加工、能源、冶金、化工、轻工、园区公共建筑等行业。

慨其

《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报告发布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环保网讯: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数量大、分布散,基础管理能力偏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节能减排效率普遍低于大型企业。近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举办线上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发布了《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和特点,结合能源管理政策分析、江苏省试点调研结果、能源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和供应链节能等研究结论,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建议。节能试点企业能源管理进步空间大为什么选择江苏省为试点?“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企业创业创新的集聚地,拥有大量优质的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起到了良好支持和促进作用的创投机构资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陈立立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000万家,江苏省中小企业总数达319万家,超过全国的10%。其中中小工业企业61.2万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4453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5%,总数全国第一;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7.6万亿元和4853.3亿元,均占全省规上工业的60%以上。“鉴于江苏省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陈立立说。记者了解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自2013年起选择江苏省作为试点地区,开展典型行业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的相关研究。2015年8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可持续能源管理体系(SEM)试点项目”,培育企业节能文化,促进企业掌握先进能源管理手段。项目组从苏州市选取了苏州市典型的电子、化工和化纤行业中6家中小企业,分别为:顺达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吴江易昌泰塑胶有限公司、江苏盛恒化纤有限公司、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羽田电子科技(太仓)有限公司,进行SEM试点,6家试点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均具备提升能源管理水平的意愿。在SEM体系的运作下,江苏盛恒化纤有限公司在2016~2017年投资628.2万元,实施了4项管理节能与5项节能技改项目,初步实现年节电量306.44万kWh,节省能源费用约214.51万元。企业获得苏州市“三星级能效之星企业”、苏州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苏州市吴江区“节能标杆企业”、吴江区盛泽镇“节能降耗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在试点项目第一年投资302万元,实施了4项管理节能与2项节能技改项目,初步实现年节电量751.15万kWh,节省能源费用510.78万元,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11.02%。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佳力高纤获评2017年吴江区企业资源利用评价A类企业,享受能源费用及税收优惠。可见,SEM试点项目不仅为试点企业提升了社会形象,使其得到了所在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财政奖励,更使得企业把节能减排作为长远目标,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增强了企业实力。同时,《报告》指出,从6家试点企业整体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政策适用性、节能意识提升以及专业能力提高等问题。并且,从试点企业调研和走访情况分析,大多中小型企业只关注生产及企业效益,部分企业节能管理基础薄弱、能源管理水平较低、企业职工节能意识淡薄、节能监管不到位、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工作薄弱、能源策划与评审工作不全面、奖罚制度不明确。以绿色供应链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受市场导向和核心企业影响较大。《报告》认为,基于市场手段,通过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提出约束性要求,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负责人何平认为,推动企业内在的节能动力需依靠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约束和鼓励,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标准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市场,通过市场因素来证明,推动中小企业节能最好的举措是绿色供应链。同样,《报告》也认为,基于市场手段,通过政府和核心企业从市场供应关系角度约束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碳工作,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综合考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望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小企业是绿色供应链中的一环,或者是供应链当中的一环,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何平表示,对于一个供应链而言,中小企业位于供应链的底端,很容易受顶层供应链的影响。《报告》认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供需双向选择,可以推动上下游企业改进环境管理,进而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因此,调动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大型零售商及网络平台等“关键少数”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当前,绿色供应链在我国的实践同样多是大型企业,推动模式自主性强且关注的点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关注节水,有的关注节能,有的关注原材料选材等,全社会推动绿色供应链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同时,基于企业微观层面的推进机制缺乏系统性,可复制性差,不利于推广。从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情况看,不少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及中外合资企业已经开展了多年相关实践,规章制度相对完善、运作机制较为成熟,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总部对此提出了要求,也有部分企业自发开展了此项工作。相比较,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内资企业数量较少,即使已经开展,也多是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由于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还比较陌生,而过于分散的法律政策则很难引导广大企业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因此,需要进一步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而全面推行。中小企业能源管理共性问题亟待解决《报告》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普遍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大。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式是粗放式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的产业为主。由于工艺水平低,技术落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比大型企业同类产品高出50%左右,造成了高额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节能减排投入不足。由于设备太贵,企业规模过小,资金压力大等诸多原因,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投资严重不足。一般只有在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才进行节能减排投资。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于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也不是很严格,造成许多企业节能减排流于形式。三是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水平低。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缺乏为节能减排服务的中介机构,中小企业无法及时获取节能减排的新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水平普遍落后。四是节能减排意识薄弱。很多中小企业仅注重成本和经济效益,而节能减排意识欠缺,没有专门制定相关节能减排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基于此,《报告》指出,相关节能主管部门对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中遇到的问题应给予重视,并提出如下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政策建议。一是完善现有政策,加强财税、绿色金融以及节能自愿协议等中小企业适用的针对性政策。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自愿协议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和引进节能环保生产技术的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并加大力度制定技术支持类政策。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制度建设,对能源消费和排放总量不同的中小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制度,规定不同的降耗标准;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实行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并加强对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建立政策目标,加强考核监督。在“十四五”规划中制定中小企业节能工作目标,加强年度评估和考核。加强中小企业节能监察和执法,督促其尽快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用能设备。应制定和出台有关节能监察条例和办法,完善和更新需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四是鼓励中小企业建立能效网络小组,引导企业参加小组并分享、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五是探索绿色供应链节能减排,以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型采购方、龙头行业等为纽带,通过供应链节能管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原标题:《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报告发布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杉铃

分析|电力数据在国网转型中的价值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随着全国各地逐渐复企复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的下一步改革动向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焦点。而新任董事长毛伟明最近到下属各个板块频繁调研,也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国网正在酝酿下一步行动的重要标志。(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 ID:Encoreport 作者:享能汇工作室)国网未来怎么走?享能汇在“国家电网新的投资方向”的文章中有过详细论述,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数据价值的利用,将是国网未来投资的新方向。国网发展数据经济有巨大优势为什么大数据是国网未来转型的重要支撑?这要从大数据的特点和国网自身的优势说起。“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对于大数据的价值,麦肯锡早在2011年发布的信息报告中就有过详细阐述。而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通过大数据筛查感染人群,则更让我们切身感受了大数据应用的重要价值。在数据为王的当下,筛查感染人群只是大数据应用的很小一部分,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众多行业,大数据都在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电力数据,更是被称为国计民生的“晴雨表”。麦肯锡报告曾预测,在全球范围内,大数据分析方案的广泛使用能够带来每年3000亿美元的电费削减,可以面向行业内外提供大量的高附加值增值服务业务,对于电力企业盈利与控制水平的提升有很高的价值。有电网专家分析称,每当数据利用率调高10%,便可使电网提高20%—49%的利润。大数据应用确实是大势所趋,但国网有大数据吗?为什么非要在大数据上做文章?电网在电力行业的特殊地位,让它天生拥有了收集海量数据的能力:在发电端,2002开始的第一轮电改尽管进行了厂网分离,但电网仍管制着发电集团进入电力市场的入口,政府对发电集团的很多管理还要依托电网集团的数据支持;在用户端,全国各地无论在哪,只要用电,就要交电费。既然发电端和用户端都无法绕开电网,电网自然更容易储存海量数据。据统计,目前国家电网数据总量达到约5PB级别,若用普通DVD光盘存储,叠加高度超过1500米,其中包括海量的报表、图片、音视频、日志、地理空间数据、时标量测数据等等。这些已经存储的数据,具备大数据的典型特征。应用大数据发展对内业务是国网多年传统改革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了利用好这些海量数据,早在2015年1月,国网就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公司两级统一移动应用支撑平台,为公司各单位信息内外网移动应用提供开发、运行和管理云服务;实现移动互联技术在信息内网移动作业和信息外网移动交互两大领域的全面应用,建成公司级移动应用商店,实现公司各业务领域移动应用统一管理;建成公司统一移动互联建设管理体系,实现移动互联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移动互联网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公司移动互联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国网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自主设计研发了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全类型、全业务海量业务数据统一的接入、整合、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安全防护,并在全公司完成推广部署;比如建立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根据对公司内、外部海量基础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电网规划更加精准,提升投资有效性;比如通过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提升工程上下游建设单位的紧密协同,缩短工期,提升工程质量等等。国网确实在尝试用好这些电力数据,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数据应用场景都是只对内,不对外,虽然提高了国网内部的信息化水平,但对外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不符合国家的电改初衷。国网大数据对外业务的问题不在大数据本身为了打破电网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内部数据壁垒与专业条块分割,加强业务间的数据连接、贯通、共享,国网曾经成立了专门的大数据中心,力争转型成为一家数据资产运营公司。“国网的一系列举措,让省级电网公司认识到了数据分析的重要,但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数据分析,用电企业到底需要哪些分析数据,这些分析数据又会带来哪些增值服务,未来怎样通过这些分析数据吸引市场主体到国网的平台上进行交易等很多问题,还缺少落地细节。”业内人士白宇(化名)认为,国网此前通过自身的大数据优势寻找新的利润盈利点的战略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执行环节。白宇透露,由于缺少统一标准,省级电网公司大都依赖交易中心已有的实际业务,按照自己的理解使用数据,开放数据。比如湖北电网打算建工业大数据平台,那就公布工业数据;西北五省新能源消纳是重点,那就建信息管理系统;山西是现货试点,那就公布营销侧的售电数据……执行标准不统一,应用场景不具体,让国网的海量电力数据始终没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在无形中拖慢国网电改进程的同时,也让发、用两端的很多业内人士都对国网产生了不信任。很多业内人士甚至言辞激烈的表示国网在刻意阻挠电改。改革就要依托自身优势,从这点上来说,国网先前利用海量数据优势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模式的改革初衷应该没什么问题,问题更多的可能出在执行力度和执行细节方面。当然,高层决策莫测高深,享能汇的以上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但电力数据的价值探讨,却有其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即将开启一段新征程的国网来说。原标题:电力数据在国网转型中的价值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售电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韩婴

能源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区块链成为近两年热点话题,因其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P2P)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可有效解决传统交易模式下数据在系统内流转过程中的造假行为,从而构建可信交易环境,打造可信社会。区块链技术在金融、IOT、数据、电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能源领域,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较少且规模较小,并且实际运营经验不足,但是区块链在未来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正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总结国内外能源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情况,将对我国能源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使区块链技术成为能源转型和模式进化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首先概述区块链的定义和特点,总结国内外区块链技术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其次重点介绍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剖和分析;最后探讨能源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ID:nyqbyj 作者:能源情报研究中心 邱丽静)一、区块链技术概述“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一个笔名为中本聪的作者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阐述了一种基于P2P网络技术、通过加盖时间戳、参与各方一同记账、一同公证、每十分钟确认一次交易的分布式记账系统,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随后,该理念很快步入实践。然而,目前尚未形成关于区块链的统一定义。如今比较通行的定义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P2P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核心技术,其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任何一笔交易都会通过数据库发给全网的其他每个节点。与传统数据库技术相比,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集体维护、信息公开透明、智能合约、可追溯性、开放性、无需信任系统等特点。作为一类新兴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区块链在金融、政务、能源、医疗、知识产权、司法、网络安全等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展开,正成为驱动各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根据Lux Research发布的《2019年的19项关键技术》报告,区块链被视为即将改变世界经济、在未来10年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19项关键技术之一。“区块链+”产业图景二、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发展总体情况(一)国内外区块链整体发展情况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自2009年以来,随“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2019年8月,全球区块链产业累计投融资规模为103.69亿美元。全球各国推动的区块链项目数量达154项,主要应用于金融业、政府档案、数字资产管理、投票等领域,其中政府项目数量较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荷兰、韩国和美国。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都高度关注区块链的应用发展,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区块链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其中,欧盟相对较为积极,于2018年2月成立欧洲区块链观察论坛,该论坛主要职责包括:政策确定、产学研联动、跨国境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服务构建、标准开源制定等,并且通过Horizon 2020创新项目投入500万欧元作为区块链研发基金,预计2018~2020年的3年间区块链方面投资将达到3.4亿欧元。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在区块链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在2018~2019财年向数字创新机构投资70万美元,用于研究在政府支付方面使用区块链的益处。2019年3月,澳大利亚宣布了一项国家区块链路线图战略,该战略侧重于各种政策领域,包括监管、技术和能力建设,以及创新、投资、国际竞争力和合作。澳大利亚政府认为,诸如国家区块链路线图之类的政策可以帮助该国成为新兴区块链行业的全球领导者。英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区块链创新竞赛中处于突出的领先地位,其诸多创新举措为其他国家区块链领域的政策制定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2016年1月,英国政府发布《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白皮书,第一次立足国家层面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给出研究建议。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早在2015年11月就发布了《监管沙盒》指引文件,首次提出监管沙盒的核心意义与具体实施要求,为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企业在监管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安全创新的环境。FCA至今已完成共三批测试招募,正式进入测试环境的企业中区块链方向的超过半数。德国、巴西等国也在尝试利用沙盒探索区块链行业监管和应用。在美国,由于各州政策不一,虽然区块链在美国初创企业中仍是热潮,但产业政策推动一直较慢。日本政府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控制方面持更加积极且审慎的态度。日本正在国家层面积极制定法律,并进一步规范大型金融、物流和商业部门,以实现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早日应用。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政府陆续出台许多政策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但整体看,国内区块链的应用探索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成为国家布局重点。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研究,并组织进行国家数字货币的试点。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这是我国政府首个落地的区块链官方指导文件。在区块链技术写入“十三五”规划之后,我国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纷纷成立区块链实验地、研究院。目前,深圳、杭州、广州、贵阳等地都在积极建立区块链发展专区,给予特别扶持政策。其中,广州在2017年12月正式发布广州区块链10条策略,在黄浦区和开发区打造区块链企业技术创新区。深圳在2018年3月由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转型2018年第二批扶持计划的通知》,区块链在扶持方向之列,这是继广州、贵阳、青岛、杭州之后,国内第5个地方政府出台关于区块链的扶持政策。(二)国内外能源区块链发展情况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其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特点让每个个体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虽然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案例较少且规模较小,并且实际运营经验不足,但是区块链在未来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正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1. 全球能源区块链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近年来,能源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出现众多案例,国内外多家能源企业展开探索,主要应用于分布式能源交易、绿证资产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碳市场交易、电动汽车充电及结算等场景,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巨头伊维尔德罗拉(Iberdrola)正在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可再生能源,目前已启动试点且取得成功。西班牙能源巨头雷普索尔(Repsol)宣布,已成功完成一项区块链试点,可以改进石化产品的认证过程,提高产品的安全认证质量,此举每年可节省高达40万欧元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能源部2019年1月初也宣布,将为包括区块链在内的大学技术研究提供480万美元的资金。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于,以通证为基础的流通和激励机制实现分布式能源P2P交易过程。2016年4月,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微网项目中,屋顶光伏发电供应者与电力用户基于以太坊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P2P直接交易,被认为是开启了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的先河。虽然全球各地相继出现了多个示范项目,但能源区块链应用仍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且以实验性质居多,技术、经济与政策的限制使得短时间内区块链技术无法对能源行业产生实质影响。美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都有早期区块链能源公司,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电力交易平台,用智能仪表采集数据,P2P的发电、用电、交易技术趋于成熟。相比国外能源区块链投资与应用的活跃程度,我国能源区块链发展基本上还是刚刚起步的状态。2016年之前,“能源互联网的规划、运行与交易基础理论”已经被相关文件界定为“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项目下的基础研究类题目,该项目的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2016年首个区块链能源实验室成立,并推出能源区块链主链Demo,这些都体现出我国探索者在该领域的努力。2. 区块链技术助力全球能源转型2019年2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题为《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创新》报告指出,为了加速电力行业的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各国需要创新的技术工具,使其能够从可再生能源规模扩大中受益。报告中提到的创新包括时间使用税、聚合器和区块链等支持技术。该报告指出,有189家公司正在使用能源区块链,71个项目使用能源区块链,其中约50%的项目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IRENA报告称,总体来看,截至2018年9月,电力行业的区块链投资额已经达到4.66亿美元。在数字化浪潮下,绿色能源资产数字化转型必将形成多方生态智联、产业链价值自由流通、多场景智能化绿色应用的生态网络。能源企业的传统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不再适应数字化、低碳化的新经济格局需求,以能源用户为主导的能源变革对企业既有系统提出新的挑战。能源行业正面临传统一次能源向基于光风电等二次能源的转型期,数字化被视作实现传统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并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驱动力,而区块链基于其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等技术特征正在被应用至能源价值链的多个环节。以电力为例,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安全便捷地将分布式能源资源纳入电网平衡过程。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资源可以创建“虚拟发电厂”。它们能够提供与集中式发电厂相同的服务,但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和企业,而不是电力公司拥有。用户可以从自有资产,而不是电力公司拥有的资产中获益,这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营成本。区块链技术使我们能够协调这些资产的充电或放电,拥有这些资产的用户可以购买这些服务自用,或通过提供这些服务而获得回报。其结果是大幅提升电网利用率,并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能效和清洁能源资产等纳入电网运营的能力。3. 能源区块链初创型公司集中在发达国家根据行业调研机构GTM Research发布的《2018能源领域区块链发展》报告,在其统计调查范围内,已经有122家区块链初创公司活跃在能源领域,其中有54家公司是2017年成立的。能源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推动了资本涌入相应的初创型公司,目前来看这类公司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欧洲尤其是德国也有不少能源区块链项目,德国对区块链技术整体持较为支持的态度,加上德国较为发达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使得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十分有前景。此外,专注于能源的区块链创业公司Power Ledger已经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试运行了几个区块链平台项目。奥地利的Grid Singularity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能源领域的主要欧洲开发商。2017年5月,落基山研究所(RMI)与Grid Singularity合作建立了能源互联网基金会(EWF),该基金会旨在促进区块链项目在能源领域的商业部署。另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发布的报告,由于加大力度推动绿色能源,预计到2026年底,全球能源公用事业的区块链市场规模将达到15.664亿美元,2018~2026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6%。能源公用事业市场研究报告中区块链涉及的主要公司包括IBM、Greeneum、Oracle、微软、EnergiMine、埃森哲PLC、Infosys Limited等。4. 全球传统油气企业加快进入区块链领域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环保标准日渐严苛的背景下,大批传统油气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油气企业期待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完善旗下产业链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实现环保等可持续目标。根据德勤调查,72%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高管期待采用区块链技术。德勤表示,在能源和资源领域中采用区块链,可以提高可视性、运营效率并简化监管流程。区块链可以为执行和记录能源交易提供可靠而有效的平台,存储大量干净、防篡改的数据,同时还可供监管机构访问和跟踪。国外大型油气企业已经开始投入资源打造区块链+油气交易的平台。国内最先尝试做油气+区块链试点的企业是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化能源科技以实货贸易为切入口,引用区块链技术。2017年12月,中化集团针对从中东到中国的原油进口业务,成功完成我国第一单区块链原油进口交易试点,原油交易执行效率提高50%以上。2018年4月,中化集团下属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一船从中国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业务,完成区块链应用的出口交易试点,这是全球首单有政府部门参与的能源贸易区块链应用项目,通过引入银行资金,降低贸易融资成本30%以上。5. 国内能源企业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相比国外区块链能源投资与应用的活跃程度,我国能源区块链领域近几年也开始出现探索者,比如北京能链众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完成由上海古莲资本和北京金科君创领投的千万元级别首轮融资。此外,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准备推出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区块链和新能源本身就是两大支持发展方向。早在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出台政策,支持用户间分布式能源的直接交易,并且开展了相关试点。2019年,江苏出台了隔墙售电的相关细则。在法律法规上,为区块链技术参与分布式电力交易提供了比较好的支持。国内的能源企业也在大力推进能源区块链。2019年10月,国家电网公布,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下一步,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将借助区块链最强大的行业泛在连接能力、最灵活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最高效的价值共创共享能力,赋能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发展,全面助力“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2019年12月,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平台,全面强化区块链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应用落地,在新能源云、电力交易、优质服务、综合能源、物资采购、智慧财务、智慧法律、数据共享、安全生产、金融科技等十大场景形成了具备典型性、高可行性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十大典型场景已在适应能源变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协同效率、强化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场景分析分布式被视为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中最具前景的应用方向。现有的集中式多级管理能源系统不仅复杂,而且消耗资金。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能源生产商和能源消费者(首先是电力生产商和电力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从而简化各方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预计在这种新型的能源系统中,小型分布式电源(通常是指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电源)生产的电力将直接通过微电网供应给终端电力用户。利用区块链技术,发电量和用电量将通过智能电表计量,交易业务和支付业务将通过智能合同的控制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实现。如此一来,电力公司或代理商将无需参与其中。能源大宗商品交易和分布式能源电力交易(P2P交易)是目前区块链在能源行业的主要应用场景,尤其是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由于其电压等级较低无法远距离传输,通过区块链可以实现用户和发电者之间的P2P交易。(一)能源交易1.P2P能源交易P2P能源交易使能源消费者主动参与能源交易,变为能源的产消者。一方面用户可以从电网或自己的分布式能源中用电;另一方面可以将多余的能源售卖给电网和其他消费者。从电力效用角度来看,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可以直接减少区域内的负载,缓解电网压力。这个场景中的产消者不局限于住宅用户,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同样可以扮演产消者的角色,物理流与信息流均可以在端与端之间进行交互。典型案例LO3 Energy搭建居民P2P电力交易微网2016年4月,美国能源公司LO3 Energy与西门子数字电网以及比特币开发公司Consensus Systems合作,建立了布鲁克林微电网——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可交互电网平台TransActive Grid。该项目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源市场。这个微网项目实现了社区间居民的P2P电力交易,允许用户通过智能电表实时获得发电量、用电量等相关数据,并通过区块链向他人购买或销售电力能源。用户不需要公共的电力公司或中央电网就能完成电力能源交易。用户通过手机APP在自家智能电表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相应智能合约,基于合约规则,通过西门子提供的电网设备控制相应的链路连接,实现能源交易和能源供给。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该平台不仅要对生成的和存储的能量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处理消费者的灵活性选择。LO3 Energy之前与Green Mountain Power合作,为美国推出了第一个面向客户的商业化本地能源市场。但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跨P2P网络进行电子交易的能力似乎仍然遥遥无期。即使交易生成,也仅限于极小规模,现实中的管理困难以及回报率低的问题仍旧难以解决。2.能源大宗商品交易能源产品交易可以作为信息打包成为区块,区块内的电力、油气交易基于共同市场机制完成。数字化贯穿整个能源价值链,越来越多大型能源公司和大宗商品交易商纷纷进军区块链领域。以石油交易为例,传统模式存在流程长、节点多、周期久、风险高、设计实体多、占用资金多等不足。石油交易长期以来主要通过生产商、供应商、承包商、分包商、炼油商和零售商进行,追踪原油的实时转移基本无法实现。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触发条件自动执行买卖条款,推进电子文件、智能合同和认证转让,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前所未有的效率,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典型案例VAKT能源贸易2017年,BP、壳牌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等大型石油公司与大型银行和贸易公司联合推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VAKT。该平台打破了油气公司和大宗商品交易商长久以来的“纸质”交易模式,进而转向更透明、更便捷、更便宜的“电子”模式。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以及印度信实工业集团于2019年加入VAKT平台。这是VAKT自2018年11月底投入使用以来迎来的首批客户,也是引入的新一批战略投资股东。VAKT通过有效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势,能够简化传统对账业务流程,消除纸质文件,继而提高整个贸易生命周期效率,并创造更多全新的贸易融资机会。据了解,VAKT一旦全面投入运营,可能会在贸易解决方案中削减高达40%的成本。3.批发能源市场交易批发能源市场交易的流程中采用的一般是孤立的IT系统和低效的通信,几乎都依赖于手动操作,在交易所和经纪商、定价机构之间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针对批发能源交易市场,利用区块链及智能合约技术,可以保证资金安全,降低违约率。例如,通过贸易商之间部署的共享账本做出调整,直接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使对方验证。这种模式使交易员无需各自存储数据,而是共享安全的媒介,保证储存的信息透明、精确、已验证。这个交易系统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人工错误。典型案例BTL:解决核心问题2015年成立的BTL(Blockchain Technology Limited)起初活跃于金融服务业,与Visa合作完善跨境结算,之后进入能源行业。在批发能源交易中,BTL发现交易确认和核对是可以首先用区块链解决的问题。贸易商之间部署共享账本,大多数交易后的通信是手动进行的,即对方通过邮件和传真验证和核对数据的不符点。BTL则提议采用贸易商之间部署的共享账本来调整,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这个系统让交易员不再各自存储数据,而是共享安全的媒介,其中存储的信息做到透明、精确化、验证过,可以加速工作流程,降低人为错误的可能性。各双边关系配备区块链。批发能源交易中还存在隐私性和扩容性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BTL开发了私有区块链平台Interbit,而不是依赖如以太坊的其他已有区块链目录。其构思是为每个双边关系配备一个区块链,所有的区块链连接到一个通用的区块链目录上。BTL没有走传统的风投路线,而是于2015年11月在TSX Venture Exchange交易所上市(TSXV:BTL)。通过与Wien Energy、BP等领先的能源公司合作,BTL进行了12周的试点项目,重点是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交易核对问题。通过这个创收的项目试点,BTL意在获得Interbit基础设施执照,扩展到下游应用,比如交易计划、发票、监管报告和现金结算,满足个人客户的需要。(二)电动汽车充卖电服务在绿色、低碳、节能交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购车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但目前在电动汽车的即时充电应用场景中,面临着多家充电公司支付协议复杂、支付方式不统一、充电桩相对稀缺、充电费用计量不精准等问题。区块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提供了技术方案。将其用于充电站运营平台,有利于改善电动汽车充电的不便之处,对充电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强化安保系统,促进共享电池和共享能量的共同作用。一方面,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属性确保了电动汽车充卖电交易安全,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区块链对交易的记录为监管部门进行管理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数据的可信度。典型案例德国Innogy共享充电桩德国能源巨头Innogy和物联网平台企业Slock.it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电动汽车P2P充电项目。该区块链的组成节点包括多个运营商运营的充电桩、交易平台、运营商节点和充电车辆。用户无需与电力公司签订任何供电合同,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Share&Charge APP,并完成用户验证,即可在Innogy广布欧洲的充电桩上进行充电,电价由后台程序自动根据当时与当地的电网负荷情况实时确定。由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整个充电和电价优化过程是完全可追溯和可查询的,因此极大地降低了信任成本。需要充电时,从APP中找到附近可用的充电站,按照智能合约中的价格付款给充电站主人。不过,这种收费方式目前还没有得到普及,即使在德国,以太坊钱包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三)智能服务区块链开放且安全的特性以及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帮助能源企业提升现有业务的智能化程度,开发更多智能化增值服务。能源企业可以结合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等IOT设备管理用户能源使用和付费,或提供更安全的电池存储管理、电动车充电等增值服务,也可以将智能合约应用到能源批发领域以降低交易风险和管理成本。以区块链+智能电表为例,区块链与智能电表结合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将用户的能源使用与销售情况作为交易信息记录在区块中,从而保证用电与售电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发电量和用电量将通过智能电表计量,交易业务和支付业务将通过智能合同的控制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实现。如此一来,电力公司或代理商将无需参与其中。(四)能源资产记账与溯源1.供应链管理区块链技术的溯源应用除了具有防伪查询和消费者反馈的基础功能,还可获取品牌、产地、卖点介绍等产品信息,企业资质、安全认证等企业信息,进口登记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海关报关单等追溯信息。能源企业供应链相对复杂,传统模式下,不同企业各自保存涉及己方的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缺乏透明度,各方都无法实现对于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一旦出现冒领或错领货品、货品假冒或不合格等情况,进行查证和处理的难度较大。而区块链提供了更加安全和可信的交易解决方案,能够帮助能源企业降低贸易参与方的核验成本,降低交易复杂性和交易成本,促进多方的快速交易,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区块链平台在链接商品所有权和转移关系的同时,还有效链接间接发生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使能源企业供应链生态系统更加完善。2.绿证核发与追踪“绿证”(Renewable Energy Credit,REC)是一种专门针对绿色、可再生能源提升环境水平的证明,用以衡量发电企业是否满足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RPS)。在西方,该信用由各个国家的标准委员会颁发。2017年1月,《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布,标志着我国绿色电力证书制度试行。绿证的购买方,实际上是获得了声明权,即宣称使用了绿色能源。绿证完成了项目信息的标准化,资格权属确认功能,但对资产的数据价值增值以及未来资产权属的分配和划拨过程中,提供风险增信未起到作用。要真正实现新能源资产数字化流通,就必须对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不同节点上和依赖不同主体对其赋能。绿色证书可以通过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绿色证书交易平台自动进行交易并进行记录。区块链技术可以验证该信用额的真实性,通过验证在能源生产源头提供的实时数据,区块链帮助能源效用公司创建一个真实的追踪链条,以显示可再生能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和“在哪里用”。该信用额还可以在不同发电主体之间交换,衍生出经济价值。典型案例Iberdrola利用区块链跟踪可再生能源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巨头Iberdrola正在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可再生能源,第一次试验项目是与Kutxa银行合作完成的,测试很成功。在试点期间,Iberdrola的技术平台监控了可再生能源从两个风电厂和一家发电厂输送到位于巴斯克地区和南部城市科尔多瓦的银行办公室的过程。该公司使用了能源网络基金会的一个开源区块链平台,旨在在试点项目中满足能源部门的监管、运营和市场需求。Iberdrola认为区块链能对能源产地证书的签发流程作出贡献,该证书能够使客户了解所使用能源的来源。这一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无需中间商,可以帮助能源产业增加透明度,同时削减运营开支。上面提到的试点可以改进石化产品的认证过程,提高产品的安全认证质量,此举每年可节省高达40万欧元的成本。(五)能源金融产品创新1.能源市场交易代币化区块链中代币的产生衍生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数字货币的首次公开募集(Initial Coin Offering,ICO)。在能源行业,代币的产生通常与新能源有关,例如,通过可再生能源产生1千瓦时电,就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区块链平台中获得一定数额的代币资产。平台通过ICO的形式吸收资金,从而用市场的手段鼓励更多可再生能源接入到该平台中。通过绿色ICO概念与金融产品相结合,为能源创新,特别是为可再生能源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Power ledger是一家区块链能源市场提供商,P2P能源交易平台。平台通过可交易和无成本的能量交易代币SparkZ,支持不断扩大的能源应用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在电能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他们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而不是通过一个充当中介的电力公司。该公司在初始代币发行期间募集了3400万美元,并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8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典型案例WePower:基于区块链的绿色能源交易平台Wepower是一个绿色能源拍卖平台,该平台允许可再生能源生产商发行自己的能源代币筹集资金,其中0.9%分配给WePower的代币持有者。在这个平台上代币持有者有好多好处,一方面代币持有者可以优先访问WePower平台上的新能源代币销售拍卖,另一方面拥有的WePower代币越多,获得的能源分配就越多。在生产商建成能源厂之后,代币持有者可以使用这些代币量的能源,也可以重新投入平台进行再投资。WePower解决了当前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资金获得问题,并直接为最终消费者、任何类型的投资者和能源市场创造者提供对有利可图项目的投资。这是通过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快速透明的方式完成的。此外,WePower与能源基础设施和能源交易市场相连接,以便记录区块链数据,如果平台上没有足够的需求,可以将能源交易和能源销售直接推向市场。基于这种模式可以准确记录生产能源的类型,推进绿色能源在市场的流动并提升透明度,从而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污染。在Wepower存在的国家中,可再生能源成本已经低于传统能源,Wepower为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激励路径。2.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所有参与方(包括供货商、进货商、银行)都能使用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分享文件并在达到预定的时间和结果时自动进行支付,极大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交易可能造成的失误,从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根据麦肯锡的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能帮助银行和贸易融资企业大幅降低成本,其中银行一年能缩减运营成本约135亿~150亿美元、风险成本约11亿~16亿美元;买卖双方企业一年能降低资金成本约11亿~13亿美元、运营成本约16亿~21亿美元。随着能源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讯等关键技术突破带来的多重驱动,传统能源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也将实现高效能发展。业内表示,未来五年,供应链金融在能源产业融资占比将超过20%。在能源领域,供应链金融可以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有助于缓解上下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前沿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公司进入能源供应链进行产业布局,通过与物流公司、港口码头、地方交易中心等实体企业合作,尝试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资金活水。能源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也逐步开始集聚。上海煤炭交易所作为智慧能源供应链的领军者,通过与各地方交易中心、港口物流枢纽、爱建信托、理业金服供应链等单位合作,共同构建了“煤贸金链”能源区块链联盟链。围绕能源供应链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为煤炭贸易上下游生产企业、贸易商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平台通过ICO的形式吸收资金,从而用市场的手段鼓励更多可再生能源接入到该平台中。通过绿色ICO概念与金融产品相结合,为能源创新,特别是为可再生能源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六)能源系统运行安全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与运营安全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能源企业正在加大能源资产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力度,越来越多的数据收集、处理和传输设备被安装,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系统。中心化的数据管理方式应对外部攻击抵抗力较为脆弱,一旦系统被攻破,会对社会的用电、用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国家安全也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这些问题可以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用于监控管网等基础设施调控、运行系统的完整性,在系统出现安全隐患时自动发布警告,避免人为失误,更好地保障基础设施的安全。如国家电网区块链技术应用十大场景中的安全生产场景,该应用通过对安全监督、网络安全等设备信息、防御信息、告警机制的融合上链存证,链端检测可实现对作业网的全状态诊断,确保了安全事件可监测、可追溯。在网络安全防护领域,国网电商公司将网络安全设备、安全系统的数百万条日志数据上链存证,打造了系统告警机制。当日志数据被篡改时,系统立即告警,降低了潜在安全风险和隐患。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能源区块链的发展情景乐观,但要想实现规模化发展还需要克服一些监管和技术难题。由于该技术还有待完善,有关规模化和安全性问题需要各相关方做进一步讨论。(一)技术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到目前为止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但从技术上讲,当前区块链在计算效率方面难以满足能源系统产销实时性的要求,并且区块链的计算和响应能力也存在相应的限制。以区块链成果的应用比特币来讲,其系统吞吐量小,延迟高,并且区块存储容量低。这对于处理数据量巨大的能源行业来说,存在着相应的技术瓶颈与实际应用限制。未来区块链系统需要在吞吐量方面进行优化,包括在减少区块生成时间和区块确认时间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与金融等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热门领域相比,能源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较少、不够成熟。由于区块链技术新颖,能源领域应用规模小且分散,人们对区块链技术在能源行业应用的理解较为碎片化,缺乏整体认知。多数电网运营商对数字化技术的部署和应用的理解尚待提升,对涉及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技术等更复杂系统的理解有限。(二)信息安全问题虽然区块链技术大大提升了数据篡改的难度,但依然存在遭受网络攻击等隐患。区块链技术中,允许节点在区块中加入自定义信息。若附加信息中包含恶意代码,将会对整个区块链网络产生影响。另外,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会有一份完整的账本,对所有用户都公开透明,敏感信息容易被泄露。2017年多重签名的以太坊钱包Parity宣布了一个重大漏洞,这个漏洞会使多重签名的智能合约无法使用,该漏洞导致价值1.5亿美元的以太坊资金被冻结。无独有偶,2018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耶鲁大学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布一份报告声称,他们运用分析工具Maian分析了近100万个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发现其中34200个合约含有安全漏洞,黑客有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窃取以太币或是冻结资产、删除合约。(三)监管挑战如果基于区块链相关技术开展分布式交易的探索,势必为市场角色带来转变,这一变化在管控层面尤为明显。所有的能源消费者都必须自行管理支出平衡,而不是进行集中式管理。同时计量运营商也不需要自己去做数据收集,因为所有的交易数据将自动记录在区块链当中。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篡改数据难度大与高度的隐私保护是其重要特点。但由于基于区块链的应用需要在法律框架中运行,因此司法机关及其他职能机关需要有相应的监管机制。鉴于区块链的设计初衷是构建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因此并没有设计这样的监管机制。此外区块链自身的匿名性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也使得监管更加困难。(四)专业人才缺乏区块链技术是包含了数据库技术、密码学技术、P2P技术、数字认证等多学科融合的技术体系。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时,首先,区块链技术需要进一步结合能源互联网的相关业务模式。其次,还需要进一步结合金融交易相关知识。区块链是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实际中,需要大量对编程、计算机科学和区块链概念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员。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很新颖,人才市场上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士开展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因此,对于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能源行业来说,专业的区块链团队应用开发人员十分缺乏。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是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进一步推广的一大瓶颈。五、思考与建议从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布局、试点和测试早期发展阶段:一方面能源领域对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认识滞后于金融等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大部分应用项目规模较小,且多数属于实验性质,很多应用场景和技术问题仍处在摸索阶段。现阶段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发展途径,还需在能源区块链探索应用、标准建设、监管体系、盈利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实现区块链和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作用应该回归实体经济,真正帮助实体经济缩减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营造可信的商业环境。目前,IBM融资公司与4000多位合作伙伴每年结算现金440亿美元,处理发票290万笔,通过区块链技术每年可节省流动资金1亿美金。如果区块链能和实体经济结合,尤其是与油气这样重要的实体经济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将极大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社会运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同时,要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注意防范因为区块链应用可能引发的对传统机构管理、商业运营等模式的冲击,以及操作陷阱、技术垄断等潜在风险。(二)找准应用场景,推动示范落地区块链技术不仅是基于技术的创新,还是科学、技术、场景的三螺旋运算,这个行业分为搞技术的平台方和搞应用的场景方,平台方是加强底层基础设施在性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技术上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百万级投资就可以搭建平台。而应用和场景的价值最大,能源电力行业在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同时,要认真研究究竟哪些行业问题和痛点适合由区块链技术优先解决,攻克核心应用场景,做出总体排序。然后把区块链服务平台化,集中力量做实项目,从而加速定制化的区块链应用落地生根。(三)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与金融等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热门领域相比,能源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较少。从已经报道的相关新闻内容来看,能源领域目前的100多个区块链使用案例中多数实践仍处于能源价值链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在微电网、小规模多余能源管理、P2P能源交易领域、电动汽车充电及支付等方面。而能源领域最具应用潜力的电网优化运行、能源交易代理、能源互动与转换、能源应用管理、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应用还未看到实质性进展。国家层面应鼓励大型能源企业密切跟踪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行业内外协作攻关,强化能源区块链基础研究,明确其作用方向和技术机理,解决现有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为区块链应用发展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支撑。(四)发挥大企业资源优势,鼓励开展先行先试能源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特别是能源行业中的大企业。由于能源领域的中心化特征比较明显,且业务流程复杂繁琐,所以行业内处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会对可能具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小心翼翼。从国际经验来看,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离不开大企业的先行先试,能源大企业应积极与区块链技术的初创企业合作,比如成立实验室为业内小企业搭建平台,通过行业区块链联盟、行业基金会等形式共同推进相关项目的实验和落地。此外,大型能源企业应积极开展能源区块链技术的技术创新,及早推进相关技术应用项目的落地实施,以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一个业务环节应用为切入点,从小做起,以小博大,形成更多的成功用例,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应用生态。■参考文献[1]韩秋明,王革.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33(03):19-26.[2]尚舵.区块链技术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前景[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9,17(02):1-8.[3]龚仁彬,杨任轶,米兰.区块链技术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展望[J].信息系统工程,2019(11):62-65.[4]赖敏榕,傅建钢,赖小垚.能源领域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浅析与展望[J].能源与环境,2019(03):38-40.[5]腾讯研究院,腾讯云,腾讯FIT.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R].2019.[6]Accenture.Block-Chain-Energy-Interconnection-Network-Collision[R].2018.[7]Корпорация ЭНЕРГИЯ.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криптовалют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блокчеин в ТЭК[R].2018.原文首发于《能源情报研究》2020年2月原标题:能源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