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瞳爱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近几年,我国的博士队伍不断壮大,有直博的,有硕转博的,也有发奋努力考博的。读博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纯粹一心为科研献身的,有为了暂时逃避硕士难就业的,有随大流跟着一起转博的。不管怎么样,读博似乎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博士后也越来越多。但是,读博士和博士毕业可是两码事,现在博士难毕业也是一大问题,延期博士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选择放弃博士学位或者只拿毕业证或者无限延期。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士,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从性格来讲,博士需要踏实肯干,沉稳认真,耐得住寂寞,思维活跃,乐观积极,热爱科研的人。博士研究,可能会遭遇无数次的实验不顺,投稿被拒,拥有沉稳大气,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会让你因为这些挫折而一蹶不振,反而会痛定思痛,奋起直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博士研究,可能需要日复一日的实验,需要阅读各种枯燥无味的中英文文献,拥有耐得住寂寞的性子,一如既往的热爱会让你坚持下来,最终有所突破。博士论文,看中的是创新点,可能读了3-4年基本就有一两个创新的地方,那也是需要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做出来的,创新思维对于博士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创新点,论文就不愁了。从能力上来讲,博士需要实验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科研能力等能力都较强,或者说,博士期间主要锻炼的也是这些能力。实验能力,不言而喻,那就是做实验,其实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尤其是自然科学类,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实施实验等,如果实验出了问题,那论文就相当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硕士阶段也会涉及到实验,但博士的实验更加复杂和系统,有了硕士的积累,博士也会相对容易上手。写作能力自然就是写论文的能力了,衡量博士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就是sci的数量和质量了,一般写作水平高的,就算是以前人研究过的,也能说的天花乱坠,若写作水平较差,那就要在其他上面下功夫弥补了。不过发sci不仅靠写作水平,但这是重要的一方面嘛。语言表达能力即做presentation 的能力,包括给导师汇报,在学术会议上汇报,参加比赛汇报等,好的语言表达,能让别人清楚的了解你的研究,给你加分。思考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了,博士期间一定要多思考,包括科学问题,研究思路,遇到现象要看清本质等,当然这个贯穿整个人生。科研能力的话,是比较整体的能力,也包括了前面所提到的这些,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等。科研能力也是在博士期间不断提升和锻炼的。除此以外,博士期间英语也非常重要。除了基本的阅读英文期刊需要有较好的英语语法,掌握基本的专业英语词汇等,sci写作也是考验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总会有人英语不好,可sci发了一篇又一篇,我身边有两个师兄师姐就是这样。这个也不能说他们英语不好,英语能力也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等。对于想要出国的博士或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英语口语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博士是一场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只是个人拙见,也并不是我说的这些就一定契合你,而且这些能力也需要博士期间不断加强和锻炼的,愿每一个博士都能顺利毕业哟~

蝴蝶君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哪些人不适合读博士?

来源:喻海良科学网博客作者:喻海良 编辑:学妹有一个朋友指出,“读博士就是在玩奢侈品,青春和金钱的挥霍。”本人也觉得比较赞成。读博,的确是人生最“奢侈”的一次消费。多年的宝贵青春。特别是那些单身女孩子,从妙龄少女,转眼变成白发魔女。为了不误导大家,下面先讲讲,我觉得那些人不适合读博士:1、对本专业毫无兴趣的人这样的人,趁早转行,免得误人误己。我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不支持同学学“数学专业”,原因是他自己也对数学没有兴趣,觉得除了教高中生数学课,一无是处。其实,后来读研后,感觉数学还是很有用的。虽然,当成专业来学习,并不一定好,但一点都不懂数学,科研那是很难进行的。2、家庭近期有负担的人前些天,有一个本科生休学照顾他生病的家人,原想写一篇博客表示支持。的确,作为过来人,个人觉得读书远没有孝顺父母重要,虽然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也因此,我个人觉得,如果家庭近三四年内条件艰难的话,除非得到较高的奖学金和教师生活补贴,个人不是特别支持带着生活压力去读博士的。3、个人有较大负债的人现在,很多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都让学生在本科期间贷款上学。对于这样的政策,我是无条件支持的。我大学期间,也贷款了学费。不过,通过努力,本科毕业那天,把贷款全部还清。再说说国家贫困大学生贷款计划,说良心话,这个政策虽好,但,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于那些贷款的毕业生,如果连工作都没有找到,就强迫人从进入社会的第一天,开始还贷,有点不人性。我听说澳洲政府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大学生在学期间贷款了,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收入太低,就不要求还贷。直到有一天,他们找到了工作,并且收入超过某一数值,才要求还贷。必须说明的,他们的贷款好像是无息的。个人有较大负债读博士的人,博士期间,不得不想尽办法去挣钱。这必将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业,并造成多重负担。当然,如果和上面一样,导师、学校给出优待条件,让你安心学习,则另当别论。4、静不下来的人,不要轻易读博士博士,其实也是一项清贫工作。就像某些院所一样,坐落在山沟沟里,可以修生养性,静思科研。如果一个人,非常眷恋花花世界,还是不要走入“空门”的好。免得伤了自己,伤了导师。5、没有承受挫折能力的人读博士期间,我估摸着,没有几个人没有受过挫折。如果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想再呆着学术界等等。这样的人,还是早日放弃读博士为好。免得有些导师管教过严,发生不和谐现象。6、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人如果一个人身体不是很好,我也不建议读博士。的确,读博士期间,有时候不只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内心的“煎熬”。如果为了读一个博士,把自己身体给弄坏了,大大的不值。如果一个学生不在上述几个行列,那我觉得他可以考虑读博了。下面,说说我认为那些人适合博士?1、上进心强的人读博士过程中,也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凶险旅程。对于上进心强的人,遇强则更强。如果能有一颗“不把难题解决,誓不罢休”的心,加入博士行列吧。我想,导师一定会欢迎你。2、语言组织能力强的人记得苏步青老师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没有一定语言组织能力的人,很难做好科研”。高中期间,我认为这是“谬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自己读博士之后,发现,语言组织能力还真是很重要。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写不好一篇小论文,也就无法谈博士大论文了。如果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强,至少有成为优秀博士的潜质。这样的人,导师也是会很欢迎的。3、发现新事物能力强的人博士期间,强调最多的莫过于创新。而创新,无非就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新事物。有时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做得不好,而是抓住“问题”的能力不强。有些新的重要的线索摆在面前,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如果一个人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导师一定会给你多一些补助的。最后,博士生活不是像我一样,在科学网上夸夸其谈就能毕业的。他需要一个人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钻研。如果一个博士能够做到:坐在办公室想问题,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问题,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在梦见这些问题,那他迟早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

弟子勉之

国外读博与国内读博相比,哪个含金量更高?听听导师的建议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幻夜

博士真的有必要读吗?哪些情况下博士不如硕士?

现在考研已经成为新的趋势,2019年考研人数创造新高,硕士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的“标配”。一方面说明现在硕士在就业方面比较吃香,另一方面说明现在学生比较追求学历上的进步。那么我们需要读博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情况不一。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读博?读博不一,相比较于硕士是进去困难出来容易,而博士则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博士毕业对文章要求较高,对时间要求较多,最少为3年,也正是基于这个情况。建议热爱科研,不需要急迫挣钱的同学进行深造。那么读博之后,找工作真的有优势吗?真实的情况并不是。找工作基本有几个选项,一是到社会公司。二是到行政单位。三是到高校之类的事业单位。想说下公司的招聘情况。我们以百度校招为例,多数岗位要求是本科生以上学历,但是当今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本科生的竞争力太小。硕士起薪较高,加上研究生期间的学习锻炼,各方面优势明显。但博士也不一样,年龄处于劣势,且对薪资要求较高,并不是特别受公司欢迎。再说下党政机关。公务员招聘可以说是最为公平公正的招聘,没有任何学历上的歧视。所以博士在进入公务员队伍这个平台的时候优势不大。但是个别地区有人才引进计划,博士的待遇可以说是仕途的最好起步。但是也是仅限极个别大学的博士,比如清华北大人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衡量读博士的付出与得到的汇报是否成正比,个人考虑最后说下去高校、研究所。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读博的,公立大学现在招聘讲师都需要博士学历。换句话说,只要你是合格的博士,想要去高校工作,只有工作的地区的好坏,没有能否得到这份工作的顾虑。研究生也是同样的情况。最后,博士可以说学校的终点,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走到终点,但这条路都要好好走,祝每位同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风之语

能读博士的人一定就比硕士优秀吗?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博士研究生是研究生阶段的最高学历,很多人认为只要读博士的人就一定是学霸,是从小到大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个社会中非常优秀的人。尤其是家中的长辈、老人,如果有读博士的亲戚或朋友,那自己都是非常骄傲的。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读了博士就一定是学霸吗?读博士的人很多是想要自身学历提升,能够有更大的优势在社会中立足,另一部分人也是逃避就业,在学校多待几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读博士的人一定从硕士阶段经历过来的,是考研或保研都是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进入博士队伍的。所以,读博士的人一定比同等的本科生要优秀很多。但读博士的人就一定比硕士毕业找工作的人优秀吗?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博士的入学考试相比硕士入学考试要简单很多,并不能说博士比硕士难考,另一个是硕士工作和博士读书的性质完全不同,博士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也与硕士毕业的工作不同,二者不可相提并论。关于博士入学考试,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申请-审核”制,硕博连读制,还有常规的考试制,不管哪一种,其考试难度要低于考研,同时报录比也高于硕士 。所以能考上硕士的人和能考上博士的人能力上可能没有过多的差别。有很多优秀的人读研时是申请了保研,但却不读博,你不能说他就不够优秀。另一方面,硕士毕业选择了工作的人可能像塔主刚才举的例子一样,本身很优秀,硕士毕业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那么为什么要读博呢?硕士毕业的就业面很广泛,既可以是公务员,也可以是企业、高校等,而博士毕业后的工作无非是高校、科研单位,较少的人会进国企、公务员等,这与硕士的选择相差太多。所以对于那些硕士找不到好工作选择读博的人,并不一定就比只有硕士学历的人更优秀。塔主有很多朋友,在高中时学习很好,可谓是学霸级人物,而很多本科或硕士毕业就找工作,很少有人读博士,反而当时高中那些名次在中上游的人很多选择读博士了。所以,并不能因为读了博士就觉得高人一等,而那些硕士毕业的人就不够优秀。博士本身就与硕士有很大的不同,包括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和专注能力等,这些是培养科学家的要求,而硕士则是更加注重于实践、专业能力的提升等,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对于优秀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博士与硕士都是学历的最高点,都代表着较高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不必将他们过多地进行比较。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自己,以后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当然,如果选择了读博,就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备考,博士的路艰难险阻,但祝愿各位都能顺利毕业!

若是

读博士的都是些什么人?看完这篇就懂了

读博士的人也是普通人只是他们能比大多数人逼自己一把,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默默钻研,这类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和耐得住压力的勇气,不能说所有博士在读博之前都有进行深思熟虑过,至少可以说大部分博士都是考虑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追求才选择继续深造读博的。博士好像是一个很光鲜靓丽的光环,人们一提到博士,心里甚至会有一些刮目相看,第一反应是读博士的人学习肯定好。博士圈里经常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读博后悔一阵子,不读博后悔一辈子。耐得住寂寞的人吧是比较喜欢钻研,想学习,能吃苦,耐得住寂寞的人吧。作为一名博士,目前在学习生物信息学和做癌症和抗癌药物研究,我比较喜欢做科研,也对癌症的研究比较感兴趣,因为癌症是对人类比较重要的一种疾病,我就想在癌症研究和癌症治疗领域为人类做些贡献。在本科和硕士期间学的东西还不够深入,想继续深造一下,研究更多的东西。想在学校里做研究,等博士毕业了,在大学里当老师,一边教书,一边做科研继续研究癌症和一些抗癌药物吧。都是发自热爱的我身边接触到的在读博士都是发自热爱的。我的导师也是由衷的热爱建筑遗产事业,甚至打算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做出贡献,为后世留下文明宝藏。我导师还给我们描述过在英国剑桥的一位老教授,平时穿的非常朴素但整洁,在马路上走路也看不出来是一位教授,但在讲台上就会双眼发光的讲述自己的学术,并且通过他的热爱和学识让周围的人能感受到他所散播的是谦逊的智慧之光。我非常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也愿意去为热爱的遗产保护事业奋斗终身。虽道远且阻,但青年我辈,行之无畏。小编总结读博有时候就是机遇问题,我的孩子并没有设计多高的目标,从小也没有立志让她读博,真是一步一步就赶到那里了,我的孩子读研一年,导师推荐自己同意可以转为博士,这样就读博了,读博一年,机遇又来了,又有了公派出国的学习机会,就这样又到国外学习了,我的孩子就是这么读博的,也不是有远大理想,也不是智商超人。不迷信,但有时候好像命运安排好了,每到一步,机遇总会来,抓住机遇就可以了。

乃愤吾心

关于博士的录取方式,你知道几种呢?

对于已经考上研或者在读研的小伙伴,有没有想过将来读博呢?也许你还在迷茫中,也许你会觉得暂时没想过,然而你可知道在研一的时候,你就有机会可以直接申请硕博连读的呢?接下来,我总结了一下读博的几种录取方式。总的来说,读博的途径还是很多的,只要自己抓住机会,一切都会实现的。读博的途径目前有四种途径:直博、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和统考直博:在本科阶段申请,一般只有211.985工程的大学招收直博生,在继续深造期间不发硕士学位证书,只发博士学位证书;如果中间停止深造,硕士学位证书也是拿不到的;招生对象为本科的推免生;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具有创新能力的硕士生中遴选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一般需要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阶段提出申请,供招生单位考核;如果不合格,继续完成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博士阶段未完成学习,也可以完成硕士论文答辩,答辩不通过不会发放硕士学位证书;提前攻博:需要在研二阶段申请,可以跨招生单位申请,有点类似于本科阶段的推免生政策,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请人不需要参加笔试但需要和当年统考生一起参加复试考核;研究生阶段分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进行;统考:指满足招生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国博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方式以上四种方式方式是针对大部分高校的情况,具体高校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自己去研究生院询问清楚。在了解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之后,接下来就需要看自己适合哪一种招生方式,然后按招生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科研任务。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研一阶段的学业成绩和自己的科研任务,这在申请读博或者撰写论文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沈括

什么?博士也分类型?!是的,大致也就这么几类吧

博士学位,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当然百度词条人人可以编辑,不能奉为真理,但问题是,我觉得他说得挺对的!博士,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出原创成果的能力。读博的过程到底是喜怒哀乐,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像我这么逗比的理工博士兴许是少见的。我的口头禅就是:你不读博士,你永远不知道博士有多快乐!关于为什么读博,前面我介绍过,我自己干啥啥不行,考试后几名。但是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当时自己抱着初中物理课本就制作出了简易的手摇发电机。后来大学考不好,研究生刚过国家线,好不容易博士不用考试了,我能真正的接触科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便刷一下学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一位网友说的好:“主要是没觉得读博有多难”其实,关于为什么读博这个问题,只能说因人而异,现实情况也是如此,总结一下,身边的同学读博大致可以分成几类:逃避就业型: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这样的安逸环境中呆的习惯了,突然要面对职场,有点力不从心,无法面对,于是抱着“博士不就是读书嘛,水一下总能毕业的”的美好愿景,读个博吧!如果单纯的想逃避就业,还是要三思。“你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就凑合着读个博吧!”,这句话只是我们博士用来自嘲的,当真的话你就惨了。学历提升型:为了刷学历而读博,这种类型的同学不在少数。毕竟,哪有那么多同学真正的爱好科研啊。最近一段时间爆出的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引起了一阵是否浪费人才的骚动。就我看来,有的同学读博本来就不打算长期进行科研,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找工作会更好一些。这些人去做辅导员,由于自己经历过博士的训练,也能够更好的为本科生做好思想指导和职业规划,为什么不行呢?当然,为了刷学历而读博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对这些同学而言,科研只是获得学位的手段,或许并不适合,有可能造成课题进展上的问题。职业规划型:现在高校教师的岗位可以分为科研岗、行政岗和实验岗。对科研岗来说,博士学位只是最低要求,所以以后的职业规划是科研,那读博只是基本要求。行政岗和实验岗来说,目前还是硕士居多,但是也有个别的要博士学位。一部分同学立志要进高校工作,那就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最高学历。好奇使然型:这种目的的同学就好说了,一定要读!知乎上一位同学说了,有人拿钱让你以学生的身份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一般这样的同学本身自己对科研感兴趣,或者在硕士阶段歪打正着发了几篇成果,被周围同学称作学生中的大牛。在这种正向反馈的机制下,怀揣着“读博使我快乐的”的愿景去读博了。覆水难收型:这种就属于自己牛吹大了,收不回来了,迫于压力,自己不得不读。比如在硕士面试的时候,或者硕士期间为了让导师把资源向自己倾斜,就说自己要读博。这种手段啊,不建议使用,搞不好人财俱失。当然,在现实情况中,不可能是单纯的某一种才选择读博的,只能说哪一种心态占了主要原因。好奇心的排位越靠前,相对来说读起来就越不那么纠结。不管你是想挑战自我,提高眼界还是脑子一热瓦特了,读博都算是一种职业规划。当别人选择工作的时候,你选择继续在学术上深造,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选择。读博,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一种风险投资,风险在于读博不可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博士毕业之后,工作的选择面变得更为狭窄。十年寒窗苦读……至今尚未毕业….(这应该算是风投最大的失败了吧)但是有了读博也能让我们接受一些很好的思维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好奇心、善思、勇敢、有行动力的人。完成已有,我们获得了更加被社会认可的学识和见识,忍得住当下的暴跌,获得的往往是长期的收益。还是那句话,博士是人生的选做题,提笔之前,你想好了吗?我是南开大学小高博士,喜欢博士的科研生活请记得关注分享啊。

人惑则死

国外博士有哪些种类?

博士学位持有者通常被视为其所在领域的权威,许多人指出,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提高一个人的专业信誉并提高他们的简历质量,很多想要申请国外博士学位的学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哲学博士是什么,是修读哲学的博士吗?哲学博士和博士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有人希望在所选领域成为专家,并希望在研究、写作、出版、教学、管理和/或私人执业方面拥有更广泛的选择,那么博士学位肯定是值得考虑的,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博士学位:哲学博士,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博士,大多数学生申请的学位。专业博士,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1.哲学博士,俗称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俗称博士学位或研究博士学位,旨在为人们在大学或工业领域的研究生涯做好准备,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学术领域内发现新知识。哲学博士学位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学术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高技术领域或工程; 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和经济学; 和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中国的顶尖院校的老师及机构通常要求应聘者,至少是博士学位。除了学术界,制药行业、医学行业和政府机关人员,对于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2.专业博士专业博士,旨在为人们提供在特定行业或就业环境中成为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所必需的实用技能,如商业、心理学、教育或护理。专业博士学位的例子包括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通常称为DBA; 心理学博士学位,通常被称为Psy.D.;教育学博士,通常称为D.Ed;文学博士 D. Litt.,通常属于荣誉性质,拥有人通常是已拥有另一个博士学位的学者。两者有哪些区别呢?先说下,两者的申请难度相差不大,也都是全日制学位,学制与专业有关。申请看重点不同,哲学博士,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如本科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和研究课程所证明,这些课程不一定需要工作经验。专业博士的学生,要具备提出系统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因此,如果想要申请专业博士学位,学生必须在所申请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培养目标不同,哲学博士,注重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理论教学多余实践性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或者高校任职。专业博士,以培养可高效解决问题的学生为基本远侧,注重某一行业或者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能够拥有该领域广泛的专业直接,及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不同,哲学博士,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博士,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年之后

读博士,你适合吗?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不要为了读博士而读博士,你真的适合读博士吗?想清楚了吗?看看你是不是适合继续读博士,这是每一个面临读博的学生甚至开始读博的学生的困惑。一、基本概念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读一个博士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1、掌握一个科研领域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2、开创新理论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3、成果的关系科研的成果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二、问自己几个问题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你想做科研工作吗?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2、你想进高校工作吗?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3、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智力:显然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三、警告博士不是……1、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2、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3、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4、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5、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6、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7、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8、找工作更容易:搞笑!9、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10、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四、经验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看多了本科生的此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又要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考博或者工作?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也是困难的。博士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其次,即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读博的好处,权且说其一二: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有一个同事,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3、读博可以积累许多资源。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