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前不久,南通大学召开了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总结表彰会,该校范义辉教授拿到了学校发放的最高人才培养成果奖励50万元——这位教授指导学生比赛,获得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很快,范义辉“中奖”的消息成为江苏高校的新闻。据了解,在这次比赛中,该校还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些年来,南通大学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百花齐放”,源于该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激发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2018年开始,南通大学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进行“校本”的探索和创新,提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如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或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层次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王舒雅出生于1986年,得益于学校新推行的职称政策,在2019年评审中,她跨越了以往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门槛,直接获评教授。这一“跨越”缘于她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夺得金奖。“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也能评上教授,学校的新政策让我体会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王舒雅说。如今,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实现优绩优酬,职称制度的改革在南通大学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只要教师取得高水平成果,我们就应当认可。”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团队利用语言专业优势,开展了“印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情感变化及原因对策分析”研究,并荣获今年“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团队成员张明慧表示,比赛中他们看到了“山外有山”,获奖更坚定了科研之路。未来,他们将更多着眼于成果的实际应用。据介绍,2019年,该校对27支获奖的师生团队给予重奖,奖励总额高达414.5万元。根据2018年出台的《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实施办法》,每笔奖金中有50%会直接发放给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另外50%将用于团队今后的项目建设和成果孵化。多元化的激励制度有效牵引校内的创新创业资源。一段时间以来,南通大学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标准,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自主学习,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再到“产教创新平台”,该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师生团队提供了一条畅通的助力跑道。据了解,2019年,该校有1.5万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达900多项,全校营造出全员创新、优秀创业的好校风。“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职称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活力,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营造了校园创新生态,真正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范苏 记者 李超)
周晓明王志清教授嵌名联王志清,男,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攻唐诗,擅长评论,且论且诗,亦古亦今,已出版有专着《纵横论王维》《盛唐生态诗学》《唐诗十家精神》等多部,出版诗集《生命场景》《心如古铜》等。王志清教授近照注释:一,志气1.上进的决心与勇气。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晓得没甚长筵广席,要做好官也没干,都把那志气灰了。」2.骨气、节操。如:「他虽穷居陋巷,却很有志气,从不向人摇尾乞怜。」王志清教授大作《盛唐生态诗学》二,冲霄1.直上云霄。如:「怒气冲霄」2.比喻获取功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元和元年登科记京兆等第榜叙:「得之者抟跃云衢,阶梯兰省,即六月冲霄之渐也。」三,风云1.比喻高远接天。文选.左思.吴都赋:「经路绝,风云通。」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2.比喻高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王志清教授大作《唐诗十家精讲》四,清流1.清澈的水流。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文选.左思.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2.比喻品行清高的名士。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桓阶等传.评曰:「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王志清教授大作《纵横论王维》五,洗耳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注:书法由温州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胜武书写本文由周晓明(锡东刀客)原创,欢迎大家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来源 | 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光明网等编辑 | 学术君南通大学文学院的一位讲师因指导学生在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在2019年评审中,直接获评教授。从2018年开始,为激发教学科研人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南通大学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进行“校本”的探索和创新,提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如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或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层次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王舒雅出生于1986年,得益于学校新推行的职称政策,在2019年评审中,她跨越了以往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门槛,直接获评教授。这一“跨越”缘于她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夺得金奖。王舒雅老师表示,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也能评上教授,学校的新政策让她体会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如今,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实现优绩优酬,职称制度的改革在南通大学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新的职称制度施行以来,南通大学已有16名业绩突出的教师获评高级职称。“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只要教师取得高水平成果,我们就应当认可。”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不止南通大学,国内许多高校对职称制度的改革都在进行中。高校职称制度改革进行时2018年7月,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2019年3月,教育部科技司发布了2019年工作要点,提到要着力推动破除教育评价“五唯”及科技评价“四唯”,引导高校科技战线转作风、正学风。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高校都不再简单以论文好、学历高来评定教师的能力,职称制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创新。2019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发布《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教学专长型”是指在教学方面具有“特别擅长的学识、技艺、本领或特殊才能”。学校在对这部分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2019年7月,该校从教已33年的理学院教师蒋华松评上了教授。这也是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常州大学推行的“低职高聘”人事制度,即在岗位聘任中,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不唯年资阅历、职称职务,只比业绩贡献,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破格晋升制度,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从“副教授七级岗”竞聘到“教授二级岗”,以“讲师”身份竞聘到了“教授三级岗”……因为“低职高聘”,该校不少教师通过该制度成功竞聘上岗,很多人奖励性绩效工资都实现了翻番。另外,还有成都中医药大学,该校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价暨职称评审改革暂行办法》于2019年11月审议通过,该办法让晋升通道更宽,分型、条件和选择更多,更加重视成果质量,评审权责更加下移……高校职称制度改革需注意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此次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近年来,全国各省也在陆续出台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的通知,在职称制度改革进程中高校也难免遇到问题以及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评审权下放使许多高校无章可循、无从下手,无法承担起评审的重责;如何确定评定过程中的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公平公正等等,这些都是高校需要认真考量的部分。如何做好高校职称改革,有专家建议,学校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应充分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和激励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高校在制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社会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价,更要体现不同类型教师的差异性,如可以把教师划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推广型等类型,甚至根据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同差异特征对教师进行分类,制定符合各类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审条件,体现差异,保证兼顾各类人才,激发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本文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光明网等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中国江苏网讯 “真没想到,我能成为南通大学第一位‘90后’教授。”1990年10月出生的葛明政,2018年一进校工作就能享受校聘教授的待遇。在今年的职称评审中,他更是直接被认定评审为教授,跨越了任职年限的“门槛”。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看代表性成果和实际性贡献。从2018年开始,南通大学从评审制度、评审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让职称制度改革落地生根,激发了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人尽其才 不拘一格用人才尽管“葛教授”很年轻,但他的科研成果一点都不单薄。目前,葛明政已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就有3篇,还拥有6项发明专利。“南通大学吸引我的除了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优秀的科研团队和高层次的平台。”葛明政加入了该校安全防护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团队。该中心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解决纺织、应急防护等相关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葛明政表示,“在这平台上,我能更好地发挥研究特长,最大程度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去年7月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聚焦人才评价领域深层次问题,提出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改革举措,引发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的强烈关注。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科技创新要求,南通大学结合实际,在人才聘用、职称评聘、科研项目申报、薪酬分配等方面打破常规,实行特殊政策,开辟了一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快车道”,不拘一格地培养和使用优秀青年人才。近两年来,南通大学一批年轻学者集体亮相。1986年出生的姚勇教授,在超分子有机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37篇,其中JCR化学类一区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1988年出生的张二浩副教授,在免疫细胞治疗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高达34。才尽其用 造就高素质的师资《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是南通大学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的参赛项目。作为项目指导老师,该校文学院讲师王舒雅博士跨过论文的“桎梏”,在职称评审中直接被认定评审为教授。如果说第一课堂是人才培养的“厚土”,那么,第二课堂——各类专业竞赛就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演练地和实战场。王舒雅对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有着深刻的认识,“教师的使命就是育人,引导学生既要能熟读‘有字之书’,又要能通过实践、创业习得‘无字之书’,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然而优秀教师怎么去发现,如何去甄别,就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2018年出台的《南通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试行)》进行了一些“校本”的探索和创新,提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如果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或者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层次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我们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奋斗者,更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南通大学新的职称制度施行以来,已有16名业绩突出的教师被认定评审为高级职称。“学校的新政策,让我们强烈体会到高校教师的价值感、获得感、幸福感,我们一定要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作出高级职称应有的贡献。”一些老师纷纷说。用有所成 人才工作跃上新台阶人才是大校向强校转变的支撑,是破解难题、实现跨越的依靠。南通大学在校第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人才集聚战略,通过“政策+机制+投入”,不断创新自身的引人用人机制,持续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成为高端人才的“强磁场”。除了实行代表性成果和实际性贡献的职称认定评审外,学校还针对性地优化了人才分类管理和评价,在传统的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等专业技术职务类型之外,增设了“社会服务型”,鼓励教师开展横向项目研究和社会服务,促进学校在产学研合作、决策咨询、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人才评价的类型丰富了,标准也更加细分。为更好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型,学校突出主要标准,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如对“社会服务型”教师的评价,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要求,主要考察实践应用成果,对发表科研论文没有硬性要求。近两年来,南通大学的人才工作日益呈现出快马加鞭的发展态势,打造出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学校现有高级职称以上1549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300余人,共有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奥运会冠军等高层次人才近50名。“只有真正抓住了人才的本质,才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才是第一资源’。”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道,“大学应当有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评价人才的眼光和胸怀。” 范 苏
“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 前不久,南通大学召开了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总结表彰会,该校范义辉教授拿到了学校发放的最高人才培养成果奖励50万元——这位教授指导学生比赛,获得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很快,范义辉“中奖”的消息成为江苏高校的新闻。据了解,在这次比赛中,该校还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些年来,南通大学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百花齐放”,源于该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激发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2018年开始,南通大学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进行“校本”的探索和创新,提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如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或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层次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王舒雅出生于1986年,得益于学校新推行的职称政策,在2019年评审中,她跨越了以往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门槛,直接获评教授。这一“跨越”缘于她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夺得金奖。“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也能评上教授,学校的新政策让我体会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王舒雅说。如今,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实现优绩优酬,职称制度的改革在南通大学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只要教师取得高水平成果,我们就应当认可。”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团队利用语言专业优势,开展了“印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情感变化及原因对策分析”研究,并荣获今年“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团队成员张明慧表示,比赛中他们看到了“山外有山”,获奖更坚定了科研之路。未来,他们将更多着眼于成果的实际应用。据介绍,2019年,该校对27支获奖的师生团队给予重奖,奖励总额高达414.5万元。根据2018年出台的《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实施办法》,每笔奖金中有50%会直接发放给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另外50%将用于团队今后的项目建设和成果孵化。多元化的激励制度有效牵引校内的创新创业资源。一段时间以来,南通大学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标准,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自主学习,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再到“产教创新平台”,该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师生团队提供了一条畅通的助力跑道。据了解,2019年,该校有1.5万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达900多项,全校营造出全员创新、优秀创业的好校风。“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职称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活力,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营造了校园创新生态,真正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范苏 记者 李超)
9月2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学城教授牵头申报的课题 “中国传统语文辞书所录‘古文’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获批立项。这是南通大学教授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课题立项。张学城教授将携手清华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古文字专家,共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殷切嘱托:“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为此,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次设立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张学城教授此次获准立项的课题“中国传统语文辞书所录‘古文’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研究对象是“古文”,是从战国时期辗转抄写流传下来的古文字,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华文化基因,也是学界公认的“最奇特怪异、最难认的古文字”,称作“天书”毫不夸张。因为古文字研究相对枯燥,学术壁垒较高,难以与大众亲近,后继乏人。1976年出生的张学城教授,甘坐冷板凳,爱冷门,继绝学,对破解“天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古文字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张学城介绍,他从初中起就对古文字开始感兴趣,大一开始研究《说文》,2006年,考取安徽大学“全年无休”的徐在国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从此每天浸淫于古文字研究。现在回想起来,张学城教授自认为“做了点有意义的纯粹学术”,很有收获,也很值得怀念。2018年,张学城的《〈说文〉古文研究》出版,首次全面地对《说文》古文研究史进行了梳理,逐字对《说文》480个篆体古文进行了全面释证,证明了古文来源,阐明了古文的形体演变轨迹,被认为是目前“《说文》古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2018年度语言学好书榜。冷门不冷,薪火相传。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课题立项,不仅为张学城教授古文字“绝学”研究拓展了新空间,也提振和鼓舞了他古文字研究的信心。他相信,有国家资助,冷门不冷,“绝学”不绝。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扼守江海航运要冲,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是与天津、上海、宁波、广州等老牌城市齐名的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蓝,改开后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高校资源不足,优质科研院校少,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学生都跑去上海、苏州、南京。现在对于南通来说,不仅要考虑怎么去跟其他城市抢人的问题,更要思考怎么把当地人才先留下来。今天就看一下南通最好的大学。南通大学简称“通大”,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南通大学始建于1912年,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约287万多册。学校现有教职工3282人(含杏林学院),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62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300余人。学校设有102个本科专业(2019年招生专业80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石化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学校广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个国际交流项目。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价值追求,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现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你认为南通大学怎么样?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吧!
“大家好!我叫施卫东,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最近,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设191、192班的主题班会上来了一位新老师。他笑容和蔼,不时跟学生们唠家常、聊心里话。让学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新晋”班主任,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南通大学校长。“作为一名学校的决策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施卫东告诉记者,他对学生工作很有感情,无论是做普通教师还是在领导岗位,都爱和学生聊天,“当一线班主任责任很大,我始终认为这是份神圣的工作。”这样“接地气”的校领导很快收获了学生的喜爱与拥戴。“他会问我们食堂饭菜好不好,图书馆的资源够不够用。完全就和自家的叔叔伯伯一样。”该班学生周彬说,由于施校长平易近人,学生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施伯伯”。跟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来自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等学院的学生。近年来,南通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纷纷俯下身子,当起一线班主任,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平时在学校大型活动主席台上看到的校领导身影,如今走进同学中间,成为与同学最贴心的班主任。今年秋季新学期甫一开学,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建林开始担任文学院中师191班班主任。为了当好班级的“领头羊”,他在进班前就做足了功课,详细了解班级学生人数、地域分布、宿舍安排、班委选举等情况,尤其关注班级贫困生的成长,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副校长侯文华则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特色,勉励政教师范181班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的使命担当。他还经常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解答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树立好近期计划与远期目标,不断引导同学们“心中充满阳光”,快乐地学习生活。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更是带头俯下身子,与学生打成一片,从去年9月份开始便担任张謇学院181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到班听课、开主题班会、参加班级团日活动……无论多忙,浦玉忠都抽出时间陪伴大家。“今天开始,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坚持每天做,我们互相监督”“其实最好的状态,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平日里,一条条励志信息鼓舞着学生们奋勇拼搏。令张謇学院181班学生郑泽斌感触最深的,就是浦玉忠每天早上7点30分准时跳跃在微信群里的百词斩打卡分享。这是浦玉忠从2016年10月开始保持至今的习惯。“咱们‘老班’坚持单词打卡已经1000多天了,他的躬行不仅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件终生为之的事,而且让我感受到他在时刻陪伴着我们成长。”郑泽斌说。在“老班”的率先垂范下,张謇学院学生的基础课程学得扎实,大学第一年,全班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到目前为止,班级学生已累计斩获了二十几项全国竞赛创新成果。“人才培养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把更多的时间留在校园,时刻跟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浦玉忠说,自今年3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以来,南通大学出台了相应的落实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走到学生身边,让领导干部化身为学生的成长导师,陪伴、指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在江苏高校中,像南通大学这样,领导干部坚持与学生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的例子有不少。”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办主任董胜表示,比如江苏大学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学业导师制,校领导为学生手把手进行科研入门指导;南京工程学院以党员干部“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知思想、知学习、知生活”的方式助力学生成才;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每周三雷打不动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浦玉忠认为,校领导走进学生一线,是不忘教育初心之举,真正回到了教育的本源上。“我们要让全员育人不只是写在纸上的一句话,而是学校的一项用心用情的常规工作。”浦玉忠说。(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许应田)
南通大学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南通大学是2004年由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所公办本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南通医学院的前身是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张詧创办,是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南通工学院的前身是1912年创建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1913年更名为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南通师范学院是由原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和南通教育学院于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的本科高等院校。三所院校强强联合形成了现在的南通大学。学校的综合实力较强,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学校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此外还拥有5个国家专业特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6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优秀学科梯队,2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在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南通大学排名全国第146名。南通大学的文学院总体是较强的,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所双非院校,其实力还是值得认可的,并且一直处于进步当中。因为其专业开设较多,有足够媲美苏大的专业,也有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所以其最终提档线会很低,导致很多人会低估其实力。总的来说,南通大学是一所不错的双非大学,医学和汉语言文学是其王牌,推荐报考!各位读者认为南通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
“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前不久,南通大学召开了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总结表彰会,该校范义辉教授拿到了学校发放的最高人才培养成果奖励50万元——这位教授指导学生比赛,获得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很快,范义辉“中奖”的消息成为江苏高校的新闻。据了解,在这次比赛中,该校还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些年来,南通大学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百花齐放”,源于该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激发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2018年开始,南通大学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进行“校本”的探索和创新,提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如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或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层次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王舒雅出生于1986年,得益于学校新推行的职称政策,在2019年评审中,她跨越了以往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门槛,直接获评教授。这一“跨越”缘于她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夺得金奖。“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也能评上教授,学校的新政策让我体会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王舒雅说。如今,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实现优绩优酬,职称制度的改革在南通大学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只要教师取得高水平成果,我们就应当认可。”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团队利用语言专业优势,开展了“印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情感变化及原因对策分析”研究,并荣获今年“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团队成员张明慧表示,比赛中他们看到了“山外有山”,获奖更坚定了科研之路。未来,他们将更多着眼于成果的实际应用。据介绍,2019年,该校对27支获奖的师生团队给予重奖,奖励总额高达414.5万元。根据2018年出台的《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实施办法》,每笔奖金中有50%会直接发放给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另外50%将用于团队今后的项目建设和成果孵化。多元化的激励制度有效牵引校内的创新创业资源。一段时间以来,南通大学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标准,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自主学习,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再到“产教创新平台”,该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师生团队提供了一条畅通的助力跑道。据了解,2019年,该校有1.5万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达900多项,全校营造出全员创新、优秀创业的好校风。“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职称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活力,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营造了校园创新生态,真正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范苏 记者 李超)